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共12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1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教学不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 而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笔者从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 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最后再看学习结果的改变等几方面来探讨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1.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指引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要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个是指方法和手段, 即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运用的教学工具。
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有如下特征: (1) 学生能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明确目标,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怎么做。 (2) 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3) 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学生能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想一想, 能够进行反思。 (4)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因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学生特别期望能得到教师的帮助。 (5)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
2.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数学的角度讲, 我们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特别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组织策略
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组织策略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我们将目标分为两个层次, 基本目标和弹性目标。弹性目标应该抓住本节课的最有难点的一条或两条。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把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变成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
(二) 备课策略
目前备课、教案的写作方法都需要改变。现在的教案, 基本来源于苏联凯洛夫的课堂教学环节, 主要讲授, 是从老师讲的角度来设计的。新课程标准中, 明确强调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 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因此, 备课要考虑怎么组织活动, 要从怎么讲过渡到怎么组织活动。
提倡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反思的基础是课堂的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在反思的基础上作记录, 记录的目的是积累资料, 同时思考怎样能更好的教学。这就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
(三) 上课策略
上课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和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
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怎样讲, 一个是教师怎么问, 即讲授的策略和提问的策略。对于讲授的策略, 我们提出讲授要“精、准、活、趣”。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 同时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精、准”, 这才是有效的教学。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发展了思维。提问的策略, 我们认为提问是课堂的骨架。那么是小步提问还是大步提问好呢?有一个研究发现, 我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小步提问, 美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大步提问。如果只有大步提问没有小步提问也是不行的, 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怎样提问实际上反映了怎样引导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第一, 组织讨论的策略。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怎么组织讨论, 我们觉得有效的讨论应该包括这样几个要素:有效的组织形式;有趣的研究问题;具体的工作任务。第二, 激发学生思考的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指“思考的教学”。主要是指将思考教学溶入其他活动中, 在数学教学中, 进行一些思考训练。这样的训练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思考训练作为一个课程内容来教;如西师版小数第四册中的探索规律;另外一种是将思考教学溶入其他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如解决问题的教学。第三, 布置作业的策略。我们把作业分为及时作业和长期作业。在“动手做”活动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经历了研究的过程, 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也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
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环境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是思考的环境, 也就是一节课的思考度;第二是情感环境, 学生是否兴奋;第三是人际关系环境。建构教学环境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另外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通过教师的语言, 使学生敢思、善思。
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现代信息教育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恰当运用现代技术可促进有效教学。
(四) 评估策略
评估从对象上看, 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教学评估, 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另一个是学生评估。从手段看, 有量的评估和质的评估。量的评估主要是运用测验等可以测量的方法。质的评估包括表现评估的方法、开放性问题、“出声想” (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叙述思考的过程) 和“事后讲” (解决问题之后叙述思考的过程) 的方法。抓好评估, 就能为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提供依据, 就能诊断教学, 激励学生学好, 就能充分体现对教和学的导向功能, 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2
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许多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有效的组织教学,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的课堂环境。
1.等学生做好准备再上课。尽管课前也指导过孩子如何做课前准备,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课音乐响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坐好。这时,不要急着上课,而是要耐心地示范课堂上需要准备的东西,等学生全部准备好,坐端正,再和学生行礼。特别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要让学生从假期的氛围中适应过来,养成学习习惯,良好的开端会是课堂成功教学的一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重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其实,所谓的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方式等,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所以,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那么教学的有效策略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采用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尤其是在大学是很常见的,因为在大学我们需要做项目,很多项目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就必须要分组进行。其实,分组合作在学习中有很多有利之处。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形成头脑风暴,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有信心学习等。可见,小组合作有很多优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并且,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对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利的。这样,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这样进行讨论,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一些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24时记时法》的时候,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们接触的不多,所以在刚刚接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上课讲的很容易,但是也很容易造成学生们的不理解,这时就需要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合作。一般学生之间的思维是差不多相近的,可能有时候教师讲解的很复杂,而学生几句话就可能讲明白,所以小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在这一章中可能有些同学不能很快的辨认出20点是几点,这就需要自己摸索一些方法,同学们相互讨论,才能得到答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的环节。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弗赖登塔尔说的这句话对于数学来讲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数学本身来讲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我们不可能一眼就可以看到它很深奥的东西,而要依靠我们在课下的时候去“悟”,悟的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也就是数学中所提到的“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数学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当这个过程真正的落实之后,那么小学数学学起来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因为这样就可以真正地理解了解题的原理,就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了。
比如,在教学《分一分》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们一些其他的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去折出更多的分数,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或者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节课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让学生们明白现实生活中的方向,或者图上的方向,应该教会学生对这两种方向进行联想。既会看地图上的,也会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学生们应该学会自己去联想、去摸索,努力培养自己“再创造”的能力。
三、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在论语中我们学过,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反思。反思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反思能够让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门课,任何一件事,当你真正地进入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些不足和遗憾,这就需要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想想自己在这堂课中哪些地方讲的不好,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争取在下一节课的时候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也要总结一下这节课哪些地方讲的好,为下一节课做一些参考,提高课堂效率。对课堂认真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过程中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这样的课堂可能会有些枯燥,有些抽象,学生们不太愿意去听。所以,在讲授这堂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法,放一些动态的图,由规则的图形变成不规则的图形,这样就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然后,在课下的时候,教师应该认真反思这堂课取得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习,有信心学习。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授课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参考文献】
[1]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3]郝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研究[D].延边大学 2011
[4]谭德祥.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
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4
一、教学理念转变
