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通用10篇)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篇1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贾桂春
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就是要让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性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育要从机械的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要从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移,让学生从学知识到学会学习,立足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实践证明,主动性学习方式更容易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而摒弃课堂消极情绪,为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添砖加瓦。我校近年来创建的“2+1”课堂模式就是以此为目标,即30分钟授课,15分种学生活动,从表面上是时间的安排,其实不然,“2+1”课堂模式实际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时间的适当延长,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大大提高,以我所带的生物课为例,长期以来,人们把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简单的认知活动,只“传道授业”“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的缺陷,它把知识从整个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脱离现实,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长期进入枯燥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它既忽视了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的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那么,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更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吗?
对两种教学方式分析如下:
一、教学形式分析:学生被动学习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主线,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形式整体感觉单调,枯燥。学生主动学习式教学在老师的组织与协调下,课堂教学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主线。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通过实践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堂形式整体活跃而充满主动性,整个课堂充满协作精神,培养了人的.素质,具有浓浓的和谐氛围。
二、教学效果分析:学生被动学习式教学结果使学生了解了一些生物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接受了一些生物学事实。有些知识通过老师的灌输与加强记忆后,应试能力在短期内有快速提高,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及有关配子的随机结合有一定的理解。学生主动学习式教学结果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生物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主动探讨知识的能力和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及有关配子的随机结合有更深刻的理解,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方面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并学到了知识,而且体会了参与的快乐,感受了教与学的极大的和谐统一,从而让单调,枯燥的课堂变的活跃而和谐。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篇2
其实, 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们虽然能说出“奋斗”二字, 但对奋斗却没有正确的认识, 也就是缺少正确的奋斗观。所谓奋斗观, 应该是人们对奋斗的总的看法, 包括对”为什么要奋斗”、”怎样奋斗”等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持有怎样的奋斗观, 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如今我们打开电视或网络、翻开报纸, 映入眼帘的常常少不了这样的新闻:某人妄想一夜暴富, 参与赌博结果家破人亡;某教授因剽窃他人作品而身败名裂;某大学毕业生因无法适应职场生活的压力而只能选择做啃老族……身为教师, 我常想, 如果我们能引导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那么, 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是否会避免这些境况的发生?
其实, 中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养成好习惯的过程, 也是一个形成积极建康心理的过程, 这些好的习惯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将伴随人的一生, 因而中学生追求学习方面的成功同样是人生奋斗的一部分。中学生虽然生活经历简单, 心理不够成熟, 但是处于花季的孩子们心思单纯, 充满激情, 有着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这些正是我们能够因势利导的条件。那么, 对一个中学生来说, 正确的奋斗观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第一, 奋斗与吃苦相伴。
第二, 奋斗需要持之以恒, 坚持是最可贵的品质。
第三, 奋斗的过程比奋斗的结果更可贵。
第四, 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是奋斗的催化剂。
第五, 奋斗离不开向他人学习, 取长补短。
这些观点不难理解, 难的是我们怎样把它们成功地植入学生心灵。我尝试了以下的方法:
第一,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 唤起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奋斗的含义。2008年的奥运圣火点燃了全中国人的激情, 金牌总数第一的荣光振奋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媒体对奥运冠军连篇累牍的报导, 学生们对奥运冠军们的津津乐道使我认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安排了“走近奥运冠军”的活动, 把喜欢同一位世界冠军的学生编为一组, 共分为十几个组, 然后让他们合作收集整理这位冠军的资料, 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最后每组选举一位代表来给全班同学介绍这位冠军, 并谈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每位冠军从事的专业可能不同, 成长经历也有很大区别, 但他们的成功一定显示他们所共同具备的精神特征:勇于拚搏, 肯于吃苦, 屡败屡战……学生们整理的过程, 就是一个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每天10分钟, 经过近二十天的演讲, 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共识:只有付出巨大辛苦, 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这样, 奋斗与吃苦相伴的理念悄悄植入学生心中, 而用功刻苦、积极向上的学风也在班级里初步形成。
第二, 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使学生将优秀品质迁移并内化为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在第一次学校运动会上, 我们班只有12名男生, 不仅没有一位运动场上的领军人物, 而且上场的运动员都凑不齐, 面对缺兵少将的现状, 我鼓励学生们:我们虽然有很多困难和不足, 但努力程度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们可以早点做准备, 比别人练得更多, 练得时间更久;即使今年我们不行, 我们坚持练下去, 明年我们一定会超越他人的。正是秉持着这种坚持的精神, 班级的学生们每天坚持跑步, 并且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练习各自的运动会项目, 终于使一个在体育方面处于弱势的文科班不仅在运动会上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而且在一二·九长跑中取得了全校第一的骄人战绩。而这段经历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只要坚持努力, 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从此, “坚持”成为了学生们在学习上最为突出的品质。
