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

2024-07-01

小学数学老师(精选12篇)

小学数学老师 篇1

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的活动, 夸美纽斯说老师的嘴是学生知识的源泉, 从这里可见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的优劣高下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而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小学生刚开始接受专门的教育, 他们的大脑与思想就像一张洁白的纸, 小学老师的教学艺术尤其是语言艺术直接影响学生们对学习这一活动本身的认识, 再加上数学学科内容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浅表性对小学数学老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就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锤炼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小学数学老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

我们知道, 数学课是非此即彼的学科, 没有模糊性, 对的就是对的, 错的就是错的, 没有什么模棱两可的答案。一个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个个定理的条件与结论都是清晰精准、符合科学的。所以说准确鲜明是数学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可以称之为数学语言的灵魂。作为数学老师, 我们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准确鲜明、不容置疑。无论是课本的文字语言, 还是符号语言, 还是需要转换的图形语言, 都要干净利落, 不能拖泥带水, 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课本中一些基本的概念与定理, 从一开始就养成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有些概念之间的文字差别是极其细微的, 如果老师表达上不清晰, 学生就会出现错误的理解。比如“相向”与“逆向”的问题, 比如“位数”与“数位”的问题, 比如“增长到”与“增长了”的问题。这些概念之间只有一个字的差别, 其意思之间却有着根本的区别, 我们在提到这些概念时一定要准确而且一定要注意加重声调, 把重音放在这些不同的字上,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小学数学老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

我们知道,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浅表性的, 而且偏好于感性思维, 而且其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 所以, 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 力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 这样才能将抽象的概念与定理说得通俗易懂, 而且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平时我们要善于将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用生动形象的生活语言来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 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 比如在教学奇偶数的时候, 很多学生不理解, 难接受, 我们就把它说成单的数和双的数, 学生一听就清楚了。

在课堂上, 我们要善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数学课堂生活化, 让学生在形象而感性的氛围当中学习数学。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故事、举例、谜语、顺口溜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在上课导入时, 我们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与数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来迅速收回学生因下课而分散的注意力。下课时, 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谜语让学生在课后去思考。再比如我在教学简单乘法的时候改编了幼儿园的儿歌, 在教二的乘法时带领学生们念:一个小孩两条腿, 二个小孩四条腿, 三个小孩六条腿……在教到三的乘法时, 给他们看一个三条腿的香炉, 然后引着他们念, 一只香炉三条腿, 两只香炉六条腿, 三只香炉九条腿……在教到四乘法时改用蛤蟆, 以此类推, 学生们不仅兴高采烈、乐此不疲, 而且积极地帮助老师寻找可以用来编顺口溜的对象, 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小学数学老师的语言要简明、精练

平时教学中, 我们常看到一些刚刚参加工作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分析其原因,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啰嗦, 同一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 翻来覆去地讲, 生怕学生听不懂, 导致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分散了注意力, 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课堂效率, 得不偿失。所以, 我们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精心备课, 导入语怎么说, 过渡语怎么说, 学生出现了问题该怎样提示, 启发, 结束语该怎么说, 这些东西都要事先准备好。与课堂无关的话尽量不说, 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无谓的重复, 那样只能是适得其反。

上海的潘小明老师是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他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他在教学“质数与合数”这一课时, 让学生将小方块拼成一个长方形, 以此来学习什么是“质数”, 什么是“合数”, 在将学生的小方块由6个增加到12个的时候, 学生们还是没有能在思维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这时, 潘老师引导说:“我发现很多同学不用摆, 就能知道有几种拼法, 真不简单。”一句话, 就将学生们的简单而没有意义摆放转化为深层次的思考, 让学生的一下子明白了思维的方向与目的, 真正堪称精典之语。

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要注意的不仅是这些, 其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提升的地方, 比如语言的激励性、启发性、幽默性, 课堂上的语言的密度与速度等, 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话题, 只有在平时不断探索, 不断归纳, 不断实践, 才能锤炼我们的语言教学艺术,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小学数学老师 篇2

黄老师是我见过最好的语文老师。钟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数学老师。

您跟黄老师讲课和说话的样子是那样的温柔,让人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您教会我们做题目。

是您教会了我那一道道让我头痛的解方程,是您教会了我我练习题、口算、分数、乘、除、加、减法。如果没有您的话,恐怕我连分数是什么样子都不知,解方程是怎样算出来我也不知道。

小学六年的生活这么快,我们快要毕业了,跟您相处的日子也不多了。虽然您才教了我一年半,但是我忘不了您跟黄老师。“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们得情,忘不了你们的爱。”我永远忘不了您和黄老师。

钟老师,在这里我要对您说声“对不起”。因为我们是一群顽皮的“野孩子”,经常作业没完成,惹您生气,让您伤心。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全班人的作业都没完成,我们实在让您太失望了,您流下了失望的泪水。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声:“钟老师也太小气了吧!

不就一次作业没写吗?干嘛还哭?”我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要是我知道的话,我会问他(她)为什么要这样说?钟老师,对不起,我们以后再也不偷懒了,一定按时完成作业。

祝您

青春常在!

小学数学老师 篇3

我们时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在八十分以上,怎么一上到初中后数学成绩下滑这么快?”,甚至还会错误地认为初中老师不负责任,针对此情况,作为曾经做过初中老师,现在又正在做小学老师的我是深有体会的。

如何让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够顺利地学好初中数学,是摆在我们小学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把小学与初中数学课本内容作了一个系统的对比分析,针对相关的知识点,渗透即将需要掌握的新知识,需要在小学做哪些铺垫,下面是我以点带面,给小学的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大家日常教学时参考。

一、“数”的认识与计算

新课标背景下的计算教学,除适度降低了计算难度,着重强调了情境设置、算法多样化。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过度强调计算方法多样化,使得学生计算能力较弱。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初中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具备过硬的计算能力。所以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必须“狠抓计算教学,力争使好、中、差学生均能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关于《除法》计算,4×□<25,□里到底填写几呢?有的同学从4乘1开始,1个1个地试,也有的同学想到用乘法口诀,让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理解试商,为除法竖式做好准备的同时,也能够理解“<”的意义,为进入初中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做好铺垫。

