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和体现

2024-07-05

原则和体现(精选12篇)

原则和体现 篇1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 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 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 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不确定的情况而言的, 对于确定的交易或事项, 会计人员不应当过分地谨慎, 不应当犹豫不决, 瞻前顾后, 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多计不少计资产或收益, 不少计不多计负债或费用, 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因此,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谨慎性原则在资产中的应用, 有利于合理估计企业存在的经营和理财风险, 有利于事前防范风险, 有利于正确及时地进行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充分披露, 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尽量真实,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三、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体现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当资产的账面金额大于资产价值时, 便意味着资产不能带来预期收益, 需要对其谨慎处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客观,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使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当该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扣除, 计入当期损益, 否则就会出现虚计资产的现象, 有悖于真实性、稳健性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他有关具体准则的规定, 当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 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 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些规定有效地避免高估资产, 保证资产信息的真实可靠, 是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充分体现。

2. 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制度》扩大了计提坏账准备范围, 即除应收账款外, 其他应收款也列入了计提的范围;在计提比例 (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0.3%~0.5%) 和计提方法 (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上, 由企业自行确定, 这就给企业增加了选择的空间, 有利于企业抵御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赊销行为是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 由此引起的一部份应收帐款无法收回在所难免, 客观存在的, 于是形成了坏账。应收款项作为企业的资产, 在预期未来能够收回多少存在不确定性。因此, 企业在期末对应收款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 不高估资产, 不低估费用。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另一种是备抵法。考虑应收帐款中可能的坏帐损失风险, 通过计损坏帐准备, 防止了利润虚增、资产虚增, 符合谨慎性原则。

3. 加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因其价值大, 回收价值 (即提折旧) 的期限也较长, 但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 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即在平常中的贬值往往比其使用年限中的磨损要快得多尽管固定资产在整个寿命期内不改变其实物形态, 但由于操作负荷加重或设备老化, 后期使用效能低于前期, 所以前期要较后期计提更多的折旧。常出现只使用到预期年限的一半左右, 此固定资产已被淘汰的现象。为此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 或是前几年就收回大部分投资是必然的措施。为此, 谨慎性原则是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提出的重要体现。

四、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正确运用

伴随着我国近十余年的会计制度改革, 谨慎性原则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历程中, 人们认识到,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对会计实务态度和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浮夸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 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色彩, 使得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 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以此, 笔者对其在资产计量中的正确运用提出几点见解:

首先, 必须承认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纠正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错误认识。谨慎性原则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 但正如前文所述, 它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时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其次, 在资产计量中既要加强相关的法规, 明确滥用谨慎性原则的后果, 还要加强监督, 强化约束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在资产计量中滥用谨慎性原则是一种制约, 从根本上减弱不当利用谨慎性原则的动机。再次, 把握好“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标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并且“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对此, 我认为, 只能让企业尽量参考物价局的价格统计报告来确定“可变现净值”, 并且在财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标准。最后, 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 包括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总之, 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时两面性, 要求我们相关部门和会计人员必须充分地认识其利弊, 合理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 不夸大其词, 或过于谨小慎微, 将谨慎性原则正确地应用于资产计量中, 充分发挥其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深入其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摘要: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 应当采用尽可能不高估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资产计量

参考文献

[1].林茂臣.《刍议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经济师.2003年第1期.

[2].杨存梅.《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年第6期.

[3].何来桥.《顺应会计国际化增强会计谨慎性——浅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财会研究.2002年第7期.

[4].胡燕.《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正确运用——兼议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和新制度中的体现.商业会计》.2001年第5期.

[5].谢阳春.《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分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

原则和体现 篇2

扈晓芹

《 人民日报 》(2013年06月27日07 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法治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建设上的重要体现。它指导和调整着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工作,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国刑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的有力武器,其三大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罪刑法定原则。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犯罪与刑罚都必须由刑法做出明确规定,并要求司法机关依法定罪量刑。1997年我国修订刑法,明确把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基本原则。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它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各个环节都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罪刑法定原则强调刑法保护机能与保障机能并重,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同时必须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人权;要求执法机关深入理解刑法的精神和本质,端正执法作风,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准确适用刑法,做到定性准确、不枉不纵,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这是执法为民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涵之一。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表现,任何人犯罪在定罪、量刑和行刑上一律平等,反对特权与歧视。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刑法面前,任何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刑法的特权;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犯罪行为都必须受到刑法的追究。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追求公平正义价值的集中体现。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应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重罪重罚,轻罪轻罚。这一原则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具体表现为: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在定性准确的基础上做到量刑适当。同时,各级司法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提高以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做到罚当其罪、罪刑相称,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还应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社会危害程度,从而确定刑事责任的大小,适用相应的刑罚。

礼貌原则在英语学术书评中的体现 篇3

书评,作为对出版作品进行评价的工具,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前人曾经从它的体裁特点、评价策略、人际情态意义、讲究礼貌、语类结构等角度进行过研究。本文拟以面子理论为框架,详细探讨英文学术书评作者是通过何种手段来实现维护面子的目的的。

二、对书评的探讨

书评是评论者对作品内容的批判性评价,它的目的在于介绍和评论某一作品的内容。书评是潜在的威胁作者或读者面子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不仅反映书评者对所评书目的个人观点,而且还反映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Hyland, 2000)。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得知书评有两个基本要点:介绍和评价。评论者不仅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至少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做出评价。作评者写好书评需要一定的交际技巧,需要维护作者、读者及自己的面子。

三、西方社会中的礼貌现象评述

礼貌是在任何文化中都普遍存在的极其平常的一种社会现象。自1978年Brown和Levinson发表了《语言使用中的普遍原则:礼貌现象》一文后,礼貌现象引发了诸多社会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语用学家们的关注。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一现象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和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

(一)B&L的“面子理论”

B&L在1978年提出的“面子理论”是建立在Goffman’s的面子理论基础上的。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这个定义是以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人价值观念为基础的。

通常情况下,交际双方会通过彼此合作维护对方的面子,但现实生话中难免有不少潜在的威胁面子的行为,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为减轻威胁面子的程度,需要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即礼貌策略。禮貌策略分为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前者是指在进行威胁面子行为时采取补偿行动,对受话人的积极面子加以保护,具体做法有表示赞扬、赞同等。消极礼貌即采取补偿行动使受话人的消极面子加以保护,具体做法有使用疑问句、过去时、缓冲语、歉语等。

(二)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

①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②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③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扬。④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⑤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增加与他人相同的意见。⑥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四、礼貌原则在英语学术批评中的体现

既然书评会潜在地威胁面子,那么作评者就需要从人际关系的角度作全面地考虑,既要做出正确可观的评价,又要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对话氛围,避免过分威胁作者的面子。

学术书评是对一本书的质量、学术水平、理论观点以及实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它必然会涉及到面子问题(李经纬,1996)。根据Leech的观点,遵循赞扬准则和赞同准则, 是对作者积极面子的维护。批评和建议属于负面评价,是对作者和评论者面子的侵害,但是没有哪一个学者的观点会绝对地正确或是文章写得确实无懈可击,所以学术批评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学术批评促进了学术繁荣和学术进步。为了解决既要提出批评又要保护作者和评论者的面子这一矛盾,作评者必须采取必要的礼貌策略。当然,由于西方人的坦率的特点,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指出缺点和不足在英语书评中比较常见。在他们看来,有批判的眼光,有不同的见解往往被看成是有思想、有见地、有创造性的表现(柳淑芬,2005),这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当书评者进行负面评价时,为减弱威胁面子行为的侵害程度,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所采取的修饰性的策略以及作评者对作者进行的正面赞扬。

以下是笔者从2006年出版的Applied Linguistic和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中随机选取的例子以及对它们进行的归类分析。

(1) Much of the analysis of King’s speeches and sermons is valuable. However, the term ‘messianic’ is misleading.

