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共5篇)
新建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 篇1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
------------------
一、经销商所处的市场环境
1.市场资源优势集中,两级分化现象出现。好的经销商除了通过朋友介绍外,还在寻找好的企业。
2.争夺经销商是竞争主流,且竞争激烈。价格战、返利战等竞争双刃剑被反复运用。3.优秀经销商开始试图实现与优秀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名品进名店,名企交名人”的现象增加。
4.与战略领先、管理规范、讲求诚信、研发实力雄厚、营销领先的企业结交,以共赢为目的,成了经销商经营发展的策略。
5.国家对养殖龙头的扶持及科学管理模式,尤其是肉鸡集团的出口,大型养殖场的出现,对企业和兽药经销的发展都会有一定影响。
6.兽药企业的销售渠道正日益“扁平化”,兽药终端正逐渐被“养殖协会”或“小龙头”等组织垄断,企业开始将产品直销给大的养殖场,因此县级经销商的日子会逐渐不好过了。7.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已成必然,预计到2010年兽药企业将会不超过500家。8.国外优秀企业的陆续加入,对中国的兽药市场尤其是上游产生深远影响。外资的影响主要是在疫苗方面,现在在国内的疫苗市场上80%的市场份额是外企的。
9.行业的竞争态势由盲目多元化扩张转向专业化、高素质。有一个企业曾宣言:在一年之内建立20个分公司,然而现阶段的2个分公司还在赔钱。
10.养殖业的低利化,产品的“低档化”,地标升国标及抗病毒药物禁售,会削减好多“获利”产品。
11.健康意识的加强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变化,未来将转向疫苗、生物工程产品、消毒剂、抗菌促长、抗寄生虫等药物上。如:大连韩伟集团向韩国和日本出口的安全食品、畜牧局在奥运会来临前的严查等说明了这个问题。生产企业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经销商的改变。
12.企业的管理跟不上,营销跟不上,研发跟不上,文化跟不上,品牌跟不上等,对企业的连带打击都将是致命的。
二、经销商所处的政策环境
兽药经营企业的GSP认证,现阶段江苏在进行试点实施,这是个必然趋势; 新《兽药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将加大对经营者经营责任的处罚力度; 清理地方标准(升国标)将减少2万多产品;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抬高兽药经销商的门槛;大量药物被禁止使用,造成产品同质化,利润空间缩小。
三、经销商群体的自身状况
1.经营企业有72000多家,6万多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参与经营。另外还有好多无店面、无证经营的加在一起共计20万家左右。
2.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由过去的被动“求”转变为“挑选”经销商。3.兽药经销商门槛较低,大部分是“夫妻店”、“百货店”,简单的买进和卖出,大多代理的产品疗效、价格、功能等相似,以价格战为主,恶性竞争使得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4.兽药销售公司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中国兽药营销的格局,由规模战转入混乱战。
5.兽药经营趋势在变化,由只卖产品到卖产品和服务。卖疫苗的还要提供打针服务;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开始向深度综合发展,从靠产品盈利到树立店面品牌;养殖户对品牌的选择,对价格、返利、服务等附加值的要求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挑剔,变得越来越不好对付„„
五大危机分析:
一、兽药产业新的形势产生了时代危机
规范兽药经营秩序的GSP的即将实施,将使得兽药销售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经营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市场钻空子的机会越来越少。好多经销商都感到越来越不好干了。
二、厂家改变经营策略产生了转型危机
网络下沉厂家派业务员、技术员深入基层和大型养殖场,去提供直接的综合服务,经销商被限定在特定区域活动,市场空间缩小了。所以经销商要自己培养技术员了。服务营销兽药的技术服务性、导购特性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商品,因此要合理利用好厂家的售后,这就要求兽药经销商要面对厂家的变化,转变策略,保持厂家同样的观念,否则将被取代。
三、兽药产业链条一体化产生了经营模式危机
比如肉猪养殖一条龙,社会猪向合同猪靠拢,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老百姓比较喜欢和认可这种方式。这对传统模式下的经销商构成了市场危机。
四、深层次服务的竞争,导致养殖户反向淘汰经销商,出现了客户网络危机.一方面,优秀经销商开始建立快捷有效的服务,灵活机动地争夺更多的终端养殖户,往往一个镇上有十家经销商,谁有办法谁有思想,谁就吃的多。
另一方面,养殖户也在主动寻找经销商,网络的不稳定和多项选择促使经销商要变革,否则某天早上醒来,可能会发现已无下线客户。
五、兽药经销商的竞争由数量向素质发展,出现了能力素质危机?
