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教育

2024-07-15

谈谈小学数学教育(共12篇)

谈谈小学数学教育 篇1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数学这门老基础学科更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的一部分, 现阶段我们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呢?

一、更新观念, 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由于学生有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点不尽相同,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教师要创设条件,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 创设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智慧能得到启迪, 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 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而教学活动也必须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 因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 而不能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结构。并在前言中指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全民族素质,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激发学习兴趣,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在课堂上, 教师的讲解应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拴”住学生、“迷”住学生, 从而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王国。比如辅助教学的作用, 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 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 只能辅助教师的教, 辅助学生记忆。再如大小月的规律, 可采用顺口溜的方式“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日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再把一日加。”读起来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天生, 需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着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 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日常的生活现象, 让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揭示内在规律, 发挥教化功能

未来21世纪的竞争, 是人才之争, 只有具备现代化的人格,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本身具有巨大的魅力, 教学自身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价值是我们发掘、造就健全现代化人格的基本保证。教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准确性、推理的逻辑性, 是我们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理想境界的最好工具。教学的和谐美, 是对学生有严密的特点, 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个特点的作用, 对培养学生言必有据, 一丝不苟,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数学教学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并且主观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内容本身出发, 都发挥其重要作用。所以说从数学的教学活动中, 实施素质教育是大有可为的。当然, 一切实践都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今后更加充实的改革更为长远。改革是长期的, 要运用数学自身蕴含的巨大魅力吸引学生, 教育学生, 强化素质教育, 为提高全体人民素质, 培养现代化人才而努力。

摘要: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化, 而且还要从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入手, 激发学习兴趣, 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在揭示内在规律同时, 发挥教化功能。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素质观,教学目标,学习兴趣,教化功能

谈谈小学数学教育 篇2

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

一、导入是为了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这就要求导入必须具有启迪开导的作用,启迪开导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导入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产生新奇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导入,不但能起到启迪开导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打开学生思维想象和创新的闸门作用。

二、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

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课堂实践中用智慧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学习环境。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情境过滥的现象。更有对情境创设认识进入误区的现象发生。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我们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绝大多数把情境创设的方法定位在了“童话情境”和“生活情境”上,狭隘的定义了情境的创设范围,从而失去了一些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那么在创设情境这个问题上,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面对这样的思考,我们说: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

题情境;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而对于情境创设的这些方法,要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泛泛使用。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其次,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加强指导。除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如倾听的习惯、质疑的能力,有条理汇报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策略等。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合作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当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需要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搭好台,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四、有效的问题设置

1、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但谁会稀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阐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思考,是一

种深刻的体验;思考,是推进有效学习的内部动力。

2、问题的设置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教师上课,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每一句话都要力求字字珠玑,每一个问题都要力求富有启发,每一种设计都要力求精心巧妙,每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典型规范,每一步环节都要力求严谨相关,切忌漫不经心,切忌随心所欲。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导致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作用。

谈谈数学的应用与中学数学教育 篇3

一、中学数学的应用

1.中学数学在国民经济重大问题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天气情况、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国家颁布的政策都会对粮食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粮食又分为很多种,即使综合在一起计算,也没有办法得到确切的结果.因此,为了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我国科研小组决定利用数学方面的知识来对将来的情况进行一定的估计.数学中的概率计算以及各种差值计算,能够综合多种情况,在理论上得到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结果.根据权威的预报,我国三十年粮食产量平均误差为2%,而国际上预报的粮食误差为5%.三个百分点的差值,充分说明了数学在国民经济重大问题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2.中学数学在国家安全重大问题中的应用

在国家安全重大问题方面,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国防力量的建设,现阶段导弹技术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焦点.如何让导弹的威力更大,如何让导弹能够准确无误地落在设计好的地点,如何让导弹在规定时间内爆炸,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与数学密切相关.我们在实际的计算中,可以利用计算数学、概率论、控制论、基础数学等知识来解决.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在任何一个科研项目中,数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中学数学教育

1.基础性较强

对于教育而言,国家一直都在提倡减负,因此中学数学教材在一次又一次的改编之后,整体的难度有所下降,在基础方面有所增强.例如在人教版的中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

判断“若x≥1,则x2≥1”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解答:这个命题为真命题.