第三,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我常常利用多年班主任工作积累的人力资源, 请往届优秀学生来到班级做报告或交流, 现身说法, 给学生以更为直观的影响。学生对比他们略微大一点的往届毕业生, 往往带着一丝兴奋、一丝探寻的心理去接近;而他们的影响力有时要超过老师和家长。比如, 我觉得班级有些同学心态失衡, 成绩好的, 往往患得患失, 往往努力不够, 却对成绩要求甚高。面对这种情况, 我请来了毕业生安平。并不聪明的她当年是班里最刻苦用功的学生, 正是靠着这种刻苦努力精神, 她不仅考取了名牌大学, 考取了研究生, 而且还在读研究生的第一年就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扎扎实实、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安平告诉她的学弟学妹:当你不断奋斗, 最重要的不是你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而是你知道了怎样的奋斗才可以成功。时间久了, “把过程做完美, 对结果顺其自然”的理念就渐渐深入同学心中, 心态失衡的人少了, 水到渠成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而由此获得的不断的成功也使同学们收获了“水到渠成”的快乐。
第四, 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 在班级形成正确舆论氛围, 引导大家正确处理奋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比如, 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往往表现得比较自我, 他们往往处理不好互助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进而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面对这种情况, 我召开了“与你同行”主题班会, 让大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你认为同学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怎样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学生们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 经过交流, 大家统一了认识:同学之间既是竞争者, 更是同行者, 互助者, 而且只有以互助为基础的良性竞争氛围才是大家成功的最佳环境。从此, 我们班级不仅因成绩优秀而被其他班级同学佩服, 更以同学之间互助互爱, 气氛和谐而被人羡慕。
第五, 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读书, 并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等方式, 让学生不断地受到精神的洗礼, 从而使他们随时随地为自己的奋斗之树浇水施肥。每个假期, 我都要布置学生读几本书, 多数是名人传记。比如读《曾国藩传》, 使学生认识到慎独精神和步步为营的前进方式对于奋斗的价值;读张扬的《年轻的战场》, 使学生意识到激情在人生奋斗中不可取代的价值;读《居里夫人传》, 使学生体会到寂寞是奋斗的同行者, 而耐得住寂寞则是奋斗成功的必要条件;读《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使学生懂得学会放弃, 有时更是奋斗途中智慧的选择。一本本书籍, 就像一把把金钥匙, 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情感之门, 更打开了成功人生的奋斗大门。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篇3
[关键词] 数学应用观 应用意识 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终将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社会生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培养应用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能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所以,数学又叫“身边数学”。小学数学第一课时就是《生活中的数》,告诉学生生活中数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教师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随时随地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新知引入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参与实践的愿望,诱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数学世界,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参与实践的愿望。例如,通过去商店买文具,引出人民币的认识一课;通过出示小明儿时照片,让同学猜猜他的体重,进而引起同学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引导同学去认识千克。
通过测量拳头长和脚长,学生会惊讶的发现买袜子原来可以不必拖鞋子,只须饶拳头一周就可以知道袜子是否合适。激发了学生学习比例知识的探讨热情。通过调查同学的喜爱运动的情况去学习统计等。把每一节课都放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适当时机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充分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学习中的问题,经济中的问题(如股票、利润、成本、效益等),优化方案问题(如最少材料、最优组合、最佳路线等),生活中的问题(如储蓄、保险、分期付款、税收等)等,通过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启发、诱导学生去研究、发现问题的实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房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并算一算如果装修需要多少块地砖。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我让学生帮助老师算20000元钱是一年年存还是三年期利润高。并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
三、丰富课外实践生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通过“学”与“做”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认真求实、追求完美、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调查一周内天气的变化情况,或一周内某家庭丢弃废塑料袋的数量,某商店的营业情况,自己家庭近几年的收入增长情况……并绘制美观大方的统计图表,然后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自制钟面,自己拨时间。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提出问题:“我们班的有些桌椅松动了,谁能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怎样使桌椅稳定呢?让后学生课后动手实践把椅子修好。五一长假时各家商店促销方式不一,让学生进行调查并实际计算汇报哪家商场更优惠。在认识面积单位公顷时,把学生分成小组去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与宽,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切身去体会一公顷有多大。通过此类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而且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篇4
我很荣幸参加了三十一期的党校培训并顺利结业。我很自豪的对自己说:我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离党的距离更近了。虽然上一次的团推优没有成功但我会继续努力。
前几天去了南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百感交集。
纪念馆里文献资料众多,但看到最后只总结出两个字——残忍!出馆时,导游说了这样一句话:罪恶可以宽恕,历史不可以忘却,历史在眼前,革命在心中。
另一方面,我想的了我们的党,要是没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共产党员浴血混战,要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会多出多少个南京大屠杀!会死多少人!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严格纪律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每一员都是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的。有了纪律的保证,有了崇高的目标,才保证了共产党的团结统一,保证了党的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党章地三十七条中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党的纪律是党内生活的法规,是党的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条件之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纪律观呢?
