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和问题

2024-09-23

原则和问题(精选12篇)

原则和问题 篇1

“名校硕士应聘中学教师被拒,只因沟通能力不强”———网上的这则消息使我不由得联想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连小小的宿舍关系问题都解决不好,何谈走向社会呢?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和技术技巧的缺乏、认知偏差等,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打击和困惑。美国心理学家巴克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因此,人生需要友情,人生需要交往,人生需要自我的形象推销与展示。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人生的公关。

而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人际关系问题。从大一开始,大学生的矜持孤傲,目空一切,独来独往,狭隘自私的缺陷就开始在人际关系中暴露得淋漓尽致。宿舍问题,人际失调,交往嫉妒,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不断出现;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不足常常凸显。很多学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往往几个回合下来,便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一再抱怨,现在的人太自私了,太难相处了。很多人都在历数别人交往中的缺点与不是,几乎大家都感到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于是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小说,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关心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平时懒得跟身旁的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更不愿主动和家长、老师交流,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慢慢地被边缘化。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呢?人际关系的中心即是语言交际。那么只要善于使用语言交际,人际关系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他的《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67)中提出“合作原则”,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为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都应共同遵守这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即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话语提供必要而不是冗余的信息;质的原则(Quality Maxim):话语的内容是真实的;关系准则(Relevan Maxim):要说与特定语境中话题有关的内容;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话语简练井井有条,不晦涩,无歧义。

为了对合作原则予以补充,又有人提出“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Leech)将语用学(Pragmatics)中的礼貌原则划分成6个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语用原则。然而大学生们正是欠缺将二者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欠缺对礼貌原则的运用。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有它的积极因素,但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导致个人本位主义形成,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私利,他们往往在平时的言谈中不注重说话的真实性,往往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原则。

(二)现代教育和管理的不足。

长期以来,受功利性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想把读书当作手段,当成大学唯一的重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自我封闭,忽略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而另一部分学生却相信自己考上了大学就跳出了龙门,因而不再用功学习,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暇顾及人际交往。因人际交往欠缺,对人际交往中的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就更难以把握。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兄弟姐妹,在家里不曾有过与比自己大或比自己小的儿童相处的经验,不大知道忍让,不太会妥协。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使得他们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被其视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惯便养成了。于是他们说话不讲策略,不够委婉,也不管受话者是否能够接受,只为自己一吐为快;对于别人的有意或无意的话语却斤斤计较,不肯原谅,甚至不愿试图原谅;对于别人的长处或优点不是赞扬和欣赏,而是嫉妒,避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说话时滔滔不绝,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一味夸大或吹嘘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唯恐天下有人不知;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等等。他们明显违背了人际交往中的礼貌原则,这些都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环境适应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经过10多年寒窗苦读,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发现“天外有天”、“强者更有强中手”之后,不仅良好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而且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产生,从而缺乏信心甚至害怕和别人交往。他们对于语言交际中的量的原则、质的原则、关系原则、方式原则都不能很好把握。

(五)人际关系协调问题。

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只强调自我意识,不为对方考虑。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难以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紧密结合。

以上诸多原因使得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孤芳自赏,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如果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合理地利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那么“名校硕士应聘中学教师被拒,只因沟通能力不强”的悲剧会不断上演。由此可见,高校也应在各个专业中适时开设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或不定期开展相关方面的学术讲座等,以弥补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的合理运用会有助于培养其优良品质、儒雅风格、高雅气质,塑造独特个性、培养文化宽容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问题。

在现实的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遵循诚实、宽容和谅解的原则,树立自我良好形象,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展示自己的能力,不断赢得他人和社会赞同,是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当代大学生只有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各方面综合发展,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胡壮麟等.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林燕平, 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原则和问题 篇2

一、原则

保安员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处理,在维护业主(住 户)的安全和利益的同时,应遵循:依法办事,执行政策,不徇私情,以理服人的原则。公司的反恐方针:

【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保障安全】 公司的反恐目标: 杜绝闲杂人等进出本厂范围 2 杜绝不明物体混入本厂进出货品 3 建立完善可追溯的反恐管理系统

二、方法

1、对一般违反法规和管理规定的问题,如民事纠纷,可通 过说服教育的办法解决,主要是分清是非,耐心劝导;对一时解决不了又有扩大趋势的问题,应采取“可散不可聚,可解不要结,可缓不可急,可顺不可逆”的处理原则,尽力劝解,把问题引向缓和,千万不要把矛盾激化,不利于解决问题。

2、在处理问题上,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如违反 情节轻微,不需予以治安处罚的,交公安机关处罚。

3、违反其它行政规定的,交行政机关处罚。of 10

4、对于犯罪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并把犯罪分子扭送公 安机关。

常见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理措施

一、发生斗殴的处理

1、耐心劝阻斗殴双方离开现场,缓解矛盾,如势态严重,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犯罪倾向,应将行为人扭送公安机关处理。

2、提高警惕,防止坏人利用混乱偷拿财物。

3、说服围观群众离开,保证目标区内的正常治安秩序。

4、协助公安人员查看打斗现场,收缴各类打斗凶器,辩认为首分子。

二、盗窃的处理

1、发现盗窃分子正在作案,应立即当场抓获,报告公安机关,连同证物送公安机关处理。

2、保护案发现场,不能擅自让他人触摸现场痕迹和移动现场的遗留物品。

3、对重大可疑案发现场,可将事主和目击者反映的情况,向公安机关做出详细报告。

4、对可疑作案人员,可采取暗中监视或设法约束,并报告或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三、发生刑事案件和恶性事故的处理

1、值班员迅速向管理处报告和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有公务员迅速送附近医院救治,如受侵害的财物已投保险的,由被保人通知承保的保险公of 10 司。

2、保护案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以免破坏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影响公安人员查看现场,收集证物和线索。

3、登记发现人和事主的情况,向发现人或周围群众了解案件、事故发生、发现的经过,收集群众的反映和议论,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

4、向到达现场的公安人员认真汇报案情,协助破案。

四、执勤中遇到犯罪分子抢劫的处理

1、迅速制止犯罪,当群众叫喊打劫或呼救时,应协助公安机关制止犯罪和抓获劫匪,如没有公安人员在场,应呼叫附近保安人员和群众制止犯罪。

2、如劫匪逃离现场,要向目击或问清劫匪的人数、衣着颜色和逃走方向,并立即组织发动群众堵截,并报警。

3、保护抢劫现场,不让群众进入现场,如现场在交通要道或公共场所人多拥挤的地方,无法将证物留放在原处时,要收起交公安机关。

4、访问目击群众,收集案件情况,做好记录提供给公安机关。

5、事主或在场群众若有受伤的,要立即送医院抢救并做报告。

应急情况处理办法

一、目的

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时,能迅速、果断进行处理,保护客of 10 户人身及其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应范围

管辖区域内发生的盗窃、匪警、火警、争吵、斗殴等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均适用本办法。

三、职责

1、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员工进行突发事件及异常情况处理,并负责抢险现场指挥及督导。

2、维修部人员负责水、电供应等的抢修工作。

3、保安员负责安全防范、消防等的处理工作。

4、其他人员应听从上级领导的调遣,积极参与救护或抢险。

5、各部门主管负责与该部门相关的应急情况处理的培训。

四、处理办法

(一)、盗窃、匪警应急处理程序

1、保安员在值班过程中遇到(或接到)公开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如打、砸、抢、偷等)强行索取毁坏客户财物或威胁客户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时,要切实履行保安员职责,迅速制止犯罪。

2、当发生突发案件时,要保持镇静,设法制服罪犯,同时立即用通讯设备呼叫求援。

3、所有持对讲机的保安员在听到求援信号后,要立即赶到现场,同时视情节轻重向有关领导汇报。

4、若犯罪分子逃跑,一时追捕不上时,要看清人数、衣着、相貌、of 10 身体特征,所用交通工具及特征等,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重大案件要立即拨打“110”报警。

5、有案发现场的(包括偷盗、抢劫现场)要保护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任何物品,包括罪犯留下的一切手痕、脚印、烟头等,不得让外人进入现场;在公安机关人员未勘查现场或现场勘查完毕之前,不能离开。

6、记录客户提供的所有情况,记录被抢(盗)物品及价值,询问客户是否有任何线索。

7、若是运动过程作案,无固定现场的,对犯罪分子遗留下的各物品、作案工具等,应用钳子或其他工具提取,然后放进塑料袋内妥善保存交公安机关处理,切不可将管理人员或其它人员的指纹等痕迹留在物品上。

8、事主或现场如有人员受伤,要立即送医院治抢救并报告公安机关。

9、保安主管做好现场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给有关领导。

(二)、火警处理办法

1、保安员接到火灾报警后,严守各自岗位待命。

2、各岗位值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以防坏人混水摸鱼、趁火打劫;维修人员将电梯迫降至首层,以防出现电梯困人。

