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教学刍议研究

2024-10-16

数学语言教学刍议研究(精选5篇)

数学语言教学刍议研究 篇1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 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 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 因此, 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 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 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 缺少训练, 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本文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 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

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 这是学生熟悉的, 用它来表达的事物, 学生感到亲切, 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 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 数学语言也是如此, 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 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 从而能透彻理解, 运用自如.

“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 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 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 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 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 不适于口头表达, 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 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 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 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 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 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 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 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 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 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 须仔细推敲, 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 “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 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 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减, 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 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 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 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 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 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 (内涵和外延) ;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 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 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 二是作为特化的途径, 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 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 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 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 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 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 其特点是直观, 便于观察与联想, 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 联想相关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 学生初次接触到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 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从模型到图形, 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 (2) 从图形到模型, 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 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 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 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 (3) 从图形到符号, 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 (4) 从符号到图形, 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 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 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 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刍议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 篇2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科学性

初中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科学性,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例如在讲月份天数的时候,如果把“平年2月只有28天”这句话说成“平年2月有28天”就不科学了。还有的老师平时喜欢说诸如“22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2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生动性

语言生动性的理解是:语言要亲和,必须能说会道,句句深入人心。再者,表达要生动,就是在教学中不只抓住了每个问题的关键,而且还能够通过这些被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带来无限扩展的思想源泉。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在教育家魏书生的讲课视频中,他的声音并没有抑扬顿挫,也没有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现在还有很多老师和以往大多数老师一样,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时便用“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简单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当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要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如:

“你的回答我们先保留意见,先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

“你能这样回答,很不错!不过,如果你能再全面一点的话,会更好。”

类似以上的语言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思考,使课堂和谐融洽,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形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感官富于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创造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如声、色、味的刺激,作为信号刺激,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二号信号系统以语言作为信号刺激,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果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上能掌握第二信号系统的规律,注意使用那些对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那么在教学时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要达到这一效果,在于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善于将事物的形态、特征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起形象思维的能力。

五、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幽默感

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能使教学产生快乐情趣的方法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数幽默。记得初中学了一篇课文——《王几何》,王老师就是凭着他出场表情、动作幽默和教学语言幽默吸引住了学生。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变轻松了,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的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

六、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则不复也。”可见,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早已有之。它主张对学生要诱导学习,不要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勉励学生发奋学习,不要硬压他们学习,要开拓他们的思想,不要替代他们作出结论。这是古人对启发式教学法的精辟见解。今天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统一,正是启发式教学的体现。数学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教师启发式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从教师启发性语言入手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这章节时,怎么从理解1/2的含义迁移到理解1/3的含义呢?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来表示?”学生找出第(2)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 表示,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第(1)个图中没有把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所以每份不能用1/2来表示。第(3)个图里的涂色部分也不能用1/2来表示,因为第(3)个图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 份,每份应该是它的1/3。这样教师就很自然地把理解“1/2”引申到了理解“1/3”上面来,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了分数的含义。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3

一、制造悬念, 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给人最大的印象是抽象、枯燥, 尤其是其简洁的数字和符号,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涵, 对学生显然缺乏吸引力, 尤其是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初中学生, 这些往往都是他们的学习难点.为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我在教学中模仿电视节目预告中的“悬念”技巧, 在层层展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方”的知识时, 我手举一张纸, 告诉学生纸的厚度大约是0.5 mm, 接着抛出问题: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珠峰的高度.此时, 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回答, 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已经产生了一个大大的“?”, 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话锋一转:如果我们现在将这张纸 (假如它足够大) , 不断进行对折, 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很多学生此时露出了怀疑的目光, 他们有的瞪大眼睛, 有的表示“不可能”.此时学生在教师制造的悬念中怀着急切的心情要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这时, 恰当地引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也被点燃, 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二、巧用幽默, 营造轻松氛围

一节课上, 学生难免会有疲倦, 容易走神的时候.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笑话, 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 缓解学生情绪的功效, 有利于和谐课堂关系, 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实践证明,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如在教学“解分式方程”时, 把解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 学生发现这个值使分母为零, 很奇怪:没有意义怎么办呀?我因势利导:真是有意思, 黑地里冒出个李逵, 他从哪跑出来的呢?学生迅速检查解方程的每一步, 经分析讨论他们得出了结论:就是去分母这一步出现的.既然是半路上出现的, 我们就叫它增根.学生高兴地说:“后增加的, 名字不错.”再如, 当我提出的问题无人举手回答时, 我会笑着说:“怎么?今天没人捧场呢?给个面子吧, 答错了老师不怪你.”而针对问题提出后仅有男生举手而女生举手很少的情况, 我会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女同胞们给露几手.”课堂教学中的幽默语言, 会使学生会心一笑, 既可享受数学的美, 更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质量.

