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共10篇)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篇1
1.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答:转变错误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转变“狭义”的就业观,树立“广义”的就业观
狭义就业观认为:只有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当高薪自领,到大城市,能解决户口等才算就业,所以,许多大学生一心想找大城市、大单位、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其实,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及新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毕业生必须改变狭义的就业观,树立起广的就业观,即不管工作单位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是就业还是创业,地点是国内还是国外、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在某种岗位上能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即应就业。如果一个学生固执己见,认为只有到公有制单位工作才算就业,非公有制单位不去,他将会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和发展良机。
(二)转变“消极等待”的就业观,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
一部分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工作就稳当了。他们或者认为学校、社会、国家应该为自己安排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被动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或等待学校推荐,“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殊不知,形势已经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学校虽会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做出各自的努力,但如何利用这此条件,必须由就业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就业,从进入大学起,大学生就应关心就业,主动收集需求的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索质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提高就业能力;在毕业期间积极主动出击,抓住机会,实现就业或积极自主创业。
(三)转变静态的“一次选择定终身”的择业观,树立动态的“终身”择业观
过去的就业观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找一份稳定工作。而如今,这种观念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具有极大的风险。首先,社会在发展,职业也在不断分化组合,有的还会消失;其次,现有工作岗位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最后,由于劳动者自身经验、能力、性格等原因,工作岗位也可能变化。因此,大学生要摒弃“一次选择定终身”的择业观,树立动态的“终身”择业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职业流动已成为常见现象,由于职业流动使就业者能够结合社会需要与自己的个人特点相对自由地发展,因而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
(四)转变“专业一定要对口”的观念,树立“发展适应”的就业观念
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求职者的愿望,然而,与专业对口的社会岗位群相对狭窄,就业空间受到限制。大学生不应该被专业束缚选择职业的空间,而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转移专业兴趣,自觉培养新的爱好,锻炼多方面能力,“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近年来社会上以综合索质为主要考察重点来进行招聘的实践证明,复合型人才大受欢迎、大学生的学习不能单纯强调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重思维方式、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索质和职业迁移能力,一专多能,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大学几年的学习不过是入门教育,重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爱”,真正的专业还有待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再学习和从业经验的积累,逐渐清晰而最终形成。
(五)转变“选择工作岗位”的观念,树立“创造工作岗位”的观念
当今社会还存在着很多合理合法的需求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这反映出现实生话中或者还没有某种职业,需要学生有眼光去发现,有勇气、有智慧去创造新的职业满足人民的需要;或者虽有某种职业,但相关单位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质量或价格等尚不能令消费者满意,大学生富有创造力,完全可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一方面积极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其他就业者提供机会、而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仍然倾向于“选择工作岗位”,去找一个工作,“创造工作岗位”的行为依然甚少。目前,我国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工作岗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六)转变“职业理想化”择业观,树立“胸怀理想、立足现实”择业观
合理恰当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人成就事业,为国家社会作出贞献的内在精神动力、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的心愿,但这个心愿必须具有现实可能性,不能过于理想化。学生不能一厢情愿,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不现实地要求社会,把自己的职业前途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否则不但会影响学生及时就业,而且会导致已就业的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最终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以后,可能会经过一定的职业调整,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工作、社会又能提供什么工作,做到个人的理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大学生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在职业选择及职业话动中既形成合理恰当的职业理想,又脚踏实地地根据现实情况,一步一步努力,在工作中不断增长才干,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七)转变“贪图安逸、只顾眼前利益”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着眼长远求发展”意识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学生就业结构的不合理。一部分学生贪图安逸享乐的观念是就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之一,每年都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与有些毕业生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愿意到生产建设第一线,不愿意到边远农村,怕到基层,怕就业环境差,怕缺乏发展空间,一心只求舒服的环境和丰厚的待遇有关。在现实生话中,有些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实践经验少,社会阅历浅,极少有机会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每个渴望自己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大学生,都要有到艰苦环境中锻炼的勇气和精神准备,都应着眼于长远求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祖国的需要作为无悔的选择,自觉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观。
