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2024-09-01

小班化教学的思考(共12篇)

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篇1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生随父母就读和选择优势教育资源的人数不断增多,人口搬迁,人数下降等因素,使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持续减少,农村学校的小班逐渐增多。如何搞好小班教学,是我们身处一线的农村教师值得深思、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对策

我校近年来学生数量剧减,小班不断增多,面对小班,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总体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在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能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随时进行调节,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都了如指掌,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同时,每位学生都有更多的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学习知识更扎实、更丰富,能力得到提高。小班化教育教学,不少人认为它的优点仅仅是“人数少,班额小,好管理”,还有人疑惑它会走多远。随着小班化的增加,我们认识到: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小班化”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先让少数学生“受益”,它所起的更大作用,是给校内所有老师传达出一个新的教育观念:不仅要重视教,还要重视学生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我们认识到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素质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各地区的教育均衡,落实新课程要求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学习。我们认为农村小班化教育和新课改在理念上和改革要求上是一致的。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充分保护、 利用和优化配置了教育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均衡优质的教育。我们学校以“学会学习,快乐生活”为校训,在目前的小班教学中,努力尝试让学生达到“四个学会”的要求,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认识,是指掌握如何有效学习思考的知识技能;学会做事,是指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学会共同生活,是指掌握与人平等相处、交流、合作的知识技能;学会生存,是指如何发挥自己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策略

(1)对学生全面了解、全面掌握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就缺乏针对性, 更何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最终结果全部表现在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上。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起点。 我校在开学伊始,每位班主任首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上课时的发言、提问,课堂课余时间的观察,个别学生的谈话交流,作业批改,对学生进行家访等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智力的发展程度,每一个学生有怎样的兴趣、爱好, 他们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身体体质、思想品德的表现状况等有什么差异。然后再因人制宜地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保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2)充分发挥小班的优势

充分发挥小班的优势,一般情况下能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整体化的效率。小班因其学生人数较少有其独特的课堂教学优势, 相对大班,小班学生在课堂上使教师更便于了解学生、管理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我校的每位教师都针对班上的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如,课堂作业面批面改,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既方便学生改正错误,又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学生有问题,老师在课堂上一般可以随时解决,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可更有效地一起辅导,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可放在课外更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时,让每个学生都有较充足的时间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有时候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长期以来,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就连学困生, 在课堂上也踊跃发言;在课堂教学中小班更容易组织教学,使课堂形式多样化:有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时让学生分组辩论以达成共识;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平时在进行班集体活动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在活动中更是鼓励其展示自己,谈论自己对活动的看法、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等,时间长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也就善于表现自己,使其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获得了成就感,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更能有效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

学困生,往往是造成班级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教师关注学困生,就要把他们时时放在心上,偏爱他们,帮助他们,转化他们。在小班额教学的老师更便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甚至是为他们创造闪光点。例如,我校某年级有一位女生,住在学校附近,她在家都能听到学校的铃声,可是早晨常常迟到,作业也常常不做,除非老师看着她,一不留神照常不做,老师通过了解,这位学生不交作业是长期以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课后作业不会做而不能按时完成,再加上这个学生性格又内向,不善于和其他学生交流,更不用说向老师请教了,长期以来又养成了懒惰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先让这位学生带本班的教室门钥匙,让她每天早晨打开本班的教室门,第一次她又来迟了,围在教室门口的学生都指责她。当时这位学生脸都红了。她看看周围都在着急地等着她开门的同学们,虽然有些不愉快,但她知道自己已经犯了众怒。从此以后, 她再也没有迟到过。在班会上,老师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课堂上老师刚讲过一句话,加强语气地重复一遍后突然提问她:“你能把老师刚才的话重复一遍吗?”她开始不能重复老师说过的话,老师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连续说过两遍的话你都不能听见,同学们,如果一句话你给别人说两遍,别人也没用心听你讲的内容,你高兴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高兴。”“所以,老师希望每一位听众都能够尊重讲话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听众应有的素质,我相信这位同学以后的听讲一定会更认真的,大家相信她能做到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相信她一定做得到。”从此以后,上课时她就渐渐地养成了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经过一段时间,这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4)能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大体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形式,师生究竟以哪种方式与学生交往,往往决定着教学形式,影响着教学效果。要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校老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已经建立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以权威者自居,在课堂上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常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去思考、质疑和操作。 在课余时间,老师保持一颗童心,能与学生一起做一些有益的游戏和健身运动,这样既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也增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真正地做到从心里信任你,从交往中接近你。让老师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平易近人,而不是威严和寒气逼人。

三、困惑

困惑一:市教委下发的作息时间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加上阳光体育锻炼每天1小时,课外作业也做了相应的规定,那么在这有限的一天时间内,除了学生的早读和午休时间, 老师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减负增效”,如何做好科学育人,落实好素质教育呢?

