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方法(精选12篇)
选择题解题方法 篇1
摘要:很多考生对选择题正确率低感到困惑, 要想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必须要搞清楚选择题的常用解法, 才可以对症下药,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选择题,解题方法,高考
选择题, 由题设和供选择的结论两部分组成, 选择题的内容可以选自学生所学教材的全部内容, 形式灵活多样, 解法亦各有所异。有关选择题的解法研究, 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现选择部分实用性较强的方法, 供参考:
一、直接求解法:
由因导果, 对照结论。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 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 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确定选择的方法。
二、筛选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 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答案, 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通过筛除一些较易判定的、不合题意的结论, 以缩小选择的范围, 再从其余的结论中求得正确的答案。如筛去不合题意的以后, 结论只有一个, 则为应选项。
三、特殊值法:
取满足条件的特例 (特殊值、特殊点、特殊图形等) 进行推证。有些选择题, 用常规方法直接求解比较困难, 若根据答案中所提供的信息, 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 或选择某些特殊值进行计算, 或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 把一般形式变为特殊形式, 再进行判断, 往往十分简单。
四、验证法:
通过对试题的观察、分析、确定, 将各选择支逐个代入题干中, 进行验证, 或适当选取特殊值进行检验, 或采取其他验证手段, 以判断选择支正误。
五、图像法:
明确条件及结论的几何意义, 借助直观图形肯定或否定。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 可先根椐题意, 作出草图, 然后参照图形的作法、形状、位置、性质, 综合图像的特征, 得出结论。
六、试探法:
对于综合性较强、选择对象比较多的试题, 要想条理清楚, 可以根据题意建立一个几何模型、代数构造, 然后通过试探法来选择, 并注意灵活地运用上述多种方法。
纵观近年高考题, 发现高考数学选择题有三个特点:1.立意新颖、构思精巧、迷惑性强, 题材内容相关相近, 真伪难分。2.技巧性高、灵活性大、概念性强, 题材内容含蓄多变, 解法奇特。3.知识面广、切入点多、综合性强, 题材内容知识点多, 跨度较大。在具体解题时, 需要充分理解所给条件提供的信息,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做到稳中求快, 快中求准, 随机应变。
选择题解题方法 篇2
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1. 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
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要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
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如试题的设问是“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尾气排放,只不过能降低尾气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
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视,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如试题的设问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实际上“近年来”就是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 2 )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 3 )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
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图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在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命题者有意将不同坐标图中的数值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 4 )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探析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正宗选择题;解题方法
数学选择题通常由一个问句或一个不完整的句子以及若干个选项组成。考生只需从选项中提取一项(单选题)或几项(多选题)作为答案,便算完成解答,无须写出选择过程和依据。因其具有客观、小型、分值少、易控制等特点,越来越引起师生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大多数选择题停留在问题表面,流于形式,只是简单运算的一种变式,算不上是“正宗”的选择题。
笔者以为“正宗”选择题属于能力型试题,思维容量大,运算量小,它没有固定模式,无须死记硬背,不强调解题技巧,但是它不但能够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还能够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层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规定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提出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和考试必须以此为旨。本文以2014年苏州中考数学试卷为例,通过审视命题意图和考查目标,探讨“正宗”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为广大初中师生提供一种实用高效的解题思路,借以抛砖引玉。
一、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初中三年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依旧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为主。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一个例子”,教师必须用好这个“例子”,使学生真正能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不仅中考传捷报,而且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纵览各个省份的中考数学命题,无一不是教材中例题的引申、变型或组合。数学教材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最大优点是体现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螺旋上升”特点,最大缺点是知识点的相对分散。因此,中考前夕,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拓展思维、攻克难题时,千万不能脱离教材,本末倒置,而应该在指导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掌握好新知识的同时,学会归纳整理初一、初二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使之在学生脑海中构建网络模块和各种树形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2014年苏州中考数学试卷选择题第1题:
(-3)×3的结果是( )
A.-9 B.0 C.9 D.-6
很简单,考查的是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计算能力,根据“两数相乘,异号得负”的定理,可得答案,即“原式=-3×3=-9”,故选A。“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中考数学高分的获得,最大的秘诀就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训练。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解题灵感
从命题比例而言,2014年苏州中考数学试卷试题满分130分,由10道选择题(30分)、8道填空题(24分)、11道解答题(76分)构成。选择题都是“四选一”模式(每题3分,共30分),即提供4个选择项,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就命题思路而言,选择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概率统计等基本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相比前几年的中考选择题,笔者认为今年的试题概念性强,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形数兼备,解法多样化,算得上是“正宗”选择题,因为它能够较充分地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层次。
直觉和灵感,是解选择题的秘诀之一。“灵感”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由某种诱因作用突发的一种非逻辑性的思维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引发的随机性、显现的暂时性、显现过程的情感性。所谓“直觉”,就是直接的觉察,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迅速直接的洞察或领悟。在数学推理的每一步中,直觉洞察力不可或缺。例如,要想去推断2加2等于3加1,那么我们必须直觉到①“2+2=4”,再必须直觉到②“3+1=4”,然后由①和②得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引领和促进学生的解题灵感,培养学生的直觉洞察力。
当然,不可否认,数学直觉也具有非逻辑性,但直觉和逻辑是科学创造的两翼,就像人的左、右腿一样,我们很难说哪一个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必须反对在学校中贬低直觉的价值,在给学生上课时,相对于推理来讲,我们更应该侧重于直觉的洞察(波里亚)等观点。如2014年苏州中考数学试卷选择题第8题:
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则代数式1-a-b的值为( )
A.-3 B.-1 C.2 D.5
毫无疑问,题目考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那么,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于是,凭借“灵感”和“直觉”,解题思路就应该尝试把点(1,1)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a+b,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计算过程如下:
∵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
∴a+b-1=1
∴a+b=2
∴1-a-b=1-(a+b)=1-2=-1
故选B.
