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

2024-08-11

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精选8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 篇1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宋廷武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呢?我粗浅的谈谈。

一、明确要求心中有数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每学期开始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尊老爱幼,团结;与人交往中,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上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关爱他人,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六点六会”: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学生“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要示范如何行礼问好,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文明言行默化有心人

单纯的说教,莫过于实在的行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学生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向学生点头或招手问好,或教师放下师长的架子主动跟不知道问好的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当需要学生帮助时,主动说声“谢谢”。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弯腰捡起一片碎纸,顺手扔进垃圾桶,不用说话,学生就学会爱班,进而学会爱校,爱家乡,爱祖国。教师顺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本轻放于他的课桌上,他就会牢记在心上,并会帮别人捡笔,捡本……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小节不忽视,学生文明礼仪就会很快养成。

三、多彩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推崇和践行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说教,而应该将对学生的教育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营造处处育人的氛围。如让板报说话、让墙壁说话,墙报悬挂名人名句,班级的清洁区、学校的水龙头、班级绿地上均要有文明告示语:“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请节约用水”、“我体弱,不要践踏我”……无声的语言,是对学生的良好教育。班级黑板报既有规定主题,又有留有学生自由发挥的园地:我进步了、好人好事宣传、风采展示……在营造育人氛围的同时,鼓励学生追求个性的张扬。同时定期评出班级文明礼仪之星;成立礼仪岗和监督岗,对学生进行礼仪的示范、检查和监督;结对子对问题学生跟踪帮教等系列教育活动。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家校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现在的许多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教育管理上的过分溺爱、或有外出打工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放任,导致了学生家庭礼仪的缺失。因此,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延伸。布置家庭礼仪作业,通过家校联系卡进行家校互动。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进行辅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总之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 篇2

一、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性

在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不可忽视的是礼仪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 是考察人才的基本条件,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首先要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其中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有: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 这些素质作为考核应聘者的评估指标, 可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是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礼仪是社会思想道德的具体体现, 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应该有的文明行为, 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人际之间的交往,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 社会文明在不断的进步, 礼仪可以调节和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合理的表现, 使自己的行为不卑不亢, 展现当代人的修养与气质, 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仪表通过表情、谈吐、举止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在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 在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给以他们很大的帮助, 进而提升大众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度, 如果对一些学生的不良道德品行纵容无视, 不加以约束, 会对学校的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礼仪素养的方法

1、合理安排礼仪教学的计划

职业院校应该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 对礼仪教学的计划作出合理的安排, 让学生喜欢礼仪。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好奇心比较强, 讨厌一味的理论教育, 长时间的理论教学会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教师应该注意在进行礼仪教学时, 采取有效的措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状态,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学习的计划和教学安排,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价值。

在设置礼仪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素质教育, 依据专业发展需要, 通过礼仪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能够融洽和与人相处, 形成健康的社会交际心理,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和作用, 作为礼仪教育的实施者, 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 在要求学生学礼、知礼、守礼, 传授礼仪知识的同时, 必须以身作则, 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 娴于礼仪, 在潜移默化中将正确的礼仪传授给学生, 在讲授礼仪基本知识的同时,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 言传身教的将礼仪规范外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 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3、加强实践训练

礼仪不仅是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运用到日常的现实生活中, 因此礼仪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 礼仪教育要让学生懂得礼仪规范, 并形成自觉地行为, 所以礼仪教育的关键是进行实践训练, 没有实践的礼仪教育只能是表面功夫,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职业院校在开展礼仪教育时, 应注意利用职场实践训练, 让学生学习礼仪规范, 形成职业品质, 在学校专业不同,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训练。比如酒店管理专业,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酒店管理方面的礼仪, 然后模拟真实的酒店服务形式, 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际的训练, 扮演不同的角色, 通过仿真模拟加强礼仪知识的运用。

4、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班级内, 可以将有关礼仪文明的优秀事迹、社会上文明礼仪的典型范例等通过班级的板报展示出来, 对礼仪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的鼓舞和表扬, 这就形成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在班级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让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在学校内部, 可以在校园广播里播放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小故事和名人名言, 还可以通过校报、校刊、校网等校园网络形成浓郁的文明礼仪氛围, 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职业院校授课之余, 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创造文明的校园氛围, 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专题讲座等, 也可以发动学生社团的力量, 让学生自己主动组织礼仪活动, 为建设和谐校园, 营造高水平的校园文化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结语:

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加强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 增强学生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不仅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 也是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玉丽.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2)

[2]刘红娟.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10 (04)

[3]梁娟.职业院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2)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篇3

