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

2024-05-2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精选12篇)

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 篇1

摘要: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效、成长和进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生源层次复杂, 实行学分制, 就业压力增加, 都给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是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学风建设,想道德

大学寝室不再单纯是学生休息的空间, 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寝室气氛对学生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积极健康向上的寝室氛围对推动学风建设乃至大学生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寝室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愈加成为课堂之外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拚搏和求真务实精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分制的实施, 传统的班级概念不断淡化, 单纯依托班级已不能满足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1 加强寝室思想道德教育, 激励学生成才

目前影响学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刻苦学习的动力不足。因此把新生的入学教育, 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自新生入学开始, 就把学风建设放在首位。新生报到期间, 宣传学院学风建设特点--以寝风促学风。把学风先进寝室和学习标兵个人的事迹宣传给学生和学生家长, 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新生入学后, 辅导员首要任务是建设寝室, 科学合理分配寝室, 选好寝室长, 每周至少深入学生寝室一次, 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寝室情况, 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意识;宣传寝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如何搞好寝室建设, 一旦住在一起, 同寝室的就成了一个集体, 形成一个“家”。相比学校中的社团, 寝室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影响, 几个人凑在一起就形成了独特的寝室氛围。大学寝室生活里, 成员之间相互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室友关系和氛围。氛围不同, “家”就不同。鼓励学生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 你追我赶的寝室氛围。

2 加强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组织队伍和制度建设

针对学风建设建立了完备的组织体系, 即以党总支为龙头, 以学生工作办公室为支点, 以班级为单位, 以寝室为载体。除了辅导员、学生党员、班级干部是促进学风建设的核心力量, 我们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 就是寝室长。他们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接受体, 同时也扮演着教育者或管理者的角色, 是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支柱。我们学院把寝室长定为班级的副班长, 记入档案。

制度建设是学生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以学校“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方针为指导, 围绕学院制定的寝室文化所倡导的寝室生活共同理念大目标, 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如《寝室建设手册》、《寝室长培训制度》、《寝室长职责》等, 实践表明, 在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中寝室长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核心。他不仅能及时掌握寝室里发生的各种事情, 且因年龄相仿, 在思想上、感情上易于沟通, 同时有较高的威信, 能够把群体内更多的人吸引过来。因此, 选好寝室长是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寝室长由寝室民主推选产生, 目前我们寝室建设的类型也属于一元核心制, 即以寝室长为核心, 作为寝室的家长, 带领室友把家建设好。我们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训中, 建立了寝室长培训制度, 培训内容包括: (1) 明确寝室长的地位—班级的副班长, (2) 学习寝室长职责:保证和组织寝室卫生、安全和各项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寝室学风督察员督促、检查寝室成员按时上课、按时上自习;作为寝室心理信息员关心寝室成员身体和心理健康, 发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协调好寝室成员间关系, 开展丰富健康的寝室文化活动, 带领室友积极参加寝室建设文化; (3) 寝室建设重要意义及寝室文化建设内容。规定优秀的寝室长 (优秀寝室长的标准就是全学年寝室成员学习都合格, 没有挂科生) 在评优评奖入党等方面优先考虑。几年的建设中, 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寝室长, 能自觉带领室友积极参加寝室文化建设;组织寝室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在寝室内掀起了“比、学、赶、帮”的竞赛热潮;增强了寝室成员“我爱我家”的责任意识。突出了寝室文化建设教育主题, 提高了思想品位。这些制度的制定, 有利地促进了寝室建设工作趋向正规化、科学化。

3 大力开展学风创建活动

3.1 组织学生开展学风创建活动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的发挥, 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同时每个学生个体都必须融入到一定的学生集体之中, 即学生宿舍、学生班级等学习、生活的小环境。我院创新学风建设载体, 主要以创建“学风建设先进寝室”、“学风标兵寝室”为指标。以寝室为基础, 抓寝室成员的及格率、优秀率、过级率。制定了“学风建设先进寝室”评比程序、条件。对寝室成员宣传优良寝风对促进优良学风的意义, 号召同学在寝室长带领下共同创建优良寝风。同时在开展学风创建活动过程中, 要求每一位学生按照学风要求进行自我检查, 确立学习目标。寻求改进学风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有计划地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各种科技创新和学习竞赛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每学期都举办《寝室文化节》组织开展学风建设先进寝室的评选和表彰并建立“学风建设先进寝室”档案, 使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3.2 营造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寝室现已成为课堂的延伸、知识消化的主要场所, 成为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从2002年开始, 资环学院借助“以寝风促学风”为学生工作载体, 以寝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成才。逐渐探索和实践了“以寝风促学风”学风建设模式, 取得了很好效果。我院在2008届312名毕业生中, 考取研究生人数达到96人, 这都是好的寝室氛围的结果, 同样也是我们工作所期望的目标。几年来:我们评选出学风标兵寝室50寝次;评选出学风先进寝室118寝次。因此构筑学生寝室的寝风, 以寝风促学风, 既增强了以寝室为家的集体主义感, 又促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知识融合。

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 篇2

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

作者:刘景喜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1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文化渗透越来越快。要想在这种形势下获得个人的发展,取得组织的成功,建设强大的国家,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落脚点,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分析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师德、师风失范。

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

2.学校管理出现盲区

(1)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2)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3)师德评议弄虚作假。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甚至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3.教职工忽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目光短浅,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不学习,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失衡。由于缺乏学习,有些教师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心术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官发财,就按捺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到九霄云外。

(2)忽视小节。有的教师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如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原因少,讲宏观问题多、谈具体细节少等。他们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殊不知,这样必然会导致少部分教师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出言不逊或肮脏,与为人师表的要求相差甚远。

(3)工作不敬业。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却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排位末位、误人子弟。

(4)法律意识淡溥。有的教师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甚至采取罚跪罚站、反复抄写作业、打手掌、屁股等手段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搞负面宣传,管不住自己的嘴,胡说八道;有的教师参与社会赌博,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被学生及学生家长看不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在新形势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为人师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模范。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在汶川大地震中,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教师职业的伟大。北川有三十多位教师为了救助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令人潸然泪下。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热情大方、平易近人、活泼开朗、意志坚强、知识渊博的人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言谈举止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总之,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2.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笔者认为,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令人敬佩。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窗口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融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态,不能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另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为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其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 篇3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学风;建设;思考

在新时代的今天,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虽然大学校园的氛围是轻松自在的,但是不能够放松对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学风的建设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养成、精神培养、行为模式以及价值取向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风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学校要思考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一、目前大学生的学风状况

大学跟其他学习阶段不一样,相对来说学习压力不大,而且整个生活跟学习的环境会比较轻松。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是完成了学业,这导致了他们对学习不认真,以致逃课、缺课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个人行为素质的培养也有不良的影响。

