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共12篇)
做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篇1
1、时间型选择题:首先要看有没有一般属性。然后判断它所在时期的具体属性。
2、比较型选择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是二者兼有把题支和题干进行比较,看题支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支是否满足题干考查的要求,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支,才能当选。
3、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对材料能够进行由表及里地分析,坚持两个有效的原则,即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包括引导语和材料和主体部分)。
4、图像型选择题:解此种题时,先弄清图名,然后对图像认真观察和解读。多个图像的,要善于进行联系和比较。最后做到“论从图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概括或推断。
5、最佳选择题: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6、因果选择题: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7、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8、排序选择题: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9、概念选择题 :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
做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篇2
下面就结合各类历史单项选择题的特点, 对解题方法与技巧介绍如下:
一、概念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 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此类题目, 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 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 正确界定历史概念。同时, 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 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二、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目, 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 要求考生在读材料的基础上, 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 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 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与技巧】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 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 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型解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 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 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 读通材料, 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 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 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三、最佳选择题
此类题目, 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 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 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顷前后, 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类选择题先根据题干要求, 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 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确定住“最佳”标准, 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 运用优选法, 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 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或者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四、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 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 由结果推断出原因, 其结构是题干为果, 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其结构是题干为因, 备选项为果。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 明确因果关系, 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内因、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 互相混淆, 不分主次。
五、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 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 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 即根据题意, 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 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六、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 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 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如时间先后等, 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与技巧】排列式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按时间顺序, 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 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采用“首位判断法”, 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 便可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答案。除了“首位判断法”外, 还有“尾端判断法”、“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先两头, 后中间”的判断法等等, 并请注意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七、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 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 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 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与技巧】组合式选择题实际上是多选变成单选的一种构题方式, 随着多项选择题被取消, 组合式选择题的测试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此类题型主要特点是容量大, 考查的信息范围广, 可以是知识归类, 可以是评价分析, 可以是异同比较, 这便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推理等能力, 特别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当然, 解答好这类型的题目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以增强应试答题的准确率和加快解题速度。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技巧之一是学会观察和分析选项, 重视选项组合规律, 最好采用“排除法”, 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备选内容为基点, 然后顺藤摸瓜, 便可快捷正确作答, 少走弯路。
八、比较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 通过分析、归纳、比较, 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历史组合选择题的常用解题技巧 篇3
一、 限定语突破法
做组合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这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解答组合题时,要像语文划分句子成分那样,抓住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尤其要抓准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从而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的选项。
如:美西战争与日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最典型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二者相似之处有:① 新殖民主义国家向老殖民主义国家挑战 ② 战争在交战双方的国土之外进行 ③ 战争对亚太地区局势影响重大 ④ 战争加剧了美日矛盾()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 ①②④D. 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比较历史事件和学科内的综合能力。解答此题的着眼点是再现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基本史实,然后再从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目的、性质、地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此题难度不大,用排除法可排除④,因为美西战争时,日本刚从甲午中日战争中获利,并跻身于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之列,那时日本尚无同美国争夺太平洋和美洲的实力。
