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发展

2024-09-20

注重发展(共12篇)

注重发展 篇1

12月2日,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的科学发展方向。

会议指出, 要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 以校企合作为主线, 把加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作为主要工作抓手, 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会上特别强调要抓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的实施, 为推进今后1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据了解, 此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 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 (据中国广播网)

注重发展 篇2

名度和影响力。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是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健全领导机制,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理论学习是一切素质教育的根本。我委继续深入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经常利用主委办公会议和全委会组织、引导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学习多党合作和党派历史及章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领导人的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常开展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引导成员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理顺情绪,增强信心。我委作为县级基层组织,班子领导绝大多数为兼职的,他们既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又要对民主党派的会务工作进行研究、决策和部署。三年来,我委争取、创造机会,让班子领导到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州党校和**党校参加各类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班子领导的理论素质,不断提高领导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升华人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逐步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目前,第四届主委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讲究团结,提倡奉献,相互尊重,平等议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议事局面。

这一届领导班子十分注重关爱党员,以“情”感人,多种形式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一是节日的慰问。每逢重阳节和春节,市委会都从有限的经费中安排召开座谈会,让老党员有相聚的机会。班子领导还一起到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家中慰问,送一份关爱。二是患病时的探望。凡是患病的党员,班子领导都亲自探望,给党员送一份安慰。三是去世时的告别。对去世的党员,班子领导都一起上门吊唁,并参加遗体告别,这既是对逝者灵魂的告慰,也是对生者的重大安慰。四是关心党员的困难。党员子女学习和家属患病求医等方面困难,只要有向市委会求助的,我们都给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情”感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调动了党员的热情和积极性,领导班子在党员中树立了形象,凝聚力增强了,影响力也扩大了。我委向委员、支部主任布置的参政议政任务都能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两年来,我委集体提案不仅数量上增多了,质量更是上了一大台阶,受到了**市政协的高度赞扬,部分提案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得到落实。这与党员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是分不开的。

二是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力度。

加强后备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是确保后备干部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委十分注重加强对后备干部进行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教育,进行党史和与我党优良传统的教育。通过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报告会、培训会、学习班和座谈会,帮助后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尽快成熟。,对一些经过培养锻炼且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积极向有关方面推荐,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换届时,我委在人事协商中,注重安排一批后备干部。如本届委员会中,新任主委1人,新任副主委3人,新任委员14人。二是在市各级人大、政协换届前,主动与中共**市委统战部协商,争取在人事推荐工作中多安排后备干部。由于名额有限,对一时尚未进入班子和政治的安排,但确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党员,我委将他们安排在基层支部和六个工委会中继续培养,为他们搭台铺路压担子,提供在党内发挥作用的机会,让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成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后备干部队伍中大多是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有的被列为党外干部培养对象,有的被选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他们是我党的“形象代言人”。随着参政党历史责任的增强和参政议政领域的不断拓宽,对民主党派干部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委在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中,学习上提倡求真、求实、求新、求深;在参政议政工作中要求有责任感,有质量、有水平、有独到见解;在各种会议的发言时强调要认真准备,言之有物,出真知灼见。

三是严把组织发展关。

注重能力 关心发展 篇3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 设计 能力 发展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载体.传统教学中学生作业的设计有许多优秀并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因为要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相吻合,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偏重于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且枯燥重复,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作业的设计在传承基础上,更要注意改革和创新.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结合学生生活,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作业,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科学学习水平.

一、开放型作业——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开放型作业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开放主要表现在题设条件开放、题设情景开放、解题方法开放和问题答案的开放等方面.开放型作业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与解答,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

如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垫的玻璃会反射出刺眼的光,影响学习.请你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每种方法所运用的原理(题设情景开放);又如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你在体育课上使用体育器材时,一定用到了许多科学知识.请你举出三个实例并分别说明每个实例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条件开放);再如学习完“氧气或二氧化碳”后,可布置学生写一篇“氧气的自述”或“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等小论文(答案开放).