关键词:礼仪文化;素质教育;父母教育;学校教育

一、当今小学生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

(一)有一部分小学生根本不懂得尊老爱幼,以自我为中心

早上坐公交的时候,由于是早高峰,车上人比较多,一般人是不会有座的,突然过来一辆有几个空座的公交,就在大家准备上车的时候,一个小学生过来看到了车上有空座,一边喊一边往前挤,愣是推了前面老太太一把挤上了公交车,坐下之后冲远处的妈妈得意道:你看,我坐下了吧。这种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很多小学生身上体现。

(二)随地乱扔垃圾

在公园里吃完零食随手就把垃圾袋扔到了地上,即使大人在旁边也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

(三)小学生打架现象严重,谦让意识严重缺乏

经常见小学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骂脏话甚至动手。

(四)挑食现象严重,吃饭没有先后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礼仪文化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爷爷奶奶的溺爱,教育体制的不健全造成了本该在这个年龄懂得的礼仪文明严重缺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花骨朵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讲:

(一)父母方面

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学校应该给父母开设几堂礼仪文化课,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孩子的表率,是孩子接触社会的桥梁,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学校组织方面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所以学校对孩子的礼仪培养很重要。

1.开设礼仪文明历史课:教育学生熟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礼仪书籍,这些都是中华礼仪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定期举行各种小竞赛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

2.各学科相结合,礼仪文化课起好先导作用:礼仪文化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就是品德课。学校应有意识地将礼仪文明与思想品德教育课相结合,通过老师的情感教学,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自发自愿地形成文明礼仪,以便指导日常行为。

3.营造环境,优化校园,形成文明礼仪氛围,营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形式可以表现为: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名言及道德规范。

4.开展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定期带学生去养老院参观,帮助孤寡老人打扫整理房间;开设校园小喇叭广播,欢迎学生投稿讲述礼仪文明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都说老师是孩子们的第二任父母,教师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很重要,那么在礼仪文化方面我们的老师应该如何去做呢?

1.教师鼓励诱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人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表扬、奖励,因此给学生积极的鼓励引导在礼仪文化中显得尤其重要。例如:老师看到哪位学生捡起了丢在地上的垃圾或是扶老人过马路,一定要在全班学生面前对其进行表扬然后鼓励大家都要向其学习;在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哪怕是答错的时候也要对其主动回答问题的精神进行表扬。

2.教师以身作则,改正自身在礼仪方面做的不周到的地方。人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上课起立向老师问好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回同学们好或者向学生鞠一躬。在路上碰见学生向自己问好千万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面带微笑回复学生,做好自身的礼仪文明,才有资格让学生向你学习。如果老师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一定要主动向学生道歉,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做错了就错了,这样对学生的教育相当不好。

(四)学生自身方面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无论父母做得多好,老师教得多棒,若是学生自己不严格按照标准做,那么文化礼仪素养依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那么,我们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做呢:

1.互相监督,看到不文明的现象及时提醒。

2.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在饭桌上让老人先动筷子自己再吃。

3.保持自身校服的干净整洁,整齐佩戴红领巾,展现小学生的风貌。

(五)社会方面

对于小学生的礼仪文化培养,作为社会上的一份子应该怎么做呢?

1.对于小学生的不文明现象立刻禁止并进行教育。

2.做好自身,为孩子们起好带头作用。

三、总述

礼仪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需。人的言行举止处处都需要礼仪,就个人来讲,礼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在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礼仪文化显得尤其重要。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礼仪文化教育显就得更加重要,在当代礼仪文化缺失的社会现象中,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好孩子们的礼仪文明。

老子的《道德经》阐述了这样一句话:“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讲述了礼仪对于做人的重要性。如果不讲礼仪,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乱成什么样子真的难以想象。《弟子规》中也阐述了礼仪文化的规范准则:“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讲述了尊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对于大众平等仁和,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这些书籍都是我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瑰宝。把这些礼仪带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谨记礼仪文化,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小学生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水中鱼.一生中要养成的100个小习惯[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 篇4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

电视上播放过,有的父母送孩子去学礼仪,穿着汉服,给父母行大礼;让孩子学孝心,端着洗脚盆给父母搓脚。这行表演做秀,也许会让孩子对礼仪有所认识,但是,走过场以后,还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多少?

有的父母,给孩子讲过《孔融分梨》的故事,与小朋友要互相谦让;书本上的说教,也讲了很多,而孩子只记住了故事,却依然不会在生活中应用。

孩子的学习,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尤其父母自己去践行,给孩子直接地示范。

过马路,遇到红灯,父母主动在路边停下来,孩子自然就会学会过马路的礼仪;如果父母看看路上车不多,就闯红灯过马路,那么,孩子很难养成过马路的礼仪。

父母从来不排队,无论在超市付款、在地铁候车、还是在肯德基点餐,都是能挤则挤,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排队。

孩子看过书上、电视上的许多礼仪知识,父母也陪伴着孩子一起看过、讲过,但是,如果不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只是美好的“故事”,与真正的教育无关。

如果父母自己不在意于礼仪,那么孩子也很难成为有教养的人。

因为孩子的家庭礼仪,一般在3岁前养成;孩子的社会礼仪,一般在6岁前养成;而这个阶段,孩子的礼仪,主要来自向父母的学习。

等到上小学,父母原本认为学校可以教好孩子,而实际上,这个年龄,孩子的礼仪习惯基本定型,改变起来,已很困难。

礼仪对孩子人生重要吗?