答案:B
解题指导:本题属于类比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的思维障碍是不善于发现可比项即寻找可比点。排除障碍的方法有:① 纵向回顾不同历史事件的前因、经过和结果,以便认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② 横向对照,尤其要从类似的方面寻找可比点。
二、 背景切入法
对于原因类多选题,一个基本的解题思路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中找到根本原因、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
如: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重要原因是:① 进行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② 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发展迅速③ 大量吸收外来移民④ 内战后工业、农业得到较协调发展()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①②④D. ②③④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以及准确再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本题迷惑性大的是选项①,这是所学的“美国内战”一目中提到的知识。事实上美国领土扩张历时近一个世纪,如1898年吞并夏威夷。西进运动也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过程,且西部开发本身也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晚期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题目要排除的是选项②,因为这时美国还是一个积极引进欧洲剩余资本的国家。
答案:B
解题指导:本题要求在多个选项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解此类题的思维障碍:① 粗枝大叶,不能对每一选项仔细分析;② 出现知识空洞,对史实的分析和掌握不系统全面;③ 缺乏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排除障碍方法可采用:① 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② 学习历史一定要注重对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③ 做此类题一定要更为小心,对所有选项都要审查,再逐步缩小包围圈。
三、 参照法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形成了正向思维的习惯,因此解答某些题目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这些题目往往是完整的问句或叙述句,选项是答语。因此,可以按照题干要求,先想一下正确的答案以及与之有关的史学界权威观点,把它标注一旁,但不盲从于权威,再以之为参照,对比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如: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出 ①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③ 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 ④ 拿破仑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②④
分析:答题本应依靠材料即论从史出。这段材料前面一层意思表明了拿破仑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即反映了①和③,后一层意思表明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故②成立,④虽然正确分析了拿破仑战争的积极意义,但与材料无关。
答案:B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同学们阅读与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思维障碍有:① 对材料的理解不够,不明白这位爱国者为什么要“感谢”拿破仑,“法国人鲜血的价值”是什么?② 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排除障碍的办法:① 认真阅读材料,提高理解能力,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② 坚持论从史出。依托课本,但不照搬课本知识。结合所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
四、 两种思路结合法
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运用这一方法会取得好效果。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与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 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 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 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①②④B. ②③④
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是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19世纪的西欧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行之时,结合工业革命的有关影响即题干的叙述来分析比较备选项的叙述,可知①②④项叙述正确,而③项“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是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就有的历史现象,不属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A
解题指导:本题属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类型,导致同学们在解答此类题目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因素有:① 是没有读懂材料,不能获取有效信息或总结出其基本内容及特点;② 是缺乏比较辨别能力;③ 是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认识不清,不能形成正确认识。排除障碍可采取如下方法:① 认真研读题干材料,充分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出基本内容。② 将所得信息与备选项进行核对比较,从而判断出两者是否一致。③ 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和理解。
再如: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 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 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
③ 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 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解题思路:题干以拟人的语言说明了蒸汽机与英国的关系:蒸汽机是英国人发明的;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在英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是由美国人发明的;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也传播到其他国家。两种思路相结合,故可排除①和②,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错因分析:本题材料看似简单,但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同学把思维局限与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最先在英国使用。不能将材料与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联系,故出现错误。
五、 概念分析法
概念对我们理解、分析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简洁、直观的思路。在做涉及到概念之类的组合式选择题时,首先,再现具体含义,分析其异同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答案。
如:自由放任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相同点是()
① 都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 ② 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 都肯定政府对社会的作用 ④ 都主张政府对企业进行适当的干预 ⑤ 都曾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理论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D. ①②④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由放任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掌握和对比理解的能力,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对③④表述的理解。③的表述往往被首先排除,因为自由放任主义不主张政府干预企业、干预经济生活。但它却承认政府为“守夜人”,即有防止暴力、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的作用。④表述在用词上用了“适当”,这就给了一个误解,适当干预是应该的,这样往往容易把④选上。所以正确答案应带有③排除④。
答案:C
解题指导:解答概念式的题目时,一定要牢牢把握概念,分析、比较之后再做答。这就要求同学们做到:① 熟记历史概念及概念出现的背景;② 具有一定的对比、分析能力;③ 认真筛选题肢,从措辞中斟酌。
再如: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表现有()