现在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拼的是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并且现在好多大学毕业生、厂家的技术人员甚至销售人员,在工作几年之后也回家开起了门市,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经营思路。市场和同行的双重夹击,无疑使得经销层面的竞争开始凸显。总之,经销商当前面对的困境是——
终端市场发育了,门市竞争激烈了; 上游赊销没有了,下游赊销加大了; 服务成本提高了,养户挑剔更多了;、促销手段提高了,产品暴利没有了; 专业要求提高了,生意越来越难了。七种思维分析
一、信念先入
信念源自目标,无论是干多大的事业,首先要有信念。比如今年挣了10万,明年是否想挣15万,一定要有信念。伊扎克?帕尔曼有句话,“成功源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那么信念值多少钱呢?信念是不值钱的,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在这个世界上,信念——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
所以说,小门市一定要有做强做大的抱负,有多大胸怀就能做多大事业,有多大老板就有多大生意。
二、树立正确的市场观
建立品牌经营的目标要从买卖人转向商人,不要再做杂货铺,要诚信经营。经营出特色,小门市要有大作为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别人卖什么你也卖什么,那样永远不会有出息,要卖特色,把别人没有的变成自己的优势。
营销就是卖认知,没有神医和神药经营即营销过程,电视上的“脑白金”广告卖的是认知,卖的是送保健品的概念。经销商可以卖技术和基于技术之上的信赖,而不只是局限在治疗。牢记厂、商、户三方全赢观念做到在市场经营中,主观为自己,客观也不害人还能利人。由注重治疗兽医向预防兽医、保健兽医转变有人会讲,我给他的鸡保养得好了,吃谁的喝谁的呀。其实这是个眼下和长远的关系,短浅的功利目光,是不能赢家通吃的。制定和设计局部区域预防治疗方案以良好的预防带动养殖户忠实跟我们走,用我们的方案给他创造价值,只要养殖户跟你合作有效益,不光他跟着你走,他的亲戚及周围的人也都会来找你。
学会坐庄,把局部市场做透“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帝会有恩赐的”,在自己的区域市场内配合厂家打出产品的优势,打出专业化的品牌,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三、赢在经营思维
思维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那么如何才能有很好的思路,当然不能瞎忙,甚至连轴转。所以要首先弄清:我们经销商怎样才能生存?怎样可以发展.其实,“有利润不等于盈利,拥有了盈利能力一定会有利润,利润就象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和水一样,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但是这些不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这是《基业长青》作者的精辟认识。是的,利润就象蝴蝶,你想要它时追也追不到,但是在无意间,它会落在你的肩膀上。
所以我们经营的目的绝非单单是为了利润,“药是为了救人的,不是为了赚钱的,但是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多”这是乔治.默克的告诫。我们无论是开门市,经营企业或是其他,先想想我们经营的非利润目的是什么,找到它,执行它。
四、关注现金流
赚钱的生意必须包含以下因素。能否产生现金欠账赊销方式不可行。现金流就象人体的血液,现金流动慢就象人得了白血病,能动但贫血;速度慢虽然死不了,但一旦断流,肯定玩完,所以速度慢有潜在的危险。前几年的民营企业巨人集团广告一投,立马转了不少钱,领导头脑一热,将十层楼改为百层楼,结果政策一变,现金变成了楼房,没有了现金,支撑不下去倒了。所以赊销不可行。
能否获得一个很好的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利润率×周转率,搞生产的二者都重视利润率,就象河北九州通医药连锁老板,“别人的资金周转3次,只不过我周转了15次罢了”。就象大家小时候冬天滚雪球,谁滚得快谁就滚得大。宏基伟业的老板“咸鸭蛋理论”——村里的老太太卖鸭蛋,给一元就卖一个鸭蛋,一会儿鸭蛋没了,再进,这样利润低,周转快,现金流好。所以现金统领一切。
能否持续成长成长不是有一单没一单的,而是买一单来两单,如果是买一单坑两单,那是卖老鼠药的。
另外,现金流和企业的高额利润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经营企业的三原则是: ——现金流第一,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无论怎么抓都不过分,什么都可以让,唯独付款方式不可让。
——利润第二,收益的产生并非简单的利润,而是两者的结合,这就是“咸鸭蛋理论”。——规模第三,民营企业挣点钱后,就发烧,看见什么挣钱就投资什么,盲目膨胀。这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我们应该利润合理、规模适度.五、处理好利润与份额的关系
大等于强吗?不是。企业不在大小,而在强弱,不要盲目求大。青岛宇峰制针有限公司,年产16亿支手缝针,占世界手缝针总量的12%;石家庄华曙2006年净赚3个亿,其中土霉素碱的产量占世界总量的65%。所以大不等于强,做强在你,做大在天;为厂家多上量,利润随之而来。
六、打造养殖户的忠诚度
一兽医曾说:“我对他家那么好,为何不在我这买药,非得等到不得已的时候才来我这?”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营销的起点是顾客需求吗?顾客是如何变成“上帝”的?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企业一定能生存发展吗? 把顾客捧为上帝,并不能带来顾客忠诚,所以讨好式营销不可取,关系再重要只是个润滑剂,不是粘合剂。
谁能成为“上帝”与稀缺度有关,谁稀缺谁就是上帝;没有客户忠诚,只有顾客依赖,没有依赖就没有忠诚;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持续不断的超越对手和自己,始终比对手好一点点,始终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让顾客跟着你赚钱,这才能让顾客对你不得不忠诚。
七、经营出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门市的竞争优势是能够获得厂家有价值的、货真价实的产品,而不是靠返利和促销。
产品优势经营的产品没有完全相同的替代品,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产品在于价值而非价格。
品牌优势顾客愿意为一个门市经营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质量、性能相同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样的话就体现了品牌,就象有的人为什么买电视时会首先考虑海尔一样。
渠道优势拥有可控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销售网络。不同行业的四个优势其重要性是不同的,一个经销商只要有其中一个优势,便可慢慢弥补其他优势的不足。
经营的核心就是产品营销,营销就是让有价值的东西卖得更好;价值就是营销的本质,就是我们为养殖户带来多少价值(是价值而不是价格和暴利);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营销不是以精明的方式兜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创造真正客户价值的艺术。”所以千万不要把骗术当营销,不要卖“拐”,那是忽悠,不是营销。八大策略分析
一、做好经营上的突破
老板的突破就是经营企业的突破,所以经营突破首先是从老板的管理定位开始——变与不变的定位、统与放的定位(统与放很难处理,要做到统是主流,主观统客观放)、人治与法治的定位、务虚与务实的定位、经验与借鉴的定位、做大与做强的定位、门市化与企业化的定位等等。
其中,老板有七个突破点——
机遇的突破——懂行(作懂行的老板);
信息的突破——明白(作明白的老板);
内部的突破——知底(作清醒的老板);
个人的突破——沟通(作超越的老板);
知识的突破——提升(作有资格的老板);
心态的突破——反省(作悠闲的老板);
人脉的突破——交际(作多应酬的老板);
要注意避免七大误区——结果好便是一切好;面子就是命根子;老板比规矩大;看不清贤人、小人;你死我活;投机大于投资;融资代替融智,用力代替用智这些都是当老板容易犯的错误。
要形成突破性的理念,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是沃尔玛?因为沃尔玛的理念是“天天低价——给顾客一个来的理由;三米线微笑——给顾客一个愉快的理由;日落原则——给顾客及时地解决问题”,我们经销商也要从赚钱上升到事业,从经营企业上升到经营人生,从人性的束缚走出自我,实现自我,突破传统理念。此外,还要形成人才的突破。从家族化突破到职业化好多是小姨子当会计,小舅子管生产,这样的企业很有局限性。由于自己人的人数有限,没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全方位的、多地点的、长时期的规划,同时自己人为了不让老板产生疑心,往往谨小慎微,容易贻误战机。
