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方法的选择(精选7篇)
思品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1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 各种教学方法也“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推出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下产生诸多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探究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越来越在教学中被教师采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接受式教学法日渐冷落, 不时受到一些所谓权威的质疑, 评课时被强制性定为不合格, 没创意。面对诸多教学方法, 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该如何选择呢?我认为应确立三种理念:
一、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理念
在思想品德课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时间和范围, 在某一具体情境下是最优的, 但在另一具体情境下未必最好。相反, 在某一情境下是低效的, 而在另一情境下可能是卓有成效的。再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通用全科全程, 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以发现探究教学法和讲解接受教学法为例:
发现探究教学法具有促进智力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探究发现、助于保持记忆等优点。像思想品德课中的调查探究、主题班会, 结合所学知识, 带着问题, 通过对周围的一些现象进行调查探究、即兴发表己见, 对问题进行争辨, 使他们对学习探究知识、思辨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保持极深刻的记忆;或在教学探究中源于学生的错误, 将错就错, 让学生发现因错误而产生的矛盾, 从而巩固了对正确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但发现探究教学法也有其局限性:效率低、范围小、并受各种条件制约和因素影响。如果在教学中只通过发现探究来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也不可能只凭调查探究、争辨去学习, 发现探究教学法比较适用于实践教学, 范围有限。
讲解接受教学法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较为系统的思想品德知识体系, 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它对教学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 适用范围广。但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等方面不足。一般像新授课或总复习教学, 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以讲解接受性为主。
如果我们不顾场合, 不顾条件地在教学中一味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甚至奉为唯一, 而机械地否定一切传统教学方法, 那么, 我们可能要尝到另一种苦果。
二、教法兼容理念
任何一节好的思品课, 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 必须合理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思想。但我们往往在评价一节课时, 更多地大谈特谈新的教学方法所迸发的火花, 而没有看到传统教学方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 反对“注入填鸭式”学习, 提倡“合作研究性”学习, 反对“死记硬背”学习往往有时会使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注入填鸭式”满堂灌固然遏制了学生的思维, 只能一厢情愿的接受, “死记硬背”只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但熟记巩固是我国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如果我们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那么像“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情绪的多样性”及诸多法律条文规定这样的陈述性知识就无需去发现探究了。因为我们现在课堂“注入填鸭式”太多, “发现探究式”太少, 学生接受学习太多, 自主学习太少, 所以我们才为新叫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乐此而贬彼, 只有充分发挥好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综合运用好每一种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稳中有变, 变中求稳的理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长时间运用一种教学方法, 会因教学方法单调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抑制, 给学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变换教学方法, 学生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变”的频度, 在变中求相对稳定, 在稳定中求方法的创新。每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教法上都有新的收获, 借鉴和吸收他人的好的教学方法, 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固然好, 但教学中要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 在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基础上求创新、求丰富、求发展。因此,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作为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学生因素: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的配合,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培养探求创新的能力, 无视学生特点和现状而选择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 不但毫无成效,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厌学心理。要量体裁衣。
2. 教师因素:
教师自身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方法, 扬长避短就能事半功倍, 行之有效, 不能盲目模仿他人, 有的教学方法虽好, 但自己驾驭不了也就成了东施效颦。
3. 资源因素:
选择教学方法要结合本校的环境因素和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学校文化底蕴、资源设备的影响。要因地制宜。
4. 教材因素:
选择教学方法时, 必须从教材内容出发, 把握教学目的和任务, 方法要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 不同课型不同方法, 同一课型不同内容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要因材施教。