二、实验型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学生的科学学习是对科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因此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关于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涉及的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方案的改进和优化等都可以成为实验型作业设计的内容,可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型、实验操作型、实验分析型等.

如在学习完“力的测量”后请学生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在学习完“氧气”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怎样证明水中溶有氧气?请与同学合作,共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水中是否溶有氧气;又如学习完“电功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你家有电冰箱吗?能否请你爸爸或妈妈协作,利用电能表测出它的实际电功率?当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将体力和脑力相结合,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后收获一定不少.

这些别开生面的作业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作业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经受挫折的良好思维品质及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调查型作业——形成学生的合作意识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他人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调查型作业正是以学生的合作性作为基础,让学生在彼此的合作中完成最佳作业.我们可根据课程的安排,充分运用本地的课程资源,适时开展课外调查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参观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如学习到“燃烧与灭火”时,可以布置下列作业: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组成小组,通过询问他人,走访消防部门,查阅报刊、杂志或上网查询等方法,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采用的灭火方法,附近地区发生的火灾事故及起火原因,附近工厂、企业、公共场所采取的防火措施.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向家人和邻居宣传消防灭火的知识,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所调查内容.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会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调查方法,并培养了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四、阅读型作业——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互联网遍及世界各个角落,面对浩瀚知识,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如何处理纷繁信息,识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这也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科学是一门很有趣、很有用的学科,生活与科学知识密切相连.当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到了一定程度后,就要求他们阅读各种相关课外书籍,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当今科技动态,这样学生在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联系了生产和生活、自然和科技,与时代发展同步.

如讲到“金属材料”时,书上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可以适时提出富有诱惑力的作业,让学生查阅更多的有关形状记忆合金的资料, 其中可包括人造卫星、神舟飞船中的天线等,并在班上作交流讨论,旨在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锻炼演讲口才.这些作业的布置,一方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端正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

五、观察型作业——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观察和分析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是我们通过感官来认识事物,分析则是通过思维来深入事物的规律.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学生其他学习能力如实验能力、求证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基础.因此设计观察型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体,观察和分析不断变化着的各种科学现象,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提高科学分析的能力.

如可以对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作业:仔细观察你的自行车,看看它的哪些部分是增大摩擦,哪些部分是减小摩擦?它们分别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请以科学的文字加以分析说明.对步行上学的学生则布置:你是否注意到新建的绿化地带上,工人师傅要将刚移栽树木的许多枝叶剪掉,树干包上草绳,外面用塑料密封.请以科学术语加以分析并与同学交流.

经常性、有计划地布置一些观察型作业,提出比较具体的分析要求,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形成观察和分析的习惯,锻炼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做上述几种类型的作业,学生会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充满生活情趣且有实用价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继承优秀的作业设计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新颖的作业代替为学生厌烦的机械性练习题,就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接受,在主动参与的意识中练习并掌握知识,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龚孝华,徐勇.新课程评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注重有效参与促进主动发展 篇4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 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 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 创设有效的情境,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1. 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 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 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 我们都长大了, 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它们跳着、捉着, 捉着、跳着, 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它急坏了, 不停地叫着, 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 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 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 各自踩着荷叶, 听着歌曲, 学习歌词, 学起来轻松愉快, 意犹未尽。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2. 创设生活情境。

音乐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 丰富课堂的内容, 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 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 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在兴趣中自主、自动、自悟, 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养。

3. 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性。音乐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 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让位还权, 创设学生探索空间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探索的能力, 教师要从权威者, 传授者的位置上退下来,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展示教材蕴含的新颖奇异的内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毫无疑问, 这是最持久最有效的学习动机, 应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时间, 保证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表现音乐。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音乐的海洋, 在探索中激发兴趣, 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探索。

三、提供机会, 搭建学生展示舞台

音乐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使他们心情愉快, 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 乐于发表意见, 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四、重视合作, 拓展学生参与途径