3、所有员工应听从指挥,无条件报从领导及主管调配,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勇往直前,扑救抢险。

4、现场若困有用户,应本着“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抢救。若室内无人,无钥匙开门的情况下,则由直接领导决定是否破门进入房间扑救,事后由直接领导负责向客户做解释工作。of 10

5、疏散人员时应走消防楼梯,严禁使用电梯。

6、扑救完毕后,客户有关领导安排人员协助有关部门查明原因、查明损失,并做好安置工作。

7、保安部做好事故记录,并写出报告予客户有关负责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三)、发现斗殴的处理程序

1、执勤中(以及客户投诉)发现用户之间有争吵、斗殴的现象时,要及时制止。

2、制止原则:

①劝阻双方住手、住口;

②争吵或斗殴的双方或一方劝离现场; ③持有器械斗殴应先制止持械一方主管领导; ④有伤员则先送伤员到医院救治。

3、迅速报告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派人出面调解,如个人力量单薄,应请求增援。

4、在制止争吵、斗殴时,切记不能动粗,不允许恶言相向。

(四)执勤中发现可疑分子的处理

1、门岗执勤中发现可疑分子时,要审查其证件,对持无效证件或说不出正当理由的人员禁止进入本服务区。

2、巡逻执勤保安员发现可疑分子时,要查验其证件,必要时带到治安办公室进一步审查。of 10

3、发现有推销业务和散发广告的要坚决制止。对屡次趁隙溜进辖区的人员,如证件齐全,则把证件号码登记下,教育后放走,如无证件,应留意其是否有可疑行为,并责令其离开服务区。

4、发现有做案嫌疑的要严格审查,必要时可送到派出所审查。

5、在处理各类可疑人员时,不允许自己处理放人,更不允许敲诈、勒索、私自罚款。

(五)、发现客户醉酒闹事或精神病人的处理

1、醉酒者或精神病人失去正常的理智,处于不能自控的状态下,易对自身或其他人造成伤害,保安员应及时对其采取控制和监督措施。

2、及时通知醉酒者或精神病人的家属,让其带回。

3、若醉酒者或精神病人有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上报主管将其扭送公安部门处理。

(六)、值班人员在执勤中,若遇到不愿出示证件强行进入、强行在不准停车的地方停车、在不该堆方垃圾的地方堆放垃圾等行为,可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纠正违章时,要使用礼貌规范的服务用语,以理服人。

2、对不听劝阻者,要查清姓名、单位,如实记录并向保安部主管汇报。

3、发生纠纷时,要沉着冷静,注意掌握政策和工作原则,若遇到蛮横无理,打骂值班人员的,可上报办公室,由办公室出面妥善处理。

4、若有不法分子来本辖区内故意扰乱,不听劝告,自行其事,情节of 10 严重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七)、触电事故和应急处理程序

1、发现有人触电应马上赶到现场并关闭电源。

2、在未关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人接触,以防自己也触电,应用绝缘的东西把线头或人拉开。

3、立即进行人工急救,拨打120。

(八)、突发性水浸事故处理程序

1、当接到客户投诉或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观察。

2、抵达现场后,立刻查找出水原因,检查了水阀位置,并立即关闭有关的水阀,下水道堵塞,应即疏通。

3、观察现场附近的电掣。如有浸水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水浸漏电伤人。

(九)、台风袭击前或吹强烈大风的预防措施

1、检查紧急应用工具并确定其性能良好。

2、将紧急应用电话表张贴于服务区内显眼的地方。

3、提醒客户搬离放在窗台花架上的花盆及各类杂物。

4、天台沟渠、地漏的清扫工作,要落实到人。

5、搬离放在围墙顶及其他高处之类可动物件;将安装在挡风处灯罩、指示牌等绑好或移走;检查天台、平台下水道及水渠,确保其畅通。

6、紧闭所有门窗、电梯机房及垃圾房等门窗,还必须做好防水措施。

7、加固所有树木或用绳索捆好,将盆栽之花卉移至低处或隐蔽角落。of 10

8、留意电台播放有关风暴进展消息,及时将最新台风讯号贴于适当地方,以便向客户显示台风的强弱情况。

9、刮八号以上台风时,非当值班员工须与本部门主管联络,听候指示。

10、员工为本身安全应避免逗留在空旷地方,如须执行紧急任务时,员工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及时知会其他员工。

11、如风暴持续昼夜不停,员工需轮流值班,无论任何时候主管办公室应有值班人员接听电话。

(十)、台风来临后的措施

1、当值、当班人员要认真负起责任,勤巡查,善于发现问题 及时做好现场督导工作,真正做到“三个关键”即: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关键的地方,解决关键的问题。加强与各部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2、当台风迅号减至3号时,单位相应部门应指派专人立即进行检查及填报台风损毁报告,以便安排保险赔偿事宜。清洁卫生人员迅速清理台风所造成的垃圾,保证下水通道的畅通。]

(十一)、电梯故障困人救援程序

1、轿车停于接近电梯口的位置,且高于或低于楼面不超过 0.5米时:

①确定轿厢所在位置(根据楼层指示或小心开户外门察看)。②关闭电源总掣。of 10 ③用专用外门钥匙开启外门,用人力开启轿厢门,协助客户 离开轿厢。

2、轿厢停于远离厅门口的位置时,应首先将电梯轿厢移动至 就挝的电梯外门口(以高于或低不超过0.5米为合适)。然后照上述所列步骤救出客户。

3、移动轿厢的方法如下:

①利用电话或其他方式通知轿厢内的客户保持镇静,并说明轿厢可能移动,不可将身体任何部位探出轿厢以免发生危险;同时轿厢门处于半关闭或开启状态,则应先行将其完全关闭后开。

原则和问题 篇3

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式导入

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相对抽象的数学课题,不仅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续实施作好心智准备。

二、复习问题式导入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旧课的相关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先复习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这样复习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三、巧设悬念导入

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巧设悬念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因此,老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并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善于引导,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老师可先出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袋盐有多重吗?一袋面粉有多重?一个苹果有多重?你自己的体重又是多少呢?(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老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

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63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说不出。教师接着说:我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好不好?这时让学生分别报数,老师对答如流,学生的注意力马上会被吸引住。然后老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五、运用多媒体提出问题导入

小学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影、视片,创设生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先播放游乐园的动画场景,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两种现象。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经常运用的导入方法很多,或多或少都运用了问题式教学法,如果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能再把握以下原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1、问题式导入必须服务于教学的目标。

2、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必须服务于教学的内容。

3、导入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考虑学生所处的地方。

4、导入时问题一定要简洁,一般3分钟左右,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5、导入时问题必须有趣味性。

高中政治课问题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篇4

一、问题的情景要生活化

新课程注重“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设置探究性问题所依赖的问题情景必须反映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 以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地方特色素材为依托,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感受,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和兴趣,扎实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有关汇率的知识时,我假设自己是美国人到了中国,我拿出1美元,提问:“我能用它去买东西吗? ”同学们一边睁大眼睛看我手里的美元,一边非常有兴趣地说不能。紧接着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出外汇的概念。又问怎么办?学生说兑换成人民币,又引出汇率的概念。然后我给出上个月的汇率,再给出今天的汇率,问同学们通过比较,今天的人民币币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说升值后,我又问:“那对于我这个老外在中国的消费、留学、旅游、投资等有怎样的影响? ”再让学生总结归纳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从效果上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辩证的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了课本知识,也理解了社会经济生活。

二、问题设置要有实效性

探究活动的问题必须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如果活动安排适量、探究问题的设置点选择准确,具有一定思维价值和挑战性,就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主动参与的动力,提高探究活动开展的实效,展现探究活动的魅力。反之,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设置如果存在质量不高、价值不大、过于繁琐的现象,有活动没探究,有探究没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表面热闹,缺乏知识思维价值与道德判断价值, 那么这样的课堂探究活动往往只会停留在认知的低层面上。

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搜集并实物展示外国在我们销售的产品(可以展示包装或商标),另一组搜集并实物展示我国在外国销售的产品(可以展示包装或商标)。课前分别让同学们准备。上课时,问同学们当前世界经济什么特点?(经济全球化)你们感受到了吗?请你跟我们共同分享你的感受。然后以学生当中外国在我国销售的某种商品为例分析它在我国的子公司, 从而引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实现载体。再问同学们这种商品在我国销售对我国经济有何双重影响, 再拓展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从而总结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从同学们展示的成果可以看出外国走进来的企业和产品比较多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和产品比较少, 而且我国出口企业还往往遭遇贸易壁垒等问题 (以同学们展示的我国在外国销售的某企业为例)。请问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这样,我把同学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感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围绕同学们展示的实物为具体案例设置探究问题,把立足点放在发展中国家之一的我国, 又从某一个具体的案例入手,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探究性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知识思维价值和道德判断价值, 通过创设具有思维价值判断与冲突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探究活动的真正作用。

