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

2024-10-14

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精选12篇)

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 篇1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 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 肯定自我价值, 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勇敢地面对挑战, 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但现在有许多孩子没有太多的机会去认识自己、感受自然, 如此的教养过程可能会使他们成人后面临生命的空虚, 也对生活失去热情。要将生命教育的价值与幼儿分享,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对幼儿来说, 生命教育如此抽象, 不易于幼儿直接感官的理解和认识, 要借助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图文、语言才能达成。而绘本以贴近孩子的生活, 具有艺术性、文学性、简练生动的文字和形象、优美的绘画和谐搭配的特点, 得到了幼儿的喜爱。透过绘本, 以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题材或是幼儿易于理解简单的故事, 就能引起成人与幼儿间的交流、思考、讨论, 即使幼儿只是童言童语的回应, 也能给幼儿带来对生命的思考, 更适宜他们的身心发展。幼儿园选择多元文化的绘本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 无疑是抓住了绘本中生命教育内容丰富、绘本教学易取得好的效果的特点, 对幼儿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面对市面上众多的绘本, 应该怎样选择既符合幼儿兴趣又能促进幼儿生命教育发展的绘本呢?在众多理论的学习讨论中, 在明确了生命教育的意义、范畴、原则等之后, 笔者尝试进行相关绘本的选择, 接下来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生命教育绘本选择的几点体会。

一从绘本角度选择

1. 图文合一

绘本是一种专门为幼儿设计的书, 依靠一连串的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相结合, 即图文合作来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阅读的绘本既不是图画单独讲述的故事也不是文字单独讲述的故事, 而是图画和文字合作一起讲出来的故事。绘本中的图文关系, 既复杂又迷人, 图画和文字一样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而生命教育主题的绘本更需要这种图文搭配的生动呈现, 将深奥迷离的生命讯息以一种具体形象性、叙事性在阅读中引发幼儿的共鸣。引领幼儿走进故事,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将色彩明丽的图画置身于白色书页中, 加上与图紧密相关的文字, 营造出一种清新简洁的田园氛围。大量的问句引起了孩子的关注, 而与之相配的小图则提示着答案, 绘本中的主人公兔子达利不断区分“我”和“他”的个体差异, 逐步建立自我的概念。这其实是人类永恒思考的问题, 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在不断寻找自我、定位自我, 树立一个明确的自我形象, 而文中正是通过动物之间的故事向孩子传递人对自我认识的这一过程。整个故事过程中动物们形象地演绎, 不仅切合了孩子的思维方式, 也巧妙而浅近地开启了孩子对自我的判断、认识和思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感受着对绘本故事精髓的理解。

2. 主题明确

绘本的主题表现也是作品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一部作品能够打动人的力量, 往往来自于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家庭以及死亡等过去被认为不适合给年幼孩子看的主题也逐渐映入教师的眼帘, 这些主题绘本的出现构成真实社会的全部。我认为生命教育, 不管是生的教育, 还是死的教育, 都可以而且应该出现在孩子的读本中, 只要是用一种温暖的感情, 引导孩子智慧地接纳生命的真相, 都能帮助他们内心成长。绘本《爷爷没有穿西装》中, 布鲁诺的爷爷过世了, 他以为那只是一场把爷爷“藏起来”的游戏。在他小小的心灵中, 无法解释死亡是什么东西。爷爷离开他的时间越来越长, 刚开始布鲁诺还有点生气, 后来, 他想起了许多跟爷爷有关的事情, 觉得胸口有点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胸口的痛慢慢地消失了……这是一本从孩子的视角来认识死亡的绘本。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细腻地描述了孩子失去亲人后的情感变化以及最终传递出了时光可以愈合伤口并永远印刻下生者对死者怀念的主题。而《再见了, 艾玛奶奶》讲述了艾玛奶奶从获知身患绝症到去世的最后时光。一幅幅黑白照片, 串联起艾玛奶奶人生中最后一年的时光, 她虽然病情日益恶化、面容日渐憔悴, 但她始终乐观、坚强, 她珍重生命、正视死亡、与家人共同珍惜这最后的相处时光。它给大家传递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死亡降临时并不痛苦”的人生主题。这是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的, 这样的生命教育绘本, 不仅孩子、每一个成人也值得来读一读。虽然这样的绘本显得有点沉重, 但勇敢地对孩子呈现这样的绘本也需要一种力量和智慧, 也希望通过阅读能将孩子们从死亡的惧怕中释放出来, 促使孩子们更加懂得活出生命的光彩。

二从教师角度选择

1. 优先选择经典畅销的作品

在进行生命教育课题的研讨之前,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绘本的阅读, 逐渐从众多的绘本中选取了认为适合孩子的生命教育绘本, 这其中也许带有个人的色彩, 但从经典畅销作品、国际国内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专家推荐的绘本, 还有大家熟稔的作家作品中进行选择是我的首选。如国际安徒生奖、美国凯迪克奖和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等获奖作品;美国纽约图书馆发布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著作《绘本中的生命花园》《经典绘本的欣赏与讲读》等。同时还从“蒲蒲兰生命绘本馆”“花婆婆生命教育绘本馆”等知名的绘本馆中进行选取。这两个绘本馆借助绘本这一媒介, 透过绘本中故事的分享, 触动了我们对生命的感受, 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另外时刻关注一些绘本作家的即时信息, 即时关注他们对绘本在教育中的一些思想与做法。

2. 根据教学经验进行选择

幼儿阶段正值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通过实际行动去观察、感受生命, 进而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 无疑是最好的时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希望透过课程的组织让幼儿去认识、尊重生命。希望借助相关生命教育主题的绘本作为课程教学以及活动延伸的载体。透过绘本浅显的图文来传达生命的意涵。因此在选择时, 结合自身对生命含义的理解以及幼儿园多年的教学经验, 在选择生命教育绘本时除了考虑到故事内容与是否与幼儿生活相关, 是否易于幼儿理解, 我还更多地从教学的角度出发, 考虑到所选择的绘本是否易于与幼儿互动、是否可读性高、易于讲述和发挥, 当然更重要地是具有生命教育的内涵。像绘本《搬过来, 搬过去》, 爱是需要勇气和创意的, 也是需要为对方而考虑的, 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 除了爱和体谅, 还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 是一种大爱的体现。《彩虹的花》《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引导孩子体会生命的意义以及无私的爱与友情。《小猪变形记》《大脚丫跳芭蕾》教会幼儿自我认知和自信。《鸭子骑车记》《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这是既兴奋又愉悦的故事, 生动地描绘出孩子勇于探险的心理, 让他们萌发了大胆尝试的勇气。《长大做个好爷爷》《记忆的项链》告诉了我们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爱与接纳, 唯有以爱联结, 才能修补心中的创伤, 才能让爱意继续传承。《花婆婆》让孩子感受到生命既是一趟美好的旅行, 又要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三从幼儿角度选择

1. 选择符合幼儿情感体验的生命教育绘本

绘本阅读能给幼儿带来各类情绪情感的体验, 绘本中精巧别致的构图、色彩美丽的画面、极富吸引力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些东西所渲染各类情绪情感的出现、发展, 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幼儿能从绘本中找到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影子, 在绘本中找到熟悉感, 进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幼儿能够移情, 能够置换角色去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情感, 获得生命教育的契机, 也获得了对生命的感知和体验。如绘本《第五个》中玩具往往承载着孩子成长的记忆, 寄托着他们丰富的情感, 在阅读中孩子们从中体验到关爱与珍惜, 进而让孩子们从小将“修理”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对他们的生活观念有深远的意义。绘本《不是我的错》它带给孩子思考,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 孩子对照自己的生活体验, 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而自己在集体中是怎样去看待、怎么去处理类似事件的。绘本《吃掉黑夜的怪兽》反过来设想如果没有了黑暗, 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孩子在阅读中链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其实他们对黑暗不是单纯的恐惧, 同时也充满了幻想和好奇。绘本《勇气》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但通过形象具体的描述, 带领孩子捕捉身边的勇气, 这引起了孩子强烈的共鸣, 孩子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讲出自己勇气故事和对勇气的理解。

