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体现

2024-10-14

职能体现(共5篇)

职能体现 篇1

职业教育离不开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但学生单纯具备职业技能而缺乏基本素养是很难适应现实生活的。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的工具, 而且是一种育人的文化。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 距离大纲所提出的正确处理“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关系, 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语文素质方面成效不显著。过多的负面评价导致职业学生自轻自贱及存在逆反心理, 加上部分学生被迫上的中职学校, 他们往往缺乏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理想和奋斗目标。职业学生在专业需求、个性发展、理想和追求等方面, 都需要教育的力量指引和帮助他们, 这关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成才。教师应通过加强职教特色, 彰显语文职能, 改革职教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内涵软件,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从职业学生现状出发, 充分挖掘语文职能

(一) 从中职学生现状出发, 应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他们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 并借此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条件、创设情境。如每次课前让学生阅读美文片段, 并让学生记下。每天坚持, 不仅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且每天都对学生进行美文的熏陶,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如在教学诗歌单元时, 教师可先配乐范读, 让学生听, 听后让学生谈基本感受。之后根据对诗的理解, 教师再创设情境, 根据不同内容, 有的让学生做导演编导出来, 有的让学生作为摄影爱好者拍出来, 有的让学生编写导游词, 有的让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又如“漫步古诗苑”, 让学生制作手抄小报或制作展板, 要求学生分工负责绘画、策划、诗词等, 并让学生说出为何这样制作, 创作意图是什么, 完成后全校展览。不仅如此, 在“走进家乡”、“我的亲人”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让学生把能反映“家乡美、亲人情”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拍摄出来或写出来, 之后参加“文明风采”大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而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基本功的训练。另外教师每堂课还可设计“自我评价”这一环节, 让学生对自己在这堂课上的表现进行全面反思、评价。从听说读写到语文能力再到人文素养, 学生在反思、评价自己的同时, 再听别人评价, 就会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差距, 还有什么不足, 就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弥补。长期下来, 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文化内涵就会得到提高。

(二)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经典美文进行美学和人文主义的渗透, 提高学生素养。

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受到美的熏陶, 激发美好的情感, 在思想上引起共鸣。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美学和人文主义的渗透, 高屋建瓴地以人类崇高的情感感动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学生, 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教材选文具有典型性, 文质兼美, 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如, 现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 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文章的情感,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 在教学这篇文章的同时, 加入毕淑敏的《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和常跃强的《淡淡的深情》, 用语言、画面感染学生。之后, 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日和父母的关系, 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能理解、尊重父母吗?在此基础之上让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教授文言文也是如此, 如教《送东阳马生序》, 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 珍惜学习机会。又如学《师说》时, 教师抓住契机, 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爱学教育。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学生有的列举父母教育自己的例子, 有的联系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有的联系自己的情形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谈完之后我感受颇深, 没想到学生的认识会那么深刻。一堂课下来, 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尊师重教爱学的重要性。这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得到提高。

二、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角度, 充分体现语文职能

中职语文新《大纲》十分重视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如职业模块中“阅读与欣赏”部分, 明确提出:“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职业信息的能力, 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 培养职业意识。”又如, 在职业模块的“表达与交流”部分, 要求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要使中职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就必须使他们达到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勤劳质朴、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勇于进取、不断革新、自主创业等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品格。如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师可介绍《敬业与乐业》和纪伯伦的《劳作》, 让学生正确对待劳动, 同时加入他们平时在车间实习劳作时的照片, 让他们明白热爱自己的专业, 带着爱工作, 就会幸福。又如在教学《工商文明的基因》时, 教师可结合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企业文化”, 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 从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通过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著名企业的发展史, 认识优秀企业的人际和团队精神, 感悟企业文化, 培养创业意识, 培育职业品质,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合作, 还可让学校配合请大型企业负责人到校给学生开讲座;教师也可带学生到经济开发区参观考察, 让他们亲身感受企业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还可让学生写写感受和体悟, 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到企业文化, 更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从而有意识地弥补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企业图片、视频、资料等, 使学生的感受更深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 为其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 体现语文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第三册职业模块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作了以下说明:“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选取活动内容, 设计活动项目, 模拟职业情境, 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提出要求:“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样, 语文实践活动可在职业情境中展开, 从而为学生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供实践的平台。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 创设活动情境,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其适应企业的需要。如在“产品的推介”这一活动中, 先让学生筛选信息, 选择和分析产品, 再为产品写说明书和广告词, 之后比较、修改、完善,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接下来进行展示与交流。完毕后, 回答同学、专业课老师、企业人士的提问, 训练学生的答辩能力。通过这一活动, 把整个单元的能力要求融合在一起,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在“洽谈”教学时, 教师创设情境, 模拟洽谈现场, 之后让学生点评, 还可邀请专业人士指点, 学生改正完善。还可充分利用“拜访、接待”这些内容, 模拟现场,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这样就紧紧地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进一步体现中职语文特色, 改革职教教学模式, 更好地为职校学生服务。如报刊、影视、网络, 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 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家乡自然风光、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 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通过具有职教特色和体现职教改革要求的教学内容, 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精神境界, 既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特点, 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实现了中职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 真正实现语文教书与育人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丽娟.让我们更快乐:理性情绪教育课程.