三、问题的设计要基于情感维度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每节课的教学都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教学目标绝不是摆设,而是决定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课程普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而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目前“重知轻 情”的教学格 局尚未根本 改变 ,如何将科学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关注的。

为了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正能量的,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但是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让学生感觉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选择设置问题的形式时一定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尽量让学生模拟角色,让学生去聆听,去感受,去演示,去解决问题,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他才会强烈感受到某种情感,震撼心灵,从而树立和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题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要去哪儿旅游,让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并说明理由,再让同学们点评、归纳这些消费心理和应该践行的正确的消费观,从中同学们获得了知识,深深懂得了理由,并在以后的消费中会积极践行正确的消费观。

信函写作原则和技巧 篇5

Abstract :C ommercial English letters are the major means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part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Their wri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business of the enterprise.F ortunately ,s ome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can be used.The principles are namely

courtesy ,consideration ,completeness ,clarity ,conciseness ,concreteness and correctness.The writing techniques are :one is to follow the four2 part structure of the letter;the other is to use the commoly used expressions and special statements in commercial letters.Key words :commercial English letter;writing principle;writing technique

商务英语信函是一种常用的商务英语应用文 ,它是贸易双方相互了解、进行贸易往来的主要手段 ,在以书面形式沟通商务信息的同时 ,它也体现着一个公司或机构的商务形象。因此 ,商务英语信函的内容固然很重要 ,但表达方式也同样重要。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是有一定规范的 ,即应遵循一定的 写作原则 ,采用一些 写作技巧 ,从而使商务信函表意准确 ,语言流畅 ,更易于贸易双方的沟通与理解。

一、商务英语信函的 写作原则

商务英语信函是商家开展对外业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其目的多是处理业务磋商的各种问题 ,或是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应遵循7Cs原则,即礼貌(courtesy)、体谅(consider2ation)、完整(completeness)、清楚(clarity)、简洁(concise-ness)、具体(concreteness)和正确(correctness)。

1.礼貌原则礼貌是商务场上的重要法则,礼貌周到的信函可赢得对方好感。所以,在信函中宜多用 “please” , “I t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that „” , “I t is our pleasure to„” , “We feel dread fully s orry that „ ” , “We regret that „ ”等礼貌用语。业务往来难免有争端、摩擦,此时也需要礼貌来作为润滑剂,化解双方对峙的僵局。信函中在索赔、抱怨、拒绝接受时,措词要力求客气、心平气和、语气委婉;在回复对方信函时,无论对方态度如何,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都要有礼貌地作答。首先,要善于使用被动语句,因为被动语态能使你的请求显得更加温和。如 “Y ou made a very careless mistake.” 若改成 “Avery careless mistake was made.” 会更好。其次,要善于使用疑问句。向对方提出要求时,陈述句、祈使句与疑问句相比,疑问句较其他两类句式更婉转、更礼貌。请看下面三句话:Make payment by con firmed irrev ocable L/ C.We request y ou to make payment by con firmed irrev o2cable L/ C.C ould y ou make payment by con firmed irrveocable L/ C?第一句是祈使句 ,口气太强硬;第二句太直接 ,有下命令之嫌;第三句既表达了自己的意图 ,又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 ,避免了过于直率和盛气凌人。此外 ,还要善于使用条件句 ,以使建议听起来更具有试探性 ,语气更委婉。

2.体谅原则

不少人写作时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与其他写作不同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强调的是信息沟通的效果 ,不仅要关心内容的正确与完整 ,还必须重视对方的反应 ,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 ,才能获得满意的沟通效果。首先 ,应注意强调对方利益。在商务英语写作中 ,对方获取信息的最根本目的是要了解他们将获得什么利益以及这

些利益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如:We allow y ou 2 precent discount for cash payment.Y ou can enjoy 2 percent discount when y ou pay incash.第二句让对方对自己所得的利益一目了然 ,优于第一句。其次 ,应突出积极因素 ,用肯定句代替否定句。积极因素较消极因素更能激发对方兴趣 ,获得对方认同。如 “We do not believe that y ou will havecause for dissatis faction.” 改写成 “We feel surely that y ouwill be entirely satis fied.” 会更好。

3.完整性原则

在信函写作中 ,信息完整很关键。一些在日常行文中常用的如 “the

above2mentioned”, “the former”,“the latter”, “respectively” 之类的表达方式要尽量少用 ,尽可能提供完整的信息 ,让对方一目了然。

4.清楚原则清楚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最重要的原则。一封含糊不清、辞不达意的书信会引起误会与歧义 ,甚至会造成贸易损失。清楚表达应注意选择准确、简炼的词以及正确的句子结构。

(1)尽量选择常用词。作为一种世界贸易语言 ,英语为一百多个非英语国家的商务人员在商务书信中使用 ,而这些商务人员并非个个精通英语。因此 ,在选词上应注意选择那些简单的、为人熟悉并且符合常规的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复杂、生僻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词。

(2)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应该紧跟被修饰的词 ,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歧义。如“Those who workrapidly get ill in these conditions.” 由于 “rapidly” 一词的位置使这句话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解(可以指“work”,也可以指 “conditions”),如将其改为 “Thosewho work in these conditions get ill ralidly.” 句子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了。

(3)在一句话中 ,要避免重复使用一个有两种不同含意的词。例如: “We shall take a firm line with thefirm.” 此句中 ,第一个 “firm” 的意思是 “strong”,第二个 “firm” 的意思是 “corporatio

n”.而如果将句子改为:“We shall take a strong line with the firm.” 这样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更清楚了。

5.简洁原则

有力、生动的措词是增强国际商务信函有效性的一大法宝。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可适当选用那些为人熟知的外贸缩略语。但缩略语的运用切忌过杂过乱 ,要尽可能使用那些通用的或本专业常用的缩略语 ,例如 ,L/ C(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B/ L(bill oflading提单),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加保险加运费价格),EAT(estimated arrival time 预计到达时间),A/ S(at sight 即期),FYI(for y ou information 供你方参考),S/ C(sales contract 销售合同),D/ D(de2mand draft 票汇),T/ T(telegraphic trans fer 电汇),M/ T(mail draft 信汇),D/ 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付款交单)等。此外,句子结构也应简洁,尽量用单词替换词组和从句,在保证意思完整的情况下,使行文更加简洁。如 “As what y ou have requested ,we are sending y ou ournewest catalog.” 其从句 “What y ou have requsted” 可以用一个词

“requested” 来代替,这句话改成 “As requested ,we are sending y ou our newest catalog.” 则更简洁。需要指出的是 ,在保证礼貌的前提下 ,还要避免使用那些仅起填充作用、可有可无的词组和表达法。如: “Please be advised that we have received y our in2v oice.” 若将该句中的 “Please be advised” 删除 ,不仅不会改变意思的完整性 ,反而使句子更简洁。

6.具体原则

在商务信函中 ,要尽可能使所传递的信息具体、准确而形象。试比较:We have drawn on y ou as usual under y our L/ C.We have drawn on y ou our sight draft No.845 for

theinv oice amount.US S | 560100 ,under y our L/ C No.246 ofthe China Bank.很显然 ,第二句包括了更具体、详细的信息 ,使人对写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一目了然;而第一句过于笼统 ,读后还要再经过仔细揣摩 ,才能明白其所包含的意思。

7.正确性原则

正确性不但指语法、句法、标点和拼写正确无误 ,还指使用标准语言和商务专业术语进行恰当的陈述。商务信函中如果存在拼写错误、人称不一致、时态误用、标点符号不当等问题 ,会使其沟通效果大打折扣。此外 ,还应注意使用正式、规范的语言 ,例如省略语 “I’ ll”, “we’ re” 等 ,显得太过口语化 ,欠正式 ,商务信函中应改写成 “I

shall”, “We are”;还有像“Looking forward to y our early reply.” 和 “Nice to receviey our enquiry.” 等 ,这样的句子在语法上也是不规范的 ,应该分别加上主语和谓语 ,以使句子结构完整。商务英语中有一些特定的表达法 ,它们在普通英语中一般不出现或虽然也使用但含义不同。这也是商务英语的一个特征。比如短语 “on the terms

andconditions” 中的 “terms” 和 “conditions” 都可以表示条件 ,在日常用法中 ,没有必要两词连用 ,但在商务信函中 ,为求精确、严谨 ,常成对使用。再如 “advise sb.of sth.”(通知某人某事)中的 “advise”,在日常用法中一般不作 “通知” 解 ,而表示 “劝告”、“建议” 等意思。这种作为商业术语与普通用语含义不同的词还有不少 ,如 “offer” 一般表示 “提供”、“提议” 等 ,在商务里可指 “发盘”、“报盘”;同样在保险业务中 , “policy” 指“保险单”,而不是 “政策”、“方针”,“average” 指 “海损”,而不是 “平均的”、“一般的”;“confirm” 的基本含义是 “确认”,用在信用证前面时 ,则表示 “保兑”,如confirmed letter of credit(保兑的信用证)。

