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

2024-06-05

最新小学数学(共3篇)

最新小学数学 篇1

中国教育部2001年颁行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 (NCTM) 1999年发表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 (2000) 》.中美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等方面都十分丰富, 且颇具可比性.

1 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已于新世纪第一年正式颁布.它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到2005年,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

1.1 《标准》中的总体目标简述

中国《标准》首先论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时代的发展, 改革需要提出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指出数学教育应突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②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③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成果.

1.2 《标准》中的目标内容简述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标准》对各个目标领域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 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因此, 《标准》明确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列为课程目标领域, 并且对它们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这是《标准》的一个特色.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

直至今日, 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突破.一是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 确定了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将综合实践课列为必修课.三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状况, 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 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四是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突破, 有些方面都可以看到美国基础教育的相似之处.由此可以看出, 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正相互靠拢.

2 美国2000年《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

美国2000年的新数学课程标准, 即《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2000) 》) 是在总结了自1989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推出的《学校数学的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来.

2.1 《标准 (2000) 》中的总体目标简述

美国《标准 (2000) 》继续坚持1989标准提出的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只是少数人学习的学科的基本理念.

教学指导原则: (1) 平等原则; (2) 课程原则; (3) 教学原则; (4) 学习原则; (5) 评定原则; (6) 技术原则.事实上, 《标准 (2000) 》是将课程、职业、评定三个标准统编在一个标准之中, 这充分体现了这三者在数学教学中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关系, 也有利于教师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在课堂教学中实践.

教育的目的: (1) 学会认识数学的价值; (2) 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 (3) 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 学会数学交流; (5) 学会数学推理.

2.2 《标准 (2000) 》中的目标内容简述

在《标准 (2000) 》中, 为每个学段所设立的标准使一致的, 共10条.前5条标准是关于数学内容的, 后五条是关于数学过程的.新标准正是围绕着这10条标准, 对各学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作了规划, 并对各年级的侧重点给出了具体说明.

数学内容标准: (1) 数与运算; (2) 代数; (3) 几何; (4) 测量; (5) 数据分析与概率.

数学过程标准: (1) 问题解决; (2) 推理与证明; (3) 交流; (4) 关联; (5) 表述.

2.3 《标准 (2000) 》的特点

在不断的改革与探索中, 美国的教育逐步完善和发展, 特别是2000年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后, 美国的教育更是上了一层楼.主要有如下特点:

(1) 十分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 非常强调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3) 重视数学的交流;

(4) 常见学生配对学习或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数学活动;

(5) 强调技术的使用.

3 中美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3.1 共同点

(1) 目标要求大致同.两国《标准》的目标要求都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特点;又例如美国的“过程性标准”提供的“特定目标”, 在一定程度上在许多方面与中国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相近, 它们直接表述出目标的要求.

(2) 目标表述结构大致同.中国义教标准的课程目标体系 (即宏观结构——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是由两个方面各三个层次的目标构成的, 即“总体目标”层次—“学段目标”层次—“具体目标 (内容标准) ”层次.而美国标准也是层次化的结构, 但与中国标准比起来, 只是一个“单方面”的层次化体系:一定程度上, 有点类似于义教标准中的“另一方面”的组织形式——按数学教学内容领域逐层具体化的形式, 不过领域分得更细.

(3) 学段数相同.均为四, 类似于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初中和高中.

3.2 不同点

(1) 课标表述方式不同.中美课程标准的表述方式都很有特色.前面指出, 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由两个方面各三个层次构成, 而两方面的目标都落实在“内容标准”中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内容标准自身是按数学教学领域的内容来表述的, 怎么落实“另一方面”的目标呢?中国标准采用了“行为动词”法, 那就是规定“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涉及的行为动词”, 并按水平分类.例如, 属于“过程与方法”领域的“经历/模仿”水平的动词有“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查阅、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复习、参与、尝试”等.美国数学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概括地提出这两个方面的目标, 因此没有采用这种表述方式.

(2) 数学教育体系不同.美国的数学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主, 其数学教育体制灵活多变.美国有关的教育决策主要由州和地方等层次做出, 尽管也有数学教育的国家标准, 但课程标准是宽泛的, 供学校自愿采纳.其目的在于使美国公民适应以科技为基础的社会的需要, 当然也包括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

(3) 课程标准的作用不同.美国的 (学科) 课程标准是编写 (学科) 教学大纲的指南, 而中国的 (学科) 课程标准就是 (学科) 的教学大纲.