[4]赖慧玲.课堂沟通策略.

[5]中职语文新教材新大纲.

[6]陈韶东.语文新修订教学大纲解读.

职能体现 篇2

管理一词在当今社会已被普遍使用,但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统一,原因就在于它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外延和内涵随着社会进步被不断丰富和充实。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管教、管人、理事、治理等意思,因此可以说管理包含管人与理事两层含义。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在组织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所发货的功能,是管理学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它的基本职能应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和控制这七个基本功能活动。

就决策而言,要根据预定目标、作出行动决定。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大量的日常事务会反复出现。根据这些常规事务的自身规律及已有的处理经验,制订出各种相对稳定的规定和规则,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管理效益,培养优良的校风。中学常规管理指的是中学校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各种制度管理。它一般是按“决策(计划)-统行-检查-总结”的程序来进行的。中学常规管理是多种多样的,而与教师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以学籍管理为核心的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和以班主任工作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常规管理,这就是中学管理中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是为达到一定目标所制定的未来行动方案。计划是进行控制的标准,是决策后所选定的方案。教学过程中免不了制定很多计划,开学初,计划本学期教学任务,上课要计划进程,学校活动要计划„„

组织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决策和计划的实施,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中学教学和管理中,需要组织学生配合教学。教师通过分工协作去完成任务,首先必须组织学生并形成比个体大得多的力量。学校系统的重心部位在于围绕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师生互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涉及学生发展的一切管理举措最终都主要依靠教师去贯彻落实。在学校这个组织系统里,教师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教师是被管理者,虽然他有管理参与权和决策建议权,但他必须“承上”,按教育规范和上级决策行事。另一方面,教师又是管理者,虽然他在遵章行令,但他必须“启下”,在许多专业活动中扮演一个完全的管理者角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教育目标和决策意图通过学生的努力转化为现实。

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通过指挥、指导、协调等去影响个人和集体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教师虽然属于执行层,但由于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以及形式的主体性和成果的集体性等待点,因此,教师不同于其他执行层成员。二次决策成为其突出的职能,这就注定教师的执行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当教师收到执行指令或按常规需要启动执行程序时,教师便开始了以自我为主导的管理过程。从计划(Plan)、实行(Do)到检查(Check)、处理(Action),自始至终都承担着相应的职能,沿着PDCA环,周而复始,因此,教师既是宏观管理过程的受动者.又是微观管理过程的主动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教师都承担相应的职能。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把自己定位为执行者,而看不到自己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主导”作用的重要的组织舌,那么,他将是一个不完全的教师。

在一个组织中,各成员的需要和愿望是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激励就是通过一定手段使组织成员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学生的需要时多种多样的,因而激励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最终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教育目标和决策意图通过学生的努力转化为现实。激励可以有尝试激励法,如:“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点,你一定能回答上来的”、“你们谁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有竞争激励法,如:“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好?”、“行、行、你真行,有谁比他还要行!棒、棒、你真棒,有谁比他还要棒!”也可以有目标激励法和榜样激励法,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

可达到的目标,让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实现目标,这也具有明显的激烈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

随着管理学的发展,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公认。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科书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作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课堂上和学生沟通的时候,应该尽量谨慎地使用语言。要学会倾听,要让学生大胆的说出心中的想法,教师语言的完整正确、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幽默、有亲和力,还是干瘪无味、缺乏情感、文采,这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说话具有亲和力,内容准确科学,遣词造句简洁明了,说话态度亲切自然,表达情感朴实动人,速度节奏张弛有度,语言格调庄重得体,语言风趣、幽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创造出一种民主、平等、易交流的沟通环境。

控制是依据预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地监督、检查和衡量绩效。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的最终方向,控制好学生的发展方向。若发生偏差,就要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错误的话,要及时纠正;学生上课不专注,要及时控制;„„

