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精选12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篇1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 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成长于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面对竞争他们自信满满, 但残酷的竞争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由于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不足, 分析辨别能力的欠缺, 导致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和复杂社会新问题的理解往往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 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的独立意识普遍较强, 不再迷信权威并习惯于用自己的判断标准审视问题。他们不愿受到束缚, 不愿与家长分享情感。但同时, 他们又不得不依赖于家庭的供养, 缺乏自立的精神。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 但他们中的多数人过分关注个人的感受和收益, 从而导致在团队活动中为获得个人价值或满足感而忽略集体利益或其他成员的权益及感受, 缺少基本的团队忠诚度和责任感。
二、为什么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骨干力量, 也是具备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新世纪的人才, 是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大学阶段不仅是进行知识积累的阶段, 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确立起来, 完善起来的重要时期。
1.树立正确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的是人才, 而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具有正确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着大学生今后人生发展的方向和生活追求的道路, 故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持高尚的人格和操守, 清醒辨别是非, 坚定不移地朝人生正确的方向前进。
2.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永恒动力
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就必须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永恒的学习动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才能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
3.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源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应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之中。如果我们只是为自己或自己的小世界而活, 那人生的意义是很有限的, 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而奋斗的人生, 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才是光荣的人生。
三、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关于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认识,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 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 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 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 这些认识的不同, 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
1.应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作为一名大学生, 首先必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正确的运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和矛盾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其次, 还要加强各门专业课的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应对将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 强化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除认真学习外, 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 强化责任意识, 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 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克服任性和自私。对于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 做一个能担当的大学生。还要敢于质疑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 要勇于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监督。
3.明辨是非, 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现在各种“文化”和“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 比如非主流, 享乐主义, 等等。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 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灯红酒绿的形形色色的这些现象, 甚至有的学生沉迷其中, 还美其名曰“增长社会经验”, 等等。对于此类的思潮, 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明辨是非, 坚决抵制, 否则, 你原来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侵蚀 。
4.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大学生要利用学习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例如去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特殊学校等地做义工, 勤工俭学, 等等。一方面能够帮助别人, 另一方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也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甚至还会走一些弯路, 所以要明确目标, 坚定地向前追求。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一个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篇2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前途。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三观”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看到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时期,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更直接反映到高校中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的错误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思想以及腐朽的思想文化,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而诱发或强化“金钱至上”、“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图谋的加强,极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偏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他们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维护学校发展大局,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的提高,眼界更加宽阔,思想更加活跃,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趋于理性。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责任感低下,不能很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且缺乏为国家、为民族发展的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有的大学生追求名利,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少数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上工作不顺、上岗挫折、爱情失意,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面对这些新情况,如若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他们的头脑,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大学生如果缺乏科学,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就看不清社会的前途,认不准前进的方向,走不好人生的道路,担不起社会的责任。我们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充分认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倍努力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信仰。有真理、、有正义、有科学、有人格,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良知。
