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项目

2024-09-02

外部项目(精选7篇)

外部项目 篇1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是落实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具体实践。其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完善关系到评价结果能否真实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为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针对目前项目评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着眼于项目外部效益, 通过构建项目外部效益评价体系反映政府投资项目的外部效益, 以期完善项目评审结果, 全面、科学地反映项目实施绩效。

一、外部效应的内涵

1.外部效应的经济解释。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 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相等, 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私人收益相等, 因而边际社会效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 这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条件。然而, 在现实社会经济运行中, 由于市场条件的限制, 私人成本及收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等于社会成本及收益。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使得项目区农业生产技术改良、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田生态系统改善、农地景观优化, 项目区农户均可从中获益, 但项目本身却并不完全享有其带来的收益, 这种经济活动对活动以外第三者的经济影响就是典型的外部性问题。

2.外部效益的表现形式。项目的外部效益是相对于项目的内部效益而言的, 项目的内部效益是指预期产生在项目自身范围内, 与项目投资目标直接相关的成本和效益, 这部分的成本效益分析与项目投资决策直接相关。项目的外部效益则是因项目实施而引起的与项目目标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或效益, 属于项目实施的连带效益。各种不同类型项目的内、外部效益各有区别, 需根据项目预设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其内部效益是指因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为投资者带来的各种收益, 如基础设施使用收益、耕地承包收益、土地增产收益等。项目的外部效益则是指因项目实施对项目区社会、环境、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影响, 具体来说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层面的效益:在宏观层面上, 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观层面上, 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经营制度的创新;在微观层面上, 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充分利用资源, 提高了农地使用的经济效益。

3.外部效益评价的必要性。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体系的关注重点集中于财政资金运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项目建设的内部质量, 对项目的外部影响较少涉及, 评审报告仅对项目的外部效益进行简单的描述。虽然项目的外部效益与项目目标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了某些人的福利状况, 因此投资者应充分考虑其投资行为所引发的外部性问题。若项目评审仅关注项目内部质量而不考虑项目的外部效益, 则评价结果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项目的真实效益, 因此, 有必要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外部效应评价体系, 通过开展项目外部效益评价, 充实项目评审结论, 真实反映项目绩效。

二、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体系内涵分析

如上所述, 土地整理外部效益包括项目实施对社会、环境、生态、景观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外部效益评价体系应包括社会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景观影响评价等几个子系统。

1.社会影响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社会影响的评价对象是项目实施所导致的各种社会影响, 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的评价内容:

(1) 社会公平影响评价。主要用于分析项目实施对项目区收入公平状况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 项目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2) 项目实施在多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现象。

(2) 社会适应性评价。主要分析土地整理项目是否获得项目所在地政府及群众的支持, 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程度。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 项目所在地政府对项目实施的态度; (2) 项目区公众参与项目活动的态度。

(3) 其他社会影响评价。主要用于分析项目实施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机制的影响, 评价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组织机构及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的影响。

2.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目的在于兼顾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与资源环境的改善, 使项目区农业生产建立在良好的环境基础之上, 使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存在改良环境的目标导向, 因此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必然会打破环境系统原有的状态和结构, 必然会对项目区各个环境要素进行重组, 这个过程可能会实现预期目标, 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环境, 但同时也存在违背环境系统运行规律、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的可能。因此, 土地整理环境评价子系统就是要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环境系统的状态、结构进行比较评价, 确定项目实施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其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土壤、水文、植被等环境要素。

3.生态影响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 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因子, 而作为对这一改变过程的反馈, 农田生态系统必然会对人类的生产条件产生实质性影响, 这种反馈所导致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 但也可能是负面的。这一反馈过程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 可以理解为土地整理投资既可能带来正的生态效益 (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 , 也可能带来负的生态效益 (生态系统逆向演替) 。因此, 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就是要根据农地生态系统的特性, 反映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比较分析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水土流失、抗灾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的变化情况。

4.景观影响评价。土地景观是地球表层最广阔的景观类型, 是人地互动的直接界面, 既具有一般景观的基本特点, 又突出地表现为人类作用的结果。土地整理项目景观建设便是运用生态学理论, 通过精心设计、合理规划, 将方便农业生产与塑造良好的景观结合起来, 实现多目标的统一, 以达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目标。土地整理景观影响评价就是针对景观建设对景观美感、景观生态的影响, 评价土地景观因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改善程度。

