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精彩导入

2024-09-13

高中语文精彩导入(共8篇)

高中语文精彩导入 篇1

1、《小狗包弟》

导入:视频:巴金《我的心》节选。

之后通过本篇课文中几个和文革有关的词语的解读来导入背景和新课。课前教师就已在黑板上写了这几个词:专政队、红卫兵、四旧、十年浩劫。

点评:这位老师很巧妙的挖掘文本,摘出这些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先让学生来谈自己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之后因势利导进入本文的背景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说“木叶”》 导入:

最近,天气逐渐转凉,秋风吹卷着树叶,就这么飘落,有声有色。现实生活中一片普通的叶子,到了诗人的笔下,竟那般撩拨读者的心弦。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正是以“木叶”为例,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有关树叶的诗的王国。(板书课题)

点评:这位年轻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动听的音色,开篇极富情感的渲染,既提醒学生去敏感地感受身边的自然之境,又巧妙的将秋季最具代表性特征的“落叶”与作者要说的“木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无痕。生动的语言听来也极富诗意的韵味,很好的将学生带入这篇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文艺评论中。

3、《包身工》 导入:

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

点评:这段导语概括的揭示了包身工们苦难的生活,同时能联系学生实际,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了解真相。同时,教师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在正式地授新之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未知,自读自思。

4、《大堰河——我的保姆》 导入:二胡曲:《遥远的思念》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我是地主的儿子,我出生那年,父母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我算命,那算命的先生说,得送给一个穷苦的人家喂养,我才能长命百岁。于是我被送到我的保姆――大堰河的家,从此我就成了大堰河的儿子,我吃着她的奶水长大, 她爱我“如爱自己的儿子般”。每天辛勤劳作之后,她总要把我抱在怀里,慈爱地“抚摸”。当她的乳汁流干,我被亲生父母领回家时,她是那样依恋不舍。以后,在每个年节里,她总要为我(她的乳儿)做米花糖,为的是乳儿能悄悄地来到她身边,叫她一声“妈”„„后来,我读书了,再后来我被父母送到法国留学„„1932年初我回到祖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监狱里我又想起了乳母,看着铁窗外的大雪,我似乎看到了那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为表达对乳母的深深怀念,我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

(少顿)今天我把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献给我的乳母――大堰河!

点评:开始时,一曲沉缓、悠扬、深情的二胡协奏曲,回响在整个教室中,一种动人的气氛就形成了,老师以作者的身份,自述了写作的背景,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让大家既感新奇,又深受感染。接着,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该诗,其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全场似无人般寂静,有的学生在擦眼泪,授课老师更是潸然泪下。全诗读完,掌声雷动。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前导入。

5、《沁园春

长沙》

导入:毛泽东照片,背景音乐。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红妆素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之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就让来学习这首《沁园春

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

点评:直观的照片,恢宏的音乐,极富情感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激情澎湃的情感氛围,很快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而且,导入语不仅富有铿锵的气势,同时还高度概括了毛泽东的若干首著名的诗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初中已学毛泽东诗词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蕴藉,耐人寻味。

6、《再别康桥》

导入:配舒缓的钢琴曲《安妮的仙境》。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

点评:唯美舒缓的音乐,简短切题的导入,让学生既领略了古人无与伦比的诗情,又深深地进入了离别的情境。学生全情的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情感氤氲,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7、《咬文嚼字》

导入:故事法。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成为诗眼。苏东坡当即加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点评:这个小故事,既有启思性,能诱发学生听的欲望,又有练字的趣味性,能带给学生文字的魅力。故事不仅典雅,而且能让学生进入对阅读与写作中遣词造句的深入的思考,很好的将学生引入文本的学习中。

8、《林黛玉进贾府》

导入:多媒体出示林黛玉图片,播放歌曲《葬花吟》。

在那红楼梦中人里,你有着水一样的灵魂,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燃烧,你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土中。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她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青春的碎片。生命的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许多年过去了,你,还有你的孤独的泪,一次次从不同版本的书页中走出来,从不同版本的银幕和荧屏上走出来,让许许多多的男女咀嚼品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黛玉,走进贾府。

点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通过这个文学形象所携带的典型细节——黛玉葬花,解读其个性,引发听者对于一个时代的生活与人生、世态与人情的思考。熔炼于文字之中的独特生命感悟与人生见解,更是让读者走近了一个文学形象,贴近了一颗跃动的心。为课文的学习晕染了很好的底色。

1、《涉江采芙蓉》 导入 :音乐《长相思》。

大家知道,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个人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我为什么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因为我觉得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选自《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表达的情感很相似。当然,待会儿大家也可以对我的这种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点评: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泰戈尔的诗,学生极容易被这样动人的爱情所打动。

2、《荷塘月色》

导入: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荷塘景色,舒缓的钢琴曲。导语:“月映清荷,风摆弱柳,独斟清茶于盈盈一水间。昔时古人对月畅饮,对酒当歌,慨怀世事,直抒笔下,挥毫镌写出篇篇流传千古的诗篇,朱老也曾于荷塘月色旁抒己之情,安然于这般的恬淡。有人说,荷塘月色下的自清,是披带着温柔月色的香荷。是如何的一种夜色,造就了如此的佳作;又是如何的一种氛围,轻拂了心灵的弦音,共鸣了数十载后人?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细细回味吧。

点评: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也能透过美景提请学生细细品味感悟作者的独具匠心。

3、《故都的秋》

导入:《秋思》轻音乐,配以合于文章内容的图片。

导语:“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随落叶而至,随飞雪而归。在郁达夫的笔端,秋,远不及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那般壮丽、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那般凄苦、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般悲凉。蓝朵的牵牛、疏落的长草、非花的落蕊、弱蝉的残声、闲人的话雨、风中的枣子,这些在故都似乎最普通最不起眼的景物,在郁达夫的笔下,却流成了一幅写意的长卷,奏响了一曲独属于他的生命的悲歌。何以如此?让我们翻开课文去细细品味、静静聆听吧。”

