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结合(共12篇)
注重结合 篇1
为了贯彻《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落实普陀区“快乐活动日”实施方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我校围绕“全面发展、健康第一、学有所长”的办学目标,整合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以及社团活动,采用长短结合、动静结合、“走定结合”的形式,在每周五下午安排了四课时的“快乐活动”。
一、长短课程结合,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需求,我校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按照科目、年级的不同,实施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组织和有弹性的课时安排,将“快乐活动日”的课程分为长课程(一学期,以十五周计算),短课程(半学期,以七或八周计算)和微型课程(一个月左右,以三或四周计算)。
长课程如《古诗吟诵》《快乐英语》《笔墨飘香》《民乐演奏》《现代舞》《船模与建筑模型》等,以一学期为时间单位,分年级实施。其中,《古诗吟诵》和《快乐英语》在我校一至五年级同时开展。短课程如《班班操》,这项活动开创了体育教师、班主任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合作方式,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共同实施课程。体育教师负责教授动作,班主任负责排练,创意部分共同协商。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有效性,我校信息技术组还专门制作了五套视频教材。长短课程相结合的模式,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经历,在快乐活动中形成独特的体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动静结合,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我校是一所大型学校,有48个班级,每周五全校要同时开展活动课192节,这么一来学校难免不会受到场地和资源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校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课程资源,创新活动形式:既有球类、操类、舞蹈、游泳、游戏类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又有模型制作、折纸、摄影、网上冲浪、影视欣赏等以静为主的活动;既有英语主题活动、小主持、古诗吟诵等动口的活动,又安排了茶艺、十字绣、书法等动手的活动;既有民间工艺、京剧头饰设计、串珠、弄堂小游戏等民族味十足的课程,又有小小理财师、机器人、小天文家等现代化课程。动静结合、多智能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锻炼、学会合作,在自我体验中培养兴趣、开发智力、强身健体。
三、“走定结合”,打造快乐天地
为了丰富“快乐活动日”的课程形式,在实施过程中,我校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采用年级集中、定班、学生走班等三种“走定结合”的组织形式。例如,“逃生演习”是“生命教育”专题中的一项内容。我校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组长协调安排,班主任主持,消防支队的校外辅导员现场指导。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在一二年级“快乐活动日”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则采用以定班为主、社团走班的形式。随着年级的增高,走班的科目逐渐增多,四年级基本实现全走班。“走定结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为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建立了教学反馈制度,以便能及时协调和处理相关事务。目前,在课程开发方面,我校正在积极探索以校特色课程为线索的发散性活动,如以英语为主题的活动;以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活动;以民族教育为线索的线性活动,如民族文化、艺术等;以社团活动为线索的深度活动,如舞蹈、合唱团、文学社等;以益智类体育健身为线索的项目活力,如棋类游戏、球类游戏、班班操、健美操等。为了确保“快乐活动日”的有效实施,充分利用社会和社区资源,我校将进一步创新活动组织形式,采取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任务型活动与自主型活动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活动组织方式。
注重结合 篇2
一、要把学习和弘扬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习道德模范,重在行动,贵在实践。全市各行各业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以道德模范为榜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真正融入到工作生活实践中。一是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而自觉把学习先进的热情转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道德模范的实际行动;二是要把学习道德楷模活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当中。在学习道德模范的基础上,各行各业要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行规公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三是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开展清洁家园、便民利民、扶危济困、绿色环保、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二、要把学习和弘扬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学习道德模范,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创先争优树立了一面旗帜。因此,向道德模范学习,就要把行动体现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实现学习先进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有机统一,在创先争优中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当前,我们要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并对照道德楷模的精神品质,查找理论学习、思想作风、道德修养、干事创业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对照检查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在学习道德楷模的过程中强素质、增本领,树立党员干部思想好、道德优、作风正的良好形象。
注重细节管理抓好“三个结合” 篇3
关键词:细节;严与宽;奖与惩;堵与导
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使我深深懂得: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细节管理,抓好“三个结合”。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管理上,我注重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日积月累,从细节中认识学生
学生从初二升入初三,面对的是新的环境,而新班级的组合,需要老师、学生尽快地相互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尽快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让学生写一份个人简历,包括家庭、性格、学习状况及自己心目中的老师、班主任形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我又深入班级与学生谈心,关注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这样对班内出现的任何情况都能了如指掌,做到因势利导,管理好班集体。
二、言传身教,用细节教育学生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足以体现出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在新班级组建的第一天,我对学生说:“我们把班集体看做是自己的家,我希望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学习、纪律、卫生方面永争第一。今后在我们相处的日子里,要求同学们做到的,我一定做到,让我们师生相互监督。”一年来,我总是严格要求自我,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班内的每一个学生。