职能体现 篇3

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纽带, 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是地方性的重要经济中心、生活服务中心, 区域内商业、集市贸易和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 以及各类工业、手工业, 特别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小型建材和农机修理为辅的工业集中地。然而, 云南省小城镇目前大多仅具备基本的功能, 即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 综合功能不强。现状云南小城镇职能状况是:除少量具有合乎其地域特征、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现状的职能特征, 真正作为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对其腹地甚至周边较大的区域范围内起到增长极的作用, 配合周边上一级的城镇, 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城镇外, 大部分城镇职能单一, 小城镇间未形成功能上的互补, 未具备符合地方实际情况,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 甚至有些乡镇的基本职能退化, 起不到作为农村服务中心应具有的作用。小城镇不能有效整合区域内部的优势资源和要素, 城镇间、城乡间职能分工不明确, 没有发挥好引导农业生产、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也导致人口与产业向小城镇集中的趋势不明显, 市场竞争力没有显著提高, 小城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有必要对云南小城镇的职能定位进行分析研究, 改变目前小城镇职能结构单一、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弱的问题。

一、基本思路

以小城镇现状职能为基础, 结合其自身发展条件和区域发展条件, 考虑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 发挥优势, 突出基础性职能, 形成“外有特色、内有分工”的小城镇职能结构, 构筑区域小城镇发展集群, 提升小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

注重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小城镇, 以乡镇企业夯实小城镇经济, 并以所有制改革为契机, 加快小城镇成为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地、农村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集散地。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按中心地功能要求进行建设, 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有特色的地方产业, 突出专门化, 参与区域分工合作, 成为区域经济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具体运作方式上, 做到四个结合, 即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发展小城镇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相结合;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把发展小城镇与突出地域特色相结合。

在职能中关于主导产业的选择上, 根据区域分工理论, 每个区域利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 有利于形成产业地区优势。

云南省的小城镇虽然在资金、技术、政策等生产要素上存在欠缺, 但在土地、廉价劳动力、一些原料如农副产品等方面资源丰富, 环境承载能力也相对较大。充分利用这些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发展相应的产业, 规避自己的劣势, 就能在区域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结合特色产业理论的指导, 在云南省的小城镇中形成各种类型小城镇的“集群”、“带”、“网络”, 发挥群体的规模效益, 增加小城镇的区域竞争力。

同时, 根据特色产业理论, 云南省小城镇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匮乏, 绝不能全面开花、四处撒网的进行投资建设, 而是应集中有限的力量开发自身优势资源、使其迅速成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快速完成资本的积累, 即要加强区域特色小城镇的建设。

二、云南省小城镇职能结构

根据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云南省构筑省域特色旅游小城镇网络、省域三农服务型小城镇网络、沿边口岸型小城镇带以及若干个组团式工业型小城镇集群等区域特色小城镇发展群, 发挥群体的规模效益, 以特色、集群化发展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以合理确定和培育当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重点为基础, 并以此为小城镇建设的切入点, 积极培育小城镇经济支柱, 进行经济建设, 加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一) 省域特色旅游小城镇网络

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该省的第一大特色产业, 许多小城镇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成功道路 (见图1) 。2005年8月开始的“旅游小镇”建设为全省甚至全国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借鉴。旅游特色小城镇是最具有云南特色的小城镇类型之一, 但小城镇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资源趋同、开发档次低、相互争夺客源市场、受到高等级旅游景点的挤压等等现实问题。故而需要对云南省旅游型小城镇进行整合, 在省域范围内建立“特色旅游小城镇网络”, 统筹协调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内外关系, 如协调与区域内各级景点的关系, 包括旅游小城镇间的关系, 做好区域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 避免区域内的无序竞争, 协调好开发的近远期关系, 协调好区域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 避免重复建设, 增强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等等。根据规划, 到规划期末, 云南省拥有206个旅游型的小城镇, 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 几乎每县都有, 各个地区拥有不同的旅游资源。参考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对小城镇旅游特点的分析, 云南省特色旅游小城镇网络包含以下五个旅游区:

滇中小城镇度假旅游区:包括昆明、玉溪、曲靖等地区的旅游型小城镇, 以汉族文化及农耕文化为主要特色景观。由于主要位于云南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周边, 且拥有四大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优良, 这些小城镇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 故而从这一地区小城镇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 同时配合“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 (《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 高原观光度假会展的发展定位, 确定这一地区的旅游小城镇以发展度假为主的深度游为主要形式, 客源包括国际、国内及省内游客, 开展高原湖泊度假以及针对本地市场的周末游、农家乐等形式的度假休闲活动。

