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和方法

2024-09-13

原则和方法(共11篇)

原则和方法 篇1

“思维类型”是一个通用概念,大量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事实上,明确区分思维的类型对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新的角度对思维类型进行分类,从四种思维类型出发给出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对数学思维方法展开讨论,最后再给出创造性思维的彻底性原则。

一、思维类型及其对教育方法的启发

一般来说人们思维分为下述四种类型:接受快且深刻,接受快但肤浅,接受慢但深刻,接受慢且肤浅。当然最好的是接受快且深刻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人往往自小就表现出天才模样,他们大都被称为是神童。可惜的是,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很容易养成骄傲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习惯于“艰苦研究”,最后变成平庸之人。王安石的《伤仲永》写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对第一种类型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爱护首先就是不要多表扬他们(例如各地过分吹捧高考状元是不明智的做法),其次对他们要多加督促,让他们养成艰苦学习习惯。列宁小时候聪明异常,他往往很快就完成作业,然后就嬉闹不止。他的父母很担心,怕他今后不会踏实学习,除了教育他以外,还时刻注意他。有一次列宁看到他的妹妹坐在钢琴边,不停地弹奏一首乐曲,花了许多小时,才把它弹得正确。为此列宁感悟道:做任何事情,没有坚毅品质是不行的。列宁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才放心,他们知道列宁已经懂得养成勤劳习惯的重要性。第二种类型(接受快但肤浅)的人,他们平常的表现最容易使人迷惑:许多复杂的问题他们一听就懂,可是他们自己做起来却经常出错。他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误认为这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除了告诫他们要细心以外,家长、老师(甚至他们自己)对这种现象都不在意。举一个例子,初中学生刚学习有理数时,写负数时往往会遗漏负号,当你向他指出时,他立刻就知道是自己错了。人们大都认为这是粗心的原因,殊不知是他在他的意识里还没有真正接受负数这个概念,也就是说他虽然接受了负数概念(也许很快就接受了)但是却很“肤浅”,他的潜意识里并没有它的“真正”位置。因为引导学生思想深化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所以对于接受快但肤浅的学生,我们也许更应该留心。除了教育他们不要骄傲(这是由于他们接受快而造成的错误)以外,还要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养成深思的习惯。(顺便提一下,怎样培养学生养成深思习惯,如同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样,至今都尚未找到特别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三种类型,即接受慢而深刻,在某种意义上它才是最好的一种类型。领会深本是探索一切知识的必要因素,可是他具有这种优越品质而不觉,有时他还为自己接受慢而苦恼,这样他对学业从不掉以轻心,为了克服自己接受慢的缺点,他总是“笨鸟先飞”,这样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他养成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又是一个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三种类型的人“天然”地具备了成功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大部分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都来自于他们。据说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都很“笨”,倘若真是这样,这便是上面论述最好佐证。另外的例子是真人真事,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吉伯特(1862—1943),他接受新的思想很慢,但一经接受,在运用和进一步发展这些思想上,就没有人能和他比拟了。至于第四种类型的人,虽然他们在学业上很费力,但他们的成功机率并不比第一、二种类型的人要少,甚至还要大于第二种类型的人。这种人只要不放弃努力,那么在他艰难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养成一种深刻钻研的禀性,此是“勤能补拙”之谓也,这正是一切在学术上获得成就的人所要必备的主要品质。明末清初的一位历史学家谈迁,小时候很愚笨,记性差、反应慢,他对自己所读的书籍很难弄懂,他很苦恼,不过他锲而不舍,经常读书到深夜,由于长期的努力,他终于大彻大悟,从此他便突飞猛进,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学问的人之一。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大概就是这种类型人的最好写照。总之,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有成功希望,只不过有的开始要多费点力气而已。“聪明”并不是人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最重要的是人的刻苦和坚忍,而且随着人们的成长,差的类型在不断刻苦努力下,也会迅速朝着最好类型转化,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千真万确的。

二、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学习方法

在一切学科中,数学是一门最重要而且最奇怪的学科。它研究的问题似乎虚无飘渺,并不接触现实世界,但却有莫名其妙的大功效。麦克斯韦尔认为,研究问题时首先要引入数学概念,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方程就是以这种方法推导出来的。狄拉克也认为,应该遵循数学方向前进,因为“正电子”也满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方程,所以他预言“反物质”正电子的存在,几十年后人们果然在宇宙射线里发现了它。也许最值得一提的是,陈省身的“纤维丛”几何学理论,竟然可以平行移动到杨振林的“规范场”物理理论里,对此杨振林感叹地说: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时,根本没有考虑到物理世界,而却能深刻地阐述世界,这真令人惊叹。如今关于物质粒子最新研究的“弦理论”也和数学家丘成桐的微分几何成就有密切关联。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理论的关系同样也非常密切。就连过去一向被认为是最难找到实际用途的数论也在计算机科学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大整数质因数分解定理丰富了密码学方法:RSA公钥系统,根据大整数的分解,它采用“公钥”和“私钥”技术。[1]由此可见,在数学上花费时间是值得的。一般人并不喜欢数学,他们或者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或者认为数学深奥难懂。在人们心目中,数学里只有推理,没有猜测;只有逻辑,没有艺术;只有抽象,没有直观;只有理性,没有想象。人们感到数学的结果是一步一步推出来的,没有过人的聪慧是不行的。然而,幸亏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我们的数学就不会兴旺到如它目前所示,它早就不会吸引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其实数学是一门融合了人类一切认识世界方法的学科,只是在它整理自己的知识时,才采取了“定义”、“定理”和“证明”严格方式,这是为了保证它的结论准确无误所致。但是这并未妨碍人们用其他方式获得数学知识,其实最伟大的数学家在他们思考问题时,都是凭借直观(甚至是最粗糙的直观)前进的,特别是当他们在做划时代事业时,更依赖直觉,甚至有时连逻辑也不顾。这在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时特别明显。本段叙述直接来自于文献[2]。明白了上面道理,我们建议:要在感性上下功夫,要理解数学精神实质,即要有数学质感。对数学的学习要运用人类一切认知手段,即实验、猜测、直观推理、试错法、合情推理和正统的逻辑推理;对于基本知识要有透彻了解,基本技能要熟练掌握。对于较难或者很难的题目,应该努力解决它,真正解决不了,也不要气馁,可以暂时放下,“历史总是带着问题前进的”;对一门数学学科,如果你感到对它的任何一个习题,只要有时间你就可能会做出,即使不会做,但对别人做出的看一眼就会,那么这门学科你就基本过关了,没有必要搞题海战术,这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的观点。