(2) The instructor’s manual in both series could be impro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more specific strategies. Nevertheless, the variety and wealth of activities make these booklets a useful and attractive supplement to any language.

(3) Despite its shortcomings, Stone’s volume is the richest in the number and range of its entries in all categories.

(4) The introduction is easy to understand, but at times it is not sufficiently detailed or explicit.

在上述四个例子中,书评者采用了表示转折关系或让步关系的副词或连词要么对作者先表扬后批评,要么先批评后表扬,减弱了赤裸裸的批评给作者所造成积极面子的侵害程度。在笔者所调查的书评中,类似上述这种褒贬结合的批评在负面评价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如:

(5) Although the careful reader may find somewhat redundant…such a schema meets Coppola’s didactic purpose and facilitates subsequent referencing.

(6) In its separation of the spoken and written textual components, it may well prove to be another alternative for the teacher struggling to find materials appropriate for the large Chinese learner population in the USA.

may作为一个表示可能性的情态动词,语气相对缓和。用于负面评价时,可以避免对作者的直接批评,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作者的积极面子,如例(5)。

用于正面评价时,同样可以使语气得到缓和,避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增加了书评内容的可接受性,在维护作者和读者面子的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如例(6)。再如:

(7) The treatment of prepositions could have been better integrated into the Noun Group section.

(8) This volume covers an impressive ground in terms of periods, authors and approaches, yet in a few instances one would expect to encounter more recent sources.

(9) In a discussion of speech acts, almost two pages are dedicated to a lengthy passage from one of Ibsen’s plays, when a much shorter sequence might have sufficed.

在一定语境下,使用情态动词可以减弱语言的批评力量(Perkins, 1983)。could, would , might作为can, will, may的过去时,其语气更加缓和且更带有试探性。它们的使用也是为了避免与作者的正面交锋,增加了批评的可协商性。使用这些情态动词有时表明作评者因缺乏权威不便非常肯定地提出批评或对该评价模棱两可,为了回应来自读者潜在的质疑而采取的保全双方面子的措施,有时也表示承认与分歧立场对话的可能性,为对话协商提供一个更宽松的环境。如:

(10) A small drawback is tha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in the book seem to need some polish.

(11) There are some small typographical errors throughout, making sentences at times a littl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12) The title of the volume is somewhat misleading.

(13) These, however, were minor points that one should expect from software.

在以上幾个例子中,书评者通过使用seem, a little, somewhat, minor等模糊语,使他们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可接受性。

(14) One seeking the precise Latin for the injunction against arguing about taste would not find this…

(15) It is much to be welcomed that both of these books make a substantial…in content.

(16) It is taken for granted in several papers that rationalist positions equal…

在上述例中,作评者使用了表示泛指意义的one 和非人称主语引导的句子,让读者去评论,让事实自己说话,可以避免因评论不当而招致的批评,同时也开脱了自己的责任,保护了作评者的面子。

(17) It strikes me that more careful editing was necessary to aid coherence and consistency throughout the book.

一般过去时除了表示在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事或存在的状态外,还可表示礼貌地提出建议。

(18) This volume, offers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FLT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up-to-dat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19) The overall aim of Linguistic and the Language of Translation is admirable and a work of its kind is indeed much needed.

(20) It will provid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oughts, beliefs and values. The result is at least interesting and more often than not richly illuminating.

在以上三例中,作评者用大量的褒义词语对作者进行公开赞扬,一方面显示了自己作为评论者的权威,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作者在学术领域所作的贡献,承认了作者的个人价值,维护了作者的积极面子。

综上所述,作评者在评论中除了通过正面评价来保护作者的积极面子外,还通过使用褒贬结合的批评方式、情态动词、模糊语、表示泛指意义的one、非人称主语句和一般过去时等维护作者或读者的面子。

五、结束语

本文只是粗浅地谈论了英语学术书评中使用的礼貌策略,希望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学术书评这一特殊文学体裁的认识,以引发更多相关的讨论。

参考文献:

[1]Brown, P and S,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Hyland, K.Disciplinary Discourse: Social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 Longman, 2000.

[3]Perkins, M.R. Modal Expression in English [M].London: Frances Printer, 1983.

[4]李经纬.英汉书评中的礼貌策略比较[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3): 1-8.

[5]柳淑芬.对比修辞:英汉书评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104-108.

原则和体现 篇4

第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的关键在于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他说,2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就能稳定发展、台海形势就能和平安宁,两岸民众就能得到实惠;背离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就会紧张动荡。大陆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表明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没有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多的成果。2008年以来,正是由于两岸双方确认“两岸同属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两岸两会才有11次商谈和23项协议的签署,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才能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不因台湾政局的变化而改变。但是,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没有清晰态度,没有作出明确回答,这势必损害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

第二,“台独”没有前途,不可能成为台湾未来的一个选项,这是一个历史定论。有人说要重视台湾普遍民意,台湾民众因特殊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形成的心态和感受可以理解,但是,台湾社会也应了解和重视13亿7千万大陆民众的感受。他们对历史上民族弱乱时倍受外敌欺凌、国破山河碎有着极其深刻的记忆,对维护国家统一、绝不允许国家被分裂有着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始终如一的态度。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定意志,也是我们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责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台独”只能是绝路。如能把这一历史大势看清楚、想明白,彻底排除“台独”选项,回到两岸同属一中的框架,就能保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原则和体现 篇5

1点要素

生活中的点,在人们的意识中大致都是一些符号或者抽象元素。在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并无形状、大小、方向等特征。而在设计学中点的形态是具体的,是有形状、大小、色彩甚至是肌理的,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体积相对较小的物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任何一个景观小品或者单体植物甚至一个小广场,对于整个园林来说都是一个点;对于一条园路或者铺装来说,任何一块砖都是一个点;对于护坡来说,任何一个石材都是一个点。点在景观设计中不是绝对存在的,是相对的,不同的参照物体现出点的感觉又很不同。该旱溪由大小不一的石材铺成,相对于草坪的整体来说,旱溪显得很有灵动性,小石块构成旱溪的主体,大石块则表现了体块的体量感,同时给旱溪增添了稳重的气息。

2线要素

线在景观设计中按构成状态分实线与虚线,实线为实体存在的现状物,有长度、有宽度及深度,虚线为点的方向性运动所形成的不连续现状物,如汀步。在很多设计中,虚线比实线来得更加灵活、透气;按照长度来分,则有长线型与短线型区分,长线给人无限拉伸的感觉,短线则会更加利落,跳动的感觉。按照表现样式可分为直线与曲线,直线比较硬朗,曲线相比较会显得柔美、自由。如图5中的路牙,由各种大小的树桩样式的水泥墩并列形成,且是不规则直线方式的表现,这使得整个路面更加灵活,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感觉,与周围自由种植的灌木也形成呼应。短直线在景观设计中也常常起到曲线的作用,中座椅及花坛的立面,每块砖皆为不规则切割,表现了直线的利落与硬朗,又因不规则的拼贴,在某种程度中又有曲线的感觉。

3面要素

面在园林景观中处处可见,如常见的广场,外轮廓线各式各样,有直线形,也有曲线形,在很多时候都会结合地形和植被设计成不规则图形,不同铺装方式表现的广场用途和感觉也是不同的。如大面积石材铺装的广场在视觉上会增加扩张感,人们会比较放心在该类广场上活动和休息;小面积石材铺装的硬地会给人很强的流动感,很多都铺装在景观或广场的出入口;再有更小的石材,如鹅卵石,由于其铺装后的表面凹凸不平,给人很强的不稳定感,所以该类石材铺装面积不能过大,否则将会影响整个广场的设计感,同时会破坏广场的平面感。园林景观中的面要素也有所谓的虚面,即由很多点或很多线密集排列所形成的,该类型的面要素会更加透气、通透。该景观墙有纵向的竖线条排列表现,比实体墙要更加通透,而在该景观墙的表现上还有材质的区分,其表现方式为粗木材——细金属丝——粗木材——细金属丝的交替出现,供人们休憩的座椅安置在粗木材前面,可让坐在座椅上的人感觉背后有很强很稳的依靠感。而细金属丝排列形成的虚面,因为遮挡较少,空间将更流通。点线面在园林景观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该庭院的铺装主要有两种:一是不规则石板。二是鹅卵石,小面积的石板与点状鹅卵石构成线状的园路,而鹅卵石密度非常高,又形成了石板的一种衬托;在庭院内部还有的石球,零散地“洒落”在草地和硬地上,这种大体积的点状物给庭院增添了不少生气。这就体现了点线面三者之间的连接。