二、商务信函的 写作技巧

商务信函的写作比文学创作及其他类型的写作容易些 ,这是因为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有一定的框架规范 ,具体表现在内容结构与语言运用等方面。

1.要选用常用的四部式的正文结构

通常 ,商务信函由四部分组成 ,即引言(introduc2tion)、详情(details)、应答(response)和结束语(close)。第一部分是引言。在此部分中 ,出于礼貌 ,常常通过告知事由或提及彼此以前的联系引出正文 ,而不是开门见山谈具体的事情 ,以免唐突与失礼。经常使用的开篇语有:We re fer to y our Order No.8 and regret to say that „Thank y ou for y our letter dated„Through the courtesy of our C ommercial C ounselor’ sOffice in London ,we learned that y ou are interested in do2ing business with us.第二部分是详情。这部分具体说明事宜及具体要求。这部分是正文的核心。如涉及几件不同事项 ,应该按照主次顺序分几个段落进行说明 ,通常是一个段落说明一个事项;同时 ,在叙述同一事项时要注意条理与逻辑性。通常把涉及限制、付款、罚款、赔偿等不好的信息放在最后。第三部分是应答。该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续 ,可以是要求对方确认、答复或寄来价目表 ,也可以告诉对方随函寄去的附件或表示欢迎对方询价或咨询。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这一部分内容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第四部分是结束语。通常是以一个相关的短句结束全文,是在完成以上三部分之后表示礼节性的一句客套语。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结束语必须与正文的内容相吻合,否则就会显得牵强附会。如出口商给进口商的信中希望对方接受他们的报价,可以说: “Y ourfav orable/ immediate reply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商务信函中常用的结束语有:We await y our fav orable reply with great interest.I f y ou need any further in formation ,please let us kn ow.As the market is of keen competition ,we

recommendy our immediate acceptance.2.要善于使用商务信函中的习惯用法

商务信函中的很多习惯用法 ,包括信函套语和不同于普通表达方法的表达法。商务信函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套语 ,如上面提到的用于信函开头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常用套语。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 ,如报实盘的时候常这样表达:We offer y ou firm subject to y our reply by 5 p.m.our time ,Monday ,3rd.Oct.The offer is valid/ open until „The validity of the offer is from„ to „当认为对方价格太高时通常的表达有:Y our price is found on the high side.Y our price is prohibitive.Y our price is excessive.即期信用证付款时可以这样表达:The terms of payment are by L/ C available by draftat sight.The terms of payment are L/ C payable against draftat sight.The terms of payment are by L/ C available bysight draft.类似习惯的表达方法还很多。在长期的国际商务交流中,形成了一系列言简意赅又很实用的固定句型和套语,这些已被商界广泛接受,我们只需平时多留意、多积累,就可以得心应手地撰写商务英语信函了。

[参考文献]

原则和问题 篇6

[关键词]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商务信函

Abstract: Cooperative Principle proposed by Gric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put forward by Leech, as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pragmatics, are of great value in guiding our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starting from the features of business letter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guiding effect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business letter writing.

Key words: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Business letters

1. 前言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多数语用学家只是将这两个原则应用于话语的分析,将其应用于书面语的研究似不多见。我们认为书面话语,比如说商业信函,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会话形式,同样需要上述两个原则的指导。本文旨在探索这两种语用原则在商业信函中的应用或指导作用。

2.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2.1 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由美国哲学家Grice于1967年提出。他提出此原则的原因是他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说话者远比他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要多,可以通过他所传达信息的目的得到证据而不是对词语的语言编码。在寻找证据是如何由说话者提供时,Grice发现人际交流是由一些准则和原则支配的。为了解释说话者是如何表达他的思想和听者是如何能理解说话者的寓意,Grice提出了会话含义的概念。他指出,如果我们的话语是合理的,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应存在着联系。所谓的合作原则正是能保证这种联系:在你所进行的对话交流的被接受的目的或方向产生的时候按要求来进行你的会话表达。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其内容如下:

数量准则:使所说的话正好满足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要多余需要的信息。

质量准则 : 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方式准则:要清晰。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要简练。要有序。

上述准则并不是总是被说话者所遵守。事实上,人们有时会违背某些准则,而对这些准则的违背会往往产生一些会话含义。此时,说话者并不是真的放弃合作原则。

2.2 礼貌原则

Leech同意合作原则框架中的原则。正如以前提到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违背回话准则。但是人们而是拐弯抹角。利奇认为礼貌和“语用进步”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和“社会目标的达成"有关系。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基础,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和其准则作为Grice合作原则的延伸。Leech提出合作原则不是知道交际的唯一原则,合作原则调节我们所说的,而礼貌原则协助维持谈话者之间的友好关系。礼貌原则通过解释人们为什么故意违背会话准则补救了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如下准则:得体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3. 两大原则在商业信函的指导作用

商业信函是指用于商业交易的信函。商业信函一种特殊的交流。像面对面的谈话,参与者轮流做收信人和写信人,在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存在着诚信和合作。既然做生意是中合作,合作必定会出现在商业信函的书写方面。同时,为实现双方的顺畅沟通,商业信函还有如下几点要求:考虑周全,谦恭有礼,表达清晰,准确,具体,正确,完整。

3.1 合作原则的指导作用

商务信函写作中合作原则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该原则四个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应用上,下面分别讨论。

(1)数量准则和完整性原则

数量的种类与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有关,它又由以下原则构成:

a. 按照要求使信函包涵足够的信息。

b. 不要使蕴含的信息量超过要求。

商务信函中,完整性是质量准则中最重要的一个要求,不仅在形式而且在内容上。每个信函应该包括必要的部分和相关得信息。例如,当信函提供接受报价时,信函应该包括所有接受的条件和相关的信息或者确切的说明在什么基础上接受报价,因为事实上,这种信函是一个签署合同。一旦当对方受到这样的信函,双方都要遵守报价。

(2)质量准则和正确性

Grice的质量准则是: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具体地说就是,避免一些自认为是错误的信息和自己没有足够证据来证明的信息。

质量准则要求商务信函应该是没有错误的,正确性是商务信函写作的灵魂。像国际贸易中公文证明和合同一样,商务信函是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他们都需要向接受信函的对方传达正确的信息,事实和细节都要正确,而错误的信息会毁掉整个信函,还不如没有的好,所以必须要考虑因为日期,时间,位置,对象,描述,颜色,形状,大小,数据和其他相关的信息而导致的错误可能引起的后果。商务是与数字息息相关的。所以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正确性,例如10000美元和100000美元,这两个数字差90000美元。这样的错误不仅会让收信人生气,而且让收信人对发信人的公司失去信任。因此不正确的信息会损失时间,金钱和信誉,而这些都是任何的公司都要具备的。它是一个很重要要求。

(3)关联准则

Sperber & Wilson(1986)把关联理论发展成关联准则这一原则适用于一切,无一例外:每一个基本的交流都要相关联才可以,在任何一个中交流,关联自动起作用,在日常的商务信函中,人们习惯于用直接的方法,所以关联度更高。

以上的三个准则都主要和交流的内容相关,商务活动是相当复杂的,所以有许多种的商务信函。不同的信函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但是每个信函都应该与目的相关。

(4)商务信函中的方式准则和清晰和简洁原则

Grice提出, 方式准则应包括如下四点:

a. 避免含糊不清的表达 b. 避免歧义

c. 简明扼要,杜绝不必要的啰嗦 d. 注重秩序性

根据上述几条准则,在商务信函写作中应该避免歧义的字词和结构,歧义的词就是在同样的语境中有不止一个意思。此外,简洁和精炼可以节省收信人的时间和精力。今天的人都奔波于许多的信息量之中,大家都喜欢简洁的信函。人们都想让你尽快的告诉他们主要内容,这就要求你尽可能用最少的字词,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信函要短小。一个小说可以很简洁,而其中一个句子可能会很啰嗦。简洁是最可能少的单词表达你的内容。下面是一个例子:

不简洁:我们希望可以早点从路易斯先生那里收到关于工程结束的消息。(28字)

简洁:盼早日从贵公司得到工程结束的消息。(16字)

所以,清晰准确的写作对成功的商业交易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使用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可以在日常商业信函中达到直接目的。

3.2 礼貌原则的指导作用

3.2.1 在表达好消息的商业信函中使用礼貌原则

(1)使用具体词而不是抽象词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表达得越直接就越礼貌。来看两个句子。a.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recent promotion. b.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being named the manager last week. 这两个句子可以出现在祝贺信中。a句尽管言语本质上是礼貌,但promotion 过于太模糊而不能被满足收信人的面子。b句更有效,因为这些词更具体直接,在恭维和祝贺是比较大方。利奇认为我们应该把对别人的赞扬最大化,把对我们自己的赞扬最小化。这个句子中,写信人让收信人知道她是受喜爱的,并且祝贺她晋升为经理的职位。一般的,具体词容易表达意思,也容易理解大意。因为所传达的信息越生动,就越有利于收信人获得积极的反应。