三、彻底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彻底性。欧氏几何里有一条平行公理:“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引一条直线和它平行”。但在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里,很迟才引入平行公设,且叙述很啰唆,并不像上述的那样简练。后人怀疑欧几里德并不想把它作为公理,只是“证不了它”,才不得不把它作为一条公设采用。后来的数学家们跃跃欲试,用各种方法试图证明它,就这样证明了一千多年。不少人采用“反证法”,得出许多奇特结果,可惜他们认为“荒谬”,就匆忙下结论说,他们发现了矛盾从而证实了平行公设。只有高斯、鲍利埃、罗巴切夫斯基和旧观念,即认为“欧氏公理体系是唯一正确的”,彻底决裂,他们发现了非欧几何。高斯惧怕旧观念势力,鲍利埃患得患失,他们都没有发表他们的工作,只有罗巴切夫斯基勇敢地发表了他的成果。[3]同样,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都是彻底摒弃旧有观念的好例子。旧有观念根植于人的潜意识里,人们很难发现它,更难突破它。诚如一位物理学家说,他花了好几年工夫才真正弄懂相对论,不是由于他知识的缺陷,而是由于他头脑里的固有观念妨碍了他的理解。他的话有助于我们理解突破旧观念时,坚持彻底性原则的重要性。只要是创造性工作,哪怕是很小的创新,实质上都是在突破我们潜意识里某个旧有观念。希望有所创造的人,对此不可不察。

对思维类型做深入的反思和研究,可以及早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而就可以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并且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努力攀登科学的顶峰。

摘要:现今学者对思维类型做了大量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思维也分成不同的类型。本文从新的角度去探讨思维类型,将四种思维类型与教育方法相结合,给出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并且特别指出数学思维及其数学学习方法,最后给出创造性思维的彻底性原则。

关键词:思维类型,思维方法,原则

参考文献

[1]Michael Sipser.计算理论导引[M].张立昂,黄雄,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王健吾.数学思维方法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3]斯科特.数学史[M].侯德润,张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原则和方法 篇2

现场审核基本原则和方法

1.现场审核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客观证据”为依据的原则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没有客观证据而获取的任何信息都不能作为不符合项判断的依据。客观证据不足或未经验证也不能作为判断不符合项的证据;客观证据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且可陈述、可验证,不应含有任何个人猜测、推理的成分。

(2)坚持“规范要求”与实际相核对的原则

审核不能脱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这一准绳。因为审核是一个抽样调查过程,并限定在某段时间、某个范围内进行,所以更需要紧扣审核主题,严格对照标准,确定审核项目、要点和抽样方案,寻找客观证据。审核员在比较核对审核标准与观察结果后得出符合与否的结论。凡标准与实际未核对过的项目,都不能判断为符合或不符合。所谓的实际,应包括有没有、做没做、做的怎样等依次递进的三个方面。

(3)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

审核判断时,应坚决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包括来自审核组内部、受审核方及审核员感情上的影响判断结果的因素,自始至终维护、保持审核判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能因情面或畏惧而私自消化不符合项,也不能因假公济私、借机报复而夸大客观事实,乱开不符合项。

(4)坚持“三要三不要”原则

即:要讲客观证据,不要凭感情、感觉、印象用事;要追溯到实际做得怎样,不要停留在文件、嘴巴(回答)上面;要按审核计划如期进行,不要不查出问题不罢休。当按抽样方案审核后没有不符合项时,要采取“无罪推定”的原则,转到下一个审核题目上去。

2.现场审核的方法

审核的基本方法是抽样,但在审核过程中如何抽取文件资料样本、设备型号、工具编号、查证记录、发现问题和获取客观证据,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审核技术来选择适宜的方法(实际上,这在编制审检表时就应考虑好)。下面介绍常用的审核方法。

(1)按操作流程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审核方法

按操作流程是指按生产流程的顺序依次进行审核的方法。它包括自上而下即自原材料生产至最终产品产出,或自下而上即自最终产品产出逆向而上到原材料生产两种方法。

(2)按要素审核的方法

按要素审核是指以要素为中心,对该要素所涉及的部门皆进行审核,这往往出现这样局面:一个要素涉及多个部门,要到不同部门去审核才能完成此要素的审核;一个部门涉及有多个要素要求,则需接受多次重复审核才能最终完成受审任务。

(3)按部门审核的方法

按部门审核是指以部门为中心,对该部门所有活动和所涉及的要素一次审核清楚,不再反复去该部门调查,然后按要素把该部门审核的结果汇总起来,得出该部门的审核结论。

(4)顺藤摸瓜审核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问题线索为主导,深入追查或核实。审核员先到信息集中的部门进行审核,根据这一部门的有关信息发现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某些信息的落实和实施情况到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有时问题线索会超出核查表范围甚至某个审核员的分工范围,这种情况下,不妨改变计划紧追不舍或通知其他审核员就发现的问题继续核查。

(5)现场扫描审核方法

现场扫描是以全面观察现场现象为主的审核方法。这种方法是审核员到作业现场后,先对作业现场概况进行扫描,然后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核查。标准的一些要素的要求,如运行控制、检查与纠正措施等,只有通过现场扫描,才能获得客观证据,得出准确结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现场抽样审核的方法和行业的安全性评价抽样方法也不全相同,如按操作流程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等。其它如按要素(评价指标)、按部门、顺藤摸瓜、现场扫描等方法,在行业的安评认证中也是常用的。

各行业的安全性评价中是按设备设施、工具等硬件的台帐进行抽样和查证现场的符合性,再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复查帐物卡的一致性,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中包括内部审核中,都可以借鉴,也是常用的、十分有效的审核方法。

在企业内部,如不经过100%的自我审核,不进行100%的软件完善,不通过l00%的硬件整改,是不可能达到软件、硬件在现场审核时一次就通过认证并实现持续改进的。

3.现场审核抽取样本的方法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审核是一种正规的抽样调查活动,样本的抽取质量对最终的审核结果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样本抽取时,一定要保证所抽取样本的公正、客观性和代表性。

(1)随机抽样

在搜集客观证据过程中,不仅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而且要使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受审核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本来面目。至于从哪个部门、哪些活动中抽取样本,应在审核准备阶段就设计好,而在此所要考虑的是具体抽取什么样本和样本的大小。通常是按审核检查表的顺序随机抽样。但有经验的审核员则主要是根据管理手册的审核结果、首次会议的谈话、现场观察到的信息,以及审核员的审核经验、专业知识,进行定向抽样,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这种抽样也要做到随机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抽样是由审核员自己或在他的监督下进行。