二、导致不良学风形成的原因

1.思想观念上的偏差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都觉得学习没有了以前的压力,很多大学的科目对于自己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只要考试及格就能够顺利地毕业,对于某一些科目,去不去上课就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大学学习,大学生存在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这种思想观念不利于学风的建设。

2.对于科目的选择性学习

大学阶段的科目,有主修专业的,有公共选修的。很多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自己的主修专业就应该学好一点,所以就会比较认真地学习,也会按时完成作业,因为他们担心不交作业会影响自己的学分。而对于其他的一些公共科目或者选修课,则不会给予太多的重视。这样的选择性学习对于学风的建设也有着不良的影响。

3.考试不复习,出现作弊现象

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的课堂不重视,上课不认真,对于考试前教师所说的重点知识也不会认真复习。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对作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这样的学习心理跟考试心理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校学风的建设。

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1.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大学生更要学习如何成长,如何发展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学校应该有一个正面的教育环境,这才能够对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教育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强学风建设上,教师要利用班会、座谈会或者是校报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即使在大学阶段,也要重视学习,明白学习对于自己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2.切实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

现在很多大学的制度都是学分制度,另外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上都能看到不可以迟到早退、考试不可以作弊等的规定。但是在学风建设上,很多规定都如同虚设。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就要切实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允许学生犯错,但是不能够纵容学生继续犯错。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触犯了底线,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务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同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身边的同学跟学校的学风建设有不良的影响,让学校的规章制度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对学风的建设起到加强的作用。

3.组织学风建设活动,树立良好典范

大学生活较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很多,教师能够借助比赛活动的开展帮助学风的建设,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如针对学风建设进行辩论赛,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游园活动、演讲比赛、写作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参加的学生赠送小礼品和不同的奖励。学校要让良好的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大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提高自己良好的修养。

因为大学环境的特别,很多大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习懈怠的情绪。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教师应该注意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其中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素质修养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就要从正面、积极的方向不断努力,让大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晓敏.浅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的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李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高校学风建设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3]殷世茂.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风建设[J].内江科技,2010(3).

[4]张东祥,张娥.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研究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

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 篇4

1.1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中尤为突出。部分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闯过“独木桥”,完成了考学这一目标,从思想上产生了懈怠,行为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们认为毕业遥遥无期,要充分“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没有长远的规划,而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迟到、早退、旷课,甚至上课也心浮气躁,作业抄袭应付,考试临时突击。

1.2 部分大学生角色转变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

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学生进入大学后,要经历从填鸭式的依赖性学习到探索式的主动性求知的转变过程,没有了高中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没有了家长的叮咛与督促,大学生要自主学习,要自觉地找老师辅导,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靠自己培养,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靠自己摸索,这种落差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相对独立的生活和学习模式,茫然不知所终。

1.3 部分大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学习知难而退

许多大学生刚入学时,充满豪情壮志,拥有满腔热情,立志刻苦努力,但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有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中遇到许多问题赶不上其他同学学习的进度,但受自卑心理的驱使,碍于面子,学业中的困惑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进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1.4 部分学生专业意识不清,学习思路不明

大多数新生入学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在填报志愿时就存在一定的盲从性质,入校后虽有专业教育课程,但大学生仍对本专业的就业、市场前景等问题仍然意识模糊,这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未来十分茫然。有些学生则是因为高考录取时被调剂到此专业的,对要学的专业一点不感兴趣,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5 部分大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学习动机不纯

有些大学生片面地认为,新形势下“锻炼能力”最重要,于是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学生会、进社团、忙比赛、做生意,增强社会适应力,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固然重要,但学生未能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2 高校辅导员在加强学风建设中的对策

2.1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部分大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下,思想上懈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对自身学习的要求降低,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部分大学生理智上知道自己应该积极进取,刻苦学习,但是没有恒心、缺乏意志力,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怕吃苦、怕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辅导员利用自己教师身份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课、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让学生充分了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强他们的紧迫感、危机感,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辅导员利用榜样的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可以给学生开书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名人撰记、伟人的成长历程、成功人士的奋斗历史等书籍,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并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座谈会,加强交流,以此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成功都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以此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再次,辅导员利用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许多学生在思想上对辅导员比较依赖,有问题或困惑的时候往往找辅导员倾诉。辅导员要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并通过谈话、聊天、开会、甚至郊游等机会,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生活点滴,寓教于乐,教导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自觉的学习习惯,努力形成“我要学生刻苦学习”到“学生要刻苦学习”的转变。

2.2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辅导员要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整体规划,辅导员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并且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人生追求,对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对自身现状、优劣势做出详细客观的分析,对总体奋斗目标进行细化,对实现奋斗目标的方法、措施进行整理。辅导员通过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和“如何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奋斗目标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将学习生活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事可做,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具体成长。

2.3 以日常事务管理为依托,监督学生自立学习的效果

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督。

首先,严格考勤制度,纠正学生旷课等不良行为。通过课堂考勤,早、晚自习的检查,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较多、补考较多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境。

其次,建立奖惩机制,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辅导员要将学生学习的效果纳入奖惩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实记载,在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学生推优入党、学生干部选拔等方面充分体现。这种做法既检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调动了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又使各类评优评先有据可依,减轻了学生常规管理的工作量。

再次,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辅导员要通过班会、学生干部会议,论坛、网络等平台,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诚信考试为荣,违纪作弊为耻”,引导学生杜绝作弊、违纪等不良现象。以考风检验学风,以学风促进考风,形成二者的良性循环。

2.4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营造学生自强学习的氛围

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大亮点,以丰富第二课堂为载体,营造学生自强学习的氛围,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首先,以竞赛促学风,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术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求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学术竞赛,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课余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能力。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在一个集体内可以起到营造良好学风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术竞赛活动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课堂。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对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等品质进行深刻领悟和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帮助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以社会实践促学风,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认知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又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寓教育于实践的有效形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积极探索和总结社会实践与择业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就业相结合的经验,从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这是优良学风的又一重要措施。

再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高雅清新、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各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全面构建和谐校园,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增强全体学生自我锻炼和创新意识。如利用校友、企业家等资源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讲座,以“企业家眼中的人才观”为题,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

2.5 以人文关爱理念为纽带,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气质

辅导员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奉行“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关心学生的成才。当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老师的督促下,朋友的赞美下成长,进入大学之后,突然失去“众星捧月”的感觉,许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心理问题而影响学业。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的管理中,要扩宽思路,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除利用谈话、电话等传统的交流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建立qq群、班级博客、邮箱、网站等形式,及时发布各种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通过交流与沟通,辅导员与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品德表现,不断砥砺自己的品行,塑造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气质。

论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5

进入21世纪,展望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回顾我国国有企业几十年来的改革实践,再看今天迅速发展而又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都会深深感到,国有企业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我们的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紧迫的历史性任务。从理论研究来说,有一系列重大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准则、企业风尚和企业形象等等。企业文化既继承了行为科学重视人的因素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它与行为科学相比,不是把人自发形成的心理素质放在首位,而是把培育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放在首位;不是以满足单个的需求为主要方法,而是以培育群体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主导因素去实施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它重视观念形态在管理中心的主导作用,视企业精神为企业管理的灵魂,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己任,实现了从以个体为中心管理向群体中心管理的转变,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次大飞跃,是一个进步,是科学的,是应该拿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