点评:文中,清、静、悲凉的感情氛围与音乐很好的融为一体,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作者笔下北国之秋的悲凉之美。同时,回顾学生以往所学,唤起学生审美情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提醒学生注意郁达夫的选材特点及情感表达,潜移默化地把文章理解的重点渗透给学生,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态,更快地沉潜到对新课文的研读之中。

4、《鸿门宴》

导入:可用多媒体显示“陈涉起义”“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

导语:介绍刘邦与项羽相争时的军事形势:“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 209 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先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宴会,它揭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这次宴会包藏杀机,是一场明争暗斗、扣人心弦的政治斗争。请看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是如何描写的吧。”

点评:在这样进行了背景简介后,学生对课文就更易理解了,为学习新知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5、《沁园春·长沙》

导入:在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每次读来,我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点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已有了初中知识的铺垫,在如此导入之后,学生们顿时激起浓烈的学习兴趣。

6、《再别康桥》

导入:配班得瑞的音乐,深情地朗诵下面这首诗:

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遐迩闻名;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名远播;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诗坛奇葩。他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星。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 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 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他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点评:这首诗既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又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为后面的诗歌教学创设了教学情境。

7、《装在套子里的人》

导入: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多媒体上的彩色插图。

导语:“这是苏联著名画家库克雷尼克斯为小说精心设计的插图。你们观察一下,画面中的主人公与周围环境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

(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多观察,多思考,踊跃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之后,接着发问:这个人为什么在大热天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手上戴着皮手套,而且在最晴朗的日子里都穿着雨靴、带着雨伞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小说描写与插图对照,你认为主人公是怎样的人,有何典型意义?

点评:欣赏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学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捕捉其所隐含的非常丰富的文学信息,从而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同时,在课堂之始,就能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囚绿记》

导入1: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李健吾亦评价他说:“生命纯真,节奏美好。他的成就得利于他的璞玉一般的心灵。” 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上海沦陷后,他继续留在上海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杀害,时年34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心灵。

导入2: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一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机、希望和生命。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顽强。而陆蠡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他笔下的绿有什么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陆蠡先生的散文——《囚绿记》。

2、《诗经·采薇》

导入1:同学们是否读过这首诗:

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歧而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广?苇叶可做船。谁说宋国遥远?踮起脚尖即可望见。谁说黄河宽广?难容一叶小舟。谁说宋国遥远?半天就可走到。的确,黄河不广,宋亦不远,可我们就是不能回到故国。我们常说远离故乡或亲人叫“相隔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但真正使人不能回归故乡的原因,不是天涯海角的空间距离,而是人生的艰辛与种种追索。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采薇》,其中的主人公又是何故而起故园之思呢?

导入2: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离人的心房。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3、《离骚》

导入1: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他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铄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导入2:背诵《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指国风与离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理解离骚含义:离别的忧愁,包含了巨大的情感力量。了解屈原多少?爱国诗人。读懂诗歌多少?看到“兮”字最多。民间端午节和屈原的联系,引出人们对屈原的认识。

导入3:画面,背景音乐—《楚辞协奏曲》。

导语:现代有人美妙地《温一壶春光下酒》,远古时楚国的屈原却是用香草、荷花、桂树、木兰来装扮自己,薰香品格,升华身价!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特之人,怎样的一袭绚美身姿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到《离骚》的探讨和品味中去„„

4、《兰亭集序》

导入1:展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介绍关于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的相关资料。

1)、王羲之“醉写《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著名的兰亭集会上,名流隐士饮酒赋诗,王羲之酒意正浓,被众人推举作序,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2)、“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王羲之手书《兰亭集序》中,二十多个“之”字各有面目,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一绝。

4)、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没有流传下来,被极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设计从王羲之后人的手中骗出,随着他一同下葬。后人在谴责皇帝的自私、霸道时,依旧对唐代书法家“克隆”的兰亭集序爱不释手,而且成为至今为书法界临摹研习的杰出范本。

5)、清代的康熙皇帝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亦喜爱备至,1693年康熙南巡,临摹兰亭集序,并刻碑流传至今。

学生活动:欣赏《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了解《兰亭集序》的故事,产生阅读兴趣。

导入2:伴着音乐,展示兰亭美景。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书圣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兰渚之亭,即兰亭,因此成为了流芳万古的文人圣地,多少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里,吟诗作画,抒情遣怀。现在便成了绍兴一处极具人文景观的旅游名胜。

导入3:同学们,知道唐太宗吗?他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哪位同学知道他要什么?对!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此后传世的“兰亭”是被萧翼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

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在这里,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王羲之的文章,一同走进王羲之诗意的境界。

5、《赤壁赋》

导入1: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苏轼的那无辜遇害,长期被贬,虽有郁愤但却坦然处之的心灵。

导入2: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

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导入3: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也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 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苏轼在文学上是个旷世奇才,然而因为太优秀、太耿直,他在仕途却很不得意,一生屡遭贬谪。公元1080年,苏轼便遭遇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往偏僻、荒凉的黄州。岁月易逝,人生短暂。面对有限的人生,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你有哪些感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是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的。

6、《我有一个梦想》

导入1:

1)、请同学说说当你在学习烦闷时是什么支持你继续学习?

