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2024-10-26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精选12篇)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篇1

科学研究发现, 人的注意力常在集中一段时间之后就容易发散, 而首次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只有15分钟左右, 这时就会出现转移注意力的情况, 故而教师必须有效利用刚开始上课的十几分钟时间, 将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悦的轻松心情中开始新课程内容的学习.以下将探讨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及方法要领:

1.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在开始新课程的教学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 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这种方法是课堂导入教学最简洁、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虽然传统, 但由于能够开门见山地阐释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而深得教师的广泛使用.在学习高中数学第八章《三角函数》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来一段顺口溜:“边角角边细推算, 弧长面积巧周旋.小小三角多奥妙, 品味佳酿越千年.近测高塔远看山, 量天度海只等闲.古有九章勾股法, 今看函数正余弦.”既将三角函数的性质囊括其中, 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缩小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2. 温故知新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项新内容都是和旧知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探索, 只有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 才能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 如果没有注意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很容易就会出现知识的断层.在教学中, 要求老师在课堂导入时特别注意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 在高一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中, 在开始对数函数的学习前,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函数的基本方法, 也对指数函数进行了深入学习, 教师可以将两个函数进行对比, 帮学生认识这两个函数之间的不同, 从而达到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具体做法, 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 提出问题, 让学生去回忆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 回忆之前学过的指数函数所具有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 赞赏他们对函数五个性质的熟练掌握, 然后开始导入重点.在即将开始的对数函数的学习中也是离不开这五个基本知识的, 这样新旧知识就有效地串联到一起,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函数非常重要的五个性质, 还让学生很轻易地就接受了对数函数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度减小了, 学生也意识到只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自觉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开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注重举一反三的能力.

3. 生活经验导入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接触很紧密、应用很强的学科,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经验, 去引导学生探索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能够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贴近学生的生活, 对新知识的接受更加通俗易懂,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一数学第一章就是对“集合”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上体育课经常听到的集合、解散等指令来导入将要学习的集合知识.这样就将原本枯燥、抽象的集合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事例表现了出来, 学生感觉到与数学概念的距离缩小了, 理解数学概念的难度也降低了, 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就能够主动去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 它与物理、化学实验不同, 是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进行数学实验的重点在于: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数学现象和规律.抽象的数学概念很枯燥, 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但是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 就能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 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例如, 在讲解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立体几何初步》中, 在学习棱柱、棱锥的体积之前,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两个等底等高的三棱锥、三棱柱体, 进行装水实验, 在装水的过程中, 让学生去观察它们两个之间的体积关系, 通过进行简单棱锥棱柱体的体积关系实验,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他的等底等高多面棱锥棱柱, 让学生上课之初就对将要进行的棱柱棱锥的体积充满好奇.在这里运用的是教师实验法, 由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去观察并思考.实验导入中还可以让学生来亲自做实验, 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然而, 目前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还是以复习旧知识这种单一的方式开始课堂教学, 这种传统的讲课模式没有将课堂导入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能快速地把学生的吸引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 教学效果不明显.本文首先探讨在实际教学中, 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进而探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希望能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 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0) .

[2]庞华.试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J].中学数学教学, 1997 (5) .

[3]王焕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导入[J].山西教育, 2002 (2) .

[4]刘江.数学新课导入方法[J].职教论坛, 2002 (4) .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篇2

安定区红土学校刘丽花

【内容摘要】“导入”这一环节好比是一台戏的一个序幕和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当,就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奇特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激趣、认知水平、简洁紧凑、悬念、联系生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的导入就好比“凤头”,新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地去学习,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

1.导入必须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成为

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导入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可以是新课内容的知识准备和补充,也可以是新课内容的组成部分。

3.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来体现,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4.导入必须简洁、紧凑。导入是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注意力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就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作简单的阐述。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似乎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假如把地球近似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A一支铅笔B一只老鼠 C一只猫D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复习导入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时,先让学生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公式,am÷an=am-n(a ≠0,m,n都是正整数,且m>n),然后让学生讨论当m=n和m﹤n时的情况,从而引入新课。