(4) 关于数学能力的提法不同.中国关于数学能力的提法, 一向是三点: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美国《标准 (2000) 》中提出6项能力:数的运算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联结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表示能力.

4 中美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从两国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共性, 即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教育,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都是向着一个方向来努力的, 那就是教育平等、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问题解决中合作的力量.基于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不同, 社会体制不同, 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课程改革经验, 要客观地看到两国数学教育的优势.

4.1 继续发扬我国传统数学教育的长处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与其他国家相比, 有两个长处:

(1) 教材的系统性较强, 叙述简明扼要;

(2) 较重视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 重视学生的作业, 使学生在教学操作中得到较好的训练.

4.2 在改革的旗帜下努力创新, 借鉴优秀的数学教育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对国外好的数学教育经验的借鉴应当采用“扬弃”的态度,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个体发展, 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等为数学教育目标.

(1) 在实现统一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提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如我国教材应增加直观性, 图文并茂, 增加趣味性;而多样的教学方式从更大程度上体现着我国数学教学的现代化.

(2) 重视思想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如作业的布置应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课外活动时间更加充足, 并且注重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3) 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即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数学在今日社会的重要性, 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强大作用.数学同文化一样重要.

摘要:以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课程目标”与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 (2000) 》的“内容标准”和“过程标准”中的“目标”为基础进行比较, 得出它们在目标体系、表述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 而在课程目标的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则有许多共同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如何“博采众家, 发展自己”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内容,比较分析,启示

参考文献

[1]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最新小学数学 篇2

数学教学心得1

一学期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进取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进取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提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我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善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

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到达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本事。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本事。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本事”,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提高,具备了什么本事。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学期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数学教学心得3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

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数学教学心得4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本班学生人数多,并且大部分都是男生,调皮的学生比较多,基础知识差,学困生比较多,优生比较少等。根据学生的这些情景,在教学中,本人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参透教材,异常是学校进行“生本”教学后,我坚持用“生本”的课堂形式上课,改变全统的教学摸式,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个学期里,我根据学生的情景,坚持设计前置作业,在课堂里,为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进取思考等,我开展了很多丰富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事与他人合作本事。课堂上用学生自我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上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下头是本人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的总结:

一、课堂模式的改变。

每学习一个新资料时,我都认真备课,尽量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坚持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做到先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坚持让学生讨论、汇报的形式上课。学生汇报时,提醒他们声音要响亮、要自信大方、要有礼貌。没有汇报的同学要善于聆听、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及时提出问题。遇到同学们都不懂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鼓励他们人人参与,做到充分有效。学生自我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我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才加以引导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作业的批改和设置。

作业的设置分两部分:

(一)前置作业,以第二天学习的新资料为依据,让学生做到先学。

(二)巩固作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依据。做到课后巩固。

(三)作业的批改。在课堂上当面批改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研究到四年级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自觉性较差。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我都让他们当面改正,遇到他们不会的题时当面解释,直到他们把问题弄懂。尽量不让他们掉队。

三、课前3分钟的落实。

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我根据学生每一段时间的学习资料,进行了课前3分钟的指导。如:学习了“四则运算”后,我要求班长出几道对应的练习给学生做。而在后半学期里,我把课前3分钟改成24点的练习:每一天上学前,在课前3分钟由班长抽几道题有学生同学解答。经过指导和同学们的不断练习,同学们慢慢的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最难得的是同学们都喜欢上了24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并且做的很快。直到学期末,我把24点停下来,同学们都不愿意。经过课前3分钟的实施,同学们的计算本事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

四、每一个知识点过关。

我坚持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都进行小测。在期末复习中,我尝试了用生本的考试方式进行(两评两研),每一个知识点出一份评研题,同学们做完后,首先小组交流改,遇到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我来解决。然后根据学生的情景进行分析,找出多学生错的题,进行评讲,然后让学生当面把试卷的错题改好。最终让学生仿试卷出一张试卷。我找出最好的一张复印再测一次。经过不断的评研,同学们对各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比较好。

经过一个学期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四年级的的大部分同学对数学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好,同学们都十分喜欢上数学课,同学们的分析本事、解题本事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可是,还有个别同学的自觉性不够,还有一部份同学没有完成作业,基础比较差,上课不够认真,期末考试不梦想。这些同学还没有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等,这些有待以后继续努力。

