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

2024-05-26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通用11篇)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 篇1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程晓堂教授的讲座给了我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很大的启示和思考,扭转

了我在语言综合能力认识方面的一些误区和使我认识到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不足。

我以前总是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并不重要,只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就了事了,但是我现在知道那还远远不足啊。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尝试各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了解语言能力的内涵,实时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比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情绪、观念的表达;让学生描述、介绍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生活经历和经验。老师要尽可能与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情景的真实性,内容的真实性,语言的真实性,交流的真实性。减少机械的记忆、模仿、背诵等活动,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保障。我们应该减少机械的记忆、模仿、背诵等活动,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保障。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试方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积累,需要长期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 篇2

1.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语言在说写中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的内容,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靠语言来表现, 借助语言把它们缝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成为完整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说, 语言不仅使文学的表现对象成为艺术上的现实存在, 而且一切手法、技巧等也只有借助语言才能体现出来。通常人们把“很会写文章”说成“文字功夫很深”, 谁也不认为这种表述不准确, 这就因为语言文字的功夫, 在写作过程中确实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语言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儒林外史》被鲁迅推崇为古典讽刺作品的高峰、长篇小说的力作, 然而对它的结构却不无微辞:“惟全书无主干, 仅驱使种种人物, 行列而来, 事与其来俱起, 亦与其去俱讫, 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的, 结构零散, 虽则对《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不无影响, 但并未动摇它名著的地位。这不是别的, 正是由于它语言上的独特, 特别是讽刺语言的创造, 已经达到非常精妙的境界。对此, 鲁迅是赞不绝口的。假定《儒林外史》的语言平庸苍白, 那么, 它早被历史烟尘所淹没, 断然不会流传至今。通过以上的对比认证, 学生对语言的重要性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 要强化学生清醒的语言意识

语文教师不论在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中, 都应兴味盎然地引导学生“咬文嚼字”, 比较推敲。“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比较中才能使学生鉴别语言的美丑、精粗、高下, 并体会到精美语言的创造来之不易, 从而强化自己的语言意识。作家彭荆风《驿路梨花》中有这么一句“我们正在劳动, 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问学生, 这里为什么不用“出现”或“跑出”而要用一个“闪出”呢?学生一时答不上。在教师启发之下, 经过仔细比较推敲, 大家才悟出:一个“闪出”, 写出了时间之短, 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 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语言的美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华丽”, 而在于作者行文时深刻理解一定词语的内涵、意蕴, 精细感受语言的特有情味与色调, 从而准确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能这样, 那么即使一个看似极为普通的字眼也会闪闪发光。

3. 要加强作文实践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 通过教师的指导、批改和讲评等环节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件事:小明听到他爸爸的声音, 就飞出去, 高兴地叫道:“爸爸, 你回来了!”而他的底稿上却是“就跑出去, 高兴地叫道:‘父亲, 你回来了!’”。我问他为何把“跑”字改为“飞”字, 把“父亲”改为“爸爸”。他说“飞”是比拟, 生动些、形象些;并且想到儿子急切盼望多年未见面的父亲回来的时候, 确有“飞”的联想;把“父亲”改为“爸爸”, 则显得亲切自然, 不生硬, 不别扭。在作文评讲时, 我又把这个范例再讲一遍, 并表扬了那位学生认真琢磨语言的精神, 肯定了这个“飞”字的生动、“爸爸”的亲切, 这给学生很大的启示和鼓舞。从此, 学生写作时反复推敲字句也就蔚然成风。

4.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堂毕竟是一个小天地, 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广阔天地是课外。要引导学生投身到沸腾的社会, 向置身于改革大潮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在观看电视、电影、阅读文学作品等审美活动中鉴赏语言, 培养并强化自己的语言意识。作为语文教师, 更应把培养语言意识这一任务延伸到学生广泛接触的日常生活的土壤中去。只有这样时时处处耳濡目染, “语言意识”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深深地扎下根。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篇3

[关键词]语言文字 文体特点 读写结合 文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5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一、遵循文体特点教学,实现言意兼得