总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是教无定法, 但又教而有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继承传统, 又要借鉴他人, 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创新。我们既不能夸大某一教学方法的功能, 也不能贬低某一教学方法的成效, 一切服从效果, 刻意求新立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黄小莲.《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六期《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思品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2
1.下列各句中对“公民”和“人民”概念使用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B.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2.下列人群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①所有居住在中国的人②我国被剥夺
政治权利的人③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④在外国讲学的中国教授⑤我国超
计划生育的没户口的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我们享有的权利,需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立法保障B.学校保障C.法律保障D.社会保障
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
A.《宪法》B.《刑法》C.《民法通则》D.《合同法》
5.下列属于自觉履行义务的是①把家中的抽水马桶改为节水式的②帮助朋友隐瞒过错③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
能及的事情④只帮助认识的有困难的人,不认识的即使有困难也视而不见⑤将拾到的物品归还他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6.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
诸多方面,这主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A.自由性B.广泛性C.真实性D.平等性
7.下列行为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A.小东拒绝父母让他辍学进厂打工的要求,坚持回校学习B.小梅督促做生意的爸爸及
时缴足税款 C.受到同学欺负的小文找自己的哥哥去教训那个同学D.小明打电话
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个黑网吧
8、下列属于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是 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
③爱护公物、见义勇为④开拓进取、勇于创新⑤勤俭自强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①②⑤
9.“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最终走上贪污、盎窃、抢劫
等违法犯罪道路。”这句话表明
A、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B、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C、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护法D、违背道德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10、由于拓宽马路,需要拆迁房屋。老吴因拆迁补偿问题与拆迁办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老
吴对拆迁不满,于是将有关情况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拆迁办的墙上。老吴的做法是
A、正确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不择手段 B、可以理解的,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 C、错误的,应通过合法渠道反映意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错误的,对
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忍了算了
11.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是公民的:
A、人身自由权B、生命健康权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
12.下列关于人格尊严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个公民都有人格尊严②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③人格尊严是公民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④在押犯无人格尊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指
A.生命健康权B.生存发展权C.人格尊严权D.环境权
14.非法美容院致人毁容,侵犯了公民的A.肖像权B.生命健康权C.姓名权D.隐私权
15.台湾已故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年少读书时数学成绩差,有一次数学老师把她叫上讲台,在她脸上用红笔画了个大大的“0”。数学老师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三毛的A、人身自由权B、生命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受教育权
16.某记者用相机拍下有人偷售青蛙的照片,送到报社发表,呼吁公众保护生态环境。该
商贩指责记者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商贩法律知识丰富,法律意识强,但环保意识差B.记者未侵犯商贩的肖像权
C.记者多管闲事,小题大做D.偷售青蛙和未经他人同意拍照都是违法行为
17.朱勤上学迟到,在登记本上写上同学俞威的名字。这一做法侵犯了俞威的A.隐私权B.姓名权C、名誉权D.肖像权
18、有些父母因为担心子女而擅自翻阅子女的日记,你认为这种做法
A、是对的,因为父母是监护人,所以他们有权这么做 B、是错的,因为日记属于我们的隐
私,我们享有隐私权 C、是错的,父母不尊重我们的隐私权,我们应和他们冷战到底 D、是错的,但他们是父母,我们也只能默默忍受
19.大学生赵C在申请第二代身份证时,因名字中有字母遭拒。为此,他向法院提起诉讼。
2008年6月6日,法院判决赵C一审胜诉。赵C依法维护了自己的A.安全权B.肖像权C.名誉权D.姓名权
20、林同将时小丽较胖的体形十分夸张地画了一幅漫画,并以《恐龙》为名,张贴在教室里,叶小丽理直气壮地对林同进行了反击。叶小丽在积极维护自己的A.名誉权和隐私权B.名誉权和姓名权 C.名誉权和肖像权D.肖像权和姓名权
2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
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为了保护公民的某些权利
B.为了限制公民的某些权利
C.为了使公民更多地享受某些权利
D.为了使公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22.2009年“五一”期间,许多游客到湖北武汉的动物园游玩,有的游客一边享受优美的环境,一边乱丢瓜子果皮,不履行爱护公共环境的义务。这些游客对权利义务的理解,其
行为错在()
①不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差异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③不珍惜自己所享有的权利④不懂得公民享有权利时必须履行义务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3.个别企业实行„„严格管理,工人下班后被搜身后方可出厂门。该企业侵犯了工人的()
A.姓名权B.肖像权C.生命健康权D.人身自由权
24.某校一学生寝室丢了东西,老师怀疑是本校学生所为,在查无结果的情况下,让同学们
投票“选小偷”。这种做法()
A.能够迅速有效的解决问题B.保护了学生合法的财产所有权
C.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D.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