2.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阐明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有最快的方法剪出字母A,然后再出示: “北京古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3.联系生活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爱学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时,先让学生去收集常见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却不见由正五边形,正七边形等其他形状的,这样的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入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像这样的导入,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4.诗词导入法

诗词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诗词来导入新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然后说,这首诗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他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物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

又如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打油诗:

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样的引入,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从小学的学习模式向初中的学习模式进行转化。

5.类比分析导入法

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使知识向更深层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引申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法与不等式的解法有类似之处,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先让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把等号变为不等号,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再让学生解答。这样的导入能把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精心设计。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进行,通过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终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的目的。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技巧 篇3

关键词:针对性;与时俱进性;趣味性;新颖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36-01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课堂导入的几个基本的原则:

(1)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2)与时俱进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热点话题或热点新闻,关于国家,关于明星,关于热播电视剧等等。他们越是感兴趣,那么就会起很好的导入效果。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3)趣味性。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学生们对课堂导入感兴趣了,那么,他们就自然会进入学习的状态,轻松而高效的学习,并且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

(4)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课堂导入的方法。课堂导入法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导入方式。

(1)复习导入法。这是最传统的一种课堂导入法。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过渡到这节课。

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例如:外研社必修一Module 2 My New Teachers,我们复习关于老师描述的词汇amusing, energetic, intelligent, nervous, organized, serious,knowledgeable.去描述老师,并且提出问题

“What is your teacher like?”

运用句式:

1) My English teacher is a person who is …

2) The reason why I like Chinese teacher is that he is …

3) I like Chinese teacher best is that …这样的导入法既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

(2)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最直观最高效的一种课堂导入法。让学生视觉被激活,让学生能够很直接去熟悉陌生的东西。例如:外研社必修四Module2 Traffic Jam的部分中关于交通工具词汇的引入。Bike,boat,coach,helicopter,motorbike,taxi,trolleybus,truck,underground.学生对着图片认识词汇,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轻松,快乐进入新课课堂。

(3)新闻导入法。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而对于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则可采用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外研社必修四Module2 Traffic Jam的Reading 部分,我们可以运用新闻中关于交通堵塞的新闻来引出话题。又学新课,又扩张课外知识。

(4)视听导入法。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科技与先进的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成功范例。高中学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歌曲、影片也很感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创设生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外研社必修二Module 3,Music通过给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来识别歌曲的类型引出本节课的关于音乐的新年词汇和乐器。Rock,Rap,blues,classic music, folk music…

(5)时事导入法。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 外研社必修三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这一单元时,里面有关于environmental problems的内容,引出话题sandstorms。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导入的方法的关键,它是学生能否掌握学习方法的钥匙,所以,教师要勤于点拨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总而言之,英语课堂导入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其次,”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最后,从系统论的观点看, 教学过程 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 学习 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与原则 篇4

我们知道, 一节课到底应该怎样开头,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教学内容不同, 教育对象有别, 每节课的开头必然会有所差别。因此, 课堂导入的技巧, 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有意注意, 唤醒学生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它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 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课题的教学过程。

实际上, 课堂导入的过程, 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 即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这个“不协调”是通过设疑置问,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运用于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情境中, 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 使学生的注意、思维、记忆等凝聚在一起, 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因此, 课堂教学有了好的导入, 就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使学生形成一股乐于探究的内驱力, 以极大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对课堂导入的技巧作了一些探索, 经常运用的有以下几种导入技巧。

一是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 能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讲“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 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个事实:建筑工地上的泥瓦匠在砌墙时, 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 经常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细绳来观察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 然后问学生:“他这样做, 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学生点头称是, 但不懂其中奥秘 (理论依据) 。这样, 从实际问题入手, 提出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情况下的新问题, 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讲述数学家的故事, 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而且数学家的创新意识也会给学生以启迪。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先给学生介绍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 老师让学生算“1+2+3+……+100”的故事, 当学生觉得饶有趣味时, 教师适时指出:“这种思想方法体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思想方法。我们来推导公式, 用理论说明问题:比高斯进步没有?”学生就极易进入思维状态。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俯拾即是, 诸如讲“平面解析几何”起始课, 介绍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故事;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 等等。数学家的创造看似偶然, 但偶然中包含着必然, 数学家的灵感源自长期的思考、观察与艰辛探索, 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