小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更大的数》,课本上给出了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找出相关的数,标出大致的位置。这就是进入初中将要学到的“数轴”的雏形。在小学数学里没有出现明确的数轴的概念,但是课本上“数的大小比较”、“确定位置”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如果我们在这部分教学中重视直线上的点与数的对应,进而有意识地让学生归类总结,发现较大的数在右边,而较小的数在左边的规律,孩子有了这种认识,进入初中接触数轴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教学比较困难,小学老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速度、积极性、主动性及思维能力。

二、运用策略,培养计算技巧,搞好由“数”到“式”的过度,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依据算理,理解掌握算法。

运算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了,在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运用“用字母表示数”的工具。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法则:99×18+99×2,在小学数学中,是在学生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两个乘法式子中相同的99,是18个99加2个99,如果把99用字母a代替,原式就变为18a+2a,这就是初中要学到的“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的最简形式。

关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学生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在五年级进一步认识分数后,如果能够从书写的格式上将其改为面积=■×底×高,就可以真正将约分与实际的数学计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约分解决实际问题,也为大数字的简便计算做好准备。

三、深化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的“方程的认识”一章,教学时可以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让学生认识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由列算式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个大转折。列算术式解应用题的思维特点是:把所求的量放在特殊的地位,通过已知量求得未知量。这是小学生惯用的解题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维特点是:把应用题的“已知”和“未知”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再列出方程,从而求得问题的解答。因此,关键是通过顺向思维,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且写出等量关系,由等量关系到列方程学生就会觉得特别简单了。

解方程与验算也是特别重要的环节。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能力十分自信,认为那些验算过程都是不必要的,还浪费时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验算的过程不仅是对算理算法的再一次熟悉,检测结果,还能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严谨的态度。

四、比例与函数

函数的学习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之前在初中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只关注到了“比值一定和乘积一定”来判断正反比例,而忽视了“变量这个关键词”,有很多同学认为“2×3=6,2和3就成反比例;6÷3=2,6与3之间成正比例”的错误认识。如果在小学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就有意识地强化,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是都在变化的两个量,这样孩子们到初中学习“函数”就基本上不足为惧了。

小学数学老师 篇4

一、数学教师要积极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 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以学生为本, 从实际出发”, 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 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教学工作中的随意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住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认真考虑这样的问题: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主要的, 关键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哪些知识时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

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备课中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 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既要考虑教师如何教, 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才能在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数学教师要规范教学语言

人们靠语言来交流看法, 表达自己的思想。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应当以数学的符号为主要的词汇, 以数学公式、定理、法则等做规则。它的原则是科学性, 特点是抽象性, 灵魂是准确性。但是, 语病问题却时常发生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比如:教学认识时分秒时, 学生常常用六点十分, 八点半, 十二点钟等等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规范表达数学语言:6时10分, 8时30分, 12时;教学人民币时, 学生常用几块钱, 几毛钱这样的生活用语, 这时引导学生用几元几角这样的数学用语来进行规范表述, 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再比如, “分数中的分母和分子”不能说成“分数的下面和上面”。在数学课堂, 说错一点就可能导致知识偏差, 进而会使学生误解, 有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语言表达不够精确, 以致教学的思路变的模糊不清, 学生听着就会感到费力不解。规范教学的语言, 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来说极为重要!

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可以大致的分为主动和被动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所以老师切不可只顾尽快的把知识教授给学生, 而是要循序渐进, 给学生足够的理解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课堂上老师也不可只顾自己讲课而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一味的倾囊相授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做法, 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给学生合理的引导, 做题思路和方法讲解清晰并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 这样做才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举一反三。因此, 新的课堂教育重点是提高课堂效率性, 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四、加强动手操作, 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则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低年级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掌握就更为困难, 如果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 我们就要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 动手操作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的。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 才能印象深刻, 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在教学《认识容量和升》时,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饮料瓶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通过看一看, 比一比, 倒一倒等实践活动, 学生就对1L有了初步的认识。把1L水倒在一次性纸杯中能倒4杯, 把1L水倒在脸盆中只倒了四分之一, 这些动手实践的机会对学生估计生活中的容器提供了直观的数学经验。

动手实践是孩子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在平日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数学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 应用知识更加灵活。

五、数学教师要把握课堂动态, 提升课堂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范围已逐步扩大。部分老师依旧把现代学生的知识量和思想高度定格于自己上学的年代, 对待课堂上同学所提的“奇思妙想”或者“奇异幻想”非但不能选择性的加以利用, 反而在内心报怨现代小学生不好教, 太不懂事。这时就需要教学的智慧, 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除了要根据所教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和其教学的内容, 积极发掘具有创新性且有真正价值的有用资源, 还需要课前精心的预设, 并且要真诚和宽容地接纳所有学生, 尽力为学生生成问题创造一个良好氛围。要尊重所有学生的意愿, 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 思考, 发现各方面问题。若学生所提的各种不同观点尚不能被有效肯定, 而且课堂上所生成的部分动态和资源未能高效利用, 会在相对程度上影响学生吸收所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师要积极参与继续学习, 吸收新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 并将这些教育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运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唯有这样, 自己的教学才会日臻完善, 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闫忠浩, 谭著名《数学课程》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9

数学老师小学作文 篇5

刘老师是一个既温柔又有责任心的好老师。有一次刘老师上完新课,给我们做新课作业,对答案的时候有几位同学答错了,其中就有我,刘老师看起来很生气,但她还是一个个细声细语的讲解,等我们全都明白怎么做的时候,刘老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刘老师也是一个既幽默又严厉的老师。有一次刘老师在上新课,我们正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有一位同学把笔拆开来修,刘老师走到他的面前微笑着说:“你是不是已经懂了新课内容了?还是长大了以后要当‘修笔工’?”那位同学听了赶紧把笔收起来,我们全班同学都笑了。然后刘老师严厉地说:“上课一定要认真听,尤其是新课,如果有什么事情下课再弄。”那节课同学们都上得很认真。

数学老师警告三宝 篇6

可是,过了一会儿,三宝又开始打他的同桌格子。

数学老师跑过去问是怎么一回事。

格子说:“三宝抢我的东西。”

三宝说:“我不是抢,我是在向他借东西!”

