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精选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1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不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得以改变,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校数学组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工作。
1.学习培训---丰富“有效”源泉
课题研究与否,与课题研究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使教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有效教学理论和策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方式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中学习由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分散学习主要由个人自学,各校研讨。“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转变乐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素养,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加强了课题与课堂教学的认识,为课题开展开辟了方向。如我们先后学习了《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案例和分析》,《从迷恋浮华到追求实效》等理论,为教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磨炼----营造“有效”课堂
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的重难点。我们以一线课堂为主阵地,让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行为的转变。一年以来,我们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1)、围绕主题,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备好课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有效备课这一环节。要做到有效教学,我们既从目标的纬度加以考量,又要从过程的纬度加以落实。在预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时,课题组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大家一致认为,数学虽然是抽象的,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周围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学习数学,尽量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2)、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而为学生奉献一节有效的数学课也是我们直接追求的目标。在课题组教师的实验课上,我们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到一节课上,学生有知识的收获,思维发展,情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好吃又营养的数学。(3)、课后反思,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核,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千金难买回头看”,反思和研究,是一对连体婴儿。反思就是研究,反思需要进一步研究,离开了研究,反思就成了单纯的回忆,同样研究少不了反思,离开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就显得很苍白。如何反思,课题组的教师采用“纪实+思考”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教学预案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抑或精彩纷呈,以致学生的奇思妙想,都是我们反思的对象。反思做到有思想,有根基,有个性,而这些切肤的火热的反思无不彰显教师对有效课堂求新,求变的创造。(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升有效课堂的研究层次。先后组织教师多次到省内外观摩学习;学区组织骨干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评比;和兄弟学校组织“同课异构”,结对学习;校内“青蓝”结对共成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拓宽研究渠道,营造教研大舞台,提升研究的质量。
3、小中见大----深掘“有效”内涵
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有效教学追求的脚步,为提高全学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辐射到年级备课组。每学期课题组教师在年级组内要展示一节研讨课,经过这一系列的观课,练课,评课,研课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各年级组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选择适当的角度,以尽可能小的切入口进行课堂有效性研究。如:“新课程导入的有效性”、“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为确保课堂有效,加强教师对教学常规的认识,教务室、教科室不定期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督查。并对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跟踪了解。通过管理和检查,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处理,这也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日常的工作到位细致。每一学期,我们会下发教师教学问题调查表,了解教师教学的困惑,提炼共性问题作为教研主题进行研讨。“滴水可以映射太阳”,拾起这些日常教学中散落的思考珍珠,串起来必然是一条思想光洁的项链。二.我们的收获
1.课题组教师通过实践,已经初步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教师素养得到提升,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教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被开发。教师“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动,满堂夸,满堂放”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以“启发,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走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凸显。
2.教师脚踏实地的进行集体备课,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是“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备课组的老师都做到最大程度的统一,遵循“集中讨论—资源共享—个人微调”的原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的教师可根据本班的教学学情,因才施教,进行二次备课。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创新。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团队的合力,凝聚了人心,锤炼了队伍,收获了成绩。
三,我们的困惑。
虽然在课题研讨的路上,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面貌有了改变,但我们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刻,离结题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也留下一些困惑: 1.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搞课题研究是走形式,摆花架子,自己多年习惯的教学模式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表面上有新理念,根子里是老传统。公开课上,按要求模式走走,没人听课时,又是涛声依旧,回归自己的老模式。2..在追求课堂灵动的同时丢失了实在,而关注了课堂的朴实却又缺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统一,走到它的中间地带呢? 3.我们目前没有一套评价有效课堂和一堂好课的量化标准。对于学生的后劲学习发展,如果用一些指标去衡量,是不全面和残酷的。目前我们只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模糊把握一堂课是否有效。
4.“唯分”优劣的评价考核制度约束了教师的改革步伐和力度。教学成绩的评比使部分教师心理不自信。只重结果的纸笔测试潜规则让“题海战术”,‘苦讲苦练“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些影响。
四,我们的计划
我们课题组的第一步工作已打下较好基础,但以后的研究工作难度还很大。按照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和前期工作的体会,我们会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细化研讨主题,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管理,重点开展“上好有效的课”活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活动,研究寻找学生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3.提炼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收集资料,提交论文,撰写课题研讨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也许教育的最高山峰我们难以登临绝顶,尽管通往数学教育最高境界的道路我们难以走到尽头,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向往和追求。以上是我校数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请大家指正。今后的路上,我们将加大研究力度,为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而努力!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2
一、课堂小结片断
师:看来, 同学们对于折线统计图越来越熟悉, 理解得越来越深了如果把从刚上课开始到下课这段时间内你们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程度也用一条折线画出来, 会是什么样子呢?想一想!画一画!好, 拿出2号作业纸 (如图) , 开始吧!