困惑二:新形势下要求学生各种素质全面发展,然而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有些课程根本无法上,例如科学、信息、综合实践等。分到这些课的老师也只好“望书兴叹”了,要么不上,学生自学, 要么上成其他课。这些课的安排形同虚设。

困惑三:师资力量不均衡,趋向老龄化,自身专业有限,导致体育课、音乐课等不能科学有效教学。

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篇2

近几年,学生数在不断的减少,特别是我们学校由原来的每班60几名学生减少到现在每班只有40几名学生。看来实行“小班化教学”已迫在眉睫,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调节与控制。下面是我对数学课中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前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数学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关键在于教师提供学习材料是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为他们建立起一定的认知障碍,学生的思维才可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而小班化教育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发展自我。数学教学情境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新能力的要素,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融入情境,这个教学情境是适应学生的发展,是有发展性的。

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经验系统,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系统,真正落实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新课标理念。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激活了课堂,使课堂教学富有实际意义。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及合作学习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关键

1、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合作学习作铺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为克服课堂活动只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的弊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班化教育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小班化班级人数少,更有利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2、再让学生充分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整体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堂。如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三人为一组行动起来:我用线绕物体一周,你用尺子量周长,他做记录。同时,通过提问教师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言。经过一番合作,终于完成了对周长的认识。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每位同学都参加了学习,还至少得到了二至三次的发言机会,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了,小班教学中这一合作学习的改革,真正做到了新课改中“生生参与”的要求,也让学生充分得到了发展。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事情有了深层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媒体给师生提供了更为优裕的条件,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主动习惯,就会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那么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人人都开心地、愉快地学习,感受到了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合作,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与多媒体互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教学媒体,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优点;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15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所教的班级学生人数一直都远超60人,给班级管理、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近年来,本市新建了两所学校,实施区域划片招生,使我校班级人数减少到30人左右。我校立足实际,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了小班化教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笔者对小班化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反思。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点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种理想化的、心心相印的教育在大班额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班级规模越大,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就会越不全面,越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班额越大,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越明显,班级管理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就越高。相反,小班化教学条件下,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充分了解学生,能更好地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照顾到全班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实现因材施教。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传统大班教学中,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性。上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是面向全体,唱独角戏,热衷于“满堂灌”,学生参与甚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学习效果欠佳。而“小班化”,由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变换学生的座位,解放教室的空间,解放老师的时间,课堂上让“讲”堂变为“练”堂,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互动和多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分类指导学生,分层设计练习,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一定的进步,获得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课堂的高效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如果说大班额教学是规模化的“粗制滥造”,是“规模越大单位产品成本就愈低”的经济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那么小班化教学体现的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精耕细作”的新要求,是人本主人教育思想和教育公平理念的具体体现。试想,大班额教学环境下,课堂话语权被为数不多的几个尖子生独霸,教学进度几乎在教师和这些学生的对话互动中推进,大部分学生得到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少而又少。而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因为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状态,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分组合作、个别指导、游戏活动、角色表演、竞赛展示、实践操作等,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到原先大班额环境下只有个别优生独享教育资源,他们可以好奇地问,尽情地说,无拘束地体验和操作,充分地展示。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个案化的教学设计,在非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下,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二、小班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小班化教学应注重学困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学困生在合作学习时容易被优生热热闹闹的讨论交流场面所掩盖,教师如果对学困生缺乏关注,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建立小组合作和展示的机制,完善各自的分工、角色,并定期轮换。课堂上,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辅导、评价等,尽量多给他们表现和展示的机会。每节课力求做到重点关注和指导1到2名学生,使他们有一定的提升和训练,以真正落实“面向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小班化教育思想,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体现出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二)小班化教学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班化教学因为学生少,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的大频次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因为教室空间相对宽敞,为座位灵活多变的摆放提供了可能,学生表演、展示、讨论、交流等活动空间充足,便于教师充分实施多向互动自主的学习活动。所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尤其重要。如果交流时教师的表情是微笑的,提问时教师的心灵是充满期待的,评价时教师的眼光是饱含赏识的,出错时教师的胸襟是宽容的,那么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合作探究的生生交流、火花迸放的生本互动、热烈深刻的学生互辩、积极深入的师生探讨,这些场面在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上就会成为常态。

(三)小班化教学应转变评价方式

在评价目的上,要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发挥评价的促进、调节和激励的作用,淡化其选拔、甄别功能;在评价方法上,要采取多元评价:小组评价、活动评价、调查评价、综合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让评价的话语权由教师一人独占变成师生共同拥有,由学生的被动评价变为主动评估。另外,在评价机制方面,学校的管理者也要制定出既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注意状态,参与态、交往状态,思维、生成状态,而非只关注教师讲得如何,真正做到以学论教。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创造出更加高效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拥有轻负高质、快乐的人生。

