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日本

2024-09-23

3.11日本(精选4篇)

3.11日本 篇1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随即引发海啸、核电厂核泄漏等一系列灾难,牵动世人心弦。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同时也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在灾难报道中展现着其迅速、客观、权威的媒体形象,但如此冷静的报道态度却在潜移默化中打动人心。特别是在此次3.11大地震报道中,NHK成为全球媒体关注、获悉日本3.11大地震事态进展的窗口。本文旨在通过NHK在日本3.11大地震中的不同细节案例对其灾难报道理念加以梳理总结,并探究这些报道理念由来之源头。以期借鉴,改善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日本放送协会,即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是日本的公共媒体机构,成立于1926年。作为在日本颇有影响力的新闻单位,NHK始终秉持着独特的、体现自我报道价值的媒体风范,保持着独立和公信力,即便在大灾难来临时也不曾改变。

2011年3月1 1日,日本本州地区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电厂泄漏事故等一系列灾害。随即,日本NHK第一时间展开了报道。在其电视画面中,主播们始终保持镇静的面容,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坚强。画面上没有出现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没有灾民们呼天喊地的镜头,也没有第一线记者虚张声势的煽情式报道。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在经历了地震之后发出感想:日本电视台的新闻特别平静,我觉得无可挑剔,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有数据不煽情,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作为日本的公共媒体机构,NHK专业、独到、权威的媒体报道足以成为日本在灾难报道中指引方向的媒体“老大哥”。

NHK日本3.11大地震报道承接无缝隙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此次地震还引发了海啸、核电厂核泄漏等一系列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NHK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让人们通过NHK的镜头、声音来了解事态发展,同时,给身处灾难中人们以救灾指引和心理抚慰。此时,NHK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媒体机构,她搭建起一座沟通灾难内外的桥梁纽带,牵引着人们走出灾难、面对生活。从预警、直播再到恢复常规节目安排,NHK做到了无缝隙承接。

预警:提前1分13秒发布地震预警

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慢于电波传输速度,因此,3·11大地震发生前1分13秒,NHK电视台就向受众紧急发布了地震预警,并开始用多种语言不间断地进行地震信息播报。虽然1分13秒时间很短暂,但对于大地震中的逃生、应急也是很宝贵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能够理性面对灾难,避免了因不知情而引发的恐慌等问题。

直播:不间断直播

地震发生后,NHK即刻地震预警,随之而来的是不间断的地震直播。NHK取消所有节目的放送,全天直播地震灾情。例如NHK的一个子频道为配合政府的救灾“停电计划”而宣布暂时停播。在地震直播中,NHK电视台不仅会发布与地震相关的及时信息,还会指导观众识别预警信号,以免造成因不知情而产生的慌乱情绪。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NHK未雨绸缪,在平时就对地震报道常备不懈,还配备了专用直升飞机,以航拍辅助地震发生后的现场直播。3.11大地震中,NHK电视台不间断地轮流用日语、英语、中文、韩语等五个语种发布震情,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包括海啸在内的受灾地区,告知大家如何避难,比如遇到什么情况要走到高处,停车、离开可能倒塌的物体等,这不仅被日本人视作最有效的“逃难”指南,也被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评价为:“作为真正的公共电视台,NHK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

恢复常:规生活仍要继续

3.11地震约一周后,NHK的部分节目开始恢复常规,在3月17日宣布将在19日恢复两部连续剧的播出,预示着让人们从地震灾难中回复到常规的生活中,让灾难的阴霾逐渐消减,引导受众积极面对当下、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日本媒体灾难报道的理念借鉴

日本地震、火山灾难多发,而中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NHK在灾难报道方面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引以借鉴。

常规防灾报道,防微杜渐

根据日本广播法的规定,NHK无法通过播送广告获得收入,其主要收入来自收听收视费,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除了对每年9月1日法定防灾日的地震防灾演习进行重点报道外,在平时的电视节目中也加大了对地震避难内容的比例,让受众掌握更多避震、防震的知识,防微杜渐,灾难没发生的时候通过防灾知识的普及来尽可能减少灾难损失。

