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德育

2024-05-23

小学数学德育(精选12篇)

小学数学德育 篇1

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的一代新人。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德育教育。

一、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

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时,要通过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可以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言传身教,渗透人格魅力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刻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例如:教师上课时,着装朴素得体、简单大方而不华贵,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一种无形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育学生不互相攀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板书整齐、书写规范。对学生有爱心,不歧视学困生。辅导学困生时要耐心细致,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多多鼓励他们,对他们说“你进步了或你也非常棒”等,利用肢体语言,如摸摸他们的头等,这样学生会感到老师是和蔼的、亲切的、慈爱的,愿意与老师交流。如果在教学中,老师总是绷着面孔、不苟言笑,则教室里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距离感,学生就不愿意与老师交流,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潜能。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这种教育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深远的。

三、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实践活动是渗透德育教育较好的方式之一。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图形和会计算面积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教室、操场等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计算出面积。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意识到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强了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既让学生认识到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

四、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一丝不苟,那么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再现来实现的。通过严格训练,学生能形成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要注意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完整,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画等号的时候要用直尺,计算要准确等;对于中年级学生要求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是重点的字句要用尺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不仅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做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的方法,要自觉检查等。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做好各个方面,才能在要求不断提升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做事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结合课本中的“读一读”中的“巧测河宽”,向学生介绍早在1805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反法联军在莱茵河两岸激战,拿破仑想使炮弹准确的落到对方的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但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拿破仑急中生智,巧妙地利用了“三角形全等”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知识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总之,思想教育无处不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当做到自然恰当,切忌生搬硬套,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只要我们做思想教育的有心人,就会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学数学德育 篇2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的需要。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现代的课程论也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增强各门类知识间的综合运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善于挖掘数学教程中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着名的“黄金分割”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位伟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善于挖掘教材,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陶冶出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通过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应结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勤俭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融入德育教学的思考 篇3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数学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重要的自然学科,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小学的数学教育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既是数学教育的起始点,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内涵体现。在小学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其中的能力培训,更要注重其中的德育教育,如何能够把素质教育融汇贯穿于教育中的各个环节,是现代教育中的重点,同时对于我国的未来的教育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务必把新课改的教育模式和德育渗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国家的发展与教育是密接不可分的,如何从教育的环节中把这一理念深入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涵的体现,特别是教育的初级阶段,对于后续的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现实教育环节中,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体现是,现在的教育理念中仍然是以分数为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虽然不能够说明其不足,但是仅仅重视其中的分数能力,而忽略其中的素质培养,显然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不理想的教育理念。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思想教育或者说思想领域中的德育教育,还显得非常的薄弱,该如何的进行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而德育教育是同样重要的教育核心理念,务必要采取切实贯彻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渗入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中。这样才是我国目前最理想的教育模式,下面进行一下相关具体的研究。

一、以德育教育为出发点,制订课堂教学目标

我国的教育理念中一直是应试教育为主,如果要究其原因,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正因为历史的原因,所以想要解决,需要一定的方法以及一个适应的过程,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尝试着不同的方法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相应的偏差,而且在学生的观念中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应当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比如在对 “圆的认识 ”一课的教学时 ,我们不应该再直接从圆的定义出发制订教学目标, 而是联系现实生活先设问,即:我们的交通工具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是三边形、四边形?等等。很多原因交集在一起,就构成了现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虽然我们可以了解得到其中的差异,很多学生或者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相关的问题,但是在执行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很难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现有的教育模式之中。换一个角度思考,其中存在着的主要差异还是体现在观念上的引领。所以,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还是从相应的德育思想教育的角度分析,非常有必要的进行相应的尝试。所以选择的重点应该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始抓起,从品德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能够做好这一点,才能够继续的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能够将教育的发展拓展到德育的方面,这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間内达成,但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其中的重点。

二、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实施德育教育

现在的教育理念已经趋近于多元化,纵观世界的教育发展,智育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涵。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也非常重视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大教育家,其中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理论的奠基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理念,比如,有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很快就能领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有的学生则不然,他搞不明白为什么图上只有几厘米甚至更小的距离会代表实际的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里,针对这样的学生而言,空间想象力明显较弱,我们应当采取用学生熟悉的区域,例如操场,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成平面图,正确的引导学生简历空间模型。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对现在的教育发展仍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实施德育教育