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篇4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 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 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师生之间、教学之间、书本与方法之间等诸多方面和环节的和谐互动, 注重每个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和关爱的时间和精力。它的核心内涵分为三个层面:小班、小班教育、“小班化”教育。

小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 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

小班教育是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即在小班条件下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小班化”教育是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 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 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二、农村小班化教学呈现出的特点

1.一个班级学生通常控制在25人左右。

2.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农村学生人数比较少, 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样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启动学生的思维, 与学生实现更充分的交流。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普遍不爱或者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 造成了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与城市学生有差距。针对这一现状, 小班化教学就要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会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三、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农村小班化教学更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农村小学生很容易怕老师, 这样无论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会非常被动。小班化教育要突出着力点, 一是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教育就是“了解每一个、关爱每一个, 激励每一个, 成就每一个”。二是落实好我们的“百分百”课堂教学, “聚焦每一个”、“适应每一个”、“赞扬每一个”。

2.农村小学教室空间格局与过去相比, 有了很大改变。农村小学在实行小班化教学过程中, 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 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打破了过去进教室只能学习的模式, 使学生能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开展一些趣味活动。

3.农村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 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 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过去农村学校教师少, 带的班级多, 教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位学生, 长期这样下去, 势必就要放弃一部分学生。而现在随着小班化教学的实行, 在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 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的前提下, 教师可以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景, 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学习指导, 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

四、农村小班化教学方法

1.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禀赋的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 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 因材施教, 提高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2.个别指导法。教师深入小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这样能够更多地关注和帮助有困难、不常举手和不愿表演的学生, 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五官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看一看, 听一听, 闻一闻, 尝一尝, 摸一摸和说一说等体验教学, 调动学生的五官来体验, 让学生从体验中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游戏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中, 释放小孩子的天性,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通过快乐学习的体验,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5.鼓励教学法。通过使用语言刺激、动作或食物奖励、成果展示等手段,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适当的表扬, 鼓励学生乐学、勤学, 培养小学生的情操。

关于小班化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5

大连第六中学语文组 韩丹

2009-6-24 16:35:45 阅读数:760

网友评论:0(顶:0,踩:0)

还记得那次无意中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我知道老师关注的的是能优秀的学生和处在及格边缘的学生,而对于我这样的中等生就只能处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永远得不到他们停留的目光„„”。多么犀利而又无助的语言呀,教学成绩的追求、升学的压力已经使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习惯于追求这样的一种模式以两头带中间,于是群体教育中成绩一般的大部分学生就被忽略了,这正是群体教育貌似公平中最大的不公平。而“小班化教育”则却一改老式教育模式,强调师生之间、教学之间、书本与方法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互动,注重每个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和关爱时间、精力比的扩大。

小班化教学在学生生源减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小班化教育与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相吻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这一变化走向初中语文课堂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了自己对于这样一种模式的渴望和向往。毋庸置疑,小班教学对于我们这样的二类学校有着很强的实效性。

第一、班化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单纯是汲取知识,更多的是互相交流;不再是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的成长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多的是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人格社会化的完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是能力的培训者,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达成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理念不只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小班化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双方,特别是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小班化教学要成为师生双赢的双边活动。小班的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原因可以简单到“老师幽默风趣”、“我们可以多一些表演”、“老师,我认为你说的不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班语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在不断磨砺中成其锋芒。

第三、班化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班额的减少,这就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层次水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学内容在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本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处理更为重要。在教师指导下以全体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语文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特征。活动不是流于形式的表演,而是有质量的教学手段。这些活动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激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四、班化教育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

第五、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推广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同样小班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小班化教学有成效,当然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一、实行“小班化教育”,一定会引起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关注,而且他们的热情一定会比较高,究其原因,无非是小班学生数少,老师照顾周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好。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绩,这无形之中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容易产生“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家长、教师应该更进育人观念,“小班化教育”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

二、课程教材带来了一些困难。现行的新教材具有严格的系统性、统筹性。对于“小班化教育”的综合教育、分层教学带来一些困难。要遵循“小班化教学原则”,必须对原教材进行调整。而这会占据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能不能一直坚持这样的高效备课呢?如果不能,能不能实现小班化的预期效果呢?