用人技巧用人,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还要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关键是把握度。要小才大用善于发现,倾情呵护,从容包容,慷慨使用。
二、开始品牌经营
1.做品牌经营,为长期赢利而努力
只会卖产品,不会卖品牌,只能沦为杂货铺。做品牌是对经营长期利润的一种投资,要坚持不懈、真心地为养殖户着想,让养殖户能赚到钱。
2.围绕经营品牌的打造,兽药的经营方式向两极转化兽药名店连锁经营出现,一些有实力、有理念的经销商实施区域性连锁经营,提高品牌知名度。
兽药经营专业代理的产生,走代理“简、专、精”之路,有效地让品牌企业带动自身品牌发展,靠名牌企业带动自身品牌发展,靠名牌产品盈利,达到“卖产品、创名店”的市场目标。3.由单纯产品销售向技术服务转化
兽药经销商不仅要“卖药”,关键还要服务,提供专业化服务,最好组建自己的队伍,控制终端,才赢得市场。
4.为了通过GSP认证早做准备
因为先一步的商业“企图”可能决定未来的市场“版图”。5.信誉立业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良好的口碑,谦虚地与厂家和养殖户相处会让你有意料不到的回报。
6.作受厂家和养殖户欢迎的经销商
厂商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鱼和水”的关系,拥有相当的资金和网络,并能够提出清晰的经营思路,能够拓展市场,让厂家觉得不和你合作是一种遗憾。
三、选择好厂家
选择符合下面条件的厂家合作:GMP达标企业;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有很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讲究诚信,实在经营,有诺必践;注重培养客户和企业一同发展;有很好的发展愿景,能做成品牌;企业有较完善的管理体系,较优秀的经理人掌控。
注意要搭配好厂家梯队,每个经销商应该有三个梯队:第一,应以1~2家为主打,必须是关系铁、有很好发展远景的优秀品牌;第二,以2~3家目前名气不大,规模也不大,但品种全,价格低的厂家作补充;第三,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为弥补自己产品和服务不足而选择其他一些品牌。
四、组合好产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哪些是我们的高利润产品?哪些是我们的走量产品?哪些是我们的主推产品?哪些是我们的补充产品?哪些是我们的打击竞争对手的产品?哪些是我们的赔钱产品?这些是我们经销商产品组合的重要内容。
首先定位主推型产品和补充型产品,尤其定位好哪些是主推型产品,哪些是主推品牌。其次是细化产品、柜台分类。不可把过多的产品定位在高利润上,必须以走量的为主。再次,善于推销新产品,新产品是门市利润的主要来源。最后要会引导养殖户用药,如生物工程产品,预防性产品等。
五、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1.做好厂家的信心管理,最大限度地获得厂家的政策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2.做好养殖户的管理,建立养殖户档案,如果你对他的鸡比自己都了解,他能不信服你吗?还有,注意要抓大的养殖户。3.做好外围资源的管理,卖饲料的、送鸡苗的、收鸡蛋的、政府部门管理的等等,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4.做好门市人员的激励,尤其是让技术人员发挥最大的作用,改变“技术员来我门市是吃我喝我的,是帮助厂家销货的”的观念,而应树立“技术员是来帮我赚钱的,由整天见不到你到整天带着技术员下市场跑”的观念;另外,从生活方面、精神方面给予他们细微的关心和鼓励。
六、减少客户的流失
1.经营人心,踏踏实实地为养殖户做事,让养殖户享受到“三心”服务即省心、放心、舒心。要对症下药,更要对人下药,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市场。
2.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是门市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兽药经营本身就是一种突出服务特征的行业,或者叫技术导购性营销行业,服务是产品的组成部分,没有服务的产品销售,就是不完整的产品销售,服务不是对养殖户的额外赐予。
七、不断学习——创新
一个优秀的兽药经销商,其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学习才能创新,只有学习才能提升,也只有学习才能超越。
八、适度超前立即行动
适度超前,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但不要超前的太多。更要自动自发,全力以赴,不推卸责任。遇事立即行动,不找任何借口。
新建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 篇2
关键词:新医改,药品生产企业,分销商,供应链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和分销商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中的许多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影响。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竞争战略、市场战略的时候, 应当密切关注并分析其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变化, 明确该变化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的种种影响。就我国而言, 对医药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新医改走向的政策环境。新医改[1]提出完善四个体系:全面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和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后三个体系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更为深远, 能否适应这些政策的变革, 是医药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大考验。
1 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
1.1 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现状
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960-1970年的传统的企业交易关系;1970—1980年的物流关系;1990—至今的合作伙伴关系阶段。医药行业对政策的敏感性很高, 近十年来, 医药行业已不能安然避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 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而医药事故的多发、市场运营和产品质量监督力度的相对减弱、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医改新方案的实施, 更是将药品生产企业和分销商推向了改革的风口浪尖。很多原本属于成长与发展关键阶段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分销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不同产业链的冲击, 其中一部分退出了医药产业圈, 一部分还在生产线上不断挣扎, 另外一部分通过及时调整组织战略而在危机中找到了发展的良机。
1.2 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存在的问题
