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

2024-08-31

思修论文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精选3篇)

思修论文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 篇1

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摘要:

法制观念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观念,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然而,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就此现象,我们讨论大学、社会以及我们大学生自己应该如何增强法律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关键词:

普法教育,思想氛围,教育改革,法律权威 一 调查

通过校园调查表显示:

有28%大学生认为自己从没用过法律知识,不知道怎么用;有46%学生认为掌握法律知识一般有用;有22%大学生认为掌握法律知识很有用;有4%学生认为没学到多少法律知识。

有52%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能学到东西;有20%学生认为太形式没意义;有14%学生不愿意去,认为浪费时间;有18%学生没参加过。

有32%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经历;有64%学生暂时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有4%学生认为不会有类似的经历。有36%学生充分信任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有50%学生比较信任此类机关;有14%学生不信任此类机关。

有44%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是最有效的;有26%学生认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是最有效的;有20%学生认为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有6%学生认为执法机关自我监督是最有效的;有4%学生说不清。

有78%学生认为法律能维护自身利益;有26%学生认为不信任法律认为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有16%学生认为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不禁发现当代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比较淡薄,虽然当他们权益受到损害时,有一部分人想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更多的是自认倒霉。他们大多数人法律常识很少,掌握法律名词也很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法律观念,有待提高。

二, 大学生应树立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

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

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

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三, 我们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律的权威

(一)进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关于‚两棵‛课程设臵意见中提出,‚法基‛课通过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础,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理解和实践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根据这一规定,在实际大学教育中则要坚持高校的普法教育。现今高中课程中也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但在开展普

法教育及开设法基课程时,应注导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虽多数大学已开设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与当初教育部关于设臵此课程的初衷相违背。

对于法学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第二点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学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门法选择上,磨刀能控与崇全有密切共连的几门部门法,但中

国法学精深,我们要全方位了解我国法律,从而更全面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则可通过开展以‚某法‛为主题展开知识智力竞赛,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主动去学习合同法内容,提高学法兴趣,何乐而不为。第三,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多是课堂——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学生涯极为枯燥,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旁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诸如‚胡长青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

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观念,也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要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法学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全面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1986年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法制教育在建立法治国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的根本途径。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后备干部和各级管理人才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学法、知法,使他们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而做到守法、用法、护法,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四,维护法律的权威

(一)全面认识法律的潜能和价值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全面而充分地开发法律的潜能和价值;相反,滥用和践踏法律的历史所造成的消极法律态度对人们却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律的潜能和价值确实是值得信奉和可以依托的。

首先,法律作为一种心智现象,包含着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成果,反映了大众的感情倾向,表现了大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因而,法律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其次,法律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方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它是概括性和稳定性较强的规范体系,便于人们把它应用到具体的事实上,对社会关系作出合理的调整;同时,法律一旦被制定出来,就变成了广为人知、难以掩盖的社会存在,成为公民通用的一把尺度,人们不仅可以用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而且

可以用它来评价别人的行为,特别是评价公职人员的行为,从而形成一定的法律秩序。因此,法律也是逻辑、事实和理解的统一。

再次,法律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内在的批判能力和进化机制,它总是一头连着特定社会的历史传统,一头连着未来的理想王国;它不仅能够与社会进步保持协调发展,而且能够推动、引导和保障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这种意义上说,法律体现了传统、批判和进化的统一。单从法律的上述潜能和价值看,也许可以说没有任何其他发明堪与法律媲美;而且,法律的这些潜能和价值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能够全面地开发和利用之。

从法律的社会功能来看,在现代法治国家里,特别是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法律不仅是必要的社会控制系统,而且是国家的精神存在形式和政权的象征。国家和社会对法律存在多方面的需求:

1,法律往往被作为国家主权的存在形式,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权威。2,法律往往被作为政权的确证方式,构成了分配权力的主要途径和行使权力的主要依据。

3,法律是社会内部多元利益群体之间矛盾冲突得到协调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妥协和共识,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4,法律既是社会道德的起码要求,又是人权的存在形态之一。作为最低道德标准的法律,往往构成了民族的人格素质、信念和自律的支柱和依托。作为人权存在形态之一的法律,是实现人权要求的最可靠的保障。