(2)使用主动词

主动词比被动词更具有强调性。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有表达行为的主动词的句子而不是含有被动词的句子。例如:a. I'm glad to accept the invitation. b. Your invitation is accepted.第一个句子更有效,比第二个更礼貌。

(3)使用肯定句

因为肯定句强调积极愉快的方面,表达的也更友好礼貌。所以肯定句能从收信人那受到积极地回应。比较下面两个句子:a. We can't fill your order unless you send us your specification. b. We will fill your order quickly when we receive your specification. 这两个句子可以出现在订单的接收信里。A表达的意思伤到了收信人的积极面子。B是个肯定句,强调积极方面,如果给了说明书订单就会尽快签订。

(4)使用短句子来突出观点

要是信息有益于收信人,信息应该以直接有力的方式展现出来,使用独立分句和简单句是最好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即直接有礼貌。例如:a. You are the winner of our grand prize.b. We would like to inform you that you have won our grand prize. 前句用直接有力的方式表达获奖的好消息,后者用了复杂的句子。在表达好消息的商业信函中,也有一些其他的选择来暗示礼貌,例如使用长句。

3.2.2 在表达坏消息的商业信函中使用礼貌原则

(1)使用肯定语气

人们不喜欢别人说NO因为NO这个词经常产生不愉快的心情。但是在拒绝信中商业信一定要说NO。那我们怎样在不产生不愉快时表达意思呢?事实上,能用否定词表达否定意思也可以以肯定的方式表达否定意思。比较下列句子:a. Therefore, we can't return your check.b. Therefore, we've deposited your check and credited your account with this amount.

(2)使用被动语气

人们通常在表达坏消息或间接责备别人是会使用被动语气。因为被动语气强调情景或事件而不是涉及的人,这样对收信人的伤害会更小些。例如 ; a. You fail to deliver the goods in time. b. The goods have not been delivered in time. 很明显,b句更礼貌

(3)使用虚拟语气

希望,建议,推测和一些与事实相反的都用虚拟语气来表达。一般会使用条件式的表达方式比如:我希望,似乎,可能,愿意,等等。换句话说,虚拟语气可以用肯定的表达方式表达否定的内容。而且,当说明理由之后,否定的内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例如,如果商品能够按照我们的说明去使用,我们愿意赔偿你们的损失。在这个句子里,隐含的意思是我们是不会做出赔偿。虚拟语气给创造出一个肯定的气氛,并包含一个否定的信息。

4 结论

本文探讨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业信函中的应用。首先我们以商业信函的特征为基础讨论了这两个原则在商业信函中的应用,指出二者在商业信函的写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出于礼貌的要求,合作原则也可以被违背,尤其是在表达消极信息是尤为如此。

参考文献:

[1]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London: Longman.

[2]Searle, J. R. 1979.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Sperber, D. & Wilson, D. 1986.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lackwell.

作者简介:

原则和问题 篇7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从传统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采用“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2. 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因而调动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历史课本的内容与数、理、化、英等各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3.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是分数的高低,这使得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科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这些都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困惑与失落。

二、问题式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首先,问题式教学法真正地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向学生展示问题,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行了思考,加之教师对教学节奏的适当调节,并把教学气氛不断搞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和学生的实际相符合。

其次,问题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讨论问题。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追求真理的动力。而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抓住了这一特点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培养。历史教学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能够对基本的历史事实及历史现象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从而能够把历史发展的线索加以理清,进一步具有对历史信息正确获取及对历史材料正确处理的能力。另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对各种历史事物的共同属性及内在规律进行认识,对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及概括的能力进行培养。当然,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十分重要,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集中和求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及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从静态的历史时空向动态的历史时空转变,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出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三、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 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怪异”回答,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要乐于接受期望之外的回答,切忌只接受自己所期望的回答。有些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期望学生按照他们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问题。一旦学生的回答超出他们的期望,他们往往不会肯定和接受学生的回答,甚至有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讽刺,这样就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怪异”回答,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直言,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运用文字、实物、图片、音像等各类史料教学有助于学生切身体验历史学家认识历史事实及发现、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改善历史学习方法,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及学生认知特点“裁剪”和“编辑”各类史料,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在集体讨论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和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相互帮助、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原则

1. 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即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历史教学中提问应该设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即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

2. 启发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即提出的问题难以从教科书中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学生经过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学习兴趣会提高,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原则和问题 篇8

1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

1.1 一定要刚柔并济,平衡结构体系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一定要遵循刚柔并济的原则,众所周知结构太刚变形能力就差,而结构太柔就会导致太脆。当建筑框架结构要承受强大破坏力在一瞬间来袭时,必然导致结构部件部分受损或者全部损坏。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设计人员设计时一定不能使建筑结构太刚。那么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是不是越软越好呢,当然不是。结构柔一些是可以削弱外力,但缺点是容易变形缺乏支柱,必然导致全体倾覆。所以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中,一定要控制好结构设计的刚度,既不能太刚也不宜太柔。这个问题也正是设计人员正在探索并密切关注的问题,现在的规定只是一个笼统的范围,至于谁多谁少,目前尚没有准确定论。

1.2 一定要多道防线,降低结构风险

层层设防能够尽可能的降低结构体系的风险,当突发状况发生的时候,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联合抵抗,同时相互支撑,这就好比一个物体从高处掉下来,如果经过一层层障碍物的阻碍,缓冲其速度,那么当这个物体掉下来时可能就比没有障碍物阻碍的物体或者障碍物少的受损度小很多。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把结构重心全部寄托在单一的构件上,在土建结构中我们知道多肢墙要比单片的墙好,而框架剪力墙要比纯框架好,我们知道鸟巢外形结构的设计,是多道防线设计思路的最好体现。

1.3 一定要抓大放小,保全重要结构

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有这么一种说法,那就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这不禁勾起了人们对这种说法产生疑问,问什么结构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在我们的印象中强柱强梁肯定会比强剪强弯要更加结实,更加安全。但是如果所有的结构构件都强了就不好了,将会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我们知道绝对安全的结构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无论哪种结构体系都不能在任何情况都可抵御各种外界的破坏。每个构件的作用都不同,整个结构体系就是由这众多的构件协调组合而成,并依据其重要性来区分轻重。每个结构构件共同抵抗外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遭遇强大的外界破坏力时,能够保住其中最重要的部件不受损坏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遇摧毁,这就是要做出取舍的时候了。所以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之初就先衡量孰轻孰重,哪部分是主要构件,哪部分是次要构件,当强大的破坏力来临时,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次要的构件,在设计中各个部件千万不可平均受力,那样将损失惨重。我们知道在钢框架的结构设计中,如果柱不幸倒塌,梁也不可能存在,而如果梁倒了的话,柱依然可能存在,这也就说明了柱起到的作用要比梁大。所以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柱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就要把梁放在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上,使其能够承受大部分外来破坏力,尽可能阻挡对柱的破坏,使损失降至最低。而如果把梁和柱都设计在主要环节上,则有可能使梁和柱遭到同样的破坏。

1.4 一定要使结构合为一体

好的建筑框架结构体系是一个整体的结构,这种结构体系中没有关节,并且能够快速有效的传递并消除外力,尽量减少破坏力度,有了这个原则,我们在设计时就要想办法把各个关节给“打通”,使之畅通无阻。前面我们提到的三个原则(“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实施的基础就是一定使结构浑然一体,也就是说这个原则是前面三个原则的保障。总的来说,设计者要使原本保持平衡和静态的构件组合之后,在受到强烈的外力冲击时还能保持原来的静态,或者相对的静态,这样目的就达到了。

2 从概念设计上应解决的问题

1)“强柱弱梁”节点的控制措施。我们强调的强柱弱梁节点的作用是为了在碰到罕见的大地震时,可以让梁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塑性铰,柱端不屈服,并且还可位于非弹性的状态,节点仍然可以在弹性的状态当中。设计经验告诉我们,在建筑结构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要把柱的截面尺寸尽可能做大些,让柱的线刚度要比梁的线刚度之间的比值大于1,柱子的轴压比一定要满足规定的规范。在设计中要充分注意节点构造,尽量让塑性铰要向着梁跨内移。强柱弱梁节点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

2)“强剪弱弯”的实施。保证构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坏是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而保障这个环节的主要措施就是“强剪弱弯”的实施。“强剪弱弯”主要是为了在结构部件遭遇强大的罕见地震时,可以保证脆性剪切不会失效。

3 设计构造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3.1 严格控制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配置

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来控制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及体积配箍率,这方面很多设计者往往会忽略,特别是不能满足对柱轴压比不大时(这个规定是为了保证节点核芯区延性的重要构造措施)的要求。对于这一点问题设计者以后应该充分考虑到,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3.2 底层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不能满足

在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留意在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有规定:“底层柱,柱根处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应不小于柱净高的1/3”,这是一新增加的规范要求,大多设计者可能都不太了解,以后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的解决。

3.3 框架梁上部纵筋端部水平锚固长度不能满足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规定:“框架端节点的地方,一旦框架梁上部纵筋的水平直线段锚固长度不足的时候,应该向下弯曲并且伸到柱的外边,控制好弯折前水平投影的长度一定要等于或者大于0.4LaE”,一旦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在400 mm×400 mm以下的时候,框架梁就易出现问题,这就会埋下一个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于以上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设计者忽视的问题,只要设计者在设计之初能够做好前期准备,重视这些问题,并按照国家规定来设计建筑,那么上述问题也就会随之消失,建筑框架的结构也就会符合标准。

4 结语

文章介绍了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并且分析了概念设计,以及设计构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设计者能够遵循这些原则,同时细心认真,避免上述问题,才会设计出既安全又实用的优秀作品来。

摘要:阐述了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从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方面分析了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处理措施,从而保证框架结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原则,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翠荣.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7,33(4):58-59.

