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共12篇)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1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摘 要:基于?v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素养,构建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积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使学生从知识到认知层面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讲述课文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弊端。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教师和学生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以高中历史学科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索。
一、顺应教学发展,改革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理念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恢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需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注重思维创新和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味地以结果为导向。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采用展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规律,发现教学创新点,转变学生对传统历史教学枯燥刻板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考是学习提高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教学中的信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扎实培养学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如果现在银行倒闭,出现很严重的金融危机,家里的存折和支票无法兑换,这个时候,你希望政府怎么做?”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立足教材,依学情而定,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提问,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打造活跃的课堂。
三、依托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下,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简化复杂的教学程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消除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情况,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只为刺激学生的感官而采用一些华而不实的课件。
四、重视史料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人们对历史的了解是通过史实资料而来的。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强调学生对史实资料的掌握,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史实资料,生动直观地了解了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和探究历史史料,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合理地引入史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五、通过学科互融,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中,学会历史知识的迁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将不同单元的内容、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社会现实情况、全球背景等整合起来,实施知识的迁移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纵向以及横向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脉络,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少知识都和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相关,文言文和古诗词能够促进学生通过查询历史背景去了解文学,透过文学内容解读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科互融。比如,在南北朝期间盛行佛教,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古诗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当时的历史现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不同的教学工作者对高效课堂的教学认知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从本质上认识高效课堂的意义,帮助学生探索学习乐趣,创造生机勃勃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高效课堂的理念缺陷与实践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2]吴佳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方法[D].锦州:渤海大学,2014.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2
一、通过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精神动力。高中物理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根据初中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对事物的认识过于表面化, 容易凭视觉、听觉来决定自己兴趣的特殊性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 营造活泼和谐、情趣充盈的教学氛围, 以此增强教学素材的趣味性, 抓住学生的情感中枢, 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情绪参与教学活动。在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 教师因势利导地展开教学, 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挖掘有利的情感因素,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得以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 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高效学习。首先, 教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尽量使用幽默、亲切的语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 要善于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故事渲染课堂气氛, 调节课堂节奏。再次,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频或画面, 吸引学生的眼球, 活跃课堂气氛。最后, 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物理知识竞赛等活动, 通过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中, 教师居于主宰地位,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难以发挥主体作用, 以至于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新课程标准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是课堂得以高效构建的关键元素。因此, 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 从学生需求和实际出发, 为学生搭建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 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四、优化课堂评价反思, 巩固学生学习的信心
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与反思, 只有科学、客观的评价与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的创设与生成。教师要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给予学生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的改革要求, 立足人文理念,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天性, 本着激励、欣赏、期望的原则, 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实施评价。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上的点滴进步。同时, 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认识到缺憾和不足, 及时完善学习方法, 调整学习状态, 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 也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种检验。初中地理教师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 深化对教学过程的潜心探究, 做好科学预设, 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策略,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五、注重学习方法的合理指导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有效的方法, 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而有法, 学无定法。长期以来, 学生都习惯了被动倾听, 对于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很少完成, 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容易造成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烦心理。高中物理教师通常都带几个班, 然而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所以, 要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经常会组织一些小竞赛, 通过小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合理规划课堂时间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 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教师要合理规划课堂时间, 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交往规则, 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有了规则之后就要遵守规则, 一旦违规, 教师要及时予以提醒和暗示。要让学生养成发言不罗唆、倾听不做声、先想后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交往应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 要正确、平等、公平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 尽量照顾全体。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057