不同文体的课文,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依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便于学生把握课文的表达形式,这无疑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与问》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文,说理文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举出例子,最后进行总结。教学《学与问》这篇课文时,我在让学生弄清文体特点的基础上,抛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观点是什么?举了哪几个例子?例子是怎样说明观点的?之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形式,以“写好汉字需下苦工夫”为话题,写几段文字。学生学得很投入,不仅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很透彻,还很好地掌握了说理文的基本表达形式,并学会了迁移运用。

《麋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是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介绍事物。《麋鹿》这篇课文就是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三个方面来介绍麋鹿的。教学《麋鹿》这篇课文时,我把读与说的训练结合起来,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麋鹿的。然后让学生分别画出写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句子,朗读出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介绍麋鹿。为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现在你们是导游,你们正带领游客参观麋鹿饲养场,不过这里不仅有麋鹿,还有驯鹿,请你们细致地为游客介绍,让他们听了你们的介绍不仅能一眼辨认出麋鹿来,还能熟知麋鹿的生活习性。”这样,通过说的训练,把书面语言转化成了学生的口头语言,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把握文脉,反复诵读,实现言意兼得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关键的是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互为依存,共同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而“文脉”往往会将两者统一起来。因此,不管是篇章的教学还是重点段落的教学,关注对文脉的梳理、辨析十分重要。

《三亚落日》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起始段便抛出了这样一句话:“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象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的第四段做了细致的描述。如何才能让学生既能清晰地认知夕阳滑落的过程,又能感受到它的美妙绝伦,还能体悟出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那美妙绝伦的景象的呢?教学《三亚落日》的第四段时,我的具体教学步骤是:第一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落日动作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四个过程,想象成四幅图画(悬挂图、下沉图、蹦跳图、入水图)。第二步,让学生口头叙述夕阳滑落的过程,完成学生对日落过程的认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三步,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四幅图的具体句子,反复诵读,直至能够背诵下来。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夕阳滑落的美妙绝伦,感受语言的优美。第四步,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意在引导学生理性审视文章遣词造句的匠心,体味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这样由语言而内容,由内容而语言,通过读、说、思、评,很好地完成了语言学习的过程。

三、读写结合,实现技能迁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比之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的策略也相对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向写作教学,无疑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改进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因为这样的教学不仅为指导写作提供了时间保证,还遵循了“习得写法—迁移运用”的习作训练规律。

读写的实施,关键要善于择取语言训练点。我教学《爱之链》时就择取了第一段为语言训练点。之所以要选择这个段落作为训练点,是因为这一段的环境描写无论是对表现人物的心情,还是对表现人物的形象、品质都起到了极大的烘托作用。

如何凭借语言训练点,实施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领悟环境描写的特点: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景物来描写。这对人物的心情以及人物的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在学生读到最后一段时,结合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句的理解,我创设了这样的读写结合的实践情境:“还是一个雪花飘落的傍晚,还是在那个乡间公路上,还是开着那辆破汽车,只是现在乔依的心境变了,他的心情不再凄凉,他变得高兴了。同样的环境,当乔依心情变化了,可以怎么写?请同学们动笔写写吧。”

这一段的原文是:“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有的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依然是那样的黄昏,依然寒风劲吹,雪花飞舞,但在乔依的眼里,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雪花像小精灵似的在他的眼前蹦跳,有的竟然飞进车里,落到他的脸上,亲吻着他的脸颊,似乎还在呢喃:“祝你好运,乔依,你会很快找到工作的……”

从写作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是富有成效的。因为,通过学生的作文可以看出来,学生不仅把握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要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为写而读,读写结合,不仅是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学侧重点的转变,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此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事实上,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运用方法理解内容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对写作方法的领悟,因为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本是相互依存的,犹如钱币的两面,这也正是“言意”能够“兼得”的原因所在。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 篇4

《语文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低年级的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我们不妨尝试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听说”上动脑筋“说话是播种,听话是收获。”丰富语言积累可以在“听”“说”上做文章。