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是推动人类解放和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人民富裕幸福,中华民族走上了振兴之路。尽管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但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制度遭遇的坎坷和挫折,那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这里有一
个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失误和挫折的问题。
加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他们认识到,当今的全球化经济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预见到了的。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同资本主义相联系,也同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相联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力不仅越来越社会化,而且越来越全球化,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所以全球化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必然经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否定资本主义并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的正确的方向。
二、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就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可见科学的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科学理论,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地实践这些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成败。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邓小平同志认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育。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共产党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坚持正确的行为取向的内在要求。因此,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他呼吁全党同志要善于学习,最基本的就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强调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他明确指出,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防止和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把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政治课的主要内容,要把“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修课,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还强调,高校理论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基本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对当前急需进行理论引导或说明的突出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
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指南。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不能自发的产生,必须依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是因为这个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人类智慧和正确思想的结晶。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世界观作指导,大学生就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就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会有高尚的情操,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积极性。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素质的科学世界观,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的科学认识论。毛泽东
同志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最有效的理论武器。因此,要使我校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会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又多次就科学发展观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的发展要求。它是当今发展理论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超越,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着重让他们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过去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经过20年的奋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也意味着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而今后的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20年,就必须用新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各项建设实践与具体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温家宝总理指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西京学院也及时把跳跃式发展战略调整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锻造一流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这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提高是正确解决国内诸矛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针对我国现时存在的城乡、工农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沿海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东西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着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对此,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五个统一”和“五个坚持”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发展观。对中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不拍手叫好,真正体现了民意和人心。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篇3
关键词:《经济生活》;消费观;学生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1
生活既是知识的源泉,同时也是知识的服务的对象。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才算真正把握住了知识的精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高中伊始《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里的内容,对指导学生的日常消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即学生能够背出正确消费观的内涵,却无法将其应用到日常消费中,也就是说“知行不一”。如何让《经济生活》的教学内容真正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知晓正确消费观内涵的前提下,并应用于日常的消费活动,是当前教学的重点,生活化教学则是不错的选择。
1当前《经济生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教学内容枯燥。政治课程本来就偏向于理论性,不太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仍然秉持“就理论讲理论”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其次,教学内容空洞。政治课程的内容是对日常生活的高度抽象,具有凝练性,但同时也比较空洞,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才能彰显其理论内涵,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选择合适的案例来阐释理论的内涵,也没有用理论来分析具体事件,比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就是简单地将几条消费原则翻来覆去的讲解几遍,缺乏具体的生活情景,不利于学生真正去理解与把握;最后,教学内容不具指导性。学习致用是《经济生活》的教学目标,因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也应该是《经济生活》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合理、正确的消费。[1]然而,当前的教学模式中,缺乏生活性,因而也就不具备指导性,容易沦为纸上谈兵。
