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2024-09-19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共12篇)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篇1

影响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 (通常表现为教材) 的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取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 而不是其相反”。 (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归根结底, 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教什么”, 二是“怎样教”, 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 “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 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 这是开展有效教学前提之一。

现在的课堂, 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尴尬, 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 语文教师也越来越不知道怎样教语文了。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 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有没有更具体的办法?本人以为,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依据以下原则:

一.选择可以拓展迁移的知识内容

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这样一种尴尬的现象, 就是因为我们在语文内容的选择上没有抓住可以拓展迁移的知识内容来教, 仅仅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 没有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来教, 不是借助教材解决一类问题。

一篇课文, 只要能在听说读写任何一个方面给予学生以借鉴发展的内容都是我们教学所首选的内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景物描写应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什么是景物描写, 这几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通过研讨, 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 多种感官综合应用、多种视角进行描写,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这样很好地解决了从个别知识到一般知识的问题。这样符合从具体能力到抽象能力, 通过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

再如《孤独之旅》一文, 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 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 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文章调用了一系列语言表达方式, 如短句、排比、比喻、叠词的运用等, 这些手段极具民族语言的特色。抓住这一点来设计教学, 以文章的词句理解文意, 教师说得通, 学生悟得透,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落到了实处。这样的语文课就抓住了语文核心的价值知识, “有效性教学”也得到了落实。

这些知识可以迁移、能够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这样的一篇课文的学习, 就可以归纳为阅读同类体裁的基本图式, 并迁移到对其他文章的阅读理解当中,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所以说,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准确的深度认知, 对教材进行阅读、思考、融汇而建立起自我的认知, 上课时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地搬弄知识与文字。语文教师要认清整个教材或单一教学内容在整体语文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恰当处理、物尽其用, 而非盲目糊涂地完成所谓的课时任务。

二.选取独具语文价值的内容

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时, 许多教师要么当作一篇议论文来教, 要么复述一遍课文了事, 还有的教师选取几个词和层层递进的写法当作教学内容。其实这些都没有抓住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一个教师在处理这篇课文时, 抓住了“外婆的故事”、“童话”和“信”这三个主要的内容。认为苏霍姆林斯基不直接给女儿讲一番关于爱情的大道理, 而要用书信这种形式, 这才是语文的核心价值。

通过抓这些核心的语文价值, 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一篇选文有许多教学价值, 但在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应该选取哪一点, 教师应综合考虑, 一篇选文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价值定位。

相反的, 有些教师上课为了求新求异,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选取了与课文相似的一篇或几篇材料与课文一起让学生学习。对于文本, 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走走形式, 接着便走马观灯地过渡到教师所印的材料上。整堂课热热闹闹, 煞是好看, 可学生的收获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竹篮打水一场空, 课上得十分低效。

三.选取那些学生似懂其实不懂的内容

孙绍振先生说, “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 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意, 有朝一日, 我当语文教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 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 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许多时候,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 我们都不知道要将讲些什么。经常发生的情况是, 该讲的, 不讲。不该讲的, 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没有难度, 大讲特讲”,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略了语言的人文性。没有把语言和人物、作者的精神生命结合在一起来解读”, “找到关键词语, 抓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差异和矛盾, 看特殊的心灵奇观” (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P254) 。

整合课程资源的第一要义就是讲透文本, 引导学生学习典范的文章。在弄明白“例子”后再举一反三。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都给“教师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 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换、补充”。既是“根据需要补充”, 就不是漫无目的的“乱弹”。

但是, 有些教师为了求新求异, 对课文进行过度的个性化解读。语文课程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 面对同样的作品, 特别是文学作品, 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确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新课标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 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 否则对话就无从开展。决不能把林黛玉理解成城府较深的宝姐姐。还有, 对于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念、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决不能任由学生随意解读的。那种不基于一定的语言环境, 凭空瞎议论, 绝不是好的教学内容, 又怎能“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通过以上的例子, 我认为要选择正确的语文教学内容, 在平时备课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用好教材。现阶段教师群体素质还不是太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把教材用好, 充分挖掘教材这个课程资源。让学生沉浸在优美典范的语言环境中, 注重语文基础和语言材料的积累, 加强语文功底, 丰富文化底蕴。有了厚实的语文积淀才能激活思维, 触类旁通, 形成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读书、品味吃透教材, 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2.创造性使用教材。忠于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 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抓住要点, 抓住关键进行提问,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进而“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这才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创新。源于课本, 而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围绕目标的拓展。拓展化训练这一环节的取舍要以文本的需求来确定, 材料的选择要紧扣文本, 或知识方面的拓展, 或主题方面的深化。例如另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济南的冬天》时, 随着学生对语言品味的加深, 教师让学生反复吟咏课文中这一段话“那水呢, 不但不结冰, 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 水藻越绿,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让学生反复品味作者是怎样写“绿”的, 并及时拓展, 出示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的一段“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鲜花, 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 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同样是写“绿”, 两位作家用词的高妙让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一分高下。这样的拓展, 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 无形中让学生学会了品词炼句的方法。长此以往, 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呢?