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思考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能够协调的发展, 有效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计划。有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教学效益和策略, 教师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转变教学理念, 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传统的教学中模式比较固定, 教师都是按照教案进行授课。新课程体系下, 要有引导性、目的性以及弹性的教学, 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 将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引入课堂, 大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 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总是老师主动的讲, 学生被动的听, 这种学习方式不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不断的拓展学生的知识, 同时还要启发学生用以获取的知识进行挖掘新的信息, 去创造出外延知识。 (3) 合理发挥教师点拨和引导作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提倡探究性的学习,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多花心思设计出可实施性的探究性问题。在课堂中要营造出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在授课的同时要实现互动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知识。 (4) 提高学生的互动性。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同时要在课堂中能够进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 尽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能够不断的提升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情境, 而且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对以下几种教学情境的优化进行了分析: (1) 问题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重点所在, 也是思维的根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获得的价值更高。所以教师应该提出更具思考性的问题, 是学生积极的思考, 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游戏性情境。数学的课堂本身很枯燥, 只有在其中加入游戏的教学环节,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做相关的教学游戏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完成, 在活跃的氛围内吸收知识,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生活型情境。学习来源于生活, 回归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与课本内容有效的结合, 从学生的经历出发, 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 挖掘科学的本质。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了解知识的情况, 然后将已掌握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的现象相结合, 通过这种背景化的教学, 可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根深蒂固的掌握, 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4) 开放性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 给学生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 同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不断创新。
2、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 小学数学教学要围绕主题进行开展,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知识点、面的结合, 将知识能够深入的掌握, 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手段显得比较单一, 只是教师在课堂中按照教案去传授知识, 课堂气氛很枯燥、单调。所以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抑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比如通过多媒体、投影、挂图等教学工具的应用, 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的形象, 学生可以从听觉、视觉形成立体的学习模式, 不仅使课堂的教学生动有趣, 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促进了学生的能力提升。
三、教学方法优化
1、指导学生有效的学
有效教学最终是通过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来表现出来的,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能苦学, 要懂得善学、会学、乐学和巧学的重要性, 要做到以上几点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学习的指导, 通过注入式和启发式的指导方式, 对问题的讲解都包含着一定的思路, 在课堂中这些思路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指导作用。 (2) 指导学生理解的学。虽然在一些具体知识的学习当中, 记忆学习的效率比较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 而是看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发展的水平。在课堂中通过指导学生理解的学习,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还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信息的反馈与传递。教学属于师生互动的过程, 也是教学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 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 知识的信息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这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2、确定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 而且还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比如在教学当中“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 只告诉了学生怎么去应用, 这样会使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公式的内涵, 特别是“转化”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没有从学习方法上进行渗透。如果在教学中, 让学生将一个圆形纸片剪成如干份, 然后再将其拼凑起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圆能够转化为近似面积的长方形, 然后让学生去观察圆与长方形的长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的分析下, 能够得出长方形的长为圆周长的一半, 圆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 所以可以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以宽, 进而得出圆的面积=πr², 在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当中, 给学生提供了操作空间和思维空间,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
3、活用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是需要记下来的, 但是要摒弃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和需求, 寻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勇于大胆的提出问题, 同时要开展一些讨论活动, 使学生学会吸纳他人的意见, 学会协作,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 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把外在的学习目标转变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点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就能够看出外在的基本特点, 在进行特点的猜想, 然后就可以围绕学生的猜想去论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点, 用量、比、折、剪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可以是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4、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文化水平
在教学中,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的自身也是有很高的要求。在平时要继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备课, 在课堂中完成课堂授课要求时, 尽量拓展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 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程资源满足学习的要求,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要不断的探寻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道路, 改进教学方式,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彻底的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的实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被动听课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的完善自我, 善于与学生沟通,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课堂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 而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这关乎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和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优化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三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志强:《以学定教生命课堂:有效教学从理念到行动——坪山高级中学校本实践的思考》,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01期。
[2]董文歆:《有效教学的标准及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实践与思考》, 《吉林教育》, 2011年20期。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5
陕西省神木县第六小学 王晓露
摘 要:有效教学就是指:凡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发展,有效的数学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使学生的认知、技能、能力以及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的教学应做的培养学习兴趣、关注学习基础,精心创设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引导主动探究,开展有价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等。
关键词:有效教学 兴趣 情境 探索
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要将课堂教学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的活力,使其涌动智慧的灵性,使学生的认知、技能、能力以及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如何在小学教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下面本人就来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有效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习说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多少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内驱作用。古今往来,许多发吗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的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关。
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我们要想学生能高效第掌握所学的知识就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坚持性也较差。但是如果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第投入到学习中去。现在的教学改革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直观教具走进了课堂。我们的教师经常带领同学到社会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当然我要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功夫。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课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包括好多方面,这里不再展开赘述。
二、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关联程度越深,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激活程度越高,越容易实现对新知的个性化学习。从这点上来说,有效教学首先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尽力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直觉体验、学习积累出发,把他们头脑中旧有的知识激活起来。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不单只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产生亲切感,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亲密的接近,让教学事半功倍。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用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发认知矛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获取新知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发展,自然和谐的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从学生的直觉体验出发,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教学四年级《整万数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在模拟计算器上拨珠的活动,边说边操作,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从学生的学习积累出发,为学生设计有效性的练习。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有效教学应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号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二)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情境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备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到“厌”了。
(四)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来说,可以通过将故事、做游戏年模拟扮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当然我们要防止课堂教学的“唯情境论”倾向,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在公开课、比赛课中有的教师创设了太多太多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为地降低了思维要求,变成以机器灌入。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开门见山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四、有效教学应创设认知冲突,引导主动探索。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是学生产生迫切探索问题的内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铺设台阶,通过提疑问、布障碍、设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思维碰撞中精彩生成,在思维碰撞中掌握新知,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
五、有效教学应开展有价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学习交流量打,交流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们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互相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六、有效教学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又蕴含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组队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096-2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追求有效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虽然课改已经历了一个周期,但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还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很好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致使不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本文加以阐述。