2.谈谈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简要回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答:(一)重要性、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
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二)、如何做好职业规划、1.职业规划要考虑的外部因素
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有机整体。那么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严裕民向大学生建议首先要考虑好如下4个问题:
第一,冷门还是热门。现在有冷门职业和热门职业,热门职业一般薪酬高,“但我们决不能以此定职业。”严裕民强调:“必须分析自己的能力所长,对已经表露出来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特长要特别珍惜,尽量寻找符合自己特长的职业。”即使一时无法就职自己喜欢的职业,也没有关系,可以在以后工作中逐步调整。
第二,稳定还是不稳定。中国有句老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很红火热门的职业,现在可能一点都不吃香。但是职业稳定的概念却是相对的,计划经济时,所有职业都是稳定的,而现在即使是公务员,也有淘汰机制。“所谓的不稳定,不是职业的不稳定,而是企业、单位的不稳定。作为社会分工的各种职业,在社会上永远都是需要的。”第三,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大公司优点很多,比如有良好的福利、晋升、培训体系,大公司的经历为以后求职带来便利。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大企业人才济济和分工过细、过明确,长处就不易被发现,其他能力可能很难得到锻炼。
第四,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高端人才少;人才分布呈山地型,有的地方人才多,是高地,有的地方人才少,是平地。当然除了那些外部因素,还得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考虑,才能更好地为今后寻求适合职业定位。以下是两种是比较有效地了解自己的方法:第一,W分析法:(1)Who am I?(我是谁?):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地答案,并按重要性排序,比如自己的专业、家庭情况、年龄、性别、性格、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等。(2)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可以从小时候会议,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写下来。(3)What can I do?(我会做什么?):可以把自己有能力做的,还有通过潜能开发能够做的事写下来。(4)What does the situational low 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将自己所处的家庭、单位、学校、社会关系等各种环境因素考虑进去。(5)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第二,SWOT分析法:SWOT是“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优势:学了什么、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忍耐力如何;劣势:性格弱点、经验或经历中欠缺什么、最失败是什么;机遇:现在的就业形式、各种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威胁(挑战):专业过时、同学竞争、薪酬过低。
3.当前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如何更有针对性获取就业信息?答:
(一)获取信息
1.校园招聘会、每年校园内都会召开上百场的招聘会。由于来这里的用人单位都是针对本校某几个专业来的,招聘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求职信息的有效性也最高。2.学校和院系就业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一些单位或由于招收人数少,或因为与学校常年的合作关系,会委托学校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或相关院系发布就业信息,以吸引广大毕业生应聘。从学校得到的需求信息可信度高,其针对性、准确性、可靠性都较强。这是信息
来源的主要渠道。3.社会关系、包括老师、家长、师兄、亲朋好友等,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他们了解到的需求信息比较准确。一般来讲,用人单位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后,将会收到大量内容所差无几的应聘函。面对如此众多的陌生人,很难分辨出哪一个更合适。这时,熟人的推荐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都会有面试的机会。4.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开阔视野,学以致用,还可以获取单位的用人需求信息,这种信息具有全面、准确性的特点,参加这些活动是大学生推销自我,赢得用人单位好感与信任的最佳时机。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寒暑假、业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适当做一些兼职、到各单位锻炼,体现自己的才华、能力、忠诚度与敬业精神,同时要了解就业形势、行业情况、职业发展机会、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以及内部管理等,为日后的择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5.各类就业信息网、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上求职、网上招聘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求职方式。一般可通过政府管理部门网站、专业求职网站和目标行业或目标企业网站等多个途径进行求职。
毕业生对于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列、整理和分析。筛选需求信息应注意以下几点:1.善于对比、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的需求信息可能会显得杂乱无序,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地排序。在这里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识辨真伪,剔除过时的、虚假的信息;其次是将与自己的专业及兴趣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2.分清主次、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按重要程度排队,标明并注意留存,一般的信息则仅供参考。信息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谁赢得时间,谁就可能抢占主动。3.深入了解、对于重要信息,毕业生要注意寻根究底,争取对该单位和职位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一方面要核实用人单位的性质、隶属关系、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管理状况、地理环境等基本情况及有无进人权、主管部门的进人规定、户口要求等;另一方面要查实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详细掌握这些材料,就能在随后进行的面试中处于主动,让主考官在面试时拿你当“自己人”,在情感上首先予以接纳,这点对求职很重要。4.人职匹配、在信息选择中,要把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的原则,这一点应是筛选信息的核心。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条件,决定自己能够适应和胜任的职业,不要好高骛远、人云亦云、迷失自我。不顾自己的专长,以待遇、地点作为首选原则的毕业生,即使侥幸在求职中取得“成功”,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逐渐暴露出自己的弱势,发展后劲也不足。
4.目前大学生就业渠道有哪些?
答:
1、高校举办大型招聘会
2、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
3、网络招聘
4、网络视频招聘
5、人才市场
5.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具备那些基本条件,主要优惠政策有哪些?
答:1:资金:是否在满足生活所需之外,有足够的资金让你的生意启动和周转。2:关系及业务渠道:有什么关系,现有哪些渠道和便利,靠什么模式赚钱?