这不容置疑,彬彬有礼的孩子,会更有人缘。

礼仪好的孩子,让相处的人,感到有安全感,感到受尊重,所以容易被人接纳;同时,孩子的涵养,也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礼仪好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差的孩子,往往觉察不到自己“缺乏涵养”,但很敏感地意识到别人不友好的态度,误以为别人存在偏见,看不起他,于是人际关系变糟。

有的孩子长大后,与朋友一起吃饭,每道菜上来,都不顾别人,总是抢着吃;这或许只是他小时候养成的习惯,而不是刻意去抢,但这会招来讨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在孩子的未来,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要,网络生活方式,把大家都链接在一起;社会关系好的,将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许多西方的国家,都注重孩子从小的礼仪培养,认为这是把孩子培养成贵族、拥有美好人生的基础。

同样,我们除了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也应同样关注于孩子的礼仪修养,让他拥有智慧而又有涵养的人生。

如何培养孩子礼仪意识 篇5

面对天真懵懂的宝宝,家长们还真有些手足无措,怎么教呢?其实,礼仪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和一点点技巧。让我们从头开始——

6个月~1周岁:礼仪入门

再小的宝宝也会模仿大人的行为,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模仿成人的举止和面部表情了:1周岁的宝宝已懂得在陌生环境下观察父母的表情,作出适当的反应。所以,年轻的父母,请检点自己言行,多说“请”和“谢谢”,并用愉悦的声音对宝宝说话。这些将为孩子未来的礼仪培养开个好头。

1~2周岁:基本礼仪

教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学礼仪——这想法听上去有点滑稽。可是,1周岁后,宝宝的个体意识已渐渐萌芽,应该学些基本礼仪了。父母千万得有耐心,要知道这个年龄的宝宝的记忆力还较弱,又很难集中注意力,你得一遍遍不断重复地教育,还得注意别惹恼了宝宝——要知道一个没吃点心、没睡好觉的宝宝,可比心满意足的宝宝难教育多了。

教育要点:

1、学说“请”和“谢谢”: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速度之快令人吃惊。所以,父母务必在他那不断膨胀的词库里加上“请”和“谢谢”。每当他要点心或玩具时,父母就可以提示他说这些礼貌用语。

2、问候大家:让孩子学说“你好”和“再见”相当容易。简单地教育后,大多数一二岁的孩子都能地说出这些基本问候语。

3、学会分享:引导孩子领会“分享”的涵义。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两件相似的玩具,然后从他手中拿去一件,交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只有一件玩具,难以摆平,应该对他说:“现在轮到别的小朋友玩了,等他玩好了你再玩。我们先做另一个游戏。”

4、饭桌上的交流:这个年龄的孩子显然还不适合教授餐桌礼仪,2岁的孩子甚至很难坐下来吃饭,但你可以给他打打基础了。如果孩子坐在高高的宝宝椅上吃饭,你应把他降到桌边,让他感受饭桌的氛围。不少宝宝爱模仿大人摆弄汤勺或筷子,那就提供一些儿童餐具,让他试试。

3~5周岁:创造社交情景

3岁的孩子差不多该“初出茅庐”进入他的“社交圈”了。他们上幼儿园、探亲访友、去公园玩耍……一个个社交“里程碑”为父母提供了教授礼仪的绝好机会。要知道,所谓礼仪的本质,就是为他人着想,这是礼仪教育的基础。

教育要点:

1、培养耐心:让孩子学会耐心,有助于他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比如幼儿园排队领点心或在公园轮流玩秋千。家里的饭桌是教育的好场所,你可以在分点心时对他说:“等你爸爸和奶奶拿到后,才能轮到你。”当孩子插嘴时,你应该轻轻提醒他,应该等别人说完后再说话。当然别忘了告诉孩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插嘴的,比如想上厕所、身体不舒服或求援时。

2、说“对不起”: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学会道歉十分重要。让他明白有意无意弄伤他人或损坏了东西都得道歉。你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记得上次小明弄倒了你的积木,你有多难过吗?现在,你弄坏了他的玩具,如果你说声‘对不起’,小明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3、学会“叫人”:孩子们已经学会用“叔叔”、“阿姨”、“阿婆”等称谓打招呼了,家长可以在节日聚会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称呼亲戚,遇见熟人时,家长应及时让孩子问候:“小兵,向王叔叔问好。”

