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语言

2024-07-26

小学数学语言(精选12篇)

小学数学语言 篇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活,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密。

数学是一门要求精准的学科,数学语言表达必须科学、严密。小学数学是学好中学数、理、化的基础,更是今后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教学中对各种数学概念及逻辑关系的表达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对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要阐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理解。比如“数”与“数字”、“除以”与“除”、“时间”与“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同时,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可用方言和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不能把“三千六百(3600)”说成“三六零零”。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

数学语言简洁而精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语句不冗长,简洁概括,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注重点拨引导、富有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处于“愤徘”之时,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如在讨论一道估算题时,先在情景中出示两个数据:复读机大约542元,单车大约387元。“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算要多少钱?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怎么列算式?”“542+387=929,是这样吗?”“老师把算式中‘=’改写‘≈’,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新符号,它是‘约等号’。”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快乐,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临下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游戏:学号能被2整除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能被3整除的同学可以起立离开;能被5整除的同学可以离开;当剩下的学生不耐烦时,师说出能被1整除的同学也可离开教室。这样的游戏既巩固了这节课所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具有层次性。

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对学生的思维就很难产生激发作用,也难以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面面俱到,深入浅出,明白易懂,这样才能照顾全体学生,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教学语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情感、爱好、意志、性格的差异,使学生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愉快地接受,积极地响应。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特别是对学困生,要更多地使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在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如在低年级教学看图列算式时,老师可先问: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再问: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最后提出列算式计算的要求。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认识逐步深化。

六、教师不仅要锤炼自己的“有声语言”,还要提高“无声语言”的运用技巧。

首先,教师眼神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虽未闻其声,但能感其意。教师尽管表面上没有和学生语言交流,但一个适当的眼神的作用远远超过语言。教师微笑的眼神,能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教师镇定的眼神,能使学生感到安全;教师信任的眼神,能使学生感到鼓舞;教师不满的眼神,能使违反纪律的学生感到负疚。

其次,动作手势具有“活教具”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直观的、形象的感性材料。

最后,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不仅能表示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能力水平,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一,就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违纪现象,教师就可以走到这些学生附近,虽不说一句话,却可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数学语言 篇2

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位老师都时常会遇到以下类似的情况:课堂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成了光听不说的“鸭子”,即使被迫发言也是支支吾吾、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时课后学生兴冲冲地来问你问题,而问的问题正是你课堂上反复讲的重点,最糟糕的是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师,这个问题什么意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欠缺是主要因素。我们知道,教学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单边活动”,而应是学生与老师默契的交流互动,一旦学生因为数学语言能力上的问题而导致听不懂老师在说些什么,那么再精彩的讲解也只能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因此,可以说这种数学语言能力上的欠缺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所以,我们要重视数学语言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有关数学语言的培养和练习,以此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其实,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和逻辑思维的媒介,具有抽象性、严密性、简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等特点。它既包含了抽象精炼的数学概念、定理,也包含了直观易懂的符号、图形等。数学语言的这种特性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而应“多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多方准备,创设课堂表达机会

每种能力的形成和成熟都是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巩固强化的,尤其是各种能力正在养成的小学阶段。因此,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表达环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语言锻炼机会。可能有些老师会觉得,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练习,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学生支支吾吾、词不达意的表达可能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个想法,我认为若为了盲目的赶进度而导致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不足,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同样的题型,或许换一种表述,学生便会因不解题意而无法作答。至于是否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理解,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及时的补充和完善同学的解答,就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二、多法齐上,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比较强,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解释问题时在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性,来采取让学生跟读、复述等方法,通过模仿我们的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表达,通过某种赞美或奖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性,让他们勇于回答,渴望回答。对于学生表述中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应在肯定他积极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委婉地加以补充和完善。这样既不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学生今后更积极地回答问题。

三、多项训练,注重数学语言的“翻译”

数学语言可大致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类。这三类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符号语言书写方便,指向鲜明;图形语言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文字语言内容精练,严谨规范。因此,现实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这三种语言的转换翻译,将这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这

三者的特点。令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和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另外,我们还应把数学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环境中学习和强化数学语言。

四、多种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

数学的学习不一定只能局限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譬如在上圆柱体、圆锥体、球等立体几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易拉罐、乒乓球、玻璃弹、积木等物体使学生更深刻形象地了解他们所具有的性质。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数学的课外活动和实践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和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加深对于数学语言的应用。此外,课堂内的教学也可以丰富多彩,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前后左右的互相表述、个人总结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反复的应用数学语言。相信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小学数学语言 篇3

一、数学语言的意义及功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思维交流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

事实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数学语言学习的好坏,掌握的多少,能否运用的熟练自如,对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思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