① 欧元诞生 ② 中国加入WTO ③ 东南亚金融危机 ④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解题思路:此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考查着眼点在于明确概念。WTO即世贸组织,是个以自由贸易为中心的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另外要明确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最后要理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
答案:D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 篇4
1.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珍惜第一印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你躺了几个?)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何处容易设置陷阱:
(1)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完整阅读
例1、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2)设问为否定式:标记设问关键词
(3)相似题:见到似曾做过的题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一喜即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
(4)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
四、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2、材料型选择题(所选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确的反映材料原则。)
(1)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学作品等;另一类是图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种地图、图画、照片、统计图表等。
(2)解法:①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②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③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④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图表型选择题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总之,要将教材、图片、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3、概念阐释型
(1)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4、比较异同型
(1)特点: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 承了┄”、“发展了┄”等。有些选择题要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所给选项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比较,但作出正确判断需要以比较为基础。
(2)解题方法:
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四、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5、程度型选择题
(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2)解法:(1)明确确定最佳选项的基本依据是:
就历史原因而言,所选的选项应对历史事件的产生有决定性作用,其他选项或由这一选项而存在,或只是对事件发展起到加速、延缓的作用;
就历史内容而,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或表述更全面、更确切,或对历史事件的最终结局有决定性作用;
就历史影响而言,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是主要影响,或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其他影响或从属于主要影响,或处于相对次要的层面。
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6、分析评价型选择题
(1)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2)解法: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五、选择题备考意见
l 1、不要纠缠太偏太怪的题目
l 2、放稳心态,坚持背书,回归课本。(时间表、知识点对比表)
l 3、错题集(小心陷阱)
l 4、在以后的练习中继续强化标注设问关键词和寻找有效信息
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篇5
一审题干,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明显或隐含的条件、信息;二审选项,找出“关键词”“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三审题干与选项的关系,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注意对错。
?(2)进行回忆、联想、比较、分析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JP]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联想与题目相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
?(3)认真筛选,果断判定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 篇6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
作者:门洪鑫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4期
论文摘要:如何快速准确解决高考中的选择题?本文通过选择题的特点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解题技巧; 特例法; 小题小做
数学选择题是高考数学三大基本题型之一,不但题目数量多,而且占总分值的比例高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基础性强,知识覆盖面宽,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由于选择题不问过程只问结果,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一、做选择题的步骤为:
1.首先审题。能很好地把数学的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之间快速转化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要去伪存真,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2.其次要注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小题小做、巧做、简单做,选择题要多用数形结合、特殊值验证法等技巧,节约时间
3.最后,仔细检查答卷不能有漏选的现象(遇到真不会做的,也不要空着不做,一定要选个答案),不能把答案抄错的现象。
二、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下面我主要讲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特例法
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探析 篇7
关键词:政治,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政治选择题在高考试卷分值中所占比重很大, 很多学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较多, 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解题技巧。政治选择题的类型很多, 下面结合实例进行探讨。
一、图表曲线类选择题
图表曲线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解题方法是:首先, 解读题目内容信息, 结合文字背景, 准确把握出题人的用意。其次, 结合书本知识, 将图表的内容直观化。最后, 对比文字 (题肢) 与图表, 链接正确信息, 认真判断。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列四组关系中, 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我们着重收集图表信息, 并把它直观化。当商品的价格升高时, 需求量减少, 二者成反比关系, ①符合。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错误。价格上升时, 生产者认为有利可图, 所以会扩大生产, 二者成正向关系, ③符合。货币发行量与流通速度成反比关系, ④正确。故选C。
二、计算类选择题
计算类选择题是必考题型, 难度大、覆盖面广。一般解题方法有直接推算法、解答方程法、设定数值法等。解答关键在于牢记计算公式, 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例如: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一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 货币流通次数增加30%, 纸币发行量不变, 则该国1 元纸币的购买力约等于原来 ( ) 元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 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0.85、物价上涨, B.1.18、投资减少, C.0.75、投资增加, D.1.29、物价持续下跌。解析:通过读题, 知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然后根据一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 货币流通次数增加30%等条件的变化计算。再运用设定数值法, 假设变化前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为1, 则变化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1+10%) ÷ (1+30%) =11 ÷13=0.846。由于纸币发行量不变, 因此该国1 元纸币的购买力约等于原来0.85 元购买力, 即纸币购买力下降。故选A。
三、漫画类选择题