审核员应知道,无论在何部门抽样,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不仅仅是审核该部门。因此,建议的抽样方法是在一个部门同时抽取不同要素的样本,这既可节省时间,又便于对部门进行综合考核。需注意的问题是审核员间要预先协调好,避免重复劳动。

虽然抽样是随机的,但抽样的范围必须要覆盖体系的全部要素。

(2)抽样数量

口译笔记的教学原则和基本方法 篇3

【关键词】口译 笔记 教学

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所以遗忘是口译当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引入一个辅助性的方法来保留信息,这个辅助方法就是在口译实践中所必备的口译笔记。口译笔记具有个体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它的作用就是减轻口译员的工作压力,让口译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近些年来,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口译笔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对口译笔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和梳理。虽然说口译笔记是非常体现口译员个人偏好的,同时在口译过程中所记录的符号也是仅供口译员个人使用的,但是在口译笔记中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本文将主要研究在口译过程中记录笔记的难点,分析原因并给出口译笔记教学建议。

一、口译笔记的特点

要研究口译质量和口译笔记的关系,我们首先要讨论口译过程中笔记的特征和原则。口译笔记和会议笔记,讲座笔记有很多的不同,这是因为口译笔记所扮演的是临时性和辅助性的角色。有鉴于此,对于口译员来说,理解原文的主旨非常重要,所以口译员的主要精力要集中在对源语的理解上而不是单纯的记录笔记。此外,口译员在一边听原文的同时还有要考虑译入语译文,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只能记录下关键词和原文的逻辑线索。

口译笔记的第一个特点是瞬时性。因为源语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翻译成译入语,所以口译笔记必须在瞬间以简练的形式完成。在口译笔记中会大量使用符号以节省时间,不同的口译员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符号来记录同样的信息,当然也会出现不同的口译员用相同的符号来记录不同的信息的情况。这是因为口译员所使用的符号是口译员自己创造发明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灵活性,同时具有很大的个人化特点。口译笔记的第二个特点是辅助性。在口译的过程中口译员的主要精力是用大脑进行记忆,口译笔记只是对大脑记忆的一种辅助。在口译笔记中所使用的各种符号和缩写,对于口译员本人来讲能够理解就可以了,所以他们大多会用非常个人化的符号而不是通用符号,这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就如同天书了,这种情况在口译笔记中司空见惯。口译笔记的第三个特点是写实性。口译笔记的目的是忠实的从概念和结构上去记录源语信息,一个合格的口译员必须要忠实的传达源语信息。也就是说,合格的口译不仅仅是要传递发言人的话语含义,还有传递发言人的语气和情绪。所以对于口译笔记来说,口译员所记录的不是孤立的信息而是完整的,有逻辑的源语信息。

二、口译笔记的记录原则

近年来,很多学者和口译员对口译过程中议员所记的笔记进行了研究并明确了其记录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口译笔记尽管具有个人化的特点,但是口译笔记还是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原则是口译笔记是一种辅助手段,口译笔记是不能代替大脑记忆的。和听写,速记所不一样的是,口译笔记是要遵循听—理解—掌握主要信息这一流程的,在完成口译以后这些口译笔记就马上失去了利用价值。在口译的过程中,笔记所起到是提醒的作用,目的是来帮助口译员记忆源语的内容。但是在开始学习口译笔记的时候,记录口译笔记反倒会成为口译员的干扰,甚至会影响到口译员对源语的理解和口译时的表达。这是因为对于尚处于实习阶段的口译员来说,他们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笔记上而不是对于源语信息的理解上,甚至会对口译笔记产生过度的依赖。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最初学习记录口译笔记时,应该训练见习口译员主要用大脑来记录信息,也就是说不要过分依赖口译笔记。对于一个合格和口译员,口译笔记的成功原则是“Less is more”,在记笔记时保证简明扼要,也就是要记录日期,逻辑,专有名词等重要信息,避免繁杂的笔记。口译笔记的第二个原则是理解优先。这是因为口译笔记的根本是对源语的理解,只有口译员完全理解源语的内容才能在口译笔记的帮助下完成口译工作。口译的过程其实是个理解—表达的过程,但是会有不少口译员,尤其是实习口译员会试图把听到的每一个词都记录下来,但最后的结果是无法顺利地完成口译,所以理解源语是口译笔记的重要原则。口译笔记的第三个原则是口译笔记一定要有简洁性。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在口译过程中因为时间非常宝贵,只有简明的笔记才能够帮助口译员确切的理解源语并提炼出主要信息。所以在口译笔记中口译员会广泛应用到类似于箭头,几何线条以及英语单词缩写和拼音等,这些符号不仅会提高口译笔记的效率还能增加口译的正确率。例如(1)数学符号:∵—因为,由于,幸亏;∴—所以,因此,结果是;=—相同,一致;>—大于,超过,高于;[ ]—在……之中,之内……(2)惯用符号::—看,说,想,评论;?—疑问,问题是;! —危险,警告;→———导致,结果是……(3)图形符号:

〇———全部的,整个的;Δ———城市,都市;□——— 国家,民族……(4) 字母符号:I—工业,我;E—经济;M—会议等。口译笔记的第四个原则是笔记在结构和逻辑上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口译笔记绝对不能记录孤立的信息,而是要记录并展示出源语在结构和逻辑上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口译笔记成为口译员的帮手和成功的保证。

三、口译笔记教学的方法

口译笔记教学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笔记技巧并顺利的完成口译任务,其训练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口译笔记的特点,形式,内容和方法。如前文所述,口译笔记和听写及速记是不同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口译员记忆源语并顺利进行口译。而由于时间过于紧张,口译员并不能记录全句,只能把要点和主要的逻辑关系记录下来。所以理解源语是第一步,然后才是根据口译员的理解进行笔记的记录工作。因为只能记录关键词汇,学生就是学会挑选并分辨哪些是关键词汇。一般来说,关键词汇包括数字,概念,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等。而重復的名词,代词等则不是关键词汇。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对有些部分,例如在源语中讲话的开篇和结尾,是可以略听甚至是省略的。

至于口译笔记所用的语言,用源语和目标语均可。从口译实践的角度来说,用目标语来记录对于口译员来说会更为方便和快捷,因为这会省去翻译的工序。但是用源语来记录可以减少对源语信息的丢失,是相对安全的方法。所以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无论是使用源语或目标语,没有一定之规,只要选择自己驾轻就熟的就可以。