2. 选择能引起亲子共鸣的生命教育绘本

生命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 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而其中绘本即是成人和幼儿分享生命教育最好的媒介, 它能让大人以不说教的方式, 带领孩子认识生命的源头和意义。然而, 成人要能将适合幼儿的绘本上的故事说好, 首先要很喜爱自己选出的绘本, 成人以生命教育绘本感动了自己, 在与幼儿分享时, 才能真实地传达出情感, 才能引发成人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思考、讨论, 孩子即使是童言稚语的回应, 也能在幼儿时期带给孩子对生命的思考。绘本《爱心树》是一本需要一定阅历和生活体验才能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和理解的绘本,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 在与成人的阅读中, 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爱与被爱的幸福和快乐。孩子即便不能即刻理解, 也都能以天真的情感和心理, 想象和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未来的成长中不断的回味与醒悟。在亲子阅读活动课中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在父母与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感受爱的真谛, 分享爱的喜悦。这是“孵”出来的友谊与爱, 在这过程中孩子看了也不只是会咯咯笑, 因为他们从狐狸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 使幼儿学会了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 生命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以开放的态度, 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懂得爱人与帮助, 学会与人分享, 并对社会有担当, 成为一个身、心、灵都健全的孩子, 这是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 也是教育工作者推动生命教育的使命, 这些话题教师不能以说教的方式呈现, 绘本正好提供一个设身处地思维空间, 让生命教育精神透过绘本的阅读在自然中酝酿而成。绘本在培养孩子丰富的生命经验方面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所以, 运用绘本载体进行生命教育所发挥的力量不容小觑。

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 篇2

摘要

教育部2001年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早期阅读纳入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绘本是图文并茂的幼儿文学样式,具有看画就能明白故事的主体叙述性,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文学需要的阅读文本。绘本阅读能突破幼儿书面文字经验不足的限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加强与文本的互动,理解和体验文本意义。

关键词:绘本 阅读 幼儿教育

目 录:

1.绘本的概念.............................................2 2.绘本阅读针对幼儿教育所具有的特点..........................................4

2.1图面的叙事性........................................................................4

2.3文图的完美结合........................................................................4

2.4内容充满趣味........................................................................4 2.5主题富含哲理.......................................................................5.3.绘本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5 3.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6

3.2 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6

3.3促进幼儿的社会化........................................................................7 3.4激发幼儿的想象力........................................................................7 4.幼儿教育中绘本阅读的指导方法........................................................7

4.1 选材上..........................................................................................8

4.2引导阅读上.................................................................................8

4.3在提问上........................................................................................9

4.4在教育方法上.................................................................................10 参考文献.........................................................................................11 致谢辞............................................................................................12

1.绘本的概念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世界图解》,被公认为是欧洲最早的带插图的儿童书。欧美的凯迪克、格林纳威、波特都是早期的杰出代表。伦道夫•凯迪克被后人称为“现代图画书之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而绘本的黄金时代却是在亚洲,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为无可取代的绘本大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国内的绘本目前仅为起始阶段。对于绘本并没有一个特别严格与统一的理论概念。“绘本”这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则是源自日文。一般来说,绘本用于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而图画书的界定有时更为广义。绘本,俗称图画书(picture book),是由图画文本和文字文本共同构成的一种图文并重的书籍形式,有时图画甚至比文字占更大的比重,还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没有文字的、完全用图画来讲故事的图画书称为无字书,比如莫尼克的无字书系列。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兼作家培利·诺德曼(Perry Nodelman)是这么下定义的:图画书是通过大量的连贯性的图画与相对较少的文字(或没有文字),互相结合来传递信息或讲述故事的童书。世界绘本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2有讲友情的、讲亲情的、讲勇敢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然和环境的等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优秀的绘本不仅仅是文学或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具有珍藏价值的艺术品。

绘本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世界。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继的视觉影像。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绘本的图画是讲述故事的,不仅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同时有象征的、典型的形态;还有飞扬的想象。绘本的文字一般简洁明快,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能帮助幼儿扩展理解力和想象力等。此外,绘本都比较唯美,版式精到独特别,以填封面、扉页、下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

绘本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不同于一般的“小人书”、卡通图书或其他有图有字的儿童读物,它对语言、绘画和二者的构成形式均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要求是按照不同阶段儿童的特质和需要而形成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绘画要贴近儿童的世界。

2.绘画要富有艺术性,即具有审美功能。

3.绘画要前后呼应,有连贯性和“说”故事的效果。

4.文字具有文学性,即审美功能。

5.文字适合念出来听,具备朗朗上口、生动、简练等要素。

6.文字与幼儿的理解力和生活经验相适应

2.绘本阅读针对幼儿教育所具有的特点

绘画与文字配合默契,有一种互动的协调关系,可用公式表达为“文×图”。具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图画的叙事性

绘本的主体是图画,这里的“图”不是插图;也不是与文字相脱离的配图,“图”本身是叙事的。绘本中的图画本身就可以表达完整的故事,光看图也可以明白故事的内容。这可以通过孩子之间的对话得到证实:一个男孩和弟弟在一起看威廉·尼克尔松的《聪明的彼尔》。哥哥对弟弟说:“脱米,你不认识字也没有关系,只要挨页儿翻,看画就能明白故事。”这也就是柯南所讲的绘画传达性,他认为这是绘本最具实质性的特征。如果没有这种传达性,绘本就失去了生命。

2.2.文图的完美结合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从文学形态上讲,它是文字和美术的相互配合、相互丰富和相互激发。图、文不是简单的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其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的变化,而图画也具有一种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文字主要诉诸于听觉,而图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绘本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媒介来表现故事内容,并且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2.3.内容充满趣味

绘本之所以成为流行读物,不仅幼儿喜欢读,成人也喜欢读,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绘本特有的趣味性。无论是画面直观生动、幽默风趣,文字优美流畅,常用逆向思维来纺织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幼儿和成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2.4.主题富含哲理

绘本的图画直观形象,文字简洁明快,但主题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绘本并不是随便逗小孩子开心的画册,优秀的绘本可以用简单的画面、简单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内涵,可以把很多人生哲理通过有趣的绘画、简练的文字传达给读者。比如美国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书中将“爱”这个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生动的画面、简短的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每个幼儿熟悉的兔子形象来表现这一主题,通过大栗色兔子和小栗色兔子之间充满趣味的对话,加之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将“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诠释得完美无瑕。

3.绘本阅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是来自视觉的,而图像相对于文字或其他抽象符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优先唤起人们视觉神经的感知,并保持长时间的记忆,绘本是以“图”为主,主要诉诸于视觉的媒介形式,同时又是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所以,绘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认为,绘本分为成人绘本和儿童绘本,但绘本的主要读者群还是儿童,尤其是幼儿。这是绘本的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契合的原因。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又以4岁为分界点,4岁之前称为象征思维阶段,其主要特点就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4~7岁称为直觉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思维被称为“半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了;但在整个2~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幼儿处在前运算阶

4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而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体系,对于尚未掌握阅读技巧的幼儿来说很难理解。相反,以“图”为主的绘本更为直观生动,更贴近生活,理解它们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识别与其他事物的相似性,而不是取决于与文字符号的熟悉度,图画所传递的信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另外,我国心理学家已经对儿童对形状和色彩的感知觉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儿童的形状抽象最早,3岁后形状抽象下降,颜色抽象比率上升等一系列结论。由此可以看出,集形状和颜色于一身的绘本是符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形式。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是儿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为幼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是幼儿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幼儿寄托情感的精神之所。借助绘本,幼儿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感,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绘本在幼儿教育中有如下作用:

3.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幼儿教育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读书,快乐地读书。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其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绘本阅读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普遍认同的绘本阅读的最大价值。曹文轩说道:“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 绘本这一

6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在绘本中,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故事。借助丰富的图画使孩子们在阅读文字时觉得更为简单,通过直观化的绘本内容,孩子吸收、激荡、转化着各种观点,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3.2.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

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手法,或水彩,或剪贴,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

3.3.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会化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产生移情现象,会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这样就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而且阅读本身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快乐,看看沉浸在故事中的幼儿兴奋的表情,以及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故事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他们在享受故事。另外,通过绘本可以轻松地把很多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理解真善美。同时,透过故事中的榜样,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等一系列品质,使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3.4.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而绘本就为孩子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正如松居直所言:“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 7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 因此,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84.幼儿教育中绘本阅读的指导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思维活动是内隐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看图讲述对发展幼儿思维的作用。幼儿即使在活动中运用到了思维,但不是很明显,教师易忽略掉,或者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到位,幼儿思维活动的广度、密度和深度是达不到理想水平的。因此说教师要关注绘本教育对发展幼儿思维的作用,具体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其一,注意提高幼儿思维活动的质量,适度增加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另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做好以上两点,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4.1选材上

选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结果,只有那些给人充满遐想的,富有想像空间的题材,才能更好打开幼儿的思维;另外,是那些与幼儿有着亲身体验的,或者是有类似经验的,才更容易找到思维的切入点、突破口。可选一些抽象派的图画,抽象派的画有写意性、朦胧性的特点,给观画者留有意会或想像的余地,这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但如果我们选了写实画,就没有此类效果了。

4.2引导阅读上

从头到尾读图画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具体方式有:(1)从封面猜故事。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2)不要漏过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3)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4)先为儿童读故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

9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5)并未结束的封底。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

4.3在提问上

绘本教育主要通过提问来开展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有这几类:

判断性提问——主要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和什么一样或不同”等,这些提问具有综合判断性,需对绘本进行分解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才能解答。

描述性提问——主要有:“都有谁?”、“是什么样子的?”、“在干什么”、“什么表情?”这类问题主要指画外内容,包括人物、景物动态,是对画面的感性认识。

推理提问——主要有:“在说什么?”、“在想什么?”画面是无声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需对画外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行推理。

想象提问——主要有:“没有画出来的是什么内容?”、“它会怎么办呢?”这类问题的回答是根据画面内容,联想到画外情节,是创编的、发散性的。一般来说,绘本教学的提问主要满足于描述性、判断性和推理性而缺乏分析性和追问性的提问,不注意引导幼儿挖掘画面的内涵,对读本的分析过于表面化、简单化,这样不利于幼儿思维活动的深入。因此,在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有机搭配,做到:

——描述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相结合; ——判断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相结合; ——推想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相结合; ——想像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相结合。

4.4在教学方法上

在进行此类活动时,我们主要采用集体授课式,大家一起看图,提问回答,这种方式便于集中指导,有利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

——大书阅读与小书阅读相结合; ——集中与分组结合;

——看、说、动手相结合,重视活动的延伸与拓展,让幼儿讲讲,画画,动手做一做,通过动手促进动脑,展开思维与想像。

还有,这种教育方法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难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的幼儿处于被动状态,而一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往往会被忽略掉。(2)面对全体时,发言的机会有限,难以照顾到全体幼儿。(3)难以使幼儿展开独立思考,会出现个别幼儿一味地附和别人。

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把问题抛给孩子,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想学”。使课堂变得温馨,使孩子愉快地进行阅读,把提问变得有效,使孩子轻松学习,快乐学习,不再把这种教学看成是一种负担,给孩子完全的放松。往往这时候,老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幼儿的思维都能得以体现。综上所述,绘本教育具有较强的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应建立一种新思想,那就是正确理解孩子在阅读绘本时的想象,鼓励他们“想象”地读书,只要他们只获得某种,哪怕是些许“意会”,能专享到“意会”后的那一片“欣然”,也就是孩子思维获得的发展。还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选取适合他们的读本,从小培养他们的思维特质,为他们将来成为一个爱思考、常思考、善思考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英]艾登·钱伯斯,徐慧贞,蔡宜容译.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曹文轩.国外儿童文学导读本(第一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

1

陈帼眉,刘焱.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黄若涛.绘本书的传播功能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论文,2006

江凌.析儿童图画书中图画的价值发现[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柯南.图画书:幼儿文学的现代形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4

张爱琴,谢利民.教师角色定位的本质透析[J].教育评论,2002(5)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D].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2

曹文轩.国外儿童文学导读本(第一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1  余珍有.学前早期阅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第二次全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2005(2)

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8 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4  曹文轩.国外儿童文学导读本(第一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7  [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35. 柯南.图画书:幼儿文学的现代形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

 张爱琴,谢利民.教师角色定位的本质透析[J].教育评论,2002(5).致谢词

巧用绘本,推进幼儿生命教育 篇3

进行幼儿生命教育有很多的方式和媒介,其中绘本教育在幼儿生命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绘本不仅只是有图画的书,图画不是文字的衬托和附属,更不是简单的插画,图画是绘本的“语言”,是故事的载体,既富有浓厚的艺术感,又不失童真。正是由于绘本这种用图言物、借图明理的优势,使绘本成为了学前儿童爱不释手的读物。绘本教育不同于枯燥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绘本中,除了精致的画面和充满童趣的文字,还蕴含着重要的生命寓意,通过绘本中丰富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灵动的人物,使幼儿正确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形成积极的生命观。由此可见,绘本当仁不让地成为幼儿生命教育中的有效媒介。

那么,绘本到底还蕴藏着多少潜在价值等待教育者们去挖掘、思考,如何才能有效运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与读者共同探讨绘本给幼儿生命教育带来的重要意义。

一、坦然的面对——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愿意将生命的来源告诉孩子,却不愿谈及死亡。要开展幼儿生命教育,首先就应该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生命与死亡都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生命的有限性,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生死话题。

《再见了,艾玛奶奶》是我常常讲给孩子们听的绘本故事。在众多描述生命主题的绘本中,这本绘本的手法非常写实,用一张张黑白照片真实地描绘出艾玛奶奶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我这样告诉孩子们:“尽管艾玛奶奶得了无法治愈的病,但她非常勇敢地接受了现实,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死亡并不可怕,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她非常平静,乐观地面对它,因为生死都是正常的自然规律。”当我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深受感动,在不知不觉间理解了生命的过程。下课后,他们喜欢反复翻阅这本绘本,与同伴再次交流自己的感受。我想,在给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时,教育者们首先要树立起科学的生命观,不害怕、不回避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以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和他们一起探究这一话题,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让他们能勇敢地面对生死现象,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绘本教育作为幼儿喜爱的教育方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为幼儿了解生命、珍爱生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心灵的净化——帮助幼儿感受生命

绘本总是与幼儿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绘本以其精美的图画、诗意的文字为孩子们呈现出美丽的世界。绘本故事中洋溢着浓浓的爱,如母亲的手般轻抚过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受着爱的美好,体会爱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阅读绘本能净化幼儿的心灵,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

绘本《彩虹色的花》讲述的是一朵彩虹色的花,当小动物们遇到困难一个接一个地过来时,花儿每次都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送给他们。最后,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覆盖在白雪下面。虽然她离开了现世,却给大家留下一片温情。故事的最后,它的希望和梦想还在继续,当春天来到时,新的花朵又在阳光下绽放开来。看过绘本的幼儿,都对彩虹色的花敬佩不已,对她的离去感到惋惜,也懂得了助人为乐的快乐。美丽的故事,感染了幼儿幼小的心灵,他们体会着这个世界上简单而美好的情感,领悟了生命的存在意义。通过这些绘本故事,幼儿走进了作者所创设的精神世界,不断地认识生命、感受生命。

三、有效的疏导——改善幼儿生命态度

日本“现代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过:“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绘本向幼儿呈现了一个纯真、善良、美好的世界,让幼儿看到世界的奇妙与多姿,生命的活泼与精彩,绘本是幼儿与生命之间的七彩桥梁,更是孩子们情感的依托。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总会遇到种种问题与矛盾,而绘本作者通常会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这些人物也会遇到类似的情景,他们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提供很多解决方法,为幼儿作了良好的示范。幼儿能在绘本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通过故事学到了解决办法,获得进步。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让孩子们既可以捧腹大笑,也可以深入思考的绘本。故事中的小猪总觉得自己不快乐,因为它觉得做一只小猪很无聊,它非常想成为其他动物。于是,他一会儿装扮成长颈鹿,一会儿装扮成斑马,一会儿又装扮成鹦鹉。“东施效颦”的小猪遭遇了许多滑稽有趣、荒诞搞笑的事情。但最后,他发现:做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自己就是最好的。故事中的小猪是很多幼儿的缩影,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幼儿会联想到自己身上的缺陷,想起他们经常羡慕别人,但他们也会像小猪一样,学着让自己的内心长大,正确地面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越来越喜欢自己,知道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事情,并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四、丰富的游戏——促进幼儿生命体验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游戏精神,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素材,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幼儿在欣赏绘本时,不仅能感受到绘本带来的舒心、愉悦,更能模仿绘本开展游戏,亲自体验游戏带来的欢乐。

鼠小弟是幼儿都喜欢的卡通形象,在鼠小弟系列中有一本《打破杯子的鼠小弟》,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扮演游戏。游戏之前,我会准备好道具,游戏时,我来扮演孩子们眼中“严格”的鼠妈妈,而幼儿则分别扮演鼠小弟、大象、长颈鹿、海狮、小鸟、鼠小妹。幼儿模仿鼠小弟打破了杯子,害怕妈妈会责怪他,于是,他发挥想像力编出一个又一个理由,跑去将责任推到其他动物身上,想为自己开脱。扮演动物们的幼儿也纷纷像鼠小弟设想的一样打破了杯子。正当鼠小弟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得意时,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一次打破了杯子。最后,鼠小弟很诚实地向妈妈认错:“是我打破了杯子。”通过身临其境的扮演游戏,幼儿明白了诚实的重要性,犯了错就要马上承认错误。我也引导幼儿:在犯错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找借口,人都会犯错,犯错就要勇敢承认,勇于弥补自己的过失。

幼儿通过游戏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在游戏中学习、探索,而绘本正是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重要载体。幼儿在绘本游戏中,体验绘本中具有生命意义的教育,加深了对生命的体验,幼儿的生命态度、生命行为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绘本是儿童最亲密的朋友,是无言的老师。绘本主题中传递出的励志、勇敢、善良、坚强、乐观等优秀的品质感染着幼儿,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张娱,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215000)