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大在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同时,明确提出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改革和完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十五大报告提出的这一任务。以上足以说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地

1显现出来。

首先,它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经营理论、管理方式、价值

观念、群众意识、道德规范等许多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变革文化观念是深化企

业改革的首要任务。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化观念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速度和质量。没有先进的文化观念做指导,没有进步的文

化氛围为条件,就不会产生企业管理者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不会有先进的管理行为和改革措施。而企业文化可以积极培育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协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增强企业疑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企业改革和经营目标同舟共济、协力奋斗。其次,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微观基础,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而企业

文化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科学管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与企业的物质建设相结合,就会产生强大的生产力。因此说,企业管理只有建设在企业文化这

个根基上,才有管理的现代化。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

可使管理富有人情味和人文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使企业开发更多的市场适

销产品。现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在产品的构思、造型、款式、风格、装潢、包装、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出文化特色和美学价

值,展示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市场开拓需要文化支撑。企业在开拓市场过程中,企业

形象是一种力量,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注重企业形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摆脱企业困境、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有利于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企业文化素质的品位高低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当前,我国企业职工的文化素

质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与国际国内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次,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现代企业。

第四,有利于社会大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政权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单位,理所应当是社会大文化建设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和重要阵地。大气侯由无数小气侯构成,小气候影响

大气候。如果我们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能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就能较好地完成江总书记

在十四大和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市场竞争中的形象和实

力,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该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全面认真地回顾十多年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已经开展的企业,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没有开展的企业,要找准切人点,逐步开展。具体思路是:第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搞好理论探索和研究。重点是搞清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利用各种媒体搞好对企业文化的宣传。领导干部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又是实践者,所以应自觉地将企业文化理论运用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使企业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要坚持企业文化重在建设的原则,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总体规划之中,狠抓硬件建设,在人、财、物上舍得投入,以经济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后盾。

第二,选好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把握重点,逐渐推进。要从有利于焕发广大职工主人翁精神的项目抓起,如企业精神、厂旗、厂徽等;从基本设施抓起;从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抓起;从制定规范的生产管理制度、企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抓起,从而把企业文化建设带动起来。

把握重点,就是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突出企业之魂。目前,我国市场正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有企业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凝聚人、鼓舞人、激励人的精神,即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思想基础,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许多企业经过实践、总结、概括。指定了各自的言简意赅、便于运行操作的企业精神,并视为企业之“魂”。如八钢的企业精神是“艰苦奋斗,创建八钢”;宝鸡有色加工厂的企业精神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二是重视企业之道。文化是一种资源,文化力量对经济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逐步确立“以用户为中心,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求,在满足用户的同时,追求长期合理的利润”的营销观念,逐步形成自己的营销策略,如宣传策略、渠道策略、产品策略、效益策略、发展策略等等。

三是坚持企业之本。一切企业活动,都可归纳为人、物(产品)、利(利润)三个字。而事在人为,物在人管,在人创,在人用,人是管理的主题,管理是人的行为。以人为主体,符合我国的传统,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职工群众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具体作法是:相信和依靠职工,尊重和关心职工,理解和激励职工,培养和依靠职工,让职工参政议政。因为他们是最基层的生产

经营者,其效率的高低、工作态度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是塑建企业之形。企业之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体现,是企业潜在的销售金额,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取得胜利的新型武器,也是获取消费者信任的金字招牌。一般来说,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其企业行为、经营实力、经营作风、精神文明等状态的综合性整体印象与评判,是企业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形态和面貌,体现着企业的声望和信誉。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家的追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内所有的子系统,都处于最佳状态,大到技术改造,小到环境卫生,方方面面来不得半点马虎。

五是强化企业之为。企业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培养、造就人的机制,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企业人员的思想观念、仪表风貌、行为方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形象。因此,企业除了坚持教育、制定规范,用以规范职工作风外,还要在职工中提倡“四讲四不做”,即:讲荣誉,不弄虚作假;讲竞争,不尔虞我诈;讲质量,不粗制滥造;讲盈利,不损公为私。一方面坚持教育,另一方面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从各方面增强企业向心力。

第三,企业文化必须具有自己企业的特色。建设企业文化,勿庸讳言,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有中国的特色。但从小的方面说,各个企业的文化还要有各自企业的特色,即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由于企业的价值观、发展的历史、目标、经营哲学、管理观念等等的不同,造成了各自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同时也为企业文化形成鲜明的个性提供了条件。既使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庆、鞍钢的企业文化同样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在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大原则前提条件下应五彩纷呈,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除此之外,还应把企业文化建设融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篇6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种竞争和挑战的严峻性,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性,要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地应对。有关专家认为:文化竞争是继资源、管理、科技和人才竞争之后的第五轮竞争,也是全球经济竞争中的终极竞争。为应对21世纪的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新思路。创新是一个企业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迎接挑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更高层次上的突破和发展的根本措施,下面仅从五个方面探讨一下我国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突出观念创新

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产氛围的总和。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这就决定了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每个阶段的企业文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适应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以此带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调整。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更新观念,以此推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企业文化,更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以观念的更新和调整为起点来创新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避免僵化,倡导思路创新

企业文化要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细化”建设,必须冲破思想的禁区,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倡导创造性思维,实行思路的创新。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当今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确定新一轮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力求思路上的独创性、超常性。开放性和新颖性,关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摆脱“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向“唯实”转变,从“等布置,听指令”转变为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工作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使企业文化体现行业特点、凸现个性特征、形成企业特色。

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寻找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不断融入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将思路创新的视角放在理念创新上,用鲜明的富有特色的经营理念来指导整个企业的活动。以新的思路探索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路子,及时抓住市场机遇,规避市场风险,实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领导层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努力争做创新型人才,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认识和对待创新,给创新一种“宽松”的环境,理解创新过程中的非原则性过错,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重结合,力求管理创新

要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必须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特点出发,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与具体管理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力求管理创新。一方面要注意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的有机结合,将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管理的创新统一于企业的再造工程,从“抓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抓管理的提升”角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挖掘企业管理中的文化潜力,促使文化观念转化为管理实践,转化为管理制度和程序,增强管理中的“文化含量”,通过管理创新使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的关系,重视文化建设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成果管理,通过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创新,开拓企业文化的新功能,创造企业文化的新效应,保持企业文化建设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和长效性。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整合,将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融为一体,使“机制育人”与“脑子育人”在实践中交相辉映。

