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注重

2024-06-25

六注重(精选5篇)

六注重 篇1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 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 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 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往往事倍功半, 效果不佳。为此, 阅读教学要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读看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先看图, 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 看后说说棉花姑娘跟谁说了些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 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 并富有想象力, 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 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 转化为文字符号, 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对读懂课文, 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优化教学情境, 激发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雪地里的画家》一课时, 就采用了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并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们为什么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再让学生自由争论, 你喜欢谁的画?为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 思维异常活跃。

三.优化教学模式, 培养读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 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 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四.优化教学过程, 促进读演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 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 化难为易, 使其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自己去吧》一课, 在课上让学生扮演小鹰、老鹰, 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 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 表演地淋漓尽致, 活灵活现, 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 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

五.优化教学环节, 训练读写结合

写离不开读, 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 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 仿照用“ () 生活趣事多”写话, 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并且观察得挺仔细, 写起话来形象生动, 比喻贴切, 想象丰富。达到以读促写, 真正实现读写家和。

六.整合多种资源, 课内外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 鼓励学生走进生活, 去观察、发现, 去创新, 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让语文与美术, 与生活有机整合,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手操作、信息搜集处理等能力, 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

总之, 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互结合, 相互渗透, 就会相得益彰。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注重 篇2

沃听过王老师讲授《鸬鹚》这篇课文,又读了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我觉得王老师非常重视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眼,需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需要怎么教就怎么教,而不是因袭过去,千文一法。这正是精湛而巧妙的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学要有一定的程序。但如果程序繁复且固定化了,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不着眼于学生学懂学好,而是习惯于教学步骤的一成不变。不管什么课文,也不管什么学生,总是这么几个教学步骤,堂堂如此,绝无例外。讲读课文也往往是一句句一段段地挨着次序提问分析,不管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总是一段段讲下来。殊不知,凡学生已经理解的或通过自学能够理解的句段,可以放过去或让学生自学。王老师《鸬鹚》这一课的教学,就摒弃了形式主义,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步骤。

在教学当中,有些课文可以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入手,有些课文可以从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入手。王老师针对《鸬鹚》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了从指导学生认识课文所介绍的具体事物入手,安排教学步骤,通过逐步地认识事物,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思想认识的。王老师的这课教学大致分为四步:一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湖面的句子,弄清湖面的变化,体会小湖的美丽;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鸬鹚动作的语句,体会鸬鹚的可爱;三是引导学生理解渔人的悠然、渔人与鸬鹚的默契配合,体会渔人所付出的辛劳与美好感情;四是引导学生理清渔人用鸬鹚捉鱼的全过程,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经过以上几步,学

生对事物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相应加深。同时学生在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了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感教育。

物理学习应注重六种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物理学习   六种能力   培养

一、注重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事情,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提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趣的物理实验、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有趣的物理口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那么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都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和分度值,教师要让学生会识别、会读数,使用前要进行调零或校零;要让学生知道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这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

其次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过程。学生进行实验时必须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等;搞清所需的仪器并能正确组装,设计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正确记录实验数据,通过运算、分析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再次要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使学生能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初的实验结论;在实验结束后,能根据记录的数据、实验原理等写出实验报告,解释误差存在的原因。

三、注重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让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甚至有时候实验完成了也得不出相应的结论,所以在这方面对学生还需要多加培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观察、观察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从而得出结论。

(二)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实验中易出错的环节、易产生误差的地方,让学生集体分析、讨论,包括在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所发现的新问题,然后统一认识。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实验。通过让学生感受实验,操作实验来提高他们利用物理方法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物理实验归纳总结能力的关键。