(二) 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根据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体系内涵分析的结论, 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社会、生态、环境和景观四方面的内容, 构建过程应包括指标初选、搭建框架、体系优化三个步骤。

1.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指标初选。为全面反映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体系的科学内涵, 本研究针对其四个组成子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关注重点, 通过收集四个子系统涉及领域的研究成果, 对有关的指标进行频度统计, 选择那些出现频度较高的指标从不同侧面来表征土地整理外部效益的水平。在此基础上, 根据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各子系统的内在要求, 对筛选的指标进行整理归类, 剔除存在明显重复的指标, 从而构建起土地整理外部效益初选评价指标库。

2.搭建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在对土地整理外部效益初选评价指标库进行整理的基础上, 研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为土地整理外部效益水平;准则层由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生态影响、景观影响四个子系统构成;指标层在上述四个系统下设立若干个评价指标, 并由初选评价指标库中反映其内涵的具体评价指标构成。

3.指标体系的优化。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对搭建的指标体系框架进行优化, 剔除那些受条件限制无法获取相关数据的指标, 确保最终保留的各项指标均可度量, 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建立起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三) 评价指标的内涵界定及测算说明

为确保合理准确地量化评价指标, 需要明确评价指标的内涵并对其量化方法进行必要的界定。总体来看, 评价指标量化的基本思路是:用有项目和无项目条件下的指标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的数值, 各指标内涵及其测算公式如表2所示:

三、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土地整理项目外部效益评价

1.项目概况。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位于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东北部, 北至南孙乡, 南至双杨店镇, 东与固堤镇、朱马村等相接, 西至高里二、桥西三等村, 涉及小庄子、牟家院、三甲刘等19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共4项:一是土地平整工程。整理土地1 900.47公顷, 新增耕地132.33公顷。二是农田水利工程。修建排水斗沟90 593米、农沟191条56 186米、过路管涵63座、过路桥涵7座、进地涵520座、生产桥2座, 新打机井173眼, 维修机井118眼, 配置7.5千瓦潜水泵288台套, 安装PVC管45 588米, 建阀门井1 628个, 安装预交费智能排灌装置288个, 新建机井房288座, 配电室20座, 安装变压器20台, 架设高压线3 300米, 埋设地下电缆77 762米。三是田间道路工程。修建现浇混凝土路19 956米、沙石路67 406米。四是农田防护林工程, 种植速生杨14.4万株。

2.评价方法选取。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特点, 同时评价结果要求定性分级。针对上述特点, 本研究认为模糊综合评价法较为适应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的要求。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依据数据及评价专家的意见, 综合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 对项目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结论的一种方法。其将模糊集理论引入评价中, 以实现对事物的综合评判, 通常在确定定量指标隶属度的基础上, 由若干专家根据项目自身特点、所处环境以及国家有关政策, 对定性指标进行分析、评分, 并判断各个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确定相应的权重, 然后通过测算求得项目的综合效益。其运用过程可分解为评价资料收集、确定分级标准与指标隶属度、构建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确定评价准则评级结论、获得项目绩效评价结论等五个步骤。

3.评价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外部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采用案卷调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 对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并根据评价指标测算方法, 计算出了定量指标的指标值, 对难以直接量化的指标, 则采用特尔菲法, 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了量化。

4.评价分级标准与隶属度。本研究将土地整理外部效益评价的成功度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综合考虑同类型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外部影响及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为各指标的每个等级制定了标准,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对照制定的指标分级标准, 以与指标相关的评价对象的比重 (如各类土地面积比重、各收入等级农民数量比重、持不同意见专家数量比重) 为依据, 确定了各指标的隶属度, 隶属度评判结果如表3所示:

5.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计算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土地整理项目外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设项目目标层为第一层, 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为第二层, 指标层为第三层。邀请相关专家对各准则及各指标间的重要性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 列出判断矩阵, 通过不断反馈和调整, 通过一致性检验, 最终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6.评价结果计算。由表3的指标层权重组成权重矩阵A, 由指标绩效等级隶属度组成评价矩阵R, 计算各准则的绩效等级B及其特征值。社会影响准则的评价结果如下:

计算社会影响准则B社会=的特征值= (1, 2, 3, 4) × (0.297, 0.453, 0.251, 0) =1.956, 其中, 1、2、3、4分别对应指标评级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采用与社会影响评价相同的测算过程, 计算出了其他评价准则及项目外部效益综合影响评价结果。汇总各准则及项目综合评价结果, 得出了土地整理项目外部效益评价结论, 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7.评价结论分析。根据计算的综合模糊集合B综合分析, 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土地整理项目外部效益等级中优为25.2%, 良为43.8%, 中为25.3%, 差为5.7%。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该项目外部效益等级确定为良。其中, 项目的社会影响为良, 隶属度为45.3%;项目的环境影响为良, 隶属度为45.5%;项目的生态影响为良, 隶属度为43%;项目的景观影响为优, 隶属度为51.6%。总体来看, 潍坊市寒亭区高里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正的外部效益, 对项目区的社会、环境、生态及景观等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四、结语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用事业领域, 项目投资额大、周期长、收益较低, 但项目实施对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实施往往具有巨大的外部效益。在目前的项目评审体系下, 很难对这些外部效益进行规范、合理的评价, 难以对项目的外部效益进行系统地分析。本研究从外部性形成机制入手, 在系统分析项目外部效益内涵的基础上, 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构建了项目外部效益评价体系, 并成功地对项目外部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 为反映政府投资项目外部效益, 全面展现项目实施绩效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针对目前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强调项目内部质量评价、忽视项目外部影响评价的不足, 本文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在系统分析项目外部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和评价方法入手, 系统地构建了项目外部效益评价体系。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土地整理,外部效益

参考文献

[1].范大路.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3].罗明.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资源科学, 2002;24

伸向外部的触角 篇2

《反对阐释》一如意料之中的艰涩难读,但这种纯文本层面的难读,在真正沉浸于阅读中之后,会顺畅地转化为思想上的吸收和领悟。这些引领思维高速运转的文字,蕴含着巨大的排他力量,只要你愿意,就能让你心无旁骛。

《族长的秋天》带给我的,是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连篇累牍的长句扑面而来,时空和场景的任意转换,多点式和跳跃式的结构呈现,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对已有阅读经验的挑战和颠覆。

读这两本书的时候,《女友·花园》的改版工作正在同步进行,我在工作中努力构建思维和杂志实体之间忽近忽远的联结,然后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和慰藉。

我曾很多次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在面对多种选择或灵感枯竭的时候保持警醒,让自己视野更宽,思维走得更远。

不断地阅读,是我完善自己和生活的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是我伸向外部的触角,我依靠它发现蕴藏在广大世界中的多种可能性,感受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温度。

本期“花园”,我想邀请你们一起,伸出自己的“触角”,去感受一种惬意的、充满诗意的“微温生活”,这也是我们《好感生活》的十二个关键词之一,它代表的,是一种熨帖的、美好的、不疾不徐的生活态度,是真正从容的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期许和奖励。

苏珊·桑塔格说“阐释是智力对艺术的报复,阐释还是智力对世界的报复”,加西亚·马尔克斯说“生命是艰辛又转瞬即逝的,然而再没有另一个生命了”。那么,就让我们停止喋喋不休,去静静感受“再没有另一个”的生命吧。

浅析项目管理的内外部环境 篇3

企业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讨论企业内部的氛围、企业组织制度和政策形成的感受系统, 而外部环境主要是企业发展必须依赖的和无法回避其影响的企业外部系统。本文只讨论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其管理问题。

1 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

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是存在于管理系统之内的、作为项目管理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总和。广义上讲, 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既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经费等物质的实体性因素, 也包括法律、法规、章程、规则、条例和规章等制度或体制因素, 还包括人际关系、群团关系等。这些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一样, 将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而且还将直接影响组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因为每个项目组织都不同, 因此管理者要分析研究本项目组织的内部环境, 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等。

1.1 主次需分明

本来实施系统是为了给人力部门使用的, 老总却让我们部门牵头来搞这个项目。虽然老总不久后在我们的“要求”下陆续指派了不同的人力部门人员来“负责”这个项目, 但是指派来的人要嘛就是职位太高太忙无暇顾及, 要嘛就是小虾米无法调动其部门内的人员。因此项目具体实施时的业务部门很难真正调动起来。

