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交际论文

2024-10-15

注重交际论文(共10篇)

注重交际论文 篇1

小学英语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每每谈到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都会将关注点集中在听、说、读、写等具体内容上。然而,作者认为交际能力的培养才应当是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交际能力并不简单等同于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想要实现优质的交际,除了要“会说”,还要“说好”,也就是说,只有在完整准确地表达意思的基础上兼顾措辞、语调等因素,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交际活动。因此,交际能力培养既是对小学英语教学所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更应当是教师们的新视点。

一、引导示范,建立口语交际信心

交际能力是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提出的新要求。的确,对于小学生来讲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对学生提出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的同时,要想办法建立起学生对于完成这一学习目标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为以交际能力为基点的口语教学提供原始动力。

例如,在新译林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My family》单元中,学生们将要学习很多关于家庭成员介绍的表述。但是,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个阶段的学生英语知识基础还比较薄弱,很容易畏惧参与口语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们每人带来一张自己家庭的全家福,我也同样带来了自己的家庭合影。口语练习开始后,我按照课文当中的方式以“This is my family. This is Mary, she is my sister.”对我的家庭进行介绍。在我的示范之下,学生们也相继开始向同伴描述自己的全家福了,简单尝试之后,学生便发现口语练习并不难。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经常会以自身行动来为学生们做出示范。这样的方式,首先,能够为学生做出范例,让大家能够明确本次口语教学的交际方面要求是什么;另外,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之下,学生便会发现口语学习并不难,从而建立起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实践的信心。

二、设计活动,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充足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敢学”,接下来,教师所要落实的就是让学生“爱学”,也就是激发起学生对于口语交际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够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大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和练习,其效果相比于被动完成教师的要求自然要理想得多。

例如,在新译林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单元中,整个课文内容都是围绕圣诞节的准备和欢度过程展开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将这些知识为己所用,我将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了课堂当中,组织学生动手将教室布置出浓郁的圣诞气氛,并且一起庆祝圣诞节。在随后的交流过程中,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大家的表达热情空前高涨 。“First, we bought presents for our friends. Next, we put some pretty things on the Christmas tree. We also put our presents under the tree.”这些表述得到了准确的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当紧贴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度引入趣味性强的活动,以自由的活动形式和愉快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让课堂教学在灵动中进行。

三、创建情境,提升口语交际水平

在口语教学的主体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探索出更多灵活创新的训练方式,以使学生能够轻松高效地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为此,笔者通常会根据口语教学内容创设出一个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融入目标路径当中。这样一来,开展该情境内容的口语交际练习也就容易很多了。

例如,在新译林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At the snack bar》单元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是对于各种食物以及饮料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为此,我将教室布置成了一个小餐吧的样子,并组织学生进行服务员与顾客等角色的扮演。一个形象的情境被很好地呈现出来了。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思路马上转向了本单元的主体内容当中,并且通过反复的情境表演,熟练运用了a cup of coffee/ tea/ juice/ milk,hamburger,sandwich,noodles,rice等词汇进行口语交际,效果十分理想。

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尤其可以加入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这样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瞬间调动起学生对于情境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口语交际活动添加至情境呈现过程当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自然状态下展开口语练习,交际能力的侧重也随之实现了。

四、形成习惯,延续口语交际进程

口语交际教学并不是一时的。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语言,它对于学生能力提升所产生的效果是具有长期延续性的,这同样也基于口语交际学习。可以说,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使口语交际形成常态化,让它成为学生英语习惯。

例如,在新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单元中,学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假期出游的表达方法。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持续训练口语交际的契机,于是,我在本次教学结束后,将每周一的英语课中的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周末出游交流 。 学生会模 仿课文中 的样子 ,通过“I went to Beihai Park with my family last weekend. It was great fun. We went boating and saw many fish in the lake.”等方式将自己的周末活动与大家进行交流。几周坚持下来,这逐渐成为了学生的一个习惯,这方面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想要延续口语交际进程,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督促。英语交际毕竟不同于母语表达,学生还没有形成通过英语进行表达交流的习惯,这也是英语口语教学难以深入推进的一个关键原因所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口语交际教学走出课堂,尽可能多地启发和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多使用英语。一旦成了习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便可随时进行了。