毫无疑问,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缩写或符号来代替源语,要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发明独特的符号,这样一方面是有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记住复杂的符号。在训练口译的初期,学生是不能有意识地运用缩写和符号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学生的笔记本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缩写和符号。在口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一再强调理解源语的重要性,成功口译笔记的基础是对原文信息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如何理解并记录原文的主要意思和信息,而不是逐字逐句的记录原文。口译教师一定要明确,口译笔记永远是对大脑记忆的补充和提醒,绝对不能代替大脑记忆。例如可以让学生先听一段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录音期间不能做笔记,然后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比如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等。回答问题后,再让学生用源语复述原文的主要信息,随后让另一位学生用目标语复述原文的主要信息,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还能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口译笔记。

四、对于口译笔记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基于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5届学生的口译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口译教学,作者提出下列建议:第一,对于初学口译的学生,教师应当着重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是因为在口译过程中,尤其是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口译员首先是要理解源语的确切意思。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初学口译的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口译的主要原因是无法理解源语。第二,对于学习口译有一定的基础的学生,教师要着重扩充学生的词汇能力,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百科知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作者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能把口译笔记完整的做下来,但是却无法进行口译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学生的词汇和百科知识的匮乏,让他们无法流利的进行口译。第三,对于中级口译学习者,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口译笔记和如何在口译的过程中做笔记。目前作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每周是2个教学课时,这对学生做口译笔记练习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建议增加课时。同时,口译教师不要过分的讲解笔记和让学生发明过多的口译笔记符号,而是应当把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让学生进行口译笔记的练习上。

基于作者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口译实习中所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作者认为对于口译的初学者,教学重点应该是在对源语(source language)的理解和口语表达(主要是英语)。在练习口译的最初阶段,很多学生是因为无法理解原文和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败下阵来。而在口译的中级阶段,作者认为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在改善词汇能力和扩展其他的百科综合能力,这是因为在口译教学中,作者也会碰到不少能把源语的细节都记录下来,但就是无法流利的翻译成目的语,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百科综合知识较少。对于中级口译教学来说,教师要重点教授学生对口译笔记的应用,以练为主,以讲为辅,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的,有创造性的运用符号来记录源语信息。

综上所述,在口译实践中,口译笔记虽然是人脑记忆的辅助,但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系统的训练和实践。口译笔记是英语专业口译学习的基础和起点,能否做好口译笔记,是区分一个学生将来是否能够成为合格译员的标准之一。但是口译笔记不同于课堂笔记,会议笔记或者是速记,所记录的内容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过于零星,译员需根据个人特点拿捏好尺度,记录下符合逻辑的口译笔记。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林超伦.实战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劉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王蕾.浅谈口译笔记技巧[J].辽宁师专学报,2004(5).

[5]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Andres D.CI and Notation[M].Frankfurt Peter Lang,2002.

[7]Dam H V.Interpreters' Notes On the Choice of Language[J].Interpreting,2004.7

[8]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phia John Benjamins,1995.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篇4

欧美国家早在19世纪就把体质投资和智力投资同样看着是一项发展科学, 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的长远措施。居里夫人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在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时代,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 体质投资更有其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都想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健身方式, 以提高身体素质, 改善生活质量, 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身体适应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不生病, 只有当人们保持充沛的精力, 良好的情绪, 健壮的体魄, 高效率的工作能力去从事学习, 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 我们才能说他有一个良好的身体适应。

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体机能, 增强人体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人类的发展进化已有上百万年历史。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是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需要而演化至今的。在近百年时间里, 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 机器生产代替了大多数体力劳力。有专家指出, 一百年前人类全部工作的94%是由肌肉活动完成的, 而今天不到1%。不难想像, 高度的精神紧张不断代替高度的肌肉紧张 (即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 已退步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特点。生物学法则是“用进度退”。体力劳动成分的降低, 会使人体新陈代谢降低, 肌肉萎缩, 肌力下降, 骨质疏松缺钙, 造成各器官功能的自然衰退, 尤其是心肺功能的下降, 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 采用非生产方式的体育锻炼, 已成为一种提高人体机能的有效手段。人的活动与器官功能不平衡, 就会使相应的某些疾病剧增, 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力量和美, 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体育锻炼不仅能发掘人体生理潜能, 而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塑造健美体魄, 去适应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贵在坚持。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最明智的体质投资的手段。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工作精力更充沛, 精神情绪更饱满, 生活更富有激情, 意志刚毅, 形体优美, 人格更完善, 更能适应当今社会急剧变化的环境, 去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身体锻炼是一门科学, 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掌握身体锻炼的科学方法。

1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1 循序渐进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刺激, 一种负荷作用于身体, 引起人体的适应, 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逐渐使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物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身体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 运动速度由慢到快, 动作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运动时间由短到长, 这样, 才能使机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否则, 可能引起严重不适的运动反应, 导致运动损伤, 甚至引起运动性疾病。

1.2 持之以恒

人体对运动的适应, 运动引起体质的增强, 健康水平的提高, 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 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如果体育锻炼不能持之以恒, 人体在体育锻炼中超量恢复积累的效应会逐渐消退, 掌握的动作技能会消退, 增强了的内脏功能也会消退, 身体素质下降, 达不到锻炼目的。

1.3 准备活动

做好体育锻炼的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准备活动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克服人体内脏器官生理惰性, 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以适应运动, 准备活动有利于升高体温, 克服肌肉的粘滞性, 避免运动中软组织损伤, 准备活动也能促进汗腺分泌, 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 复习动作技能, 加强新陈代谢, 使身体尽快适应运动的需要。

1.4 个别对待

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年龄大小、性别差异、身体素质状况、心肺功能水平、身体健康情况以及训练水平的不同, 科学合理选择运动项目、适度的运动量和有针对性的锻炼方法。

1.5 全面锻炼

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多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等多方面素质。不同的锻炼方式对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是不同的, 体育锻炼应坚持全面锻炼原则, 使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各器官结构功能均衡提高。

1.6 注意安全

体育锻炼中应特别重视安全。锻炼中注意服装卫生、场地卫生、器材卫生, 根据天气情况变化、个人健康状况去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量, 避免运动损伤、运动疾病和意外发生。

