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能力

2024-06-25

教学语言能力(精选12篇)

教学语言能力 篇1

一、数学语言的理论基础介绍

对小学数学语言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阐述, 以及相关建议的提出都需要建立在对数学语言的理论基础介绍之上。我们主要从数学语言的概念及种类、特征还有意义等三方面对数学语言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1. 数学语言的概念及种类。

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阅读、讲解教材的内容还是做题、交流数学问题都涉及到数学语言的应用。一般来说, 数学语言包括抽象性数学语言和具体性数学语言, 广义上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活动都必须通过数学书面或者口头语言来表达。因此, 数学公式、定理、符号、图形等都可以称为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大体上可以三类。主要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

2. 数学语言的特征。

(1)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语言仅涉及事物的逻辑形式和数量关系, 不涉及一些无关的东西, 它的主要形式表现为高度符号化的语言。例如:“一盒饼干5元, 那么3盒饼干的价钱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5×3=15这个数学语言来表达”。 (2) 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日常语言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而数学语言却是十分严谨的。主要表现为:数学语言并不是日常语言的简单相加, 而是经过科学处理和加工转化而来的。 (3) 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性的特点数学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简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 数学概念的简洁性。数学的每个概念都是十分言简意赅的, 不存在任何一个无关的文字乃至标点符号。第二, 数学符号和公式的简洁性。 (4) 数学语言具有应用广泛性的特点日常语言往往具有民族性和空间性的特点。数学语言广泛应用于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 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 人们数学语言的交流不存在障碍, 因为无论是数学符号还是数学公式都是通用的。

二、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正如前面所说的, 小学时期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发育的起步阶段, 逻辑、抽象、转化等数学能力十分有限, 因而在理解起来数学语言显得特别吃力。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的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用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教师用来搞“题海战术”, 根本不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缺乏对学生数学口头能力培养的重视。

2. 过分注重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参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 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数学课堂也普遍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坐位上听的教育方法,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是通过“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来完成的, 这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还不利于作为数学交流载体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3.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数学语言实际教学效果差。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数学语言能力教学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教师不注重日常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区别, 在教学中往往用日常语言来替代数学语言;第二, 教师不注重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对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也要意识到难度很大。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 教师在观念上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思想先于行动, 结果成功与否与观念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因此,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的讲解, 从一点一滴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2. 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数学语言作为二者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培养。

3.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注意区分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 并实现二者的有效转化;第二,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教师应当注重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为学生数学语言的学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学语言能力 篇2

广州市白云区横沙小学

谢孔敏

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首先从阅读教学上下足功夫。尤其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功夫:通过阅读,积累语言;通过阅读,培养语感;通过阅读,训练表达。

关键词:阅读 语言 积累 语感 表达

为什么有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却依然写不好作文?为什么作文课上老师讲了很多写作的方法,却仍然有很多孩子不会写?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笨,而在于课堂上阅读基础没打好。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首先从阅读教学上下足功夫。尤其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功夫:通过阅读,积累语言;通过阅读,培养语感;通过阅读,训练表达。

一、通过阅读,积累语言

良好的语言表达离不开充足的语言储备。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大诗人杜甫也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诗句都道出了积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积累的内容不仅包括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成语、歇后语、格言、古诗词等语言材料,还包括课文中典型的表达范式,而表达范式的积累主要靠课堂练笔或写作实践中形成。积累语言的有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诵读式积累

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一些精品语言,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求甚解地读背,不仅记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很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此外,诵读的时候,除了注意语气、语速、停顿和重音,不妨边读边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再加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比如:

小鸡用力一撑,把鸡蛋壳撑破了。

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体会小鸡的心理变化,然后让学生边读边做了一个“撑”的动作,“撑”字读得特别大声,好像很用力的样子,接着读出小鸡破壳而出兴奋的心情。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因情景的再现、表演的形式而被调动起来,不仅读得兴趣盎然,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也格外深刻。

(二)联想式积累

联想式积累主要指阅读的过程中由一个词或句子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多个词或句子。例如读到“垂头丧气”这个词时,可以让学生联想还有哪些词是表示心情不好的?表示心情很好的词语又有哪些呢?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还可以像什么?这样的积累方式类似于“头脑风暴”,学生很感兴趣,能在短期内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三)主题式积累

主题式积累指的是围绕某一个课文主题或单元主题进行的主动积累。联想式积累主要在课堂即兴完成,主题式积累则主要在课后完成,内容也更加丰富。例如学了关于“春天”的古诗之后,我开展以“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其它诗歌、散文、格言、歌曲、摄影作品等,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大大地丰富了学生对“春天”的理解。

(四)情境式积累

情境式积累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一定语言情境中积累语言。情境中积累的语言会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李吉林老师在教《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给出这样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又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跳舞),还看到(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

李老师先要求学生用“又……还……”说一个完整的复句,把句子说具体,说生动,然后指点什么是“色彩美”、什么是“姿态美”。这种语言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从“色彩”和“姿态”两方面去观察事物,可谓一举两得。

二、通过阅读,培养语感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贮备足够的词汇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简而言之指的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应。叶圣陶在《文心》中说:“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核心。” 表达呆板,语言罗嗦、语无伦次、病句连篇,都是因缺乏语感能力造成的。而语感的养成不是来自语法与修辞理论的学习,它源于长期的大量的阅读、听、说实践。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培养语感,可从那些方面着手呢?