数学老师说:“我的头都给你们搞晕了,格子,三宝向你借东西,你就借给他吧,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要小气。”

奇怪,今天数学老师帮三宝讲话。

数学老师讲完了,转身朝讲台走去,我们看到他一边走一边在摇头,好像很苦恼的样子。

我想,数学老师一定是对三宝没办法了。

格子站起来大声地说,三宝向他借的是昨天的家庭作业!

“什么?”数学老师刚走到讲台上,听到格子的报告,他猛地转过身来,用手指着三宝,气得脸都红了。

“三宝,你也太不像话了!”数学老师生气地说。

数学老师叫三宝站在那里听课,我想,三宝一定会累的吧。

这时候,数学老师发现粉笔盒里没有彩色粉笔了,就说要叫一个负责的同学去办公室拿几根彩色粉笔来。

“老师,我去!我去我去我去!”三宝正好站在座位上,他举手的时候,好显眼,全班人都看着他。

数学老师把眼睛一瞪,大声警告三宝,叫他不要吵。

三宝不听,还是很大声地说,不应该是我吗?下面有同学说,三宝又不是好学生,不能帮老师拿东西。

三宝生气地说:“胡说!我是负责的学生。每次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我爸爸都说由我来负责!”

哦,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大头有点发晕了。

数学老师叫大家统统都住口,他说不用彩色粉笔了,谁都不要去拿!

我们都不说话了,好可惜哦,如果数学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图的话,那些图看起来会更漂亮的。

就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图的时候,三宝小声地问格子,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格子说,他也不知道。

三宝说,笨蛋,那是因为鱼游得太快,出汗太多,所以海水就咸了。

格子说,骗人,汗怎么是咸的呢?

我忍不住了,就告诉格子,我尝过汗的味道,是咸的哦!

我们说话的声音虽然很小,可是,统统都被数学老师听到了,他很生气,就点了三宝、格子和我的名字,然后就说:“你们既然这么喜欢聊天,那好啊,下课以后统统都给我到教导主任的办公室去!”

三宝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是不是教导主任也喜欢聊天?

我看到数学老师脸上的表情变得好奇怪哦,就和外公牙疼的时候看起来差不多。

我听外公说过,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小学数学老师 篇7

数学教学的评价关乎到数学的高效教学问题, 而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又是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广大数学老师借鉴这一成功的经验, 本刊记者展开了对曹佃江数学作业批语改革的探源之旅。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1981年初秋, 刚刚从师范毕业的曹佃江被分配到莒南县涝坡镇鸡山村联小任数学教师。他决心好好干, 在深山沟里教好一批批学生, 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但没过几天, 他的“雄心壮志”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山村里的孩子大多是被家长“逼迫”着来上学的, “认识几个字, 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是当时许多家长和孩子们的真实想法, 所以,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上课应付, 下课疯玩”是他们的一大通病。对于曹佃江来说, 课上的教与学比较容易控制, 但对于数学作业, 尤其是家庭作业, 就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了。数学那繁难的计算、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推理本身就让学生们望而生畏, 而那些干巴巴的对号、差号以及优良中差等简单而机械的评语则更使学生们觉得数学学习索然无味。怎么办?该怎样让学生们喜欢数学、爱学数学?年轻的曹佃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 曹佃江了解到: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故事感兴趣, 但对字词句段篇等的学习“不感冒”;对作文教学“皱眉头”, 但对作文后面的评语“特在乎”。“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灵感的火花在曹佃江的脑海里蓦地一闪:数学作业的批改为何不可以用批语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批语来肯定、鼓励学生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同时能对学生提出希望与要求, 数学作业的批改何不也使用这样的方法呢?于是, 他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开始了给学生写批语的探索。

有了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而曹佃江的改革一开始就是成功的。不用说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拨乱反正”的时候, 即便是现在,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很少有人给学生的数学作业写批语。曹佃江用批语评价学生数学作业的方式一出, 立即引起了一片惊呼。同事们的怀疑、家长们的赞许、学生们的惊喜让曹佃江心潮起伏, 他决心努力实践、干出成效。很快, 学生们在老师充满真情的批语中看出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很重视、很在意;在被曹老师的批语内容吸引的同时, 学生们感到做作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决心认真写好作业, 错误因此在逐渐地减少。成效慢慢地显现了出来。然而, 学习毕竟是一件“苦差事”, 小学生的自制力又差, 要想使其保持热情, 就必须使评语保持新鲜感。可惜的是, 涝坡镇鸡山村联小毕竟只是一所深山沟里的小学校, 不但缺乏资料, 还缺乏教师之间共同探讨进步的氛围, 再加上身为数学教师自身的文学功底有限, 因而翻来覆去的十几条评语不久就让学生们厌倦了。几个月之后, 学生们刚刚被激起的学习热情眼看就要冷却下去。下面的路该怎么走?曹佃江老师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之后, 又积极地行动起来了。他通过各种渠道, 找来了大量的教育报刊资料, 拼命地钻研起来。一段时间之后, 他终于找到了新的立足点——“阳光照拂下的花儿开得最艳, 赞美鼓励下的孩子长得最欢”, 鼓励是激发兴趣的培养基, 鼓励是成就人才的助推剂——认真思考后的曹佃江决定使用以激励为主的评语, 借批语“夸”学生, 力求夸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成绩。例如, “其实你一点都不笨, 只是课堂上不够专心, 如果能加强一点自律就好啦!”“老师认为你是全班最聪明的一个, 题做错了只是粗心的缘故, 老师相信你今后会注意的!”“你能找出犯错误的原因, 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这一个单元开始, 你一定会创造出奇迹!”“相信自己, 不要被以前的包袱压倒!”“就我们全班而言, 人人都要有争胜心, 你当然也不例外!”, 等等。没想到, 这些简短的批语, 使学生们逐渐冷却的学习热情又一次火热起来。课堂上, 学生们做小动作的情况减少了, 从不发言的学生能够逐渐开口发言了, 作业了草的人数少了, 故意不完成作业的没有了。一年下来, 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全镇老幺的鸡山村联小竟然在全镇联考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第二年又是第一名。