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 “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 “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归纳为“教什么”, 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立足文本, 依托文本, 加强语文积累, 加强语言训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拓宽视野, 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也一定是有效的。

教师。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篇2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有露天堆放、填埋、堆肥、焚烧、蚯蚓分解、热解等常见方法。但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最终要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目标,所以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

在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规模原则。垃圾处理厂只有在处理规模达到日处理垃圾量300吨以上时,垃圾处理厂的运营才合理,否则,垃圾处理厂会亏损。

2.区域原则。根据城市分布,有的城市相连,可以“化零为整”,几个相近的城市可以联合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将几个城市的生活垃圾集中起来进行处理。

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也有所差别,从而垃圾的成分也有所不同,不同城市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最适合相应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谈数学教学选择数学史内容的原则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史 原则 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33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既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数学史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史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六个原则之一。

一、目的性原则

课堂教学前,教师应明确所选数学史内容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按照历史事件的顺序讲授数学史内容,而是在尊重学生认知的前提下选择教学素材。如今学生知识经验的组成和人类初期发展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数学史内容时,合乎学生的认知范围是前提条件。如教学“圆周”一课时,教师可简单介绍“割圆术”,但不必深入,且这部分内容放在课后进行教学效果更好,因为在课前教授“割圆术”的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易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混乱。

二、有效性原则

数学史内容的有效选择,既要紧扣教材,又要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因此,教师应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真正理解、易于产生思想共鸣并能从中获得所学数学知识的数学史内容。同时,数学史内容的选择,若只一味地选讲数学故事,不仅对本节课的教学不起任何作用,而且还会打乱教学计划,阻碍学生的发展。如教学“圆周率”一课时,为紧扣教材,一些教师常以“我国在这方面的发现比欧洲早了几百(千)年”的故事形式呈现圆周率,这样教学只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而已。若教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能提早那么多年”的原因,引导学生感知事件发生的过程,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使数学史内容的选择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三、完整性原则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发展的脉络进行教学,突出数学的完整性。同时,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前后联系紧密,教师要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发展路径及其前身,引导学生沿着这一思路去思考、去创造。例如,教学“数的发展”时,整个数域的扩充过程是自然数→小数→分数,在保持相对完整性的基础上,教师应选取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产生等数学史知识融入教学之中。

四、趣味性原则

数学史内容的选择,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而且能让课堂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求1+2+3+4+…+100的和”的算法时,教师可介绍“数学王子”高斯8岁时所用的简便方法,而且重点启发学生思考:“高斯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能用这么简便的算法?是他善于观察和分析,找到这式子的规律——首尾相加都等于101。因此,可把求‘不同数字之和的问题转化求‘相同加数之和的问题,用乘法很快算出结果。这种‘化归法,是我们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这样教学,既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广泛性原则

数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各国数学家相互交流和探索的成果。所以,数学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选取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史料,不要局限在本国,这样才能让学生广泛地获取数学史知识。如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不仅要选择“我国在这方面的发现比外国早了几百(千)年”的数学史事件,更应选择“我国的发现比国外晚了几百(千)年”的数学史事件,或是外国数学家创造发明的数学史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热情,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数学发展的全过程。

六、人文性原则

数学具有人文性。因此,教师可用一些数学故事,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有所提高,发挥数学人文性的作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对学生讲“+”“-”由来的故事;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介绍“×”的由来;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介绍分数的表示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融入数学的人文性,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在数学课堂中,选好融入教学的数学史内容后,教师还要找准切入教学的时机。如课前以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引入;授学某一知识后,以“带过”的形式进行叙述;以课后开放题的形式介绍数学史知识,启发学生再创造,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是与历史名人一样的事情,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的原则 篇4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是不能够重现的。要了解和研究历史, 就必须借助于史料。史料, 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提出“史学便是史料学。”梁启超也提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 史料不具或不确, 则无复史之可言。”历史学研究离不开史料, 有合理的史料才会有鲜活的历史。为了使历史恢复原来的面貌, 使学生能够了解历史、想象历史和深化历史, 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史料资源, 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活动。史料教学不是单纯的史料堆积, 而是从教学目标出发, 借助史料来认识历史、感悟历史研究的过程。史料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 无法在课堂上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史料进行选择, 要注意史料选取的角度和对史料的取舍。

二、史料选择的原则

1.权威性

史料的来源应以权威性为第一要义, 即在现有条件下, 尽量从有权威性的专著或史论中选取史料, 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展现历史原貌。比如在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分封制和郡县制, 我选取了《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君臣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讨论。通过阅读材料, 学生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认识加深了。

2.真实性和准确性

历史学注重“以史为证”, 论述问题必须要以真实的史料作依据。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提到:“无论做什么研究, 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所以在选取史料时要特别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历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历史知识的普及过程。“历史知识的普及决不能以牺牲历史学的科学性、实证性和准确性为代价。”

3.多样性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 应体现多样性, 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史料的选择要体现多样性。史料的多样性指的是要运用多种形式的史料。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图片史料、照片史料、表格资料、口碑史料、口述史料、艺术作品、名言警句、诗词楹联、民间传说等都属于史料, 将各种形式的史料结合起来使用, 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