(一)从微观层面入手,品味遣词造句的妙处。

品味词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式。语句的表达是否准确、生动、富于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中字词的品质。语文老师应该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课文中表达精妙的字词,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想象、入情入境地朗读等方法仔细品味词语的滋味。以《燕子》教学片断为例: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从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一段写出了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以及飞得很轻快的特点。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常会抓住“斜”“掠”“唧”“沾”让学生逐一品味,体会用词得准确性。于永正老师在教这一段时不单引导学生品味“斜”“掠”“唧”“沾”几个词,他还特别问道“‘小圆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呢?”“‘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学生习惯性地拿出字典,了解到“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射出来的七彩圈。于是学生明白了“晕”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美,让人感觉水纹很轻浅,而“小圆圈”则给人感觉要厚重很多,也缺少美感。此外“那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朗读的时候也要读得稍慢,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正如叶老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用词准确传神,于老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了语感,品出了文字的滋味。

关注句子的表达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式。课文中有两类句子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一类是典型性的表达,例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各种说明方法的表达等等,另一类是陌生化的表达,后者则更容易被人忽视。以下面几句人物对话为例: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3、“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以上三句对话描写的提示语的位置各不相同。仔细体会,我们会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并非随意而定,主要取决于表达的需要。提示语在前,突出的是说话对象的表情或动作;提示语在后,突出的是对话本身,而且可能是说得比较急,给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入为主”之感;提示语插在对话的中间,则表明语气有停顿,或是意思有转折。提示语位置不同,使用的标点也不一样。有时候,我们可以省略“说”,直接用人物的动作或神态做提示。还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用提示语,读者根据上下文的联系照样能明白说话的对象是谁。一般来讲,在人物对话句数比较多,或是句子比较简短的情况下,某些句子不用提示语反倒显得对话更流畅;不用提示语的时候往往是说得比较快,一句接一句,这种情况下如果句句都用提示语反倒显得累赘、拖沓,打断了对话的连贯性。语感不光是一种抽象的直觉,更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像这样解开一些文字背后的奥秘,学生的语感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关注宏观层面,揣摩整体思路

积累了语言材料,学会了遣词造句,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吗?不一定。缺乏良好的构思,即使表达得再通顺再生动,也不过是一堆文字材料的堆砌。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说:“都说写作文,要有积累,积累很重要;然而积累的,不只是语言,比语言更重要的,是篇感段感的积累。”这里所说的段感和篇感指的就是文章的构思。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固然要强调品词析句,还一定要关注宏观层面,带领学生去揣摩课文的整体思路和写作手法。怎样培养学生的段感和篇感呢?

首先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构思,即要了解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文章的构思技巧主要有哪些呢?从选材、组材看,主要有片断组合、巧设线索、时空转移;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伏笔、悬念、一波三折、总分总结构等等。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具体的课文,让学生熟悉这些构思技巧,并适时地迁移到写作中去。

其次要学会感悟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对比、象征、烘托、联想想象、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夸张讽刺、借景抒情、语序倒置、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等等。很多课文的写作手法的特点不止一个,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最具有核心语用价值的一点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最具有核心语用价值的写作手法一定是具备统领功能和迁移价值的。比如王崧舟老师在上《长城》一课时就抓住结构上“先写见闻,后写联想”的特点,引导学生做出了这样的联想:

站在长城上,扶着成排的垛子,望着高耸的城台,很自然地想起那些坚守边关的将士们。

在这里,读写之间得到了有效的互动,语感在写作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三、通过阅读,训练表达

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具备良好的语感已经为语言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始终离不开语言实践。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阅读课本身就离不开语言表达,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阅读课这个大舞台,将语言表达训练进行到底。通过阅读,训练表达,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仿写中学习语言

