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口语语言

2024-10-05

教学口语语言(共12篇)

教学口语语言 篇1

语文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种语言传承文化, 从古时的古代汉语、近代的八股文、现代的白话文, 语文都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重要工具和交际手段, 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基础与重要桥梁。因此, 语文课程教学是现代所有教学科目的基础与重点, 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实现语文课程教学基础最突出的要求。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 就是口头语言流畅通顺的表达、相互交流沟通的自主能力。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进行的场所, 但是语文课堂却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学科, 也是运用与练习最多的学科。因此, 语文教学对口语交际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是独一无二的。在语文课堂上, 一篇课文、一节阅读都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产生无限的共鸣,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发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闪光点, 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点一滴地得到提高。而演讲与口才这一环节的设计, 正是教学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进行直观教学, 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方法。同时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口语表达, 适时记忆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句, 转化成自己的观点与理论, 在相互沟通交际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 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在教师引导学生的自主实践中就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

“学生是用感性直观的思维来学习的”。在口语交际课程中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适时调整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到自主交际、自主交流、自主表达中去。通过小组的汇报、全班的讨论, 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涓涓细流, 流进学生的心田。

值得提出的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情趣, 是直接影响学生谈话兴趣、口语交际练习的重点。因此, 教师教学内容的精细选择与教学工具的充分准备, 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 情感迁移到口语交际表述上的良好方法。学生只用保持对新奇知识的兴趣, 才有畅所欲言的讨论、交际与汇报。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才得以显现和提升。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做到学生的引导者, 更要做学生的观察者。时时留心、事事观察, 当找到一个情感共鸣时, 抓住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书面语言通顺完整地表达成口语。久之,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 学生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学生, 拥有活泼的童心, 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学生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 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 易于为他们接受。实践证明, 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学生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生为主、以师为辅。这样教师更应该提前做好课前准备, 辅助学生完成语文课堂中知识的接受,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场景, 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口语交际, 这一概念虽然表面意思浅显易懂, 但把握起来却很不容易。因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重点把握口语交际训练的尺度, 是学生口语训练学习全面透彻的重要保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分析、作文书写的效率。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所以不能将口语交际与单纯的听话、说话混为一谈。要更新以往沉旧的观念, 将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口语交际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中国已经进入了知识与物质全面发展的新世纪, 在习总书记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的“中国梦”、“幸福感”这些新生的充满激情与畅想的语言中, 口语交际一同迈入了新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也要用变化发展的口语交际与这个世界沟通。因此, 口语交际能力的延伸性、重要性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出现,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升华。

口语交际能力无法用分数来衡量它的价值与重要性, 而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交往中体现它的重要意义。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意思诉说的完整、条理梳通的精准, 这些都是评价口语交际能力的标准。“谈吐优雅、出口成章”, 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达到这一要求, 就需要我们教师开动脑筋、集思广义, 将各种优秀的方法集合成锦, 将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挥效能, 为我们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益知识的汲取, 尽最大的努力与付出。

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刻苦的勤奋与不懈的努力,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积累词语美句, 教师必须深入到课堂课下。共同与学生发现口语交际中的精华, 认真记录、深刻记忆、适时转化、全部消化、完全吸收。

语文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要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语文知识较好的学生, 口语交际知识的施授难度要大一些, 让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这一重点环节多动脑筋思考句式、句法, 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形成自己独特的口语交际特点和风格。而对于语文基础知识较差, 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 教师要选择浅显易懂的口语交际知识, 易于这些学生接受理解。只有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 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力, 口语交际能力水平才能不同程度的提高。

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 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几节语文课、几节阅读课, 我们要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由课内向课外、日常生活之中延伸扩展。要求学生只要发现口语交际的契机, 就要练习、锻炼。并请家长共同参与进来, 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引爆点, 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同时, 教师要起到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一朵花、一棵草, 都可以作为一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表达, 与学生一同在课下探讨, 邀请学生加入进来, 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做法却可以让学生们的印象深刻,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件突发事情的处理也可以作为一次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机会, 让学生发表他们的观点, 几种观点的驳议, 甚至全体学生的争论, 都是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过程。学校也可以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安排一些丰富有趣的比赛活动, 学生在参加比赛前都会做好充分细致的准备, 而在准备的过程中知识的吸收与接受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

校园网站的建立是学生运用现代化设备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学生运用校园网站加入论谈、发表观点, 将口语交际表达迅速转化, 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微机操作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校园网站又能保证口语交际的主题时常更新, 保持学生新鲜的学习兴趣, 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达到持之以恒的效果。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数不胜数, 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使用最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善教者, 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 师勤而功平。”只有优化口语交际教学, 发展多元教学方案, 才能使口语交际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 才能使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教学, 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生动体现。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新兴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口头语言的连贯表述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锻炼学生的倾听与适时记忆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形成的, 而是在学生进入学校那一刻起, 就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 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培养起来的。所以,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在现在的社会需求中找到适合自己, 也适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把握,训练,培养

教学口语语言 篇2

从语言表达的心理机制谈英语口语教学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遵循由听到说的客观规律,从研究人的`心理机制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表达方面的问题.教师口语教学应遵循相关原则和方法,既要重视思维训练、表达训练,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会说英语.

作 者:李扬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110122刊 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 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年,卷(期):“”(6)分类号:H319.9关键词:心理机制 英语 口语教学 语言训练

教学口语语言 篇3

在赵金铭主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一书关于口语技能培训的章节中提到:说话这个行为是由人脑的运动性语言中枢控制的,当人产生说话的欲望后,大脑运动性语言中枢首先活动,从储存在大脑记忆库中的言语信息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排列组合,形成内部言语,然后通过人体各个发音器官的活动,将内部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整个说话活动是对言语信息进行编码和传递的过程。

在汉语这一话语模式中,“说的汉语”和“看的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言语形式,即汉语的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前者是通过声音和听觉系统传递和接受信息;后者是通过文字和视觉系统传递和接受信息。二者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说的汉语”有语调、语气、语音轻重等发音上的变化;句子不一定完整,有停顿、重复、易位等现象;有不规范、不准确或赘余的成分;句子简短,语法结构简单,没有大量的修饰语,较少使用关联词;省略句、变式句、倒装句、反问句等使用频率较高;用词简单通俗,流行语使用频率较高,有大量的比喻。而“看的汉语”是写出来的汉语,并不是“说的汉语”的文字记录,在语言使用上有自身的规则,句子完整且结构严谨规范,长句出现率高;重视语句、段落间的衔接,关联词使用较多;某些文体有相对固定的用词和写法;多使用具有庄重色彩的词汇。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说的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言语交际能力,重在口头表达,教的应该是“人们说的话”。

