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2024-07-16

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精选15篇)

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1

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应该代写论文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动力,因势巧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将新课标落在实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错误善待 新课标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学习上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动力,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以下我就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正确善待错误,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我在教学中就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其次,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我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巧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出示例题后,我先让学生根据通常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并说明算理。然后诱导学生:“如果这段公路长60千米,那么时间是多少呢?”“12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起来。“是吗?请同学们算了再回答行吗?”“这还用算!”嘴上是这么说,但同学们还是认真地算了起来。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一倍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请同学们分组计算一下。”片刻,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呢?”“能不能不用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错误”引发了同学们对以上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同学们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三、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巧用学习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例如,一种织布机5台2小时织布160米,某车间有20台织布机,8小时一共织布多少米?解答该题时,大多数同学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60÷5÷2×20×8=2560米,有一位同学却列出了如下算式:160÷5×8×(20÷5)=1024米,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与众不同的算式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于是,我请该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织布机的台数是原有台数的(20÷5)倍,前两步表示5台机器8小时加工的米数。”说到这儿,该同学迟疑了一会:“老师,我知道错哪儿了,这里不是160÷5,而应该是160÷2,整个算式为160÷2×8×(20÷5)。”现在再请你计算一下结果,“对了!”该生体验到了创新求异的成功带来的快乐。在该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160÷5×20×(8÷2),160×(20÷5)×(8÷2)等不同的解法。

巧用错误,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深化了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动力,因势巧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将新课标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周人杰,周燕.中小学教育与教师.

[2]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

[3]江海燕.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

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2

一、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口语错误

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语言学家杜雷说:“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学生讲英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怕同学笑话,更怕老师批评,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此,教师对待学生说英语,要像对待刚学说母语的孩子一样,鼓励他们多听、多模仿,不能动辄粗暴地打断他们,应允许他们犯错误。

一次在学习新单词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朗读时总把单词soda末尾的发音[də]读成[da:]很大声还拖很长的音,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他变得满脸通红。当我让他再读一遍时,他依然没有改正,声音却有点小了。我接着还让他再读一读,结果还是不行。我一直认真听他的朗读,从他有点发抖以及越来越轻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他内心的紧张,以及同学们的笑声给他带来的压力。我没有让他坐下,静默了片刻,摸了摸他的头并把嘴凑到他耳边说:“你能读好,你——能——行!”结果在我的预料中,通过几次练习他把单词读对了,而且在后面几次朗读中表现都不错。

其实倾听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支持。学生在老师的倾听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关注,尤其是出错的学生,当他感受到老师如此认真地听着“错误”,能够猜测到自己心里的想法,对他内心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励。经过多次实践我体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错误,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帮助我们准确发现出错的原因,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减少因教师不经意的话语给学生心灵带来的伤害,呵护了学生纯真、可爱的心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对待学生的口语错误上,我们要避免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态度是有错必纠。持这种态度的教师认为开口说就要正确,否则,不但自己的水平提不高,还影响了别人,让别人接受了错误的信息,所以,要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有错必纠的老师死盯住学生的错误不放,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怕出错的心理,不敢大胆地用英语表达,多数时候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这样必然会打击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另一种态度是顺其自然。持这种态度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说就行,课堂气氛活跃是最重要的,学生所犯的错误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自行消失。顺其自然的教师往往只注意口语的流利性,却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导致学生的口语在低水平徘徊。

二、用恰当的方式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性格特点、认知方式、处理信息的速度都有所不同,英语口语水平也相差很大。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但是反应却大不一样,有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有的学生则对老师当众指出他的错误难以接受。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地纠错。

1.对学生口语中出现的小错误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对学生因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不必有错必纠,因为随着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会自行得到纠正。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将学生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等评讲书面作业时再讲。如:学生说“I very like English.”可以不管,但书面表达出现类似的错误时就一定要指出来,并需讲明理由。

2.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选一个合适的机会,面带笑容打断他们,直接提供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复述。例如:学生说一般现在时经常会说:I am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当性格开朗的学生说到类似的句子时,教师可以马上说:I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这类学生会很乐于接受直接纠错。或者也可以隔一段时间集中说出学生普遍性的错误,说的时候要风趣一点,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在批评他,而是在帮助他,学生就容易接受。

3.有的学生很胆小,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开口,要是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说他错了,他可能就再也不敢说了。对这类学生要多鼓励,最好单独指出他们的错误。当然,如果课堂气氛好,可进行友情提示。如:

S:I'm interesting in sports.

T:Are you?I’m glad to hear that.BecauseI'm interested in sports,too.(重读interested)What kinds of sports are you interested in?

S:I'm interested in basketball.

T:Very good.