儿童学习语言始于模仿。刚学习写作的孩子往往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仿写不失为一种习作起步的好方法。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语言、仿思路、仿写作方法。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应该让学生放开笔墨,大胆地去写。仿写可以从模仿说话学起。课文中的精彩词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秋天》一文有许多精彩的修辞,我让学生模仿“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的句式说说果园里其它水果的样子,经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们纷纷说出“大鸭梨挺着黄澄澄的大肚子。”“柿子姑娘胖得羞红了脸。”“橘子兄弟你推我挤地跟人打招呼。”等句子。这类模仿性的语言练习,能有效训练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和丰富性。除了仿语言,仿思路、仿表达方法也是常用的仿写形式。比如学了《美丽的大兴安岭》可让学生模仿课文总分总、首尾呼应的结构来写写自己的家乡,《鸟的天堂》一文中“点面结合”、《穷人》一课中的心理描写等都可以让学生随堂仿写学以致用。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本来就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平常训练得多,表达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二)想象中发展语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语言才会更丰富、更具创造性。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想象还原、补白、续述、联想等方式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例如在上《小英雄王二小》一课时,我特意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扫荡”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语言描绘敌人在王二小的家乡“扫荡”是怎样的情景吗?

问题二:敌人想叫王二小带路,会怎么说?王二小又会怎么回答? 问题三:王二小给敌人带路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问题四:敌人气急败坏地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你能想象敌人“气急败坏”的样子吗?他们的表情怎样?动作怎样?还会说些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课文很多点都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但也不能为了想象而想象。语言文字的训练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一定要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导致偏离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三)情境中创造语言

真实的语言表达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教学研究专家李吉林老师曾指出:“情境是‘儿童言语的发源地’,‘情境’是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广阔场景。”课堂上,我们可借助语言描述、图画、音乐、视频、实物等媒介来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话可说。例如魏星老师在执教《狐狸与葡萄》这则寓言时创设下面的问题情境:

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看见了,告诉他这葡萄是甜的,面对这尴尬的情景,狐狸又会怎么酸溜溜地说呢?

窦桂梅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我们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皇帝或大臣,士兵或普通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

除了通过通过模仿、想象、创设情境进行表达训练,质疑、答问、交流、讨论、概括、复述、辩论、评论、抒发感受等都是训练表达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而阅读教学恰恰为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进行表达训练提供了良好平台,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这个平台,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一节阅读课中,实现听、说、读、写的完美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教学语言能力 篇3

关键词:语言能力 中学语言教学 培养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文化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使得国语在教学中的地位一度下降。经过教育改革新课标的提出,人们重新认识到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培养路径的发展现状

语言能力是人类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不仅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文化的工具,也是我们用来开阔和积累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更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文化艺术。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总的来讲其培养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语言培养意识较低、普通话不标准、语言筛选能力不足、语言素材积累不到位等。并且由于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比较低,严重阻碍了语言能力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培养路径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可见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二、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人们对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不能否认我们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文就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教学语言培养意识较差

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意识较差。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更为重要。但是我们发现21世纪以来,人们的语言能力普遍下降,并且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意识也越来越差。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在社会经济繁荣的今天,由于网络语言的形成与传播和社会培养语言意识的降低,人们的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普通话不标准

普通话的出现是方便我国人民进一步交流的创举,对我国的迅速崛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领土广阔,各地方言不同,使得普通话也不够标准,因此,在我国就存在“地方普通话”的现象。其实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也不例外,由于地方不同,教学中规定使用的普通话也不尽相同。这种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学语言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语言素材的积累不到位

对于少数民族的中学语言教学来讲,在语言素材的积累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举个例子:藏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发音、拼写等等方面差距悬殊,导致两个地方的人讲话也存在严重的不同。并且由于附近少数民族居多,汉语文献书籍较少,使得当地人们对普通话的接触较少,因而很难积累语言素材。因为我们知道语言素材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积累,而对于少数民族来讲,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中的培养中,在语言素材的积累方面做得严重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否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中学语言教学中教师的素质整体偏低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与国外教育事业的发展相比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在教育事业中教师资源极度匮乏,面对广大需要教育的群体,我国的教师资格标准相对有所降低,这导致了教师素质的整体偏低。在中学语言教学中教师的素质整体不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在语言筛选能力、语言培养意识、语言素材积累等方面亟待改进。比如,西藏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在中学语言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大纲把握不准确、普通话不标准、语言能力不高,使得在中学语言教学中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严重受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促进中学语言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中学语言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教师集中系统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培训中加强对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教师对教学语言的培养意识,加强教师语言素材的积累,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确保教学质量,从而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普及普通话

普通话的普及对中学语言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普通话的普及力度,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加强对人们普通话的培训力度,因为普通话有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利于积累语言素材,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三)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语言也进一步地流行起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语言能力进一步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比如,沉迷网络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正宗的语言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应该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力度,在语言教学中应该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进而促进语言能力在中学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中学语言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新课标的进一步推广,人们在培养语言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否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改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的语言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吸收、创新并加以利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学语言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促进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丽.中学语言教学弊端及对策的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8).

[2]关玉飞.论英国中学语言教学的游戏精神[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12).

[3]张宏鹏.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探索——以绿春县第一中学语言阅读教学为例[J].教育,上海师范大学.

