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人物(精选4篇)
体现人物 篇1
人物形象历来是文学创作者精心构思、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成败。澳大利亚女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 虽只有1200余字, 但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尤其是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人性美丑更令人回味和思索。
每一时代, 社会都呼唤人性美, 同时也无情鞭挞人性的丑恶。作者在小说中精心设计了两个人物———近窗者、远窗者, 他们是病友。通过两个灵魂的猛烈撞击, 飞溅的点点星火中折射出人生哲理、世态人情。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探讨两个人物人性美丑的体现及根源。
一、生活态度极其相似
两个病人的病情都很严重, 由于医院的无意安排, 一个病人成了近窗者, 有机会欣赏窗外的美景;另一个则成了远窗者, 无缘窗外精彩世界。作者并未交代人物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 这样的设计说明了人物形象更具有普遍意义。在后来的情节发展中, 两个人物聊得很投机, 聊生活、聊工作, 按照这样的逻辑判断他们应该相处得很默契、很友好, 同时也说明在病重时期, 两个人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这点看, 近窗者、远窗者是很相似的。
二、性格内涵截然不同
泰格特这位作家因《窗》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人物形象揭示一个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适用的道理:性格内涵决定人性美丑。近窗者性格的开朗与乐观、友善与仁慈, 使他乐意每天忍受疼痛, 在一小时的仰坐里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然而故事的结局揭示了其实窗外并无美景, 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试想, 他为了让同伴在疾病折磨中分散一些注意力, 减少一些痛苦, 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首先他必须在讲述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否则在讲述时吞吞吐吐, 思路混乱, 势必影响同伴的心情。其次他描述的景象中有静景、动景, 但只有乐景, 没有悲景, 画面五彩缤纷, 绚丽多姿, 这足以说明他的描述是用心良苦的, 以此来激励自己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同时也用生机勃勃的人类活动去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 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 活之动力。这样的描述效果也来源于近窗者的善良心灵, 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而且他的这种热忱是无私的, 不求任何回报的。在临终之前, 面对呼吸急促、生命垂危, 也许他有力气向病友发出求救, 给自己赢得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 但他没有这么做, 可能这辈子他从来不要求别人帮他做些什么, 但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他的最终命运———死亡。而远窗者呢, 虽然每天能从近窗者口中听到牡丹花、金盏花、摆弄游艇、情侣散步等美景, 但毕竟不是亲眼所见, 出相同的钱, 为何自己享受不到欣赏窗外美景的权利, 于是心里极度不平衡, 嫉妒、怨愤, 自私心膨胀, 直至最后见死不救, 按门铃让值班护士过来是举手之劳的事。文章最后用“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作结, 采用“欧亨利式笔法”, 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空间。读者可以想象, 这个远窗者得知近窗者因他的自私、冷酷而死后, 会沉浸在怎样的自责和愧疚之中?这样的结局也是性格内涵决定的。一扇窗户照出了两个灵魂, 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 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
三、人性美丑根源探究
《窗》这篇小说, 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 人们盛赞近窗者, 鄙视远窗者。那近窗者、远窗者的人性美丑根源在于什么呢?内外单调的环境在近窗者眼里何能幻化成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这种动力来自他对生活的满腔热爱, 来自他对病友的关心和友善。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其乐融融的生活图景。人性美的根源在于对生活的热爱, 对周边人的关心及无私的品质。远窗者是人性丑恶的代表, 他虽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 这足以说明他渴望健康和阳光。可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是建立在病友死亡之上的, 只有近窗者死了, 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占有靠窗的位置, 这时候他心中应该有的善良倏忽即逝, 反衬出的是丑恶无比的灵魂。人性丑恶的根源是他的自私欲, 他虽有过矛盾和挣扎, 但自私的本性占据了整个灵魂, 以病友的生命为代价来摆脱心灵的困扰, 但最后的结局“一堵光秃秃的墙”证明了自私的最后下场, 也反映了作家创作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其实, 世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甚至截然相反, 就如文中的近窗者和远窗者。天性好比种子, 既可长成香花, 也可长成毒草, 人应当时时检查, 以培养前者拔除后者。这也是泰格特《窗》给予我们的启示。