一、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主旨。
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是教学的凭借。因此,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编排体系、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明晰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主线、重难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初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针对教材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适当加强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并注意渗透函数思想。而有的老师却把重点放在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分配律等等的数量关系训练上,这明显是对教学重点把握不准确,偏离了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于是,老师们绞尽脑汁,精心用“情景”扮美课堂,如语言描述渲染、用故事、多媒体课件导入等等,创设的情景可谓是美轮美奂、异彩纷呈,但是透过情景,我们发现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创设的情景成了课堂的点缀和摆设。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教师在上课伊始,为了渗透“转化思想”,设计了“曹冲称象”动画故事,播放时达4分钟,老师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的吗?授课老师出发点是好的,想借助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用4分钟时间播放动画片,仅为了渗透转化思想对于五年级学生就有点大物见小物了,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换个方式提问:大家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说说故事中曹冲想了个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既简洁明了导入新课,又节省了时间。因此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来创设情景。在创设情景时,不仅要考虑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要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两者结合,有目的地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才会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开启思维的目的。
三、设计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體验、感悟、构建数学知识。如一位老师教学《锐角和钝角》这节课,以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一:找角(初步感知);活动二:给角分类(体验);活动三:折角(探究);活动四:画角(运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了过程和方法,并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再如:教“圆周率”概念前,要求学生用硬纸做直径分别为2厘米、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四个圆,直尺分别量出这四个圆的周长,通过计算思考:每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几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不是随着圆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后得到:圆不管大小,它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它是一个固定的数,这样,学生对圆周率的概念就理解了。有效的活动设计为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初步领悟到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提升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层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设计数学活动要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适时适度,同时也要有数学的内涵和明确的目标,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活动意义。
四、及时抓好效果反馈,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有的课堂上,效果反馈这一环节往往被弱化,不是被其它的环节挤掉,就是老师不够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包括学,还包括习,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理解应用上的情况,便于老师和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和不足。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课堂练习和反馈特别重要。小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在学习上容易浅尝辄止、遇难而退。对待作业也往往缺乏耐心。有专家对 “教师在场”和“教师不在场”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教师现场监督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能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任务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提高作业质量和速度。
五、讲究策略
1.准备的策略
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新教材内涵,利用新教材课程新的优势,用好、用活教材。上课前的课时分析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如: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是必须的?;需要补充什么或是删减哪些?;需要调整什么或是融合哪些内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教学如何导入又如何结尾?“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学生: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
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或调整、补充教材资源,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也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或当地特色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教学所用,大胆、合理地进行补充、开发新的信息资源,并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之前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影响学生课堂情感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原有的情感反应状况、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策划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预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包括纵向的教学顺序和横向的师生交往形式,教师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多种教学艺术,优化教学结构,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有准备的、有意识地预设。
2.实施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观点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但话语层面上的认同并不能自然生成相应的教学行为。怎样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恰当引导学生探究、交流?怎样以学习共同体一员的姿态,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这些问题让我思考着、探索着,并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要做到: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讲,错误让学生析。
学生的体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与单纯的模枋,更多的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体验、感悟。一位老师这样设计“10的认识”:先从生活中找“10”:10个手指头、一(10)班……小朋友兴趣盎然,纷纷举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影密切相关的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新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因此可以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合作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分工、完成项目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合作任务,每一位都有事可做,有話可说,有问题可想;二是要创设合作的氛围,并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方式。
3.反思的策略
教师自我有效反思可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随时思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事先的设计与实际的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理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你打算在后继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关键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无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话,记录下来。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
总之,着眼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创设有效情景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动力,设计有效数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及时做好课堂有效反馈是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补充。
参与文献
[1]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课堂行为,调控策略
1. 引言
1.1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行为调控策略的研究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出发, 提出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是发生在教育观念的革新, 是发生在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及课堂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领域的革新。新的数学课程通过现实化、生活化的数学, 使得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使得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 体验成功, 获得自信, 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如何用好新课程, 让新课程理念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 关键还在课堂。然而现今的数学课堂常常给人一种“乱”的印象。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如何鼓励学生去观察、猜想、讨论, 去发现规律, 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这是我们在实验新课程时面临的问题。新课程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活而不乱”,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保持鲜活的个性, 又和谐、有序, 进入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
新课程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到底是不是“乱”, 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在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指挥棒下, 已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封闭、沉闷的课堂教学。用这种旧的评价标准去评价新的发展性的课堂教学, 当然会觉得是“乱”, 要走出这种误区, 应切实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才能正确区分“活”与“乱”。
课堂教学是不是“乱”, 不能光看表面,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因为学生的外在行为是表面的, 而学生的注意力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东西。所以,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 只要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学习上。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学生为了数学上的某一概念或某一道题的解法争得面红耳赤, 为了探究一个学习上的问题, 同一小组的同学讨论还不够, 有的还要离开座位, 参加其他学习小组的讨论, 小组的讨论无疑也会发出较大的声音。这从形式上看是“闹”了一些, “乱”了一点, 但学生能始终围绕着学习活动这个总目标, 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在自主、合作、交流, 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状态下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了充分的发挥, 个性得到了张扬, 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延伸。这不能说是乱。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进行主体性教学, 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这正如战场上司令员与士兵的关系一样, 只有士兵的冲锋陷阵, 而缺少司令员及时正确的指挥, 不仅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反而会造成大批士兵的阵亡, 其损失之惨重是无法估量的。美国的布鲁纳是“发现教学法”的鼻祖, 他坚决反对那种让儿童自觉地“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我国的中科院院士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也强调要坚持“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
1.2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行为调控策略的意义。
一篇精巧的教学设计, 往往会因为当事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调控, 而在实践中变得“毫无生机”。
近几年, 我国许多地区从起始学段开始实施新课程教学, 一堂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为了不使这次教学改革变成穿新鞋走老路, 许多学校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中加大听课评课力度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在听一些教师上课时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教学形式多样化了, 教学气氛活跃了, 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但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与教师不同拍, 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甚至令教师非常难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实际上这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控制?