三、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困难。“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具有特殊的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小班化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确立、策略应用、评价分析,在实践教学中一时还难以转变。

对小班化教学改革一些问题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大班化教学 因材施教 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9-01

一、小班化教学的基本发展概况

从16世纪开始,作为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就初见雏形,经过17世纪的发展,这一形式基本就确定下来了。后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以教师为中心”;苏联教育家确立了课程的类型与结构,这样就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各个国家广泛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越来越显示出缺陷。首先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他们统一要求就有悖于其个性发展,同时一部分高校还是应该走精英化教学的道路。所以为了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美国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小班化教学具有很多班级授课制没有的优点,因此从上世纪末就大力在各个学生段推行小班化教学。我国也有部分城市、部分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四川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实施这一教学改革的高校,并于2011年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我校的小班化教学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小班化教学是改变以前“为教师为中心”,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不仅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高校向精英化教学迈出的坚实一步。

二、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笔者在这里不想重述小班化教学的优点,只想通过这几年的实际教学经历,提出一些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供大家思考。

1.小班化教学学生的组成与考试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一个班上学生的水平差异若太大,这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将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同的内容,有些同学能轻松理解,而有些同学需重复几遍、反复阐述方能掌握,这势必造成时间的不足。而现在的学生组成,往往是同一学院的学生随机组成,因此或多或少都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我建议在分班时,可参考高考成绩,尤其是数学成绩,将分数接近的同学分在一个班上。这样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对小些,教师则容易把握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效果或许会好很多。对于学生的考试问题,现在虽然大致分了数一、数二、数三,但同在一起的学生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考试内容、难度是完全一样的,这不仅对一些学院的学生存在较大的挑战,而且对教师实施小班化教学手段也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学生的考试最好是分学院进行,同负责一个学院的老师们共同商定考试内容、难度,这样就能避免赶进度的问题,而做到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2.小班化教学学生的人数

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最好在20人左右,最多不能超过30人,因为人数越多,老师就越照顾不过来。由于现在是改革初期,有很多的配套措施还不到位,班级学生人数虽然與以往相比有较大减少,但总体上还在70人左右,仍然远远超过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上限。这就很难体现出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对教学的改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小班化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在一个学院选出一部分相对优异的学生,组成20人左右的小班,剩下的学生仍然按照原来的大班化教学进行。同时对小班化教学建立淘汰机制,每学期可通过考核,表现优异的学生进入小班,差的学生退出来。这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小班化教学学生的人数问题,还可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待条件成熟时,再大面积实施小班化教学。

3.小班化教学教师的组成

小班化教学需要高素质教师,这就要求更多高水平的教师投身于本科生教学中来。在目前条件下,首先应该动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积极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同时教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又可把他们选出来再进一步培养。这不仅对学生的成才有很大的帮助,对学校的发展也有不可小觑的意义。其次,学校也需着手培养一支热爱本科生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综合素质,以满足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的人才需求。

4.小班化教学教师的考核

现在班级人数变小了,但一些老师的授课形式与以前的大班化教学基本相同,仍然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原因之一还是学生人数太多,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手段,比如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难以实施;原因之二是授课教师还没有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热情,也就是缺乏积极性。出现第二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绩效与其教学的效果没有多大关系,教好教坏几乎一个样,当然这就很难保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我们就需要科学地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考核,然而这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如果仅看最后学生的考试成绩当然远远不够的,一是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确确实实存在水平的差异,这样对教师就不公平;二是仅看分数的话又回到原来应试教育模式的老路上了,这与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初衷是不相符的。那么教师同行、学生的评价就显得重要了,但这里面依然存在不客观的因素。我想这个问题经过教育领导者的深思熟虑一定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对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学习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与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生源的大幅减少,家庭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等众多原因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及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来实现。对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随着教育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学适龄学生数量大幅减少,实行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学实施以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利用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谈谈笔者对目前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一、准确定位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基础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

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数量一般在三十人左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与学习能力有差异,这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有所侧重,基础目标和能力目标并举。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需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争取每天都要有进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二、合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化单一的教师讲授为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小班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执着于一直固守的讲台,而能够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走近每个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更多地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

课堂教学合理变革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传统的课堂,学生人数众多,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点的罗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的例题讲解模式,将例题、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享受彼此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探究活动,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让每个学生都能走上讲台,演示数学实验,归纳总结自己的重大发现。

三、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选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

常用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讨论、数学实验探究、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课标要求,即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师生实际等进行选择;其次要多了解和熟悉有关的教学方法,交叉或结合进行。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确定好调查的主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调查、整理、分析的活动中,感受数据的形成过程,学会分析、比较数据,然后组织全班所有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得小班化教学效果更好。

四、作业设计与评价:通过有效作业设计与点评,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必要的课堂作业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有针对性地采取查漏补缺。在检验课堂学习效果时,教师首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重难点,设计好当堂练习,题型设计多样,难易度适中且有一定的梯度,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可以多一些“深耕细作”,可以采用传统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在面批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然,我们在研究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决不能孤立地看以上几个基本环节,而应相互整合、灵活运用。