参考文献
[l]徐萍.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0,(42).
[2]周月辉.试论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8).
[3]郑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5).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篇4
关键词: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通过对今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 现在的选择题也开始加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于知识面的涉及很广, 而当中的一些基础题也成为了学生得分的重点。目前高考化学选择题的主要考点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概念分析、原子结构、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及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 (p H计算、盐类水解) 、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 这些类型的选择题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考查, 还能够对一些较高层次的能力进行考查。
化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 但是这些方法有很多的共同, 如认真审题、深入分析问题、寻找题干等。学生要想做好化学选择题可以从以下方法入手:首先是要多练习勤思考, 在平时练习过程中不要光想着正确答案, 完成一道题后还对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关键点等进行巩固复习, 充分掌握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定律、化学性质等内容;其次是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控制, 要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的解题, 因为考试的时间是固定的, 学生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以免耽误后面的答题;再次是用好化学错题本, 在平时练习中要将一些经常做错的题目以及典型的题目记录下来, 从未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弄清该题做错的原因、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等。下面主要根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易错的选择题归纳分析, 总结一些解题的最佳思路。
一、选择题“陷阱”回避策略
(一)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对于一些考查概念性的选择题, 因为这些题型会运用概念设置“陷阱”, 要想做好这类的选择题, 学生一定要掌握好每一个概念, 对于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能模糊。
例1.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 在 (1) 锰; (2) 二氧化锰; (3) 高锰酸钾中, 可以做催化剂的是 () 。
A. (1) (2) B. (1) (2) (3) C. (2) D. (2) (3)
本题就要求学生对催化剂的概念充分理解, 催化剂的最重要特征是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但是在作用的过程中其化学性质和质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二) 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
能否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学生做好选择题有很大的影响, 在解这类题目时学生一定要遵循“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
例2.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 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三)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
任何人都有固定的思维模式, 这是人的固有弱点, 这一弱点经常会被命题者利用, 他们在命题过程中会采用跳粱换柱的方法或者隐藏信息的方法为学生设置解题“陷阱”。
例3.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约为 () 。
A.6.02×1023 B.4×6.02×1023 C.4.11×6.02×1023D.4
(四) 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避开“陷阱”
善于分析语法对于提升化学选择题的解题也有一定的帮助。例4.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 。A.丁达尔现象B.布朗运动C.渗析D.电泳现象二、抓住题目的特有条件, 因题制宜地分析、推理、估算、寻求解题地最佳思路
(一) 抓特例, 否定做答;抓实质, 肯定做答
例5.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 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二) 抓数据特点, 避惑解答
1. 多数据的迷惑性。
为了对学生的解题形成干扰, 命题者经常会在题目中设置很多的多疑数据, 这些多余的数据会对学生的解题思维产生影响。解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审题过程中能够去伪存真, 善于抓住关键数据, 不受其他数据的干扰。
例6、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 经分析知其中含水7.62%, 含K2CO3为2.38%, 取1g此样品加入到46.0m L3.65%的盐酸 (密度为1g/cm3) 中, 过量的酸再用7.0%的KOH溶液中和至中性, 最后将其加热蒸发, 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1.07g B、3.43g C、4.0g D、4.5g
2. 少数据的迷惑性。
通过例6可以看出, 学生要善于抓住不同化学式之间的某些特征 (如通式、原子个数之比和量的关系、混合物组成成分之间的定量关系等) , 并灵活、巧妙地将它们进行变形或拆分转化, 解这类的选择题就会变的非常容易。
