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成果展示

2024-05-25

小班化教学成果展示(精选10篇)

小班化教学成果展示 篇1

小班化教学模式展示课听课反思

开一中李三文

听课能让我们积累经验,听课能让我们反思自我,听课还能让我们吸取教训„„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小班化教学模式展示课”。我觉得每一位参与展示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给我留下深刻映像的有以下几点:

1、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驾御课堂的能力强。

2、教师能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主题设计,情景再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等一系列有效学法,让学生在情景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知,从而形成体育技能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3、把枯燥的课堂教学创设得丰富生动:做游戏,动手操作等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整合了课堂各项资源。

4、课堂最大的优点就是在课堂中既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探究、合作学习。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听了参与展示的教师们的课,结合自己平常上课时的表现,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反馈回的情况随时调整了教学计划,从而生成了“鲜活”的教学资源。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也思考如果是自己上课该怎么处理,并与执教者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很有实际意义,我觉得它对提升我的教学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听课后我也对执教者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虽然他们是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但是同样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不完美、但又要不断趋近于完美的过程。这样边听课边思考,以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确实是我们新教师成长的一条好途径。

教学是相通的,不管是听哪一个学科的课,我想最终的目的还是从中发现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自身教学的好的地方,取长补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听课的目的莫过于此吧。

小班化教学成果展示 篇2

一、改变以往教师主讲区域地理的观念

对于世界区域地理来说, 同学的熟知度不是很高, 教师引导和主导课堂的部分多一些。而对于中国区域地理部分, 如“西南地区”, 我们自己本身就生活在这一区域云南省, 除此之外, 四川省、贵州省都是云南省的邻居, 同学们去过这两个省的也比较多, 对于比较近的重庆市也有较多的了解。地理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的时候, 就可以在一定的教学框架下, 把知识讲解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下去组织和收集相关内容, 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成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 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 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 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课堂效果如何, 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备课前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在进行“西南地区”的备课时, 教师需要做的其中一个环节是, 收集学生在云南、四川、贵州和重庆的某些地方拍的照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进行一个片花导入。如果在备课前就获得了学生去这些地方旅游时的照片的话就可以对这些照片进行筛选, 发现有些很重要的地方没有图片展示的话, 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图片。对学生去过的地方进行了解, 关键是了解他们去那里时了解到了关于当地的哪些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的时候就可以更加有条理性。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已有的认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既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 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乡土知识, 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

三、充分激发出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

带着兴趣学习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通过对世界区域地理一学期的学习, 可能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觉得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 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出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知识。在“西南地区”部分, 有如下的一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四川)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贵阳)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云南) ……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 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树立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关键。

四、把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交给学生

小班化教学成果展示 篇3

展示设计课程,是视觉设计专业技能拓展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展示设计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探索。目的激发学生专业学习主动性,以完成典型设计任务工作为目标,教学过程中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手段,进行课程设计。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主要以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着手,教师通过“案例”或“项目”,通过“头脑风暴”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逐级消除目标,分阶段层层递进的提高。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1.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目标拆分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展示设计的概念原理;了解展示设计的流程;了解展示设计的方法。

(2)专业能力目标

能运用展示基本原理进行创意设计;能运用所学技能完成企业展示策划;能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民族情结和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明:

1.学生以设计团队一人形式参与设计,团队选出队长,队员中有一人为评选委员会委员。

2.学生既扮演甲方(企业代表)也扮演乙方(设计团队),例:假设有A、B、C三个组,A组为B组的甲方、C组的乙方,B组为A组的乙方、C组的甲方,以此类推

3.课程项目中学生工作组设计

学生以工作小组一员身份参与教学。 工作小组在必要条件限制下,本着自愿结合的方式成立。必要条件是为了保证各组能力适当均衡。例如:各小组人员个数一致(一般以5~6人);每个小组内都要有男生与女生;每个小组内要有不同省份来的同学等等。通过这些规定让学生去了解同学,学习看见别人身上的优点与不同,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自愿成组是为了小组运作有一个比较好的默契开端。并且以小组成立仪式固定每个小组团队。

小组成立表内容:

(1)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LOGO

(2)组员能力分析表,小组综合实力分析。

(3)小组成员承诺书

(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共同完成小组成立表,指导老师调整确认。)

(4)以工作小组(设计团队),完成设计项目。

注:小组一旦成立将持续到项目结束不做变更,若有学生发生无小组或中途退组将视为工作项目失败没有课程成绩。

4.教学内容分段要求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参观调研、项目探索、项目分析,设计创意、设计制作、设计展示、设计评定九个阶段{76课时}。