2 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体育锻炼应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增强体育锻炼的效果。身体锻炼应以有氧运动为主, 辅之以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指运动中能摄入充足的氧气, 能量供应通过有氧氧化获得, 有氧运动持续时间长, 运动强度较低, 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不太大,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能满足每分钟人体需氧量的供给。如长时间大肌肉周期性、有节奏的运动, 包括跑步、游泳、划船、滑雪, 自行车运动等。这类运动能显著增强人体心肺功能, 提高耐力素质和健康水平。无氧运动指运动强度大, 能量供应是在缺氧的情况下, 通过糖的无氧氧化获得的, 从而在体内欠下氧债, 主要为短跑和中跑这类典型的速度和速度耐力项目。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最主要是掌握好运动量。运动量过小, 达不到锻炼目的, 运动量过大, 又可能造成运动创伤, 引起运动性疾病或损害健康。适宜的运动量是增强体质的关键。运动量是由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方面因素决定的。

2.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决定身体素质增强的首要关键性因素。有多种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 (心率测量可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常用的重要指标) , 一般人最适宜的运动强度 (次/分) = (220-年龄) ×80%。健康程度差者的运动强度 (次/分) = (170-年龄) 。比如, 一个健康的20岁的人, 他的运动强度 (次/分) = (220-20) ×80%, 也就说锻炼时的运动强度心率不能超过160次/分。

2.2 运动时间

运动量与运动时间成正相关。青壮年强度应大一些, 时间应长一些。有专家认为最短时间应在5分钟以上才有效, 锻炼时间一般应为15分钟至60分钟才能达到充分的锻炼效果。年老体强者, 强度应小, 时间可适当长一些。

2.3 运动频率

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运动量与运动频呈正相关。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全民健身方案中, 运动频率是每周锻炼3~5次, 运动时间15~60分钟, 最大强度为最高心率的60%~90%。最高心率为220减年龄。

当然, 判断运动量是否得当, 应当进行自我监督。如观察主观感觉变化, 测量脉搏, 观察其他生理指标, 如体重变化, 排汗量情况, 运动成绩变化等。

参考文献

[1]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2]鲍恩荣.大众体育指南.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0.

[3]曲绵域.运动医学.上海科学出版社, 1983.

原则和方法 篇5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做孩子的父母,更要做好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孩子最初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由家庭给他的,家庭直接造成了一个孩子今后的发展。而现在的社会往往注重学校的责任,忽视了家庭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家长道德观念、责任观念越来越淡薄,比如一些家长随意的离婚,给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阴影。因此,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家庭非常重要。

有了一个好氛围的家庭环境还要有一个很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这些只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并不是有了这样的条件就能够满足了。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许许多的措施和方法。教育不同类型的孩子要适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针对孩子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归纳了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类型一:爱玩、爱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孩子

这类孩子采取的教育方法:管教适度,适当放手,管教太严,往往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的自由和活动空间并且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和他交朋友等方式,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如我们班的郑思雨同学,刚上初中时就这样,他妈妈找到我,我们一起针对他的特点研究对策,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开学一个来月他变化非常大,由原来的不爱学习,不听话变得现在学习勤奋,非常懂事,班级的事情也积极主动的承担。

类型二,追求享受,讲吃穿,好与别人攀比,乱花钱。

针对这类孩子,我建议应该采取这样的方法。首先,家长把父母每月的收入情况和规划、支出计划情况告诉孩子。同时,也让孩子适当的作一天爸爸或妈妈,可以利用双休日,让孩子管一天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包括买菜做饭。让他体验一下家庭成员的责任。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适当的给他讲一讲名人伟人艰苦朴素的故事,也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让他计划去花等等。

类型三,不尊重长辈,不听长辈话

对于这类孩子,首先做父母的要让他理解长辈的苦心,千万不要大道理讲起没完,可以举实例。沟通时要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让他接受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受到教育,同时,也让他表述自己的想法,说出原因和理由,哪怕错误的不真实的,然后再一起疏导,千万别指望一两次就能达到目的。要耐心,要学会等待,要给孩子改正的时间。

类型四,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这类孩了学习被动,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对于这类孩子首先应以平时家务事开始训练,让孩子给父母盛饭、打扫卫生、洗碗等,再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再就是从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类型五,做事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孩子

对于这类孩子可以从做算术题训练准确度或者让孩子记电话号码等方法,改掉做事马虎的习惯,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时,一定要让他认真听并且看着你的眼睛。

高中历史备考的原则和方法 篇6

一、坚持抓基础

1.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 提高基本技能

高考历史的第一轮复习往往采用“课时+单元”的模式, 即将某本书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 每一单元又划分成若干课时, 复习时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第一轮复习的方法往往是读、讲、练、评四个环节。

(1) 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 明确目的和要求,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有计划地读书。

(2) 教师讲解历史概念、历史特征、历史结论, 在学生熟知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理解历史史实,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明清时期经济时, 教师首先讲解明清赋役制度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以及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理解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及它们的编户制度、租庸制度、两税法等, 理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特点和发展的原因, 以及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进行单元总结, 及时帮助学生落实和深化历史知识。例如复习明清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表格:

(3) 练。在课时复习结束之后进行适当的练习是有必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课时练, 每课一练, 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结束之后, 必须核对答案。正确的, 可以不必理会;做错了, 要分析总结;不懂的, 学生要向教师提问, 不留死角。

(4) 评。评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 要指导学生特别留心解题的方法, 从而减少解题错误, 提高解题能力。

2.厚积约取, 深入浅出, 注意培养学科的基本能力

“厚积约取”就是指导学生在掌握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述、语言表达四方面能力的基础上, 着力培养历史阐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深入”就是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并运用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 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 科学地评价历史事件、人物。“浅出”就是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分析的结果表达出来, 寓论于史,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近几年高考中学生普遍存在“历史阐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逐年下降”的现象。因此, 考前一段时间要重视并加强学生高层次概括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加强综合概括能力

搞好第二轮专题复习, 构建知识框架, 理清知识关系, 提高历史知识的综合性。专题复习就是将常考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组成某一内容的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一般以师生共同确定专题、搜集内容、提问解答、归纳总结的方式, 实现师生互动, 从而完成专题复习的任务。专题复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和串联, 而是要学会比较、归纳、分析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

三、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 把握方向性。要关注时政, 关注热点, 要善于利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2013年备考值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中共“十八大”、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度变革与创新、民主政治、社会转型、近代化进程、大国关系、民族关系、“民本”思想和“民生”、“三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外交流与全球化、教育改革、科技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史学范式, 等等。与课本内容对应起来, 有机渗透。[3]

历史是一面镜子, 学好历史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高中历史是高考的重头戏, 作为历史教师, 更应该深思熟虑, 紧跟新形势, 找到教学要领, 把握高中历史学科备考的原则和方法, 让历史科成为学生学习考试的强项。

注释

1[1]关艺蕾.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方法与备考策略[J].文学教育, 2013 (1) .