高效课堂,简言之,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的实现关键在两点,一是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学做课堂的导演;二是学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高效课堂构建中,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演员,让课堂成为塑造学生人格和吸取智慧的“活力运动场”。而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多是单一的教师讲述和读课文,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课堂中的提问和回答也大多是对教材文字的复述和背诵,教师直接扮演了“灌输者”的角色。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考改革的发展逐渐凸显出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教考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当下我校的教考实际和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以高中历史学科特点为基点,从如下几点对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顺应教考发展,改进教学模式
新时期,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因其单一化、模式化的弊端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潮流。在尊重学生主体和学生个性的理念下,教师应主动抛开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的“以教定学”观念的束缚,勇于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思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研究学生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展现个性化教学风格,培养学生感知—概括—应用的科学思维,学会发现真理,掌握规律,逐渐改变学生对传统历史课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吸引力。
二、要善于引疑激趣,活跃课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既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所离不开的重要环节。但后者对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的各种信息,提炼疑点,引导学生心中生疑,因疑而问,因问生趣。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就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诱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继而培养了学生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有关内容时,有教师向学生提出了“如果你是罗斯福总统,你会怎么做”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设计乍一看很好,但是细细分析会发现提得并不一定合理。因为学生的知识和阅历毕竟有限,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无从下手,泛泛而答。如果这一问题教师改为:“如果银行倒闭,金融瘫痪,你父母手中的支票存折无法兑付,你会希望政府怎么做?或者你的父母在家辛苦劳作,收获农产品后,市场收购价格极低,你会希望政府怎么做?”这样一下子就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因为这样的提问贴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这也说明了教师在提问时既要学会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也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到设置问题时紧抓学生的胃口,将学生不自觉地带进课堂中,带进生活。
三、重视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是从史料中得来的。顺应教考理念的发展,当下高中历史教学愈发重视和强调学生对理解史料能力的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史料不仅有利于感受历史的脉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通过学习和探究史料增强历史感,锻炼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史料的重要作用提醒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强烈的史料(论据)意识,在教学中时时向学生传递“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点,在平时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史料、解析史料、运用史料,这也间接提高了学生解答历史考试中的史料分析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简化教学程序,而且有利于解决传统教育方式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打破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说到底”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够将图、形、声、色、像相结合的优势,努力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课堂氛围,尽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情境,让学生产生穿越时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避免产生只为刺激学生感官华而不实的现象,把握好适度的原则。
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迁移感悟历史的能力
教会学生知识迁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转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将不同单元、不同专题、不同学科的知识与现实社会关联起来实施知识的迁移性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温故知新,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历史的很多知识和语文的古代史部分紧密相关,众多的古诗、文言文等材料能够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历史。比如,讲到南北朝佛教盛行,运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例子会让学生体会到一种“一举两得”的快感。
六、结语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4
唐
銮
顶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三年多来,我省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由于传统的影响,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忽视教学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全盘否定传统,“为新而新”,课堂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这些现象必然导致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出现,严重地制约着新课改目标的实现。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因此,教师只有抓住学习的主体,突出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才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一年来南京市“个人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研究的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祈盼同仁指教。
一、把握、理解“两标”,明确教学方向
目标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这里的“两标”是指历史《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师只有正确把握“两标”,才有可能实现课改目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理解课程标准呢?
第一,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这里的宏观目标,是指学生在学完高中历史全部必修和选修模块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总要求,即课程目标。中观目标,是指学生在学完某一学习模块后所能达到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课程标准对《历史·必修(Ⅱ)》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规定:“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这段文字就是明确规定学生在学完必修(Ⅱ)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微观目标,是指具体的内容标准,即模块的学习要点。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微观目标是一个系统,它共同构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目标。
