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法指导

2024-08-27

注重学法指导(共12篇)

注重学法指导 篇1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我在讲课时经常使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注重指导学法,使教学本身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解决问题中,加强严密的逻辑推导,从而培养其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使小学生注意力适当延长。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用手指表示唐僧师徒3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手势。“如果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他们3人,请用手指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他们3人,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因为每人分不到一个苹果,把它切开,一人一小块”。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小块”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 创设条件,停止学生体验成功。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要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通过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都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学生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多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无可非议的。谈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是国内非常重视,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全球带有方向性的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主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练。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会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长期下去,学生会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就寸步难行。老师讲过的知识学生一旦忘记,自己就不会看书,不能重新把例题弄懂,理解能力低,表达能力差,学习很吃力。很多学生到了中学后长时间不适应,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会课前预习,不会带着问题听讲,课后不会自觉重温例题,没有掌握这一些自学方法,因此成绩提高很慢。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学会探索知识的规律。

三、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如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彩色插图很多,就是吸引小学生看的,其中许多知识可以用图来说明。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先启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给学生怎样看图,引导学生怎样思维,怎样分析图意,最后联系教学内容学会“看、想、议、说”。“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教师要及时指导学法,重点讲解,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事先挑选了几幅适合儿童观察、思考、分析的图画,讲课时我把画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这些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现实,很受学生欢迎。通过“看、想、议、说”,学生很快掌握了“10以内数”的知识。

2.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我在学生旁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遇到较容易的知识,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就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异常兴奋,下了课就找我兴高采烈地说:“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我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课上给大家讲一讲吗?如果你能给大家讲清楚了,就算你预习会了。”对于预习会的同学,我当众表扬了他预习认真,有一定自学能力,不依靠老师自己也能独立思考学会知识,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凡是学生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时就积极发言;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

3. 讲课当中仍要发挥自学的作用。

通过自学探究,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帮助解决。老师备课时,对学习上的这种难点估计一般是正确的,也有时估计得不够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教案。学生通过预习,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的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所谓老师讲解,并非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在小数运算中的运用”时,补充一道题8.2×6.7+0.82×33。学生想,这与平时练的不一样,如果0.82是8.2, 33是3.3的话,就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不是怎么办?老师提问:“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仔细观察发现8.2是0.82的10倍,3.3是33的1/10。所以可这样做:

4.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数学课本中有插图,有文字。插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字的内容各不相同;有概念,有法则,有应用题的分析讲解,有图形和表格的说明……为了使学生能够看书自学,必须给以具体指导。 (1) 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 会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都动脑去想。 (4) 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注重学法指导 篇2

提高城管社会效果

作为行政执法人员,我们城管人要始终把法制知识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懂法无法做好城管工作,一是建立学法讲法制度。学法讲法已形成制度化,凡会必讲,形成一种学法氛围;二是建立会前学法制度。利用工作会或支部会前时间进行法律学习已形成习惯,先后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有关论述和《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信访条例》、《城市管理监察执法责任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是积极参加法制培训。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法制培训,经过严格的普法教育过程。在普法内容上注重针对性,在抓好公共法律知识普及外,重点突出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在普法形式上注重操作性,普法学习、培训和考核按统一教材、分级负责、多方式培训、统一考试的方法进行;在普法对象上注重普遍性,重点抓好普法学习;四是扩大学习覆盖面。通过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市民实际接触城市管理,让他们亲身体会和经历,懂得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和自觉依法遵守公共秩序意识,使城区管理逐步进入常规化管理。

为在广大市民中强化“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1的理念,城管局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形式多样,实际效果也十分明显。

一是在执法中宣传,在宣传中执法。本人在一线执法工作中,与广大市民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执法的过程就是普法的过程。在执法一线,执法队员变成普法队员,主动向实施执法对象宣传城管法律法规,并愿意接受群众的监督,愿为市民排忧解难,乐为市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这一举措取得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了广大市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抵触为接受,变反对为支持,使城市管理工作和谐有序地进行。