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所以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萌芽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初步形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小班化主要强调学生学习的兴趣, 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 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积极与学生互动,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发挥学生在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使学生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措施

1.精心做好小班化教学设计

在我们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中, 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就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而是要对所授知识进行钻研、分析和反复学习。对于教材上的内容, 教师要精心设计, 考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 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 精心导入、讲解、板书和分析等环节设计好教学过程。此外, 还要考虑与学生交流的言语、学生的基础知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等细小的环境教学设计。只有精心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 才能保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2.让游戏走进课堂, 使小班化英语课堂丰富多彩

对于小学生来说, 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就是做游戏, 所以让游戏走进我们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教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学习的过程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许多学生都对英语课堂产生了厌恶感或恐惧感。所以, 学生学习英语没有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不高。让游戏走进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语课堂上来, 创设主动的学习情境。例如, 游戏《鸡毛信》, 英语教师给第一排的学生每人一个小纸条, 上面写三个单词, 第一排的学生看完小纸条的内容, 转身小声说给后面的同学 (不能让别的小组同学听见, 如果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听见, 泄露机密, 送信失败要接受教师的惩罚) , 一直到最后一位同学, 跑到黑板前, 写下鸡毛信的内容, 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而且内容正确, 哪个小组就胜利。最后一名或者内容错误的要接受教师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游戏, 学生自主识记单词的积极性高了, 上课的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就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开拓学习的新思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英语学习的意识, 开拓学生新思路。

3.激发和培养小班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 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就必须让我们的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小班化英语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好坏与英语教师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尽量让我们的内容联系生活的实际, 把每一位学生的眼球都吸引到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上来, 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生一般来说都比较爱听故事, 将英语教材知识融入具有趣味性的故事之中, 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这种方式, 学生的情感最投入, 学习积极性提高, 就会养成终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及时、适时地进行科学的小班化评价手段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 我们成年人尚且如此, 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更渴望教师的赞扬, 所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要吝啬一些赞扬的语言。在我们小班化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哪怕是只微乎其微的进步, 都要给予一定的赞扬。通过教师正面的评价, 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满足,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感, 随之而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提高了。相反, 如果学生得到教师过多的负面评价,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 甚至怕上英语课、厌学英语。所以, 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英语。

总之, 任何一轮课程的实施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实践中探索、思考、总结经验, 改进英语课程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大跨步的前进, 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英语, 备受人们的青睐。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 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 轻松愉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是一线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 在吸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同时, 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更要放开手脚, 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根据我区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的实际情况, 走出一条真正适合金塔县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的崭新道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篇9

一、情境创设

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 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愉快,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的人数相对较少, 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 师生的交流量增多, 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交流沟通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

2.营造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 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 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民主文明的重要标尺。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 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 对于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 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知识上建构的障碍, 让学生提出来, 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问题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 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 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 在小班化课堂中, 由于人数少,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有发生的可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交流, 在教师、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当中, 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 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做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 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2.有效互动。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问答结果, 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漫无边际的闲聊, 而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 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 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注重指导。在学生合作交流时, 教师不是局外人, 教师要不断巡视, 及时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出现的偏颇, 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 以备交流展示时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四、分类指导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 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1.学生组别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可以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进行研究, 同时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的, 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 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3.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要面向中等生, 发展后进生, 提高优等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又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

五、多元评价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注重导向的激励性。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 教师要重视对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 随时给学生以激励。

2.注重主体的多元性。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 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 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3.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课堂内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老套, 不然学生会感到腻烦;评价语言也不能吝啬, 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夸一夸”, 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有活力。

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篇10

一、细化目标, 培养学习策略

如果将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概括一下, 我想可以借用张海燕老师的3M理论, 复习课的最终目标是应该让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如何将目标落实到位, 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也应在目标中体现出来, 宽泛的、粗略的描述不能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也不能给教师以明确的指导。我与赵蔚老师的教学目标的描述相对都是比较详细的、具体的, 同时都关注到了提升学生自我梳理与反思的能力。我认为复习课的指导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内化语言, 同时更应该是养成良好学法, 形成高效学习策略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点拨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应是更高的目标追求。赵老师课堂上让学生看图讨论应当如何问答的环节, 是让学生自主梳理语言点的过程, 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了整合过去式语言运用到真实的语境中。

二、了解学情, 弥补教学缺失

复习课的教学有别于新授课, 固然新授课也要了解学情, 但复习课更需反思以往教学不足并加以弥补。在我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没有有效的环节能够让学生查漏补缺, 沈老师抛出的问题“学生是否通过我的课能够弥补以往不会的知识?”这值得我好好思考。复习课绝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堆砌和复现。而应有的放矢, 详略得当。在赵老师的课中, 我们不难发现, 赵老师始终围绕着“过去”这一话题, 通过看图讨论问题, 到小组PK, 回忆图片活动, 再到课外读本的研读都紧扣过去式的主干句型。不拘泥于某些单词词组, 不拘泥于固定的句式, 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运用语言。

