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小结

2024-05-18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精选12篇)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 篇1

课堂小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对所教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深化。教师必须掌握若干课堂小结的方式, 才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 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下面就来谈谈常见的小学教学课堂小结的方式:

一、情趣口诀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对于一些难记的数学规律、法则和定理,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把重点内容编成顺口溜形式,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强化记忆, 便于以后运用。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时这样小结:“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法则:‘位对位, 个位起, 满十进, 不满退’, 而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可以归纳为‘0减几, 要注意, 前面退位再减几, 0上有点看成9, 0上没有点还是10’。”这样小结简洁明确, 抓住了本课教学内容与前面知识的内在联系, 突出了“0减几”这个重点、难点, 末尾的这个“顺口溜”抓住了所教内容的关键, 通俗易懂, 富有情趣, 符合小学生特点。

二、强化重点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小结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时这样小结:“今天我们在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分数的种类。分数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假分数又有两种情况: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实际上是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它们都可以写成带分数。正确区分这两类分数, 一定要记住它们的特征。”又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这样小结:“ (1) 自然数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这一标准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如果按照约数个数的多少来分类, 自然数又可分为质数、合数和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1这样三类。 (2) 要分辨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可以通过检查约数来判断, 也可以直接查质数表。”这样的小结直截了当, 使学生抓住了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便于接受。

三、明确算理式

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再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 是对数学知识的再体验、再创造, 而其中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算理则是主要的教学目标, 所以明确算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小结时, 强调总结再发现的过程, 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使本节课的教学成为有效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 在小结判断方法时, 必须强化其中的道理:“把要判断的数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形式, 因为从高位到十位的计数单位都是……整万、整千、整百、整十, 一定能被2或5整除, 所以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实质上就是考查这个数个位上的数能否被2或5整除。”同样在教学“能否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小结时, 也要使学生弄清其中道理:“把要判断的数写成不同计数单位和的形式后, 把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 则剩下的每一个计数单位的系数都是9999、999、99、9, 能被3或9整除。因此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或9整除, 实质上就是考查每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这种小结, 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领会。

四、延伸探索式

课堂小结除了小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外, 还可以承上启下地提出问题, 发人深省。所以老师应根据知识系统, 在课尾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暗示新的学习内容, 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连贯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 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新的、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这样小结:“我们前几天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今天我们又初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我们已经学会了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同样, 运用乘法分配律也能使某些计算简便, 这个问题下节课再和同学们研究。”又如在教学“分数除以分数”后指出:“分数除以整数 (0除外) 和整数除以分数都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这个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要求学生课后进行预习讨论。这样的悬念式课末小结引而不发, 将学习内容向前拓展一步, 为新旧课内容的有机衔接作了非常好的铺垫。

总之,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 课后小结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 篇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

水屯营学校

逯小玲

数学课堂的评价语言,往往因为教师的一时疏忽而造成一些教育教学的缺憾,如因为评价不准确而产生误导、因为缺乏激励性而导致效能平平、因为不够幽默而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等。

这两年在听课和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我们数学课堂有时因为教师评价语言的匮乏单一,因为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技巧不够而错失了一个个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思考好机会,而一个原本可以兴趣盎然,高潮迭起的课堂最后却平平淡淡的草草收场。所以,我现在从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入手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准确地运用评价语言。

第一、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比如,我们在教学 “梯形的认识”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梯形的例子。一名学生回答:“我的这块橡皮是梯形的。”一边说,一边高举着橡皮。我会说:“不错。”一名学生回答:“爬楼梯用的梯子是梯形。”我会说:“哦,好,还有谁来?”又有学生回答:“车前盖是梯形。”“你真行,我都没想到。还有吗?”对学生说出的种种答案,我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不错!”“真好!”“你真行!”的赞扬声不绝于耳。课堂调控技巧缺乏,面对学生纷繁复杂的回答,穷于应付。无奈之下,我只好用些语气词“嗯”、“哦”来连续应付学生的回答,在发现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不够深刻时,往往只会说“请坐”(手势),来,谁还会回答?或者说:“这样啊,下一位——”或者说:“太棒了,太好了”等等。这几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师没有真正评价学生,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即使是像“好的”这类评价语言,看似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所以最终还是无法肯定自己。因此,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第二、评价语言情感单一。老师的表情没有变化,总是一个表情用一节课,甚至是一年。有的是一直微笑,有的一直很严肃,有的一看就像没有精神。这些单一的表情时间久了必然会导致学生厌烦。比如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基本功很好,教学成绩也很好,就是上课表情很严肃,从来都不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厌烦老师的这种表情,进而厌烦这门课。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之中,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往往感觉到老师们只考虑到学生的答案是不是你心里预期的答案,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想?当听到不符合你预期的答案时就会简单否定。以致造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只要学生的回答命中了老师预设的答案,教师就说“对”,反之,哪怕你的答案再有创意,教师也要“力扭乾坤”,把学生的回答拉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评价对象其实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给出的答案;我们所关心的仅仅是学生的回答结果与我们预想的是否一致,在这样的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学生往往会冷落甚至不断地被否定。所以如何立足于以学生为本,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并较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引起我们高度地重视。