二是利用宣传阵地,加强法律宣传。城管局根据普法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力求使普法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方面采用制作法制宣传广告牌和悬挂法制宣传横幅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另一方面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法制宣传。及时在电视或广播报道违规违法的人和事,通过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总结法制宣传教育的做法及成效,提高普法的影响力。

三是组织现场咨询,开展普法活动。为更好地把法制宣传与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城管局不定期组织人员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积极开展城市管理法律知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分发有关法制宣传资料,现场解答市民提出的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加强联动机制,形成互动普法。城管局根据自身职能特

点,建立和健全普法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内部统一互动、内外协作联动的普法教育新格局。首先是加强和市局兄弟单位的沟通,做到上下协调互动,分工合作,合力推进城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深入到学校和企业、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在校学生和广大职工、市民的城管法律知识教育。通过教育,及时把精心编印的《市民公共守则》分派分发到人手,增强广大市民的守法意识。此外,主动与公安、交通、建设、规划、司法等部门进行协调,得到他们的支持配合,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为契机,共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实施规范的城市管理工作。

过去垃圾乱丢、车乱停,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市民法律意识差。通过街头宣传和法制教育,不仅加深了市民对城管法律法规的了解,而且使城管队伍本身的综合素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规范执法效果明显体现,依法行政意识大大提高,队伍形象明显提升,完成各项任务成绩显著。查处违章行为是城管执法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查处违章行为工作中,本人始终把握“三步曲”。一是文明礼貌,着装整洁,举止端正,做到先敬礼亮证后使用“您好”等文明用语打招呼,用诚恳的态度感化当事人,从而提升当事人对执法队员的信任度和达到提高办案效率的目的;二是始终遵循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推拉,又不推诿,使当事人心悦诚服;三是找准弱点,对症下药,以理服人,同时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讲求技巧,处理问题有分寸,做到

注重学法指导 提高教学质量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24—02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诸如此类的一些说法:“语文考试考前觉得什么都懂,考场上什么都不知道……”“语文考试复习不复习都一样,都能考八九十分……”有的语文教师也这样说:“其他学科通过复习,成绩提高幅度大,语文课实在不容易。”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从汉语拼音到字、词、句、篇,再到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写作基础知识,内容包罗万象,贯穿在小学到大学乃至更高学历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中。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每堂语文课中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每一篇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拼音(读音)、生字、生词、句子、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及写作基础知识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就课文而讲课文,这样只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一无所获”。

二、注重范文的学习,举一反三

现行的初、高中语文教材,单元篇目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教材处理上,我们先把讲读课文作为范文讲解,然后把自读课文留给学生,通过自读自练提高阅读能力。初、高中语文课本每单元都有好几篇课文,我们应以第一篇和第二篇为范例,先由老师提出学习要求,明确课文的学习目的和主要知识点,再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边学边想边练。学生弄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或同学们提出,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引导解决。最后由学生、老师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教读范文以后,本单元另外的几篇课文,由学生运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老师巡堂指导,在重点、难点之处作适当的引导点拨。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三、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多思多问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学生多思多问,生疑释疑;从知识增长的规律看,知识的真正获得,需要经历从有疑到无疑、无疑到有疑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必须在指导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多思多问。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2)作者选取哪些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3)这些景物都有怎样的特点?(4)家乡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5)试选择典型景物,描写家乡冬天的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设疑释疑,才能深刻理解作品写景的特点,进而运用这一写法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受到熏陶。

联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除了就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质疑外,我们还应指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展开联想。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初中课文《孔乙己》时,我们应引导学生对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孔乙己的结局展开联想:(1)孔乙己怎样度过自己的后半生?(2)孔乙己在爬出咸亨酒店的那夜是怎样死的,死时他会想些什么?(3)孔乙己从此痛改前非,用功读书,以后中了举人,那时他的表现及众人对他的态度又如何?