在对众多文献资料的研究过程中, 我发现对课堂教学监控、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等都有研究, 在课堂行为调控方面也有一些研究, 但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行为调控并不系统, 因此, 我认为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行为调控能力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探索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行为调控的策略是迫切的。
2. 课堂行为调控的概念界定
2.1 课堂行为调控的概念及内涵。
课堂行为调控, 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运用控制论的原理, 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对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机调控, 从而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得到同步发展, 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位教师上“元、角、分”一堂课快结束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老师说:“你能拿手中的钱, 来买我这里的商品吗?” (商品有橡皮泥、剪刀、赛车、彩纸等) 一句话, 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学生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钱去讲台上买自己喜欢商品。顿时, 课堂被推向了高潮, 可以说教室里是一片沸腾。这样的场面, 持续了两三分钟后, 老师意识到学生的情绪已经到达了最高点, 如果不及时引回来, 教学效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刻, 老师在一片“我来, 我来”的高喊声中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在这儿会买东西不算有本事, 如果不出门能买到东西, 那才叫本领。”好怪啊, 老师的话音刚落, 教室里已渐渐地平息了刚才好像要爆发的事态。此时, 老师又蹦出一句话:“听说过网上购物吗?”一句平静的话语, 差一点又在课堂掀起了轩然大波, (学生的“知道”、“看见过”等激发性语言呼之欲出) 老师兼顾眼神和手势, 并说:“请拿出活动纸, 先填好网上购物单, 我们再去买。”这时, 学生乖乖地专注地填起了那张“网上购物单”。
从这一个片断看, 课堂行为调控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书面练习这两个环节的过渡;从情绪看, 使学生的极度兴奋状态转到了静静的思考之中;不论从哪个角度看, 它都符合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 按规律进行教学,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那么课堂调控则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亮点。
教学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请看第二则案例。
同样是上“元、角、分”这一节内容。在课堂导入后的一个环节中, 有这样一个片断:
教师让学生把对“元、角、分”知识的了解情况写在纸条上。接着, 把写好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两个5角是一元。
5元是多少角。
……
然后, 让学生来说说:“你看懂了哪一条?”当老师指名第一位学生说时, 他说的却是“2元钱, 能买什么东西的西字写错了。” (这个时候, 就是老师进行课堂调控的时候, 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老师肯定地说:“你看得真仔细, 你的语文知识学得很不错。来, 请你改正。”有了这样的明确说法后, 学生的思维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了, 诸如:“两”字写错了。“角”的“一竖”没出头。“尖头朝上干什么?” (一生把“个”字看成是“”) ……根本都没有去看“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尽管老师从中提醒了几次“你看懂了哪一条”这句话, 但学生还是在寻找写出这些条目的错误。这样的僵局在整堂课上足足徘徊了十分钟之久。一堂课, 有几个十分钟?这堂课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可见, 在课堂行为调控中, 排斥与目标无关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要随时进行动态调控, 确保反馈信息的可靠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思想或可能发生的学习障碍, 采取相应的对策, 防止错误思想的形成, 扫除学习障碍。
教师要学会善于发现课堂中学生的听课及学习状态。如当教师提出问题后, 绝大多数的学生不敢正视老师的提问, 这就可能与老师提的问题过难或听得不够明白有关;当组织课堂活动时, 如果学生眉头紧锁、目光呆板, 就可能与学生对教学环节不清晰、教学内容不理解有关;如果出现学生听课聚精会神、频频举手回答问题, 就说明学生的学习正在“兴头上”。教师应该马上抓住时机, 激发其潜能, 有效、高效调控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协调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为目的, 对他们的学习心态作出合理的判断,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当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不敢正视老师提问的局面, 教师此时就要重新表述提出的问题, 并做到适时地点拨。教学过程有时就像指挥家面对眼前的合唱演员一样, 两者之间要产生“共鸣”, 效果才显得突出, 这就需教师要有很好的“调谐”技巧。教师可通过学生身上反馈出的语言、表情、眼神等信息, 用教师的抑扬顿挫、刚柔相济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模仿学生的听课状态, 夸大学生的实际表现, 这种“充满情意”的表演, 就如同一名指挥家, 时刻调动着学生的思维, 不断开启学生的心扉。
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 学生的目光呆板、紧皱眉头可能就是教学速度过快导致的, 速度过快学生容易出现紧张、疲劳、焦虑等认知困境;速度过慢更易导致学生注意分散、精神松懈;如果匀速不变, 没有起伏, 学生就会感觉单调、乏味。我认为课堂中较好的调控方法是“快节奏+慢镜头”。也就是教师平时就要训练学生养成快看、快写、快思等习惯, 加上在教学中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对学生的操作、追问和必要的暂停, 张弛相间、问而有序。这个过程要慢慢培养, 不要操之过急。
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 如果教师讲起来再单调, 用学生的话讲———不刺激, 怎能勾起学生学的兴趣呢?所以对学生的鼓励、激趣就尤为重要。现在有些教师因学习新课标, 不注重鼓励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非常多, 我想这样做是对新课标思想的误解, 是对学生学习的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荣誉感不假, 但教师在鼓励时一定要注意奖励的层次性, 适当地夸大, 但绝不是无中生有的夸大, 泛泛的表扬。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激趣, 特别是注意调动学生的质疑兴趣, 做到课开始, 趣已生;课堂中, 趣正浓;课结束, 趣未尽。
课堂行为调控既是课堂中每天都会发生的, 又是最能反映教师教育观念和管理水平的活动。近年来, 我国相关部门所做的调查也表明, 课堂行为调控等课堂管理问题, 是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而且因为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课堂行为管理上, 也使教师缺乏成就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的根源不在学生, 而在教师, 是教师们在课堂上竭力维持自己绝对权威的做法, 导致了学生本能地反抗。课堂行为调控只能引发, 不能强迫, 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2.2 课堂行为调控的原则。