原则和问题 篇9

1 无功补偿原理

电网中的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属于感性负荷,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 需在电网中安装电容器, 提供无功功率而降低电源对感性负荷功率的提供, 降低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 降低线路和变压器等造成的电能损耗, 提升供电效益和供电质量, 这就是无功补偿。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接法分为星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

1) 电容器星形联接。电容器星形接法时电容器所受的电压为相电压, 计算方式概述如下。

提高功率因数所需补偿电容器的无功功率的容量QK, 可根据负载有功功率的大小, 负载原有的功率因数cosφ1及提高后的功率因数cosφ来决定, 其计算方法如下:设有功功率为P, 无电容器补偿时的功率因数cosφ1, 则由功率三角形可知, 无电容器补偿时的感性无功功率为:Q1=Ptgφ1并联电容器后, 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cosφ, 并联电容器后的无功功率为:Q=Ptgφ由电容器补偿的无功功率QK显然应等于负载并联电容器前后的无功功率的改变, 即:

算出要补偿的电容器容量, 将:QK=U2/X C=U2/1-ωc=U2ωc代入 (式1) , 有U2ωc=P (tgφ1-tgφ)

采用星形联接, 电容器短路后相电流为未短路电流的和, 此电流不会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3倍;采用三角形联接, 电容器短路后的相电流会超出电容器额定电流的较多倍, 以引发电力安全事故。从短路方面考虑, 采用星形联接较为合理。

2 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原则

1) 全网平衡与地区平衡相结合。为了实现10k V配电网络中电力的平衡, 需结合城乡的供用电现状, 先满足县级电网的无功电力平衡, 再考虑分级变电站和分级输电线路带来的无功影响, 保证无功电力平衡。针对无功电源的布局 (一般指补偿设备的位置和容量) 配置, 无法实现地区无功电力的就地平衡, 导致电网分配给分级变电站和分级线路中的无功电力较多, 相应的电压也会偏高, 过剩的无功电力必须通过输电线路向其他地区输送;也可能导致电网分配给分级变电站和分级线路中的无功电力较少, 相应的电压也会下降, 须向上级变电站索取无功电力, 这就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无功电力过多级变化和输送, 加大了电网的电能损耗和无功损耗, 在无功补偿设备的规划设计中, 必须以总体平衡为基础, 针对不同地区的设备研究出合理的补偿方案, 以配备最优化的补偿设备, 达到最佳补偿效益[1]。

2) 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需要满足总体平衡的要求, 又要保证局部平衡, 在对供电部门的系统进行补偿时, 必须考虑用户的利益, 对用电系统进行合理的补偿, 基于这一要求, 必须在补偿的过程中使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2]。

在10k V供电网络中, 在变电站等感性设备中安装电容进行补偿的方式称为集中补偿;在不同的负荷区 (例如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用电设备等) 采用分散补偿的方式称为分散补偿[3]。在集中补偿的过程中, 很大程度是在对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进行补偿, 以减少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无功功率, 从而降低供电网络中的无功损耗。采用集中补偿的方式不能降低用电系统中的无功功率。针对用户而言, 为了降低输电线路中的损耗, 只有采取分散补偿的方式, 以保证用户的利益。

而目前在10k V配电网络中, 输电线路的损耗约占全网损耗的70%, 结合这一数据, 必须在补偿的过程中以分散补偿为主, 集中补偿为辅, 以降低配电网络的线路损耗, 降低电网的总无功损耗。

3) 降损与调压相结合。在电力网络中, 为了实现无功电力的就地平衡, 必须在无功补偿的过程中, 将电容器并联以达到到降损的目的, 另外可以将电容器分组, 通过对电压的调整, 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通常在降损和调压的应用过程中, 以降损为主, 调压为辅。针对转换型变电站或电压较低的变电站, 为了实现无功电力的平衡, 需装设容量较大的电容器组, 改善电压质量的同时对无功电流实现合理控制, 以提高电网的运行水平。

3 配电网络中无功补偿现存的问题

3.1 补偿方式问题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的功率因数, 将补偿箱应用于电力网络中, 虽然降低了电路线损, 但效率并不高。所以确定最优补偿量和补偿方式是关键。而在10k V电力网络中, 常采用分散补偿的方式, 结合配电变压器的特点, 通常在低压侧进行补偿。

3.2 补偿容量的选择不当

配变低压侧补偿容量过大不但不经济, 而且在变压器空载运行时, 或者负荷较轻时, 会造成过补偿, 使功率因数角超前、无功功率向电力系统倒送和电源电压升高, 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了防止发生过补偿现象, 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原则为:其补偿容量不应超过配变的无功功率。

3.3 电压调节方式问题

为了提高用户端的电能质量, 有些无功设备的补偿量需要根据电压的调节方式确定, 对电力系统而言并不可取。无功量的变化引起电压波动, 但线路的电压水平不受无功量的影响, 只由电力系统本身决定。在电力线路电压基准偏高或不足时, 无功设备的补偿量可能与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差别, 导致过补或欠补。

4 结束语

1 0 k V配电网络的无功补偿需结合系统本身的特点, 重点考虑补偿设备对系统侧的影响。为了提高电压质量, 降低无功损耗, 需结合供电网络中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原则, 选择合理的补偿方式, 提高补偿效益, 解决补偿过程中的问题。

摘要:本文结合10kV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原则, 提出了现今电网系统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以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理论研究依据。

关键词:10kV配电网,无功补偿,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娟娟, 康义, 陈凌云等.南方电网无功补偿配置原则与标准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 2013.

[2]忻俊慧.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及无功电压问题探讨[J].湖北电力, 2011.

《原则问题》书评 篇1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制度受到质疑。在美国, 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使许多人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实证主义走向衰落, 自由主义法治思想需要澄清和再发展以保持其可信性。

德沃金的著作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以他对哈特《法律的概念》的批判为起点。哈特在评论德沃金的早期作品的时候, 说德沃金是一位“高贵的梦想家”。德沃金的理论根源在于美国的自由主义的政治和法律传统, 他的著作一直关注司法性法律解释的性质与司法的功能。对德沃金来说法律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智识和实践结构——它不必然具有逻辑一致性, 它包含的原则可能相互冲突, 原则、规则、原则和权利的意义也可能会发生冲突——原则是社会主流政治价值的表达[1]。

一、关于法律的政治基础

《原则问题》首先探讨了关于法律的政治基础问题。关于政治信念在各种官员和公民在判断是法律以及“何时应当实施和服从法律”问题时所扮演的角色的问题, 德沃金认为法官必然会作出政治判决。在处理有争议的案件时, 法官的判决应当是基于政治原则论证, 而不是政策论证, 即法官作出的政治判决应该遵循权利法治观。德沃金认为法官不能有自由裁量权, 尤其是面对疑难案件时, 法官应该依据道德原则等来对待法律问题。

德沃金认为, 应该放弃试图寻找立宪意图的做法。因为确定制宪者的意图是很困难的, 而这种困难在确定国会的意图或整个制宪大会的意图的时候明显增加。立宪意图的概念是开放的, 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 很难确定哪一个意图是最佳意图[2], 但是, 德沃金还认为法律的实践已经缩小了立宪意图的概念。在《原则问题》中, 德沃金明确提出了对美国宪法进行道德解读的重要性。强调法律的道德性是德沃金整个理论体系最重要的特点, 强调原则尤其是道德原则在法律中的地位, 是德沃金法律思想最重要的武器。德沃金的法学理论, 不仅是关于权利道德与原则的学说, 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于宪法的道德解读的实践学说[3]。