滇西、滇西北小城镇风情探险旅游区:包括保山、大理、丽江、楚雄、香格里拉、怒江、德宏的旅游型小城镇。这一区域居住着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 他们神秘的宗教信仰, 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旖旎的自然风光以及云南独特的边地文化, 使得这一区域的旅游已经成为云南省继西双版纳之后的又一旅游圣地。参考“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界旅游区” (《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 的发展定位, 确定这一区域旅游型小城镇以配合各级已开发旅游景点接待以及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为基础, 同时重点发展探险游、自助游、生态科考游、边境游为主要的旅游活动方式, 客源包括国际、国内以及省内的其他地区。

滇西南小城镇澜沧江风情探险旅游区:包括位于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区域内的旅游型小城镇。这一区域拥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独特神秘的自然风光以及以佤族、傣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 有老牌的西双版纳旅游圣地, 同时与缅甸、老挝接壤。参考“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 (《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 中对这一区域的定位, 确定本区域旅游型小城镇以民族风情及热带雨林观光游为旅游重点, 开展以探险游、自助游为主要形式的旅游活动, 开发生产本区域特色旅游产品, 同时配合澜沧江—湄公河区域旅游的开发成为多国游的重要一环, 发展针对本地市场的农家乐、周末游等, 客源包括国际、国内以及省内的其他地区。

滇东南小城镇山水旅游区:包括位于红河、文山的旅游型小城镇, 这一区域为卡斯特地貌区, 同时还拥有哈尼族、彝族、壮族等特色少数民族, 与越南接壤, 故而参考“滇东南卡斯特山水旅游区” (《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 的发展定位, 本区域内旅游型小城镇以发展卡斯特地貌山水游和作为跨境游线路上的旅游节点, 同时发展针对本地市场的农家乐、周末游等, 客源近期以云南省内其他地区尤其是滇中地区为主, 远期吸引国内甚至国际游客。

滇东北小城镇跨省节点旅游区:曲靖北部地区及昭通地区的旅游型小城镇, 这一区域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紧邻贵州, 故而参照“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 (《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 中对这一区域的定位, 确定本区域旅游型小城镇主要作为贵州旅游线路上的节点, 发展旅游接待和针对本地市场以及昆明地区的周末游和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旅游活动。

(二) 省域三农服务型小城镇网络

为“三农”服务是小城镇的根本特点之一, 对于农业基础较好的小城镇要做强小城镇为“三农”服务的基本职能, 尤其是云南省小城镇普遍以农业为支撑,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根本出路。所以规划近、中期确定三农服务型小城镇为发展重点, 各县至少确立一个三农服务型的小城镇 (见图2) 。到2020年, 省域三农服务型小城镇网络初步建立, 各个三农服务型小城镇功能得到升级, 由一个乡土性为主的农村居民点或交易市场, 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城镇型的三农服务基地, 对农村腹地的服务和组织作用加强, 成为周围农村地区的服务管理中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中心, 三农服务型小城镇将成为农民转移和就业的重要空间之一, 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配置的组织中心, 农村经济的集聚中心, 农村文化的建设中心。

省域三农服务型小城镇网络的建立, 有利于更好地就近服务于农村地区, 方便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同时相对的集中也避免了各项设施的重复建设。

(三) 沿边口岸型小城镇带

云南省拥有400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 如何利用好区位, 发展边贸、旅游、加工等产业是这一线的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方向 (见图3) 。

现状沿边口岸型的小城镇大多存在开发建设档次低、产业雷同、关联性差等问题, 沿边口岸型小城镇发展带的建立, 有助于沿边口岸型小城镇的产业协调布局, 避免口岸型小城镇间产业雷同引起的无序竞争, 形成各有特色、以协作为主的发展状态。沿边口岸型小城镇发展带的建立, 有助于区域内资源的有效配置, 合理确定发展重点, 有助于协调区域内外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各级联系道路的建设, 提高建设档次, 增强特色, 有助于协调与周边其他城镇的关系, 增强口岸型小城镇发展的动力。

(四) 组团式工业型小城镇集群

实践证明, 作为我国工业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工业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 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整体工业水平偏低, 虽然现阶段工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一级的城镇, 但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小城镇已经迈入了工业化的道路 (见图4) 。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和云南省工业型小城镇的发展基础看, 云南省要加快工业型小城镇的发展, 应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地区优势发展各类工业型小城镇集群, 合理选择工业型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方向, 要协调好各个工业组团之间的关系, 加强集群内外、组团内外小城镇间及与各级城镇间的产业协作, 进行合理有效的区域分工, 鼓励多个工业型小城镇间的分工协作 (包括与大中城市及与县城间的分工协作) , 要加强工业型小城镇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确定发展重点, 分批有序地进行建设, 建立高效的小城镇产业集群, 发挥规模效益与集聚效应。