这样不仅巧妙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易于接受。

4.指导学生互相纠错。学生在进行Daily report和英语辩论赛之类的活动时,教师事先给出评分标准,如每错一处扣0.5分,让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互相评分。以小组或集体为单位互相纠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共同提高。

三、评价“错误”注意时机

评价学生的错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学生容易在初读单词或句子时出错,这时我们应该立刻评价,让学生再读一遍,直到读正确为止,让学生马上就有一次实实在在的提高。读完后纠正,就会错过最佳评价时间,导致学生“从错误到正确”的这个过程体验不够深刻,下次可能又会读错。另外,读完后再回过头来进行评价,很可能使评价变成“批斗会”,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因此,掌握评价的时机非常重要,要始终本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宗旨,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学生在朗读课文或进行情景表演时,则在结束后进行评价比较妥当。如果教师中途打断学生,会破坏在原来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情感,学生朗读、表演的激情会被冲淡。

说话要选择正确的人 篇3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有些人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的话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属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挚友,不配与他深谈,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祸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都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意思,决不是不诚实,决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做通达世故的人。(王志刚)

大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篇4

http://maths.ccnu.edu.cn作者: 管理员日期:2009-10-27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在教育史上,有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学生观,主张教师中心论。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的绝对支配作用。学生是被动的客体,是教学的对象,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教师多采用注入式灌输法,对学生灌输一系列理性的知识和规范。也有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学生观,主张学生中心论。他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学要适应学生,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一切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和“助手”。

2007年,某大学对该校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大学四年中,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空白。为什么学生想不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教师呢?该校党委书记对调查结果很痛心,说:“现在很多的大学老师没有具备一位好教师应有的素养,为人师表做得不够,所以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也是预料之中的。”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学生观支配着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教学必须服从、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学生观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置学生于被动、从属地位,把学生仅仅当做受教育者。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授受”的关系,学生被要求无条件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自主权得不到尊重。受此影响,大学教学凸显“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重灌输轻引导”的特征,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失去了探索知识的机会,也失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在不正确的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自然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不大。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保证和核心要求。什么是正确的学生观呢?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视阈看,大学教师要树立的正确的学生观就是现代学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不应简单地把教学当做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的过程。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再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最后,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能力、人格、品德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应该要树立的正确创业观 篇5

从创业前景过度乐观,到正视创业的重重困难。我们发现,前些年4050人员创业,在前景预测上普遍悲观、保守谨慎,而青年人普遍对前景乐观、兴奋。事实上,创业这条道路是很困难的,大学生创业要做好思想准备,要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如我为什么要创业?有足够的信心吗?我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质?我创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我创业的资金从何而来?如果创业失败我能承受吗?千万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即使创业很艰难,也需要要有创业的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作文指导方法二:立意要正确 篇6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目的。立意正确,也就是确立的思想观点和写作目的健康,有意思,有意义,能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别人和自己以教育和启发。这是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如果立意不健康,不正确,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彻底站不住了,也就失去了价值。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问题。记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

我的爸爸、妈妈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吃完饭不爱洗碗。每次吃完饭,爸爸总要躺在床上睡一觉,妈妈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洗碗自然就成了我的差事。这天晚上,刚吃完饭,爸爸又照常准备睡觉,妈妈也照常打开了电视机。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就躲进北屋装出一副写作业的样子。“闺女,洗碗呀!”妈妈喊。“我写作业呢!”“那就让你爸爸去洗。”“爸,洗碗去!”爸爸不耐烦地说:“不管,不管!”见他们俩都不管,我眼珠一转,走到妈妈身边说:“今天,我的作业多得很,您就洗了吧!”妈妈看了我一眼,说:“没见我正看得好好的吗?不管!”我把妈妈拉到爸爸身边:“你们俩赛头家,谁末家谁洗碗,行不?”“行!”于是,他们伸出手来,“赛赛赛,赛头家!”结果,妈妈出“布”,爸爸出了“剪子”。我和爸爸哈哈大笑:“请洗碗去吧!”“不算不算,再赛一把!”妈妈急着说。“行!”“赛赛赛,赛头家!”爸爸以“布”包“石头”,又赢了妈妈。“这回该洗碗了吧!” 爸爸得意地说。妈妈无可奈何,慢腾腾地洗碗去了,一边洗,还一边说:“真倒霉!” 以后,我又设“计”,星期日和一三五由爸爸洗碗,二、四、六由妈妈洗碗。这下,既改掉了爸爸妈妈的缺点,也减去了我的差事,“哈哈!”