25.高考结束后,张某因迟迟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以为落榜,后来才得知是刘某冒名顶
替自己上了大学。张某愤然将刘某告上法庭,因为刘某侵犯了他的()
①受教育权②姓名权③荣誉权④肖像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6.下列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有()
A.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
B.将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者的照片登在报纸上
C.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D.恶意损坏、玷污他人肖像
27.一天晚上,张某回家走到一偏僻处时,遭到一手持匕首的歹徒的抢劫。张某机智地同歹徒周旋,乘机夺得匕首将歹徒刺成重伤。司法机关依法认定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张某的这种行为()
A.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不应负刑事责任
B.虽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应负刑事责任
C.具有社会危害性,应负刑事责任
D.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应负刑事责任
28.据报道,各种偷拍现象泛滥。但越来越多的受害者选择对簿公堂,这表明()
A.这些受害者缺乏宽容B.尊重隐私权仅是道德的期盼
C.人们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D.人人都有隐私
29.有的中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可见()
A.是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B.是违背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行为
C.身心健康与否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D.生命健康权可让与或抛弃
30.某班编排座位时,出现了“差生席”,学生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
①刑事诉讼②向学校领导反映③找老师协商④民事诉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中考思品多项选择题的应考秘籍 篇3
一、多项选择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1.审清题干意思,明确考查方向
做好多项选择题的第一步就是审清题干,看清题干要求的是正向选择还是反向选择。对于题干较长的,还要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和中心句,明确题干的规定性,看清设问的引导词,根据要求进行选择。
例1.(2015·江西)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要求“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我国推动“绿色化”是因为()
A.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B.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C.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
D.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剖析:本题考查有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题干的中心意思,以及看清题干的要求(正向选择)。本题的关键词是“生态文明建设”,考查我国推动“绿色化”的原因。A、C、D三项从重要意义入手,B项从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入手,提出推动“绿色化”的必要性。故A、B、C、D项均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
2.注重审题干和题肢的紧密关联
多项选择题往往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置题肢(选项),既可以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也可以考查考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所以,做好多项选择题必须理清题肢和题干的关系:(1)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有必然的联系则选,没有必然的联系则不选。(2)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是直接联系则选,是间接联系则不选。(3)分析题肢的表述和题干的规定性是否相符,符合要求则选,不符合要求则不选。
例2.(2015·江西)在2015年4月“书香赣鄱,风景独好”全民阅读宣传月中,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推出了众多营造阅读氛围的活动,包括上线全民阅读数字平台,挂牌首批新市民书吧等。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
A.促进我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B.培养人们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C.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D.让市民彻底告别庸俗生活情趣
剖析:解答本题时,逐一对每个题肢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运用排除法,将与题干没有关联的选项排除。题干中的关键内容是“全民阅读”,没有提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事情,故要排除A项。D项“彻底”说法比较绝对,不符合题意。B、C项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
例3.(2015·南昌)“江西好人”、中学生邱艳芳,接连遭遇祖父、父亲相继去世的厄运,却依然笑对人生。她与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奶相依为命,悉心照顾奶奶,不离不弃,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撑起一个破碎的家。邱艳芳的感人事迹启示我们要()
A.乐观向上,勇对挫折 B.学会自立,意志坚强
C.孝老爱亲,勇担责任D.扬长避短,敢于竞争
剖析:面对挫折,不同的人生态度将产生不同的结果。邱艳芳在接连遭遇祖父、父亲相继去世的厄运,却依然笑对人生,这是乐观向上、勇对挫折的表现;“她与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奶相依为命,悉心照顾奶奶,不离不弃”,是孝敬长辈、孝老爱亲的表现;她“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撑起一个破碎的家”,是自立自强、意志坚强、勇担责任的表现。D项中的内容在题目中并没有呈现出来,故选A、B、C三项。
例4.(2015·河南)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下列情形符合“四个全面”要求的有 ()
A.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
B.“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
C.适时建立推行宪法宣誓制度
D.反腐倡廉工作保持高压态势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解答本题时可对每个题肢与题干进行关联理解。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与全面深化改革密切相关。适时建立推行宪法宣誓制度,与全面依法治国相关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反腐倡廉工作保持高压态势,与全面从严治党密切相关,体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故A、B、C、D均为正确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的实战应考策略