三、云南省小城镇职能类型

确定小城镇的职能发展方向要以合理确定和培育当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重点为基础, 并以此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切入点, 积极培育小城镇经济支柱, 进行经济建设, 加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从云南省小城镇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区域环境等自身发展条件出发, 确定旅游主导型、口岸型、工业主导型、三农服务型、商贸主导型、交通主导型、行政中心型七大职能发展方向。其中旅游服务型、口岸型都是在云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的, 具有地方特点, 符合地方实际情况, 具有发展前景的职能类型 (见图5) 。

这七种类型的小城镇将在云南省的城镇化过程中发挥各自不同优势, 在职能上相互衔接和补充, 建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小城镇职能结构体系。

(一) 旅游主导型

云南省拥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旖旎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边地文化。近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大省。在云南省这样一个旅游资源大宝库中, 有相当一部分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都位于小城镇范围内, 这些地区经济落后, 交通不发达, 使得这些资源长期处于掩没状态, 从而得以较好的保存。从2004年开始, 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开始重视小城镇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 开始了“旅游小镇”的创新型探索实践, 该类型的小城镇也成为富有云南省地域特点的, 符合云南省实际的情况的典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2005年8月云南省首先确定了60个旅游小镇, 开始了旅游小镇的建设。

对具有丰富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著名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 要通过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行业, 建设旅游服务型的小城镇, 以游兴镇。在旅游服务型的小城镇的建设中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适度开发或延伸旅游产业链, 发展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 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的旅游型小城镇, 促进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云南省旅游服务型小镇的资源情况和相关研究, 按五种模式区别对待、分类发展, 即民族文化建设型、历史遗存保护型、生态环境营造型、特色经济培育型、复合型。

同时, 根据客源市场的分布, 全省旅游小城镇分两个层次发展, 面向省外及国外市场的旅游小城镇为第一层次, 主要分布在大理、丽江、迪庆、保山、西双版纳的黄金旅游线路;其他旅游小城镇形成遍及全省的节假日旅游网络, 为第二层次, 主要面向本省居民。

(二) 口岸型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 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 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从陆上通往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重要通道, 独特的地缘、资源和人文优势, 在中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和越南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云南已成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 大量的小城镇位于边境沿线, 拥有较好的发展边贸经济的条件。目前, 经国务院批准, 云南先后有109个县、市被列入对外国开放地区, 开辟了10个国家级口岸, 其中昆明和西双版纳机场为航空口岸, 景洪和思茅港为水运口岸, 畹町、瑞丽、河口、磨憨、金水河和天保为陆路口岸, 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开辟片马、腾冲、盈江、章凤、南伞、孟定、孟连和打洛为省级口岸。此外, 还有86条边民互市通道, 这样, 就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陆、水、空全方位开放的口岸网络。

对位于边境沿线的小城镇, 要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大力发展边民商贸, 兴建具有地方特点的商贸市场, 同时吸引内地的商贩, 扩大边贸规模, 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口岸建设, 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口岸型小城镇的建设是“兴边富民”的重要举措。

进行口岸型小城镇的建设应注意调整小城镇的产业类型以适应边贸经济的发展需要;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结合商业贸易的类型, 发展进出口产品加工工业, 加强商业贸易的地方特点;要规范小城镇的建设管理, 加强小城镇的特色建设。边境口岸小城镇建设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加强领导和管理,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 量力而行, 逐步建设,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要加强小城镇特色建设, 体现地方风貌、民族特点, 注意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点;边贸口岸建设和旅游业相结合, 充分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要加大与内地城市的联系与合作, 以及与邻国城市的合作等等。

(三) 工业主导型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 加快城镇化, 必须加快工业化, 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持, 要注重发展工业主导型的小城镇, 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小城镇适当集中, 走好产业兴镇的路子。云南省的小城镇工业基础普遍薄弱, 工业产业长期以来缺乏正确的引导以及资金的支持, 其工业经济只占小城镇经济很小的一部分。缺乏工业支撑, 是云南省小城镇发展缓慢, 城镇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故而小城镇要发展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为中心城市配套的工业, 积极吸收中心城市转移出来的加工业, 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对具有一定工业基础或是拥有矿产资源开采的小城镇, 要把发展工矿业同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把重点放在培育工业主导产业上, 以工兴镇。核心是着眼于工业企业的聚集和发展, 改造和提升现有工业, 引进和发展规模工业, 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 壮大企业实力和获利能力。同时, 通过兴办乡镇经济园区和扩大招商引资, 把各类企业及生产要素吸引到小城镇来, 实现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扩张, 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小城镇。工业主导型的小城镇主要包括:工业型、工矿型以及工业后勤基地型三类小城镇。