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 篇4

关键词:绘本阅读,情感教育,渗透教育

本文结合绘本教学实践, 探讨如何在绘本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 帮助幼儿去感受爱、学习爱, 并向他人表达爱, 丰富幼儿情感。

1. 创设宽松、适宜的阅读环境, 营造愉悦、互动的阅读氛围

(1) 创设绘本阅读区域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在已经收集各类绘本的基础上, 要为幼儿提供欣赏绘本的时间, 创建“绘本阅读角”。

(2) 创设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 孩子乐意参加活动并享受阅读的乐趣和感受成人的爱, 全身心地感知读本内容, 并乐于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乐于倾听他人的想法, 由此才能够真正促进幼儿情商的发展。

(3) 选择“爱”的绘本作为教学内容。《方格子老虎》《朱家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主要讲述了如何进行爱的表达, 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情感的传递。也可选择《爱心树》《我有友情要出租》《彩虹色的花》这类绘本供幼儿阅读。

2.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充分挖掘绘本蕴含的情感教育价值

(1) 角色唤醒, 体验情感。幼儿接受作品丰富内涵的过程, 是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情感世界与他们的知、情、意、行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一些好的作品, 深而真的感受远比细而碎的理解更重要。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孩子倾听原作、阅读绘本、学会表达。角色身份的转换, 让幼儿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他们为此动情, 为此感到快乐。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角色心灵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融共鸣的过程。

(2) 经验迁移创编情景, 内化情感。绘本中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幼儿阅读绘本时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故事中的世界, 并在与绘本的接触中扩展着自己的知识经验, 理解着社会规范, 获得社会性的发展。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在绘本教学中采用迁移想象的方式为幼儿提供“用‘爱’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自己情感”的途径, 引导幼儿站在角色的角度, 感受角色的处境、心情, 提出问题和表达要求。

(3) 合理提问, 化解不良情感。我们可以为孩子制造一点点迷惑。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预测和故事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是否一致。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轻度紧张感, 可以促使他们更加专心地去学习阅读。给孩子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故事发生的联系。只要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就可以大大激起孩子的阅读欲和探究欲。

3. 融合绘本的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 让阅读活动游戏化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和情况来设计一些相关的游戏, 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组织幼儿进行情境表演, 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图画或创编故事, 或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一些相关游戏。这些都是幼儿所比较喜欢的形式。

4. 家园互动,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有尊重、平等、协商、计划意识, 以伙伴的身份与孩子游戏。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要给孩子参与的机会, 让孩子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和配合。

(1)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师首先要制订家长参与绘本制作的计划, 明确目标。然后通过家长会的形式, 向家长介绍“我的心情故事创作集”, 并在家长会上请家长欣赏绘本, 激发家长对绘本的兴趣, 发现绘本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并体会绘本或是幽默或是柔美或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2) 家园合作, 共同创作。主要是以口述日记的形式, 幼儿讲述、家长记录, 或者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创编绘画进行讲述, 家长记录。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为日记起名字、设计封面。这些日记体现了每个家庭的不同风格和文化。每一本日记的制作过程, 又是其乐融融的亲子活动, 增加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连霞.以绘本教学为载体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的策略[J].科技与企业, 2011, (1) .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 篇5

摘 要:《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老师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本次活动完全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边阅读边思考边大胆表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合孩子的兴趣。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终身受益,经典绘本以其图文并重,相辅共存的故事架构方式,非常符合学前儿童阅读。

关键词:幼儿园 绘本阅读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和普通的图画书有区别)。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1]

一、结合绘本阅读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越早,对智力开发越有益。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是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新纲要》中指出:可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2]

幼儿在阅读时产生共鸣,通常会将自身带入角色或者自己模仿文中的动作对所阅读的内容做出回应。在幼儿阅读过绘本后,自身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转变角色,主动化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融入故事情境,并且情境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了其他幼儿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彼此分享自己所获得的内容,通过幼儿自身所能表达出来的独特方式,也是在成人眼里不能理解的手舞足蹈,正是这样的绘本阅读行为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在整个绘本阅读的大环境下,幼儿的理解相对于之前懵懂的阅读教学,有了较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再加入教师的配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环境和与之相应的道具,与幼儿的阅读动作相互配合,帮助其更快的进入故事情境。在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顺应幼儿发展的天性,充分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有爱心有耐心的辅导帮助。[3]

教师在开展?L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幼儿尽快进入角色,可以开展多种方式进行。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续编故事,仿写故事,改编故事,童话剧等形式展开。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考虑到幼儿好动的天性,可以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发挥想象,用幼儿自身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出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绘本教学完美开展。

二、绘本教学的分析

着重分三步:一是帮助幼儿了解文本内容;二是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讲述故事内容; 三是促进幼儿理解“幸运”的改变,感受智慧的力量,从而提高幼儿冷静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过程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抓住细节,引导、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调动每个孩子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在阅读中,不仅获得丰富而生动的知识经验,而且在不自觉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在阅读中获得了新的发展。这就是说在生活中追随教育,在教育中学习生活。

对小班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观察、记录并分析幼儿的阅读行为适时指导。例如,洋洋三岁没有阅读看书的习惯,家长曾为其订阅过幼儿读物,但多数是由父母讲给他听洋洋自己很少独立看图画阅读。洋洋看见几个小朋友在阅读区看书,也主动走进来直接拿走别人正在看的《婴儿画报》。他随手翻到一页大声说“不好看。”又翻到其他页随便看看随手又丢在一边。老师拿起书故意倒过来递给洋洋他就倒着看。老师问“书应该怎么看呢’’他看看书不说话。老师问“小熊的头是不是倒过来了怎么会这样呢”当笔者递给他倒过来的书时他不会自己调整。笔者让他把书上的故事讲给老师听时他讲的语无伦次。

可以看出洋洋是被阅读环境以及其他幼儿的阅读行为吸引过来的翻阅时随意翻书没有从封面开始阅读的习惯。洋洋说不出“书倒了”有可能是还未能注意到画面的细节,也有可能已经发现但不会用语言表达。尽管在老师的引导下洋洋发现“小熊倒了”但仍不会调整。读书时习惯不好,不知道按顺序阅读书籍对书上图画内容也表达不出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共同指导小班幼儿阅读,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对于阅读有困难的幼儿需要一对一的指导。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对洋洋的个别阅读指导,并且为家长提供阅读记录卡,引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指导。进而促使洋洋家长对阅读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相关的指导策略,保证了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建立幼儿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选择的大班绘本教学《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这一故事内容传递的是一种善良、美好和聪慧。而传递这一切的是图画中逼真的兔子和狐狸的面部的特写、不断累加、发展的故事情节和狐狸心里对一种生活规律的认同――从而认同兔子为他设下的一个个聪明的陷阱。但当兔子的计谋得逞了,他却发出善良的“这是我和狐狸互道晚安的地方!狐狸,晚上好!”特别是,幼儿园孩子的生活和隐藏在图书中的狐狸、兔子的“生活”规律有相同的地方。孩子对性格特征相差大的动物放在一起组合的故事也会非常有兴趣;对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会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因此,这一作品可以在阅读时勾起孩子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图画书共鸣。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要说、能说、会说”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孩子学的开心、学的高兴,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结语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美的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中美的形象,具有概括性、典型性、促使幼儿形象思维活动,并引起幼儿的联想,产生丰富的想象活动。

参考文献

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 篇6

绘本,作为近几年广为关注和倍受好评的读物,其教育价值正被慢慢挖掘。绘本中精美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符合幼儿阅读特点,而且许多绘本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近两年来,我们以绘本为载体,对幼儿开展了情感教育研究,并提炼出了五项具体实用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从“教师”入手,积淀丰厚阅读素养

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丰厚的阅读素养是进行绘本阅读教学及引导幼儿情感发展的基础。

(一)了解绘本

教师阅读多种不同类型的绘本,对绘本进行初步了解,并阅读《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绘本之力》《绘本有什么了不起》《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打开绘本之眼》《绘本阅读时代》等工具书,深入理解绘本的含义及如何将绘本运用于教学中等基本知识。

(二)解读绘本

教师根据幼儿的情感发展目标,从众多的绘本中筛选出四类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绘本进行解读,分别是关于爱的绘本、友情的绘本、情绪抒发的绘本和生命本质的绘本。例如,关于爱的绘本《爱心树》,故事中把树比喻成母亲,是一个母爱无私奉献的故事。可这本书真的就是一个“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故事这么简单吗?通过解读,我们还发现了故事中道出的另一种智慧,那就是:除了爱、给予和满足,父母还应该做一件重要的事:节制。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既懂得给予,又知道如何节制。