体现人物 篇2
上学期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班两个同学在教室里发生冲突,我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们,没想到,沈锶自己主动帮我叫他们不要打架了,要冷静,我发现她真有能力帮助他们,她和他们坐下来谈话,解释清楚,她说:“刚不久我们是新同学,不应该打架,你们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希望冷静一下,可以解释清楚,慢慢地解决了,是不是?”他们听了沈锶的话就知道了,我走过来对她说:“谢谢你帮助我,你真是太好了!”她摇摇头说:“不客气,我们是新同学,应该互相帮助。”
过了一会儿,我想和她交朋友,可是不敢和她说话,她也许不愿意和别人交朋友,算了,吃中饭的时候,突然她对我说:“我能不能和你交朋友?”我很惊奇,好像她知道我的心事似的,我呆住了,她问我说:“你不是要和我交朋友吗?”我瞪大眼睛说:“你怎么知道?你从哪儿听来的消息?”她微笑说:“没有人给我消息,只是我能看出来。”我不好意思地说:“怎么说呢?我需要你给我时间,好吗?”她豆豆头就知道了。我考虑好了,我和她决定做朋友,我很开心。
体现人物 篇3
电影音乐主要是指在一部电影中根据剧情或人物情感加入的非固定的音乐,主要包括片头曲、片尾曲、插曲、主题曲等。影片中的音乐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导演阐释以及影片基调来加入以传达导演思想理念,表达人物情感、烘托影片氛围,从而引起观众共鸣。电影音乐是诠释电影的桥梁,好的电影音乐,对影片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电影从无声电影进入有声电影后,电影音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体裁。不同年代电影的流派不同,电影音乐也随之不断演化和发展。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曾说:“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音乐,那么我们就能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为了不断满足电影的发展要求,电影音乐自身也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影音乐不同于简单的纯音乐,它不仅要有相对完美的艺术性、独立性,又必须兼顾电影画面的配合,使音乐与画面相统一,即音画的同步、统一。电影音乐在整个电影综合艺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20世纪经典电影之一《泰坦尼克号》,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将影片中的人与事完美诠释,鲜明地体现出人物的主要形象,增强叙事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学特征。
一、电影《泰坦尼克号》经典之处
《泰坦尼克号》是由詹姆斯·卡梅隆创作、编辑、制作、导演及监制的一部浪漫的爱情灾难电影。该片获得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影片奖等11个奖项,其中电影音乐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以回忆的叙事方式,现实和回忆不断交叉,去讲述整个故事以及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导演运用不同的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手段,去掌握节奏,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性格特点。
影片《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毋庸置疑,电影故事是充满悲剧色彩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丰满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人物形象。但是,除了感人至深的电影剧情,也离不开电影音乐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对人物的塑造。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音乐成功地与故事、画面契合,将氛围渲染到极致,让观众充分深入理解杰克与罗丝的心理变化以及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
二、电影音乐对人物的塑造的作用
(一)主题音乐对人物的塑造的作用
电影的主题音乐,是展现电影主题思想、渲染特定环境、表达人物情感的音乐,是电影音乐的核心部分。主题音乐能将电影讲述的不同内容和情节全部串联在一起,表达电影中特定的情怀以及导演对整个故事、整个人物塑造形象的一种诠释。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题音乐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不可分割。电影讲述的既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世纪性的灾难故事,因而其主题具有双重性。主题音乐是女声伴随着婉转的长笛构成的婉转柔软的音乐,在影片开头,泰坦尼克号缓缓离开码头起航,杰克与罗丝在海中生死离别时,主题音乐A LIFE SO CHANGED的序奏出现,见证了杰克与罗丝两人从开始相识相知相恋直至生死离别的全过程。主题音乐随着故事情节不断发展,把每一个情节脉络联结到一起,渲染出整部电影的情感氛围,让电影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深入人心。