尊重死难者,避免血腥

在关于3.11大地震的报道中,NHK电视台的画面上杜绝播放“血腥场面”。NHK前会长海老泽胜二将这种做法解释为对生命的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哪怕不幸死去也希望自己能死得有尊严;而从受害者家属角度看,若播放遇难者死前惨状不仅对死者不敬,也只会进一步加深生者的痛苦。即使从传播学角度看,血腥画面只能产生恐惧、却无助于防灾教育。按惯例,日本电视台在报道灾难中的遇难者时,绝不会直接展现死者惨状,而是尽量其生前微笑着的照片。

客观呈现事实,不蓄意煽情

在3.11地震发生头一周内,涉及到捐款内容的,NHK只播捐款实质性的客观信息,而不对捐款活动、捐款方进行宣传报道。涉及爱心捐赠,NHK一般只以快讯告知受众索取物品的渠道,包括对坚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50名“敢死队”成员,NHK也未作过多的报道,只是就事论事。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特殊的形势,更重要的是他们尊重当事人以及当事人亲朋的感受。没有眼泪、没有生离死别、没有背景音乐,NHK冷静、朴实的地震报道带来的确实震撼人心的效果,因为他们报道的是人们急需要获知的信息。

敢于质疑当局,不留情面

日本3.11大地震之后,随之而来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受损核电机组的核泄漏、核辐射威胁。即便当东京电力公司副社长藤本孝等官员在电视上因未直面回答核泄漏相关问题而向国民鞠躬谢罪时,场下记者仍旧对“核电机组堆心是否会熔解”这一问题进行询问。起初,藤本回答“目前尚不清楚”,模糊的答案让记者不禁再度大声吼道:“把话说清楚了!到底会不会?”“别含混言辞!”最后,在记者的再三追问,藤本不得不坦白,“情况是严峻的”。这一现场实况被NHK完整播放出来,没有删减。NHK不留情面、实事求是的报道理念说明,在灾难报道中,凡涉及公共安危问题,媒体为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而刨根问底是合理的,虽然对于政府当局而言这似乎有点儿不给情面,但从大局观之,这避免了媒体趋炎附势、随意附和带来的不公形象,也挽救了人民在大难面前以身相托的政府公信力。

制定防灾计划,独立自主

日本在1950年制定的《播放法》中规定:当自然灾害即将或已经发生时,广播电视机构必须为防止灾难发生或减轻受灾程度做相应报道。NHK电视台被1961年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定位“指定公共机关”,灾难发生时,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长官可以向NHK提出播放要求。但作为“法定报道机构”,NHK电视台还另外制定了自己的《防灾工作计划》,而且迄今,每次灾难报道没有一例是在要求下播报的,显示了NHK电视台在灾难报道上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打破常规安排,及时跟进

根据日本共同社3月14日的一个报道,NHK在震后第一个星期日停播了以往在周日定期播出的夜间剧《Go》,将全部资源用于报道灾情,麾下五个电视台和三个广播频道都在24小时地报道与大地震和海啸有关的节目。据悉,这是NHK在1989年1月NHK因裕仁天皇逝世停播周日夜间剧后,20年来首次停播深受欢迎的周日夜间剧。这体现了NHK对突发灾难事件灵活的应变机制,大地震来袭,人们即便对周日夜间剧的剧情再感兴趣,也比不上对地震灾情获知的渴求。当然,NHK能够打破常规安排,对突发灾难及时进行直播报道,与他们日常有序的硬件准备、机动策划是分不开的。

搭建信息平台,有效杜绝谣言传播

在3.11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之际,NHK对外及时发布关于核电站核泄漏的有关数据和情况,并向公众发布《防止核辐射污染须知》,还通过动画形式向人们解释风向风速对核泄露的影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有说服力、够全面,成为杜绝谣言散播的有效渠道之一。NHK的权威信息发布也是其资讯不断被各国媒体转载发布,成为世界关注日本3.11大地震的一个窗口。

什么成就了NHK的灾难报道?