第二,正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等层次要求。由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此没有表述。鉴于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的一贯性,教师可借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将“内容标准”中的学习要点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正确理解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考试目标,是基于课程目标的一种测量标准。考试目标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如学业水平考试目标和选拔性考试目标。前者应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后者应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考查。
综上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1)教学过程要作整体设计,从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到微观目标,要有清晰的认识,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2)在讲授学习内容时,要按照课程标准,梳理具体的层次要求。抓住重点难点,并在授课前向学生展示,让目标在师生心 中。(3)在教学中,应围绕课程目标,并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决定是否拓展教学内容。
二、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决赛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内容标准》梳理出教学内容中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和教学重点,通过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图片资料、影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引出问题,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投入新内容的学习,使教与学同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主动探究和学习状态”。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既可以用于新课题的导人,也可以用于知识间的过渡、历史事物的论证和探讨等。
三、优化教学方法,重视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
实践证明,缺乏有效指导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有将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或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才可能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成果。从师生互动层面看,首先,坚持高效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教师高效讲授,是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讲授的内容要做到精、新、深。“精”即精讲,侧重重点、难点和疑点;“新”是指教师适当补充新内容(或材料),有选择地介绍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或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深”指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讲授内容要有一定深度(并非无限拔高),对学生设置学习“障碍”,有利于驱动他们的“内部诱因”。而对学生的自学,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才更有效。
其次,教师引导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讨论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课而言,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疑问,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这些疑问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联结点和学生的兴奋点,它既要概括教材的知识点,更要切中教材重点难点,能唤起学生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感知新课的兴趣;同时疑问要确保
有梯度,适用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具有典型性与示范性。使学生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当学生在探索中出现了疑难时,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联想已有知识,各个击破。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再次,教师引导与学生个性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认知的差异,有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理解程度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意志品质的差异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正视这些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设计,让他们对知识都有所体验,从而获得珍贵的新知识,彰显各自的个性。例如:一位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明治维新时期“富国强兵”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有利于日本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也有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有利于日本摆脱半殖民地的危机,有利于深化改革;还有学生认为,富国强兵思想也推动了日本对外侵略,奴役和掠夺其他民族。学生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富国强兵思想理解和认识的差异,是各自个性彰显的体现,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探寻后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识,并加以适当的方法指导,自然会得出初步的共识,即日本的富国强兵思想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引导与彰显学生个性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价值,而且也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博采众长”,掌握学习历史、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生生互动层面看,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间合作的结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的情境。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指出:“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可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提高课堂 绩效,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历史事物纷繁复杂。包罗万象,一个历史事件中往往蕴含着诸多因素,在有限的时间里,仅靠个人的努力往往难以解决,借助学生间的合作来提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一位教师在教授《走向世界的日本》一课时,让学生合作探究俄日改革的差异及其原因。他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学生去研究两国改革的政治差异;一组学生去研究改革的经济差异;一组学生重点研究改革差异的原因。通过分组重点学习与合作探究、讨论,三组分别选派代表宣读合作研究的成果,当学生宣读的成果中有错误或不足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完善,最终共同完成了这个题目的探究。可见,在生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一名组织者,更是一名指挥者和调控者,同时也是一名参与者和引导者,并且根据学生的实践把个人和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成集体的智慧。
总之,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时机,突出方法的指导,包括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活动方法等,因为掌握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
四、挖掘资源。合理渗透。升华情感
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的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而体验和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本质就是公民素质中的人格教育。其内容包括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坚强不屈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民主科学和法制的意识、开放的世界意识、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和载体,依托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合理解读史实,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有效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壮观的历史画面,体会历史智慧,认同历史文化,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自然生成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加强检测,及时评价,巩固提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巩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鉴别历史经验和教训在现实中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对于课堂检测要及时反馈、矫正。课后练习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练习题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针对性,形式灵活多样。②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③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理解、巩固和提高。④习题内容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当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除了检测学生的成绩以外,还要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加以记载,存入学生档案袋中,体现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发挥积极性与参与性,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篇5