考点:“若p,则q”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重点要看p能否推出q,如果能够推理出来,证明为真命题,如果不能就是假命题.

虽然真假命题的判断是较为基础的部分,但在很多时候,都结合了一些其他数学领域的知识,上述的题型较为简单,考点明确,可以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很多的数学教材过于偏向基础教学,类似上述的例题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拓展.因此,今后的教材编写还需要在基础性和拓展性方面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2.几何平面缺失

在现阶段的中学数学教育中,几何平面的缺失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虽然生活和工作中,很少应用到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相似三角形的证明等一系列几何平面知识点.但这部分的教学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能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而且几何平面的学习对日后立体几何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中学数学的教育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应用数学知识

对于中学数学的教育而言,绝对不能马虎对待.现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因此在教育措施上并不能单纯地应用传统方式进行教育.本文认为,可以对书本中出现的应用问题,改变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拓展类比成为新的数学问题,可以编制些有实际背景或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得到一个较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会让学生在主观上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后的学习中增添较大的助力.

2.使学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联合应用

谈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 篇4

一、恰当的作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影响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得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学生,教师可以说:“运动场的英姿让老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丰富作业评价方式

不少教师认为,作业评级就是批改作业,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教师往往把作业批改当成一件简单的、习惯性推动的一种行为,作业批改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研究甚少。因此,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教师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一个正确与否判定符号、等级,有的教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的功夫也省去了,只是简单地打一个“√”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修改和指导,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学生发回作业后只关心作业的等级,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加追寻,对成功的经验不予总结。教师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不仅应给出一个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而且应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养成、交流的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像语文教师批改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几句评语,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种评语是有针对性的,而且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如果不是通过具体的尝试,我很难想象几句简单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强烈震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上的效果,给学生写评语,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鼓励类评语。例如对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优秀学生,我经常使用以下语言:“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开心,这简直是一种享受!”“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老师感到真骄傲!”“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等等。对班级的后进生,我更多的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这星期你的作业进步真大,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努力吧,小男子汉!”,“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相信自己,努力吧我的好学生!”“孩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认真完成作业,你定会是最棒的!”等等。第二类是期待性的评语。例如,“你是一个好学的孩子,书写再认真些你会更棒!”“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通过努力,你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学生!”等等。第三类是商榷性的评语。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直接予以更正,而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这时我会在更正过或要更正的地方写下这样的话:“开动一下小脑筋,仔细想一想,看你能发现错在哪里吗?”“好学生,计算再仔细一些好吗?”等等。教师通过评语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例如,“你有什么想法,写在作业后面,好吗?”“你喜欢数学课吗?”“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等等。

三、作业评价更加人性化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我评价 篇5

作者:朱立平

摘要:教学中的新旧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新教育新理念新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改革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新教育评价的理论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能促进自我发展、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为学生传授自我评价的方法(自查、自省、自评和自强)、创设学生自我评价的环境(掌握自我评价的手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调控能力、推敲成败,增长见识)。

关键词:评价方式、评价理论指导、促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评价方法、评价环境

一、教学中的新旧评价方式

1、传统评价方式所面临的问题

(1)主体成了客体,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评价方式从来都是由老师决定,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甚至被迫的地位。教师只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表扬,却很少对学生的不足与学生交流,找到失败的根源。因此评价的主体成了老师。学生这个真正的主体却成了客体。评价的过程是学生受苦刑的过程,无乐趣可言,更谈不上在评价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2)重严辞轻激励,丧失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传统评价看分数、看重评价分出的等级。成者,固然喜形于色,以手加额;败者,却一鼻子灰甚至一蹶不振,使评价原本应有的激励功能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

(3)重结果轻过程,阻碍学生可持续发展。传统评价以评价结果为目标,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学生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4)重整体轻个体,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重学业轻素质,妨碍学生全面发展。传统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使寡言鳖步生的成长充满坎坷。