二、作为解释的法律

关于疑难案件是否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德沃金认为不可能如实证主义所说的没有正确答案。当然, 德沃金的正确答案道德原则上的正确答案。德沃金认为只有通过阐释才能使法律原则得到统一, 法律才能体现出整体性。德沃金对哈特的理论的批评, 恰恰就从对疑难案件的问题的考察开始切入的。

实证主义认为法律命题是完全描述性的。德沃金为法律找到了更好的出路:法律既不是简单明了对法律历史的描述, 也不是脱离于法律历史的简单评价, 而是对法律历史的解释, 这种解释结合了描述因素和评价因素, 又不完全等同于描述和评价。德沃金一再强调法律研究和法律批评是一个解释活动。法律分析从根本上讲是解释性的, 这是一项“解释”的事情, 而不是一项“发明”的事情。德沃金认为“解释是一项探索活动, 一项公共探索活动, 对这种探索活动中有效性必须像什么而下断言是错误的”[4]。

德沃金认为法律与文学有相似性。相较于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作者的特殊意图, 德沃金更感兴趣的是提出有关整个作品意义的某种解释的论证, 这跟德沃金一直坚持的法律原则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是一致的。德沃金反对作者意图理论, 他认为探索作者意图的活动只不过是另外一个解释而已。在法律领域里作者的意图表现为制定法律者的意图, 作者意图论在解释宪法时没有充足的依据, 是站不住脚的。当考虑普通法解释的问题时, 作者意图理论更为贫乏。根据德沃金的理论, 判定法律上的疑难案件非常相似于文学实践, 尤其是当法律条款出现缺失, 需要从以往法官作出的判例中选择应适用哪种法规或法律原则时, 这个相似性就更为明显。

德沃金认为:法律是一项政治事业[5]。任何一部法律或法律的分支的解释必须用政治术语来展示其价值。在哲学中, 政治学、艺术和法律以一定方式统一在一起。德沃金关注的是解释以内的政治学而不是解释的政治学。德沃金严厉批评了法律解释中的主观主义、怀疑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他认为要坚决地拒绝主观性和随意性而坚持客观性和严肃性。这体现了德沃金在论证上的前后一致性和严格性。

三、关于自由主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美国, 对自由主义是不是明确的政治理论提出了疑问, 通过分析自由主义在美国受到的质疑与肯定, 德沃金认为自由主义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德沃金认为自由主义是一个正直的且连贯的政治道德。在那个时代, 怀疑自由主义者和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对自由主义的论述都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对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来说, 平等都是基本的观念。在德沃金的分析中, 平等包括两个基本原则:一、政府将所有公民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 即给所有公民以平等的关切和平尊重;二、分配某些机会资源或工作资源时, 政府平等对待所有公民。因此, 他认为政府应该以相等的关切和尊重来对待其所有公民, 将所有公民作为独立的人、作为具有相同尊严的的人来对待, 这个问题在政治理论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基于平等的自由主义的主要原则政府不应该强制执行私人道德[6]。因为每一个公民都是一个共同体的成员, 每个共同体都有其公共美德。只有当该共同体为其公民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发展机会, 并且使他能够过上一种他认同的对他本人和共同体都具有价值的生活时, 他才有负担起在这个共同体中专门责任的理由。只有当共同体的繁荣给予其成员一定的好处, 并且对他和他的种族至关重要时, 他才会把自己的未来等同于这个共同体的未来。

四、关于逆向歧视

著名的“贝基案”检讨了大学和职业学院对黑人和少数民族特殊的优待措施计划合法性。德沃金通过分析贝基案, 认为给予黑人和少数民族的优待措施是合理的, 这种措施的最终目标是设法不增加种族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和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对美国来说, 作为一个社会现实问题, 团体成员资格是决定什么事情应该被接纳或被排斥的组成部分。贝基案虽然经过加利福尼亚州以及联邦法院的最终判决给予了人们满意的答案, 但是该判决在原则上仍然没有强大到足以为有关优待措施提供连贯且持久的基础。1976年, “炼钢工人诉韦伯案”检讨了在产业培训计划中为黑人提供优待措施的合法性。这与贝基案中的优待措施计划一样将直接使更多的黑人收益, 并且有望对经济上的种族不平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德沃金认为, 这些特殊的优待措施是符合宪法精神的。因为虽然美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这样的优待措施是否合法, 但是“当法令语词不明确并且不存在制度化意图的时候, 法令产生的立法便直接依赖于政治道德”[7]。宪法的发展更多的受到成熟的道德原则的约束, 而不是去追究立宪者的意图。

五、关于新闻审查制度

在关于审查制度和出版自由方面, 德沃金深入地分析了他对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的理解, 并且引申出了原则与政策的区别。德沃金认为关于审问审查制度引发的案件, “不是作为技术性法律问题而是作为引发重要政治原则问题的事件受到讨论的”[8]。当新闻界主张某种特殊权利或保护的时候, 对他的主张是基于政策还是基于原则作出判决是重要的。作为一个原则问题, 记者不比任何其他人拥有更大的言论自由, 出于政策理由而授予记者的特权在面对个体权利时必须做出让步。

德沃金认为, 原则是为了保护个体权利, 这个权利可以反对整个社会或政府;而政策是为了普遍利益而设, 它对整个社会有益。原则与政策针锋相对, 两相对峙。原则与政策相冲突时, 除非忽略政策会导致大灾难, 否则政策必须向原则让步。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出版自由, 它的核心是一个原则问题, 而不是政策问题。

诚然, 德沃金的观点也有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例如他认为法律经济分析运动将会衰落并且会成为过去的断言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 这并不影响德沃金在当代法理学领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他是我国法律人应该认真对待的法理学家。

摘要:美国当代法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所著的《原则问题》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 同时该著作也涉及一些道德哲学问题。该书共分为六个部分, 分别探讨了政治信念在人们“判断什么是法律”以及“何时应该实施和服从”法律时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法律分析从根本上讲是解释性的这一主张;探讨了自由主义理论的当前处境;分析了关于对待法律的经济学路径的问题;同时该书也对一些法律和政治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这主要集中在本书的最后两个部分, 例如:给黑人和少数民族公民优先提供工作机会和大学入学资格是否公平, 建立新闻审查制度和查禁黄色作品是否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 当犯罪率上升时, 犯罪嫌疑人有什么权利等。目前, 我们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阶段, “德治”与“法治”孰轻孰重、如何权衡对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则问题》是我国法律人应认真研读的著作。

关键词:道德性,立宪意图,自由主义,逆向歧视,新闻审查,政治道德

参考文献

[1]韦恩·莫里森.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 李清伟, 侯健, 郑云瑞译.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1.

[2]罗纳德·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 2005-7.

[3]孙国华, 朱景文.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8, (二) .

[4]陈金钊.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0, (一) .

原则和问题 篇11

高中物理课程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习题教学是指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作业和试题讲评等活动,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公式和原理的延续和深化;二是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能力;三是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为学生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习题教学呢?选择恰当的习题是搞好习题教学的基础和保证.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指出,优秀教师给学生做的练习比一般教师少三分之二,但却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练习目的来选择习题.

但是,在当前高中物理习题的选取存在一些问题,如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学校和教师对习题选取的有效性研究较少,对待习题选取的态度大多处于一种初级的、经验的、感性的状态,缺乏节奏性,要么题目设计较简单,要么题目设计较难,或是没有难易的明显区分,没有注意到习题由浅入深的原则,导致学生在习题练习中起起落落,练习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在解题能力的发展上起色不大,导致学生解题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所以,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教师要对习题课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要有效地选取习题,要把训练的盲目变为目标明确,把简单重复变为针对性强,把单调变为形式多样,把过量变为适量,切实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中,首先要注意习题选取的典型性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那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做例题,选择能训练思维和方法的习题作为学生的练习题.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各种问题,然后还要认真选择,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具有针对意义、对当前教学最据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鉴别出来后,以使学生能通过最少量的习题练习,然后进行生长、变化和延伸,取得最好的效果.其次,要注意习题选取层次性原则.

对于整节习题课,需要设计一系列的习题,对于这些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果把过难的物理问题“一次到位”地摆在学生的面前,这些问题不仅不可能“到位”,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因此,对于学生练习,要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由简单到复杂来设计整个习题课.

2 习题教学的实例:“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的习题教学

下面,我们就通过“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的习题教学来看如何通过选择恰当的习题来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之所以选择这一章节,是因为库仑力是学生在电学中首先学习的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对电学问题中的出现的力无从下手,所以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例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库仑力是一种力,同样遵从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遵从共点力的平衡,遵从牛顿定律等力学基本规律,遵从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力学知识和方法,我们只要把库仑力当做一个普通力来对待就可以了, 所以,在习题的选择上,一是要突出和力学知识的结合,二是要注意典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具体来说,从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起,到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再到周期运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问题.

2.1 与力的合成与分解相结合

例1 等边三角形ABC如图1所示,边长为L,在顶点A、B处有等量异性电荷,QA=+Q,

QB=-Q, 则在顶点C处的点电荷QC所受的静电力为多少.