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 (R.Rosentha&L.Jacobson) 发表了其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翁效应》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 (Oak School) 所做的一个实验中, 先对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实为智力测验。然后, 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 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 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 被期望的学生, 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 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而且, 从教师所做的行为和性格的鉴定中可知, 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有适应能力、更有魅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等倾向。这一结果表明, 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 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
参考了诸多文献和以往的经验, 积极的课堂行为调控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2.2.1 积极与平等原则
积极与平等原则指教师在课堂行为调控中, 应该树立积极的期待观, 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帮助学生, 平等地看待学生和学生交往,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发展着想, 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 他们都能成为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所谓积极的期待观, 是认为学生都是可爱的,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并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所作所为。它承认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倾向, 但同时又要看到,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不愿任何人摆布和驱使, 表现出顽强的独立性。
在课堂行为调控的积极与平等的原则中, 还包含教师必须树立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 并在课堂活动中真正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因为只要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课堂民主, 就不可能真正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经过实习期间的观察和了解, 要做到积极与平等的原则, 就必须遵循以下三个要求。
第一是要排除头脑中的“理想学生”形象。
不要总是把现实中的学生和理想的形象作比较, 不要张口闭口“你这一点不足, 你那一点不够”或是“你应当怎么办”, 要求实事求, 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长处。
一个人喜欢自己也就是自我宽恕, 是精神健康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喜欢自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别说“你是懦夫”, 而代之以“你真慎重”;“别说你脑袋迟钝”, 而代之以“你很诚恳”;别说“你真粗鲁”, 而代之以“你很有魄力”……如果你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人或事物, 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师应该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在你身上有不少优点。”当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这个特点不是缺点, 好好发挥自己的特点一定会变成优点时, 他们就会如愿以偿了。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 (A.Adler) 所说:“问题不在于具备了什么, 而在于如何运用已具备的条件。”
第二是不要当众训斥学生。
小学教师应当时刻牢记, 不论学生发生了什么情况, 都不要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的小学生自尊心都很强, 即使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人在场, 也不能训斥学生。至于在其他学生面前训斥学生, 其结果只会更坏, 那样学生不但会决心对教师以牙还牙, 而且会对全班同学造成影响, 这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乐见的。
而且,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他们幼小的心灵还很脆弱, 也许会因为你的一句训斥而让他生出悲伤、绝望的情绪, 也会另他们很不自信, 从此失去学习的兴趣。我在小学时代也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 当时的我有一点调皮, 结果老师就用他的戒尺用力地敲了我的头, 这件事情令我终生难忘。那件事给我的影响很大, 我失去了学习那门课的兴趣, 在以后的课中我都没有再认真听, 心里也讨厌那个老师。我想, 如果当时老师不是那样教训我, 而是好好对我说, 结果一定会很不一样。因此, 千万不要当众训斥或者责罚学生, 那样你会得不偿失, 更有可能泯灭了孩子原本美好的心灵。
第三是杜绝在教室里发号施令。
平等地对待学生, 还要求教师不要在教室发号施令。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大声嚷嚷“静一静”, 整个班级却仍然静不下来, 那不是学生们不好, 而是“静一静”的说法不妥。为什么“静一静”这个说法不妥呢?因为这是一个命令句。命令是自上而下传达的。教师大声喊“静一静”, 可是学生们仍然吵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他们认为若是听了老师的话, 那就是输了, 他们要证明自己比老师强。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 但在交谈时, 学生也许会故意不从, 这时千万不能暴跳如雷, 硬要压服他们, 他们就不会再信任教师。这时教师需要自我克制, 耐心等待一会儿, 一般来说学生们很快会安静下来。有道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合格的教师。只要教师能真诚地关心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服其管。
2.2.2 尊重与宽容原则
尊重与宽容是人的自我尊重需要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自我尊重是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和能力被他人和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主观需要, 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自我尊重在个体发展特别是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会对其学业成、创新精神和各方面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在我国, 这一原则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看来, 按照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是学生的本分。从表面看, 孩子对教师、家长权威性的认识是一次性产生的,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在孩子的认知世界中, 已经存在着自我尊重需要的模式, 而这种认知模式是在长期的与教师、家长学习和交往中, 逐渐凝聚和沉淀而形成的, 它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存在于孩子的意识深层, 并成了其判断和衡量自尊的标准。