笔者通过平时的实践教学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口语训练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它是极其重要的课程。之前听姚晓波教授关于口语课的讲座,他说口语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单项技能训练课。口头交际包括语音、词语、语法,语调和语境几大要素。口语交际要求发音基本准确,不必要求特别标准。词语是进行交际的基础,通过口语课学生一方面学习新词语,一方面对已经学过的词语进行运用,加以巩固。口语交际一方面通过语法传递基本信息,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语法选择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这包括虚词的选用、句式的选择等。语调包括轻重音、停连、句调等。语句中的轻重音是会影响表意的,汉语句子里主要用的是重音,起强调作用;停连指停顿和连接,停顿不同也会影响表意,连接主要是表现急促的情况;句调主要有升调和降调两种,升调用于疑问。口语交际不能单独进行,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影响到话语的选择,语境也分为大语境和小语境,大语境包括交际双方的身份、关系,以及交际的时间、场合、环境等。

谈到口语课的重要性,如果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首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从语法翻译法发展到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教学法,其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口语;其次,第二语言教学不是语言学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学的理论和知识是为掌握某种第二语言服务的;最后,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也就是实现语言的基本和主要功能,即交际。从现实需要的角度来看:首先,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目前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工作、学习、旅游和文化,这些目的的前提就是都需要掌握口語;其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主要依赖口语进行,教师的授课时口语,学生提问讨论是口语,师生交际也是口语;最后,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课外实践也十分重要,而课外实践的主要交际工具就是口语。从口语课自身来看,它是对外汉语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说是基础,掌握了听说才可以进一步掌握读写。口语课可以独立设置课程,一般短期或间断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教师只开设口语课,培养其基础交际能力,同时一对一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上也是口语。综上所述,口语课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是基础也是贯穿始终的工具,没有它的辅助,其他课程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口语课必须要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掌握口头交际能力都是学习的初衷和最终目的,笔者也会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口语课更加重视,努力尝试教学生一些地道的汉语口语。

二、口语课的教材和教学重点

目前,有些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因为对“说的汉语”特点理解不够,本来应该是口头说出来的话却带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有许多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时都不同程度注意到了语体的问题。但是,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指出在语体这个问题上,初级阶段学习不宜过于口语化,也不宜太书面化,多学习的是口语和书面语都能用的“中性”语体,中级阶段向高级过度的时候,要加强两种语体的区分转换。

所谓中性语体,就是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之间的语体,语体的学习是随着中文程度的提高而加强的。李泉也指出目前口语教材的一些问题,中性语体比重太大,使用阶段过长,中级以后阶段书面语很大程度上又仅限于文学作品,这种状况值得思考。许多口语教材和书面语教材在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几乎所有教材在语体知识的介绍上都有所欠缺,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注释说明。几乎所有教材的生词都只标注词性不标注语体,练习也都不大涉及语体方面的内容。因此,教材编写的语体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都需要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

口语技能训练的重点是口头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表情达意的能力、选词造句能力、成段表达能力和语用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在口语课教学过程中,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重视词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三要素是词语、语感和语法,其中词语处于中心位置,没有词语,任何交际都是空话,交际的核心就是运用词语来表情达意。词语掌握得越多,才能够在交际中自如地选择词语,有了词语,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法点。第二,重视口语操练。口语课的教学要围绕口语操练来进行,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学生要反复操练,掌握要点,获取语感。教师不要怕反复,第二语言教学中,反复是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反复领读,学生可以反复操练,口语是在这样的反复中掌握的。不能指望通过一次教学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口语操练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区别对待,大的错误可以纠正,小的错误尽量不管,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表达。第三,重视基础问答练习。据调查统计,大多数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为问答,因此,要获得第二语言口语交际能力,关键是掌握问答的方法。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获得基础问答能力以后,有助于其进一步的学习。教师要研究第二语言基础问答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其对应关系,如汉语特指问句中“什么(什么颜色、什么型号、什么书、做什么)、哪(哪里、哪个、哪首)、多(多大、多高、多远、多重)”。

通过上述的阐释,口语课教学探索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熟练掌握其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梳理,在以后的改写中要有所改善和提高。同时,在今后对留学生进行的口语课程中,要牢牢把握口语教学的原则和重点,紧紧围绕这些来开展教学。因为汉语教学的效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显示出来的,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是否习得这种语言,就是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因此,培养学生汉语口头表达能力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一书中还提到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说汉语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音语调不准确。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与“音”比起来,很多留学生觉得“调”更难,汉语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的抑扬顿挫给汉语增添了音乐的美感,但对外国人来说却是一大难关。声调于他们而言就是“上不去。下不来”——第一声调值不够高,第二声起点高,上不去,半三声发不好,第四声又降不下来。还会以母语的语调说汉语的句子,每个词原本的声调在这样的语调中也被带走调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洋腔洋调。语音语调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会产生“化石化”,即使到了高级阶段,有些学生汉语说得流利但是语音语调依然不准确。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提高学生辨音辨调的能力,还要通过明确的说明、准确的示范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方法。

第二,词汇量不足。这是人们说外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初级阶段,由于学习时间短,大脑词汇库中词汇数量有限,就会用简单的词汇来代替。不过随着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增加,词汇量会逐步加大。要扩大口语的词汇量,一要记,二要练,三要用。“记”即“记忆”,学外语不记生词肯定是不行的;“练”是学习一个生词时要通过大量练习掌握词的意思和用法;“用”指的是要尽量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词用到实际交际中,在使用中巩固。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词语,在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词汇。

第三,句子不规范。留学生说汉语时出现的句子不规范现象基本上属于语法偏误问题,较多出现在初中级阶段,初级由于对汉语基本句法结构掌握不够熟练,说话时语法错误较多,说话颠三倒四词序混乱。中级学生在会话和成段表达时,结构简单的句子基本上没有问题,但还是有些顽固的语法错误。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背诵课文、句式替换练习、会话练习和成段表达练习等手段帮助学生熟悉汉语句法结构。但是对学生口头表达中的语法错误要有一定的宽容度,不要逢错必究,特别是在初级阶段,首先要鼓励学生开口说,帮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对语法错误也不能放任自流,对明显的和普遍性的错误进行纠正。