三、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
细节管理应落实在行动上。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学会了用细节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按照要求去做。比如,在日常学习中,作业有布置必有检查,学习小组长每天向我汇报检查结果;在卫生上责任到人,卫生小组长督促检查,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纪律上,班长做好考勤,并及时汇报每天情况等。正是我做了日常的点滴小事,学生从而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处处为班集体利益着想。这给我一个启示:成功的班级管理必定讲求细节。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班级管理应处理好以下三个结合:
1.严与宽相结合
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做到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在组班的第一堂班会课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必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自己的班规,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自觉遵守。在对待学生上,我也做到了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感情用事。
2.奖与惩相结合
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运用了“奖”“惩”手段,无论是学习还是卫生纪律上每当我班取得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向学生提出表扬。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每一次进步,我也会适当、适度、适时地进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对犯错误的学生,“惩”必不可少,但要做到的是:有理有节、有度。我经常从事实入手,对犯错误的学生,正面引导,多加勉励,注意分寸。
3.堵与导相结合
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常采取“堵与导”相结合的方法,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
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 篇4
一、要深化对“史论结合”的认识
“史”作为历史材料, 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 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观性, 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 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 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 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论内容, 是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这里应突出的是理论性。正确的历史理论直接来源于史料, 又指导着对史料的研究。可见, 对史料的研究也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才能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实现历史教学、研究的真正价值。
二、注重理论教学, 史论有机统一
首先, 在宏观的知识体系与历史发展规律的教学中, 要注重理论分析, 使史论有机结合, 且以理论统帅教学。如对中国古代史知识系统的教学应贯穿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古代社会是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不断发展进步的, 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在它们建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曾经是很先进的社会制度, 都曾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最根本的决定作用……
其次, 对具体历史知识的教学同样要注重理论分析, 突出理论的统帅作用。如对世界近代史上日本和俄国改革的教学, 应以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去分析问题:近代日本和俄国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 统治者自行宣布改革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而且资本主义发展都比较迅速, 改革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由于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形成像日本那样强大的改革势力, 没有经过像日本倒幕运动那样剧烈的社会动荡以对封建顽固势力形成足够的冲击, 因而改革中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显然没有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系统和全面。从而决定了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没有日本那么快。
三、坚持理论从史料中来, 再到史料中去的方法
从史料中来。即向学生展示某些理论观点从史料中得出的过程。任何理论体系, 往往只是体现了一种认识的结果, 并没有展示出这种结果得出的思维过程。教学实践中, 我们如果只是把这种高度概括的理性认识的结果简单地搬给学生, 他们是很难做到真正理解的。例如, 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一节中, 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 我就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能不能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学生感到不好回答, 可以作进一步的引导, 即如果没有西安事变,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抗日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是否也会形成?回答显然是肯定的。可见, 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因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由此让学生明白, 民族矛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必然性因素, 而西安事变是偶然性因素。那么统一战线为什么没有通过别的事件形成, 而是通过西安事变形成的呢?因为西安事变也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一个结果。民族矛盾激化这个必然因素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通过西安事变这个偶然因素表现出来的。以此让学生懂得,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因素要通过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来, 偶然性也不是不可捉摸的绝对偶然, 偶然性中有必然性。类似的问题还有虎门销烟 (偶然性) 和英国侵华政策 (必然性) 对于鸦片战争的爆发等。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了解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较具体的、生动的, 有感性认识为依托, 因而是便于理解和运用的。