小作者也知道,“吃完饭不洗碗”是爸爸妈妈的缺点。而他自己呢?为逃避洗碗,竟先后几次说谎、设“计”欺骗爸爸妈妈,并且为“计谋” 成功实现而欣喜。可见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不健康的。尽管习作内容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可它却不是一篇好文章。

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务必要正确的——健康,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学做“真”人是前提。语言是心灵的门户,文如其人,人正文才正。因此,要写出立意正确的文章,就必须要先学做“真”人——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彻底摒弃懒惰、自私、贪小便宜等不良行为。这就为正确立意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个遇事只为自己打算的人,是不会做出(当然也不会发现)有益于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事情,因此也就不会写出中心正确、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2)对“意”进行反复斟酌、推敲是关键。确立、提炼出材料要表现的中心后,还是不应急于动笔,有必要再次进行斟酌、推敲,用“正确”的标准加以衡量,以便把“问题”解决在动笔之前。

(3)澄清一些模糊认识。立意正确,并不是说作文就只能表现“热爱学习”、“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有意义”的中心当然正确,“有意思”的中心也正确。因此,作文时不但要重视“有意义”的内容,更要重视“有意思” 的内容。因为在我们小学生的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是远远多于“有意义”的。立意正确,并不是说作文的中心就只能表现什么,赞扬、歌颂什么。正面称赞,中心正确;善意的批评、讽刺,中心也是正确的。因此,作文时既要重视写美的人和事物,也要重视揭示那些不美的人和事,以教育自己,唤醒他人。

【思考练习】

(1)立意正确,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正确?

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7

1.1 学生和家长对专业的不了解

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高中三年最主要的目的是好好学习高考要考的科目, 整个高中三年在作业、卷子、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度过。“一心只读圣贤书”, 起的早, 睡的晚, 连放松一下的时间都不多, 也不会花时间去了解高校设置的专业信息, 高考结束后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充分了解相关专业, 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和家长根据字面上理解去报考一些专业。殊不知, 这样匆忙的在缺乏对相关专业信息了解的情况下报考, 很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大学里每个专业所招人数都是相对固定的, 所以上大学之后, 再对专业进行更改会有很大困难。

1.2 重学校轻专业

通过和一些学生和家长聊天, 发现一些学生和家长会错误的认为选择好的学校比较重要, 通常为了上某所大学, 随便填两个专业, 在报考专业时会选择服从调剂, 这样才会更大机会的读取自己第一自愿所选的学校。殊不知, 有的考生有可能被调到自己根本不了解也不敢兴趣的专业去, 这样的结果是, 虽然进了自己想去的大学, 但从大一开始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时, 一些学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这样会很不利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

1.3 家长的干涉

一些学生自己没有主见, 在选择专业上面会听取父母的意见;或者有些父母过于强势, 在选择专业上要替孩子决定。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 对专业选择的重要方面了解不同。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长更多的倾向于孩子选择学费较低的专业, 如农业和师范相关专业。一些家长在建议孩子选择报考专业时, 会选取相对冷门的专业, 怕热门专业分数高, 而不被其所倾向的大学录取, 相反如果父母受教育程度高, 对专业了解的信息和以后的就业前景相对较多, 可能会建议孩子选取热门专业。

2. 如何正确选择报考专业的建议

2.1 课余时间了解高校设置的专业信息

不同学科门类对学生的要求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存在很大差别, 所以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多了解高校设置的专业信息。可以通过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来了解学科12个学科门类, 通过目录了解学科门类下设置的专业类别。高三时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 选择几所报考意向的大学, 在其学校官网上具体了解该校的某学院的本科专业介绍。作为一名高三学生, 大多数学生会想过我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浏览招聘网站, 通过职位类别和行业类别来详细了解该岗位所需职责, 第一项通常会是你大学里所学的专业, 这样也会对我们正确报考专业有一些帮助。

2.2 重视专业的选取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上大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了。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应该同样的重视, 选择和自己成绩相符的学校, 尽量在该校读取学生想读而把握大的专业, 现在多数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 学校里设置的专业都相对全面, 但并不意味着某所大学为名校, 里面所有的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还要了解一下“学科排名”, 学科排名靠前的一些大学, 在该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沿, 在业内企业里的知名度高, 选择这样的专业, 为学生大四毕业实习和以后的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2.3 家长引导+学生兴趣爱好

在选择报考专业上, 父母不能因为看孩子高三学习任务重而自己替孩子选择, 家长可以通过相关材料对一些专业进行了解, 利用孩子休息时与孩子交流, 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读取大学所学的专业, 对孩子以后大学的学习会有积极的影响, 在专业的学习方面会更加的努力。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加一些竞赛,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所以在报考专业时选择化学相关专业就对以后大学学习和大学四年后的就业有大帮助。例如我自己, 受爸爸的影响, 我平时爱看新闻和报纸, 还有郎咸平教授主持的《财经郎眼》是我经常看的节目, 郎教授幽默风趣, 深入浅出的分析民生经济事件, 使我受益匪浅, 开始关注农业经济,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首位。所以我希望高考之后能带着自己的爱好, 系统学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体育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与优化 篇8

【关键词】教学方法  选择  优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9-01

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肩负着提高现代化人才素质的重要使命;作为学校体育核心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要把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作为着眼点和归宿,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然而,体育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与优化,对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1.体育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与优化,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1要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因此,体育教学除了要遵循认识事物本质的一般规律外,还要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经适应性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只有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正确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才能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1.2符合教学的阶段目标