学习过程既是学习主体的心理活动过程, 又是人际关系的相互交往、合作的过程。为此, 好的音乐教学应该为儿童提供讨论, 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通过学习群体的讨论和交流、归纳, 验证形成正确结论, 获得更多的音乐活动经验。研究表明, 采用合作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比采用听课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课堂上, 若都让一个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时, 大部分学生的精力不能完全集中, 而在分组活动中, 分心的同学比较少。所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为全体学生拓展主动参与的途径, 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注重金融培训过程协调发展 篇5

王顺

金融时报(2004年09月14日)

首先,要注重一次性培训与持续性、终身培训的协调发展。其次,要注重高层次人才培训与全员培训的协调发展。再次,要注重一般性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的协调发展。第四,注重培训需求分析管理与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协调发展。第五,要注重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协调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培训与使用的协调发展。

当前金融培训虽然已进入了多层次、规模发展阶段,但是金融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需要注重金融培训过程的协调发展。首先,要注重一次性培训与持续性、终身培训的协调发展。从金融培训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培训仍以一次性为主,对循环式、持续性培训关注不够。金融业是知识、信息含量较高的行业,在21世纪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的情况下,金融从业人员靠一次或两次培训是不可能适应金融业持续发展要求的。美国的约翰·奈斯比特曾说:在只有变化是惟一不变的新信息社会,我们再也不能期望某种教育是万无一失的了。伦纳德赛利斯(LeonardSayles)也认为:高效率的管理者应把培训当作是一个不间断、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因此,随着当今金融运行环境和条件的快速改变,必须思考和制定金融人才持续性、终身性培训战略,只有通过不断培训,保持金融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保证金融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要注重高层次人才培训与全员培训的协调发展。金融业与其他行业比较,是知识密集程度更高的行业,不论金融宏观管理,还是金融微观运行操作管理,每个层次和环节都要求金融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只有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不能保证金融有序、高效运行。因此,只关注金融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不够的,更多的金融培训注意力应放到全员培训上。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金融部门都十分重视全员培训,并且有非常细致、周密、可持续性的全员培训规划和方案,实践证明,实施效果良好。

再次,要注重一般性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的协调发展。根据未来金融培训发展要求看,特别是随着现代金融业不同岗位专业细分程度的加深,以及每个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发展的不均衡性,应把金融培训重心由一般性、规模性培训,转移到个性化培训上来,由粗放型培训向集约型培训转化。今后个性化培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快远程网络教育(E-Learning)的发展,根据金融专业岗位人员不同知识需求,通过开发设计若干门金融培训课程,供不同学习者选择。

第四,注重培训需求分析管理与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的协调发展。当前金融培训组织

管理存在“头轻脚重”的现象,注重实施过程管理多,重视需求分析管理少,是影响金融培训效率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需要参加金融培训人员的知识需求分析研究做得不够,往往先定培训项目,后选派培训对象,对参训人员的知识需求程度到底有多大了解的不够深入,即使是有一些需求分析,也只是停留在一般组织需求调研上,在没有完全摸清培训对象知识需求底数的情况下就组织培训,严重缺少主管和个人知识、理论和技能需求分析环节,结果是需要培训的人员和内容没有得到培训,不需要培训的人员参加了培训,不需要培训的内容占据了很多培训时间。实际上是金融培训组织管理依然没有摆脱凭经验、想当然的陈旧模式,这与发达国家培训管理理论和实践相比是一个最大的差距。因此,要想使金融培训更加卓有成效,必须实现培训组织管理重心由注重实施过程管理向重视需求分析管理转移。一要健全和规范需求分析管理层次,即组织、主管和个人三个层次需求分析,特别是要注重主管和个人的需求分析;二是科学运用需求分析方法,认真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金融知识、理论和技能要求标准,然后测定每个金融从业人员履行职责能力素质的现状,最后进行标准与现状差异度比较和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系统培训方案。只有加强了金融培训需求管理,才能真正提高金融培训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五,要注重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协调发展。根据目前金融干部队伍现状,应“双管齐下”,在抓好培训的同时,重视学历继续教育。一要重视对已有金融专业学历人员的在岗知识更新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二要重视对非金融学历人员的金融专业培训。三要重视没有学历金融从业人员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培训。可考虑积极探索一种“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培训形式,我认为把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注重数学推理发展数学思维 篇6