3:经验:你对所要做的行业,是否很了解。是否在市场上能获得优势?是否有独立经营的能力;
4:潜在客户:估计一下,立足什么样的市场,有多少人会成为我的客户;
5:行业性质:某些行业受到一些政策保护与限制,需要进入资格条件;也有一些事情,是非法的,不可以从事。
6:人力资源:是否能招募到合适的专业人才。
凡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签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时,应当向登记机关出具普通高等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个人身份证,以及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签发的就业报到证;登记机关核实无误后,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在《报到证》上注明登记注册时间、加盖登记机关印章后退回本人,在《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者姓名后注明:“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免交上述规定的有关费用。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篇2
一、思想教育有效化
(一) 正确认识自己, 增强就业勇气和信心
高职生绝大多数是初次就业, 从校门走出就直接跨进社会, 他们毕业时间集中, 学历较本科院校缺少竞争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首先就是要树立信心, 正确认识自己。在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业专长,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 了解自我不足, 扬长避短。一方面要克服自卑、茫然的心理, 坦然接受就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剔除眼高手低, 不切实际的自我期望, 增强就业的勇气和信心。这样才能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背景下把握好自己的择业、就业观。
(二) 加强心理追踪, 开展积极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
高职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会引发各类心理矛盾和冲突, 高职院校应加强毕业生的心理追踪, 积极对毕业生开展定期的寻访以及必要的心理咨询工作。高职院校应当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以及生活中的烦恼等进行认真的疏导,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客观地评价自我, 准确进行自我分析定位;同时还应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就业, 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生、残疾学生以及多次就业未果的学生, 给予重点的帮助以及一对一的指导,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争取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素质培养多样化
(一) 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忽视
优秀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最根本的素质, 然而当代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奉献精神和诚信。高职院校应在毕业生还是“校园人”的时候, 加强奉献、诚信、意志品质等思想品德教育, 将思想品德教育常抓不懈, 深入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 职业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以及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
1.团队合作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 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 不仅要有个人能力, 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在现实中看, 大凡能与同事关系和谐、人际交往能力顺畅、与团队协作良好的员工, 无一不是企业重视培养的人才。
2.工作态度是每个人内在心理主导行为所产生的意念, 每个人的潜意识和平时的一些习惯决定其对工作的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显示出他是否有担当更大责任的可能, 也决定了他在事业上的成就。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工作所负责任的认识, 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是相互关联, 相辅相成的。责任心决定着一个人对本职工作的态度, 而工作态度又是责任心的前提和基础, 决定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还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训练, 努力规范其职业行为。
(三) 逐步渗透创新能力教育
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高职生创新能力普遍不足, 主要体现在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缺乏创新的毅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高职技能型人才要在成为“社会人”之前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才能, 这样才能受企业青睐。
三、就业指导全程化
(一) 就业指导长效性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的时间得不到较好的保证, 往往只安排在毕业前的短短几周内, 并且局限于就业之前的突击教育, 同时就业指导对象往往局限于毕业班的学生, 这样就导致了就业指导零散而缺乏系统性。因此, 高职院校应注重就业指导的长效性, 将就业指导从大一开始到大三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中, 建立完整而又稳定的就业指导课程, 保证就业指导工作有序展开。
(二) 指导人员专业性
目前, 在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中, 具有丰富就业实战经验、受过系统教学培训和丰富教育理论的人员比例较少, 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 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成效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有计划地选拔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就业指导师等系统培训学习, 不断提升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素质;另一方面, 可以聘请校外指导专家兼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 从实践经验予以指导, 打造一支校内外结合、专兼职并存的就业指导团队。
(三) 就业跟踪调查完善性
毕业生离校走向社会后, 高职院校需要做的更多的则是关注毕业生的后续发展。高职院校要跟进毕业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发展情况, 及时统计更新数据, 适时建立和完善就业网络调查, 广泛深入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调查毕业生的专业发挥情况、用人单位对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对该类人才的需求状态,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数据统计分析。这样不仅掌握了毕业生在社会的第一手资料, 更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同时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在竞争洪流中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它是一项集心理指导、人员培训、信息采集、政策运用以及组织协调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因此, 高职院校应注重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种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 在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 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使其更好适应社会, 华丽地完成“校园人”到“社会人”变身。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培养了大批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 就业形势日益严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职生的主力军, 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沈斐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干旭.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N].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 .
[3]温旭明, 刘宝.强化非专业素质培养, 提高大学生就业力[J].党史博采:理论, 2008 (7) .
[4]赵芳.大学生就业素质评析及提升策略选择[J].教学研究, 2010 (8) .
