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024-07-06

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精选7篇)

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1

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心理学告诉我们,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特征,它包括动机、态度、情绪、性格等诸因素。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并在小班化教学中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催化剂”。的确,对孩子们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游戏性学习。我班学生对具有游戏因素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他们往往会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学习氛围很好,大家你追我赶。在活动中他们相互牵制,又相互促进。六和冲关活动,主要以学习为主,以纪律、卫生等为辅。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个月的游戏学习,班风、学风有所好转,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应该说这个活动很有成效。既寓教于乐,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做到人人参与,各显神通。

其次,我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尤其可以“新、奇”激发兴趣。我提倡:“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们纷纷提出了很多疑问,立即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情绪高涨。学习文言文时,实行探究性学习。经过阅读、质疑、解答三步骤,由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避免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弊端。除此之外,变序讲读课文,创设意境,制造悬念,小组讨论、比赛,均可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质疑问难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途径

由于学生年龄小,接触社会时间少,有许多大人看来不必解释的问题,在孩子们心中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想说、想问。作为教师则不能因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压抑学生的各种个性。在小班化教学的今天,教师更应发挥小班人数少的优势,仔细耐心地倾听学生到底提出了什么问题,并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得到圆满解决。只要教师不厌其烦,适时点拨,让学生无拘束地质疑问难,定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保证成功的教学。

三、鼓励表扬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感人者,莫先于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育学生必须动之以情。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赞扬。处处留意,时时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教师的微笑、教师的一句鼓励表扬会让学生志高气昂。以心交心,以情传情,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会成倍地予以发展。

由此可见,小班化教学中尤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它能推动孩子们攀高涉险,催开他们智慧的蓓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小班化教学注重的是实质,而不是形式(位置的摆放不必强求,我觉得传统的摆放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级公约 :

学风严谨 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 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 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 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 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 永不言弃

班级口号: 七(5)七(5),永不落伍

班风:做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

学风:务实、求真、勤奋、创新

班主任:谭春娣

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2

近几年来, 由于城市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 一些大中城市小学班级人数开始逐渐减少, 因而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区根据实际状况, 全面推行实施小班化教学。本文从课堂交互、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理念等不同层面, 就小班化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师生互动, 构建民主和谐课堂,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场所

由于小班班级规模减少, 课堂内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增强, 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率大大加强。因此, 充分利用小班教学时空重组的有利因素, 让全班学生“动”起来, 提高小班教学的效益。在小班化教学中, 教师充分发挥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作用, 利用小班人数“少”的特点, 增加与学生接触的频率,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 在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中, 师生活动的频率得到提高,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随之得到发挥。对教师而言, 教师不仅能做到讲授知识, 而且更能走到学生当中, 倾听学生的发言, 捕捉信息, 解答质疑, 进行方法指导, 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对构建民主和谐课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运用自主、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1. 分层次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承认学生个性潜能、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实行“弹性目标责任制”, 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 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实现“优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 学困生吃得了”, 使教学步入“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想境界, 这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 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班优势,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争取每节课达到100%以上的发言率, 对智力低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倍加关注, 予以个别辅导, 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2.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小班化教学具有诸多优势,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了保证。因此, 在教学中更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加生动有趣, 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生动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各学科教材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想境界。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时而让同桌同学对讲、时而小组讨论、时而大组交流、时而全班竞赛、时而作滚雪球的游戏等教学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跃跃欲试的状态, 在不变的教学时间中使教学效益大大提高。

三、创设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使其个性得到锻炼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与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班化教学, 以更广阔的时空, 自由变换的小组形式、灵活多样的组合活动教学, 创设情景,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使学生个性得到锻炼。

1. 实物刺激

学生是充满差异的个体, 好动是这些个体普遍存在共性, 因此,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 以教材为载体, 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 以灵活运用方法为手段, 努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如:认识“大”、“小”、“多”、“少”, 让学生看一看, 比一比苹果和枣哪个大、哪个小, 哪个多、哪个少, 进而理解量词“堆”、“群”、“颗”等, 然后读读儿歌, 进行练说, 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