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激发活力,强化方法创新

要激发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力,必须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或手段创新,讲求技术性和艺术性,搞好载体设计,选好突破口和抓手,设计一套具有操作性的运作方法。要摒弃那些被时代淘汰的旧方法和“单一形式、单一渠道”的格局,根据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态势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创造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小型多样、让员工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文化生活的需求,要不断的推陈出新,用活那些在实践中颇有成效的好方法。

要运用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工具和手段,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运用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扩大企业文化的覆盖面;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使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渗入各类丰富、形象、高雅的文化活动之中。通过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的活动,使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统一和谐,成为启迪员工心灵的“金钥匙”。要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性的关系,既要唱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又要运用各种有形、有情、有趣的多样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手段打开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天地,使他们得到文化的启迪、心灵的感应、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五、企业文化必须重视“造型”,着手形象创新

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综合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造型”,着手于形象创新。要注重企业的品牌、信誉、产品质量、员工形象和企业环境,突破原来重在视觉形象设计的狭隘眼界,不仅将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要进一步导人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CS战略,将CI和CS整合为一个立意更高、内涵更深刻。形象更丰富的系统,使企业形象的塑造上升为企业整体和战略设计的新境界。在形象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企业外在形象与内在价值的一致性,注意把握企业形象的表现形式和震撼力;要展示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本企业中的闪光点,把形象的塑造融于经营实践和营销过程之中。在塑造形象过程中,要重视设计和实践过程,也要重视社会的客观评价和内部员工的广泛认同;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要重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产生组织归属感和与企业发展共命运的内在动力。

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提升水平,实施组织创新

学习型组织作为当今成功企业的模式,已经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重在形成员工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理念,重在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重在建设企业的共同愿景和组织文化,重在提升企业和员工的学习和应变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已倡导终身学习,将学习作为丰富发展文化的基本条件。由此看出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既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企业文化。

要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将目标定位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上。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由原来的“制度+控制使人勤奋的工作”向“学习+激励使人聪明的工作”转变。根据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实行组织创新和企业再造,通过“团队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修炼,使员工的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以提升群体素质,推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和“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使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员工思维方式的转变,提升企业文化;通过“系统思考”的修炼,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不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以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综合效应。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新一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将使企业文化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 篇7

1. 新媒体时代及课堂“低头族”的产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2015年2月3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 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使用率为91.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进入新媒体时代。所谓新媒体是相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为平台, 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2]。新媒体的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 比如, 上世纪初新媒体是广播, 上世纪中期新媒体是电视, 上世纪末新媒体是互联网, 而如今的新媒体是微博、微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这些东西早已完全融入日常生活, 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对于任何新事物, 接受最快的自然是年轻人, 尤其是大学生。这些年不断涌现的QQ博客、交友社区、微博、3G网络、微信、智能手机等新的传播媒介与方式备受大学生的喜爱, 这些畅通无阻的新媒体在高校中不断地风靡起来, 逐渐占领高校校园。在校园中, 出现了一个现象———“低头族”。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幅对比图:过去因为鸦片的入侵导致一些人整天躺在床上抽大烟而失去斗志, 如今因为电子产品及配套服务的迅猛发展使得一些人整天低头玩手机, 变得萎靡不振。“小学上课费嘴, 初中上课费笔, 高中上课费脑, 大学上课费流量”。“每天第一件事是睁眼, 第二件事就是看手机”。遇到问题, 第一反应就是“百度”, “知之为知之, 不知百度之”。课堂上不管老师讲得多卖力, 他们总是头也不抬地紧盯手机, 刷微博、看朋友圈、追电视剧、玩游戏。对他们来说, 上课时能忘带课本, 却不忘揣上充电宝。如今选修课不仅是逃课的首选项, 而且成了课堂“低头族”的“重灾区”, QQ信息不断闪动、微信朋友圈火速更新、微博互动持续升温, 还有看不完的韩剧、美剧……当越来越多的人沉迷手机时, 大学课堂越来越像老师的独角戏。

2. 课堂“低头族”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原因。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进入大学之前整天沉浸在娇生惯养的生活中, 缺乏严格的管教, 造成自我控制力较弱。进入大学后, 环境更宽松, 于是就放松自我, 成为“课堂低头族、昏睡族”, 甚至是“逃课族”。

2.2 任课教师的原因。

某些学生反映任课教师讲课枯燥无味, 内容缺乏新意, 就算勉强上课, 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所以只好做“低头族”和“昏睡族”。

2.3 高校课程设置的原因。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某些学生都是“被迫选课”, 而很多公共课都实行大班授课, 动辄就是一两百人的大课堂, 沉闷的环境让学生感到疲惫、乏力, 根本无法保证听课效率, 也难怪学生昏昏欲睡[3]。

3. 课堂“低头族”产生的消极影响

3.1 手机媒体影响了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有些学生一上课就拿出手机刷微博、看小说、玩游戏、逛淘宝, 全然不把讲课的老师放在眼里, 偶尔抬起头算是对老师讲课的应答, 俨然一副“你讲你的, 我玩我的”的“超然”态度。课堂“低头族”不仅降低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还影响了老师授课的情绪, 老师的提问无人回应, 这样大大降低了老师讲课的激情, 导致上课质量严重下降。课堂是一个你应我答相互互动的平台, “低头族”的产生使得课堂成了授课老师的独唱, 手机成了“打不退的第三者”。课堂“低头族”的行为还会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状态并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风气。

3.2 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 挫伤了学习主动性。

新媒体的兴盛使得网络娱乐的内容极丰富, 也为人们搜寻资料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往人们查找资料需要到图书馆一本本的搜集, 如今人们只需打开网络动动拇指就可以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而事物的影响是两面性的, 网络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便利, 另一方面使得一些人产生严重的网络依赖。有的学生面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思考, 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打开搜索引擎进行查找, 久而久之产生网络依赖, 造成思考的惰性, 降低学习的主动性[4]。

4. 整治课堂“低头族”的对策

4.1 对于学生管理者来说, 要注重引导, 加强管理。

首先,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有效利用新媒体, 将智能手机作为服务学习的工具、将手机屏幕作为课堂的延展。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 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 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 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 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 即使今天杜绝了“低头”现象, 当有一天类似谷歌眼镜这种不用“低头”的新技术产品普及的时候, 又该如何把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呢?随着移动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 要根治课堂“低头”, 还应该顺应潮流、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 如建立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模式等[5]。我们认为一味地打压不仅不能起到预想的作用, 反而会招来学生的反感。因此, 不如趋利避害, 充分利用新媒体, 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法学院某些班级开设“学海棠”的微信群, 不定期地组织讨论一些热点的法律问题以此调动其他同学学习法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效果非常理想。有学生反映看到其他同学在群里侃侃而谈、鞭辟入里, 觉得非常佩服, 这刺激了自己要在平时上课或看书的时候多留意这些知识点, 否则就显得自己太孤陋寡闻。