[5]高晓杰, 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篇3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中心而展开的,市场经济成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市场的发展,要求人们树立起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观念;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经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同时市场经济是以各种利益对各个主体形成约束和刺激,激发个人自身的利益而不断进取、相互竞争,以求得整个社会的福利提高和进步。所以,由于大力度的不断深化改革改制,动力机制的深刻变化,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导致企业青年职工的心理冲撞加剧,部分青年在价值观念上失去了平衡,出现偏差。
1、出现了少数青年“个人至上”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目前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使一部分青年从自我发展到“唯我独尊”,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追求个性发展,甚至超越条件的可能,盲目追求自我实现,忽视自我发展和整个社会相统一的发展,导致“唯我”与他人、群体之间难以调适的矛盾。
2、出现少数青年极端自由主义的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青年过分强调“个人自由”,“自由选择”,“跟着感觉走”,凭兴趣办事,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社会和他人利益,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缺乏责任感。
3、出现少数青年的极端利益主义。
少数青年过分强调“自我利益”,以“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为信条干一些不顾他人利益的事情,忘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甚至为了个人的点滴小利,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不择手段地干损公肥私、损人利已的事,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导致人格的异化和萎缩。
针对青年出现种种问题与原因,作为企业的党、团组织,一定要加强对青年人价值观趋向的引导,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把握好人生发展的方向,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人们后天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实价值观的调整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此,作为党团组织应把理想教育作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题,在教育中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当前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激发青年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奋发图强,争做贡献;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激发青年树立爱国主义之情,立报国之志,行报国之举。教育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与人民理想、职业理想同生活理想的关系。在教育青年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现实性、必要性的同时,要引领青年依据这个崇高目标的要求,明确当代青年肩负的时代使命。总之,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自觉性,提高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关系,经受改革开放和一切不良影响的考验。
2、对青年进行经常性的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关系。
我们都知道,执行政策的自觉性首先来自对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如果我们对国际、国内形势,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认识不够,在任何活动中将盲然无从,特别是我们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更是如此。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青年人的思想情绪波动较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来越强,反映了一种开拓进取、自强向上的精神面貌,作为企业党团组织,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应当教育青年把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点定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个利益这个坐标上来,教育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会用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国家推行的各项制度改革,每项改革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全社会、公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支持和努力,教育引导青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振兴中华献计献策,保证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国家长远利益,牢固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不应该有同国家利益和集体相违背的个人的目的,将人生的价值实现于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觉悟,才能使企业在日趋加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持续发展的经济大潮中做出青年人应做的贡献,才能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有更大的益处。
3、对青年人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正在发生变化,这就更需要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党团组织,都来关心我们青年的成长,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做好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思想意识,在不断地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教育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目标,引导青年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既无私奉献的精神。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意识日程渐浓厚的今天,在物质利益日益强化的环境下,更要特别强调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坚持用榜样的力量鼓舞青年,教育青年。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篇4
当前,随着家庭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日渐增大,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是一味的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导致在求职时四处碰壁。因此,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也要求大学毕业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希望找一个满意的工作,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对此,我们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但这种职业理想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如果依有些毕业生坚持“非高薪不干,非大企业不进,非省会城市不去”的择业观念,那恐怕在现实中常常会碰壁。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不能有盲目的优越感,一定要有务实的就业定位,切忌设藩篱,只盯着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不放。
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和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够顺利就业非常重要。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者往往也称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此外,要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也很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药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既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此外,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到30%左右,而我国仅为1 %到2%。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篇5
政治考研复习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和创业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饭碗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情。尽管我国将长期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优势,形成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能够逐步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问题。
1.树立正确择业观
“择”意味着选择、寻找、决定。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过程。自主择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职业对人来讲,并非只有工具的意义,还具有目的性,即它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蕴含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从客观现实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择业要考虑个人的兴趣与意愿,也要考虑社会需求对择业的制约性,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的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即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
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顺利实现就业,就要充分利用大学的皓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劳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树立正确创业观
“创”意味着开辟、创新、拓展。所谓创业就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
①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还能帮助别人就业。要正确处理个人成就和社会效应的关系。
②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勇于创业已经成为高的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目标。毕业生将不在仅仅是求知者,二将成为工作敢为的创造者,破除依赖心理,和但却心理,勇敢的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同时注意处理压力和动力的关系
③是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问题上除了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打破“学历本位”观念,树立“能力本位”意识。在学习期间处理好学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两者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希望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分析,能够给参加考研的学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篇6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理性消费
姓 名:马婷婷
单 位:洛龙区第七实验学校 电 话:***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
教学目标:
1、了解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的变化。
2、学会合理消费。
3、了解非理性消费的心理因素,走出消费误区,提高合理消费的能力。
4、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增强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合理消费。
2、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理性消费
案例:(观看天价满汉全席资料)2003年1月6日,有这么12个人,在这里一餐吃掉了36.6万多元的满汉全席,其中一两茶叶1万多,一瓶酒的价格是1.6万元。
学生看完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结论:这不是正常消费,这是非理性消费。
二、认识非理性消费
(一)非理性消费的影响因素:
便宜,冲动,发泄,盲目,轻信,摆谱,攀比
小结:其实,大部分人在非理性消费后都会感觉懊悔,但是其中有些人会在懊悔之后的一段时间又开始重复这样的行为,成为“强迫性购物狂”。他们疯狂花钱背后有什么原因?