4.典型性和针对性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 但历史教学不能滥用史料。”因此, 在教学时,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情况, 选用那些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史料作为素材。“所谓典型性, 就是选取那些经典的、大众化的且具有说服力的史料。”“所谓针对性, 就是选取的材料最好是能集中说明要论述的观点, 最好能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史料。”典型的、有针对性的史料能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地解决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德国的第斯多惠就曾经提出过:“课堂教学内容要精当, 教给学生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 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切切实实掌握教材。”

5.渐进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 对同一史料的感知程度也不同, 在运用史料教学时, 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 还要做到因“生”施教。低年级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历史图表、文物图片和实物史料等非文字史料;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和原始的、第一手的史料。

厨具选择原则,选择厨具,厨具 篇5

1、卫生的原则。

厨房用具要有抗御污染的能力,特别是要有防止蟑螂、老鼠、蚂蚁等污染食品的功能,才能保证整个厨房用具的内在质量。目前市场上有的橱柜已采取全部安装防蟑条密封,此项技术能有效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2、防火的原则。

厨房是现代家居中唯一使用明火的区域,材料防火阻燃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厨具乃至家庭的安全,特别是厨具表层的防火能力,更是选择厨具的重要标准。所以,正规厨具生产厂家生产的厨具面层材料全部使用不燃、阻燃的材料制成。

3、方便的原则。

厨房内的操作要有一个合理的流程,因此,在厨具的设计上,能按正确的流程设计各部位的排列,对日后使用方便十分重要。再就是灶台的高度、吊柜的位置等,都直接影响到使用的方便程度。因此,要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原理和厨房操作程序的厨房用具。

4、美观的原则。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篇6

从教育学角度讲,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3]。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育过程的根本保障。科学、系统、先进、鲜活的教学内容可以丰富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陈旧、琐碎、过时、单调的教学内容会使课堂氛围压抑,师生双方失去兴趣,弱化教学效果。

德州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确立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搭建了“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人才培养平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几年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建设。本文以化工热力学为例,介绍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围绕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

一教学内容与文化育人的统一

高校应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应是“两课”的专项任务,而应当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应塑造心灵。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寻找切入点,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在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中,通过介绍侯德榜先生联合制碱法原理、流程,说明此方法在当时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能量消耗方面介绍增加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消耗内容和可再生能源情况,说明我国目前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的统一

教材一般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由于经济和知识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或折旧是迅猛的,教材的更新相对迟缓[5],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补充大量的现代科技知识、自身参与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等内容,要将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加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术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兴趣。

在化工热力学“相平衡”的教学中,增加界面、表面的有关知识;在模型的导出中,介绍分子热力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增加关于化工模型计算的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生产工艺、研究方法、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统一

地方本科高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投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之中,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与企业有效对接,教学内容必须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校的毕业生才能既懂理论,又能实践,并且了解其生产工艺流程,进入企业马上能开始工作,比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有竞争优势,受企业欢迎。

德州市拥有多家化工企业,德州学院与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协议,在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德州石油化工厂等7家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联系密切。化工热力学在教学中,采取现场参观、图片展示、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座等形式,补充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德州石油化工厂等企业的生产原理和工艺,使教学的理论、知识不再抽象,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确实在生产实际中有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用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坚持能力为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国家、人民的要求。能力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应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这离不开学校的引导、教师的培养,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能力培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工热力学在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的教学中,注重逻辑推导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讨论课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过程重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企业见习、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的统一

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社会热点内容。化工热力学在教学中,介绍了南北极冰山融化的情况,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详细说明了化工生产过程中CO2的排放和能量的散失,指出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在化工生产中的可行性。围绕“地沟油”这一热点问题,论述地沟油的危害、蕴藏的能量、再生新能源的可行性。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统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也要考虑教学方法,二者相得益彰,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离开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是空中楼阁,无法实施;离开了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是知识的堆积,学生无从下手。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可以实施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在确定了教学方法后,应再反思教学内容的优化。如:在讲授汽液平衡关系式时,可以利用大量的图表和实际例子来丰富讲授的内容;在讨论教学中,增加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七教学内容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在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的活跃程度等,符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内化的知识和养成的思维习惯,不取决于课程,而是取决于教的方法、学的效果,无视学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5]。

化工热力学在教学中,针对每一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在内容上补充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储备充足的学生,在内容上增加知识,拓展知识外延;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和学习内容,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习题安排,提供学习的外力援助;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增加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对于性格稳重的学生,科学设计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2.

[2]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15-18.

[3]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m/view/371788.htm.

[4]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22-25.