到史料中去。即让学生把学到的历史理论用于对历史材料的科学分析,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史料中去”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训练学生:其一是讲课过程中, 在涉及某一理论观点的时候, 要求学生尽量多地举出史实例证, 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在讲到“时势造英雄”这一观点的时候, 可以启发学生举出秦始皇统一六国、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等事例。同时, 在讲述具体史实的过程中, 必然涉及理论知识, 就应该讲清史实中蕴含着什么理论内容。如, 讲英国资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对其工业革命的影响时, 就应该训练学生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的观点作出解释。其二是利用练习题目进行口头的或书面的练习。题型最好是材料解析题或选择题等。例如, 有如下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 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 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 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恩格斯) 。
材料二:当时为恢复秩序, 就要有如西叶斯所说的那样一支“宝剑”, 起初大家认为这种宝剑使命可以由茹伯尔将军来担当。但当他在挪威会战中阵亡以后, 大家便提到莫罗·麦克唐纳和贝尔多纳等人了。拿破仑这个名字, 还是后来才被提起的。如果他像茹伯尔那样阵亡了, 那么大家根本不会谈到他, 而会提出另一支“宝剑”来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
在隐去材料二材料出处的情况下, 让学生评论材料中的观点, 就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时势造英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其关系”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类题目的训练中, 一般不要求学生作纯理论的阐述, 但必须体现出理论观点统帅史料, 史料表述中有足够的理论含量。
注重结合 篇5
注重三个结合推动系统行评工作常态化
峄城区安监局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十分注重制度机制创新,按照“六型”机关建设标准,狠抓“三个结合”,努力实现系统行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是把政风行风评议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该局坚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在查找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以评议推进工作。重点在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安全执法监察等方面下功夫,落实责任,注重实效,真正把政风行风评议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度建设上,一是制定了政务公开责任制度、审议制度、评议制度、反馈制度、备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工作承诺、违诺责任追究制度、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等配套责任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工作落实。二是调整和设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议小组、评议小组等工作机构,保证评议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三是严格规范服务措施,将办事程序全部上墙公示,并认真做好监督检查,做到月有统计,季有通报,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检查评比,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
二是把政风行风评议与纠风工作相结合。该局党组研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纠风工作的标本兼治之策。局领导班子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全局干部对照学习《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并作出了廉政承诺在局网站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力避在安全监察执法中出现以权谋私、索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安全监察执法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写作水平 篇6
关键词:读写结合;中学生;写作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每当上作文课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写些作文来,假大空现象十分普遍。真正的作文,应该是富有真情实感,能感动读者的。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学中,我重视读写结合,注重积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加强课外阅读 ,广泛积累素材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规定中学生应该完成不少于24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能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词汇,并通过大量阅读,激发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一)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读物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心理体验活动,读物的选择能充分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人理解读物内容,从中受到感染。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随意性较大,这样就影响了他们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又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克服“偏食”现象。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益读物,让他们多多获益。
(二)介绍方法积极引导阅读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但应该怎样去阅读并不很清楚。如有的同学只喜欢生动的故事情节,热热闹闹的场面;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词句,借鉴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喜欢阅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具体做法是要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适当背诵古代名家名篇中的精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课程标准中仅推荐古诗文12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因而,背诵古诗文成为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人云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熟读背诵,才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先制定背诵的篇目,并分成必背篇目和备选篇目,必背篇目要出口成诵,备选篇目可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面。然后就是检查,检查务求到位、落实,可一周一抽查,一学期一检测,这样日积月累,成效明显。
(四)注重读书笔记的写作
写好读书笔记是积累词汇的一个好办法。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科学家故事、生活点滴等,以丰富语言、陶冶情操。要提倡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随时写下来,经常写读书笔记,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还可以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词语库、摘抄本、剪贴本,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二、走进生活,写好作文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来源。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从教室里走出来,从家庭的圈子里走出来。如果我们能够教给学生必要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那么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没有东西可写了。