1.2 良好的项目执行环境

由于公司的产业较多, 人员调动本身就比较频繁, 再加上公司人力制度的缺失人员流动很大, 因此作为人力部门本身其实并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包括项目管理方面的规划。因此在系统部署的时候有时候刚培训好了人员, 过不了多久就离职或者调动了。对项目就造成很大影响。

1.3 良好的高层沟通

项目的问题或需求可以尽快的传递到高层领导上, 以获得他们的支持。虽然有时候事情实际执行的效果也并不好, 但有了高层的支付至少能使项目更顺利一点。

2 项目管理的外部环境

项目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 某些方面的外部环境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2.1 政治和经济

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 大到政局的稳定, 经济的景气, 金融危机等, 小到某种物价的涨落, 某个政策和规定的变更, 甚至某个关键的人事变动等。例如:由于对外开放政策, 越来越多的组织从事的工作跨越了国界, 因此越来越多的项目也是跨越国界的。除了对项目范围、成本、时间和质量的传统考虑之外, 项目工作组也必须考虑时区不同的影响、国家和民族的节日, 为了面谈所需的旅行需要、电话会谈的服务工作及易变的政治分歧等。

2.2 文化和意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大众行为模式、艺术、信仰、风俗习惯及其他人类工作和思想成果的总称”。每个项目都是在一种或多种文化形式的背景下运行的, 文化影响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人口统计、教育、种族、家教以及信仰和态度, 这一切影响着个人及组织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 项目管理要了解当地的文化, 尊重当地的习俗。在与项目干系人的沟通中, 善于在适当场合使用当地文字、语言和交往方式, 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项目进程中, 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可以减少摩擦, 增进理解, 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

2.3 标准和规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 (SO) 把标准和规章做了如下区分:标准是“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的文件, 规定了与产品、工艺过程或服务有关的法则、指南和特征, 这些并不是要求强制遵守的”。例如, 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一系列标准化文件, 从各种关于质量准则到电脑磁盘的尺寸, 包罗万象。规章是“一个规定产品、工艺过程或服务特征的文件, 包括其适用性的行政条款, 这些是要求强制遵守的”。建筑法规就是一例。

有些标准由于其合理性并得到实践检验, 已经变成了事实上的规章, 不遵守会受到业内人士的抵制。例如.在大型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中普遍使用关键路线法。很多规章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要求强制遵守的, 出了这个范围只供参考执行。项目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与项目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充分考虑它们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对许多项目而言, 对有关标准和规定 (无论是如何定义的) 的充分了解会在项目结果中体现出来, 也有一些情况下, 这种影响是看不见的或是不确定的, 这必须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加以注意。

3 注重协调内外部环境

3.1 加强内部管理, 推进“里程碑计划”顺利实施。

一是依法进行工程管理, 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选择、物资采购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二是严格按照里程碑计划, 加强进度管理。周例会、月例会,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考核, 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进展。三是确保基建安全, 重点开展施工分包管理、各类施工机具管理、脚手架管理、现场施工电源、消防和防汛等方面的专项治理, 继续保持了“四个零”的目标。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3.2 组织培训, 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我们部门项目管理人员均参加了每年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工程管理培训学习。

3.3 在抓好和谐内部环境建设的同时, 我们企业发展部还十分

注重加强与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联系沟通, 注意加强外部和谐环境建设。如:在龙化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及时做好与建设单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为项目加快建设创造了条件;在工程建设期间, 经与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和协调, 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加强部门间合作与沟通, 形成共同推进龙化公司可持续有效发展的和谐气氛。企业发展部作为项目管理部门, 业务涉及面广, 需要部门协作配合的方面较多。为中煤龙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昌宁.建筑施工过程中四大控制目标及项目的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与信息, 2005 (17) .

[2]张金龙.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简析[J].陕西建筑, 2004 (10) .

[3]张跃红.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有效途径[J].陕西建筑, 2005 (1) .