2推动《经济生活》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的策略研究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它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具体的生活场景、生活案例,另一方面又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
2.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情景
高中政治虽然以抽象、理论性强而著称,但也有不少知识点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其中树立正确消费观便是其中之一。高一的學生基本都具备丰富的消费经验,也承担过不合理消费所带来的苦果,因而,对于《多彩的消费》这一知识点其实是既熟悉且有着颇深的感受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先通过生活情景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自然而然地过度到教学内容之中。[2]比如教师可以先设置以下两个学生经常碰到情景:一、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在生日期间相互送礼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称的习惯,所送的礼物价格也越来越高,从几元钱到如今的几百元。小华家境普通,每个月只有500元生活费。同宿舍的小勇就快过生日了,被人送的就是上百元的礼物,他很苦恼;二、随着信息产业的逐步发展,手机也在中学生中普及开来,与此同时,不少学生也就手机的品牌展开的攀比,不少学生出于面子心里,逼迫父母给自己购买苹果、三星等品牌机,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然后在抛出两个问题:你们或周围的同学经历过这些事情吗?你们是怎样看待此类事情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2在课堂教学中分析生活情景
生活情景的创设或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主观的体验,而要将这种个人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知识,则需要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情景,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日常生活中,很多情景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其是否为合理消费的,比如:商场节假日打折,李阿姨正好准备购买一件冬装,便在商场打折时以7折的优惠购买了一件羽绒服,当她准备回家时,发现男装裤子也在打折,她就想顺便为爱人买一条裤子,就这样,李阿姨在商场逛了一个下午,等回家时才发现,原本只想买一件冬装,结果却超支了很多。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情景:李阿姨这种消费情形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这种心理你是否有过?你认为李阿姨的消费合理,如果不合理,请指出为什么?李阿姨的消费行为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等。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这不仅能够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2.3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课堂知识
政治课程的教学一方面是将高度抽象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课堂知识只有运用到了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因此,教师在实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将推进教学内容走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真正发挥其指导意义。仍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生活实践来推动教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坚持记账,在一个月之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反思自己上个月的消费,哪些消费属于合理消费,哪些消费属于不合理消费,将不合理消费的比重计算出来;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制定一个消费计划表,并让学生从科学消费观的视角来衡量,这个消费表是否合理,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3结语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有着很深的知道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推动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当然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历的一定的步骤,教师要从在课堂中引入、分析情景知道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来逐步推动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
参考文献
[1] 吴小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创新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1(10):147
[2] 钟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生活走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篇4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整个宇宙 (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任何个体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个体不同, 世界观就不同, 但不同个体可形成相同或相近价值的世界观。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的, 世界观决定方法观,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形成以后, 人们必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它作为观察, 思考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据, 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活动, 从而使之成为一种观察, 处理问题的方法。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凡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符合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才能称之为正确的先进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它吸取了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 吸取了历史上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神论哲学的精华, 又在新的科学发展成果、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基础上加以发展, 实现了科学和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理论基础, 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是在马克思哲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特别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上的飞跃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呈现新特点, 各种社会思潮涌现, 而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处在一个矛盾凸显期, 发展中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甄别各种社会思潮, 正确处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仔细辨析世界形势发展的潮流及趋势, 总结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 建立一个和谐的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是践行党的宗旨意识的根本保证