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 人的一生不能也决不可能每件事都是对的, 我们要学会宽容。而小学生们更是处在成长的阶段, 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分清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就像在课堂上他们大声讲话, 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他们只是认为那样做好玩, 或者是觉得应该那样, 要学着宽容, 用心去教育他们, 告诉他们课堂上该什么做,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这样孩子们自然会理解。
2.2.3 有效与适度原则
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任何行为调控都应有利于这一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 能不管的尽量不要去管, 要管的就要管得及时, 管得有效, 尽量少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课堂行为调控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保证课堂教学正常、高效地进行。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堂行为调控时, 必须讲求有效与适度原则, 不能为调控而调控, 更不能因为调控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如果能通过眼光、触摸、手势和身体接近等方式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 就没有必要中断讲课去大张旗鼓地教训学生。
当然, 课堂上的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 当学生的捣乱行为时间比较长、比较危险或对课堂造成了严重干扰时, 教师就必须直接阻止这种行为。由于教师的直接纠正行为本身就是干扰性的, 因此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3.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的策略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 掌握各种应对方略, 适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起来。
每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都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 具备多种教学策略, 适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既放得开又收得起来。在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摸索到了以下几种策略。
3.1 策略之一:广读多思, 提高调控能力。
博学是赢得学生们信赖与敬佩的首要条件。“台上一分钟, 台下千日功。调控在课内, 功夫在课外”。广泛阅读可以让我们接受新信息,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始终保持“一桶活水”。对于一个数学教师来说, 授课语言必须正确、生动, 简练而富有逻辑性和科学性。面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语言需要注重趣味性, 不可过于枯燥, 面对高年级学生的语言则需要注重系统性, 把握好知识的规范性与连贯性。了解学生们的语言和心理, 把生动的数学故事、信息和历史讲给学生们听, 从而走近他们, 更好地与他们接触和交流。
多思, 是知识内化的必经之路, 多思, 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如何预设学生们的反馈, 如何因材施教,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如何让学生们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等等, 每一堂课前深入、细致地思考, 都能使教师的思维成果得以丰富, 教学成果得以显现。课前三思, 课后善思, 在教学后及时、有针对性地写下教学反思更能为下一堂课做好“良好的开端”,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后写下的教学反思的片段。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突出学习过程,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中, 我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从学生们的知识基础引入, 学生表述情况较好。之后我指导学生进行“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 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的理解,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验证的过程还不是特别明晰, 有待下一节课继续巩固与深入。2.提倡自主探索, 重视合作交流。3.时刻关注情感, 以鼓励促兴趣。本节课中, 我的许多课堂即时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兴趣激发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如:“同学们真了不起”“你的推想能力太厉害了”“你的判断准确, 理由也很充分”等, 有了这些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 我与学生们拉近了距离, 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通过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2 策略之二:精雕细琢, 确定教学设计。
广读多思是教学的大备课, 大备课是小备课的前提, 小备课 (即写教案) 是大备课的物化。实施有效课堂调控的直接依据就是教学过程, 因此, 精雕细琢, 设计好教学过程是重中之重。
3.3 策略之三:规范制约, 生成课堂秩序。
课堂良好教学秩序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对课堂调控策略正确、灵活的运用, 它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之上。数学课堂更应强调目标性与规范性, 在教育教学中规范学生们的课堂行为, 达成教学共识, 如:一位同学发言, 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倾听, 学会思考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发言者的声音必须让全体同学都能听到, 等等。
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应建立在民主与和谐的基础之上, 没有绝对的开放, 也没有绝对的自由, 这就需要教师重视班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在教学上互相关注、在师生互动中相互促进的课堂生态, 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常规。有了适时可行的教学制约, 才能使课堂教学顺畅而自然, 规范而效。在教育教学中, 要求学生们在“课前准备”、“师生问候”、“倾听习惯”、“发言要求”、“课堂练习”、“合作学习”、“实践操作”、“课后整理”八个方面达到学期目标, 如:
(1) — (4) 是一年级学生需达到的课堂规范; (1) — (5) 是二年级学生需达到的课堂规范; (1) — (6) 是三年级学生需达到的课堂规范; (1) — (7) 是四年级学生需达到的课堂规范; (1) — (8) 是五年级学生需达到的课堂规范。
3.4 策略之四:审时度势, 把握变与不变。
设计好教学过程是进行有效课堂调控的基础。良好的课堂调控既要遵循教案, 又不囿于教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关注时刻学生的发展, 及时调整教学容量与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8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1.感受几个8连加的结果。
师:小老鼠是怎么跳的?它接下去跳到的数是几呢?请你填一填。
2.师:通过刚才的“小老鼠跳跳跳”, 我们知道了:1个8是8, 2个8是16, 3个8是24…一起来说一说。
3.师:能不能和你的同桌一同探究一下8的乘法口诀呢?