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进数学课堂,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反感,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肯定性评价语言、忌重复忌拖沓。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比如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语言,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这位老师、不喜欢数学这门课呢?

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更热烈的讨论,引领课堂走向高潮,师生共同享受创造的愉悦。(提示: 激励性评价语不只是赞扬)

一味地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表扬与批评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如果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学生就会沾沾自喜,觉得有点小错误无所谓,不能及时改正缺点。在学生放任时、自满时及时给予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意见,这对学生的长足发展非常重要。激励性评价语要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然,批评要如和煦的春风,要讲究方式、方法。例如在肯定学生积极探索的同时,委婉地指出学生的回答是不严密的,橡皮的某一个面是梯形,车前盖是立体图形,梯子的形状是梯形,而不能说梯子是梯形,告诉学生数学的语言讲究精练、严密。这样,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这样婉转、诚挚的批评,我想学生会乐意接受。

当然,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提倡:在批评前,先对学生的成绩加以充分的肯定,私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具体地、针对性地善意地批评,就事论事,做到言之有理,让学生心服口服。批评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绿色批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启发、引导性评价语言是教师主导地位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能引导学生思维,这样的语言是干巴的,这样的课必然是无味的。《字母表示数》一课中,老师评价了学生用字母b、c表示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的发言后,提问,还有不同的编法吗?当学生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再提问,这两种表示法哪种好些?你是怎么想的?启发扩散思维,启发比较思维,启发暴露思维过程,引导思考、交流、比较、选优,体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特性。《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概括出来后,老师问: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有没有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三个问题:“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真分数、假分数是不是都可以?“相同的数”可以是小数吗?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发现,解决分数基本性质中相同的数不包括0的难点。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告诉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发现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平等中的首席”,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因学设教,启发引导,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友情。

如果数学课堂用上一些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数学课堂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趣味。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课堂中出现突发事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幽默化的评价语,不仅能使原来濒临“崩溃”的课堂“起死回生”。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激情的拥抱等等。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当我发现一个平时好动的孩子很守纪律时,我会摸摸他的头,朝他笑一笑,以示鼓励,这个时候,这位学生的上课精神会很好。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握手;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我会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有时为了不影响课堂整体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果是很不认真的,也可以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他,直到他停止小动作,脸红为止.这些无声的态势语言评价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然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如果要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可以这样评价:“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如果是培养学生会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也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如果要培养学生会做的习惯,可以这样评价:“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等等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

如果说好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预设的美丽,那么好的评价就是一种生成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持之以恒。在教学中,老师要随时关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扎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水屯营学校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小结 渗透

由于课堂小结只是教学整体的细节之一,所以很多教师忽略了其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与解题思路。本文系统介绍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知识小结的重大意义,其实在恰当的时候进行课堂总结一方面既是对前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以后的学习生活埋下伏笔,因此课堂小结对小学数学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于目前小学教育的窘境,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对整节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的改进措施,希望对小学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课堂小结的意义

1.帮助学生整理整章知识脉络,记忆所学内容

小学生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在面对数学这种讲究逻辑性、发散性思维的学科上更是“手无缚鸡之力”,彻底失去了学习兴趣与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寻找出新方法来弥补这一缺点,而课堂小结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马不停蹄地教授新课程新知识是不可取的,只有按时回顾、定期检测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其次,小学生的大脑记忆系统本就不如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都需要在教师的辅导下才能勉强完成。但是,小学生们经历了一整章的知识熏陶之后,会出现记忆紊乱的差错,成功的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楚的知识网络,达到画龙点睛、提炼深化的高级效果,其实课堂小结仿佛一篇作文,只有在结尾给阅卷老师的心灵以沉重一击才有可能获取好印象,夺得高分。