进行工业主导型小城镇的建设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小城镇的工业类型应以当地的资源条件为基础, 发展对当地农业、农村有带动作用的产业类型;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要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 通过乡镇企业的集中发展推动小城镇的建设, 通过小城镇的上规模、上档次带动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乡镇企业的制度, 理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通过工业小区建设促进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 促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结合小城镇发展的规划, 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工业小区, 不能一个乡镇一个, 更不能每个乡镇搞工业小区, 每个村搞“工业大院”, 其结果只能是加速乡镇企业布局的分散化。

(四) 三农服务型

工业基础薄弱, 乡镇域农业发达, 尤其以高附加价值种养业为特色的城镇, 其职能主要是为本地“三农” (农民、农村、农业) 服务为主, 为高效农业提供前、后服务, 如技术指导、产品加工、流通等, 这样的小城镇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 以农兴镇。小城镇作为农业地区的中心, 服务于此理所当然, 农业本身也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我国人口众多, 就业压力巨大, 生态资源承受的压力也大, 面广量大的小城镇不可能也不应当都往工业化道路上挤。根据自然条件优势, 选择合理的农业发展方向, 并以服务地区农业的发展作为小城镇发展的职能, 是广大乡镇的正确发展方向。

云南省广大的乡镇现状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 产业化水平低, 加强三农服务型的小城镇的建设, 首先要从选准主导农业产业入手,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即以市场为导向, 选准主导农业产业, 着力培育各类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龙头企业, 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其次要发展充实集镇的服务功能, 建立健全集镇各类生产生活服务设施, 包括建立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等。

进行三农服务型小城镇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确定真正适合当地发展的、有特色的农业产业类型;要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在小城镇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等, 形成本地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一定辐射范围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以及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要与城镇化相结合, 引导农民向小城镇逐步转移。

(五) 商贸主导型

对市场服务能力强, 在区域内有较大商流、物流且有小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传统的小城镇, 依托现有产业优势, 建立一定规模的综合市场及各类专业批发市场, 依靠培育和发展商贸业, 将其建设成为区域商贸主导型的小城镇, 以商兴镇。

云南省目前的小城镇中有不少是属于商贸主导型的, 例如玉溪的杨广镇商贸兴隆, 已经成为该地区重要的蔬菜、粮食、生产物资的集散地, 蔬菜市场、粮食市场、木材市场年交易量达3亿元以上。发达的商贸还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小城镇就业, 由此带动了其他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的发展, 促进农村城镇化。所以在小城镇的建设中要突破发展经济就是发展工业、建设工业基地的传统观念, 在城镇经济发展中, 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繁荣小城镇的又一支撑点。

对商贸主导型的小城镇坚持以商贸服务业为中心, 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拓展专业市场, 建设要素市场, 充分发挥商品交换功能、生产要素聚合功能、信息传导功能、经济辐射功能, 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带动工业、农业的发展。进行工业主导型小城镇的建设要坚持“建一处市场, 兴一门产业, 活一方经济”的原则;要完善基础设施, 特别是交通设施, 为商贸业的发展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要以各类特色市场为依托, 做到以市活镇。

在发展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同时, 重点发展有利于资源开发和产业带动以及能形成规模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批发市场等, 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大发展的新格局;要引导和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富裕户进镇、进市场经商做买卖, 以商业繁荣带动小城镇的繁荣。

(六) 交通主导型

随着云南省高速公路网络以及县乡道路的建设, 大量小城镇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对外联系越来越便捷, 部分小城镇甚至位于交通枢纽地带 (位于两条主要公路的交汇点或位于水陆码头等等) 。这些都为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对分布于公铁路沿线、地理环境优势突出, 交通便利, 容易形成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小城镇, 可发挥交通优势, 建设交通主导型的小城镇, 以交通兴镇。

进行交通主导型小城镇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发展成为区域的客货流集散中心;要利用运输交通条件优势发展经济实体, 建设商品集散地, 强化经济发展空间, 带动生产、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 还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等;交通主导型小城镇由于其门户与枢纽地位, 在建设中要注重小城镇的风貌建设, 既体现地方特点又要有时代精神。