外部双赢 内部共赢 篇4

企业外部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生产、销售、形象、生存及发展的各种外部关系的总和。例如,企业商业信誉,企业与行政组织的关系,企业与传媒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等。企业在处理与外部的关系时必须以“双赢”为出发点,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众所周知,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取决于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此外,企业还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公共传媒等外部组织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些支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就难以达到最大化。

如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的产品价值只有通过消费者才能得以体现,没有消费者的购买,企业产品就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任何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都想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商品,所谓最好的商品就是在功能和使用方面令消费者感到满意。

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抓好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才能使消费者认为买到了满意的产品,才能使消费者在使用中感到更加满意,并由满意形成口碑宣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就逐渐扩大了,从而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企业内部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例如,企业与投资人的关系,企业与经理人的关系,企业与员工之间及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等。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时必须以“共赢”为出发点,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企业实现利益除了靠物质基础外,主要是靠企业人,企业人包括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等为企业投资、经营和工作的各种人员。只有在“共赢”的思想指导下,企业各个层面的合作才能更加密切,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与费用。

企业在不断增加产出的同时不断降低投入,就会得到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使企业利益、企业不同层次人员的各种利益得以最大化。例如,普通员工的劳动使企业能够为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如果企业能够以“共赢”的思想来指导工作,并使员工产生正确的认识,员工将增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使企业能够为市场提供适合人们需求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也将使企业实现更高的利润,员工获得更高的收入。

外部项目 篇5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体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到2008年底,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6.03万公里。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 2020年前, 我国高速公路网将继续处于较快发展阶段, 规划预计2010年前平均每年投资规模在1400亿元~1500亿元左右。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颁布十项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其中包括, 中央在2008年第四季度安排的1000亿元投资中, 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100亿元, 这100亿元用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在建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高速公路投资, 如何保证我国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 对其开展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就成为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 虽然我国对于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在逐渐开展, 但是由于过度注重公路项目后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意见不统一等原因, 造成了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综合性不强, 存在既有盲区又有评价重复的矛盾现象, 严重影响了绩效评价效果。本文将高速公路项目的外部性特征引入绩效评价,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项目外部性与绩效的关系, 构建了基于外部性特征的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三层次, 试图达到有效避免评价体系中的盲区、剔除重复的评价内容的目的, 为最终建立基于高速公路项目外部性特征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二、高速公路外部性与绩效关系分析

根据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等对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与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 是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对其自身以外社会的影响。高速公路外部性可理解为由于某类团体对高速公路的生产和消费, 对其他团体产生的不可补偿的成本或无需受偿的收益。实际上, 高速公路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分为可控制的部分和不可控制的部分。可控制的部分是围绕高速公路实体产生的、直接由高速公路生产者和消费者承担或受益的, 如高速公路收费、修建成本, 管理成本等;不可控制的部分是除高速公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由其他团体承担或受益的, 如由于高速公路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经济的推动等, 外部性就是用来描述该不可被控制的部分。高速公路对其他团体产生了成本 (成本溢出) , 即负的外部性, 表现为公路使用者对其他用户或道路系统以外的消费者所产生的外部费用, 如增加公路沿线的噪声、废气废物污染、大面积占用土地等农业资源等;对其他团体产生了收益 (收益溢出) , 即正的外部性, 表现为新建公路不仅能给行使在公路上的消费者带来效益, 而且还能给其他消费者带来效益, 如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效益, 减少其他相关公路拥挤和交通事故的效益等。

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是指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运营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追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的成本最小化;效率性追求成本收益比的最大化;效果性追求成本支出得当, 即是否达到预定目标。高速公路项目绩效从很大程度上是成本与收益关系的反映。而由上述分析可知, 外部性也是一种成本收益的反映。因此, 对高速公路绩效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其外部性引起的成本或收益, 如此才能更全面对高速公路项目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基于以上分析, 可将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与外部性关系表述为: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高速公路实体绩效+外部性绩效

其中高速公路实体绩效特指围绕高速公路实体产生的绩效, 如实体建设过程中的绩效、管理绩效等等。外部性绩效, 是指由于高速公路外部性效应产生的绩效, 是正外部性抵消负外部性以后的结果, 这部分绩效是通过除高速公路项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外的第三者反映的。外部性绩效越大, 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越大。因此, 要提高高速公路项目绩效必须注重对其外部性效应的矫正, 扩大正外部性效应的影响。用图形表示上述关系式如图1所示:

图1中, 直线L1表示假定在无外部性影响的情况下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情况。此时, 由于无外部性的影响, 没有出现成本或收益的溢出。直线L2在O点处发生向上弯折, 当成本为a时, 取得的收益为d, 收益d>e, 因此区间A为收益的溢出, 说明存在正外部性。在对高速公路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 应充分考虑区间A (收益的溢出部分) 对高速公路项目绩效产生的积极影响。直线L3在O点发生向下弯折, 当收益为f时, 所需成本达到b, 而b>c, 区间B为成本的溢出, 说明存在负外部性的影响, 区间B会对高速公路项目绩效造成负面影响, 此时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予以充分考虑, 寻找矫正的措施。