交际能力是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如果学生能够具有较为出色的交际能力,则表明其不仅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还能够做到该表达方式适合于当前情境,且让倾听者从心理上易于接受。因此,想要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一方面,要从心理上为学生提升信心、增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采用创新方式强化能力训练实效。我们相信,重视交际能力培养,小学英语中的口语教学质量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注重交际论文 篇2

通常,“一岁到五岁之间”的儿童学母语学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为了使婴幼儿理解语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对他们进行训练,直到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这样的训练重复多次,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以及其它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明白“老师们”说的是什么。这样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行为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学习外语,比如英语,中学生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且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与汉语有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不用说用英语同他们交谈。“因此,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

其次,婴幼儿学习母语的愿望非常强烈,学习活动连续不断。只要他们不睡觉,就会坚持学习他们所需要的话语,从不厌倦,从不踌躇,从不间断。但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就可能缺乏动力。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他们视外语学科如其它学科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关于学生用书,众多的严格控制性练习和不间断的测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因此,学生有时感到教材枯燥乏味。再一点是当学生与操本族语的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使用母语,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加汉语的表达方式减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掌握一门外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然有用。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纠正或不纠正他们所犯的语法和语音错误,而用正确语言反复重复学生已讲过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到激励的学生就一定能在语言学习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第三,关于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母语干扰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习母语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并竭力把所听到的语句记忆下来。换言之,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母语--汉语的结构和用法。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时,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句,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

总之,语言是一种技能而不是充满规则和公式的学术知识。人们知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和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可以用母语自由交谈,他们用母语思维用母语讲话,甚至在睡眠过程中也会练习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逐渐地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方式恰似日复一日的活动:苏醒、吃饭、行走、睡觉等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篇3

【关键词】口语训练;交际能力;培养

牛津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富于生活情趣,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特别是教材中大量对话的出现,日益突出了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而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正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材的推广使用,特别是我们国家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交际能力愈来愈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机械的模仿背诵,把英语看作只是升学考试要通过的一个科目,久而久之,对英语感到枯燥无味,更谈不上英语的交际和运用了。

英语教学必须为学生创造更自由的使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达到自由表达思想的程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同时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交际为中心,有的放矢的创造地道的英语语言氛围,使学生有被动的接收转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即烘托了课堂气氛,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他们练习和模仿口语的途径之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应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从学生进入初一起,尽量多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在起始阶段,教师可多运用手势和形体语言来表达,不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天长日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摆脱干扰,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开展课堂五分钟演讲

每堂课之前可以利用五分钟开展“daily talk”,每个学生轮流值日,用英语讲出自己的所见所闻,真人真事,由最初的三言两语到后来简短的英语短文。学生刚开始演讲时结结巴巴,英语汉语乱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逐渐地克服胆怯心理,为了展示自己的演讲能力,为了得到别的同学的赞赏,课前每个学生必然会进行充分的准备,演讲时候,教师当堂进行语音语调的纠正,这样每个同学的口语同时都得到了提高。Daily Talk 的开展,营造了轻松自如的英语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培养了英语语感,也为将来的英语口语考试奠定了基础。

三、将游戏引入课堂

游戏使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初中学生年龄小,心理不稳定,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游戏的开展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从事有趣的活动中,总是伴之以愉快地情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新教材许多卡通图画的出现,以视觉来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可随时把课本上的对话、短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如学了“Supermarket”之后。让学生随时变教室为超市,进行当堂表演,有问有答,既练了听力又练了口语,这样的游戏摆脱了教材对学生的束缚,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图文并茂形象逼真,而且能活跃气氛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当中,可以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把枯燥无味的机械操练变为兴趣盎然的交际练习。古语说:“知之者不如不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才能主动接受所学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开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刺激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如说笑话,猜谜语,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等等。这些活动平时可以随時随地的进行,既能在师生间进行,也能在学生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六、注重口语训练的检查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口语要及时地检查矫正。检查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教师检查。教师通过课内外和学生一起表演,自由对话等途径,及时对学生进行口语指导。