二、数学语言的形式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主要包括叙述语言,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符号语言,如正比例函数y=kx。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等。图形语言如右图:

三、数学语言的功能

1.数学语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斯大林说:“语言同思维直接联系的,他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和由此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可以交流成为可能。”不难看出,语言与思维有着多么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了思维,也就不需要作为承担工具或手段的语言了。有了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思维的工具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数学语言是指数学符号语言,而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建构,主要是通过数学符号的学习。而数学符号语言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表达数的字母或几何图形的符号,具有确定的符号意义的功能。如,“∠”表示角,用“∥”表示平行等。

(2)数学符号具有形成数与数、数与式、式与式之间关系的功能。如:符号“=” 表示数或式相等,“>” 、“<”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

(3)数学符号具有按照某种规定进行运算的功能。符号“十” 、“一” 、“×” 、“ ÷ ”分别表示数或式的加、减、乘、除。

(4)数学符号具有约定辅助功能。 “( )”,“[]”、“{ }” 在数学中起辅助功能的作用。数学符号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内涵深刻、丰富简明的数学语言。

3.数学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一些术语符号的运用,更易于学生表述与理解,。数学语言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论证与推理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能用相对具体的符号,非常简洁地表示出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具体的化身。如: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我们可以记作:a∥b.直线f与直线g互相垂直,垂足为O,可以记作:f⊥g 于o既形象有直观。

4.数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记忆水平。数学与语言作为一种可感知的知识载体,以其简洁、流畅、以及其内涵的奥秘刺激、诱惑着人们投身于数学学习与研究中,让无数酷爱数学的莘莘学子为之着迷。言以其形象直观、便于记忆的特点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重组数学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例如,只要一说到平行四边形,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立马浮出    的形狀,而不是“长方形”三个字。

四、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途径

1.让学生在阅读中咬文嚼字,从中感悟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须仔细推敲,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阅读数学文本,勤思多想,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本真理解。

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 注重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比如集合的自然语言表示、符号语言表示及韦恩图表示相互对照,再比如,将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字母表示的符号语言等。

3.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概论》 ——李兴贵.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小学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4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不强的确是主要因素。Omen提出,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单边活动,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小学是学生培养逻辑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阶段。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正确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乃至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数学思想的培养,以逻辑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掌握和应用都与数学语言有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忽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和逻辑思维的媒介,具有抽象性、严密性、简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它既包含了抽象精炼的数学概念、定理,又包含了直观易懂的符号、图形等。数学语言的这种特性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而应“多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

首先,重视教材中的数学语言积累。可以让学生朗读例题、定律、概念等,使学生眼耳手脑并用,使思维和语言综合起来活动。其次,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练习等。因为同样的题型,或许换一种表述,学生便会因不解题意而无法作答。

二、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有样可学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比较强,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解释问题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特性,采取让学生跟读、复述等方法,通过模仿提高表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表达,通过某种赞美或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性,让他们勇于回答,渴望回答。对于学生表述中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应在肯定他们积极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委婉地加以补充和完善。这样既不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学生今后更积极地回答问题。

三、创造课堂表达机会,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每种能力的形成都是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巩固强化的,尤其是各种能力正在形成的小学阶段。因此,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表达环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语言锻炼机会。可能有些老师会觉得,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练习,不仅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学生支支吾吾、词不达意的表达可能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不良的影响。至于是否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理解,我想只要老师及时地补充和完善学生的解答,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四、进行多项训练,注重数学语言的转换翻译

数学语言可大致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类。这三类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符号语言书写方便,指向鲜明图形语言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文字语言内容精练,严谨规范。因此,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这三种语言的转换翻译,将这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这三者的优点。令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和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相互转化,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另外,我们还应把数学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环境中提高数学语言能力。

五、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的学习不一定只能局限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柱体、圆锥体、球等立体几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易拉罐、乒乓球、积木等物体使学生更深刻形象地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性质。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数学的课外活动和实践课,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加深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加强应用。此外,课堂教学也可以丰富多彩,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前后左右的互相表述、个人总结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反复应用数学语言。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经历敢想敢说、肯想愿说、能说会说、善想善说的过程,用准确、精练、清晰、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述操作过程、计算算理、解题思路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提高了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进而有计划地锻炼和提高了数学语言能力。

摘要:语言是思维和逻辑的外壳, 思维过程需要靠语言来表达和呈现。然而在现实的小学教学中,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低年级同学在学习数学时, 不能够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 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文章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顾燕.用数学语言黏住你[J].中小学数学, 2007, 9.