几句数学作业批语就那么神?全镇的数学老师们都对此表示了怀疑, 而镇教育组 (那时的乡镇教育办公室叫教育组) 的领导们也不怎么相信。换个学校让他试试!于是, 师范毕业刚满两年的曹佃江被派到了比鸡山村联小还“山”的涝坡学区魏家沟小学。曹佃江知道这是组织上在考察自己, 是对自己的一种变相激励。他欢快地背起背包, 继续丰满着他的数学作业激励性批语改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两年之后, 魏家沟小学学生的数学成绩成了全镇第一, 而他曾经任教的鸡山村联小成了第二。

事实胜于雄辩。老师们信服了, 领导们也含笑点头。但“试玉要烧三月满, 辩才需待七年期”, 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 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 一个教改典型的推广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问题。老成持重的镇教育组领导们经过慎重研究, 决定对曹佃江的数学作业批语改革做更进一步的考察。1985年8月, 曹佃江又被派到了店头学区任教。与前两次不同的是, 两年之后, 不是一个学校, 而是整个店头学区的数学教学成绩成了全镇第一。

又一次地证明, 又一次地考验, 领导们终于认可了曹佃江的数学作业批语改革。两年后的1987年8月, 曹佃江被调到了镇上任涝坡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从山沟沟里“爬”到了“大城镇”本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但对于曹佃江来说, 这却是又一件“麻烦事”。暑假过后一开学, 领导让他接手了一个无人敢教的班——五年级二班。接手时, 这个班有学生54人, 数学平均成绩26.2分, 仅1人及格, 10分以下的就有11人。而另一个平行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这个班的最高分还要高出许多。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 年轻但经验丰富的曹佃江并没有畏难、退缩, 他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也坚信自己的作业批语改革是医治学生数学成绩差的一剂良药。于是, 新学期一开始, 他就通过谈话、走访等多种方式寻找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通过调查他了解到, 影响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因素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孩子因长期成绩差而自己看不起自己, 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无疑, 曹佃江的数学作业激励性批语又一次发挥了强大的威力。当针对第一个单元的教学成果进行测试的结果出来时, 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 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 及格率竟然超过了50%。这一成绩让老师们大开眼界, 也叫家长们欣喜万分。但学生的基础毕竟太差了, “积弱积贫”太久了, 一时难以走出“积重难返”的困局。在一段时间内, 学生们的成绩虽然都小有进步, 但及格率始终在50%左右徘徊。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原现象。如何克服这一高原现象呢?曹佃江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之中。经过深入调查、思索、研究之后, 他终于发现了数学作业激励性批语的不足之处:人在成长过程中仅仅得到激励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对数学作业应该给于不同的批语。应该对症下药, 应该让数学作业批语多姿多彩。这一新的发现让曹佃江欣喜若狂, 也再一次激发了他改革数学作业批语的热情。于是, 他静下心来, 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 仔细地分析每一次作业, 仔细地思考每次作业中的每一道题, 仔细地揣摩每一次的作业评语。五彩缤纷的“曹佃江数学作业批语”体系的雏形终于在他的不断实践与总结中露出了端倪。这些批语涉及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有方法指导方面的, 如“举例, 也是一种不错的数学方法”“很多数学问题都是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的”“对于很多数学问题, 记住, 不会做的时候你就画”“许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是可以画出来的”“画一画, 可以给你许多新的发现与惊喜”等;有习惯养成方面的, 如“注意, 粗心大意是数学学习的大敌”“会做的就要做正确, 这是做练习的起码要求”“注意, 对于数学来说, 不经意的失误往往是致命的, 正如运动场上很多运动员的表现”……新学期开始了, “曹佃江数学作业批语”给学生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如“本学期你的成绩一定会更优秀”“老师相信你本学期不会再出现粗心大意的现象”“记住, 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要知道, 每一次作业其实都是你成长的记录, 希望你用它创造许多精彩的回忆”等;某一阶段学习临近结束的时候, “曹佃江数学作业批语”则能够对学生的整理与复习给予有效指导, 如“对于你不明白的问题, 同桌或邻桌是可以讨论交流的”“一题多用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采用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回顾与反思, 效果将是很不错的”“细读, 不论是判断、选择、填空题, 还是计算题、解决问题、操作题, 都要注意细读”等。两年之后, 待到小升初考试时, 原五年级二班同学的数学平均分已经达到了了70.5分, 比当时的那个平行班仅少0.2分。考入镇中心初中的有9人, 比当时的那个平行班级仅少1人。

这一成绩出乎所有老师的预料, 也在周围的村落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曹老师走到哪里, 哪里的学生就能学好习”的传闻传遍了涝坡镇的村村落落, 甚至周围几个镇的百姓们也在相互传诵着。于是, 镇子里的农村小学都争着请他去教课, 最终, 曹老师开始轮流“送课下乡”:

1989年8月至1991年7月, 在鸡山学区任教导主任兼数学教师;

1991年8月至1993年7月, 在围子学区任教导主任兼数学教师;

1993年8月至1995年7月, 在城子学区任教导主任兼数学教师;

1995年8月至1997年7月, 在镇中心小学任教导副主任兼数学教师;

1997年8月至1999年7月, 在围子学区任教导主任兼数学教师;

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 在镇中心小学任数学教研员兼数学教师;

2001年8月至今, 在镇中心小学任数学教师。

自1989年8月至2001年8月, 曹佃江老师的教学生涯是以两年为单元的——每两年换一个单位。正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两年之中, 曹佃江逐步完善了他的“数学作业批语”体系, 并潜移默化地让这一体系如烂漫的山花红遍了莒南县涝坡镇的山山岭岭。

一树春风千万枝

屈指算来, 曹佃江的数学作业批语改革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据不完全统计, 这30年来, 他先后使用的数学作业批语已有700余条。这些批语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面对的学生和情况也各不相同。粗略整理一下大致有以下数种。

(一) 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1.图画式批语

低年级学生识字数量少, 运用一些简单而生动的图形符号, 是曹佃江批改低年级数学作业的主要方式。即, 事先预设几种不同的图形符号, 告诉学生每个图形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让他们形象地感知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以及其他学习方面的要求。比如, 用一朵“小红花”传递“你做得好极了”, 用一张“笑脸”表示“你做得很不错, 老师很高兴”“老师非常喜欢你”, 用翘起的“大拇指”表示一种赞许或肯定:“你真棒”“你真了不起”, 用一面“小旗”提醒说“你该加油啦”“上课注意专心听讲”“坐姿要端正”, 等等。