(五)实验探究的目的是要得到或验证物理规律。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有条理、有层次、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计算、对比,最后用物理术语进行概括性描述。通过不断地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会观察、会思考、会动手、会记录、会用物理术语进行描述的习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锻炼。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原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操作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大量的物理学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许许多多的科学实验的研究过程都可以作为问题情境而展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喜欢物理、献身科学的热情,还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物理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或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教学中常联系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展开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遇到问题可以结合生活常识进行思考辨析,将枯燥的理论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对比,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注重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一方面学以致用,就是要学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努力实现知识的升华;另一方面要应用到提高成绩上。如何使“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是学生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基础与关键。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着手,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呈螺旋式上升,最終实现知识升华。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应用知识的练习,在解答习题时,拓展思路,尽量多题一解,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初学医古文应做到“六注重” 篇4

1 注重辨析字词

据传, 仓颉创造出汉字时, 天下粟米, 鬼神哭泣。正所谓惊天地, 泣鬼神。可见我们的祖先对汉字的崇尚。了解汉字的源流、形义、通假、异繁、正误, 是学习与理解医古文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较全面地了解了古医籍中汉字的各种用法, 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 传承古医籍文化。

古汉语由于时代的不同, 词义范围发生了种种演变。词义范围演变有3种形式, 即扩大、缩小、转移, 注意从这三方面分析词义的变化, 对于正确地掌握词义, 是很有益的。如“菜”, 古代专指“蔬菜”, 今则蔬菜、鱼、肉、蛋等统称为菜, 即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 如“禽”, 古代泛指“鸟兽”, 现则专指鸟类。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 如“涕”, 古代指“眼泪”、“哭泣”, 现在专指“鼻涕”。另外还要注意对一词多义、同义词、词类活用等加以辨析。在学习中, 要注意运用归纳法和比较法, 把一些字词的意义、用法加以归纳、比较, 通过前后文对比、古今对比, 找出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点, 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摘录在笔记本上, 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虚词“夫”字, 就有三种意思: (1) 置在句中, 作代词, 多起提示作用, 常译为“那”或“这”; (2) 置于句首, 作助词, 有提起全句, 开启议论或承括上文继而议论的作用, 一般不对译; (3) 置于句末, 作语气词, 表示感叹, 译为“何”、“么”、“哪”等。再如文言“走”字, 现代称“跑”, 现代的“走”字, 古代称“行”。通过古今对比, 便了解到了这些词的区别。

由于虚词关系着语句的修饰、限制、关联、组织和语气, 因此, 理解虚词, 对文章的全面了解, 尤其对作者文中深含之义与弦外之音的揣摩, 每每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常见的文言虚词, 如人称代词“之”、“其”, 特殊助词“者”和“所”, 介词“以”、“于”、“为”, 连词“而”、“则”、“然”、“且”, 疑问代词“何”、“安”、“孰”、“胡”、“焉”、“曷”, 表语气的助词“也”、“矣”、“乎”、“哉”、“焉”、“耳”等, 要能熟练地掌握其使用范围,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2 注重课文注释

如果说了解汉字是学习医古文的基础, 那么注重课文 (或字典、词典) 中对字词的注释, 则是学好医古文的依据, 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注释, 是今人 (主要为教材编者) 对课文中重点字词、人物、典故、文化现象的注释, 我们可称其为“今释”。此“今释”与一般课文讲的“注释”是不同的。课文所讲授的“注释”是从古医籍中传承下来的, 又称“古注”。注重先师今贤对医古文的古注今释, 才会使我们阅读起来言之有据, 真正心领神会, 得到真知。

3 注重层次分析

要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就必须了解各类词组的不同结构关系。层次分析包括分析句中词组的结构、句子的类型、每句话的意思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

词组的结构如联合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复指词组、介宾词组等。在分析述宾词组时要注意对具有使动关系, 如“生之”、“药之”, 意动关系, 如“业医”、“轻身”, 为动关系, 如“殉物”等复杂关系的辨别。实际上, 我们在课文中接触到的各类词组的关系往往比较复杂, 只要注意在上述基本词组的基础上分辨, 是不难区分的。初学者最好用图示法练习分析复杂词组的结构关系。句子类型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种;按结构类型可分为主谓句、省略句、无主句等, 区分了这些句子类型, 有助于体会语感和加深对句子的理解。经过上述分析后, 还需判别单句、复句类型 (如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 和句子构成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 总结句子的意思, 分析出上下文间的关系, 进而总结出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不过古汉语句子的构成成分和复句类型与现代汉语基本一样, 只要稍借助参考资料, 是不难理解的。可见层次分析是语法的具体应用, 是译文的基本功, 所以必须熟练掌握。另外, 初学者还应多做一些句读练习, 为将来阅读古医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只有句读正确, 才能更好地进行层次分析。