【内容摘要】新课改对如今的课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进一步改善。毫无疑问,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极大的益处。传统教学方式十分在乎学生的应试能力,考分上去的代价就是学生死板,一味死记硬背却失去了自主性。殊不知人才是历史主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应试能力的提升,而对历史的人文情怀下降,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如何才能兼顾历史教学的人文情怀同时不降低学生的考试能力,基于此,根据我十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建设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教育方式的主体,那高效课堂教学便是教育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依仗。这其中,不但学校要给予完善的教学设备,教育者要有足够的教学知识储备,身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更要有足够的兴趣,要有长足的决心。新形式下,我们抛去了原本沉重的作业负担,教育者运用先进且科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应该的教学质量,同时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通过各种方式来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效果。
一、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将教育者作为课堂的主体,将高考取得好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对我们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极为不利的。其原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将历史的应试性作为历史学习的目的(1)学校以及教育者过分看重一班分数的增减。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合格率”,对学生的成绩要求苛刻。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惯性以及依赖性,学生的自主能力下降。
(2)身为受众的学生安逸现状,不思进取。在高效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却意识不到这样的现状,仍然沉浸于之前的教学模式中。
(3)学生家长从小就给学生灌输教育者才是权威,教育者所说的话才是道理的逻辑,并以因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冲撞教育者感到耻辱。
2.忽视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特有的历史事件具有独特的历史情怀,例如成吉思汗入侵欧洲,是破坏周边国家安全和平的侵略战争,而当时的人们却认为这是一件封疆?U土的绝大功勋。面对这一历史问答,可能多数教育者只会给学生念一段利弊得失,却没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以史为鉴,以知兴替。
3.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高中历史老师由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动机,方式方法都难以及时指正。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1.切合学生实际,建立科学目标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育者应牢牢把握此点,做到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不是围绕自己。教学计划应该根据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不可贪图速度而招致学生理解不了教学内容,参不透其中的历史意义。
2.对历史教学课堂的形式创新,增强历史代入感
首先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在教室内播放与课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条件允许的话提前给教育者布置一下背景,增加历史代入感。
其次,教育者要开放视角,就一个有着多元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展开一次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没有发表看法的学生来总结,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热情。
最后,可以让学生们收集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正史野史记载皆可,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满。
3.把握学生的探究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无兴趣将对学生历史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培养兴趣最大的难处便是找不到学习历史的规律。而历史课程的特点便是分散,很多事件连不成一块对学生的记忆也有很大的阻碍。针对此点,教育者要传授给学生们一些学习历史的规律方法。
4.教育者科学组织评价
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高中历史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快乐的地方,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作为管理者,不应该一味的去给学生们灌输枯燥的历史知识,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自然。
其次,在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之外,也可以给学生们“留白”,对下节课要学习的历史事件起个头留给学生们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来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结语
我国有着泱泱五千年的壮美历史,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背后独特历史意义,并不是我们三言两语能够概括清楚。身为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学生带进门,大部分的历史,都要试着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让学生亲自体会“身在历史其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篇6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只有教学效率最大化且效益最优化,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要想课堂高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案例为例来谈谈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入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每一堂历史课都应该有主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既要从知识层面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导入新课、分析长征的原因时,笔者采用了出示“战地日记”的形式。1934年9月6日 阴
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第五次围剿。
这次,同志们仗打得很辛苦,虽然我们坚持一年了,但也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下了,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这种形式,学生既觉得新鲜,也激发了兴趣。在小组讨论之后,得出“敌我力量悬殊以及博古等人决策的失误导致仗很难打;但我们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反对的是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唯有进行战略转移,避其锋芒,才能有更好地延续革命的机会”。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解决了长征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又顺利过渡到长征的过程这一知识点。
二、巧妙突破重点难点,引导互动生成课文重点是考点,也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需要反复打磨。作为历史学科而言,掌握重点就离不开背诵,而背诵往往是学生不太情愿做的事情,所以变换不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变要学生背为学生主动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中,讲解“遵义会议”这一重点时,笔者采用了撰写导游词的形式。
近期我社将推出“重走长征路”红色之旅,因业务需要招聘一名导游。要求熟悉红军长征路线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意者请完成下列面试题,择优录用,工资面议。面试题:请为遵义会议会址写一段导游词,着重向游客介绍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导游词示例:欢迎大家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我是本次的导游王晓,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小王。这是当年红军长征„„现在大家可以到会址前拍照留念了。)
江海旅行社
2012年11月19日
小组合作撰写解说词,然后请学生到讲台上作介绍,学生踊跃参与并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但要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该知识点还需进一步打磨,笔者又采用了示意图讲解的方式(见下图),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遵义会议的转折性意义。