小学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常用语言 篇5

“教学常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那么这个角色的常用语有那些呢?根据学科特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收集来的资料,特将一些教学常用语整理成菜单形式介绍给大家,希望给教师一点借鉴。启发性常用语菜单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教学语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其常用语有:

1.看到这个课题,什么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那些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2.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4.从这道题(统计表、图)中,你何以看出什么?你获得饿那些信息?

5.出门旅游、买东西等,要考虑什么问题?

6.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

7.谁要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8.你说得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你能想出几种?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9、谁还是想来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些例子?

10、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写的(说得、思考得)怎么样?

11、谈谈你们的看法。

12、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怎么办?

常识性常用语菜单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3。有很多带有感情色彩的用语可以信手拈来,如:

1.对!不错!你真行!你真回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能力真强!

2.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奇思妙想!

3.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4.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太富有想象力了。

5.说得真好,了不起!

6.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出

来的,好吗?

7.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

8.观察真仔细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9.对,你能用转化(迁移、运算、列表、组合、推理、联想)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

10.xx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题外。

11.你真行,对刚才提出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好了!

12.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13.让我们一起为xx喝彩。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原于人们的猜想,之后才渐渐被验证,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敢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激励性用语菜单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例:

1.不错,学习就得认真。

2.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感到非常高兴。

3.大有进步,再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厉!

4.功到自然成!你比以前进步多了,望继续努力!

5.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成功!

6.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来!

7.没有尝试,不要轻易说不!

8.只要你有颗上进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9.只要全心全意投入进去,什么事都难不倒你!

10.请复查一遍,不能有侥幸心理!

11.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

12.了解自己,就是真正的进步!相信自己!

反思性常用语采单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他却是目前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例如:

1.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启发?

3.通过观察(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公式?

4.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回忆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5.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6.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那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

7.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去寻找资料,看谁收获最多?

谈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38-01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紧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打基础,教学中对各种数学概念以及逻辑关系的表达要求就更高。概念的揭示、问题的剖析、内容的阐述都必须用正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应当周到严紧、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认识。如果辞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疑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例如把“除以几”表达为“除几”,漏了一个“以”字,就把除数与被除数颠倒了。又如,有人认为自然数既然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那么“奇数或偶数的个数当然都比自然数的个数少”、“奇数和偶数各占自然数的一半”。其实,这两句话都违反了科学性,因而都是错误的。因为,在有限的情况下成立的结论,在无限的情况下不一定成立。自然数、奇数、偶数都有无限多个,因而,不存在谁多谁少的问题,也不存在谁是谁的一半的问题。 有位教师给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其实是非常不严紧的,因为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相交的直线。这样说才是正确的:“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炼

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干净利落,不拖拖拉拉,不罗嗦重复,要言简意赅,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更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随意性很大,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中,复习一道判断四个角是不是直角的题,教师出示的题目是“判断出直角”,这话很不规范,也很不准确。应该说,“判断下面每个角,哪个是直角?”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表达不准确.有的教师教学语言较长,而且较多,不够精炼。某一个知识点,生怕学生听不懂,使劲地讲,反复的讲,课堂40分钟就在冗繁的讲解中过去了,教学效率低下。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关心性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有相关性语言和无关性语言两种。无关性语言是指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语言。它又分为关心性语言和非关心性语言两种。关心性语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学生说的,但不是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意在帮助、鼓励、安慰学生,传输观念,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语言。如:关心学生发展,体谅学生感受,激励学生进步,帮助引导学生思考,使气氛轻松愉快的语言。关心性语言有益于学生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反之,那无益于学习,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干扰学习、引起学生不满情绪或反感的语言属于非关心性语言。如啰嗦重迭,咒骂发泄,讽刺挖苦等方面的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增加关心性语言的运用,而要尽可能避免或消除非关心性语言的不良影响。如鼓励学生的语言有“这位同学回答的好,平时爱动脑筋。”“这位同学有进步。”“今天某某同学回答问题很积极。”“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发现了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后更能干。”等等。

显然,关心性语言所给予学生的是情绪上的快慰,心理上的满足、行动上的的鼓励、思维上的启发,是鼓励、欣赏与肯定。但非关心语言所给予学生的则是冷漠、指责、打击、伤害、甚至是污蔑。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护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是我们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教学中我多用正面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例如“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题,我相信你们不用老师教就会做出来,你们意愿试一试吗?”“这道题老师觉得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还有点难,谁敢来试一试?”“这个问题我相信你们能自已想出来。”“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出这道题,你再想想,好吗?”“还能不能想出更好、更多的解法?”等等。

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学生没有优点,怎么表扬他呢?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教师也应该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如上课时,当教师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让他回答, 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他回答得非常正确,进步很大。”还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即使他回答错了,教师也要鼓励他,“看他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当然非常 高兴,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他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的听课,积极的发言,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会很快地提高。