(一)走进生活
没有生活积累,学生的作文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别是农村学生活动空间很小,生活积累的不足,让学生在作文时常常陷入困难。怎么办?我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游览我们家乡的山水,春季带领学生去荒山植树,秋天和他们去野外野炊等等。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用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为孩子的生活注入活水。
(二)写好生活日记
怎样让学生学会写作和生活相结合?就是要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注意观察和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在观察这些事物的基础上,及时把所见所闻以生活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始,我总是不忘记告诉学生,要把“生活日记”当作自己最知心的朋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写进“生活日记”。刚开始,不必要求学生写多长多长,只要他们坚持写就行。时间长了,“生活日记”的内容丰富了,学生也就慢慢地开始喜欢它了。
要对“生活日记”进行评价,作为激励学生的有力途径。学生当天写完后马上交流,可以先在小组交流,小组评价选出优秀的再在班级评价。我们认为,让学生不断地评价,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锻炼。实践证明,写生活日记,对作文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注重史论结合 提升素质教育 篇7
一、加强历史概念的教学
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 是理解、掌握史实和阅读历史教材的前提条件, 教学时对教材尚无明显注释的概念, 要先作一般性的解释。如“门户开放”政策, 要知道这一政策提出的目的是美国要分享侵略权益, 是美国向六国提出照会的内容是“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其影响是美国侵华政策新阶段的标志, 使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这样就把目的、内容、结果、影响完整地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些概念虽已作了解释, 如“1911年是辛亥年, 这一年的革命是辛亥革命”, 可是这样的解释缺乏概念内涵, 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概念, 必须在《辛亥革命》一章教学完成后进行归纳概括, 使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
二、重视历史的因果分析
历史发展的因果性是历史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历史条件是相互联系的。波兰史学家托波尔斯基指出:社会中每一种变化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因果论原理因而也成为了论述世界规律性的基础。所以说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一定是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影响。“诸因素”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历史实践就是“诸因素”发生的结果。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六的挥霍无度、第三等级人们处境艰难等等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789年爆发了。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 有一因多果、多因一果, 多因多果, 互为因果, 这是由历史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的,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但许多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往往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切社会革命, 无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结果。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共同的根本原因, 即王朝的专制统治 (生产关系) 与资本主义发展 (生产力) 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虽然主要表现为美利坚民族与美国的民族矛盾, 但同时存在着英国殖民掠夺 (生产关系) 与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 因此美国独立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中学教科书中, 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常常不是开宗明义提出的, 其代名词很多, 如“历史背景”、“目的”、“条件”、“前提条件”、“形势”等, 但准确地说它们也是有所区别的。
“历史背景”应包含所有方面的原因, “形势”则侧重于具体原因、客观原因, “目的”是主观原因, “条件”是客观原因, “前提条件”是主要原因。也有把“导火线”、“借口”认作原因的, 但借口与历史事件的发生在理论上不一定有因果关系。“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排斥共产党, 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借口, 它不是蒋介石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原因。
历史教学中重视因果分析, 揭示历史现象、本质、规律, 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化,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
三、重视历史事件发生背后有关问题的分析
每一历史事件都会对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重大历史事件背后有关问题的判断和评价, 主要包括其性质、胜败原因、经验教训、历史意义、局限性、危害等。性质是某一历史事件区别于其他历史事件的根本属性, 对历史事件作出定性分析, 揭示事件的本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个判断是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革命任务、领导阶段、历史功绩、结果等方面的具体史实归纳揭示出来的。
“经验教训”是对事件发生过程中或胜或败作客观分析和总结后发现的。胜利了有胜利的原因, 总结出经验;失败了有失败的原因, 总结出教训。有的事件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就要实事求是看待。“以史为鉴”就是要我们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意义”是对历史事件的正面评价, 主要包括历史地位、作用、影响、功绩等。有的历史事件同时具有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 要结合中外历史来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而且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它的胜利具有国内和国际的历史意义。
“局限性”是历史事件表现的不足之处, 往往是由时代、社会、环境等方面制约事件的结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天生地具有两重性, 在革命的危机时刻, 它的软弱妥协性就表现出来, 导致革命失败, 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危害”是历史事件本身产生的副效应, 即消极影响, 它削弱了历史事件在历史上的地位。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无不是丧权辱国, 加剧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危急。
历史事件发生后的一系列问题, 是用马克思主义观对历史事件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 经过正确的归纳和总结, 多角度全面地理解历史。