1.听故事促积累

小孩子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它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童话故事吸引人的了,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接触的各种动画片、连环画、故事,大多是童话。因此平时可让孩子听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或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及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利用早晨和午间让学生欣赏,孩子能从娓娓动听的讲述中了解故事梗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

2.赏美文促积累

教师可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一些短小优美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语言。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在“说”上活运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让儿童从做中学。”积累语言是为了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说话训练能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的蒋春梅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如通过口语交际、展示台为学生搭建说话的平台;举办故事会、成语接龙„„,在活动中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乐趣,同时提高了说话能力,又积淀了语言,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二、在“读背”中下功夫

1.在“读”字中做文章。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文中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情景,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感动,还要让学生注意吸收,化为自己的营养。教材中有较多好的词语,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八个成语构成了一副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美好的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让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记,边读边记。在师生的一呼一应中,在稚嫩的童声中,学生读得有情,读得有味,更在图文结合中积累了语言。又如《红领巾真好》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积累了语言。

2.在“看”上花时间。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多读多写,是获得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一要结合教材,开展课外阅读。新教材都是以“组”为单位编排的,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就类似的文章进行拓展,人教版的配套读物《小学语文同步阅读》紧跟教材,里面的文章大多和教材同一主题,每学一篇课文,就设有两到三篇文章,如《金色的草地》学完就可让孩子阅读《神气的小草》、《家乡的草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也可在教材的空白处超越文本,拓展阅读。第二结合爱好,开展课外阅读。?低年级孩子喜爱读趣味性很浓的文章。所以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如《神话故事》、《伊索寓言》、《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让学生进行阅读。还可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书籍给孩子,扩大知识面。为学生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第三,开展活动,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对学习还处在是不是喜欢的阶段,尤其是课外阅读,兴趣更来自于老师的激发。

三、在“写话”中勤运用。

习作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常言道“听不如看,看不如写”,写是大脑总结、归纳、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灵活运用已积累的语言形成知识块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常练笔。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

1.堂延伸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可以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促进语言的运用。

2.模仿创新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让学生仿照前几块石头的介绍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怪石,积累文章的表达方式。为了课文的参照,学生只需在课文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完成了一次写话练习。学生在模仿中不知不觉复习巩固了课文中词句,积累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在写的设计上下功夫,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常练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实现了语言的再积累。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 篇5

如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在观念上受到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在教学模式上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制约,体现不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就是学生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较,更突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现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报道如下.

作 者:黎广彬 张淑香 作者单位: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刊 名:黑龙江畜牧兽医 PKU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6)分类号:H3关键词: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6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而幼儿时期,恰恰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

义。那如何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父母要多给孩子念书听。父母是宝宝最好的玩伴,孩子愿意听父母给他们念书,讲故事。在这期间,孩子不仅培养了孩子对书的兴趣,而且孩子在听的中间也会不知不觉地积累许多的知识,并扩大了词汇量,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想要表达的愿望。在此期间,父母还可以通过让孩子看图讲述,或复述,概括您刚刚讲过的故事等方式,直接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或和孩子做游戏,鼓励孩子通过表演的形式,大胆地表达。

父母还要多和孩子用语言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找一些话题,启发孩子勇敢的说出他的观点与想法。并锻炼孩子有条理的进行表达。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孩子表达的词语是否正确,然后及时

地帮助孩子纠正表达不当的地方。

父母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锻炼孩子乐意说话的勇气。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并多鼓励孩子勇于表达,敢说,而且要多提醒孩子表达时的举止、态度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说话条理。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和仪

表。

父母还应该经常领孩子到外面转转,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各种事物,不断地充实孩子的生活,扩大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发现新鲜的题材,有事可说,有话可表达。这样既有利于培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 篇7

很快, 使得很多此类的学生在还未毕业时就被很多知名企业下了订单。但是有很多知名企业在使用此类学生以后发觉, 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 就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不成正比。有很多专业技能很好的学生, 由于在工作中对于英语的使用能力局限, 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 从而也失去很多的机遇。