灾难面前,NHK为何能够拥有如此完善的报道理念?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从日本自身的国情政体到各方面的未雨绸缪,成就了NHK如今灾难报道的如日中天。

先进的三网融合系统

现在,三网融合在日本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据统计,到2008年底,日本因特网利用人数为9091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80万,占总人口的73.5%,其中利用手机上网者为750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19万,电脑和手机并用上网者为6196万人。在日本,人们还可利用手机通过因特网平台享受到电视服务。而NHK电视台近几年也开辟了手机频道,而且利用电视机也可以上网,电视机不仅可以收看电视,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各种服务。因此,当3.11地震发生之后,日本人可以有效地通过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来接收收看到NHK的直播报道,使NHK的资讯得到畅通有效地传播。

完善的地震监控系统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度,NHK电视台之所以能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开始播报地震信息,取决于日本拥有一个遍及全国任何角落的地震监控系统。这一套系统除连接首相官邸、全国各地方政府、各地警察署的同时,也连接日本各大媒体,能够在大地震到来之前快速通过电视信号提醒民众防御自救。早在2007年,日本气象部门与NHK电视台开始进行合作,向公众提供地震在地面爆发不短于30秒前的预警。这一套完善的地震监控系统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及时测算出地震的震源地、震级、深度等基本情况,并即时通报给首相官邸、全国各地方政府、各地警察署以及各大媒体。因此,电视台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获得地震的基本情况,以及会不会发生海啸,并迅速做出报道。正因有了完善的地震监控系统,NHK就免去了向其他相关系统获取信息的程序,可以直接获取数据、发布信息,消除人们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慌和危机感。

难得的灾难善后预警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媒体人开始反思,他们认为,对受灾状况给予事实报道、通过记者对灾区采访营造视听氛围是不够的,真正的灾难报道不仅应报道现场,还要对何种政策才能真正帮助灾区复兴进行探讨。NHK阪神大地震十五周年特辑《Megaquake》的制作人近藤诚司表示,一味对灾难进行时给予报道只做到了报道事实、报道悲伤,这些也许只称得上炒作,并没有体现新闻报道对灾民的帮助,他认为媒体应该时刻思考地震报道所传达的信息——报道这些现象到底有何意义、又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式,才能让民众对灾难有所警觉和思考防灾措施。日本地震、火山频发,可以说,正是通过一次次灾后报道的善后反思预警,成就了如今NHK灾难报道的辉煌。

3.11日本 篇2

(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来源,知道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2、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呢!它是谁呢?有请它闪亮登场,出示纸娃娃。如果老师把这张纸送给你,你能用它做什么呢?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纸娃娃,它的用处可大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是一张纸》。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纸的作用。

1、纸娃娃最喜欢捉迷藏了,他去哪里了呢?同学们请把课本打开,仔细观察42页的图片,看看细心的你发现纸娃娃藏在哪儿了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标记出来。

2、课件出示教材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可以在哪里发现我们的好朋友——纸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学习用纸:作业本、书籍、文稿纸、杂志、报刊。(出示课件)

生活用纸:餐巾纸、卫生纸、纸巾、纸扇、一次性纸杯。(出示课件)

其他用纸:包装纸、壁纸、各种折纸。(出示课件)

3、教师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用途呀,尤其是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几乎时时刻刻都要用到它。板书:纸的作用大

活动二:纸从哪里来

1、思考:纸的作用真大,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1)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造纸了。把树皮、旧麻等切碎、洗净,用碱水浸泡。(出示课件)

(2)再用大火蒸煮至烂,春捣后,在池中打成浆。(出示课件)

(3)然后用竹帘从池中抄起一层薄浆,晾干后揭下,就成了纸。(出示课件)

(4)后来,我国古代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造纸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漂白、压膜、烘干等许多工序,一张小小的纸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纸张,节约用纸。板书:纸来之不易

活动三:纸的苦与乐

1、课件出示教材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幅图,说说纸娃娃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由于小朋友们不珍惜纸张,纸娃娃伤心地哭了。

2、课件出示教材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幅图,说说纸娃娃遇到了什么开心事。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由于小朋友们爱惜纸张,纸娃娃开心地笑了。

3、师:作为二年级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节约用纸、保护树木、不乱砍滥伐树木)。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纸的制造过程,还懂得了节约用纸就要做到保护树木、不乱砍滥伐树木。要做到节约用纸,老师倡议必须从我做起,你们能做到吗?板书: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3.11日本 篇3