2、新教育新理念新评价

新课改的教育潮流,波澜壮阔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规模展开,崭新的课程理念向传统的评价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诸多新的课程理念中,尤其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和“建立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告诉我们,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与评价制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树立新的评价理念,对传统的评价形式作出比较大的变革,让学生的被动评价转化为自我主动评价。

二、学生自我评价改革的理论指导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从马克思哲学观点看: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尽管教育评价过程中都是人在参与,但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上,主体的内涵是不同。学生自我评价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评价活动,只有活动主体主动自愿地参与进去,它才更有意义,才更有价值。反过来当人是活动的主体时,其内在力量才可能被最大限度地激活。当学生不是被动地解答老师发下来的试卷,可以自己决定何时评价,评价什么时,他们就成了评价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意识得以发挥。

2、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

心理学对认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进一步的学习。因此,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完成学习数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3、新教育评价的理论指导。

(1)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授课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的发展。这是对传统评价思想的革命,体现了评价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全貌,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和评价具体的课程实施。

(3)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全面的教学评价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对教学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评价,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

(4)是在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就改变了以往的评价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确立了学生自我评价主体的地位。

三、学生自我评价能促进自我发展

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适应客观学生的自然发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作出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而自我评价是从外部的评价转到自身的评价,从被动的评价转向主动的评价。学生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测评的各个指标,自己评上相应的等级,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正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教会学生全面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与各目标间的差距,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暴露、自我调控、自我期望的能力。

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以促进自我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智能素质,从而调节自己各方面的学习行为,成为真正有正确自我意识的学习主人,促进自己的学习习惯向良性循环,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四、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通过列出一个简要的清单,涉及到的内容有:学习了什么?学习的程度如何?没弄清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懂的?还需要弄清什么问题?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来评价所学知识原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原理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对思考过程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时,要描述思维处于由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已知知识和信息,通过试探对信息和事实进行处理和加工,逐步克服自我评价中的障碍,经过种种反复,或者获得成功、部分成功,或者失败等内容。还要对自己的思维模式优劣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对学习态度及情绪情感的评价。不管取得什么程度的学习结果,总有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为什么取得了这样的成果?是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获得的吗?自己的努力程度究竟怎样?如果自我评价结果是认知水平问题,就应该认真追究其原因;特别是在一再失败的情况下,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面临挑战,能否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和克服困难的办法,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五、为学生传授自我评价的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1、自查: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查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自省:自我反省,通过自我观察获得的结果,或参照他人的评价结论,确定自我评价的标准(以个人的成功、失败经验和他人评价结论为主形成的)检查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

3、自评:进行自我评判,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4、自强:自我强化,扬长避短,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目标。

六、创设学生自我评价的环境

1、掌握自我评价的手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克龙巴赫说得好,“人们常常认为在制订计划时,学习目标就已确定,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由他们参与的评价决定的,在评价过程中未得到反映的目标往往会被忽视”;恩格斯也说过,“就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可见,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它具有鼓起干劲和指导方向目标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让他们掌握自我评价的手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自觉调节好自己的学习目标,较好地转入专注的学习活动中。

如:教学几何图形时,可让学生到实际生活当中,较直接较客观地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评价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受到的启发,思想上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再引入课本教学中的几何图形概念,学生的学习便能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又如:平时上课时,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有意识地给学生树典范,让学生从内心加以比较、判断、评价,从而使学生主动克服各种不良习性,自觉调节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2、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调控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大纲同时告诉我们,“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对解题思路进行剖析,提出疑问,从而启动智慧,激发多思善想,主动比较正确作出判断。在这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中,不仅可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还可让学生站在思维高度上思考问题,迸发创造思维火花,拓宽、拓广思维层次,提高思维品质,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灵活、全面。

如:老师批改作业后,让学生设立纠错本,让学生自己发现错在哪里,自己记录、改正、反思。通过这样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正确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又如:提倡一题多解。尽可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虑问题,寻求最佳最妙解法,不断训练思维的开拓性、创造性,达到自我评价客观、公正,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能做到自我调控正确合理。