其次, 辅导员应该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 对学生加以监督。有些学生养成了上课玩手机的习惯, 即使老师讲得再好可能也会不自觉地开小差。辅导员深入课堂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震慑作用, 有效监管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另外, 除了深入课堂外, 辅导员还应走访学生宿舍。宿舍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重要场所, 不仅是学生疲惫时的“归巢”, 更是思想交流、火花碰撞、相互沟通的“港湾”, 舍风深深地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宿舍风气对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辅导员要深入宿舍及时发现那些沉迷网络的学生并给予劝诫和引导, 引导学生课上不做“低头族”, 课下不做“网络虫”, 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另外, 希望高校加快实行课程改革。目前, 已有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 鼓励学生自主选课, 每个专业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建议更多的高校加快推进自主式、创新式学分制模式改革,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 “课堂各族”现象自然不会再现。

4.2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 要以身作则,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课堂上, 任课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效仿者, 任课教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 如果要求学生不在课上玩手机, 首先任课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地在上课前关闭手机, 不在课堂上接听电话, 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 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态度。课堂气氛沉闷, 老师讲课枯燥乏味是产生课堂“低头族”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一些授课教师对着讲义照本宣科, 声音低沉, 毫无激情, 上课玩手机是对课程质量的一种批判。“低头刷屏”从侧面反映出一些高校课堂教学实行灌输教育, 不引导学生参与, 以及老师对课堂教学投入不够等现状。解铃还需系铃人, 高校老师们应该充分反思自己的授课方式,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大学的课程进行升级改造, 让课堂上学的东西是新的、实的, 把“低头族”的注意力从手机拉回到课本上。

4.3 对学生自身来说, 应该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管理。

建议学生增强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宽松自由环境, 切莫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经过几年辛苦拼搏才能过关斩将通过高考大关顺利进入高校大门, 务必延续勤奋学习的良好作风, 保证最基本的认真听课习惯, 至少也得尊师重教。

学校里的学生会等一些团学组织应充分体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 为促进学风建设,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开展一些主题倡议活动, 倡议学生远离手机, 拒做课堂“低头族”。比如说组织班级开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讲解“低头族”带来的危害, 并宣读倡议书, 呼吁学生不做“低头族”, 重视人与人的交流, 并且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屏幕阅读与纸本阅读的关系, 提高日常阅读量,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多元的网络世界, 学生要学会理智、冷静。另外, 还可以组织开展“远离手机, 拒做课堂低头族”的签名倡议活动。同时还利用展板宣传、校园广播等形式, 鼓励学生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多与身边老师和同学互动, 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必春.高校转型发展中辅导员推进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6) :100.

[2]秦坤.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传播形态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 2013:1.

[3]杜绝课堂“低头族”需师生共同努力[EB/OL].长江网.http://news.cjn.cn/cjsp/dp/201412/t2582264.htm, 2014-12-11.

[4]高存福, 田兆富.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推进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4 (23) :42.

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 篇8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改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传统的公寓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无论是学生的管理, 还是学生公寓员工的管理, 在传统模式中, 涉及到的数据统计, 办事流程的步骤, 与其他部门的协调等工作效率严重下降, 加之, 现代学生自主意识强, 服务需求高, 思想不够成熟, 给公寓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因此, 我校学生公寓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改善。

( 一) 开发学生公寓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将公寓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分类, 形成大的模块, 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模块进行设计, 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公寓信息管理系统, 将此系统跟相关部门的系统进行关联, 这样传统管理模式中很多办事流程都能在线上完成, 实现公寓管理工作的智能化,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例如, 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中, 可以通过学生的姓名和学号查询到学生相关的信息, 包括学院信息、家庭信息、住宿信息等, 通过住宿管理模块学生可以线上自主选房, 也可以由公寓管理人员统一安排, 学生还可以在线完成住宿变更等相关手续; 通过日常管理模块可以将学生的违规违纪情况、维修情况、水电费情况进行反馈等等。

( 二) 实施“七进公寓”方案, 完善公寓育人功能

所谓的“七进公寓”就是指“辅导员进公寓、学风建设进公寓、感恩教育进公寓、党团组织进公寓、网络思政进公寓、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文化建设进公寓”。“七进公寓”是我校学生公寓推进思政教育进公寓的主要内容, 是公寓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学生公寓管理结合“七进公寓”方案实施, 能够有效地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 发挥隐性教育, 价值引领等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团结友爱, 努力奋进, 助人自律, 成长成才。

( 三) 丰富学生公寓服务内容, 提高公寓服务水平

“增强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机制, 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质量”是高校学生公寓标准化管理的永恒主题[1]。依靠传统的说教和惩罚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 根据现代学生的自主性和活跃性, 我校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在现有的服务内容上, 增加更多的服务内容。同时, 在选拔公寓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管理组织人员时要加强对应聘人员整体素质的考查, 并在入职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培训, 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服务育人”功能。

二、结合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改变, 探析学风建设新途径

( 一) 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开展线上线下的学风建设活动

学生公寓管理员通过学生公寓信息管理系统在线与学院对接,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导入系统, 同时通过线下公寓专职辅导员、公寓房管理员、学生组织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 将他们的学习状态、违规违纪等方面的情况以宿舍为单位录入系统, 分析各个宿舍的综合表现, 对达到“优良学风宿舍评选”条件的宿舍进行奖励, 对情况较差的学生宿舍进行重点关注并与学院联合, 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同时, 利用手机QQ、微信以及易班等平台, 建立公寓工作相关的群, 发布竞赛通知、考试信息、资料共享、美文欣赏、报名抢票、公寓学风秀等内容, 使学生公寓学风建设线上线下有效结合。

( 二) 结合“思政教育进公寓”契机, 全方位开展学风建设活动

我校的“思政教育进公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每项内容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因此, 公寓学风建设活动要结合各项内容, 才能全方位地开展。“辅导员进公寓”就是要求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 组织公寓学风建设、党团组织建设等工作, 是“思政教育进公寓”的基础; “感恩教育进公寓”主要是通过开展义务劳动、宣传感恩事迹、爱心捐赠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增强对公寓管理人员的工作认同感和情感, 这样就有利于管理员工作的开展, 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 无形之中促进他们改变了不良学习的态度; “党团组织进公寓”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能够让学生党员干部以身作则, 带动宿舍的学习氛围, 从本质上“以点带面”全面拉动学生公寓学风建设; “网络思政进公寓”是结合我校专业优势, 利用各种网络平台, 以视频、图片等直观形式开展学风建设活动,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率和接受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是在学生公寓建设心理咨询室, 组建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轮流值班, 满足学生“就近咨询”的需要, 这有利于帮助那些因为学习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学生走出困境, 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文化建设进公寓”是利用公寓的闲置场地, 建立自习室、阅览室等,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 同时开展“读书活动月”、“诚信考试”、“朗诵比赛”、“优良学风宿舍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和学习环境。

( 三) 优质的服务是学风建设的新手段

完善的服务设施, 优质的服务水平, 良好的服务态度对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公寓要确立以学生为本服务的服务理念, 设立一些“便民设施”, 例如医药箱、公益自行车、爱心伞、针线、打气筒等等, 并通过对学生热情、细心、周到的服务来感化和引导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提高他们自理、自制、自律的能力, 打造学生公寓温馨、舒适的生活的环境, 促进学生公寓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摘要:学生公寓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 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改变, 对学生公寓学风建设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探析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改变情况, 以及针对这些改变对学生公寓学风建设的开展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公寓管理模式,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梁青春.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功能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 2014.26.