(师巡视, 选三幅:生 (1) 从0开始画到完全理解;生 (2) 不从0开始画到完全理解;生 (3) 从0开始画到不完全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几名同学的学习成果.
从0开始到完全理解, 评价:这是谁的作品?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 (1) :这节课没上之前我对折线统计图一点都不了解, 现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理解了折线统计图.
师:能把你理解的内容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生 (1) :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很多地方是一样的, 折线统计图只不过是把直条统计图中的直条变成了点再用线连起来.
追问: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1) :是通过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放在一起比较出来的.
师:对,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比较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生 (1) :我还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线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生说时师指板书配合)
师:谢谢你!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回顾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指生 (2) 的作品 (不从0开始到完全理解) 评价:这幅作品好像有点不一样?看出来了吗? (生答) 哪位的?为什么不从0起点开始呢?
生 (2) :因为我课前听说过折线统计图, 对它有一些了解.
师:原来如此!
师指生 (3) 的作品 (不完全理解) 评价:这幅是哪名同学的?你是怎么想的?
生 (3) :我没有画到完全理解, 是因为我觉得这只是我们学的第一课, 折线统计图应该还有其他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师:刚才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从上课开始的不理解或是有点理解, 通过一节课的认真学习, 现在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已经完全理解了.而这名同学则想得更深更远, 他认为我们的认识才刚刚开始!他的看法是多么的有深度啊!掌声送给他!
师:看来, 这节课每名同学的学习都呈上升趋势, 对吗?那么,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对知识的学习也会呈什么趋势?让我们一起用手势比划出来, (生一致举上扬手势) 让全场的老师都为我们见证!
反思:在本案例中, 我采取了图示的方式, 集巩固练习与课堂小结为一体, 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巩固画法;通过解说图意概括梳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通过交流提炼升华, 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感受到“学无止境”, 感受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最后, 通过手势比划学习趋势激励学生去继续探索.
再反思: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结应该有不同的形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结都是采取师问生答式的口头叙述的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小结方式:如上述案例中的图示法, 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梳理新知, 归纳总结;再如我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一课结束时编了几句歌诀:小数点真正小, 它的作用可不小.向右移是扩大, 向左移要缩小, 小朋友们要记好.学生们通过歌诀牢牢地记住了所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有效的课堂小结的设计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系统回顾所学知识
一般情况下每节课中都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课堂小结应该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进行知识的系统回顾.如上述案例中引导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所学的知识就是对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以及画法等新知的系统回顾.
2. 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知识不是智慧, 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 所以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小结时, 可追问学生:我们是如何学习这些新知识的?让学生不仅回顾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更要回忆总结本节课是如何学习新知识的, 回顾学习新知时所用的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如案例中追问生 (1) 是怎么知道“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很多地方是一样的, 折线统计图只不过是把直条统计图中的直条变成了点再用线连起来”?这就是引领学生对方法的回顾.