3、推敲成败,增长见识

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为“豹尾”。心理学实验同时证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益走向,反馈越及时,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记忆越清晰,效率越好。

因此,在一节课的课尾或学习某一新知识后,或是单元学习结束之后,及时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我学会了什么知识技能?其中要点是什么?我是怎么学会的?要求学生对于模糊不清的知识要及时阅读教材,反复推敲,抓住本质属性,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效果,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咀嚼回味,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体现了在有限中求无限,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并达到与导课

遥相呼应,于是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将所学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增强自我效能,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调节自己掌握知识的规范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

如:教学自然数时,教师可适时提出:零有哪几种作用?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自然数是多少?这样,不仅使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所学内容,还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把课的教学推往高潮,并延伸到课外,从而获得丰硕的认识成果。

当然,自我评价只是多元性评价的一种,平时我们要注意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才能展示亮丽的自我,数学课堂教学才更显生命力。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6

一、明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要确定恰到好处的教学目标,就要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所使用的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注重认知和技能目标的层次差异。

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分割成下限、上限与发展中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时,能力弱一些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最基本的算法就可以了;能力稍微强一些的学生,可以相应让他们掌握能用多种算法运算;更加突出的学生,可以在多种算法之中不但能择优,还可以想出更好的算法。这样依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而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选取最优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数学教学无非是粉笔、黑板和草稿纸。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一个粉笔头,教学不用愁。如此枯燥的教学手段,完全禁锢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由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优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为辅助,让师生互动起来,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教学中去,把枯燥的数字变成有趣的游戏,从而很容易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灵活运用互动教学

总结数学教学的特点,根据互动传递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双向型。顾名思义就是说师生之间进行不停的信息互换,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来解疑的对话交流。2.多向型。多向型与双向型差异是除了师生的互动之外,学生之间也彼此互动。课堂上常见的相互讨论、协作和小组PK就是这种形式。3.网状型。与前两点不同,师生构成了一张信息互动网,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交点,这种互动的信息覆盖全面,彼此平等地参与数学学习的教学活动,信息开放、相互分享,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独断的学习信息源。

三种互动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双向互动教学可以是有针对性地教学,而在课本知识传授中,网状互动是效果最好的。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坚持广泛学习更科学的教学方法,认真钻研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最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横峰县姚家乡小学)

谈谈怎样教好小学数学 篇7

一、融洽师生关系

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 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 那么他们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就会津津乐道、趣味盎然。

每个学生, 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 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 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就会表现积极, 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 并且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对于一些上课精神“溜号“的学生, 平时要多找其沟通交流,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鼓励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注意力集中, 养成一定的自制力, 才能从“分散”中解脱出来。

三、教给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头”。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 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而, 提出问题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被人们看作是创造性活动或优秀才能的特性。

四、练习一题多解, 培养创造性思维

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反馈练习设计中训练灵活性和思考性常见方式。一题多解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去剖析数量关系, 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展学生思维, 解题思路会更开阔, 思维会更灵活, 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一题多变, 可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感受应用题变化和发展, 提高能力, 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如:某工厂运来2吨煤, 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实际每天节约了10千克, 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解答后, 再提问:谁能把第三个条件改成间接叙述的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积极性更高了, 纷纷举手, 表现自己。

五、注重实验教学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 (如牙膏盒) , 用眼看一看、用嘴数一数、用手摸一摸, 感知什么是表面积。然后学生用剪刀把牙膏盒剪开, 得到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结合实物, 再说一说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中长、宽、高中的哪一组数据。最后自己想办法算出展开图的面积, 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数学“实验”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拼, 进行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 最终自己得出结论, 既经历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又感受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掌握了科学的认知方法, 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谈谈小学数学教育 篇8

一、 数学思想的定义

“所谓思想, 一般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数学思想是指数学发展所依赖、所依靠的思想。 ”[3]“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4]。 数学思想应该是学生领会之后能够受益终生的思想。