权力观, 是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 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 行使权力的方式, 为谁掌权, 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对权力观有着不同的认识。权力具有强制性和支配性, 它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掌握权力的公务员其权力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当前有些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 有的把权力当做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 有的把权力当做个人飞黄腾达, 光宗耀祖的途径, 有的人把权力视为个人“私恩”的产物, 甚至把权力作为对个别人效忠的工具, 还有的人把权力当儿戏, 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极不负责, 敷衍塞责, 得过且过, 甚至胡作非为、草菅人命,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因此,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公信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正确的权力观, 必须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祉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就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 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为赋, 权为民所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 《毛泽东选集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77页) , 党执政所拥有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人民是权力的本源, 正是由于公民权利的让渡才形成了公权力。“权为民所赋”是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基本前提, 执政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实质是一种委托权, 体现了一种委托关系。人民群众不仅是权力的客体, 更是权力的主体。以权谋私是对人民权利委托的背叛, 从民事法律关系上讲就是一种违约行为。“权为民所用”是权力行使的目的和归宿, 领导干部为什么能够行使权力, 是因为人民把自己的权利让渡出来交付给政府, 因而权力的行使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当我们把手中的权力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 其实就是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作为“必要的恶”的权力, 对其行使应加以限制和监督, 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利规范权力, 以道德引导权力。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责任观、服务观。
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是践行党的最高理想的根本保证
事业观是指人们对事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即对事业的意义、目的以及人与事业、社会与事业关系的总的看法, 事业观决定着工作观和政绩观, 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观和政绩观, 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 是人民群众的引路人、带头人, 其事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当前, 绝大部分领导干部都坚持把自己的事业追求与党的事业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但也有少部分干部仍然坚持庸俗的事业观, 有的作风浮躁, 急功近利, 好大喜功, 有的盲目决策, 甚至失职、渎职, 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有的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 高高在上, 脱离群众, 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 不珍惜民力, 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这些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降低了党的威信, 腐蚀了党的执政基础。
正确的事业观必须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去努力奋斗, 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实现不同时期的共同理想, 需要我们甘于平凡, 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努力创造于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成绩。坚持正确的事业观, 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求真务实是认识过程中两个飞跃的统一,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求真务实就是要正确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正确认识到个人事业和社会事业的有机统一, 正确认识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个人事业发展和个人政绩表现的最佳形式, 从而根植人民之中, 急群众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 成为群众利益的保护神和代言人。
摘要: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年轻干部忠诚党的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 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党的宗旨意识、党的最高理想的根本保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篇5
江波
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世界观范畴相对较广,其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指人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人生观是指于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看法;而价值观则是指对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看法。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相当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人生观和价值观。反之,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对世界观起反作用,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净化世界观的清新剂。
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我们当前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
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不够的,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助于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主观世界。但这种改造是通过主观努力、刻苦学习来完成的。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助于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每个劳动者而言,都是需要知识和技能的,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只能是从学习中得来。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助于增强更新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人类知识总量也在迅速翻番。越是社会发展走到了高级阶段,人们对学习的意识也就需要越清晰,并且对学习的认识也需要越明朗。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助于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如果你能
把握住分分秒秒的时间,认真学习耕耘,到知识的海洋吸吮甘泉,就会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圣洁、思想变得高尚、知识便会变得丰富,心胸便会变得开阔,生活和工作也会更顺利,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谁都明白,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果没有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不具备一颗学习之心,那么稍不留神,我们就有可能被甩在了时代的背后,从而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关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篇6
坚持学习为先。提高领导干部尤其主要领导的综合素质。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内在基础。
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做到学以立德。正确的政绩观来源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是要落实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上。也就是说本质的问题是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理想、宗旨问题,敢于排除一切干扰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在少数地方存在的领导干部作秀搞假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只考虑对上负责,不考虑对下负责,实质是少数干部只考虑对自己负责,所以还是要通过联系实际的学习、灌输,积以时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真正树立起正确的群众观、事业观、政绩观。
其次要认真学习政策、法律和相关的知识,做到学以增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有赖于对当代发展大势的了解,各项知识的积淀和对政策法律的把握,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决策水平,这方面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素质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因为实践中,往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领导主要领导的政绩观如何,主要领导的层次高低,决定一个地方或单位的科学发展水平。正因为此,我们必须作出切实的努力把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正确导向。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层级指标考核体系,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外在动力。