2.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这也就充分证明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精美的课堂小结设计不单单是前情的总结,更是以后难上加难的学习的征兆与基础,这非常有利于将课堂华威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小结是针对所学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等关键因素进行全面总结的一个过程,它能够突出地激起学生的思想高潮,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推动作用。很多小学生故意排斥数学学习,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高效的学习途径,导致自己的本领与好奇心完全丧失。既然作为教学课堂的一项重要环节,课堂小结理应发挥其内在作用,提升课堂的高效率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课堂小结的措施

1.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课堂小结让小学数学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课堂结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让学生清楚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课后更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复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然而有效的进行课堂总结,教师必须采用思维导图的总结模式,这样有利于清晰、直接、明了的让学生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以小数除法为总支点,循环小数、余数、除数、商为二级分支,然后二级分支循环小数下以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为三级分支,最后三级分支无限小数后以无限循环小数:循环结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为四级分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清楚明了的了解各个琐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复习,避免出现遗漏知识点的情况;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回忆相关细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例题得到有计划性的提高。

2.课堂小结融入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张弛有度,这样才能在勉励学生的同时给学生学好的希望。在接近课堂尾声的时候,对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教师已经做出了必要的批评,因此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要注意对做一些积极性评价,才能避免学生因为教师的批评而丧失信心的现象,另外在激励性评价中教师融入学习知识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传授学生知识点为目标完成课堂教学,往往忽视课堂总结这一重要环节,部分教师甚至还认为既然已经传授了各个详细的知识点,再进行课堂小结的大纲是一种浪费宝贵的、有限的课堂时间的行为。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师这一思想观念,必须让课堂小结作为一个必要的环节,充分认识到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课堂小结让课堂效率提高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 汪秋莲.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课堂小结[C].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周惠芬、经辉. 小学数学教学小结的实践研究[C]. 北京师范大学,2006.

[3] 王强.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艺术浅探[C]. 北京师范大学,2009.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小结 篇4

一、课堂小结片断

师:看来, 同学们对于折线统计图越来越熟悉, 理解得越来越深了如果把从刚上课开始到下课这段时间内你们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程度也用一条折线画出来, 会是什么样子呢?想一想!画一画!好, 拿出2号作业纸 (如图) , 开始吧!

(师巡视, 选三幅:生 (1) 从0开始画到完全理解;生 (2) 不从0开始画到完全理解;生 (3) 从0开始画到不完全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几名同学的学习成果.

从0开始到完全理解, 评价:这是谁的作品?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 (1) :这节课没上之前我对折线统计图一点都不了解, 现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理解了折线统计图.

师:能把你理解的内容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生 (1) :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很多地方是一样的, 折线统计图只不过是把直条统计图中的直条变成了点再用线连起来.

追问: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1) :是通过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放在一起比较出来的.

师:对,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比较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生 (1) :我还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线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生说时师指板书配合)

师:谢谢你!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回顾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指生 (2) 的作品 (不从0开始到完全理解) 评价:这幅作品好像有点不一样?看出来了吗? (生答) 哪位的?为什么不从0起点开始呢?

生 (2) :因为我课前听说过折线统计图, 对它有一些了解.

师:原来如此!

师指生 (3) 的作品 (不完全理解) 评价:这幅是哪名同学的?你是怎么想的?

生 (3) :我没有画到完全理解, 是因为我觉得这只是我们学的第一课, 折线统计图应该还有其他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师:刚才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从上课开始的不理解或是有点理解, 通过一节课的认真学习, 现在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已经完全理解了.而这名同学则想得更深更远, 他认为我们的认识才刚刚开始!他的看法是多么的有深度啊!掌声送给他!

师:看来, 这节课每名同学的学习都呈上升趋势, 对吗?那么,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对知识的学习也会呈什么趋势?让我们一起用手势比划出来, (生一致举上扬手势) 让全场的老师都为我们见证!

反思:在本案例中, 我采取了图示的方式, 集巩固练习与课堂小结为一体, 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巩固画法;通过解说图意概括梳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通过交流提炼升华, 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感受到“学无止境”, 感受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最后, 通过手势比划学习趋势激励学生去继续探索.

再反思: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结应该有不同的形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结都是采取师问生答式的口头叙述的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小结方式:如上述案例中的图示法, 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梳理新知, 归纳总结;再如我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一课结束时编了几句歌诀:小数点真正小, 它的作用可不小.向右移是扩大, 向左移要缩小, 小朋友们要记好.学生们通过歌诀牢牢地记住了所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有效的课堂小结的设计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系统回顾所学知识

一般情况下每节课中都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课堂小结应该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进行知识的系统回顾.如上述案例中引导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所学的知识就是对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以及画法等新知的系统回顾.