注重与生活结合感悟数学魅力 篇8
一、认识数学
数学源自古希腊语, 广泛应用于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领域的一门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学科之一, 它以它严谨的理念构筑了整个现代科学知识体系, 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符号来拓展现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深度和广度, 其基本要素有: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在中国古代, 则将数学称为算术, 亦称算学, 直到宋元时期, 才有现在数学的称谓。
步入21世纪, 信息技术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而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应用数学向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领域渗透。并且由于其与现代高科技异常紧密的联系, 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应用学科, 例如金融数学与精算学、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计算机软件和理论、信息处理、系统生物学等。随着现代社会与科技的日益数学化, 有科学家断言:信息时代高科技的竞争本质是数学的竞争。
中职数学相较于其他院校教授的数学而言, 较注重实用性, 即注重与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联系, 因此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建立一套通过学习数学应用思想, 观察实际问题, 并通过严谨的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养、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 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缺的应用型、综合型劳动者。
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活之中, 数学无处不在。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 还是信息技术、经济管理乃至于历史哲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工作, 都离不开数学。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是现代社会一切知识的核心与源泉。数学是一门科学语言, 是一门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科学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类社会的数学化程度也愈来愈深, 数学语言已然成为人类发现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与手段。例如, 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繁殖过程是以RNA为模版进行复制的, 一个SARS病毒的RNA经复制成2个RNA, 再次进行第二次复制, 形成4个RNA, 如此循环往复进行, 问:经过n次复制, 可形成多少个SARS病毒的RNA?对于这个问题, 可以通过数学数列思想, 非常形象完美地解决。1个SARS病毒的RNA复制后形成2个RNA, 2个形成4个, 4个形成8个, 如此循环下去, 病毒RNA的个数为2、4、8、16……构成以2为首项,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 n次复制后, SARS病毒RNA的个数为2n个。
(2) 数学之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正是有了数学知识的迅猛发展, 才有了现代社会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 才有了人类历史上无数辉煌的科学成就。没有微积分, 便没有现代力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麦克斯方程的数学论证, 便没有电磁波的发现与证明, 便没有赫兹关于电磁波的实验, 更没有电磁波声光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若是这样, 现代通讯便无从谈起。有这样一个例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思·阿洛的主要成就便是使数学进入经济学领域, 通过构建平衡模型, 预言自由市场的经济行为。然而, 他哈佛大学的同学看了获奖论文后说, 其关于数学的应用是很基础的, 很多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便可熟练完成。由此可知, 掌握数学这门语言, 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中职生学习数学之益处
中职数学较为抽象,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较高, 再加上其形式化、符号化的特点, 使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一头雾水, 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 还谈何学习数学的乐趣, 谈何学习数学的益处, 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进入地球村时代, 世界各地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各行各业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缓慢前行。谁先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手段, 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有利地位。然而,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支撑与帮助。对于有些想自主创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更为重要。因为他不仅需要懂得生产与经营, 还要懂得计算成本、利润、资金周转、效益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没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数学知识, 势必会在经营与生产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损失。作为教师, 可以尝试改变空洞说教, 走出课堂, 走入大自然, 走进社会, 采用参观、调查、实习等形式, 让同学切实地感受到学习数学对于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意义, 特别是其实用价值的感受。
在当今社会, 数学无与伦比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锻炼我们大脑严谨的思维模式, 也可有效提高我们解决今后生活、学习、工作中问题的能力。数学对我们的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我们可以亲身体验感受其存在的魅力。
因此, 有什么理由放弃数学学习呢?我们应该做时代的先锋者, 学好数学, 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和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丘成桐.数学与数学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注重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发展 篇9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定义: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等托幼机构担负着教育好幼儿、为幼儿服务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从幼儿园的性质任务可见,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具有教育性和社会福利性、公益性等特点。幼儿园在完成双重任务中,两个任务都需完成,幼儿园将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作为主要任务。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幼儿园单纯强调福利性, 注重为家长服务, 把方便家长、满足家长的需要作为评价幼儿园工作优劣的标准。例如,对固定入托的幼儿, 幼儿园同意家长任何时候都可以来接送, 没有对家长提出统一的要求, 这致使幼儿园的正常生活和教育活动秩序被打乱。