2.图文式批语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 曹佃江借助图形符号辅以简短的文字或拼音, 对低年级中后期或中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批改,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愿, 为以后转向“文字式”评价做好铺垫。

3.文字式批语

到了中高年级, 曹佃江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课堂表现, 用有形的语言文字, 对数学作业进行批注。

(二)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采用不同的批语

数学作业批语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学习。

性格外向的学生, 大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曹佃江除了在批语上直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外, 还用设问提出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如此简单的问题都出现失误, 你觉得应该吗?”“这道题不应该绕这样一个大圈子, 要转换一下思路或者‘画一画’, 这样可以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更简洁。”

性格内向的学生大多比较敏感, 心理承受力较弱, 曹佃江便在通过批语指出问题的时候, 使用委婉且带有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今天的作业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不过‘小问题’不小, 它的出现使整道题的结果都错了。”“你是不是想让老师再对你多一些关注, 所以故意做错的?”

学习上反应快的学生, 往往学习能力较强, 比较自信。曹佃江便在批语中注意对他们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 并且多注重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以提高其学习能力。例如“像你这样聪明的孩子, 老师不相信你不明白按普通思路解决问题固然不错, 但仅仅是普通而已。记住, 数学学习需要创造出自己的独特的方法。”“记住, 头脑简单, 数学就不简单了。”

学习上反应慢的学生, 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 但往往带有个性化的特点, 曹佃江认为, 批改这类学生的作业时要注意细节, 发现其闪光点, 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例如“你用分步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真的很不错。”“这道题的解法你和别人不一样, 但是完全正确, 祝贺你!”

(三) 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批语

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 曹佃江通过数学作业批语对他们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指导, 产生了巨大的成效。

1.学法指导

比如, “请记住‘计算四字诀’——看、想、算、查”“无论怎样的数学问题都应细读, 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数、字或符号”“假设法、举例法都是不错的数学方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你就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其实,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是可以画出来的”“一题多用, 可以使你的思路更开阔”“有关圆面积之间关系的计算, 用分数的形式表示除法算式很有效”“对于利息的计算, 如果运用小数点的位移和积的变化规律, 算起来简单多了”“把要解决问题缩编成文字叙述题, 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意”, 等等。

2.过程矫正

就数学而言,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的审题思路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程度的反映, 是导致结果正误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学生在诸如计算、操作、列式、解方程等方面出现问题, 曹佃江就用批语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 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实现对相关知识的真正理解。如“做错了不要紧, 要紧的是能不能找到错误的原因”“过程比结果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数学才能”“你的算式出现了问题, 是由于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还没真正理解的缘故”“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把数写错了, 怎么会得出正确的结果呢?”, 等等。

3.习惯养成

学生表现在作业中的习惯有很多方面, 比如书面卫生、独立作业、认真读题、独立思考、按时完成、讲究效率等。对这类问题, 曹佃江也及时在作业中加注了批语, 如“注意, 做作业首先要正确, 其次才是速度”“数学绝对不是抄出来的, 而是亲自‘做’出来的”“一个人的书面如同一个人的脸面, 一定要注意整洁”, 等等。

4.课堂表现

学生的课堂表现一般有专心和不专心、善于思考和不善于思考等的分别。对于每类中的前者曹佃江往往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比如, “近期, 你听讲很专心, 这就是用功的表现”“从今天你的发言中可以看出, 你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与众不同, 好极啦”“你求知若渴的眼神, 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等等。而对于后者, 曹佃江则往往及时给予提醒。如“记住, 最聪明或最有效的课堂表现之一, 应该是从别人错误的答案中得到启示, 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要知道, 课堂上只有和老师同步, 学习效果才是最有效的”“注意, 小动作分散了你的注意力, 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上课时坐姿要端正, 并注意一尺一寸一拳头”, 等等。

5.作业规范

该类批语意在对学生的作业格式、布局、用笔、书写等方面提出规范化的要求, 以使学生养成对待数学作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例如, “注意, 消字灵消不去你粗心大意的毛病”“记住, 某些格式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注意, 细节往往反映一个人的数学水平”“你的书面像你的名字一样洁净”“作业的优劣, 可以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态”“每次作业其实都是你成长的记录, 希望你认真对待, 以便给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 等等。

6.目标指向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 很难主动地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对此, 曹佃江用数学作业批语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 给他们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目标。例如, 对比较粗心大意的学生, 他会给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是你今后必须要注意做到的”“在计算方面, ‘准确无误’应该是你的主攻方向”“多做一些小数乘除法的练习, 真的可以提高你的数学成绩”“任何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有来历的, 老师希望你把它弄明白”等一类的评语。

7.情感交流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虽然已经成长为有思想、懂感情、爱自尊的个体, 但他们还不善于掩藏自己的心事, 心中所想大多会写在脸上。在教学过程中, 曹佃江善于观察、捕捉他们情绪的波动, 及时以批语的形式与其交流、沟通,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理解, 使他们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如“你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诉老师, 老师会帮你的”“你和同学闹意见了吗?老师会处理好的”“有你这样的学生, 真的是老师的骄傲”“家里出什么事了吗?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老师吗?”

(四) 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 采用不同的批语

1.引转类

任何一个班级, 无论班额大小, 总有一部分学困生。对于这类学生, 曹佃江及时地运用批语给予鼓励、引导或提示, 细心呵护他们的自尊, 放大他们的点滴进步, 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找回自信, 逐步实现转化的目标。例如, “其实你很聪明, 只是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只要你真的用心去做, 你不会比别的同学差”“今天看到你抬头听讲的样子, 老师就像看到了一朵盛开的鲜花”“你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 可以写纸条给老师”“你能做对这一题, 老师真的很高兴”“记住, 只有相信奇迹的人才会创造奇迹”“每天前进一小步, 你终会走向成功”, 等等。

2.促成类

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获得优秀的成绩, 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尤其如此。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容易被忽略, 因为他们似乎不需要老师太多的关注, 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其实, 这部分学生是一个极易分化的群体, 曹佃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及时用作业批语传达对他们的关注, 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帮助他们进步。如“如果你能把每次作业当成自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水平的检验, 你的成绩一定会很优秀”“你肯定能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老师真的期待你的进步”“其实, 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就是勤奋, 就是会学, 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不要迷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头脑比你聪明, 老师相信你会超过他们的”, 等等。

3.提高类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思维敏捷, 思路开阔, 学习态度积极。面对这些学生, 曹佃江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批语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新机会。如“这一题还有更简捷的解决方法吗?请你想一想”“很多计算题是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你发现了吗?”“你还能想出其他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吗?试一试, 你肯定行!”