除了以上详细叙述的三个问题以外,留学生学习汉语还有用词不当、语句之间缺少关联、流利程度差、句式单一、语体混淆和表达不得体等问题。在教学时,要努力帮助学生建立第二语言思维系统,即用汉语解码、用汉语编码的思维系统。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正常语速说话,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帮助学生习惯正常语速,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在教学中还要重视语体知识教学,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所学词语和句式多用于哪种语体。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话语的意思,还要告诉学生适用的对象和适用的场合等。也就是说,话不但要说得对,还要说得得体。

四、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的未来发展及带给我的启发

现行的口语教学模式多为传统型,基本上以“听说法”中的“刺激——反应”模式作为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对应学生的学习习惯,这种一学一练前后呼应的教学模式既符合教学规律,又适应一般学生的认知心理。然而,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信息高速运转、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的全新时代,这种过分依赖教材和简单教学方法的口语课,逐渐暴露出很多缺点,至少在笔者看来,它与汉语教学其他类型的课程并没什么本质区别,没有显著的特点和识别度。

在未来口语课的教学中,我们要跳出这个传统的框架,教师要对口语课的性质、原则以及教学方法掌握熟练运用自如,脱离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要只局限于教师讲授,口语课一定要以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为主,所以要精讲多练,培养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敢于在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并没有多少捷径可走,只有在掌握语言规则的基础上不厌其烦地练习,才能真正学会语言这门技能。这也是在笔者自身的语言学习中体会到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技能訓练的发展还值得我们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0-72.

[2]吴中伟.口语课教学模式分析.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J].2014(1).

[3]王若江.对汉语口语课的反思.汉语学习[J].1999.

[4]赵金铭.“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翟艳,苏英霞.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教学口语语言 篇4

非语言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非语言表达的自然性,可创设和谐的交流情境,让人们的沟通更加自如;非语言表达的辅助性,可增强沟通效果,作为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通过动态的、直观的形象传递各种信息,使口语表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以增强。

一、非语言表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缺位

1.非语言表达目标达成度不高

(1)非语言表达的欠缺反映学生内在修养有待提高。口语交际教学中,如果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对非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学生便会将精力集中于言说,而忽略了非语言表达在表达中的运用。有的在面向观众表达时自信心不足,容易紧张、怯场,有的只顾语言讲述,不会倾听或与听众进行言语外的交流。如介绍“我家的一张照片”,有的学生在进行语言描述时,能注意运用肢体语言与台下同学进行一定交流,如指点背景,与大家作眼神交流,表达自己的心情,有的学生却一直侧对观众,自己看着照片,自说自话。因平时的非语言表达训练少之又少,因而有的学生与听众、观众的互动性不强,显得无动于衷甚至麻木不仁,给人感觉他们对眼下的活动漠不关心,或者傲气十足不屑于参与,这使得他们很难融入活动的始终,也就很难得到交流的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会自然而然地外化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中,恰当得体地运用非语言表达可体现出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教师应高度重视非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注意面部表情恰当、姿态自然得体大方、眼神传情达意准确、外表修饰端庄,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

(2)语言表达的表面繁荣并非教学成果的标志。在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指导主要落实在语言表达上,忽略了对非语言表达的引导。学生在交流时一味地说,忘记了用非语言手段与听众、观众沟通。在文明礼貌方面也有所欠缺,有的学生不管别人在说什么,自己在底下随口附和或大声议论。说的学生也不善于根据现场气氛调节自己的表达方式,因而课堂教学给人感觉表面热闹,而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交际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非语言表达能力目标达成度不高。

2.非语言表达训练与生活脱节

(1)生活中的非语言表达不尽如人意。在处理学生之间的一些矛盾冲突时,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说得头头是道,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不觉暴露了口语交际素养的不足,如课间闹出一点小冲突,老师调解后,做错的一方道歉时,或面无表情地说一声“对不起”,或恶声恶气地嚷一声“对不起”便扬长而去,从他们的表情、语气、动作、目光中看不到一点儿真诚,他们口中说的是文明礼貌用语,可他们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却抵消了语言的表达效果,甚至起到的是反作用。

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学到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说、说什么,但是因对非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学生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做起来却不尽如人意,他们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听众完全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情,非语言表达的欠缺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2)语言表达的知识传授并非至关重要。有的教师备课时非常重视口语交际知识的讲授,却忽视了非语言表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学会解释”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小结交际方法: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要冷静;态度要诚恳,使对方愿意听自己的解释;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有的教师还让学生读读板书,然后再模拟情境,体验角色,双向互动。但还是有学生表达起来比较生硬,特别是动作表情等非语言表达不够得体、恰当,但因讲授部分费时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非语言表达能力未能得到充分训练。

3.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小学口语交际的考查主要依赖考试卷上的口语交际测试题,大部分试题忽视了考查学生的非语言表达能力,重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终结性评价,不注重形成性评价,未能从时间、空间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评价主体一元,只有批改试卷的教师一人而已。这样的测试基本上无法对学生的非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查。

二、教学实践中非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

1.在课堂中提高非语言表达目标的达成度

(1)专项训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专项训练,如学习手势、目光、表情的含义。可结合电影、电视中的精彩镜头、明星表演片断进行生动讲解,如肢体语言代表的意义、惯用动作的含义、眼神交流的注意事项、人际距离及个人空间的重要性、倾听时的表情与态度等。还可以展示经典图片如《蒙娜丽莎的微笑》等,请学生谈感受,加深理解。再用竞赛(如自我介绍、命题演讲、辩论等)的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了解物品语言的特点及作用。让学生通过查阅书刊、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或请教生活中的老师,了解物品语言的特点及作用,如礼物的用途、花的语言、服饰色彩的含义等,课堂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及生活当中的实际运用效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非语言表达有时会起“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效果。

(2)课堂演练。学生的生活空间较狭小,再加上性格方面的某些原因,使他们缺少一些特定的口语交际机会,如有的学生很少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不敢参加采访、演讲、讲故事等活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特定的生活化情境触发学生的言语动机,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交际的积极性,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在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演绎生活、互动点评,使学生习得交际方法与技巧。

2.在生活中增强非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并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增加语言与非语言表达的机会,学会与人自然得体地交流。

(1)与课堂生活加强链接。口语交际课堂是学生训练交际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非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分小组根据自己所选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在生生、师生互动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要注意姿态得体大方,注意口头语言与面部表情、目光的结合,必要时可辅以动作、物品等加强表达效果。