三是利用矛盾引入思辨。利用矛盾, 犹如引水击石, 能诱导学生迅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讲“曲线的参数方程”之前, 教师先设计物理学中物体的平抛运动, 要求学生求物体运动的曲线方程。当学生运用求曲线普通方程的办法去思考时, 是找不到列方程的几何条件的。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不能直接寻找关系式, 能否间接去找?这就促使陷入矛盾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获得新的发现:运用力学原理, 借助时间参数, 可以写出物体运动依赖时间变化的方程组, 从而间接获得了运动的曲线方程, 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参数方程”的认识。

四是巧设悬念诱导探寻。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知识, 从学生常见的“折纸”活动中, 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 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的事实, 告诉学生1毫米厚度的纸板, 只需对折23次, 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反差, 从而造成悬念, 思维就会迅速进入亢奋状态。这样通过巧设悬念, 诱导学生探寻答案, 进而导入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 采用这种方法导入课堂, 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恰当而适度, 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 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是富有创造性的。但透过这些技巧也容易发现有着共同的目的, 既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促使学生联想, 发展学生思维。因此, 设计数学课堂的导入, 应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一是兴趣性原则。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凡成功的导入技巧, 总是从兴趣入手,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进而产生求知欲望;学生有了求知欲望, 就会化为自觉行为。

二是思维性原则。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自发兴趣”的层面还不够。启发学生思维, 以揭示数学现象蕴含的客观规律, 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师要优化设计导入, 以激发兴趣为契机, 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篇5

摘要: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新的教育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及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高效课堂达到真正“高效”的目的,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刻关切的议题。关键字: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

实施技巧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好多家庭都富裕了起来,物质生活不断充实,过好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溺爱使好些孩子没有危机感,重享受、轻充实。加上现代化网络的发达,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很多超出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懂得的事情,甚至有一部分孩子在高中甚至在初中时就过早步入情感的漩涡,导致很多时候心思都不在学习上,或者心猿意马、不求上进,或者知难而退、主动放弃。数学这个学科的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有很多学生一旦落下了就不愿意再往上来赶,会导致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消极。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及不断深化,几乎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高中校门接受高中教育。虽然各地区没有分数的限制,但在学生入学时还是按照中考成绩将学生分到了不同的学校或不同的班级。高中学的东西知识面广,内容深,这无疑给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研究高效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技巧。

高效课堂教学时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对教材知识结构及其规律的掌握,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快节奏、高效率,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整体性活动过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开展高效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技巧,其指导思想就是要解决高效课堂在普通高中数学实施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尤其是展示环节,若展示环节超出预设时间,会使教学进度跟不上;如课堂组织如何才能做到乱中有序;如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事情做;又如何帮助差生,避免差生更差,使得班级两极分化加大等等。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逐一分析如何解决,希望我的见解能够给同行们得到一些帮助。

1、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注意大展示和小展示的区别。

展示要注意的几点:都会的或是都不会的不展示;要展示规律性的、创新的手法、学习的小窍门、重难点等。还可以抽签展示,组内分工:抄题的、讲解的、补充的„„但一定要捆绑式评价,这样有利于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精力不分散,进而学有所获。尽可能的不要因为展示环节超出超出预设时间,从而使教学进度赶不上,或展示过程过于草率,流于形式。

2、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导学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转型过程中怎么制订导学案取决于学生对导学案的定位。导学案相当于学步车,它是“路线图”,是我们教学的“导航”,不能过细,要学会留白,重视方法的引领。学习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生活化,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还应兼顾学生的整体水平,不同层次的学校,同一个学校不同层次的班级都应制定和自己学生相吻合的导学案。

3、制定合理的课堂小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导向,是矫正,是学生共同心灵的收获,背后是规则意识。评价应注意的几点:捆绑式评价;正向引导评价,能不批评的就不批评;开始实行即时评价,慢慢变成定期评价,避免喧宾夺主;评价后,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觉到荣耀,让他们互相欣赏,得以延续评价效果;