五、教师自然得体的教态是无声的教学语言

教态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教态自然、亲切的教师,一般都热爱学生,教学语言是他们感情的真实流露。教师笑盈盈地面庞,亲切的目光,使学生 感到老师可敬可亲。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

小学数学语言 篇7

一、把握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数学学科有独自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专用术语。数学学科的理论严谨性决定了数学语言必须有准确而科学的表述。为了让小学生能生动形象地掌握和理解某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力求浅显易懂,甚至于画草图、打比方等。但这些决不能影响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要做到通俗而不失其真,形象而不失其实。例如:在学习数的概念时,如数字1,凡是数量是1都可以用1表示,凡是数量是1就写数字1。数的概念是抽象的,要用形象通俗易懂的数学语言让学生理解,数字不仅仅表示1本书,而是凡是数量是1的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这样的数学语言表达清楚了,学生也就轻松掌握了数的抽象概念。

二、强化数学语言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首先作为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严格符合逻辑规则,还要有很强的系统性。比方说,教师如果将“整除”与“除”混为一谈,不仅违背了同一律,并且造成了数学语言的混淆。如:0除以任何数(0除外),商都是0。首先这个概念就在0÷5=0这个式子上解释的,0是被除数,除以代表除号,任何数(0除外)指的是除数,所以除数不为0,商都是0。以上这种表述,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反映了一位数学教师语言的基本功。寥寥数语,把这个概念表述得一清二楚,这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数学的条件性和逻辑性,还要在表述上谨遵数学的系统性,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

三、提升数学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

数学语言的艺术性取决于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理解深度,同时教师还必须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语言理解的心理特点,以恰当发挥数学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完备,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他们会以课堂上的数学语言作为典范进行模仿。教师的数学语言将成为规范学生语言的依据,所以教师的数学语言首先要具有准确性、示范性,教师说话必须符合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言简意赅。教师对概念的陈述要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讲求顺序性并具有艺术性。

由于数学语言具有规范、严肃和榜样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熟练运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数学语言成为学生表述概念、叙述算理、推导定律、性质、公式、分析数量关系,阐述解题思路的“样板”。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的示范性将成为帮助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

四、激发数学语言的启发性和教育性

小学数学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 篇8

我认为, 一个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求:

1. 严谨。

是指教学语言从整体上看要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数学教学中, 个别教师不经意间常把“除以几”表达为“除几”, 漏了一个“以”字, 就把除数与被除数颠倒了。又如, 有人认为自然数既然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那么“奇数或偶数的个数当然都比自然数的个数少”, “奇数和偶数各占自然数的一半”。其实, 这两句话都违反了科学性, 因而都是错误的。再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 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数学语言的严谨不仅是指少量的词句、个别的片断、局部的亮点, 而且还表现出一种整体的严谨美感。特别要指出, 这种风格, 注重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驾驭、调控语言, 井然有序, 环环相扣, 前后呼应, 巧妙衔接, 构成有机的整体。这一种风格对教学语境的适应比较严格, 往往达到高度切合的境界, 各语言环节的衔接紧密而自然, 浑然一体。

2. 舒展。

是指教学语言整体上具有舒缓、柔和、开放的美感特征。这种风格, 就像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又像潺潺小溪, 曲折延伸向远方;还像一幅逐渐展开的山水画卷, 无限风光尽在过程中。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 特别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调动他们的智力、情感并积极参与。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一般都能高度重视语言的严谨, 但往往由于忽视或语言表达功力不够, 导致课堂语言呆板、生硬。

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新课的精彩导入: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话一点不假!这次钱老师到桂林来, 亲眼目睹了桂林的山、水, 我看比文人描写得还美!看, 我一到桂林就迫不及待地在象鼻山照了张相。 (出示自己前天在象鼻山的照片)

师: (在大屏幕上播放六幅桂林山水图片, 边播边有感情地描述) 看, 桂林的山加上桂林的水, 再加上水中那静静的倒影, 简直就是大自然创作的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学生欣赏的同时被老师有感情地描述所吸引, 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师:桂林的美景激发了钱老师的创作欲望, 老师创作了3幅画。 (出示第一幅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画) 你们看老师画得怎样?

生 (异口同声) :很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夸奖!既然今天是数学课, 老师就提个数学问题。你们大胆估计一下, 这幅图的面积可能是多少?