(2)与日常生活自然衔接。口语交际重在参与、实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际活动,如讲述、转述、通知、即席讲话、主题演讲和问题讨论等,要引导学生回忆这些活动,回归生活,采取多种方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实践非语言表达,充分认识非语言表达的交际手段具有出现频率高、信息量大的特点和优势,是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提高非语言表达的水平,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口语交际素养。

3.在多元评价中提高非语言表达能力

(1)主体多元。参与评价的不仅是任课教师,还可以是其他学科教师、学生自己、学生同伴、学生家长等,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实现家校的立体互动,提高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有效性。

(2)形式多样。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注重非语言表达潜移默化的渗透指导。如: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已经学习了不少名言。相互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把你喜欢的名言做成小书签送给你的朋友。这就重视了非语言表达中物品语言的表达作用。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和反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渗透三个维度,不仅要关注语言,也要关注非语言的因素。在语言方面,不仅要借助评价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规范学生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言语的得体性和应变性;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

成长档案袋。可让学生自己、小组同学、科任教师、家长以日记或片断记录、反思、小结等方式记录学生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表现情况,除了对语言表达作评价外,还可以简短鲜活的语言记录其情感态度及非语言表达方面的优点或不足,记录的是真实情境中的真实片断,印象最深的那一次,如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意识、非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恰当等。

非语言表达为语言表达锦上添花,为情感凸现推波助澜,在交际双方之间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与语言表达一起共同创造倾听、表达、交流过程中的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志凯,王荣生编著.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倩.被忽略的非言语交际手段:沉默、物体语言及审美观[J].武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

雅思口语考试语言笔试和口语推荐 篇5

那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才能达到最基本的交流要求呢?近日,记者见到一些准留学生,他们普遍认为应该先在国内好的培训机构通过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关,同时提高口语能力,然后再出国。这样不仅能令你充满信心地去留学,而且能省下不少费用。

出国读大学先进行语言培训

从开始,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临时准备出国的人数逐年增多。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往往陷入高考和留学两手准备的误区,结果一个也没抓住。很多学生都想等高考过后再去参加留学语言考试,这样太仓促,而且对体力、精力也是一种考验。很可能既没报好中国的大学,也没考好托福、雅思。

近日,记者在相关学校见到这样一位家长。他说:我儿子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读高二,将来一定要出国。如果明年高考考得好,就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去国外念研究生;要是考得不好,干脆直接到美国读大学。

这位家长现在就让孩子开始参加系统的语言培训,提前一年就参加托福考试。他总结道:凡事都是先下手为强。儿子希望进美国名校,我们支持他。

考试和口语最好并驾齐驱

具有高中文凭的申请人如果取得5分的雅思成绩,将可免去在国外半年到一年的语言学习,直接入读国外大学的预科课程,从而节省大笔经费。

如果是大专、本科毕业生具有5分的雅思成绩,国外学校将会减少对学生入学资格的审核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申请人的竞争力,增加更多被优秀大学录取的可能性。

显然,想要申请国外的好大学,雅思或托福成绩是个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条件。如果高中毕业后就想出国,最好提前订好学习计划。刘晓琼说。

很多中国留学生表示,即便以前在国内英语成绩不错,出去后还是会遇到语言障碍。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学生除常规的英文听说读写的学习外,每学期都需要完成一本原版小说的阅读,每周需额外记20个国外大学常用的英语词汇。学生不仅要掌握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得掌握国外大学的学习技能,比如怎么演讲(presentation)、写报告(report),进行小组讨论(journal, group discussion)和小组合作(group project)。

有的学生雅思或托福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国外大学却听不懂老师讲课,或者不适应国外的课堂氛围、学习习惯等。谁都知道中国学生都擅长考试,如果你决心出国求学,就要再加强表达、交流能力。

教学口语语言 篇6

[关键词]:任务型 语言教学 口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英语的发展也越来越国际化,普及到世界各国中。而我国也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各院校都将英语的学习作为重点科目,小学校园也不例外。英语科目的改革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方式在我国各教育学者的不断探索下越来越完善,其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成为各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希望所有院校都能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为英语教学带来新活力。

一、小学口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必要性

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融入小学口语教学中是为适应我国《小学英语新课标》的新要求。随着英语课改的深入,《小学英语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一教学目的的提出使得小学教师开始注重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英语单词并正确使用,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英语口语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加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因此,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此,新课标中建议教师推广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小学口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学生去感知英语语言,参与到英语应用中,通过合作的方法来进行英语口语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把教材和英语语言素材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体会英语学习的魅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我国小学英语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国际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目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环节还十分薄弱。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英语学习中对口语并无考试的要求,使得大多数小学校园的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口语的教学并不重视。小学教师未能真正体会到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作用,在课堂上虽根据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气氛,但却未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后并未吸收英语知识,无法对其进行应用。因此,加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主要分为任务设计和任务实施两阶段。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任务设计阶段

在进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时,任务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对于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其任务的结构组成问题。一个有效的任务设计,应包含设计此任务的目标,此任务中所涉及的教材内容以及开展的活动,最重要的是在设计任务时就应思考教师和学生在任务中起到的作用。

所涉及的任务需要有明确性,可以是单一的任务,也可以是有多个任务组合在一起。这些任务的内容可以包括英语基础知识,例如:音标,语法,单词等;也可以是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例如,英语的口语训练。

在任务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状况,任务的难度要适度,不可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不可过难,使学生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任务的对象是学生,因而设计的任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具有真实性,让学生能获得清晰的语言信息,在趋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任务是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通过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英语口语学习的成就感。

任务的设计不可过于强调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语言形式。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英语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并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来对其进行应用,在英语口语练习中熟练运用。

教师在做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任务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鼓励,鼓动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口语训练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指导学生改正。任务型教学法是让学生根据所涉及的任务去进行有意义的英语口语活动,营造一种英语语言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口语。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时,是通过几个部分来完成的。它是以围绕任务而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导入时,要能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英语口语产生探究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为之后的任務型语言教学法的实施做好铺垫工作。

在任务实行前,需要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任务的内容和目的,并将任务所涉及的英语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讲解,以让学生能在任务中得心应手。留出些许时间,让学生思考任务该如何完成,熟悉所要运用到的知识点。

在任务实行中时,教师可设计些小的任务并将其串连起来,让学生以个人或是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练习,纠正学生的读音,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流畅性,帮助学生树立起对英语口语学习的信心。任务要层层递进,逐步增加难度,使学生在任务中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在任务进行到后半段时,可令合作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任务完成的结果,规范学生英语口语的正确性和严谨性,让学生多说多练,以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可在各小组任务结果展示完成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进行补充,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掌握英语口语运用能力。

在完成任务后,需进行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

结束语:

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是现今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苹.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洋洋.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5)

[3]马建豹.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王军.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教学口语语言 篇7

本研究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任务语言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是否切实有效?