由于现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自我约束中,完全迷失了方向。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把学校和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真正做到认真学习,提高自我;勤于实践,塑造自我;不断改造,完善自我。真正做到奉献自我,为人民服务,贡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不能说是同学中最优秀的,但是牢记党的宗旨,以党的目标为自己的最大追求确是不该忘记的。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定要保持党的先进性,自身的先进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汇报人:xx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篇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阅读与读书并不是同等的概念,阅读包括纸质书籍的阅读,网络浏览,也包括影视作品的欣赏,舞台的表演以及社会现象的解读和人类群体的交流。本文主要论述的阅读内容是纸质书籍和网络浏览。
一、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
总的来说,大学生群体有许多共同点,这些特点并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高校,而是多数的高校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大学生的群体构成复杂,心理以及生活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造成影响。学生的阅读是成长的一部分,当代在校大学生的阅读动机、方式、方向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阅读的动机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富有活力的,但是由于自身的条件,社会的环境,校方的引导,个人的兴趣爱好等,造成了阅读复杂化,甚至有一些不良的阅读行为;阅读的动机与阅读动机的维度有很多的学者都进行过阅读动机问卷调查,各有建树,下面我就以阅读动机角度划分,并作以下陈述。
1. 积极向上的阅读动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阅读需求属于积极向上的阅读。阅读不一定都具有目的性,但却都有动机。如:对经典作品的品读,提升个人阅读素养;对专业基础知识及课外读本的学习,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的提升;为计算机、英语等等级考试的专业准备等等;以及考证热等都是积极的为未来储备的知识库。
2. 消极“主动”的阅读动机。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只是为了放松或是猎奇以及其他的不健康的阅读需求从而萌发的消极“主动”地阅读动机。当代大学生对言情小说的热爱,且大部分的言情作品只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的简单复制,没有创新,一些作品的文笔也是令人堪忧。有些大学生喜爱读传奇、武侠、色情或是凶杀等一类图书,只是为了场面的精彩,紧凑的故事情节,获得精神的刺激,最终获得身心的放松。
3.追潮迎合的阅读动机。潮流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喜欢的词汇,有些大学生甚至会将“潮流”标榜为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表现在衣着、化妆品、饮食、电子产品等方面,在阅读上也存在着追潮迎合的现象。比如:时下男生喜欢的主要是科幻类作品,追求刺激,相互影响,互相推荐,如一场“瘟疫”,扩散给周围的人。大量的泛读、烂读,追潮迎合时代和自己身边的人,促使阅读呈现出单一而又缺“氧”的状态。
4. 间歇滞后的阅读动机。阅读要有实效性,不能盲目的滞后。
很多的学生在某一间段内会因为专业知识的需求而进行大量的阅读,呈现出短暂的稳定性,而后则会出现下降。毕业论文期间阅读量极具有前沿性和广阔性,这段时间大学生为毕业论文进行有目的的专业阅读。滞后型阅读的主要弊病一部分来自学生本身,学生的自我认识不够,没有驱动力进行前沿性阅读,或是不愿意阅读晦涩难懂的理论性著述;另一原因主要是大学的图书馆前沿性文刊订阅量少,或是有订阅但是开放时间滞后。
(二) 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方式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是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并举。传统阅读是指纸质文本阅读,而网络阅读则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的行为。数字图书馆的开启,使阅读变得迅捷,摆脱了传统阅读对文本的依赖性。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变得关系密切,紧紧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其不足,扬其长处。
1. 网络阅读。网络的.崛起,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阅读也受到网络的冲击,网络阅读使信息的获取非常便捷,简单的网络连接,世界就在你眼里;网络缩小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作品的流通性加强,大大拉近了文本和读者见面的时间。只有纸质文本传播的年代,可能你的需求需要一个时间跨度;但是当代的时效在网络的世界里得到弥补,数字图书馆已经覆盖到各大高校,掌上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2. 传统阅读。传统的传媒体系以纸质文本为主,报刊、书籍等是传统传媒体系的主要形式。传统阅读形式自由,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标注,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书本内有深刻内涵的语句可以圈点,反复的阅读,了解内在的精髓;最主要的是传统阅读不会受到新闻、广告等讯息的打断,思路畅通,便于一以贯之。传统的纸媒对眼睛的伤害小,而网络阅读则因为屏幕长亮,文字大小或清晰度等对眼睛的伤害性大,不利于保护视力。
3. 传统阅读 + 网路阅读。海量讯息时代的信息摄取通过浅显的迅速浏览获取有用的信息资讯,通常表现为:题目式、跳跃式、碎片式、浏览式,只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迅速的排除自身不需要的信息。有目的的搜寻信息。同时,网络的搜索功能大大的加强了网络实用功能,比传统阅读有时在目的阅读时,更受人们青睐。
(三)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方向
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呈现两极分化,并有加大的趋向。每一部作品不可能都有雅俗共鉴的魅力,于是,文学阅读便衍生出来两个分支:雅文学与俗文学(这里的俗指通俗文学的阅读);“雅”与“俗”是两个相对的审美文化范畴。关于“雅”,《玉篇 ? 佳部》解为:“雅,正也。”《释名 ? 释典艺》解为:“言王政事谓之雅。”就是说,大凡正统的、正规的、官方的、典范的、纯正的、严肃的、“高尚”的等等审美文化现象。即为“雅。”关于“俗”,《说文 ? 人部》解为:“俗,习也。”张守节《史记正义》曰:“上行谓之风,下行谓之俗。”由是观之,那种与官方正统文化相对的民间的、大众的、不规范的、非正统的、通俗的、浅易的、粗野的、欲望化(“俗”与“欲”相通)的等等审美文化形态和品格,都可归于“俗。”对“雅”“俗”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就会发现“雅”“俗”阅读在当代大学生读者群中的两极分化的比例拉大,雅俗共鉴者的比例变化不明显。