5,法律是形成和保障一定社会秩序的必要的控制系统,通过法律确立公认的行为模式和解决争议的程序,可以实现人类尊严、合作愿望和利已本能的均衡,从而达到社会最优状态。

6,社会因阶级或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往往导致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化,需要法律通过对价值系列的确认和对价值标准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来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

既然法律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具有如此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我们就应当相信法律,依靠法律,树立尊重法律权威的意识。

(二)正确认识人民、执政党和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一惯倡导,党要善于领导,不能干预太多;要把党政关系理顺;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理解,党政关系问题主要是执政党与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关系问题。要解决这个重大问题,必须先解决在常规政治下人民、执政党和法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1、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人民的化身。彭真同志曾经正确地指出:‚我们的法律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就表明了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服从法律,就是服从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违反法

律,就是违背人民意志,损害人民利益。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法律是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就意味着法律不仅仅是哪一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就意味着法律与人民意志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价值,法律就是人民的化身。

2、中国共产党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的工具,是组织和引导人民形成和表达共同意志以及将这种意志转化为法律的力量。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地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邓小平的这一论述是我们认识党与人民和法律的关系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政治理论界和法学界已经对这种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阐述。概言之,主要有三个方面:

a、执政党领导人民,但不能代替人民,执政党只是引导和组织人民按照法制化的民主程序实现由人民意志向法律转化。

b、政党作为社会权力的代表不能等同于国家机关,政党权力能够通过国家权力(主要是代议机关的立法权)来实现,但本身不是国家权力。

c、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人民利益体现的法律也高于一切,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因此,把党臵于法律之上是错误。

(三)正确认识法律与政府的关系

在法律与政府的关系上,当前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宪法主要是约束谁的?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国家权力?

从整体上说,‚政府与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政府形式及其机构的权力及职能由法律加以规定,而每一政府机构都要通过制定、适用和在具体情况下对个人实施法律规则来进行工作。‛“14”在几千年的专制历史中,人们奉行的是绝对的国家至上原则,政府是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强大机器,是人民的主人;人民完全处于服从政府的地位(只有到了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的时候,才奋起反抗);法律是政府驾驭人民的工具,是套在人民脖子上的枷锁。然而,现代民主政治否定了绝对的国家至上原则,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政府被视为实现和保障人民利益的一种政治共同体,政府既是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机构,又是受法律约束的机构,即有限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权者,是政府的主人,法律则是人民约束政府和进行自治的规范系统。

从宪法史来看,宪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法律权威逐步取得优于政府权威的过程。在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首次把王权臵于法律的约束之下,迈出了人类追求民主宪政的第一步;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进一步限制了王权,提高了法律的地位;1689年的《权利法案》则是国会权力取得高于王权的地位和民主制最终战胜专制的标志,也是法律取得最高权威并实现法治的标志。在美国,作为历史上宣布民主共和国原则的第一个政治纲领的1776年的《独立宣言》庄严地宣告:‚为了保障这些权利(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引者注。),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政治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1787年的宪法为了永远确保人民主权和人权,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来组织政府;这种‚分权制不仅是强化权力的,而且是维持民主的。‘分而治之’的格言过去被人类的主人用来使其臣仆受奴役。信仰民主的制宪者利用了这条古老的原则,并在相反的意义上把它当作被治者得以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其未来的统治者头上的一种战略。‛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前苏联,列宁曾明确地宣布:‚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第一次解决了平等权的经济基础问题,完成了宪法史上又一次伟大革命;但是,由于简单地否定了历史上某