数学教学心得5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小学数学最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篇3

一、填空题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之间、()之间的联系,运用()的方式进行思考,增强()的能力、()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的兴趣,增强()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和()。

4、总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在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中,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初步认识();理解();体会(),掌握(),能准确进行计算。

6、第一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

7、在第二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和(),感受()和()的作用。

8、在第二学段数学思考目标中,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能进行(),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9、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让学生初步养成()、()、()等良好品质。

10、第二阶段问题解决中,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

二、选择

1、以下属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内容的是()

A、认识万以上的数

B、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C、了解负数的意义

D、了解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

2、以下属于第二学段数的运算内容的是()A、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B、认识小括号,进行简单四则混合运算

C、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D、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3、以下属于第一学段常见的量内容的是()

A、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B、能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C、了解线段、射线、的直线 D、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以下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是()A、了解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B、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C、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D、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5、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是()

A、根据给定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B、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C、体会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D、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并能计算平均数

6、以下属于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内容的是()

A、感受平、旋转、轴对称现象

B、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C、认识轴对称图形

D、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7、以下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位置内容的是()

A、了解比例尺,并能按给定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B、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C、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D、给定东南西北一个方向能辨别其余方向

8、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是()A、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B、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C、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D、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9、以下属于第二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认识万以上的数

B、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C、理解估算的意义

D、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10、以下属于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的是()A、体验随机事件

B、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C、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D、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三、判断

1、在第一学段中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2、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放在第二学段学习。()

3、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4、第二学段,学生要能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各种角。()

5、在第二学段中不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6、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7、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进行学习。()

8、综合与实践内容在第一学段不涉及,从第二学段开始实施。()

9、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第二学段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0、在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能根据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三、片段分析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

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请根据新课标对以上判断进行分析。(你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合理吗?有什么建议?(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四、论述题

请设计《圆的认识》教案,写出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突破

答案

一、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生活、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创新意识、科学态度4、5、6、7、8、9、10、全面、持续、和谐

万以内数的意义

分数和小数

常见的量

四则运算的意义

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感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

符号

几何直观 合情推理能力

有条理的思考

乐于思考

勇于质疑

言必有据 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1、B

2、A3、D

4、A5、D

6、A、B、C

7、A B

8、ABCD

9、ABC

10BCD

三、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

四、[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

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 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五、【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圆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概念。教学设计

(1)第一次尝试画圆

谈话:同学们都认识圆,那你能画一个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画

一个圆吧。

(学生可能用瓶盖、两个半圆、线绳、圆规画圆)请学生上来展示画出的圆和画的过程。

谈话: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出了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种? 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圆规画的圆。

小结:看来用这些工具画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圆规来得方便,这正像我们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一个既大小合适又比较规范的圆。【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第一次自己尝试画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准确性。(2)第二次尝试画圆

谈话:下面就用大家喜欢的圆规再试着画一个圆好不好?

(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可能出现圆画的不完整、不圆滑等情况)

追问:看来要画一个规范的圆,一定要掌握方法。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能说出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等)

小结:针扎的一点不能动,概况的说是定点,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就是要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板书:定点、定长、旋转)师总结,课件演示圆的正确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试画,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教师呈现一个学生画的不太标准的圆,让学生交流在画圆时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在通过交流注意的问题基础上,又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圆方法。(3)第三次画圆

谈话:已经学会了圆的画法,想不想再画一个试一试?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圆。

谈话:观察刚才我们画的圆,想一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做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画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而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认识圆心

谈话:我们每次用圆规画圆的时间都会留下一个针扎的眼,我们把这个针眼用个圆点点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o)

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2)认识半径

谈话:能在你画的圆中用直尺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吗?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线段一个端点在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

教师讲解像这样的线段我们称它为半径。(板书:半径,r)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来表示。(3)认识直径

教师呈现一条直径。问还是一条半径吗?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能说出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而且经过圆心。)

师讲解,我们把这样的一条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d)请你在你画的圆中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4)小练习:

谈话:我们刚刚一起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现在老师给你一组线段,你能从中找出半径和直径吗?(课件呈现练习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自身画圆的体会以及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后面追加的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使之掌握的更扎实。】

2、认识圆的特征

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那么多知识,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学生通过操作可能发现: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上一篇: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下一篇:诊断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