四、注重触类旁通,总结归纳

从文体看,中学课文主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类。从文学体裁看,可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类。不同体裁的文章,有着不同的知识规律,只有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议论文,我们可根据其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出基本规律:“通览全文找论点,论据必须看齐全;体会论证说服力,联系实际明道理。”

又如学习散文,根据其形散“神”不散、联想丰富、语言优美、构思精巧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学习要领:“写景状物‘神’不散,联想丰富抓主线,优美语言细品味,点睛之笔记心间”。

再如学习小说,我们根据其具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特点,指导学生概括出一些应该弄懂的问题:文中写有哪些人物?人物处于怎样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有何特点?塑造人物用何方法?主题思想怎样表现?指导学生学习时,第一步,先读课文,了解人物和故事梗概。第二步,按小说情节结构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解情节内容。第三步,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第四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揭示作品的社会意义。

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习惯 篇4

英语是难度较大的学科:知识点多,内容广泛,需要记忆。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独立正确地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作为教师,必须教学生“会学”。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能够自由遨游,终身受益。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联想等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和心理,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潜意识里有着“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科学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习惯

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我就告诉学生,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才会事半功倍、效率高。指导他们如何使用教科书:看一看目录,了解本学期要学习几个单元,学哪些内容(如课文的题材和体裁)。要求学生熟悉课本后面安排了些什么(课文注释、单词表、语法讲解、总词汇表和不规则动词表等),并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材料。

同时要指导学生勤查词典。另外,面对琳琅满目的资料,指导学生要精选一两样,不可贪多。指导学生通过参考资料的使用要达到: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2.突破思维定式,举一反三,学以致用。3.进行自我检查,查漏补缺。4.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

二、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上新课之前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学习一遍新课,并提出预习要求。预习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给学生点明预习的目标:预习生词;试读课文,找出新的短语、句型;做一些有关课文的简单的练习,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课的重点、难点,并作一些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解决,为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点打好基础。

三、课堂笔记的习惯

课堂上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专心听讲,勤做笔记。2.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学习。3.通过听老师对知识点的剖析和串联,学会自己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四、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

俗话说:不学不问,不问不知。学和问紧密相连。指导学生敢问、能问,养成求异思维。做到学不知耻,才能有进步。

五、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改错的习惯

能独立完成作业,说明学生能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消化学过的知识。及时改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表明他们上进心强,并要求他们日后经常翻阅,不断强化,防止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六、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和背诵“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熟练的语音语调,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语感的发展和口语、书面语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的朗读,适当要求背诵经典的句子和段落,积累知识,为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及时复习,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

英语的知识点很零碎,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复习,善于归纳零散的知识,才能把知识存储于大脑,形成有条理性的知识网。

学习一篇新课文或一个单元后,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概括化、系统化,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把新旧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力求更全面、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自己所学的东西。

八、定时学习和定量学习的习惯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下,每天坚持定时定量积累知识。质变是建立在量变的基础上的,只有每一天都定量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进一步养成做事情的条理性。

定量学习,有三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单词、语法;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九、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的习惯

强调学生在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领会题意,确保答题的正确,养成细心答题的习惯。

加强沟通协调注重服务指导 篇5

切实推进社区和谐文明共建工作上台阶

驻商业城社区州市共建工作组

(2011年3月18日)

商业城社区地处***市繁华商贸中心,东临河以市木材 公司为界,南以武陵东路为界,西以人民北路为界,北至峒桥头,占地面积近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00多人,流动人口8000余人,辖46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其中已经或正在改制的企业有30余家,社区有9名工作人员。商业城社区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改制企业多、社情比较复杂,特别是受到非法集资的冲击和影响,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和谐文明共建工作的压力大、难度高。在州、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州商务局作为牵头单位,与州粮食局、州贸促会、州商行办、州酒管局、中储粮、州盐业公司、中石化公司、中石油公司、州人寿保险公司等9个成员单位一道,与街道、社区密切配合,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求真务实,探索创新,认真抓好商业城社区的党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帮困解难等工作,社区和谐文明共建工作稳步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搞好共建规划,层层分解任务 州市直单位与社区开展和谐文明共建工作部署后,州商务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和谐文明共建工作领导小