(二)非理性消费的剖析:
非理性消费与理性消费相对应,是指对自己的需求和欲购买的商品或劳务没有清楚的了解,不能合理地确定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非理性消费行为表现为:不能理智地判断自己的消费需求,认识消费对象;不能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确定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体现为冲动、攀比、炫耀消费,消费方式表现为过分地节俭或奢侈。
三、认识理性消费
(一)回归理性,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作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我们要追求性价比高的消费品。为此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要做到:同类商品比功能,同样功能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做到货比三家。
(二)正确的消费观
正确的消费观应该是:家庭消费必须与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三)消费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1、消费前:先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钱要花的巧。
2、消费中:选择商品时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钱要花的值。
3、消费后: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行可持续消费。
(四)做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原则):
原则一:作好预算,适度消费。原则二:避免非理性消费。
原则三:不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原则四: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原则五:勤俭节约,注重精神需求,提升精神境界。
四、拓展阅读:
李嘉诚,汉族,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所获荣誉:1981年获选为“香港风云人物”、1981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95年-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被评选为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9年亚洲首富等。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十一位。
一枚硬币的故事
传说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一次从家中出来,正当秘书为其开车门弯腰欲上车的刹那,不小心从上衣口袋掉出一个硬币。不巧的是这个硬币滚落到路边的井盖下面。于是李嘉诚先生让秘书通知专人前来揭开井盖,小心翼翼在井下寻找该硬币。大约十分钟后,终于找到了硬币,于是李嘉诚先生“奖励”这位服务人员100元港币。有人不解,以为“落井”的这枚硬币有特殊身份,其实就是普通硬币。李嘉诚先生这样解析:一枚硬币也是财富,如果你忽视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么慢慢地财神就会离你而去;100元港币则是李嘉诚先生对服务的满意、也是该得的报酬。
李嘉诚先生简朴的生活
李嘉诚虽然也如熙攘往来逐利的人求财奔富,生活却十分简朴。他说:“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俭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一样,没有分别。”在公司上班,他和员工一样吃工作餐;到工地巡视,和工人一样吃大众盒饭。公司接待客人,他一般不带入高级饭店,就在公司食堂就餐,只是比平时多几样冷盆炒菜而已。
他平时穿的是普通的西装,不是什么名牌定制的西服。手上带的手表,绝对不是什么西铁城劳力士雷达表,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塑料电子表。脚底穿的鞋子,更不是什么鳄鱼皮鞋,而是自由市场上随便可以买到的黑色胶鞋。李嘉诚曾这样对记者说:“如果我一个人吃饭,一般只煮一碟青菜、几条小猫鱼。最近穿着去北京的这双鞋,其中一条饰带烂了,我索性就剪掉它,变成一只带饰带而另一只不带饰带,但是照样穿。我穿的鞋多数穿到换底。”
现在,李嘉诚还住在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里。此宅外观不气派,内部装饰也不豪华,还看不到海景。李嘉诚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穿。我手上带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李先生不但在生活上勤俭节约, 对两位儿子也是严格要求。而两位孩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做到生活俭朴,自强自立。次子李泽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父亲去看他。当李嘉诚开着车经过山路的时候,看到车窗前有冒失的年轻人,背着大而沉的旅行大背包,骑着自行车在崎岖山路中危险的车流里穿行。当车超越过这名勇敢的年轻人时,李嘉诚才看到这名年轻人的脸,他正是自己的爱子。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篇7
为了适应近年来就业形势的需要, “先就业, 后择业”的观念应运而生, 而且这一观念当前也被众多大学生在初次就业中广泛的使用。“先就业, 后择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有利于大学生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放宽求职眼界, 实现顺利就业。但是, 结合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不能正确对待这一观念。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先就业, 后择业”观念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在大学生中对“先就业, 后择业”观念的误解
如将“先就业, 后择业”等同于先随便找份工作, 然后频繁跳槽。这样做的学生其实都忽视了一点:一旦你开始跳槽, 企业就不再关注你所学的专业, 而是关注你毕业后的相关工作经历。如果第一份工作没选好, 将大大增加重新择业的难度, 最终导致个人职业生涯陷入恶性循环。“先就业”的观念是要求大学生摒弃期望值偏高的心态, 摒弃等待学校“介绍”好工作的行为;是让大学生合理的定位自己, 从观念上接受、肯定自己的职业选择。通过先就业,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在工作中不断进取, 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 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谨慎择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 (career planning) 简称生涯规划, 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实现个人目标, 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 筹划未来, 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因此,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 增强个人实力。
引导个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 有利于对自身价值进行合理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有利于分析自身综合优势与劣势, 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就像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一样, 也没有完美的工作;对于学生就业来讲, 重要的是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适合。
2.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提升成功的机会。
古语讲“预则立, 不预则废”,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 对于大学生而言, 找的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第一次就业其实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先就业, 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意在长远, 让大学生能够看到未来, 那么就应该理性地把握好现在的“先就业”。
3.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目前, 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盲目地带着“先就业, 后择业”的观念, 把目光紧紧盯在“就业”上面, 不管是否喜欢或者是否合适, 就草率地确定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又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在单位里边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 就跳槽。这对学生本人没有一点好处。
三、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领学生正确对待“先就业, 后择业”
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 应该学会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结合自身的能力和技能,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1. 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就业找工作需要“扬长避短, 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条件或掌握一定的技能。难以想象一名不懂飞机驾驶技术的人去驾驶飞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也没有人会让一名文盲去做律师, 因为他们不具备从事这些职业的能力和知识。因此, 只有择己所长, 才能充分发挥个体最大能力。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可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质、兴趣, 价值观、以及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 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便于着力培养某些职业特质, 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从而规划自己的学习与实践, 为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业做好各种准备。因此, 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应该在就业之初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自己能做什么, 而不是盲目的先就业。