(1)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引导{4课时}→知识学习(分组知识段掌握){4课时}→知识交流{8课时}教师对展示课程理论体系进行知识构架引导,知识结构分块,由各小组认领学习知识块,掌握知识块内容讲解给其他小组,发起提问与解答,最后布置思考题查小组教学效果。

这部分的成绩分两部分组成,一是知识块讲解评分(其他小组打出)。二是解答其他小组作业完成度(思考题解答综合评分)。

这样的最大优势就在与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讲懂要比自己听懂难,各小组知识掌握度也高于听课。同学讲课激发听着好奇,提问与解答也比较踊跃。教师对每段知识模块总结提要确保知识点完整准确。期中对理论部分进行开卷考查确保理论知识的掌握。

(2)案例学习

教师提供的设计方案样本,设计样本来自企业实际案例项目,分析方案{4课时}的优劣得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临摹作业。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最终完成目标与设计要完成的内容。

(3)参观调研

会展参观{8课时}→知识交流{4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实地参观展览,每个学生要求对一个品牌展位完成参观报告(文字介绍,实景照片,平面草图),小组共同完成整个展会的ppt汇报,介绍整个展会的特点与设计亮点。 学生直观了解会展中实际展区的设计效果与尺度概念。

(4)项目探索

根据教师给出的总任务书,制定项目方案,从甲方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做会展,了解展示设计要达到的效果与目的,并以小组单位完成项目任务书。并选择设计团队物色乙方小组来完成项目。项目书招标{8课时}

(5)项目分析

接到项目的工作小组分析项目与甲方组充分进行会议沟通,做好会议记录,明确项目要求,签订合同协议,了解合同权利与义务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明确项目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组内分工,制定项目流程表设立阶段完成时间表。设计进度表整合展示设计任务书制定(小组任务签约){4课时}

(6)设计创意

项目创意交流 {4课时},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时间安排、做好设计方案意向,教师指导创意素材是否合理,如有不合理尽快修改。与甲方达成共识。

(7)设计制作

教师检查学生草稿图,尊重学生创意,在必要时进行修改。教师指导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进行修改,绘制具象草稿图。确定草稿图后,在比较、讨论并和教师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小组设计方案,尊重学生思考,在学生方案有重大错误时干涉,学生在设计方案基础上制定实施绘制计划。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文本制作。展示设计应用制定(方案交流){16课时}

(8)设计展示

最后小组根据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完成一套小组作品,产生成果。并ppt汇报展示,互相学习与评定,邀请企业行业人员参加评分,从实战的角度给出指导与点评{4课时}。

(9)设计评定

教师汇总总结,指出作品优缺点,充分肯定学生成果,鼓励学生并给出拓展性意见。

回顾制作过程和作品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自我反思,完成项目小结。{4课时}完成小组评定、学生自我评定合成学生课程综合成绩。教师整理优秀作品归档。

5.教学综述

高职学生都有共通点:学习理论知识都毫无兴趣,但是动手操作的实践课,都跃跃欲试,所以像展示这样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程,难点就是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而在以前传统教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能持久,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特别有兴趣,但是一旦牵扯到比较繁琐的设计,或者制作出来的效果不如预期的好,有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最后放弃制作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安排教学时如何将教学的难点化解,如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项目课程上将内容做了细分,先让学生由简到繁,递进式的学 ,让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就感。学生关注自己作品的成败、关注同伴及老师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

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完成项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在项目任务完成度,每个学生有课程手册引领,记录学习进程的前提下,分组合作学习,将基础好差学生交替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展。引导文教学法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完成个人设计方案,并积极小组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好地培养独立自主、自觉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完成了个性化培养,是每个学生在工作组项目化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缺点,有针对的扬长补缺,发挥自身潜能。教与学目标一致,教师从“考核者”学生的对立面走到“引领者”学生的身边,真正成为良师,引领学生完成自我专业人的塑造。

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与大班化教学 篇4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并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策略,而在小班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符合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质以及接受能力,无论是从班级人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师生关系还是教学效果上都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本文在经过深刻的比较研究后,提出了顺利推广小班化教学的策略,以求小学英语教学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小班化教学,大班化教学,比较研究