4、对学生提问时要注意方法技巧和学会生习惯的培养。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树立规则意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课堂组织也不例外。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要互相谦让,回答问题的语言尽量用学科术语等等,有些学生会养成不好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纠正,这些随意的习惯,也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就会促进课堂效果。遵照这个规则尽可能使课堂组织做到乱中有序

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可以让学困生提问,中间生解答,学优生点评,这样可让所有学生都得以提升。当然,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如此简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就上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手把手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走自己的学习之路。

5、对于差生要给与适当的优待。

对于差生,应该给学生树立信心:越是差生,进步的空间越大!要避免差生破罐子破摔,要想办法让差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思想上唤醒学生本能的求知欲望。如果学生真的因为基础太弱,没有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联系家长,寻求各方面的援助,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只有尽心尽力,方能无怨无悔。只有差生不是越来越差才能避免两极分化。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设计技巧 篇6

一、设置悬念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一些“陷阱”,故意让学生出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予矫正,这样可使学生明错悟理,起到“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例如,教学“速度”这一概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陷阱”:“明明跑了60米,涛涛跑了80米,谁跑得快?”有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涛涛跑得快。”教师接着问道:“飞机飞了50千米,小鸟飞了80千米,到底飞机飞得快,还是小鸟飞得快?”显然,是飞机飞得快。这时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产生了怀疑,教师再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前面的回答错了,但错在哪呢?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当同学们掌握‘速度’这个概念以后,大家就清楚了。”在这样的“陷阱”刺激下,学生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使学生主动索源找错,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在课堂导入中巧妙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并最终使悬念得以解决,使学生获得知识,既学得快乐,又记得牢。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课始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悬念:“2005年,明明10岁,过了10个生日,可涛涛也是10岁,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涛涛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的原因时,教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强调:“学习这部分内容后你就明白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问。这种由疑而成的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二、组织活动

课堂中,用活动导入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有趣。课堂中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很容易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多思多想,专心于课堂的学习。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谜语:“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没长短,用的时间不一样。”在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一个实物钟,并提问:“钟表有什么作用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又如,教学“无限循环小数”时,课始教师出示谜语:“一支队伍长又长,有头无尾排成行,点的后面分小节,节节外表都一样。”学生没有接触过无限循环小数,肯定猜不出来,只有学习本课内容后才能猜出来。这样,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做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数学游戏能给学生创造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如果把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适当安排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真实的体会中初步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一个摸奖的游戏,看看谁的运气好!”然后分别出示装有数量不同的彩球的袋子,根据彩球的数量来判断中奖的几率,并要求学生记录中奖次数,进而总结出规律。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之中。

三、讲演故事

没有一个孩子对听故事是不感兴趣的。授课前,教师可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既能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例如,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教师先讲述“唐僧师徒摘桃子”的故事:“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一会儿,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悟空、八戒、沙僧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桃子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编杜华)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篇7

《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这教育我们学习知识要多复习、及时温习, 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好温习, 同时也可以把温习的过程当做另一节课的开场形式。比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判定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引出之前学过的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 既便于学生温习之前的知识, 又能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开始的时候, 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相似知识点, 或者运用推理方法一样、解题步骤相似的知识, 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比如, 我们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时候, 就可以从之前学过的“全等三角形性质”入手, 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的线段、对应的边、对应的角、对应的周长”都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呢?应该是“对应的线段、对应的边、对应的角、对应的周长”都相似, 也就是对应的角都相等, 或者说对应的边长相似, 用这样的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类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迁移思维与扩散思维, 便于他们学习新知识, 同时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新课标规定, 教学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多种基本能力, 比如动手实践能力等。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亲手实验,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这样的过程是他们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 比教师单纯地指导、教导要好得多。比如, 在讲“同位角、内错角”的时候,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 这些知识如果只是让学生记忆, 他们很容易搞混, 如果让学生用量角器自己去测量, 自己去计算, 就会便于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四、反馈导入法