4、学餐桌礼仪: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

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给他一张舒适的儿童椅子、适合小手用的餐具。当孩子真正有了参与感时,他会努力学着像大人一样吃饭的。

其次,得让孩子明白,吃饭时不能吹牛奶泡泡、不能用鸡翅膀“搭积木”——告诉他,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他不能影响别人吃饭。

最后,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喜欢的食物。较好的做法是:故意给他一种他不爱吃的东西,引导他正确说出:“不,谢谢。”让他明白吵闹和做鬼脸是不礼貌的行为。提醒孩子享受美食后要感谢烧饭的.人。许多孩子不喜欢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妨让他们在得到家长同意后中途离开。

4、学会感谢:收到礼物是件开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谢。如果你的孩子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礼盒,该提醒他说谢谢。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学龄前儿童还不会写字,可以引导他在卡片上画画并签上名字。

6周岁:最后的学前礼仪课

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部分已能颇为老道地招待小朋友、打电话或做客,多数孩子在这个年纪喜欢取悦父母,这是学前礼仪教育的大好时机。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1、教孩子做一个好主人。先让他说出在别人家做客时感到快乐的事:比如说小朋友让他一起玩玩具、给他喝饮料等。然后让他用同样的方式招待客人。当孩子出门做客时,应该提醒他穿戴整洁,做个好客人,遵守别人家的规矩。

2、电话礼仪:教孩子打电话很容易,多数孩子喜欢玩这个“成人玩具”。当他接电话时,可以先教他说“你好”。如果电话不是找他的,提示他问句:“请问找谁?”当孩子要拨号打电话时,替他念号码,并提醒他先作自我介绍:“我是某某”。

教孩子一点礼仪,能使他被更多人接纳,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 篇6

一、命题的由来和调查的基本情况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有史以来一致公认的中华美德,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润滑剂。礼仪修养可以衡量人的气质、文化、知识水准、道德品质和完美人格。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于是我们开展了这次对大学生礼仪行为和礼仪知识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芜湖市各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本科、专科、高职等各类高等学校7所,近60个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 500份,收回问卷1 483份,回收率达98.87%。收回问卷均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高校本科专科高职师范类型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合计性别男女25022452.7447.2617312258.6441.3627530947.0952.91725855.3844.62770713城镇农村11635824.4775.5310618935.9364.0717540929.9770.03646649.2350.77461来1 022自合计474 31.96 295 19.89 584 39.38 130 8.77 1 48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本科学生占31.96%,高职高专学生有879人,占59.27%,师范类人数较少,仅占8.77%。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基本持平,分别是51.92%和48.08%。从生源的城乡结构看,各高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因此我们调查了1 022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整个调查人数的68.91%;城填学生为461人,占31.09%。调查的基本情况结构与各高校学生基本情况特点相吻合,符合实际。因此调查的样本具有普遍意义,能够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较好效果。

姚礼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70·

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及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非常少,有了解的也十分肤浅,只停留在表面和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更有甚者认为礼仪没什么可学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不屑一顾。同时,他们对目前大学生的礼仪现状也不够满意,平时对自己的礼仪要求也不够严格,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讲究起礼仪来又觉得很拘束很做作。具体调查情况见表2。表2大学生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现状高校类型本科高专高职师范合计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礼仪知识掌握程度完全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没听说过3611922959317.5925.1148.3112.456.***.8530.8549.155.423.73253***.3229.2811.649.256.511668356512.3152.3126.924.623.***522.7230.283

2.179.105.73言行举止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1632269118393.386.7556.7524.898.237716379392.372.3755.2526.7913.***4.971.7150.0023.2920.03277830131.545.3860.0023.0810.***3.643.7854.082

4.4814.02平时对自己的礼仪要求注重礼仪不注重礼仪无所谓视情况而定29275129561.6015.832.5320.04***.3216.273.7320.68355981911260.7916.783.2519.***.4616.924.6220.***.5516.393.2419.82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完全了解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2.72%。另据采访调查得知,在这些完全了解礼仪知识的人群中,对礼仪知识也只是限于一些常规的礼貌、礼节,系统的礼仪知识仍然相当缺乏。有14.83%的同学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礼仪知识,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大学生对他们自己当前的言行举止及其礼仪修养也是不满意的。从调查资料中得知,只有7.42%的同学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非常满意和满意,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却占到38.50%,其实有很多大学生平时很注重对自己的礼仪要求,这在调查结果中占了60.55%,还有19.82%的同学视情况而定,不注重和无所谓的占19.63%,说明大学生们对自己礼仪修养还是有要求的,但不能以一种行为习惯来面对广大民众,没有习惯成自然。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高职高专同学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要高于本科类院校,有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将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作为一种职业素养的必备条件,不仅要系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进行专门训练。本科院校在这方面意识比较淡簿,这可能与学校性质有很大关系。但从言行举止满意程度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率不如本科院校,这与不同层次学生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从采访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礼仪修养在现代社会的实际意义,懂得提高礼仪修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向一个更高层次提升的有效途径。他们希望系统学习礼仪知识,渴望能有礼仪修养方面的专门训练,很想让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与众不同,能展现大学生的风采和气质。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资料见表3和表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非常希望学习礼仪知识,认为学习礼仪知识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人数达到1 227人,占82.74%,比重相当高,认为无所谓的只有77人,占5.19%。从两个层次的学生认识态度看,与总体情况基本相同,即大多数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学习礼仪知识,无所谓的很少。相比较起来,高职高专学生的态度比本科院