教完生词mobile phone, 笔者展示了一部mobile phone, 学生立刻议论开了:“Is that your mobile phone?”“What a nice mobile phone!”“My mother has the same mobile phone.”“I’d like a mobile phone, too.”“Can I use your mobile phone?”“I can play games on the mobile phone.”“It’s a Chinese mobile phone, right?”像这样随意而不随便的练习经常进行, 每一个人、物、事, 学生总能说上十来句甚至几十句。每每这时, 学生总是绞尽脑汁想着与众不同, 想着尽快尽早地说个别的同学还没有想到的, 常常争着抢着说个不停。此外, 笔者还有意扩大学生接触句子的“面”, 像一些简单的俚语、流行的口语也是笔者课堂的“口头语”, 比如我经常用Can you give me a hand代替Can you help me, I feel the same way代替I agree with you, Do you want a go代替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等等。长期坚持, 几年所学的句子都能烂熟于心, 学生交际的准确度、流利度都非常好, 常常是信手拈来, 脱口而出。

三、设计主线, 营造真实语境

在备课时, 我非常困惑, 课本教材上的几幅图没有中心人物, 也没有整体情境。如何让复习课设计得完整、流畅成为了我首先考虑的问题。同时鉴于六年级学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单纯将素材上的练习完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更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加上一些课外的知识是很不错的途径。我费尽心思决定选择Garfield这个卡通人物串联整节课, 以节日为切入点来复习节日活动和过去式句型。虽说这样的方式趣味性很强, 同时课外知识的渗透也很便捷, 但为了让所有活动都冠以Garfield这个人物着实不是件易事。听了赵老师的课后, 我恍然大悟, 真是“浮华去雕饰”, 用最简单的weekend话题完全就能满足整体要求, 同时更自然, 更接近生活, 让学生更有话可说。其实除了外在显现的方式可以作为主线, 一个话题同样能够成为课堂主线。

在教“Unit 6 Holidays”一课时, 笔者给学生展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西方的传统节日和国际性的节日, 大多数节日都有其典型的代表音乐。在这些音乐的促进下, 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最后, 笔者让学生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 并说明节日的时间和代表活动、意义等。有了前面的语言积累, 语言的输出也非常简单, 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节日, 诸如“Icecream Festival”“Countryside Festival”“Love-dog Festival”等, 并且语言的使用都非常准确地道。

四、用透教材, 搭建简约课堂

复习课知识点多而零散, 过多素材的堆叠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是赵老师给我的总体印象。综观整节课, 除了课外故事的拓展, 赵老师没有用到其他任何素材, 在课本上简简单单的几幅图上做足了文章, 真是让我自叹不如!说实话, 拿到教材后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填空和图片,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 我选择截取“语料”, 作为我课堂设计中的一个引子。赵老师利用图片拓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 之后男生女生PK梳理重点句式, 记忆图片内容复述巩固过去式句型表达, 最后写成短文进行写作指导。这一步步难度层层递进, 语言练习由发散到有序, 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同时真正做到一环多效。个人认为简约高效的课堂就该如此!我的教学设计虽说也有训练学生思维的练习, 也能抓住目标与巩固训练, 但有些环节开放性还不够, 在一环多效、层层相扣递进上做得还不够, 相对来说条理性和科学性还差距很大。

在完成文本教学后, 我把文中“How to be stronger”的建议拓展成如下几个: (1) I like dancing very much, but I’m not good at it.What should I do? (2) Mother’s Day is coming.I want to send her a lovely hat.Which one should I choose? (附图) (3) My sister is fat, she wants to lose some weight.What can she do and what can’t she do?几个话题均来自生活, 真实生动, 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答案思维独特, 有的答案见解深刻, 有的甚至让人哭笑不得, 正是在这种玩玩说说的轻松的氛围里, 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语言信息。

五、指导写作, 提升语用能力

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技能, 写作的练习对于高年级学生必不可少。复习课上, 除了听、说、读, 写作的锻炼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最好方式, 也是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体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 写作的教学应更多注重写法的指导, 而不是某一句的描述。赵老师的陈述句变短文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告知学生如何完成短篇, 我的短文的设置则更具有开放性, 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不受禁锢, 语言可以更加丰富生动。

结合“Holidays”这一课, 为了更透彻地了解中西国家的节日文化, 笔者引导学生对节日文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课中笔者在对中西方的节日进行了对比后, 总结了节日的共性———They really express people’s wishes from the bottom of heart:Reunion, miss, memory, gratitude, love and so on.在这种意义的激烈下, 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节日, 写明时间、活动和意义等, 并把自己的这种想法以写信的形式告诉我们敬爱的总理。以下一篇为笔者学生的作品:

I’d like this festival—“I am sorry Day”.Why?Because we often do wrong things to others.Sometimes we know and we say“sorry”.But sometimes we don’t, because we are shy to do it.So on Dec.31st—the last day of the year, let’s say“sorry”to those people.我的点评:细腻的你, 总能为别人多想一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一天来结束我们无意中留下的误会!