生:……

师:到底是多少平方分米呢? (教师把这幅画的背面展示给学生, 画的背面有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方格) 你们数一数, 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

生:6平方分米。

(教师接着出示面积是12和20平方分米的画, 让学生估计面积。教学过程同上)

师:同学们看, 刚才3幅画的面积, 有的大有的小, 凭经验, 你大胆猜测一下, 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舒展的语言要求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委婉;句式长短参差, 节奏轻松、自由;语言富有启发性, 疑问句成串, 构成问题链索, 形成思考台阶, 诱发丰富想象。钱老师的语言举重若轻, 热情鼓励, 委婉相商, 给人一种舒展的美感, 孩子们在情不自禁中一步步走向教师教学情境之中。

3. 灵动。

是指教学语言表现出灵活、机智、能动的美感。教学语境是错综复杂的, 对语言表达有严格的限制。课堂上的突发、偶发事件是很多的, 常常出乎教师意料。在这些场合下, 优秀教师能够审时度势, 随机应变, 巧妙疏导, 这些场合中的语言特别能够表现出灵动之美。这种风格, 用词造句不一定特别奇, 讲究的是语言的合“人”性、合“情”性、合“境”性, 由此展现出独特的、新颖的思路, 显示出教师的机智聪慧, 能动的驾驭能力, 精湛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教学语境完美融合。来看一个例子:

如在一节《平均分》的教学中, 教师不告诉分的份数, 要求学生讨论如何平均分。在学生提出可以平均分成10份、5份、2份后, 突然一位一年级学生提出了10颗糖果可以平均分成3份, 这是老师始料不及的。教师若以课后讨论之类的话打发了事, 显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这位教师先是一怔, 然后不慌不忙地说:“好大的口气!把练习纸拿上来, 说说你的想法。”先是让这位同学上前阐述自己的想法, 然后又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激烈争论时, 教师有意装糊涂, 顺势引导, 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最后, 教师适当总结点播:“你们不简单, 不但能把10颗糖果平均分成10份、2份、5份, 而且创造性的平均分成3份, 不过最后一颗分的时候要这样分 (师做示范) , 即等分。至于结果是3颗多多少, 它是一个分数, 有待我们今后去探究。”

4. 含蓄。

教学中的幽默艺术是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 是庄与谐、教与乐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教学幽默艺术所激发的笑里, 有诗意的酿造, 有哲理的思考, 如一枚味道醇厚的橄榄, 启发人们咀嚼、回味个中的滋味和魅力。其表达的“曲径通幽”和意境的“别有洞天”, 都使教学幽默艺术带有蕴藉隽永的含蓄美。

一个数学教师如何做到上述方面语言要求呢?

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水平正确定位, 明确属于哪一个层次, 找出薄弱环节, 认清努力方向。其次, 要认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 如阅读积累、掌握语法修辞知识等等。但对教师来说, 尤为重要的是学习活的语言, 向优秀教师学习, 多听示范课, 多看教学实例, 不但欣赏他们怎样表达, 而且更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这样表达。说具体一点, 就是要结合语言表达的相关教学语境来理解, 从中摸索出普遍的规律, 作为借鉴, 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理论的学习不能代替实践的努力, 教学语言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培养、获得。

小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策略 篇9

就数学教学而言, 重视对儿童的语言训练, 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是培养发展孩子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提供说话的方式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 我们就要抓住每个教学环节, 结合教学内容, 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方式。

(一) 自言自语式

即自由说, 让全班同学同时小声的自言自语说。如读数学题时, 让学生自由地读, 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二) 同桌对话式

让同桌两人一问一答, 或一人说另一人仔细听对不对, 评价之后再对调。如新授完乘法口诀, 数学公式、定理、定律等内容后可采取这种形式让学生说。

(三) 小组讨论式

把班级学生按四至六人分为一小组:小组内每人轮流发言, 其他同学听完后, 对错的地方进行纠正。各组可以围绕同一个问题, 也可以围绕几个系列问题, 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汇报讨论意见, 师生进行评价。如教学“商不变性质, 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相关内容时, 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让各个小组通过观察、比较, 各人发表自己的见解, 共同研究一个问题。这种方法, 学生参与机会多, 能尽可能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四) 全班讨论式

全班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 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几乎每堂课都会使用。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研究的问题集中, 学生既接受教师的信息又接受学生的信息, 讨论过程易于控制。但这种讨论由于人数较多, 学生发言机会相对减少, 因而参与的普遍性受到一定限制, 因而在教学中, 这种方式通常与小组讨论式结合使用。

二、指导说话的方法

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除了学生说不正确不批评, 说不完整不批评, 说不规范不批评, 说得对要表扬, 说得不对要鼓励之外, 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方法。