3. 强化升华情感体验
让学生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有什么感受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升华情感体验.如上述案例中的“看来, 这节课每名同学的学习都呈上升趋势对吗?那么,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对知识的学习也会呈什么趋势?让我们一起用手势比划出来, (生一致举上扬手势) 让全场的老师都为我们见证!”更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
4. 拓展延伸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时也可以适量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或课外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3
一、总结预习式
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 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 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 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180°×3,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 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 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 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到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正值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在下边算式的括号中,任意填上“+”“-”“×”“÷”等运算符号,使两组8个数的计算结果都等于2008:
5( )8( )25( )20( )5( )10( )2( )4=2008
50( )4( )5( )2( )2( )10( )25( )8=2008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4
三(1)班 林素云
一、课题研究的达到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2、通过研究,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我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活动教学的策略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的策略(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1)、备教材要“懂、透、化”。(2)、备学生要 “实”。(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三、具体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四、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研究
1、抓住重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如:我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对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首先做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其次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如何使设计的情境具有有效性,这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孙悟空和八戒去西湖游玩分水果和月饼等生动有趣的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物品”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最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以学定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备课时,我们经常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设计情景,怎样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等问题,而容易忽视学生本身,所谓的学情分析也经常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查了解。在我教学《可能性》一课的活动探究环节中,通过摸球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开始教学时,考虑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想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在一次活动中就能体验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于是把六个小组的盒子里的小球分成三种情况(全是黄色球、有白色球和黄色球、有白色球蓝色球和黄色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从盒子中摸球并记录摸出的小球的颜色),然后每个小组汇报活动情况,让多种情形同时展示出来(摸出的全是黄色小球;摸出的有白、黄两种颜色的小球;有白、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可是当每个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根本没兴趣听,接下来的验证猜测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只有少数学生在发表意见。第一次试教,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简单事件发生的规律性的发现仍然来自直观的实验,在一次活动中同时展示三种摸球的情况,对于他们有一定难度,因为每个小组只验证了本组的发现,对于其他小组的结论没有经过验证所以很茫然。第二次试教,我让学生经过两次活动,第一次: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的是黄色球,学生通过摸球活动体验了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理解了 “一定”、“不可能”;第二次: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装着两个黄色球、两个白色球,通过小组在一起猜测、验证,体验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理解了“可能”,两次活动层次清楚,学生建构知识的思路清晰。
在试教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定位,进行教学设计。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进而教学相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5
调查学习阶段小结
金川区双湾镇东四沟小学 高 虹
子课题名称: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如果生字词的教学不过关,语文素养的提高、情感的熏陶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更要抓好、抓实,使学生在学字、学词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字词的方法,形成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落实这些目标就要使每节识字课、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实效。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语文新课标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识字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3、课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 3个因素构成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负担过重
新课标要求,应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让学生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种种现象。
6、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7、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学生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比较熟悉。现行省编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8、家校配合不够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给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二、建议与对策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难以认识的汉字,变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6
小结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长远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深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针对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冯伟老师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冯伟、岳党爱、张俊玲、王丽丽和杨艳丽五位教师组成的。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认真制定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资料和有关教学理论,制订课题管理实施意见。第二阶段主要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课堂结构的研究:
(一)优化开讲艺术;
(二)优化课堂讲授艺术;
(三)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反馈艺术。实施两个阶段以来,围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认识
课题组成员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书籍和别人写的相关论文。认识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影响教学有效性有哪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动手实践的具体范畴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为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
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况,显然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根据对全校近几年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感到有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
现象是:1.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2.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3.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4.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5.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评价的策略研究;6.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1.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力。2.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行为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3.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的备课策略研究
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到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 的学习策略、学习者策略,设计各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有效。同时明确开展活动的流程,知道每一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使学生获得什么知识?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两块。其次,以往的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举行了“说课、上课、评课”三课一课的教研活动形式。
(二)有效的上课策略研究