日本航线阴云笼罩

最先感受到地震海啸巨大杀伤力的是,中日航线尤其是往来于日本东北部海域与关东港口的集装箱班轮。“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二三百公里到1000公里,当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使波高升高”,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04年底印度洋地震发生时,其附近的船舶曾报告说,当时船舶剧烈抖动,就像主机转速在临界点时造成的抖动,以为是主机出现故障。

航行船舶与靠泊港口的船舶抵抗海啸的成功案例并不多。据日本邮船透露,该公司有3艘货轮被巨大海啸冲击后受损,所幸64名船员无恙。宫城地震伴发海啸发生当日,仅中远集运航行在东京湾东部到津轻海峡海域的班轮就有8艘之多,其营运与靠泊安全一度成为公司岸基高度关注和应急处置的焦点。

据了解,目前从事中日航线经营的船公司已超过14家,除中远集运麾下泛亚航运、中海集运、中外运、锦江航运、海华轮船、大新华轮船、青岛诺阳、中通、山东海丰、德翔外,还包括一些地方小船公司。在航线分布上绝大部分是位于关东与关西的东京、神户、横滨、博多、清水、门司、名古屋、广岛、大阪和仙台等港口,但由于日本海岸港口众多,中日海运还有其他一些“偏港”航线。数据显示,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至3月15日中午,仅往来于天津港至日本港口间的船舶就达19艘次。

3月11日,遭受地震与海啸破坏和损毁的仙台、大船渡、茨城、八户等港口,随即关闭。东方海外财务总裁 Ken Cambie 公开表示,日本大地震已迫使集团在仙台市3个码头暂时关闭。同时,有500个空集装箱下落不明,或需要作坏账冲销。马士基则表示,不接受客户对上述港口的订货运输。被地震和海啸摧毁的仙台港,已无法承担农产品的转运。作为日本东北部区域农产品的中转港,过去由小型货船将农产品运抵仙台港后,再转运至日本大型港口的国际航线出口,或者日本南部大型港口的货物需转运至东北地区,将重新选择港口。

不仅是一些中小港口关闭,同处关东的东京、横滨、名古屋等主要集装箱港也一度关闭,此后每日停电1至3小时,码头的正常装卸作业受到影响,出口货量大降。海皇集团企业传讯部表示,部分港口一度出现了卸货困难。而由于关东港口影响,国内数条至关东的集装箱航线处于暂停状态,如嘉兴港至日本东京的部分货物只能滞留港口。据了解,地震后第三天,东京港和横滨港重新开放,但港口部分设施损坏、货船集中到港、关东地区停电以及陆上交通阻滞等原因叠加,造成连日来港口作业效率极低、货物周转时间拉长。

而从3月14日开始,由于中日发货方与收货方失去联系、收货方受创或没有能力到港口接货,一度造成业务紊乱。马士基方面当日对外表示,日本各大主要港口虽没有锚机或大型吊机显著受损,但由于通勤交通极为有限,马士基日本员工正常上班的仅为三分之一。青岛万邦集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也认为,近期东京、横滨等日本的基本港虽已正常运营,但秩序不是很好,到港后没有人拆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物周转的速度,一些船期可能会延误。

被地震、海啸震撼的惊魂未定,福岛核泄漏又雪上加霜。多家班轮公司在地震海啸后三天发表的公告称,虽大部分港口运作正常,但已取消了在个别重灾区的挂港。“日本海啸现阶段确实令当地进出口贸易构成重大打击,目前不少船公司被迫绕过部分受核污染的日本港口”,在汇丰大中华区贸易及供应链主管刘伟基看来,地震、海啸与核泄漏持续笼罩,不仅日本航线经营短期会到重大影响,部分远洋航线也会受到影响。

戒备防范与有效应对危局

3月11日,交通运输部成立应对日本特大地震得应急工作组,部属各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海巡21”轮等海上救助力量进入应急待命状态。在北海道的钏路港停泊的海南泛洋航运有限公司“龙沐湾"轮受到海啸影响,螺旋桨、舵叶、双锚受损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随即指派远洋救助拖轮“德跃”轮赶赴现场,实施紧急救援。

密切注视、高度关注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所造成的伤害及后续影响,各大船公司高层均在第一时间进行积极有效的部署与应对。