针对这类情况, 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怎么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如果说怎样学好英语, 这样的问题太过于笼统。很多人认为:要学好一门非本族语言无非就是一个字“背”, 其实这是对英语学习很大的一个误区。不可否认, 死记硬背是一个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词汇量的方法, 但是对于真正用于实际工作还是要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 从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种语言的工具。

1 高职学生的英语现状

高职学生通过大专院校三年的学习, 能够掌握部分常用英语词汇, 基本能完成一定的口语会话。但是在口语发言和会话时, 缺乏逻辑思维、组织语言缺乏条理性。特别是在演讲与辩论时, 主题不突出, 观点不明确, 缺乏分析、思考、综合判断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在口语中习惯进行简单的交谈, 很少深入话题, 平时不注意扩大知识面, 导致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要想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除了有一定的词汇量作为支撑以外最主要的是用英语这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来组织语言, 而不是用自己的母语来想问题然后再进行翻译。

2 什么是英语语言思维

英语语言思维是指存在于英语这种语言现象内的潜规则, 它融会贯通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多种方面。

英美人在他们的思想中, 是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的。他们认为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存在, 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制约。人, 通过认识自然, 了解自然, 适应自然, 最终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经有关学者研究得知, 英语自中世纪以来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完善, 随着各种文化的融入、吸收、并进, 越来越完善, 可以被称为理性的语言和最具有逻辑性的语言之一。这就造就了英美人士的思维表达方式的特性:由因及果, 由小到大, 由整体到部分, 由概括到具体。所以, 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表达的时候, 我们要试着用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一个现象或进行观点的阐述。抛弃已经形成的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刚开始可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克服母语的影响。

3 培养英语思维方法

3.1 模仿

模仿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手段之一。这种模仿是从听开始的, 经过大脑分析, 由各个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

尤其是我们的高职学生, 在学习英语时, 英语作为非母语语系的第二外语, 学习起来更有一定的难度。

心理语言学家曾说过, 语言是从听觉开始的。当婴儿生下来学说话时, 完全是靠听, 接下来模仿父母的声音, 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案例可以说明, 一个自然人在出生后的语言环境就造就这个人掌握哪种母语。

同样, 对于我们高职学生来说, 已经错失了一个自然学习语言的天然环境, 如果要学好英语, 只有下大力气去模仿。

抓住一切说英语的机会和场合去模仿。模仿语音、语调, 模仿表情, 甚至是肢体语言。俗语说“practice make perfect”, (熟能生巧) , 就是这个意思。

有的人认为模仿很简单, 其实不然。养成那种好的模仿习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说好英语,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说话人的发音, 找准每个音节的音调。特别是语音基础不是很好的高职学生, 克服害怕的心态去不断的模仿是能否提高的关键。

很多高职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 特别是刚开始学英语的初期, 由于各种原因, 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发音和英语基础音调。导致了最基本的音标、音节发的不准, 甚至发错。在这种情况下将错就错, 不断积累错误,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从头开始, 不断的模仿, 反复的操练, 克服先前已经形成的语音习惯, 不断的纠正, 强制性的改正。对于自身语音上的问题不要害怕, 能够正视自己的差距, 才能给自己提供改正的机会。

3.2 摆脱母语的影响

3.2.1 think in English, 而不是think in native language。

用英语思考的意思就是在用英语进行表达时, 没有母语思考的介入, 没有一个心中翻译的过程, 或者把母语思考的痕迹被压缩到很小程度, 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老外, 结合英语文化的知识, 理念, 自然的运用口语固定词语、句式进行表达。例如:我们要多用常用的交际口语, 记住常见的交际句子和短语。Such as:you are very appreciate.I don’t think so, that’s all.等等。把这些常见的句型使用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景中。

Think in English, 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刚开始, 由于母语的影响, 我们在说英语时首先用中文先想一遍, 接下来在脑海中进行短暂的转译, 随着使用这种语言越来越频繁, 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有句话叫做熟能生巧, 培养英语思考就是依靠系统的大量的反复使用和实践练习。两种语言在头脑中的交换行为会随着对英语使用的熟练而慢慢减弱, 直至无法计量的程度, 这样就成功的进行了母语向外语的过渡。