些宪法的积极成果(如分权与制衡原则和法治原则),‚法律被看作是政治权力的工具,而不是防止滥用权力的保障‛,获得了平等权的公民仍然难以抵制各种权力的滥用,也使国家政局难以保持稳定。有效地约束政府权力是宪政的目标之一。‚宪法只不过是限制政府权力的工具而已。‛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政府权力呢?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作出了这样的回答:第一,在制度设计上,必须确立这样的前提,即‚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孟德斯鸠说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并非虚言。邓小平说人都是有缺点的,也包含着这一层意义。卢梭曾经把行政官个人身上的意志区分为三种,按其对行为的影响力依次(自然次序)是个人意志、团体意志、公意,而社会所要求的次序与此正相反。用人性的弱点解释权力滥用现象固然是片面的,但以克服人性的弱点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前提,则是必要而有益的。第二,在制度安排上,‚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不仅要在中央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分权,即所谓‚双重分权‛,而且要使各种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关于这两点,联邦党人说得更为透彻和尖锐:‚防止把各种权力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分侵犯的必要的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五 总结

加强社会注意荣辱观的教育,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进而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一个学术重镇,要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最后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从而让大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维护法律权威。

由此可见,实现社会的法制化,增强大学生法律意思,维护法律的权威并不是一件难事,它需要高校、社会以及我们大学生多方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文库,思修课本 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目录 一 调查

二 大学生应树立的法律意识

三 我们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律的权威 四 维护法律的权威 五 总结

思修论文论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 篇2

从表1可以得出毕业生供给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数量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再加上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本身社会有效需求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回流的农民工,失业的劳动者,以及大学毕业生这三股力量都冲击着我国就业市场,让大学生增强就业观念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了当前就业人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做就业工作及担任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1 早动手,多宣传,正确引导就业观念,保证就业工作全覆盖

坚持从新生入学抓起,把就业工作覆盖到各年级、各系、各专业、各班,开展不同阶段的就业思想教育,邀请各学科带头人以及就业指导专家为学生做专业就业方向报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当前就业形势报告,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前景,了解就业趋势,解读就业政策,疏导心理压力,积极引导毕业生去中小城市、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进行就业准备。

2 调动协会积极主动性,搭建就业工作桥梁纽带

第一,组织了在校生与优秀毕业生开展职业对话,畅谈就业与理想的活动。这种跨年级、跨专业的同学之间进行的互动,不仅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是对毕业生一种感恩的教育。第二,搭建拓展训练平台,利用协会的特点及优势,在特定模拟的情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在压力下挑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活动的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自信心、想象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开展一系列精品活动,全方位辅导学生顺利进入职场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学院为在校学生搞了一系列就业相关精品活动。从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到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从优秀毕业生访谈,到企业老总看职教;从礼仪规范指导培训,到模拟招聘现场,体现了我们对学生从内到外全方位辅导学生能够顺利进入职场的态度。

4 全院动员,齐抓共管,拓展就业工作新平台

我们从学院领导班子到专业教师,都非常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把书记直属负责就业工作,学院设立了就业指导处负责就业市场开拓,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及就业心理疏导,各系部也设立单独的就业办公室,有专人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等工作。专业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前景解读和辅导,并且积极利用自身条件为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辅导,及时提供各类就业信息。

同时学院新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拓展校企合作方式,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同时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起互惠共赢的校企共担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起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建立起校企相互联通的双师培养工作机制,搭建校企资源共享的互助服务平台。

5 特色模块设计,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们一种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力和执行能力,我们开设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从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能力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职场。同时为有需求的学生,开设了创业培训课程,加入了创业模拟实训,学生们通过组建模拟公司,确定公司构架,分析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以及完成各岗位和各商业环节的实际业务,体验到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在实训中通过不断地改正错误降低了未来的创业风险,有效地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

6 让专业知识应用于技能中,毕业取得双证书

随着市场普遍认为“拥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拥有相对应的技术”这一问题,我院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就是孕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我们考察了多个专业的就业市场,对入职资格证书进行了调查研究,分专业地加入培训和实训课程,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相应的证书,并将某些专业的毕业门槛推高,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质量水平。

7 设计多层次为就业服务的教学环节

在全国各地铺面而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院下大力量抓住三点: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合作企业选派出的技术骨干和培训教师与我院的专业指导教师共同研究开发课程,展开实践中教学和承担实习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有指导性地带领学生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8 氛围培养——学生与企业多种形式见面会