在学生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 我尝试让学生自学《8的乘法口诀》, 预设学生们能通过自学与交流, 编出8的乘法口诀, 但实际教学中, 发现8的乘法因口诀数量多、数据大, 学生们自主编制情况不够理想, 于是调整了教学步伐, 从自主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改成在教师的引导下, 师生共同编制口诀, 启发学生思考,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8的口诀。
教学过程调整如下:
1.生独立编制8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刚才说的1个8、2个8、3个8…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1个8怎样表示?2个8, 3个8呢?把算式列在方框里。 (生独立编制)
生1:1×8=8 8×1=8
生2:2×8=16 8×2=16
生3:3×8=24 8×3=24
师:你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出的乘法口诀是什么呢?
生1:一八得八。
生2:二八十六。
生3:三八二十四。
师: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来理解这句口诀的?
2.师生共同编制其他五句8的乘法口诀。
师:谁来说说5个8的乘法算式?
师:口诀呢?
生:五八四十。
师:接下来你编的口诀是怎样的?
生:六八四十八。
师:根据这句口诀可以解决哪些算式?
……
教学设计中, 通过对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使整个过程既有学生的亲自体验, 又能生成紧凑、有序的课堂, 使学生在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同时, 体会口诀形成的过程, 渗透学生自主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5 策略之五:机智幽默, 处理课堂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 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高潮的课堂教学艺术, 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进行敏捷而快速的捕捉和把握, 对这些信息迅速地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 并能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境, 采取最恰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或因势利导, 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或随机应变, 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件, 调节教学进程的节奏和走势;或对症下药, 举重若轻地消除矛盾行为;或掌握分寸, 使全体学生都感到“心理自由”, 保持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气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以宽容的心态、亲切的态度、足够的耐心、灵活的机智去迎接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所带来的挑战和考验, 善于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3.6 策略之六:此起彼伏, 动静和谐生辉。
“动”是数学课堂实践的基础, “静”是“动”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数学学科更应注重动静结合。学生动脑想, 动口说, 动手做, 也要学会静静地“倾听”。只有师生互动, 师生互静, 师动则生静, 生动则师静, 才能形成师生一体的和谐课堂场面, 更好地发挥有效课堂调控, 使教学更富有深刻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行为调控极为重要, 不只影响教学效果, 还会因为调控的方式和环境影响学生的性格, 以及处事方式。教师应学会如何掌控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行为调控, 否则将难以在课堂上立足, 不是因为课堂太乱而失控, 就会因为课堂太静而使学生失去兴趣。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 并结合自己在几次实习中的实际经验, 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 并选择了一些案例, 希望这些教学案例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可选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向葵, 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57-60.
[2]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4]郭东歧.教师的适应与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6]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7]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8]刘庆华.课堂组织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分析 篇8
一、简单提问,有效学习
提问当中问题是关键,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将问题加工,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三年级“长方形与正方形”中,主要的内容是观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那么在这节课,我们开始的部分,肯定是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室里哪些面是正方形?哪些面是长方形?像这样的简单问题,是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答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接着老师与学生都准备出两张卡片,老师再次提问:折一折、想一想,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研究,也可以小组研究,还可以自己研究,同学们将根据探究自己得出的结论一一地告诉老师,由老师带领分析回答得是否正确。以上两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首先,这样的提问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其次,在第二问中,问题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主要是老师调动学生的动手意识,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会对学习内容兴趣倍增。
二、针对性问题,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提出问题时,授课教师要明确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得课堂效果更佳。按照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问的时候应注意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这样会更有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问题一:羊圈里有50只羊,跑出去15只,问羊圈里现在有多少只羊?发现羊丢失以后,两个人出去找,其中一个人找回6只,另一个人找回7只,问现在羊圈里有多少只羊?还有几只羊没有找到?问题二:小明今年10岁,爸爸今年33岁,当爸爸45岁时,问小明多少岁?以上两个题都是通过针对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第一个问题逻辑性要强一些,因为它是环环相扣的;第二个问题也是一种思维题,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学习态度。针对性问题的好处就是,让学生走进课堂,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师生之间相互作用,更主要的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回答。
三、故作悬念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篇9
一、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信息的活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引入,如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教学中,要通过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还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设备所具有的动态图像演示功能能够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准备一些圆形纸片,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费在圆形纸片的裁剪中,信息技术的引用能够极大地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造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课本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利用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年龄小,但是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角的物品,如红领巾、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一些几何图形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解法的多样化,如学生有160元,坦克8元 / 辆,飞机12元 / 架,问能够买多少架飞机和多少辆坦克,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还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问题都有数学的影子,教学中利用热点问题来创设问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创造问题意境时, 要注意数学问题和数学意境两个因素, 要注意在创造问题意境的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实践教学和合作教学
在数学学习中,除了接受学习之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也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简单的理论,而是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操作,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利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准备圆形纸,引导学生进行对折,学生逐渐发现对折的次数越多,越接近三角形,拼完的图形随着圆分的分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学生能够逐渐得到圆面积的近似求解方法,这种把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游戏活动以及小组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以及沟通的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内容时也要为学生留有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 篇10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果管理的前提是课堂管理目标的合理制定.小学数学课堂的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维的.课堂管理目标需要和三个基本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即需要和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一一对应.知识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应当掌握的知识, 例如, 经验性知识、规律性知识以及原理性知识等;能力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应当掌握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能等;情感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科学所应当形成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例如, 在教授“圆的面积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掌握圆的直径、半径等知识点, 接着引导学生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进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关于圆的面积的计算问题.教学管理需要整合这三个目标, 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始终围绕着这三个目标.确定了课堂管理的总体目标后, 教师应当细化课堂管理目标, 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制定教学管理目标.在制定子目标时, 应当注意采用鼓舞、唤醒、激励或调动等方式尽可能的激发学习的课堂参与动机.教师应当在规范性目标的基础上, 合理制定促进下目标;可以采用师生共同制定课堂管理目标的方法,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
教师是课堂有效管理的实施者, 教师的适当引导在实现课堂有效管理目标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认识、掌握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技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如果将学生比喻成汽车, 那么教师就是“路标”、“路引”, 教师的职责就是将学生正确的引入“高速公路”, 防止学生走“岔道”.为了实施有效地引导策略, 教师就需要深入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 确定学生的探索起点, 从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提炼数学学习方法;需要进行组织课堂教学知识架构, 引导学生合理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促进新知识的有效内化;需要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 引导学生互相沟通交流, 互相促进, 共同进步.