3.2.2 加强英语表达的逻辑性

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 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 对表达的形成和内容进行组织, 训练学生成套的表达和理解, 形成以英语为形式的思维定势, 相应的英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出现。要想说一句话的时候, 想从英语的句子结构为出发点, 找准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主干的位置, 把其他的成份逐一的填入, 把句子进行完善, 这样的语言表达才会有一定的逻辑性, 避免杂乱无章, 句不成句。

3.2.3 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的影响

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一些鼓励策略, 营造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 并适当的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事先做好准备, 把要教授的知识按照知识点的形式把一些单词补充给学生, 鼓励学生对这些单词进行头脑风暴, 尽可能的进行扩充和联想。对于有创新性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表扬, 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感到有趣和有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

3.3 培养学生的语感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没有语感, 究竟什么是语感呢?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对某种语言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个很抽象的意思, 其实就是对语言的语法、语气、语调的综合运用。要想形成对一种语言的语感, 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做不到的。它需要庞大的词汇量、专业的术语、人文地理知识、社会宗教知识等等各个方面的融会贯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 精读或者泛读都是可取的。

3.3.1 多听

多听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英语讲述、录音、听力材料。真实语言环境中是有明显的口语发音特征。连读、弱读、缩略等。练习英语听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听英美电影中的人物对话, 这些对话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通过听和大声的模仿朗读这些材料, 英美的思维表达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就慢慢地投射在英语学习者的头脑中。当要说或写英语时, 学习者就可以模仿这些句式或思维表达方式进行有关的构思或表达。比如一些著名的篇章:I have a dream, 或者是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演讲稿等等。

3.3.2 多看

多看英美人写的文章, 在阅读的时候, 有时候发现那些单词都认识, 就是理解不了这个句子的意思。对于一些词, 你只理解其中的一个解释, 不知它在句中的其他意思, 一个词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意思。纵观牛津或是朗文字典里的翻译和解释, 会发现我们最常用的只不过是字典里的前二个或三个意思, 还有很多种意思都是被读者忽略的。科普和政论性文章就是英语的特殊型式, 这些英语原文材料才是训练和培养英语思维表达习惯的最好材料。

3.3.3 多背诵

对于学习非母语以外语言的学生来说, 背诵是最佳捷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很多的单词, 句型和固定搭配。背诵也是加深记忆的一把钥匙, 但在这里所强调的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背诵也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要背诵一些短文, 可以先了解文章的中文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如果要背诵一些诗歌, 可以把那些很押韵的单词连接成歌曲;

如果是对于那些很深奥的专业术语的背诵, 可以联想记忆, 联想一些与其相关的情景或是其他单词。总之, 背诵要使得其法, 才能事半功倍。 (下转第49页) (上接第46页)

3.3.4 了解文化背景

要想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为此我们可以把这项任务从多了解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方面着手。我们都知道,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映, 而文化又是形成和发展语言的良好环境。不同的文化才能造就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比如:英美人习惯赞美人, 经常说“You look so beautiful”, 但是在中国这种赞美只能用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间。学生们只有了解这些知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英美国家人士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和中国人的不同, 才能在学习另一个国家的语言时潜意识地学习和接受别国的思维表达方式。

4 结束语

一种语言文化的产生必然体现一种特定的思维意识, 我们只要对这种语言文化背后的思维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很好的去运用这样的表达工具。虽然现在学习英语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重视的一种基本行为, 但是只有从语言其本质出发, 才能真正的去掌握这种语言。

参考文献

[1]张永席, 刘亚飞.浅析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9 (19) :13.