4结语

人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宪法中的体现 篇6

关键词:人民主权;越南;宪法;宪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9-0109-02

一、人民主权的概念

人民主权亦称“主权在民”、“人民当家做主”,作为一种观念,其核心思想为: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国家是人民的共同体,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在所有现代民主国家的宪法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载明了国家的权力最终归属于该国家的全体人民(公民)。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现行宪法第2条)。作为宪法根本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它表明了人民才真正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主权思想是产生现代代议制民主的直接缘由,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代议制民主的重要原则之一。人民主权表明主权属于人民,与之对应的主张有“君主主权”、“法律主权”、“议会主权”等。这里牵涉到对“主权”概念的理解。主权是“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强调人民(公民)是主权的最终所有者,而不是君主、法律或者其他。人民主权概念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内容:一是主权不属于任何个人,而属于人民全体。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公民) 全体。二是人民主权具有对内的最高性和对外的独立性,在一国内没有高于人民意志的意志。三是法律应是人民意志的共同真实集中的体现,立法权属于人民。四是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府的工作应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及幸福,政府的权力源自人民的授予,应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五是一切承担社会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的合法性在于尊重人民的意志与利益,在法律的规制下认真履行职责,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益和个人价值。

二、人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宪法中的体现

在越南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是核心和根本原则。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宪法中得到生动而具体的体现。六十多年来,越南有4本宪法,无论是1946年宪法、1959年宪法、1980年宪法, 还是1992年宪法,都是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典范。

首先,越南现行宪法1992年宪法第2条公开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法权社会主义的国家,由人民所组成,为了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用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主权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已从宪法的根本原则全面发展为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1992年宪法也规定“人民”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也包括知识阶层。

其次,1992年越南现行宪法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不仅可以选举人民代表,而且有权监督和罢免人民代表。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人民代表听从人民,人民代表服务人民,并对选民报告工作和接受选民监督。越南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人民行使权力的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1992年越南宪法第6条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国会和各级人民议会,国会和各级人民议会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会和各级人民会议是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本地的重大事务,而国会和各级人民会议由依宪法选举产生;国会、人民会议和国会代表、人民会议代表接受选民监督,并对选民负责。同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并对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1992年越南宪法第53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

第三,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越南宪法第8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关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体现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1992年越南宪法第12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 各企业事业组织、各社会团体,武装力量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第四,人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宪法中否定“三权分权”,反对主权的分割。已修改的1992年宪法,2001修正法规定,越南国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而立法、行法司法工作由国家机关之间分工配合。如此在越南宪法中国家权力是统一,国家权力由人民赋予国家机关。越南国会由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选举,因此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意味着国会自己行使政府全都的权力,而是必须要分配其他机关一起参加立法、行法、司法工作。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不意味它不受任何机关的监督检查,人民有审查国会和国会代表的权利。

三、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认识思想和现实中,越南社会主义宪法比较注重政治思想,不少人民主权原则体现在越南宪法中只是宣言。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没有实现的可能,没有使用价值。所以宪法条款很多只是法理性的,只有形式效果而没有实现效果。在越南从前没有任何个人使用宪法条款来参与诉讼。比如1992 年宪法第53条规定,在政府征求人民意见时,每个公民都有表决权。但是,公民还没有一次能够实现宪法所赋予给他们的这一权利。因为,现在越南还没建立与颁布征求人民法,具体规定什么内容需要提出人民表决、程序表决、征求人民表决的效力等等。

在越南,公民不可能根据宪法的规定保障公民的权利。1992年宪法第53条规定,公民有权参加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讨论整个国家或当地的一般事务;有权向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请愿或建议;在政府征求人民意见时,每个人都有表决权。之前,1946年宪法第21条规定公民有否决权,1959年宪法和1980年宪法都间接规定了这一权利,但是直到今天,公民还没有一次能够实现宪法所赋予给他们的这一权利。1992 年宪法第69条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有权获得信息资料,有权依法集会、结社和游行示威。但是直到今天,公民不可能根据宪法或者哪个法律来实现这一权利。越南现在还没有宪法诉讼,还没有将宪法司法化。

在越南,宪法不能直接运用于审理具体的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的行政、民事和刑事案件中,不直接引用宪法原则和宪法条款作为裁决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人民法院不直接引用宪法,只适用一般的法律文件审理争议纠纷时,因此不可能发现这些法律文件与宪法是有抵触的。

第二,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接受人民的监督,但是实际上宪法中没有具体规定人民实现监督的权力。国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会监督其他的机关,但是谁监督国会,国会自己监督检查,人民从来没有能监督国会。国会的立法权必须合宪,但是没有规定国会是否可以对自己的立法进行违宪审查,实质是排除了对国会制定的基本法律违宪及其审查。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会和各级地方人民议会,由于国会是由全国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它即代表全国人民,其性质是国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而不单纯是立法机关。因此,对国会的监督者是全国人民,而不可能是其他国家机关。人民监督国会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选举能够代表人民意志的代表和罢免不能代表人民意志的代表。在人民没有罢免代表的情况下,即假定国会是完全能够代表人民意志的。可见,国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果违宪,国会也是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纠正的。宪法也规定公民有权罢免国会代表,而实际上公民还没有一次实现着这个规定。

第三,在越南宪法中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国会和各级人民议会,国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实际上国会还不是最高权力机关,有不少重要的事,不是国会决定,重要的事务由越南共产党决定,国会得通过,必须通过。如此,人民主权没有尊重。还有不少重要的事务属于国会权力的决定,而政府决定,政府没有对国会报告、受国会监督。所以,实际上国会有时候还不是最高人民代表的机关、最高权力机关。这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第四,立宪权属于人民。在越南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核心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首先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就是国家权力的主体。立宪权是起源权,因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所以立宪权属于人民,人民是立宪权的主体。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这些权利是立宪权的派生。宪法是立宪权的产品,是国家的根本法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其他法律文件都必须符合宪法。通过立宪权,人民赋予国家机关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但是,1992年越南现行宪法第84条规定国会行使制定和修改宪法。越南立宪历史,在1946年宪法中已经规定人民有宪法表决权。所以这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在越南现行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会有最高监督权。但不意味着它不受任何机关的监督检查。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所以人民有审查国会和国会代表的权力。但这仍然是不够的,并且在越南从来没有任何法律基础让人民监督国会。因此,建立一个专门审查机关是非常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李龙.宪法基础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焦洪昌.宪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周叶中.宪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肖君拥,黄宝印.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简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5]河内法律大学.越南宪法法教程[M].河内:人民公安出版社,2003.

[6]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1992年,1980年,1959年,1946年[Z].河内:劳动出版社,2009.