(一) 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个主要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换看法,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完成某一教学任务, 这种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喜欢自己探索的心理需求,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 争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后, 教师暂不评价, 而是让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再让学生讨论哪种看法对, 哪种意见错, 并说明理由。这种方法是讨论中的一种特殊方法。学生通过唇枪舌剑, 得出真理。使用这种方法, 课堂气氛往往很活跃, 能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 我出示这样一题:“加工一批零件, 甲单独做需要3天完成, 乙单独做需要4天完成, 甲每天做40个零件, 乙每天做多少个零件?”我让学生尝试解题, 然后交流。

一生抓住工作总量不变, 用反比例解:40×3=4x。

另一生抓住两人的工作效率比等于工作总量比, 用正比例解:1/3∶1/4=40∶x。

双方振振有词, 最后教师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学生通过争论掌握了知识, 升化了学习内容。

(三) 辨析法

教师提出问题和结论, 让学生讨论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这种方法在概念教学时经常使用。如:在教学“平行线”后出示一组判断题:

1.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 平行线之间的线段处处相等。

学生通过讨论, 认为以上两题都是错的, 第一题缺条件“在同一平面内”, 第二题“线段”应是“垂线段”。通过辨析, 学生掌握了概念。

(四) 对比法

也可称联系对比法, 让学生通过对比, 进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有序化, 并对新旧知识之间进行沟通。例如:“30÷5”这个算式要求学生用几种不同的说法说出来:

(1) 两个因数的积是30, 一个因数是5, 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 30除以5商是多少?

(3) 用5除30商是多少?

(4) 30被5除商是多少?

(5) 被除数是30, 除数是5, 商是多少?

(6) 把30平均分成5份, 每份是多少?

(7) 30里包含几个5?

(8) 30是5的几倍?

学生一一交流后, 再让他们根据算式自编“两种分法”和“倍数应用题”, 这样通过对比进行了知识间的联系。

三、安排说话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说话的内容, 让学生有言可发, 有话好讲。

(一) 在释题处说

当出现一个新的课题或一道新的数学题时, 要求学生说说题目的含义, 说说自己想提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 学生会提出:“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是分数吗?百分数怎样写?百分数能进行加减法吗?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等问题。学生通过在释题处提问, 揭发了学习的动机, 使一堂课圆满完成学习目标。

(二) 看图说图意

理解图意、看懂图上的内容,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拐棍, 教学中, 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说图意。

(三) 在计算题教学中说

计算题教学中, 通常可要求学生先读题, 说出式题表达的意义, 并会说出运算顺序。

(四) 在应用题教学中说

应用题教学中, 让学生自由读题, 同桌进行“已知条件、所求问题”的对话, 小组讨论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全班交流解法, 从而掌握应用题解题的一般步骤。

(五) 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说

几何图形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直观地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来描述问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公式推导”的时候, 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 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六) 在学生操作中说

在操作活动中, 引导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能让学生把系统的操作活动通过语言达到内化, 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和叙述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如在教学“9+3”时, 引导学生边操作学具边口述:“左边有9根小棒, 右边有3根小棒, 从右边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 右边剩2, 一共是12。”脱离学具, 看算式口头叙述过程时, 学生说道:“看到9, 想起1, 把3分成1和2, 9加1等于10, 10在加2等于12。”

(七) 在课堂小结处说

在一节课结束时, 教师总要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围绕整节课回忆。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说话机会, 教师不能草草了事, 因为学生通过说, 能升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培养说话的习惯

语言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每个数学教师都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一) 说话要正确

例如, 教师问“怎样试商”, 有的学生说:“试商时要接近被除数, 还要比除数小。”这就说错了, 应该说:“商与除数的积最接近被除数, 余数又比除数小。”

(二) 说话要完整

如在比较长短、大小时, 有的学生说“××长”或“××大”, 应该让孩子完整地说出“××比××大”或“××比××长”等。

(三) 说话要准确、精练

小学生由于不善于或忽视对关键字、词的分析与理解, 常常表达缺乏准确性,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字、词的分析理解, 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性。例如,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 要强调“同时、相同”等词, 又如“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强调“必须、小”等词。

(四) 说话要连贯、通顺、有条理

要引导学生说话前后连贯, 通顺, 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也不能断断续续。例如, 初入学儿童学习“2的认识”时, 我们要求学生观察插图, 口述一个包含数字“2”的小故事。有学生边观察边说:“星期二下午放学后, 小明和小英两个小朋友, 拿着两架飞机, 到野外试飞比赛, 天空中着两片白云, 两只小鸟在他们加油。”

“说”作为课堂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引导学生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说”的准备时间。

教材提供了“说”的对象后, 应安排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独立进行思维, 然后再有条理地说出来, 从而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2. 指导“说”的方法。

对一些“说”的问题, 学生不能抓住重点说时, 教师要适当点拨, 引导学生逐步会说。

3. 重视“说”的过程。

通过“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说”的结果, 更要重视“说”的过程, 这样才能反馈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掌握运用情况, 才能提高“说”的能力。