[2]刘锋会.思维方式与英语听力水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8 (4) :32

[3]徐秋云.英语思维方式训练漫议[J].安徽教育, 2004 (12) :2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篇8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真正理解的要求。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对错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们认为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高。同样,对数学阅读投入时间和精力,也直接影响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所以,我们从数学阅读着手,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语言的魅力。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三)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中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规范化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教学具操作过程等,指导学生仔细观演示过程,并让学生口述,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使知识内化。例如:当学生做“34-8”这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式题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34根小棒,问:“怎样去掉8根?”有的学生边摆边说:“我从34里拿出14,14减8得6,20再加6得26。”有的同学则说:“我从34里拿出10,10减8得2,24再加2得26。”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划 篇9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目标,推动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根据县工作安排,结合我班工作实际,制定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进普及普通话和社会用字规范化,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当好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介休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将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好的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体目标包括:

1、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组织人员进一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依法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意识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2、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继续抓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工作,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进一步延伸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水平。

3、提高全体员工在应该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和场所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公示性文字规范用字的检查和整改;要提高公文格式和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水平。

三、具体措施

1、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2、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结合学习,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促使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

3、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网络。确定专人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设立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在统一要求和部署下,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整治与监督工作。

4、做好本班语言文字工作的自查自评,整理有关档案资料。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划

根据国家和上级语委文件的重要精神,我班本学年的语言文字工作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主题,以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为主要目标,加强学习,科学管理,扎实活动,以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更深入地开展。现制定本年度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语言文字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开展达标校创建活动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自觉性 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学校办“有品味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大局,学校在上学年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进一步营造优良校风,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继续把语言文字工作放到重要地位加以重视。

2、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各类工作计划之中并制定专项工作意见,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得力,要突出特色和创新性,年终要进行专项总结,切实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提高语言文字工作规范性

1、加强组织建设,明确职责抓重点

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组、班级三级管理网络体系,并重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作用,校内外相互配合,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实施。

2、加强制度建设,措施得力抓落实

学校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各项语言文字工作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规定,在学生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评优、教职员工考核、评选先进和学生评优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充分体现,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讲好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学习、工作、生活的语言。教师必须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标,全体师生上课、集体活动必须使用普通话,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平时交谈提倡使用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用字都必须符合要求。学校的各种文件、通知、标语、标牌和教师板书必须严守规范。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将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开展以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内容的系列活动,在学校大门口悬挂条幅;在学校显要位置张贴标语;定期出宣传专栏;举办一次诵读比赛和一次写字比赛;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利用校园广播播出一期专题节目。通过开展活动,积极营造师生都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良好校园环境。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继续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我校本着“用普通话交流,用规范字书写”的宗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开展多样活动,创建规范、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普通话、规范汉字真正成为教学工具、交际工具、校园工具。

二、工作目标

继续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深入、细致、有序地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努力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纳入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常规检查与评比活动中,渗透于各个层面、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有所创新,以取得长久实际的效果,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1、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班干部的作用,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进一步规范推普工作,要求校内外各项活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2、继续营造校园推普环境,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落实国家对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更好地发挥学校在促进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并运用多种媒介进行语言文字的宣传,如宣传栏、学习园地、校园网、教室、校园广播等。

(二)精心组织“推普周”活动。

我班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从实际出发,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以此进一步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能力。教师活动:

要求教师与学生交谈、教学中、集体活动、会议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时板书用字规范;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字体规范;将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教育用语。今年,将在教师层面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结合我校实际,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以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2、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学生评语、成绩册等资料的检查。

3、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规范化调查。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外坚持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今年,在学生层面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对学生进行“查找错别字”的活动。

2、结合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和我校实际,开展语言文字相关活动,以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主要有:(1)各类诗歌朗诵、讲故事、演讲比赛;(2)人人写好字大赛;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划

一、工作要点:

1、继续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根据区语委会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项工作与活动落实到实处,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2、健全班级监督、奖惩制度,不断调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尽其职,不断深化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

3、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各项管理条理,加强督促、考查、考核、评估。以促进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管理职责:

1、各组长、班主任密切合作,落实推普员并做好日常工作。

2、学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成员互相协作,认真贯彻实施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少先队大队部积极配合,团支部做好传、帮、带,努力搞好各项工作及活动。