二是幼儿园单纯强调教育性,注重认知教育,忽略了对保育工作的关注。幼儿园存在“重教轻保”的现象。幼儿园简单地将自己等同于一般教育机构, 像进行普通教育的学校一样强调正规化教育,注重正规教学和知识的灌输,对家长或幼儿的一切特殊需要不予考虑或者考虑得很少。如,教学活动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的图书、玩具缺乏;没有创设幼儿喜欢的活动区;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幼儿园环境创设缺乏儿童化和教育性,等等。
三是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孤立分离, 保教人员更多地把缝缝洗洗等一些生活事务作为主要的工作, 而忽略对幼儿的教育这一根本任务; 教师则更多地关注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保教人员各干各的, 未能做到相互密切配合而达到教中有养,保中有教。
四是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误区或偏差。一些幼儿园受眼前利益的驱动,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甚至以营利为目的向家长收取高额赞助费, 或是开设各种兴趣班收取费用, 兴趣班课程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教育内容,其他的课程被挤占、忽视。这严重偏离了托幼机构实现双重任务的办园方向, 使国家规定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无法实现。
二、 正确认识保教结合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要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培养幼儿的自信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让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要实现这些目标, 单纯采用传统的保育或教育方法不能奏效, 必须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进行实施。
幼儿园各项工作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育工作、卫生保健、总务后勤、师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都很重要, 都是为完成教育目标、组织好育人活动所必需的。因而幼儿园必须围绕保教工作这个中心,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采取适宜的内容和方法, 并注意处理好与保教中心的工作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为保教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终保证保教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 一定要深化对幼儿园性质任务的认识, 端正办园指导思想, 树立教养工作是双重任务核心的思想, 注意在管理实践中纠正偏差,重视保育工作,理解并实践保教结合的要求, 认真学习和理解《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等; 作为幼儿教师, 要正确理解和实施保教结合的根本原则, 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实施。由此可见,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单独采用传统的保育或教育方法不能奏效, 必须将保育与教育有机结合, 这是由幼儿园的性质及任务所决定的, 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园管理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三、 正确理解保育与教育的内涵与关系,注重保教结合,促进幼儿教育和谐发展
1. 幼儿园的教育通常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如,合理安排幼儿的生活,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其智力、语言能力,促进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促进其积极情感和个性品德等体智德美全面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具有不同于中小学的特殊性, 因此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出发, 加以合理安排。
2. 幼儿园的保育指的是保护幼儿健康,为增强其体质、促进生长发育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此中既包含体育成分, 又涉及有关营养、生活环境、预防疾病和事故,建立科学作息制度、保健卫生制度和体格锻炼等内容。
3.保育与教育的关系。在教和保的概念上, 二者虽有各自独立的含义,但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有着相互交叉包含的关系。一是教中有保, 教育因素渗透到健康领域, 对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保中有教,保育中包含着教育性因素。今天的保育更是被赋予了积极含义, 强调幼儿园要保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同时, 还要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自主性, 注重幼儿生活能力与自我保护、安全意识的增强等。
4. 教与保要在同一过程中实现。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实践中,教与保事实上需在同一过程中得到实现,而不是分别孤立进行的。比如,幼儿园规定入园时间,并且请家长配合做好这些工作, 可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养成幼儿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吃饭的时候,要求幼儿饭前洗手, 每样食品都要吃,不挑食,不浪费,细嚼慢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这些都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另外,幼儿身体活动能力、自我照料能力以及识别危险物品和防御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差, 缺乏生活经验, 有时不仅难以避免所面临的危险, 甚至可能不知不觉地制造危险, 这就需要教师和保育员同步的精心照料与保护,同时还需要逐步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基本知识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比如, 教育幼儿外出活动时学会排队、不推挤;画画时眼睛与画纸的距离不能太近; 不能拿笔对着其他小朋友等。
注重结合 篇10
我所选择的课例是科普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8课,按照以往上课的经验, 我把Let’s learn部分作为第一课时来教,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掌握单词 :he,brother, sister, mother, father, teacher,其中he ,brother , sister三个单词是四会单词, 要求能听、说、读、写。
2.掌握句型 :Who is he? 和Who is she? 并能回答。
3. 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进行情景交流 ,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所以我将本课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
Step 1:Warm-up
1.Greetings
2.Sing a song:Hello ,how are you? (活跃课堂气氛)
Step 2: Presentation
1.Lead-in
T: Today many teachers and new members come to ourclassroom to join us , first, let me introduce the teachers toyou. This is Miss Wang, let’s say hello to her. Use thesame way to introduce Miss Zhang, Miss Lei,Miss Deng.
(这一环节介绍听课老师 ,一方面让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另一方面为下面教授句型作铺垫,暗示学生记住老师,并教授teacher这个单词。 )
2.Revision:Act the story “Grandma Fox”:Ask somestudents to act out the story to lead in the drill: Who is he?He is... /Who is she? She is...