Abstract: Teaching in the small-sized class is the trend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the world and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 policy, the applying of i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is accord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of primary school, accord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pupil and their reception.It also has some advantages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 ,the policy of teaching ,the method of teaching, the course evalu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and the effect of teaching.After comparing the small-sized class and the large-scale class in some aspect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f the carrying out of small-sized class in order to scratch the new course standard.Keywords: English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teaching in the small-sized class teaching in the large-scale class,comparison and study

1前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互动性,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模式。实施“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推行素质教育运行机构的构建,符合实现小学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英语教学实施小班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密度和频度将提高,情感交流的机会将增多,从而大大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力、学校生活的亲和力和集体的凝聚力。然而,由于教材的缺乏,经费的缺少,以及教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的存在,小班化教学在推广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相信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模式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实现小班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变化。2 小学英语教学、小班化教学以及大班化教学 2.1 小学英语课程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有效得提高我国的英语水平.小学生模仿能力、记忆力、可塑性都比成年人强,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发挥他们的潜力.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底子薄、语言环境差、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设备条件有限,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小学英语课程的顺利、合理的开设还任重而道远。

目前来说,小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分为小班化教学和大班化教学两种教学组织形式。2.2 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指班额不超过40人,以25到35为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育” [1]作为一个专门名词,是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术语。其所包括的基本概念有:小班、小班教育、小班化教育。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小班教育——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是指在压缩班额之后, 与班额变化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方式。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论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 并形成一定特征的教育过程.即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 小班教育的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 具有教育模式的普遍意义。小班化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扩展了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一方面小班化教学扩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即在一个不变的空间中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人数,从而扩大了学生活动的范围。另一方面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上课发言的机会要比大班学生大的多,使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得到了展现,教师也能在指导过程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发展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师生之间增强了互动: 英语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师生课堂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小班教学,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座位排列方式,使课桌摆放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小组围坐式、圆桌式、排队式、“U”字形等多样性的排放形式使学生对教学环境产生了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是高密度的交互,不只是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是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双方的情感达到共鸣从而发挥双边的最大效应。利于情感的培养:规模庞大的班级,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层次不一,客观的环境阻碍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机会,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或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发言的权利会受到剥夺,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失去主动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信心,甚至与老师产生隔阂。而在一个小班化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对老师产生亲近感。

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在小班化的课堂里,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更容易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更有时间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更容易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集中起来讲解,问题更具指向性。2.3 大班化教学

大班化教学是一种传统的、也是现阶段最为普遍的教学组织模式,是指班额在45人到46人之间的教学组织形式。大班化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教学中存在其一定的优势,如: 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大班化教学更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常常穿插各种活动,大班的英语教学人多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资源,激发各种各样的课堂交互活动。再次,人数多,信息量大,学生间交流机会多,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另外,人数多,能形成尖子群,竞争力强,有利于形成学习动力,并推动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和大班化教学的比较 3.1 小学英语大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班化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虽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状况的需要,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进步,但是由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大班化教学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缺陷以及教师在实践中的不合理运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不能适应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3.1.1 班级人数上: 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学活的动不宜组织,教学效率低。虽然教育部规定的大班班额是在45人到46人之间,但是近年来许多重点学校的斑额都超过了60人,有的甚至达到100多人。课堂内人数多,教师不能时刻注意到每个学生,因此,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尤其没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当课堂上老师布置任务后,很多学生没有听清楚规则就随便参加讨论,有的干脆坐着不参与;同时由于班级内人数多,“矩阵”式的座位,使教师没有多余的空间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活动也往往受限制。另外,课堂人数过多还使老师难于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争吵和破坏课堂纪律的事情时有发生,种种问题都导致了任务设计达不到教学设计的初衷,浪费了学习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

3.1.2 师生关系上:由于教师的位置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师生之间很难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大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面对的是45到56甚至更多的学生,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体,师生关系的定位有错误:认为教师的职能只是为了教,而学生也只要能学好就行了。老师站在教室的最前面,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坐在后面的学生感受教师语言的效果比前面的同学差多了,所以后面的同学往往会把单词的尾音漏了,这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公平。另外,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有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和发言的机会,而教师往往都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尖子生”的身上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这样就很难形成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3.1.3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上:大班化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大班化教学由于人数多,教育资源很难得到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时间的紧迫让老师的分层次教学难以开展,很多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这种方法太生硬,不符合他们的兴趣要求,也不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3.1.4 教学评价上:教学评价是以分数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3.1.5 教学效果上:教学效果上往往不是很好。