2. 充分认识职业环境
先就业, 不是饥不择食。个人的职业选择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确定就业方向, 进而进一步了解该方向的就业需求,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做出选择, 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这也是在就业之前该做的准备工作。
假如学生带着盲目性和短期打算走入社会, 笫一, 不利于学生专业的成长;笫二, 找不准自己的社会定位, 也不利于他们社会心理的成熟;笫三, 如果频繁地跳槽, 在他们最需要积累经验的阶段没有打下厚实的事业基础, 那么短暂的工作经历也难以帮助他们得到更好岗位的青睐。此外, 没有认清职业环境, 仓促就业造成的专业不对口, 工作不适应往往带来人才浪费, 对社会也是损失。鉴于以上原因, 笔者对职业环境的认识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 明确职业环境的内容。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也即职业环境由三个维度共同决定:职业、行业和企业。职业是从业人员从事有偿工作的种类。“隔行如隔山”, 不同行业在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发展前景、能力需求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 即使同一个职业, 在不同行业中也会对职责要求、工作特点、收入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学生职业生涯实现的平台。因此,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的对待“先就业, 后择业”的就业观, 最终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学生自己。
(2) 掌握认识职业环境的方法。可以通过“读”, “看”, “谈”, “做”四个途径来达到认识职业环境的目的。
“读”———可以从相关书籍、文章以及资料上获得大量的职业环境信息。
“看”———可以通过企业在校园或社会所举行的招聘会、企业文化宣讲会上获得有关企业文化等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
“谈”———和他人的交流是信息的重要来源, 可以获得较之书籍、网站更为生动、翔实的信息。
“做”———这是职业环境探索过程中最为有效的一个方法, 实习、兼职是了解职业的有效办法, 同时参观企业, 进行社会实践等在真实企业环境中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形成更为深入、直接的认识。
3. 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坚定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 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 毫无方向, 对前途一片茫然。只有树立了目标, 才能明确奋斗方向走向成功。就业目标的确定需要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的情况下, 再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情况, 来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只要心中有了理想, 有了就业的目标, 在工作中就将会较少的出现学生频繁跳槽的现象。
“先就业, 后择业”这个说法是教育部在特定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其实对毕业生来说, 合适的工作岗位就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先就业, 后择业”并不意味着要大学生放弃选择, 只是让大学生更加理智地进行选择, 也就是说“先就业, 后择业”应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毕业生应该珍视每一次就业机会, 踏踏实实工作, 为社会和企业多创造财富, 与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毅.高职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2]祁晓双.谈“先就业、后择业”[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7, (5) .
[3]刘颖.关于“先就业后择业”理念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3) .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六大正确观念 篇8
安全生产存在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成为生产活动、经济运行的前提条件。它在许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中起着核心作用,是现代企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稳定、经济运行质量的象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必须放在第一的位置,具体体现在:
1、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
2、在组织机构上,安全部门的权威大于其他部门;
3、在资金安排上,安全经费计划和执行程度重于其他资金;
4、在知识更新上,安全教育优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
5、在管理举措上,情感投入多于其他管理举措;
6、在检查考核上,严于其他检查考核工作;
7、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安全生产在企业各项工作中,既是生产经营目标,又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是众多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效益第一)中的第一。只有建立了安全第一的哲学观,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保持警钟长鸣,达到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二、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安全的本质含义应该包括预知、预测、分析危险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险两个方面。无数事实说明,对危险茫然无知、没有预防和控制危险能力的“安全”是盲目、虚假的安全。仅凭人们自我感觉的“安全”是不可靠的安全。
只有采取现代先进的管理方式,变单一的就安全管安全为综合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管理对象为管理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才能实现工厂的长治久安。
在引起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中,技术、教育和管理原因是三种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事故防范的“三E”原则,也称“三E”对策。
1、技术对策
对设备、设施和操作进行计划、设计、检修和保养时,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应采取的措施,它与安全工程中的安全对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项目开始前,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可能会有哪些潜在危险、推测发生各种潜在危险的可能性,并从技术上提出防止这些危险性的出现和控制危险的方法。通过班前会或检修准备会认真地进行布置和落实。
2、教育对策
通过家庭、实际工作过程和社会的传授与培训,掌握安全知识和正确的作业方法,对在职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事故防范等教育,对职员和新进职员实施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及特种作业的培训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等。
3、管理对策
针对管理缺陷,加强控制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实行有效控制,提高管理水平,认真评价生产、检修计划、工艺技术的合理性;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规程;正确指导、及时组织现场安全检查并督促整改等等,均属管理对策范畴。安全法规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由于生产科技的进步或新工艺的出现,企业必须立即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而法规的修改往往不能及时跟上。
在上述三种对策中,应把技术对策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创造控制事故的客观条件。正确的对策是以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为对象,在通过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旦对策确定后,必须尽快实施。
三、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
安全事故的频发已成为我国职工死亡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天各类事故造成300多人丧生,每年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数以千亿计,超过两个三峡工程的投入,这还不包括近14万人的生命价值。