3. 无数据的迷惑性。
有的题目中并没有出现数据, 这样的题目会给学生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通过仔细审题可以发现, 这种题目所给的数据并不少, 但是这些数据都是隐藏的。解这类选择题一定要借助借助守恒法、设一法、差量法等方法。
例7、有一块铁铝合金, 溶于足量盐酸中, 再用足量KOH溶液处理, 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 使之完全变成红色粉末, 经称量, 该红色粉末和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 则合金中铝的含量为 () 。
A.70%B.52.4%C.47.6%D.30%
4. 扰数据迷惑性。
有的题目中会给出一系列的数据, 如果学生过于专注这些数据就会陷入繁琐的计算中, 而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够抓住题目的题干以及关键数据并总结选择题的规律, 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数学选择题八大解题方法 篇5
错误类型一:读题失误
口诀一:勤分已知待求,明辨信息去留
理解题意是当前高考对同学们最为基本的要求。那么,怎样的状态算是对题意完全理解了呢?对于数学而言,只要你在开始解题之前就通过读题准确区分出了已知条件和待求的结论,那么你距离完全理解题意就非常近了:接下来,你只需要弄清楚已知条件和待求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成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将这种关系用公式表达出来,进行计算就可以获得正确答案了。
但是,近几年来高考数学中实际应用的问题和具有物理背景、传统文化背景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每次考试中都有至少一到两题的题面非常的长,例如数学全国卷的“宝塔灯笼与等比数列”那一题。
这类题目与传统的选择题相比实际只多了一个难度层次:要求考生自行从文本中提取已知条件和待求的结论。事实上,这也是目前高考数理类科目对咱们同学的新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
因此,对于这类信息量比较大的题目,我们往往可以将其简化为一个更加抽象而简单的数学问题,求解之后即可获得答案。只要明确了已知和待求的问题,做选择题基本不会跑偏。
口诀二:理清逻辑线,答案自然现
在明确了一道选择题里面的已知条件、待求结果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理清它们的逻辑关系。
一般而言,已知和待求之间的逻辑线是由我们平时课上学到的知识点组成的,每一个知识点之间在逻辑上本身就存在相互导出的关系,因此逻辑线的整理实质上就是通过所学的知识建立起已知和待求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后面使用公式、确定求解预备条件打下基础。
此外,整理逻辑线的过程中,也能通过知识点的回顾,在不求解题目的情况下预判题目是否可解,或者说题目若能求解,究竟需要哪些条件。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就有较大的可能转换成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或者从一个为止的特殊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知的一般问题。做到这一步以后,基本上就能制定有效的求解方案,给出计算公式并得到答案了。
错误类型二:解题方案错误
口诀三:一步一个脚印,一题一组公式
相信各位同学的数学老师应该在课上多次强调过一个问题:做题不能全靠感觉。事实上,解题过程中最容易被感觉迷惑的阶段就是解题方案的制定阶段。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数学考试和历史上的数学研究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大家看过一些数学史相关的书籍的话应该会发现,近2来的高等数学的证明过程多半都是依靠数学家的大胆假设而得出的“歪打正着”的结论,但是高考数学则不是这样的。
题目的一切信息,都会指向求解过程中的明确的知识点和公式。你需要做的,就是从题目的情报中找到这些知识点和公式,并按照逻辑与因果关系将其传承一条线,这就是我们说的解题方案。
口诀四:考题答案千千万,基本问题占大半
如果大家已经掌握了解题方案的制定手法,那么大家应该很快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数学考题往往可以按照其中的核心公式的差异被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不同类别的题目中,所有的待求问题最终都会指向某几个特定的公式内的字母。于是,某个数学考题的解决方案,最终都可以等效为求解某个公式中的待定参数,而这个求解的过程,就是我们数学课上常说的“基本问题”
常见的数学基本问题大致如下:
求解某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分析某个函数的变化趋势
讨论某个参数在当前条件限制下的取值范围
使用代数关系式表示一种特定的关系
求解某个整理后的代数式的值
错误类型三:计算错误
口诀五:考题算式,占纸千面;基本公式,只占一面
当你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整理数学的知识点应该是理科科目中较为轻松的一类工作,因为数学课上的公式相对于物理、化学、生物而言并不算多。曾经有学霸尝试过将所有高中必考的数学公式整理在一面A4纸上,这也说明数学的刚性知识体量相对而言是较少的。
但是,为什么大家在使用这些公式的时候仍然会有这么高的错误率呢?原因在于,代数思想不成熟,以及训练过程中对“代换”这一方法的练习还不够。
以选择题中的快速多项式求导运算为例。目前求导的选择题中必然包含符合求导,而这部分求导计算必须将某个代数式视作一个整体,再应用导数公式进行拆分化简。如果在计算过程中没能准确识别这个“整体”,或者说在计算过程中将“整体”弄错了,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会出错。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解题方面最大的差异在于代数计算的比例。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禁止使用计算器,因此代数运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口诀六:字母前后,查缺补漏;正负易反,系数易丢
选择题里面能够遭遇大规模代数运算的题型一般是数列、函数性质综合分析、圆锥曲线性质分析。这部分题目的公式一般采用分式给出,在化简计算时常常是多组多项式以分式的形式结合起来。这一过程中的错误往往会发生在合并同类项和誊抄上一步的结果中,如果出现笔误,改变了单项式的字母构成(例如多了个字母或者缺一个字母)和正负号,则后续的合并同类项必然受到影响。尽管有过在公式计算出错的情况下得到正确答案的先例,但是这只是极个别的情形,运气因素极大。
因此,在代数运算过程中,务必关心每一个单项式在各个计算步骤前后是否一致,字母构成不能变,正负号不能反过来,前面的系数也不能丢!