体育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水平有不同的要求,如新授课,教师选择与运用多种教法,主要是通过听觉、视觉来领会和感知动作的形象、过程、要领及完成的方法,同时学生通过身体直接参与练习,达到初步掌握教材的目标;而在复习课上,可运用各种练习方法、比赛法、游戏法及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巩固与提高动作技术,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1.3要适合教材内容的特点

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运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也要不同。如简单动作常常采用完整法来教授;而复杂动作,采用分解法来教授。由此看来,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当它适应体育教学内容时,才能称之为科学的教学方法。

1.4要考虑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况、体育基础、爱好等多方面了解。然后,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和成熟,教师要尽量使用直观与思维相结合,讲、想、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使学生真正“运动”起来,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1.5要发挥教师的特长

人有所长,也有所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做到以己之长,克己所短。如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好、运动技术水平高的特长,而老年教师要发挥熟悉教材、经验丰富的特点。

1.6要有最基本的物质保证

即具体的场地、器材与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保证。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机、录像机进入体育课堂,对加强直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选择与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要便于把握和使用,作为教学过程的程序和手段,任何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操作形式(或秩序),只有当这种操作形式便于把握和使用时,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才是可能的,其优化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2.2高效性原则

尽可能用较少的时间,较少的工作量,完成较高的教学任务,并以此减轻师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健康地、和谐的发展。

2.3动态性原则

首先是教学方法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思想观念、教学内容等的不断更新变化,方法、手段也应随之发展变化。方法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无法摆脱的依附性。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还有一个接受、校正、修改的过程。教学对象的年龄大小、性别特征、个性差异、班级风气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喜爱、特点,教学设备的配套安排等,都对教学方法的选用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再次是方法既有继承性、稳定性、独立性,但也有发展性,将任何一种方法僵化、限定,只能导致选用的失败。再成功的方法,选用时都必须考虑修改、补充、完善、发展,只有不断扬弃、不断选择、不断创新,才能形成个性鲜明、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方法模式。

2.4相融性原则

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处理好以下关系:

①“教育、教养、发展”三大任务的关系。

②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

③各项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2.5多维性原则

选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急于“立竿见影”。由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即使选用了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也会呈现出潜在性、累积性、迟效性的特点。同时,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借助先进科学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及体育能力,发挥教学方法的多种功能。

2.6灵活性原则

学者孙长林教授在《中小学体育改革》一书中,精辟地概括出“教学有法,法无定法,研究规律,创造新法”这一改革教学方法的观点。那种单纯的摹仿、套用的做法,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发展、更新、完善,以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同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地充实新理论、新知识、创立新的体育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问题,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都将作出直接或间接、表层或深层的反映。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要考虑多种因素,并且要依据选用教学方法的原则,在继承与发展、发展与完善、完善与创新、借鉴与扬弃的复杂关系中,把握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的自觉性,使多种教学方法在互相合理渗透、密切配合与补充的有机结合中发挥优化作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阎承利.教学最优化通论[M]教育科学岀版社

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9

摘要: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的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人生追求才能更高,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人生价值才能更美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爱的党组织: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的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人生追求才能更高,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人生价值才能更美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来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如果把人生比作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帆,那么,理想就是前进的灯塔。有了崇高的理想,我们才能志存高远,心地宽广,跳出个人的小圈子,摆脱种种忧虑和烦恼,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扬帆远航。理想又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在奋斗进取的征程中,谁都不可能万事如意,一帆风顺。

伟大的目标才能激发起忘我献身热情和无穷的拼搏勇气,崇高的追求才能带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理想还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愉悦,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托。有了远大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在种种诱惑和压力面前,矢志不渝,不改初衷,始终保持坚贞气节和献身精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进入社会主义新世纪新阶段,许多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亿万人民所敬仰、效仿,就

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鸿鹄之志”。事实证明,理想绝不是人生旅途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力量就会散乱,生机就会衰退;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满脑子个人小算盘,思想就会空虚,精神就会瓦解。我们大学生应该有远大的追求和抱负,做有理想的一代新人。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崇高理想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2、要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要树立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的个人理想。

正如有句话说到,“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理想境界的实现,盼不来、等不来,要靠辛勤的劳动干出来。我们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应该正确处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使理想之光伴随整个人生之旅。

我们应该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理想既是美好的,又是现实的。理想追求离不开现实条件,必须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在确立目标和追求时,对客观实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又要看到社会的需要;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发展。

当发现个人追求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要善于调整和校正,不能钻“牛角尖”;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要正确分析原因,认真接受教训,鼓起进取的勇气,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