技巧1.直接排除含有错误表述的选项
例5.(2015·河南)邪教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制造事端,其本质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2014年5月28日,某邪教骨干分子张帆等5人在山东招远某“麦当劳”餐厅,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被害人吴某某活活打死。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并罚,分别判处张帆等5人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这表明 ()
A.违法具有危害性,必受刑罚处罚
B.剥夺他人生命权,必受法律严惩
C.邪教是社会毒瘤,必须坚决铲除
D.法律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遵守
剖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相关知识的理解。A项表述错误:一切违法行为都具有危害性,但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只有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才要受到刑罚处罚。其余选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C、D三项。
例6.(2015·江西)内有“打虎”,外有“猎狐”。境外不是法外,违法犯罪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截至5月14日,“猎狐2015”专项行动启动一个半月,公安机关从32个国家和地区抓获150名外逃人员。这说明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我国法律是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C.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剖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理解。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因此C项“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说法有误,可排除。 A项叙述了法律的特征,B项叙述了法律的作用,D项叙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B、D项为正确选项。
技巧2.排除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的选项
例7.(2014·江西)“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段话说明()
A.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多元和谐地发展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D.要保护好民族文化,抵制外来腐朽文化影响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交往的理解。“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说明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多元和谐地发展。A项与D项虽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没有直接关联。故选BC。
技巧3.排除含有条件关键词或过于绝对的结论的选项
例8.(2015·南昌)2015年4月22日,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我国集中公布了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等人的红色通缉令。4月25日,原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营业部总经理戴学民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成为首个落网人员。这表明 ()
A.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特点,犯罪的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区别,以及依法治国的理解。“针对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等人的红色通缉令”体现了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A、B项符合题意。“按照‘天网行动统一部署”,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项符合题意。刑罚处罚(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但C项“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说法过于绝对,如果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轻,其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范畴,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也有可能承担行政责任,而不受刑罚处罚。故选ABD。
例9.(2015·江西)女大学生小郭在应聘某烹饪学校职位时,多次因该校“限招男性”的招聘条件而被拒绝,随后她提起了诉讼。法院最终判决该校行为侵犯了小郭的平等就业权,应向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大学生小郭的行动表明 ()
A.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就是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
B.诉讼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唯一正确途径
C.具有运用法律的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应积极依法维护自身平等权利
剖析:在做多项选择题时,要把过于绝对化的选项排除。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上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还包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是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是不切实际的。B项中“唯一正确途径”说法过于绝对。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是运用法律武器,但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包括诉讼、非诉讼、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故选CD。
思品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4
一、趣味导学, 点燃学生兴趣, 引发有效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挖掘学习的“趣味点”,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点燃学生兴趣, 引发有效互动。为此, 我课前经常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素材、幽默故事、动漫歌曲、诗歌民谣等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护佑生命安康》新课导入时, 我首先设置了“你来选礼物”环节, 展示事先准备的“礼物”卡片, 有健康 (背面标有数字“1”) , 还有美貌、金钱、地位、爱情、朋友等 (背面标有数字“0”) , 然后让学生选择最希望得到的“人生财富”, 学生争先恐后、兴趣盎然。虽然选择不尽相同, 但在接下来的“财富排行榜”中, 他们发现只有把健康排在第一位时 (即10000……) , 财富数值才最有意义, 失去了健康, 财富等于零。经过趣味导学, 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课堂互动自然达成。