1.雅文学。雅文学在多数大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晦涩难懂,即使作品本身不是如此。雅文学的阅读应是教育提倡的方向,也是大学生应该追寻的方向。文学即人学。经典作品中的关于人性的解读与社会广阔面的描写是俗文学不可比拟的。如果说历史是记录过往的客观事件,那么,文学就是由历史的某一线索点染而成,勾勒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而折射出特定时期人性的光辉与昏暗。一部成功的作品不仅揭示社会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将人性的各个角度进行细致描写;有人说过,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你想要发掘自身的缺陷,阅读是最好的选择。
2. 俗文学。俗文学在大学生阅读中的地位凸显,造成了泛文学的现象,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被表面的物质化取代,文学作品的质量降低但产量增加,文学的商业化和娱乐化过度的在大学生读者群中泛滥,从而大学中的阅读也被现代的商业充斥,这是一种可忧的局面。作品的内容大多缺乏变化,比如:穿越系列,科幻系列,武侠系列,青春系列等等,其中大多数作品的思想和意蕴缺乏。大学生的雅俗阅读,应该以雅文学为重。雅文学的涉猎广读,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闲暇时光,不妨手捧书香,这会是你幸福的理由。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后现代的异军突起,是文学发展的一大变革,他缩小了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的界限,对文学阅读的方式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的走向趋于平面化,同时,游戏化与娱乐化成分加深。面对社会的这一趋势,大学生阅读群体该何去何从?怎样选择和正确树立阅读观呢?以下由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个人方面
1. 文化身份的社会地位的确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群体,应当以学习文化与继承文化为己任。文化身份是每一个民族和个人必须具备的成为“这一个”的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民族性特征在历史文化中的体现;通常情况下,普通的大众的文化身份认知比大学群体的文化认知相对弱一些,他们开始被外在的事物所牵累;大学生的阅读则是自由的支配,文学阅读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
文化身份的确认中有自己也没自己。这是因为文学阅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加入主观成分,打上深深的主观烙印;作品本来传达的意义则是独立于阅读者的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作品的初衷里并没有读者。这样文化身份的认知就具备了条件,一是来自外物的,是社会更迭发展积淀下来,借助社会化迅速传达给读者;另一则是来自自身的生活经验,经过思索、体悟沉静下来的主观的一些情绪情感。这样,文化身份就被打上了双重的特点。文化身份的确立,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现代化的共同需求,民族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土壤,文化现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这将加强中国与别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使中国强大的文化条件。
2.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的素质教育涉及两个方面:文化与教育。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大学生的教育应该凸显人的发展。文化的素养与文化的素质教育紧密相关;文化的素养贵在“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文化的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的系统,两者的方向是向上前进的,文化素养的发展不能脱离教育的土壤。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三方面的力量,首先是社会的大环境,其次是教育工作者的指引,最后是当代大学生自觉的提升。
不可否认,社会实践对就业有着重要作用,可是一个没有素养的员工是不可能被长久留用的,阅读是一门慢功夫,需要当代大学生沉下心来,真正体悟到社会的需求和阅读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刻不容缓的需要大学生阅读,去培养你的气质,内涵;以达到素养的提升。
(二)社会学校方面
社会是无边际的大坏境,环境对个人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自古至今就不胜枚举;古有孟母三迁,今天就更数不胜数,择校的问题,一直是培养孩子的高频词。
1. 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陪伴学生走过了慢慢的征程,每一程山水里从来就没有缺失过他们。陪我们最多的是教师,他对我们的影响是终身的。大学里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必要的书目,在年终时进行考察,督促学生阅读。教育工作者是阅读过程中的引导者,他会为你选择最适合你阅读的文本;就本质来说,当代大学生自觉的阅读才是支配、决定性的力量。阅读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不一定简单。好的阅读可以以一当十,教育工作者的甄别会让你少走许多阅读的弯路。
2. 图书馆。图书馆的读者水平高,专业性强,对文刊的需求具有稳定性和针对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自动化。这样就形成了传统的阅读与网络阅读有效地结合的新形势,从而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是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完善,学校的图书馆的座位问题,图书的时效性,文献的多样性,图书的全面性及网络借助终端服务器的不断更新,对新兴的知识门类进行迅速的传播,关注当代科学,了解学科发展走向以及国外成果。第二,“软件”升级--人力的管理。图书馆的运行不能离开人的操作。计算机的设备、数据库的建立、系统和软件的优化等,使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即使是图书馆购买了成品的软件程序,也需要不断的维护和完善。
对系统的维护、计算机联网、书目检索、信息查询,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一般的人是很难胜任的。第三,不同的文库,需要专业知识的管理者。图书馆的运行,无论是信息时代还是传统的情形下,不可缺少的就是人力。图书管理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借阅书刊,也需要必要时对本馆做必要的介绍,争取做到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知识面不仅有广度还要有深度,图书的采购、流通有序;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合格管理者。
综上可知,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成长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保证。什么是最有效地资源,答案是人;最有潜力的资源是学生,缺失了社会的人,是不能运作的。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武装自己的最好时机,大学生的阅读是形成意识形态的必经途径。大学生的阅读生活必须得到社会各界和自身的关注,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为将来的社会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潘洪建 , 魏游 , 环蓉 . 大学生阅读 : 现状与对策 [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05:69-73.