错误类型四:检查过程中出错
口诀七:答案不可瞎选,草稿不能瞎打
对于考前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同学而言,试题完成后的检查工作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解题方案以及计算过程的确认。但是选择题与大题不同,我们的过程一般是呈现在草稿纸上的,如果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的话,检查的过程将非常困难。
草稿虽然不要求字迹工整,但是必须按照题目进行分区,尽量避免将很多道题的草稿打到一块,否则在后期检查的时候草稿基本上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必须规规矩矩地打草稿呢?显然时间上不允许。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在题目附近标注比较重要的求解思路、公式也是使得草稿更加有有利于后期检查的方式,而且这么做效率会更高。
口诀八:一路通不算通,路路通才是通
在时间尚有余地的情况下,可以多准备一种求解的思路,在检查的时候进行快速验算,如果两种结果能够相互印证,则最终的结果多半就是正确答案。
不过这么做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准备了很多种验算方法,但是考场上却得到了多个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个才是对的呢?
我们给出的判断标准是:相信你所认为的方法更简便、更熟悉、更有把握算对的那个结果。
如果你在正式考试之前已经做过很多类似的练习,也就是尝试着用很多种方法去解同一个选择题,那么你在实际考试时利用多种方法验算题目正确的可能性将随之增加。反之,如果盲目在考试中引入一种看似可以算对的做法去检查最后的结果,最后你很可能会将正确答案改成错误答案!
复习有哪些实用的方法技巧
一.紧跟老师的节奏
基本上学校老师都已经安排好了学生的复习进程,包括第一轮总复习、第二轮总复习、冲刺复习等。每一个复习阶段都有其作用,比如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而最后冲刺阶段会进行一些押题。在复习时学生应该紧跟老师的节奏千万不能开小差,如果在基础复习时没有认真巩固之前的基础知识,那么之后复习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大脑一片空白,那复习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不要只顾难题
数学复习时进行习题练习,许多学生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过于重视难题的练习而忽略基础题。要知道,在整个卷面分值来说基础题分值会占到70%,只顾复习难题而忽略基础题复习反而得不偿失。数学复习做习题练习时时应该将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先拿到这些基础分再考虑难题练习提高得分上限。
三.及时查漏补缺,弥补弱势项
例谈供求曲线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篇6
一、沿着曲线的变动以及曲线的平行移动
例.楼市调控新“国五条”明确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政府开征房产税后,对商品房交易产生的影响用图示表示如下(D1为征税前,D2为征税后),其中最符合其变化的是(
)
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开征房产税会导致需求曲线怎样移动。房产税的征收对象是购房者,并非开发商。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开征房产税不会导致房价变动,但会增加购房者的购房成本,从而导致商品房的需求量下降。A项图示和B项图示反映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C项图示和D项图示反映了在相同房价下,商品房的需求量变化。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价格的变化对该物品的需求量产生的影响反映在供求曲线上表示为沿着曲线发生变动。当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的变化会导致供求曲线平行移动。曲线右移表示需求量增加,曲线左移表示需求量减少。
二、价值决定价格以及供给影响价格
例.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
答案:B
解析:该题是给定条件,要求学生判断结果,从而选出正确答案。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判断是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再判断曲线怎么移动。由于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该商品的供给会增加,价格会下降。
在解答这道题时,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或供给量减少,因而需求曲线应右移,供给曲线应左移。这种思路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它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没有审清题目。题目考查的是如何用图示表示由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价格变动,价格变动是结果。而学生的答案反映的却是价格变动对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影响,价格变动成了原因。
(2)对价格变动的解释不正确。“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这个过程是无法用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来表示的。
(3)混淆了沿着曲线的变动和曲线的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供给量减少反映在图示上应该是沿着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向下变动,而不是曲线发生平行移动。
归根结底,学生容易做错这类题的原因是教材理论与供求曲线存在矛盾。供求曲线反映的是供给与需求决定物品的价格,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教材理论则认为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这是无法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表示的,只能用函数图示反映二者的关系。因此,学生在解答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选择题时,一般不用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决定价值量这一知识点出发。
历史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篇7
下面就结合各类历史单项选择题的特点, 对解题方法与技巧介绍如下:
一、概念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 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此类题目, 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 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 正确界定历史概念。同时, 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 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二、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目, 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 要求考生在读材料的基础上, 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 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 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与技巧】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 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 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型解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 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 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 读通材料, 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 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 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三、最佳选择题