漫画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分三步:一是阅读文字信息, 洞察漫画主题。二是深读漫画内容, 体会漫画主题。漫画经常通过夸张的手法, 这个夸张点往往就是解题切入点。三是结合教材知识。把漫画的主题寓意与教材知识对接, 在对接过程中做到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例如:漫画《问候的变化》 (过去见面问:吃了吗?现在见面问:瘦了吗?) 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消费者要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③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入的变化而变化;④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漫画中“过去”与“现在”问候的变化, “吃了吗”注重生存, “瘦了吗”注重健康, 揭示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所考考点是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教材, 消费结构变化的前提是经济发展, 收入增加, ①③正确。漫画中的对话显示的是消费问题, 没有体现消费观的问题, 也没有涉及消费的反作用, ②、④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C。
四、表述类选择题
解答此类题目除了常用的排除法、主体对应法等方法外, 一般的思路大体有三步。第一步, 解读材料, 收集关键信息。第二步, 通过关键词, 寻找书本知识。第三步, 联系理论知识, 结合材料, 排除干扰项, 选出正确答案。例如:2013 年4 月中旬, 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了4.06%和9.27%, 与2011 年每盎司1921 美元的历史高点相比, 国际金价回调超过28%。在此后的10 天内, 由于大量资金介入, 黄金价格又从低价反弹, 涨幅超过10%。这说明 ( ) :A.黄金价格的波动是由价值的变化引起的;B.黄金作为一种商品,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C.人们的投机行为、心理预期会加剧黄金价格波动;D.黄金的使用价值有限, 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解析:本题是说明类选择题, 重在考查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首先阅读材料, 然后依据关键词, 再结合教材解题。“黄金期货价格”下跌, “大量资金介入”“反弹”表明黄金价格受人们的投机行为、心理预期的影响。C为答案。同时, 联系理论知识, 结合材料, 排除干扰项。通过阅读, 不难发现价值的变化没有体现, 排除A项。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项说法错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D项错误。
五、结束语
答题有法, 但无定法。要想答好政治选择题, 最重要的还是平时掌握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 同时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切不可盲目答题。
参考文献
[1]冯兆红.思想政治课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J].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4 (02) .
浅谈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8
通过分析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试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要么记忆不牢固,要么因为将知识混淆,难以准确再现。二是根据所给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限,只停留在表面理解材料的层面上。三是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难以把握历史概念的本质。四是对历史阶段的特征把握不到位,难以掌握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征。五是学生难以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难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对选择题的解答提出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启迪和帮助。
掌握适当的解题技巧是同学们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因素。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已经定型,怎样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至关重要。在高考中,审题是解题至关重要的一环。高考历史考查的是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解答试题前,我们首先得弄明白要解答什么。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审题,把握不同题型的特点。历史选择题的题型主要有组合式选择题、排列式选择题、最佳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逆向式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这五种基本类型。同学们通过审题可以确定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答方法,确定题型后就可确定可行的方法。审题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关键词标记下来,主要得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标记下来。有的试题比较容易,但是同学们容易马虎,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丢分。因此同学们要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即论从史出,紧扣历史材料和情境。
例1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我们从题中关键的语句“‘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可以判断出商业活动时间不受限制是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之一,而B、C、D三项在材料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其实,我们还可结合所学的关于北宋时期的城市和商业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例2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本题中出现了“1969年5月11日”和“1979年12月”两个时间信息,结合它们的时代特征可知,前者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后者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时期。把握好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该题就迎刃而解了。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答技巧:对时间和历史时代特征要有强烈的反应,把握好历史具体事件的时间和当时的时代特征。
例3“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约13亿元,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 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四十多年。”对“八年快速发展”局面理解正确的是( )
A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B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经济快速发展开拓了国内市场
D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1840年,故A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时间是19世纪末,故B项错误;1914—1918年一战期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所以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时间和概念的理解、记忆。
解答技巧:历史概念要理解准确,弄懂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高考英语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9
单项填空题在高考试题中是一种知识考查题,由于这一部分知识覆盖面广,加之每年高考都有若干个陷阱题和难题,使得考生对有些题目望而生畏。本文分析了高考单项填空题的测试特点,具体阐述了这一题型的10种解题技巧,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解题方法,从而轻松答题。
第一招:还原法
高考命题常以复杂的句型来增加考题的难度,有意给学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困难。面对这种题型,考生要能透过复杂的语言环境,结合语法结构,还原出“庐山真面目”。这样题目就会变得简单,答案就会一目了然。这种结构常为:1)将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2)将强调句还原为陈述句;3)将感叹句还原为陈述句;4)将倒装句还原为正常语序;5)将被动语态还原为主动语态。
1.将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
【典型考题】
例1: Is this school_______ you visited last month? A.one B.the one C.that D.what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如果不用还原法考生会误把this school分析成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反而掉进C项that这个陷进。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This school isyou visited last month,考生就可以看出这个定语从句缺少先行词the one和引导词that / which。the one 特指this school, that / which作宾语可以省略。因此答案是B项the one。
例2: What have we said _______ her so unhappy?