2)、请同学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我们的前途尚存荆棘坎坷。可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我已达至顶峰。我不会在乎。和任何人一样,我愿意生命长久。长寿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现在不执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让我攀登险峰。我极目远眺。前方就是乐土。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双目已看到上帝莅临的光芒。”

这段话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讲中表达出的对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说“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导入2:40多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美国25万人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集会,浩浩荡荡地从华盛顿纪念碑出发,分两路游行到林肯纪念堂。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导入3:多媒体出示资料:

资料1:我(中国人)在美国菲蒙开加油站时,雇用了一位白人青年一天早上,他打电话来说辞职不干了。我回到加油站,发现他当班的时段短少了200多元,油库里少了3箱汽油。我报了警,菲蒙警局派了一位白人女警察来查案。当我向她说出雇员名字--一个白人的名字的时候。我意识到她很勉强抄下名字,冷冷地对我说:“你知道吗?如你告上法庭,你是输定的,而且他的家人也会反诉你。”

资料2:2001年4月7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9岁的黑人青年蒂莫西·托马斯遭遇一名白人警官的追捕。当托马斯试图逃跑时,白人警察竟开枪将他射杀致死。事后证实:手无寸铁的托马斯,当时并没有犯罪行为。然而,白人警察不仅未受处罚,反而得到奖励休假一个星期。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明确:种族歧视!白人袒护同一种族的人,歧视有色人种。

因不同种族在形态、生理、语言习俗、历史文化等差异,而造成的歧视叫做种族歧视,即人种差异。

明确:虽然美国在1865年结束了奴隶制,然而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当时南部各州通过了州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面对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有话要说——《我有一个梦想》!

1.《大堰河——我的保姆》

情景导入:同学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子女理应回报父母,这不仅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更是一项自然法则。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代代相承,繁衍生息。我们不但要汇报自己的父母,还要回报任何一个像父母一样关爱我们的人。大堰河,一位平凡的农妇,用自己的乳汁养大养子——艾青,然后又在寂寞里卑微地消失在这个世界的尽头。这时,谁能理解诗人艾青的心呢?谁能理解艾青对千千万万个“大堰河”以及像“大堰河”一样滋润他成长的这片土地的情怀呢?还是用艾青的名句作为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的导语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2.《荆轲刺秦王》

故事导入: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而在九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势单力孤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面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想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局吗?想去“亲历”这场惊雷乍起、扣人心弦的历史场面吗?就让我们随着汉代流向的笔触,一起走进两千年前的秦国吧!

3.《记念刘和珍君》

情景导入: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血的历史,是200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之中的惨烈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重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永远记住这笔滔天血债!

4.《小狗包第》

引语导入:“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是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第》,感受他在文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5.《别了,“不列颠尼亚”》

情景导入: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再次感受一下这历史时刻。

6、《飞向太空的航程》

名言导入:谁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在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一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近《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1、《林黛玉进贾府》

导入1: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姑且把这首对仗不是十分工整的题诗看成是《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在这种动机和主旨下,又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勤劳动,才逐步出现了《红楼梦》的雏形。可惜的是,直到作者“泪尽而逝”,也没有完成最后的定稿,还有一部分在传抄中散失,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所以《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曹雪芹是饱含着血泪来写这部书的。让我们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梗概。导入2:

“明月之下、松巅之上,一个青衣怪客手按玉箫,清亮柔和的洞箫声从树上飘将下来,树下蛇群和几个白衣男女好似着魔中邪般乱转狂舞,如痴如狂。“(请一男生朗读)

这是《射雕英雄传》黄药师荒山出场的一段描写,缥缈神秘中隐隐透出几分诡异恐怖,如此出场不愧于“东邪”二字,不愧于作为一代武林泰斗、绝世高人。凡是成功的人物出场描写,不但能很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精神风貌,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且能引起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兴趣,关心人物的命运。这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不下四百人,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但各自出场也决不相混。《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扬,今天我们来欣赏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人精彩而又经典的出场。、《老人与海》

导入:教师播放《老人与海》电影精彩片段(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体会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师:这是电影《老人与海》的片段,刚才同学们一定都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吸引和感动吧,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领略老人的顽强毅力和抗争精神。

4、《 蜀道难》

导入:(投影蜀道相关照片)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时,我们自然会惊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必然会想起入蜀“难于上青天”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杜甫诗三首》

导入: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琵琶行》

导入: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谈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吧,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

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故事吧?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学生讲述故事,其余学生补充)„„那大家知道这个典故出自哪部典籍吗?你们有知道原作中引述这则故事的用意何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孟子的论述文代表作《寡人之于国也》,学过本文后,答案将不言自明。(板书课题)

9、《劝学》

导入:教师板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的含义?有谁知道他的出处?(学生回答)„„在现代汉语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常用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而这个成语却源于《荀子·劝学》。原文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那么这个成语的原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过秦论》

导入1: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本诗写的是西汉伟大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所写的名篇《过秦论》。

导入2 同学们,大家一定看过《英雄》这部大片吧?大家怎么去看待电影中由陈道明饰演的秦王这个形象?(学生七嘴八舌,但主要以正面肯定为主)但是大家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其人吗?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统一天下的呢?而他那个庞大强盛的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帝国有怎么会在刹那间灰飞烟灭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汉文学家贾谊的著名策论文《过秦论》的最后一小节,看看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师说》

导入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中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弟子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导入2 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是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

1、《林教头风雪三神庙》

歌曲导入:播放音乐《好汉歌》第一段。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委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2、《边城》

情景导入: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越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是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至,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亮的金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歌曲导入:黄磊的《等等等等》。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中讲的故事来自于哪里吗?是沈从文的《边城》。

3、《归去来兮辞》

诗词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都学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桃花源记》。现在让我们把文章试着齐背一遍„„(师生齐背)

一个人间胜境,一个理想王国。她始终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始终诱惑着作者那颗“归隐”之心。作者是如何高唱“田园”之歌,如何迈出“辞官归隐”的步伐的呢?《归去来兮辞(并序)》会给出明确的答案。

4、《滕王阁序》

诗词导入: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5、《逍遥游》

情景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学态度让我们深受教育。在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思想潮流。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庄子》的思想主张吧。

6、《陈情表》

诗词导入:诸葛亮的《出师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实是名世、传世之作。“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子向皇帝陈情。《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百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教师板书课题《陈情表》)。