据来自中海集团的消息,在东京、横滨、名古屋港临时封港后,中海集运迅速将关西大阪支店作为中海日本关东总部的后备联络中心,并引导、指挥旗下班轮有序靠泊,截至目前,除个别班轮晚班外,中日航线班期基本保持正常。

中远为确保挂靠船舶及中远在日本工作人员的安全,已发出了三点指令,即暂不安排船舶挂靠东京湾东部到津轻海峡的日本本州东海岸沿线港口;靠泊日本东京湾及以西各港的船舶,则通过加强与当地代理的联系,根据要求做好相关防范措施,如有安排,尽快离港;驻日本公司尽快了解本州东部人员的分布状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多家班轮公司在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后,将原先运往仙台、茨城和鹿岛3个港口的集装箱转往东京港和横滨港。韩进海运在东京港拥有自己的投资码头,地震后对旗下挂靠关东港口的班轮采取疏导、转移或避开。3月15日,日本邮船设立了由社长工藤泰三为首的东北—关东地震特别工作组;在日本共有9个分支机构的达飞轮船,地震发生后则成立了一个应急小组,对日本震后情况以及所涉班轮运营进行随时监察,并通过与日本当地各界保持联络,以应对突变。

截至目前,尚未有消息表明,中国船只以及各大班轮公司在日本运营机构在此次地震海啸中遭遇灾难性后果。据了解,中远、中海、海丰国际等船公司驻日本公司员工在地震中未遭受伤亡,船舶或资产也未受损。达飞轮船、韩进也表示,其人员均处于安全状态,公司船舶也尚未因地震而受损,在东京的码头和办公室当时还未收到有损毁的报告。

随着福岛核泄漏加重与蔓延,高度戒备与防范已然成为船公司的应急对策。据悉,赫伯罗特航运的集装箱班轮已率先取消在东京和名古屋挂港,转往关西的神户港和大阪港。除航线班轮的船货安全外,更须保护船员生命安全。

“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中可能以气体状态泄漏,为防止因此受到辐射,建议在日本沿海及其附近水域航行的船舶近期不要打开门窗,也不要打开换气扇或者空调”,据中远方面介绍,目前对旗下船舶下达的指令措施包括,一是在下雨天尽可能避免被雨淋,因为由于放射性粉尘和水蒸气落到地面,通常是夹在雨水之中;二是在室外甲板工作,应着长衣长裤,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并尽可能带上口罩掩住口鼻,防止可能的“体内辐射”;三是在室外工作回来后尽可能先洗澡,并清洗外衣。驶离日本港口和海域的船舶,应使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甲板、生活区。

中远还要求船员不应下地,尽可能避免在日本购买食品,尤其是海鲜类食品;同时近期无论靠泊或航行在日本海域,包括中国、韩国沿海以及西北太平洋的船舶,船员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以审慎应变推动震后海运恢复增长

积极应对地震、海啸与核泄漏危局,中国政府与航运业已经伸出了救援之手。按照交通运输部的应急部署,其所属海事执法船和专业救助船舶已做好应急待命的准备,一旦日方有需要,即可前往实施海上救援。

台湾万海航运宣布,将提供“爱心集装箱”供各界运送救援物资进入日本灾区。据了解,目前万海航运有6条航线从台湾北上赴日。

达飞轮船表示,一旦救援需要,其将提供更为灵活的帮助;商船三井则调出旗下4艘大型渡轮前往灾区救援;日本邮船向日本政府提供集团旗下的2010年下水的模块船“Yamatai”号作为救灾海上平台供直升机起降,为受灾区供应物资。同时,正在研究利用其海陆空运输网络来帮助灾区。

“3月16日‘苏州’号轮回程航次船票被抢订一空,一天激增200张,开航前全部售完”,上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在日本东京、横滨等地不少中国公民近日从关东坐新干线到大阪,准备乘坐客船回中国。

3月24日,“苏州”号运载三一重工捐献的62米长臂泵车赴大阪,为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注水降温。

记者获悉,在空中撤员运力颇为紧张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曾作出派船赴日接乘撤员的计划。3月17日,目前国内最大、载客量达2000人的两艘客滚船“渤海玉珠”号和“渤海宝珠”号从烟台驶往日本,参与海上撤员。中日航线包括天津、上海至日本大阪、神户航线的客货班轮均已做好充分准备。