教育无小事, 处处皆学问。别小看了这些看似“支离破碎”的“闲言碎语”, 它们指向了每类学生, 指向了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方法, 从这些充满了智慧的评语中, 我们看到了“因材施教”的魅力, 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因此而受益终生。

收获的岂只是数学成绩

在曹佃江老师创造并实践“曹佃江数学作业批语”体系的30多年之中, 这一体系之于学生成人、教师成长和学生家庭的影响早已远非试卷上的数字可以概括的了。

在这次采访过程中, 记者在涝坡镇随机召集了十几个初中学生座谈, 他们对曹佃江的数学作业批语皆记忆犹新。

八年级三班的卢立志同学说:“‘有目标, 更要有行动’是上小学时曹老师给我的批语, 我至今仍然牢牢记着。现在, 每当我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我都会给自己制定下一个新目标, 向着新的目标去努力、去争取, 用实际行动去实现, 比如合理安排时间、专心听讲、课后反思、查缺补漏等, 因为曹老师在数学批语中曾说过这些就是努力、勤奋的表现。”

八年级一班的李永香同学说:“回想起来, ‘不会做的时候你就画’是曹老师写在我作业批语中的一句话。我们原六 (2) 班的每一个同学都知道, 当我们遇到有难度或不会做的题目时, 曹老师是不会轻易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而是让我们动手画一画, 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知有多少次, 我们就是靠这种方法而“恍然大悟”的。进入初中以后, 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的时候, 我就是先画出题意再作答。同样, 我也是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函数”的。正如曹老师在批语上说的‘对于数学来讲, 画一画可以让你有许多新的发现’。老师的‘画法’将陪伴我走过初中、高中, 走过大学。”

数学作业批语使学生们记住了曹佃江, 而曹佃江的数学批语也深深地感动了社会。

胡顺媛同学的父亲说:“我家小孩以前的数学成绩一直较差, 我埋怨孩子笨。但这一学期孩子的成绩居然由C提高到了A。开始, 我以为是瞎猫碰了死耗子, 可以后的几次测验中她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于是, 我询问了孩子, 孩子告诉我, 是曹老师的批语让她学会了很多数学学习方法, 让她觉得数学变得简单了, 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我觉得曹老师真是教学有方的好老师。”

周通同学的父亲说:“我家的孩子, 以前就是一个马大哈, 教他的老师都说这孩子挺聪明, 但就是粗心马虎, 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升入六年级后, 我发现孩子做题认真了, 我一了解才知道, 原来是曹老师用批语来教育孩子如何认真地对待作业, 使他逐步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我觉得用批语教育学生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比天天说教管用。”

曹佃江的数学批语不仅影响着学生和家长, 也影响着身边的老师。

年过半百的张传满老师说:“多年前, 我偶然发现曹佃江老师在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时, 不仅写‘优’‘良’等, 还给每位学生写几句有针对性的评语。看后我既惊讶又惭愧。惊讶的是曹老师给每位学生的每次作业都写评语, 他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惭愧的是我干教育几十年, 自己怎么从没想到要这样做。从那以后, 我就模仿曹老师在每次作业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写评语, 效果非常明显。”

曹汉彩老师说:“去年与曹老师一起工作后, 他与学生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课间或放学后, 都能看到曹老师身边围着许多学生, 他们时而说笑, 时而亲密地交谈, 让我非常羡慕, 这就是曹老师的魅力所在。他爱他的学生, 他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点滴进步他都能够及时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每一点不足, 也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正因为他时时关注自己的学生, 了解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 才会形成脱口而出的评语。所以, 爱心造就了曹老师的魅力, 评语只是他爱心的表现。”

小学数学老师 篇8

一、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

实验稿《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同样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 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 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邱学华老师从1979~1980年对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生口算能力进行调查发现, “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不如表内乘、除法”, 得出“为什么计算加减法就不可以用加法口诀呢”的结论。大家都知道, 影响20以内加、减法计算速度的是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进位加法的“凑十法”、退位减法的“破十法”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思想———转化的最佳课程资源。如教学“9+4”时, 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等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 学生就能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 通过“凑十”转化,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 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 计算“9+4”时, 只需背诵“九四13”的加法口诀就可机械地得出计算结果, 但动手操作、“凑十”的思维过程、数学转化的思想、创造性思维等将被机械的记忆、照搬所取代, 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思想、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不利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

我们所熟悉的乘法口诀一共45句, 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横、竖排列很有规律, 便于学生记忆, 且我们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相同加数的连加计算后,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自己编口诀、记口诀, 学生有了思维、体验的过程, 自然对乘法口诀记忆深刻。但教学加法时, 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 就会适得其反。就会严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一是会忽视学生的“人本”, 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试想, 如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凑十”“破十”转化的基础上, 学生体验了“凑十” (“破十”) 的思维过程, 是比较容易掌握20以内的进 (退) 位加 (减) 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20以内加减法, 还有必要去熟记加法的口诀吗?如果让学生先熟记加法口诀, 再来学习20以内进 (退) 位加 (减) 法, 更是本末倒置, 且加法口诀的设置、编排没有很好的规律 (见邱学华老师编制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 共20句) , 自然更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如果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 则学习加法口诀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 且加法口诀是大数在前、小数在后, 由于学生会受旧有“加法口诀”的影响, 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学习, 甚至导致“加法口诀会同乘法口诀混淆”。

三、与邱学华老师倡导的尝试教学基本观点相悖

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 尝试能成功, 成功能创新”, 特征是“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 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 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 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但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后, 学生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时, 无须尝试、创新, 只要机械套用加法口诀就可以了。因此, 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 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但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的尝试、创新, 从长远来看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与尝试教学基本观点相悖。

四、“熟记加法口诀的实验案例”论据不足

邱学华老师曾于1961年在华东师大附属小学做过对比教学实验, 一个班不教加法口诀, 一个班要熟记加法口诀。试验结果表明, 要求熟记加法口诀的这个班教学效果显著。1964年又在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的三年级做过类似的实验, 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后, 再做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立即提高32%。2011年再次在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小的一、二、三年级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提高35.7%~50%。但以上实验案例, 都是在短时间内的实验对比, 就像参加记忆培训班, 你去熟记了, 去强化记忆了, 肯定是能够“立竿”见一点影的。事实上,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计算能力的提高, 他们在六年级毕业时, 熟记加法口诀与没有熟记加法口诀的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根本不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 我们只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就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熟记加法口诀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培养, 加重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不要让学生熟记加法口诀好。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J].北京: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12, (1-2) :18-1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通知——附件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Z].教基二2011]9号文件, 2011.