(2) 录音检查。课后让学生用复读机录下自己的朗读或背诵的对话、短文,然后老师在班上放给大家听,及时指出口语上的错误。学生之间互相判断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尝试我觉得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交际能力的训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样日积月累对学生的口语运用进行训练,就会真正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改革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大批的外语人才,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审时度势,勇于学习和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地道的英语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乐中学,为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龚亚夫,如何使句型训练交际化,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6.5

[2]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p38-39

[3]刘刚,交际英语之浅谈,中学生英语报,1

[4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p28-36

注重口语交际,彰显语文魅力 篇4

一、提高认识, 增强交际意识

认识决定行动, 提高认识是做好中职语文教学的前提。重视口语交际教学首先教师应该重视起来, 然后教育学生重视口语交际的学习。认识提高了, 效果自然就会增强。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适应市场的需求永远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为市场培养技术工人, 服务于企业, 服务于市场, 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 百分之十五靠专业技能, 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可见人际关系、交际能力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 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于当今的中职生来说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对促使学生学会与人交际、学会协调和沟通, 对于未来的职场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 正是培养学生具备这种能力的良好途径。用人单位对拟录用员工采取的面试程序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这种综合能力的主要体现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企业都将拟录用人员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聘用的一个硬性指标。为了学生的前途, 必须搞好口语交际教学。

二、巧设话题, 创设交际情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环境, 同时提出口语交际的话题, 让学生有话可说。首先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交际环境, 激发学生的谈话交流欲望。尤其是中职学生, 文化课基础不是特别好, 在初中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不用说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是“丑小鸭”, 不受重视。当他们进入新环境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重新培养自信, 在新的学习环境里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善于应用鼓励性的语言, 增强学生交流的自信心。学生明白口语交际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 推销自己要靠表达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 受教育环境的影响, 他们的阅读量小, 见识少, 积累少, 表达的机会更少。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 采用幽默睿智的语言, 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引导学生用词准确, 表述准确。

比如教学中, 我们可以就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针对学生爱网游的特点, 我们专门在课堂上设置了讨论的实践。学生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说, 但是我们把盛大网络公司的创业经历说给学生听, 学生放松紧张戒备的心理。因为从小他们就被告知不允许玩网游, 一谈网游似乎就要揭他们的短似的。通过讲述网络游戏的编制过程, 学生明白了网络游戏的优点, 不是不可以玩, 而是要适当玩, 把握好分寸可以消除寂寞、开发智力。这么一说, 学生放松戒备, 开心地畅所欲言, 讲述自己的网游经历。我们在学生轻松谈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讲述得清楚明白, 并告诉学生, 过于沉迷网游有害健康, 让学生列举网游造成的危害。这样,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于网络危害性的认识, 使他们自觉地抵制过度网游。

三、开展活动, 讲究交际方法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决定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苍白, 文化底蕴缺乏, 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没有分寸, 不主动思考。而且由于生活阅历简单, 他们的谈话风格缺少条理清晰和幽默风趣。缺少吸引力, 不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 更无法促使别人与自己产生情感共鸣。设计和借助各种活动, 让学生有说话和交际的机会, 是进行中职语文口语交际的有效途径。

比如开学之初的军训期间、班队会期间, 我们设计了自我介绍的环节, 让学生介绍自己, 在新的学校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理想是什么。

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 就业是学生和学校关注的大问题, 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生命力的体现。结合教材中的招聘和应聘教学内容, 开展模拟应聘活动, 让学生模仿实战应聘的流程。学生由于就业心切, 对这类活动非常感兴趣。而且他们对这类活动的目的性非常认可, 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对一切事物都好奇, 教师可以利用团会、班会的时间, 开展演讲会、辩论会, 寻找生活中的问题, 结合社会实践、时事政治等内容, 设置主题, 开展活动, 使他们乐意说、善于说, 养成习惯, 提高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我的理想我的人生”辩论会, 举办“假如我是一个企业主管”的演讲会, 为学生的说创造条件, 提供展示口语表达能力的舞台。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激情澎湃, 热情四溢, 这时候的说就成了一种主动和自觉, 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口语交际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四、强化评价, 增强交际效果