2[2]张伟.如何做好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备考[J].现代阅读, 2011 (12) .

浅谈语音教学原则和方法 篇7

1 先听音, 后开口, 听清楚、发音准

先听音、后开口, 听清楚、发音准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听作为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 在不同教学阶段或层次有不同目的和方式。

(1) 模仿性的听。在以模仿为目的的听音中, 教师可以用“疯狂英语”的“三最英语”短文录音带, 也可以自己读, 要求学生静静听, 然后模仿。

(2) 辨音性的听。在以辨音为目的的听音中, 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比较和区别上。可以先给学生听两组音, 让学生辨别哪一组发的是哪个音, 也可以把音标写在黑板上, 读一个句子或者一组单词, 让学生指出含有该音的词。

听音在语音教学中十分重要, 要尽量多安排机会或进行短时间、高频率的听音练习。

2 严格要求与适当宽容结合

语音教学中, 巧妙地将严格要求与适当宽容结合, 教学会更加轻松, 更加有效。

(1) 严格要求。就语音的整个教学过程而言, 对学生听音、辨音、模仿发音的态度和表现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听和发音练习, 耳、口、心启动, 并养成习惯。

(2) 适当宽容[2]。个人语音条件存在客观差异, 在具体语音练习中, 教师应坚持“适当宽容”理念。在语音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发音, 直到学生发音正确为止, 从而消耗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人对语音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语音学习不是一下子完成的, 而是呈线状发展完善的, 每个人的发展曲线都不尽相同。个人发音是否正确、标准, 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语音教学过于严格, 就会白白浪费时间。

3 语音层次教学与语流层次教学结合

(1) 语音层次。语音层次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语音和语调的简单标准或机械性标准。入学阶段语音教学主要是这一层次的教学, 教学方法以示范和模仿为主[3]。

(2) 语流层次。语流层次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语音和语调的变化规则或交际规则。这种规则属于交际语言学内容, 反映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的人在不同交际场合和不同社会关系中使用语言的自然变化。这时, 语音和语调同语义合为一体, 人们所听所说的不是单个的清清楚楚的词和句, 而是一连串的语流。这一层次的语音教学应由语义入手, 音义结合, 在情景和功能背景下进行训练, 使学生把握语音语调变化规律, 创造性地进行练习。这一层次的语音训练可以和朗读、会话结合, 使其相互促进。笔者以句重音教学为例, 说明层次的划分:

句重音语音层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重音规则, 即英语句子重音一般落在实意词上, 单音节介词和其他虚词一般没有重音。语流层次教学要说明重音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说话人的感情和意向迁移的。例如:How'are you?Fine andhow are'you?

语音教学得法, 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真实交际环境, 改变英语学习中僵化、呆板的思维方式。

4 模仿练习与规则掌握结合

(1) 模仿练习。模仿练习是第一性的, 掌握规律则是模仿的深化和简化。模仿的前提是示范。无论是单音还是语调, 示范都要力求具有对比性, 如:[覸][e][藿] (高低、中前对比) 。

Is the pen his?Yes, it’s his. (升调、降调对比)

对比示范可以突出所要重点示范的项目, 应连续重复几次, 可先慢后快, 也可相反。模仿要先个别后集体, 高声与低声交替。

(2) 规则掌握。规则显示单独的音与其他音、单独的语调与其他语调的联系, 即在共性中突出个性, 把未知未学的音调和已知已学的联系起来, 突出新知识点、难点、重点。因此, 规则实际上是对示范与模仿的解释, 它化复杂为简单, 化难为易。元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关系图表、辅音分类图表等, 都属于规则范畴, 而单词读音规则可以说是语音教学的核心规则。

5 单音、单词、词组、句子结合

语音教学虽然重点是语音, 但不能“就音论音”。那样, 既不符合统筹原则, 也不能练好发音。单音要在词和句子中反反复复地“钻进去、跳出来”, 不断尝试, 不断纠正, 不断体会, 才能达到“定型”[4]。

要想单音、单词、词组、句子结合, 就要把例词、例句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来使用。在语音教学阶段, 要求学生必须记住上百个例词、成组的对话, 背诵尽可能多的诗歌短文。

6 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结合

进行大班语音教学时, 集体活动是必要的。为防止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有口无心”或“无口无心”, 就要“齐唱”与“独唱”结合、穿插进行。在进行个别对话活动时, 教师要巡回检查、辅导, 并指导学生互查、互相纠正。集体练习活动结束后, 一定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以督促全体学生认真练习。

摘要: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起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语音重视不够, 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就语音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学,原则,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马承, 孙亦丽.英语语音入门自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3]国内部分期刊外语教学法文章索引 (1978—1982) [J].外语界, 1983 (4) :18-20.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篇8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

实验设计是指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 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假设、实验预期、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推论、交流。

在设计一个完整方案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指实验目的要明确, 实验原理要正确, 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 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2. 可行性原则

指在设计生物实验时, 从原理、实验的实施到结果的产生, 都要具有可操作性。

3. 严谨性原则

欲使实验设计完整、无漏洞, 必须注意严谨性。

4. 简便性原则

设计实验时, 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 实验装置比较简单, 实验药品比较便宜, 实验操作过程比较简单, 实验步骤比较少, 实验时间比较短。

5. 可重复性原则

任何实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 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的实验不应该只能进行一次, 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 作为正式结论, 这样的结论容易被推翻。

6. 随机性原则

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意抽取的, 意义在于: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平衡各种条件, 减少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7. 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原则

在实验中, 除欲处理的因素外, 其他诸实验条件必须保持前后一致, 不能在实验过程中随意变动, 否则可能有未被控制的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8. 单一变量原则

在实验中“变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1) 变量 (因子) :指实验过程中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温度”就是变量。一般可分为两类: (1) 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实验变量 (自变量) 是一种假定为原因的变量, 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的给定的因素或条件, 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反应变量 (因变量) 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一般实验变量是原因, 反应变量是结果, 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即在于捕获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2) 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无关变量 (控制变量) 是指除实验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 (干扰变量) 是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起干扰作用, 所以实验的关键在于控制无关变量进而减少额外变量。