二、质疑问难, 激活学生思维, 促成有效互动
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在课堂教学中, 将质疑引入课堂, 进行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促成有效互动, 力求“问”在教学的关键处、重难点的掌握处、学生的困惑处。如教学《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我用视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马大帅》中的一个情景:苏老太太临终立下遗嘱, 将遗产留给马大帅, 事后, 引起了苏老太太的儿女向马大帅索要遗产的风波。视频播放完后, 老师问:谁能结合教材知识针对上述案例提出问题?有的同学提问:这份遗产究竟属于谁?苏老太太的儿女属于第几顺序继承人?马大帅继承遗产的方式属于哪一种?法定继承人就一定有继承权吗?……这种带有探究性、双向性的提问大大引发了学生的疑问、反问、追问、释问, 课堂成为了积极互动的思维乐园。
三、巧设情境, 培育学生情感, 深化有效互动
如果说“趣”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 那么“情”则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巧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 在体验中“百感交集”, 从而深化有效互动。如教学《天下父母心》一课, 我精心设置了多个教学情境:导入我选择了电影《垂直极限》中父亲为救女儿砍断攀岩绳索这一震撼人心的片段, 渲染了气氛;接着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父母牺牲自己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 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然后利用感人亲子照片的视觉冲击, 让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所做的最感动的一件事, 倾力打造“爱的感悟”环节, 而学生落泪的讲述更是触动了学生的心灵;通过层层情感铺垫, 最后还让学生在歌曲《感恩的心》的旋律下进行即兴创作, 编写一条短信, 表达感激之情……整节课, 同学们在多个情境中, 尽情地表现着, 能动地活动着, 深情地感受着, 在互动中培育了情感, 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四、合作互助, 激励学生交往, 优化有效互动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互动课堂不仅考验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也考验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课堂上的合作互助有助于智力放大, 思维共振, 激励学生交往, 优化有效互动。例如:学习《感悟成长》一课时, 教师展示Flash“成长的烦恼”, 围绕这一动画故事, 我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互助学习的内容: (1) 当好心理医生:诊断小刚遇到了哪些问题? (2) 查找病因:小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恼? (3) 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开良方, 帮助小刚摆脱烦恼。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 我注意留给同学充分的思考和研讨时间, 学生有的翻书、有的思考、有的商讨, 教师则在各小组巡视, 适时点拨、指导, 学生的精彩发言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的互助合作既促使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又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践平台, 释放学生潜能, 强化有效互动
互动型课堂, 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大脑进行思考, 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耳朵去聆听, 用嘴巴去交流, 用双手去操作。作为思品课教师, 要敢于放手、放权, 为学生搭建展示实践的平台, 释放学生潜能, 强化有效互动。为此, 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不失时机地开展“今天我主持”、“今天我出题”、“赛一赛”活动, 通过辩论赛、抢答赛、猜谜竞赛等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智慧灵感, 锻炼学生的交际口才。如开展“我创作、我快乐”活动, 让学生设计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或漫画。有的创作了“保护水资源, 生命真永远”的公益广告词;学生创作了精彩的“宇宙法庭”、“小鱼说:妈妈, 快逃”、“长江与黄河”等漫画……这样的学习, 从实践中来, 从学生中来, 印象更深, 理解更透彻, 大大增强了教育实效。
总之, 思品课堂的有效互动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经验的提升和智慧的启迪, 要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师生、生生、生本互动中产生共鸣, 高效实现三维目标。心动不如行动, 相信, 只要敢于尝试、善于探索、常于反思, 你也可以精彩演绎讲台上的“魔术师”, 让思品课堂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感地带”!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胡庆芳.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我的责任》(思品)教学设计 篇5
朱 枫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情感目标: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各项任务。
3、行为目标:
①知道自己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②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尽力学着做。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责任,形成责任意识。
难点:在具体的生活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即: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②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③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谈谈责任。
二、(课前)完成小答卷,测测“责任 ”
师:刚才我们花了很短的时间,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自测,我想知道那些小朋友得了10分以上(赞扬有责任心的学生,鼓励得分不高的学生努力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三、看看说说,明确责任 多媒体出示课文62页的插图。
1、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2、说一说: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不会做的?
3、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四、现身说法,探讨责任
1、师: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或者在社会上,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中,哪些是我们该做的呢?