由于课堂内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看到那些尖子生举起的手,而忽视了很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相比较大班化教学所反应出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忽视个性教育,师生关系僵硬以及对于部分学生来讲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小班化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3.2 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3.2.1 班级人数上:班级人数不超过40人,利于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

同样的教室,少了十几张甚至几十张椅子,学生从拥挤的桌椅中解放出来,空间的充足使各种教学组织活动,学生可以建立起英语角,办起英语沙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趣味游戏,创造更多的真实情境,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真正地使用英语。

3.2.2 师生关系上:英语小班化教学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所平均占有的时间增加了,时间充足了,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英语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关注他们情感的发展;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参与课堂教学,表现自己。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而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正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2.3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上: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多样化,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小班化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互动教学:互动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旨在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为多元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结构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参与、部分参与、形式参与”为“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变“个体独学”为“集体共学、多向学习”。

分组策略:分组策略的宗旨在于改变通常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小组中去完成,并检测其学习效果。在小班化教学活动中,运用分组教学的策略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首先,学生信息交流的渠道更广,交流的内容更丰富。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还可以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来获得信息。其次,教师可以克服教育盲区,实现全员辅导,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化。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老师往往出现在最需要的学生面前,同时兼顾指导小组的学习,保证所有的学生学习有效化。再次,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小班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小组内部的同伴之间的交流变多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学习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关心、学习帮助,这一切,对培养21世纪需要的新人才具有建设性意义。

分层策略: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阳光普照”,让没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自己的发展,各得其所。但是,学生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各据特点的人,在教育时间中应该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采取分层策略是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目标要求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来制定。其次,在编排学生学习小组时,必须思考分层教学的要求。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分组形式:异质分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一个组,形成以好带差,以快促慢,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同质分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在不同的小组,便于布置不同的教学要求,实施分层辅导,安排分层作业,最终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再次,分层教学最具体,最个别化的情况就是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小组都放一个教师的座位,老师可以和学生一样坐着参与讨论,老师的座位往往都安排在班级中那几个需要老师帮助和辅导的学生边上。最后,改革统一的作业模式,作业的内容、数量、难度等都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水平、兴趣来完成。

活动教学: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本的学习动力和源泉。小学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班级的小型化,给师生带来了更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创设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活动主要有: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所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对于低年纪学生,在热身活动时及相应知识点复习巩固时设计一些小游戏,控制好时间长度及气氛。例如:猜词、单词接龙,击鼓传花等,也可就地取材将有意思的游戏改编后加入课堂;竞赛,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比学习、比纪律,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如在讲解单词和课文时,可以设计抢答题,可以将课堂内的问候语,自我介绍等内容延伸到课外,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一些诸如小花、卡通不干胶等小物品,这样可以很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角色教学,我们都知道,英语中有大量的对话练习和短剧,这些教学内容如果采用角色教学策略,效果将非常好。角色扮演可以使学习者在模拟的社交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交际的能力,为以后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运用外语打好基础,角色扮演为各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挑选合适自己的角色。在任务下达后,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活动的排练及表演当中,学生经过台下的准备,最后上台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作进一步强化,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参与的热情高,非常投入,留下的印象深刻,最能充分地体现“在用中学”的英语教学原则。由于人数少,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体会到学习英语成功的喜悦。3.2.4 教学评价上:教学评价多样化。小班化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班班额优势,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把知识、能力、态度、兴趣等综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让评价不仅反馈教学质量,而且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如:即时评价,当场面批,及时订正;多元评价,摒弃书面考核的单一做法,全面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多次评价,淡化考试,重视平时随机练习;分层评价,弹性作业和交互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3.2.5 教学效果上: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首先,小班化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变化,师生之间的交往明显增强,交流变多了,感情就加深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沟通。其次,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在认知、动作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心理情感、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有明显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学生的个体活动的频率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精神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最后,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发展。

小班化教学相比较大班化教学来讲,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教材、教师的素质不高以及缺少经费等问题,小班化教学在推广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问题。4 顺利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建议

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缺乏适用的教材、教师的素质不高以及缺少经费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教育、教学者要转变思想:小班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运用课堂教学拓宽的空间,高质量地开展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如果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则难免“穿新鞋,走老路”。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小班化教学目前处在试点阶段,一旦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必然会遇到政策障碍,如经费投放、教师编制、资源配置、课程标准等,这些都关系到小班化教学如何提高成效,以及与中学教育很好地衔接的问题,政府应该主动协调、调整政策、进行宏观调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小班化教学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特别是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以基本能力为主的质量观,以着眼与未来的收益观。在教学技能上“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并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改革。