正确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干部工作的衡量,更是推动党和政府决策落到实处的指挥棒。从过去粮棉为纲时“秤杆子上见高低”、“棉花包上爬上爬下”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后的“数字出干部”都起了引领激励干部去奋斗拼搏的导向作用。今天,我们更要靠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一整套考核指标体系来助推领导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实践中要使考核的指标体系更好地反映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应该注意四点:
指标的内容要全面又突出重点,所谓全面,就是胡锦涛总书记讲的“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在全面设计的同时,要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阶段性的重点,尤其今年要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指标雏度要实在又催人奋进。也就是指标既要研究实现的客观基础,克服盲目性,但同时指标又要体现“跳一跳,摘桃子”的精神,从而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现成果效益的最佳化。南通市这几年确定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提出的五城同创等目标还是比较好地体现这些特点的。
指标功能要通用又有本土特点。也就是指标既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共性的基本的要求。又要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反映本土特点,比如现在中央组织部提出了一套考核试行办法,但关键还需要各地创造性地从自己实际出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办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制订指标要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制订一套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广泛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包括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指标体系体现时代性、本土性、指导性。
坚持改革创新,以体现德才的真实政绩评价选用干部,是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环节。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关键是要形成真正凭真实政绩选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这方面应结合实际从两个层面深化改革,做好文章。
首先要以扩大考核工作的开放性来保证政绩考核的真实性。一是参与考核主体的开放性。不仅干部部门参加考核。还要吸收纪检、监察、财政、统计、审计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参与考核考察,还可根据需要委托中介机构负责有关评估等工作,这样结果更客观。二是考核方法的开放性,除了搞好民主测评、推荐外,要向前向下延伸考察面;可以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详细占有资料,全面进行实绩分析,纵向横向进行比较;如遇换届或正职变动还应组织进行审计,各方面材料互相印证,从而取得尽可能真实的政绩情况。三是考核结果的开放性,政绩考评的结果应在相应范围内反馈,有些能大范围公示的应作出公示,请大家来验证。
其次,要以扩大选拔过程的竞争性来保证干部任用的优先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比较典型的做法是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经过几个层面的筛选淘汰,确保好中选优,使德与才,公论与实绩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坚持改进作风,强调党员干部带头真抓实干,从自身做起,这是推动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证。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篇7
其实, 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们虽然能说出“奋斗”二字, 但对奋斗却没有正确的认识, 也就是缺少正确的奋斗观。所谓奋斗观, 应该是人们对奋斗的总的看法, 包括对”为什么要奋斗”、”怎样奋斗”等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持有怎样的奋斗观, 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如今我们打开电视或网络、翻开报纸, 映入眼帘的常常少不了这样的新闻:某人妄想一夜暴富, 参与赌博结果家破人亡;某教授因剽窃他人作品而身败名裂;某大学毕业生因无法适应职场生活的压力而只能选择做啃老族……身为教师, 我常想, 如果我们能引导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那么, 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是否会避免这些境况的发生?
其实, 中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养成好习惯的过程, 也是一个形成积极建康心理的过程, 这些好的习惯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将伴随人的一生, 因而中学生追求学习方面的成功同样是人生奋斗的一部分。中学生虽然生活经历简单, 心理不够成熟, 但是处于花季的孩子们心思单纯, 充满激情, 有着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这些正是我们能够因势利导的条件。那么, 对一个中学生来说, 正确的奋斗观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第一, 奋斗与吃苦相伴。
第二, 奋斗需要持之以恒, 坚持是最可贵的品质。
第三, 奋斗的过程比奋斗的结果更可贵。
第四, 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是奋斗的催化剂。
第五, 奋斗离不开向他人学习, 取长补短。
这些观点不难理解, 难的是我们怎样把它们成功地植入学生心灵。我尝试了以下的方法:
第一,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 唤起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奋斗的含义。2008年的奥运圣火点燃了全中国人的激情, 金牌总数第一的荣光振奋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媒体对奥运冠军连篇累牍的报导, 学生们对奥运冠军们的津津乐道使我认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安排了“走近奥运冠军”的活动, 把喜欢同一位世界冠军的学生编为一组, 共分为十几个组, 然后让他们合作收集整理这位冠军的资料, 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最后每组选举一位代表来给全班同学介绍这位冠军, 并谈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每位冠军从事的专业可能不同, 成长经历也有很大区别, 但他们的成功一定显示他们所共同具备的精神特征:勇于拚搏, 肯于吃苦, 屡败屡战……学生们整理的过程, 就是一个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每天10分钟, 经过近二十天的演讲, 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共识:只有付出巨大辛苦, 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这样, 奋斗与吃苦相伴的理念悄悄植入学生心中, 而用功刻苦、积极向上的学风也在班级里初步形成。
第二, 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使学生将优秀品质迁移并内化为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在第一次学校运动会上, 我们班只有12名男生, 不仅没有一位运动场上的领军人物, 而且上场的运动员都凑不齐, 面对缺兵少将的现状, 我鼓励学生们:我们虽然有很多困难和不足, 但努力程度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们可以早点做准备, 比别人练得更多, 练得时间更久;即使今年我们不行, 我们坚持练下去, 明年我们一定会超越他人的。正是秉持着这种坚持的精神, 班级的学生们每天坚持跑步, 并且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练习各自的运动会项目, 终于使一个在体育方面处于弱势的文科班不仅在运动会上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而且在一二·九长跑中取得了全校第一的骄人战绩。而这段经历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只要坚持努力, 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从此, “坚持”成为了学生们在学习上最为突出的品质。
第三,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我常常利用多年班主任工作积累的人力资源, 请往届优秀学生来到班级做报告或交流, 现身说法, 给学生以更为直观的影响。学生对比他们略微大一点的往届毕业生, 往往带着一丝兴奋、一丝探寻的心理去接近;而他们的影响力有时要超过老师和家长。比如, 我觉得班级有些同学心态失衡, 成绩好的, 往往患得患失, 往往努力不够, 却对成绩要求甚高。面对这种情况, 我请来了毕业生安平。并不聪明的她当年是班里最刻苦用功的学生, 正是靠着这种刻苦努力精神, 她不仅考取了名牌大学, 考取了研究生, 而且还在读研究生的第一年就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扎扎实实、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安平告诉她的学弟学妹:当你不断奋斗, 最重要的不是你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而是你知道了怎样的奋斗才可以成功。时间久了, “把过程做完美, 对结果顺其自然”的理念就渐渐深入同学心中, 心态失衡的人少了, 水到渠成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而由此获得的不断的成功也使同学们收获了“水到渠成”的快乐。