2. 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知识不是智慧, 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 所以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小结时, 可追问学生:我们是如何学习这些新知识的?让学生不仅回顾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更要回忆总结本节课是如何学习新知识的, 回顾学习新知时所用的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如案例中追问生 (1) 是怎么知道“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很多地方是一样的, 折线统计图只不过是把直条统计图中的直条变成了点再用线连起来”?这就是引领学生对方法的回顾.

3. 强化升华情感体验

让学生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有什么感受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升华情感体验.如上述案例中的“看来, 这节课每名同学的学习都呈上升趋势对吗?那么,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对知识的学习也会呈什么趋势?让我们一起用手势比划出来, (生一致举上扬手势) 让全场的老师都为我们见证!”更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

4. 拓展延伸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时也可以适量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或课外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5

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不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得以改变,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校数学组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工作。

1.学习培训---丰富“有效”源泉

课题研究与否,与课题研究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使教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有效教学理论和策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方式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中学习由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分散学习主要由个人自学,各校研讨。“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转变乐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素养,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加强了课题与课堂教学的认识,为课题开展开辟了方向。如我们先后学习了《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案例和分析》,《从迷恋浮华到追求实效》等理论,为教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磨炼----营造“有效”课堂

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的重难点。我们以一线课堂为主阵地,让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行为的转变。一年以来,我们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1)、围绕主题,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备好课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有效备课这一环节。要做到有效教学,我们既从目标的纬度加以考量,又要从过程的纬度加以落实。在预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时,课题组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大家一致认为,数学虽然是抽象的,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周围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学习数学,尽量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2)、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而为学生奉献一节有效的数学课也是我们直接追求的目标。在课题组教师的实验课上,我们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到一节课上,学生有知识的收获,思维发展,情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好吃又营养的数学。(3)、课后反思,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核,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千金难买回头看”,反思和研究,是一对连体婴儿。反思就是研究,反思需要进一步研究,离开了研究,反思就成了单纯的回忆,同样研究少不了反思,离开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就显得很苍白。如何反思,课题组的教师采用“纪实+思考”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教学预案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抑或精彩纷呈,以致学生的奇思妙想,都是我们反思的对象。反思做到有思想,有根基,有个性,而这些切肤的火热的反思无不彰显教师对有效课堂求新,求变的创造。(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升有效课堂的研究层次。先后组织教师多次到省内外观摩学习;学区组织骨干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评比;和兄弟学校组织“同课异构”,结对学习;校内“青蓝”结对共成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拓宽研究渠道,营造教研大舞台,提升研究的质量。

3、小中见大----深掘“有效”内涵

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有效教学追求的脚步,为提高全学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辐射到年级备课组。每学期课题组教师在年级组内要展示一节研讨课,经过这一系列的观课,练课,评课,研课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各年级组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选择适当的角度,以尽可能小的切入口进行课堂有效性研究。如:“新课程导入的有效性”、“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为确保课堂有效,加强教师对教学常规的认识,教务室、教科室不定期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督查。并对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跟踪了解。通过管理和检查,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处理,这也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日常的工作到位细致。每一学期,我们会下发教师教学问题调查表,了解教师教学的困惑,提炼共性问题作为教研主题进行研讨。“滴水可以映射太阳”,拾起这些日常教学中散落的思考珍珠,串起来必然是一条思想光洁的项链。二.我们的收获

1.课题组教师通过实践,已经初步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教师素养得到提升,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教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被开发。教师“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动,满堂夸,满堂放”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以“启发,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走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凸显。

2.教师脚踏实地的进行集体备课,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是“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备课组的老师都做到最大程度的统一,遵循“集中讨论—资源共享—个人微调”的原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的教师可根据本班的教学学情,因才施教,进行二次备课。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创新。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团队的合力,凝聚了人心,锤炼了队伍,收获了成绩。

三,我们的困惑。

虽然在课题研讨的路上,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面貌有了改变,但我们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刻,离结题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也留下一些困惑: 1.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搞课题研究是走形式,摆花架子,自己多年习惯的教学模式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表面上有新理念,根子里是老传统。公开课上,按要求模式走走,没人听课时,又是涛声依旧,回归自己的老模式。2..在追求课堂灵动的同时丢失了实在,而关注了课堂的朴实却又缺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统一,走到它的中间地带呢? 3.我们目前没有一套评价有效课堂和一堂好课的量化标准。对于学生的后劲学习发展,如果用一些指标去衡量,是不全面和残酷的。目前我们只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模糊把握一堂课是否有效。