2. 听说读画结合

这一方法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小小的船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广泛读的基上听配乐朗读,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然后画下来。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 画出了不同的画面, 但主题是相同的:蓝蓝的天, 闪闪的星星, 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儿上, 这里巧妙的运用听说读画结合,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多重感官参与学习,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做好铺垫。

3. 课堂表演

小组学习是小班教学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 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 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小燕子回来了这一课, 通过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在沿途看到的变化, 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日新月异。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 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 表演他们从南方飞回来的经过, 比一比, 谁能把小燕子看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地更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 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 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有利于个性的培养。

四、发挥小班化优势, 探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业评价方式

“教育的魅力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个性化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 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需要的现代教育观念,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改革, 使其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1. 课堂提问的评价改革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废弃传统的简单的“对”或“错”的课堂评价语言, 对回答正确、有创新的独特见解, 要给予表扬鼓励;答不上来需耐心指导, 对他勇于回答的精神给予肯定。

2. 作业评价改革

改革传统的“甲、乙、丙、丁”的简单作业评价方式, 对作业中的优点进行表扬赞赏, 对缺点错误要委婉地告诉学生使其及时改正, 对低年级小学生还可以加印小红花、小红旗等激发学习兴趣。批语要突出特色、突出个性;课堂作业提倡及时批改, 当面指导订正。

3. 操行评语改革

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了,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了解也更细致、更全面, 在操行评语撰写上应有更强的针对性。因此,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尽力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能, 写出富有个性差异和各具特色的评语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成绩和进步, 树立自信心, 向更高目标迈进。

五、转变教学理念, 大胆创新,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应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 进一步学习研究, 创设更开放的教室空间, 安排更新颖的组织形式, 探索更开放的教学模式, 开发更丰富的活动形式, 使小班教学发挥出自身优势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 备课模式的转变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是班级规模减少, 使得学生受到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增多, 从而加大了师生间交互频率, 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学生的主体意识。由此我区实验年级一改过去只备教材的状况, 安排实验年级每周三下午第二、三节为集体教研时间, 每次教研先就本周的主题进行学习、探讨, 如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成长记录袋的使用等问题, 然后分语文和数学两大组对下周的教材作分析, 最后分班级探讨, 这样既把握整体改革目标, 又从实际的学科教学入手, 从每个班级入手, 从每位学生的实际入手, 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 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 课堂教学的转变

由于小班化教学的实施, 使得老师们从传统教学中以传授性为主的教学方式, 转变为主要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我校实验年级的教师能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进学生中间, 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 他们在课堂上更多地表现为组织教学活动, 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多的是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而真正实现开放性教学,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评价方式的转变

我区不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实验年级的老师们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 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重视知识、技能考察的同时, 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发展学生个性。

六、结束语

人的个性与人的创造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条件, 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在丰富的活动中, 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切入点, 真正投入其中, 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发现问题,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亲身去实践, 这样做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

摘要:小班化教学通过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同时能促使每个学生全面的个性发展。本文从课堂交互、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理念等不同层面, 就小班化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个性发展,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于立奎, 赵国玲.发挥小班化优势, 突出个性化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 2007 (10)

[2]荆昆.利用小班化教学, 创建全新的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 2007 (9)