组,党组书记、局长李*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并明确一名副局长担任常务副组长,负责统筹安排、调度社区共建工作,还指定一个科室具体负责协调社区共建工作。同时,与各成员单位进行了沟通,协调各成员单位明确了共建工作的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驻社区工作队,先后4次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制定了详细的共建工作方案,共建工作有章可循。有了规划,有了目标,关键就在于如何把工作抓落实。我们采取层层分解任务的方法,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对责任进行分解,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限。比如,在社区党组织建设上,根据商业城社区改制移交企业党员多、居住分散、不便管理等特点,我们制定了社区党组织建设规划,把争取设立社区党总支及组建所属党支部等工作都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细化、量化,一目了然,分工明确,便于操作,效果非常明显,社区及时成立了党总支,分区域建立了党支部,逐步形成起了区域化的党建格局,建立健全了组织体系,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以情感为纽带,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和谐工作机制共建工作要出成效,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只有理顺了工作机制,共建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明确规定:和谐文明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社区的共建工作负全责,每年专题研究社区共建工作不少于2次,驻社区工作队要定期不定期

地向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召开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社区共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社区共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州商务局作为牵头单位,没有把自己凌驾于各成员单位之上,更没有把自己凌驾于街道、社区之上,而是坦诚相待,平等共事,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多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信机制。去年3月中旬,财信商贸中心项目准备复工,为做好商业城社区重点稳控对象的思想工一,一作,我们急社区之所急,以社区安全稳定大局为重,特事特办,在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后,果断地作出了从各成员单位紧急抽调工作人员组建群众工作组的决定。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密切配合,主动克服单位人员紧张的实际困难,把人员立即抽调到位。群众工作组组建后,采取金天侯工作方式,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还安排近万元专项资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社区重点稳控对象情绪稳定,没有出现无理取闹,阻挠和干扰财信商贸中心项目复工的现象,从根本上缓解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从而确保了该项目顺利复工和正常建设。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和各成员单位、街道、社区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进一步融洽,确保了共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求真务实,注重服务指导,推动社区共建工作上台

阶社区和谐文明共建工作要取得成效,既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也离不开共建单位的鼎力支持,因此,我们把如何服务和指导好社区工作放在首位,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帮助和指导。给社区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把服务工作做到家。州直商务系统单位自身条件都比较差,而且包袱比较重,困难比较多,为给社区筹措必要的工作经费,我们不搞硬性摊派,而是采取自愿的方式,要求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量力而行。20l0年9月,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同志在社区调研时,了解到社区工作经费比较紧张,有些建设项目资金没有着落,社区2名工作人员还没有电脑,他立即召集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群策群力,现场办公。众人拾柴火焰高,你五千、他一万,很快就为商业城社区筹集了6万元工作经费。有了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共建工作中,我们把社区的困难当作是自己的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为社区共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抽调精干力量,把指导工作做到位。为把共建工作落到实处,驻社区工作队加强了对共建工作的指导,制定了系列工作制度,坚持做到日有小结、周有检查、月有回顾,定期分析、定期总结、定期汇报,用制度来规范工作,来促进工作。一年来,在各成员单位和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在驻社区工作队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均走在了镇溪街道办事处的前列。以建设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契机,投入4万元经费对办公场所进行了装修,整合人力资源,打造了一流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受到了州、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大大提升了社区综合服务能力;以美化亮化净化工作为结合点,竭尽所能,筹集3万多元资金,对改制移交企业原市

机械厂、原州糖酒副食品公司职工居住院落进行了有效整治,社区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帮困解难为重点,关注困难居民、弱势群体,先后投入解困资金近5万余元,把各类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区安全、和谐、稳定。过来,虽然我们在社区共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

注重学法指导 提升学习能力 篇6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时间里有百分之八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好:“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犹如自己身上产生强磁场,一与书籍接触,每个磁分子都会处于一种极其活跃和兴奋状态,随时随地准备吸取营养物质,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增值。

具体指导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学习有计划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整理知识的习惯、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在加强指导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反复训练,持之以恒;三是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四是评价表扬,鼓励发展;五是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六是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二、强化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无疑会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在数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取了什么方法,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方法,形成策略。因此教师应积极地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怎样想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思维成果,体会不同解题策略的平台,引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促进思维发展。