通过有效教学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篇4

一.语言能力的定义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语言能力的本质及外延的特征。语言能力是一个语言使用者关于语言的原则系统和知识体系运用的理解, 是一种直觉反应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思维能力、语言听辨能力、语言读写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等等。所以, 在英语课, 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还要提高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 这样对于加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由此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英语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是指能够正确、自然、流畅地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从而进行交际。语言能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决定性和后天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相互作用发展的。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能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英语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使学习者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即培养英语的交际能力。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英语语言知识

英语语言知识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首先, 正确理解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其次, 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 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掌握。再次, 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必须遵循系统原则、认知原则和交际性原则。

2、英语语言技能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而是要会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将语言转化为技能。毋庸置疑, 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 英语教师应当注意一是需要大量的语言锻炼, 二是要处理好听、说、读、写、译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3、英语认识能力

英语认知能力, 即学习者对英语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等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努力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让他们主动地去了解与英语有关的知识。

4、英语文化知识

英语文化知识, 即对英语国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了解的程度, 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四个方面。

5、对英语国家态度与情感

对英语的态度与感情, 即对英语国家的人和物的态度、性格习惯以及心理反应等犹如同自己国家的情感态度一样。英语教学除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以外还包括动机、兴趣、意识等情感态度。

三.英语教学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而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语音、语法、词汇这三个要素是一个人学习英语的基础, 也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首先, 英语教学应注重同学们的发音, 否则其它都无法顺利进行。所以英语教学中对于语音能力的培养是基础的基础。其次, 英语教学中语法是核心, 如果不掌握语法结构句子就无法构成, 就无法进行表达与交流。再次, 英语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 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词汇。所以, 英语教学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学习外语, 不仅仅要学习他们的语言知识, 还应建立在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的更高的层次的基础上, 要重视英语语言运用是否恰当,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共同提高。

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师在职场的一种手段, 是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最终达到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 要适应新形势英语教学的要求, 打好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 以培养英语学习者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学论文 篇5

一、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今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完成相同的任务或者是不同的任务,之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师生在讨论中完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进行自主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完成知识点的认知,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言实践技巧。例如,在进行Howdoyoustudyforatest?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Step3: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环节的教学中,通过groupwork方式进行语言教学点的巩固与检测,通过groupwork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句型进行机械操练,做到够脱口而出,句式、语法、短语、发音等准确规范。尤其是通过对“A:Howdoyoustudyforatest?B:Istudybyworkingwithagroup.”这样的核心句型训练,使学生轻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能够熟记于心,运用自如,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为学生搭建英语交流活动的平台,将语言教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积淀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

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最好载体。学生愿意参加英语展演活动,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很多学生具有独特的表演才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适时开展英语展演活动,活动内容要紧贴教学实际,要适合学生的表演,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的频数要高,活动要有总结,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点,丰富知识视野,延伸课堂深度,积淀语言素养。每次活动之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在进行Howmucharethesepants?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购物的情景剧表演,通过表演展示本节课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很好。通过表演,教师发现的语言运用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问题,在表演之后统一更正,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尤其是通过表演使学生深刻理解了“howmuch”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以及“CanIhelpyou?”和“Letmehelpyou.”的用法等,理解了“Whatcolordoyouwant?”“Iwantabluesweater.”等多种句式的表达方法,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技巧,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聊天室进行英语交流,或者是在线与英语教师进行对话,收看英文原版电影,阅读英文书籍等。通过各种途径拓展学生的英语阅读与交流方式,提高英语运用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之,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有长远意识,将语言教学作为常规教学任务来抓,坚持每节课都要有语言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环境,提高应用技巧,让英语交流成为一种语言习惯,在不断交流和感悟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培养探析 篇6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本文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能力;传统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推进,打造高效课堂的的理念和要求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和效果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作为教师知识传授的主要手段和必备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要素质,即使是在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现代社会,新型教辅手段也替代不了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这一基本方式,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比较偏重于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授受关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接受对象,重细致讲解和准确记忆。在这样一种缺乏沟通互动的灌输式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方面往往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教学语言缺乏启发性

提问是任何一门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了的知识、反馈教学信息,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思考。尤其是在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不只要求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促进学生的高效思考。教育学家布鲁姆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将课堂上的提问分成两大类:一是低级认知提问,如知识提问、应用提问等;二是高级提问,如分析类提问、综合提问等。显然,相比较而言高等级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也正符合了现代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然而,在传统教学课堂当中,教师的提问却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的反馈,第一类低级认知提问却占据了较大比例。例如:英语五大基本句子结构是哪些,名词的定义是什么,“我是一名士兵。”这个句子怎么翻译等等。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开始认识并重视高级认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然而由于目前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把握好提问的深度和方式,往往弄巧成拙反而造成啟而不发的问题。