其实在分析教育理论中,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现时代的人才,而教育的成果体现不仅是教育成绩的展现,更重要的是教育对人的影响,包括教育中对品格、意志力的培养,同时也有专业技能的培训。如果从实际的效能分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同时教育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具体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有相应的德育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意识到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也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体现。而小学生是所有受教育对象中可塑性最强的学生群体,德育教育也应该从小抓起,这样效果好,而且影响力大,对学生未来的品德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分数的乘法”相关知识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认识相关知识进行温习,然后设置一个“和妈妈分蛋糕”这样一个教学互动环节。我提问 :同学们母亲节到了,让你和妈妈分享一个蛋糕,你会怎么分?按照我的提问,学生们开始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做出回答,蛋糕的分法也五花八门,有二等分、三等分、五等分,等等。整个教育机制的角度出发,其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所以,无论从总体的效应出发,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德育教育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务必需要将教育的理念深入到实践之中,通过现实的环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同时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具有很深层次的道德教育的意义,也是未来综合性的人才必备的素质。

结 语

所以,在进行小学生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教育的环节里,非常有必要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小学生数学教育中。其中既有素质教育的体现,同时也有相应的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延伸,也具备国家发展所需要人才的特征。如果小学数学中引入德育教育,可以将德育教育的理念延伸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包括传统的自然学科。这样从细节做起,全方面、多角度的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使小学生在最初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深深的领悟德育教育,不仅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国家的未来的建设也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理念,对小学生数学教育中德育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

[1]邓石华.网络德育论[M].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11.

依托小学数学文化 加强德育教育 篇4

一、数学文化———简约文化

数学文化就是一种简约文化, 它能够让我们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和社会中找到规律, 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而这种文化的任务之一是化复杂为简单, 一切复杂的道理只要一个公式或一个定理就可以概括。题目再复杂终究离不开那几个公式。从这一点来看,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很烦琐却也很简单。只要我们明白这些公式、定理以及概念的来龙去脉, 无论什么样的难题, 我们都能解决, 这样的思维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现在的小学生偏向早熟, 或是因为某种原因, 整天忧心忡忡, 思想负担过重, 那么这样一种数学文化, 这样一种思维就可以让学生看清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或许有些事情乍看起来复杂了些, 但我们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一切也就顺利地多了。为人处事有时候就是一个心态, 如果我们放宽心, 用简单的心态去面对, 能够化繁为简, 那么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数学文化———精确文化

数学崇尚精确, 它是一种精确文化, 人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产中, 都会崇尚精确。在我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每个数字都是那么精确, 哪怕是个小数点, 不能省略的我们绝对要保留, 精确的数字、精确的计算不允许我们粗心, 仅仅是落下一个小数点都不行。在工作和生产中, 同样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一颗细腻的心。如果学习时不精确, 那么我们无法达到想要的成绩。如果工作生产不精确, 漏掉一个数字或一个小数点, 那么将给自己、企业甚至是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说有一天你给雇员算工资:25.4+54.6=80, 可是如果因为粗心你将小数点忘算了, 变成800元, 而发工资的是其他人, 对工资的算法完全不知情, 他的职责只是根据你结算结果来发工资, 那么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因此, 精确文化要求个体要心思细腻, 认真负责, 不能投机取巧, 侥幸过关。这一数学文化告诉我们,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诚实的品质, 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对自己负责, 在平时的数学作业以及考试中要严格要求自己, 一丝不苟, 实事求是。

三、数学文化———生活文化

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 数学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无论是数字还是数学中的题材、例题、习题、插图无一不是来自生活。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数学, 数学是生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文化首先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信息, 并通过语言、动作、小实验、小活动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例题、习题尽量与生活实际贴近, 当然教材中的例子可以用, 因为这些例子一般来说也是来自生活, 但有可能是与当前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没那么贴近。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要及时地捕捉发生在学生生活周围的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匹配的生活实例作为教学内容, 这样在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的同时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引起共鸣。透过这些生活题材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也是在学习生活。让学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要好好学习数学, 才能好好生活”。学生才能对学习充满热情, 对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期待, 才能减少甚至消除学生厌学情绪, 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数学文化———美的文化