预判震后趋势,重估海运贸易,无论是参与救援和震后恢复,化险为夷是眼下国际航运界的重要选择。据了解,地震重灾区的东北部沿海是日本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平板电视等较为集中的主要基地。“日本几大汽车企业在此次地震中也受到了损失,直接导致宁波—舟山港部分对日出口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受牵连。近期,宁波不少外贸企业原本安排的出运计划改为暂停出运。”而如果日本电力供应缺口致使上述产能不能及时好转,将导致中国相关贸易部门供应链断裂,从而影响到中国贸易出口,并对中日海运贸易形成冲击。

海运历来是中日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从中日贸易结构看,目前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为出口总额的8%,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3%。而日本集装箱海运量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虽然较小,但主要是依靠干散货船运输的铁矿石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则在14%左右,煤炭的贸易量比重更是在20%以上。

“日本是铁矿石和煤炭等干散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其港口在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导致十亿美元的损失”,克拉克森认为,货船因为港口设施受损而无法靠岸卸货,也无法为回程进行补给,将使现货市场上的干散货船和油轮数量减少,运力供应下跌,租金上升。数据显示,日本目前占全球原油需求9%,相当于每日360万桶。假如日本增加原油进口,将可推高大部分油轮租金。除超大型油轮(VLCC)租金外,因为约有50艘日本以长约锁定的VLCC会回到现货市场,继而压低运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营业收入35%来自于日本航线的海丰国际,其业绩将因日本地震而受到影响。摩根士丹利则预计,日本航线在总收入中占比较高的航空和海运公司所受到的地震直接影响更大。而不少分析则认为,从长期来看,由于日本震后的应急供应品、水、食品和建材等需求会上升,日本航线运量反会有所增长。

巴克莱资本近日指出,1995年神户大地震发生后3周,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BDI)累计下跌6%,但在之后3个月内回升20%,反映重建过程会增加地震国的干散货进口量。按照日本每年消耗1.38亿吨铁矿石计,相当于该货种全球13%的海运量,同时也会消耗1.24亿焦煤,占全球海运量18%。

3.11日本 篇4

传播内容上的互补关系

首先, 在灾后信息传播体系中, 传统媒体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3.11”大地震及海啸导致电力、通信设备等严重受损的情况下, 通过无线电传播的收音机广播发挥了巨大作用。受灾当地的地方广播电台利用备用发电机或通过总台, 进行紧急报道, 内容包括受灾情况、余震、生活信息、避难所信息、平安信息等。据日本民间放送联盟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 灾后生活在临时住宅的受灾居民中, 认为“3.11”当天收音机非常有用及比较有用的比率最高, 为43.2%。

另一方面, 由于“3.11”大地震受灾范围广, 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无法关注到全部受灾地区, 满足所有受灾群众的需求。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一些受灾居民认为各电视台的关注点和报道内容大同小异, 并没有进行分工合作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及社交媒体作为信息汇总平台, 自然而然地与传统媒体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即受灾居民通过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掌握震灾信息的大体动向, 而更多局部的、具体的、当地的信息则通过网络及社交媒体进行查询或者共享。据NHK电视台放送研究文化研究所舆论调查部对灾区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 利用Twitter的灾区居民中, 有50%都是为了查询并获取饮用水、电、煤气、电话等“生命线情报”。据2011年日本情报通信白皮书的数据, 2011年3月底, 被调查的11个受灾地区政府的Twitter账号的粉丝比地震发生前增加了10倍。

此外, 日本的中央政府、电力公司、传统媒体及灾害科学专家也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发布权威可靠信息。上述NHK调查结果显示, 东京首都圈等准受灾地区网民主要从以下账号获取了相关信息。