2007年第1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No.1 Mar.,2007第6卷总第21期Journal of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6 General No.21·71·校学生的态度更积极一点。表3大学生对学习礼仪知识的态度本科(含师范)高职高专合计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很有必要有必要一般无所谓57400109389.4466.2318.056.28204566703923.2164.397.964.***.6065.1412.075.19合计604 100.00 879 100.00 1 483 100.00表4学习礼仪知识的途径和内容高校类型本科高专高职师范合计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学习礼仪知识途径阅读书籍学校开设课程实践中学其它方式792291145216.6748.3124.0510.972715968419.1553.8923.0613.***.7545.031

7.47***611.5456.9226.924.***6.7248.8921.5112.88最想接受的礼仪教育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行为规范与人交往专业礼仪4***.6518.7818.3544.519.7***519.6615.9312.5436.61***42399218.4912.1612.6740.92***32224.626.1511.5440.7716.922392***16.1214.5014.3641.2013.82对于学习礼仪知识的途径,近半数同学希望通过学校开设课程来系统学习,这一点在各层次、各类院校中也达到一致共识。想通过实践来学习的人占21.51%,通过其他方式和阅读书籍来获取礼仪知识的,在调查人数中分别占12.88%和16.72%。师范类院校有56.92%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开设课程来系统学习礼仪知识,这与教师这个职业对人才的特殊素质要求有密切关系。在最想接受的礼仪教育项目中,大学生普遍想接受的是与人交往的理论和技巧的培养和教育,该项需求占调查项目的41.2%;其次是仪容仪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各类高校的同学对礼仪知识接受程度,除与人交往这项指标与总体基本一致外,其余有些差异,本科类院校对语言表达礼仪比较关注,需求较强烈。师范类院校对仪容仪表、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仪容仪表和语言表达礼仪都比较关注,需求比较强烈。调查结果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行为规范这个指标,从调查结果看无论是总体情况还是各级各类院校具体情况,基本上对知识的需求程度均不如其他几项,通过采访调查得知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不够重视,总认为是小事情,甚至有的同学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张扬个性,让自己的行为有个性,另类一点是展示个性的体现,无需重点关注。大学校园里出现不文明、不健康行为,大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反映呢?平时与人交往的意愿是什么呢?更愿意或更注重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呢?有关这些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5。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对一些不良行为的反映是强烈的,表示厌恶的占绝大多数,在调查人数中占68.65%。有的同学不仅对不良行为表示厌恶,而且能及时制止,遗憾的是此类人不多,所占比重只有9.31%,但大多数同学在表示厌恶的同时能告诫自己不要这样,经常以人为镜来告诫自己,完善自己,这表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提高。从两个不同层次的院校大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反映来看,本科生的自律优于高职高专学生。调查指标前两项的比重分别为74.34%和64.72%,相差近10个百分点。大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方面,与素质高、注2007年第1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姚礼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72·重礼仪的人交往意愿非常明显,在调查对象中有82.60%的人非常愿意和愿意与这类人交往。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占9.58%。为什么不愿意与这类人交往,通过采访调查得知,他们认为与这类人交往受拘束,不自由,有的甚至看不惯,认为他们的言行有些做作。从横向比较来看,本科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含蓄一些,更理性化一些,而高职高专学生更直白一些,更感性化一些,本科院校学生非常愿意与这类人交往的比重为28.15%,表示愿意、不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7.12%和0.83%。高职高专学生非常愿意与这类人交往的比重为46.64%,表示愿意和不愿意的比重分别为34.13%和8.65%。表5大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反映及与人交往意愿高校类型本科(含师范)高职高专合计项目人数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对不良行为的反映非常厌恶并制止厌恶并告诫自己不舒服但很快忘记正常现象,习惯了48401102537.9566.3916.898.77904792258510.2354.4925.619.67***89.3159.3422.049.31与素质高,注重礼仪的人交往意愿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无所谓***28.1557.1211.750.832.***6.6434.135.128.655.***39.1143.497.825.464.1