[2]姜岱松, 周亮, 李靖.公寓学生党员工作站在学风建设中的榜样示范作用之探索[J].新课程 (下) , 2015.05.

谈新形势下的地勘文化建设 篇9

一、地勘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目前, 地勘单位在机制转换中, 有的动作迅速, 占得先机, 已赢得健康快速发展;有的行动迟缓, 瞻前顾后, 畏惧不前, 现仍处于困境不能自拔。都是同样的单位, 又处于大体相同的环境之下, 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呢?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不在经济方面, 而是在其文化建设落后, 即职工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境界落后, 它包括理想、道德、自律、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精神的严重匮乏,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 当遇到困难时, 只强调外因, 却很少注意内因的问题, 看经济因素多, 却看不到企业文化的落后;二是企业精神“疲软”, 面对市场竞争, 缺乏信心, 缺少拼劲, 消极面对, 领导只重视人力、财力、物力等硬资源利用, 却忽视对人才、文化, 包括智力、情感力、精神力等软资源开发;三是企业道德失衡, 让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了人们的思想, 产生了恶劣影响;四是企业作风松散, 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 只注重经济建设, 而淡化了精神建设, 企业综合管理不到位, 职工的整体觉悟水平、组织程度不适应。这些问题侵蚀着企业的精神支柱, 浸渍职工的心灵, 涣散企业的组织功能, 阻碍企业的发展;五是企业文化缺少弹性机制, 跟不上形势变化需要, 做不到与时俱进, 如出现了工作的依赖性, 组织方式的封闭性, 用工方式的固定性, 分配方式的均衡性, 对外方式的消极性等。

困难, 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市场经济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正是塑造新的充满活力的地勘文化的有利契机。面临困境有很多问题需要急速解决, 不能等所有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 再集中精力搞地勘文化建设。加强地勘文化建设既能使强势单位形成长盛不衰, 又能使弱势单位冲出困境并得到发展。优秀地勘文化能为扭亏为盈提供动力, 是解决困难的重要途径。

二、地勘文化建设的支撑点

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 通过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的, 为地勘职工所认同和遵守的地勘群众意识和价值观念。我们深知,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客观上要求企业塑造出强大的企业之魂, 即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工作、生产、经营中由领导者积极倡导的, 逐步形成的职工群众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认识、观念及所采取的态度, 是反映该企业个体特征和精神风貌的群体意识。在长期工作中, 地勘单位已形成五种企业精神, 即主人翁精神、求实精神、创业精神、协作精神、拼搏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点, 在地勘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是它用一种现代文化, 促使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职业理想和行为规范, 即可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二是振奋人心, 鼓舞士气, 团结一致, 增强企业活力;三是促使企业道德和经济有机地相统一, 优化了企业的职能, 成为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推动力;四是能把企业意识与企业制度完善地融合在一起, 强调企业经营与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促使职工自觉地遵守制度, 履行职责, 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产生强烈的使命感, 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勘单位注入动力。

三、地勘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地勘文化建设是全方位的, 它包括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 既要重视硬件建设的投入, 更要重视软件文化的开发和启用。为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使地勘单位更好地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和开拓市场, 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们认为, 地勘文化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去实施:

(一) 发挥领导主导作用。各单位主要领导, 不仅是地勘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设计者, 更应当是地勘文化建设的模范实践者。首先, 每个领导要亲自组织, 利用宣传工具, 广泛深入地宣传地勘文化, 在单位里形成一种浓烈的舆论氛围, 使全体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倡导, 自觉约束个人行为。其次, 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全体职工阐述单位价值观念。地勘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领导者要有超前意识和长远眼光, 在坚持地勘文化相对稳定性和长期连续性的同时, 根据情况变化, 及时更新地勘文化的有关内容。同时还应取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增强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以利于地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 制定总体规划目标。地勘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各单位应结合实行情况, 根据经营主业, 提出体现本单位个性的价值观, 设计富有鲜明特点的地勘文化模式框架, 制定近期和长远的地勘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措施。根据部门、职能、责任严格划分, 层层进行目标分解, 逐项落实到人。同时,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队伍建设, 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 形成各单位领导负总责, 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 分工协作, 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外, 还要把文化建设的实绩和本领, 作为对干部任用、部门考核的奖惩依据。

(三) 塑造鲜明企业形象。当前,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如果一个企业的形象模糊, 前后脱节, 零落松散, 无整体的统一形象, 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为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各单位要在勘察设备、施工设备、办公用品、职工着装、车辆等, 标上统一的地勘标志。用标准字体、标准色彩, 来形成固定的、长期的地勘单位形象视觉或听觉识别基础系统, 在公众面前形成一个统一、系统的形象, 获得社会公众的了解、认同, 这就为地勘单位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家深知,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而且还会不断升值。

(四) 提升职工整体素质。职工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地勘文化建设。在提高职工素质上:一是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职工头脑, 增强职工的政治责任感;二是认真组织职工学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 举办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术水平;三是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它是地勘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认真引导职工以爱党、爱国、爱企业、爱岗位为主线, 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贯穿于整个道德体系, 通过强化道德意识达到统一企业意识, 使职工对单位的责任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四是加强内部管理, 认真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如工程质量承诺、职工行为规范、文明服务用语等, 强化职工的一言一行, 把职工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企业整体相联系。

加强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10

徐矿集团是一个有着131年开采历史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优良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政治优势。徐矿集团的贵州能源公司于2004年进驻贵州,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公司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之路, 实现了科学发展。2006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 党的十八大继续对这一观点提炼深化。贵州能源公司党委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 积极融入贵州煤炭板块转型发展实践。

1 坚持预控文化与本安文化一脉相承

长期以来, 徐矿集团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安全管理文化, 安全管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过程中, 注重文化引领、理念渗透、诚信建设和制度创新, 总结提炼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本安创建体系, 以文化指导管理, 以管理确保安全, 以安全促进发展, 维系了百年基业稳定。当前, 国家和人民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态度是零容忍、零接受, 煤炭行业正在由高危行业向安全行业积极转变, 由控制伤亡事故向职业安全根本转变。徐矿集团提出“归零化管理”目标追求, 坚决向“零死亡、零重伤、零职业危害”进军, 下大力气推进“科技+素质”模式优化升级, 安全效果持续向好。贵州能源公司所属矿井多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瓦斯灾害一直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和“第一杀手”, 面对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瓦斯突出治理任务繁重、首采面煤层薄等诸多不利因素, 公司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致力于打造区域性瓦斯防治典范。公司坚定瓦斯事故可防可治可控的信心, 牢固树立“瓦斯不治, 矿无宁日”、“通防无小事”、“瓦斯为天、抽放为本”等通防管理理念, 立足于源头治理, 把抽放作为防范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 从严落实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和“二十四字”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抽采系统效能, 不断完善瓦斯抽采技术工艺, 落实瓦斯抽放目标、标准、数量和考核制度, 做到应抽尽抽, 抽、采、掘平衡。