一、猜想打开推理的大门

猜想是一种数学想象,这种想象并不符合逻辑,是凭借经验和直觉推断出来的一种伪结论,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探究。客观上,数学猜想能够为数学发现提供机会,同时也能够给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教师要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认知冲突的制造,引发学生的猜想,带领学生推开数学推理的大门。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两只蚂蚁保持相同速度,从a点开始绕着正方形和圆周爬,哪只蚂蚁最先回到起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从圆与正方形的关系上来思考。也就是说,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正方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这是问题的关键。基于此,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也有学生猜想圆的周长超过了直径的4倍之多,还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超出4倍。

在圆的学习中,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合情推理,从而确定圆的周长与直径倍数关系的范围,这就为下一步深入探究提供了思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不断调整,使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不但在疑问中主动探究,而且在解答疑问中习得方法,领悟新知,初步建立起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由此可见,从数学想象展开有依据的数学猜想,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第一步。

二、操作积累推理的经验

小学生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为薄弱。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能够丰富数学表象,积累学生的数学经验,对数学推理提供重要的感性积累。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的推理有清晰的认知,特地带领学生展开操作实践。先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入手,采取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的办法,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有的学生将三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如图1),有的学生将两个锐角叠加在一个直角上(如图2)。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了直观的认知。这时,又出了一道综合性问题:如果∠1+∠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会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因为已经有了之前的操作和实践,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推理经验,能够很自信地进行判断,并说明其中的理由。

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实践,根据操作实践形成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就能够使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由最初的直观性向抽象性发展,由此使思维能力也由感性发展为抽象的理性。

三、演绎形成推理的逻辑

数学思维的最终体现是要落实在对逻辑推理的有效演绎上。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能力往往会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实例指导,一边带领学生进行推理演绎,一边教给学生推理的规范,在步步追问中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并养成推理使之符合有序、有据的逻辑性品质。

如在教学“周长”这一内容时,设置了这样一道习题:在周长为6厘米的长方形中,如果在中间加一条线段,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的解决办法出现了两种分歧:一种认为周长应该是7厘米,还有一种认为周长应该是6厘米。

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此时,教师并不评判,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展开推理,弄清楚几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周长,在这个封闭的长方形图形里,周长就是指封闭一周的长度;紧接着需要学生弄清楚,从A点出发沿着长方形的四条边转一周,是否还要回到A点,答案是肯定的。那也就是说,这一周还是围绕着长方形转了一圈。根据以上推理,学生很快就有了清晰的思路,并且通过推理得到最终的结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还是6厘米。

在以上教学环节的引导中,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对周长的概念进行了复习巩固,然后分析了从A点出发这个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步步深入探究,使数学逻辑缜密细致,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也提高了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注重心理品质促进自主发展 篇7

一、信心———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尊重、信任和自我激励来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火花时, 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考障碍时, 切莫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应因势利导, 用话语温暖他们, 用情感感化他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信, 让班级充满人文气息, 让学生的精神脉搏与教师一起跳动。

二、动机———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器

动机是内驱力, 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 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 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

布鲁姆认为, 有效的教学, 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预习使学生课前就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一上课就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因此, 每次上课前, 教师都应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 要求他们自学生字新词, 并将重点内容及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用铅笔做上记号, 边读边思考。同时, 设计一些预习题让他们思考。或者让他们自己在预习时提出问题自己加以解答。