每一节课的难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需要教者巧妙设计,“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愉悦中自然而然地突破难点。本课介绍到了长征的路线,因涉及的地名繁多,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概念,容易混淆,颠倒顺序,笔者将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踏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的方式。具体设计如下:
请依据长征行进的过程将下列地点排序,并描述出在这些地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向全班学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学生领到任务,迅速整理好长征的路线及重大历史事件并积极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看着学生们的兴奋劲,笔者提出:“我们既然重走长征路,那我们一起看长征历经了哪些省份?在这些省又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笔者演示动态地图,引导学生边回答边记忆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小组竞争激烈,争先恐后,把这一难点于无形中消化。
三、适时勾连历史现实,促使情感升华
历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外,还要注意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伟大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也值得发扬光大,要让学生继承、弘扬这种精神,首先需要学生去理解长征精神,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出示材料:“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奇迹的背后,我们红军历经了多少的艰难险阻.遇到了多少的困难和问题,你知道吗?我们的红军又是用一种怎样的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呢?如果你是当时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名随军记者,那就请你为我们写一篇这方面的随军报道吧。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7
1. 紧密联系生活实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
高中物理新课改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学习欲望。在新时期, 结合课堂改革需要, 使物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 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 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重要意义。比如用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做物理实验。以学静摩擦力为例, 我们设计一个提装满水酒瓶的实验。让学生提酒瓶前在装有洗洁精的桶里洗手, 观察结果。再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提装满墨汁并在瓶盖上插有吸管的大可乐瓶, 要求管液面不能上升。虽然实验失败, 但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突出摩擦力挤压产生形变, 随后在开展课堂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间的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学生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为此, 高中物理新课改提出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差异, 开展因材施教。这就要求,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间的差异, 可以分成A、B、C三层教学, 对A层学生要能掌握基本理论概念, 还要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把所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进行融合;对B层学生要求能够学会基本理论, 准确掌握相关概念和内涵, 能初步进行引申;对C层学生要求可以就课堂基本理论, 回答内容直接反映的问题即可。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辅导、作业布置方面的倾斜,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 在考核方面也要逐步融入差异化, 响应新课改提出的“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 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3. 转变课堂教学思路,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对于学习任何的知识来说, 如果学生自己没有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 那就永远只能是学习知识的“录像机”, 不会有什么创新可言。为此, 在高中物理新课改理念中也强调, 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方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实验多、实验有趣的特征, 利用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带入物理的世界之中, 逐步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形成探究能力。比如, 学习力学的时候, 会有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相关, 教师可以举例鸡蛋握在手中, 使劲握也难以破碎, 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 以此为例让同学们探究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生活常识都应用了这个原理, 对人类有什么重要作用。让学生们以此为案例进行小组探究, 最终形成一个“力与生活”的探究报告。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能力 创新
在新课改形势下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师应注重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教学原则、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新颖别致。这样可以营造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高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一谈自己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体会,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英语新课改倡导能力教育、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务必抛弃传统的“高分低能”培养模式,注重情商培养、思维培养和竞争意识培养,从而构建内涵更加丰富的英语高效课堂。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着力构建高效课堂。
1.1培养学生高情商的素质。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要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关注他们的持续发展,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高情商的素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尽量让自信心成为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让后进生进步,让优秀生更优秀。教师在制订短期教学目标时,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多沟通、多交流,在不断提升口语能力和英语素养的过程中,提升情商、强化素质,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1.2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和创新思维。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要不断培养学生能够面对新情况或者新问题果敢采取对策,并能独立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将学生思维往多向性、创新性上引导,着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思维、探索知识。例如:笔者在讲《牛津英语教材》Module 5 Unit 3时,就设计了如下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Is it good or bad for you to have a copy of yourself in the near future?Can you show examples?不少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都迸发出了令笔者惊讶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1.3激发学生的良好竞争意识。现代社会充满机遇,也充满竞争。高效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良好竞争意识,并使其成为习惯性意识。教师要及时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乐于竞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教单词时,笔者就组织分组竞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英语会话时,就开展比赛看谁对话正确、流利。
2.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
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和尊重学生的感受、心理变化、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者要适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将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做出恰当、必要的调整,确保创新教学模式。