原则和体现 篇7

根据《新简明语言学教程》, 最早提出对话原则的是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Grice, 他提出“合作原则”。Grice认为, 人们交际过程中, 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的遵循着某一原则, 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Grice提出会话中的“合作原则”。

1.1 合作原则可以分为四个范畴, 每个范畴包括相对的一些准则

1) 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

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所说的话不应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2) 质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

3) 关系准则: (the maxim of relation)

说话要有关联。

4) 方式准则 (the maxim of manner)

说话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炼;井井有条;

1.2 礼貌原则

然而人们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 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有些情况下, 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会违反合作原则, 例如间接表达式。这种违法合作原则的会话行为就会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于是, Leech在Grice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提出了“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可以分为六个准则:

1) 策略准则 (Tact Maxim) :缩小对方的损失, 扩大对方的好处。

2) 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 :缩小自己的好处, 扩大自己的损失。

3) 褒奖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缩小对对方的诋毁, 扩大对对方的赞扬。

4) 谦逊准则 (Modesty Maxim) :缩小对自己的赞扬, 扩大对自己的诋毁。

5) 赞同准则 (Agreement Maxim) :缩小与对方的分歧, 扩大与对方的一致

6) 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缩小对对方的厌烦, 扩大对对方的同情和好感。

根据Leech的礼貌原则, 在语言活动中, 遵循礼貌原则是实行合作性会话的重要方面, 决定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否能够成功。交际的双方总是尽量多给别人一些方便或是使对方收益, 尽量多让自己吃亏或受损, 从而在交际中双方总是都得到了尊重, 同时反过来也获得了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从这一方面来说, 礼貌行为是一种非对称行为, 因为对听话者或第三者礼貌, 就意味着对说话者不礼貌;同时礼貌行为又是一种对称的行为, 因为人们谢昂保持言语行为与心理上的平衡, 有些言语行为, 如感谢、道歉等可以看做是用来恢复交际双方之间对称关系或者坚守交际双方不对称的手段。从损惠层级上来说, 对于听话人越收益的语言相对于说话人来讲越受损, 而里礼貌的程度和等级就越高, 在交际中, 说话人总是寻求欠当的语言来扩大自己的受损程度, 从而扩大听话人的收益程度。从表达方式上来说, 对于听话人受损的话语, 话语越间接, 对于听话人选择的余地越大, 话语越礼貌;对于听话人受益的话语, 即使是直接的, 也是礼貌的。 (王晶, 2009:235)

2 何为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 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即是语言现象, 也是社会、文化现象。称谓语指的是“人们在言语交流过程中, 说话人用来指称与之交谈对象的语言形式”, 或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 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在任何语言中, 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称谓语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亲属称谓语;二是社交称谓语;三是敬语和谦语。这三种分类把现代汉语中主要的称谓进行归类, 反映了不同层次, 社会阶层的特征, 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

称谓语作为语言人际交际中重要的部分, 在人们的交往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态度、情感、好恶、阶层和身份等。通过对称谓语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索人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以及社会结构和政治背景。

《围城》是中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 因其深刻的主题、幽默诙谐的语言,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享誉文坛。小说中人物众多, 所反映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也错综复杂。在不同的社交场合, 使用的称谓语也是不尽相同。该文将以《围城》为文本, 对其中使用的称谓语的使用状况进行举例和分析, 以进一步的了解称谓语。

2.1 汉语称谓语可以分为三类

2.1.1 亲属称谓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相对于英语中的称谓语更加的详细。例如在英语中uncle一词在汉语中就有多个称呼, 如:叔叔, 大伯, 舅舅, 叔父, 姨夫, 姑父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称谓语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性别, 而且还要考虑到辈分, 血缘, 内外等关系。

2.1.2 社会交际称谓语

中国相对来说强调面子原则, 因而十分注重官位、等级和职位的称呼, 而这些称谓语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交际。例如在中国, 人们一般称有职位的人为:王院长, 李律师, 刘科长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经常使用姓+职位或者官位, 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敬仰。

2.1.3 敬语和谦语

在汉语中, 人们称呼自己或自己的亲属时一般采用谦虚的称呼, 而称呼别人时则采用尊敬的称呼, 也就是所谓的贬己尊人准则。例如称呼自己时称谓语有:在下、鄙人、下官、末将、奴家、贫僧、妾身、老衲等;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是采用贬损谦卑的原则, 如:家犬、贱内、家父等。相对于称呼自家, 对别人的称呼则采取尊敬的态度, 例如:令尊、令郎、仁兄等等;称谓语涉及的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因素, 更有民族意识及社会传统。因而在对文本中相关称谓语进行翻译和研究时, 不仅要分析称谓语使用的状况, 而且要分析社会背景下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

3 小说《围城》的介绍

《围城》动笔于1944年, 完稿于1946年。当时作者蛰居上海, 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欺压, 两年内忧世忧生, 在国家人民备受侵略者奴役的情况下, 坚韧地完成了小说《围城》。作者在序言中写道:“我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 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 只是人类, 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 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杨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参照小说的内容, 可以看到,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的纠葛, 以及从上海到内地的一系列遭遇的描写, 反映了抗战环境下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小说的故事情节, 表现了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中的围困和逃离。在社会层次上看, 则是反映了知识分子陷入精神围城的境遇。因而可以看出《围城》主题的深刻性。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抗战初期, 主人公方鸿渐从欧洲留学归来回到上海, 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中, 与女博士苏文纨、和大学生唐晓芙产生的一系列的爱情纠葛, 因此受到丈人家的冷淡。在恋爱失败后, 与另外一人共同到内地任教, 一路上发生了历经磨难, 遭遇无数故事。在大学任教期间, 与英语助教孙柔嘉关系亲密从而引起校内人的嫉妒, 遭到校方的排斥。两人回到上海结婚, 后因琐事争吵而分手。

4 小说《围城》称谓语的分析

在小说《围城》中, 作者刻画了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 这些人物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中使用复杂多样的称谓语, 不同的称谓语表现了丰富多样的人际关系,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同时也反映了礼貌原则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

4.1 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 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该称谓语至少受到四种语用原则的支配:亲疏原则、年龄原则、地位原则和礼貌原则。亲属称谓语表达了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情感色彩。在《围城》中, 亲属称谓语相对来说比较多。

例如主人公方鸿渐称呼已故未婚妻的父母为:丈人, 丈母;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父亲, 母亲;

在《围城》中, 表示亲属的称谓语, 使用了礼貌原则。这一原则在文本对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一:丈人说:“我知道你不会有。你老太爷家教好, 你做人规矩, 不会闹什么自由恋爱, 自由恋爱没有一个好结果的。”

在这句话中, 方鸿渐的丈人称呼方鸿渐的父亲为“老太爷”, 以表达对其的尊敬。这种称谓既体现了说话人对被指称人的尊重, 也体现了礼貌原则。

例二:苏小姐怕她讲出昨天打三次电话的事来, 忙勾了她腰, 抚慰她道:“瞧你这孩子, 讲句笑话, 就要认真。”

对话中的“这孩子”指代的是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 苏小姐称呼自己的表妹“这孩子”, 一方面表现了说话人和指称人之间的年龄和辈分, 唐晓芙是苏文纨的异性姐们, 且比苏文纨年纪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苏小姐对自己表妹的感情, 戏称她为“孩子”。在这句话中, 称呼比自己年龄小的听话人或者晚辈时, 起决定作用的也是礼貌原则。

例三:方豚翁为了三媳妇的病, 对家庭医药大起研究的兴趣。

方豚翁称呼自己家的媳妇为三媳妇, 这种以表示血缘关系的词来称呼自己的亲属时中国传统社会所特有的, 也体现了礼貌原则。

例四:二奶奶笑道:“三叔, 咱们这位大嫂, 恐怕是方家媳妇里破记录的人了。”

此例中称呼自己家的亲属为“三叔”, “大嫂”, 也是一种礼貌原则。表现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敬, 另外这种称谓语一方面表现了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辈分关系以及亲属远近,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说话者的的思想感情。

例五:也许老汪有侄女、外甥女、或者内姨这类, 汪太太听说很美, 要做给你。

这句中有许多的亲属称谓语, “侄女”、“外甥女”、“内姨”。这一系列称谓语都是亲属称谓语。

从《围城》这部小说中描写的亲属称谓语, 我们可以看到, 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复杂多样, 如直系与旁系、血亲姻亲、长辈与晚辈、近亲与远亲等。反映了汉语语言中亲属称谓语的系统分类精确, 描述准确, 并且名目繁多。

4.2 社会称谓语

社交称谓语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 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社交称谓又可以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指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为上, 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在小说《围城》中, 社会称谓可谓是复杂多样。下面我们举例具体说明:

例一:苏小姐才出来。她冷淡的笑容, 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 拉拉手, 就:“方先生好久不见, 今天怎么会来?”