(二)教学语言缺乏感染力

课堂教学语言的环节中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包括口头语言、形象语言、肢体语言、黑板板书等等。大部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口头讲述为主、书写板书为辅,由于老师在课堂的传统形象是端庄而严肃的,也使得肢体语言较少,从而使课堂氛围显得不够生动活泼。同时,由于在传统课堂当中,知识传输多而师生互动少,教师的课堂语言平淡乏味,缺少重音、节奏、语气、停顿的变化,在教师没有丝毫感染力的声音刺激下,学生在学习时只会觉得无趣沉闷,影响学习积极性,更遑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了。

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和提升岗位专业素质的必然需求。针对如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语言的表达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要有意识地磨练,才能达到理想境地。因此,平时的口头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工作之余应该多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看电视、听广播、参加讲座的时候也要多加留意其中的语言表达,注意吸取其中的优点,比如语言的生动、幽默、富有激情等。此外,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的授课方式方法,也是一条能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捷径。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是今年来得到广泛认同和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是通过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指的是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要引起学生的联想进而有所领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有目的设置问题,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步骤地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交流情景中,激发他们的联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学生理解遇到困难时要适当的予以提示点拨,畅通他们的思路,最后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课堂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能力。

(三)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获得间接知识,即不是通过自身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而是通过课本知识,获得前人在实践中取得的认知成果。这样学生可以快速地接受前人的知识累积。但这种课本中的知识,是用书面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感知教材,教师必须把较为艰深的、死板的书面语言变成浅显易懂的、比较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有兴趣去探寻知识。这也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通俗化、有生气、有活力,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使用鲜活的语言,要有幽默感,举例要生动、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抛弃陈词滥调,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使用鲜活的词汇,使学生对教师的语言具有新鲜感,从而加深记忆。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时语音语调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一堂课从头高亢到尾当然不行,轻声细语不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也不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对教学语言的语速、语调等进行调节,做到语速适中、语音动听、语调抑扬顿挫,从而用声音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整个课堂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升、总结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加强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璐. 试论青年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 教育探索,2012.

教学语言能力 篇7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 让幼儿敢说。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 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 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 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 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 或一个人自言自语, 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 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 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 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 有话愿说。而非正式活动正是给了每个孩子这样一个空间。在非正式的活动中, 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里, 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班的杨文超小朋友, 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 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 而且都能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 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 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 鼓励他去讲一讲, 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因为多给幼儿一个笑容、一个抚摸, 都将成为让他们说话的一把金钥匙。非正式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力, 几次下来, 他慢慢地主动跟我说话。于是, 我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 几周下来, 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 只是一直不敢说。

二、丰富、有趣的材料, 让幼儿可说。

在每次的非正式活动中, 都会有许多丰富的操作材料, 而这些材料都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等设计制作并投放的, 带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反复摆弄中, 在具体事物与具体动作的实践中, 会自然而然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如幼儿在盖瓶盖子活动中, 开始反复找盖子盖在瓶子上, 逐个盖完后, 又会拧开, 后又一一盖上, 以后完成后会将多出的瓶子还给教师, 或将多出的瓶子放在自己前面, 向教师要盖子, 嘴里也会说“多出来了, 多出来了”或是叫“少掉了, 少掉了”。

三、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养成愿说、乐说的习惯。

幼儿教育的正式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师生活动及同伴互动的幼儿学习活动。一般以集体方式进行, 可以是小组的, 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进行。在幼儿园中, 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在同伴当中, 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 氛围更为轻松。一些语言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还将在其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好模仿, 当同伴说出一个较好听的词时, 他们就会跟着模仿或纠正同伴的错误, 教师可借此机会倾听、引导幼儿运用正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并逐步使幼儿养成愿说、学说、乐说的习惯。

1. 主题、生活的经验, 让幼儿愿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 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 才会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通过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多次操作的经验和说的练习与在主题生活中获得的体验, 幼儿在正式的活动中能有话要说, 有话愿说。如:在“分家家”的数活动中, 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 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 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 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 在说的过程中, 都能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 有了内容, 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

2. 自然形成的习惯, 让幼儿会说。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的, 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 细水长流, 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逐步养成。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 而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 运用语言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进而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活动中,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合作性的活动, 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 需要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 调整自己的语言, 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 逐步养成说的习惯, 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通过游戏, 促进幼儿语言和智能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体, 生动有趣的游戏, 是培养幼儿感知事物、发挥想象、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我带幼儿到校园中做“找春天”的游戏, 先引导幼儿积极观察, 然后让他们边看边讲述:“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桃树上———桃花开了;春天在小树上———小树长出了新叶子;春天在小草里———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 春天在石榴树上———树枝发芽了!”然后我再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把刚才看到的春天景象描述出来。由于幼儿已经通过观察、思考和讲述等游戏活动, 对春天已有一定的认识, 在认识春天的特征中, 幼儿从天气的变化讲到花草树木的变化, 从小动物的出现讲到人们的劳动, 衣着的变化;从幼儿的谈话中, 已经看到他们能有条理、分层次地讲出季节的变化。