2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及相关的基本素质存在以下问题:

(一)礼仪知识的缺乏和提高礼仪修养的意识不强这个问题的产生与我们国家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有关。礼仪修养严格来讲应该是从小培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专长的培养,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道德教育。只要孩子学习好,家长们就众星捧月,百依百顺,其他方面的缺失都无所谓,不在乎,这必然导致有些孩子心理不健全。有些成绩好的同学专横跋扈,骄傲任性;学习不好的同学平时不受重视,自卑、压抑、懒散、不思进取。这种对教育的曲解,这种只治标不治本的教育理念,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后果。回顾一下我国的教育历程,从小学到大学,就没有把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来训练。这当然有客观存在的一些原因,但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再不重视这样的问题,再不亡羊补牢,那是很让人担忧的事情啊。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压根就没有提高礼仪修养的意识,认为这是小事情,没关系。

(二)各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存在差异,素质教育不能落在实处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不如高职和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学生完全了解礼仪知识的在调查人数中分别占7.59%和10.85%,而高职和师范类院校学生完全了解的分别占43.32%和12.31%。这主要是因为各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存在差异。本科和专科院校的教育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论知识的研究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但高职和师范类院校就不同了,尤其是高职类院校,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将面临的未来职业需要上,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误区,造成素质教育不能落在实处,也不能取得实效。这也是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一些活动,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项专长,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更好的发展,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促使其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

·73·

(三)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建设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弊端,再加上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使很多人变得非常现实,显性利益驱使人更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对礼仪修养这样的隐性利益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人们对礼仪修养不屑一顾,有的甚至讥笑、讽刺挖苦。再加上历史遗留的一些政治经济理念的影响,使得讲究礼仪修养、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

(四)就业压力,动摇了一些大学生成人成才意志,阻碍了礼仪修养培养教育的推进当前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有些抬头,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社会上有“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虽有些消极,但能说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环境、就业岗位不容乐观。这种就业压力导致有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成为不好好学习,不思进取,对什么都没兴趣的理由。因此有的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想普及礼仪知识的教育和训练非常困难。除一些特殊专业外,一般开设此课程或有关礼仪行为的培养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当然这里也存在教学方法改进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男生对此更没兴趣。

四、礼仪修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我们认为加强礼仪修养的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具体办法如下:

(一)礼仪修养教育从儿童抓起,进课堂、进课本礼仪从“礼学”的角度理解,其涵盖面很广,包括社会规范、文化制度、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宗教活动,等等。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因为礼仪修养从某一侧面分析就是一种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就必须是良好的,那么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逐步培养、熏陶、修炼而成的。所以一个高明的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把良好习惯的养成放在首位。曾经有位成功人士在与大学生对话时,当问及其成功的原因时,他回答是得益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有了良好习惯,实际就是人的基本素质有了扎实的基础,人的本质有了良好的定位,成人成才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可靠保证,就像医生治病,不是治标而是治本,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很多都会迎刃而解。另外,孩子上小学时,就要让他们学点孔孟之道,学点三字经、道德经,女孩子还要学点女儿经,我认为这对于培养教育孩子礼仪修养和高尚道德品质都是有好处的。在小学课本中、课堂上要让小学生们从最基本的礼仪知识开始学习、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一个十分必要的举措。

(二)高等教育要加大专项礼仪、专业礼仪学习和培训的力度各高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并落在实处,礼仪修养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可结合社会需要、未来岗位和学生自身特点,主要是对一些专项礼仪和专业礼仪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大学生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要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需要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知识和专门的技能训练。大学生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那就要进行语言表达礼仪知识的学习和专门训练。现在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有的甚至在网上从事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活动。同时,网络陷阱、网络诈骗也时有发生,这就是网络礼仪失缺的一个有力证明。网络礼仪是礼仪知识中新的内容,是科技发达的产物。大学生必须要懂得网络礼仪,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形象,同时还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国际影响。因此各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基础课程教育中,要开设礼仪修养教育课,至少要以讲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礼仪知识教育和礼仪行为的培训。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将礼仪修养的培训学习作为必修课,并占一定的教学时间,不能削弱。各高校要以礼仪修养的学习和培养为切入点,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2007年第1期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姚礼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74·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此,当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创造性地开展,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大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礼仪修养的教育、训练,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也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个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人在大学时代体魄成长基本定型,但思想不稳定,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不成熟,面临成人、成才的最后定位,因此可塑性很强,把礼仪修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成型,行为成熟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素质高的大学生的重要环节。应该说作为大学生是有知识的,但不一定有文化,不一定有品位。所以说大学生仅仅有知识是很不够的,要让他们有文化、有品位。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是看他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通过礼仪修养的教育,让大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转化成素质、修养,在实践中再外化出来,形成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和气质。