[2] 陆波 . 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干预 [J]. 图书馆杂志 ,,03:58-60.
[3] 胡风娥 . 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 [J]. 江西图书馆学刊 ,,06:107-109.
[4] 李新祥 . 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 [D].武汉大学 ,.
[5] 郑小茹 . 大学生阅读倾向与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 [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01:85-88.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篇6
一、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迫切需要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的位置。对这个位置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地位观。从本质上讲,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正确对待地位观的首要前提和根本;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又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地位,所掌握的资源不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和影响的程度不同,受到其他成员认可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领导干部的“地位”问题,是整个社会“地位”问题的一部分,其最大特点就是它与所任职务联系在一起。有领导职务才有领导地位。职务越高拥有的权力就越大,可支配的资源就越多,掌握的信息就越丰富,号令所及的范围就越广,他个人的待遇以及所能使用的办公条件也就越好,从而在整个社会和人们的评价上地位就越高。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权力、职务和地位都是人民授予我们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明确我们的权力、职务和地位是从哪里来的,明确应该如何对待它、运用它、规范它,事关一个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事关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我们执政党地位的长久巩固,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共产党人要保持先进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是重要前提。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获得胜利的根据”。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要“做人民的奴隶,受人民指挥,做一条牛。”刘少奇同志也要求党的干部要“给老百姓当长工、当牛马”。只有对个人所处的岗位、职位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地位看得清、想得透,才能自觉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所能地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勤奋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树立正确地位观,是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腐化堕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位观出了问题。丛福奎是河北省原副省长,1968年参加工作,从1983年9月到1995年6月,历任市委副书纪、市长、市委书记、副省长、常务副省长。他有过努力,做出过贡献。为什么后来变坏了?转折点是1997年他想当省长的“政治理想”没能实现,并且以后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福奎就变得心灰意冷、意志消沉,成天满腹牢骚,说“现在没好人了,人变成鬼了”,认为“照这样干下去,累死也没用”,于是,工作消沉了,接下来就是索贿受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丛福奎没有把自己的职位作为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的平台,没有想到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心只想个人的升官发财,完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之脑后,出问题是丝毫不奇怪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与党、与人民的权力授受关系,进一步审视和检查自己的地位观,在切实把握好自己的同时,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以适应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
(三)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总的说来,全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地位观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地位观上还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甚至出现了偏差或错误。如一些领导干部,竟然把当“官”看作个人的一种荣耀,看作向上爬的一个台阶,甚至看作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大好机会,以权谋私;有的为了保“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为骗取荣誉和提升的机会,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跑官、买官、要官等。这些现象与我们党的宗旨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清除这些错误意识,一定要长存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之心,切不可一时处于高位,就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坚持用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塑造自己,加强思想修养,“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殚精竭虑地为党和人民做好工作。
二、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必须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强化以民为本意识 “官本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陈腐意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长期演化中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官僚政治制度。多少年来,官员品级的高低反映了政治地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不同品级的官员在服色、礼仪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享有不同程度的特殊待遇。整个社会形成了以官位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地位、形象的一整套“官本位”意识。这种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和意识形态使中国社会长期缺少活力,尤其是缺乏平等意识和民主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封建社会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但是,“官本位”的意识仍然存在,并成为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一些领导干部,由于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在一些人身上以权谋私的现象出来了;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一切为了保官的现象出来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的现象出来了;甚至跑官、买官、卖官的现象也出来了。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在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副书记期间,大肆卖官鬻爵,收受他人贿赂达950万元,结果不仅自身被查处,而且大儿子、二儿子、两个儿媳及她的妹妹也被牵连了进去,由显赫的“名门望族”沦为阶下囚。