2 坚持创业文化与创新文化双轮驱动

多年来,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改革如何深化, 徐矿集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发展方向, 推动企业转型转移发展。世纪之交, 徐矿集团先后有多对矿井因资源枯竭实施政策性关破。为改变职工长期形成的“看摊守业”、“守土恋家”、“不富也安”等陈旧观念, 徐矿集团从2003年开始大力实施“换脑筋”工程, 走出去创业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一批批职工奔赴天山南北、渭水河畔、云贵高原, 开启了艰难壮丽的西迁创业征程。2004年, 徐矿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 挺进贵州牵头开发国家规划的黔北矿区13亿吨煤炭资源, 近3000名职工秉承“哪怕是沙漠, 也要把它变成绿洲”的创业理念扎根贵州, 打造以煤层气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煤、电、气一体化区域性能源基地。贵州能源公司坚持“在不断超越中寻求突破”的创新理念, 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广大职工自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立足企业发展实际,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捷, 主动培育自身创新驱动意识, 形成了价值取向正确、内容丰富多彩、个性特色鲜明的创新文化理念。作为徐矿集团旗下第一个异地区域性全资子公司, 贵州能源公司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是在探索, 每一次尝试都是在创新, 其先行先试经验得到徐矿集团党委的肯定和支持。如何管理好6个子公司, 贵州能源公司实行扁平管理与垂直管理相结合, 牵住了管控的牛鼻子———干部, 实现了高效有为的“区域自治”。公司党委规定, 各子公司经理层以上领导实行经济和组织“双线考核”, 无特殊原因, 主要领导3个月、副职领导2个月工作连续完不成任务, 薪酬降低一个档次;主要领导5个月、副职领导4个月累计工作仍无起色的薪酬再降低一个档次同时进入组织考核, 坚决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祛除“年限挣取职称、无为照拿待遇”弊病, 制定对各类职称职务在聘人员对应期限成果考评制度。

3 坚持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

徐矿集团始终坚持基业长青、文化制胜的企业文化战略, 制定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企业铸魂、塑形、育人, 形成以十大核心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徐矿理念体系, 同时, 适应企业多元发展之需, 统一企业新的标识系统, 确立“转型转移转制求新求优求强”新时期徐矿精神。定期开展文化主题教育, 举办形势任务报告会, 开设“徐矿大讲堂”, 破解制约企业转型转移发展的思想难题。丰富文化载体, 编写《徐矿之道》、《学习型企业创建》等数十种学习资料, 印发《政工探索》、《学习与宣传》等期刊杂志, 出版《甲子流韵》、《喊煤海》等文学丛书10余册, 创作《咱们徐矿好弟兄》凝聚6万职工精神动力。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 企业文化根植于本土文化, 并在各地域文化的交融交汇中不断发展。进入贵州后, 能源公司把传统的徐矿文化与贵州多元文化有机融合。贵州原生态的民族文化, 有其多元性、原生性和完整性的特色, 如今, “开放创新、团结奋进”成为新时代贵州精神。越来越多职工受到贵州文化的影响, 逐步融入现实状态, 工作、生活、情感、习惯等达到有机统一, 产生了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在借鉴本土文化的过程中, 职工吸纳了贵州人民精壮能干的特点, 职业道德修养得到提高, 传统价值观中积极的因素也得以保留和发展。

4 坚持和谐文化与幸福文化互融互通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关键。从2009年开始, 徐矿集团利用三年的时间分期分批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 初步建立了和谐的劳动关系、环境关系和社会关系, 保障了企业健康发展。十八大后的开局之年, 徐矿集团顺应生态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幸福的新要求新期待, 集中精力解决当前影响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极力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幸福感, 建设美丽幸福徐矿。尽管遭遇煤炭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 但能源公司党委仍将集中力量兴办一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继续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 做好职工家庭扶贫济困、节日走访和突发变故等慰问工作。着手准备在贵州习水县、桐梓县、遵义县、晴隆县等城镇启动创业职工生活基地建设, 开展“创业夫妻关爱行动”、“创业人员心理辅导”、“创业职工蛋白质工程”等活动, 缓解职工思想压力, 平衡心理、怡情养志。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组织摄影、书法、文艺汇演及全民健身活动, 丰富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西安, 于连红, 鲁晓杰.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辽宁经济, 2003 (08) .

[2]何伟, 高毅.浅谈新形势下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3 (09) .

新形势下的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探讨 篇11

【关键词】建设监理制度;监理企业;发展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10-396

【Abstract】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more than a decad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to control project quality, investment, progres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wever, we should also clearly see that, as the market economy continues to mature and develop, Head of the evolv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large and complex benefits, both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Division is still in 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rought serious challenges. Development Trend of Supervision Enterprise is the industry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Key words】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system;Supervision enterprises;Development

1. 工程项目监理概述

1.1 工程监理的含义。

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建设工期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行信息管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即“四控、两管、一协调”。

1.2 工程监理的目的。

工程建设监理要达到的目的是“力求”实现项目目标。因此,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将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任务承包商的工程承保人或保证人”。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供应材料和设备谁负责,而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甲、乙方”之外的“第三方”的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则没有承担他们双方义务的义务。

1.3 工程监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建设监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组织协调。通过监理的组织协调,使项目参与各方彼此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在项目总目标和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达到统一思想与行动,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建设项目监理的工作内容

2.1 工程建设监理的任务。

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任务是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目标,即控制经过建设规划所确定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

三大目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目标系统,监理工程师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针对整个目标系统实施控制,防止盲目追求单一目标而冲击或干扰其他目标,应该追求目标系统的整体效果。

2.2 工程建设监理的程序。

工程监理工作应有序进行,监理程序应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工作质量,提高监理工作水平。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应遵循下列程序;

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

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分专业编制工程建设监理细则。

按照建设监理细则,进行建设监理。

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签署建设监理意见。

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向项目法人(业主)提交工程建设监理档案资料。

3. 影响项目监理质量人的因素

3.1 监理人员的能力。

能力直接作用于业务,总的讲:

(1)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敏锐觉察问题的能力是监理人员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求监理人员做事很用心。

(2)分析判断、决断能力。

监理人员工作在现场,业务方面的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判断和处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往往要非常及时。