总之, 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指导, 一环多效, 以学定教是方式策略。有了准确的指导, 科学的方式, 打造简约高效的课堂不再是梦想。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笔者通过构建趣味横生的课堂,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 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传统的大班化的课堂不利于教学的有效提升, 因为大班化的课堂中, 教师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不够的。多年来, 我校一直提倡并实践小班化学习的模式, 通过小班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文章结合英语小班化教学课堂的实施步骤, 结合小班化的课堂、有效性地回归的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思考

一、小班化教学是适应发展需要的变革

在一些教育文献和一些教学研讨活动中,往往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说法,“小班化试验课摈弃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以一种批判过去的方式推进小班化发展,我不敢苟同。

如下图,各国关于小班的班额:

可见,在小班化发展较好的国家,小班班额是和单位面积的人口总数也就是人口密度成正比的,人口密度最大的日本和人口密度最小的法国恰恰位列班额数量的两端。即使在我国,小班化的兴起也不是完全来自教育工作者的主动创造,而恰恰是在适龄学生减少,教育资源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产生的。

因此小班化是因为被动原因,而以主动的态度提出,并努力向前发展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就不存在对过去长期积累的教育经验的批判问题,而是应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问题,是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变革。

二、学生平均占有课堂时间尚未出现质的变化

小班化教育宗旨是因材施教,因为小班的环境中,教师教授的知识可以相对多一点,细致一些。但是,当我们审视下面一组数据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离这样的目标距离还很遥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还仅仅是控制数,从南京的情况看,即使在小班化班级中班额也是至少保持在控制数上限,甚至有所突破的。即使以最小的控制数30人,按照传统班级45人,每堂课40分钟计算,每个学生每堂课平均占有时间的提高仍然不到半分钟,比例约50%,离成倍提高的目标相距甚远。

三、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不适应小班化教学发展阶段的现象

1.超越当前小班化教学发展阶段的音乐教育

现在的初中音乐公开课中,几乎必然包括音乐游戏、音乐剧、师生艺术技能表演等等内容。实事求是地说,绝大部分学生在现有小班课堂时间人均占有量的情况下,几乎无法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或者说无法完成得好这些内容。之所以完成了,是因为进行了事先反复的准备,其中甚至包括带领学生一起做假展示。

2.滞后当前小班化教学发展阶段的音乐教育

个人认为,把音乐小班化教学当成音乐传统课+互动,在当前日常初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普遍的,甚至还能算是相对“优秀”的。小班化音乐教学作为一个新兴产物,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是对的,可是由于教师受自身知识储备和所能接受到的信息量的影响,作为单个个体的教师很难全面完成这一目标。

四、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小班化教学的研讨

如何利用好这有限的时间,搞好当前的“半小班化”教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强一线教师的执行力

在目前的小班化发展阶段,我们最为苦恼的是虽然知道小班化教学的整体要求,但却无从下手,也就是没有能够供教师执行的具体内容。建议教研室能够组织专家学者和资深教师,研究出台和教材配套的《初中音乐小班化教学案例集》,允许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根据案例集的内容安排自身的教学活动,先普及后提高,迅速提升和均衡音乐小班化教学水平。之后,采取各种激励方式以此为原点逐步完善,彻底改善小班化讨论飘在空中、难落实地的状况。

2.调整初中音乐教学份额结构

一是要加强乐理教学。乐理教学曾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乐理教学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在强调课堂气氛和成果展示的教学思想下,乐理教学的地位下降了,甚至有些教师每堂课给乐理教学留下的时间不足三分钟。但是,小班化的教学不仅让教师有能力关注到更多的学生,也让教师有能力把乐理教学设计得更加生动。

二是要增强器乐教学的灵活性。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着独特的作用,不可偏废;但是可以考虑增强器乐教学的灵活性,鼓励演奏型器乐和参与型器乐的协作。把奥尔夫教学法中经常使用的以打击乐为主的一些小乐器和二胡、竖笛、口琴等具备旋律演奏能力的乐器结合起来,实现小班化教学中“人人都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

三是要突出音乐史和音乐欣赏教学。在目前的小班化发展阶段,可以鼓励教师借鉴历史教学的方法,把音乐史以说故事的形式溶入教学之中,在说故事中和学生交流,与学生共同欣赏故事中的音乐,把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实现音乐与多学科交融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