4.“唯分”优劣的评价考核制度约束了教师的改革步伐和力度。教学成绩的评比使部分教师心理不自信。只重结果的纸笔测试潜规则让“题海战术”,‘苦讲苦练“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些影响。

四,我们的计划

我们课题组的第一步工作已打下较好基础,但以后的研究工作难度还很大。按照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和前期工作的体会,我们会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细化研讨主题,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管理,重点开展“上好有效的课”活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活动,研究寻找学生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3.提炼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收集资料,提交论文,撰写课题研讨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篇6

关键词:数学 课堂小结 小结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无论是在知识点数量还是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较初中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明显的区别,导致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产生与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好的课堂小结,不但能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使学生逐渐感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真谛。

一、短语式小结

在日常教学中,课程内容不尽相同,有时一堂课的内容含量较大,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除了教学生用“理解记忆”、“逻辑记忆”等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趣味记忆”。小结时把所教的内容概括成几个具有押韵的词或带有诗意的短句,使学生既感到简明有趣,又好懂好记。将这样的小结概括为:短语式小结,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语言整合能力。。

二、程序式小结

高中数学的内容较初中更为复杂,但有些内容不乏程序性,即可以归纳为“第一步……,第二步……,最后……”当然,每一步还要高度概括要点,此时条理清晰,但略显冗长。那么,小结时可用数字把每个内容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并排成一定的顺序,学生就会摸索前进。因此在小结时就用数字组合关键词划分出解法中的各个步骤。为方便,姑且称这类小结为程序性小结。

三、列表式小结

有时讲课的内容显得有些零碎纷繁,如果小结时把内容分类整理后列表,会使学生学起来感觉到有条有理,有规则可依。有时讲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通过列表小结后,能使所讲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尤其在章节小结中优势很明显。这样的实例很多,列举一例:

四、网络式小结

在某些章节内容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章节知识点,慢慢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小结。例如,在“函数”一章中书写的知识网络图如下:

像上面这样把所学内容,通过“编程”后成网络状呈现出来给学生,学生当然对所学知识就容易“贮存”,也容易“提取”。

同一堂课的课堂小结,可能同时有几种方式,在教学上教师要不拘一格,并伴之以必要的归纳与说明。但要注意,小结就是小结,无论是其板书还是其归纳说明,都要简明扼要,如若长篇大论,则会显得重复啰嗦,反而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安排和小结本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浅谈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 篇7

一、课堂小结的作用

俗话说:编筐挝篓全在收口.由此可见,每件事结尾工作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亦如此.首先,课堂小结有利于对新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网络系统,这样更利于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其次,课堂小结不只停留在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上,而是从更高层面上对数学思想进行梳理,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素质.最后,课堂小结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包括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间的作用,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知识.

二、课堂小结几种常用的类形

1. 知识梳理型.

在课堂结束时利用较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等采用叙述、列表格或图示等方法加以概括和浓缩,这是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这有利于教师重申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辨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记忆.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内容时,我利用与学生共同解题的过程中,概括出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聚.

解方程:2 (x-2) -3 (4x-1) =9 (1-x)

解:2x-4-12x+3=9-9x (板书:去括号)

2x-12x+9x=9+4-3 (板书:移项)

-x=10 (板书:合并同类项)

x=-10 (板书:系数化为1)

通过具体的案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不仅再次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2. 拓展延伸型.

在课堂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充分体现新课程“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中的“生活中的不等式”后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小结:

(1) 你能举出生活中其他具体的不等关系的实例吗?并对自己所举出的例子用数学式子表示其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目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对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作出推断的过程中,教师顺势总结出不等式的意义所在,以及常用的四种不等号的形式.

(2) 某工程队爆破石头,导火线燃烧的速度为0.8 cm/s,点火工人跑开的速度是5 m/s,安全区在离点火地110 m外,设这根导线的长度至少应大于x cm,点火工人才能到达安全区,列出不等式.

目的: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并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既进行了拓展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表格类比型.

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将数学知识中的并列概念与对立概念、近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抓住他们的异同,使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类似的内容加以区分,从而使学生对概念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牢固.例如,我用如下表格来区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点,避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

三、课堂小结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课堂小结应注意简约性.课堂小结一般是课堂教学的终结阶段,是对新课内容作一概括性说明,它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教师长篇大论,因此,它要求教师做到少而精,言简而意远,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加以归纳.其次,课堂小结必须具备引导性.设计一些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小结,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再次,课堂小结应注意灵活性.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消化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的,千篇一律的小结方式也不能充分吊起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从不同角度去设计符合不同内容的课堂小结方式,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最后,课堂小结应做到及时.在新知识讲授结束时,要乘胜追击,及时小结和复习巩固,这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知识要点,通过比较异同,强化知识记忆.