在被查处的官员中,绝大多数在被查处时都会流露出这么一种心理:“官不做了、钱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只要能过上平常老百姓的日子就行了”。他们位高权重时看不起老百姓,一旦不行了想当老百姓也很难了。这些教训非常令人深思。无数事实说明,“官本位”意识,严重违背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干部如果被官本位意识缠身,就会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造成领导工作的种种失误;就会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群众;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国家机关的形象,破坏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决清除“官本位”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自觉做到为民、富民、安民、爱民。一要强化为~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共产党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性的试金石。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自己的宗旨写在旗帜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与焦裕禄一样,谷文昌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1954年,谷文昌任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从此踏上了制服风沙、战胜干旱、救民众于贫穷落后之中的漫漫征途。一连串的努力、一连串的失败,没能摧垮他的信心。在他的带领下,东山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昔日“沙老虎”被制伏了。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1981年,谷文昌病逝,他的骨灰被安葬在东山密林深处。一心为民的人,人民永远怀念他。直到如今,东山人民每逢清明、春节等尊老敬宗的传统节日,仍是“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许多人带着朴素的感情到碑前缅怀:“谷书记,你领导我们战胜贫困,送走穷神,我们不会忘记!”“太行公仆”吴金印,当了36年乡镇党委书记,扎根基层,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改变了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群众几次为他立碑,都被他撤了。后来,群众就把碑文刻在了太行山的峭壁上,“大山作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像谷文昌、吴金印那样,坚持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利益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二要强化富~识。加快发展,是全党的中心工作,是全区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现在人们盼望的就是经济能快速发展,群众能尽快富裕起来。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常思富民之策,常办富民之事,常兴富民之举,立足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牛玉儒同志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有句名言:“为官就是做事”。牛玉儒同志在任包头市市长的4年时间里,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城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措施,为包头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又接受组织的挑选,不计较个人得失,由自治区副主席到呼和浩特市任市委书记。不少亲戚朋友劝他慎重选择,但牛玉儒同志却从不想着给自己留余地,总是自加压力,负重前行。他任市委书记493天,上任伊始就带领全区人民抗击“非典”,接着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实干求实绩,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节节攀升。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以牛玉儒同志为榜样,以发展为最高标准,以富民为最终目的,用发展的思路统一思想,用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用发展的成效赢得支持,特别是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个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四区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三要强化爱~识。作为党员干部,应该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解决,切实把党和政府为群众谋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山亭区的张普善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在抗击非“非典”的特殊战场上,牢记宗旨观念,心中装着群众的安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站在斗争的最前沿,连续奋战,忘我工作,因疲劳过度诱发心脏病,不幸以身殉职,牺牲在抗击“非典”的战斗岗位上,年仅42岁。张普善同志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抗击非典、爱民亲民的英雄赞歌,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焦裕禄同志,遇事都是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衡量、去选择。在兰考县当县委书记,他坚决不同意装潢县级领导干部的办公室,不同意将桌子、椅子、茶具更换一新,因为他想到“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连想也很危险”。他顶风冒雨下乡访贫问苦,考虑到“雨天,群众缺烧的”,所以经常是不喝群众一口水,不吃群众一顿饭,不烤群众一把火。“群众”这个概念已经走进他的心窝,真正成为他心中的“父母”。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经济薄弱村转化工程、解决农村贫困党员生产生活问题、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解决农村失学儿童上学问题、解决农村学校课桌凳更新问题和转变机关干部作风问题,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增长中不断得到实惠,让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四要强化安~识。党是人民的主心骨,让群众安居乐业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要注意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把握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突出特点和发展趋势,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任长霞是一位忠于人民、爱岗敬业的优秀基层公安局长,她爱民护民、疾恶如仇、不畏强暴、打恶除黑,在任登
封市公安局长期间,她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近3500人次;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784人,摧毁犯罪团伙185个,被当地群众称为“任青天”、“女包公”。老百姓感激任长霞,他们刻了功德碑,上面写着“有为而威~畏,为民得民万民颂”。任长霞以身殉职后,14万自发为她送行的老百姓挤满了十里长街。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深入推进“苏鲁边界平安区”建设。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向任长霞同志学习,以建设“苏鲁边界平安区”为总抓手,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大力推行农村合同监管,搞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或萌芽状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激励、约束机制,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教师要树立多元化的学生观 篇7
一、教师多元化的学生观基于对学生基本特征的认识
第一,学生是人,是社会意义和生命意义的结合,承担学习的责任和珍惜生命的义务,同时,每一个孩子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体。教育的人性化,说到底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这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中的“人”,是指从“人性”出发,根据“人性”的规律,从受教育对象的角度考虑, 实施教育,人性化的教育凸显的是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承认和尊重,体现着对教育对象人格的尊重与关怀。