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将口语训练的内容贯穿在整个学习期间。在进行科学有效的口语训练之后, 关键要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是审视工作的结果和教学的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 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对口语教学进行评价时, 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细化。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无纸化, 没有书面的体现只能依靠评价, 注重实践的评价, 不能依靠客观的量化。这个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多元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以鼓励为主,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应把评价多元化, 既要有老师的评价, 又要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评价要坚持促进、提高的原则, 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评价的环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关于评价的内容可以从普通话表达能力、口语领会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临场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普通话表达能力的评价内容包括在学生日常生活中, 是否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普通话应用中的音准是否达到标准, 交流期间的文辞是否流畅和顺达, 抑扬顿挫是否鲜明而富有感情。

语领会能力的评价, 看学生是否保持注意力, 对语意的理解是否准确, 是否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辨识能力, 能否正确领悟对方的感情。

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 可以考查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 是否具有语法修辞的正确运用能力, 是否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是否正确应用语言、词汇, 是否有一定的文化和文学积淀, 是否善于应用语言和修辞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心是否明确, 吐字发音是否清楚, 是否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临场状态的评价主要包括自信心、主动性、尊重对方、仪表和仪态得体等方面。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教师一定要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待口语交际的教学,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摘要:中职学生思维敏捷, 语言表达能力强, 善于与人沟通、善于表达, 未来就业成功的机会多。在教学中提高对口语交际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多种策略, 做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工作, 是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玉鲜.新课改理念下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2]倪晨艳.浅析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语文, 2010.

注重素质差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素质差生 口语交际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由此,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便担负起每个人在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口语交际是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受家庭教育及个体差异的影响,虽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学生只要老师稍微点拨一下,他就能在口语交际课上挥洒自由,而素质差生由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又加上长期在学习上落后别人而形成的孤僻自卑的性格,不敢开口讲话,这样直接影响到他以后的社会生活。作为一名教师关注素质差生成长尤为重要,注重素质差生口语交际的态度评价,当好保护神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扮演及时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然后抓住生活细节变废为宝,让素质差生在口语交际中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重态度的评价,激起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的训练应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体现,教师要引导素质差生进行调查、访问,这是素质差生与人交往的过程、学会倾听、学会访问能力的训练,指导他们进行信息的处理并对他们交际训练的过程做好评价,这是素质差生最受益的过程。正是有了过程的指导,在课堂上交流时,素质差的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交流家乡物产”时,教学前一个星期就布置同学大量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的资料做好整理,交给小组长。小组长作好记录并作出情感态度的评价。素质差的学生非常积极,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西樵大饼、佛手瓜、云雾茶等特点及来历,因为有了第一手材料,所以素质差的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课上表现异常活跃,还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补充。尽管有点结巴,我也用深情的目光鼓励他,并且给了他加分,因此,他很高兴,每次的口语交际课都认真对待,口语交际水平提高较快。相反,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对待老师课前布置,课前不进行调查研究,人云也云,口语交际课上搪塞几句,虽然说得比刚才那位同学通顺些,但我也没把他的成绩贴在进步栏,这样使素质差的学生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口语交际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非常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素质差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

二、当好保护神,保护素质差学生的自尊心

素质差生由于基础较差,运用知识的技能低,所以在课堂上听课的情绪低落,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耻笑、抬不起头来,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少素质差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如果教师一再强调规范口头语言,与人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对素质差生来说那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心病还得用心来治”,教师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一次我在教学心理课——你怎样过野外活动时,一位素质差的学生说可以进行吃面包大比拼,当时就有同学噗嗤笑出声来,有的还在窃窃私语 ,说他只知道吃,其他什么都不会,当时那个同学的脸霎时红了,也说不下去了,我趁机保护那位学生的自尊心,表扬他肯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至于建议好不好这不重要,同时也指出耻笑别人在在课堂上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这样,我让其他同学明白课堂上不但要尊重别人,要讲文明礼貌同时也保护了素质差学生的自尊心。在老师的保护与鼓励下,他在课堂上就比较信任老师,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当好保护神保护素质差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做好及时雨,满足心理需求