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常见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类型较多, “在中小学数学中, 基本思想是数学抽象、数学推理与数学建模, 这些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有益……由抽象思想派生出的下位的数学思想有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有不变思想、符号表示思想、对应思想等;由推理思想派生出的下位的数学思想有归纳思想、演绎思想、转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逼近思想、代换思想等;由建模思想派生出的下位思想有化简思想、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优化思想、随机思想等。 ”[5]

1.渗透抽象思想

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和公式定律都是通过抽象产生的, 抽象化就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 只有具备了抽象的能力, 才能从具体的事物之中找出本质属性, 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列竖式计算的时候, 要让学生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 教材出示了小棒图, 整捆的和整捆的放在一起, 单根的和单根的放在一起。 学生在数小棒数量的时候是数出整捆的共有几捆, 单根共有几根, 从具体操作中感知整捆的表示几个十, 单根的表示几个一, 几个十的和几个十的合在一起, 几个一的和几个一的合在一起, 这就是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计算法则的过程。 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中, 根据角的大小分类为锐角、直角和钝角;在三年级“倍的认识”中用线段图形象表示出倍数关系, 使学生理解倍的意义, 会解决倍数关系的数学问题。

2.渗透推理思想

推理思想是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它是由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的过程。 推理不是胡猜乱造, 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性。 如下面两个教学例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中, 在学生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后, 教材提供了一道练习题:仔细观察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99×8=792, 99×9=891.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观察到的规律层次不同。①第一个因数是99, 第二个因数每题都增加1, 积的百位和个位的和都是9, 十位都是9。②9与第二个因素相乘的积左右分开写, 把9插在中间, 就是所求得的积。③把99当做100来乘就是把99个几当做100个几, 积就多算了一个几。所以99乘几就等于100乘几再减几, 即99N=100N-N。这样的题型就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学生在学习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时, 计算380+550是一个新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将380看成是38个十, 550看成是55个十, 在口算38+55=93, 93个十是930, 所以380+550=930。学生的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将几百几十数转化成几十几进行计算, 推出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是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推理出未学知识的过程。

3.渗透模型思想 (亦称建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6]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乘法 (二) 》教学有多余条件的、稍微复杂的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时, 教材提供了一个情境图, 呈现出多种文具的价格 (铅笔3元、文具盒8元、橡皮2元、日记本4元) , 提出问题:买3个文具盒, 一共多少钱? 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分三个步骤:①理解题意, 明确 “知道了什么”, 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②分析和解决, 对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 提取有用信息, 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再结合乘法的意义, 用图文表示出几个几的关系, 确定用乘法解决问题。 ③检查与反思, 即“解答正确吗? ”并借用小精灵的话“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 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使学生解决完这个问题后能够及时反思总结得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这三个步骤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到数学模型, 建立起解决此类数学问题的基本模型, 但是学习并没有停留在模型的建立阶段。 建立了此类解题模型后,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这是将已经建立起的数学模型进行提升运用。

总之, 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认真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感悟数学思想, 并引导学生积极巩固运用数学思想,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钟建林, 林武.小学数学专题式教学引导[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45.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46.

[5]钟建林, 林武.小学数学专题式教学引导[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47.

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9

一、教学理念转变

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思考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能够协调的发展, 有效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计划。有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教学效益和策略, 教师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转变教学理念, 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传统的教学中模式比较固定, 教师都是按照教案进行授课。新课程体系下, 要有引导性、目的性以及弹性的教学, 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在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 将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引入课堂, 大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 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总是老师主动的讲, 学生被动的听, 这种学习方式不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不断的拓展学生的知识, 同时还要启发学生用以获取的知识进行挖掘新的信息, 去创造出外延知识。 (3) 合理发挥教师点拨和引导作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提倡探究性的学习,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多花心思设计出可实施性的探究性问题。在课堂中要营造出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在授课的同时要实现互动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知识。 (4) 提高学生的互动性。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同时要在课堂中能够进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 尽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能够不断的提升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情境, 而且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对以下几种教学情境的优化进行了分析: (1) 问题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重点所在, 也是思维的根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获得的价值更高。所以教师应该提出更具思考性的问题, 是学生积极的思考, 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游戏性情境。数学的课堂本身很枯燥, 只有在其中加入游戏的教学环节,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做相关的教学游戏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完成, 在活跃的氛围内吸收知识,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生活型情境。学习来源于生活, 回归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与课本内容有效的结合, 从学生的经历出发, 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 挖掘科学的本质。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了解知识的情况, 然后将已掌握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的现象相结合, 通过这种背景化的教学, 可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根深蒂固的掌握, 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4) 开放性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 给学生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 同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不断创新。