汇报人:XXX

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10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的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人生追求才能更高,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人生价值才能更美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那什么是理想呢?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来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如果把人生比作在茫茫大海中航行,那么,理想就是前进的灯塔。有了崇高的理想,我们才能志存高远,心地宽广,跳出个人的小圈子,摆脱种种忧虑和烦恼,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扬帆远航。理想又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在奋斗进取的征程中,谁都不可能万事如意,一帆风顺。伟大的目标才能激发起忘我献身热情和无穷的拼搏勇气,崇高的追求才能带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理想还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愉悦,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托。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在种种诱惑和压力面前,矢志不渝,不改初衷,始终保持坚贞气节和献身精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进入社会主义新世纪新阶段,许多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亿万人民所敬仰、效仿,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鸿鹄之志”。事实证明,理想绝不是人生旅途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力量就会散乱,生机就会衰退;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满脑子个人小算盘,思想就会空虚,精神就会瓦解。我们大学生应该有远大的追求和抱负,做有理想的一代新人。

那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崇高理想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树立实现****的最高理想。我们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把实现****作为崇高的奋斗目标。按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描述,未来的****社会,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社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八个大字。这样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的伟大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不懈奋斗。我们年青人是****理想的实践者,不能因为目标遥远,就放松今日的努力。要牢记这个大目标,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工作,为实现****贡献自己毕生的光和热。

二、要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摆脱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走向民主,抛弃愚昧走向文明,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不断追求和奋斗的夙愿。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是实现****最理想的必经阶段。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已经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激发起亿万人民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量。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青年人,把宏伟的蓝图化为光辉的现实,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每一个同志都应把实现****的崇高理想,化为对共同理想的忠诚和热情,让青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闪光。

三、要树立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的个人理想。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血气方刚,在职业、道德、生活方面都会有自己的追求。比如,有的同志想在工作期间建功受奖,有的想成为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王瑛那样成为英雄模范,有的想加薪提职,年龄大些的同志向往稳定幸福的家庭等,这些都属于个理想。个人理想有高低之分、荣耻之别。凡是与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相一致的个人理想,都应该得到提倡和鼓励;而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的理想,则是狭隘的、庸俗的、渺小的。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来设计自己的追求,确定理想的坐标。无论事业追求、职业选择,还是婚姻家庭的建立,都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做到党叫干啥干啥,把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的过程,使个人理想的节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起跳动。当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生矛盾时,自觉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重。如果不是这样,沉溺于个人的小天地里,整天拨拉自己的小算盘,即使一时能拼搏一番,当个人的某些眼前利益满足后,往往会走向事业和人生的下坡路,严重的还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正如有首歌唱的那样,“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理想境界的实现,盼不来、等不来,要靠辛勤的劳动干出来。我们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应该正确处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种问题,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使理想之光伴随整个人生之旅。

第一,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青年大学生富有理想,但又往往容易好高骛远,在确立自己的追求和抱负时,掺杂引起不切实际的东西,一旦不能如愿以偿,或是怨天尤人,或是自暴自弃。比如,有的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就算找到了一份工作,也会因为其觉得不好,整天琢磨着想换到其它实权部门去,不认真专研业务,分散了工作精力,影响了本职工作;有的同学文化基础比较差,去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当官揽权,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埋怨单位不给他创造条件等。我们应该懂得,理想既是美好的,又是现实的。理想追求离不开现实条件,必须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在确立目标和追求时,对客观实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又要看到社会的需要;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发展。当发现个人追求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要要善于调整和校正,不能钻“牛角尖”;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要正确分析原因,认真接受教训,鼓起进取的勇气,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二,正确对待机遇。有的同志觉得,理想追求的实现,要靠机遇、碰“运气”。运气不好,没有机遇,即使个人再努力,到头来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看到其它同志工作突出,表彰受奖,不是虚心向人家学习,而是认为机遇偏爱他们;看到别人调职升迁,在羡慕的同时又觉得他们的“运气”好。不可否认,机遇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以至成就某项事业方面,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不应把它夸大到不适当地步,更不能把理想追求的实现寄托在依赖机遇或侥幸成功上。因为机遇属于偶然性的东西,它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只是因为理想追求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的机会。对于有理想、立志干一番事业的青年人来说,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机遇,而在于有没有真才实学,肯不肯勤奋努力。如果你确是人才,被单位和社会所认识、器重的机会就多;倘若视野狭窄,本领有限,又不愿吃苦流汗,即使碰上机遇,也会白白让它从身边溜走。所以说,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

学好基础知识正确选择方法 篇11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例1 (2014 荷泽)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一个非零根 ,则 的值为( )

A.1 B. C.0 D.

【分析】 由于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一个非零根 ,那么代入方程中即可得到 ,即

,因为 ,所以 .所以 =1.

【答案】:A

【点评】已知含参数的方程的根,往往根据方程根的定义直接代入方程,得到一个关于参数的新方程,从而确定参数值。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我们既要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转化的数学思想,如配方法体现了数学式子的转化,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把方程中的“未知”转化为“已知”,因式分解法通过“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又要善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各种解法并能选择最佳解法。

例2 (2012 永州)解方程:

-9=0.

【分析】将原方程化为 ,

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解:移项,得: ,

直接开平方得,得: ,

.