4 注重掌握常用句式

掌握常用句式是将古代汉语译成白话文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代汉语中有很多句子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句子有别, 若选择其中重要句式给予记录, 学一课摘录一些, 日积月累, 必有显效。如常见的句式有“奈……何”、“如……何”、“若……何”、“以……为”、“何以……为 (奚以……为) ”、“不亦……乎”、“有以……”、“无以……”等, 在学习每篇课文时, 要对这些句式加以理解掌握。如在学习《脉经序》中“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一句时, 就必须明确, “以……为”有“把……当作”的意思, 可译作“把缓脉当作迟脉, 危险就立刻出现”。再如在学习《医方集解》序“运用之妙, 在于一心, 何以方为?”一句时, 要知道“何以……为”的意思是“为什么要用……呢?”可译为“处方用药的奥妙, 全在心中的灵活运用, 为什么还要医方呢?”另外对于某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更应留心记住, 如被动句、判断句、句子成分的省略以及实词活用所形成的句式等。

5 注重朗读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谓读得熟,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 幼童入学, 教师并不多讲理论, 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懂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典籍背得烂熟于心, 这样文章的意思也就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 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 像一个大冰山, 入了肚子, 随年龄增大, 它会慢慢融化, 一融化, 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 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 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正如俗话所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增强对医古文的阅读能力, 是学习医古文的根本目的[1]。朗读是获得对古代汉语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感性认识是学习医古文的必要条件, 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深刻, 理性知识也就越牢固、越熟练。初学者在阅读医古文的时候, 不仅要默读, 更重要的是要朗读, 这样才能体会到文字所隐含的感情、意义, 才能理解得深, 记得牢。对于一些优秀的文章, 最好能全篇背诵, 如《大医精诚》、《华佗传》等都是较好的思想教育文章。这样既学到了语言, 又学到了思想, 实为一举两得。

医古文是学习古医籍的文学基础, 如初次印象错误, 将贻害不浅。特别是古汉语中的古今字、假借字通用, 它们有音同字异的, 有音同义异的。如“动摇则谷气得销, 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 (《华佗传》) 句子中的“销”字 (同“消”) 就得念消, 方能译出原文的真实意义。故在阅读的时候, 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字音, 切不可望文生义, 对于一些生字, 要借助古汉语字典予以解决。

6 注重联系实际

人脑的思维活动不断对感官所感知的内容进行分析、辨别、综合, 并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以及待解决的问题相联系、相结合, 会不时产生新的想法, 进而激发出许多灵感火花[2]。在学习课文时, 要注意联系当前中医理论与临床, 以加深认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华佗传》一篇时, 就可以了解到掌握各种治法要因人、因地制宜, 这是临床必须遵守的准则, 故中医有“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之说。比如学习《扁鹊传》一篇时, 我们在学习其“如秦鉴烛物[3]”的高超医术的同时, 还应学习他淡泊名利, 甘心为民, 随俗为变的无私精神。再如《太医精诚》第一段中, 强调辨证施治、依人裁方等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读后对于指导临床用药, 确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此类临床实例举不胜举。从《名医列传》篇中, 我们还可学到他们的精湛医术、良好医德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这对于激励我们增强民族自尊心, 学好专业知识, 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仅为笔者在学习、讲授医古文中的一些体会, 实为引玉之砖。学习者在践行中,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借鉴中寻求突破, 寻求创新。唯有如此, 学习才会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医古文,方法,“六注重”

参考文献

[1]段逸山.医古文[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2]于双成.积累——成功与成才的基础[J].医学与哲学, 1997, 11 (18) :616.