编制适合小班化教学的课程:课程教材是影响“小班化教学”长期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化教学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可以将“小班化教学”对于课程教材的要求纳入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之中。

小班化教学反思 篇5

分类:教育讨论 | 标签: 安头屯镇东口头小学 吴文清

2008-09-20 13:35 阅读(663)评论(0)

小班化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能给教师更多的和学生共同相处的时间,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一个均等的提高的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小班化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体会:

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以一个朋友的角度来谈论问题。孩子需要信任。只要你有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和他们做朋友,找他们多交流、谈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辅导,并利用班中的榜样以及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来激励他们。课堂上多提醒他们多倾听,表现较好时及时给予奖励,增强他们信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他也是一名可爱的孩子,从这些顽皮好动的孩子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心呵护他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她都将会给你一个惊喜。

小班化教学理念 篇6

现在,在教育上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但是,在苏北农村学校中实施真正意义上小班化教学,还有一定的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小班化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陈旧做法,在此基础上需要投入时间,增加研究的力度,建构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堡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离主街有10多里路,交通又不便利,地理位置很不优越。许多家长从小学开始就把小孩送进城上学,使学校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加上学生萎缩,今年初一只招近90人,教师又严重过剩,所以学校发展逐步走向低谷。为保持稳定,我们不得不在教学班上考虑,对初一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计划按25—35人办班,筹建三个教学班级,并加强“小班化高效课堂”的研究。同时我们也重新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坚持“教师第一、学生第一、学校第一”的办学理念;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办学特色;构建“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基本功建设;开展“特色社团组”活动;实现“小班化”办学效益,在全区乃至全市农村中学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要想真正形成学校小班化教学的特色,学校采取自主摸索、自主试验的做法,确实需要我们的思考和研究。结合我校特点,对小班化教学我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这些可操作的方式来引导教师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推进小班化教学在农村教学改革。[管理方略]

1、召开 “小班化”教育座谈会,思考“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习评价、师资培训、教师配备、办学标准和教育经费,进一步深化对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认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方向,突出关键环节,分层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

2、召开小班化实验的推进会议,会议讨论决定在初一年级率先开展小班化实验,然后逐步推广,最后全校全面铺开。确立以这种“以点带面”形式循序渐进,逐步展开。计划成立小班化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小班化教学研究室,确定部分教师作为首批参加实验的教师。

3、召开“小班化教育”后续研究会,以“小班化教育”如何后续推进为主题,围绕着“有效小组合作、配套教学常规机制、师资培训以及环境布置”四个方面开展交流。

4、召开小班化专题研讨会,加强“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学习校外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整体思路,教务处(小班化教学研究室)出台小班化教育课题方案和学期实施工作意见讨论稿,邀请专家与教师积极参与讨论,针对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课堂研磨]

1、召开以“立足新课程,面向小班化”为主题的汇报课,邀请专家作精彩课堂点评与专题讲座,为教师搭建一个共话、共学、共享和共进的平台,积极深入探索小班优势的新型教育模式。

2、召开小班化实验教师对话会,就小班化实验的角度,班级布置、学生学习技能培养,教师培训等有关问题进行商讨。确定以合作学习作为研究的重点,并进行具体的分工。初一年级的研究分三个步骤:第一步研究重点在合作技能培养;第二步研究重点在合作学习中小老师的培养;第三步研究重点在合作有效性的研究上,从而使实验的操作更具有针对性。

3、举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磨会,让教师切实能够领略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发展,享受小班化教育的优质资源,提炼小班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4、召开小班化“合作学习”研讨会,组织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示范课研讨,要紧紧围绕“聚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题,就语、数、英、音乐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推进展开了课堂研讨。[师资培训]

1、组织教师到小班化师资培训基地参观学习,并及与课题顾问专家面对面的交流。

2、组织教师赴南京梅园中学和上海参加小班化教育专题学习,学习采取观摩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参观、考察、讲座、上课、听课、说课、议课、反思、研讨等形式的学习,并写1篇有质量的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稿;精读小班化教育书籍1本以上(含1本),并写1篇心得体会、论文或学习感言,了解小班化教育的备课、上课、小组活动、批改作业、学生工作和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前言理论,初步掌握相关的实践要求,从而能够胜任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验任务。