【点评】解这类问题要移项,把所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化成 (k≥0)的形式,利用数的开方直接求解。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可概括为“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这里的x 可代表一个式子。

例3(2014 庆阳) 解方程:

.

【分析】本题二次项系数是1,先将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再配方即可。

解:移项,得:

配方,得 ,

直接开平方得,得

【点评】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时,比较容易配方,所以常用配方法求它的根。配方法是对二次项和一次项配方,因此一般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利用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上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能直接开平方所需的形式。

例4(2013无锡)解方程:

【分析】此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不是二次项系数的偶数倍,用公式法较简便。先确定公式中的 的值,并计算出 的值,然后代入求根公式,即可求出方程的根。

解:

【点评】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先要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确定 的值;然后计算判别式的值,必须满足 时,才能将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如果 ,那么在实数范围内原方程没有实数根。当 时,必须把原方程的根写成 的形式,表示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例5(2014自贡)解方程:

.

【分析】此方程先通过移项转化为方程右边为0的形式,然后利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解:原方程可化为

=0.

即 ,

【点评】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因式分解降次,把原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此解法只适用于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能分解因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规律总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方法的选择,一般按照先特殊后一般的程序选择,考虑的顺序是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除特别要求使用此解法外一般不用。但配方法在学习其它数学知识时有广泛的应用,是要求掌握的重要数学方法之一。

三、配方法的应用

例6 求证:无论 取何值,代数

的值都是正数。

【分析】判断一个二次三项式的符号,一般采用配方法.二次三项式配方的关键步骤如下:①提取二次项系数使括号内的二次项系数为1;②在括号内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同时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解:

=

= = .

无论 取何值,代数式

的值都是正数.

【点评】二次三项式的配方过程与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希望同学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二次三项式的配方,还可以求出二次三项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由 可得 ,从而本题中代数式 + 的最小值为3.

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五要素 篇12

一、创设情境, 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教学的情境又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 教学中教师既要关心学生, 建立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又要优化教学方法、手段,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以趣促思, 开发心理潜能, 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借助童话故事作为开场白:猴妈妈带小猴去春游, 刚出门小猴就向猴妈妈要甘蔗吃, 猴妈妈说:“先给你0.5米!”小猴撅着嘴不吭声。猴妈妈知道小猴嫌少就改口说:“那给你0.50米行吗?”小猴仍然拉长着脸, 请求猴妈妈:“再多给点儿!”猴妈妈爽快地说:“那就给你0.500米吧!”这下小猴高兴得眉开眼笑。故事讲到这儿我还没发问, 学生们都兴奋得抢着说:“小猴中计了!其实, 0.5米、0.50米与0.500米是一样长的。”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 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情绪,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数学情境, 顺利地过渡到“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

二、参与活动, 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通过数学活动,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 建立概念,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并从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时, 我先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站在前面, 让其他学生判断他们两个的高矮, 学生一下子就判断出来了。紧接着, 我又请了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学生站在前面让大家判断。这下学生都判断不出来了, 该怎么办呢?“比个儿。”一学生大声说。我接着说:“大家会比个儿吗?同桌两人可以互相比一比。”听到指令, 学生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有的背靠背站着比, 有的共同靠着墙站, 然后标个记号比;有的面对面站着比;还有的并排站着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能极大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三、指导学法, 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核心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更要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智慧学习的能力。

如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 他们通常会提出与所学内容毫不相干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 就会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 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课堂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加以训斥, 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从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样也会降低学习效率。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循循善诱, 让学生明白数学课上提出的问题应是有关数学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提问。随着年级的增高, 还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处质疑;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过程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质疑等。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激励评价, 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与激励,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 如可采取语言激励、手势肯定、眼神默许、物质奖励等措施。

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 我激励学生:“小朋友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 老师知道你们编口诀的本领肯定很强了, 你们还想学习更多的乘法口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不过, 老师要你们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 有信心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学生在这样富有鼓舞性的语言鞭策下, 积极性高涨, 凭借已有经验顺利地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学生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让学生介绍如何记忆8的乘法口诀时, 我对不同的方法作出了不同的评价, 如根据规律记的, 我评价道“你真善于总结方法, 很会学习”;根据前后数字差来记的, 我评价道“你很会抓住重点, 抓住重点问题就解决了”……在背口诀比赛中, 对背得熟练的学生我评价道, “你的记忆力惊人, 像个小超人”;对背得比较熟练的学生, 我评价道“你不急不躁, 做事肯定很稳重”;对不太熟练的学生, 我评价道“你很勇敢, 再多读几遍就能超过老师”。这样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五、开放教学, 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

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 学习兴趣也不尽相同。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师在安排学习内容时, 要有一定的弹性, 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一些适合所有学生的数学问题,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实行开放性教学, 如可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课内个别指导、课外个别辅导等形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如 () ×5=90, 我要求学生至少写出3个算式, 有能力的可以写出更多, 看谁写得最多。这样的数学问题, 所有的学生都能解决, 但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得出不同水平的答案, 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也能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学习。