A.makes B.to make
C.made D.had made
【指点迷津】答案为B。这是一个特殊疑问句,如果把句子还原成We have said what _______her so unhappy,显然to make 作结果状语。但如果把该句错还原成What we have said _______her so unhappy,就成了主语从句,结果掉进陷阱,误选成C 项made。
2.将强调句还原为陈述句
例1: —Where did you get to know her?
—It was on the farm_______we worked.(2007年山东卷)
A.that B.there
C.which D.where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强调句型,强调地点状语on the farm。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It was on the farm where we worked that I got to know her,考生就可以看出on the farm后where引导了一个定语从句,且省略了that I got to know her这一结构,因此答案是D项where。
3.将感叹句还原为陈述句
【典型考题】
_______different life today is_______ what it was 30 years ago!A.How;from B.What a;from C.What;from D.How;with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感叹句,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Life today is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 30 years ago.再变为感叹句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A项。但是如果本题不用还原法而直接选择则会很容易掉进陷阱B,错选成What a;from。
4.将倒装句还原为正常语序
【典型考题】
So much of interest _______ that most visiters simply run out of time before seeing it all.(2008年上海卷)
A.offers Beijing
B.Beijing offers
C.does Beijing offer
D.Beijing does offer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倒装结构。如果将主句还原为正常语序Beijing offers so much of interesting that...后,可知题干是so...that的倒装句。考点: 在so...that结构中,当so词组位于句首时该主句要用部分倒装,因此答案是C项does Beijing offer。
5.将被动语态还原为主动语态
【典型考题】
Time should be made good use of _______ our lessons well.A.learning B.learned C.to learn D.learns
【指点迷津】如果将该题还原为主动句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imeour lessons well.可以发现介词of有其相应的宾语,其后不能再用动名词learning做宾语,应选C项不定式to learn做目的状语。
第二招:添加法
高考命题常使用省略句使考生不易看清句子的结构。对于这类试题,可恢复被省略的成分,使句子的结构变得明朗,进而选择出合适的答案。
【典型考题】
例1: —Hey, look where you are going!
—Oh, I’m terribly sorry.______.(1999全国卷)
A.I’m not noticing
B.I wasn’t noticing
C.I haven’t noticed
D.I don’t notice
【指点迷津】因为省略了时间状语,考生答这类题时好像无处下手。如果添加出隐藏的时间状语,这类句子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Oh, I’m terribly sorry.I wasn’t noticing when I passed by you.这时考生就不难看出本题应为过去进行时,故答案为B项。
第三招:分隔法
分隔法是用各类短语、各种从句或谓语动词将两个原来在语法关系上甚为密切的句子成分隔开,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对句子的理解难度。这种方法在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命题中很多,考生答题时可采用画括号的方法直接确定前面的先行词或中心词。
【典型考题】
例1: The village has developed a lot _______ we learned farming two years ago.(2007年福建卷)
A.when B.which
C.that D.where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定语从句。先行词the village与定语从句被has developed a lot分隔,where 在从句we learned farming后作地点状语,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第四招:化简法
高考命题为了增加句子的难度,命题人常将起干扰作用的定语从句、介词短语或插入语混在句子中,有意给学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困难。如: I think / suppose / believe,do you think / suppose / believe, you know, of course等。考生在答题时可以采取用括号删除这些干扰项的方法,使句子变得更加简单,从而更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
【典型考题】
例1: John plays football_______ , if not better than, David.(1994全国卷)A.as well B.as well as C.so well D.so well as
【指点迷津】句中if not better than前后都有逗号,可以当作插入语,先去掉不看,这样题干就成了John plays football
David.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表同等比较的句子,故答案为B项as well as。
第五招:突破定势法
高考命题人常利用考生熟悉已久的句型结构、固定搭配或者母语为“诱饵”给考生造成假象,考生因为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影响,而忽略了题中已经变化的条件或情境,轻而易举选出“正确答案”,结果掉进了陷阱。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或者句意,以免掉入命题者设计的陷阱。
【相似句型Ⅰ】
1___.is known to everyboby,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2.______is known to everyboby that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3.________is known to everyboby is that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A.It B.As C.That D.What
【指点迷津】第1题选B,as引导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as代指后面整个句子;若将逗号改为第2题的that,就选A,it作形式主语,that引导主语从句;若在第3题的that前加is,则应选D,what引导的是主语从句,而that引导的是表语从句。