这个例子中苏小姐称呼方鸿渐“方先生”, 表现了一种礼貌。在中国和英国, 在社交生活中, 为了表示礼貌, 一般都称呼“小姐”, “先生”, “太太”等。这种称谓语使用广泛且尊敬礼貌, 常常出于交际目的, 建立在保持交际关系的作用上。

例二:鸿渐说:“老伯可以见见么?”

方鸿渐称呼比自己年长的老人为“老伯”, 这种称呼也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原则, 用称呼表达了对老人的尊敬。

例三:方鸿渐见董斜川像尊人物, 又听赵辛楣说是名父之子, 不胜倾倒, 说:“老太爷沂孙先生的诗, 海内闻名。董先生不愧家学渊源, 更难得是文武全才。”

此例中有两个称谓语, 一个是“老太爷”, 另外一个是“董先生”, 都表现了礼貌。这句话的语义内容也带有礼貌原则, 即在交际过程中尽量赞誉别人, 多让自己吃亏, 进而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方鸿渐赞誉董斜川家学渊博, 文武双全, 体现了赞誉原则。

例四:鸿渐四点多钟到家, 老妈子一开门就嚷:“大少爷来了, 太太, 大少爷来了, 不要去请了。”

“老妈子”在旧社会的中国是对保姆、奴才的一种文雅的称呼。这种称谓语说明了指称人的低位低下。后面的“大少爷”、“太太”这些称呼是地位低下人对地位尊贵人的一种尊称。这种称呼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称谓语,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和封建传统意识。

例五:伙计在梯子下口里含着饭嚷:“侯营长来了!”

在中国文化中, 对指称者的称呼一般采取“姓+指称”这种结构。“侯营长”这种称呼即是交际关系中最普遍的称呼。这种称呼体现了指称人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同时也表现了交际对象的关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六:李梅亭跟了学生代表一进会场, 便觉空气两样, 听得同事和学生一两声叫“汪主任”, 己经又疑又慌。汪处厚见了他, 热情地双手握着他的手, 好半天搓摩不放, 仿佛捉搦了情妇的手, 一壁似怨似慕的说:“李先生, 你真害我们等死了, 我们天天在望你——张先生, 薜先生, 咱们不是今天早晨还讲起他的——咱们今天早晨还讲起你。路上辛苦啦?好好休息两天, 再上课, 不忙。我把你的功课全排好了。李先生, 咱们俩真是神交久矣。高校长拍电报到成都要我组织中国文学系, 我想年纪老了, 路又不好走, 换生不如守熟, 所以我最初实在不想来。高校长, 他可真会咕哪!他请舍侄”

例六中的“汪主任”、“李先生”、“高校长”等等都是普遍使用的社交称谓语。

例七:顾尔谦抚慰地说:“梅亭先生, 我决不先走, 陪你等行李。”

例八:鸿渐在房里还没有睡。辛楣进来, 像喝醉了酒, 脸色通红, 行步摇晃, 不等鸿渐开口, 就说:“鸿渐, 我马上要离开这学校, 不能再待下去了。

例七例八中名字+“先生”, 以及直呼其名的称呼都体现了交际双方的关系, 以及说话者和对话者之间的感情色彩。名字+“先生”表现了一种尊敬和礼貌的态度;直呼其名则显示了对话者的关系亲密。

4.3 敬语和谦语

在中国名族传统文化中, 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应该使用敬称和谦称。即是尽量的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表示尊敬、客气和谦虚等。《围城》中的主人公社会活动和交往频繁, 在社交活动中的称谓语的使用十分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敬称”是他称语, 用来称呼他人的, 通过使用称谓语来抬高对方的身价及地位;谦称是自称语, 用来称呼自己的, 以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来表示礼貌。小说《围城》中多处使用敬语和谦语, 下面举例一一分析。

例一:斜川客观地批判说:“内人长得相当漂亮, 画也颇有家法。她画的《斜阳萧寺图》, 在很多老辈的诗集里见得到题咏。她跟我龙树寺, 回家就画这个手卷, 我老太爷题两首七绝, 有两句最好:‘贞元朝士今谁在, 无限僧寮旧夕阳!’的确, 老辈一天少似一天, 人才好像每况愈下, ‘不须上溯康乾世, 回首同光已惘然!’。”说时摇头慨叹。

这这句话中, 董斜川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内人”, 即是贬低自己的亲属, 尽量自谦, 使双方在对话中达到和谐对话的目的。

例二:便问韩学愈道:“先生的大作可以拿来看看么?”

例二中称呼韩学愈为“先生”, 在这句话中“先生”不仅体现了说话者对韩学愈的尊敬, 另外一方面“先生”也有敬仰的意思, 表现了对韩学愈学识的认同和尊敬。

例三:柔嘉怒极而笑道:“我太荣幸了!承贵夫人的玉手碰了我一碰, 我这只贱手就一辈子的香, 从此不敢洗了!

例三中孙嘉柔语方鸿渐的对话中的称谓语体现了礼貌原则中贬己尊人的准则。孙嘉柔称呼苏“贵夫人”, 表面上是尊称, 实则讽刺。通过抬高他人, 贬损自己以达到泄愤讽刺的目的。

例四:辛楣满口的“嫂夫人劳步, 不敢当”

“嫂夫人”这一说法师古代中国常用的称谓语, 是尊称和敬语。这里称呼“嫂夫人”, 表现了赵辛楣对听话人的尊敬和礼貌。

5 结束语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称谓语作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文化传播以及社会交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使用礼貌原则分析《围城》中称谓语, 很好的诠释了称谓语的使用特点和汉语的文化特点。另外有一些称谓语, 通过礼貌原则不能很好的解释, 仍然需要在语用学以及文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摘要:该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为文本, 着重探索和研究文本中出现的称谓语的使用状况。通过称谓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 对小说中的人物、情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并且使用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文中称谓语进行举例和分析。

关键词:《围城》,称谓语,礼貌原则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2]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5.

[4]王晶.《红楼梦》称谓语在礼貌原则中的透视研究[J].语言文字, 2009 (1) :235-236.

[5]田德培, 胡朋志.称谓语翻译的文化接受视角[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2004 (2) .

[6]李占芳.巴金小说《家》中称谓语的功能研究[J].外语教学研究, 2008 (12) .

[7]高喜.关于《红楼梦》译本中称谓语的若干问题[J].红楼梦学刊, 2009 (5) .

[8]李雄伟.论称呼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 .

探究园林设计中生态原则的体现 篇8

关键词: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应用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资源大量地开采, 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法, 逐渐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是诸多环境问题中比较严峻的一个内容。从现阶段土地荒漠化的发展情况来看, 依然呈现出发展扩大的态势, 在这一背景下强化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1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防沙治沙造林的作用分析

1.1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环境正处在不断地恶化的状态, 土地的沙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这一问题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 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重视。土地荒漠化不仅对自然环境有了严重破坏, 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后代的生存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从其发展历程来看, 土地的荒漠化是阶段, 形成的一个过程, 故此对这一问题的防治也要结合实际, 按照其体现的特征进行针对性防治[1]。在沙漠化的初期阶段是小面积的松散流沙以及地表水的减少等特征, 这对畜牧的承载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沙漠化的程度愈来愈严重, 故此就需要采取全新的应对方法。

1.2 防沙治沙造林的主要作用分析

沙漠化主要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严重, 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程度愈演愈烈。因此, 要想改善当地的沙化问题就要展开防沙治沙造林措施, 通过这一技术手段来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加重, 或者减缓沙漠化的进程。通过植松造林治沙的技术, 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进而增强绿化的范围, 能够有效改善沙化现状, 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种植的树木相对较多, 这对土壤的质地就能起到改善的效果, 在农业上的发展也能见到成效,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种植损失[2]。