谈物理教学中习题选择的优化原则 篇7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中指出,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 实施最优化有两条基本准则: (1) 在巩固概念、规律及发展学生独立解题能力方面, 达到现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这就是教学最优化的时间标准。 (2) 要合乎规定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所耗费的精力应该合理, 这就是教学最优化的时间标准。物理习题教学的最优化关键在于教师选择的习题是否典型优化。因此应该确定选择习题的最优化原则:通过讲解和演算最少量有典型意义的习题, 花费学生最少的必要学习时间, 来实现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巩固理解,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使学生尽可能早的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这一原则中, 必须把节省学生的时间作为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并且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 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 最优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对消除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也有直接的关系。最优化本身正是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 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为了贯彻选择习题的典型优化这一原则, 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一、选题要少而精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精选物理习题, 把题量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个最低限度应是为使学生形成最佳认识结构, 所需接触的最低数量的具体物理情境。要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选择的每一道习题都要有较高的质量, 都要有一定新意。教师不仅要适时把合适的新问题教给学生, 而且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避免“照葫芦画飘”的简单模仿。解答物理习题和解答数学习题相比, 强调更多的是灵活而不是熟练。为了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物理习题教学不应进行某种题型的反复练习, 而应不断拓新, 接触更广泛的物理情境。在有限的时间内, 对知识进行多种组合, 生成新的知识组块并提高生成新知识组块的能力。例如:编写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应明确共有五个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如果已知其中的任意三个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而且可以求出另外两个量。在这五个物理量中任取三个已知量, 共有10种情况。所以可以编出10种不同类型的习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选题要有典型性

典型的习题对一类问题或一种方法具有代表作用。选择好典型习题, 透彻分析它的典型意义, 就能以点代面, 使学生触类旁通, 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对典型题一定要讲透, 使它在较大范围内延伸、展开。延伸一般有平等型的横向延伸和递进型的纵向延伸。平行型横向延伸主要指一题多解, 用多种知识处理同一问题;递进型纵向延伸主要指改变题目条件和结论, 逐步地纵深递进, 从而得到更多、更深入的结论和方法。

三、选题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选题前就对班级特点和学生情况作深入地了解, 选题的难易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引入习题, 使习题的难易程度在不同阶段能达到最佳。在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和习题课、综合练习和复习课这三个层次中, 习题的难度应逐渐增大。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因一开始就遇到做不出的难题而丧失学物理的信心。教师在选题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 既要照顾成绩好的学生, 也要照顾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应能完成一些基础的习题, 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额外多做一些难的习题。选题还要针对学生的认识缺陷, 使学生通过解题纠正错误认识。

四、选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篇8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过程,而高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初所具备的钢琴基础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钢琴练习的曲目进行选择。就刚请基础较低的学生来看,其钢琴学习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初学期。由于这部分学生的钢琴基础较低,甚至有部分毫无钢琴基础,因此,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就应当重视对基础练习曲目的选择,来强化这部分学生对钢琴的认识;第二阶段为基本的学习期。这一阶段是对学生基础的提高阶段,通过初学期的联系学生已然对钢琴演奏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且具备了简单的技术,而此时教师便可以对学生的练习曲目进行更换,而选择一些教为简单的曲目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三阶段为提高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对钢琴的演奏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但难度不高的曲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在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加强其在钢琴方面的艺术欣赏能力;第四阶段为成熟期。通过前三阶段的练习,学生在钢琴演奏方面已然掌握了中等级的能力,此时,钢琴曲目的选择就要以学生自己的意愿为依据,挑选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曲目进行练习,以提高其针对性。

二、因人而异的原则

高校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个性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要求高校的钢琴教师能以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依据,在钢琴曲目的选择方面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因材施教,进而促进学生自身个性化的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不管高校学生在钢琴演奏的方面具有何种程度的能力,或是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其在演奏中都需要有扎实的钢琴基础作为支撑,因此,无论是在哪一阶段的钢琴学习中,基础练习的曲目都必须贯穿其中;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的意愿表示足够的尊重。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构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悟和认识予以充分的表达,并勇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学习意愿,而教师则要对学生的意愿表示足够的尊重,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联系曲目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三、舞台性的原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钢琴的演奏也是表演艺术的一类,因此,其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性。然而,就高校现阶段的钢琴教学来看,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钢琴演奏能力和技巧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学生钢琴演奏舞台性的缺乏。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坚持物态性的原则。一方面,在选择中要对曲目的难度进行控制。舞台表演与学生平时的钢琴联系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往往会因为紧张等多种因素而在演奏方面有失平时的水准,而教师可以在表演之前选择难度适中的曲目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种演奏的意识,为其舞台的表演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一些经典的钢琴曲目只能作为学生练习内容而不能作为演奏的内容。这是因为,尽管这类作品的选择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但也易使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在曲目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冷门当却具有典型特征的曲目,以给听众耳目一新的享受。

四、灵活性的原则

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对学生的练习曲目做出的合理选择,就不仅要对各曲目的上手难度、重点难点、曲目风格等充分的掌握,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其现阶段的水平、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了解。因此,在曲目选择的方面要保证其灵活性。例如,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为目标对曲目进行选择,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钢琴水平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以其演奏水平为标准选择高于其演奏水平一个档次的曲目,这不仅能对教师在曲目选择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如果学生在曲目练习中的效果范范,那么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的不足之处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来对学生的技巧进行完善;如果学生在这类曲目的练习中有着较好的表现,那么,教师则可以在这类曲目难度的基础上再提高一阶段曲目的难度。同时,除了钢琴演奏的类容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指导性的资料和文献等作为辅助的材料来帮助学生提高对钢琴和钢琴演奏的认识。