4. 交流“说”的方法。

学生通过说, 不仅要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要交流“说”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发挥“说”的评价功能。

精彩语言,成就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篇10

一、精准无误,体现科学严谨

所谓精,也就是简练。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抓注重点、简洁概括、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要避免语言的冗长和不必要的重复,以致浪费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如有些教师在引入部分兜太大的圈子,甚至把话题延伸到和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话题,结果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也失去了教学的最佳契机。

所谓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符合语言规范,防止发音错误和语法错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上课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个别发音不准,就有可能造成整班的学生都有相同的发音错误。这无疑将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二是要传达科学无误的数学知识。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和严密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使学生得到科学、准确的信息,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数学当中的“除”与“除以”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注意把这两种说法分清,而是混为一谈,那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清数学知识与概念原理。

二、刚柔并济,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和点拨,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可以将深奥化为浅显,可以将枯燥变成风趣,让学生如临其境,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思维积极。在语调上,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柔中带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调还应该慷慨激昂、顿挫有力,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随着教师语调的变化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除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语音语调的变化,在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读题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能通过语调的变化强调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我认为……”、“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更好地引发同学之间的交流及思维的碰撞,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学生在理解某些数学概念或者读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关键性的字、词、句,朗读的时候适当加重语气,从而达到引起重视、加强理解的效果。

三、幽默风趣,激活课堂气氛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艺术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幽默的艺术,那么就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兴奋之中,营造有利于师生情感融洽的课堂氛围,做到寓教于乐,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时,学生刚开始很容易把这三种长度单位混淆起来。特别是在“给相应的物体选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的练习中,学生往往会选错。如选成“铅笔长20(米)”、“楼房高10(厘米)”等,让人看了哭笑不得。于是,在讲解时我问“1米是多长?”学生都知道,1米是“一把米尺的长”。于是,我拿出米尺问:“你们用过20把米尺那么长的铅笔吗?”学生此时都笑得前仰后合。但是笑过后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错误。以后凡是碰到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我都以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结果表明,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都在笑声中牢固掌握了三个长度单位,同时建立了很强的空间观念。

曾经听过一位严老师执教的“神奇的黄金比”一课,至今印象深刻。开始上课老师便直奔主题,“那老师就开始给你们出难题喽!”随之,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吗?”这个问题极富喜剧效果,让学生欲笑又止。“这个问题难吧?那老师问的具体一点!”随之,屏幕上的问题变长了一点“你知道你知道吗?”这下学生更摸不着头脑了,笑声终于爆发。笑声中,严老师把问题又稍加改变———“你知道‘你知道吗?’”(问题中的“你知道吗?”改成了数学书上的课后小知识“你知道吗?”的图标)学生终于明白过来了,这个图标的确在数学书上见过,是专用来介绍一些拓展性知识的。老师终于讲到正题了:“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数学书上“你知道吗?”里面的知识,内容就是3句话,再加两张图。”如此轻松幽默的引入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得淋漓尽致。

四、绘声绘色,拉近师生距离

首先是表情语言。微笑就是教师最好的语言,真诚的微笑能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为了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我总是以一副严肃的表情面对学生,以为这样就能把他们“吓倒”。一开始还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但一段时间下来,虽然上课纪律不错,可是我始终觉得,学生和我之间有一段无法跨越的距离。直到有一天,有位调皮的学生无意间问我:“李老师,为什么您从来不笑呢?”我才开始反思我一直以来的做法。从那天起,我慢慢尝试微笑着上课,没想到非但没有失去我做教师的威信,反而更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

其次是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我上课就很喜欢配合教学内容做一些相应的手势,尽量通过手势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

小学数学语言表达纵横谈 篇11

下面谈谈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做法。

一、教师语言要规范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在备课时,就应该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特别是有些小朋友常会用日常用语。这时就更要特别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表述,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诸如“_有()个”、“_排在第()”、“_比_多_”等句式,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二、训练学生口语语言表达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耐尔?卡耐基创办的口才训练班有一个规定,即“在每一堂课里,每个人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站起来讲一段话的机会”。他认为理由很简单,要学好游泳,就得到水里去。要学讲话就得多开口。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表达数学语言的机会,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创造机会,光学不练是不行的。学练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回答、讨论,登台讲数学题,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生口头表达想法的初期,语言并不简炼、准确,有些甚至听不清楚他表达的主要思想。通过老师不断地培养和自已不断地锻炼,即可以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又可以锻炼思维,掌握知识。