此类题目, 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 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 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顷前后, 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类选择题先根据题干要求, 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 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确定住“最佳”标准, 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 运用优选法, 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 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或者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四、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 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 由结果推断出原因, 其结构是题干为果, 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其结构是题干为因, 备选项为果。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 明确因果关系, 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内因、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 互相混淆, 不分主次。
五、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 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 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 即根据题意, 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 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六、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 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 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如时间先后等, 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与技巧】排列式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按时间顺序, 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 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采用“首位判断法”, 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 便可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答案。除了“首位判断法”外, 还有“尾端判断法”、“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先两头, 后中间”的判断法等等, 并请注意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七、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 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 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 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与技巧】组合式选择题实际上是多选变成单选的一种构题方式, 随着多项选择题被取消, 组合式选择题的测试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此类题型主要特点是容量大, 考查的信息范围广, 可以是知识归类, 可以是评价分析, 可以是异同比较, 这便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推理等能力, 特别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当然, 解答好这类型的题目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以增强应试答题的准确率和加快解题速度。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技巧之一是学会观察和分析选项, 重视选项组合规律, 最好采用“排除法”, 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备选内容为基点, 然后顺藤摸瓜, 便可快捷正确作答, 少走弯路。
八、比较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 通过分析、归纳、比较, 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地理中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篇8
其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使练习成为自觉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行动;其二、是要复习好有关的知识, 使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其三、是要逐步加深练习的内容, 改进练习的方法, 增大练习的难度, 不断提高练习的水平;其四、是练习以后, 要及时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改正练习中的错误和缺点。
初中地理习题与试题多种多样, 各类题目在训练和发展智能方面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价值。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读图填图题、简答题、综合题等。每一种题型都有它自身的特点, 特别是选择题, 了解和熟悉选择题型的特点, 明确解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熟悉它们的典型例题, 对正确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选择题的特点与解法技巧, 选择题是近年来在地理练习和考试中, 广泛而大量使用的一种客观性题型。选择题最大的特点