五、结语

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以教师的课程安排为基础,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曲目,这种方式虽然能保证教师既定的课程进度,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教学的效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师必须对钢琴教学的方式进行转变,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坚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舞台性、灵活性等原则,来提高钢琴教学的针对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水平。

摘要:是否能对钢琴演奏曲目进行合理的选择,对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钢琴演奏能力、钢琴演奏技巧,以及自信心和自我演奏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钢琴的教学中教师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其在教学中的有效性。文章将就高校钢琴教学中在曲目选择方面所要坚持的具体原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曲目选择,意义,原则

参考文献

[1]李芳.高师钢琴教学中曲目选择的原则[J].艺术教育,2013(09).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篇9

1 根据田块需要选择除草剂

非耕地、荒地垦前、田埂、果园、苗圃、茶园、花园等地除草要求干净, 可使用百草枯、草甘磷等灭生性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 草苗不分, “见绿就杀”, 能杀死所有植物。

但使用技术得当, 也可用于农田除草, 如玉米、甘蔗、大豆等作物, 可在播前用百草枯进行杂草处理。也可在作物生长期间, 利用其行距较宽的特点, 采取定向喷雾, 喷施百草枯。而稻田整地之前, 为了杀死田中及垄上杂草, 也可以喷施百草枯。

2 根据杂草类型选择除草剂

所有的被子植物可分为两大类, 即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有二片子叶还是有一片子叶, 有二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 有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前者像花生、西瓜子, 咬开里面有两片瓜子肉, 这是它们的子叶, 所以属双子叶植物;后者如水稻、玉米, 子叶一片, 且不发达, 不容易观察到, 属单子叶植物。

农田杂草也是高等的被子植物, 同样分为双子叶和单子叶两种。只是双子叶杂草一般来说叶形较宽, 也称阔叶杂草;农田中的单子叶植物中有大量的粮食作物, 一般称为禾本科, 单子叶杂草也称为禾本科杂草。这两类植物比较容易区分, 因为它们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的不同。阔叶杂草 (双子叶杂草) 有二片子叶、网状脉 (叶脉交织成网状) , 叶片较宽、有叶柄。禾本科杂草 (单子叶杂草) 只有一片子叶、平行脉 (叶脉平行分布) , 叶片窄、长、叶脉平行, 无叶柄, 茎圆或扁平, 有节, 节间中空。

在双子叶作物田块中, 首选的是除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而在禾本科作物田块中, 首选除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由于许多除草剂在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间有高度的选择性, 所以这样单一地选择除草剂就比较简单。例如花生苗后除草, 如果田中双子叶杂草较多, 就可选择克阔乐除去双子叶杂草;如果田中单子叶杂草较多, 就可以使用精喹禾灵除去单子叶杂草。而克阔乐一般不能用于双子叶植物田中进行除草, 但是花生、大豆对其有一定耐药性, 所以可以用于花生苗后除草。但精喹禾灵一定不能用于玉米田, 或者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除去。

此类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 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 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 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 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常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分为以下两种:①双子叶杂草除草剂:麦草畏、2, 4-D丁酯、苯磺隆、溴苯腈、二甲四氯、氯氟吡氧乙酸、甲基二磺隆及苄嘧磺隆;②单子叶杂草除草剂:烟嘧磺隆、乙草胺、精喹禾灵、精恶唑禾草灵 (骠马) 及炔草酸。

但农作物田块中, 常常既有双子叶杂草又有单子叶杂草, 这就要根据不同除草剂、不同的除草原理选择合适的除草剂, 或者将除草剂进行组合, 在农田中安全使用。也可将除草谱系不同的除草剂进行复配, 一次喷施就可收到同时除去两种杂草的效果, 例如玉米烟嘧·莠去津除草剂, 烟嘧磺隆主要用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莠去津则主要作用于双子叶杂草, 两者混配, 可以除去所有杂草。

3 根据除草时间选择除草剂

按使用方法, 除草剂可分为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以及土壤茎叶处理剂3种, 在作物上使用时间不同。

3.1 土壤处理剂

也叫作苗前封闭剂, 施用于土壤中, 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 可防除未出土杂草, 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 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土壤处理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除草措施, 一般于作物播种前除草。此时除草, 可以使用农机将播种、除草、施肥一次性进行, 省工省时, 且除草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是除草剂会在土壤有保留, 短则一周, 最长可停留一年时间, 会对下茬作物造成影响。同时, 它只对未萌发的杂草有效, 对已萌发的杂草无效。

乙草胺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芽前土壤处理, 在作物播种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表面喷雾处理, 药液可在土层形成2 cm的药层。一年生杂草种子小, 在表土层发芽, 处于药土层, 故易吸收除草剂。禾本科杂草由胚芽鞘吸收, 阔叶杂草由根和幼芽吸收, 吸进体内的药剂能干扰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 最终死亡。而玉米种子播种深度一般为3~5 cm, 上面又有泥土包裹保护, 所以不会被伤害。药后小雨可有助于药膜在土壤中形成, 但药量过大或喷药后大雨, 药液下渗, 同样会对玉米造成危害, 或种子不能出土, 或生长受抑制, 植株矮化。