解答 QC题目中没有交代电性,解答时需要考虑两种情况:即QC为正电或QC为负电.

当QC为正电时,QA对QC作用力为斥力,QB对QC作用力为引力,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QA对QC作用力的大小:FA=kQQC/L2,

QB对QC作用力的大小:FB=kQQC/L2,

因为QA=QB,所以FA=FB,且夹角为120°.

所以,QC所受合力的大小与两个分力的大小相等,方向在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上,即FA=FB=F1=kQQC/L2,方向为平行AB连线向右.

同理:当QC为负电时:FA=FB=F2=kQQC/L2,方向平行于AB连线向左.

思维方法和原则 篇12

一、思维类型及其对教育方法的启发

一般来说人们思维分为下述四种类型:接受快且深刻,接受快但肤浅,接受慢但深刻,接受慢且肤浅。当然最好的是接受快且深刻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人往往自小就表现出天才模样,他们大都被称为是神童。可惜的是,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很容易养成骄傲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习惯于“艰苦研究”,最后变成平庸之人。王安石的《伤仲永》写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对第一种类型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爱护首先就是不要多表扬他们(例如各地过分吹捧高考状元是不明智的做法),其次对他们要多加督促,让他们养成艰苦学习习惯。列宁小时候聪明异常,他往往很快就完成作业,然后就嬉闹不止。他的父母很担心,怕他今后不会踏实学习,除了教育他以外,还时刻注意他。有一次列宁看到他的妹妹坐在钢琴边,不停地弹奏一首乐曲,花了许多小时,才把它弹得正确。为此列宁感悟道:做任何事情,没有坚毅品质是不行的。列宁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才放心,他们知道列宁已经懂得养成勤劳习惯的重要性。第二种类型(接受快但肤浅)的人,他们平常的表现最容易使人迷惑:许多复杂的问题他们一听就懂,可是他们自己做起来却经常出错。他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误认为这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除了告诫他们要细心以外,家长、老师(甚至他们自己)对这种现象都不在意。举一个例子,初中学生刚学习有理数时,写负数时往往会遗漏负号,当你向他指出时,他立刻就知道是自己错了。人们大都认为这是粗心的原因,殊不知是他在他的意识里还没有真正接受负数这个概念,也就是说他虽然接受了负数概念(也许很快就接受了)但是却很“肤浅”,他的潜意识里并没有它的“真正”位置。因为引导学生思想深化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所以对于接受快但肤浅的学生,我们也许更应该留心。除了教育他们不要骄傲(这是由于他们接受快而造成的错误)以外,还要训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养成深思的习惯。(顺便提一下,怎样培养学生养成深思习惯,如同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样,至今都尚未找到特别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三种类型,即接受慢而深刻,在某种意义上它才是最好的一种类型。领会深本是探索一切知识的必要因素,可是他具有这种优越品质而不觉,有时他还为自己接受慢而苦恼,这样他对学业从不掉以轻心,为了克服自己接受慢的缺点,他总是“笨鸟先飞”,这样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他养成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又是一个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三种类型的人“天然”地具备了成功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大部分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都来自于他们。据说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都很“笨”,倘若真是这样,这便是上面论述最好佐证。另外的例子是真人真事,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吉伯特(1862—1943),他接受新的思想很慢,但一经接受,在运用和进一步发展这些思想上,就没有人能和他比拟了。至于第四种类型的人,虽然他们在学业上很费力,但他们的成功机率并不比第一、二种类型的人要少,甚至还要大于第二种类型的人。这种人只要不放弃努力,那么在他艰难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养成一种深刻钻研的禀性,此是“勤能补拙”之谓也,这正是一切在学术上获得成就的人所要必备的主要品质。明末清初的一位历史学家谈迁,小时候很愚笨,记性差、反应慢,他对自己所读的书籍很难弄懂,他很苦恼,不过他锲而不舍,经常读书到深夜,由于长期的努力,他终于大彻大悟,从此他便突飞猛进,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学问的人之一。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大概就是这种类型人的最好写照。总之,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有成功希望,只不过有的开始要多费点力气而已。“聪明”并不是人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最重要的是人的刻苦和坚忍,而且随着人们的成长,差的类型在不断刻苦努力下,也会迅速朝着最好类型转化,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千真万确的。

二、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学习方法

在一切学科中,数学是一门最重要而且最奇怪的学科。它研究的问题似乎虚无飘渺,并不接触现实世界,但却有莫名其妙的大功效。麦克斯韦尔认为,研究问题时首先要引入数学概念,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方程就是以这种方法推导出来的。狄拉克也认为,应该遵循数学方向前进,因为“正电子”也满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方程,所以他预言“反物质”正电子的存在,几十年后人们果然在宇宙射线里发现了它。也许最值得一提的是,陈省身的“纤维丛”几何学理论,竟然可以平行移动到杨振林的“规范场”物理理论里,对此杨振林感叹地说: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时,根本没有考虑到物理世界,而却能深刻地阐述世界,这真令人惊叹。如今关于物质粒子最新研究的“弦理论”也和数学家丘成桐的微分几何成就有密切关联。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理论的关系同样也非常密切。就连过去一向被认为是最难找到实际用途的数论也在计算机科学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大整数质因数分解定理丰富了密码学方法:RSA公钥系统,根据大整数的分解,它采用“公钥”和“私钥”技术。[1]由此可见,在数学上花费时间是值得的。一般人并不喜欢数学,他们或者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或者认为数学深奥难懂。在人们心目中,数学里只有推理,没有猜测;只有逻辑,没有艺术;只有抽象,没有直观;只有理性,没有想象。人们感到数学的结果是一步一步推出来的,没有过人的聪慧是不行的。然而,幸亏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我们的数学就不会兴旺到如它目前所示,它早就不会吸引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其实数学是一门融合了人类一切认识世界方法的学科,只是在它整理自己的知识时,才采取了“定义”、“定理”和“证明”严格方式,这是为了保证它的结论准确无误所致。但是这并未妨碍人们用其他方式获得数学知识,其实最伟大的数学家在他们思考问题时,都是凭借直观(甚至是最粗糙的直观)前进的,特别是当他们在做划时代事业时,更依赖直觉,甚至有时连逻辑也不顾。这在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时特别明显。本段叙述直接来自于文献[2]。明白了上面道理,我们建议:要在感性上下功夫,要理解数学精神实质,即要有数学质感。对数学的学习要运用人类一切认知手段,即实验、猜测、直观推理、试错法、合情推理和正统的逻辑推理;对于基本知识要有透彻了解,基本技能要熟练掌握。对于较难或者很难的题目,应该努力解决它,真正解决不了,也不要气馁,可以暂时放下,“历史总是带着问题前进的”;对一门数学学科,如果你感到对它的任何一个习题,只要有时间你就可能会做出,即使不会做,但对别人做出的看一眼就会,那么这门学科你就基本过关了,没有必要搞题海战术,这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的观点。

三、彻底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彻底性。欧氏几何里有一条平行公理:“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引一条直线和它平行”。但在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里,很迟才引入平行公设,且叙述很啰唆,并不像上述的那样简练。后人怀疑欧几里德并不想把它作为公理,只是“证不了它”,才不得不把它作为一条公设采用。后来的数学家们跃跃欲试,用各种方法试图证明它,就这样证明了一千多年。不少人采用“反证法”,得出许多奇特结果,可惜他们认为“荒谬”,就匆忙下结论说,他们发现了矛盾从而证实了平行公设。只有高斯、鲍利埃、罗巴切夫斯基和旧观念,即认为“欧氏公理体系是唯一正确的”,彻底决裂,他们发现了非欧几何。高斯惧怕旧观念势力,鲍利埃患得患失,他们都没有发表他们的工作,只有罗巴切夫斯基勇敢地发表了他的成果。[3]同样,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都是彻底摒弃旧有观念的好例子。旧有观念根植于人的潜意识里,人们很难发现它,更难突破它。诚如一位物理学家说,他花了好几年工夫才真正弄懂相对论,不是由于他知识的缺陷,而是由于他头脑里的固有观念妨碍了他的理解。他的话有助于我们理解突破旧观念时,坚持彻底性原则的重要性。只要是创造性工作,哪怕是很小的创新,实质上都是在突破我们潜意识里某个旧有观念。希望有所创造的人,对此不可不察。

对思维类型做深入的反思和研究,可以及早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而就可以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并且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努力攀登科学的顶峰。

摘要:现今学者对思维类型做了大量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思维也分成不同的类型。本文从新的角度去探讨思维类型,将四种思维类型与教育方法相结合,给出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并且特别指出数学思维及其数学学习方法,最后给出创造性思维的彻底性原则。

关键词:思维类型,思维方法,原则

参考文献

[1]Michael Sipser.计算理论导引[M].张立昂,黄雄,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王健吾.数学思维方法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3.11日本下一篇:物业管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