案例:比较大小 53( )48+15

生1:因为48+15=63,所以53<48+15;

生2:因为48+15估一估就是六十多,应填小于号;

生3:48+10就是58,已经比53大了,所以填小于号;

生4:因为48+5=53,那么48+15就一定比53大,所以53<48+15;

生5:如果40+15的话就是55,已经大于53,那么48+15就一定大于53。所以53<48+15

……

虽然上述几种比较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学生思维的过程却精彩纷呈。通过比较方法的交流与展示,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多样性。如果把案例中的方法进行分类的话,生1和生2的想法可以看作“直接比较法” ,生1采用精确计算,生2采作估算,估算方法更方便。生3、生4、生5的方法可以看作“间接比较法”,采用了假设的策略,思维含量更高。一道平常的比较题,正因为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总结出不同的思维方法,大大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学生在实践中探究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教会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

数学交流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以游戏、阅读等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想以动作的、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儿童语言的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教会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就是要教会学生“会听”数学、“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思考“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对象,只有多交流、多讨论,才能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迅速发展。

让学生互相交流学法。许多成绩好的学生, 有较好的学习方法, 让他们给同学介绍, 互相探讨, 则会使那些平时不会学习的同学恍然大悟。再者, 因为是同学介绍的, 自己亲眼所见, 有榜样可依运用起来会更自如些。比如, 一位学生说老师教学大于号时, 我就伸出右手的两个手指, 比划出大于号的样子; 教学小于号时, 我又伸出左手的两个手指, 比划出小于号的样子。这样做, 能有效地抵制上课分神现象。他的一席话, 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二天, 我在强调约等号的写法时, 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伸出他们右手的一个手指在面前比划着。

五、学法指导必须与学生水平相适应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7

一、 唤醒自主意识, 让学生愿学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 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加强引导, 不断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儿童刚入学,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 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 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诱导积极思维, 让学生乐学

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 提供给学生理解数学的模型和材料是教学设计活动中的第一步, 但是要让学生深入其中, 看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观念, 作为教师不能让这些数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 应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上, 通过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交流、反思, 才能完善自己的认识, 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经常问这样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你认为他错在哪里? ”等, 让学生把他们的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示出来.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学生猜测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我适时引导,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有的学生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一半, 根据刚才老师把一个长方形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体, 把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体推测, 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 所以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一半;有的学生认为把同样的两个圆锥倒过来正好是一个圆柱;还有的学生认为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的1/2, 因为圆锥比圆柱少的那一部分不是一个圆锥 , 等等. 这样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展示, 学生在交流、辩论、反思中完善了自己的认识.

三、参与分析评价, 让学生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 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 也更学会评价自己. 因为, 学生在评价别人时, 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 发现他不符合在哪里, 或错在哪里,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 + 6 + 6 + 6 + 4时, 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 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①6×4 + 4;②6×5 - 2. 出乎我意料的一名同学却是做7×4. 我表扬他大胆创新, 同学马上反对. 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 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 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哪个最简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 由学生唱主角, 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 心理压力得到减轻, 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 个性及特长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 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鼓励质疑问难, 让学生善学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设计有效的教学框架, 让学生在状态最佳的时候安排相应的活动, 掌握了一些科学性的规律, 便会把好课堂教学的命脉, 才能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 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 敢于争辩质疑, 标新立异, 才能生动活泼大胆探索,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设计的问题之中. 他们用心思考, 真诚交流, 时而困惑时而高兴, 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我注意尊重学生的创新活动, 允许学生“越轨”或创新失败, 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 对不完善的意见鼓励学生探讨并帮助其补充, 对那些不合逻辑的奇思异想、稚嫩的质疑问难我则予以呵护与鼓励.

美国教育杜威也说过:“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面前上课而应站在学生后面.”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积极地鼓励他们思考、尝试、实践、质疑. 给学生充分的自信, 尽量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 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 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 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 畅所欲言, 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 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学会与同学合作, 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 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 得到提高.