3.2 茎叶处理剂

茎叶处理剂用于杂草出苗后, 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 如精喹、烟嘧磺隆。除草剂作为化学药剂, 对许多植物都有伤害作用, 只不过伤害程度大小而已。所以在使用茎叶处理剂时, 一定要压低喷头, 尽量将除草剂喷施到杂草的茎叶上, 少喷到作物茎叶上。而且要选在杂草高峰萌发期, 且个体较小、耐药性小时喷施。喷施除草剂时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 尽量不要赶在雨前喷施, 以免雨水淋洗掉除草剂, 降低除草效果。

一般来说, 除草剂若在喷施后6 h遇雨, 需重新喷施, 同时还要注意温度的变化。除草剂的使用效果与温度高低成正比。温度高时, 除草剂活性较高, 杂草的吸收和输送除草剂的功能强, 能充分发挥杀草作用, 特别是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杀草功效可大大提高;在温度低的天气条件下, 除草剂的使用效果不仅会明显降低, 而且农作物体内的解毒作用会因气温低而比较缓慢, 从而诱发药害。施用除草剂的温度以20~35℃为宜, 最低不宜低于8℃。

3.3 土壤茎叶处理剂

这种除草剂可作茎叶处理, 也可作土壤处理, 如莠去津 (阿特拉津) 、氰草津等。莠去津的杀草谱较广, 可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由于玉米体内有解毒机制, 尤其对玉米有较好的选择性, 可广泛用于玉米田作土壤和茎叶处理剂。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篇10

从教育学角度讲, 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3]。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育过程的根本保障。科学、系统、先进、鲜活的教学内容可以丰富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陈旧、琐碎、过时、单调的教学内容会使课堂氛围压抑, 师生双方失去兴趣, 弱化教学效果。

德州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 确立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搭建了“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人才培养平台,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 近几年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课程建设。本文以化工热力学为例, 介绍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围绕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

一教学内容与文化育人的统一

高校应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应是“两课”的专项任务, 而应当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教学不仅传授知识, 更应塑造心灵。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寻找切入点, 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在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中, 通过介绍侯德榜先生联合制碱法原理、流程, 说明此方法在当时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能量消耗方面介绍增加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消耗内容和可再生能源情况, 说明我国目前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 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的统一

教材一般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由于经济和知识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的更新或折旧是迅猛的, 教材的更新相对迟缓[5],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又要补充大量的现代科技知识、自身参与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等内容, 要将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加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术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兴趣。

在化工热力学“相平衡”的教学中, 增加界面、表面的有关知识;在模型的导出中, 介绍分子热力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增加关于化工模型计算的有关内容, 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生产工艺、研究方法、科研成果, 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统一

地方本科高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 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投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之中,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与企业有效对接, 教学内容必须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只有这样, 学校的毕业生才能既懂理论, 又能实践, 并且了解其生产工艺流程, 进入企业马上能开始工作, 比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有竞争优势, 受企业欢迎。

德州市拥有多家化工企业, 德州学院与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协议, 在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德州石油化工厂等7家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 产学研联系密切。化工热力学在教学中, 采取现场参观、图片展示、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座等形式, 补充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德州石油化工厂等企业的生产原理和工艺, 使教学的理论、知识不再抽象, 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确实在生产实际中有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用到, 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坚持能力为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国家、人民的要求。能力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 应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 这离不开学校的引导、教师的培养, 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能力培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工热力学在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的教学中, 注重逻辑推导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讨论课教学中, 通过问题设计、过程重现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企业见习、实验操作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的统一

为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社会热点内容。化工热力学在教学中, 介绍了南北极冰山融化的情况, 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 详细说明了化工生产过程中CO2的排放和能量的散失, 指出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在化工生产中的可行性。围绕“地沟油”这一热点问题, 论述地沟油的危害、蕴藏的能量、再生新能源的可行性。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统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也要考虑教学方法, 二者相得益彰, 有机结合,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离开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是空中楼阁, 无法实施;离开了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是知识的堆积, 学生无从下手。

在教学中,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可以实施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在确定了教学方法后, 应再反思教学内容的优化。如:在讲授汽液平衡关系式时, 可以利用大量的图表和实际例子来丰富讲授的内容;在讨论教学中, 增加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七教学内容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教师在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时, 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特点, 如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的活跃程度等, 符合学生实际, 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研究和实践表明, 学生在课堂上内化的知识和养成的思维习惯, 不取决于课程, 而是取决于教的方法、学的效果, 无视学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5]。

化工热力学在教学中, 针对每一级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 在内容上补充知识, 完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储备充足的学生, 在内容上增加知识, 拓展知识外延;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增加课外阅读和学习内容, 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明确学习要求和习题安排, 提供学习的外力援助;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 增加实践内容, 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对于性格稳重的学生, 科学设计问题,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2.

[2]潘懋元, 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2) :15-18.

[3]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m/view/371788.htm.