7、《咬文嚼字》

情景导入: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字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1形容过人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而在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8、《谈中国诗》

情景导入:我们刚刚学过的《咬文嚼字》和《说“木叶”》这两篇文章,都或多或少和中国的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词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如果大家还想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么说的。

9、《中国建筑的特征》

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故宫吗?参观过苏州园林吗?游览过云南丽江古城吗?(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它们都永久的被载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永久的保护,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得中国的建筑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到答案。

10、《作为生物的社会》

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对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到家。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11、《宇宙的未来》

名言导入: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至理名言:“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的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且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同学们抬头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呢?对于神秘的宇宙,你是否想过要去探索呢?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一片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 霍金的文章《宇宙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宇宙去探索、遨游。

1、《窦娥冤 》

情景导入:投影相关图片内容:刽子手押着披枷带锁的窦娥上场的照片,窦娥抢天呼地、即将受刑的图片,窦娥含冤而死、漫天飞雪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的剧照。图中的女子就是含冤而死的窦娥,六月飞雪,感天动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剧本去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悲惨故事,去探索故事背后的社会现实。

2、《苏轼词两首》

情景导入:同学们,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部流传千古的佳作。

3、《辛弃疾词两首》

诗词导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永远在寻找,是梦想吗?现实又是如何的残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拿来主义》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爱看韩剧吗?现在韩剧在中国可谓风风火火,尤其是06年一部《大长今》横扫中国大江南北,而香港甚至要把这部电视剧写入教科书。于是有人惊呼“韩流来啦,我们要抵制”;而有些人则认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又岂是一个小小的韩国就能够影响得了的。那么,同学们又是怎样看待文化问题的呢?对于这个问题,鲁迅先生给出了非常精辟的见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拿来主义》。

5、《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名句导入: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父母在的时候,孩子不要走太远,不要让父母太挂念。唐代诗人孟郊则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把母爱比作春天温暖的太阳,孩子是无法报答的。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关爱,孩子对父母力尽孝道。那么在西方,人们又是怎样来看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篇相关的文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

6、《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秋天的苇草吗?苇草一到秋天就会变黄,它很软很脆,大风一吹就会倒。为什么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要把人比喻成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呢?我们学了这篇文章就能够揭晓答案。

7、《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导入:我们读书作文时,经常遇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这些成语的出处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受到古人那种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8、《苏武传》

情景导入:二胡曲《苏武牧羊》。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仗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心动。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他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苏武。

高中语文精彩导入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解析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众多, 教师如何做出最恰当选择, 体现的是教师教学智慧。课堂导入是教学最初环节,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活整个课堂学习气氛, 还能够为教师教学创造更多切入契机, 形成课堂教学重要成长点。课堂导入方式没有固定模式, 任何生搬硬套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教情、学情存在较大差异, 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制约因素, 针对教学实际科学设计、适时投放, 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一、设问导入, 激活课堂教学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激趣手段很多, 利用悬疑问题引导学生思路, 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贯做法。教师设计悬疑问题并不难, 但要体现问题的悬疑性、探索性、价值性, 则需要教师作出更多方面的调研分析。首先是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初中教材大都是名篇经典, 其内涵丰富性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析, 要校准操作方向, 探索为教学服务的途径, 设计出来的悬疑问题要适合教学需要。其次是对学生生本展开学情调查, 学生学习认知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学习基础、学习效率、学习爱好都不尽相同, 学生对文本学习理解自然也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对大多数学生心理需求作出科学评估。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生本和教材文本思维对接点, 形成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导入设计。

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 教师是这样设问导入的:“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的。我们作为子女要充分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虽然父母对我们有些严厉, 但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在这些细微生活小事中, 我们能不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呢?父母的疼爱曾经感动过你吗?你是通过什么体会到的呢?这种感情体现在父母的言语中还是行动中呢?无论是哪一种, 都会让我们感动和终生难忘。今天, 咱们就来学习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从这段导入设计中不难看出, 教师提出了一连串儿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具有浓烈的情感因素, 足以让学生为之动容。实践证明, 教师设计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对学生产生的激发力是剧烈的, 启迪学生学习思维的效果是显著的。

二、故事导入, 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引入故事, 符合语文学科特点, 也与学生兴趣点相吻合。教师成功介入可读性故事, 可以瞬间将学生思想集中起来, 迅速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初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 具有极强好奇心, 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特别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文本学习内容展开故事讲述, 自然能够将学生思绪调动起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自身表达优势, 根据教学需要借鉴现成的故事, 或者是自己编辑故事, 让故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实现体验感知, 并对教材文本形成迫切探索欲望。

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一段闻一多先生的故事:“闻一多先生是民主斗士, 他面对国民党特务敢于拍案而起, 可见其坚韧的情志。其实, 生活中的闻一多是一位非常乐观的学者, 虽然带有几分狂放, 但对学生却是非常尊重的。据说闻一多和朱自清曾经在西南联大做过搭档。朱自清在中文系开设‘文辞’研究课题;而闻一多在西南联大大讲唐诗, 先生进入教室不讲课, 而是掏出烟斗, 很客气地问学生:哪位吸?学生当然不会吸烟, 闻先生自己先点上一支, 开始朗诵起唐诗来。”学生对闻一多没有太多了解, 教师讲述闻一多的生活轶事,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媒体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 给教师施教带来更多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强大展示和联网功能, 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直观、形象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材料信息, 通过声光电信息冲击学生感官, 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课堂教学自然呈现高效性。多媒体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特征和标志, 在具体操作时, 很多教师容易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感, 将不该省略的教学行为都省去了, 这也是不正确的教学媒体观。多媒体虽然具备诸多优势, 但多媒体永远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教学地位, 过分依赖多媒体自然是喧宾夺主了。