【典型考题】
_______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take place in Beijing.(2008年福建卷)
A.It B.What
C.As D.Which
【指点迷津】该题考查名词性从句。考生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选A或C,误把it当形式主语,或者将题目判断成as is known to sb.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没有分析清楚is之前是主语从句,what在从句中作主语,所以应选B项。
第六招:语境分析法
语境即一定的语言环境。近几年的高考题往往自然巧妙地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或者故意隐蔽一些有效的信息,以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解题方法适用于情景题和交际题,考生解题时必须依据题干具体情景或交际对话场合、内容来确定符合情理、场景的最佳答案。
【典型考题】
例1: —Tom, you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I_______, 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 had homework to do.(2007 全国卷Ⅱ)A.had to B.didn’t
C.was going to D.wouldn’t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动词时态的区别。A 项意为“不得不”,B 项意为“不”;C 项意为“本打算做”;D 项意为“不愿意”。根据语境 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 had homework to do可知我是本来打算去的,但想起来还有作业要做,显然只有C 项符合语境要求。
第七招:语法分析法
对基本语法的灵活运用是高考单项填空题考查的主要内容。一些重点的语法如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倒装句、复合句等都有严格的运用规律和使用规则。考生在答题时如果能准确地把握该题的语法考点,将会有效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得分率。
【典型考题】
例1: My friend showed me round the town, _______ was very kind of him.(2009年全国卷Ⅱ)
A.which B.thatC.where D.it
【指点迷津】该题考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考生答题时应该先看选项,因为ABC三项都是关系词,可以断定该题考查语法复合句。如果选择that 或it就成了并列句,必须在第二个分句前加并列连词and。关系代词which代指前面的整个句子My friend showed me round the town作从句的主语,而C项where不能作主语,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第八招:寻找标志词法
标志词就是“题眼”。抓住了题眼,就能准确判断命题者的意图,缩小思考范围,迅速发现解题突破口,从而准确作答。
【典型考题】
例1: I had to buy _______these books because I don’t know which one was the best.(2004年上海卷)
A.both B.none
C.neither D.all
【指点迷津】本题的标志词是从句中的the best,由最高级the best可知,该题只能选用表示三者以上的词,排除A,C。由于none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只能选择D项all。
例2: Mr.Reed made up his mind to devote all he had to _______some schools for poor children.(2001年上海卷)
A.set up B.setting up
C.have set up D.having set up
【指点迷津】本题的标志词是devote...to...,to在该词组中是介词,构成固定搭配devote...to doing sth.,若删去定语从句he had, 答案B项setting up则一目了然,而D项表示非谓语动词having set up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made up his mind的动作之前,显然与句意不符。
第九招:标点符号分析法
标点符号在在单项填空题中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起到表意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准确。特别是在定语从句或者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句型中,利用标点符号分析法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很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典型考题】
例1: There are eight tips in Dr.Roger’s lecture on sleep, and one of them is:_______to bed early unless you think it is necessary.(2004年重庆)
A.doesn’t go B.not to go
C.not going D.don’t go
【指点迷津】此题很容易误选B,考生误认为是不定式做表语。其实冒号已经表明后面是Dr.Roger讲的原话,应当是个句子,只有选D项don’t go才构成一个否定的祈使句。
例2: He is always really rude,_______is why people tend to avoid him.A.that B.it C.this D.which
【指点迷津】此题很容易错选A,因为同学们很熟悉that is why...这个句型,而事实上此题的答案是D。因为两个句子之间是逗号,又无并列连词,因此是用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若句中用并列连词and,答案就可以选A和B了。
第十招:句子结构分析法
高考单选题在继承和发展以往注重语境化、交际化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命题人更注重对并列句及复合句等句子结构的分析和理解的考查。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高考单选题看似有两个句子,于是考生就选连词,正好掉进命题人设计的陷阱。这类题型的选项大致分为两类:1)连词和代词的混合选项;2)纯连词。如果是复合句,考生要严格按照以下两个思路答题:1)分析何种从句;2)分析引导词作何种成分。
【典型考题】
例1: He wrote five novels, two of_______translated into English.A.it B.them C.which D.that
【指点迷津】此题很容易掉进陷阱误选C,学生误以为后面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事实上translated是过去分词,而不是谓语动词,后面不是句子,不能用连词,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them。若在translated前加上were, were translated就成了谓语动词,这时才可以选连词which。