(一) 研究工具

在该实验开始前, 首先对两组学生t测验, 前测结果 (0.267>0.05) 显示两组学生水平无明显差异, 然后确立两个班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一学期培训结束后, 口语测试话题确立为My Childhood。考试开始前, 对作文部分具体评分标准做出介绍, 目的在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突出重点。选题主要参考因素是学生熟悉此题目, 避免了有的学生因为不了解主题而产生答题结果的差异。

口语成绩满分为10分, 三位有经验的老师分别打分, 接着SPSS算三次分数的相关性 (r=0.85) , 然后把三次的平均分作为最后作文分数。

(二) 研究过程

整个研究过程中, 对对照组学生口语教学方式采用既往的教学模式, 对试验组用任务教学法进行培训。实验组每次从口语话题引入到话题训练再到学生话题表达评价都分为三个步骤。

(1) 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 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 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严格遵循任务设计原则, 例如: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原则、连贯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 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 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按照Prabhu的观点 (PrabhuN S.1987) , 教学过程中可以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任务, 即信息差任务 (Information-gapTasks) 、观点差任务 (Opinion-gap Tasks) 和推理差任务 (Reasoning-gap Tasks000) 。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灵活地使用目的语的不同形式表达思想, 要求大力提倡表达的流畅性, 090准确性与得体性则退居其次。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没有语言结构规则的强制性制约, 不必过于考虑用这个还是那个语言结构或词汇项目, 表达的目的只在于能够达到双方思想交流的目的, 这种自主的表达是学习者创造性使用目的语的基本前提。

(3) 后任务:由分析 (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和操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两部分组成。任务型教学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本身,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 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由表达思想、进行意义协商。

在整个培训过程结束后, 对两组学生后测结果进行t测验。结果如下:试验组平均分8.9, 对照组平均分5.3, t值2.689, 显著性水平0.000 (<0.05) 表明, 两组学生测试结果明显不同, 并且差异较大。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相关性分析, 试验组相关系数0.893, 对照组相关系数0.672。0.893强正相关表明试验组学生在接受任务教学法后, 口语表达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照组0.672的相关性虽然也表明学生水平能力的提高, 但这种提高属于一自然学期结束后, 学生水平自然变化这一客观结果。

教学口语语言 篇8

一、加强听说课教学,在听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听是理解,说是表达。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在听懂与模仿的基础上,才能说得正确、流利;说得正确流利,又能促进听力的提高。口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听力理解。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听说是不可分开的一对能力。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收听英语广播,如新闻节目,让学生边听边说,两者共同提高。此外我们可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生词量少的材料让学生听,听完之后可叫学生进行复述,要求学生抓住材料的几要素: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起因(Why)和经过(How)。这样做,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述材料的语言精华,增加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知识(词汇、语音、语法)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要进行交际,就必须开口说话,但是可以这样说,中国学生一开始学英语,接受的就是“哑巴式”的教学方法。在我们江苏,受居住区域限制,方言不一,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因此,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口语课老师必须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引用交际教学法进行口语教学。交际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教学,把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功能的教学灵活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以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要抹煞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指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上课时,老师可采取复述故事,口头总结,把故事编成对话形式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教师一次可出一个题目或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发言形式不限,可讲故事,可编对话或让学生自由发言,内容不限,可以讲笑话、讲家庭、讲朋友、讲爱好、讲学习习惯,讲对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的看法等等,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语义连贯,无语法错误。把学生分为几组,每次以两组进行正反辩论形式,对一个问题加以陈述、反驳,最后得出结论;等等。通过这种形式练习,学生既可以锻炼胆量,提高反应能力又能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

为了让学生踊跃参与口语课教学,对学生则要采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对那些口语基础较差或担心自己的见解不够成熟而不敢开口的学生,教师更要加以鼓励。对于他们出的差错,教师应避免不分场合、有错必纠,而让他们继续说完后,先表扬,后再纠正其错误。对于口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除要求他们少犯语音、语调、语法错误外,还要求他们说得流利,且有一定的内容及深度,这样做对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及提高每个学生的口语水平都有好处。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口语教学水平的手段之一。如我们在课内或课外都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机、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用磁带、广播里听到的及电视里看到的标准口语进行模仿练习,这对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及培养英语思维能力行之有效。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先进手段对学生进行追踪、观察和检查。对他们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测定学生进步与否。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按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例如,我们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讲座,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唱英文歌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多维立体式的英语口语教学环境,把学生置身于外语学习的海洋,促使他们在海洋中学会游泳。

总之,鉴于目前在公共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斗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应尽快将口语课正式列入大学英语的课程中,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2. 应尽快编印一套适合大学英语口语课使用的口语教材。

3. 建议给逐级英语考试增加口试这一科目,以达到教师、学生都重视口语的目的。

4. 建议给那些已通过逐级英语口语考试的学生发证书,就像笔试证书一样,从而达到学生重视,承认的目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

语口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正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需要全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不断地探讨新的可行的教学方法,把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推上新的台阶。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口语教学,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学生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接受的是“哑巴式”英语教育,注重的是笔试成绩而忽视了口语教育,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交际能力,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力.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学英语,1996年第10期

[2]夏丽华.训练听力的同时不应忽视说的训练.大学英语, 1996年第11期

教学口语语言 篇9

1 注重引导, 训练听说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中, 听是说的基础。只有学会倾听, 学会模仿, 才能正确地去说, 去表达。刚开始学英语, 学生们都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多样化的交际环境中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抓住起始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听英语, 例如听录音带, 听老师说英语, 听同学说英语, 引导学生在倾听别人说英语的同时, 自己主动用英语表达、交流。逐步养成运用英语提问、回答及模仿录音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 要用规范、动听、流利的口语与学生交流, 并借助实物、卡片、插图以及体态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为学生营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例如, 牛津英语预备篇教学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运用礼貌问候语:Hi/Hello/Good Morning./Goodbye/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See you later.等等。还可用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如Stand up, please./Is everyone here today?Open your books./Put up your hands./Look at the blackboard./Read after me.等组织教学。学生对礼貌问候语和课堂教学用语听多了, 就能逐步模仿说英语。教师也可将英语听说训练拓展到课外生活实践中去, 比如:游玩、邀请、过节、祝贺等, 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能力。