五、妙用图书角,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班里的图书角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 不但扩大了眼界, 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 培养了优良品德, 还促使自身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小班幼儿模仿性强, 往往喜欢与别人看相同的书, 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 此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想办法用与人商量的语言, 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 好吗?”等等。通过这种语言引导, 可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 在幼儿看书时,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互相谈论和讲述书中的内容, 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 并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给同伴讲述自己图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其他内容。这样, 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讲述, 进一步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篇8

一、创设幼儿语言环境, 让幼儿有机会说。

创设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的物质环境, 让环境与幼儿产生“对话”, 成为幼儿学习、表达、探索的刺激物和桥梁, 为幼儿创造说的空间。儿童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 他们爱玩、爱画、爱制作, 让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墙饰活动中来, 激励幼儿去想、去说、去做, 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园的活动区角是每个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最好去处, 在这里, 他们乐此不疲, 教师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如自然角饲养的小白兔, 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 幼儿在观察、照料的过程中, 可以描述它的外形、行动, 交流喂养的好办法, 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发展了语言。带着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充分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 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每个孩子会像小鸟唧唧喳喳地, 和小草说, 和蓝天说, 和自己的同伴说, 说自己的感受, 说自己眼里发现的每一个新奇的东西。如今的孩子对动画片百看不厌, 教师充分利用融动画、声音、文字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 给孩子展示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 让每个幼儿在入情入境的环境里感受语言, 学习语言, 表达语言。

二、在活动中练习幼儿的口语能力。

幼儿园丰富的活动不仅使幼儿身心得到愉悦, 更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并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口语的表达水平。我利用幼儿园组织的“讲故事”比赛, 让幼儿逐一上台表演故事, 幼儿按得分高低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奖品, 孩子们争先恐后, 兴致浓浓。组织“小小记者团”活动, 通过“小小记者”的采访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锻炼。活动中, 教师满意的微笑、夸奖的话语、小小的奖品及伙伴们热烈的掌声, 都是激发孩子表现欲望和兴趣的催化剂, 能促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颖有趣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语言的乐园。一段时间过后, 家长们普遍反映, 孩子喜欢与人交谈, 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和见闻, 能大胆为客人表演儿歌、故事, 比以前更活泼开朗了。教师一定要做到相信孩子并及时给予幼儿指导, 多给幼儿思考和讲述的时间。让幼儿有一个独特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在用词、语句的连贯方面给予指导, 起到一个调色的作用。

三、在教育活动中, 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 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 而思维活动的成果, 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 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 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却考虑不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 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 还要学习单一反三, 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 填换内容, 表达新的意思, 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 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 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 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 等等。做好后, 让幼儿边演示边讲, 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 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语言教育中, 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 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在活动中, 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阅读。

教学语言能力 篇9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 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 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在班集体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 从小班开始, 我就坚持这种做法, 给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这样, 还利用个别优势, 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 以少带多、以强带弱, 并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 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在课外, 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 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 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 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 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 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 不断地得到熏陶, 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 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 让孩子多模仿正确的语言, 使孩子增加词汇, 学习表情, 丰富语调,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使幼儿有话可说

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 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 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 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直接地表述出来, 也可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 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 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成人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 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三、在看图讲述中有效提问,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主要技术之一。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教师呈现图片后, 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 简洁明了, 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对画面进行粗略的观察, 获取画面提供的显性信息, 为讲述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如讲述活动《捉迷藏》, 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讲述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 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 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 我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它们在哪里呢?”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 有比较明确的目标, 能抓住主题线索, 展开积极的思维。因为孩子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所以在讲述时, 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渗透各科教学, 促进语言全面发展