注重学法指导 篇8

一、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基本原则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用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 教师可以把相同板块的课文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式教学, 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建筑艺术介绍单元, 教师可以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林》、《凡尔赛宫》、《黄鹤楼》及《于园》这几课结合起来讲解, 先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对这些建筑有大体的了解, 再结合自身理解向同学们讲解这些建筑的基本结构, 然后比较中外建筑的结构, 最后说说自己更偏爱的建筑风格。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而不仅仅学习课文,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因材施教,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的情况, 教师应当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再实施“因材施教”式的学法指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学生上课状态的观察, 找出学习较吃力的学生,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让他们课后多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 通过文本阅读找到学习语文的感觉。课上, 教师也可以多提这些学生问题, 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并且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还可以让课堂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学习, 让他们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3.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经常进行沟通, 也是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一个主要原则。学生无法把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对老师过于敬畏, 不敢在课堂上将自身想法表达出来。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 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 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 教师应该注意多与学生进行课堂沟通与互动。比如,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小说单元, 教学《变色龙》一课时, 教师在让学生饰演小说中的人物时, 自己也加入到饰演角色的行列中, 与学生共同参与演绎。课后, 教师留在教室, 参与学生的课后讨论, 通过讨论对学生的学习动向有较为具体的了解。

二、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基本教学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合理的课堂结构编排。

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合理性,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语文学法指导时, 要有效结合教材内容, 避免学法指导脱离教材内容而过于天马行空。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是将主题相似的内容放在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这时可以抓住这种安排方式, 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教学。在对教材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应偏重对学习方法的讲解教学, 而不是一味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2.结合实际生活,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对语文的运用,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包括平时与人说话的方式, 广告商打出的广告语等, 都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因此, 学好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外, 在课外也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比如, 可以让学生找出广告中错误的语法运用, 在写作课上可以让学生拟定一些应用文。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很好地运用语文,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 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进入初中后, 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 可以先让学生预习,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解课文。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予有效辅助, 针对学生的理解误区进行纠正, 并对学生理解正确的地方进行肯定, 及时予以鼓励与表扬,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乐趣, 并且在其后的学习中愿意主动学习知识。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时, 就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 他们渴求课外知识以丰富自我, 这样, 学生就能逐渐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是一个跟随学生学习情况不断优化的过程, 需要老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 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 要将眼光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鲁芳芳.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范晓红.关于苏北地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使用效能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王梅芳.刍议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若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习作指导要注重三多 篇9

一、习作指导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这里的“生活”既包括其所处的“学校生活”, 又包括“家庭生活”以及“社区生活”。在学校生活中, 学校班级所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 以及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等都可作为指导学生习作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 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体验活动的经历, 交流活动的感受。同时教育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 勤于思考, 发挥个性。有时候教师还要有较强的作文教学机智, 要有意识地去创设一些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习作。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字生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 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出现类似“人来疯”的情绪, 诱导其作文的愿望和动机, 使之产生写作的情绪和感受, 这就是写作前的思维“热身”, 或者“大脑风暴”。有了这种“热身”、“风暴”, 就有可能使学生出现写作的思维热点, 然后在比较自然的心理状态下形成情绪的宣泄。如一次我在上习作课时, 端来一大盆肥皂水, 请每位学生装上一小杯, 说:“吹肥皂泡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 今天这堂作文课, 先让同学们吹泡泡, 看谁吹的泡泡又大又美丽。”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 向不同的方向吹出好多好多肥皂泡。这时, 我提出第二个要求:“泡泡吹出来以后, 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形状, 它的变化, 看看它是怎样飘动的。”学生充分活动后, 我又指点:“你们吹出的泡泡真美丽, 瞧, 那些泡泡要告诉你们悄悄话呢?”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了, 他们自然而然地拿起笔把自己吹泡泡的情景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这时, 学生对作文已不觉得苦恼, 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需要, 作文也就成了一件快乐事。