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奠基教育,是各校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进行了尝试。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学龄前教育还落后于城市,大部分的儿童没进入过托儿所、学前班,学龄前教育滞后是我们制定实施教改方案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统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童趣,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活动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达到感性的升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要及时扑捉新时代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把小学教学的改革信息与农村教学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借鉴城市小学教改的现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安排教学,拓宽备课视野科学地准备教学,以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水平组织教学,以学生的提高幅度做自我评估教学。2)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加大力度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声像,讨论式、感情表演、试验演示、作文演讲等各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其思维任其驰骋。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可以产生兴趣,在无形中有种极强的吸引力,推动学生去探求问题,揭开事物的奥秘。首先抓住小学生好奇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于农村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参加幼儿园教育,学前班的时间短,学前教育基础差,课外读物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读过课外书。为了培养他们广泛阅读书籍的能力,拓宽他们文学知识的视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按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实践证明:1)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导入要风趣精炼。用故事、儿歌或谜语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状态,如:《把信寄给爸爸》一课的导入是用一个信封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出一个小朋友给爸爸寄信,而进入课文的。要讲解精炼,重点突出,要做好课堂的主导,如:学习《青蛙给星星打电话》一课的课堂提问,他还会说什么?如果是你,你又会对星星说什么?立刻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时间禁锢的思维活跃起来,认真思考想象,发言踊跃,形成全体同学互动。同时,教师要注重班级“弱势群体”的活跃、参与程度,做好引导工作,达到不留下死角,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2)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讨论式教学,给学生充分的发言,阐明自己观点的时间。学生的讨论发言显示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映出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差异性,为教师提供了可靠的教学反馈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消化理解课堂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是有突出效果的,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真实的依据。3)在每单元结束安排一次读书汇报会或作文讲演会,让学生自己组织,做到学生间互评,力争扩大学生发言范围,尤其要注重内向性格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宏观管理好课堂,并做好恰当点评总结,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对语文课产生探究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这样把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课外读书、写作比赛、语言交流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对语文深奥探究渴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三、语文课堂要走向社会,要让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利用社会的大舞台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校外活动纠正学生的错别字;节假日带学生到集镇活动,多注意收集广告、招牌、店名、农贸市场的错别字。也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错别字纠正比赛,成语解释比赛,诗歌创作朗诵比赛。这样会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巩固、提高、扩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也给他们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拓教师教学视野,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学思路的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如《将相和》一课,教师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中所担任的训练重点“事物的前因后果”,又要看到文中所渗透的“文道统一”的思想,还要看到《将相和》一文中写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鉴(这样的写人的方法,不是本单元的重点,但见识研究一下,不是就为学生作文积累了写作知识吗?),更要看到古代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其次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谈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

数学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篇4

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男生欲用砖头砸学生,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见到男生已经等他. 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 ”接着又拿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对我的尊重.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说: “据了解,你打那个学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先生又给了男生一块糖. 这时男生哭了: “校长我错了,学生再不对,我也不该打他.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就该结束了. ”陶先生对打架的学生并没有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采用肯定其优点的方法,使其自己认识到错在那里,而且更加深了对错误的认识. 这就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的魅力和带给学生的深远意义,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发展性原则是教育评价最重要的原则,指的是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1].

发展性原则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一、课堂学习的及时评价

所谓课堂学习的及时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当时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学习的及时评价更加尊重教育目标的个性和潜能性的开发. 有效、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多方位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代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开放”. 而“开放”的程度愈高,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就愈多. 课堂上,对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方法的多样化,师生总少不了要评定答案的是非正误. 评价技巧运用的好,课堂增色不少; 反之,则影响教学效果.

二、任务学习的表现性评价

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对于中国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们应能主动跟上时代的潮流,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作为培养这些能力的数学课程,只重学习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现已远远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建立既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以此来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终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及相应能力的提高[2].

三、过程学习的质性评价

质性的评价方法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 1) 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是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 ( 2) 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相比之下,量化的评价方法则更多地表现为数字,反映的是学生发展的结果.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

四、课后学习的作业评价

传统的作业评价,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的精确化和客观化,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 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做到学生作业从集中专制走向自由民主; 作业的评改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 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多元评价的相互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5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信心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改变现状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教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习、思考、质疑、提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又如:《落花生》一课中,有位老帅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有问:“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其自觉读书,了解课文内容。另外,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径还有创设情景,给低年级《皮球掉进池塘了》编故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办法,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下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使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三、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将相和》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语文课上进行朗读训练时,一位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找自己的榜样,敢于向榜样挑战。在教学《匆匆》朗读时,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挑战;有的学生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就在学生多次的失败与成功地朗读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义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四、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6

关键词:职高体育;学生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本文细述职中体育教学课程中,老师根据当今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特性,明确了学生个性化培养发展和创新精神,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对职高生个性化教育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即发展身体方面,又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还要完善个性,所以做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有几点教学建议:

一、职中体育课中,应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

个性化教育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发展,其中个性培养发展,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忽视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职高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什么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呢?这是因为:

1、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各年龄阶段个体的生理特征也不相同,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培养就必要在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

2、职高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在共性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个性。

3、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正确认识,调动其积极性,在运动练习中学生感到快乐,心情舒畅,情感上满足,课堂上气氛活跃把学生真正当活动的主人,使学生的个性提到培养与发展。

二、职中体育课,应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实施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实施途径很多,从建立育人的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论谈:

1、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要符合体育教学环境

有健康的教学环境,才有健康的学生,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室外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教学中有教师的讲解,示范,有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通过练习强化,增强体质。

而健康的体育课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在场地上卫生,安全,锻炼;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个性的必要条件。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场地上进行的,把场地合理安排规划,设计得美观大方,粉线清晰,器材干净,标志醒目,才会给学生增添美感,调动学生的无能无力积极性,学生在这些喜爱,热衷的运动环境,练习过程中,获得身心体验,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表现,有良好的情绪,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2、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要符合集体意识观念

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上进心;荣誉感的,有渴望争取自己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品质训练和培养,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失地乐用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自主学练的条件,在学练过程体验到求知满足,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有篮球全体学生乐意让自己服从教学集体的需要,把自己与集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觉地适应和遵从角色规范要求,从心理认识到服众纪律既是教学集体的需要,也是自身学习的需要,从而强化集体意识,增强教学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和集体主义精神。

职高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性,学生气质类型的特殊性和兴趣爱好的不一致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又由于中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体育技能的基础和气质,性格的不同,接受和掌握能力就有所不同,因而体育教学应视学生具体性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以培养他们体育运动能力,发展个性。

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学练的条件,让学生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确定方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信,发挥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3、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要符合教师形象准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模访的对象,是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广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力,这些条件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现代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拉近与学生距离,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心理行为,使学生从内心钦佩,尊敬、信赖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条件。

体育教师应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只有公平正直,诚恳坦率,实事求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避免面的印象和看法,速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见解,给予学生质疑教师权威的权利,在职高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多些理解和宽容,多用鼓励法,少些斥责,对学生应同等看待。

4、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要符合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育课堂教学应以活沷自主,兼顾严肃,避免长时间单一练习方式,封闭式体育教法,应发展新式,开放式教学,力求单调教学内容具有新意,我们一线职高体育教师应采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选用新兴运动项目研究教学,如青少年喜欢的街舞、轮滑、时尚的愈加排舞项目,结合音乐色彩各社会流行元素,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学习达到最佳学习状态,获得生动活沷的个性培养与发展。

小班化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顾名思义就是快乐, 当学习充满乐趣时, 学生才能发挥更为有效的能动性, 激发出创造力。

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感兴趣, 是因为没有负担。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没有负担, 是因为在美术课堂上所有奇怪的想法都可以大胆提出, 而且美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前,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发生变化, 要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 推陈出新, 在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我个性。

教师课堂内容的安排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能动性的表现, 教师要灵活运用绘画、制作、设计和欣赏等不同方法, 抓住学生的内心需求, 激发他们的个性魅力。

二、创设培养学生个性的环境

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动手参与,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

(一)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实践表明,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 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 和其它的学科不一样,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学生中间, 亲身示范, 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点拨, 因此,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分大组围桌进行教学或带学生在户外上课, 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创造条件, 并能激发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欲望。

(二) 为学生创新搭建平台

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对于学生的作品, 不论好坏, 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当学生无法完成作业时, 教师的帮助会激发学生更加大胆的创新。教师给学生安全感, 让他们定下心来参与, 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表现, 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个性也将得到开发。

(三) 让学生体会自我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都会产生成就感。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 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完成,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难度过高, 学生可能就会不愿完成它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 为了让学生能合理地展现个性, 教师要因材施教, 控制难度,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三、多种形式展现个性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中心, 美术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个性。参与是美术课堂必不可少的, 小学生愿意表现, 也喜欢表现, 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的机会。