3、全体师生认真落实并努力达到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在校内坚持讲普通话;板书、书写作业写字正确、规范。

三、抓好日常推普工作:

1、早读推普。要求早读时间一律用普通话朗读和背诵课文、古诗、词语、注释等。

2、抓好中午“阅读十分”。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阅读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每期黑板报上要有一个“拼音角”。

4、每个年级组开展一个有关语言文字的比赛。如“诗歌朗诵”、“写字比赛”等。

5、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少先队工作整合,在三月初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校园环境,用眼睛捕捉校园文化的“美”,并开展一次交流,谈谈自己的观后感。随后进行一次“我最喜欢的……”征文评比活动。

6、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并发挥宣传阵地的教育作用。

7、每班每学期出一期推普专题板报。

8、不定期召开推普小组经验交流会。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

1、组织单位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我校中心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效果。

2、继续做好对宣传工作,努力强化语言文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全体学生达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共识,并养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3、加强环境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氛围。必须注意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为此,班级日常工作中必须讲普通话,形成了浓厚的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

4、认真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学校统一部署下,围绕争创语言文字目标,扎实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二、加强管理,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规范性。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合力抓重点。班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日常语言。

2、加强制度建设,措施得力抓落实。中心要全面审视、修改、补充、完善各项语言文字工作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规定,实际工作中具体体现,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3、严格各项制度,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心所有的部门用字要使用规范汉字,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包括新闻、栏目、广告以及文件、通知、标语、标牌等,将语言文字纳入中心常规管理。

三、以基本功测试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1、抓好教师普通话水平过关率。为真正有效地规范全校教师的语言文字行为,凡涉及语言文字时,必须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并积极组织单位职工参加普通话测试,争取使全体职工普通话水平都能达家规定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 篇10

《指南》中明确地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这段话充分地阐明了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的基础,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尝试从以下几种途径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活动,培养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1. 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语言活动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语言活动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说话训练,让幼儿带着乐意的、愉快的心境在活动中学习。如主题活动《奇妙的伞》,在认识各种各样的伞时,我首先拿了一把白色蓝边带气球的伞让孩子们观察,然后引导: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许多孩子说: “雨伞”,“谁拿着雨伞”?孩子们马上回答出: “赵老师拿着雨伞。”“老师手里拿着雨伞。”这样就由“雨伞”这个词向句子“老师手里拿着雨伞”过渡。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观察,要求他们完整地讲述出老师手里是什么样的雨伞。这是孩子们产生了极大地表达的兴趣,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抢着说,有的说: “老师手里拿着一个白色蓝边的雨伞。”有的说: “老师手里拿着一个白色蓝边带小气球的雨伞” 通过长时间的直观的教学和老师的耐心引导,孩子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完整的讲述出来。

2. 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连接个人经验与所学内容,通过游戏促进学习语言的动机和愿望,不断获得学习的快乐,加深对学习内的容理解。如主题活动《下雨了》,在雨天我带孩子们边在雨中嬉戏,边启发孩子们注意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雨点像什么,雨点会落到那里? ……孩子们边观察,边讨论,十分热烈。他们说; “雨前的云是黑的`”“像烟”“像在跑”“雷声像打鼓”“放炮”“雨丝像一条条线,像门帘”; “大雨点落在水里像开锅一样冒泡”根据孩子们的联想我引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雷声隆隆等新词语,丰富了词汇。

二、利用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1. 表演游戏。把教材中的故事,寓言,童话等,按照特定的环境、人物及道具,让孩子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充分感知故事中鲜明形象,体会到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生动的语言,通过独白及心理情绪的表现提高孩子们的说话能力。如: 《拔萝卜》、《三只蝴蝶》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和其它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幼儿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在表演区孩子们能够创编、续编故事进行表演; 娃娃家幼儿扮演家庭成员,在游戏的情景中与扮演的角色之间进行对话,很有生活气息和创造性。