多媒体播放视频可以快速聚焦学生关注力, 在学习《安塞腰鼓》相关内容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 内容是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 学生为视频中安塞腰鼓强大气场所震撼, 有些学生开始手舞足蹈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了解安塞腰鼓的机会。学生对视频直观展示有特别触动, 为顺利介入文本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 学生快速形成学习认知。

让语文课堂导入更精彩 篇3

一、导入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一篇课文的导入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告诉学生:“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这样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要做到美与情的结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入设计时要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

三、导入要先温故、后知新

先温故、后新知就是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的知识,克服学习中的遗忘曲线,又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去学习新知识。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深厚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在运用“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切入。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是怎样描绘春的?(学生背诵)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样,学生就很顺利地进入了课文学习。

以“导”激“情”,体现了教学中导入设计要求的新颖性、艺术性和知识性;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要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职教中心)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篇4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文张敬茹

摘 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开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高低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为此,很多语文教学同仁纷纷探索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大大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现将个人的感悟与体会总结、分享如下:

一、由精彩的描述导入新课,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细致的描述往往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由课间活动中转移、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火花,在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指引下,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上来。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描述了兰亭优美的自然风景:远处山峰高峻、树林茂盛,近处长有高大的竹子,清澈湍急的溪流则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兰亭的四周……王羲之同友人在兰亭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让我们走进《兰亭集序》所描绘的境界,揣摩东晋名人大家的意志情感与人生感慨。

二、由逸闻趣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逐渐发展成熟,但他们仍对周围的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求知欲望,更对一些名人趣事有着极大的兴趣。鉴于高中生的这一主观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语文教材背后蕴含的丰富史料作为新知识、新内容讲解活动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于相关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如,在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时,我就向学生讲解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故事:公园4,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一职的时候,()有人劝说陶渊明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上面派来了解情况的人。因看不惯官场上的歪风邪气,陶渊明发出“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的感慨,弃职而去。自此之后,陶渊明彻底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官场生活,终老田园。

三、由相关诗词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利用同具体学习内容相关的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之前所学的诗词,还可以借助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初步对新内容形成大致的印象与感知,由于兼具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这一方法同样是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赤壁有关的诗词名句,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对此,学生给予了我热烈的回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

古名。”

诗词的联想与积累,唤起了学生的情感。趁势,我向他们讲解到“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很多诗人词人以此抒发内心的情感,明以赤壁这一地名为题,实则是抒发内心感慨、怀古咏史之作,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感受苏轼的《赤壁赋》。”如此,通过相关诗词的回忆与联想,也巧妙而轻松地实现了这节语文课的课堂导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粗浅感悟,还望有志之士大方赐教,给予我更多实质性的建议与帮助。

参考文献:

胡跃。丰富课堂 放开视野:论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1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高中生语文作文的精彩 篇5

秋天,正是菊花开放的盛季,各式各样的菊花竞相开放。哇!快看,菊花开得好漂亮。有的花瓣全部展开,像绽放出的甜蜜的微笑;有的才展开一半,不过已经足够让人着迷了;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饱胀得似乎要裂开了,像小娃娃生气的小脸蛋,虽然怒气冲冲涨红了脸,但还是那么可爱逗人。

与菊花相对峙的是一串红,红红的,尖尖的,大约四厘米长,像一串串红辣椒,又像一串串鞭炮,燃放出以首丰收的赞歌。一串红还像一串串小铃铛,铛铛铛的时刻提醒我:上课了,该认真学习了,将来要为祖国做贡献;下课休息吧!别累坏了身子。

一串红热心帮助我们。它那么善良。花儿们都十分喜欢它。它有一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就是蝴蝶花。蝴蝶花是花中一种奇特的品种,它与别的花卉不同。一株苗上开多种颜色的花。因为它样子像蝴蝶故得名。每当蝴蝶花开放的时候,生物园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你们知道玫瑰花吗?它可是舞蹈专家。当微风拂过时,玫瑰便翩翩起舞。它的舞姿那么优美,牵动了其它花的四肢。花儿们也跟着跳了起来。顿时生物园成了舞场。

在万花丛中,有个八角凉亭。亭子的八个角上各有一只展翅高飞的仙鹤,比喻前程远大。整个八角亭全身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射出万道金光。这个凉亭透出一点古代的风情,与现代新潮的鲜花搭配起来,还真有一种奇特的味道。

精彩课堂导入范例 篇6

■ 动作表演:奥妙就在知识中

【课题】高中物理《力的分解》

【导入】师:班上哪两位男生力气大?请上前面来。(男生上台)

师:哪位女生力气最小?(女生上台)

师:下面请他们三位做个小游戏:两男生用一根结实的麻绳,用最大力气作出“拔河”姿势。老师指导女生在绳子的中央,用一根手指头轻轻一拉,结果,两个大力气男生被拉动了!

师:为什么一个柔弱的女生,这么轻而易举把两位“大力士”拉动了呢?看来真应了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本节的知识——“力的分解”,你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

【解读】一根麻绳让学生动起来,一句“知识就是力量”势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中师大一附中

尚红年)

用多媒体:声色光电入情境

【课题】《珍爱生命》

【导入】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体验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此刻,我们都拥有她,但你可知她的来之不易;至今,我们已走过十几年历程,你可感受过她的绚烂美丽„„先来听一首歌《天亮了》。(播放有画面的flash,随着韩红那动人的声音渗入学生的心窝,慢慢看到学生眼眶的湿润,听到女生轻轻地低泣„„学生投入了,老师也投入了,后来的展示大家都动情地讴歌生命的珍贵,呼吁对生命的热爱,这节课成功了!