2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及实际应用探究

2.1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分析

经过多年的防沙治沙造林所获得的经验, 在治理土地沙漠化的防范措施上也比较多样化, 大苗深植技术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防沙治沙技术。这一技术在对流动的沙丘防护上卓有成效, 是防御沙埋、风蚀以及干旱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的不定根萌发, 也能有效增加植株的稳定性, 有效节约了沙障的设置和补栽技术的高成本费用, 这样就在低成本的基础上, 使沙漠化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大苗深植比较适合在流沙以及干旱影响相对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加以应用。

另外, 还有飞播治沙造林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在范围相对比较大, 并且土地集中在干旱或半干旱的盖沙黄土及黄土区的情况下使用。这一技术的最大特征是速度上相对较快, 并节约了人力, 大面积的治沙造林效率相对比较高, 最为重要的是造林成活率要比人工的高。但需要充分考虑地形问题和飞机的安全问题, 在树种方面要选择耐风沙以及生长和繁殖能力相对较强的品种, 例如, 扬柴以及沙棘等[3]。除此之外, 还有其它相关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例如, 容器苗固沙造林技术和针阔、灌木造林技术等。

2.2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探究

在实际中有效应用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 其中对植松治沙造林的技术应用就是一个较好的改善土地荒漠化的方法。可通过多种方法实施, 种植过程中要采取垂直造林的方式, 要保证坑的周围大小、深度等符合标准, 能够有效提升植松的质量。将后面挖坑的土填入到前面坑中, 提高种植速度。再者就是要保持合理的种植距离, 以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通过相关的种植设备提高种植成活率。另外, 还要注意控制固沙林的面积, 适当加大农防林的比重, 这样能够起到以短养长的作用, 最大程度地让沙区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来[4]。

结合沙漠化的种类和实际情况实施造林技术, 主要有沙柳栽种技术、人工挖壕栽柳技术以及蓄力开壕造林技术。蓄力开壕造林技术, 首先要选择覆盖率在20%的地段来实施造林活动, 在播种之前要对其蓄力开犁沟, 或者是采用犁牛踩踏的方式对地面加以处理, 然后选择柠条等混合式的播种。

沙区存活较多的灌木时可采用沙柳栽种技术, 可就地取材, 有效节约了成本。截取2年还没有萌芽的沙柳, 埋入地下, 地上和地下要保持平衡。在这一树种长到2m多时栽种, 就能提高其成活率。

人工挖壕栽柳技术主要是应用于沙丘地, 挖掘1m的壕沟, 在两侧栽种抗旱的树种。针对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沙丘, 可挖掘积水坑, 这样就能使得地下水在此集聚, 再在周围栽种树种。

通过营养袋育苗技术也能够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 由于不需要缓苗期, 能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 从而减轻育苗的管理难度。但需要重视几个方面:树苗选择1年生, 高度达到8cm, 并且有着木质化程度较高的幼苗。移栽的过程中要保障其完整性, 移栽之前要在营养袋内灌足水, 还要距离造林处较近。这样才能将造林技术的实施最大化地完成[5]。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的环境所处形势下, 加强对荒漠化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而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缓解环境的恶化, 起到改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 重点加强实际行动, 及时地将沙漠化问题最大程度解决或减缓其恶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沙荒地区固沙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14 (24)

[2] 侯勇, 孙光岩, 祝家伟, 史淑文, 赵晓翠.辽西北沙区林业造林的几种实用技术[J].防护林科技, 2014 (S1)

[3] 王坤.介绍几种治沙造林优良树种[J].宁夏农林科技, 2013 (4)

[4] 王文化.治沙造林亟待更新机制[J].致富之友, 2014 (8)

教材编写应体现便学利教的原则 篇9

学校环境教育得以深入,还在于一批青年教师的耳濡目染,并在榜样的激励下传承、成长。1999年,由我主编的《环境与发展》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可持续发展观”不断被认同,学校坚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协调教育思想的实践产物。在被我校作为选修教材使用过程中,时有外校同行来交流,逐渐扩大了影响,并使这本“普及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材开始被诸多学校所接受。自2003年9月始,该教材被认定为全市中学拓展型教材,外省市近二十所学校也有使用,至今,该书已连续十一次印刷,总销量逾八万册,这足以体现该教材的生命力和价值。

以上可以说是本人与环境教育的渊源,这个经历也促进了我个人的专业成长。“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我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类对于地球的态度,也完全适用于个人的发展。在不少人或浮躁于世或抱怨基础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思考如何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积极践行自己的为师准则。类似教材建设这样的探索与行动不仅可使自我更完善、更充实、更快乐,也可以让学生在通过教育追求幸福、寻找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更乐观、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原则和体现 篇10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等, 这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 也是“以人为本”国家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呢?笔者根据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以下“以生为本”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一、尊重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 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对待学生。众所周知,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思想道德的交流, 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 才能使交流更好地进行下去。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 不尊重学生的道德见解, 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 灌输自己的道德观念。结果往往是学生反感教师的道德说教, 甚至发展到讨厌思想品德老师的地步。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 充分尊重学生的道德见解, 并平等地与学生展开思想对话。有一次, 我找本班的两位“早恋”女生谈话, 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训斥她们, 说她们这种“早恋”是错误的, 而是首先肯定了处在青春期的她们产生男女好感、交往过密是正常现象, 并且还与她们说起了自己中学时代“暗恋”女生的轶事, 那时的我暗恋上一个我认为有个性、很可爱、长相秀气的小女生。长大后, 我在一次出差中偶遇到那位女生, 她的变化让我非常吃惊, 肥胖、粗口、没有气质, 我真怀疑自己当初的眼光。她们听完后, 哈哈大笑, 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和对她们的尊重, 我接着与她们进行了深入的思想道德交流, 并指出她们现在所谓的爱情是纯洁的、幼稚的、不成熟的, 要求她们暂时封藏这段感情, 待到长大后如果仍然不变, 再继续深入交往。那次谈话后, 两位女生渐渐中止了“早恋”倾向, 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尊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对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尊重是必不可少的。

二、理解性原则

理解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 要理解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整体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用“海因茨偷药”等道德两难故事阐述了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不同阶段划分及特点。科尔伯格研究表明处于不同道德水平发展阶段的少年儿童对于同一事件的看法差异是很大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 要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所属的阶段,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不要用成人的道德认知水平来衡量学生的道德水平。此外, 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还有个体差异性, 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环境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 对于道德的认知也是有差异的。部分教师不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整体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 时常抱怨青少年学生是猪脑子, 不理解自己的道德说教。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 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或漠视这种差异, 必然造成道德教育的失败。因此, 我们需要蹲下身来, 聆听学生的道德心声, 理解他们对于一些事件的不成熟的道德认识,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实施道德教育。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很可爱的, 并且道德教育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三、信任性原则

信任性原则是指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我道德纠错的意志和能力。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教师应该相信犯错的学生能够知错就改。一次政治学科单元测试中, 笔者发现本班的学生考得出奇的好, 答题非常完满, 尤其是学困生答案接近于标准答案, 我顿觉定有蹊跷, 就找了两个学困生询问原因, 经过一番开导, 他们道出了偷盗试卷答案的内幕。我语重心长地说:“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 测试本身不是目的, 测试只是一种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 大家抄袭了答案, 老师就发现不了教学的不足之处, 怎么知道如何改进教学呢?既然大家认识到了错误, 我就不没收参考答案了, 我相信大家以后不会再抄袭答案了。”从此以后, 我再也没有发现偷试卷答案的行为了。常言道:“信任是一味心灵良药, 能够荡涤犯错学生的浑浊心河。”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是充分使用信任这味教育良药, 激发犯错少年的自我道德约束力, 拯救了一批失足少年, 促使他们改过自新, 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我们在教育教学中, 一定要相信犯错学生是无知之过、无心之过, 充分信任他们在意识到错误后, 能够依靠自身的道德意志力来纠正错误的道德行为。