医药分销市场的裂变, 使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在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又面临诸多新困境, 主要表现为:①增销不增效: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间虽然销售额在增长, 但实现的利润却因成本费用水平的上升而不断下降;②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多、散、小、乱” (企业多、“散兵游击”、规模小、市场混乱、非法药品的集市贸易仍然存在) , 产业集中度非常低;③在采购、销售机制方面, 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因现有的“招投标”制度的一些弊端遇到新的流通障碍;④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一味追求“一方利益最大化”的竞争结果, 是因为没有从供应链角度思考双方是否能达到共赢, 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因双方达成了统一约束力, 使得合作取得最大化利润;而同时在其约束力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 因共同分享合作带来的剩余, 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呆账、坏账、企业间信任危机等, 严重影响了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的合作关系。这些矛盾使得药品分销渠道陷入了僵局, 表面上看起来是价格、信息流通、分销采购、分销渠道等问题, 实质上, 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相关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以及矛盾的冲突。
2供应链[2]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理论
供应链的思想, 是将整条“链”看成是一个集成组织, 将“链”上的企业都看作是合作伙伴, 从而对整条“链”进行集成管理。在整个流程中都存在着价值链关系:企业内部、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在价值链中, 利益导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同链段之间的“利己”者结成产品或产业“一体化联盟”, 则会使供应链成为“一体化联盟”的产业组织形式。供应链上的相关利益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只有共同追求集合体利益的最大化, 才能共同收获最大的合作利益, 而只有达到集合体收益最大化, 供应链上的每个单一产权主体的利益才能达到最优, 即实现主体利益最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主要是指发生在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 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同获利、共同承担风险的协调关系。战略合作关系通常是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链中具有一致目标、利益的企业之间形成, 这样可以降低其库存水平、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增强信息的共享水平、改善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问题、保持战略伙伴之间操作的一贯性, 以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 实现供应链节点的企业的财务、产量、质量、交货、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提高。
3供应链管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论在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的关系上的应用
目前, 我国药品的分销供应链运行机制主要是多主体闭环运行机制, 其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主要有7个:原料供应商、批发分销商、制药厂商、医疗卫生机构 (包括各类医院等) 、零售分销商、医疗保险提供者以及患者。伙伴关系是实现药品分销供应链中集合体收益最大化和主体的利益最优化的第一个步骤。
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只有在供应链管理中引入协同共赢的意识, 才能坚决制止因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而侵害其他企业经营的行为, 不让损害整个供应链集体利益的事件发生。药品分销供应链相关利益导向因药品供应链相关利益主体而存在, 而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的利益又因医药产品和服务而存在。由此可知, 医药产品和服务是相关利益导向发挥其作用的实际承载体, 而它们的节点链接方式和最后的价值实现结果, 则决定了相关利益导向在药品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 从而形成了实体内容为医药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价值流程。
4新医改下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的发展对策分析[4]
4.1向供应链两端延伸, 组建产销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
在行业竞争中, 采用低成本战略, 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及研发、推销、广告、服务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从而使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企业在变化急剧的环境中面临着不确定性, 而通过重组并购, 来组建医药研发、生产、分销一体的产业集团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新收益, 还可利用彼此的资源来实现效率, 使企业获得经济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
4.1.1向供应链前端的药品生产企业并购
药品生产企业或分销商可以选择向产品资源独特、丰富的药品生产企业并购。通过并购, 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产品资源, 减低药品购进成本, 而且还能在药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方面增加主动性。批发企业向生产企业的并购不但能拓展经营内容, 使行业内实现经营多元化, 还能减低代理生产企业品种经销权的代理成本。现今, 医药行业并购的主要形式是药品经营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并购。
4.1.2与同处于供应链中端的其它企业并购重组
药品分销企业间的并购一方面可以实现产品资源和销售网络的互补,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市场竞争对手, 另外由于规模效应和采购量的增大, 还能减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在降低企业销售费用和扩大市场份额方面, 药品分销企业间的并购具有很大优势。
4.1.3向供应链后端的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并购
在药品流通环节中, 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获得的利润最高。这种并购节约销售费用的方式, 还可以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这种并购与零售企业并购、重组的方式是一种行业内不同业态的联合, 不仅能实现更高利润, 而且还能有效规避单纯进行药品批发经营的波动性, 从而减少经营风险。
4.2加强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间的信任伙伴合作关系[5]
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要想从供应链角度出发, 达到共赢、信任的伙伴合作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是该供应链财务目标实现的前提, 其次还应建立有约束力的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流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双向调节的平衡价值关系以及创造有效的同链外部约束环境。
5结语
医改新方案将药品生产企业和分销商推向了改革的风口浪尖, 调整企业战略, 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只有在顺应政策变化和市场机制的前提下, 结合供应链理论, 发展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才能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医改新政对医药商业影响初探[J].国际商务研究, 2009, 7 (6) :43-45.