教师不但要认识并尊重素质差生作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还要认识到素质差生身上也有很多的闪光点,也有说话交际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需求,在与同学交际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解围。

一次班级课外读书交流会上,有一位素质差生说到《中外名人故事》中有一位名人的名字时,他可能紧张,一时想不起来,急得不停地抓后脑勺,这时我帮它解了围,他用感激的目光望了望我,继续说下去,最后博得同学们的掌声。后来那位同学告诉我,老师对他的帮助就像雪中送炭,要不他就说不下去了。我知道他说的有点夸张,但对他胜利地完成交际任务的作用却很大。有时候,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素质差生说话结结巴巴,未免会使同学们发笑,这时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我会说:“你可能被文中的人物感动了,从而使你太激动了,等你平静下来再说,好吗?这时,素质差学生感激我,此后他在口语交际课上敢说、乐说了。

四、抓生活细节,变废为宝

一位教育大师说过,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如 “向朋友推荐一本好书、介绍少儿节目、怎样过六一”等等,这样贴近生活的事,学生才会有话好说,特别是对素质差学生更是如此,一般来说,素质差生的学习松散,教师对他们进行反复的思想教育,可能收效甚微,如果老师多去留心生活,抓住教育契机,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先进行访问、调查,然后让素质差生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讨论,这样,他们既受到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总之,提高素质差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是口语教学的难点,它需要教师的耐心与爱心,只要教师肯花心思,素质差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珍娣.口语交际教学要满足学生的“五感”[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2.王杰.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3.石芳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武维卫.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激趣 篇6

一、针对性指导, 让学生懂得“说”

中学生对于口语交际本身是不抵触的, 但是由于这一年龄段争强好胜的心理、爱美好羞的情绪, 不少学生担心由于“说”得不好, 导致老师、同学的不好评价, 因此, 往往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来。如何让学生愿意“说”, 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说”, 只有通过详细地、针对性地指导, 才能从根本上给予学生参与的信心。在现行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 在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上, 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在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指导与练习, 二是在教材中安排的“综合学习与探究”中涉及的部分练习。

语文教师, 就要抓住这些内容, 强化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 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 明晰每次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指出训练的关键和具体要求, 通过精心指导, 让学生拥有“说”的动力和能力, 喜欢上口语交际活动。比如在教授“婉转拒绝”专题口语交际课时, 我围绕“罗斯福巧妙拒绝保守秘密”的故事, 引导学生慢慢梳理概括婉转拒绝的对象、目的、环境、方式、语气等, 让学生明白了婉转拒绝的适用范围和具体内涵。在接下来的练习中, 同样要求学生分析所给题目中的各种要素, 一步步地学会如何说得婉转, 打动人、说服人, 不少同学都按照这样的步骤作出了很好的口头交流, 效果非常好。

二、常态化训练, 让学生爱上“说”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必须进行经常性地训练。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可以抽出时间, 结合文本教学创造一些口语交际的机会。比如课前小故事演讲, 要求每节课前由一位学生准备好故事当众演讲, 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的机会, 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克服口语交际的心理压力, 也能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再如, 可以结合文本教学内容, 多形式地开展演讲、辩论、朗诵等方式, 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领略口语交际的魅力, 喜欢“说”、爱上“说”。

口语交际的常态化训练, 关键在与课堂教学设计巧妙结合起来。如笔者在教学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时, 就围绕文中大人众口一词的说谎与小男孩的诚实, 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论。让学生就“诚实与说谎与年龄是否相关”为主题进行辩论, 学生在辩论中围绕正反两种观点, 纷纷举例, 针锋相对、你来我往, 在这样的辩论中, 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互动式评价, 让学生乐意“说”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学生“说”得怎么样 , 教师是最终评价者。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口语交际作出合理、中肯的评价, 那么无疑会挫伤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其实,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让学生去“说”, 还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说”好, 从而更加敢“说”、乐意“说”。