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对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反馈导入法就是教师在刚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反馈导入”,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出要学习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的情感进行了交流, 学生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也便于达到教学目的。

五、设疑式导入法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般都比较怕教师的提问, 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流程。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 某天上课的时候, 我就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目:我们家里的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了, 要量出哪些要素才能去割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呢?同学们就讨论开了, 有的说:直接量出三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啊;有的说, 量出3条边还要有角度, 不然割的时候不方便;有的说那就直接量出三个角就可以了;有的说, 三个角相等的是相似三角形, 不一定相等, 想要一样, 又要量三个角, 又要量三个边;有人说这样太麻烦……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 我引出当天的教学内容: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我们有必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知识。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教具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使用相关的教学器材, 通过简便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样既能补充学生的课堂知识, 又能达到教学的效果。比如, 在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时候,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角, 然后问大家如何画出角的平分线, 很多学生都说用量角器量出来角的度数, 再画出平分线就可以了, 我说这样太麻烦, 我用一种简单的方法, 只需10秒钟就可以画出来, 学生们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我拿出圆规以角的顶点为圆心画出了一道半弧并且与角的两边都有相交点, 再分别以两个相交点为圆心再画弧, 然后连接两个弧的交点与角的顶点, 就画出了一条平分线。学生都大呼神奇, 这样的课堂导入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

再好的课堂导入, 都需要教师有好的教学基础, 正所谓“基础决定上层”, 只有掌握好了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我们才能做到“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否则, 如果只追求表面上的华丽与技巧, 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学的过程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进行, 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各位教师的重视, 特别是对课堂开场白的重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关乎一节课的成败。精心设计的开场白对一节课可能管用, 但是一个学期有几百节课, 如果每节课都用一种形式的开场白, 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研究、多探索, 采用不同的开场白,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篇8

一、直接导入法

既开山见山,讲授新课时,直奔课题,点明本节课的重点和中心,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完整展现给学生,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迅速地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时,这样导入: 我们由多项式乘法可得,写出两公式,这两个公式今后可直接应用于运算,它们分别称为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应用这个内容,这样导入,直接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以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切入点,而导入新课是一种从旧知出发探求新知的导课方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达到温故的目的,又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 如“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这节课中,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 a + b) ( a - b) =a2- b2,教师及时地指出把上述过程反过来,写成q2- b2=( a + b) ( a - b) ,即把一个多项式的“积化和差”的形式转化成了“和差化积”的形式,这就是我们本节研究的“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 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很自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感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导入还为新授内容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例法

以身边的大事新闻为基础,密切联系形式,使学生觉得数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在实际应用八年级53页例4之前,我就以刚发射的神舟9号为背景,以两名记者不同的速度从不同的住所同时前往发射中心,根据提供的数据要学生分别求出两人的函数关系式,以及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他们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回答多常时间,两名记者相遇,以及从图中看出谁先到达? 通过讨论新闻,显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完成上述问题,学生踊跃发言,小结“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情境中体现“形”对“数”的作用,从而引出我们这届这节课将学习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图像解法的实际应用.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以旧的的数学知识类比新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问题类比复杂的数学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类比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 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本人在教学分式时,曾尝试引导学生对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结果使分式的教学进行得非常自然顺畅.

五、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是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们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心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比如: 在讲三角形全等角边角的判定方法八年级上册96页时,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把书翻开到105页让学生先做第2题. 我直接告诉学生我只要带一块就可以了,不需要都带去,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 学生都急于想弄清楚“为什么”? 此时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完这节后,你就知道该选哪一块了. 创设这个问题情境,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好奇心心理.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导入技巧总结 篇9