同时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 “优化课堂提问题的设计”、“有效的作业设计”、“有效的评价策略”“有效的情境创设”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主持人,也可以是参与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展“主题对话活动”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王丽丽老师执教的数学研讨课《统计》,就试教了三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冯伟和张俊玲老师,师徒俩对《9加几》的同课异教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三)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情境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因此,充分利用教材:1.改进加工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进行改进加工。2.丰富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发教材。就是突破教材的束缚,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根据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情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分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了新课程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如岳党爱老师执教的《比例尺的复习》公开课,就从挖掘数学文化的独特视角,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创设情境,巧妙设计 课堂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使学生轻松地巩固拓展了知识并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思想教育,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交口称赞。杨艳丽老师的公开课《一米有多长》通俗、精巧的举例增强了直观效果,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本学期的研修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深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感觉以前在遇到问题时常问:怎么办?而现在认识到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更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更要勇于思考为什么,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7
一、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提倡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说明我国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很多与有效性相悖的问题。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经过实际调查研究,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不能做好课前准备, 态度不够端正
提到课前准备, 大部分人认为这是需要教师做的, 教师讲课要备课, 毫无疑问。但是几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忽视了学生上课需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 那就是预习。经过调查研究, 有预习习惯的学生, 成绩相对较好。而且更重要的是, 这部分学生听课效率极高, 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东西, 这可能就已经接近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了, 但这仅仅是接近, 离真正的有效性还有很远的距离。
小学数学课堂,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单纯在课堂上学习, 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而且课前预习, 不单单影响课堂有效性, 还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态度问题, 态度不端正, 效率就更无从谈起了。而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很少有教师、家长要求孩子进行预习, 他们大部分认为, 数学这门课比较特殊, 不像语文、英语之类的课程, 预习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都忽视教育孩子进行数学的课前准备, 认为数学没有必要预习。
(二) 课堂气氛沉闷, 感觉数学枯燥乏味
数学这门课程, 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需要学生有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 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自由, 遇到小学数学单纯的公式、数字, 自然感觉枯燥乏味, 无聊透顶, 而且会渐渐磨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因为不感兴趣, 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气氛自然沉闷。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本难以实现。其实, 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一直是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或者说是永恒的追求。面对这样学生不主动参与的情况,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理念。所以说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三) 教学本身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内容单一
文化知识是生活的产物。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但是它又高于生活, 因为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运算法则等等, 更重要的还是要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更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设置, 都简洁明了, 从生活中来, 这样更方便学生的理解。但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很少有教师将课堂与生活也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授课内容, 也都来源于课本, 课本讲了什么, 教师就讲什么。所以授课内容单一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课堂的气氛就能被调动起来, 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开心、更有效。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有效性是新时代教学的要求, 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当下课堂教育必须重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到知识, 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 还有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也是教育的要求和宗旨。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 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本身的条件改善了, 那么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就会更容易达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就自然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 就会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也应该围绕教学内容, 创设相关的情景, 借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学生, 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反应变化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学生的全面发展, 仍然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开化。讲课方式也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变化规律, 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 尽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 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所有内容、方式, 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好小学生的目的。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内容的改变, 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 学生听, 这样还不够。针对重要的知识点, 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还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经历, 切实感受这些知识点。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施以不同的方式, 争取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不遗漏、不放弃。另外, 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数学。数学具有抽象性,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更有效果。例如, 学到空间几何体,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几何体, 感受空间图形的特性。讲到轴对称图形, 就要让学生自己画, 动手折, 亲自去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可以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 共同努力。调动课堂气氛, 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这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数学是创新的、发展的、前进的, 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也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 发展的眼光。做到以上几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定会实现。
摘要:课堂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方便、最传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我国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的价值取向。本文反思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低、形式化严重的现实, 并结合多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 结合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 针对如何实现教学中有效性这一直接目标提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 2013 (8) .
[2]顾建芳.基于问题中心的有效教学——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上海教育科研, 2014 (4)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8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良的现象,这些不良的提问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案例: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新校舍刚刚落成,操场上的跑道还没有完全搞好。今天一早,有两个工程队就找到了李校长,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15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10天就完成。如果你们是李校长,会怎么办呢?(投影出示操场图)
生1:就包给乙工程队吧。因为只要10天,比甲工程队快。
生2:我觉得还是包给甲队。因为时间快不一定能保证质量。
生3:包给两个队,让他们一起完成。
……
师:现在有这么多方案,4人小组讨论一下,哪一个最好?
讨论汇报,得出由两个队合做。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实际问题,编制成应用题。(出示: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由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现在由两队合做,需要几天完成?)大家默读题目,先估计一下,需几天完成。
生1:10天。
生2:15天。
生3:25天。
生4:5天。
生5:一定少于10天。
……
师:有这么多问题,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你们认为哪些有可能对?
学生讨论得出:5天和少于10天有可能对。因为两队合做比一个队独做肯定要快。
师:现在请大家列式验证一下。
学生列式解答。
显然,很多老师都会认同第二个现象的问题设计得比较好,因为以前只重知识结果,转变到了现在重思考过程。
从以上案例对比不难发现: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
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性明确的提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问题提出后,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又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2、严谨、科学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甚至使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最后又从无疑到新疑,让好的学生思绪绵绵,不断探索。
3、灵活、适度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
4、适时、可行的课堂评价构建平等对话的模式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评价几乎成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表示,让学生认为回答与否都一样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老师提问的收效。