二、习作指导要多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于永正老师在一次执教三年级习作课即将结束时, 和一个同学表演了一个奇妙的哑剧。哑剧的题目叫“查作业”。表演结束, 于老师请小朋友回去写写“查作业”, 注重写好对话。这一个教学片断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哑剧表演中查的是什么作业, 师生之间怎样对话, 全凭学生自己观察后进行想象, 这自然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创造性表达的条件和空间。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才能使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 富有生气和灵气。于永正老师在很多习作教学公开课上, 常常是在充分展现习作情景, 讲清习作要求之后, 就让学生尽情地写, 一气呵成、不间断地写。而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上, 对写作知识的教学, 呈现出过多过细的现象。有的老师在教学生叙述事情时, 为了把事情叙述完整, 就要求学生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 甚至把起因、过程、结果等交代得面面俱到, 还要加上个环境描写才作罢。还有的教师每逢指导学生作文, 均要从构思、选材、写法等方面详细指导, 甚至把“立意”也要强调再三, 到最后, 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死气沉沉。

当然, 这里谈多给学生习作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表达, 创造性表达, 并不是因噎废食, 对讲授 (主要是写作知识) 全盘否定, 我个人认为关键是“讲什么, 怎样讲, 什么时候讲”的问题。

我们提倡小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 就是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作文, 事情是怎样就怎样写, 怎样想就怎么表现, 不拘形式, 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表达出来。试想, 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 你给他讲走路的技巧行吗?只有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训练, 把文章写得文通字顺了, 才有可能谈及技巧。

三、作文指导要多让学生自主拟题

学生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这一角度, 我们来考察以往的命题作文 (特别是平时习作) , 的确是把学生的习作内容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框子里, 而且有时候的命题并不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范围, 或者说不是学生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我们硬要学生去写自己不熟悉或不愿写的东西, 可能增加一次就会挫伤一次学生的习作兴趣, 怎么还能谈得上“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注重学法指导 篇10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置于教学的首位, 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目的, 让学生确实形成学习常规, 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探索本领和创新发展的精神, 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巧妙指导, 教会学生读书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学生学会读书 , 提高读书的 效果, 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 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读书的本领, 让他们从简单的文字中挖掘有用的信息, 领会文字中包含的内涵,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进行数学语言的翻译, 更应指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去读, 用发展的眼光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 并自主归纳, 及时将新知融入已有的认知体系中, 不断感悟体验新知, 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 如在初一“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内容少, 教学时间宽裕, 教师可利用课内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 当然, 教师可给予适当的阅读提纲, 如:什么叫乘方? 什么叫幂? 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a3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其中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哪个? -32和 (-3) 2相等吗? -33和 (-3) 3相等吗? 为什么? 由此可发现什么规律? 这样的问题解决了, 这一节的内容的知识也就自然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 再如, 学习“合并同类项”一节, 因为前面学生学习了一次式的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原来一次式的范围扩大到整式的范围, 这里,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 去发现, 总结,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得出:同类型不仅所含字母相同, 而且相同字母指数也必须相同. 通过这样长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把握数学信息的本领, 尤其是一些较为繁杂的数学问题, 学生能够透过表象, 抓住本质, 从而领会问题的要领, 学生数学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二、注重激励, 教会学生听课

初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主要还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 教师关键是要让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紧紧锁定在课堂上, 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当然, 教师要通过生动鲜活的语言,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吸引学生, 但同时, 我们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全神贯注地去领会教师对每节课提出的学习要求, 注意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和推导的过程, 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串联, 对例题关键的提示和处理, 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和补充, 我们都要让学生潜心领会, 从而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锁定注意力, 耐心倾听, 开启思维, 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 教师要经常不断地给学生以鼓励, 帮助他们建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让他们树立坚强的意志, 能在面对困难时, 不气馁, 不失望, 耐心倾听, 战胜自己, 超越自我, 在不断挑战自我中实现自我价值和意识的升华, 更锻炼了自我, 培养了学习能力.

三、启发引导, 教会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 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种思维方法, 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 教师可从以下诸方面入手:

1. 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找准学生思维的切入点, 采取启发式教学, 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从而将新知识迅速同化到原有知识结构中, 即“以旧代新”. 如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教学, 教师可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入手, 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正向迁移, 从而触发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学会思考.