[2]TAN KEAH CHOON.A framework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iterature[J].European Jouranl of Purchasing﹠SupplyManagement, 2001, 7 (5) :39-48.
[3]卡尔顿, 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231.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142.
新建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 篇3
1 广东粮食缺口的现实压力大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历史上有“三熟稻”、“四收豆”的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国内最主要的高产农业区之一。改革开放前,广东是国内的粮食调出省;改革开放后,伴随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广东粮食需求增长步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广东省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减少等制约因素,加之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供求缺口日渐增大。2007年广东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4%。
1.1 粮食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广东省粮食需求总量不断增长,从2000年的3374万t增加到2007年的3767万t,增长了11.6%。粮食需求从用途看,可分为四个部分:
(1)居民口粮。2007年,广东常住人口接近9500万人,成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流动人口达1600万,当年口粮消费1808万t(表1),占全省粮食需求总量的48%。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水果、蔬菜、肉、蛋、奶等非粮食类产品对粮食消费的替代效果明显,带动了口粮需求量小幅下降(拐点出现在2003年左右)。
(2)工业用粮。广东是全国最大的食品生产基地之一,工业用粮消耗量较大。工业用粮主要包括酒精、印染用淀粉、食品用粮。2007年,广东省食品加工业用粮为289万t(未含大豆),占全省粮食总需求的7.6%。从需求发展态势看,2004-2007年间,全省工业用粮需求较为稳定,保持在300万t左右。此外,广东还是全国最大的食用油加工省,加工能力占全国的1/4,所需的加工大豆主要依赖进口。
(3)饲料用粮。广东是畜牧大省,也是全国最大饲料生产省份。2007年广东全年饲料用粮需求1470万t,占全省粮食需求总量的39%。饲料用粮主要为玉米,另有少量小麦及稻谷。2007年全省饲用玉米需求量超过800万t,占全国饲料玉米消费量的8.8%。
(单位:万t)
资料来源: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
(4)其他用粮。其他用粮在广东总需求中所比重较小,基本保持在4%-5%的份额,但需求量呈现小幅上升趋势。2007年其他用粮需求总量为201万t,比2000年增加了57万t。
从品种看(表1),稻谷需求所占比重最大,为52%,其次,为玉米、大豆和小麦,分别占23%、13%和8%。从需求量的动态变化看,2000-2007年间,稻谷和小麦需求量略有下降,而玉米、大豆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大豆,2007年的需求量比2000年增加了316万t,增长了173%。
1.2 粮食生产形势严峻
2000-2006年,广东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单产均呈下降趋势,仅在2007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产(表2)。与2000年相比,2007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2.0万hm2,减幅达20.0%;粮食总产减少537万t,降幅达29.5%。粮食单产下降705 kg/hm2,降幅达12.0%,2007年粮食单产仅5175kg/hm2。其原因:广东有不少耕地被挪作它用或抛荒;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缺少投入。这说明广东粮食单产远未达到技术可能极限值,具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7)》
从品种结构看,广东是典型的单偏型粮食生产结构,自产粮食以稻谷为主。2007年,广东水稻播种面积193.9万hm2,总产量为1046万t,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78.2%和81.4%。除水稻外,广东省还生产少量的薯类作物、旱粮和大豆,但所占份额都非常小。2007年,薯类播种面积为3.1万hm2,产量为157万t,分别占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2.8%和12.2%;旱粮的播种面积为16.1万hm2,产量为67万t,分别占粮食面积和产量的6.5%和5.3%;大豆播种面积为6.1万hm2,产量为14万t,分别占粮食面积和产量的2.5%和1.1%。
1.3 粮食安全现状:基于供需缺口的粮食安全标度分析
(1)衡量粮食安全的指标,衡量粮食安全的指标主要有5种:一是口粮自给率,口粮自给率等于口粮产量除以年口粮需求量。通常认为,一个国家口粮自给率应达到100%[1,2];二是粮食自给率,粮食自给率等于一国粮食总供给量除以年总需求量,通常认为自给率超过85%[3],才算达到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三是粮食储备水平,FAO的提法是最低应达到年需求量的17%-18%,其中周转储备为12%,后备储备为5%-6%[4];四是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较简易的系数是用实际产量与正常产量的百分比差距来计算;五是间接粮食消费(包括饲料粮、出口粮和储备粮)在粮食总消费量中的比重,该值越大,粮食安全水平越高。上述5个指标中,前3个最为重要。因此,本文选用前三个指标测度广东粮食安全的现状。
(2)广东粮食安全的现实压力。(1)口粮自给率远低于粮食安全的第一指标。2007年广东城乡居民口粮需求约1808万t,2007年粮食产量为1285万t,口粮自给率只有71%,远低于粮食安全的第一指标。(2)粮食自给率远低于粮食安全的第二指标。2007年广东粮食产量为1285万t,消费需求总量为3767万t,供需缺口2482万t,全省粮食自给率约为34%,省外调入及进口的粮食占全省粮食总需求的66%,六成以上的广东人靠外援给饭吃,远低于粮食安全的第二指标。(3)粮食储备高于粮食安全的第三指标。目前广东粮食库存消费比达到33%,粮食储备水平高于粮食安全的第三指标。可满足全省吃商品粮人口5个月的口粮供应。
从供需缺口的品种结构看,粮食需求压力以稻谷最小。2007年稻谷自给率为57%。玉米、大豆和小麦缺口大。2007年,93%的玉米、97%的大豆、几乎全部的小麦要从省外或国外调进。
从总体上看,广东粮食储备水平较高,可以保证粮食供应安全,近期确保粮食安全的问题不大。但全省长期粮食安全水平不高,粮食生产形势较严峻,产需缺口大,呈现产需品种的结构性短缺。
2 未来粮食供需的量化预测
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有用信息,1969年J.N.Bates和C.W.J.Granger在运筹学季刊中,提出了“组合预测”的思想。组合预测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预测,并对各单个预测结果进行加权综合。鉴于组合预测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实际应用的有效性,本文采用组合预测法预测广东粮食供需。在组合预测中,权重选取采用方差倒数法,其原理为:对误差平方和小的模型赋予较大的权重,误差平方和大的赋予较小的权重[5]。
2.1 粮食产量预测
目前预测粮食产量的数学模型有很多,可分为两大类:(1)多因素因果模型。即利用粮食总产及其影响变量的相关性建立预测模型。该类模型建模机制合理,但由于粮食总产是受自然、技术、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因此,涉及的建模变量多,需获取大量资料,变量取舍难以准确判断。(2)自回归模型或称时间趋势模型。该类模型从粮食产量的时间序列资料出发,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内涵在时间序列中考虑,因而不需要获取大量的参数,而且结果准确性高。因此,本研究采用时间趋势模型进行预测。
(1)自适应的动态三次指数平滑模型。自适应的动态平滑指数模型对时间序列的适应能力强,较好解决了困扰传统指数平滑模型应用中的初值选取、参数确定、预测偏差等问题。运用DPS软件,经多次测算比较,采用1995-2007年间的样本数据。当自适应优选后的平滑指数Alpha取值0.4140时,得到自适应的动态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为[6]:
(2)灰色系统GM(1,1)模型。粮食生产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适宜采用灰色模型去发掘其原始时间序列综合灰色量所包涵的内在规律。动态GM(1,1)模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划分为四个精度等级:好、合格、勉强合格和不合格。若不合格,则需进行残差修正。为了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选取具有不同时期变化趋势的样本序列对比,建立动态模型群进行预测。经过试算和比较,采用1993-2007年的样本数据,运用DPS软件,得到修正的预测模型[6]:
利用两个预测模型综合预测广东粮食产量,其中指数平滑模型预测值的权重为0.56,GM(1,1)模型预测值的权重为0.44,预测结果见表3。
从预测结果看,2010-2020年广东粮食总产将缓慢下降,至2020年保持在1000万t左右。这种预测结果对广东未来粮食生产能力给出了预警信号。《广东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粮食生产控制目标为:确保全省粮食生产能力不低于1750万t。但从现实情况看,“十一.五”期间2006、2007粮食产量分别为1124、1285万t,已明显低于目标值。因此,尽管粮食商品政府调控具有强力度的特征,但广东粮食生产的现实形势更为严峻,可以预计未来15年,广东粮食减产的形势很难逆转。
(单位:万t)
2.2 粮食需求量预测
(1)人口预测。人口及未来消费标准的确立反映了人口总量发展态势对区域粮食的需求。本研究选用人口生长理论曲线LOGSTIC模型和灰色动态系统模型进行人口预测。根据《广东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在2030年左右广东人口达到高峰,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亿左右[7]。以1亿人口作为生长理论曲线LOGSTIC模型的极限值,利用得到的LOGSTIC预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1990-2007年人口实际观察值均大于模型的拟合值。由此判断,从目前人口发展态势看,存在提前的人口高峰值,存在冲破人口总量控制目标的趋势,因此,放松人口极限值,分别选取1亿、1.1亿、1.2亿作为上限值,进行模型比较。结果表明:1.2亿人口上限值模型的残差平方和最小。因此,采用修正的人口上限值1.2亿。利用1990-2007年广东常住人口数据,运用SPSS和DPS软件得到LOGSTIC模型和灰色动态系统模型[6,7]如下:
利用两个预测模型综合预测广东人口总量,2010,2015与2020年人口分别为:9674、105888与11450万人
(2)人均粮食需求标准与粮食需求总量预测。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我国未来不同时期的人均粮食需求量进行研究和估算,其中有影响的三种方案是:(1)在《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中,根据我国居民合理的营养和食物需求标准,及我国中长期食物消费改善目标,推算得出2000年和2010年人均粮食消费标准分别为412 kg和432 kg。(2)1997年3月粮食储备局下达的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研究”中,根据FAO和中国专家的几种营养方案,确定小康、部分较富裕及全部较富裕消费结构下,高、低两种人均消费标准分别为(432,398)、(458,432)、(482,458)kg[8]。(3)《21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对水的需求与对策》研究中,根据不同时期食物消费结构的可能变化和营养标准,推算的人均粮食消费需求量为:2000年达到小康时为400kg;2010年进入小康水平中期,为400-420 kg;2020年膳食营养结构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410-430 kg[9]。
参考上述人均粮食需求方案,考虑到广东现有人均粮食消费水平,预计不同时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可能变化。推算广东2010、2015、2020年的高、低两种人均粮食消费标准为(405,400)、(405,415)、(415,430)kg。根据人口总量和粮食消费标准,计算出不同消费标准下的粮食需求总量(表4)。
(单位:万t)
2.3 供需缺口:短缺成为常态
根据粮食产需预测,得到广东粮食供需缺口(表4)。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2015年、2020年广东存在粮食缺口,且呈拉大的趋势。在低消费标准下,粮食自给率分别为30.33%,24.29%和20.90%。若达到高消费标准,广东粮食缺口进一步加大,粮食自给率进一步降低。广东粮食缺口的加大,意味着广东粮食对于外部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由此判断,缺粮大省广东的粮食产需结构性短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未来粮食短缺成为常态。
3 广东的外部机会:不确定的未来
3.1 国内市场:偏紧的粮食平衡格局
中国地域辽阔,大国背景下具有粮食资源总量优势和品种多样化优势。国内粮食市场为广东区域性粮食供求平衡提供了国内市场空间与机会。但目前全国总体处于偏紧的粮食平衡格局。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50160万t,但由于需求总量的增长,粮食产需之间依然存在缺口,缺口为1190万t,粮食自给率为97.7%,仍维持为偏紧平衡格局。从动态发展看,伴随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耕地资源短缺态势不可逆转,粮食生产受耕地资源的硬约束不断加大,与此同时,粮食需求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在“供”“需”两种力量的相互较量与作用下,预计未来国内粮食供需将呈现更为趋紧的平衡格局。还需要指出是,在目前国内粮食产销区分割的粮食流通体制下,种粮收益区际利益分配不均,易导致区际粮食贸易摩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广东对于国内粮食市场的有效利用。
3.2 国际市场:机会与风险
开放的条件下,参与国际分工,可以通过农产品国际贸易缓解粮食安全压力。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广泛利用国际农产品贸易,合理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可降低粮食安全资源短缺的压力,有利于粮食安全。但迄今人类还没有完全解决“吃饭”问题,世界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存在不稳定时期。
始于2007年的新一轮的世界粮食危机正在形成和发展中。新一轮的粮食危机表面上依旧是对世界粮食供求矛盾的挑战。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自然灾害变动的影响,世界粮食产量面临不同程度的减产。2007年全球的小麦主产地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减产,其中澳大利亚遭受罕见的旱灾导致了巨大的小麦减产,其减产幅度达到了60%,加拿大减幅约为20%以上,美国减幅为14%,欧盟的减幅为6%,全球的小麦总产量减产幅度为6%。与此同时,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最低点,库存消费比仅13%左右[11,12]。在需求方面,两大因素拉动粮食需求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粮食和肉的需求增长带动粮食的消费性增长;发达国家赋予粮食的能源属性日益凸显,带动粮食的生产性消费大幅增加。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形成巨大的粮食供需缺口,导致粮食价格高涨,引发粮食危机。
实质上,新一轮粮食危机表现出新的特征——赋予粮食能源属性,折射出粮食危机逐步演化为粮食战争与石油战争之间的政治博弈。基辛格曾有过深刻的论断:“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指出[13]:在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坍塌的大环境中,粮食就是垄断一切的东西,美国和欧盟是两个世界最主要的粮食储备和出口者,因此美欧将掌握“全球大范围的影响力”。地缘政治中的王牌将是粮食,而非石油。一旦粮食供给出现短缺,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继而可能出现暴动,缺粮国政府就要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由此可见,欧美推出生物能源计划,表面上是为了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增强能源安全,实质上却是推行生物能源的粮食政治战略,以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中那些不听命于自己的国家屈从。因为粮食恰恰是这些石油大国的软肋。粮食问题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交织,粮食不仅是交易商品,更成为国际地缘政治格局角逐的战略武器,这进一步加大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由此可见,缺粮大省广东存在利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机会,但面对的是:趋紧的国内粮食供需平衡格局、赋予粮食政治战略武器特性的风险性国际粮食市场。这预示着广东的外部市场机会潜藏风险,有钱并不能确保就有粮,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4 结论与政策策略
4.1 基本结论
(1)粮食安全的现实:广东粮食储备水平较高,基本可以保证口粮供应及粮食供应安全,近期确保粮食安全的问题不大,但粮食安全水平不高。