3、举行小班化培训教师个案展示活动,汇报主要围绕小班化的优势,明析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4、召开小班化教育培训分享会,就小班化教育中的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改革评价方式、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小班化班级管理等方面交流,把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地做到“阳光普照”,使小班化教育真正成为三堡中学的“精致化”、“个性化”的优质教育。[教学点击]

1、召开小班化课堂常规落实会,启动常规训练,制定课堂常规,分阶段、分内容、有步骤的推进课堂常规的落实,要取得一定的成效。

2、召开小班化小组合作的布置会议,落实“生生合作”和“生师合作”的分工和考核要求。

[环境建设]

1、投入小班化教育实验班硬件建设,对实验班级的环境进行布置。

2、要求教师(或班主任)在班级办公,学校配备好电脑和桌凳,3、在橱窗开辟小班化教育专栏,宣传报道小班化教育。

4、购置档案橱,摆放小班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评估机制]

1、出台《小班化教育示范教师评价细则》。

2、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示范教师”,建立学校“小班化教育骨干教师”档案。[实验“金点子”]

1、要求实验教师要在一个学期内阅读一本小班化教育书籍,并外派实验教师参加各项学习、进修。

2、要求实验教师从大班教学的角度谈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构想,重点从学习组织形式的改变,课堂氛围的营造,教法与学法的变革,作业批改,个别化教育(提优补差),评价改革等方面。

3、要求每位实验老师写一篇实验工作阶段性总结,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体会,感受,收获,困惑等。

4、开设校级主题式论坛,做到讨论有主题,发言有准备。如: “班级后30%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学习的经验分享及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讨论”、“学生合作技能、习惯的有效培养”等。

5、立足学生本位,修订学校小组合作的学习常规,组织各教研组制定学期学生合作技能等培养及训练计划,重在过程抓落实,学校可开展“学生学习常规、合作技能调研活动”、“班级学习常规、合作技能展示周活动”等,并重视对班级后30%学生的个案研究。

6、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考虑到性别、兴趣、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进行编组。给小组成员编号,并确定组长、发言人、记录人、补充员等,利用编号轮流担任。这样保证了小组互相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发挥。

7、课堂教学模式要创新,以创设情境法、生活经验法等为主。配合教育局精细化管理活动,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课堂学习习惯十项标准》,进行强化训练。

8、班级环境建设采用“共性”与“个性”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共性:各班建成统一的作业展览角、图书阅览柜、多媒体教学设备。个性:学生作品展示、班级活动等。

9、教学常规制度要完善,要建立《小班化学生学习管理卡制度》、《小班化任课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小班化作业批改制度》、《小班化教师考评制度》、《小班化教学工作的奖励制度》、《小班化班主任工作要求》等,用制度来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10、以“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小班化教育的突破点。

小班化教学实践探索 篇7

1.优化教育环境, 提升育人作用

教育环境是一种综合性氛围, 它构成了教育的情感场所, 对每一个学生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小班化的教育环境优化上我们力求实现“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童趣化”四者的统一。在“个性化”环境设置上, 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化”环境设置上, 为学生营造大家庭的温馨氛围;在“知识化”环境设置上, 让每面墙壁、每个角落、每个厅堂、每层走廊都能说话。例如我校一楼文化主题为“希望的家园”长廊、二楼为“安全教育”长廊、三楼为“中华五千年”长廊、四楼为“不灭的图腾”长廊。各班教室规划了益智角、科技角、图书角、艺术角等, 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空间。另一方面,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还为小班化教育环境增添“童趣化”色彩。例如课堂教学的情景化导入, 教学中游戏的设置等。

2.吸纳新课改的精髓, 转变教育观念

我校通过开展“智慧学习”促进了小班化教学的顺利进行。首先, 我们努力实现教学观的转变, 让全体教师清楚地认识到, 学习不是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东西, 而是学生个人的主体性建构活动;“智慧学习”强调在新课改指导下,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把儿童培养成一个自主、自信、富有个性的人。其次, 我们强调在新课改指导下, 实现师生观的转变, 要求教师深入学生中间, 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 乐于倾听学生的知心话, 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念, 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课堂教学成为开发学生潜能的主渠道。再次, 我们努力实现教学质量观的转变, 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主观片面的教学质量观, 开发学生的潜能, 体现学生的价值, 让学生学会作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3.按照新课改要求, 调整课程设置