合作企业有计划地入校进行宣讲,大一新生可观摩高年级学生的招聘会,学院请知名企业家介绍成功经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就业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及企业介绍,企业兼职教师的任课,系部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以及教学课程中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在与企业多种形式的见面会的氛围中,带动学生对就业前景和方向等问题的思考,为学生们提前拉开就业的序幕。

在就业观念意识的培养上,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中积淀与成长,尽全力地探索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与手段,将整个过程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我们相信“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现将这句话献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祝你们的毕业之旅一帆风顺。同时我们也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付出总会有回报,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我们工作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陶新南.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李红岩,陈鹏.论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发展[J].高教高职研究,2009(9):230.

[3]施永进,施永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化教育研究[J].中国产业,2011(11):75-77.

[4]郑秋.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发展研究,2008(5).

思修 大学生家庭观念调查报告 篇3

指导教师:王丽娟调查人:

XX XX XX XX

学院20XX级XXXX 0X班 学院20XX级XXXX 0X班

2010年6月

关于大学生家庭观念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6月15日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调查对象: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 调查人: XX、XX 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问卷由XX、XX设计,小组讨论确定;由小组二人在不同地点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处理由XX完成,小组全体成员对结果进行讨论,并由XX执笔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修改后成文。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提供给人们遮风挡雨的场所,也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感动与支持。没有家庭的人生是凄凉的,与家庭疏远,与家人关系冷淡的人是孤独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共处将极大地推动一个人在事业、学业上的进步乃至成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家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对于人的教育,家庭所提供的环境与氛围,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与观念的形成。对于人的一生都产生极其深远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于对待家人的态度,对于家庭的认识以及希望,是我们此次调查的重点。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对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以及他们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有着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于2010年6月15日至6月18日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家庭观念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见附件1)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大一学生52份,大二学生48份;男生占50%,女生占50%;其中大一男生27人,女生25人,大二男生23人,女生25人。

调查数据分析:

第 1 题 你是否为独生子女 A、是 B、否 08级男生08级女生BA09级男生09级女生0246810121416

在调查的人数当中,44%为独生子女,56%为非独生子女。

第 2 题 你现在和你的兄弟姐妹联系情况如何(第1题答否的回答这一题)A、经常联系 B、有时联系 C、很少联系 D、从不联系

08级男生08级女生09级男生DCBA09级女生0246810

在非独生子女中,与兄弟姐妹经常联系的人数占50%。48.3%的女生,51.85%的男生,46.43%的大一学生,53.57%的大二学生与兄弟姐妹保持亲密的联系。相比之下,男生与兄弟姐妹的联系更为密切。大二学生比大一学生更重视与兄弟姐妹保持亲密的联系。

令人惊奇的是,09级女生中有20%很少与兄弟姐妹联系。或许因为大一新生离家不久,对新环境保持着一定的新鲜感,所以对于与兄弟姐妹的联系有所忽略。

第 3 题 当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你会跟你的父母倾诉吗

A、总是这样 B、有时会倾诉,看情况 C、很少倾诉 D、从不 08级男生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5101520

从上表可以看出,仅有11%的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总选择与父母倾诉。8%的学生从不向父母倾诉。

88%的女生会有选择的向父母倾诉,而仅有70%的男生在某些情况下会向父母倾诉。由此可以看出,女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并乐于向人倾诉。而男生则更倾向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不愉快。

第 4 题 你觉得父母对你的重视程度如何

A、很重视我的前途,但管得很严 B、很重视我的前途,但会让我选择自己的路 C、抱无所谓的态度,只要我开心就行了 D、只关心我的前途,但很少会关心我到底要些什么 E、很少管我 F、其他

08级男生FE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510152025

15%的学生认为父母重视他们的前途,但管教过于严格。70%的学生认为父母比较开明,在重视前途的前提下,更加尊重他们的选择。72%的女生的父母会让她们选择自己的路,相比之下,男生中的68%可以自己决定前途,略少于女生。由此可见,父母对男生的期望值更高,希望男生依照他们的意愿设定前途。仍有9%的学生认为父母仅关心他们的前途,而忽略了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父母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