(一) 不拘一格的安排

1. 以“新”带“动”, 挖掘个性的潜力。

美术课一开始的设计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往往能使学生展现不同的个性。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教师采用不同寻常的导入方式, 会让学生在很快朝着预设的方向前进, 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情, 期待着在动手环节表现自己。

在小学教学中, 游戏往往最能抓住孩子对美术课的盼望心理。在上《我的喜怒哀乐》第一课时, 笔者一上课就安排学生做小游戏———对着自己带的镜子做表情。照镜子谁都会, 可是自己看自己做表情让学生感觉很新奇。小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 马上就动手比划起来, 从而对新课有了兴趣。

笔者接着让学生观察不同表情的特点, 学生发现:笑得时候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会有小酒窝, 鼻孔会变大……笔者让他们画下自己的表情, 全班学生的同一个表情各有特点。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学生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 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 寻找新意, 使之有新鲜感。在上《五彩斑斓》一课时, 笔者用小实验引入, 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 一点一点地变, 直到出现另外一种颜色。这一变化, 学生没有见过, 觉得很新奇, 兴趣顿生, 跃跃欲试。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 学生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 最后学生发现了规律, 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 红加蓝变为紫, 黄加蓝变为绿, 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在动手中学到了美术知识, 从实践中得出了结论, 对颜料的认识加深了, 运用颜料画画就不再困难了。

2. 以“静”带“情”, 增加个性的蕴涵。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美术课上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 增强情感意识。在上《小螃蟹的故事》一课中, 笔者有意识地讲述关于小螃蟹的童话故事, 他们觉得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小螃蟹, 于是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美丽的环境。有的学生画了小螃蟹和妈妈一起快乐的生活, 有的学生画了螃蟹之间的决斗, 有学生画了螃蟹家族的选美赛……学生各自的作品里面都有自己的童话故事, 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教师的示范上, 不仅学会了画螃蟹, 而且陶冶了自身的情操。

利用多媒体, 能使美术课堂的空间变得更大, 带给学生更广的视野, 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能得到更多的展现。在上《中国民间玩具》一课时, 笔者不仅找了大量的图片来介绍民间玩具, 而且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皮影戏, 学生立刻对欣赏课有了兴趣。笔者还利用中国地图来引起学生的好奇, 展示各个地区的民间玩具, 把民间玩具介绍与这一地区的特点结合, 形成多维视角, 学生可以真正了解民间玩具的奥秘, 而且能发挥创造力, 对民间玩具进行变化, 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3. 以“动”带“创”, 发挥创造的个性。

美术教学是能动的, 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 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 使学生既有愿望又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 进行创造。

在美术课上教师进行实物讲解, 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上《有趣的鞋》一课时, 笔者展示了自己做好的几款不一样的鞋子, 让学生观察鞋子的不同材料, 然后让学生试穿, 再与自己脚上的鞋子进行比较, 说说鞋子的颜色、功能等, 并以这些实物交换作为奖励, 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做别人没有想到的, 他们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了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鞋子, 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鞋子的结构, 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关注点, 女生制作的鞋子漂亮但功能不多;男生制作的鞋子构想很妙, 但做工较粗糙。在制作中学生会想出很多创意的元素, 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 这也是美术课上展现自己的方式。

(二) 参与中展现个性

1. 在“赏”中参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美术的绘画和手工都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他人个性化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 给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学生就容易接受他人意见改进自己。

一堂课后把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学生对此较感兴趣, 看得仔细, 学得认真。教师要在学生参观时介绍这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 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学生就会明白他人的长处, 有助于下次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对于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 在“帮”中参与。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听。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情绪积极, 思维敏捷, 想象丰富,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励学生走上讲台, 参与“教学”, 让学生讲述自己绘画和制作的心得体会, 学会分享, 共同进步。

3. 在“评”中参与。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 受自身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的影响, 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积极性, 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 教师应秩序渐近地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最终达到展现个性、大胆创新等美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万兴, 吴博.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4]常锐伦, 全国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育论文集[C].西安, 2003.

[5]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6]万伟, 秦德林, 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7]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8]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5.

[9]叶奕乾, 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好娃娃反思下一篇:2015出纳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