三、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知识性、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 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的兴趣向深入发展, 我们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 努力调动其积极情绪, 引导学生的兴趣走向稳定。对此, 语文课应根据内容的特点, 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实际, 内容生动有趣, 形式灵活多样, 即次次课堂有新内容、新花样, 使学生百学不厌。每篇课文, 由内容决定形式, 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四、体验———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化剂

《新课标》上明确的阐述: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 因为有了体验, 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 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 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的过程。

注重课堂研究实现自我发展 篇8

(1) 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课堂是传道授业的地方, 研究课堂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最优发展;同时, 在研究过程中, 教师也获得自我发展, 这种良性的循环结果是获得师生发展的“双赢”。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研究教学必须从课堂起步。

(2) 怎样研究课堂。研究课堂应该从课堂实践和理论的结合点上下手, 使课堂教学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使理论研究有

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班主任的责任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 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 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同学, 通过各种教育形式, 组织各种活动,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地贯彻落实。及时积极地把班级工作中的问题向学校反馈, 使得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注重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篇9

传统的耐久跑教学方法, 只重视学生跑的时间和距离, 而忽视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科学的指导, 形式单一, 枯燥教法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和畏惧心理。只要老师提到“耐久跑”, 学生就会毛骨悚然, 嘘声一片;回想起往届学生在耐力课上的表现:大部分学生拖拖拉拉, 有边走边聊的, 有打闹的, 有慢走的, 有插里圈的……下课后, 学生们一个个闷闷不乐地离去, 这样的现象令我不由得扪心自问:“耐久跑为什么这么难上呢?耐久跑是一项锻炼价值极高的运动, 总不能因为学生的厌恶而弃之不用吧。”

二、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了, 八 (4) 班上课了, 我微笑着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耐久跑, 如果让你们说, 我们今天要发展耐力素质, 你们会选择哪些方法, 用哪种方法最好呢?”没人说话, 冷场了。这一点我理解, 因为大部分同学畏惧长跑。我又说:“同学们看, 我在小黑板上写了三种耐久跑练习方法, 现在用纸给贴住了, 谁能猜出来上面写的是什么方法吗?”这一招, 灵。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并提供一个个方法, 每当有学生讲出与黑板上相同的方法时, 我就揭开一张白纸。最终, 在我的提示和指导下, 三张白纸均被揭开了。我问:“哪种方法最好呢?”学生各说各的理, 争执了起来。我急中生智地说:“现在分成三组,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练习, 好吗?”我想, 这下问题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耐久跑了吧。没想到突然又冒出一个胆怯的声音, 来自我的背后:“如果我一个都不喜欢呢?”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 目光齐刷刷地向我聚来, 心里一定在想:“糟了, 老师一定要发火了。”其实, 当时我真的想发火, 我的“精心设计”就被这一句话给毁了。但看到那一张略带紧张的面孔后, 我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怎样才能扭转局面呢?”我的脑子飞速地运转起来, 有了:“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好, 敢于说真话, 实话实说心中的想法, 老师敬佩你的勇敢与诚实。我们就要讲诚信, 敢做敢当。老师我只不过是你们的兄长, 没有畏惧的理由, 请那位同学到前面来, 好吗?”在那位同学往前面走的过程中, 我想: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团结一致并积极地去学习、锻炼, 又何尝不可呢?我们真要拘泥于那个“精心编排”的教案之中吗?学生冒出来的自主学习火花真就不能体现吗?当那位同学来到我面前面带歉意地说:“老师, 我并不是找茬, 其实, 我真不想利用黑板上那三种跑步的方法来增强我的耐久跑的能力, 那样跑既单调又没有激情。提高我们耐久跑能力的方法, 还有其他形式吗?”我转向大家问:“同学们, 你们说他问得好吗?”下面以热烈的掌声回答了我。我便说:“那好,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发展心肺功能、提高耐力跑的方法有哪些?”这下, 下面的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有的说跳绳、踢足球、打网球, 有的说爬山、游泳……什么都有, 其中有人说出了许多以组合游戏促进耐久跑能力的练习方法。我一看, 时间过得真快, 还没跑, 时间已经过半了, 怎么办?我就说:“我们今天就来个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自主创新的练习吧!同学们可以用老师介绍的这种方法, 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创新的方法, 来发展我们的耐久跑能力。”同学们三五成群商议着, 选择了许多不同的练习方法。争议过后, 除了绕校园跑以外, 有十几个同学以组合游戏的方法练习着。他们依次跳过长绳后, 从一边足球门跑向另一个足球门跳过皮筋, 再以同样的速度跑向另一边足球门, 而后接上长绳, 不停地来回奔跑跳跃;还有几个足球“高手”用那灵巧的双脚在足球场上来回地奔跑着, 一刻也没停息, 个个满头大汗, 兴趣盎然。我暗自算了算:这些自主练习内容不比我教案预设的距离短, 相反, 在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达成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 我只把学生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摆设, 一个等待被填充的容器。在课堂中一旦学生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 是将教案进行到底, 还是大大方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 是我们体育老师常遇到的问题, 也是我们每节课反思教案预设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关键所在。通过这次耐久跑的教学实例, 我明白只要我们课中把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 恰当地处理好课中的“节外生枝”, 不仅可以达成预定目标, 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课堂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商业零售要注重多业态发展 篇10