(七) 行政中心型

对于位于经济落后地区、乡镇的主要职能仅仅满足行政管理要求, 其他生产生活服务功能较弱的乡镇, 作为行政中心型小城镇来进行建设。

由于云南省经济相对落后、山区面积广大, 行政中心型的小城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这些小城镇经济发展落后, 镇域人口居住分散, 城镇驻地规模小 (有的只有二三百人) , 其乡镇驻地仅仅具有最基本的行政管理功能, 商贸、医疗等其他服务功能极其微弱, 甚至没有。

对于这一类型的小城镇要进一步完善强化其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形成乡镇服务中心;同时要根据本地资源优势, 积极寻找发展机遇, 以乡镇驻地为先导, 积极带领乡镇经济发展;对于资源贫乏、发展条件差、人口又较少的乡镇可考虑移民搬迁、撤并等手段易地扶贫, 寻找新的发展区域和发展途径。

行政中心型小城镇, 在现阶段甚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但这一类型的小城镇终将随着发展的推移逐渐减少, 通过以上发展措施逐步为小城镇找寻到适宜的发展方向, 逐渐转变为其他类型的小城镇。

四、结语

职能体现 篇4

内部审计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客观保证性的咨询活动。企业开展内部审计, 旨在优化调整内部结构, 提高运营效率, 实现增值目标。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指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客观具有的功能。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风险管理等五项职能。

2 内部审计职能体现

2.1 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 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内部审计, 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系统, 通过其“确认”与“咨询”, 能够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为适应经济运行模式, 国内外企业都在探寻一条适合企业改革发展特点的内部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 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提高内部运行效率, 实现效益的增加。由此可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已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价值增值阶段, 内部审计将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而据笔者分析, 内部审计所创造的价值主要涉及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个方面。

①直接价值的体现。内部审计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 帮助企业规避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和由此产生的损失。如果内部审计成本小于可预见的损失, 就说明企业的价值正在增加。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调整, 审计观念更能体现时代特征, 做增值的审计项目已成为一种趋势。而要做增值的审计项目, 必须考虑缩减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这样才能扩大效益空间。

②间接价值的体现。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 就是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了问题, 但是因为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 客观上会对企业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 因为他们知道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经常性存在的监督部门, 日常工作就是检查监督其他部门、人员的业务活动 (包括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者) 。

2.2 内部审计为企业服务

内部审计的服务本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审人员的“内部人”特征。内审人员来自企业内部各部门, 企业的利益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使内部审计人员自然而然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二是内审机构的内部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完全独立于企业。虽然内审机构有多种形式, 但其内部性质是不变的。

3 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方向

目前, 有的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 也面临着困境。企业内部审计困境表象是“自己监督自己”的矛盾, 但说到底是定位出现了偏差。目前, 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只是明确了审计对象和审计功能 (查账论、监督论、评价论) , 而模糊了内部审计的本质:内部审计究竟是代表谁的利益?站在谁的角度实施审计?这就需要理清本质, 优化制度设计。最初的内部审计产生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 随着经济发展, 对内部审计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内审部门必须适应时代潮流, 正确面对机遇和挑战, 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 推进内部审计创新, 逐步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

4 内部审计职能发展中的具体措施

4.1 创建独立性、权威性强的内审组织

具体来将, 应该构建新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 增强其独立性。应该建立一个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既是公司内部审计机构, 又是国资委或政府审计部门 (审计署、厅局) 的派出机构。尤其是把人事任免、经费等专门安排, 不必受制于企业管理者,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2 加强内审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 首要任务是完成办公楼网络布线、建成视屏会议室, 基于计算机机房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硬件建设, 建成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相联的审计内网, 增添配置较高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相机、录音笔、服务器、投影仪、数据库等软硬件设施, 实现人手一台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 为开展计算机审计提供强大的硬件保障。另外, 要依托政府网络平台建立起企业内部审计局内部网站, 指定专人负责网站更新维护, 实现信息传输、存储、审计实施系统和无纸化办公, 拓展审计领域, 提升审计质量, 扎实推进审计管理实现现代化。

4.3 运用法治思维, 制定企业内部审计法规

目前, 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最高法规就是审计署、国资委颁发的部门令, 法律层级低, 约束力也不强, 而且相关规定也不全面, 已经难以承担习近平总书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的要求。建议由国务院颁发《企业内部审计条例》或者全国人大出台《企业内部审计法》, 从法律层面保障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权限和地位, 尤其要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维护国有资产利益不受侵犯方面的监督权限。