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价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与分析, 提升对问题的认知, 从而让口语交际“说”得更好。还是以“婉转拒绝”专题教学为例, 我出了一个题目: 在居住的小区里, 你碰见了同学的姐姐, 她正在推销化妆品, 还有不少人围观, 这时她要你购买一套试用, 你不想买, 怎么婉转拒绝? 一位同学回答说:“对不起, 姐姐, 我身上没带够钱, 下次再买吧! ”我评价说:“这个回答基本上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面对熟悉的对象也比较婉转, 但是效果上未必最好, 如果从同学姐姐来你小区推销产品的角度看, 如何回答更能帮助到她? ”这位同学很快反应过来说:“嗯, 这套化妆品确实不错, 前几天我买过, 确实很好用哦! ”这个回答既说明自己已经有了, 还是婉转拒绝, 同时又为她做了广告, 同学的姐姐自然高兴, 这样拒绝的效果不错。

英语教学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7

一、语言训练,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

语言操练不等于语言交际。语言操练的着眼点是语言形式, 使学生在语言操练里掌握语言形式;语言交际的着眼点是语言内容, 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不是使学生单纯地掌握语言形式。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语言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 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首要前提, 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要有机结合起来。要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进行交际性操练, 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利用课文里的词语、句型, 叙述自己思想, 谈学习后的体会和收获等。教师每次教新材料时, 都要先进行机械练习, 再进行有意义的练习, 接着进行交际性练习, 从而使学生活学活用, 逐步地把语言操练推向语言交际。

二、英语课堂, 培养交际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要想实现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 教师应该做到:选择有利于语言交际的练习题, 使课堂练习交际化;在做练习时, 不仅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还要设计多种情景, 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面带表情, 伴以手势、动作, 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 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此外, 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教师在讲课时, 要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另外, 要充分利用课上师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课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用英语进行, 如组织教学、讲解、布置作业等。把教的英语用到师生交际中去, 扩大和占领使用英语的阵地。这样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养成。教师不但要注意课堂上英语的操练和使用, 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中使用英语。操练是为了使用, 使用是对操练的检查和扩展。把两者统一起来, 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三、以生为本, 在课堂内外进行英语交际训练

注重交际论文 篇8

关键词:语言学,英文摘要,语篇规范

通过概括研究者的学术研究过程和成果,能有效地反映论文的质量,且与论文的渗透力息息相关。当前,研究英语论文摘要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站在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研究英语摘要,其主要表现在表达时态、语态、句式等方面应遵循相关规则。其二,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从跨分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东西方英文摘要差异。其三,以客观、严谨的态度研究另一领域的学术论文。如财经类、建筑类等并找出学术的特点,相关学者曾指出,将名词化结构应用到正式的语体中,能有效增加语篇的技术与客观性,这样的方式满足了英文摘要的要求。也正因此,近年来不少学生在研究论文摘要是惯于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入手,方便之后更好地写作与翻译学术论文摘要。

一、摘要头一句应避免与标题(Title)重复

在创作标题与摘要时,要切忌不要适用同一词语,因在EI中每篇摘要皆有与其相对应的连排题目,唯一的区别在于题目所使用的字体为黑体,通常情况下读者会认为摘要的首句便是题目,因此千万要避免重复。在此前,我们对43篇论文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不少论文中出现了标题与摘要首句内容重复的现象,这对国际检索系统处理录入信息时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二、标题、摘要中应避免使用未注明的缩略语

缩略语是英语论文中常用的方式,可有效减少长篇词语反复出现而造成整篇的重复啰嗦,但在标题与摘要中就要尽量避免,缩略语虽能在正文中找到其全称,但站在还未看到下文的国际读者的角度来思考,则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摘要中要严格限制缩略词的适用,在注解缩略写法之前一律用全名方式书写。在摘要中只能使用各国通用的缩写字与特殊符号,标题除外。