三、旁敲侧击, 提高语言实效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差错是难免的.对学生的错误, 教师若一味指责、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 就能使学生消除窘态, 缓和气氛, 摆脱困境,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次, 在检查练习时, 发现有一些学生练习答案一样, 怎么处理呢?于是, 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 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这次练习, 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好些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样的, 就像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 简直把我惊呆了, 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初中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听着听着, 那些抄袭作业的学生就紧张起来了, 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出“抄”字时, 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 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 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 目的已达到了, 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而下, 点到为止.自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 也没有厉声指责, 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 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四、辅以体态, 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中, 教师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就是说眼睛可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 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 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使每名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 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 同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但要注意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 以免学生感到乏味.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 更不要搔耳挠腮, 转移学生的视线.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 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

数学语言教学刍议研究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现实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60

目前大多数师生都认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完全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这一理念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障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地进行。

一、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的现实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師对于教学具体内容的把握程度是决定课堂成败与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与当今社会实践相融合,把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入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对实际生活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使学生在最大限度上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在另一个层面上,小学数学的教学需加大对现实性的关注力度,例如举出一些简单贴切、符合学生日常发展要求的实例,以辅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吸收。

2.小学数学教学对象的现实性

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在实施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现实性展开具体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对象的现实性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把握好教学对象的现实性才能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身特性的个体,在进行具体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各个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方案。同时,也需将数学具体知识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以保证学生最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育现实性研究的意义

1.优化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根据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教师的教学还过于枯燥,这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现实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对象的心理及生理特征,根据其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传授知识面窄等问题,只针对单一的数学问题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保障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仅丰富了小学数学的课堂内容,同时也为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优化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

2.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

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是教育对象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打好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是树立教育对象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步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动教育对象以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从数学的发展眼光去看待问题,为教育对象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完成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这一目标要得以实现,需要教育实施者具备良好的素质,在科学化的教学理念下,展开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学到具体的数学知识,并且拓宽知识面,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所要解决的问题。

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比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更重要。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才有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可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这一内容充分地融合,使学生能够以最优化的状态利用现有的数学知识去认知世界。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氛围下进行数学学习,是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让学生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数学的学习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克服这一特点带来的弊端,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不再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理论式的说教,而是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展开具体的教学。这样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为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现实性的措施

1.完善课堂的引入

在新的科学化教学模式的引入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对课本里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更需要在足够认知学生的需要后,针对性地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在把握了教学过程和需要关注的重难点之后,进行合理化地教学,能把所需教学的内容生动化、实例化,为小学生接受具体知识降低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为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书本中的知识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将枯燥的理论化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单一地传授数学公式绝不是教学活动的目标,结合具体情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实施教学才是重中之重。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时,应该把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特征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物结合起来。如在自动伸缩门中对平行四边形具体特质的运用等,这样将实际生活中的物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了解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在最大限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将数学与现实结合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中,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日渐突出。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相结合是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但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在具体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就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优势,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

在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中,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使教学内容出自于现实又回归于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看来,这一教学模式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能够满足师生双方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日益发展,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一情况致使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研究变得格外重要。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为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刍议 篇5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离开了数学语言, 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 镜中花”. 另一方面, 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 因此, 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二、数学语言的含义

数学语言是伴随着数学自身的发生和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的, 是储存、传承和加工数学思想信息的工具. 数学语言是一种以符号表达为主的特殊语言, 具体可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类, 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数学意义, 交流数学思想, 通过它们表达概念、判断、计算、推理、证明等思维活动. 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简洁性、相通性, 所以,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三、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种途径

( 一)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 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 现在的文盲是不会自学的人. 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 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因此,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 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 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 同时也是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典范. 各种数学符号、数学图形都是数学里的特殊语言, 它们的意义、用法或画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且有典型的范例. 从历史上看, 数学符号、图形的引进是数学发展的必要, 每个数学符号或图形都有它的优越性. 在阅读中可让学生逐步了解这种必要性和优越性, 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意义, 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 数学里的各种特殊措词, 如“有且只有”“无限趋近”等等, 其含义和用法, 在教科书中也有确切的说明. 因此, 数学教科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教材, 而且也是学习数学语言的教科书和工具书, 应当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中陈述各种数学事实的方法和措词, 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表达习惯.

( 二) 加强数学语言的转换训练, 提升综合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由三大语言系统组成, 分别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三种语言各有优势与不足: 文字语言通俗、易懂, 但描述起来是线性的, 不易表露知识的内在结构;数学符号虽然抽象, 但十分简洁, 描述起来给人以结构感;图表语言比文字语言和一般符号语言更具直观性, 容易形成表象. 为了使数学内容不那么难懂, 能够借助母语理解, 在实际表述数学思想内容的时候, 常结合自然语言的表述, 所以, 一种数学思想内容的表达常是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表语言和自然语言的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 其中图形语言是借助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向受众传达数学信息的, 如线段图、模型图等等. 图形所传递的数学信息不但易于被人接受, 而且会在受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使得“数形结合”成为解题方法中最值得炫耀的一种. 华罗庚前辈曾形象地比喻说: “数少形时难入微, 形少数时难直观,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分家万事休. ”

( 三) 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 搭建灵活应用数学语言的舞台

数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交流过程, 交流对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之间建立起联系, 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形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 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主动参与, 合作交流,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说理的表述, 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可以检验学生思路是否清晰, 表达是否完整、有条理、准确; 课堂上,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 教师要积极地作出评价, 抓住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 通过数学交流, 使学生能把自己的思想, 以自然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并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 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把一个概念用图形或符号表示出来, 用图来表示实物模型, 转化成符号或语言等, 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 四) 注重思想方法教学, 寓语言教学于数学思维教学之中

数学课堂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注意挖掘数学内容自身的“教化”功能, 比如探索过程中的执着与坚韧, 论证过程中的务实与严谨, 推导过程中的理智与自律, 勇于否定别人也否定自我的批判精神等. 注重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使学生既能够正确理解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能相互转化, 又能够条例清晰、准确流畅地表述解题过程, 还能从普通语言中捕捉信息, 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 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人们思维的结果, 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我们只有关注学生语言表达才能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 才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 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精确、合理. 可以说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即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高校供暖下一篇:成本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