2.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相互碰撞. 为此, 教师可借助数学课堂上一些容易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彼此交融, 从而让他们相互讨论, 相互切磋, 敞开思路, 活跃思维.

3. 开展变式训练, 优化思维品质. 教学实践表明, 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变式训练, 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提升思维品质.

4. 回顾总结解题过程, 分析比较思维成果. 不同的思维过程虽然都能实现问题的求解, 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显然存在差异, 教师在问题解决后, 要指导学生分析比较, 针对不同方法, 展开讨论, 让学生自主得出不同方法的优劣, 使自己学习能力得以升华.

5. 开展小组合作, 互动探究.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 相互影响, 此外, 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充分暴露在其他同学面前, 既给其他同学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也同时使得彼此相互参考, 相互比较, 给共同提高提供了机会.

四、方法总结, 教会学生解题

众所周知, 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 也正由此, 我们的很多学生陷入了题海中, 不注重总结, 既浪费了实践, 更降低了效率, 教师要指导学生切忌为了单纯解题而解题, 而应在解题中拓展思路、掌握方法, 对定理、公式活学活用, 理解推导的过程. 对于课堂上的例题, 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维、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 既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

注重学法指导 篇11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高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特别是阅读课的设置,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特别是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更要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其次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章节子目,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人物、地点等历史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再加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阅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增强学生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记笔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将来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中,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笔记,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还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指导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提高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依存关系。因此,在学习时,我们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横向、纵向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各科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音乐、绘画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使人从各种层次、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分析。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他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而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第二中学)

注重学法指导 篇12

方法一:“四舍五入”法。如计算576÷18、672÷42,这两道题里的除数18和42中,18比较接近20,而42却比较接近40,这时就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来试商,即把18看做20,把42看做40来试商,算出的结果是576÷18=32,672÷42=16。

方法二:“同头无除商八、九”。这种方法是指被除数与除数首位上的数相同(俗称“同头”),但被除数第二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第二位上的数,不够商1(俗称“无除”),那就可以在下一位上用8或9试商。如239÷26、705÷72,这两道题中的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数相同,而且被除数前两位也都比除数小,不够商1,即“同头无除”,这样就能很快在被除数的第三位上面直接商9,如果遇到商9偏大时,再调商8,因为商可能是9或8,所以,这种试商法称作“同头无除商八、九”,或称“商九法”。

方法三:“除数折半商四、五”。也就是指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与除数的一半十分接近的时候,就可以在下一位上用4或5试商。如330÷68算式中的除数68的一半是34,被除数的前两数33接近34,且小于34,这时可以直接商4。再如350÷68算式中的除数68的一半是34,被除数的前两数35接近34,且大于34,这时可以直接商5。

方法四:“取中数试商”法。如790÷26、264÷66,这两道题的除数都比较接近“几十五”,除数26接近25,除数66接近65。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直接用“几十五”来试商,由于原来的除数与“几十五”的差比较小,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调商的次数,从而简便算法。人们通常把这里的“几十五”称作“中数”,所以,这种试商法叫做“取中数试商”法。

方法五:“无除一半直商五”。如133÷26、426÷84,这两道题中的被除数前两位都比除数小,而且被除数的前两位正好是除数的“一半”,这时就可以采用“无除一半直商五”的试商方法,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直接商5,这样,就能保证既对又快。

综上所述,试商要既对又快,关键是方法要灵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上介绍的“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而且还要根据题目数字的特征,灵活运用一些特殊的试商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知识。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时,要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自圆其说”的习惯,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形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使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学习方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推动学生从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到一般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最终领悟一些巧妙方法,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习的兴趣。

【注重学法指导】推荐阅读:

要注重学法指导06-30

注重方法注重训练08-17

三注重07-21

注重05-15

五注重05-16

注重考核05-29

六注重06-25

注重整体06-29

注重实验07-02

注重思考07-06

上一篇:经济制度安排下一篇:福建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