三、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层次分析

依照系统论观点, 高速公路项目是存在于比它更大的系统中, 这个系统以高速公路为核心。由于高速公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高速公路的存在不仅对其所在的交通运输系统有重要影响, 而且对整个社会系统都有影响。根据外部性范围的由小到大, 我们可以将高速公路项目所在系统分为三个层次:高速公路实体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社会系统 (如图2所示) 。

第一, 高速公路实体系统绩效评价层次。高速公路实体系统绩效评价层次以高速公路实体系统为核心。高速公路实体系统是指与高速公路实体存在相关的系统, 是外部性产生的源泉。根据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情况, 高速公路的修建即实体的出现有如下过程:可行性计划的编制———申报立项———批准立项———开工建设———项目竣工;项目建成后, 投入运营, 其中包括高速公路收费收入的取得、债务的偿还、公路的管理维护等等。高速公路实体系统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 实体系统是由一些相关主体围绕高速公路实体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构成, 这些活动的整体绩效构成了高速公路实体系统绩效, 每一个环节的绩效好坏都会影响到整个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节, 影响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企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 编制方法等。在这个环节中, 高速公路企业作为经济人, 其行为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是高速公路项目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申报立项环节, 政府作为申报立项的主体, 申报立项依据是否不明确以及是否遵循立项程序, 都会影响到该高速公路项目的整体绩效, 此时, 政府作为行为主体, 是整个行为过程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政府绩效会影响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开工建设环节, 涉及到的主体很多, 包括高速公路企业、设计、施工、勘察单位等, 每一个主体的行为都关系到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 因此有必要细分其行为, 找出影响绩效的因素。高速公路运营主要是高速公路企业的行为, 此时高速公路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组织运行机制等都影响到高速公路项目的整体绩效, 同时, 在运营阶段政府监督者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监督者, 其是否有越位或缺位都会影响到高速公路项目的绩效。因此, 此系统绩效实际上综合反映了政府绩效与企业绩效。

高速公路实体系统具有明显的活动集合体的特点, 因此, 在该系统绩效评价层次中, 应找出各个活动的绩效点, 设立相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 交通运输系统绩效评价层次。交通运输系统绩效评价层次围绕实体系统对交通运输系统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展开。交通运输系统是高速公路项目外部性效应直径较大的一个系统。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高速公路项目的外部性必然波及交通运输系统, 高速公路实体系统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外部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交通运输系统中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 包括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对交通压力的缓解, 运输和路网建设的优化、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性等, 其主要产生于高速公路实体建成后的运营过程中。

因此, 与前一层次的绩效评价相比, 交通运输系统绩效评价层次应主要立足于项目建成后, 通过全面分析高速公路实体系统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 建立该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评价。

第三, 社会系统绩效评价层次。社会系统绩效评价层次以实体系统对社会系统的外部性影响为基础。社会系统是高速公路项目外部性效应直径最大的系统。高速公路项目除了与运输通道中的其他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之间甚至运输大系统中的其他线路发生联系外, 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大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据实体系统的特点, 高速公路实体系统对社会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高速公路实体建设过程中影响和运营影响, 图4表示了高速公路实体系统对社会系统的外部性影响。“建设”箭头表示高速公路实体建设过程中对社会大系统的影响, 包括对沿线土地、植被的环境影响和建设中对经济 (社会需求拉动) 的影响;“运营”箭头表示高速公路实体运营过程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如项目运营对沿线经济的拉动等。

可见, 社会系统绩效评价层次应以实体系统绩效评价层次为基础, 从时间维度, 它包括了建设绩效评价和运营绩效评价;从内容的维度, 它包括了环境绩效评价和经济绩效评价, 较好体现了社会系统绩效评价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

四、结论

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高速公路项目外部性特征入手, 分析了高速公路项目外部性特征与绩效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即高速公路实体系统绩效评价层次、交通运输系统绩效评价层次、社会系统绩效评价层次。本文的研究旨在对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进行一个探讨, 对解决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评价盲区和重复评价现象有重要意义, 为最终建立基于高速公路项目外部性特征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和监测高速公路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衡量和评估高速公路项目的综合效益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王建伟、颜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杨琦、郗恩崇:《高速公路外部性量化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第8期。