例2: If an excellent Chinese novel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_______means many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can enjoy it.A.asB.which C.whatD.that
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10
例9:水稻的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水稻的珠被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4、24、24 B.12、12、12
C.12、24、36 D.24、24、36
思想品德漫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篇11
【解题技巧】
漫画型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具有新、活、精、巧、深等特点。在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除了要遵循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把握命题者意图,理解漫画寓意。
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通过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言语或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漫画标题等去揣摩、分析命题者是想针砭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从而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这是做好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所在。
例:漫画中人物的行为()
A.必然严重违法,应受刑罚处罚
B.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C.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D.坚持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解析:漫画一边是“笑脸”,一边是“哭容”,表情反应迥然不同。笑着的两个孩子因被厚待而笑,哭者因被弃而哭。“责任”、“权利”本是一家,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但是社会中总有一些人将他们割裂开来,只顾争夺“权利”,却背弃“责任”。漫画的真实寓意在于批判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再结合漫画标题《为何厚此薄彼》,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者的意图:批判割裂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负责任的不良行为。所以本题应选B。
2.要把握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一幅漫画,往往由好几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是与漫画这个整体分不开的,漫画中的文字部分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漫画的标题对漫画寓意起着直接点化或揭示的作用。阅读时将漫画中的事物、文字、时间、标题等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例:右边漫画《老虎屁股摸得好》给我们的启示是()
A.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国家要限制利税大户的发展
C.只要社会经济发展了,造成污染无所谓
D.只要利税多就可无视环境污染
解析:首先,要把握漫画的寓意。这幅漫画一方面辛辣地讽刺了某些企业一味地追求高利润,虽然成了利税大户,却严重污染了环境,批判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想;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我国政府保护环境、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其次,要分析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漫画中的标题《老虎屁股摸得好》、文字“利税大户”和“先治污后生产”等,都对补充、深化“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起着重要作用。B、C、D三项都与漫画寓意不符,故选A。
3.要进行知识的迁移、整合。
在漫画型选择题中,漫画和背景材料起着相互补充、说明的作用。在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应联系所学课本知识,多角度思考漫画所对应的理论、知识。只有将漫画寓意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才能正确作答。
【拓展训练】
1.右边漫画中少年的行为是()
①诚信缺失的表现 ②对父母缺乏孝心的表现 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 ④生活小节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漫画《如此追星》中“追星女”的行为()
A.有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
B.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
C.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D.是盲目从众心理的表现
3.漫画《拔河》中,几位拔河者的做法()
A.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文明竞赛风尚
B.能充分挖掘个人潜能
C.有利于创设良好的体育竞技环境
D.缺少团结合作精神
4.下面漫画《礼物暗战》给我们的启示是()
A.消费时要追求时尚,展示个性
B.不与他人盲目攀比,要把钱花在关键处,不浪费金钱
C.礼物越时髦、越豪华,越能显示身份
D.时代不同了,我们可以超前消费
5.对右图认识正确的是()
①平时开这样的玩笑不对,但在愚人节开玩笑可以理解 ②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③这不是违法行为 ④这是一件小事,没必要大惊小怪
A.①④B.②③
C.② D.①③④
6.漫画《姜太公钓鱼新编》给我们的启示有()
A.鱼儿向往安逸的生活
B.要善于向姜太公学习
C.我们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迫在眉睫
7.针对漫画《忍无可忍》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遵守社会公德 ③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 ④积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边的漫画反映了()
①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且哺育我们成长 ②孝亲敬长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③子女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④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篇12
一、根据固定词组来判断
如: I have never heard Tony since 2008.