第 5 题 你希望你的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

A、非常关心我 B、不用为了我而担心 C、无所谓,给我学费就行了 D、最好什么都不用他们管 08级男生08级女生09级男生DCBA09级女生0510152025

18%的学生希望父母非常关心他们,可能他们认为现在父母不够关心他们,所以他们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76%的学生不希望父母为自己担心,他们更加体谅父母。但是仍有一小部分人(4%),与父母关系不佳,不希望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

第 6 题 你会跟父母聊你比较隐私的事吗

A、经常会聊 B、偶尔会聊 C、极少会聊 D、从来不聊

08级男生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246810121416

16%的女生经常与父母谈及自己的隐私,而相比之下,男生仅有6%,远少于女生。这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时常与父母谈及隐私,但女生在此方面更加开明开放。

76%的学生偶尔会与父母谈一些涉及隐私的话题。

07级中有16.7%的同学从来不与父母谈及隐私,而08级中仅有7.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08级的同学在对待隐私问题的态度上更加开放,与父母的沟通更加坦诚。

第 7 题 当你和家人的想法有冲突时,你会怎样处理 A、奋起反抗,坚持自己想法 B、互相切商 共同探讨 C、看实际情况来处理 D、完全听他们的 08级男生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246810121416

在遇到问题,而自己的想法与父母有冲突时,我们欣喜的看到,绝大多数的学生(87%)能保持冷静的态度,与父母共同切商探讨,依照实际情况理智处理。

而仍有一小部分的学生(11%),会选择奋起反抗,坚持自己的想法。14%的女生,8%的男生选择了此选项。女生的比例略高于男生,出人意料。由此可见,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与父母间的冲突。

有2%的学生会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并且全为女生。

第 8 题 你觉得你的父母了解你吗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是很了解 D、一点也不了解 E、不知道

08级男生FE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2468101214

15%的学生认为父母很了解自己。令人吃惊的是,男生中22%选择了该选项,而女生中仅有8%做出该选择。尤为突出的是08级男生,他们中的29.6%认为父母很了解他们。我们分析,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是,女生心思比较细腻,情感丰富,难以捉摸。

45%的同学认为父母比较了解自己。35%的学生认为与父母缺乏沟通,导致父母不是很了解他们。2%的同学一点也不被他们的父母了解,而且全为07级。由此看来,90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父母更关注孩子的想法,更愿意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等。

总得来说,同学们与父母的关系还是比较良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第 9 题 你多久给家里电话

A、一星期一次 B、一个月左右一次 C、更长时间

08级男生08级女生09级男生CBA09级女生0510152025

由上表可以看出,80%的受调查的学生与父母的通话频率保持在一星期至少一次。16%的学生一个月左右与父母通话一次,余下的4%的学生则极少与父母联系。

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能时常与父母联系,关心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第 10 题 你认为家庭的氛围对你成长有很大帮助吗? A、非常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大重要 D、完全不重要

08级男生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510152025

72%的同学认为,家庭氛围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84%的女生,60%的男生选择了此选项。26%的同学认为家庭氛围对自身的成长的帮助并不大。38%的男生,14%的女生赞同这一观点。

我们分析,这是因为在女生的成长中家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女生与家庭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容易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相比而言,男生在生活上更加独立,因此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在家庭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更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难。

我们发现2%的同学认为家庭氛围对他们的成长毫无帮助。我们推测这是由于他们家庭氛围不好所引起。

第 11 题 遇到困惑,会找家长谈心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08级男生08级女生09级男生CBA09级女生0510152025

21%的同学在遇到困惑时会经常找父母谈心,寻求帮助。69%的同学只偶尔与父母谈论自己的困惑。还有10%的同学,在遇到困惑时几乎从不找家长谈心。

造成大部分同学很少向父母吐露困惑的原因可能有: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帮他们解决困惑;与父母的关系不好,不能相互理解,不愿意找他们谈心;希望能自己解决困惑,不愿父母为自己操心。