我校使用按新《课标》编写的历史教材已三年了, 笔者是一名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的老师, 在这三年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通过不断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学习和理解, 对传统的历史教学进行了比较, 笔者发现传统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由于历史课的特殊性, 在课堂教学中在只注重了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看, 缺乏对学生学的引导, 所以“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的一幕”出现。因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更何况原有的历史教学没有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没有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 因此, 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2、历史教学内容的狭隘性和抽象性。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始终受到了“儒家思想”和“马列主义”的束缚。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开始, 历史使被“儒家思想”所“剪裁”, 成为一家一姓政权的更替史, 所以司马光将其主编的史书称为《资治通鉴》。新中国成立后, “剪裁”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是“马克思主义”观点, 特别是前苏联列宁、斯大林的观点, 再加上政治斗争的需要, 历史教学内容成了阐释固定观点的材料和佐证, 失去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应有的地位, 如对某些农民运动的评价就出现了绝对性, 只看到了进步性而忽视了破坏性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的资料又非常狭窄, 常常是一个老师、一本教材, 图书馆名存实亡, 多媒体教学的缺乏, 更不用说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文物古迹去访问探寻的条件了, 使历史在人们的心目中枯燥无味。
3、历史教学评价制度和方式导致了教学方法的狭隘和落后。以前对历史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老师从“分数”上看学生的成绩, 行政管理者又从“分数”上看老师的成绩。因此, 在现实的教学中, “好的历史老师”就是使“学生分数高”的老师, “学得好的学生”就是“分数高的学生”。于是, 是答案简短、唯一, 评分标准严格、客观。它适合于训练和测试回忆性和再认性的知识, 特别是那些同类的、并列的、相关的、综合的、专题性的地理内容;利于训练和考查观察、判断、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能力;可以涉及较广泛的知识面。
选择题一般由一个主要的语句 (题干) 和若干备选答案 (选项) 构成。也就是说, 它在结构上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叫题干, 由问句或陈述句 (可以是完整的陈述句, 也可以是不完整的陈述句) 所构成;另一部分叫选项, 包括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和若干错误答案 (也可叫做迷惑性答案或干扰性答案) 。它要求解题者从备选的若干答案中, 选出一个 (单项选择) 或两个 (双项选择) 乃至一个以上的多个不定项 (多项选择) 的合适答案。合适答案可以是正确的答案或较好的答案或最佳答案, 也可以是不正确的、错误的答案。一般选择题的题干都比较简单明了, 明确表述了一个问题而没有无关的词语, 每一个选项与题干连起来读时, 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协调的, 而所有错误的答案都似乎是合理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迷惑度。为使瞎猜的因素尽可能减少, 多数选择题都有四个备选答案, 而且合适答案的顺序都是随机排列的, 各题合适答案的次序基本上是无规律可循的。
地理选择题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涉及的知识和能力相当广泛, 除一般的单项、双项、多项或不定项选择题外, 还有读图选择、读文选择、连线 (或配对) 选择、顺序 (或排列) 选择、选择填表、选择填图等等。但不论对哪种选择题, 都要充分地、灵活地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 认真进行分析、比较、筛选, 去伪存真, 准确加以判断、识别和选择。特别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 是选一个或几个答案?是选出正确答案还是选出不正确的、错误的答案?当你无把握甚至无法进行选择时, 可以大胆进行猜答 (猜答也是一种能力) , 根据自己认为可能性大的答案进行选择, 而绝不要留题不答、不选, 放弃了得分的机会。
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
◇贺清彦
历史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跟随老师划重点、背重点的过程。这种状况严重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以上种种说明我们以往的历史教学缺少了“人”, 缺乏了“情”, 缺少了“魂”, 缺少了“生命”, 导致了历史教学在现实中的地位尴尬。
新教材要求老师的教学理念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以及体现历史课所特有的教育功能,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对策:
1、树立新的理念。人类的“足迹”构成了一条丰富多彩、浪花四射的历史长河。而现实的状态是历史长河到现在的“显现”, 要使现实的“状态”能够更加理性、科学地向前流淌, 必须借助历史对现实进行思考。从历史中汲取精华, 使我们的民族和个体树立科学和、高尚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培根说“学史可以明智”。因此, 我们更有理由说, 一个人, 一个民族乃至人类从感性走向理性、由兽性走向文明都离不开历史。
选择题解题方法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求解法、取特殊值、代入验证法、筛选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实验操作法等,要准确迅速的求解,必须根据题目特点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直接求解法
不管备选答案,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概念、法则、公式与定理等,进行运算或推理,求出结果,做出选择。
例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12,分别以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的三个圆两两相外切,则这三个圆的半径为()
A.3,4,5B.2,3,10C.4,5,6D.1,4,7
解析:三个圆的半径由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而定,由勾股定理得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13,设两两相外切的三个圆半径为r1,r2,r3,根据两圆外切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和得:r1+r2=5,r1+r3=12,r2+r3=13,解方程组得:r1=2,r2=3,r3=10,选择答案B。
点评:用勾股定理求得直角三角形斜边后,利用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为两圆半径之和得三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取特殊值法