数学很美, 在一些研究中认为, 数学美可以分为形式美和内在美。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图形等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整齐以及对称的美是形式美的体现。形式美还包括数学的字符美、构图美、对称美、简洁美。数学的内在美有数学的和谐美和严谨美, 包括数量的和谐, 空间的协调以及严密的数学推理等。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数学美有以下几种:一是语言美。教师在传递数学知识或是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措辞要文明简洁科学恰当又形象生动, 还要口齿清晰。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教会学生文明用语, 礼貌待人。二是内容美和插图美。在平时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抓住一些具有德育教育内容的知识和插图, 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说利用一些图形、文字、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爱心教育等。三是板书设计美, 或许有些教师认为板书只要学生看得懂就可以了, 学生不会管老师的板书好不好看, 很明显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板书设计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视觉感受, 好看的板书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 上课认真听讲, 同时也能从教师的用心中体会责任感, 对于教师所教育的内容更能接受。四是老师的仪容仪表美。这个美不是指教师的长相, 而是教师端庄稳重的气质。这种美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人格美, 这种人格通过学生无意识地模仿可以传递给学生。

小学数学五年级德育渗透教案 篇5

缪贤忠

一、探讨例题,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老师家这几天装修房子,要刷新墙体。刷新墙体的工人工资是平方米来计算的,请你们帮我算一算。(课件出示例4)

例4: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先让学生思考,再动手计算。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大家为我解决了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组合图形,我们计算面积时,根据“图形位移,面积不变”的道理,用辅助线把它进行割、补、拼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再计算出该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方便多了,这些方法中有的简单,有的繁琐,如果没有要求多种方法的,我们尽量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开始的拼组基础,每个学生对求它的面积会有一定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刚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孩子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个助人为乐的学生,好吗?

现在你能帮工人叔叔算算这 个指示路牌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

1、开放式练习,把枯燥无味的面积计算,溶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前边的练习后进生可能出现错误,有失败感。自己选择习题,可能选到自己会做的,从而能体会一些成功。对于优生,可能不满足前边练习的深度,自主选择较深的题目,能拓展新知。】

五、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非常出色!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或添补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注意根据已知条件分或补,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以板书来表现,学生通过试做汇报、交流观察。体现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充分的暴露出来,体现了算法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空间;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检测

1、同学们,我们学校少先大队准备给每个班做一面“中队旗”,不知道该用多少布,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已经知道“中队旗”也是一个组合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用布的面积。我们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新颖、更快捷!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3.5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

08(A)—0051—01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是教书育人,全面实施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

一、依靠教材资源,挖掘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以古励今,介绍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仔的近似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记录保持了近一千年之久……这样以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骄人业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依靠教师人格,塑造学生心灵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会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去影响他的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并以教师为榜样和楷模,来进行自我人格塑造。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教师的思想、信念、品质、作风、行为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耳濡目染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痕迹,从而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品质得到陶冶。这种身教比任何言教和规章制度的作用都大。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上,老师那优美的板书设计,流畅的语言表达,自然的教学仪态,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心灵中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的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具有巨大的榜样感召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三、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当今的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

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做错了”。“最后一道题做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该指出他的最后一题错了。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做错的这一道题,而不说他前面的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当我们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时,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这比老师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得多。

再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后,我设计“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又如,教学“比例尺”时,课前我向学生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好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渗透德育。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做到自然妥帖。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篇7

一、挖掘教材, 自然渗透

1.数据渗透

数学是一门数据科学,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据渗透德育。

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可以告诉学生: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比欧洲数学家要早一千多年, 从而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的文明史教育, 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自豪感。又如, 在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_年_月_日, 到_年_月_日正好成立100周年。教学时, 教师适当讲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历史使命感, 教育学生好好学习, 为祖国发展而努力。

2.数学应用题的渗透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应用题中, 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 在教学利息问题时, 我让学生通过解题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 从小培养纳税意识。又如,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 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 (1) 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 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 你们全班学生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 (2) 如果照一个班级的学生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 你们全校学生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少砍多少棵大树?通过计算, 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而这效果却远非空泛的语言说教所能达到的。

二、自创资源, 适时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把反应我国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 让学生从数学实际应用中了解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认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和任务,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

我们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向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工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数据, 编成应用题。如:

(1) 我国2000年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000多万人, 2007年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是2000年的2.4倍, 2007年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多少人?

(2) 2006年末, 一个城市储蓄存款余额达347亿元, 比2007年末增加62亿元, 增长百分之几?