在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的基础上, 我们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有:一年级为学生口才训练, 二年级为硬笔书法训练, 三年级为学生故事表演, 四年级为课本剧表演, 五、六年级为学生演讲。另外, 我校还组建了一些校级活动队, 如校舞蹈队、合唱队、象棋队、奥数队、书法小组、绘画小组、英语会话小组等。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注重积累, 逐步形成校本活动特色。每个学期末, 我们都要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成果展示交流。

4.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形式

我校规定: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自主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现已初步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小班化教学路子。

同时, 我们根据教学需要, 将“秧田式”座位排列形式改变为扇形、马蹄形、半环形、圆形等座位排列形式, 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又缩短了师生、生生的心理距离, 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和频率, 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5.适应课改要求, 改革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 篇8

关键词:小班化;学生主体;尊重差异;合作小组;兴趣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83-01

《礼记》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片段:一次,孔子的弟子们聚在一起,议论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人问“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这是为什么呀?有人回答说:“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有人坦言:“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学生们的个性不同,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然而小班的构建为充分了解学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适合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方法,使因材施教得以真正意义上的体现。

一、要转变思想认识

要从传统的语文知识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能力的教育。在语文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方法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二、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组建合作型的学习小组

学生的家庭环境、所接触的社会不一样,所以性格也不同。开朗与沉闷,内敛与张扬没有好坏之分,但如果想更快的适应当今社会,展示自我,就必须敢于表达,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交流。小组说话训练为提高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将30人左右的小班分成5—6小组,有利于教师的巡视、师生个别交流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是依据学生的性格差异组建的。尽量让每组内都有开朗型、沉闷型和中间型的孩子,教师要引导他们认识组内伙伴的优点,充分调动合作小组的功能。引导开朗型的孩子在讨论时起带头作用,中间型孩子弥补不足,沉闷型的孩子,可以先简单重复同组学生的话,在熟练的基础上再鼓励其大胆发言。这样,既可以促进组内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又给不爱说话的孩子提供了锻炼说话的机会。

三、 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

在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避免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灌输, 应尽量使教学方法“儿童化”、“兴趣化”。

所谓儿童化教学,就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进行语文教学。低年级学生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使用色彩鲜艳的直观教具、运用多媒体、穿插游戏等符合儿童心理的手段去辅助教学。

所谓兴趣化教学,就是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组织教学。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游戏和比赛等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小班化的特点,我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朗诵会、写读后感等。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内容,积累了词句,提高了读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在练习写字时,让学生自己找优点、找缺点进行评价,学生与学生进行作业PK,学生自己评价作业书写情况,无疑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写字水平。

四、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

在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我感觉到:“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目标。要将这一目标实现,就得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习题,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激励他们。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你的看法很独特!”不但承认其的步,而且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

小班化教学 篇9

1、预习主要任务有阅读文章、梳理生字词、《评价手册》相应作业、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题等。

2、课前小组科代表负责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如存有异议或错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集体订正。

3、对没有完成预习作业者,小组科代表有权进行惩罚(罚抄古诗词或要求背诵的文章),同时报告班级科代表,由班级科代表汇总报告老师。

4、计分以课堂提问或抽查为主 【个人交流】

1、此项任务老师课前将于“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布置下来,要求同学回家后通过阅读课文让后作答,并完成于预习本上。

2、第二天进班后,在小组长和小组课代表的带领下统一检查,是否完成。

3、课堂上老师提出相应问题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答案,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完整而又正确的答案。

4、课堂发言时,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某组回答某个题目,其他小组可以做补充或更正。

5、抽到签的小组,由小组长指定一人进行回答。做补充或更正的不作要求。【小组讨论】

1、此项任务,当堂提出,当堂讨论,以检查小组的合作能力。

2、各小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了完成讨论。

3、课堂发言时,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某组回答某个题目,其他小组可以做补充或更正。

4、抽到签的小组,由小组长指定一人进行回答。想做补充或更正的小组也需由小组长指定一人进行回答。

【课后复习】

1、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老师布置的相应作业,以及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

2、检查以老师上课提问或听写的形式进行。

3、各小组可以在小组长和小组课代表的带领下进行事前的演练,以检查小组成员是否进行了复习。小组科代表有权对没有进行复习或复习不好的同学进行惩罚(罚抄古诗词或要求背诵的文章),如有抵制者或不服从者应及时报告老师。

【完成作业】

1、作业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相关内容。

2、检查以小组科代表检查为主,老师进行相应的抽查,然后计分。

3、要求小组课代表到校后或课前找准时间进行小组内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课堂笔记】