三、阿拉伯数字不能位于句首

在标题与摘要中,除了要避免使用未注明的缩略词外,在其开头处不允许出现阿拉伯数字。由于语言学实证论文才是重点考查的对象,而在摘要开头便适用阿拉伯数字,很容易让人误解这是实验对象的数量,例如:“345 non—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 were asked to report th EIr computer—and—network—assisted AEL attitude and behavior via a questionnaire。”中便是如此。因此,写作者应重视这样的问题,严格遵守语篇规范。

四、标题字数一般不能超过10个实词

通常情况下,国外科技期刊对题目字数有着明确的要求,如著名的大型检索工具EI就对这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其要求在标题所包含的词汇中不得多余10个实词。在此前考查论文的摘要中,有60%以上的标题均超过了12个实词。这样的适用方式造成了标题的简明性不明确,应提炼其中的精华思想,这样才能使论文的可检索性得到加强,继而提高读者的检索率。

五、副标题应以冒号引出

若标题本身便要表达多方面意思而不能减少实词的用量,则可采用副标题的形式来缩短正标题。使用副标题的方式则需严格按照语篇规范,以冒号引出。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使用频率最高的标题方式便是冒号式,使用率高达26%,仅仅地域名词词组式的标题。但在国内,不少副标题仍沿用汉语的方式在引出副标题时使用破折号。在此前所考察的43篇英文摘要中,副标题的使用率为24%,其中以破折号的方式引出副标题的有7篇。这与国际摘要的语篇规范相违背。

六、关键词分隔标点的规范化

按照国籍摘要语篇规范中的规定,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其相应的规范可循,如,在英语摘要中,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中文习惯下喜欢在文章的最后用句号,英文则不是用标点符号,关键词的首字母均以小写的方式书写。在考查的43篇语言学引文摘要中,无一例外地均沿用了中文书写习惯,以分号将关键词隔开,这反映了期刊本身不了解语篇规范的基本要求。

七、摘要中不要引用文献

在EI中,收入数据库的摘要通常都是以单独个体的方式,若在其中有引文的存在,则会出现无法对应相应的参考文献,因此,引用文献应避免出现在摘要中。

总而言之,以名词或名词词组等名词化隐喻手段进行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创作时,要充分体现这种方式的浓缩与概括性。该简洁的部分要简洁,才能体现摘要的正式性与客观性。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语篇之间的连贯性,深入理解摘要这一特殊喻体,才能使论文更具学术性。

参考文献

[1]赖鹏,吴克蓉.语言学英文摘要的语篇规范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2).

注重交际论文 篇9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总结了影响读者对语篇理解程度的三种变量。 (1) 作者变量; (2) 语篇变量:一般指语言知识 (语音, 词汇和语法) ; (3) 读者变量:指读者已有的文化知识、内部信息或非视觉信息、阅读水平、智力、动机、能力倾向等。其中, 文化知识是读者变量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包括消极的文化模式, 如政治、经济、教育、历史、地理和积极的文化模式, 如思维模式、观念体系、行为礼仪等。在作者变量和语篇变量相同的情况下, 学生越是有较强的文化意识, 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典故、历史和风土人情, 越是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深层次含义, 从而正确获取信息。《英语课程标准》强调, 要帮助学生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拓宽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减少乃至消除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但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往往更注重词汇和句子理解分析, 忽视文化知识背景的介绍, 孤立地分析语言知识, 使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即使很好地掌握了语言知识, 也会由于对文化知识的误解, 错误地理解信息。同时, 近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不断加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查。例如: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英语试卷阅读c, 就是一篇关于肢体语言因各国文化差异而各不相同的文章, 如果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做题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 在学业水平测试备考阅读教学中, 尤其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通过词汇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汉英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 词语承载的内涵意义可能是不相同的。词的内涵意义在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分析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 可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 达到正确理解文本的目的。英语里的statesman具有loyalty, devotionto public welfare之类的内涵意义 , politician具有deceit, bragging, villainy之类的内涵意义, 这个区别类似于汉语中的“政治家”和“政客”。汉语中“狼”的内涵侧重好色, 英语里的“wolf”侧重凶残;汉语中的“龙”是帝王吉祥的象征, 英语里的“dragon”是喷火吐焰的标志, 同一个词承载的内涵意义不尽相同。例如:汉语中的“喜鹊”与“喜事、吉利、运气”等相联系, 英语中的“magpie”却常跟“唠叨、饶舌”等相联系;汉语中的“猫头鹰”常跟“厄运”有关, 英语中的“owl”却常跟“冷静、智慧”相联系。如果学生在阅读中仅仅从汉语角度体会词语的意义, 就会出现理解偏差。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查词典, 从词汇的英语释义中理解词汇的文化含义和细微的语义差别。