此外, 我们数学教师平时要对有关德育素材积极积累, 做数学德育的有心人, 要注意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发掘,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适时相机引申文本资料, 补充课外数学德育资源。如, 在教学利息问题时, 我让学生通过解题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 从小培养纳税意识。而这效果却远非空泛的语言说教所能达到的。

三、拓展活动, 有机渗透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

1.推荐数学课外阅读书目

推荐数学课外阅读书目, 这些书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课外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学段, 《数学帮帮忙》 (全25册) 《我是数学迷》 (全22册) 《数学故事专辑》;第二学段, 《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 (全12册) 《奥德赛数学大冒险》 (全4册) 《数学真好玩》 (全2册) 等等。

2.办数学小报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开展编数学小报活动。数学小报制作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手, 绘制一份“我的数学小报”, 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搜集资料, 采集信息, 运用各种形式, 将报纸作为载体, 将自己所知所晓的数学有关内容呈现出来。学生用一张张精致的小报展示出童真, 并通过办数学小报来改变以往单一的作业评价模式, 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真正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身边。

3.玩数学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通过玩数学游戏, 使学生充分了解游戏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感受数学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既好玩、又有挑战的数学游戏活动有古典智力游戏, 如, 《智过华容道》《巧拼七巧板》等, 此外, 还有《观面成型》《数字走方格》等现代数学游戏, 让孩子们在玩游戏中体验那种美好的神秘玄妙感。“数学游戏”就是让儿童玩数学, 感受着数学的无穷魅力。“数学游戏直通车”还将一路前行, 开入更多更远的校园里, 为孩子们带去智慧和欢乐及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 不要喧宾夺主, 而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古诗写得好,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真正好的德育教育就应该是这润物无声的细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小学教师, 就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现阶段我国面临文化相对落后和人口素质有待提高的严峻挑战。就挖掘教材、自创资源、拓展活动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最终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浅谈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 篇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收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学生自身形成一种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从学生入学起,就要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和作用,引导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

二、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爱国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其中的深深沃土。我们在想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生自觉的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在生活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三、在数学习惯上下功夫,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数学对学生理性精神是培育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理性的德育功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 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作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切实注意并发掘教材所蕴涵的思想教育因素,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种认为数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思想教育与此无关; 认为自然科学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相内容,教学中就能灌输这方面思想的消极态度是不利于数学教学的。任何脱离数学教学、牵强附会、穿靴戴帽的教育教法都是不利于思想教育目的、削弱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重在渗透。

四、遵循学生心理特征,恰当运用方法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理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实现育人的本质。

1.实例渗透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

例如,推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 用一个或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割、拼的方法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 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例如,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特点应用于房屋人字架、自行车的车架; 利用平行四边形可变性特点应用与活动的车门、商店门; 运用比例分配知识调配药液、混凝土,等等。还可以介绍华罗庚等数学家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卓越贡献的事例,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振兴中华而拼搏的责任感,把远大的理想与现在的生活结合起来。

2.竞赛训练法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的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速算赛或抢答赛等活动; 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五、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文化价值已形成共识,教材力求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教材中“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等栏目提供给学生关于数学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的实例,在适当的地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进步的作用,同时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材的问题、习题、注释中,还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课前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篇9

经过研究与实验, 我们提炼出小学数学教学应渗透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渗透通俗化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如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观点, 数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观点, 数学知识之间相互转化观点, 数学具有使用价值观点。二是渗透正经精神, 如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精神。三是渗透 (激发) 正向情感, 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四是渗透良好的品德行为, 如关爱、勤奋、守信、助人、尊师等良好品德行为。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需要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提炼出以下常用的两种渗透方式和两则渗透方法。

一、熏陶渗透, 运用语变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渗透唯物辩证法观点和科学精神与求真务实精神的时候, 要运用这种方式方法。

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 (上) “异分母加法”一课中, 执教老师这样熏陶渗透, 运用语变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异分母加法。 (板书:) 这道题谁会计算?

生:不会计算。

师:为什么不会计算?

生:因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一样, 我们学过同分母加法, 这是异分母加法, 所以不会算。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这是一道异分母加法题, 不能直接用同分母的计算方法。那么, 大家能否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这道算题?

生:可以, 先将异分母划成同分母, 再相加。

师:好。怎么转化?