三、培养学生“说想法”的习惯

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如,一次要学生回答填空问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  )和(  )”在解答时,一位同学说:这两个偶数是40和4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82,差是2。8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较小的偶数;40加2等于42,4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40和42。第二位同学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4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4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8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41,4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4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41减1等于40,另一个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显然,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四、 操作中,注意把动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重视教师使用教具,还强调学生使用学具,加强了启发性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操作,并注重在操作的过程中是思维与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当学生做“34-8”这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式题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34根小棒,问:“怎样去掉8根?”有的学生边摆边说:“我从34里拿出14,14减8得6,20再加6得26。”有的同学则说:“我从34里拿出10,10减8得2,24再加2得26。”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

谈谈小学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12

义务教材图文并茂, 直观性、实践性较强, 给学生创造了很多说的训练机会。教师可以抓住一切可以让学生说的内容激发引导, 让学生自己说, 自己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让学生轮流当教师, 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活动, 这一活动, 既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为学生们树立起一种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教材中有很多插图, 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看图阶梯, 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使同学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这种做法, 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 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对于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说, 直观演示, 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表述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这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利用学具搞趣味教学, 从而加强口算演练, 提高口述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 培养趣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的模仿, 反来覆去的大声念, 就会使学生们机械地接受那些单调乏味的数字、公式, 机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克服这一弊病,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多提出一些符合儿童心里特点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并采用娱乐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 减少疲劳。

例如:口算23-7=?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实践教学,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应该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演练。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进行重新组合, 把整捆小木棍和3跟单根小棒拆开1捆, 让这捆和3根单根小木棒组合在一起, 这样小木棒的摆放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把原来的小木棒分成了10根和13根。

师:请同学们再从13根那堆小木棒中拿出7根来, 然后把剩余的小木棒和原来的10根放在一起, 这样, 我们就得出了23-7的结果, 请同学们查一查剩下这堆小木棒是几根?

生: (很快正确回答出) 是16根。

师: (总结) 23-7这道题用3这个数去掉7, 个位的3减去7不够减, 下面我们就把23分成10和13, 从13里面去掉7是应记住的数字即 (加法口诀) 然后再加上原来的10就得出23-7=16.从这个题我们从中找出了一个规律, 退位减法被减数个位不够减, 那要看被减数十位是几, 就当十几去减, 十位数减少1再和个位数合在一起, 就是要求的差。

通过摆小棒进行口算的活动, 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述能力。

三、应用比较方法教学, 由浅入深, 增强口述训练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和口述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典型方法时, 应多举些实例, 使学生能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解决问题的道理, 进一步发挥了学生们说的能力。

例如:10除以5, 商是多少?

10除5, 商是多少?

这两道题相比较, 说起来差不多少, 但在意义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述时注意要准确, 相差一字, 就差之万里, 这就说明了口述的重要性。

四、低年级应用题三步训练, 进行看图说完整话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往往说得不连贯, 或者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 这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 也是语言训练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教会学生观察插图。只有正确地观察, 才能准确地把所看到的人与事物完整地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教学“2的加减法”时, 要指导学生看图训练说三句话。图上画的是小朋友拿气球图。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后提问:“小朋友左手拿几个气球?”学生回答:“1个”。又问:“右手拿几个气球?”学生回答:“1个”。再问:“小朋友手里一共拿几个气球?”学生回答:“2个。”学生会说三句话后, 可指导学生把叙述式的第三句话改为疑问句, 即把第三句话的已知数用“多少”来代替。这时再让学生把图连起来叙述一遍, 即:“小明左手拿一个气球, 右手拿一个气球, 一共拿几个气球?”这时引导学生把左手的一个气球和右手的一个气球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1+1=2”。接着教师问:“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后, 教师让学生观察另一幅图问:“小朋友手里拿着几个气球?”学生回答:“2个”。问“放走了几个?”学生回答:“1个”。再问:“谁会叙述图意?”学生纷纷举手, 抢着回答:“小明手里有2个气球, 放走了一个, 还剩几个?”这时, 引导学生想:从2个气球了面去掉放走的一个, 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让学生列出:2-1=1。让学生说出算式中个各数分别表示什么。这样, 通过三句话训练, 学生初步认识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口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由此可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口述能力是教育学生学习的基点, 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口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 抓好小学数学教学, 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基础。

摘要:当我们步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 计算机系列已经风靡了整个世界, 电脑也随之进入了教育教学系统。在这高、精、尖的年代, 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界英才的启蒙者——小学教师, 应当怎样在这纷繁复杂的知识中, 面对这枯燥的1、2、3……讲述那无谓的几加几, 几减几, 并使之正确无误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准确快捷的口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 那么, 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 不妨采取以下几种可行的方法。

上一篇:广告投放下一篇:心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