大学生要学会自我选择 篇13

近日,上海纽约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俞立中结合自己在大学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在浙江图书馆为那些正站在“十字路口”的年轻朋友们上了题为《全球化时代的人才培育与大学选择》的一课。

高等教育:办有质量有特色有创新力的大学

日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国新办发布会中表示部分传统的“985”、“211”等重点高校获将面临转型,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高校。

谈及教育部对我国高校转型的这一方向,俞立中颇为赞同:“我们的工作岗位需要职业化的人才,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培养成领导精英,大部分人最终还是在职业岗位中工作的。因此,教育部加强职业教育的这一举措更加坚定了高校对应用人才的培养,我很赞同这一方式。”

一位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曾写过一篇题为《为什么哈佛没有录取我》的文章,文中他分析麻省理工更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而哈佛更注重领袖型的学生,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在于学习能力,还关注学生的亲和力。根据两所学校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他总结麻省理工学院更适合他。

“这就是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期望。”俞立中在分享完这个案例后说,“尺没有长短,所以学校都有一把长尺,只不过量度不一样。”

确实,中国的高等教育要防止千人一面,不同的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应该不一样。“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在乎多一所大学,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教育、高水平的大学、有特色的办学方式。”俞立中认为,高等教育必须改革,必须创新,但创新绝对不是一个躯壳、一个标语,创新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行动,并融入到任何工作环境和决策过程。

人才培养:多元化教育模式下因材施教

钱学森曾对中国教育发出感叹:“为什么我国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在我国,学生从小到大接受太多的“标准答案”,很少的人会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去改变。如果一个人只是习惯于接受前人知识,那他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停留在前人的知识,没有任何的发展和进步。在时下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的变化对教育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那么,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适应和应对时代的变化?

“我们的国家缺失的是跨文化的青年人才,我们需要培养能够有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能够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合作的人才。但是,在现代的中国教育下,没有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接触到不同文化。”俞立中认为。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课堂教育仍然是老师上课从头上到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很少是学生主动去学习的。大学教育该让学生在好奇心驱动下、基于兴趣下主动去学习。俞立中坦言:“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主动学习,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

大学生:应当学会如何学习和自我选择

有一项关于青少年现代技术普及率的数据显示:98%的人使用计算机。在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事物都发展得非常快。这一代人,面临信息快速更新和发展的时代,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而不是技术和知识这些已有的东西。技术和知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老化,但是学习的能力是影响一生的。

针对进入大学之后该用何种心态和方式去学习,俞立中对当代大学生给出忠告:“大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觉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止是掌握一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选择。”

一个选择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目标和志向,而在我国,很多学生在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后,不知道在大学该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因此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逃避学习和选择,有些学生甚至在入学第一年就被大学淘汰。

“我们在今天,就应该去思考明天;大学生在大学中,就应该思考毕业之后。”俞立中认为学生应该懂得如何自我选择。他结合自身的经历告诉在场的青年朋友:“于我而言,我一生中也一直在选择,有些是主动的选择有些是被动的选择,但我从来不后悔每一个选择。在我上山下乡结束后上大学是选择,在我英国学习完后回国发展也是选择。”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的习惯 篇14

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15

关键词:信任,倾听,赞赏,批评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 是思想的启迪, 是灵魂的涤荡, 是人性的沐浴, 是人格的唤醒, 是希望的激发。”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 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可是在教育实践中, 事情总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老师们直抱怨:为什么我的学生偏偏不喜欢与我谈心?为什么“问题学生”总是恶习难改?到底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一、学会谈心, 赢得学生由衷的信任

学生和教师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由误解产生的, 要消除误解, 就要进行面对面的谈心。这种谈心, 不仅指师生双方的语言交谈, 也包括双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这不是例行公事的谈话, 而是像朋友那样以平等的心态谈思想, 谈感受, 进行心灵沟通。那么, 教师又该如何正确的与学生谈心呢?

首先, 需要教师摆脱所谓的“师道尊严”, 放下架子, 态度和蔼可亲, 语气亲切委婉。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感到教师可亲可近, 因而愿意敞开心扉, 打开话匣, 坦陈胸臆。如果谈心的一开始, 教师就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 与学生形成明显的地位差, 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威严可畏, 难以亲近, 学生又怎会将心里最真实的声音反馈给你呢?