生:通分。

师:好, 请你到黑板上把这道异分母加法算题完整计算出来。

师:同学们, 这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对不对? (生点头)

师:那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计算过程和结果总结一下, 异分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异分母相加, 要先通分, 再用同分母的方法相加得出结果。

师:同学们看黑板, , 由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 说明异分母加法的方法和同分母相加的方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生:异分母可以转化为同分母。

师:对, 可见, (提高声调) 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可以相互转化。

二、触景渗透, 运用激情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渗透 (激发) 正向情感时, 要运用这种方式方法。如我校六年数学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时, 触景渗透, 运用激情方法, 有效地进行了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师:这个π是什么?

生:π是圆周率。

师:在我们的祖先中, 有一位数学家, 他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用摆算筹的方法将π计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六位数3.1415926, 这位著名的数学家是谁呢?

生:祖冲之。

师:对, 最早算出π小数点后六位数的是我国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我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发出感慨:“祖冲之在1400多年前就能用摆算筹的方法将π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 至今为止, 我还不会使用摆算筹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现在我只能用计算器得出π小数点后六位数是3.141592, 祖冲之太了不起了, 不愧伟大的数学家!”

让德育之花绽放小学数学课堂 篇10

一、润物细无声——精素材, 渗精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不是通过一两节就能实现的,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中必须有计划, 有目的地安排德育内容, 在每一个教学内容中联系教学内容安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把德育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语文教学全面育人的德育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 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 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比如在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中, 在讲圆的周长时, 了解了周长的意义后, 我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知道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今天我们要学习圆的周长, 你猜会怎么样呢?”学生猜想:是否也与圆的什么条件有关, 是它的几倍呢?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猜想是直觉思维的基础, 更是挑战、创新精神的奠基。在猜想的基础上, 通过大小两个圆的比较, 知道直径越大, 周长越长。随后我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测量。在合作中, 小组成员有的测量, 有的帮助滚动, 有的进行记录, 有的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每个小组井然有序, 一会儿几个小组的数据就出来了, 结论大都是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我告诉大家:“一个结论的得出, 需要大胆的猜想, 更需要多次的试验, 反复的论证, 需要一种科学的实验态度与精神, 来不得半点虚假。”从而引导学生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作风以及顽强的意志。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显过程, 增自信

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 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 课堂上的质疑问难、课后的看书自学、及时完成作业等都必须有顽强的意志, 才能持之以恒。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是一个人的根本, 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悦纳自我, 体现自我, 相信自己能行。可见教师要恰当地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不仅要给出成功的范例, 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 让学生了解探索的艰辛。如四年级数学书中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 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学生看到条件多, 摸不清头脑, 不知从何处着手, 于是就放弃不做。这时, 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和探索:这是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 所以要使乘积最大应该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开头就得最大, 所以两位数开头为5, 三位数开头为4, 最小的1放在三位数的末尾, 这样答案就有两种:52×431或53×421,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之后就可以知道答案为:52×431。关于找乘积最小的方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明确规律, 并且能举一反三, 再换五个数字试一试。通过这道题的探索使学生意识到:遇到难题不要放弃, 只有坚持下去不断努力, 最后才能成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质疑问难的勇气, 教学内容中学生会说的、会做的, 尽量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虽然其中难免会遇到失败, 但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都是可嘉的。

三、万绿丛中一点红——妙资源, 领发展

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 不允许学生犯错误, 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错误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因此, 教学之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 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记得我在听我校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时, 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至今记忆犹新:她让一名学生上来板演一道应用题的算式:水果店运来苹果18箱, 香蕉22箱。两种水果每箱都重15千克。运来的苹果和香蕉一共重多少千克?这名学生列式为:18×15+22×15= (18+22) ×15=30×15=450.当学生刚写完450时, 台下大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 她做错了, 18加22不是30。”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18+22不是30。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个学生的错误, 没想到, 她却说了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她说:“18加22是不是30, 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一点, 而不说她分析这题的思路很透彻呢?看来, 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 更多地要看他的优点, 要宽容地对待别人的缺点。”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掌声, 相信这些话让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接受了一次教育, 尤其是我们老师。是啊, 当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 在课堂中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 这是不是比任何灌输式德育都要高明得多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11