A. at B. from C. to D. after
此题应选B, 主要考查固定词组 hear from sb.“收到某人的来信”, 只要考生能熟记该固定词组, 自然能轻而易举地作出正确判断。因此, 学生平时要多积累相关的固定词组。
二、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解题时, 考生首先要通读试题的全部信息, 然后联系上下文, 找准关键词语, 结合语境, 整体把握, 最后判定最佳答案。
如:—Would you like some tea or coffee?
—I’d like . Some water is OK.
A. some tea B. either of them
C. both of them D. neither of them
第一个句子是个选择疑问句, 许多考生会按一般的思维方式从两个选项中选其中一个回答, 误选了A, 他们忽略了下文的“Some water is OK.” 说明应答者所要的饮料并非提问者提到的两种饮料, 故答案应选D, neither of them 是“两者都不”。因此, 考生在答题时切忌想当然就下定论, 应该联系上下文看是否意思通顺, 符合逻辑。记住, 单项选择题中没有一句是与所考查知识点无关的多余句。
三、根据词语辨析来判断
单词或词组辨析在近几年的中考单选题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解答这类试题时, 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中英语句子的意思, 其次必须全面、深刻地把握备选答案中的单词和词组的意义。对于近似词语 (形似或意义相近) , 还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如:The old should be well.
A. looked for B. looked like
C. looked after D. looked at
这道题的四个选项都是与look有关的固定词组, look for是“寻找”, look like是“看起来像……”, look after是“照顾”, look at是“看着……”。根据句意, “老年人应该得到很好的照顾”, 就可确定选C。
四、根据生活常识来判断
如: It is in Beijing when Australia is hot in summer.
A. warm B. cool C. hot D. cold
此题是表达“当澳大利亚夏季天气炎热时, 北京的天气是寒冷的”, 所以选D。如果学生平时不积累相关的一些地理常识, 往往就会选错。
五、根据句子结构来判断
正确分析句子结构是英语解题的关键。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试题, 考生应仔细分析句子结构, 以便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路。有些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本来十分简单, 但命题者却通过使用定语从句, 或者将考生比较熟悉的固定词组有意拆开、重新组合等, 使考生在分析句子结构上产生错觉。因此考生平时要多训练句子综合分析能力。
六、注意英汉差别, 消除思维定式
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 命题者往往利用母语或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作用设置一些干扰性很强的选项。因此应注意对比两种语言, 并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定语言情景中的表达以及习惯用法, 确保句子意顺形合, 符合三法 (词法、句法、习惯用法) 。
七、注意熟词新意现象
由于英语中许多单词有多种词性和含义, 因而其用法也就多种多样。命题者有时会利用英语词汇的这一特点, 选用一些考生平时很熟悉的词语, 考查其不为考生所熟悉的含义和用法。所以,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注意把握所学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如:—Could I have a word with you, mum?
—Oh dear, if you .
A. can B. must C. may D. should
此题选B。 本题中must表示的意思为“一定要, 偏要 (表示与说话人愿望相反及不耐烦) ”。
翻译:—妈妈, 我可以和你说句话吗?
—哦, 亲爱的, 如果你一定要说的话。
【做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推荐阅读: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10-03
高考历史选择题方法技巧08-27
选择题解题思路与技巧06-11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05-11
做选择题的技巧顺口溜有哪些07-11
历史的选择是中国08-09
中考历史选择题05-24
历史的的选择读后感09-12
八年级历史选择题专练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