[4]季桂起, 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6) :22-25.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篇11

关键词:中职教育 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

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的实战性、启发性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热门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中,没有把握好选择案例的原则,在教学中应用案例不当。因此,把握选择案例的原则、应用好案例是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恰当的案例选择是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案例时,要遵循的原则有:

1.针对性原则

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极其广泛,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分销渠道的选择以及促销、服务等,都是该课程的内容。在每一章节里,阐述的内容又有主有次,主次分明,这就要求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2.贴近性原则

由于中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对于平日生活中缺少接触的行业、企业及产品,同学们没有感性的认识,案例中所涉及的资料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分析起来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求所选案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3.启发性原则

现在很多案例对企业所发生的情况及做法进行详尽描述,留给学生的思考余地不多。因此教师在选用这类案例时,要做适当的删减,留有余地,以供学生进行充分地分析与探讨,达到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4.真实性原则

真实而生动的案例,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社会营销实践,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5.时效性原则

年代久远的案例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学生没有新鲜感,从而失去分析讨论的热情。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新近发生的、学生认知度较高的案例,以了解企业最新的市场营销动态,激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分析,从而给他们有益的启示。

6.兼顾性原则

市场营销的案例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在选择案例时,兼顾国内、国外、外地、本地的案例,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不同大小、不同区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状况。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1.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教师准备充分与否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以下的工作:

①案例选择: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挑选案例时,要遵循前面所述的选择原则。选取的案例内容要跟教学知识点相吻合。

②案例分析:在上课前对所选的案例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一一列出,对其中的模糊资料做必要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理出分析的思路。

③课堂设计:在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和案例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预先设计,包括组织形式的设计和任务的设计。其中,组织形式的设计是确定课堂讨论是采用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任务的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任务。设计的任务包括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出哪些问题、每个问题讨论多长时间、讨论到什么程度为止、若没有达到预设的讨论效果又该如何进行启发引导等等。

(2)学生的准备。课堂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内容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课前分析。

2.课堂组织

这个环节包括三个了阶段:

(1)案例的讨论。这是集中学生智能的阶段。学生经过必要的准备后,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比较,表达自己的意见,陈述个人理由,再经全班集思广益,力求达成共识。

(2)集体交流。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学习体会的过程。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其他学生可做补充,或作辩论性的发言。当争论的程度很激烈时,教师要做好有效的引导。

(3)观点的陈述。这是概括与总结的阶段。教师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将营销实践与营销原理进行有机结合,引发学生积极而大胆阐发自己的观点,对所学过的阶段性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3.成绩考核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积极性密切相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课成绩评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方式。

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以及陈述情况进行打分,以案例分析的能力为准则,按学生的表现打分,避免受平时印象的影响,并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考核。为了增强成绩评定的公正性,还可以选派學生代表和教师一起打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4.总结评价

在案例课结束之前,教师要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对案例研讨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其参加下一次案例分析研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

首先是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状况进行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要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鼓励不参加发言的学生增强信心,争取发言的机会。其次是对案例体现的营销原理进行再次强调,使学生加深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给出改进的建议,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提高。

5.指导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在个人分析及与他人讨论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案例分析报告是对一次案例分析课后的结果和心得体会的全面总结,一方面可巩固讨论成果,另一方面在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梳理、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掌握营销案例分析的思路和解决营销问题的思维策略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应随意选择案例,而应遵行上述案例选择的原则,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来讲解,通过案例的教学,使教与学双方全身心地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确保市场营销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武文珍.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1).

[2]姜贵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浅析.中外企业家,2008(3).

[3]李千本.市场营销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文教资料,2006,(09).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预制梁安装方案选择原则 篇12

工程1:无锡342-7标跨钱威路工程一共有34孔,总长为1.03km。其中31孔为组合箱梁,预制梁共计270片跨径30米的组合箱梁(自重115吨);跨钱威路为3孔现浇连续箱梁。342-7标工期控制环节就是箱梁安装的施工,安装工期要求5个月。

工程2:锡宜高速西九河大桥为38跨总长900米,河面宽500多米,主桥为5孔45米预制梁(自重145吨),引桥为20米标准空心先张板792片。安全防护重点为45米梁的移运和吊装。工期要求主桥安装60天。

工程3:无锡惠山大道跨沪宁高速桥为35米组合箱梁(重120吨),24片,工期要求30天。

以上工程的施工重点是预制梁运运输、安装,项目必须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节点工期。所以选择合理的安装方案是项目管理者达到预期工期管理要求的关键。

1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编制安装技术方案

编制安装施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全盘考虑预制、运输、吊装工序之间的衔接,方法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设备的适用性,重点环节严密可操作性。主要工作内容有:现场的详细调查,选择合适的安装方法,选择合适的安装设备,合理组织施工工序。而工程的复杂性和单一性决定了安装施工方案选择必须因地制宜,而现场详细调查是表现遵循这原则的最基础的工作。

现场调查:详细查勘现场、熟悉施工现场是第一步工作。查看施工现场主要河流、沟塘、管道、高压线及障碍物的具体位置,结构物的具体尺寸等,特别是河流和高压电线是必须测量其与桥梁的相对位置,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便于及早考虑采用合适的安装方法或及早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