[4]林晓言:《运输外部性理论在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北方交通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5]王婷静:《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第5期。

[6]范振宇、肖春阳:《高速公路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效应初析》, 《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第5期。

外部项目 篇6

关键词:世行贷款,基础设施,环境外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基础设施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长远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生, 基础设施的损毁给国民经济及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8451 (约合美元1230亿) 亿元人民币。 根据2008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 为帮助地震灾区人民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中国政府取得了世界银行 (WB) (以下简称“世行”) 优惠紧急贷款7.1亿美元, 用于四川和甘肃两省的灾后重建, 称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贷款项目 (WERP) (以下简称“世行项目”) , 其中5.1亿美元用于四川省基础设施和卫生领域的重建恢复, 2亿美元用于甘肃省基础设施领域 (教育、卫生、交通等) 的重建恢复。

在甘肃地区, 世行提供经费用于陇南市基础设施项目, 旨在通过重建基础设施, 恢复陇南市受灾地区的日常生活秩序;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交通运输等的服务需求;支持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该项目具有时间紧、投资密度大、数量众多, 布点分散以及建设标准相对较高等特点, 且项目的建设会产生的一系列不可忽视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为确保所有世行贷款项目活动对环境和社会影响降至最低, 世行专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定了项目的总体环境管理计划及各个子项目环境管理计划 (EMP) , 并对项目实施提出明确要求:对建设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环境管理的落实情况应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估, 从而找出差距, 提出并落实环境管理的改进方案, 最终使项目影响降至最小, 即对基础设施重建项目进行环境外部监测评估。

1 环境外部监测评估

环境外部监测评估是独立于项目业主及政府环境管理机构的具有监测评估能力的组织或机构, 对项目建设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进行的周期性的跟踪监测和客观评估。它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调查访问、填写受影响情况调查表等方法, 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收集, 在此基础上评估环境管理计划的合理性以及环境管理的实施情况, 评估污染缓解措施的效果, 环境管理组织的工作效率, 环保资金的投入落实程度等, 以便及时甄别已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并就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或预警, 避免因环境管理计划不完善或实施偏差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对群众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并反馈给世行、目业主和移民实施机构, 以帮助其更全面地了解环境管理活动的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等, 从而推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计划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境外部监测评估作为国际对环境管理计划实施管理的一种跟踪、监测、评估手段, 能够科学、公正、客观地反映环境管理的效果及实施的情况, 并在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监测和指导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环境外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的原因

由于环境外部监测评估目前主要应用于世行、亚行等国际性贷款组织的投资建设项目, 在我国的应用尚未全面普及, 我国对该项工作尚未建立正式的指标体系。这是进行环境外部监测评估的重要环节, 它的建立将为保证监测评估工作的质量及保证监测评估过程的客观、公正, 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全程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环境外部监测评估的推广以及促进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都有积极的意义。

2.2 构建的原则

构建环境外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使之既具有投资项目的普遍适用性, 又能体现环境外部监测评估的作用。

2.2.1 科学性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的建立, 都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指标体系一定要以客观存在为基础, 其本身应有合理的层次结构, 准确的资料来源, 科学的处理方法。指标的选择应建立在充分认识和研究系统的基础上, 能够全面、真实的度量和反映项目的内涵及其目标的实现程度, 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公平性。

2.2.2 目的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体现项目环境外部监测评估的特点和目标。所选取的指标要与建设项目环境外部监测评估的内容高度相关, 可以全面反映项目建设过程和各有关因素。

2.2.3 动态性原则

项目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并在不同时段出现的不良因素不同。如, 根据公路施工进度的不同, 公路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性[1]。因此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现实的结果状态, 同时也必须反映其动态过程。应能综合地反映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便于进行预测与管理。

2.2.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环境外部监测评估的内容对而复杂, 有的可以通过定量方式进行计算, 如环境监测等。但也有许多指标难以用定量, 如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等。因此, 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

2.2.5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到指标量化和数据资料取得的难易程度。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 选择有代表性、针对性和主要的指标, 简单明了且易于获得和表述, 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 易于对监测项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使其在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3 构建指标体系

通过对汶川地震后甘肃地区世行贷款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建设及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提炼, 以施工期环境外部监测评估报告为基础, 同时依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计划的要求, 构建了环境外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其详细内容见表1。