(三)实践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绘本课例研究,精心筛选绘本、深入挖掘教育点、多方听取意见、多次修定设计、全力上好每一节课。同时教师把平时读绘本、用绘本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调整,进而优化教学活动,然后根据效果再记录。这种“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再观察—再记录”的方式,为教师开展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促使教师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教师丰厚的阅读素养,为幼儿“情感之树”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为幼儿情感教育研究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环境”入手,创设共情阅读环境

温馨舒适、容易引发幼儿互动交流的环境布置有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建立及情感的表达。

(一)创设温馨舒适的硬环境

1.设立绘本阅读区。

各班在教室采光度最好的位置设立了绘本阅读区,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绘本故事书。

2.开设绘本专栏。

各班在家园联系窗开设了“我读的好书”读书记录、优秀图画书推荐及读书心得分享三个版块,由家长记录幼儿读的好书并分享读书体会,让绘本阅读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设立流动书架。

各班在班级门口设置了能容纳50册绘本的书架,幼儿定期将优质的绘本带到幼儿园,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利用自由阅读时间与同伴共分享,幼儿也可借阅同伴的绘本回家读,让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4.充分利用墙面、走廊、支柱等散点空间打造书香环境。

例如,在阅读了《云朵面包》之后,将幼儿的绘画作品《会飞的感觉》张贴在主题墙上;经典的故事逐幅展示在楼道墙壁上。经典绘本中的主人公形象则被贴于走廊的柱子上,小朋友们经常在读了绘本之后,到柱子上寻找主人公,似乎绘本中的人物与他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找到之后万分高兴。当绘本与游戏联系起来,绘本则真正融于幼儿生活之中了。

(二)营造宽松自然的软环境

当幼儿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适时地与幼儿进行交流,当幼儿的回答不全面时,教师不忙于补充和完善,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幼儿自己,并引导其他幼儿发表不同意见,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加深幼儿对绘本的感受和理解。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并有机会得到应答的环境,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

三、从“教学”入手,巧抓情感教育契机

(一)剖析画面,引发幼儿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画面,在孩子们观察、猜测、讨论的过程中,引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在讲《花格子大象艾玛》时,教师根据封面引导幼儿思考“猜猜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象不都是灰色的吗?为什么艾玛是花格子的?”“猜猜艾玛与其它大象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发幼儿思考,循循善诱地探讨“如何做自己”的问题。

(二)启发提问,触发情感共鸣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于幼儿获取情感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活动最后,幼儿讨论天鹅和鸭子谁是冠军的时候,大家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幼儿说“比赛就应该坚持到底,就算丢了性命也不能放弃比赛”,有的幼儿则说“再坚持就被狐狸吃了,鸭子应该先救鹅”,幼儿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就在这个时候,教师提问:“如果鸭子和鹅都被狐狸吃掉了,那么比赛还有意义吗?”教师的问题引起了幼儿的思考,最终,马浩然小朋友说道:“有危险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不重要,生命才最重要,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大家一致认可了他的观点。教师的启发式提问,让幼儿在辩论中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角色游戏,内化情感体验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行为与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通过角色游戏,体验故事中的情感,不知不觉中就内化了自身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上述《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例子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坚持到底的不容易与友谊的珍贵,我们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的游戏体验,感受坚持一动不动的辛苦,并在坏人出现的时候,感受生命的珍贵。

nlc202309081709

四、从“家长”入手,营造多维情感空间

家庭是幼儿情感发展的基石,人类最美好、最丰富的情感来自于父母和家庭。家庭作为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方,同样承担着幼儿情感教育的重任。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虽然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但没有科学的方法,无从下手。为此,我们有计划地开展家长讲座、家长会、主题故事会、妈妈进课堂、绘本剧演出等活动,跟进式的指导家长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教育氛围。

(一)“盈润书香”绘本阅读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通过“绘本阅读带给孩子什么”专题讲座,引领家长从认识绘本到了解绘本阅读的好处,到怎样选择绘本,再到怎样阅读绘本,怎样抓住绘本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作了详细的说明,家长对绘本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 “绘本解读”主题家长会

召开“绘本解读”主题家长会,选取有代表性的绘本,从绘本的结构、色彩、文字、图画、节奏等几方面向家长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使家长对绘本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在家长会上,还对如何在家中开展亲子共读做了详尽的指导。

(三)“爸妈讲绘本”系列故事会

组织家长依次开展了“永恒的爱”“学会交友”“正确处理情绪”“了解生命”四个主题的故事会。在每一期故事会举办之前,提前向家长发放通知,让家长了解故事会的主题和举办时间,然后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讲故事,每期筛选六位家长与大家分享故事。

(四)妈妈进课堂活动

在家庭亲子共读的基础上,由家长代表自愿走进课堂,为孩子们讲述绘本故事。活动的开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家长走进幼儿的世界。

(五)绘本剧演出活动

幼儿和父母同上舞台,以绘本故事为原型,以独具匠心的表演形式把绘本故事搬上舞台,把沉睡在故事中的角色塑造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把无声的画面转化成情节跌宕起伏的场景。幼儿在演绎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将扮演角色与自身融于一体,将人物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以上活动的推进,家长对幼儿的情感发展状况有了全面认识,并对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有了很好的把握,家庭与幼儿园合力,为幼儿情感的发展创造了多维空间。

五、从“实践”入手,以情导行内化情感

幼儿情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幼儿在某一阶段具有了积极情感,而是注重其长远的、一生的影响和改变。引导幼儿将认知和体验的积极情感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是幼儿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我们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例如,我们组织开展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来源于绘本故事《花婆婆》。听完故事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展开了讨论。教师问:“你喜欢花婆婆吗?为什么?”幼儿都回答喜欢,原因有花婆婆很慈祥,她是个好人,她让环境变得更美了等。教师接着说“花婆婆种了很多花,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了!你们能做什么事,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幼儿的回答有“去敬老院给爷爷奶奶唱歌”“种下一棵小树”“不要乱扔垃圾”“帮助弟弟妹妹”等。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教师很感动,这不是单一刻板的灌输,是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于是接下来便在幼儿园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送温暖”“种下一棵小树收获一份快乐”“我是大班哥哥姐姐”等系列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幼儿积极正向的情感因势利导,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了积极情感的正强化,实现了知行合一的最终目标。

实践证明,以上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不仅有效推动了幼儿的情感发展,改善了幼儿的阅读现状,还有效提高了幼儿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懿.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

[2]柴玲玲.幼儿情感教育探究[J].青海师专学报.2006(1).

[3]张园园.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

[4] 常红.浅议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

儿童绘本艺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篇7

一、对绘本的认知

儿童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具体讲:绘本的故事并不只是靠文字来叙述, 而是由插画和文字的组合来共同表达……英国女作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开创了儿童绘本的先河, 她在上世纪初, 创作了的《彼得兔的故事》被公认为是最早的儿童绘本。作为童书板块里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 绘本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认可,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为它感动、为它着迷。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也预言:“绘本将是21世纪儿童读物一个非常大的生长点。”

二、绘本对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在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中, 儿童绘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 使其变得更加丰满。①预测故事。无论什么书, 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 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阅读欲望;②设疑想象。设置这样的环节, 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③合理联想。幼儿在看一本书时, 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 这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 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做出回应。当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或阅读之后, 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 有了伙伴的互动, 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 这也是幼儿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对故事的理解, 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

三、绘本教学实例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这样的模式:根据绘本所隐含的美术元素进行分析与思考, 并注意取舍 (完整运用绘本, 还是根据需要节选) ——幼儿阅读, 理解绘本 (初步了解绘本内容) →师幼共同分析绘本中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绘本中所蕴含的美术元素) →提升理解 (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幼儿对绘本中的美术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与感知) →创造与表现 (以美术特有的表现形式表达与创造) 。要使一个绘本教学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活动前的解读工作非常重要, 教师要仔细地研读作品, 理解其风格类型, 以便于确定上课的基调。绘本故事丰富多彩, 有的属于生活故事, 如《谁拉的便便》、《应该怎么做》, 有的属于情感丰富类, 如《我的家》、《南瓜小房子》, 还有的科学类, 如《会变的水》、《摇滚青蛙》等。

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注意教学方法要得当: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师在组织任何一个绘本活动时, 要做到“眼中有孩子, 心中有目标”, 也就是说,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以利于达到预期的目标, 促进孩子的发展。只有把作品的类型分析到位了, 针对不同年龄段, 不同爱好的孩子们选择适合他们的绘本艺术进行教学, 在绘本教学之前能够精心的设计好活动方案, 才能在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方式去演绎。如:对于生活类的故事来说,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 大胆地猜测和想象, 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们能够将绘本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 这样学习到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牢固, 科学类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材料指导幼儿获取相关的经验,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小实验来辅助绘本教学, 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体验到绘本中讲述的一些科学知识。《火车呜呜叫》引导幼儿扮演小动物玩开火车游戏、《南瓜小房子》进行角色表演, 学习绘本中小动物的对话, 体验互相帮助、共度风雨的美好情感。

例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本书, 图案简明清晰, 故事生动有趣, 语言简洁形象, 动物特征非常明显, 情节富有规律性, 生动又不失内涵。绘本教学活动中, 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在我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 孩子们非常喜欢它, 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来进行活动设计, 把它设计为一节大班的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 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本书, 每个孩子都对书中的情节进行了自己独特的猜想, 大部分孩子能说出自己的特长, 个别幼儿还不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特长, 需要经过老师的鼓励能小声的说出来, 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在这样的绘本艺术活动中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并且能够在活动中乐于开动脑筋, 配合教师, 与小朋友们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能力, 学到知识。

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吸引幼儿的兴趣是教师关心的首要问题, 绘本艺术能够在让幼儿对活动内容感兴趣的同时学到知识, 从绘本内容中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历, 得到情感和知识层面不同程度的升华, 并且能够在幼儿思维发展的不同时期给幼儿情感能力和艺术发展很多启迪和灵感, 因此, 绘本艺术对于幼儿教育来讲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刘阳.儿童绘本艺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研究, 2012.