做优秀数学老师有诀窍 篇9

一是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问题型情境

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根据教材内容, 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活动型情境

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展开与折叠”时,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的挂历纸。上课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 在活动中, 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 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 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 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 人人参与, 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3.创设探究型情境

在“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中, 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探索情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 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萝卜 (正方体、长方体) , 说出了多种答案, 有的同学还争了起来。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最后归纳出完整的答案:当截面不过顶点时, 有10个顶点, 15条棱, 7个面;当截面过一个顶点时, 有9个顶点, 14条棱, 7个面;截面过两个顶点时, 剩下的几何体有8个顶点, 13条棱, 7个面;截面过三个顶点时, 有7个顶点, 12条棱, 7个面。在这样的情境下, 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浓厚, 合作交流的气氛活跃。并经历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 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 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4.创设信息型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 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 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学习素材, 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设信息型情境, 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自制教具、课件, 多媒体应用等, 这是创设信息型情境的前提。

二是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 更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 也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主要做法有:

1.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 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激发兴趣是课堂提问的第一要素, 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 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2. 精心设置问题梯度,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好的课堂提问应当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 引导着学生由浅入深地去理解去思考, 并使知识点逐步渗透到问题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或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地方, 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在备课时都应尽可能考虑到。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思维的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编制难度不同的问题。

3. 精心创设提问方式,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自己问, 学生答;教师不应把学生单纯的视为被提问的对象;而应视为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 通过精心设问,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围绕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 设疑问难, 启发思维, 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气氛, 使每位学生都有“发问”的机会、时间和场所, 使每位“发问”的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热情、信任和尊重, 从而受到鼓舞, 课堂应留有自学时间,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写作业评语讲究艺术性。

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作业写上批语, 不仅能传递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 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而且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 使学生强化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

1.使用激励性批语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批改数学作业时, 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 而且更应注重充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应适时以“点睛之笔”激荡学生思维的浪花, 提倡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使用个性化批语

对于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 能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的学生不爱学数学, 目的不明确, 就可以通过像“知识就是力量”、“与数学交朋友吧, 他会让你变得更聪明”这样的评语来让他们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付出了许多汗水, 却效果不佳, 开始对学习丧失信心, 此时我在及时指出其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外, 送给他们像“坚持就是胜利, 努力吧, 老师为你加油!”、“相信自己, 定能成功!”这样的评语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 使用幽默性批语

做个“勤”“懒”共存的数学老师 篇10

一、课前必须做勤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 变以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局面为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 变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局面为学生自己想学、要学的主动学习, 教师从以前课堂的主角变为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 教师从台前转为幕后.

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并不等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不闻不问, 相反,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对教学内容的阅读, 对教材的分析, 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制定, 教学预案的设计, 预测学生认识的误区和知识的盲区, 学生课前预习的摸底, 教学预案的调整, 教具的选择等等, 每一个方面都要认真对待, 稍有不慎, 课堂教学中就懒不成了.教师要善于用课前准备工作的“勤”来支撑课堂的“懒”, 来支撑课堂教学中的“懒”教师要做的是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有了课前准备工作的“勤”为支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才会“懒”得游刃有余.

二、课堂上懒的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 教师动的多了, 学生自己动的机会就少了, 学生的注意力大多被教师的“动”吸引, 大部分的时间只能充当观众和看客.教师在课堂上要懒得动, 将动的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学生,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知识, 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生成知识.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 我在引导学生操作时提了一个问题:“前面两节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和面积计算公式, 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 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怎样去推导?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学具, 也可自己在本子上画出示意图.”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自己的操作探索阶段, 结果学生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推导方式.

三、课堂上懒得说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懒得说, 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说,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在练习课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复习课中, 教师更要让学生充分地说, 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例如这样一道判断题:求一个数的倒数, 只需要将这个数作分母, 分子写1就可以了.我在课堂上没有先评讲, 而是把这道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再请学生面向全班进行汇报.学生们讨论着, 不知不觉就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 一种观点认为1的倒数虽然是写成了1, 但在求1的倒数的过程中, 也可以按照题目中所说的将1作分母, 分子上写1, 这样结果仍然是1;另一种观点认为1的倒数是1, 需要在头脑中记住就行了, 没有必要像题目中说的那样画蛇添足……看着学生们辩论的如此激烈, 我内心不由自主地开心了起来, 如果这道题由我来评讲, 课堂上会出现如此热闹的场面吗?学生的学习氛围会有这样浓厚吗?还有比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吗?因此我认为, 教师在课堂上嘴巴应该懒一点, 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说, 让学生去尽情地发挥;耳朵应该勤劳一点, 多听听学生的发言, 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四、作业批改要抓勤

在和家长的闲聊中, 曾听说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发给学生批改, 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密密麻麻的“菁”与“菖”, 没有其他记号, 更没有老师的评语, 最后的落款是一个日期, 非常简单.想想自己, 平日工作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家长反映的情况在学校中肯定存在.

作业,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步骤, 是反馈学生知识接受情况和能力转化情况的途径和手段.我认为, 教师必须要勤抓、狠抓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情况, 将此作为检测自己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也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缺陷, 哪些方面还需要补足、加强和提高.

五、课后反思勤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 再完美的课堂教学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缺憾, 因此, 教师在授完课之后应趁着头脑中还留有记忆尽快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既要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满意之处, 也要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的不足或败笔之处, 还要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 以便对今后的教学作出调整.教师对于教学中的反思不能靠着自己记忆力好, 留到过几课时一起反思, 等到那时, 头脑中会失去许多重要的信息, 反思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了.