2. 操作与讲述相合。即让幼儿在操作中讲述、在讲述中操作,在操作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些小朋友用彩泥捏出了交通工具、食品、水果,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了拨浪鼓、扇子、花篮等。他们边做边讨论,相互评价。瑶瑶小朋友还用制作的小扇子边做动作边说: “小花扇,手中拿。扇一扇,好凉快。你扇扇,我扇扇。哎哟哎哟更凉快”。

三、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1. 各领域相互渗透。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领域的事。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同样也离不开语言工具。所以,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如在美术活动中,他们喜欢画、喜欢玩、更喜欢动手制作,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讲述画的内容。如: 在孩子作好一幅画后,先请孩子讲出自己画面里的内容来,然后再请其他小朋友为这幅画进行评价,说一说你认为这幅画哪里画得好,哪里还要改进,为什么?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再如在健康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走、跑、跳、蹦、爬等技能后,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说“我学小鸟飞呀飞”,“我是小兔蹦蹦跳”,“我做乌龟慢慢爬”。

2. 利用周围环境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提供给幼儿交谈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使幼儿口语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让孩子多观察,给孩子提供相互交谈、议论的机会。如: 一天在孩子快要离园时天下起了大雪,我就与孩子们谈话,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雪是什么样”“雪都会把什么地方变成白色”“下雪了人们都会做什么”等问题,第二天孩子们来园后会主动地告诉我……。

四、家园共同配合树立家教新理念,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他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语言表达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鼓励家长每天与幼儿交谈,既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又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提高和加强亲子沟通,同时还鼓励家长带孩子与同伴、成人进行交流,促使家长能步调一致地与我们共同配合进行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篇11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

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失去这个基础,那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很难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语言之上的。很难想象假如一个人的语言、语法、词汇等知识很贫乏,他又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呢?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语言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巩固。

二、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把语言知识变为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知识的掌握不只是依靠教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语言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知识和提升语言能力的主要场所是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而在时下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单一地进行词汇和语法教学,不组织任何形式的互动,这就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和呆板,只剩下一言堂式的教育,其结果是学生很快对英语课堂失去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培养语言能力。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个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语言能力锻炼的理想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他们能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气氛活跃、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活动的设计和对话的安排以及内容的输出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出发点,在他们语言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运作。

三、教师是课堂的灵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从课堂教学中既获得语言知识,又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我认为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课堂教学。

首先,英语教师都应明确英语课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有计划的听、说、读、写的反复训练,才能把语言知识上升为语言能力。当然这种训练不是简单、机械、传统意义上的语法教学,而应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的“呈现→实践→迁移”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在呈现新知识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具备的语言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地说,可以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服装、颜色、外形)、实物用品(文具用品、食品、水果)、图片、挂图、多媒体等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讲解物主代词时,采用“他/她是谁或干什么?”这种比较直观和感性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His hair is short.” “His coat is orange.” “He often wears a blue T-shirt.” “a pair black of pants” “Guess who it is.”由于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很快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他们会很快地动脑筋揣测,相互议论比照,争相回答问题,从而帮助同学们很快掌握了物主代词的用法。又如,在介绍各种颜色时,让同学们相互观察各自穿的衣服的颜色并作介绍,这样一来,一些表示颜色的词很容易被同学们掌握。上述两例教学片断的本质都是避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互动方式,寓教于乐中,从而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多种多样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来真正掌握语言技能,原则上要留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给他们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多说,并忽略他们在交流中的错误,从而使同学们能流利地使用语言。

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迁移”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将目标语言进行升华,即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间采用讨论法,将话题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筛选,把课本的内容有机地运用到“篇章”中去。如在新目标九年级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s这节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讨论“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at home / at school?”和“Do you think school rules should be changed?”學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了对学业负担过重应进行改革的呼声。又如,在Unit 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关于低碳生活、环境保护方面的思考。当然,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俗话说:“功夫在诗外。”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还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如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词汇竞赛、创办英语角、讲英语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能力。另外,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与课本相关联或相适配的内容均能被作为教学资源,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用英文演绎出来,可以作为素材说给学生听,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上一篇:宜丰县国家税务局文件下一篇:中学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