我们看一下电子商务,大部分食品在电子商务上成功,我举一个欧洲的例子。对食品而言,高物流的成本和相对低的毛利,传统的一些零售业坚持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从以上两个故事当中,我们得出以下关键点:在零售业当中,所有的业态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定位,都可以生存。我们要注重多业态的发展,尤其是便利店模式。

在所有业态中创新和专业化是零售业生存和成功的关键。

下面,我想说创新在零售业要弄清楚究竟什么叫创新,我们讲到创新往往就想到高科技,实际在零售业创新是无时不在的。我们零售业非常关键的是价格,当然,这点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都非常关注价格,都希望买到优质价廉的东西。但是光有这一点还是不够,我们还要注重差异化。我们分享一下家乐福在这方面的体验。

第一,在当今时代洞察消费者一些行为的变化,现在在家乐福中国区我们每年做3万人次顾客的调查,尤其刚才张主任讲到年轻人的客户越来越大,他们对消费行为有什么变化,我们每年对3万顾客进行调查,可以获得关于消费者一些关键信息。我们这个调查通过门店调查,也有通过网络调查,除此之外我们也和消费者召开一些会议,我们门店经理面对面和消费者进行交流,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第二,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在零售业可以表现在食品安全的方面。举一个例子,现在家乐福在各个地方通过与政府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在中国投资四个大型食品安全实验室,我们就可以检测水果、蔬菜、肉类、鱼类等超过3千个品项,相关检查结果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并且告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安全的工作。比如说我们使用的二维码,两年以前我们采用了二维码的技术。在家乐福农超生鲜食品对接上就有了二维码的技术,这样就可以获得购买食品的相关信息。这些生鲜的商品直接从农民手里采购,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追溯的信息。

20 1 4年推出了高品 质的产品,就是“加优鲜”,这样的商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改良以后生产,所有“加优鲜”的产品具有三个特征。一个是原产性和可追溯性,还有是美味和安全性。

第三,零售业在社交媒体和沟通领域应该有所创新。我们现在使用社交网络的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发布各种各样的话题和信息,和家乐福的粉丝有一个互动,我们目前的粉丝有700多万,所以我们的创新就在自己身边,可以运用在零售业各种环节当中。

第四,团队的专业化非常重要,也是零售业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所以培训是加强业务专业化的关键。在内部竞争方面,家乐福中国区在2000年就设立家乐福中国培训中心,就是培训大学生,到现在为止有两千多名家乐福员工通过内部的培训得到了晋升。我们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的培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的专业团队确保在零售业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五,我们认为在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之间还要能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因此,家乐福就推出了校企合作的项目,2014年通过管理培训生的项目,一共有两百多名大学生进入了家乐福中国区。