(复习已学知识 ,引出新知 )
3. 拿出一些明星的照片 , 如红果果、姚明、Kimi、Angel、Sandy、Tiantian (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主人公 ),利用句型提问并引导学生如何回答, 学生将很快掌握新句型。这时顺势把准备好的brother, sister, mother, father卡片拿出来,利用刚刚学会的句型教授这几个新单词。
Step 3: Practice
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三张照片(全家福、自己小时候、自己现在),talk about in groups with the new drills andnew words, 老师在小组里挑选部分照片贴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来指认是哪一位同学。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们的语言交际兴趣。 )
Step 4: Consolidation
1.Game: (one ask one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voice)
让一名同学提问, 另一名同学蒙着眼睛根据声音猜同学,同时设立苹果树奖励,猜对了加苹果,猜错了摘苹果。 (这个游戏要求学生有大量的语言输出能力,可以综合以前所学的对话、句子等。 )
2.做检测题。 (基础训练或配套练习上的有关题目 )
说明:教师可根据时间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适当安排做题内容。
3.总结课堂 ,评价学生上课表现。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表扬课堂上表现好的同学。
反思:
整堂课设计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活动设计也很好,有记忆力测试,有推测,有智力挑战,而且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对照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课程结束时,市教研室王老师在评课的过程中给我提了几点建议: 首先可以推敲一下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所上的内容应该是第二课时,我却将它作为第一课时来上,当然可以。如果就按第二课时来上,那我可以把Let’s talk部分作为导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听或表演等形式来接受新知, 这其实是一个language input的过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志红教授在《基于案例的小学英语教学建议》的讲座中分析语言学习的 过程是一 个由input—intake—output的过程。 所以在Revision这个环节可以多增加几组学生来表演 ,能更大范围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并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信息量,同时又更好地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其次,在教授新单词方面,我先是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接受词意, 读音方面我比较喜欢北京现代教学研究所马承教授所提倡的“直呼式英语教学法”,所以采用了直呼式拼读法,整体带读和点读后,我让学生开始拼读单词的字母了。王老师说这是第一课时,可以不用一开始就让学生同时掌握音、形、意,只要记住读音和词意就可以,因此在这个环节浪费了有效的时间,我这才意识到确实如此。
第三,在游戏环节的评价过程中我是苹果树掌控人,加减都是由我定。王老师提出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小组长)上来当评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
基于以上几点建议,我从教学环节的各个细节入手,充分读懂新课标,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于是我将本课时的教学过程重新设计如下:
Step 1:Warm-up
1.Greetings
2.Sing a song:Hello ,how are you? (活跃课堂气氛)
Step 2: Presentation
1.Lead-in
T: Today many teachers and new members come to ourclassroom to join us , first ,let me introduce the teachers toyou.This is Miss Wang,let’s say hello to her. Use the sameway to introduce Miss Zhang, Miss Lei, Miss Deng .
(这一环节介绍听课老师 ,一方面让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另一方面为下面教授句型作铺垫,暗示学生记住老师,并教授teacher这个单词。 )
2. Revision: listen to the dialogue have learned last
Listen,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act it out or makenew 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 scenario. Then pointout the key drills: Who is he? He is... 和Who is she? Sheis... 并板书。 (复习对话导出句型 )
3. 拿出一些明星的照片 , 如红果果、姚明、Kimi、Angel、Sandy、Tiantian (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主人公 ),利用句型提问并引导学生如何回答, 学生很快掌握了新句型,这时顺势把准备好的brother, sister, mother, father卡片拿出来,利用刚刚学会的句型教授这几个新单词。教授单词的时候注重单词的直呼式发音读法和词意。如:brother可以这样划分b-r-o-th-er , 指出元音字母的特殊发音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同时借助一些小游戏,如我大声读和你小声读,magic fingers等方式反复操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课重点词汇的读音和词意。
Step 3: Practice
1.Group work: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三张照片 (全家福、自己小时候的、自己现在的),talk about in groups withthe new drills and new words,提醒学生还可以谈谈家人的年龄、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动物等情景进行拓展对话。
2.Performance:老师在小组里挑选部分照片贴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来指认是哪一位同学。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们的语言交际的兴趣。 )
Step 4: Consolidation
1.Game: (one ask one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voice)让一名同学提问,另一名同学蒙着眼睛根据声音猜同学,同时分boys和girls组比赛,设立苹果树奖励,猜对了加苹果,猜错了摘苹果。老师先交代游戏规则,然后让基础好的学生(小组长)上来当评委。
(这个游戏要求学生有大量的语言输出能力 ,可以自由发挥,综合以前所学的对话、句子等)
2.做检测题。 (配套练习上的有关题目 )
说明:教师可根据时间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适当安排做题内容。
3.总结课堂 ,评价学生上课表现。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表扬课堂上表现好的同学。
反思: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要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设更适合学生年龄和生活环境的场景。同时,要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并对创造性使用教材后所达到的效果以及处理不当之处进行分析,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注重读写结合,提高教学效益 篇11
一、直面农村学生的学习现状,确立习作教学起点
我所教学的学生学习程度真可谓是良莠不齐,多数学生的教育教学都在学校完成。因为学生的父母多数都是农民,没有时间,没有教育子女的好方法,更没有高的文化水准辅导子女。家长也很少对学生进行智力投资。多数家庭没有电脑,也没有给学生订阅或是购买许多课外读物。文化信息的匮乏,使得学生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虽然学生有许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但是没有更多的社会实践,学生少了生活和文化积累,所以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无内容可表达,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自信心。面对这样的现状,找到一条高效、省时的教学途径,成为了我们的实践课题。
二、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发挥阅读教学优势
小学语文课本十分注重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我牢固地抓住阅读教学,及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利用习作教学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借助语文课堂的可生成性,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注重指导学生从阅读教学课例中学习各种表达方法,在习作中灵活指导学生运用技巧,在每组单元的习作训练前,要求学生必须回顾本单元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表达方法,逐渐改变学生读写能力脱节的现状,调动学生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积累的优美词句、好的表达方法,让学生表达有章法、有文采。