在无锡S342-7标有一条110KVA的高压线斜跨在建桥梁,由于当时测量时间为春天温度相对较低,电线与桥面的相对高度大于10米,扣除架桥机的高度5米,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5米的要求,没有及时提出改移申请。而到夏季由于温度影响,导致电线下垂度增大,高压线和架桥机的垂直距离不足4米导致安全距离不满足规范要求,而再提出改移高压线,最后影响桥梁的架设工期。所以查勘现场必须详细翔实且要求要有电力、管道等专业人员的参与,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对今后的施工有利无害。

2 按照安全可靠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安装设备

根据现场地形地貌、障碍物的具体位置确定安装方法构想,根据预制梁的重量、结构形式、跨度选择相适应的具有符合起重安全规定安装设备。常规的安装设备有:门式架桥机,桥式架桥机,吊车,浮吊,塔吊等,也有各个施工企业自己拼装的起重设备。

在锡宜高速西久河大桥,由于主桥桥北头400米远还有一条200米长的新街河,预制场设在两桥之间的“半岛”上,大型架桥机无法进场,自制导梁设备难以保证安装45米跨径的T梁刚度要求。最后根据施工桥梁跨越的河面比较宽的因素选择主桥45米T梁采用浮吊吊装,选用最大吊装重为120吨的浮吊2台,抬运安装。浮吊方法适合河面宽的桥梁或湖泊中桥梁的安装,方便灵活,缺点是对水位要求高,对于锚点的安排,河道的通行,对两浮吊的配合都要做严密组织安排。

每种安装设备都有各自特点,结合具体构件的特点经过计算选择起重设备,尤其是自制的大型龙门吊要求有专门的设计计算书,设计荷载要考虑可能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强度、稳定性必须符合钢结构规范。

西久大桥有20米的预制梁(约35吨),采用跨径27米四路加强贝雷梁组成的单龙门吊装出坑装车(龙门轴线和梁长方向正交,跑车运出到桥头采用35吨的吊车抬吊安装,设备的安全系数大于1.2),而45米的预制梁(约145吨)采用净跨度15米的两幅自制贝雷梁龙门吊抬吊出坑(安全系数>2),轨道平车平移上路基中线,用火车钢轨轨道、平车卷扬机拖运到引桥和主桥相接处,然后采用浮吊安装。

3 按照效率优先原则组织施工顺序控制施工周期

正常的安装顺序为逐跨安装,西九大桥的引桥板梁安装采用的由第一跨向第二跨逐孔吊装的方法。引桥安装周期很容易控制,进度控制在预制环节。现在的长桥比较多,因为现场条件的限制,经常无法采用逐跨推进的安装顺序。有的要采用两头向中间合龙的安装顺序,或跳装的工序。采用设备的数量则要根据工期要求来确定。

非正常安装施工要深入探讨安装顺序,否则成本会较大幅度增加,施工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增加安全风险。惠山大道跨沪宁高速桥由于要配合沪宁拓宽的封闭施工期限,工期严格要求,引桥施工之前就必须要安装主桥的组合箱梁,而引桥又是主桥安装的必要的施工平台。技术人员最后决定采用设置临时空中的运梁通道(采用贝雷梁首先贯通引桥,作为主桥安装的运输通道和工作平台),用跨墩门式吊机“喂梁”,成功保证30天的半车道封闭期间完成了跨沪宁高速的桥梁安装。

无锡342-7标为陆上高架桥,由于采用桥式架桥机安装第一孔需要设置临时的支腿,所以进度会很慢。为了加快进度,决定第一孔采用两抬160吨的吊车抬吊安装重量115吨的混凝土组合箱梁。另外由于下部结构施工受拆迁影响,整个标段分成4块,最后为了保证每天两片梁的安装,采用增加一台桥式架桥机分别安装,确保150天完成270片梁的架设任务。因前期忽略了高压电线的影响,导致安装受阻,多了一次转运架桥机的工序,成本显著增加,安全风险也大大增。

4 按照经济的原则合理规划预制场衔接预制梁出坑、运输、安装方法之间关系

(1)采用跨墩双龙门安装,预制场一般在桥梁主线上设置预制场,预制梁必须顺桥向预制,且要求逐孔预制。该方法主要的缺点是龙门基础必须处理,跨越障碍物难度大。

(2)采用吊车抬吊安装一般25米以下的空心板较实用。缺点是对运输道路的质量要求高,优点是工期短,安装灵活方便,比较环保。大跨径或自重大的梁不适合,不经济。

(3)单独设置预制场,采用架桥机安装,大型运输车运梁,该方法方便较灵活,多跨安装经济合理,缺点是对便道强度要求高。无锡342-7标用于便道的投入远超出清单列出的费用。

综合考虑预制场的布置、运梁方法、吊装方法,合理衔接是预制梁施工方案编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保障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

5 结语

任何安装方法都有优缺点,充分利用其优点,组合使用,是桥梁安装施工安全高效的关键。

摘要:预制梁安装是桥梁项目施工中重要施工环节,本文结合工程实践阐述预制梁安装方案选择要注意的事项和遵循的原则。

上一篇:模具结构设计下一篇:微处理器设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