第 12 题 在与家人的交谈中,话题的内容偏向于? A、无所不谈 B、学习C、生活 D、未来

08级男生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246810121416

在与家人的交谈中,23%的学生会偏向于与家人谈论自己的学习,41%的同学偏向于与家人谈论自己的生活,6%的同学则选择谈论未来。

还有30%的学生在与家人交谈时,话题广泛,不局限于某一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与家人交谈时,话题更偏向实际,更关注于现实。而选择谈论未来的同学则希望父母了解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和奋斗的方向。

第 13 题 你认为良好的家庭观念对于个人来说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08级男生08级女生CBA09级男生09级女生

90%的同学认为良好的家庭观念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女生的比例要远高于男生。(98%:82%)

2%的同学家庭观念淡漠,认为家庭观念对个人来说不重要。并且全为男生。

由此我们知道,对于女生来说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她们对于家庭的依赖以及重视程度高于男生。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相符合。

第 14 题 你在学校里有接受过关于家庭观的教育吗? A、经常 B、有时 C、不清楚 D、没有 05101520253008级男生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2468101214

仅5%的同学经常在校接受家庭观念的教育。而更多(29%)的学生有时接受到学校对其进行的家庭观念的教育。大部分的学生(66%)从未在校接受这方面的教育。

由此可见学校对家庭观念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欠缺。

第 15 题 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开展有关家庭观的教育吗? A、有必要 B、可有可无 C、无必要 08级男生08级女生09级男生系列3系列2系列109级女生0510152025

57%的同学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对学生开展有关家庭观念的教育。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认为家庭观念的教育可有可无,甚至不必要。这个比例达到了43%。这其中男生更为突出:有54%的男生这样认为。

第 16 题 你认为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有(多选)

A、家庭暴力 B、家庭经济状况 C、文化程度 D、家庭成员间的代沟 E、养老问题 F、家庭责任

08级男生FE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510152025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当中,认为家庭暴力是影响家庭和谐因素的有51%;认为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家庭和谐因素的有63%;认为文化程度是影响家庭和谐因素的有62%;认为家庭成员间的代沟是影响家庭和谐因素的有76%;认为养老问题是影响家庭和谐因素的有20%;认为家庭责任是影响家庭和谐因素的有46%。

由此可见家庭成员间的代沟是破坏家庭和谐的罪魁祸首。相比之下,养老问题影响最小。

第 17 题 你对家庭的观念是怎样的(多选)

A、不清楚 B、家庭要有温暖 C、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包容 D、互相尊重、互相鼓励 E、长辈要为后辈准备一切 F、在家中可以为所欲为 08级男生FEDCBA08级女生09级男生09级女生051015202530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认为家庭要有温暖的有85%;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的有93%;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有83%;认为长辈要为后辈准备一切的有6%;认为在家中可以为所欲为的有5%。仍有2%的同学对家庭观念并不清楚。

总的看来,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良好的家庭观念应具备温暖、包容、尊重以及鼓励等因素。

总结与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能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经常与家人联络;拥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经常谈心,愿意将自己的部分隐私告诉父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也愿意向父母倾诉;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冲突时能够共同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家庭成员间能相互理解、互相包容,互相鼓励。

同时,大部分大学生拥有良好、成熟的家庭观念。他们认为,家庭要有温暖,家庭成员间要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鼓励,意识到家庭对于人的重要性,看重家庭的作用;对家庭抱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为了父母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而努力。

但是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家庭成员间的代沟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代沟的产生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代沟的解决方法:

要解决代沟这一问题,子女与父母都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该相互谦让地理解,双方都应该相互倾听、倾诉、分担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寻找思想上的异同点,这不仅可以保存子女自以为“是”的一些优点,也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对双方有利的地方。它的基础是理解,是相互之间情感和心理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做到将心比心。

同时它也要求双方要能主动寻觅“共同语言”,达到求同的目的。而我们的父母,他们跨越的时空比我们长,经历的风霜比我们多,他们身上有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和高尚品质。生活中有句格言:如果老人能再活一次,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伟人。这正是因为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

2、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

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很不正确。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显性的、隐性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在一定环境与氛围中进行。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用。