教学语言能力 篇10

一、积极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 让幼儿敢于说、乐于说

幼儿学会交流、交往的好时机, 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 在组织活动时,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交流。如晨谈时, 让幼儿当“小小主持人”, 在各组讨论、推选的基础上, 每天选出几位小主持人, 讲述今天或近期发生的新鲜事。再如, 幼儿对听说游戏“每天一练”很感兴趣, 可先从简单的人手, 如太阳、月亮、星星、苹果、香蕉, 再使用短语如“我喜欢××”、“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等进行表述, 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放下架子, 允许幼儿“喧宾夺主”、“大胆质疑”。当一个班级的幼儿齐刷刷地举起小手并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时, 教师应耐心对待, 可以让幼儿逐个回答问题, 也可以让幼儿分组讨论, 尽量让幼儿把想说的话都表达出来。不仅在教育活动中是这样, 活动之余, 教师也要和幼儿平等交流,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则可以掌握幼儿思想动态, 再则可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二、多给幼儿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练习对于任何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幼儿语言能力训练更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发音练习是让幼儿练习说话, 练习正确的发音。练习的方式有教育活动练习、游戏练习、日常生活练习、专门练习等不同形式。如教师和幼儿的口语交谈、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练习绕口令等不同途径都能帮助幼儿提高口语的发音能力。用不同形式对幼儿进行发音训练, 可以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律, 正确地说普通话, 既训练了幼儿听觉器官的灵敏性, 使之辨别不同语音的变化, 区别正确与错误的发音, 又训练了幼儿发音器官的协调活动, 使之形成正确的发音。如学习拼音“j”和“g”的发音, 就可组织幼儿练习儿歌《母鸡》:“咯咯咯, 咯咯咯, 我有一只大母鸡, 尖尖的嘴巴, 毛毛衣, 还会生蛋孵小鸡。”通过这种形象的练习, 幼儿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这两个音的正确发音方法。语言教学还可以通过拟声故事、绕口令或观察图片、实物, 让幼儿专门练习发音, 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练习。

三、根据社会活动环节随机渗透, 培养幼儿口语能力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协助者。教师在开展社会活动时, 在每个环节都要注重利用其中蕴含的语言教育因素, 为幼儿提供实践语言经验的机会。例如, 教师组织社会活动“秋游———爬山”, 可以在秋游之前组织幼儿讨论:“以前爬过山吗?在爬山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这样不仅达到了爬山前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也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交流自己的经验;爬山回来后, 可以让幼儿在一起回忆秋游途中的见闻, 交流自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受等。再如, 现在幼儿园尤其是小班进行社会教育有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角色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在“娃娃家”中感受“爸爸妈妈对家庭的付出, 他们如何爱自己”;在“小医院”、“理发店”、“图书馆”等活动中体验怎样做医生、护士、理发师和图书管理员等。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是少不了运用语言的, 这也是在社会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四、加强幼儿语言交往,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有活动性、模仿性、自主性和情趣性的特点, 能够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加强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 使幼儿获得快乐和满足。在角色游戏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能力, 日益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技能。如在角色分配上, 教师可以由指定角色逐步过渡到让幼儿之间相互商量以解决角色的分配问题。在任意选择角色时, 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几个幼儿同时对扮演某一角色发生兴趣, 都想扮演这个角色,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此时, 教师可以不当裁判, 不当调解人, 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 有时幼儿各说各有理, 争执不下, 谁都说服不了谁, 这时大家就会动脑筋想出各种解决的方法, 如猜拳的方法、轮流的方法、谦让的方法、增加其他角色的方法等。角色关系复杂了, 相应的就会发生种种矛盾, 教师应相信幼儿, 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这种做法减少了幼儿对教师的依赖, 增强了幼儿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 幼儿生活是幼儿认知和语言的源泉。关注幼儿的经验, 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的语言教育将注入新的意义, 幼儿在获得语言发展的同时必然获得认知、思维、情感、人格等各方面和谐、整体的发展。

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别差异帮助幼儿有效的学习。因此, 我们认为幼儿不能仅能进行纯语言的学习, 而应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在幼儿的经验系统中、在幼儿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让幼儿习得语言和发展语言。

关于幼教语言教学能力的细节分析 篇11

【关键词】 幼教 语言技能 语言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100-01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之一。针对幼儿园来言,更是如此。幼儿园不同于其它形式的教育层次,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更多的语言教学。因幼儿本身在幼儿时期识字认字能力较差,所以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便是来自口耳教授,在家,依靠家长口耳教授,在幼儿园中,则是依靠幼师进行语言口耳教授。

在传统理念的幼儿教学中,教师教育幼儿的重要途径分为言传和身教,言传便是指通过语言指示来进行相应的教育指导、传授知识;而身教则是指通过教师本身的行为示范来进行教育指导。由于幼教是人的启蒙教育,而幼儿本身年龄小,身心发育不全面,则决定着幼儿教育主要由言传进行。而幼儿园的幼师语言教学能力则囊括教师的语言技能以及语言策略。而在整个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技能以及语言策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也共同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好坏。

一、语言技能

幼师的语言技能体现在教师运用自己现有的经验知识,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与实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运用自如的,并且能在工作中发挥其特有作用的语言行为。