一、疑难问题支撑下的课堂导入

小学生虽然实际年龄较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好奇心就比成年人要少, 相反, 正因为他们对外界事物并不了解, 所以他们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更强烈。 鉴于此, 数学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出发, 在上课一开始就向他们设置一些与所学数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疑难问题, 这样就可以充分诱发学生对疑难问题背后所蕴含数学知识点的探究积极性及强烈的了解欲望。 而这一心理的形成很显然将为他们自身注意力的快速集中及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都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 在学习“圆”这一内容时, 笔者在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不论是自行车、 电动车还是汽车, 车轮都是圆形形状? 而不是三角形、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等其他形状呢? ”学生在笔者的提问下逐渐萌发出了“ 为什么” 的想法, 也想通过聆听知识点讲解一探究竟。 此时, 他们的好奇心强烈, 注意力集中, 学习动机明确, 而这些又有力地推动了他们以更踊跃、 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确保了最终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效果。 真正将疑难问题支撑下的课堂导入效果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动手操作支撑下的课堂导入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 很难在某一地方集中长时间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 其学习过程仍然主要依靠直观化、具体化的思维思考方式。 综合这两点,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导入环节适当融入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性质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这样既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 又能通过学生自主的体验活动带给他们最直观的学习感受, 切实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课堂导入效果。

笔者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 对动手操作支撑下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了灵活运用, 并都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 笔者就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进行了如下实践性质较强的课前操作活动: 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已学数学知识, 利用剪刀、纸张等裁剪成规整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 随后, 对这些裁剪出的图形围绕平面内的任意直线进行折叠, 观察上述图形中究竟哪些图形在进行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实现完全重合, 哪些图形在进行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不能够实现完全重合。

学生的动手积极性高涨, 课堂学习气氛也因此空前融洽。如此, 既实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的目的, 又通过他们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其在接触具体的知识点之前初步对轴对称图形形成了大致的认识与理解, 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扫清了障碍。 实践表明, 动手操作支撑下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最终良好学习效果的切实获得。

三、生活实际支撑下的课堂导入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习科目, 其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其能借助已学数学知识灵活而轻松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 小学数学新课改大力提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其实, 在笔者看来,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点生活化的讲解中, 在课堂导入环节适当融入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实例, 相信对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集中其学习注意力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 在初接触“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时, 笔者就为学生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常用百分数现象: 百分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运用。 例如, 衣服包装上会显示纯棉含量达99.9%, 某果汁中显示水分的含量达80%, 天气预报提醒市民某天的降雨几率为50%……随后, 便鼓励学生将自身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百分数例子进行信息的交流与融合。

学生参与热情充足, 积极性高涨, 都投入到了归纳百分数实例的讨论活动中。 如此一来, 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同时, 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其他外界事物中有效地转移到了“百分数”的学习活动中, 真正实现了利用生活实际开展课堂导入、优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课堂导入对于一整节数学课的最终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对此,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将更多契合其认知特征、心理发展规律的课堂导入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这样才能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 确保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将更多契合其认知特征、心理发展规律的课堂导入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 确保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有更高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导入技巧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技巧 篇10

一、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进行导入设计

高中英语导入的设计主要是服务于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此, 每课时的导入设计必须以认真发掘教材的内涵为基础, 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并把这两者完善地联系在一起, 紧紧围绕教学主体, 引发师生互动;导入时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宜简洁、明了、准确、自然, 导入活动设计应该力求唤起学生的注意, 酝酿其情绪, 使之能够带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交际场所。笔者认为, 为了使课堂科学实验积淀知识基础, 通过学生已知的基本常识对课堂进行导入, 使问题在自然中生成, 能够水到渠成引入所要教学的话题。

例如, 笔者在导入SEFC BOOK2第三单元的speaking的教学时, 笔者通过多媒体作了如下导入活动预设:1.Let’s enjoy something beautiful first.What’s it? (示图) ;2.Yes, it’s a painting or an art works.Who is the painter?3.What does the artist wants to express in the painting? 4.In What other ways can an artist express the beauty of something?5.If you ask me, then I’ll say I prefer something that is traditional.For example, I’m much more interested in theatre.Of these ways of art, what’s your preference, or which do you prefer?6. In what else can you see the beauty of art in our life?以上的导入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因此, 教师每个问题、每个活动及至每句话的设计, 都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基本常识, 提示本单元学习的一个主题。同时, 师生问答的过程中, 自然地引出本课堂要求掌握的词汇、短语及功能语言。