对于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有给父母的如下几个建议: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校学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并非装潢豪华,设备齐全),提供孩子必需的文化学习用品,创造清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高雅优美的艺术氛围(如设置家庭图书角,张贴名人字画,收看内容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传播准确科学的资料信息等等),给孩子以健康的熏陶和影响。

(三)理解尊重孩子:

父母应理解、尊重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积极有利的建议应该表示赞同并认真采纳实施,对于片面、消极的应分析引导,适度批评教育,做到既不偏爱、溺爱,又要给予合理、适度、及时的关爱。

(四)家庭中要有健康的伦理道德观;

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必定有一个成文或不成文的健全的家规,家庭中要有明显的是非准则、伦理观念。家庭成员要各尽其责,荣辱与共。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关爱、体贴、尊重长辈,从而形成一个民主、稳定、和谐的家庭秩序。

(五)父母的人格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

3、部分同学的家庭观念不强,对家庭的认识存在错误和偏差。

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养;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第一环境和终身环境。

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上,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的。政治社会学认为,家庭是对公民的社会化,特别是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场所。家庭塑造了子女的心理特征,传递一套规范和价值,对子女生活习惯、行为、态度、信念的作用的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其中,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和忠诚,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也关系着子女亲社会观念和行为的养成。

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家庭对其完全不重要,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家庭观念。这或许和他们自身的特殊情况有关。要改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以及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4、学校对家庭观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极少一部分同学曾经在校接受过有关家庭观念的教育。而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教育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要进行适当的家庭观念的教育。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开展主题讲座

(2)发放普及家庭观念相关知识的小册子(3)安排心理老师对观念出现偏差的同学提供咨询

(4)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提升家庭观念在同学心中的重要性,比如开展辩论赛,发起感恩父母的活动,播放亲情伦理影片。

附件1:

大学生家庭观调查问卷

年级:(08级 09级)

性别:(男 女)第 1 题 你是否为独生子女

A、是 B、否

第 2 题 你现在和你的兄弟姐妹联系情况如何(第1题答否的回答这一题)

B、经常联系 B、有时联系 C、很少联系 D、从不联系

第 3 题

当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你会跟你的父母倾诉吗

A、总是这样 B、有时会倾诉,看情况 C、很少倾诉 D、从不

第 4 题 你觉得父母对你的重视程度如何

A、很重视我的前途,但管得很严 B、很重视我的前途,但会让我选择自己的路 C、抱无所谓的态度,只要我开心就行了 D、只关心我的前途,但很少会关心我到底要些什么 E、很少管我 F、其他

第 5 题 你希望你的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

A、非常关心我 B、不用为了我而担心 C、无所谓,给我学费就行了 D、最好什么都不用他们管

第 6 题

你会跟父母聊你比较隐私的事吗

A、经常会聊 B、偶尔会聊 C、极少会聊 D、从来不聊

第 7 题 当你和家人的想法有冲突时,你会怎样处理

A、奋起反抗,坚持自己想法 B、互相切商 共同探讨 C、看实际情况来处理 D、完全听他们的

第 8 题

你觉得你的父母了解你吗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是很了解 D、一点也不了解 E、不知道

第 9 题 你多久给家里电话

A、一星期一次 B、一个月左右一次 C、更长时间

第 10 题 你认为家庭的氛围对你成长有很大帮助吗?

A、非常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大重要 D、完全不重要

第 11 题 遇到困惑,会找家长谈心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第 12 题 在与家人的交谈中,话题的内容偏向于?

A、无所不谈 B、学习C、生活 D、未来

第 13 题 你认为良好的家庭观念对于个人来说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第 14 题

你在学校里有接受过关于家庭观的教育吗?

A、经常 B、有时 C、不清楚 D、没有

第 15 题 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开展有关家庭观的教育吗?

A、有必要 B、可有可无 C、无必要

第 16 题 你认为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有(多选)

A、家庭暴力 B、家庭经济状况 C、文化程度 D、家庭成员间的代沟 E、养老问题 F、家庭责任

第 17 题 你对家庭的观念是怎样的(多选)

上一篇:2022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点下一篇:中文系的毕业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