2、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 小学数学教学要围绕主题进行开展,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知识点、面的结合, 将知识能够深入的掌握, 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手段显得比较单一, 只是教师在课堂中按照教案去传授知识, 课堂气氛很枯燥、单调。所以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抑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比如通过多媒体、投影、挂图等教学工具的应用, 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的形象, 学生可以从听觉、视觉形成立体的学习模式, 不仅使课堂的教学生动有趣, 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促进了学生的能力提升。

三、教学方法优化

1、指导学生有效的学

有效教学最终是通过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来表现出来的,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能苦学, 要懂得善学、会学、乐学和巧学的重要性, 要做到以上几点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学习的指导, 通过注入式和启发式的指导方式, 对问题的讲解都包含着一定的思路, 在课堂中这些思路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指导作用。 (2) 指导学生理解的学。虽然在一些具体知识的学习当中, 记忆学习的效率比较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 而是看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发展的水平。在课堂中通过指导学生理解的学习,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还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信息的反馈与传递。教学属于师生互动的过程, 也是教学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 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 知识的信息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这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2、确定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 而且还要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比如在教学当中“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 只告诉了学生怎么去应用, 这样会使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公式的内涵, 特别是“转化”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没有从学习方法上进行渗透。如果在教学中, 让学生将一个圆形纸片剪成如干份, 然后再将其拼凑起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圆能够转化为近似面积的长方形, 然后让学生去观察圆与长方形的长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的分析下, 能够得出长方形的长为圆周长的一半, 圆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 所以可以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以宽, 进而得出圆的面积=πr², 在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当中, 给学生提供了操作空间和思维空间,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

3、活用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是需要记下来的, 但是要摒弃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和需求, 寻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勇于大胆的提出问题, 同时要开展一些讨论活动, 使学生学会吸纳他人的意见, 学会协作,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 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把外在的学习目标转变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点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就能够看出外在的基本特点, 在进行特点的猜想, 然后就可以围绕学生的猜想去论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点, 用量、比、折、剪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可以是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4、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文化水平

在教学中,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的自身也是有很高的要求。在平时要继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备课, 在课堂中完成课堂授课要求时, 尽量拓展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 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程资源满足学习的要求,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要不断的探寻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道路, 改进教学方式,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彻底的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的实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被动听课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的完善自我, 善于与学生沟通,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课堂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 而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这关乎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和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优化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三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志强:《以学定教生命课堂:有效教学从理念到行动——坪山高级中学校本实践的思考》,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01期。

[2]董文歆:《有效教学的标准及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实践与思考》, 《吉林教育》, 2011年20期。

谈谈数学教科书的潜在教育功能 篇10

一、人文教育功能

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地摆在那儿的, 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逐字线性地摆在纸上,这些知识的学术形态,必须借助于人文精神的融合才能转化为教育形态. 比如通过画出五角星的画图问题、测量古塔高度的计算问题、勾股定理的推导、几何第三册中插图“一中同长”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教育;又如通过观察实物演示由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几何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二次根式的除法中分母有理化渗透转化思想等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怎样截出合适的木板、怎样确定水泵站的位置使所需水管最短、由铅球行进高度与水平距离的函数关系确定铅球推出的距离等,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会现代社会进入了数学的时代,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再如通过集合定义的完美、最简二次根式的简洁美、几何图形与代数式的对称美、证明过程的严密美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通过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自信,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帮助他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最终积淀成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数学阅读功能