指标标准主要由咨询专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判断、结合现有资料并同有关人员的讨论确定。 在实际工作中, 对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指标进行分析, 依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及指标标准及得分等级进行打分, 最终得出监测与评估结果。

3 结论

环境外部监测评估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实施不仅能够衡量和评价今后基础设施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公众对项目的满意度, 还可以保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对项目成果和效益进行监督管理, 以促使有限的项目投资发挥最大效用。通过对世行贷款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建设及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提炼, 构建了环境外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对客观、公正的进行环境外部监测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外部环境影响香港经济 篇7

外围因素的负面作用自2011年下半年起已日趋严重。在欧美危机的冲击下,香港经济结束了两年来持续向上的走势,开始向下调整。2011年第三季度GDP升幅仅4.3%,为两年来最低点。

分部门看,外部需求快速滑落,货物出口和服务输出增长明显减速,成为2011年底香港经济放缓的最重要因素。内部投资的增长也有所下降,机器、设备、电脑软件领域的私人投资和公共部门的楼宇建造开支,是提振投资的积极因素;但以房地产建筑为主体的私人部门楼宇及建造开支则持续收缩。

本地消费是2011年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撑。就业改善、收入增加及日益增大的财富效应推动消费需求出现了十多年来罕见的盛况。2011年前三季度私人消费开支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

第四季度的GDP增速预期仍会继续下行,但由于2011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表现尚佳,全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5.2%的较快水平。

2012年,香港的经济形势将更加明显地受制于全球经济放缓,尤其受到欧美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进一步下调,对香港经济的拉动作用会进一步减弱。

按实际升幅计算,2012年香港货物出口只能维持3%左右的增长,上半年甚至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货物运输和相关商务活动也会受到拖累,但由于来港旅游购物将保持旺盛,本地旅游服务输出将维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从而使整体服务输出增速徘徊在5.5%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2012年外部环境变化将显著影响香港内部经济活动,从而制约香港内部经济表现。

其一,资金外流和外来购买力减少将使高企不下的房价加快向下调整,预计2012年房屋买卖成交量将从2011年的10.8万宗减少至9万宗,私人住宅价格也可能下跌10%左右,加上股市在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下将会激烈波动,财富效应对香港内需的带动力将会减弱。

其二,外需放缓在2011年末就已开始影响本地就业市场,尤其是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商贸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更加明显。2012年这一影响会继续加大,失业率将回升至3.5%以上,这对内部消费需求将形成制约。预计私人消费需求将从2011年的8.6%下降到6%左右。

占香港投资总额超过75%的私人部门投资也将受到影响,其中私人楼宅和建造开支,以及机器、设备、电脑软件开支预期走低。但由于政府基建工程开支仍维持较高水平,估计2012年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将增长4.8%。

2012年,香港的通胀水平仍将主要取决于食品和租金价格的未来走势,这两大项目为香港通胀提供了七成以上的推动力。目前,私人住宅租金已从金融危机时的低位急升48%。虽然近期房租涨势有所放缓,但由于房租调整对通胀的影响较为滞后,因而房租仍将是带动2012年香港通胀上升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对通胀的影响则是立竿见影,去年12月的内地食品价格下调将带动香港通胀见顶回落。

观察外部因素可以发现,欧债危机导致美元汇率走强,将有利于减轻香港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仍然不可忽视全球流动性泛滥可能造成的影响。

此外,2011年底交通、电力和煤电申请加价,其幅度超过通胀率,这也是构成通胀上行压力的因素。预计2012年香港基本通胀率仍将维持在5%左右。

对于2012年的香港经济前景,可以做出两个设想。较好的情况是,欧盟各国在达成建立财政联盟的共识之后,进一步推出有效的短期措施解决到期债务问题;各国政府真正采取约束预算开支等有力措施化解危机,并得到民众的理解支持。香港经济在内地经济和内部需求的带动下,仍可维持3.5%左右的增速。

最坏的情况是欧债危机失控,欧元区被迫解体,加上地缘政治危机演变成军事冲突,将带来比金融海啸更激烈的冲击,香港经济也不免再次面临危险。

不论出现哪一种状况,香港都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主要优势产业的竞争力,积极化危机为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为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高级经济研究员

上一篇:技术思路下一篇:选择题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