【解读】用多媒体营造情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渲染的氛围中学习,心理体验加强,极易产生共鸣。

(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 邓春林)

传奇故事:铺垫渲染触类通

【课题】《斑羚飞渡》

【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聆听一个同样悲壮感人的故事,现在一起走进《斑羚飞渡》。

【解读】学生比较喜欢故事,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短小而又趣味的故事,学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启发效果。(山东省枣庄市龙子心中学

张茂海)

■ 时事新闻:鲜活生动攫眼球

【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导入】(先出示一组关于利比亚战争中孩子的图片。最后定格在一张照片上。)

师:同学们,这是在最近发生的利比亚战争中我们同龄人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谈谈看了这组图片的感受)

师:是啊,战争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让他们的心灵蒙上了巨大的阴影。那么,他们的心底有着怎样的愿望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曾被战争伤害过的中国儿童,去听一听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呼唤。

【解读】 “未成曲调先有情”。看着一张张充满惊恐眼神的同龄人照片,感受着一场正在进行着的战争,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战火纷飞的氛围,感受到了战争给儿童带来的的巨大伤害,不知不觉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 庄华涛)

联想想象:春风化雨了无痕

【课题】古诗《春夜喜雨》

【导入】同学们,当你读到某个词语、某个句子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出与这些词句相关的形象和情景。比如,读到“白云”,我们会想到蓝天,想到大雁;读到“圣诞节”,我们会想到新年礼物,想到童年往事„„这节课,我先来测试一下同学们的联想力与想象力,好吗?(板书:春雨)同学们,看到“春雨”这个词,你能联想到哪些和它相关的景物、场景或画面?(有的想到花朵,想到绿草,想到田野;有的想到老师的话语,想到妈妈的教诲,等等。教师不断启发,学生说得更丰富,更具体,更美)当我们的联想与想象沉睡的时候,写在黑板上的“春雨”不过是两个平常的汉字。一旦发挥联想,唤醒想象,我们的思绪就由冬天飞到了春天„„

【解读】“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学生在天真烂漫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中,会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江苏省东台市弶港农场农干桥学校

周国华)

煽风点火:吊你胃口没商量

【课题】《勾股定理》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分享世界上“10个最重要的数学公式”之一,一个全人类共同的遗产,而且它就长在你们的身上。它就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不厌其烦,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画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还有普通的老百姓„„同学们,你们敢去论证吗?咱们先一块去探索一番好吗?

【解读】数学相对机械、沉闷,更需要激趣点火,吊到了学生的胃口,自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第二中学

李素怀)

激情演讲:残缺亦有美无限

【课题】《米洛斯的维纳斯》。

【导入】同学们,残缺也是一种美。秋天因少了绿色才有了红叶的灿烂;冬天因少了生气才有了雪的洁白。清晨因太阳还未升起才有了晨曦,夜晚因有阴缺才有了弯月。维纳斯因有了断臂才登上艺术巅峰。事物本身是残缺的,然而残缺更显其美的质朴。

【解读】诗情画意,自然美丽;演讲导入,语文本色。

(广东省中山市高新区濠头中学

沙玉伟)

设疑逗趣:开场即刻被吸引

【课题】高中英语 Harry Potter

【导入】文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很重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这样:

T: Play the video!

T: Ok, stop here.What kind of literature?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it?

Have you read Harry Porter? How about is the film?

S: It’s interesting and fantastic.Do you know the writer? Please find out the main idea.Open the book and turn to P22.【解读】谜语、歌谣、游戏等均是启发思维,使课堂教学出现生动活泼局面的手段,在玩的状态下,探究疑惑,分享喜悦,这是好课的开始。

(山东省滕州一中东校

巩伟娟)

学生表演:拙劣演技出神奇

【课题】《半截蜡烛》

【导入】生表演《孟德献刀》。师:同学们,曹操在生死关头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解读】由“表演”到“剧本”,由“能言善辩”到“巧妙应答”;形式有过渡,内容有迁移;既是铺垫,又活跃气氛,一举两得。

(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

蔡兆洋)

经历感受:现身说法惹关注

【课题】高中物理《自感现象》

【导入】请一位胆大的男生上台参与实验。在电路连接正常的情况下,让学生双手分别抓住小灯泡两端的接线柱,老师操作,断开电路,学生不会有任何感觉。经过几次实验以后,学生会觉得不神奇。然后,把小灯泡取下,让学生双手分别抓住小灯泡两端的接线柱,老师操作,断开电路,学生会发出尖叫,拿开双手。看到学生的狼狈样,全体学生会感到好奇。这时,请参与实验的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入新课。

【解读】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看不到的电路内在变化,看得清的同学触电反应,两相对比,疑惑即生。

(华中师大一附中

尚红年)

简单实验:百闻不如一目睹

【课题】《死海不死》

【导入】将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结果一浮一沉。问学生是什么原因,众生异口同声:“水有问题。”教师告诉大家,浮鸡蛋的水里放了大量的盐,并接着问:“如果人下到这样的湖水里,会怎么样呢?”“浮起来。”老师接着说:“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世界上确有这么一个湖,叫死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死海不死》。”

【解读】事实胜于雄辩,直观启迪思索。简单的实验目标明确,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河北省武安市午汲镇中学

杜江伟)

图像切入:直观形象启思维

【课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导入】用多媒体出示大跃进的宣传壁画“肥猪赛大象”,并在画面左上角附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设问:“像大象这样大的肥猪你见过吗?”学生说:“哪有大象一样大的猪,简直是吹牛。”我接着引导:“这是当时盛行的浮夸风,壁画上的‘全社杀一口’这句诗,还可看出当时采用的是人民公社化制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经济建设道路中经历了哪些曲折,取得了哪些成就。”这样,图片带来的刺激、新奇就帮我顺利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课堂。

【解读】利用图像直观、可视性强的特点来导入,引人入胜,印象深刻。特别是这种反差大、刺激强,带有特定意义的图片,一张图胜过百句话。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 李秀笠)

作诗填词:哪怕打油亦新奇

【课题】生物《动物的运动》

【导入】上课前先用多媒体播放我自己填写的一首词:《蝶恋花·晨》

晓日初升霞万道,薄雾飘飘,玉带山腰绕。喜鹊喳喳山雀跳,小溪潺潺鱼儿闹。

空气清新晨练好,飒爽英姿,奶奶剑出鞘。小狗追逐摇尾跑,爷爷遛鸟声声哨。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词表现的是什么?找一找里面提到了几种动物,他们的运动方式各是怎么样的?