4.4 突出重点, 确保内部审计监督常态化

具体来说, 应该立足企业实际, 建立事先、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机制, 突出审计重点, 增强审计工作治本功能, 助推内审监督工作见实效。其次, 完善制度,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依据《审计法》的指示精神,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和内部审计制度,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达到以审促管目的。在财务管理中, 坚持年度收支预算制、大项目支出报审制, 积极推行财务审计制度, 切实做到管好发展资金。内部审计应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延伸。事前审计主要起到预防作用, 即从宏观上修正审计项目中的不合理之处。事中审计是将实际审计状态与计划、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修改计划和预算, 使之更加合理有效。

4.5 健全机构, 确保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

一是抓好审计队伍建设。企业应该根据工作需要选拔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内审小组, 确保局内审组、学校内审小组在规定职权范围内积极有效开展审计工作。二是抓好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召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培训会, 邀请审计局业务骨干开展审计业务专题培训, 选派专人参加省审计厅组织的岗位资格培训考试;同时, 注重抓好继续教育, 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 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 通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5 结论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揭示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 改进内部决策和实施过程, 保证发展方向不偏离经济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 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可谓任重而道远, 还需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要, 以风险防范为目标, 就内部审计职能和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工作, 充分发挥其实现价值增值的功能展开论述, 旨在通过理论研究指导企业对内部审计形成客观的认知, 继而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内部审计效果。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体现,发展方向,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卫红.浅谈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4 (02) .

[2]郝艳艳.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1) .

[3]张士超.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与探索[J].价值工程, 2013 (16) .

[4]赵天慧, 黄业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上市公司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07) .

职能体现 篇5

校医工作繁杂, 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新时期下, 校医更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校医需要充分发挥其前哨作用,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而使校医这一学校卫生保健机构能充分体现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

二、针对中学生心理状态如何开展校医工作

1. 主要问题

(1) 青春期心理特征。学生的青春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是客观存在的, 青春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的显著特征。此时的他们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但成长不代表成熟, 在学习压力下, 学生极易受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态度的影响, 或是在意外事件中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和情绪, 出现离家出走等行为, 甚至还有的会产生自残、自杀或是尝试自残、自杀的念头。

(2) 教师教学压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教师往往面临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及完成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 在教师的教学压力下, 学生自然也就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 而这也是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3) 校医室是学校健康保健的前哨。校医对学生每天的晨午检、日常小伤小病的处理再到疾病的追踪随访, 这些都让校医站在了与学生直接接触与交流的前哨, 因此, 校医能密切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尽管当前已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然而并没有太多的学生认为有进行心理咨询的必要或想法, 而学校医务室则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校医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与交流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当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感到迷茫、无助、彷徨时, 面对校医往往不会存在戒备和逆反心理, 学生更能倾诉其内心状况。医务室为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加上校医不会对学生进行斥责、也不会请家长, 让学生更易向其倾吐心事, 放下包袱, 这是师生沟通的一种良好方式。

2. 应对措施

例如在对学生的疾病进行处理后, 校医可以与学生进行自然的交流, 询问学生受伤或生病的具体原因。若是发现其受伤的原因异常, 应主动询问, 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并在事后告知学生班主任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 让班主任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的核心在于理解、尊重与肯定, 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 向其讲明道理, 疏导其心理, 指引其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校医工作的从业途径

新时期的校医工作者应积极地参与业务培训,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技能水平, 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成长, 发挥校医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方面的职能和作用。此外, 作为学校卫生管理机构, 保健所也应为校医提供更多的从业途径,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力度和覆盖面, 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咨询服务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结束语

校医的工作辛苦、繁杂, 受到学校和保健所的双层领导。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校医更是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 除了要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外, 校医还需要完成教职工计划生育、学生意外保险以及公费医疗等硬性工作。校医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认识到校医不仅是一项医疗保健工作, 更是一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意识到自己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 才能真正发挥其前哨作用。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环境下, 引导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教学部门的职责, 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问题。校医是新时期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校医工作的意义, 针对中学生心理状态, 就如何开展校医工作展开了讨论, 并对素质教育背景下校医工作的从业途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校医,前哨作用,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唐婷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7) :38.

[2]袁力, 周鑫, 张敬军, 等.我国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发展中的问题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5) :29-30.

【职能体现】推荐阅读:

内容体现06-14

体现人物06-16

特色体现07-09

情感体现07-26

体现价值08-09

经济体现08-09

生命体现08-20

视觉体现08-23

体现创新09-13

体现原则09-16

上一篇:错位关系下一篇: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