四、疏导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教师对犯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 要采取以疏导为主的原则。青少年学生是未成年人, 是不成熟的, 对一些道德观念产生错误的认知或发生不当的道德行为是很正常的。因此, 教师对犯错学生的教育关键是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 让他们明辨是非。有一次, 我班的一位学生与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并辱骂授课老师。我知道此事后, 把那位学生找到了办公室谈话, 询问冲突原因, 那位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错, 上课就是做点小动作, 不想听他的课, 老师就批评并辱骂了他, 自己只是回骂。我先是肯定了他的部分观点, 承认授课老师做法有欠妥之处, 然后指出老师是长辈, 学生辱骂老师是极不正确的, 我接着说:“如果我们在家犯点小错, 父母批评并骂我们几句, 我们能够回骂吗?”那位学生说:“不能, 不被别人笑死才怪呢。”我又接着开导, 并指出:“你上课做小动作, 不听课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 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 降低老师的教学效果, 进而导致老师失去理智而发怒。”那位学生在我的耐心疏导下, 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并向授课老师道了歉。对类似不爱学习、自制力较差、易激怒、易犯错的学生, 一定不要采取强制措施, 必须耐心地进行疏导, 促使其提高道德认识,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教师重塑学生道德行为时, 要多从正面给予引导, 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 并进行肯定与奖励, 以激发他们的道德意志。激励性原则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对所有生命的热爱上。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有过高的期望, 希望学生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热爱劳动、拾金不昧等。他们甚至还希望学生成为道德的完人, 殊不知学生是不成熟的, 是未完成的道德人。过于苛刻的高标准的道德要求, 脱离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遮蔽了教师的眼睛, 让教师看不到学生身上的点滴道德进步。因此, 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点滴道德进步。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 对一位在课后大扫除中表现积极的“坏学生”进行了表扬。没想到, 从此以后, 他在各种课外劳动中, 更加积极了, 并且逐渐热爱学习了。我找他谈心后, 才知道他一直被其他老师贴上“坏学生”的标签, 我是唯一一个当众表扬他的人, 他很感动。由此可见, 表扬这味良药对于“坏学生”的转变是多么的重要啊!

六、反复性原则

反复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道德成长的长期性、反复性。教师千万不能抱着一蹴而就的想法, 认为一次道德教育就能彻底改变学生的道德行为。部分思想品德教师时常感叹一些问题学生屡教不改, 今天写保证书, 后天又犯错了。他们没有认识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期性。笔者当班主任期间, 就经常找学生“谈话”帮助他们纠正一些道德认识的误区。刚开始那些“不良学生”改变不大, 随着谈话次数的增多和深入, 我发现大多数“不良学生”的道德行为都向好的方面发展。学生错误的道德认识形成是一个过程, 那么他们的道德认识纠错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的矫正过程。因此我们进行道德教育要有一种等待花开的平和心态, 慢慢来, 我们会发现学生每天都有道德成长的点滴进步, 最终积水成渊, 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原则和体现 篇11

关键词:最大诚信原则;告知和陈述;弃权和失权;免责提示义务

最大诚信原则是订立和履行海上保险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合同当事人承担最大的诚信义务。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将最大诚信原则确立为海上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之后对各国海上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谓最大诚信原则,是指在海上保险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双方均应恪守信用,互不隐瞒和欺骗,特别是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无论是否被问及,双方当事人均应自动把与投保标的有关的重要情况向对方作充分正确的披露,同时遵守其他特定的陈述、保证等义务,又称最高诚信原则。它是海上保险公司各项基本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严格遵守最大诚信原则是维持海上保险业务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它意味着海上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本着最大的诚实和信用来订立合同,如合同双方任何一方不遵守这一原则,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最大诚信作为海上保险业务中的法定义务,对合同各方当事人,包括保险人、被保险人、投保人、保险代理人等,均有约束力。按理,最大诚信原则应同等强度地适用于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但在各国保险立法实践中,最大诚信原则更多地强调了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要求,使被保险人的最大诚信义务往往占据了这一原则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各国学术讨论与理论研究也多未涉及该原则对保险人的具体要求。鉴于此,本文拟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出发,对最大诚信原则在海上保险当事人各方的具体体现进行初步探讨,尤其是对保险人的约束,进而探求如何完善我国的海上保险制度,以促进我国海上保险事业的发展。

最大诚信原则对被保险人的约束

对于被保险人和投保人来说,最大诚信原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告知、陈述和保证。

告知:告知义务并不是合同规定的义务,而是保险法加之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特别义务。告知义务的履行并不足保险合同成立的前提条件,只是合同上权利存续的条件,违反告知义务,保险合同仍可成立,只是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而已。告知义务又称为说明义务。它的理论依据就是最大诚信原则,它是最大诚信原则的部分内容。

陈述:陈述一般是指在保险合同的磋商过程中或保险合同成立之前,被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将其所知悉的与保险标的有关的事实,向保险人所做的说明。如果被保险人的陈述不真实,就构成错误陈述,违反了最大诚信原则。陈述可以采用口头的方式或书面的方式;可以由被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主动作出,也可以根据保险人的询问作出;被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所做出的陈述,可以在保险合同成立之前撤回或改正。

保证:保证,又称担保,是最大诚信原则的另一项内容。保证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作的保证要做或不做某种事情;保证某种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或保证履行某一项条件等,保险人则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承保。海上保险合同中的保证与民法中的保证不同,后者为债的担保,而前者实际上是指一种承诺,即对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承诺。任何违反保证的行为,都将使保险人从违反保证之时起解除保险责任,即违反保证虽然不会使保险合同自始无效,但却使得保险合同自违反之时起无效,不过,保险人对违反保证之前的保险事故仍然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即使违反保证的违反行为与风险没有直接联系,仍然将解除保险人的责任;而且一旦违反,事后的补救行为均不能免除上述法律后果,也不能使合同重新生效,可见,对被保险人来说,保证义务比告知义务要严格得多。

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人的约束

最大诚信原则更多时候是保险人用来对被保险人索赔要求进行抗辩时所用,但它对保险人也同样具有约束力。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有告知和最大诚信的义务,反之亦然。这样,如果保险人对一条他知道已经平安到达的船舶进行保险,而已经到达的事实不为为保险人所知的话,被保险人可以保险人违反最大诚信为由,要求返还保险费。最大诚信原则是海上保险制度借以建立的最高原则,不仅要求被保险人严格认真地履行其所负的告知、陈述和保证义务,而且同样要求保险人谨慎负责地对待自己的权利义务。否则即可能会因疏忽或行为失当而构成所谓的“弃权”、“失权”,无法享有其本来可以免责的权利。保险人的义务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弃权和失权

弃权和失权是广泛应用于不同法律领域的概念,在代理法、合同法、合伙法、公司法中都有适用。弃权,顾名思义,就是有意识地放弃一项已知的权利。只要权利人明知其权利存在而不行使即可构成弃权。在海上保险中,弃权的含义要窄得多,一般是指在被保险人违反其告知、陈述及保证义务时,保险人放弃了其本来可以行使的抗辩权。例如,被保险人在保单规定的期限之后才向保险人发出损失通知和损失证明,保险人于此后在给该被保险人的复信中说,“根据保单我们有权拒绝你在保单规定期限之后发出的损失通知和损失证明,但考虑到我们之间的长期业务关系,我们同意你方的损失赔偿请求。”这就构成了保险入对拒绝损失通知和损失证明权利的放弃。海上保险中的失权是指如果保险人一方就某种事实向被保险人做出了错误陈述,且为被保险人所合理信赖,则保险人就失去了反悔或更正其错误的权利。