(四)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难”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来看,就业再难也不至于造成很多大学生失业。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有些大学生摆不正自己位置,对就业岗位期望值太高;有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太陈旧,仍然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就业市场自己不主动,等的思想严重;有的大学生过分强调岗位的对口、职业的对口;有的大学生面对人才市场的招聘,由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素质的限制屡聘屡败,挫伤了积极性。高校有指导大学生正确就业、择业、创业的义务。目前每个高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就业指导办公室,一方面指导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就业。但仅仅依靠这一个机构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因此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还是一个思想问题,一个人的礼仪修养问题,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学习阶段,一方面要考虑怎样把知识、技能学好、学活;另一方面要在积极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下功夫。不要那么现实,不要对以后的就业考虑太多,更不能因就业问题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相信只要自身素质提高了,知识、文化齐备了,不仅就业不成问题,而且还可以找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职业。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 篇7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和行为规范它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礼仪是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是个人提高修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方式。遵从礼仪规范,讲究礼仪,能够很好地将一个人的魅力、风度和教养展现出来,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程度与认知水平也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进而使社会认可并尊重个人的价值、修养与学识。

2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也是良好品德修养的展现方式,我们需要用彬彬有礼的形式来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知识层次比较高的群体的大学生,应有更高的道德水准与礼仪修养。这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违背礼仪的行为逐日加重,小至起码的问候、尊重师长、谦让等礼仪常识缺乏,讲粗话,大至行为放浪等。大学生的形象已受到这类不良行为的严重损害,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导致当代大学生礼仪丧失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2.1 家庭和教育制度的原因

礼仪教育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毋庸置疑,要从小抓起礼仪教育,因此,恰当的礼仪教育在学前及与中小学阶段可以说尤其重要。但是,我国应试教育还没得到彻底的改造,在这个大背景下,读书是不是用功,分数排名是不是在前,近乎成为人民唯一的标准以判断一个中小学生是不是优秀,常常把学生的素质教育给忽略了。还有就是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备受呵护,大部分都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不会关心他人与交际、沟通能力欠缺、坚韧的意志缺乏,集体意识淡薄,为社会与他人服务的意识差,索取比付出要多。

2.2 高校教育、管理上的原因

某些高校的决策部门与管理部门缺乏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感到一种长久以来从没有的轻松,大学生开始不再安于过去的苦读与封闭的校园生活,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利用多种的途径、渠道,去体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中小学时期礼仪教育的缺乏留下的隐患在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时,将可能转变成现实的不道德行为,更有甚者会造成终身遗憾,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2.3 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

学生自身边有许多的不良风气,例如“厕所文学”、“课桌文学”泛滥,乱图乱写图书馆的图书,……,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

事实上,不知道大学们有没有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与人交谈时语言礼貌;与人交往时举止文明;与人交流时文书得体,人们肯定会感受到你文明道德的修养,雍容大方的气质,温文尔雅的气度,就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仪容亲切整体,谈吐优雅合理,会使人有温馨的春风吹习,热情洋溢周身的感受。

3 如何做好大学生礼仪教育

礼仪自身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知识与规范并掌握这些知识和规范,就可以借住它将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顺利的开启,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顺利建立。这样,不但是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得以形成的主要路径,并且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立足、事业有成就、获取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与基本技能。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帮助,提高其礼仪素质,以礼仪学习与运用为入手点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3.1 学校制定礼仪规范

把礼仪要求归入每项管理规章制度中,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包含有礼仪内容的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对平时生活中最基础的礼仪常识有所了解,组织刚入学的新生认真学习,对礼仪形成初步认识,同时把礼仪表现当作评定诸如奖学金等各奖项的一个内容。

3.2 教师为人师表,塑造自我形象

教师的表率作用与人格力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往往会关注、评价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必须懂得正人必先正己,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在平常活动中使自己的礼仪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行为检点,服饰整洁,举止大方,尊重爱护学生,将礼仪于无声中传递给学生。

3.3 开设礼仪课程,进行必要的礼仪培训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设不同的礼仪教育课,比如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社交礼仪》、《日常礼仪》课程,对毕业生开设《求职礼仪》、《面试礼仪》等等,将礼仪教育结合实践,让学生不但知礼,而且会用礼,并且有能力用“礼”取得成功。

3.4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优势

因为每个学生处在不同的环境,有些学生礼仪常识较少,所以在校园中启动学生开展活动,寻找校园不文明现象,如:是不是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是不是能够和老师同学正确相处;能不能把讲究个卫生和维护公共卫生相结合等;使学生们相互监督并不断自省、自检,进而带动学生个人和校园礼仪环的不断进步。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对于社会公益活动及校内校外各种礼仪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让他们展示大学生的风范、展现礼仪的魅力。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礼仪失范的现象,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活动,如小品表演、辩论、演讲等,宣扬文明礼貌之风,让不文明行为无处可藏。此外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等,对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给予举荐,以对学校的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4 总言