第六,跟我们专业人才有关,团队的激励和承诺也是一个关键,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留住人才。家乐福近几年推出了一个利润分享计划,如果门店和团队一起努力达到这个目标或者超出这个目标,我们就拨出一些额外的利润和员工分享,每个月公司对门店的表现进行考核,主要是鼓励团队合作的精神,并激励团队有更加好的表现。

注重思想渗透 发展学生能力 篇11

关键词:数形结合;分类;探索归纳;化归;类比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方法,它对一代人的数学素质起到持久而稳定的影响。它使一代人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价值,学会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它能把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正是人们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因。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说是几何与代数最完美的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代数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通过对几何图形处理,实现抽象代数与具体形象的几何图形的联系和转化,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目的。如:初一代数推导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我们可构造它的直观模型,从而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再如:初中代数二元一次方程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讨论,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两条直线交点问题,这样抽象问题就转化为直观形象的问题。

中学数学的各科都渗透了数形结合的内容。正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才保证了代数和几何的统一性、共同性和实用性。

二、分类思想

所谓分类思想,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它能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规律,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如:三角形按角分类,也可按边分类。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分类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分类,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变一般为特殊,变模糊为清晰,变抽象为具体。如初三几何弦切角定理,就是采用分类思想证明的。通过分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数的概念,更便于掌握数的运算规律。

三、探索归纳思想

归纳法也称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从两个或几个简称判断或特称判断(前提)得出一个新的全称判断(结论)的推理。数学中,由一些例题的解法总结出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或公式,或通过一些具体数据的计算结果来推出一般数学规律等,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归纳法。例如,通过对圆周角不同情况的考查发现,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时,它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一半;当圆心在圆周角内时,它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一半;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它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一半,而圆周角与圆心关系只有这三种情况。于是推出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一半,这是一个典型的完全归纳推理。归纳的方法是认识事物和发现真理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探索的归纳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思维方法。

四、化归思想

在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悉的问题,这种的思想称为化归思想。其基本思想是: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是将待解决问题A,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问题B,而问题B是相对较易解决或已有固定解决程式的问题,且通过对问题B的解决可使得原问题A得到解答。初中几何处处蕴含着化归思想,初三几何教材中,圆的有关计算是初三几何三角形有关计算,以及三角函数知识的拓宽和推广。由于教材本身存在着这种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就随时可启发学生回忆旧知识,以旧引新,将新问题化归为旧知识。例如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它是建立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基础上,化归思想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将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化归到直角三角形中,给学生指出,正多边形要计算的元素对应到直角三角形的元素,而直角三角形的有关计算有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这样就把陌生的问题归结转化为简单、易于解决的问题。②通过典型的例题渗透化归思想。初中代数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知识的学习,解习题无处不体现化归的思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是建立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因此引入代入及加减消元法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建立在因式分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二次函数y=ax2+bx+c(a≠0)的知识讲解过程是从y=ax2→y=ax2+k→y=a(x-h)2→y=a(x-h)2+k。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知识发生的背景材料,展示化归脉络,诱发学生实现化归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化归意识。

五、类比思想

数学中有些问题它们在某些属性上都相同或相似,通过类比推理方法,可以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类比的方法有助发现问题,同时类比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在学生解题中具有发散思维的作用。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全等这一部分,再讲相似三角形这一部分,就是类比方法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学代数各类方程,都是先定义,再讲应用,最后讲解的讨论,可以采用类比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注重发展 篇12