弃权和失权是相互联系的,常常相伴随而发生。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保险人在保单规定的支付期限过后20天接受了被保险人续保的保费,本来保险责任应该已经终止,保险人的这一行为构成了保险人的弃权,保险人自动放弃了因被保险人没有按时支付保费而终止保单的权利,一年以后,保险人拒绝赔付保单规定的保费支付最后期限过后10天发生的一起损失,理由是保险责任已经终止。这时被保险人认为他是打算在保险人于去年同意的20天内支付续保保费以保证保险继续有效。这时就存在保险人的失权。保险人去年接受迟付保费而放弃终止保单权利的行为,使其失去了随后年度按保单规定终止保单的权利,禁止保险人反悔,转而采取与过去不一致的立场。

尽管两者关系密切,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区别。第一,两者性质和基础不同。弃权本质上是合同行为,其基础是双方间的协议,而失权本质上属于侵权的范畴,其基础是一项错误陈述。第二,目的和效果不同。弃权是使放弃权利一方的意图产生效力,而失权被强制执行则是使失权一方的不公平意图无效。第三,适用的原则不同,弃权受口头证据原则的约束,而失权则不适用该原则。

2、免责提示义务

《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保险法》第

17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尽管我国《海商法》海上保险合同制度中没有保险人免责提示义务的规定,但由于海上保险合同法律制度属于合同法和保险法的特别法,该义务自然属于海上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即保险人应负的一项重要义务。保险人如果未尽适当谨慎,没有对保单中的免责事项予以充分提示,则会导致其丧失掉免责权利。这一点保险人需要格外注意。

另外,对保险人遵守最大诚信原则来说,还有两个方面应特别指出:

首先,依法经营。保险公司除须依法成立和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依法经营。依法经营是保险公司遵守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保险公司依法经营,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才能得到保障。相反,保险公司违法经营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赔偿责任,不但损害了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也会阻碍保险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

其次,明确说明。主要指保险人对其责任免除事项的说明。这也是保险人遵守最大诚信原则应尽的具体义务。我国《保险法》第#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这是因为责任免除事项直接关系到被保险人在事故发生后能否得到赔偿,被保险人的投保目的能否实现,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是对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影响最为严重的条款之一。而并非所有被保险人都对保险法或保险合同,尤其是复杂的海上保险法与海上保险合同的内容有最足够的了解,在这方面,保险人无疑拥有相对的优势,因此,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对保险合同做必要的说明,特别是关于保险人免责的内容,更应加以明确说明,以便被保险人或投保人了解掌握,如果没有作必要的说明,那么该条款则被认为无效,保险人无权依据该条款对被保险人的索赔要求提出抗辨。

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代理人的约束

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代理人也有约束力。一般而言,在保险交易中,本人要对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对代理人作出的告知视为对本人所做出的告知。本人有义务向代理人通报重要情况。而被保险人必须承担代理人误述或遗漏重要情况的后果。但是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对在保险交易中的中介人的行为或遗漏不负责任,而只对他雇为一般代理人或者为了投保而雇佣的代理人的行为负责。

原则和体现 篇12

关键词:商务英语信函,礼貌原则

1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国际间的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国际商务沟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商务信函则是商务沟通的一种主要方式,若能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好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有时候这种沟通就能事半功倍的作用,倘若未能很好地把握其特点,反倒未能说明问题,还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失去商业利润,或更麻烦的是引起官司,破坏了商务关系。本文将简要阐述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当中的体现。

2 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

2. 1 商务英语信函的主要功能

商务英语信函是一种常用的英语文体,它在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商务交流中,有些信件过于冗长而不连贯,有些信件则过于简单未能说明重点而达不到商务交流的要求。与一般的信件相比,商务英语信函有其独特的特点。

商务英语信函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为了能够节省时间也为了便于贸易双方理解和交流信息,有时会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和缩略语,如insurance policy( 保险单) 、counter - offer( 还盘) 、counter - suggestion( 返还盘) 等。

商务英语信函是一种交往手段,用词应礼貌和委婉,便于对方能够接受。礼貌则能使人心情舒畅,便于建立双方良好的商务关系,同时也能够促进贸易的达成。委婉语在商务信函中的使用既可婉转地拒绝对方的要求或条件,又不会伤害对方情面,有利于继续保持友好的关系。因此在商务英语信函中,不仅要选择委婉的语气来指出对方不尽如人意之处,而且用来表达感谢、快乐、满意、道歉等。

2. 2 商务英语信函语言的特点

商务英语信函应用词准确,不能够用一些模糊不清或有歧义的词,这样会造成双方理解错误,影响贸易的往来。如在商务信函中我们不能说“This product is absolutely the best on on the market. ”而要说成“This product is the best one we ca supply. ”我们不能说“It is the lowest price available to you. ”而要换成“It is the lowest price we can offer now. ”

由于商务信函往来多数是答询公务或磋商等,往往涉及建议、催促、询问、拒绝、等等,所以商务英语信函中情态动词使用的比较多。情态动词的恰当使用常常可以使句子的语气更加缓和,使对方更加容易接受。

商务英语是一门综合类语言学科,它与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活动紧密相关,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许多反映当代经济贸易的新想法、新概念及其先进技术等都会在新词汇不断涌现,且大多属于复合词语。比如“Internet”这词,意指“国际互联网”,在以前的词典中没有出现过,它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数字化及网络体系的产生与运用,而出现的新名词。此类词汇还有cybercas ( 电子货币) 、virtual world ( 虚拟世界) 、hacker ( 黑客) e business( 电子商务) 、e - baking ( 电子银行) 、multinational ( 跨国公司) 等。随着公司企业管理方式变革,又出现了CEO( 首席执行官) 这样的新词汇。

3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体现

3. 1 礼貌原则的提出

商务信函也是一种交际的方式,必须注意它的用语规范问题,尽量做到所用语言得体、礼貌,促进商务交往行为的成功实现。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交际当中通常被用来维护双方的面子。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他指出,合作原则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但是人们在很多时候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例如违反会话原则中的地方式准则而模糊其词,或者违反质地准则说一些自知是虚假的话。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其合作原则相补充的礼貌原则。礼貌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顾曰国: 1992) 不同的交际目的对礼貌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有的交际功能对礼貌程度的要求高些,有的则可低些。根据语言的言外功能和在言语活动中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社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Leech把言外行为分为四大类: 竞争类、和谐类、合作类、冲突类( 何兆熊,2000) 。在各式各样的商务信函中自然存在着要达到不同交际目的言外功能和社会功能。

3. 2 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在商务信函中,写信人要注意礼貌地使用语言以减少他的首要言外行为的非礼性。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有着广泛的应用。Leech的礼貌原则可分为六大详细的准则: 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及同情准则 ( 何兆熊,2000) 。

等词级体现了赞扬原则和谦虚原则,即在信函中我们不对他人进行贬损,而要多对他人进行赞扬; 要少对自身进行赞扬,多对自身进行批评,这样才能达到贸易双方互相交往的目的。此外,虚拟语气的使用也会使句子显得客气。虚拟语气常用来表示愿望和请求,其特点是委婉含蓄,留有缓冲的余地,从而使写信人显得谦虚谨慎( 樊玉霞: 2008) 。

在商务英语信函中遵循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是指我们应尽量地减少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它对于写信表达某人的同情,即慰问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根据。礼貌原则的使用能有效地促进交流的成功。

礼貌原则中的第五条准则是赞同准则。商务英语信函写作者在写作中应尽力地缩小自身和对方的分歧,尽量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尽力夸大与对方的一致,这样有助于达成一致的观点。模糊限制语不仅能被交际双方完全理解, 而且能实现一定的交际目标。在商务英语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表达礼貌之辞。模糊限制语种类繁多,但在商务英语中常见的有“程序模糊限制语”、“质量模糊限制语”及“模糊限制施事语”( 陈林华、李福印,1994: 56) 。

4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务英语信函作为贸易往来中使用最频繁的沟通工具,其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在商务交往中,商务信函不仅是用来商务沟通的一种方式,更是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开展业务的手段。因此, 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商务英语写作中礼貌原则的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商务合作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一篇:化疗患者的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