(2)未来粮食供需前景:粮食产需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广东长期存在粮食缺口,粮食短缺成为常态,且缺口呈拉大的趋势,粮食供求平衡的任务艰巨。
(3)外部机会:广东面对趋紧的国内粮食供需平衡格局、赋予粮食政治战略武器特性的风险性国际粮食市场,利用外部机会的不确定性加大。
4.2 粮食安全策略
在上述结论的背景下,提出“储粮于仓、藏粮于田、调粮于市”有机结合、辅以财政支持政策统筹安排的粮食安全策略。
(1)储粮于仓: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构建实现粮食安全的调控机制。广东作为缺粮大省,“储粮于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手段。在确保储备总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储备结构,安排一定数量的玉米、大豆和大米现货。完善储备体制,提高储备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储备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起设施精良、管理先进、调度灵活、成本较低的粮食储备体系[11]。
(2)藏粮于田:培育高效、可持续的本省粮食供给能力,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广东谋求一省粮食安全时,应将重点放在保口粮上,自给率的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但由于利用外部市场存在潜在风险,“有钱不一定有粮”,因此,需重视从源头抓粮食安全,培育本省高效、可持续粮食供给能力。国外经验表明,高效不仅来自于资源比较优势的利用,而且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农业经营的组织优势。因此,粮食供给的高效目标实现关键在于:以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创新为主线,推动要素流动与规模化经营。持续目标实现的根本在于:一是保耕地数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的红线。二是培育耕地质量。充分利用粮食市场周期中供大于求的时机,通过“生态工程”提高耕地等农业生产资源质量,以便在农业遇到自然灾害或国际社会动荡时,能够通过具体生产过程的组织、运筹与调控,使储备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粮食产量,实现可获得的相应农业产出。
(3)调粮于市: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确保储备与生产的前提下,灵活利用国内国际市场调节广东粮食供需状况;开展国内与国际合作,与粮食主产地建立稳定的粮食贸易与合作关系,从而既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手段,又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按比较优势原则优化配置资源的效率增进,降低实现粮食安全的成本。
新建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 篇4
一、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地方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在对农村干部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审查时, 通常都是以经济发展状况为标准, 对于文化建设则无视或轻视, 这也就造成了农村村干部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一味关注经济发展, 认为只要经济发展良好, 一切工作就办好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 村干部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工作中心整体出现偏差, 忽视了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而导致文化建设工作缺乏正确的引导, 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 文化建设基础薄弱
对于我国农村而言, 虽然在国家的重点关注下, 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由于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使得文化建设基础薄弱。同时,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也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直接关系着该地区文化发展的速度, 反应出其文化建设的水平。但是, 农村经济虽然在最近几年获得了飞速发展, 但是其文化基础设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 许多村子没有建立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或者有名无实, 有场所却缺乏图书、器材等,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
3. 受陈旧观念束缚
由于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毒害较深, 农民的观念陈旧, 思想传统, 加上教育水平的限制, 农民素质普遍较低, 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偏远农村更是司空见惯, 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农民封建心理, 建立邪教组织, 传播低俗思想, 为谋求私利而损害农民的利益, 也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4. 文化市场缺乏管理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 除了个别村落, 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文化市场发展缓慢, 部分乡镇甚至没有一个书店, 造成农民买书难。同时, 文化市场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农民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 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品味, 市场需求巨大, 但是由于文化市场的管理无法适应发展需求, 使得一些诸如电影、戏曲、图书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难以进行, 而一些低俗的活动却屡见不鲜, 如麻将、赌博、老虎机等, 在扰乱农村秩序的同时, 也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1. 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
要加强对于村干部的教育, 提高其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首先,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其次, 立足大文化建设, 确立大文化建设观念。所谓的大文化, 指覆盖面积较为广泛的文化建设, 包括社会道德、文化艺术、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方面。在进行农村文化建设时, 党政机关要进行统筹安排, 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2.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对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来说, 经费问题是最为困难的问题, 解决经费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国家拨款、社会集资和自身积累。受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国家拨款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主要是通过社会集资和自身积累获取文化经费。在筹集经费时, 应该围绕文化市场的开发进行,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 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3. 转变农民思想, 提高农民素质
要在农村实行科学宣传和教育, 对封建迷信活动进行科学的解释和说明, 转变农民封建陈旧的思想, 提高农民自身的认识水平, 从而使得封建思想不攻自破。同时, 要加强对农民的爱国教育, 坚决抵制反动思想和邪教组织的影响, 净化农村文化环境和氛围。
4. 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