教师的工作大致可分为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两大类。依据这两种工作的性质构成两种评价模式: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显性工作是指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易量化可操作的活动。对教师显性工作的评价称为显性评价。隐性评价是指与教师相匹配的、不易量化、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思想引导, 人格感染熏陶, 心理辅导等。对教师隐性工作的评价称为隐性评价。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显性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 定量的、终结性的认识和评价是依据教师的外显行为做出的认识, 是根据教师的显性工作进行的评价。倚重于显性评价容易使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一系列的弊端:第一, 手段目的化。重视目标的达成, 忽视目标的达成手段。第二, 趋奖避罚。重视评价的实利性的功能, 忽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第三, 过程形式化。重视行为过程形式, 忽视形成结果的内容。第四, 自我价值感的弱化。重视工作中的物化效果, 忽视职业道德、忽视自我发展和提高, 降低自我要求。

实际上, 就学校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价值功能体现而言, 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相对重视隐性工作, 有利于对过于重视显性工作评价所带来的流弊起制衡的作用。显性评价的偏颇导致教师评价的许多弊端, 隐性评价的运用有利于教师评价的全面形成。

一、从教师的评价制度来看, 隐性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

显性评价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功能。第一, 表明教师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工作职责, 他们的工作表现是否符合校方的期望。第二, 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 判断他们是否已经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很显然, 这种评价的实施是基于对教师可以量化的外显工作的评价。它的弊端恰恰出在对教师外显工作的评价上。而这种以教师的外显工作为内容, 以奖惩为主要手段的评价制度难以对教师教育工作全面有效评价, 也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展性评价是基于对传统的教师评价过于倚重, 对教师显性工作弱点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过程, 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 培养他们具有主人翁的精神。它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 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 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 为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 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这种教师评价制度重视教师评价的全面性, 除了传统的评价制度所关注的内容以外, 还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 强调教师和学校在未来发展的有机结合, 提高教师在评价中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二、从学校课程类型来看, 教师隐性工作属于潜在课程

学校有两种课程类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育工作者施良方认为显性课程是指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隐性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从广义上来讲, 潜在课程是指显性课程以外的所有的课程形式, 它具有潜在性、隐蔽性、广域性、多样性和难量化性的特点。通过人文环境、精神风貌的建设对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价值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准确地讲, 它更是一种氛围课程、环境课程, 具有思想教育性、、性情陶冶性和关系和谐性等基本特征, 与显性课程相辅相成, 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 通过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往, 呈现教师人格中的教育因素, 是教师具有多种角色的主要体现途径, 也是教师本身具有潜在教育功能的主要体现。

三、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 内隐性是教师工作的显要特点

首先, 教师职业工作手段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等显性的教育功效, 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其次, 教育效果相对滞后, 教育的周期长, 所需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教育活动是周期长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的教育成果要经过长期的教化、许多人通力合作才在若干年后从学生的工作成果中体现出来。再次, 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育活动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对学生的教育是极具个性化的活动, 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艰巨性。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共性和个性, 做到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面的教师职业的特点, 都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 无法量化的隐性工作中去, 而这也正是教师工作全面、复杂、繁重的主要原因。

四、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来看,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社会形象

社会对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基本上是内隐的。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师是铺路石”等。应该说, 传统的教师观的确把优秀的教师看成是学生成长中, 发展知识、智慧、品德、修养的主要来源。但传统的教师观在由衷赞美教师职业的同时, 却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这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相对而言, 忽略了教师的自我提高和自身的存在价值。教师的发展囿于被动而隐蔽的空间中。

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这种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与其他脑力劳动许多不一样的特性, 其中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隐性工作中。教师的隐性工作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 教育形式以感染熏陶为主, 重视学生的感情、集会、内省、慎独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统一。第二, 教育的内容以非智力因素为主, 重视学生的情感、情绪、意志、动机、习惯、兴趣、人际关系等, 培养学生的情商。第三, 教育方式具有人格化、个性化。教师依据自己的人格物质, 去芜存菁, 塑造学生的人格。第四, 工作的效能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深层次的发展和成功的需求。

上一篇: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下一篇:通风空调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