[2]柴林丽.儿童绘本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李春光.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2013.

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 篇8

一、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亲情教育方案研究

(一)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教育需要坚持基本原则,从而正确指导活动的开展与活动目标的达成。第一,主体性原则。活动的效果评价,都要以幼儿的亲情效果作为评价标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维持幼儿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情感性原则。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快乐学习,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培养亲情上的情感形成;第三,有序性。开展活动要有步骤、有次序进行,主题活动的安排上应具有科学的体系与顺序,将活动内容与幼儿亲情教育充分结合,使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具有程序化的特征,以促进幼儿亲情较小时水平的提升。

(二)方案设计的依据分析

教育机构在进行幼儿亲情教育的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例如,考察幼儿的亲情观念、家长对幼儿亲情教育的诉求、社会环境下对幼儿亲情教育的重视程度等等因素。同时,方案主题的确定,需要对幼儿亲情经验进行整合, 构建与完善幼儿亲情经验为重要目标。通过以绘本为载体, 实现以整合亲情经验为活动的主题设计,是一个融合艺术、 语言、领域等元素的多功能系统与网络化结构。

(三)亲情教育方案目标的确定

促使幼儿能够在幼儿时期,充分感受到亲情与关爱,并形成积极稳定的乐观情绪与情感,从而推动亲情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亲情教育即是开展“爱的教育”,引导与教育幼儿认识亲人、热爱亲人与感恩亲人,奠定正确的人格基础, 推己及人,爱人、爱社会。

二、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亲情教育的具体行动分析

(一)幼儿导读阅读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亲情教育可以遵循“阅读绘本”、 “联系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真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 对绘本得到整体感觉经验上的获取,从绘本上感悟亲情。其次,联系实际生活,从而使幼儿获得与绘本上情感上的共鸣, 感悟生活。最后,通过对幼儿情绪上的调动,通过语言、故事, 实现亲情情感上的表达。例如,以“父亲”为主题,设置题目为 《我最喜欢的人》展开讨论。引导幼儿说出“家庭成员中最喜欢的人”,及时发现幼儿对父亲角色的定位。父亲由于承受家庭的重担,无法长时间陪伴幼儿,使得幼儿在心中对父亲的认识出现偏差。因此,在教学中,收集布朗《我爸爸》、菲利普 《爸爸》、弗朗西斯《给爸爸的吻》等绘本,并将其放置在阅读区,让幼儿自主阅读。同时,幼师在其中加以引导,使在幼儿心中树立起一个伟大、可爱、平凡的爸爸。

(二)绘本导读与讨论

在制定方案或者是实行方案之前,都要广泛采集信息证据,将其制定成为宣传版或者是其他形式,定期组织幼儿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亲相爱是亲情教育的根本目标。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众多的年轻人由于工作繁忙,祖辈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亲情教育上的缺失,很多幼儿对祖辈的亲情较为淡漠,因此,需要展开亲情教育拉近幼儿与祖辈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收集菲比·吉尔曼《爷爷一定有办法》、玛格丽特《逃家小兔》等绘本,由教师引导阅读,观察幼儿阅读反应,及时发现幼儿自身对于文本理念的情感认识,并及时加以纠正。例如,在《爷爷一定有办法》中, 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认识与了解爷爷的智慧”、“培养与感悟爷爷对自己的情感”、“大胆表达自己对爷爷的爱”,通过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爷爷智慧的点滴小事,实现绘本的介入与导读,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绘本延伸阅读

在幼儿亲情教育中,利用绘本作为基本方式,充分使幼儿认识到自身与父母、祖辈等之间的亲情联系,从而理解与感悟亲情,学会感恩。绘本在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扩展与延伸。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将家中的全家福带到教室中,鼓励与引导幼儿讲出自己的父母、 祖父母等长辈,观察幼儿对家中长辈的情感联系紧密程度。 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讲出祖父母对平时对自己的关爱, 引导幼儿讲出在生活中如何关心父母与祖父母。有计划、有步骤实现就绘本为载体的亲情教育目标达成,实现增进幼儿与父母及亲属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结语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亲情教育需将幼儿放在主体位置, 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充分实现亲情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有效、科学地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控,避免教学过程出现偏差,从而对幼儿的身心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教师应积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学习,通过专业素质的提升,实现亲情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摘要:亲情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在人类幼儿时期重要的启蒙阶段,良好的亲情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绘本具有良好的直观性与形象性,通过契合儿童的心理特性,激发幼儿的阅读情感与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人世间真情。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亲情教育,能够对幼儿的亲情知识、情感、言行以及情绪等方面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幼儿成长。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深入分析与探讨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亲情教育的行动方案。

幼儿园绘本教育论文 篇9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大卫, 不可以》, 幼儿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大卫”自我介绍下被深深地吸引进这本绘本中。观察、模仿、讲述有节奏地进行着, 孩子们跟着教师的步伐有条不紊地“走着”。接着, 教师拿出了一个图谱, 图上画了一只手, 手上打了个叉, 教师有意用图谱来引导幼儿说出绘本上的妈妈说的话“大卫, 不可以”。

教师:“你们看, 这时候妈妈说什么了?”

幼儿:“大卫, 禁止……”

教师 (惊讶) :“你们看, 这画的是什么?上面画的这个叉表示 (教师摇手) , 你们说大卫的妈妈会说什么?”

幼儿:“禁止……” (本班幼儿认识了大量安全标志, 包括禁止标志)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图示, 边摇手表示, 可幼儿始终没有点到“不可以”上。教师花了很多时间, 最后自己说出绘本文本:“大卫, 不可以”。在接下来的几幅图中, 教师还是呈现了这张图谱, 引导幼儿讲述时, 幼儿都出现了“禁止……”的说法, 教师表情严肃, 个别幼儿开始与同伴谈话、东张西望。

看到结尾处, 大卫认错了, 要拥胞妈妈, 教师出示了大卫举手要拥抱妈妈的图片:“你们看, 大卫这是要干吗?”

幼儿:“投降。” (全体哄笑)

教师回放图片, 再次引导:“你们看, 大卫做错了, 被妈妈批评了, 他认错了, 现在妈妈已经原谅他了, 他现在要干吗?”

幼儿:“投降。” (再次哄笑, 做出投降的样子)

教师拍手整顿示意全体坐好……

课后教师反思时指出幼儿受前一阵子的安全教育活动影响太大, 一看到“叉”就想到禁止标志, 所以很难引导。教师本想挑选一些活跃的孩子来回答, 让课堂气氛不会太沉闷, 没想到太过活跃那几个捣蛋鬼还整出“投降”这一茬, 搞得好好的课堂变得乱哄哄的。

笔者认为, 想要组织好一次成功的集中教育活动, 并且从活动中积累有益经验, 首先要备好课, 其次是养成有效反思的习惯, 将备课、实施、反思作为不可分割整体认真对待, 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备”好幼儿

现时, 已经较少有新教师会尝试亲自根据自已班上幼儿的特点去设计活动教案了, 往往都是直接获取优秀教案备课。备课时往往只顾备好教案文本, 很少备及幼儿。这种片面的、主观的、一厢情愿的备课是不合理的。尤其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教案来自天南地北, 往往一篇看似完美的教案在自己这里却实施不下去, 原因就是地域、城乡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幼儿群体文化差异。因此, 备幼儿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班的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是什么?欠缺什么知识经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以调整活动设计至最适合本班幼儿, 必要时进行相关的知识准备。例如本次活动, 幼儿认识大量的禁止标志是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此为基础, 教师呈现这么一个极似禁止标志的图谱引起幼儿的歧意是必然的结果。 (在场的听课教师也一致认为这个图示的确与禁止标志相似) 如果教师备好幼儿, 使用另一种图示 (如摇头或在手的图示上画摆动的线条) , 就避免了所有的尴尬。