第四, 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 在班级形成正确舆论氛围, 引导大家正确处理奋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比如, 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往往表现得比较自我, 他们往往处理不好互助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进而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面对这种情况, 我召开了“与你同行”主题班会, 让大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你认为同学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怎样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学生们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 经过交流, 大家统一了认识:同学之间既是竞争者, 更是同行者, 互助者, 而且只有以互助为基础的良性竞争氛围才是大家成功的最佳环境。从此, 我们班级不仅因成绩优秀而被其他班级同学佩服, 更以同学之间互助互爱, 气氛和谐而被人羡慕。
第五, 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读书, 并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等方式, 让学生不断地受到精神的洗礼, 从而使他们随时随地为自己的奋斗之树浇水施肥。每个假期, 我都要布置学生读几本书, 多数是名人传记。比如读《曾国藩传》, 使学生认识到慎独精神和步步为营的前进方式对于奋斗的价值;读张扬的《年轻的战场》, 使学生意识到激情在人生奋斗中不可取代的价值;读《居里夫人传》, 使学生体会到寂寞是奋斗的同行者, 而耐得住寂寞则是奋斗成功的必要条件;读《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使学生懂得学会放弃, 有时更是奋斗途中智慧的选择。一本本书籍, 就像一把把金钥匙, 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情感之门, 更打开了成功人生的奋斗大门。
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 篇8
一、纳税筹划对企业的好处
1. 降低纳税成本。
降低纳税成本即减轻税收负担, 或者称为“纳税成本最小化”。这一作用产生的前提是纳税人纳税本身是有成本的。通过合理的筹划降低这些成本, 可直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进而降低应纳税额, 实际上就是为纳税人创造了效益。这种降低纳税成本的效益直接表现为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
2. 降低涉税风险。
涉税风险是指纳税人在对纳税采取各种应对行为时可能涉及到的风险。它主要包括经济损失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心理负担风险等。降低涉税风险对纳税人而言, 就是通过纳税筹划, 做到账目清楚, 申报正确, 缴纳足额及时, 管理有条不紊, 企业健康发展。即在税收方面做到风险最小或者没有任何风险。这也是纳税筹划的重要作用之一。
3.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依法纳税是一把双刃剑, 它不仅要求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 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而且要求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合理合法地征收税款。由于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十分完善, 人治的因素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现实生活中, 随意减免税、包税、摊派、贷款交税、预缴税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此时, 纳税人可以通过自己手中拥有的纳税筹划的权利, 理直气壮地拒绝纳税,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说, 注重维持自身合法权益是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必不可少的一环, 也是纳税筹划作用的重要体现。
二、企业应树立的纳税筹划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 目的在于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并使之达到极致。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有:
1. 企业要树立纳税筹划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必要和可行的理念。
税负是企业的一项成本, 通过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少缴税款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企业效益。中国加入WTO后, 中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企业要想在同一起跑线上取得比外资企业更好的效益, 就要加强包括纳税筹划在内的企业财务管理, 以增加企业效益,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每个企业无论企业性质、企业大小都可以通过对税收法规的研究,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使用对企业更为有利的税法条款。各地税务代理机构的成立, 也为纳税筹划提供了方便。
2. 企业要树立纳税筹划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理念。
纳税筹划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时期。 (1) 企业日常经营及财务活动中的纳税筹划。这类筹划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敏感地运用各类税收政策于日常的经营和财务活动中, 以达到节税目的。例如, 充分利用技术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按规定, 企业技术开发费 (包括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发生的各项费用) 年度实际发生额可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另外, 年度技术开发费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 还可按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因此, 企业只要合理使用技术开发费, 使之呈波浪式增长, 即每隔一年技术开发费就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就增加了扣除额, 缩小了税基, 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 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内的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关键设备可一次性摊销进成本, 这一点也应引起企业重视。 (2) 投资决策阶段的纳税筹划。此阶段的纳税筹划是指筹划人员对原投资决策方案中的税收环节提出质疑和修改意见, 筹划前后节税的量化可以直观地体现出筹划效益, 这类筹划可以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可行、经济, 并且其产生的节税效益是持久和长远的。 (3) 经营决策阶段的纳税筹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阶段性的经营决策, 如品种结构调整、设备更新改造等, 这类决策形成之前, 经营者应该让筹划人员对各个可选方案进行纳税上的评估价, 以实现方案优选。例如, 国产设备的购置费用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 并允许在不长于5年的以后年度持续抵免。当购置费用较大时, 就很能体现筹划的效益。
3. 企业要树立每个税种都有筹划的空间和可能的理念。
目前, 在我国的税法体制中, 几乎每一个税种都有优惠政策可供纳税人采用, 包括税基筹划、税额筹划和税率筹划, 同时, 也有避税筹划技巧可供选择。只要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经营范围、产品开发方向、重组改制情况、税收政策变化情况潜心研读, 必定受益匪浅。
三、纳税筹划中的注意事项
1. 纳税筹划中应坚持的原则。
(1) 谨慎性原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 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税收工作的性质已经由“协调为主、管理为辅”转化为“管理为主、协调为辅”, 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压力日益加大, 但由于纳税筹划必须是在合法利用税法的前提下进行, 往往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仅一线之隔, 这就要求企业在纳税筹划时必须坚持谨慎性原则, 本着合理、合法、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的原则进行筹划, 不能心存侥幸, 滥用税收法规筹划从而偷税漏税。 (2) 综合整体性原则。由于税种和征税环节的多样性, 造成一项业务中往往涉及到多个税种, 同时由于业务操作的多样性, 在实际业务发生中可以采取多种操作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实际纳税筹划中必须坚持综合整体性原则, 综合考虑该项业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不能仅限于一个税种的得失或者仅限于眼前利益的得失而忽略了企业整个税负和整个集团的利益。 (3) 沟通性原则。由于纳税筹划工作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往往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利益, 这就要求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沟通交流, 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成员服从企业整体利益。同时, 也必须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交流, 由于税收政策法规的多样性, 企业在利用税收法规政策时往往不能及时、充分, 也未必能掌握筹划的尺度, 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交流。