【解读】唐诗再好,没有注释,不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不易感兴趣。我填的词虽拙劣,但内容鲜活,偶尔为之,出乎学生意料,实际效果很好。

(河北省迁西县旧城乡初级中学

王淑贤)

创设情境:转轴拨弦三两声

【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 2008年5月12日吧!那是一个噩梦般的日子。那一天,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了罕见的8.0级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用真情演绎了一首首爱的赞歌。让我们看几幅令人感动的画面。(播放地震中的画面)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无论是孱弱的母亲,还是强壮的父亲,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用生命诠释着爱的崇高与伟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解读】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能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激起感情上的共鸣。当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学生情感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湖北省远安县安鹿小学

齐家兰)

唤起童心:深奥哲学变通俗

【课题】政治《生活与哲学》

【导入】以拟人化的“刀刀狗”为主角,利用童话般的意境,彩笔漫画的形式出示幻灯片——

朋友为什么总是放在一块儿就咬,分开一会儿就想。

小鸟落在我身上,会不会痒痒?

生活的一半是倒霉,另一半是如何处理倒霉。

走狗的路,让猫们说去吧。

你说,夜幕来临时,是天先黑,还是地先黑?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我是谁,我要跟它们去哪里?

老天忘了给我翅膀,于是我用幻想飞翔。

【解读】用唤起童心的方式打开思维,让那一份好奇、那一份疑惑、那一份微笑„„自然舒展。以合乎学生童趣的认知方式导入哲学,再深奥的哲学也会让人心向往之。

(安徽省岳西县岳西中学 储昭柏)

■ 解读课题:自主设问攻疑惑

【课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导入】学生板书课题,发问:读了课题,仅从课题来判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学习组长归纳为:董存瑞为什么要炸碉堡,为什么要舍身炸碉堡?董存瑞怎样炸碉堡?结果怎样?

师导语:想解答这些问题,就快读课文吧!

【解读】学问、学问,“学”就是要会“问”,学生会问比教师提问重要得多。此例从课题着眼,让学生充分发问,带着疑问去探究,学习就是快乐之旅。

(江苏省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 朱雷云)

■ 张弛有度:适可而止扬风帆

【课题】人文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导入】“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边唱着《甜蜜蜜》,一边表演着走进教室,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我这里来了。有的学生竟然附和着,小声唱起来。我的第一节人文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就这样开始了。为避免学生过度的兴奋,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为我的“引子”加了一个注脚:让学生趴在课桌上,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3个优点„„

【解读】这样,导入时的兴奋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适度释放,防止了学生注意的疲劳。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职教中心

电子白板让语文课堂导入更精彩 篇7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多角度、多样化地利用电子白板巧妙设计不同的导入,紧扣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提质增效。具体如下:

一、音频导入,渲染气氛

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调解学生的心情,缓解学生的疲劳,营造活泼、欢快的气氛,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笔者先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资源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学生一听到这首歌曲就跟着唱起来,猜测今天会学习关于雷锋的文章……笔者提醒他们仔细听,并想想歌曲中要我们学习雷锋叔叔的哪些精神?选择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手段,在情感上激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二、视频导入,再现场景

对于与小学生现代生活较为疏远的课文内容,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搜索、储存、编辑功能,辅助教师制作与之相关联的视频资料。因为电子白板有其独到的鲜艳养眼的色彩、动听悦耳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功能,能极好地迎合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人民甚至是全国人民涌上街头欢庆这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期盼已久的世纪奥运梦的场景。课文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宏大的,气势是雄伟的。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也没有目睹过,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有课文中抽象、空洞的描述,至于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场面为什么会如此热闹?他们难以想象理解。所以,笔者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媒体资源库搜集整理有关北京申奥的资料、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剪辑视频以及全国人民涌上街头欢庆梦圆世纪奥运梦的新闻视频,充分展现当时欢乐的场面。课前导入时先播放视频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看着视频情不自禁地击掌欢呼,激动拥抱,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瞬间永刻学生的脑海,使他们体会到人们欢庆的意义。学生的思绪一旦被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就会自觉地去学习,教师只需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可见视频导入的影响力多么令人震撼,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窝,再现情景,实现时空对话。

三、动画导入,图文对话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具有一定抽象的成分,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低年级的一些课文要求教师事先收集整理教学素材,结合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来设计文本动态图示课件,并将其内容隐藏,指导学生上台来拖拉演示,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演示的图片提出一系列与文本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课的导入,笔者指名让学生上台滑动电子白板的屏幕,拖拉出一张张有声有色的画面,屏幕上随即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红红的苹果像灯笼似的高挂枝头,绚丽多彩的菊花在阳光下欣然怒放,金黄的稻田像泛着金波的大海,火红的高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一张张逼真、直观的画面让秋天美景无声滋润了学生的心田。笔者提问:“孩子们,秋天美吗?你们喜欢秋天吗?”学生不约而同地高呼:“美!我们非常喜欢。”动态演示的画面配以悦耳秋韵之声,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秋天之美,领阅秋天的神韵。同时让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从而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新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合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

四、故事导入,趣味横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但低年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想象不够合理、生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利用电子白板,把童话、儿童诗和古诗类型的课文编辑成画面变幻、声情并茂的小故事来导入文本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主要讲小壁虎被蛇咬住后为了逃命而挣断自己的尾巴,之后分别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他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笔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以“小壁虎”为动漫主角,讲述他借尾巴的小故事,并提示学生仔细听故事,想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向谁借尾巴?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学生兴趣盎然,端端正正地认真倾听。听后能积极发言,并能发散思维、延伸想象:小壁虎又向谁借尾巴?拓展文本信息。借助电子白板创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角色讲述故事的导入,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让教师用更感性、更直接的方式授课,也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师生交互的机会。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新颖灵活、别具一格的导入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又发挥了教师的教学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把课堂教学的先声夺人之“调”敲在学生的心弦上,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智慧大门,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耀眼的火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人性化、多元化设计可以为教师创设新颖、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子白板,激活,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参考文献

[1]韦兴魁.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J].金色年华:下,2011,(8).