注重过程 注重细节 注重实效 篇5

—浅谈我校毕业班安全稳定工作精细化管理—

资中县高楼镇中心学校安保处 李勇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无疑是海尔集团精细化管理最极致的概括。目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每天面对的也是学校中看似一件件简单而又平凡的小事,而就是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构成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全部;但也往往因为是小事,常常由于在思想上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而被轻易的放过去,从而导致学校管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为细节上考虑不周全,细节管理不到位,使学校教育管理遭遇“高原期”,出现学校教育发展停滞不前、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现象。因此,海尔精细化管理理念促使当今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我们思考:当我们在硬件上成为了规范化学校,在内部管理上已经实现管理规范化以后,如何将学校各项管理由规范化走向精细化,进而实现学校各项管理个性化?这已经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作为学校分管安全稳定工作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具体责任人认为: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长期的、不间断的工作流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抓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平安和谐校园、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鉴于此,笔者在我校初中毕业班中实施安全工作精细化管理。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认为在毕业班安全稳定工作精细化管理中应当注重过程管理、注重细节跟踪、注重实际效果。

一、安全工作注重过程,做到警钟长鸣

一所学校的初中毕业班是学校内练内功,外塑形象的品牌。初中毕业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而初中毕业班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这一阶段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初中毕业班更要特别注重安全教育的过程管理,要充分利用家长会、教师会、学生会、班会,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利用学校的板报、广播、多媒体、学校开放周、重大节假日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强化。从学校毕业班领导小组的建设到毕业班各项制度的落实,注重的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更强调的是一个实用过程,学校应定期、不定期地加强对毕业班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要做到学生进校园有人管、学生出校园有人问,教师、家长、学生形成安全意识。要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集体安全警示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比如校讯通、学校网络等)每月一次的学生家长安全教育爱心提示,每月一次的安全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工作阶段性总结,使家长、学校、教师、学生真正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二、注重细节,做到精细化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毕业班工作的长期性、阶段性、全面性的特征决定了学校毕业班安全工作必须注重细节,做到细化管理。

为了达到毕业班安全教育工作的细化管理,要求做到安全工作务必要有一名分管领导亲自抓,学生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有人管,校园安全有人问,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人提,安全隐患有人查,层层落实,人人到岗,学校要对放归宿假接送学生的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排查登记,对无证、无牌的摩托车搭乘学生上学放学进行劝告,同时通过交管、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协助进行强化整顿。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应查“三无”,做到“三有”(有留样、有品尝、有记录)和“四勤”(勤检查、勤记录、勤汇报、勤整改)等措施。毕业班安全管理工作特别要做到值周领导巡查、值周教师和班主任督查,学生住宿消防安全注重排查蛛丝马迹。从一点一滴的细节着手,注重每个过程、每个环节的可操作性。学校要以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为毕业班师生搭建一个安全的屏障。

三、注重实效,突显学校安全工作在初三毕业班工作的重要地位。

为了使学校安全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制定出台了《毕业班学生安全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班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学校利用《管理办法》对毕业班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期末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管理办法》除安全常规要求外,还包括“学校安全的要点学生能否熟记”,“安全教育工作的流程是否正常运转”,“安全教育工作是否留下清晰印记”,“安全教育工作是否收到实际效果”等诸方面的细目,力求把毕业班的安全教育工作做细做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要构建初中毕业班安全稳定工作从学校到每个班级、从每位教师到每个学生,从社会到家长的三位一体的毕业班安全教育管理模式,我们要用这种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为我们初中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提供一个坚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正在认真探索,我们正在认真努力、我们正在认真实践„„

【六注重】推荐阅读:

注重方法注重训练08-17

三注重07-21

注重05-15

五注重05-16

注重考核05-29

注重整体06-29

注重实验07-02

注重思考07-06

注重感受07-10

注重科研08-01

上一篇:中学的语文文本教学下一篇:教学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