参考文献

[1]卢仰红.让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别样红”[J].科技信息, 2011, 18:306-307.

[2]李勤.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6:111.

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创设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结,价值观,元认知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堂小结是全面总结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习探究的历程、领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环节, 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深化知识网络结构, 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 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如何努力追求课堂小结的高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常规性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规律和方法进行总结

(1) 整理知识, 总结方法, 夯实学生基础。例如, 《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知识总结) ; (2) “叠加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方法 (方法总结) 。

(2) 提炼思想, 发展思维, 增强学生的求知热情。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并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协助学生重新核实本节课主要知识和思想方法, 并可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有效借鉴等。

例如, 《1.1正弦定理》教学小结:本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努力, 发现并证明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与其对角的关系, 其关系式和谐、对称。它可以解决斜三角形中这样的几类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一边的对角, 可求另一边的对角, 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任意一边, 可求其他的边和角;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它们的对角这四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 可研究另外两个元素的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确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问题, 一个人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只要肯探索并善于探索, 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3) 突出主题, 提高境界,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教材内容很丰富、很全面, 给我们教育学生养成好习惯, 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例如, 高中数学选修1-2, 2-3《统计案例》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 我们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 借助样本数据的独立性检验, 总结出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同时, 通过实验数据充分证明吸烟有害健康。这样可帮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 理清知识脉络, 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观。

二、创设问题性总结, 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数学课程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 还应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以及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些就是所谓的元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有效提高的方法是将问题多次再现或反复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重新认识,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保留在学生头脑中的仍然为问题, 但现在的问题是附加有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的。学生记住了问题, 同时也记住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因此, 课堂教学小结还是应回到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提到的主体问题。

例如, 新课程教材《1.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教学小结:本节课开始, 就明确要研究线与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平行。那我们回到教学过程中所提到的主体问题进行思考: (1) 如何讨论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判定方法? (2) 怎样才能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 (3) 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 那么此直线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吗?

参考文献

[1]朱乐平.朱乐平开放题课堂教学集锦[M].太原: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 2006.

小议初中数学课的课堂小结 篇9

一、趣味式小结法

所谓趣味式小结法, 是指在课堂小结时, 把当节所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句有韵律的词语或富有诗意的短句, 使学生既感到富有情趣, 又简明好记, 我们称这种课堂小结方式为趣味式小结.其特点是简明扼要而又有趣味性.在教学中, 当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点比较多而要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又比较长时, 学生运用“理解记忆”“逻辑记忆”等方法往往能事倍功半,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趣味式记忆法就非常必要了.

例如, 在讲“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节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间关系式有四个,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怎样准确、迅速地选好适当的关系式, 学生往往感到十分棘手, 但如果把选择关系式的方法概括成六个短句, 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 即“有斜用弦, 无斜用切;求对用正, 求邻用余;宁乘勿除, 取原避中”并说明, “斜”是指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弦”是指正弦或余弦, “切”是指正切或余切;“对”是指对边, “邻”是指邻边, “正”是指正弦或正切, “余”是指余弦或余切;“宁乘勿除”是指当可以用乘除关系式时, 选用乘法关系式, “原”是指题中的原始数据, “中”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中间数据.

又如, 在讲“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时, 可把其解法小结为“二元二次, 消元降次;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其中“消元降次”是指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一分为二”是指如果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能因式分解, 那么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就可化为两个方程组, 如果两个方程都能因式分解, 那么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组就能化为四个一次方程, 然后再解这四个一次方程组即可.

二、数字式小结法

所谓数字式小结法, 是指在课堂小结时用数字结合所讲内容的关键词语, 把某一节或某一章的每个内容串联起来, 排成一定顺序或划分出某一类题的具体解法步骤, 我们称这种小节方式为数字式小结法.在教学中有时一节或某一章所讲内容比较多, 或某一节课所讲内容的重点是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而课本中只有解题的过程, 却没有总结出具体的解法步骤, 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误解, 解题时也常常出现错误, 这时小结时通常采用这种小结方法.

例如, 在讲“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 配方法虽不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 但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四种解法中的一个难点, 为化解这个一难点, 使学生掌握这种解法, 可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归纳为“一化, 二配, 三求解”.并结合例题讲明, “一化”是指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次项系数化为1;“二配”是指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使方程左边是完全平方式, 右边是非负数;“三求解”是指开方后, 解一次方程的两个根.