2 营造口语表达环境, 进行语言交际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到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之中,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 上课之前可让学生轮流用英语做简短的天气预告、值日报告等, 由易到难, 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加大, 可不断增加口语交际内容, 变换语言表达形式。比如由值日报告:Who’s on duty today?/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is the date today?/Who is not here today?/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等问答式转变为自述式:I’m on duty./Today is Tuesday./Everyone is here./All the students are here./It’s sunny today.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 再由值日报告拓展到自由谈话, 介绍身边朋友, 讲述小故事, 复述小短文等。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语言交际训练, 既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气氛, 又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 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 优化课堂设计, 促进学生主动表达

英语课堂要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开口说、敢于说、主动说、乐于说,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怎样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 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运用猜谜等精心设计的游戏为学生创设语言情景,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增加了新鲜感, 增强了同学们英语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在笑声中, 自觉主动地去表达, 争着表现自己语言交际的能力。如在课本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 (认路) 单元学习时, 我引导学生们做了一个过关游戏。10只气球, 其中9只里面都有一幅图片, 点中球者必须用对话形式完成图片中的问路及指路。还有一只球内没有图片, 点到它就直接过关。同学们望着大屏幕展示的跳动的五颜六色的气球, 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创造语言交际机会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种语言工具, 英语的本质是交际。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的时间毕竟有限, 课外实践活动也应利用起来, 为学生创造语言交际机会。如为中学生挑选趣味性强、知识面广、涉及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的英语磁带, 让他们课余时间听。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 组织英语角、诗歌朗诵、英文节目表演、记单词竞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让学生敢于说, 乐于说, 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要结合新课标要求, 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创设语言交际情景, 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表达, 乐于表达,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良好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洪柳.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J].教师之友, 2005 (1) .

[2]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12) .

教学口语语言 篇10

关键词: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英语口语,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004) ”我国口语教学在授课时数、考试内容、课堂环境、师资、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等方面存在不足。交际测试理论把语言的使用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 重视语言在具体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 突出语言能力不仅指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交际, 这为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交际式语言测试

交际式语言测试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后, 80年代迅速发展, 90年代趋于成熟。三个主要的框架理:Hymes (1972) 认为语言能力表现在语言交际使用能力上。Canale和Swain (1980) 提出交际语言能力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组成。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Bachman (1990) 指出交际语言能力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语言能力包括组织篇章能力 (如词汇、词法、句法、衔接、组织等) 和语用能力 (如言语知识和社会语言知识) ;策略能力是指在具体情景下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心理能力, 它是语言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一种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使用者的策略能力使其能将语言能力与知识结构和交际情境的特征联系起来, 例如当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出现障碍时, 他的策略能力会起到某种补偿作用, 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心理生理机制是语言交际时的一种神经和生理过程, 如在接收语言过程中使用的是视听技能;而在产生语言的过程中使用的是神经肌肉技能。

二、交际式语言测试的特点

国内外工作者论述综合得出交际语言测试有如下特点 (薛荣, 2008) :

1、真实性:能够体现出交际的真实需要, 交际双方之间必须存在信息差。交际的双方能够通过交流来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2、功能性:强调语言的任务性, 即使用语言是为了完成某项功能。

3、交互性:

考官与考生之间, 或者考生与考生之间要围绕某个话题进行交流, 双方不断地交换听或者说的角色, 尽量根据对方的需要提供信息。

4、情景性:

将语言测试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 明确规定考生所要扮演的角色和对方的角色。考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符的反应, 考察语言的得体性。

5、综合性:

在评分时要按照考生完成任务的综合效果来评定成绩, 即在评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考生所使用的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性。

三、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在充分肯定了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的基础上, 本文将着重从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口语第二课堂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一些口语教学的思路和设想。

1、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注重传授语言知识, 如发音规则、词汇知识、句型、语法知识、语篇知识, 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 来加强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的输入量。同时要注重传授语用能力包括言语能力, 即了解完成语言功能所需的语用规则、社会语言学能力即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避免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味地将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成份作为一个离散系统, 并把语言构成要素进行分解, 应该培养学生在真正的语言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策略能力在口语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学校可以邀请学习策略方面的专家或者有经验的教师给学习者做专题讲座或者报告, 让学习者大致了解或者熟悉语言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策略的类别、语言学习策略的意义以及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另外, 可以向学习者提供有关学习策略训练的材料、参考书目等 (程晓堂、郑敏, 2002)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背诵短文、复述故事、描述图片、英语演讲等口语练习活动来促进学习者的口语学习策略的训练, 从而提高口语的策略能力;蔡小红 (2007) 指出心理能力主要是临场承受各种压力时的心理控制能力, 如适应陌生环境及面对不同的雇主、发言者和听众的能力。口语是在大脑思维引领下进行的即时、动态的产出性活动。周秀苗 (2008) 提出英语口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过程中产生的害怕、不安、紧张以及自我怀疑等不良感觉。教师可以尽可能参照现实情景来设计任务, 使学生在模拟的现实的场景中得到预先的体验尝试, 从而降低学生在真实交际环境下的焦虑感;教师要抽出时间, 对学生进行心理技术的指导和训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活动,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和习惯, 缓解学生开口说英语时的焦虑情绪, 使学生们敢于开口, 乐于开口;此外,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理性信念, 防止出现“僵化的要求”, 例如“口语的表达必须完美”, 这一信念无疑会让学生在面对听众时表现地更加焦虑不安, 不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

2、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

口语课堂上, 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唤起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练习的意识。值得提出的是课堂口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一致性、兴趣性、真实性、自主性的原则。口语练习的活动要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相一致, 难度较大的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 不利于口语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要本着合理利用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 运用学生喜欢的音乐、电影、人物、游戏等热门话题来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有目的性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口语课堂教学。同时, 教师应当模拟和展现生活中的多种真实场景, 话题的选择应能满足考生未来的交际需要, 让学生们在这种模拟生活化的英语环境里, 通过讨论、辩论、访谈、对话、角色扮演等, 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接收者, 学习内容、方式、时间都是教师设计安排, 学生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因此, 教师应该从管理者变为指导者、协助者, 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精心地指导和督促,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 最终实现自主式学习。