三、思考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从不会到会,从无效到有效,从不熟练到驾轻就熟。穷尽一生的精力去备课,去锤炼,是每位教师的职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9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很多年,在这些年里,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课堂逐渐还给了学生,教师也越来越会导学,高效的课堂越来越多了。然而,在欣喜之余,老师们也存在着越来越的困惑,即有对教学的困惑,也有对改革的困惑。如何应对改革过程中折射出的种种现象,积极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前行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达到我们在数学课堂要达到的有效性。那么,首先我们要研究有效性教学的理念。
一、有效教学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惟一指标。这里所说的有效,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因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有效的学习是什么样的呢?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的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作出来的学习,做作出来的积极性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他不是学习者真实学习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发自于学习者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
当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可能很多人会说,我这没有错呀,但如果你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篇10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边实践边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总结。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分阶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诊断等。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0年,我申报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获得立项。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对课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很好地指导了课堂教学。
(一)深入调查,细致研究,揭示矛盾现状。
首先,我通过本校8名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教师教学时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 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些教师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等。
问卷调查和课堂观摩显示,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偏多,很多是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的现象,而提问的有效性偏低,仅为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而且提问欠考虑,随机提问、临时提问很多,优质、高效提问很少。提问时机把握不太好,提问切入点把握不准等状况。在积累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我撰写了调查报告《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报告》。
(二)查阅资料,读书学习,提升认识。
找到了问题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课题研究的前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将阅读情况写在博客上。围绕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研究
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的情况均反映在读书笔记中,同时认真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状况,积累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资料,为撰写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打下基础。
我借助网络资源认真查阅大量的资料,充分利用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学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探究与解决丛书》、《现代教学论基础》等十几本教育教学书籍。一本本经典的书籍,让我茅塞顿开,开阔了眼界;走近名师,精湛的教育艺术让我为之折服,探名师成长之路,让我的许多困惑烟消云散。
(三)理论指导,实践革新,丰富认识。
在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坚持网络阅读、自主阅读,坚持写好博客文章,引发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及时取其精华。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总结论文和读书笔记,如《让艺术性的提问贯穿教学始终》等。
在深入调查与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多次走进教室,听教师上课,与教师学生一起座谈,并在学校中选取两位教师和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并将课题研究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我还坚持观摩华应龙、黄晓华、张建新等教育专家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向名师请教我的困惑与课题中的问题,倾听专家们的指导,特别是张兴朝校长对我的课题研究提出的改进意见,让我少走了弯路,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在工作之中,我及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阅更多的资料,从而保证课题研究吸纳最先进的理论精华,使课题研究始终站在理论的最前沿。
(四)归纳整理,总结成果,深化认识。
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根据大量的调查、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检验,查阅大量理论资料,吸取更多的理论精华,坚持撰写博客文章和读书笔记,并及时根据相关理论修改丰富课题研究成果。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显示:
1、关于课堂提问的新认识。
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认为如果一节课中的课堂提问共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常规管理性问题,它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能够顺畅进行下去。第二类是记忆复述性问题,它主要是勾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复述整理的作用。第三类是判断说理性问题,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它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第四类是引导探究性问题,这几乎是每节课提问的主体,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引发学生思
考,不能引导学生探索,那么它不能算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五种问题是自问自答式问题。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这五类问题所占的比例要恰当。注重判断说理性问题和引导探索性问题,将零碎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具有思考空间和价值“块状”问题。将其余三类问题有效压缩,从而使整节课不再是“问题轰炸式”的满堂问,2、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课堂提问要高质量。○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不能过易、过难、无意义重复和表述含糊。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提一些铺垫型、思考型或提醒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核反应堆,它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仔细探究才能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2课堂提问要适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所谓的“适时”。是指提问要讲究时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适度”。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止心理。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成果,学生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适量”。指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像有的教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
3、课堂提问要有层次。○
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一个个问题像上台阶一样,一个高似一个地拾级而上。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逐步获取新知。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启发下才能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简单明了,层次分明,这才是我们呼唤的课堂提问。
3、严格规范教师的提问行为。
1把握“问度”,精问。○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设定一定范围,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提问的艺术,并不是多问,而是要讲究善问、巧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只有恰当、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2找准“问点”, 巧问。○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多变的,只有适时而问,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A在学生兴趣点设问。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B在思维阻滞点设问。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自然成为教师的问点。此时设计问题,此时设计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拐杖“,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C在课堂高潮点设问。每节课都有高潮,在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上设问,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点与学生思维的高潮点融为一体。
3改变“问式”,趣问。○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人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等十多部教育教学书籍。
2、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走访、听课、观摩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撰写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引问策略》的调查报告。
4、深入课堂实践,观看名师展示课录像,并在此基础撰写了《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论文。
5、课题组教师在我的带动下,主动调整、规范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教师和我一起实验、研究,他们也从研究中体验到了科研的乐趣,都在积极准备参加下一轮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我本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养成了每日读书,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注重结合实际工作反思、感悟,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提问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的教学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而长足发展。
附:教学案例: 《让课堂提问更高效》
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小结05-09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计划09-2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研究心得体会11-23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专题研究报告08-1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学期工作总结07-02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10-26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09-06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05-18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案例08-1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