又如, 在讲完《因式分解》这一章时,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四种, 在对具体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 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选择恰当的方法.因此, 在进行小结时要针对多项式的特点, 把因式分解的步骤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 十字相乘细评估.”并结合例题讲明, “一提”是指见到一个多项式, 第一步要看它能否用提公因式法分解;“二套”是指当多项式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时, 第二步要看能否套用公式;“三分组”是指当不能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分解时要分组;“十字相乘细评估”是指当以上方法都不能把多项式分解因式时, 最后用十字相乘法, 这样在分解因式时学生就会有条不紊, 游刃有余.

三、表格式小结法

所谓表格式小结法, 是指课堂小结时, 把当节所讲的内容分类整理后列成表格的小结方法.当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显得有些零碎纷繁时, 通常采用这种小结法.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既有条理, 又有规则可依.有时所讲的内容虽然简单, 但通过列表小结后, 能使所讲的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这样的实例很多, 这里就不讲了.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结 篇10

有的教师总是在本课时结束时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等如出一辙的提问方式进行,或者是有教师再把本节课所学知识在简单的重现一下. 不能把新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学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人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尤其关注数学课堂小结的设计,本人认为课堂小结时可以有本节课所学知识简单的再现, 也可以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但这些并不是主要的小结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对本节课规律的总结和知识的提升. 接下来谈谈在课堂常用的几种小结方法.

1. 对于课堂解决的例题要随时随地的总结规律和方法 ,涉及到本节的哪些知识点及前面所学的知识点等. 同时也要有思维方法的总结和提升.

2.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要有个简单梳理 ,要总结成知识树或框架图、口诀、歌谣、顺口溜等等形式. 如学不等式组的解集可用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

3. 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上今后的学习能起到什么作用? 如何去用? 如学完全等三角形就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等等.

4. 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对于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及作用? 如学完相似或三角函数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测量等.

5. 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等.

6. 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来源及发展等.

上述小结方法不一定每一节课全用得到,涉及到哪一条就用哪一条,不要牵强. 如果条条都用也会占用过多的时间,不符合实际.

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小结 篇11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课堂小结;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学;发挥想象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都很重视新课的引入,导语的设计,因为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往往忽视课末小结。如果说巧妙的引课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开启思维的钥匙的话,那么一个精彩的课末小结,则能起到画龙点晴的功效。有经验的教师都重视课末小结的设计,因为它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既可以理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就自己的亲身实际谈一点怎样搞好数学课后小结。

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按照课标,教学内容经过精心准备后向学生系统传授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场所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作为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数学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或学生对所教、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还可以做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教学效果。

二、要注重对每堂课的新知识(即定义、定理、法则、性质)的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比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实际物体与数学图形的形状、大小的类比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等等。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活动后,对建立起来的新知识,一般情况下都能在各自的大脑中经过加工形成初步印象,所以在小结中,学生一般都能把课堂中的新知识的形成框架。

三、要注重对每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

在课堂小结时及时对本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 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就要看他对整节课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程度。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学习的价值不只是记住几个数学结论,解决几个习题而已,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里面。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然后要注重对每节课进行纵横的综合联系,抒发学习感受。 我们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在课堂小结时应注重纵横知识的联系,这一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机会,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四、要注重对数学经典习题的梳理,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在数学习题课、讲评课及某些新授课中,对于经典的数学习题的小结也非常重要。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经典的生活背景题目等。在小结归納时,让学生体验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时,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让学生体验问题的评价方法不同的差异时,感受不同方法的得出主要来源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的不同;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这些问题的小结,就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享受情感与态度上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五、数学课堂小结应注意的事项

1.计划性。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好本节课的内容,对课堂教学要小结什么,怎样小结等应要有明确的计划。

2.针对性。课堂小结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结构、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小结,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3.趣味性。设计好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小结,能消除学生学习造成的疲劳,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

4.简明性。课堂小结是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高度概括。因此,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力求做到语言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总之,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数学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要上公开课或者是要上观摩课才象征地做课堂小节应付一下,要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重视课堂小结,数学课堂小结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小结,都能使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只要教师重视课堂小结,精心地准备、精确地提炼课堂小结,教会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就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升华思维的能力,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小结的天地吧!