【检测】

1、主要内容集中于课本和课前预习本上。

2、请小组长和小组课代表加强督促,对没有完成者可以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其完成。

1、检测主要以单元检测,期中期末以及相对应的单元复习听写为主。

浅析小班化教学 篇10

浅析小班化教学

为了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各国纷纷寻找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不断的探索中,尽管出现了众多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有的因为适应范围小而不宜大面积推广,有的则因为施行困难而昙花一现,唯有小班化教学既可以保持班级教学的集体形式,又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超过这个范围,教师的视野关注就会“顾此失彼”,超过人数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就越多,结果导致经历有限的老师只能抓两头带中间,即较多地关注好与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只能“带带过”。这正是群体教育貌似公平中最大的不公平,因为群体教育中成绩一般的大部分学生被忽略了,而“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控制在30人之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强调师生之间、教学之间、书本与方法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互动,注重每个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和关爱时间。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规模较小,人数在15~30人之间的班级教学,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面的要求都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小班化教学从教学内容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专家指出,我国目前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从各个学科中学来的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七零八落地呈现非构造化状态,这种知识结构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语文、数学、自然等各学科的学习是孤立的、封闭的,只会在单一学科中考虑问题和解释事物。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为教学内容的整合指明了方向。教学内容的综合,可以是学科内的综合,也可以是学科间的综合。教学内容综合的方法:一是以学科内容的某一要点激发悬念,引入其他学科内容自然叠加起来;二是在学科内彼此关联的各教学内容中,以某一主线串联各内容,形成单元综合学习模式;三是以活动主题为核心,开展关联各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有些小班教育采取“包班教学”的`形式,使教师可以对所教的课程通盘考虑、适当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小班教育追求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内容综合化超越了学科中心观,在每一个学习点的后面,都有一个广阔的学习面。它把学科与学科联系在一起,把学科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学科、生活、实践与学生个体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习中可以领略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展现出个性飞扬的自我。 二、小班化从教学方法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凡是适用大班教学的方法,小班均可选择运用。如讲授法、谈法话、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研究法等,根据小班化教学的自身特点,以下几种方法对小班教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1.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学生组成的几个学习组,在课堂教学时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用各种方式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能够深化学生的认识,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合作成了小组的基本活动,它有助于推动学生深刻地认识合作的价值,发展学生对后进生的良好态度,养成合作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教学中应注意:(1)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分组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2)要对分组方式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真正实现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在智力类型、认知品格、个性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达到最佳效果;(3)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掌握每组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活动式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是小班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创设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条件,如质疑讨论、分组辩论、游戏竞赛活动、角色表演活动、图表示意活动、配唱活动、实际操作活动等。学生在课堂上动嘴、动手、动脑,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潜力得到发挥。美国心理学家加得勒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和智力优势,不同智力特点的人的学习方法也可能不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自行构建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景中,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环境,使学习的认知结构在环境中形成和改变。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活动。所谓参与,一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包含教学活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所谓活动,则是指学生的主动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自己找资料,定课题,做实验,搞制作,既动脑又动手。它既表现于课堂教学,更表现于课外活动。 三、小班化教学从教学评价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班教学的评价也有别于传统教学,体现创新教育,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上,其评价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分项考核与评分形式。可以将一门教学科目分为几个项目进行考核与评分,学生可以显示自己的强项,他们都有机会在某一项中获得好成绩,避免传统考试一锤定音的做法。 2.分层考试与记分的形式。可以设计A、B、C三套试卷分别对A、B、C三层学生进行考核,不同层次的考题不同,难度不同,因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在考核中获得高分。 3.允许学生重新考试的形式。如果重考超过前次成绩,则以这次成绩为准,避免学生因失误而产生遗憾,从而使学生饱尝成功的喜悦。 4.小组评价方式。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结论给予评价,并让学生对评价进行验证与感受,小组评价旨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 5.活动评价的形式。该评价是通过小组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重要环节是组织活动,通过此评价检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此外,小班化教学还采用激励性评价、形象化评价、无级评价、个案评价、参与评价、反馈评价、模糊评价等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评价观是一种现代评价观,评价不只对学生获得知识多少的判断,还要看学生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点、审美素质等多方面发展。通过评价诊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评价不止考试的一种形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评价不只是看结果,还要重过程。 总之,发展是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教育培养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人才,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小班化教学的许多优势,正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上一篇:去姑姑家作文下一篇:2参评高级经营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