2. 纳税筹划中应预知的风险。
(1) 政策变更的风险。税收政策是纳税筹划的关键。税收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总是处于调整变化之中, 有的纳税筹划符合原来的税收政策, 但却不符合变化后的政策, 这个筹划方案终将失败。因此, 筹划人员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 时刻关注税收政策及其变动, 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 (2) 经营过程的风险。由于纳税筹划具有超前性的特点, 因此, 每一个纳税筹划方案最终能否实现是带有不确定性的。还有, 纳税筹划的收益也常常不能准确计量。因此, 若将其纳入财务预算体系, 极可能导致偷税漏税而招致经营风险, 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3. 纳税筹划中需引入“机会成本”分析。
一般而言, 纳税筹划方案有时是一组互斥方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在每个入选方案已具有财务可行性的前提下, 比较各自的优劣, 然后利用评价指标从各个被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因此, 从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来判定, 互斥方案的选择标准有时会存在一些先天缺陷, 此时, 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尤为必要, 也就是说, 如果选择了一个筹划方案, 则必须放弃实施其它方案的机会, 其它方案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成本。只有综合考虑机会成本后的税后净利润指标才是符合纳税人初衷和纳税筹划规律的筹划方案。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 篇9
一、错误的翻译观念
学生对翻译及翻译学习的错误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翻译的目的。
很多学生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实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 把翻译学习等同于技巧的学习, 以为掌握翻译技巧就具备了翻译能力。由于存在这种错误认识, 学生片面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字面对等, 常造成死译、硬译, 且把翻译技巧当作公式记忆, 但在练习翻译时发现, 并不是简单套用这种机械转换的公式就能得出准确、通顺的译文。
2. 评价标准。
尽管在传统翻译教材中对翻译标准提供了多种说法, 但“信达雅”及类似的标准占主导地位, 这些说法基本都以“信”或“忠实”为首要准则。这种评价标准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而多数学生对“忠实”的理解就是字面对应。此外, 在语言表达方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在翻译时喜欢用大词、难词及复杂的结构以显示自己词汇丰富, 语法掌握得好, 认为使用的大词、难词越多, 句型越复杂, 译文质量就越高。受这种观念的指导, 本来通过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型就可以将意思表达清楚的情况下, 学生却选择用长句、从句和生僻词汇进行翻译, 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导致译文冗长, 甚至晦涩难懂。
3. 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翻译教学忽视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学生心目中, 原文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 译者则处于从属地位, 完全是被动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造成学生缺乏质疑精神, 盲目接受原文的全部内容, 很少会考虑到原文也可能存在错误。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 学生把自己当成实施语言转换的机器, 养成了“拿来就翻”的习惯, 还没弄清原文的写作背景、目的、读者及译文的预期功能、目标读者等信息就着手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便敷衍了事, 不做调查研究, 以这样的方式练习翻译, 能力必定难以提高。
4. 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关系。
很多学生认为懂外语就可以做翻译, 把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划等号。学生以为如果外语能力过关, 再学习一些翻译技巧, 就可以胜任任何翻译工作, 因此有的学生对翻译课不够重视, 有的学生则把翻译学习的过程变成了语言学习的过程, 重心始终停留在语言层面。
二、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
针对上文所述的错误观念,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予以纠正, 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
首先, 让学生清楚翻译的真正目的。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现象, 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真正目的。换句话说, 翻译的目的在于沟通。如果译文的读者看完译文后不知所云, 那意味着沟通失败, 翻译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 教师还应告诉学生, 翻译技巧对译者的帮助是有限的, 仅凭技巧无法做好翻译。其次, 让学生知道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信达雅”并不是评价翻译的唯一标准, 尤其对非文学翻译而言, “信”或“忠实”往往不再是翻译的首要标准。在非文学翻译实践中, 译者可以根据文本类型、目标读者、译文预期功能、客户的要求来确定翻译策略, 评价译文的标准通常看译文是否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实现了其交际功能。此外, 在语言表达上, 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帮组学生摆脱炫词汇、炫语法的心理, 使学生意识到大词和长句的频繁使用反而会弄巧成拙, 给译文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把简洁作为追求的目标, 在翻译时尽量选取简洁的表达方式, 避免冗长和累赘。再次,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着手翻译前, 先要了解原文的写作背景、目的、对象及译文的目的、读者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确定翻译策略。在阅读原文时要带着批判的眼光, 原文也可能出错, 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 对于出现的错误不应视而不见, 照搬到译文中, 能纠正的要尽量予以纠正。对于原文中不懂的地方, 如涉及文化背景或专业知识的地方不能一带而过, 凭自己的理解翻译, 而要通过调查研究扫除对原文在理解上的障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还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最后, 让学生清楚外语能力不等同于翻译能力。要做好翻译所应具备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 (1)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不单是指外语能力, 母语能力也同样重要。也就是说, 扎实的双语功底是做好翻译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重视母语水平的提高。 (2) 调查能力。实用翻译涉及领域众多, 译者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但不管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 在翻译中也难免遇到不懂的内容, 这就需要译者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调查, 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在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库进行调查, 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并将查询过程中了解的新知识积累起来, 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判断能力。分析判断的对象小到单词、词组, 大到句群、段落。通过分析原文的语言逻辑、文化背景和文体修辞, 梳理原文句群、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明确整体布局, 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原文传递的信息, 辨明原文的语域、语体, 把握原文总体的修辞特征。无论对于透彻理解原文还是确定译文的表达形式, 分析判断能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需让学生意识到分析判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四、结语
正确的翻译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翻译水平的真正提高, 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分析判断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正确的翻译观念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然而纠正错误的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反复强化正确的认识, 以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9.
[3]申连云.中国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的缺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 (1) .