三、实施合作学习管理
课堂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实施合作学习管理的基础是合理分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知识水平、能力以及性格等情况,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分组时, 可以考虑将性格内容、自信心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在成绩较好、有耐心的小组, 以优秀生带动一般生.分组完毕后, 需要选择好小组组长, 以分担教师的课堂管理负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当放手, 但不可以放任.教师不可以干预学生思考, 但也不能袖手旁观;不可以一味的灌输知识, 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当尽量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环境, 信任、尊重的互助环境, 富裕、充足的时空环境, 诚恳、真挚的激励环境, 根据课堂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任务, 使得课堂活动能够活而不乱.例如, 在教授“圆周长的计算”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引导学生先用细绳、直尺和圆片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让学会进行小组讨论“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此时, 教师需要注意加强小组合作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 注意交流、讨论, 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纳.
四、优化课堂管理评价体系
有效地课堂管理离不开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态度情感的综合评价, 能够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学生,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采用多元化评价, 将评价焦点从学习知识的掌握转移为学习参与状态、情绪状态、能力提升等方面, 有效地把握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变化、发展过程.多元化评价不但关注探究结论, 还关注得出结论的过程,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 教师还应当注意运用评价手段, 培养学生专注倾听的习惯, 促进学生认真听讲.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有效的课堂管理为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合理确定课堂管理目标、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实施合作学习管理以及优化课堂管理评价体系等课堂管理策略, 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进而确保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任效峰.课堂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规训”到“以人为本”[J].教学与管理, 2006 (27) :62-63.
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75-01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两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进行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都是教师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不仅可以预见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且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效果评价的依据。所以,教学目标不能表述不明确,或目标过高,过偏,过大。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及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三、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尽量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教学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四、教学过程安排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让学生有效交流、有效参与,然后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这种“有效”表现在:1.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2.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3.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大家正视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五、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研究功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12
一、通过情感教育,创设良好氛围
小学生缺乏理性判断,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舞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热爱数学学习的榜样, 以严谨的教学态度、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引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 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与自己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关心。此外,通过对小学生思维形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如果题目比较接近生活或者和生活事物比较接近,或者题目在小学生的识字范围内包含一些文学性因素都会增加小学生解题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夸奖学生, 不要吝啬于言语上的肯定,教师要实现 “爱的教育”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可以说,数学情感教育是“生活”和“人文”的结合,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实现情感教育。
二、改变课堂形式,实行趣味教学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适当改变课堂形式,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具体来说,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1.采用游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是调动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可以说,游戏法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把握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每个学生都“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 “乘法口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找十位学生分别扮演数字“0~9”并且将相对应的数字贴在胸前,下面的学生随意说出数字“20”时,两位胸前贴着“4” 和“5”的学生就抱在一起;如果在说出数字“12”时,“3”和“4”可以抱在一起,抱错的学生则被淘汰。通过游戏的方式改变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开展“数学知识小竞赛”
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置 “数学知识小竞赛”环节。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小竞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可以在小结学习结束的时候举行竞赛,帮助学生回顾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设置竞赛时要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小学生更加乐于听讲。
三、巧设课外作业,促进科学学习
在“减轻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 的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有趣”“有效”的科学原则,我们必须做到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求知欲为出发点来进行课外作业的合理布置,设计要精简提炼。教师需要提升课外作业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作业要达到承接课程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只是简单提供一个题目“我家的厨房”,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资料,通过小组组合的方式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厨房。教师的要求可以是:使用合理的比例尺画在设计纸上; 要求整理设计数据和演算过程。此外, 作业设计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方面,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形式要多样化,要让学生喜欢上多样化的数学作业。传统的书面作业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思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减少此类作业,增加动手动脑型的作业。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计划09-2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11-13
探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09-22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10-26
有效课堂小学数学08-2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06-22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06-10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11-19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05-26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