(2) 单一变量原则:有两层含义: (1) 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 要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 (2) 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 在实验实施中要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简单地说, 实验中不论有几组实验, 只要控制无关变量不变, 改变实验变量, 观察其对反应变量的影响。

9. 控制与平衡控制的原则

实验在严格操纵实验变量以获取反应变量的同时, 还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对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的控制。一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难避免, 只有设法平衡和抵消它们的影响。增设对照组是常用的方法。

(1) 单组实验法:对一组 (或一个) 对象, 既用甲法、又用乙法, 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

(2) 等组实验法:将状况相等的对象, 分成两组或多组, 一组用甲法, 另一组用乙法。

(3) 轮组实验法: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 轮番循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 如A组———甲法、乙法;B组———乙法、甲法等。这样能有效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10. 设立对照原则

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 既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又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一个对照实验中, 一般应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 (控制组) :对实验假设而言, 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一般有以下几种对照。

(1) 空白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对研究对象没有任何影响的处理因素或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所谓“空白”绝不是什么影响因素都不给予, 而是针对实验组所要研究的因素给予空白, 以突出或纯化所要研究的因素。

(2) 条件对照:给对象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 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而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3)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 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该方法较简便。

(4) 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 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5) 标准对照:生物体的某些生理、生化项目也都有相应的标准, 因而将实验数据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 即可确定其正常与否。

(6) 阳性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有人说:知识+方法=能力。因此教师在“授之以鱼”的同时, 还必须“授之以渔”。在做实验设计题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通过仔细审题, 要明确该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探究、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 下一步实验才能有的放矢、顺利展开。在题中实验目的往往以“验证……”、“证明……”、“探究……”、“观察……”、“调查……”、“鉴定……”、“分离提纯……”等形式呈现出来。如:必修一的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这就是实验目的。而实验原理是实验要依据的科学根据、生物学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根据和出发点, 有了实验原理的指导, 实验设计就有了方向性。明确实验原理可以帮助理清实验设计思路, 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2. 明确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精心策划实验方法

实验变量是该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 一般是题目已知的或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来获取的。反应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在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可以人为改变实验条件, 该条件的改变将引起反应变量的相应改变。确定实验变量的方法是:往往要“验证什么”、要“证明什么”、要“探究什么”, “什么”就是实验变量。无关变量的排除方法主要是设置对照实验, 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无关变量必须做到相同且适宜, 以抵消或排除无关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实验方法的精心策划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 是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最富创意的闪光之处, 也是搞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 结合实验条件分清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 从而确定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等。

3. 严格设置对照实验, 正确书写实验步骤

基本的实验方法选定以后, 紧接着就要设计具体的操作细节, 这些操作细节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言简意赅。大多数实验要求具备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设置的质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说服力。对照实验的类型有多种, 究竟采用哪一种对照方式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具体对待。书面表达是解答实验设计题最关键的部分,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往往需要分段叙述, 并加以编号。

(2) 为使叙述更简洁, 对试管、烧杯等一般要加以分组、编号, 如A、B或甲、乙等。

(3) 叙述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 不能用含糊的口语, 如“等量”不宜说成“一样多”, “振荡”不宜说成“摇动”等。

(4) 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 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实验设计中适时出现“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一段相同时间后”等都是很好的得分点。

(5) 题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除非题目条件允许, 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实验材料和试剂。

(6) 由于实验设计是一种开放性试题, 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 但一般应遵循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4. 记录实验现象, 收集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 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 还可以用数据符号或表格进行记录。

5. 准确预测实验结果, 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期分析, 对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预测性判断。实验结果的预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验证性的实验, 其假设是既定的, 那么实验结果的预期一般是唯一的, 要么支持要么不支持, 两者都是对假设的证明。另一种是探究性实验, 预期结果有多种可能, 一般要注意这类实验预期的完整与准确, 必须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都写下来, 结果当然也就有多种可能。结论与结果是不同的, 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推理揭示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 结果和结论的书写方法一般为:如果出现…… (结果) , 则说明…… (结论)

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后, 具体到不同的题型还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实验方案补充题、实验方案评价题、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题、实验方案设计题、开放性实验设计题等。不同题型的具体分析处理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和基本方法分析 篇9

1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1.1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顾名思义即地质勘查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时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通常来说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的领域较为宽泛。例如在查明场地地层性质、地质构造时地质勘查工作人员需要对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和工程的整体地质特性有着清晰的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地震烈度进行合理的判断。又例如地质勘查人员在地基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厚度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岩体的风化程度和构造的破碎情况进行合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的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的状态进行分析。

1.2 钻孔原则

钻孔工作是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来说在钻孔过程中地质勘查工作人员需要确保钻孔布置在轴线的两侧, 并且当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地质结构出现时地质勘查工作人员需要对钻孔设备的位置进行合理修正。除此之外, 当钻孔工作的进行需要探明地下矿层的基础类型和整体规模时,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在基础轮廓线外进行合理的围布或者选择增加钻孔数量。另外, 当钻孔工作的进行面临较为复杂的地质状况时工作人员需要确保所有钻孔均得钻入深度不小于4米, 从而有效确保钻孔工作的精确性。

1.3 地质报告原则

地质报告是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地质调查、测绘、勘探、测试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获得的成果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汇总和整理,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报告的合理编制。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依据、目的、具体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除此之外,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地质报告的撰写时应当将主要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级数、地下水特征、不良地质现象类别、矿产规模、地质特征等数据和信息进行较为具体的阐述。

1.4 图表原则

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图标的合理支持。通常来说在图标绘制过程中,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需要对地质工程的地质平面图和其地质纵断面图等内容进行有效分析。除此之外, 在地质图表的绘制过程中,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保持钻孔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在1∶60或者1∶80的范围内。

2 地质勘查基本方法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相应基本方法的应用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钻孔方法、现场勘探方法、任务完成方法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地质勘查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

2.1 钻孔方法

上文已经叙述过钻孔工作的合理进行是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钻孔过程中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钻孔方法的合理运用。例如在钻孔工作开始前工作人员应当探明钻孔的孔位处是否存在地下管线, 如果存在地下管线则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应当注意保护或者修正钻孔的位置。另外, 在钻孔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地质勘查时应当对附近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震级数、建筑情况等内容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 从而在此基础上探明是否存在影响钻孔工作进行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除此之外, 地质勘查人员在划定钻孔范围内需要合理评价各类地基的土地承载力, 并且在此基础上判定地基的地震效应同时进行相应防震措施的合理采用。与此同时,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进行钻孔工作时需要提供边坡稳定及支护的设计计算参数, 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勘差点的钻孔布置情况和勘探具体孔深度进行合理的判断。