第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可塑性大,寻求发展,渴望关注,具有潜能和潜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在不断变化,没有变化就无所谓成熟。就像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他蹒跚着向前走,腿脚很不稳,虽然走得歪歪扭扭,但年轻的父母站在边上,开心地笑着、鼓励着, 并且快乐地大声叫好:“宝贝,你真棒!” 因为在孩子学步的过程中,走得不稳, 甚至摔倒是正常现象,是他们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今天他们走得不稳,摔倒了,爬起来再走,明天他们就会走得比较稳,就会有进步,后天就会走得更稳。
第三,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也不能忽略个性问题。
二、学生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决定了教师应当树立多元性的学生观
第一,个性的学生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呵护他们独一无二的个性。每个学生由于个性的不同而成为班级这个花园里的独特品种,教师作为园丁,要想花园里百花争艳,就要细心呵护每一株花,不因它长满刺而铲除它,不因它太小而拔掉它。否则,花园里就不会有万紫千红的景象。教师要坚持尊重、爱护每个学生的个性,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鼓励,促进他们发展。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好,都能取得优异成绩,在观念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和价值,人人都能成才。
第二,人性化的学生观。真正的尊重与关怀不仅仅是你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而且还要握着他的手。叶澜说过:“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其实,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应如此,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这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创造是人的天性,培养创造性是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之举,它可以让学生保持注意力, 可以尽力消除外在因素的不良干扰。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篇8
一、相信学生,以学论教
传统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新课程教学评价“以学论教”,教师是配角。以往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教师不惜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事先制造问题,还要操练好几遍。在这样“完美”的课堂里,受到鼓励、得到锻炼的总是个别“好学生”,大多数中下游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扮演的是“听客”、“陪客”的角色。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说得多、动得多。无论是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思考,然后对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进行讲解。教的方式还是先让己掌握的学生讲,互相补充,最后教师给予肯定、点拨、提升。这样整个课堂上所有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展示了集体智慧。结合数学课本身的特点:重算(数与代数中估计、求解、验证解)、重看(空间与图形中观察)、重动(空间与图形中操作)、重想(空间与图形中推理、想像),数学教学中更应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思,多想。教师要搭好戏台,让主角尽情唱戏,充分相信学生,才能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融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现场教学方法。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研究学情:
1、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学生自己能学会吗?理解、掌握的难点在哪儿?——可否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疑问就需要我们把“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系统化”,层层深入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入。
比如“待定系数法”的教学难点是一个点的横、纵坐标与解析式y=kx+b中的x与y对应不起来,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让学生先看书上的例题(初步感知)。(2)提问:例题中点(2,-1)、(3,-4)与解析式y=kx+b中的x、y有什么关系?(3)要想求出一个解析式y=kx+b中k与b的值,需要几个点的坐标?(渗透方程思想:一个方程解一个未知数,一个未知数需要一个方程)(4)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有几个步骤?它与解方程应用题的步骤类似吗?(类比法,让知识形成体系)
2、研究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水平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避免“伪学习状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讲”要突出重点,绝不能揽得过多,面面俱到,不深不透。“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深化)。“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做题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过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问题)不讲。
3、研究学生的交往和合作水平。
我们要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兴趣、能力如何:是游离的还是参与的?是合作多,还是矛盾多?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时,是否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较快地开展探究活动,进入探究情景?当问题解决时,是否有耐心为组内不懂的成员讲析?不同班级里,学生的表现往往是不尽相同的,比如:132班的同学小组合作意识特别强,讨论气氛热烈,问题解决后,全组的成员都能在组长的帮助下,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能面对全班同学进行展示交流。这就大大推进了教学进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解放学生,顺学导教
“顺学导教”是相对于“牵学而教”所提出来的,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松开手中牵生之绳,解脱教学预设对学生的束缚,将学生送到课堂的主体位置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指导点拨来进行和完成教学活动。
比如:教学《正方形的判定》这一节时,由于 132班学生的自学习惯非常好,自学能力也特别强,上课时发现,学生《正方形的判定》这一节的讲学稿60%的学生已经完成,显然按照事先设计的思路:动手操作——逻辑证明——巩固提高——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于是我大胆解放学生,让已掌握的学生展示讲解,讲解后还不理解的学生在小组内帮助解决。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而教师只是针对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正方形问题要转化成矩形或菱形问题),对问题三的一题多解,进行了指导点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宰,提高了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一年来的亲身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搞好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师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假如每位教师能潜心、努力的这样去做,素质教育的春天还会远吗?