关键词: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培养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挖掘教材,滲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用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凭借数、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来认识世界。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看实物图形数数—看数摆实物—动手分实物—看实物图形填写数的组成—脱离图形实物填写数的组成—回忆归纳数的组成。通过借助图形实物,帮助学生认识数,建立鲜明的表象,促进认识的深化,促使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恰当地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初步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的道理。再如,通过看加法算式编减法算式,看乘法算式编除法算式,看加法应用题编减法应用题,看乘法应用题编除法应用题等习题训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初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发现的过程,是理智积极活动和独立克服困难、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严格认真、刻苦钻研,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如,在教“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时,我没有采取急于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大胆地进行操作演示,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方法,获得感性经验。即先把被减数分成整十数和十几数,再用十几数减去减数得出差,再把所得的差和整十数相加。也有的学生把被减数分成整十数和十几数以后用整十数去减减数,然后把所得的差和十几相加。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看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学生讨论后确定第一种方法最佳。这样学生通过自学、实践、总结,长此下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并且也养成了独立思考、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

三、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教师把社会道德规范直接传送给学生,学生能不能接受或在大多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诸多因素。首先依赖于教师的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出示范。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言教,而且重视身教。课堂上重视仪表风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板书,板面书写工整、清洁,评判卷公正,力争无误。在课内外主动帮助差生,和差生交朋友,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本身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对小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四、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是学生将来积极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基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我非常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在教学“每个五角星有5个角,6个五角星一共有多少个角?”这道应用题时,我反复让学生读题,然后启发谈话,让学生由五角星联想到国旗,联想到我国的五星红旗是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流血牺牲换来的。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并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加倍努力学习。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又组织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例辅助教学。如,在教学等分除法、包含除法时,通过放实物桃子的演示,导出把一个数平均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及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买5斤菜花了2元5角,每斤白菜多少钱”“每枝铅笔5分钱,3角钱能买几枝铅笔?”……通过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问题,逐步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恰到好处地将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文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6).

[2]周永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巧妙地渗透德育[J].现代交际,2012(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2

一、利用教师自身的独特资源, 言传身教

教师作为最易被学生模仿的对象, 言谈举止中所表露的良好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如进行概念教学时, 运用数学语言要完整、精练、确切;板演要有条理, 书写规范, 避免同音字、繁、简、草字。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表率, 让学生体验严谨务实的作风和深钻细研的科学态度。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施对话般的教学互动

人际关系具有教育功能,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能主动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智慧, 表达他们内心的体验, 表露他们的情感。在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 体味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 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 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唤起学生学习自信的前提。

新的教学观认为, 教师不是主宰, 不是裁判。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教师只有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 走到与学生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中,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话”。想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 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教学中, 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进行教育, 尤其要平等地待“学习潜能生”, 把他们看成是“发展中的人”, 学会等待他们的发展, 从而提高教育的潜能;其次, 教师应投放真诚, 充满真诚的教学才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才能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因此, 课堂上, 教师应当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

三、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时, 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知识学起, 增强学习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中, 通过摸球和抛小正方体两个小游戏, 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游戏。规定摸的次数和抛的次数, 一个一个的玩, 统计员把结果用画“正”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在教学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这还可以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此外, 数学课中的活动教学, 教师可以将自主权全部交还学生, 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 去求索, 老师善于引导, 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能力的培养, 而且还能在数学活动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利用数学学科资源, 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 关键不是数学教学中缺乏德育内容, 而是缺少发现、挖掘和把握的能力。只要用心为之, 不难找到让学生实践道德的途径。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资源, 使数学教学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价值。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时候, 先让学生自己发现人民币上有什么, 再渗透人民币是来之不易的, 上面的国徽代表着我们的国家, 我们要爱国, 爱惜人民币, 要好好学习, 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千克和克”的时候, 告诉学生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 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不能挑食、偏食, 要什么菜都要吃, 身体长的强壮, 才会有精力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应有目的地确定德育目标。虽然教材中有德育的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 但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教材, 选编德育题材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教育。在日常教学中, 我经常抛开教材中现有的例题, 根据知识点选编一些思想性强的题材重编例题。如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题材、希望工程、社会公益这些道德教育的基石作为教学内容, 结合实际, 创设情景, 寻找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内容, 触动学生的心灵。

上一篇:青年择偶下一篇:高速公路路基扩建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