(3)学习的能力。

监理人员要做好工程监理,必须要有学习的能力。一本新规范的颁发或老规范修订后发布,有人自己阅读理解,掌握了;有人通过宣贯基本了解了;有人被宣贯后,还是不甚了了。

3.2 对监理人员素质的思考。

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监理队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三是提高监理人员待遇。

3.3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的方法。

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技术交底和素质培训,由于施工过程中会遇见很多复杂问题需要处理。因此在监理工作实施前,由总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对监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是必须的,对可能遇见的关键性问题提早商定解决方法,同时也要加强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确保现场有一班精明能干、技术全面、廉洁奉公的监理人员。

4. 建设项目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1 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社会化的监理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对业主行为无规范:建设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监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仅仅注重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扮演了质检员的角色等。

4.1.1 建设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

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的现象。存在着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的现象,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有的工程项目空挂“监理”人员名字,只见其名,不见其人;有的监理单位没有明确工程监理的内容和程序,也没有规定或落实各级监理人员的职责。

4.1.2 仅仅注重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监理制度应该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含保修阶段)。但目前,大多数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一般仅限于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马上开工,造成监理人员边干边熟悉情况,对工程并未能够深入的熟悉和掌握。

4.1.3 监理工程师扮演了质检员的角色。

监理工程师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监理,绝不是承包商的质检员。这个问题涉及到职责问题,还涉及到验收程序。各项验收,必须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4.2 做好监理工作的措施。

4.2.1 强化监理委托程序。

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对建设监理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规范各方的市场行为。业主选用建设监理单位应严格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直接委托应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监理。

4.2.2 严格监理资质管理。

严格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是保证市场良好秩序的重要措施。当前,监理单位资质方面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监理单位必须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严禁在一个经营实体内和同一行政间接或直接管辖范围内搞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作业,改革传统的建设体制。禁止这种“同体监理”的根本措施是要把监理单位从母体内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4.2.3 把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落实到位。

认真解决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总监空挂名的问题,对于一个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几个工程项目的情况,应严格在委托监理服务之前解决好实际承接的责任问题,同时还要杜绝工程项目将业主、设计、施工、行政管理的人员空挂为“监理”人员,而实际监理工作并没有到位的情况。重点是加强招投标活动的后续管理。

5. 结论

建设监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各种专业技术、经济、法律、综合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密集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控制投资、管理合同和信息,调解经济纠纷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合同管理意识。监理工程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监理,一丝不苟,才能有效地把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关,真正有效地为业主控制好建设项目的工程投资。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 杨晓林等主编,建设工程监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篇12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建议

1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周礼·天官·小宰》中说“教职, 以安邦国, 以宁万民, 以怀宾客。”这就是讲, 教育者的工作中心是为社会服务。在高校道德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就是师德建设。高校教师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 不仅要提高业务水平, 还要提升师德素质。随着高校的扩招, 教师队伍也随之扩大, 势必导致教师队伍中不同个体间职业道德以及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职业情感淡薄, 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高校如果不考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一味地盲目扩充教师队伍, 良莠不齐的师资势必给师德建设带来困难。

2 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2.1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2.1.1 当前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总体上表现为良好积极向上

当前, 高校的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教书育人职责意识, 强敬岗爱业, 能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积极进取。同时, 在新形势下, 他们普遍学历学位层次较高, 大多为硕博士以上, 知识视野宽, 动手能力强, 外语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他们思维活跃开放, 勇于并乐于辩证地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 事业进取心强, 希望能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2.1.2 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 高校师德教育中存在价值取向的片面化、功利化、多元化倾向。师德教育的人文内涵体现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然而, 受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所有制多元化的影响,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思想的滋生, 使得部分高校教师产生了自私自利的贪欲, 价值评价标准偏离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是非观念变得模糊。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①敬业精神欠缺。有的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只是消极应付, 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 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管不问, 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一些教师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 敷衍了事, 教案多年不变或缺乏新意, 更甚者以观看录像替代上课, 不愿对科研多花时间, 缺乏进取意识。甚至有教师利用上班时间将大量精力投入副业, 工作重点主次颠倒。②对学生缺乏爱心。有些高校教师除了上课, 在校时间很少, 与学生缺乏交流, 也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出现问题一味指责学生, 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加大师生之间的代沟。③师表形象欠佳。有的高校教师不注意课堂上自己言论对学生的导向, 讲课时将自己的消极情绪, 甚至偏激观点散布给学生;有的教师没有纪律观念性, 上课迟到早退, 随意调课停课;有的教师在学生考试中送“感情分”、“礼物分”等等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形象。

2.2 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2.2.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导致人们原来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 高校教师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日益盛行的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下, 有的教师只考虑个人经济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利益最大化, 信奉金钱至上。

2.2.2 制度建设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影响

近年来, 各高校普遍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大幅提高, 而职业道德培训却常被忽视。尽管一些高校出台了自己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但各高校之间师德水平参差不齐, 且这些规范也不够系统、不尽完善。高校师德的实际状况让我们不得不慎重反思现有制度的不足, 新一轮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师德建设的迫切需要。

2.2.3 教师自我提升修养的忽视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教学科研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 使一部分高校教师无法专心于师德水平的提升。他们缺乏主动开展政治学习的动力, 不注重加强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 忘却了教师的政治使命, 使自己的师德修养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而且高校中很大一部分的教师为非师范类专业, 他们未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作过系统的研究, 存在很大局限性。

3 新形势下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的一些建议

3.1 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为高校师德建设指引方向

当代高校教师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2 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为师德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库, 合理利用能使高校师德建设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朵奇葩。如果说政治理论学习为高校师德建设指引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那么中华传统文化则为师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二者应相互依托, 不可或缺。

3.3 健全管理考核机制, 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动力

(1) 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考评机制。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在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把握其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 在执行上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 注意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以定期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为辅, 运用多样化的考评方法提高考评的准确性与公平性;第二, 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相兼顾;第三, 考评结果要及时反馈到教师个人, 以便教师本人找出差距与不足处, 加以学习和改进, 使其起到实实在在的激励作用。① (2) 创建师德建设培育机制。教师师德培训要制度化、规范化。培养新教师可以通过岗前培训、新老教师师徒结对等手段帮助这些从高校毕业的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此外, 要注重榜样的导向作用, 通过树立师德典型、宣传师德先进事迹来营造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 激励全体教师学习先进、追赶先进。② (3) 切实解决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高校在条件许可情况下, 应当积极争取改善教师的住房、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子女教育和学习条件, 使教师安心于教育事业。反之则会使得一部分优秀的专业技术教师转行或隐性流失。如果教师个人能够在履行职业道德的同时, 收获到一定经济利益, 为自己创造一定的发展机遇。师德培养、师德建设这样的公共目标也就自然嬗变成为从业者的自我需要和自我追求。③

注释

1廖善康, 谭促伦.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传承, 2011 (5) .

2鲍春燕.高校师德建设的理念与机制创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电动遥控下一篇:有线接入层网络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