如何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篇9
挫折观,是一个人对挫折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年轻干部应该怎样看待挫折?习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一语切中肯綮。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挫折起到了催化作用。人们常说,挫折是一笔宝贵人生财富。对年轻干部而言,尤其如此。
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修炼强大的内心,就要正确对待挫折。善于在挫折中总结思考,以积极态度面对挑战,不但能够战胜自己,也能够征服艰难险阻,赢得未来。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挫折的存在是具有普遍性。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它是我们人生的组成部分。“天佑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不可避免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们都是在逆境中磨砺过来的。人类所取得的文明成果,无不是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这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挫折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关键是我们怎么认识与对待它了。挫折时生硬的客观事实,但每个人面对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每个人最后的成果是不同的。
要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挫折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应当承认,挫折是一笔财富。敢于正视面临的挫折,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敢于向任何挫折挑战,就能化挫折为力量,它将成为我们进步的阶石、成功的七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其次,要认真到挫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会给人以打击,带来失败和痛苦,但另一方面也能使人奋起、成熟。
大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分解钾、钠等碱性金属盐的时候,经过了几个月紧张危机的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发生爆炸,他的脸被炸伤,左眼也失明了,但却获得了最终的成功。后来他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能够很好的正式挫折,伴随着不断的失败,他获得了成功。
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事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的确,平静、安逸、舒服的生活,往往会使人安于现状;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受到考验,变得更坚强。
要坚信:“逆境能够成就人生”的道理。
最后,要善于换角度看待挫折。有的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就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和那些更不幸者相比,你或许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在其他方面你依然幸运。
树立正确作风观的基本途径 篇10
张平董青显 朱敏
2010年12月15日11:00 来源:《河北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继续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作风观,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树立正确的作风观,首先在于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以正确的立场、观点看待作风问题,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作风观,是对共产党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作风、怎样保持良好的作风等根本问题的系统认识和根本看法。树立正确的作风观,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以共产党人的立场来认识作风问题。
一是“正”,要堂堂正正,有尊严、有气节。要“心正”,主正义、讲正气,不媚俗、不附势,始终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心底无私,光明磊落;要“立得正”,务正理、勤政事,不逐名、不贪财,淡泊名利、廉洁清正;要“行得正”,走正道、做正事,不徇私枉法、不搞“旁门左道”,认认真真按原则办事。
二是“先”,要率先垂范,能当先、会引路。对领导干部来讲,不仅要思想领先,见事早、谋事深,善于用前沿理论指导一线实践,把先进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科学的方法措施;还应行动率先,走在前、做在前,做出样子、做好表率,影响和带动他人。
三是“治”,要敢刹歪风,动真格、除顽症。敢不敢刹歪风,是不是动真碰硬,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定、作风是否过硬的试金石。狠刹歪风,就是要真下决心,旗帜鲜明地与不良风气作斗争;就是要真动感情,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作大事、要事来抓;就是要真出实招,真对真、实打实,以实际问题的解决取信于民,以工作效能的提高服务于民。
四是“韧”,要经得起考验,耐历练、守本色。经得起考验,就是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工作清苦、生活清贫;要受得住“冷”,坐得住“冷板凳”,潜下心、埋下头,把工作做扎实;要扛得住累,不喊冤叫屈、不自暴自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树立正确的作风观,核心在于党性修养的不断加强,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上把握作风内涵,提高精神境界
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键在于解决思想态度、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问题。
要认认真真做人做事。认真,不仅是一个思想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问题。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向来倡导学真理,做真人。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认真对人对己、做人做事,既要认识到宗旨要求,认得清肩负的使命,认得准真理所在,更要坚持原则,心怀责任,履行好职责,在实践中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要敢于和善于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根本思想方法。既要敢于实事求是,务实情、讲真话,不盲从权威,不被流俗束缚,保持追求真理的思想锋芒和工作锐气,还要善于实事求是,不断开阔眼界胸襟,解放思想观念,准确把握时代要求,从大时代大背景大格局中定位和思考问题。
要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不仅要在其位、谋其政,更要倾其心、尽其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培养,不辜负群众的期待厚望。要以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群众极端热忱的态度,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各负其责、守土尽责。
树立正确的作风观,根本在于品行操守的不懈秉持,在新的发展实践中锻造和改进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领导干部作风的养成在于实践。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转轨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作风观,需要在不断实践中锤炼品行,保持应有的政治操守。
要执行坚定,服从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树立正确作风观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最根本的体现。执行坚定,就是要政治上清醒,心系全局、服从大局,自觉摆正位置,认真领会上级精神,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就是要行动上坚定,不为一时困难而动摇,不为一己之利而变通,不为一切干扰而分心;就是要方法思路上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落实有效。
要讲求效率,主动作为。在个别地方,一些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频频出现,一些原本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变成十分棘手的“老大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效率低下、“拖”风盛行。讲求效率,贵在有所作为、主动作为。不仅要增强效率意识,定了的事就立即做,更要增强时机观念,紧跟形势变化,抢抓机遇,掌握主动,化有利时机为有力举措、有效成果,使各项工作更进一步。同时,还要增强化“危”为“机”意识,从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真查找制约本地发展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深层次问题,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推荐阅读:
树立正确的祷告观06-30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06-30
树立正确的语文复习观06-30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论文07-01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论文10-12
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01-06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2-25
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0-08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10-25
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