2、先师生一起探讨一下,在社会上我们可以做什么。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能做到的,并号召学生落实于行动。
4、同桌讨论: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5、学生独立填写。
6、填好后交流,师鼓励学生该做的就要积极去做。
7、独立完成“在家里”的部分,师巡视。
8、师生小结后完成板书,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都应该积极参与。
五、情境体验,承担责任
1、师:其实在生活中,许多学生都愿意尝试着自己的事自己动手完成,可是我们的家长呢,总是不放心,往往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我们来做这些事。
2、师:你看,小明今天想自己洗头,可妈妈不答应。怎么办?
3、师生合作演演这个情景,学生尽力说服妈妈。
4、师:瞧,丁丁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们谁来帮帮他?
5、同位合作,演一演“择菜”。
六、角色升华,寻找责任
1、师: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学校和家里,我们要会给自己找到尽责的岗位。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3、联系“创建文明县城”,说说自己的责任。
4、齐读“我的责任”。
5、总结,学生谈收获,老师提出希望:尽自己的责任,做个文明人。
板书设计: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不会做的事学着做
力所能及
思品教材“附件”的教学功能 篇6
关键词 “附件” 教学功能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现行《思想品德》独具匠心,生动活泼,章节精短,简明易懂。“附件”作为特色栏目,每章每节均有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精美的彩色插图。仅以初二教材中“附件”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来看,其中69张漫画,43张照片,17处名人名言,58个“相关链接”,110例需要学生“做、想、议、说”的地方,这是一笔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教材中这些特色栏目进行有效取舍与把握,是该学科教与学的关键所在。现将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1 认识“附件”的特性
(1)力求新颖。思品教材中“附件”容量较之其他学科属于海量,常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图表、漫画等形式穿插在课文中,使教材从直观上就变得生动、形象。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表演、讨论、欣赏、阅读、、思考、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使用这些“附件”,能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可学性与可教性大为增强。
(2)力求现实。教材中的诸多“附件”贴近时代、社会和学生真实生活场景,避免了学生一走进课堂就钻入“课本”的尴尬。课文《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中的“小齐不文明上网”的事例,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本节课文是单纯地讲道理还是举案说法?教师是“疏”还是“堵”?教师不如藉此机会放开让学生自由辩论。教材“附件”中很多话题源于日常生活,例如《我爱我家》中要求学生了解父母,“夸夸自己的父母”,对家长说说心里话,这个话题,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把书上的生活材料作为切入点,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表演,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琐事,扮演好家庭中子女的角色,学校中学生的角色,社会中小公民的角色。
(3)力求活用。教师可以从教材中就地取材,有时每当一个事例出现,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要与老师、与同学对话交流,甚至经常有学生站起来进行辩论。这样教学中教师枯燥的说教就变成了热烈的讨论,空洞的情节变成生动的场面,深奥的理论变成形象的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思想政治课变得亲近、生动了。
2 正确发挥“附件”的教学功能
“附件”作为现行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明确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教学功能,并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尽可能加以利用,发挥它的教学功能。
2.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品教材章节大头“附件”中选材很有讲究,既要引人入胜,又要体现育人功能,更要让学生感觉真实可行可信。例如《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开头就是“梅平与网友是否见面”的话题,就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这是生活中人人都要碰到的问题啊!见与不见?见了该做些什么?如何保持与网友的友谊?争论中看似解决了梅平的烦恼,实际上就是解开了同学们自己心中的困惑。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解决了如何处理上网的问题,比直接由教师说教的效果要好。同时配以形象的漫画,使事例更加具体化、生动化,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如《世界文化之旅》开头引入了三张充满节日气氛的照片,迎面而来的喜悦情景立即就勾起了大家过节时的回忆,使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师创设了教学情境。
2.2 激活思维,层层深化——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穿插了了大量的“相关链接”、漫画、说一说、议一议、填一填等栏目,这些栏目具有很大的启发功能。它启发学生去思考、去看书、去查资料。第五课第一节的《世界文化之旅》中日本的樱花和寿司,英国的绅士风度、巴西的足球……在阅读内容的时候学生似乎已置身于这些国度,教材的“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立即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随之活跃。学生会整理自己储存的地理、历史、时政记忆,提取与此相关的信息,和同学一起分享。同时有些同学会在课前预习阶段收集大量的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他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提到金字塔人们就想到埃及?为什么一提到‘空中花园’人们就想到古巴比伦?”