其次, 需要教师摒弃“星星还是那颗星星, 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的错误观念。依据自己学生时代的点滴感受, 去体察今天学生的多彩心境, 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世界, 用成年人的心思度量孩子们的心情, 这种心灵沟通注定是低效或者无效甚至是“反效”的, 也就难怪学生们对老师的良苦用心置若罔闻, “问题孩子”层出不穷而且屡屡不改了。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把话讲进学生的心里, 才能撞击到学生的“回音壁”, 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还是要蹲下身子, 让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在同一高度相遇、相撞、相融。

再次, 教师谈心时应用生动活泼, 幽默诙谐的语言也能带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惬意与轻松,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幽默是学生对教师的普遍要求, 是形成平等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它能让谈话飘溢轻松和愉悦, 让学生在笑声中和你牵手。幽默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不仅是靠语言功底, 还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和对学生的一颗爱心。

另外, 倾听也是谈心的一种方式。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用心去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给学生创造倾诉衷肠的机会, 以平等的心态静心聆听他们的诉说。有时候, 学生的心理话说出来了, 思想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二、学会赞赏, 让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

有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赏, 才最能打动心灵。”赞赏是人人都需要得到的, 赞赏可使人得到心理满足, 可使人心情愉快, 赞赏使人奋发进取。多一点赞赏, 少一点挑剔, 无论对于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还是对于鼓励优等生更加优秀, 都是至关重要的。

记得, 去年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 班上有位同学总是不能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每天上学都迟到, 每节课上课也经常迟到, 学习成绩不好, 脾气比较倔强, 被科任老师们一致认为是个很难教的学生。我多次找其谈话, 可是收效甚微。但在今年开学初开展的全校性大扫除活动中, 我班的任务是清扫厕所, 由于厕所堵塞, 积水又脏又臭, 许多学生都捂着鼻子, 站在一旁, 怨声载道。只有他挽起袖子, 不怕臭, 想法用钩子和棍子把厕所疏通。在总结劳动情况的时候, 我及时表扬了他, 并带着其他同学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在班干部改选中, 全班同学一致推选他为劳动委员。当选后, 他认真负责, 每天早上, 他都第一个到校, 组织同学们清扫教室和分担区;每天放学, 他都是督促同学们打扫完清洁区卫生后才离开。在他的带领下, 班上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多次获得学校的“卫生流动红旗”。看到这种状况, 我抓住契机, 多次耐心与其沟通, 对他身上发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 慢慢的他身上的缺点得到了很大改变, 学习成绩也有了稳步提高。

从这一事例中我真正体会到赞赏的力量。学生身上有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 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 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 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 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适时的采取赞美的方法, 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 则会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突出, 还有自卑感的学生, 赞美可使其扬起理想的风帆。因此, 在工作中,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吝于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句欣赏的话语,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次信任的微笑, 一次尊重的姿势和夸奖, 因为那都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和喜悦, 带来进取的勇气和信心, 使他们获得成功感, 化短处为长处, 以更高的热情去接受新的事物。

三、明辨是非, 敢于进行批评和教育

批评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进行思想教育和抓好班级管理的“常规武器”, 是教师指出学生错误, 促使其积极改正的有效方法。在工作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遵守纪律, 不认真学习, 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这就需要我们拿起批评这一武器, 及时有效的加以制止和纠正。但是在开展批评时, 如果方法不对, 非但不能达到纠正错误, 促人警醒的目的, 反而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 弄巧成拙。由此看来,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和方法, 对被批评的学生要有一颗关爱之心, 做到思想教育与情感交流并重。

1.牢记批评的目的

要就事论事, 把要求清楚的告诉学生, 让学生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该如何改正, 而不能全是指责, 甚至羞辱学生, 使批评失去意义。同时也要牢记批评对象, 不能含糊其辞不知所谓的泛指式批评, 让其他遵守纪律, 没有犯错误的学生, 不知所云, 茫然失措。

2.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 少一点教育者的说教, 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 不要采取“家长式”的作风, 把“凶狠”作为批评的法宝, 大声训斥, 施行高压政策。要学会微笑着批评学生。“笑是打开心门之锁, 它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眼与眼的感动。”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时, 老师笑着摇摇头, 他会心领神会, 为自己的行为惭愧;当学生犯错时, 老师微笑着了解事情的经过, 与他讲解道理, 并与他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时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真诚的关切, 学生会痛改前非。

3.批评要注意心理换位

注意考虑:“假如自己做错了, 这样的批评受得了吗?”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态度, 并注意批评的语气, 要就事论事, 不能纠缠以往的过错一并批评。要杜绝诸如“你以前……你总是……你上次才……”之类的批评语。

4.

批评要注意场合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把老师的肯定看作一种精神需要, 一种上进的动力, 我们应力求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学生犯错误大多是犯傻事, 除了大是大非, 一般都是感情用事。因此, 批评学生最好不要当众指责、也不要轻易把学生请出教室、更不应动不动就把学生请到办公室大声训斥。教师应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 选取一个轻松的环境, 缓解气氛, 消除对立情绪,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肯定他错事中的合理成分, 指出错误的地方, 让学生认识错误的实质, 使批评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5.不要在家长面前痛诉学生的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家长, 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 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 紧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 也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 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 师生相处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教育的境界也是无限广阔的, 要想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只有不断研究教育规律, 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的艺术性, 才能享受教育的乐趣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秀林.批评要讲究方法.教书育人, 2007.4.

上一篇:叠被作文400字下一篇:风险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