对于一个命题,如果符合条件的全部情况都成立,那么对于符合条件的特殊情况必定也成立,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取特殊值的方法解决。如当所给的条件中含有字母,且不易直接判断计算时,可以取字母符合条件的特殊值,将繁杂的字母算式转化为简单的数字计算,从而得到答案。
解析:可从巧取特值的角度出发,把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设为0,则可以暂时隐去这个未知数,而就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来分解因式,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令y=0,得:x2+2x-3=(x+3)(x-1);令x=0,得:-8y2+14y-3=(-2y+3)(4y-1)。将两次得到的系数1,1;-2,4。十字交叉相乘,即:1×4+(-2)×1正好等于原式中xy项的系数。因此,x2+2xy-8y2+2x+14y-3=(x-2y+3)(x+4y-1)。选择答案D。
点评:在解答选择时,如果题目字母符合赋予特殊值的条件,赋予其特殊值,可简化计算,提高解题效率,节约解题时间。
三、代入验证法
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验证,看得到的结果是否满足题目的要求,若不满足就排除,如果满足,它就是应选择的正确答案。
例3:二次函数的顶点为(-2,3)且过点(0,11),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解析:因为备选答案中所给的四个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1),所以只需将点(-2,3)的坐标逐一代入备选答案中只有B选项成立,故选择答案B。
点评:备选答案中的四个函数当=0时y的值均为11,即四个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1),只需验证顶点坐标(-2,3)满足哪个函数就行。
四、筛选排除法
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选项通过筛选一一排除,最后剩下一个选项必是正确的。在筛选排除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
例4:当k>0、b<0时,函数的图象通过()
A.1.2.3象限B.1.3.4象限C.2.3.4象限D.1.3.4象限
解析:若图象过1.2.3象限,则k>0,b>0与条件不符;若图象过1.2.4象限,则k<0,b>0不符:若图象过2.3.4象限,则k<0,b<0不符:若图象过1.3.4象限,则k>0,b<0与条件相符,故选D。
点评:本题的另一种解法更为简便,即根据直线与、轴的截距来判断函数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位置,k>0直线与轴正半轴相交,b<0直线与轴负半轴相交,画出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大致图象,所以函数图象过1.3.4象限,选择答案D。
五、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解答与图形图象有关的选择题时,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画出图形图象,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图形图象的特征,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六、实验操作法
由题设提供文字、图形、图象的信息或提供操作的指向,一般有折纸、剪纸画图等,通过实验操作得出正确选项。
例6:把一个半圆形纸片连续对折两次后,用剪刀剪去弓形部分,展开后得到一个五边形,半圆直径与另外两边的夹角分别为()
A.75°,75°B.60°,60°C.67.5°,67.5°D.65°,65°
解析:把半圆形纸片两次对折剪裁后,得到的五边形除半圆直径外的其余四条边都相等(剪裁时弓形的弦长),进而可想到若把另一个和它全等的五边形拼在一起就可得到一个正八边形,因为(8-2)×180°÷8=135°,而展开后的五边形恰好是正八边形的一半,半圆直径与另外两边的夹角恰好是正八边形内角的一半,所以选择答案C。
点评:圆形纸片通过三次对折剪裁后,得到的多边形是正八边形。解题的关键是把通过实际折纸与剪裁的操作后得到的有四边相等的五边形,通过联想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动手操作翻转(反转)图形后得到正八边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选择题解题方法 篇10
分析此题是一模试卷的最后一道选择题,从知识点的考查上会比其他的选择题更加综合,解题方法也更加丰富. 此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及有字母的函数值比较大小问题,试题在审题上不存在难度,但是对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类比转化思想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从结果来看,有半数的学生做对,但是正确的学生中多数是运用技巧猜对的,由此先从思路1说起.
思路1特殊值法、排除法
点评在缺乏解题方法的情况下学生会选择思路1,即使不会做,但是利用选择题的技巧可以缩小答案的范围,提高正确率. 但是对数学问题的求解不能满足于表面,更要深入到基本方法和思想的层面,讲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求甚解. 所以,还有以下两种思路.
思路2作差法
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表达式,因此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可以转化成含有字母m的代数式的大小比较.
点评作差法是从代数角度解决比较大小问题的基本方法.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具有分式的特征,所以只要一个变量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就可以表示成分式,此题作差法的关键就是分式的加减运算. 但是三个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过程烦琐,耗时又多,学生的畏难情绪比较高. 此题也可以采取作商法,考虑到与作差法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思路3数形结合
点评数形结合是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也是解题思路拓展的有效途径,本题中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在图形上能很直观地显现,坐标系中线段的长度就对应着函数值的大小,中点的特殊位置,让人联想到了梯形的中位线. 相比于思路2,思路3对函数的认识更深一层,思维更加发散,中位线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选择题解题方法 篇11
【关键词】选择题方法小题不能大做特值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选择题是数学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选择题十小题占五十分。高考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结合,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了利用基础知识考能力的新导向。因此选择题成为拉开考生的时间差、分数差的加大区分度的必要题型,而考生往往难以把握好这一部分的得分。下面就选择题的解题和方法技巧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题型一:直接法
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
例1、设F1、F2为双曲线 -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满足∠F1PF2=90o,则△F1PF2的面积是()
A.1B. /2C.2D.
解∵|PF1|-|PF2|=±2a=±4,∴|PF1|2+|PF2|2-2|PF1|·|PF2|=16,
∵∠F1PF2=90o,∴ = |PF1|·|PF2|= (|PF1|2+|PF2|2-16).
又∵|PF1|2+|PF2|2=(2c)2=20.∴ =1,选A.