2. 把握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任何一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都是因为它有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而存在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关注到这点, 尤其是上公开课时, 新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的形式是否新颖, 教学具是否新奇等一些形式上的东西, 而较少思考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即幼儿参与活动会获得哪些有益经验等价值取向性问题, 这就容易导致教学过程偏离本质轨道。

通观本次绘本《大卫, 不可以》教学, 教师为其定位的核心价值有两点:首先, 通过引导幼儿连续观察画面并启发幼儿前后联系, 联想事件的前因后果, 而后将自己的所看所想表达出来, 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其次, 通过讲述、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妈妈另一面的爱。价值定位是比较合理的, 但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对核心价值的把握却不到位。就本次活动而言我们是否要理清这个问题:看这种文字非常少的绘本一定要按文本内容阅读吗?整本书反复只出现了五个字“大卫, 不可以”, 按文本的阅读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 绘本中的文本只是对绘本的阅读提供提示, 幼儿在充分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能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就算达成目标, 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的个性化表达。那么解决问题就简单了, 顺着幼儿的意思, 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清楚, 哪怕是“大卫, 禁止……”, 如果说一定要尊重原著, 教师可以在幼儿讲述后说:“你们说得真好, 我们来听听大卫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大卫, 不可以’。‘不可以’就是‘禁止’的意思”。

3. 把握目标, 随机应变,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通常固守教案文本循规蹈矩的实施, 欠缺应变能力。要突破这一点, 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案文本与幼儿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目标意识。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教师不必囿于原定计划, 而应该根据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反应灵活变通地运用教育策略, 做到心中有目标, 随机能应变。例如本次活动中, “投降”事件出现的时候, 教师就乱了阵脚。因为教师的计划不是这么设定的, 也没有想过幼儿会给出这个令人“头疼”的答案, 于是教师把前面的画面再次进行梳理以期幼儿能够说出大卫这是要投向妈妈的怀抱, 但由于本班孩子平时绘本阅读较少, 前后联系、推理的能力还不足以将这个结果推理出来, 这时候教师应该变化教学策略, 先肯定孩子的回答, 再引导。如教师可以就势反问:“投降?哦, 这个动作的确有点像投降, 大卫为什么要投降?是不是大卫做错事向妈妈认错投降了?妈妈原谅大卫了说:‘亲爱的宝贝, 来, 到妈妈这里来。’所以大卫很开心举着手跑过去要抱抱妈妈。大卫会对妈妈说什么?”

4. 归因反思, 有效提高教学能力

这里所指的归因特指教育活动实施过程的成败的原因, 取决于教师自身教育策略的运用即为内部归因, 取决幼儿群体的素质为外部归因。

看过应彩云老师的课, 她无论在哪里上课, 面对着陌生的幼儿群体都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 孩子们都像着了魔似的跟着应老师的脚步走。外部归因者会认为应老师碰到的孩子都是乖孩子。内部归因者则会认为应老师设计的活动策略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 并且擅长在课堂中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探究 篇10

正因为绘本是由一个个生动的画片组成的, 文字不多, 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字, 才能更多地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幼儿开始阅读时, 仅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图画相结合、相碰撞, 产生共鸣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所以幼儿喜欢对着绘本自言自语, 这是他们学习进步的一种特殊方式。

一、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现状

1.对 于 绘 本的 喜 欢仅仅 停 留 在 图 片 上 。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刚进入大班的幼儿对于绘本与童话故事无法正确区别, 在他们眼中, 这两者都是带有插图的书, 看的只是有趣的图片, 一段时间之后, 再次提起此书时, 已然忘记了。如我在班里讲了一个绘本故事, 名叫《口水龙》, 过了几个星期, 我再讲起这个故事时, 幼儿们已然忘记。绘本讲述不仅停留在简短的文字上, 更多的是要关注它深层的情感。

2.看 绘 本 经 常 是 走 马 观 花 。

因为幼儿只对图片较为敏感, 因此许多幼儿在翻阅时, 经常采取走马观花的方式, 他们看的不是内容, 而是图画绚丽的色彩, 这样也就失去了翻阅绘本的意义。如刚吃完饭的小志立即跑进书斋中, 拿起一本绘本, 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 我刚一转身, 他已经将书翻阅完, 并准备拿另一本书翻阅, 我问他刚刚书上讲了什么?他对我摇了摇头。可想而知, 对于他来说, 看书只是一种形式, 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3.不 能 将 绘 本与 美 术 相结合 。

绘本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美丽的图片, 如果幼儿能够将绘本内容运用于美术创作中, 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绘本《方格子老虎》、《花格子大象艾玛》, 这些作品形象都因为新颖有趣而被幼儿记住, 但绘本讲述完后, 幼儿对这些形象依然记不清楚, 我们可以将其运用于美术中, 让幼儿绘画这些特殊的绘本形象。

二、绘本使用措施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 幼儿始终为主体, 因此, 我们要立足对幼儿的研究实施绘本教育。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式为主, 认读文字和感悟文字意义为辅。

1.合 理选 取 绘 本 。

在挑选绘本时首先要考虑它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 幼儿是否会对此产生兴趣, 能否在阅读过程中与自己产生共鸣,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其中, 绘本最好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大自然的事物, 或者与主题相关, 绘本内容要新颖、夸张, 能够诱发幼儿的好奇心。

2.从 文 字 、图 片 深 析 绘 本 传 递 的 信息 。

由于绘本是幼儿比较少接触的, 绘本中传递的深层情感对于幼儿来说难以发现, 教师要不断寻找细节及线索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传递的情感, 最后慢慢让幼儿说出其中的深沉含义。只有教师掌握了其中细节, 才能更好地在幼儿自主阅读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如《八仙过海》, 其中人物很多幼儿从未听说过, 讲述幼儿从未接触过的人物及故事, 必须抓住绘本中能吸引幼儿的细节部分, 慢慢让幼儿通过这些人物明白“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道理。

3.将 绘 本 内容 进行分 类 , 有 序 进行 教 学 。

绘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图片多, 文字少。可根据图片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在幼儿认识绘本内容后, 安排美术活动, 如画面欣赏或绘本模仿等, 让绘本发挥最大作用。另一类是文字多, 图片偏少, 这一类以语言教学为主, 引导幼儿对文字、符号及故事中的修辞手法产生兴趣, 提高幼儿的语言感受能力。

4.活 动教 学 和 课 外 阅 读 的 区 分 。

活动教学应该是具体生动的, 但是活动结束后, 绘本教学不应该就此结束, 可以将绘本放置于图书区, 供幼儿课后翻阅, 感受绘本传递的情感内容。

三、绘本对于教学的意义

1.绘 本 促 进 幼 儿 园 语 言 教 育 目 标 的实 现 。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语言领域中就有“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这一目标。《幼儿园语言教育》这本书提到早期阅读大班阶段教育目标:“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 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 知道图画书中的图画与文字对应的关系, 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简单的文字。”因此我们班制定了明确的阅读目标, 其中就有培养幼儿对绘本的兴趣, 丰富感受。培养幼儿仔细阅读的习惯, 不丢失绘本的重要信息, 将绘本应用于美术, 使美术活动更科学、更系统。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 指导幼儿将故事内容讲给伙伴、父母听, 从而提升幼儿对绘本的认识。为此, 绘本能直接为语言教育目标服务。

2.绘 本实 现 美 术 与 语 言 的 结合 。

绘本拥有美丽、新颖的图片, 无疑为美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材料, 一些特殊有趣的绘本形象激发了幼儿创作的热情, 无论是临摹还是创新, 幼儿的脑海中有了构思, 创作起来就十分流畅。没有了局限性, 就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专用室中, 我让幼儿阅读了绘本《方格子老虎》, 这是我们最近进行的一个绘本活动, 幼儿的脑海中迅速有了形象, 有的幼儿说:“我想临摹, 我忘记怎么画了。”我告诉她:“你只需要通过这个名字联想方格子老虎是怎样的。”最后, 很多幼儿的绘画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他们还将绘本的情感融入画中, 画上了大大的爱心, 并进行了创新, 将每个老虎格子都涂上了颜色, 制作了各种花纹。

通过美术创作, 幼儿对于绘本内容和绘本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 面对自己的创作, 很多幼儿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绘画故事, 整个过程, 不仅培养他们的绘画水平, 而且鼓励他们敢说、想说、喜欢说、乐意说, 教师给予积极应答与肯定。

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 篇11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情感教育;游戏合作

幼儿绘本图文并茂,具有美观性、直观性、形象性,是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长期进行绘本阅读,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情感上的发展,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绘本和情感教育