语言技能是考察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知识并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可以得出,教师的语言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作用的优劣。除此之外,语言不仅反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力,而且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表达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其内心深处的情感。日常生活中,教师音量的高低,音调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绪以及活动,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师与幼儿间的关系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语言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而语言技能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较为丰富的多适应性的教师语言。较丰富的多适应性是指教师能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教育。幼儿因为出生环境的不同,自身个性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决定了幼儿个体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对待不同幼儿时应采用不同的语言技能进行教学,这样也使得幼儿能更快更好地接收知识。例如:在面对反应较缓慢的学生时,教师应该说话慢一些,尽可能多重复几次,更有耐心的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而面对比较内向的幼儿,教师应该多制造机会,引导幼儿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尽量让幼儿克服内心的恐惧心理。总而言之,在面对不同的幼儿时,教师的语言态度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对待不同幼儿应该采用不同的语言,这样才能使得教师的语言起到最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语言表达务必清晰、准确。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那么幼师首先语言表达应该明确清晰,让幼儿能清楚明白教师说的内容,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教师的意思。因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幼儿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在家,模仿家长,在幼儿园,模仿教师。所以,只有教师发音清楚准确,幼儿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换言之,如果教师自己发音就模糊不清,词不达意,教出来的学生也会如此。所以,教师的语言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是幼儿的语言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语言策略

幼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策略。语言策略简而言之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一定的语言手段。具体言之,语言策略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积极的建议指导。教育教学中,我们一般要求正确的教育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是正面引导幼儿进行教育活动。那么可想而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多使用平等友好的语言,耐心的引导,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教师不应该一味的职责批评,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告诉幼儿该如何正确的做。

适当的鼓励,在进行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的给予幼儿一些鼓励,例如:在幼儿完成一项任务时,或者是幼儿遇到一定困难时,教师应该以积极的语言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这种适当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潜能,给予幼儿战胜困难的力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总体来说,适当地的鼓励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幼师的语言技能以及语言策略都是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形成完善的,它不仅体现了教师个人的自身素养,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正确理解以及其正确的教育观。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这两方面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的加强自身普通话的训练、仪态的训练以及相关的语言训练,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相信教师也会有一定的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更多的了解幼儿语言发展自身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进行教学,这样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简而言之,幼儿语言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语言教学能力,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育人因材。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馥.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能力[J].群文天地,2012(11).

[2] 付丽霞.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企业导报,

2011(17).

[3] 窦锦莲.恰当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语言教学[J].成功(教育),

浅谈作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 篇12

一、作文教学的难点

(一)投入大、成效小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即使投入再打,可收效甚微。这不仅可能是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作文这一领域的特殊属性所造成的。作文其实就是语言表达书面化的表达形式,而我们了解的是学会熟练的对一门语言进行表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孰不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到研究生我们都在学习英语,语言不可能速成,作为更高层次的作文当然也部可能速成。

其实当前的问题是正是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急于求成。所以我们要正视作文教学这个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难题,放平心态,一步一个脚印的引导学生在平时多积累,多练习以及多表达。

(二)作文教学中难以进行较有针对性的辅导

根据我在多个学校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的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大多作文课其实就是看书课或者写作实践课,就是老师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写,教学模式非常呆板并且缺乏意识上的重视。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阅读量还可以,但缺乏实践,有的实践量可以,但缺乏阅读的积累。

(三)难以构建阶段性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程度的评价体系

作文教学实践中,短时间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程度的相关评估是很有难度,不能做好及时的学习效果的反馈的话,这样很容易降低学生继续进行作文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好。所以必须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写作能力方面的不断提高,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会变好。但在具体可操作性方面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二、语言能力培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是作文的客观的物质基础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人们脑中的反映,也是表达思想与构成文章的物质手段。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的物质基础是语言,语言不单单是写作中表达情感的工具,而且也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优美与感人。一篇公认的好文章,往往都会有非常优美的语言。如果语言运用的不好,文章的也不会好也不会有好的表现力。

(二)学好语言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语言是一篇文章的物质手段,提升语言素养、学好语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是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如果在思想不深并且认识过于肤浅的情况下,语言表达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如果思想和认识都很深刻的话,而是否能把深刻的思想转化为优美的文字,这就取决于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了。

三、作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多阅读,定期检查,注重口头表达

上文所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种种难题,肯定不止这些,我们也没办法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或者大部分解决,但我们可以不断去改进。

我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定离不开阅读。所以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学者应该多组织一些阅读课,让同学们写读书笔记。并且定期组织检查,还有组织阅读交流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阅读心得,让同学们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在交流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二)多练习,多实践,多辅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最终能够目的和最终归宿。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海量的写作实践的积累。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为清醒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作业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较有针对性的辅导,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找明了方向。在海量的写作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

本文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把语言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中,确立语言训练的目标,将传授写作知识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立体化的语言训练体系,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针对作文教学这一特定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语言训练的方法,运用教育理论归纳出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即:熟读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扩大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语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口语训练是提高语言表达的保障;多写勤练是运用语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左秀华.初中学生作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朱晓琴.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冯大伟.初中生作文语病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全嘉航.永嘉县山区普高写作语言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

上一篇:六注重下一篇: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