安全就是效益。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职员才有安全感;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信誉;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好的安全方案可以降低事故成本、误工成本和补充员工成本,提高职员的生产率。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会将用在安全上的钱,也就是避免损失的投入,看成是一种投资,而
不是开支。否则,他领导的工厂(公司)或部门,就会连最起码的生产秩序和效益都得不到保证,并经常受到事故的严重困扰,这样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良好的公众形象,延误竞争时间,最终失去竞争力。
四、以人为本的情感观
职员的健康和安全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企业注意对职员的技能培训和报酬激励,对职员的情绪和意愿关心不够,导致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地发挥。
安全管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最核心的一点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尊重。我们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每位职员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都是各自岗位上的生产技术人才、安全管理人才,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人员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用他的权力、威信、专长和影响力来帮助职员成功,并协调好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团队的力量攻克难关。
关心职员就是关心企业的发展,关心职员就要从关注职员的安全健康着手。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以间接的方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安全管理的基础观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固的基础,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现代文明生活。同样,安全生产离不开管理这个基础。
现代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一次小的失误或失控,一个微小的缺陷而引起一场灾难。
美国从多起航天事故中吸取教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对安全系统工程及整体评价体系重新进行研究,并修正和完善了部分标准。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其核心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一种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达到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良好状态,与事后处理、忽略治本的管理方式绝然不同。
实践证明,这种体系不仅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从长远来看还可以减少企业在事故处理上的投入,不仅可以强化组织的安全管理,达到保护职工安全和健康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科学、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无法估量的价值。
六、安全教育的优先观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如果有可能实施正确的安全培训和严格的预防措施,每年能挽救60万人的生命。全世界每天有3000多名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丧生,每分中死亡2人。许多资料显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美国安全工程研究部门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证明事故的发生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目前人们难以预防的意外事故。由此可见,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关键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生产真正的管理体现在生产、运行的全过程,体现在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联者身上。这是由于当代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突发性和关联性决定的。所以,责任心、安全知识和专业水平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大型现代化企业第一线作业人员、指挥者的安全素质和专业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这就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优先的道理。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人们常常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急起来不要,导致事故层出不穷,周而复始地犯着同样的错误。
人死不能复生,人命关天。我们不能亲身经历了一次次事故,一场场灾难后才能增强安全意识。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篇9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为国家法治建设作贡献。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为什么要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首先,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是由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决定的。不仅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目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应,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遵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对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功力,没有法治理念,法制建设就缺乏理论基础的主导价值观,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科学的道路,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反应和指引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再次是摒弃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糟粕的需要,虽然早在春秋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观点,但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中国,人治的思想严重,对待传统法律思想,我们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对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要予以保留,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甚至是阻碍社会发展的要坚决剔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立足中国实践,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继承中国优秀的法律传统,又吸收外来有益的法律文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江泽民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胡锦涛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应该紧紧记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一是要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二是要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应当指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三是要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最后,大学生应该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例如,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在保护好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比如,西安市大学生到政府部门去带薪实习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收获。我们可以了解到政府工作人员他们具体在做什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他们的职权是什么。我们在收获实习经验的同时也同样的树立和培养了我们的法治观念。
像此类我们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其中的机会还有很多,像各个学院、社团的法治相关活动。我们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在不断的培养我们的法治观念。当然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普法教育的相关讲座,或者不要拒绝别人在搞活动时候的宣传。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根本上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打心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我们作为时代先锋,需要我们身先士卒地主动去普及法治教育,促进法治建设,是我们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不仅树立和培养了我们自身的法治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人的法治观念,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篇10