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首先由眼睛得到信息,此后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演绎、比较、联想等思维活动,从中提取所需要的意义信息. 而且, 在阅读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表象、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渗透着情感、意志、信念、性格、气质等心理因素. 因此,阅读的过程是理解、体会、融化、记忆知识的综合过程,也是发展智力的过程. 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对重要的定理、法则、公式有意识地重读复读,使其在读的过程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好消化、融会知识、发展智力;同时要重视对公式和定理的推导与得出、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阅读,对教材中省略的推理、运算、证明过程,可以让学生动笔补出演算、推理,以便顺利阅读,让学生把阅读中得到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结合, 概括归纳出一些比字面更重要的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方法、知识结构框图、例题的其他解法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 最后, 教材也蕴含 着丰富的 信息题 ,要用好这 些信息题 ,提高学生 阅读能力.

三、探索与研究功能

创新是教学的灵魂,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把数学教学更多地转变为探究或研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更广阔的角度,将问题变通、引申,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一般规律 ,使学生把知识学活、学通,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学习. 数学本身的博大精深使得其中充满魅力的问题浩如烟海,但是,真正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还是他们熟悉而基本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学生实际, 加强数学应用方面的探究. 例如:让学生用统计知识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并写出调查报告;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测量顶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高. 又如, 研究家居装饰地面为什么都是四边形、六边形、三角形? 能否用其他多边形装饰地面呢? 观察、收集“对称”在现代建筑、生活中的应用,并就传统与现代审美观点的不同,从数学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等等. 其次,应重视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 在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教学中,可运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报告,掌握数学知识.

挖掘课本内涵进行探索与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与研究的学习,将教学的重心由学生获得知识转化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造性, 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思维培养功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主渠道,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情景和条件,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发问. 例如:初中几何第三册83页练习,经过任意四点能不能作圆? 学生回答不能, 并且作出了解释. 有一名学生举手发问:“当这四点满足一定条件时,也能作圆. ”这本不是这一节课的任务,但如果教师不加理睬, 势必扼杀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于是,我反问道:“那么,什么时候过这四点能作圆呢? ”把问题又推给了学生,学生进行讨论后,得出了以这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对角互补或一个对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培养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对课本例、习题进一步的研究,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改编,让学生从原有问题中运用归纳、分析或猜想,构建新的数学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保留条件,寻求多样化的结论;减少或减弱条件,探求更一般的结论;增补条件,获得特殊的结论;变化条件,思考结论的存在性和变通性;保留结论,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加强结论,追加条件;比较某些对象的异同、类比、引入参数等.

谈谈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数学史 数学教育 意义

一、引言

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学教学的热点问题。如果数学教学中缺乏历史观念,那么就会减少数学的教育价值。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展现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与发展,展示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增长对数学的通识,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特别是,现代数学的体系犹如“茂密繁盛的森林”,使人“站在外面窥不见它的全貌,深入内部又可能陷身迷津” ,数学史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和明鉴。“学、才、识”即知识、能力以及见识和思想,其中“识”更是引导知识和能力走向何方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数学教育只停留在数学理论本身的学习上,甚至对数学理论的实质也没有深入探究,学生就不可能理解依托于数学知识体系之上的数学思想和信仰,贯穿于数学研究活动中的科学精神(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等)、数学的美感及鉴赏能力,与数学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的伦理准则等数学文化的底蕴,更不会形成“才”与“识”。因此,学习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

三、学习数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数学的逻辑和抽象知识

数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这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抽象概念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为推理带来困难,二是数学概念的深奥使学生难以把握本质。为此我们教育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通过大量的数学史实例来引导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通过恰当运用数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到教益。这样就可以把数学逻辑的推演同人们认识数学运动的过程联系起来,达到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真正揭示数学发展的科学精髓,同时又由于抽象概念都直接来自实践的具体对象,以几经抽象的相对的具体问题为依托,这些具体对象被认知具体问题来识别,那么抽象概念就逐渐被理解了。