礼仪本身就作为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学生对礼仪的基本知识与规范进行学习并予以掌握,就能借住它将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顺利开启,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顺利建立起来。这样,不但是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得以形成的主要路径,并且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立足、事业有成就、获取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与基本技能。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帮助,提高其礼仪素质,以礼仪学习与运用为入手点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当然,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礼仪教育越发显的严重不足。在大力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作为一名大学生,则需要走在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队伍的前列。作为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议中学生礼仪行为的缺失与培养 篇8

关键词:中学生;礼仪缺失;培养对策

加强中学生礼仪教育是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是中学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实现健康成长的需要。但在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中,我们常常是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行为礼仪的培养,以至于课本上所学道德礼仪,往往只停留在作业中,停留在试卷上,没有融入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之中。因此,加强中学生礼仪教育意义重大。

一、中学生礼仪缺失的行为表现

1.中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礼仪的缺失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时常能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缺乏对教师这个称谓、这个职业、这项工作起码的尊重和理解。例如,有的學生进办公室从来不喊“报告”,更有甚者,对正在上课的教师视而不见,进出教室相当随意,旁若无人。还有的学生对于教师提供的服务视为理所当然,没有感恩之心,感谢之情,自然也没有感谢之言。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爱的回报和心理的安慰。

2.中学生在彼此交往中礼仪的缺失

中学生在彼此的交往之中,常常是以我为中心,不尊重同学,不与同学打招呼。言谈举止中表现出语言轻浮,举止不雅的现象,甚者有的学生恶意地给同学起绰号。这些行为与当代中学生的形象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期望有着很大差距,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

度重视。

3.中学生在公共场合中礼仪的缺失

中学生在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缺失,更是让家长和教育者十分尴尬。在课堂上,随意聊天,随意说话,甚者随意吃东西、睡觉等行为屡见不鲜。在中学校园里,可以看到学生随意丢弃的食品袋,易拉罐,废纸团;在社会的公共场合中,中学生的不文明行为的相关报道也屡见不鲜。以至于媒体常常拿中国青少年的礼仪行为与他国的学生进行比较,极大地影响我国软实力的建设。

二、当代中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当代中学生的礼仪行为缺失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教育的缺失导致的。

1.家庭教育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中国的家庭富裕程度大大提高,对孩子的素质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认为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为所欲为”。从而忽视孩子的行为礼仪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变得态度冷漠,我行我素,自私自利。

2.学校教育的原因

市场经济有着激烈的竞争机制,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当这种竞争机制引入学校教育中时,特别是在高考大气候的背景下,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成为绝大多数中学追求的目标,而礼仪教育这种见效慢,甚至在高考中并不成为考核指标的内容,自然容易成为学校教育的盲点,被学校所忽视。

3.社会教育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独立、创造、进取、自由、平等、公平等品格和精神深入人心。但是,功利主义思想也随之产生,在这种社会氛围的耳濡目染中,中学生作为行为尚未成形,思想尚未成熟的社会人难免受到影响,导致外在的行为礼仪上的偏差。

三、重塑中学生礼仪行为的对策

1.加强中学生自身在礼仪行为方面的修养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一个人要想有好的礼仪行为必须通过相关的学习、培养和有效的训练,才能成为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安宁、身心愉悦、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世,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在行为上要注重礼仪细节,让自己的待人接物符合文明举止的要求,让优雅的行为动作成为自己高素质的“代言人”。

2.发挥学校教育在中学生礼仪培养中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素质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重任。

(1)更新道德教育理念,把礼仪教育纳入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应把礼仪教育放在一个重要地位,把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积极为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条件;承认和尊重人的合理需要,着重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和文明的行为。

(2)给中学生礼仪行为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作为主流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责无旁贷地应肩负起培养

未来人才的使命。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动态的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立体实施。这样一来,学生的礼仪行为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他们的行为。

(3)强化教师对中学生礼仪行为的示范功能

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胜于言传,老师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礼仪行为,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

3.发挥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礼仪培养中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在注重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孩子礼仪行为的培养,以此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

4.发挥社会机制在中学生礼仪培养中的作用

美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福山认为,最高的经济效率不一定能由理性的利己行为来达成,反而由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共同努力才容易达成,原因是这些社会成员之间存在共同的道德观,使他们合作起来更见效率。因此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礼仪行为有重要意义。每个公民都应当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为青少年的礼仪行为形成范式。让文明优雅的行为,引领社会的风尚。

参考文献:

[1][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李宛蓉,译.内蒙古:远方出版社,1998.

[2]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文应龙.以人为本建设学校制度[J].广州教育,2012(01).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愁滋味作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