绘本就是配有图画和文字的阅读书籍,以绘画为主,配有少量文字,即“画出来的书”。绘本和普通图画书又有着区别,绘本一般可以单幅成画,并可以独立表达一定的含义和意境。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赏心悦目”,绘本主要以画示意,看起来比较直观明了,因此比较“悦目”;但绘本又有文字方面的补充说明,又给予了精神上的享受,体现出既高深又浅显的幼儿哲学,可谓是“赏心”。绘本具有教育性,又具有趣味性,还具有思想上的传递性,是图画艺术又是文字艺术。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是关注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状态。还有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形成独立的人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美感、体质、习惯等得到全面发展。总之,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幼儿情感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育方法,引起幼儿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儿绘本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1.绘本中富含对幼儿有益的情感因素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绘本最值得强调的作用即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绘本对幼儿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长期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认知力、沟通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对孩子的感情影响意义重大。

幼儿绘本虽然简单,但也堪称完美,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艺术追求。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引发孩子们去思考。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中,充分展现了母爱的博大,丰富了幼儿们的内心,激发了幼儿的爱心,这在无形之中就教育了幼儿对母亲的爱戴和尊敬之心;在《我有友情要出租》阅读中,则向幼儿讲述了友情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友情就在我们身边,友情是弥足珍贵的。

2.绘本阅读能够调节幼儿的情感

绘本为幼儿提供一个情感互动的媒介,在幼儿绘本中作者往往会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为幼儿提供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幼儿遇到相似情景时就知道则样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了。如有的幼儿阅读了《逃家小兔》后,将心中对父亲的恐惧表达了出来。后来在教师引导下顺利解决了感情问题。《圣诞小子》《是蜗牛开始的》等绘本对幼儿所遇到的情感问题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绘本阅读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

黄云生说:“绘本文学是最早进入儿童世界的文学书面形式,是它引导儿童去阅读书籍,把儿童带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给儿童最初的审美和道德教育。”很多绘本宣传人类共同美德,对幼儿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绘本虽然是浅显易懂的图画书,但是却有着非常深刻的主题,绘本中渗透着作家的情感体验,对生命的感悟和审美个性,能够传达现实中的哲理,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使心灵得到美好的滋润。

4.参照绘本进行游戏增加了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本能的需要,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是适应现实的需要。”幼儿绘本与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之所以喜欢阅读绘本,就因为绘本中有很多游戏,能够满足幼儿内心对游戏的需要。绘本中的游戏精神能够给儿童一种亲切感,在阅读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情感得到满足。

三、应用绘本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鼓励幼儿多层面阅读绘本,更深一步探究绘本

幼儿的共同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他们做事情都是即兴而来,无兴而去,自控能力差。所以,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丑小鸭的故事,可以问他们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感想,如果丑小鸭最后没有成为白天鹅,丑小鸭会如何想、如何做,假设自己就是那只可怜的丑小鸭该怎么办。

2.结合绘本阅读进行生活中的游戏创作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或父母给孩子阅读。说那样既增强了亲子感情也加深了孩子学习的兴趣。通俗来讲就是在绘本的利用过程中,儿童、父母或老师都要参与进来,并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的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让儿童学到知识的同时,锻炼儿童的观察、表达、动手、思辨能力等。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如看完《小红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的感想,做角色游戏,加深记忆,培養能力,这才是最关键的。

绘本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阅读绘本能使幼儿从一无所知变的认知丰富,从第一本开始,慢慢阅读越读越丰富,幼儿便会逐渐爱上阅读。通过小小绘本,幼儿便可了解大千世界,为其情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和家长也能够通过绘本阅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启萃,程秀兰.探究幼儿情感教育.学前教育研究[J],1998(2).

[2]张秀琼.携手绘本丰富阅读.课改研究.理论探索,199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东部新城幼儿园)

绘本与幼儿健康 篇12

我园在考虑自身条件及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的情况下, 决定在十二五课题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绘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我根据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在本班开展了《绘本在健康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那么在幼儿园中如何有效运用绘本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引导幼儿呢?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 并且不断观察、反思、总结, 我对绘本与健康教育有了自己的感悟, 以下谈谈在这一研究中的收获与体会。

一、选取合适的绘本, 激发幼儿的健康意识

中班的孩子虽然已有了小班一年的绘本阅读经验, 在这一年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能够逐页翻阅, 但是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仍然依赖成人的帮助, 这与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 我们必须重视绘本教材的合理选择, 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 从而激发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根据本班制定的课题研究, 我们精心挑选出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健康绘本, 并且根据绘本内容进行课题活动的设计, 使幼儿更愿意阅读绘本, 认识相关健康知识。

本班幼儿患有龋齿的较多,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有意识地提醒幼儿保护牙齿, 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引导幼儿用语言及生动夸张的表情模仿绘本中简单、反复的语句, 从而让幼儿体验到鳄鱼和牙医每时每刻戏剧性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引导幼儿保护牙齿的意识。启发幼儿思考如 何让鳄鱼 和牙医不 再见面 , 幼儿在绘 本的情境 中脱口而出 :保护牙齿 , 不要蛀牙 。紧接着 引导幼儿 联系实际谈 谈自己保 护牙齿的 方法及自 己牙齿的 情况 , 孩子们在活 动中积极 讨论 , 较好地激 发了保护 意识。活 动过后 , 我们将绘 本《鳄鱼 怕怕牙医 怕怕》投 放到绘本 阅读小站 , 供幼儿自 由翻阅。 孩子们在 潜移默化 中逐渐养 成了保护牙 齿的好习 惯。

二、创造优美生动的阅读环境, 让幼儿愿意主动探索绘本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给人舒适的体验, 从而激发人们的阅读欲望。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因此我们对教室、走廊、墙面进行了富有绘本色彩的装饰, 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在教室中为幼儿开辟了专门的绘本阅读小站, 本小站中的书籍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学校的共同努力; 在阅读小站中我们为幼儿铺设了海绵垫, 增添了靠枕, 让幼儿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书籍供幼儿人手一份, 所以多采用多媒体技术, 让幼儿共同阅读绘本, 通过集体活动, 幼儿对绘本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 但是对于绘本中的细微部分还认识不足,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便将绘本投放到阅读小站中, 供幼儿仔细翻阅, 这样幼儿在分散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其次, 我们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中突出绘本特色的布置, 让幼儿置身于绘本的世界里, 另外在走廊里的小剧场中, 根据绘本中的角色、情节、内容, 为幼儿投放大量头饰、胸饰、场景等, 让幼儿在讲一讲、演一演中爱上绘本阅读。最后, 我们在教室的墙面上有意识地粘贴绘本中的健康安全小知识, 让幼儿在观察绘本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安全常规。如在教室的插座、电器旁, 我们将绘本《苹果猪触电了》中的内容粘贴上去, 孩子们通过阅读绘本了解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这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遍遍提醒幼儿的效果更为显著。

三、合作阅读, 体验分享的快乐, 正确抒发情绪

幼儿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成长, 而且包括健康的心理环境。现在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幼儿, 这都是幼儿心理发展不健康、不能正确抒发自我情绪的体现。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 在面对这些幼儿时, 应该努力引导他们学会正确与人相处, 正确抒发自己的情绪。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通过绘本阅读, 学习正确抒发情绪的方法。

四、合理设计提问, 重视情感的体验与迁移

中班幼儿的自我阅读能力较弱, 因此教师要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让幼儿身临其境, 更好地阅读。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 因为只有让幼儿参与其中, 才能深刻体会绘本中的情感。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幼儿进入绘本中的角色, 并且合理地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 引导幼儿联系实际进行经验迁移。

如在绘本《小男孩抓熊》中, “小男孩抓熊玩玩”这个有趣的主意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因此我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小男孩, 你会怎么选择呢? 孩子们通过一步步的猜测、推理, 逐渐学会分析、判断, 形成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 体会到绘本中小男孩的情感变化。最后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故事, 理解危险的事情不能做, 并且进行经验迁移, 让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哪些是危险的事情。孩子们通过绘本阅读充分体会到危险事情的可怕, 在平时生活中提醒同伴不做危险的事情。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活动, 不仅孩子们体会到了绘本阅读的乐趣, 学会了正确地抒发自己的情绪, 以及掌握了健康安全小常识, 教师更在教学水平、教学技能上得到了发展, 从单一的教学活动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让幼儿更好、更多地接触绘本。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家长的支持, 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会更开阔明亮。

摘要:绘本起源于19世纪后半叶, 是由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精密搭配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不需要文字, 图画就可以讲故事”是其典型特点。近年来, 随着绘本的大量引入, 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文章着重探讨了绘本在幼儿园健康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

上一篇:职能体现下一篇:拟亲属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