传播方式上的整合关系

在“3.11”灾害信息传播方式的整合方面, 最受日本社会关注的当属电视与网络社交媒体间的合作。日本的版权管理比中国严格, 电视节目没有电视台授权不能随意上传至网络。但此次“3.11”地震, 各个电视台分别做出了紧急情况的特殊处理。地震发生后, 日本广岛县的中学生立刻将电视台的灾害报道上传至视频网站“NICONICO动画”及Ustream,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此类行为将会被追究侵权, 但是考虑到有些受灾居民无法观看到震灾信息, NHK电视台、富士电视台, TBS电视台都允许了此类行为。据统计, 3月11日当天, NHK、TBS、神奈川电视台等13个电视台、电台都在Ustream上自主进行了节目上传, 网友共计观看电视视频的次数累计达680万次。

与网站开展合作的不仅是全国性媒体, 受灾地区当地的传媒机构在停电、无法保证纸张来源的情况下, 也积极利用网络。比如宫城县的地方报纸——《河北新报》不仅积极利用了旗下运营的网络社区“FURATTO”, 还在Twitter上创建了账号, 及时播报当地的相关信息。《河北新报》在Twitter上的粉丝数也在地震后两周内增加至15000名以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在确认人员是否平安的信息方面, 谷歌推出的“Person Finder”服务充分展现了网络媒体作为综合性信息平台的优势, 在“3.11”地震后首次在日本得以应用。据村上 (2011) 的调查显示, “3.11”之后的一个月内, 累计在“P e r s o n Finder”上的注册总数达60万人次[3]。“Person Finder”服务不仅帮助个人发布或搜索失踪人口信息、还积极广泛地与电视台、报纸、手机服务商、政府部门合作, 收集其掌握的平安信息, 实现了信息及查询方式的整合。“Person Finder”服务与其他机构的具体合作方式如图1所示。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战略

以“3.11”地震为契机, 日本的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纷纷开始重新思考新媒体战略。但是, 由于各媒体重视程度及方针不同, 在推进新媒体战略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差距。电视台方面, NHK电视台的新媒体战略略胜一筹。在地震发生后, NHK立刻在Twitter上发布微博, 表明允许网民上传其地震报道节目至视频网站。此举得到了网民极大的支持, 同时也赢得了网民的信赖, 其粉丝数也迅速增加。据统计, 至2011年3月底, NHK电视台的粉丝数一共增加了20万人, 与TBS等其他电视台相比形成了绝对优势。目前NHK电视台在Twitter上的账号已经超过80个, Twitter已经成为联结NHK与观众的重要媒介。

报纸中最积极推进新媒体战略的当属《朝日新闻》。《朝日新闻》在Twitter上共有50多个账号, 而且据藤代裕之 (2012) 对各个报纸的访问调查显示, 《朝日新闻》鼓励记者使用Twitter, 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下午3点35分, 《朝日新闻》对各账号管理人员群发邮件表示“鼓励积极利用Twitter进行新闻报道”。在《朝日新闻》持有的众多账号中, 主要有六个较多地被运用在震灾信息的报道中。这六个账号各有分工, 分别负责自动转播朝日新闻网站的报道、政府震灾政策动向、医疗信息、受灾当地的生活信息等。其中有两个账号为震后新设, 分别报道《朝日新闻》福岛分站的情况 (@ASAHI_FUKUSHIMA) 及面向受灾地区报道生活情报及救灾情报等 (@ASAHI_SHAKAI) 。

此外, 宫城县的地方报纸《河北新报》对Twitter的活用也备受关注。《河北新报》编辑部及媒体部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报纸的作用, 动员了包括在广告部门的工作人员, 利用自行车等可一切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在宫城县内各地采访, 并利用Twitter发布信息, 在有限的条件下使新闻专业主义与新媒体相结合, 最大限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11”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媒体融合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 有科学研究指出, 全球可能进入了一个强震活动的频发时代。反思和总结日本灾害传播体制亦能给我国提供一定的启示。首先, 在灾后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产生故障的条件下, 应该在充分考虑灾区居民媒体使用习惯的基础上, 调动各种媒体资源, 建立全方位的传播网,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各媒体间的分工协调。

其次, 大的灾害往往会成为媒体赢得或失去受众信赖的契机。日本NHK电视台及《朝日新闻》在灾后做出积极迅速的应对, 使得二者在新媒体上的成功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媒体。我国的媒体也应该对灾害报道有充分的认识, 对灾害应急报道做好相应的制度准备。

上一篇:自主民主下一篇:原则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