四、通过中国数学史的学习,增强爱国教育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历代杰出的数学家,不但有能够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独特成就,而且有吸收世界数学先进思想的创造发展,更有坚韧不拔为数学献身的不屈斗志。在古代最为著名的是公元一世纪产生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和刘徽、祖冲之等一大批数学家的杰出成果。朝鲜、日本和越南就曾将《九章算术》引入作教材使用,日本的书目中就有我国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十部算经。《九章算术》是世界上系统地论述分数的最早著作,它所总结的分数运算方法和现代所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像这样系统的叙述印度迟至公元六世纪才出现,而欧洲十五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现代分数的算法。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算出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圆周率,并把这项世界记录保持了近千年。这突出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高度发展的水平。

五、通过中国数学史的学习树立整体观念,增强统一认识

数学的许多概念都是以定义的形式出现的,领会这些定义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但是,在深度不同的教科书中,对同一概念会有不同的定义方式。若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他们在应用这些定义时就不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程度。故此,老师讲清这些概念的发展过程和适用范围是十分必要的,这正是数学史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学生搞清这些数学概念的历史,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而养成一种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函数概念的讲解就是一例,在初中、高中和大学都学过函数的概念,但定义的层次不同。这些定义是根据数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步步完善起来的。如果学生知道了函数的历史,也就能很好的把学过的函数概念统一起来加以运用。

我们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就不仅要反映数学的这些生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突出数学对人类社会巨大的发展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和数学的严谨的思想体系,以及数学家的不怕艰辛、奋发向上、矢志不渝等等的可贵的数学精神。努力推行数学、数学史和数学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在领略数学精髓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启发他们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构筑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桥梁。

参考文献:

[1]欧阳绛.数学的艺术[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7.

[2]杜福昌.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 篇12

一、根据认知理论,创设观念上的不平衡导入新课

认知心理学认为,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地遭到破坏,造成一种冲突和不平衡。学生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用“顺应”或“同化”的形式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或者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扩展或分化,补偿调节原有的认知结构,解决冲突,使认知结构趋于新的平衡。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起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也就是要创设足够的能引起学生观念不平衡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1)能用一根直尺量出一个圆形硬纸板的周长吗?这个问题的难度不大,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能够顺利解决,把硬纸板在直尺上滚动一圈来测量。接着再提出问题:(2)你还能用滚动的办法量出一个圆形水池的周长吗?这个问题打破了学生刚建立起来的认知平衡状态,迫使学生去追求别的办法解决问题,以达到新的高一级的认知平衡。学生通过讨论认为可以用绳子绕水池一周,绳子的长度就是水池的周长。又提出问题:(3)(教师把用线系着的一个小石子在空中转动一圈)能量出老师手中的小石子转动时形成的圆的周长吗?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平衡立即被第三个问题所打破,平衡状态又遭到了破坏,破坏了的平衡状态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追求更高水平的平衡。这时提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求圆的周长一课。”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

二、根据活动化策略,创设活动导入新课

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知识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而组织活动,提供和重新组织学习的材料,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充分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生疑、释疑,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并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积极地激发学生活动的好奇心和内在动机以及积极的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活动与认知上的冲突,并通过学生积极正确的建构来获得冲突的解决,推动学生认知的发展。

例如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分别拿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按照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有没有余下的。通过摆,学生感到8根,没有余下的;9根、10根、11根都有余下的(1根、2根或3根),而12根又正好摆完,从而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也就开始了,思维也因此而启动。这个操作活动中,教师组织了操作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到一种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地去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根据数学生活化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是将现实数学化。”“一旦数学化在教学上转变为再创造,数学化的现实就成为学生的现实,成为引导学生进入其中的现实。同时,数学化也就成了学生自己的活动。”“背景意味着现实的领域,在一些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数学化而将背景展现给学生。”这里弗氏明确地指出,数学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现实中寻找那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将其作为特殊的数学的起源进行教和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探索数学,赋于数学以丰富的背景,从而对现实进行数学化。

上一篇:行业产品标准论文下一篇: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