3、口语第二课堂的开发

(1) 丰富多彩的校园口语活动

H.H.Stern (1983) 认为传统教学导致了“无用知识的堆积, 实际语言要比我们看到和分析的语言形式复杂的多, 通过课堂分析学得的知识并不能自动的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去, 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常性的语言交际实践”。鉴于此, 学校应该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听多说,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以班为单位, 以系为单位, 直到全校范围内的丰富英语课外活动。例如, 通过参加外国专家的讲座来了解英美国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开办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英语话剧比赛、英语文化节、英语晚会等活动来加强口语交流的机会。

(2)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网络平台有着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 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英语口语教学素材。学校要注重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建设, 在口语资源库中为不同英语基础的同学设计不同训练模块的练习任务, 开办网络自主学习中心, 加强教学设备的管理维护和学习资料的建设共享, 为学生口语练习提供场所。此外, 教师还要建立口语学习资料库的自主学习监控体系, 要通过网络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出勤情况、训练速度等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练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的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产生的动静结合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高德新、于秀金, 2008) 。同时, 学生们也要善于抓住机会学习机会,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加强同学间的英语交流, 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 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结交英语国家的朋友, 多和他们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使用的语言的结构、交际模式、说话的思维及心理以及语言的文化观念等等, 让口语表达更加地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学习对象, 确定学习的进度。此外, 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学校的网络资源库根据自己的水平与需要调用资源库的各类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四、结语

口语教学折射着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实际水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用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使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跨上一个新台阶, 使语言教学达到最终的目的——交际。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81-110.

[2]Canal, E M&Swain 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80 (1) :12-47.

[3]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Harmondsworth:Penguin, 1972.

[4]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5]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6]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7]高德新, 于秀金.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5) :21-25.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薛荣.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J].外语教学, 2008 (8) :68-71.

教学口语语言 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口语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其主要功能是用口头交流的形式来满足社会人群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时需要表达见解的需求。因此,在英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以阅读和语法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语言意义的表达作为目前的研究重点。与其他语言学流派不同,系统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和语言的功能性,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一、大学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和影响,书面语言长期处于教学研究的主导地位。伴随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教育者已经开始将关注的角度转向口语课题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取得太多的进展,学生自身英语口语的表达及英语口语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大学生虽然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学习英语的总体时间也超出了其他学科,但是英语口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英语词汇的匮乏、应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语法问题等,除此之外,由于不了解英语语言方面的文化和常识,习惯使用汉语语言的形式以及语法,导致了中国化英语口语的出现。而且,由于大部分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出现过于含蓄的特点,缺少一定的自信心,造成不敢说、不敢用的恶性循环。其次,我国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原则等方面依然存在重视词汇以及语法等错误观念,对于学生的口语学习重视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存在弊端,另一方面是由于英语老师自身专业修养不够。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语言语法的准确性、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口语话题的选择等重要环节。除此之外,英语老师应该将口语教学切实融合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热情。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提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大部分院校的英语教师已经开始积极寻求更为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解决措施。值得一提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已经为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思路。

1.语域的分析能力和转换能力。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的形成应该通过结合语境才能够完全地表达出来。根据语言环境、语言主旨以及语言形式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对于语言环境而言,学生应该切实结合英语口语的交流环境和条件,进而选择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语言表达;对于语言主旨而言,学生应该结合交流和讨论的对象,进而选择直接还是委婉的语言表达;对于语言形式而言,需要综合上述两方面选择适当的交流语言。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首先了解特定的语言使用环境,以及相应的语言文化交流准则和习惯。英语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英语词汇以及语法的理论知识,但同时也要让学生详细了解西方的文化内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适当的补充英语文化知识。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蕴含相关文化英语文章,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了解目标语言交流的规则和习惯,最终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此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口语能力。例如,老师可以提供给金融专业的学生有关金融理论的英语词汇和语句,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的同时,切实融入到实际的交流活动中,在获取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和听力能力。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余口语交流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域当中总结和积累交流模式,提高学生对于语域转换以及分析的能力。

2.口语课题的连贯性。口语交流是交流主体之间进行意义协商的有效过程,交流双方需要不断将交流内容以及对象等其他因素进行组织,因此,老师需要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将句子组织成连续的语篇。学生通常是围绕一个话题和场景来练习口语,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没有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准确传达和叙述,前后不连贯以及无法做出及时回应的情况经常发生。此时,学生需要采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使口语表达保持一定的连贯性。例如,在描述一件事情时,通过老师的正确指导,

学生可以合理的使用逻辑关联词或词组将语句巧妙的组织起来;在辩论比赛中,当交流双方出现重叠少以及反馈少的情况时,通过予以肯定性回复,为自己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进而引发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得交流和讨论能更具连贯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教学目的,它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丽娟.浅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3(07).

教学口语语言 篇12

1 系统功能语言学基本观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的性质和意义进行诠释, 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套社会符号系统, 一个可供人们选择用来制造意义的资源[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教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实用目的, 主张“以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的意义潜势为目标, 根据学生的需要, 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意义、词汇、语法和音位三个层次上同时发展”。[2]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的是语言的功能而不是结构。它认为社会文化是一个行为系统, 由一系列行为模式组成。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 而不是“知识”方式。语言是“意义潜势”, 是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系统网络, 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 即在目标文化语中用语言表达意义,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意义潜势”不仅包括交际能力, 还包括文化、认知方式和语用因素等。因此,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出发, 语言教学要把语言作为一种行动或者行动系统来对待, 考虑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和情景语境。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指的是我们讲的和写的语言将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Halliday认为语域是一个意义概念, 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来支配的。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 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语言的能力。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系统存在于所有语言层次, 如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 都由各自的系统表示本层次的语义潜势。语言运用实际就是从语言的意义潜势中, 即从系统网络中进行选择。基于这一理论基础, 语言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所讲授的项目或主题与之所属的系统联系起来, 形成体系, 建立语义网络, 让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在各语言层级、各情境之间进行自由的选择和组合, 完成语意表达, 实现沟通交流。[3]

2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的现存问题

笔者选择目前市场出版发行的14种商务英语口语教材进行了对比, 同时在68名不同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就口语课堂教学情况开展了调研, 从教材和教学两个角度探求现存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存在的问题。

对比发现, 商务英语口语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普遍采用语音—词汇—句型—对话演示—对话模仿—角色扮演—讨论等自下而上 (bottom-up) 的线性结构进行安排。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所关注的是语言的每一个细节。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依次学会每一个音素、单词、词组、分句到整句, 最后完整表达一段语篇内容。[4]换句话说, 自下而上模式把语言学习理解为一个直线性的语音向语义转化的过程。这种模式需要学生在开口表达自己观点之前要先拥有一定的语言系统知识 (如语音、语法及词汇) , 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通常, 这种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认知模式。