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 将文化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避免出现管理混乱, 职责不明的现象。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 要坚持做到以引导和鼓励为主, 保护经营者合法利益的同时, 清除影响农村文化市场稳定的因素。对于农村文化市场中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一经发现要从重处理, 绝不手软, 为农民提供健康有序的文化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式。地方各级政府和农村文化管理人员要端正态度, 正确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乡镇和农村的建设也越来越快,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 加强对农村文化的建设,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针对当前新的发展形式下,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形式,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魏先超, 陶素云, 杨檬, 曹倩, 蔡珂, 肖化柱.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疆农垦经济, 2013, (1) :6-8.
[2]朱保安.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 2005, 13 (1) :133-134.
新建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更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 积极进行创新。这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重大
只有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合理, 管理层在制定各项方案时才能有参考的标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创新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 我国不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影响了事业单位整体档案管理的水平,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管理工作对许多事业单位来说无非是枯燥的保管与记录工作。所以, 很多事业单位对此不是很重视, 马马虎虎了事, 这种工作的态度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尽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直接的利润, 但对于事业单位的影响很大, 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评价水平, 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 档案管理程序不完善。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导致许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程序很不完善, 甚至有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很是混乱, 这就直接导致了其档案管理工作滞后, 档案更新缓慢, 管理层不能有效地利用档案信息, 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 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正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这种不端正甚至是应付差事的工作态度影响了工作的质量, 使得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工作不认真, 效率低下的工作现象, 从而使得事业的发展缓慢, 甚至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创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现在新形势下,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将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事业单位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 就必须创新管理体制, 尤其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
(一)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质量, 就必须改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 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水平。一方面需要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与重视, 另一方面要改变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性质的认识, 改变其工作态度。
(二) 完善档案管理程序。如何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 首先需要档案管理人员重视本职工作, 同时还要完善现有的档案管理程序。现阶段, 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比较落后,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完善, 甚至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机制, 首先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程序。只有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程序变得规范化, 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 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 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记录工作, 需要专业人员的管理。现阶段, 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因此, 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定期地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切实地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 开展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 使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可以高效准确地传递, 为管理层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依据。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适时地实现创新, 改变其原有的状态, 让档案管理切实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服务。首先, 应该从思想上改变,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重视工作。其次, 要不断提高自我专业水平, 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后就是要建立完善新型的档案管理程序以及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贾博.关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J].赤子, 2014 (11) :253-253.
[2]张洪冰, 王秋菊.关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J].赤子, 2014 (5) :208-208.
[3]夏枫.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改革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8) :20-20.
[4]于殿军.谈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J].兰台内外, 2013 (07) .
【新建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11-08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使命08-31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09-13
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7-31
新形势下会计的职能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