2.1调整顺序设计教学。教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整体优化思考和设计教学活动,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材规定的顺序并设计合适的教学情景。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将Pre-reading, Reading两部分内容调整到Warming up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Warming up部分的讨论中,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必然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突出课堂教学目标。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必须要有突出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知道每一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为了能够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地传递给学生,教者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层次的具体学情,切实根据各类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平去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确保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新旧知识点的平稳衔接,从而让学生可以自然、主动地吸收新知识,并最终能够让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知识并内化成为自身的知识。
2.3注重活化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是使用英语,而英语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广大同仁在教学中必须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只是为了让学生单纯地学英语单词、记语法知识等教学方式,而要通过做游戏、演讲等方式,不断活泼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坚持精心选择一些都是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话题(例如“我的一天”),在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们开口说英语。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一些句型适当加以模仿,比较恰当地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句子。
3.结束语。高效英语课堂一定要走出“应试教育”和“聋哑英语”的误区,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快乐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通过“授之以渔”,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求,真正实现以培养学习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确保将高中英语课堂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顾大春 浅谈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体会[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2.董敏丽 关于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想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浅析 篇9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浅析
唐艳芳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高级中学)
摘 要:如今,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不断推行和深化,“高效课堂”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也成为各科教师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以高中英语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感悟,对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情境;激励性教学评价
高效课堂,指的是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教师与学生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可以实现高效的教与学。但是,针对目前高中英语课堂中活动效率低、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等现状,我们究竟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构建出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呢?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历出发,尝试就此话题展开分析、研究与探讨。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常规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往往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即授人以鱼,把英语单词、句型、语法等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权利,只是沦为了储存知识的容器。然而,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即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涉猎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想构建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我们首先得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如,在学习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s这一单元内容时,课前,我让班里学生4人自由结合为一组,然后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技术来搜集不同国家和不同国家所具有不同文化的资料,如主要城市、旅游胜地、风土人情等,待收集到完整资料后,用PPT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课堂上,各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为大家演示、讲解本组制作的课件。如此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立即引起了学生兴趣,他们都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学习活动中,每组制作出来的课件演示让我惊喜万分,有的还插入了介绍某国文化习俗的视频片段。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与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查阅、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方面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为我们这一单元内容的讲解做了良好铺垫,有利于更好地落实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常常拿着英语课本照本宣科地进行单词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导致课堂气氛显得极其沉闷,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会使学生逐渐对英语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依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是达到以上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具体、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
如,在学习Witnessing time这一单元内容时,若是我们只是依靠口头语言的讲述或者是挂图展示,学生还是难以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状况有深刻了解和感知,于是,我就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多张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如,The Parthenon,The Temple of Athena Nike,The Erechtheum,Yuanmingyuan,Angkor,St Basil’s Cathedral等,尤其是历史遗址,更是通过遗址被毁坏前后照片的对比,引发了学生的深思。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英语内容充满了兴趣。
三、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由于受高考的压力,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以单向灌输为主,很少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导致课堂活动缺乏生气和乐趣。所以,我认为,要想实现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高效课堂,我们就得多设计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参与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并逐渐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生积极参与完课堂学习活动之后,我们可以说:“You did a good job!”“You are really talented!”“Good presentation skills!”“You are very professional!”等,这些鼓励性话语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催化作用,他们的学习状态会以快速前进的方式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身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来改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教学现状,使高中英语课堂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本,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03)。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10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受传统教学影响大