[4]王银泉.非文学翻译:翻译教材建设和翻译教学的思维转向-对国内近年来相关翻译研究的解读[J].外语届, 2009, (2)
树立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 篇10
智慧城市概念自提出以后, 迅速得到业界和各级政府的响应, 围绕智慧城市的各种概念定义和解决方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 由于智慧城市概念内涵和外延尚未理清, 加之智慧城市在实践过程中鱼龙混杂, 成了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随意堆砌的试验场。一些地方政府将智慧城市规划成为若干庞大的项目群, 这种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或社会融资进行基础设施以及各种应用项目建设的模式因高昂的维护成本而难以为继, 结果“智慧之树”逐渐凋零, 留下的只是消耗极大资源却承载极少应用的信息“水泥”。因此, 树立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是我们亟须破解的难题。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下城市经营发展的新思维
在网络信息时代, 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 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 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 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 信息经济、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关注的不是数字化程度, 而是信息繁荣程度。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旨在营造城市信息繁荣, 通过产业互联网化推动工、农业和服务业发展, 营造以信息人为核心的信息生态之城。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下城市经营的新思维, 是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营造宜商宜居、安居乐业的新型信息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是以城市为单元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牵引动力, 是地方政府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展战略。
当今的信息社会, 恰当的政府超前引领有助于城市在“群雄竞逐”的“战国时代”快速崛起, 形成富有特色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 城市政府超前引领重在强调政府中观视野和事前调节, 依靠市场机制, 辅以各种政策和措施, 营造城市的安全可信赖和信息繁荣环境, 使城市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时间差, 抓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面向新型城镇的智慧城市理论探索与实践对策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中小城市发展机会不均等、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方面。我们以新国家战略为指引, 以信息生态学为基础, 以产业互联网化为手段, 探索性提出基于面向新型城镇化的智慧城市三层理论框架及相应实践对策。
第一层, 构筑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石, 主要是由运营商及专业级服务商提供, 以市场机制为主, 政府引领为辅, 营造 (移动) 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环境。以云计算为例, 过去几年各地政府大兴云计算中心建设, 投资动辄四五百亿元, 但看不出清晰的盈利前景。相比之下, 2014年“双十一”, 阿里云聚石塔订单创建能力最高达到每秒钟8万笔, 支付宝的支付峰值突破每分钟285万笔, 阿里云规模效应开始展现。与此同时, 电信运营商掌握网络接入层面的资源, 也可以将这些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打包成云计算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审视自建各种信息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能风险。
第二层, 营造城市安全可信赖和便捷服务体验的安居环境与公共服务。政府主要职能是保护社会安全, 尽可能保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建设和维护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城市政府需要突破传统大投入、大平台、低效能的应急平台建设误区, 致力于应急体系与应急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城市电子政务窗口作用和服务领导意识大于服务民众意识。我国城市政府应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用户服务, 为企业、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在线政府服务, 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公共服务便捷体验。
第三层, 以产业互联网化和消费互联网化为抓手, 推动城市的信息繁荣, 营造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互联网化可以推动生产、交易、流通和融资更高效, 通过产业互联网化让本地化的工业和农业产品走出去, 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宽产品交易市场, 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消费者知道这些好的产品, 甚至为偏远地区的优质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销售渠道。而消费互联网化可以推动“衣、食、住、行、用”更方便快捷, 打造富有特色的现代信息服务业。
我国的城市政府需要把握信息时代机遇, 树立正确的智慧城市发展观, 勾勒适合本地特点的“智慧城市蓝图”, 以新型智慧城市为抓手, 破解我国城镇化发展难题, 增强城市内生动力、经济力和竞争力, 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11
一、重视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风貌,必须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应该建立德育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文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教师手中的彩笔,我们要不断地去呵护、教育学生,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心灵的白纸上涂上缤纷的色彩。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二、优化教学工作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设计专项练习,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专项训练。如学习了《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一课后,我让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调查,了解校园里勤奋学习、在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事例;学习了《助人为乐》一课后,我让学生调查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会被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受到启迪,其效果往往比教师的说教要好得多。
三、在其他学科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他学科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辅以一定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前提。
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就要求教师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社会主义思想。例如,在自然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自然现象,这样可以间接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很多数学老师都抱有这样一种想法: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很难渗透德育思想。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国的数学界中,有不少著名的数学家,比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他们都有着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家思想品德方面的闪光点,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能想方设法地去挖掘教材中那些具有德育性质的内容,是否能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就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开展课外活动
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并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比如,每逢元旦,我们都会举行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各班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校园里歌声四起,余音绕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做,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此外,每年清明节,我校还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并给学生讲述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以此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使社会道德在学生身上迅速内化,使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能力得到提高,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健康成长。
IPO新政树立了正确的改革理念 篇12
点评:《意见》正式版本与此前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 突出市场化发行, 引入券商自主配售机制, 从审批制逐步向注册制靠近, 大方向上继续推进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主要亮点包括:缩短审批时间, 提前招股书披露时间, 延长核准文件有效时间;引入券商自主配售机制, 提高网下配售比例并优先向机构投资者配售。
更让笔者振奋的是此次改革体现的理念上的创新, 可以看出, 此次证监会发布的《意见》突出了发行改革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理念, 证监会只关注信息披露, 只“对发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 不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作出判断”。这就代表IPO的整个游戏规则全变了:以前公司需要取悦的是证监会, 现在是投资者, 向市场归位不言而喻, 同时表示监管部门放弃了部分部门利益。
证监会在证券市场中的角色定位正在从“家长”向“裁判”转变。证监会监管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行政管制的成分不断减少, 司法治理的成分不断加强。《意见》中发审委的工作重心明显从新股投资价值判断转向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同时扩大了参与新股发行报价的投资者数量, 调整了网上网下配售比例并建立回拨机制,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将新股发行议价权还给市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推荐阅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主题班会教案08-0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廉政08-02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07-24
树立正确的祷告观06-30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06-30
树立正确的语文复习观06-30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论文07-0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07-11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论文10-12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论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