参考文献:

[1]吴璲: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重视培养学生能力[J];江苏教育;1981年04期

[2]陈如法: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三例[J];江苏教育;1980年10期

[3]李家俊: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11期

“量身定制”低年级数学课堂小结 篇12

一、注重教师引导, 适当结合生说

课堂小结不同于其他环节, 它需要让学生褪去之前环节的激情, 适当“冷静”下来, 相对理性地去接受知识。这个阶段, 教师常忘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只会以呆板的问答方式来结束课堂学习。如在教学一年级“9 加几”时, 我特地设计了“小猴吃桃”、“小猴搬砖”、“智力闯关”等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学习。可是临近下课了, 我问学生:“这节课, 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有的回答吃桃子、小猴学数学, 有的回答小动物数学很厉害……显然, 我的设计意图并不是让他们把上课内容复述一遍, 而是要说出内容背后的知识。无奈之下, 我只好放弃让学生说, 自己把“9 加几”的重点和难点一一罗列出来。

课后再想起课堂小结的失败时, 不免懊悔。如果能进行有效引导, 那结果便会大不相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和小猴学习了“9 加几”的知识, 谁能告诉老师, “9 加几”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

生:凑十法。

师:那谁能把凑十法简单清楚地介绍给大家听呢?……

二、学会把握时机, 适时进行小结

如何让课堂小结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解决低年级学生容易遗忘上课内容的问题?我认为:课堂小结不应该只局限于课的结尾, 而应扩张小结的外延, 把握小结时机, 丰富小结内涵, 扩充小结的思维含量。

1.教学内容并列, 及时进行小结。一堂数学课, 内容往往是由多个板块合成的, 每一个板块之间, 必有学习内容的转换, 此时就可以及时进行小结, 让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两个内容自然衔接。如苏教版一年级“比一比”一课中, 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比高矮”、“比长短”、“比重量”。教师在教学完“比高矮”后, 可以作如下小结———

师:我们比高矮的时候, 一个同学站在台阶上, 一个同学站在平地上, 这样比较公平吗?

生:不公平, 一定要站在一个地方 (平面上) 。

师:对, 比高矮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同一个高度上, 这样才公平。

“公平”一词, 就可以运用到接下来的“比长短”教学中。因为同样的, 如果绳子两端不能对齐, 那比较就是不公平的, 这个简单而又有一些主观色彩的词语使得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知识内容有了共同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小结既能让学生理解、记住比高矮的方法, 也能巧妙地延伸到“比长短”的学习中, 实现不同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

2.方法有所优化, 小结提升思维。当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 教师所教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只是单一的、片面的, 这时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利用小结, 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对已学的知识经验作出新反思, 提升思维高度。如“9 加几”用到的“凑十法”, 原本解题时必须要套用三句话来解决, 比较繁琐。但是教师可以引导———

师:9加8大家都会做吗?

生:会, 用凑十法。

师:那大家能不能看到题目一眼就能得出答案呢?

师:9 加9 等于18、9 加8 等于17、9 加7 等于16……你们发现, 9 加上去的那个数和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得数十位上都是1, 个位上的数比9 加上的数小1。

这样的小结, 既关注了学生“双基”的落实, 又实现了解题方法的优化, 思维得到提升。

三、着眼情感经历, 用于生活实际

新课标提出, 数学课的总体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如果说, 课堂小结应围绕目标来进行的话, 显然就不应仅仅只关注知识与技能了, 而应多样化。有围绕知识点的:“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围绕情感态度的:“今天这节课, 你觉得你发挥的如何?”还应该有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了今天的知识, 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小问题呢?”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自尊心, 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 于是就能主动地搜寻之前学到的知识, 尽可能地说出自己学到的内容。此时, 教师因势利导:如何把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一下子就会达到思维活跃的又一个高潮, 努力想着家里、学校中哪些地方有数学问题, 哪些问题我可以去解决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最终也应运用到生活中, 这是不变的课程总目标。多元化的课堂小结不仅达到了巩固知识的效果, 而且还能达到提升数学情感及运用数学的兴趣。

一堂完整的数学课, 导入、新授、练习、小结, 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都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 才能呈现“完美”的课堂。即使是短短几分钟的课堂小结, 只要教师施以足够的重视, 精心设计, 它便能起到升华知识、发展智能的作用, 还能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让数学课堂“结”出无限的精彩!

摘要:低年级学生爱说爱动, 自控能力差, 注意时间短, 思维和理解能力弱, 因此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小结应该“量身定制”。教师应留下足够的时间有效引导学生回忆课堂所学, 不能草草收场;课堂小结也应遵循“及时”的原则, 以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同时, 小结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及数学对生活的意义, 让学生从数学课中体会到乐趣。

上一篇:市场经济背景下下一篇:相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