三、立足阅读教学实践,注重读写有机整合
我们要在各种体裁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有创意地对教材进行解读,并在阅读中多方寻找拓展点,结合年段特点或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或是片段或是成篇章地进行写的训练,我认为有三种写作策略可操作。
1.對课文的补白。即在阅读教学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作者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内容合理补写,或是说明或是延伸,或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
2.对句段的仿写。句子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于用词准确、描绘生动、表达形式特殊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进行仿写,从而让学生积累词句、磨炼语言。
3.对文章的续写。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注重结合 篇12
关键词:高中数学,内在情感,个体差异,探究思维,教学效能
效能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 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效能的高低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好坏的重要指标。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教学形式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长期以来, 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高考政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了教学结果的获得, 而轻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出现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教学观念, 致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接授知识的“口袋”。随着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政策的出炉和实施, 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内涵有了更丰富的定义, 对提升教学效能的要求有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本人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谈谈自己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方面的一些实践和做法, 敬请指正。
一、注重与学生内心情感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内在能动性
英国心理学家格林思宏斯特指出:“情感是人类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心态的具体体现, 积极的情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反之, 效果则相反。”教学实践也证明, 学生在积极思想情感的促动下, 学习的能动性和效能会发生显著的反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学习皆生活、生活皆学习”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 学生学习内在能动性和学习欲望的有效激发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 尽力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难题, 使学生与教师在交流时能打开心扉真诚交流, 建立起浓厚的师生友谊, 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之情转接到对任教学科的学习中来。同时,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要经常性的采用鼓励性教学语言, 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绩和获得的进步, 要给予实时的鼓励性评价语言, 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要与学生一起分析, 找出原因所在, 鼓励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内在特性的有效挖掘, 为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打下有利基础。
二、注重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整体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采用有效教学方法, 促进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 新课标倡导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 教师要实现教学效能提升这一目标, 在教学时就必须将学生整体能力发展作为重要条件之一, 进行问题设置过程中, 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梯度性的教学问题, 让不同学生进行回答;在进行问题解答时, 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向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问题, 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从而使学生整体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收获和进步。如在进行“等差数列”知识教学时, 教师可以向后进生设置一些有关定义、性质方面的简单填空题和简答题;可以向中等生设置“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中, an, Sn, an2之间构成等差数列, 求S100的值。”的一些一定难度的简答题;可以向优等生提出“已知{an}是公差d≠0的等差数列, 前n项和为S, 求证P1 (1, S1/1) , P2 (2, S2/2) ……Pn (n, Sn/n) 在同一直线上”的具有较大难度的综合运用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各自学习能力, 解答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运用鼓励性语言, 激励后进生、中等生向稍难问题进行“进攻”,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进行问题解答活动的机会, 实现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三、注重与学生探究特性相结合, 提升学生思维活动创新性
探究知识、找寻真相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内在特性。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内在特性, 提高学生探究时机, 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指导学生探究问题, 实现学生探究思维能力提升。”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善于探究特性, 认真分析教材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知识重难点, 选取具有探究特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 教师做好指导者和引导者角色, 注重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引导, 实现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如在“等比数列”章节“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判断及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知识教学时, 教师就向学生出示了“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a (a是常数, a≠-1) , an=2an-1+1 (n∈Z, n≥2) ”这一条件, 然后向学生提出“{an}可能是等差数列吗?说明理由? (2) 设bn=an+c (n∈Z, c为常数) , 且{bn}是等比数列, 求实数c的值, 并求出{bn}和{an}的通项公式。”这两个探究问题, 这时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 教师只要做适当引导,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维创新能力的进步。
【注重结合】推荐阅读: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应注重五看四结合08-01
注重“三个结合” 实现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和有序流动的“双赢”07-09
注重方法注重训练08-17
三注重07-21
注重05-15
五注重05-16
注重考核05-29
六注重06-25
注重整体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