调查显示:小学教师经常改变教学方式的比率为18%, 偶尔改变教学方式的占到了24%, 而有28%的小学教师很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更惊人的是有30%的小学教师从来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味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 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问题表现在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爱好, 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 改变相应的教学方式, 使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
(二) 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教师上课时的教学方法是如何的呢?学生针对教师的.上课方式又有怎么样的态度?对此, 笔者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如下: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法很感兴趣, 占到了总数的62%, 向后依次为谈论法、对话法、练习法、讲授法, 而对于讲授法是格外排斥, 认为它是课堂上最枯燥、无聊的教学方式, 它占到了49%。可见,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随后的一些访谈中, 也进一步印征了这一结果。小学教师虽然能够从观念上认同创新的教学方式, 不再拘泥于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 但是对这种教学方法创新尝试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平时仍是以常规的讲授法为主, 这从一个侧面看出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师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二、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为什么将学生放在首位呢?因为对于课堂来说, 学生才是主体。我们对学生越了解, 才越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个比方, 就像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 才能对症下药, 而又只有对症下药, 病人才能尽快痊愈。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学生群体, 以学生为本, 找寻最适合他们的授课方法, 并且保证课堂上无论学生怎么跳脱都能在即将“出线”的时候巧妙地把他们带回主轨道, 像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的那样――“超越教材, 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 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
(二)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对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 利用多媒体所储存的教学信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内容, 让学生深入其中, 流连忘返, 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情感, 进而乐学、爱学。
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是一篇抒情散文, 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 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都令人难以忘怀。该文的重点是跟随老舍先生的叙述, 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感受草原的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倘若只是依靠教师的一张嘴进行描述, 学生是难以领会到作品里的草原风光和美好人情的。对此,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视频及背景影像, 从多个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这篇文章, 感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画面的感染下, 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课文, 仿佛自己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 欣赏着草原秀丽的景色, 为草原的秀丽而折服。在这入情入境的朗读中, 学生心里自然而然也会对民族之间的团结心生感动。在让学生获得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后, 再深入来分析作品, 带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意境之中就不再是难事了。
(三) 置疑导思, 提高成效
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基于“交往互动”的形式所进行的, 教育教学活动更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所存在。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立足于教学活动的“交往互动”属性, 以“问题”为主线, 巧妙引领。具体来说, 一要求问得巧, 二要求接得巧, 三要求带得巧。正如窦桂梅老师上的《秋天的怀念》一课, 她围绕“好好儿活”分三个层次层层引领学生: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 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使用关键词的问题引领, 不仅能使学生准确把握重点, 还可以简化问题, 让他们进行有效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得巧”。再看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 条理清晰, 衔接得当, 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语言衔接得相当巧妙。这就是“接的巧”, 能快速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防止出现开小差的现象, 极大地节省了问题的时间, 在不经意间就把学生带进了下一环节。就像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 整堂课以一个“美”字带领主线, 用具像带着学生发现美, 用好词带领学生感悟美, 最后用移情入景带领学生意会美。如此一来, 相信课堂教学成效也会明显提高。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 已是必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 做到开发创新, 因材施教, 让语文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林红连。试论小学语文快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 (3) :152。
[2]周伟。如何上“活”语文课[J]。考试周刊, (2) :1。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11
摘 要: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等多个环节入手。当前形势下,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有效的师生互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和投入基础上,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高校课堂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校课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要求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及时给予帮助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思想实际的充分了解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以及来自导师的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
2.实现教师由“讲师”向“导师”的转变。大学生群体知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特别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正是这一群体特征决定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关注大学生的知识、心理需求等,通过给予帮助和引导,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导师的角色,主要进行要点问题的讲解和分析,而细节部分则留给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因此,要改传统“教师唱独角戏”成教师为导演、学生为主演的教学活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导演,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应以学生关注度较高,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在导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的牵引下进行思考,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机互动,最终解决疑惑,获得知识。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
通过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1.问题导入式教学。通过在课堂引入问题,引导大学生进行质疑,推动大学生产生解决的欲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由学习理论、掌握知识到获得解决方法的教学效果。在课前,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一些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引入此类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模糊的思想状况。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更可以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力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2.专题式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思想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力求上进的求学态度。为此,可以尝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学法,通过主题辩论、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方式各抒己见,将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合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更能够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以及正确思维认知的形成。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讲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本身较为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并具备善于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