(二)背景音乐对人物的塑造的作用
背景音乐是指在电影中用于调节气氛、调动情绪的一类音乐,主要用来配合画面的情节发展,增强情感的表达。运用是否合理恰当,直接关系电影故事脉络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在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开端,罗威特海下寻宝,伴随着机器的音响,背景音乐显得跳跃感极强,说明整个水下寻宝过程中,罗威特既对宝石充满渴望,内心又十分紧张,从而显现出这个解开泰坦尼克号第一层面纱的人物的执著和一丝贪婪。
当满头白发历经沧桑的罗丝再一次回到泰坦尼克号船沉的海域时,看着已经沉入海底落满泥土的“梦幻之船”,意识穿梭在现实与回忆之间,悠长的、哀嚎般的背景音乐,结合铺满灰尘的冰冷画面与夹杂欢快节奏的回忆中的暖色画面交叉,表达出年迈的罗丝对八十四年前泰坦尼克号的怀念和眷恋。
(三)主题曲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由席琳·迪翁演唱,甜美又伴着忧伤。“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后,罗丝登上救生艇,放弃了逃生的机会,与杰克相会,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再次响起,烘托出杰克和罗丝愿为爱舍弃生命的无畏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罗丝与杰克两人共同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影片的点睛之处,感人之处。
该部影片的主题曲由风笛演奏,细腻而温柔,优美而感人,浪漫而凄美。既展现出了场面的震撼,又能给人一种身临其中的意境。各种乐器的相互结合,不仅有效奠定了影片的感情基调,更是灵活而自然地将音乐与剧情相连,与人物相契合。总而言之,好的音乐可以融化于影片总体艺术构思中,与影片相辅相成,可以让影片的人物特点鲜明起来,让每个人物都站在观众面前,让剧情合理有效地进行。
三、结语
在网络与影视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电影事业正在不断前进,包括电影题材的丰富,编剧的创新,主题的新颖,画面的精彩,技术的先进。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音乐依然无法满足观众对影片的要求。所以,影视音乐在不断进步,影视音乐体裁也是在日益完善,它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如果将音乐在影片中的运用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比作成一个点,那影视音乐对于影片的叙事作用就可以说是一条线。单纯的人物对话镜头和空镜头的罗列,缺少对电影故事情节氛围的渲染和节奏的把控,没有缜密的逻辑性。而融入音乐的影片富有生机,感情充沛,在视觉和听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冲击力。电影音乐在塑造人物的同时,通过人物的对话、旁白,配合音乐的播放,为叙事奠定基本的感情基调。并且,穿插音乐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给观众一种顺畅的美的享受。
(青岛农业大学)
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文 篇4
我们班共有七个班长,我给你们逐个的说说。
歌唱家——张金溪
张金溪是我们班的班长之一,担任文娱方面的工作。她不仅学习顶呱呱,唱歌也是一流的。她的歌声甜美好听,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以前我们两个总是互相排斥,在我们班里是一对大仇家,不过别担心,现在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以前是因为我们太小,不懂得互相宽容,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都已经六年级了,懂事了,也就不闹矛盾了。张金溪很有号召力,我们两个合作可谓是“天衣无缝”。
开心果——种笑语
种笑语是我在班里的死党,我之所以和她是好朋友,是因为她很乐观,也许这和她的名字有关——笑语。她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总能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她喜欢看书,***妈给她买了很多书,她还是觉得不够看。笑语的字写得很好,很有特点。我们两个有很多共同爱好,因此成为了“形影不离的”的好朋友。
小喇叭——赵文渊
大家都知道,喇叭的声音很高,我们班的赵文渊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喇叭”。她是我的亲戚,声音特高,每次管班时声音震耳欲聋。你还别说,这个特点还很有用呢。这次元旦拔河比赛,我们班拉拉队的声音是全校最响亮的,我们班当然一下子就赢了。
女中豪杰——李妍妍
我们班仗义的人可多了,李妍就是我们班的“女中豪杰”!她和笑语一样,都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李妍很爱打抱不平,被我们称为“大侠”!
小能手——栗慧娟
栗慧娟是图书管理班长,她什么都会。比如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等样样都行,而且样样都精。所以叫她小能手。
小书迷 ——张译文
张译文是我们班长里唯一的一个男生,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看书。他的书非常多,有四大名著,有作文,有童话……他一看起书来就像钻进去了似的,我们把他叫做“小书迷”。
六个班长都介绍完了,还有一个就暂不说了,那个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