一、高师艺术类学生思想现状及原因分析
1. 受专业水平所限使得部分学生艺术理想模糊
高等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 往往专业学习起步晚, 基本功不扎实, 由于专业水平有限, 使得他们的艺术理想较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较为淡薄, 甚至产生将来不知道能干什么的迷茫感。
2. 就业压力使得部分学生陷入理想盲区
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 部分高师艺术类毕业的学生很难找到与其专业相匹配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更加激化了理想信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使这些学生丧失了坚定的学习目标, 职业理想和人生规划更显苍白。
3. 性格短板使得部分学生缺少完成理想的毅力
艺术类学生大多数天性活泼, 思维活跃, 但在课堂纪律上往往呈现出组织纪律性较差, 时间观念淡薄等特点, 同时部分学生生活习惯懒散, 追求个性和自我主义。这些个性使得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淡薄, 缺少完成理想所需要的毅力、恒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 艺术行业的高回报使学生易陷入功利主义、拜金主义
艺术类学生利用专业所长从事演出、教课的机会较多, 经济回报也较好, 部分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 往往易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 甚至有些早熟的学生不惜牺牲道德换取金钱, 严重违背了学生本该有的单纯、天真的本性和自立自强的价值观。因而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受金钱的诱惑,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渐渐侵蚀学生的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方法探析
1. 建立学生理想规划档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在开学之初, 让学生写一份个人理想规划, 并将其作为培养方案归入个人班级档案。辅导员将针对学生的理想档案,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第一, 对于在艺术上有追求的学生, 辅导员要与专业教师一起给予舞台实践、学习深造机会, 帮助他们不断完成艺术理想;第二, 对于缺乏理想信念或是成就感不强的学生, 要及早发现、重点关注, 有计划地与其谈心谈话, 助其消除顾虑, 克服心理障碍, 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
2. 加强思想引导, 提高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是辛苦和枯燥的, 没有信念和毅力的支撑是很难成功的。第一, 要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名人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不断给学生传达自我约束力、时间观念、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第二, 要多贯彻一些文化名人成功的实例, 告诉学生理想离他们并不遥远, 只有热爱艺术、尊重艺术, 全情投入, 方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3. 举办艺术活动,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艺术活动, 能够大大激励学生的艺术参与性, 从而为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 在课余时间举办学期音乐会、音乐沙龙等活动, 促进学习热情,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第二, 建立激励机制, 实行表彰制度, 对比赛获奖或是专业进步较大的同学进行宣传、奖励, 引导学生力争上游, 争取专业能力的不断进步。
4. 做好学生就业引导工作, 给予升学和深造的帮助
辅导员老师要把握时代脉搏, 认清就业形势, 做好学生就业的辅导工作。第一,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专业能力, 才能给予合理的就业建议。比如有的学生较为理性, 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可以鼓励其进行创业;有的学生专业素质较强, 有远大艺术理想, 可以鼓励其沿着艺术道路继续深造。第二, 对于计划考研或是出国深造的学生, 辅导员要与专业教师一起, 制定辅导方案, 积极帮助其联系导师、报考学校, 并给予其适当的鼓励和相关的备考建议。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方法探析
1. 用高尚的艺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艺术能净化人的心灵, 洗涤人的灵魂。高师艺术类学生每天接触到的均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有利优势, 通过高尚的艺术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 召开主题班会, 让学生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 或是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音乐电影, 学生们可以从《放牛班的春天》中学会乐观和尊重, 从《音乐之声》中学会包容和爱, 从《莫扎特传》中学会勤奋和忍耐。
2. 在艺术活动中引导学生建立集体主义观念
以集体活动带动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增强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 促进良性竞争, 是消除学生个人主义倾向的重要方法。如:举办班级音乐会、话剧、排练音乐剧、画展、雕刻展, 以及体育比赛等, 给学生创造集体活动的机会, 对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态度、树立良好的交友观、人生观、集体观, 具有很大的效果, 同时这些集体活动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 深入宣传教育,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展开宣传教育和个别引导, 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导向作用。第一, 要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形成科学、公平、公开的体制机制。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 学生才能肯定个人奋斗的价值, 从而有效纠正艺术类学生中出现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第二,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艺术活动中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展一系列艺术实践、文化下乡、志愿支教等活动, 让学生真正懂得“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第三, 引导艺术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使其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 认识人生的真正价值。第四,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通过演唱红色歌曲、唱红歌比赛、革命题材艺术作品展等活动, 带动全体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五, 进行大学生感恩教育, 加强学生自强自立意识, 通过开展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班会、音乐会,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使学生学习高尚的艺术, 树立高尚的人格。
总之,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高师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 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结合艺术专业特色和学生成长心理, 灵活运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才能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对艺术类大学生一生的发展和成就所产生的巨大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笔者通过分析高等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性格和思想特点, 围绕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两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本文对开拓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拓宽工作新视野, 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朱爱胜.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洛巧凤.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6.4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推荐阅读:
思修论文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08-31
主题班会: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10-05
大学生树立正确大局观06-01
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先择业 一辩稿06-18
大学生如何树立你的入党动机05-12
大学生如何树立价值观12-26
大学生应如何学好专业08-15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05-27
大学生应如何加强网络道德自律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