这样启发学生用更广阔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不断搜集资料,通过不断分析,通过不断总结,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使他们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2.3 设疑解惑,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品教材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材料更是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之、思之、受之、用之。例如《难报三春晖》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小峰的妈妈为什么要用‘善意的谎言’?小峰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回报妈妈独特的教育方式?”浓浓的母爱涌上心头,但实际生活中由于误解,往往加深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很多学生不屑于与父母谈心交流。这个例子在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用心良苦,从而在情绪上与小峰产生共鸣。教师可以从此例引到实际问题“假如父母翻看了你的日记,你会怎么办?假如我想买一双名牌鞋,父母不同意,怎么办?”让学生畅快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穿插一些换位思考的观念,使学生自己找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办法。
2.4 归纳小结,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
思品教材中结尾部分的“附件”设置形式多样、贴近实际,通过填一填、议一议、想一想等内容,教育学生讲礼貌,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学习与他人沟通,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如《诚信是金》结尾部分的处理,围绕“克服小节无害论,从点滴小事做起”开展小论文竞赛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效果都还不错。“相关链接”更是引用“明代书生冯俊弃‘假币’”事例,再一次证明诚信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做个诚信的人。
“附件”虽小,使用得当则能小中见大;认识不到位则视为累赘。在日常教学中,应立足教材、钻研教材、挖掘“附件”自身的信息,或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或鼓励学生自己看书,或自由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或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让所有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教学过程,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
参考文献
[1] 吴松飞.让实例走进政治课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1—2).
[2] 刘华.试论思品教材中“附件”的教学功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12.3.
思品课的生活化教学 篇7
一、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叶澜教授讲: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在本课的导入环节,笔者询问学生是否愿意公开QQ密码,一女生竟然举手表示愿意公开,她说平时不怎么用QQ,所以密码公开也无妨。笔者没有慌张,也没有回避,而是对她说等会讨论这个问题。其后,在教学“隐私被侵的危害”时,笔者提问:“QQ平时不怎么用,密码就能公开吗?”学生们热烈讨论,最终达成共识,认为即使平时不怎么用QQ,密码也不能公开,因为这样做会泄露好友的相关信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身资源最能体现生活化教学的要求。本课从学生平时普遍喜欢使用的QQ号生活素材入手,感知生活现象,呈现生活问题,诱导期待心理,又很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及重点,指向明确,材料新颖,简洁明快,言简意赅,极易操作。
二、精心选择生活素材
生活有多宽广,思品课就有多宽广。作为思品教师,应该将生活世界带进课堂。但如果不加选择,素材过多过杂,也会使学生眼花缭乱,疲于应付,从而使教学失去重心,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选择生活素材应该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坚持“三宜三贴近”原则,“三宜”即宜少不宜多,宜深不宜浅,宜近不宜远,“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备课时,笔者曾设想选用几个视频资源:常州警方破获QQ被盗大案,18岁少女被指偷窃遭“人肉搜索”不堪自杀;北京破获侵犯隐私系列案;美斯诺登“棱镜事件”等等。后来考虑到第一个素材更符合“三宜三贴近”原则,因此对其他素材只能忍痛割爱。事实证明,这样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可忽视“双基”教学
生活化教学要求从生活现象入手,生活主题本位取代学科知识本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也不能错误地认为重视“双基”教学就是在搞应试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双基”,有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根据,知识是能力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思想觉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样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每讲一重点,均及时概括其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最后课堂小结时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课后交流时,听课教师均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本课教学思想清晰,“双基”教学扎实。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通过执教《法律保护公民隐私》这堂课,笔者切身体会到,思品课堂只有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服务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实效,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潞城中学)
更正
【思品教学方法的选择】推荐阅读:
教学方法的选择05-17
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论文教学案例的选择论文10-17
教学方法选择原则09-19
教学方法选择与优化09-09
法理学教学方法之选择07-25
思品教学的思考09-15
学习新方法思品课10-04
思品课学习方法论文12-02
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05-08
化工分离方法的选择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