二、利用知识背景做好有效的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设计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其首要前提是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在于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为整个课堂教学作好铺垫。众所周知, 英语教学在进入一堂课之前, 应该对与教材相关的背景知识 (包括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知识) 作一个简明地介绍, 由远及近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有时显得十分必要。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理解教材, 更贴切地解释教材内容, 挖掘教材深义, 提高课堂活动质量。

例如, 笔者在教学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的Reading时, 我采取了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寻关于中西方节日的信息, 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节日进行简单写作或对节日进行英语描述, 在课前导入用五分钟演讲的方式由学生上讲台用英语表达自己对某一节日的描述或过节感想, 教师则在学生所讲述的内容中做出相关知识的补充或选择有代表性的素材作为课前导入, 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由于学生在授课前已经对于课文的背景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在思想上、精神上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 使本节课的教学气氛热烈, 使学生与教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受益。

三、从生活出发设计课堂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笔者认为, 从学生最贴切的生活话题就是学生的兴趣志在, 这些话题主要包括衣着、三餐、喜好等, 关于这方面的导入看似闲聊, 却能够做到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导入正题。

例如, 在介绍Book3 Unit 2 Healthy eating之前, 笔者事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进行课前Speaking对新课进行导入:1. 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 2. What did you have for your breakfast? 或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3.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Tell me what are suitable for breakfast? 4. (通过学生的选择进行总结) Yes, We can't eat too much greasy things for our breakfast , because it will harm our health. How do you think we should eat healthy? 本节课主要从学生的早餐谈起, 设计一个小小的悬念, 引入怎样才是健康饮食这一主题。这样的话题通常比较简单, 学生容易表达, 这样教师更易于教师设计出其不意的环节,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 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猎奇心理, 并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它应该和一堂课的整体设计相结合, 与其它教学环节同样地重视, 使课堂导入能够真正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

摘要:本文针对问题提出设计课堂导入所应遵循的原则, 同时根据平时的教学积累, 提出相应的课堂导入方法, 阐明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环节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导入,精心设计,导入法

参考文献

[1]程晓棠,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金莺, 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技巧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

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往往能迅速集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及注意力,并在调动、维持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在积极学习情感态度的指引下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相关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课堂中确保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呢?笔者认为,教育同仁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方式也被称作为直截了当的导入方式,即教师在一上课就简单、爽快地向学生讲明本节课堂教学活动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最大优势在于能确保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做到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格外关注与重视,并保证他们在整节数学课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长度单位”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活动中,一上课我首先在黑板上书写了米、分米、厘米这三组醒目的术语;紧接着,又写了9米、10分米、50厘米这一组表示长度的数据。最后,向学生点明:米、分米、厘米是最基本的长度计量单位,掌握好它们的换算对日后的数学学习及现实生活都将产生良好的帮助,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长度单位”的相关内容与知识……

如此,借助此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使得学生在当堂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之中得以做到直奔主题,在节约课堂时间与精力的同时,大大优化了课堂学习效率及质量,实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导入效果。

二、设置疑问,以疑促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实际年龄小,但相对成年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来说,他们对外界的事物更容易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及探究积极性。正因为如此,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巧妙向学生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以此做到在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及学习热情的同时保证良好课堂导入目标的轻松实现。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我就利用如下问题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创设了一个疑问的学习情境:500克先生与1千克小姐相遇了,两人互相争执,都坚持认为自己要比对方表示的重量要多。500克先生认为,500比1大,所以我比你要重;1千克小姐则认为,千克要比克要大,所以我才是比较重的那个。双方争执不休。聪明的你认为究竟谁代表的重量比较多呢?