在比较商务英语口语教材中, 笔者发现多数教材教学载体的设计呈现的是对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 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如几乎所有教材通过听力填空的形式进行词汇教学, 而这一形式主要培养的是辨音能力和语法及语意推断能力, 并不能直接锻炼学生词汇的口语运用。另外, 在所选择的教材中有51.8%采用笔译的形式练习口语句段表达, 虽然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可以学会准确应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句式, 但是却忽视了口头交际的双向沟通的特性。除此之外, 在所有教材中普遍采用情境模拟, 这一教学载体在缺乏商务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可以为语言学习创设情境, 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特定的模拟环境和主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但是有部分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模式、任务单一, 缺乏多变性、开放性, 仅仅练习了所学的语言知识结构, 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解决问题。总体而言, 目前多数商务英语口语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教学载体偏向于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 侧重记忆、模仿, 缺少对学习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 因此学习者语言的迁移能力不足, 在情境变换的情况下, 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 表现为口头交流能力不足。

通过对68名商英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 笔者总结学生普遍反映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 教学形式单一。目前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体现了以上所述的自下而上的线性教学组织形式, 而练习形式大多只是通过按照文字所描述的情境编对话、角色扮演或者讨论三种形式, 久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课堂气氛沉闷。其二, 话题/情境设计多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机械模仿, 开放性不足。学生都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 很少有空间表达个人观点, 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真正的调动。其三, 教室传统的布置形式不能帮助学生进入到商务情境中。这虽然看似和教学直接关系不是很大, 但是受调查的学生中, 有61.8%的学生表示利用教室的布置形式创建商务环境, 会有一种带入感, 有助于提升商务口语学习的兴趣。

3 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设计设想

通过对商务英语口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研究, 笔者发现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商务情境下自由表达交流的能力, 必须要拓展现有载体的维度, 多角度、立体化、分层次建立语义网络, 把主题与之所属的系统联系起来, 形成体系, 同时兼顾语言社会的、文化的和交际的功能。

首先, 教学载体的设计要有更加宏观的视角, 要综合语言的、文化的、社会的、国际的和交际的全方面因素。交流的核心意义在于缩短文化距离, 同时理解对象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 使对话双方能在同一个交流平台上互动。在这一过程中, 语言仅仅是形式上的一个载体, 忽视其文化、社会和交际因素的交流, 就只是浅层次的交流, 常常会造成误会, 仅仅语言结构的学习并不能促成沟通交流能力的习得, 所以在进行载体设计的时候, 要把目标语言文化及社会因素嵌入进去, 给学生描绘的情境应该包括任务实现的文化社会背景, 要帮助学生学会除了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外, 还要从其他文化社会的视角看问题。而且, 教学载体一定要制造一个文化、社会的缺口, 学生必须用语言才能弥补、沟通、从而搭建解决问题的桥梁。面对缺口, 语言的运用水到渠成。

其次,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应该是复合技能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并非单纯地听、说, 而是一种综合了听话能力、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教学载体的设计中突出对学生重点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渗透全面性。全面性的实施, 从纵向即整个学段的教学载体部署, 横向即每一堂课的安排与设计来说, 都需要一以贯之, 兼顾多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强调双向互动和在动态中发展学生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口语能力, 以及言谈举止、表情达意、临场应变、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旨在实现马丁·布伯曾说过的“我与你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往来, 而且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那么, 体现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设计上, 就是要融合各项技能, 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通过语言来交际, 而非课堂作秀。

另外, 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技能训练的复杂程度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搭建载体, 不应该一概而论, 载体的设计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递进。对于日常单一业务商务活动, 可以通过文字, 媒体画面、语音材料等情境载体引导学生进人预设商务环境。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涉及综合业务的商务活动, 配合以上手段, 可以通过教室硬件设施、功能分区以及人员配置上高度仿真模拟商务活动现场, 把传统教室单一乏味、适于理论教学的授课环境创建成直观形象的商务环境,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引发起学生体验情绪。除了校内的模拟商务情境载体, 还可以利用北京真实丰富的公众性商务活动, 如外贸公司的日常活动, 商品交易会和房产交易会的现场等, 帮助学生了解商务活动日程和规范, 实践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另外, 虽说商务英语口语具有高度实践性, 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对于一些需要更加宏观商务背景知识、旨在理论或知识的学习, 就可以以案例作为载体开展教学, 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漏洞, 边弥补边运用。以上载体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配合运用, 搭建成一个覆盖语言知识、商务理论、实际操作和非语言表达的立体化、多层次、网络状的复合教学载体, 建立语义网络, 促进学生“意义潜势”的发展。

最后, 载体应跨情境设置任务, 同时突出任务的开放性。随着工作岗位的升级, 商务工作环境通常不会是单一任务的, 往往跨不同的商务情境, 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所以在情境载体的设计之初, 应该根据真实、复杂的商务环境和工作内容, 明确教学知识、技能的多元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创建整合互动的多元情境[5]。跨情境教学载体克服了单一情境载体对知识、技能单一培养的不足, 更利于学生商务综合技能的形成。另外, 多元情境能够避免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翻译式问答形式和追求统一结果的方向。多元情境教学载体设计时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让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挑战和探索习得知识和技能, 从而实现Candlin[6]所强调的, 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体现个体认知性、社会合作性、语言交际性、社会情境性和问题关联性等。任务载体设计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任务形式开放。开放性的任务载体可以是各种活动如探究活动、合作活动、讨论活动、反思活动、理解活动、评价活动和思维训练活动的有效整合。第二, 任务方式开放。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在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 能够给予学生足以习得知识和技能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自由性意味着学生可以按照自主或者合作、视觉或者听觉等方式, 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结果开放, 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自主性意味着学生学习行为不受教学任务过多控制与干预, 教学任务仅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商务背景和情境, 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采取有效路径, 习得知识和技能, 在各语言层级、各情境之间进行自由的选择和组合, 完成语意表达, 实现沟通交流。

摘要:该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 通过选择目前出版发行的14本不同的商务英语口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在68名不同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就口语课堂教学情况开展了调研, 从教材和教学两个角度探求现存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四个方面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Arnold, 1978.

[2]胡壮麟, 朱永胜,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3]张德禄, 苗兴伟, 李学宁.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Third Edition.Malaysia: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5]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90-93.

上一篇:变频器电路控制分析下一篇:分类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