2.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体现时代性。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新发展、新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清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所以,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地把最新理论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并结合大的学生思想新变化、新需求进行理性分析,解疑释惑。
3.教学内容注重事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必须发挥本课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重要特征,即要坚持注重事实,相信真理。特别是,教师应当结合当前时事中,大学生关心的话题,采用实例和深刻的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给予大学生以启迪和思考。
四、运用现代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也將成为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大学生而言,通过开设网络论坛,分设“国内时局”“和平外交”“统一大业”“世界局势”等板块,为学生创造交流、互动、讨论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可以灵活控制时间,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些专题性的讨论贴,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网络上的热点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将网络平台引入课堂,必将可以推动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构建和完善。此外,网络平台凭借交流沟通方便、学生集中度高等特点,可以形成一个快速、高效、富有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12
高中历史新课程似乎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 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科基础, 但这种“预设的前提”与现实的差距很大,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学生历史学科基础薄弱。由于中考历史科一直实行开卷考试, 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历史科极不重视, 思想上、态度上存在极大的问题, 初中三年根本就没有认真学过历史, 受见识水平的局限, 也认识不到学习政治、历史这些科目的作用, 这对高中文科教育的冲击相当大, 学生进校读高一时, 历史基础知识极其薄弱, 学科思维、学习方法、应试技巧还没有形成, 有的学生根本还没有“入门”。
第二, 时间的限制。我们农村学校都很重理轻文, 学校在课时分配上都是向理科倾斜的, 一周只有两节正课, 没有自习, 在这种情况下要顺利完成教学进度很困难。学生进校读高一, 一开始就面临九大学科的学习, 而且新课程的每门学科都面临课时紧的问题, 所以学生在学校里的课余时间大都忙于应付那些“主科”的作业。
第三, 教材的局限。新课程学习改变了以往很多传统的观念, 教材不再是权威和根本了, 而课标才是根本。人教版教材从结构体系、标题子目、内容详略、逻辑思路、语言句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学生和老师都难以适应, 这也给新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少麻烦。
二、解决办法
在历史新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大多是来自客观方面的, 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克服困难。关于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 结合我们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再现历史情境, 使学生从感受向兴趣型状态转换。
做到这点需要教师以情感因素为动因, 强化环境的感受性并引导学习者投入情景, 充分地适身处地地从农村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出发, 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并从思维发展中折射出情感升华的效果。
如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 运用多媒体对战争形势扼要地在演示图当中再现战争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八国联军也来势汹汹, 在此之前有没有过这样这种局面, 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中国和鸦片战争时的中国有什么区别吗?这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 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更能对大局观的培养有帮助, 这样由学生先自主讨论, 在学生讲完后老师要做15分钟内的评讲, 评讲的组成部分是纠正错误、补充完善、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处理教材的语言句式, 特别是让学生们体会老师是如何对教材的语言句式进行处理的。
第二, 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引导学生向自主型状态转换。
随着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 虽然外界环境无法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 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不断成熟, 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见解, 这一点和同龄人是共同的。他们对成人的意见不会轻易相信, 不盲目肯定, 会维护自己的观点, 甚至据理力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这种“自我中心”, 让其有选择权, 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 这样就容易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热情, 就可以将过去教师的“控制型”, 学生“接受型”的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型”的兴趣课堂, 从而让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 事先可以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虽然可能会受现代信息资源条件限制, 但是可以通过向上辈人或者是祖父母辈了解并形成文字, 还有可能有些家庭中有可利用资源拿来做直观教具等, 没有条件或者条件不够创造条件。然后在课堂上一方面由准备好了的学生向同学介绍或讲述, 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有层次地直观展示在衣、食、住、行, 以及习俗的发展演变, 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 从而提出问题:这种变化是全中国大范围的吗?如果不是, 那么为何出现这种差异呢?这就引发了深层次的问题上, 单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可以组织小组进行探究讨论, 大家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最终力求准确全面地解决问题。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 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自觉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第三, 运用想象力, 培养学生从“思考”向“探究型”状态转换。
历史有独有的概念、本质、特征, 以及结构,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历史知识本身的基础上, 结合想象, “再现”史情与史实, 使历史解释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原貌, 让学习者将已有的认知与新产生的体验相结合, 在历史的空间中探索。
任何现代教育技术都是通过人来操纵、控制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其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辅助性的, 无法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运用多媒体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总之, 教师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及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 在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 注意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适度性, 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人教网, 2006.8.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10-28
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08-16
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08-08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课堂浅议09-24
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12-09
新形势下初中历史11-25
初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档案管理05-23
新形势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08-27
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道德教育初探10-24
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