题型二: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就是充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
例2、若x为三角形中的最小内角,则函数y=sinx+cosx的值域是()
A.(1, B.(0, C.[ , ] D.( ,
解析:因 为三角形中的最小内角,故 ,由此可得y=sinx+cosx>1,排除B,C,D,故应选A。
题型三:特例法
(1)特殊值
例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C)
A.130B.170C.210D.260
解析:特殊化法。结论中不含m,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m取值无关,可对m取特殊值,如m=1,则a1=S1=30,又a1+a2=S2=100∴a2=70,∴等差数列的公差d=a2–a1=40,于是a3=a2+d=110,故应选C
(2)特殊函数
例4、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为减函数,设a+b≤0,给出下列不等式:①f(a)·f(-a)≤0;②f(b)·f(-b)≥0;③f(a)+f(b)≤f(-a)+f(-b);④f(a)+f(b)≥f(-a)+f(-b)。其中正确的不等式序号是()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取f(x)=-x,逐项检查可知①④正确。故选B。
(3)特殊数列
例5、已知等差数列 满足 ,则有: ( )
A、 B、 C、 D、
解析:取满足题意的特殊数列 ,则 ,故选C。
(4)特殊点
例6、设函数 ,则其反函数 的图像是 ()
A、 B、 C、 D、
解析:由函数 ,可令x=0,得y=2;令x=4,得y=4,则特殊点(2,0)及(4,4)都应在反函数f-1(x)的图像上,观察得A、C。又因反函数f-1(x)的定义域为 ,故选C。
题型四: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考,也就是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达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例7:当 时, ,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22)(B)(22,1)(C)(1,2)(D)(2,2)
【解析】设 ,作图∵当 时, ,
∴在 时, 的图象在 的图象上方。
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 。∴ 单调递减。
∴由 时, 得 ,解得 。
∴要使 时, ,必须 。∴a的取值范围是(22,1)。故选B。
题型五:代入验证法:
通过对试题的观察、分析、确定,将各选择支逐个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或适当选取特殊值进行检验、或采取其他验证手段,以判断选择支正误的方法(当题干提供的信息太少、或结论是一些具体的计算数字时,用这种方法较为方便的)。
题型六:推理分析法
不同的选择题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某些选择题的条件与结论或结论与结论(即选择支)之间存在一些特殊关系,即抓住题中的位置特征、数值特征、结构特征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结论。推理分析法包括:逻辑分析法、特征分析法
①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四个选择支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达到否定谬误支,肯定正确支的方法,称为逻辑分析法。
②特征分析法:根據信息,抓住数值特征、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比如:定点、定线、拐点)进行大跨度、短思维链的推理、判断的方法,称为特征分析法。它体现了对知识的数、形、结构的深刻认识与状态把握,直觉、联想、猜想是思维的联结点。
总之,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在解选择题时不宜“小题大作”,不宜繁算、死算。我们应该充分挖掘题目的“个性”,寻求简便解法,充分利用选择支的暗示作用,迅速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正确答案,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后续解题节省时间。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分析 篇12
一、高中数学选择题的特点
在高中数学中,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应用等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教会学生们解题的各种技巧和策略,能够使得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使他们不断增强征服数学的自信心,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数学考试的成绩. 高中的数学考试题量很大,如果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按部就班的解答,这就会造成时间的紧张,所以说,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是学生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 所以,我们要根据数学题目来选择不同的解题技巧,这样才能选出最适合我们使用的解题技巧.
二、高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的使用
1. 直接法
直接法是高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解题技巧. 直接法相比较其他解题方法,是比较好理解的,主要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运用课本上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按照正常的步骤作出推理和运算,然后根据所的结论选择答案即可. 对于一般性的概念辨析、简单运算类题目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这就能使得学生快速容易地得到答案. 例如,已知半径为4,7的两个圆相切,则它们的圆心距为() .
A. 3 B. 11 C. 3 或 11 D. 5 或 8
我们就可以采用直接法,当两圆相切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切,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7 4 = 3; 当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为4 + 7 = 11,所以本题选C.
2. 排除法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筛选法或者是淘汰法,如果我们能确定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那么选用排除法就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先把自己能够否定的档案和干扰项进行排除,那么剩下的答案选择范围就非常小了,比如4个选择答案我们如果能排除两个,那么剩下的两个档案经过简单的运算就能得到,如果4个档案中能排除3个,那么最后一个就是正确答案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选择题的效率. 例如,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讲述了六大民生的新亮点,这其中的一项就是免除西部地区和中部一些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大于52000000名学生的学杂费,这个数据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 .
A. 52 × 107B. 5. 2 × 107
C. 5. 2 × 108D. 52 × 108
因为题中要求按照科学计数法来表示,那么首先就要排除A,D,然后再根据科学计数法定义,得知正确答案为B.
3. 特殊值法
特殊值法就是用特殊来判断一般规律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一个特殊的值或者是图形来替换题中普遍的条件,以此来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再对照得出答案. 特殊值的选择越简单越方便,这就能使得结果清晰明确,也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们的计算量,还缩小了答案的选择面,提高了学生们的解题效率. 例如: 已知二次函数y =ax2+ bx + c,且a小于0,a - b + c大于0,则一定有() .
A. b2- 4ac > 0 B. b2- 4ac = 0
当a小于0时,抛物线的开口朝下,且当x = -1时,ax2+ bx + c = a - b + c > 0,即y > 0,显然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而且我们知道b2- 4ac > 0,所以本题的答案应为A.
4. 估算法
对于有一些运算比较困难的题目,进行精确的计算就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那么采用估算法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替代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估算出一个正确的范围,然后我们对比答案进行取舍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估算也是一种数学能力和意识的体现,学生们要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这样才会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选择题解题方法】推荐阅读: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1-01
高考地理选择题常用解题方法08-28
SAT数学选择题三个解题方法05-16
高中数学选择填空题解题方法06-11
单项选择题解题指导08-02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10-03
选择题解题思路与技巧06-11
做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0-06
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的解题策略10-02
高考历史选择题方法技巧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