对于这一问题情境,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情绪也普遍较为高涨,并都催促着我赶紧教授新知识,好方便他们一探究竟。这表明,上述课堂导入中疑难问题的设置成功调动了学生探究“克与千克”这一新鲜事物的探究兴趣及学习欲望,为接下来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新旧结合,温故知新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笔者认为,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旧知识作为学通往新知识的桥梁不失为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提升其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具体知识点之前,我首选带领学生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然后将2+58=?改为200+5800=?鼓励学生依据已学的数学知识尝试对上述两道数学题目分别进行计算。如此,借助两道数学题目就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两部分的新、旧知识点紧密结合了起来,在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同时增强了其学好新知识、新内容的信心。而这正是新旧结合这一课堂导入方法所要力求实现的重要目标。

四、实物演示,直观生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多依靠直观、形象的思维思考方式,但小学数学毕竟是一门以逻辑推理特征为主的学习科目,如此,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就同数学学科抽象的学科特点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矛盾冲突。

鉴于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采取实物直观演示的课堂导入方法,相信,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帮助他们形成对所要学习数学内容的更深刻了解都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如,在“找规律”的学习活动中,我就提前在课下准备的四种水果(苹果、橘子、橙子、香蕉)依次排成2个苹果、4个橘子、8个橙子、16个香蕉的模式,随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四类总共30个水果的排放规律。如此,借助水果实物的排练演示,就使得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轻松保证良好课堂导入效果的同时,为学生积极、踊跃的投入到规律具体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上述所列举的几种,数学教学同仁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去实践,这样才能确保课堂导入的应用真正发挥出其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小红.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相关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

[2]梁瑞颜.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新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5).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篇12

一、悬念导入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这样导入:出示一张纸,问学生: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09毫米,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有可能的。这样学生争论了起来。老师顺势启发:通过这节课的探究,相信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为了自己能有一个争论的结果,自然而然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通过设置悬念导入,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

二、数学史导入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时这样导入:在人类的数学史上,法国的笛卡儿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对数学的重大贡献,是他发现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把几何和代数这两门独立发展的数学学科结合成一门新的独立分支———解析几何。1619年11月10日,白天,笛卡儿生病了,躺在床上休息。突然,笛卡儿眼睛一亮,原来正在天花板上爬来爬去的一只蜘蛛引起了他的注意。笛卡儿对这只蜘蛛感兴趣,是因为他这时正思索着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但遇到了一个困难,便是几何中的点如何才能用代数中的几个数表示出来呢?凌晨,想着这只悬在半空中的蜘蛛,沉思中的笛卡儿豁然开朗:能不能用两面墙的交线及墙与天花板的交线,来确定它的空间位置呢?这就是他得到了建立解析几何的线索。后来,由这样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所组成的坐标系,就被人们称之为笛卡儿坐标系。

又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课时这样导入: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道:“是5呀。”小男孩又说:“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伽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出的难题。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明。5年后,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这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通过数学史导入,可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究精神和数学学习的毅力,而且数学历史故事中都包含有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观念会有好处。

三、类比导入

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这一课时这样导入:6可以分解成哪几个质数相乘?12呢?30呢?6=2×3,12=2×2×3,30=2×3×5,小学我们学过了把一个整数分解成质因数的方法,叫做整数的因数分解,类似的,我们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通过类比导入,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使知识向更深层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引申的目的,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难又不十分难,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游戏导入

例如,在教学《概率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这样导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在一块倾斜放置的矩形胶合板上钉着一个形如“等腰三角形”的八行铁钉,钉子之间留有空隙作为通道(如图所示),小球碰到铁钉后以相等的概率滚入左空隙或右空隙,落入1、2、3、4号中,分别奖励8、4、2、0分,谁抛球一次能得到8分的给一个大奖。学生兴趣高涨,但是经过几轮游戏后发现得到8分的人数很少,这时候老师及时提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学习了概率以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通过游戏导入,能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跨学科导入

例如,在教学《视图》这一课时这样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古诗描写的庐山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课时这样导入: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盛会在北京举行。奥运五环,环环相扣,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五环图中五个圆环均相等,沿着正中间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案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跨学科导入,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情绪也随之高涨,议论纷纷。同时,也进行了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传授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六、实践导入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我省的城市张家口和北京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我们作为河北人,感到非常的骄傲。那么,我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对冬奥会比赛项目的了解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设计调查问题、调查选项、调查范围、调查方式,在全班展开调查,最后汇总调查数据,表示出调查结果,我们最后分组展示。老师说完后,学生马上投入到紧张有趣的实践中。

通过实践导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理论的认知和掌握。

上一篇:美术出版下一篇:组织转型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