2.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延伸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话题内容, 包括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历史、健康、地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载体, 恰如其分地介绍知识文化,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跨越阅读中的文化障碍, 丰富语言, 培养文化意识, 提高面对考试的解题能力。

例如: 外研版必修四Moudle3“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课文阅读讲述了不同国家的肢体语言因风俗文化的差异含义而各不相同。在讲解文章时,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其他肢体语言的不同含义,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补充OK手势的不同含义, 在美国表示同意;在日本, 这个手势表示钱;在法国, 这个手势表示“0”, 在巴西和德国, 这则是一种粗鲁的手势。又如, 在我国, 竖大拇指是表示“好”的意思, 用来称赞交际对方干得好、了不起等, 这个意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 在有些国家, 其还有其他意思, 在德国, 竖大拇指表示数字“1”;在墨西哥、荷兰等国, 表示“祈祷幸运”;在美国、法国、印度等国, 表示“拦路搭车”等。通过适当的拓展延伸, 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扫清阅读障碍, 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的熏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学作品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凝聚璀璨的文化和艺术光彩, 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报纸杂志与时俱进, 反映一个国家最新的意识形态、文化趋势。利用它们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的习性及价值观等知识文化,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书虫双语系列丛书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语言浅显, 长度适中, 包含了许多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21世纪报》不仅包含国内的大事小情, 而且及时传递欧美流行文化和信息, 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截选, 改编内容, 通过设计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结语

注重交际论文 篇10

关键词:英語教学 交际能力 教学迁移 情感交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 “Ms. Wang teaches our English”,有人把这种非中非英的中国式英语叫做“Chinglish”那么,为什么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

一、语言学认为:语言起源于发音,然后才有文字。人类学习母语的过程,亦是先听说,后学习读和写。外语教学是一个大众参与的科学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的过程要遵循一般性的科学原则。虽然外语的教学不是语言的起源,也不一定要应用母语学习的模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听和说的训练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

在教育界有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迁移,所谓迁移应该是指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和科学方法表达和描述新的事物或解决新问题的现象。知识点和知识是每个学科中静态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能力是寻找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环境有新的事物和新事物间新的联系,应该有新的概念与新的事物对应,应该有新的概念间的联系与新事物间的联系对应。在进入新的情境或遇到新的问题时,我们要求学生迁移来的不可能是已有的知识,而是对新事物的概括能力和对不同事物间联系的研究方法。通常,一岁到五岁之间 的儿童学母语学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为了使婴幼儿理解语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对他们进行训练,直到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这样的训练重复多次,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以及其它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明白“老师们”说的是什么。这样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行为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学习外语,中学生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且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与汉语有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不用说用英语同他们交谈。“因此,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

其次,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动力。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他们视外语学科如其它学科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因此,学生有时感到教材枯燥乏味。再一点是当学生与操本族语的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使用母语,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加汉语的表达方式减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掌握一门外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然有用。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

二、语言是为了交流感情和统一行动在有联系的人之间产生的一种信号,这种信号具有很强的约定俗成性。在不同的语言之间,除去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少量被互相称之为外来词汇之外,彼此差异巨大,各自独立形成大量的词汇和语法体系。不愿意学习和使用新的语言是心理上的一种母语依恋,在这种母语依恋情绪下形成母语依赖习惯是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它是外语教学的一大障碍。消除在母语依恋情绪下的母语依赖习惯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习母语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并竭力把所听到的语句记忆下来。换言之,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母语--汉语的结构和用法。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时,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句,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

三、语言学习中,语法和交际的关系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

上一篇:引进工作下一篇:颗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