[2]朱丽红.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4,(9).

高中语文精彩导入 篇8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入有效性策略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精彩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学习,还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试从课堂导入为切入点,谈谈高中政治课教学导入方法。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和价值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强烈求知欲,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相反,导入平庸,缺乏悬念,就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导入没有波澜,学生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二、课堂导入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直接导入,直点主题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当一些新授的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教师可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直截了当,目标明确,简洁省时,让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二)故事导入,唤起兴趣

故事导入是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的、有故事情节的资源,呈现其生动形象的情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体验,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进入对新知识学习的一种方法。上课开始,一则美丽的传说,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够在较短处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中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讲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时,我以“两弹一星”巨星——钱学森留有感人故事入题,激起了同学们对钱老的崇拜,燃烧起爱国的热情,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又如在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我用“白马非马”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伊始茅塞顿开。

(三)设疑导入,引起探究

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将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例如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我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所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个相悖的命题摆在学生们面前,孰对孰错?让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多向质疑、论辩,学生们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理解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良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类比导入,理清疑点

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思想政治知识类比未知的思想政治新知识,以简单的现象类比复杂的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例如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的学习,可用学生已有的“一国两制”类比导入,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地将“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区别开来,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掌握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五)漫画导入,趣味深刻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用于政治课教学中,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漫画引入新课,用直观的漫画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理解其中的内涵,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去想象、去探究。

(六)诗词导入,创设意境

名言警句富有哲理,诗词语言精美,生动,学生喜爱朗读背诵,意境饱满。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容易懂或熟识的名言警句、词语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也能培养学生高雅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讲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引用了中国经典启蒙著作《增广贤文》中一段话:“物极必反,器满则倾。名高妒起,宠极诽生。乐极生悲,纵欲成灾。物极则衷,否极泰来。”,经典诗词的导入,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要讲授的内容,无疑会给政治课教学锦上添花。

(七)时政导入,把握脉搏

关心时政,关注热点,理念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与时俱进,热点引领,也就成了政治教师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别开生面的一招。教师在导入环节使用这一招,更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更能彰显政治课堂的时代感召力。导入高二政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课时,我选用荣获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袁隆平敢于创新、顽强拼搏研究杂水稻的感人事迹导入。每年两会的报道是政治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源,政治老师要对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好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以某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出与此相关的知识。

(八)歌谣导入,入耳不忘

歌谣歌曲简括凝练,旋律优美,文意自然,读后使人兴趣大增。将歌谣歌曲引入课堂,能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受到教育,情感得到升华。在教学“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实,使干巴巴的说教内容变得亲切、具体,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情操陶冶的统一。这样就能收到激发学生情感和求知欲望的效果,既突出了教材的思想教育主旨,又升华了学生对党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课堂导入方法还有许多,如小品导入和风土人情导入等。

三、导入应坚持“四个统一”

导入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然而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常犯片面性错误,他们剑走偏锋,偏重一方,导致导入的作用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中,注意统筹兼顾,力求实现以下四个统一。

(一)导入要注意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教学在导入设计时应注意它的形式,要力求趣味化、娱乐化和多样化,使其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不能为了课堂“出色”或“精彩”而追求表面的“热闹”与“花哨”,使形式与内容脱节,让学生忙碌之后无多大收获,甚至一无所获,这种导入的形式再好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我们的导入不是为了让学生看热闹,只获得感官刺激,视觉愉悦,而是通过导入让学生领悟知识、启迪思维。

(二)导入要注意把真实性与虚拟性相统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人本质。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中要注意真实性,选择的事例、人物、数据等应力求真实可靠,而不能随意编造,更不能以虚假事例搪塞、欺骗蒙混学生。否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还给学生的思想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学会做假和不相信教师,势必造成学生品质的下滑。因而教学在导入选材时要认真甄别真伪,切忌胡编乱造。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白课堂不是社会生活现象的翻版或原型再现,一味追求逼真或原汁原味,就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束缚学生的思维,从而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选材时要根据教学需要注意创设虚拟情境,在真实的基础上对材料适当加工,增删剪辑,整合重组,做到真实与虚拟融合渗透,以使导入更符合教学需要,更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三)导入要注意将教师的主导与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导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它需要教师在课前准确把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所需开发相关资源,对导入方式进行选择,精心构思,科学设计,教师就像一个导演。但另一方面,导入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不仅让教师唱“独角戏”,也可能导致导入只能停留在教师的设想而难以转化为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导入时,不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据学生的特点与需要精心构思,周密设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导入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主导与主体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导入要注意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服务。教师要注意选择那些富含知识、情感、思想等多维元素的生活材料作为导入素材,教学要注重导入的多样化。既有思辨导入,能让学生心生疑惑,激活思维,发展智能,又有生活类导入,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感情体验,关注过程。教师要注意挖掘导入的多重价值,力求融合多种功能于一体,这样才能使学生既获取知识,又掌握方法,还能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采样哪一种方式,都必须坚持其“四个统一”原则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使每堂课的导入设计言语幽默一点,话题轻松一点,课堂气氛活跃一点,学生表情愉悦一点,让思想政治课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阳. 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课堂.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4).

[2]崔晓岚. 乘着歌声的翅膀.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4).

上一篇:经典企业文化建设课件下一篇:公司人事的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