2.2 现场勘探方法

现场勘探工作是地质勘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现场勘探相应方法的应用就显得极为必要, 例如在现场勘探前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相关区域地质系统资料、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收集,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勘探预测报告的有效撰写。在现场勘探工作的进行需要相关图表的支持时, 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图标编制的技术标准、具体规范和细节要求, 从而在此基础上及时组织相关的设计编写工作并且保质保量的完成现场勘探工作的图表支援。

2.3 任务完成方法

地质勘查任务的完成是地质勘查工作最核心的要求之一。在地质勘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地质勘查人员应当注重相应方法的有效应用。例如当地质勘查点同任务要求存在相应误差时,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灵活地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 从而确保地质勘查任务的完成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另外, 在地质勘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遵循我国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和《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 从而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地质勘查的目标任务, 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对任务目标进行完成和落实, 同时做好地质勘查报告编写的相应准备工作。

3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不断进步和地质学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相关技术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 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对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和基本方法有着清晰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的进行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地质学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和基本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阐述地质勘查技术原则入手, 对地质勘查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址勘察技术,原则,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排序、复位题的解题原则和方法 篇10

所谓语言表达的连贯是指语言单位的组合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准确、顺畅、清晰、完整地表达特定的思想意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排序与复位题的解题应该遵循如下原则:①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②句间的词语相互照应;③关联词语配套使用;④节奏与音韵和谐;⑤情境与氛围协调;⑥句子内部构造相似;⑦句间层次安排合理。

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三个例子:

【例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史福丹大学,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筑后边是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树林生长在道路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树林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答】此题我们遵循“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句间词语相互照应,句子内部构造相似”以及“句间层次安排合理”的原则,不难发观,其答案为B。我们在①②句中选②既保持了陈述对象“大道”的一致,又注意到了句子之间的词语的照应。在③④中选④既保持了句子结构的②④一致,又注意到了句间层次由“大道”——“大道两旁”——“校园深处”——“建筑后的隐隐青山”的空间顺序的展开。

【例2】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

【解答】此题我们遵循“句间词语相互照应,句间层次安排合理”的原则,按照时间先后事理先后,按“听”——“想”——“做”的顺序以及“像勇猛的战士”与“投入抢收战斗”间的词语照应来选,应选C项。

【例3】依次在横线处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仆、闻一多先生,时局极其险恶,___________。但是,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___,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斗志坚/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

C.人心异常悲痛/意志坚/民主自由

D.人民生活痛苦/斗志昂扬/民主有望

【解答】此题我们遵循“句子内部构造相似”和“节奏与音韵和谐”的原则应选择B项。

关于排序题,我们不妨按如下方法来进行。

1.标示出每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每一句话的表意侧重;2.注意表意侧重相同的句子或者是有相同词语的句子间的小组合;3.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句群它所陈述的对象是什么以及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陈述的;4.理清这几方面的内部逻辑层次并确定其层次先后次序;5.注意句子与句子间的相关词语的前后照应。应特别注意关联词语的配套,有相同的词语的句子间的小组合;6.排序结束后要通读一遍,看语段是否畅通、是否合理。

【例4】(2006年高考山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地搅动一杯蜜汁

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出来唤起许多鲜艳的记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解答】标示出各句的关键词并弄清每句话的表意侧重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段文字具有三个方面的小组合:一是①②③之间的空间位置的组合,二是②⑤⑥之间的有关“蜜”的组合,三是④⑤之间的对“蜜”与“和声”的议论伸发。然后我们就从整体上来把握这个句群的句间层次关系。它是以空间位置的转换为序来组织这个句群的,“城外”——“城内”——“房间里”——“杯子中”,因而其顺序应为③①②。第⑤⑥两句虽然都是写蜜,然而第⑥句是对“蜜”的来历的补充,而第⑤句是对“蜜”的议论伸发,它与第④句对“和声”的议论伸发联系更为紧密,因而其排序应为⑥⑤④,所以整语段的排序应为③①②⑥⑤④。

【例5】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①许多作品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个底子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

③没有这底子飞扬只是浮沫

④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安稳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

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予人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

【解答】标示完各句的关键词并理清其表意侧重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语段是在讲文学史上的两类作品:一是很少的、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二是很多的、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即②⑤。然后讲的是好的作品是怎么样处理人生的安稳与人生的飞扬之间的关系的,即④③。最后一层是写失败的作品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即①⑥。综观整个语段,它的句间关系是先讲文学史上的两类作品,然后讲好的作品,最后讲失败的作品。所以,其排序应为②⑤④③①⑥。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

体育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篇11

一、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意义

1. 课堂导入能安定学生的情绪。 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的安静, 需要有个过度转换阶段, 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机智的教师善于运用引导语, 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控制课堂, 抓住学生心理, 让学生的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上, 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特有魅力。

2. 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 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 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巧妙地引导新课, 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 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

3. 课堂导入能在师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上课开始,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笑容、一句话语, 如果一下子博得学生好感, 那便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 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 铺平了道路, 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的期待、信赖、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朴实亲切的课堂导入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而且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导入语来活跃气氛, 以达到师生心理相容的目的。

4. 课堂导入能明确教学目的。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 教学有无明确的目的和学生是否有明确目的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的目的。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 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保持旺盛长久的注意力, 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

1. 连贯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 课堂导入和教学内容能融为一体, 两者间应衔接紧密, 不能将上下没有关联的内容强行放在一起, 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

2. 实效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握时间短实用性强的特点, 而不能把导入时间占用很长。在教学时争取用最少的几个问题且准确地切入, 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1. 进行语言式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研讨和教学竞赛中会出现“借班上课”的情况, 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学生接触。在初次面对学生时,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亲其师而信其道”,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如, 在一次三年级“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中, 教师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问学生:“你们以前掷过实心球吗?”“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前掷实心球呢?”学生齐声回答“想”。这样会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拉近师生的距离,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进行诱导式引导。 诱导式引导一般多用于动作难度不是非常大的练习, 教师可常用一些“你能行”、“你一定可以做好”、“你还可以提高一些”等来诱导学生进行练习。如, 在“分腿腾越教学”时, 学生会因各种因素产生不可避免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此, 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各类错误动作及产生的原因, 正确地对待所遇的困难, 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鼓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这样在练习中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上一篇:申请融资担保下一篇:广东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