委婉的数学老师等 篇11

期末考试后,数学老师发成绩单前说:“我们班上这次考试90分以上的同学和80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80分以上和70分以上一样多。”

刚一说完,就听见全班的欢呼声。不过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这才慢慢地说:“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我其实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

小明成绩有点差,老师责备他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

小明说:“老师你错了,我其实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

老师越来越生气:“那你说说看!”

小明回答道:“我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不管中途有多少困难,我都会拖到最后一刻去做!”

在学校犯错误

我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让我把家长叫过来。

我说,家长不在,能把舅舅叫过来吗?

老师说,可以。

于是第二天,我背着三岁的舅舅踏上了不归路……

还有点小激动呢

本人学渣一枚,总是受到同学的各种鄙视,于是我前两天默默地把淘宝收件人的姓名改成了“学霸”,想想以后接电话的时候:“学霸,你的快递……”想想还有点小

激动呢,哈哈哈!

透明和白色

一学生总是搞不清楚白色和透明的区别,于是老师火了,拿起一杯水,指着水问:“这是什么色?”

学生说:“是白色。”

老师生气地说:“你明天穿这样的白色衣服来学校吧!”

不咋地,就是想揍你

这学期刚开学,我换了个新同桌,成绩很好,但是我观察了几天,也没见他很用功。难道他每天回家偷偷学习?还是寒暑假的时候补习过?

我怎么也想不通,于是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你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技巧吗?”

数学“互助组”,老师好帮手 篇12

一、宣传“互助组”

针对学生的实际, 我先鼓励孩子们要相信自己, 眼前的困难最终是能够克服的.然后进行合作学习的引导, 让他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 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 只有既善待自我, 又欣赏别人,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我告诉孩子们: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向水平差不多的人学习, 你就多了一个学习伙伴, 可以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与水平高于自己的人一起学习, 你就多了一位“老师”, 自然就可以学得许多东西;与水平低于自己的人一起学习, 你就会成为别人的老师, 教学相长, 你同样可以学得许多东西;尤其是对于一件难办的事情或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若是有意识地向别人多讲述几遍, 就能大大地加深印象, 这是因为为了向别人说明白, 脑筋要紧张地活动, 所讲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强化, 并得到了整理, 使其条理化、清晰化了.

二、组建“互助组”

在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后, 我就着手动员学生根据自己在全班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自愿组成学习互助组.要求组建时, 应充分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每组人数不要太多, 也不要太少, 最好4~5人, 每组成

员的学习水平及人员应基本保持呈正态分布, 包括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 (指学习较松懈、缺乏毅力, 学习进展较慢的学生) , 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 (指学习积极性高, 学习自觉、刻苦, 学习进展较快的学生) , 2~3个中等学生 (指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是班级中的大多数, 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小组中组员的数学成绩要表现出一定的梯度;

2. 互相团结, 互相支持, 发现问题时, 能够共同探讨, 毫无保留;

3. 在意见出现分歧时, 能够协商处理, 争论时尽量做到以理服人;

4.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能够关心、指导、帮助他们学习且能正确灵活处理好组内成员关系的小组长.

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 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学习团队.因此, 教师要鼓励孩子们注意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提醒孩子们要特别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让大家主动接近他们, 以争取共同进步.于是, 在教学实践中, 我就给每个小组制定了组织目标, 并要求每个组员都朝着小组既定的组织目标 (如拿到证书或是获得其他形式的认可) 而努力, 我告诉孩子们, 要想成功地达到组织目标, 首先是有赖于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能进行有效的个别学习, 其次是小组间相互合作的效果有没有得到体现为了很好地实现这种“互助”效果, 组员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比如, 小组内应有一定的分工, 每一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 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 而且应轮流担任, 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 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 组员们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 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等等.

三、启动“互助组”

互助组建成后, 我立即着手指导各互助组成员针对本组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互助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1. 新课前的互助

在任何学习环境下, 学习内容无疑都是一个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每节新课之前, 互助组要完成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1) 复习旧知.互助组成员共同讨论这节课的内容涉及以前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否仍然记得.通过互助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力争扫除这些新知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2) 预习新知.将互助组成员预习时所遇到的弄不清楚的地方记载下来, 准备齐全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学习用具, 准备课堂实践或社会调查的材料、工具等.

2. 课堂上的互助

各互助组在课堂上的互相支持, 互相帮助, 具体表现为:

(1) 纪律上的互助.上课时, 各互助组成员互相鼓励、监督, 如有成员发生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现象, 其他成员就可以及时给予友善的提醒.

(2) 学习上的互助.在老师要求熟读相关概念、特征时, 互助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加深理解, 还可以相互检查、巩固记忆;在老师要求当堂练习时, 互助组成员可以在各自完成自己的练习的基础上, 相互核对, 找出错误后并及时订正, 并试着交流本组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将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已经会了哪些, 还有哪些不清楚, 有什么新的发现, 有什么不同见解……

3. 课堂后的互助

每节课后, 免不了要完成课后作业.每个互助组成员应互相监督, 保证每个成员都能独自完成.碰到组员不懂的, 其他组员责无旁贷, 应立即给予帮助, 直至对方弄懂学透为止.碰到组内都不懂的题目, 每个成员都要向其他组内的同学请教, 经请教得出的结果还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每次考试前, 各互助组成员要集中复习, 主要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互查必记的公式, 搜集相关知识点的基本题型, 小组成员可以自出试卷, 用于小组成员间的互考、互改.

订正考试试卷时, 每个小组成员都先行自查, 找出自己会做的但因某种原因致错的题目并进行订正;然后, 再进行小组内互相检查, 看一看自己做错的题别人是怎样正确解答的, 别人的错题自己又是怎样来解决的.

通过学生的互助活动, 我深深地懂得:仅靠老师一人的力量让学生学好数学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符合现在教育要求的.而让孩子们互助起来, 既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又能让学生表现出自我;既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快乐, 也能使学生在提高了自己的同时赢得自信.数学“互助组”实在是我们数学老师的好帮手!

摘要:在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从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到实验教材的编写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本人尝试通过建立数学“互助组”的方法, 以实现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要求,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克隆·克隆羊·克隆人下一篇:人与动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