3.力求实现与学生“同视野”教学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教会学生乐理等音乐知识、音乐家作品等音乐史实、歌曲演唱和器乐演奏等音乐技巧,但却不能“教会”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也不应把我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直接灌输给他们。因此,在外部教学环境和教学形态上,可以考虑拆除讲台和“师生对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考虑使用反证的方法,也就是从学生对过去作品的批判入手,引导他们感受作品大魅力。

4、强调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中除了过去的一些内容外还应该突出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例如:歌唱技能的考核,可以不以美声或民族唱法的技巧为标准依据,只是音准、节奏,特别是情感表现力为标准;演奏技巧也不以技能的高低为主要依据等等。从而确立,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适应于师生交流的演唱就是好的演唱,适应于师生交流的演奏就是好的演奏的评比标准。

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篇12

一、现实:华丽外衣下的尴尬

1. 体验不实后的无趣

美术是记录人类心灵深处的感悟的一种视觉艺术, 这种感悟必须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层体验上。美术档案夹所呈现的内容应是典型、客观、真实的, 而现在美术教学中的模式化、概念化不断侵蚀着孩子们丰富而神奇的童话宝库。当我们在儿童画比赛时看到千人一面的太阳、大树, 表情生硬的动物、人物时, 再华丽的技法也掩饰不住语言的苍白。创作过程没有切实体验, 也就不会产生打动人心的思路和素材。美术档案夹中如果都是这种作品, 学生将会逐渐失去使用档案夹的兴趣。

2. 原味不在后的无味

“档案夹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 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 (文字或图像资料等) 、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由于美术档案夹是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的, 美术档案夹一定要体现出学生独特的个性。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统一规划、整体要求, 在美术档案夹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缺乏师生、生生及家长方面的互动, 没有真正做到把“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 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长此以往, 美术档案夹的使用会失去应有的味道, 最终沦于无味。

3. 繁忙经历后的无奈

我们知道美术档案夹这一评价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方面起着较为突出的作用。但这一评价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重点不在于档案夹的建立, 而在于使用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体验。现实却是我们往往只是存在建立档案夹的热情, 由于时间、精力等种种原因缺乏对过程的体验, 最终使美术档案夹的使用在繁忙过后归于平淡, 甚至很有可能落于不了了之的无奈。

二、探索:小班化背景下童心的放飞

1. 张扬个性, 回归童真

小班化的核心在于“发展每一个, 精彩每一个”, 美术档案夹从建立到使用都应体现小班化的优势, 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特点。笔者在运用档案夹的过程中构思了《我设计的美术档案夹》一课, 学生知道了是在为自己设计成长记录袋, 热情高涨, 充分发挥他们那充满童真的想象, 为档案夹的制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有的学生提出在档案夹上贴上卡通画以增加亲切感, 有的提议把档案夹做成各种形状, 还有的想把档案夹做成多功能的, 可以分类存放各种东西……制作完后,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在一堂课的教学中, 学生不仅明确了档案夹的作用和意义, 为今后的教学评价作好了铺垫, 还自己设计了学习工具, 在档案夹的制作与实施中,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也根据学生的一些建议, 指导他们设计出了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 展现学生个性的档案夹。

2. 以生为本, 尊重童趣

世界上凡是做出过卓越成绩的杰出人才, 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强烈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更应很好地在小班化教学的背景下把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及校本教材《行知苑》的教学, 笔者引导学生图文并茂地记录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信息, 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童趣, 使美术档案夹的完善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并以此培养学生使用档案夹的兴趣, 丰富其承载的功能。另外在建立美术档案夹的过程中, 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访问、游戏、音乐等形式, 使学生在玩中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 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在完善美术档案夹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多维互动, 放飞童心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利用小班化在时空方面的优势, 实现全员互动, 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笔者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中, 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在艺术档案中采用“家长联系单”的形式, 多运用一些如“你怎么画得这么好!”“我发现你是一个艺术天才!”这些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语言, 学生在家中也能受到父母的尊重, 容易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良好品质, 学习的信心也会倍增。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 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在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 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 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强调自我反思。在实际教学的评价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交流, 关注、发现同学的闪光点, 不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或等级上。否则不但无助于学生向他人学习, 还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 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 使评价变成互相挑毛病和指责。

4. 发挥优势, 回归童味

从语义分析上来看, 档案夹, 即英文“portfolio”, 意为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的是我们的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 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美术档案夹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 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代表作整理成册, 以便科学、合理、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 并依此对学生作出发展性评价。

虽然美术档案夹的使用已经成为美术教学中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 可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使美术档案夹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班化教学中学生多,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繁重, 疲于应付, 又何谈追踪分析。但小班化教育却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可能, 教师在评价中应有针对性地对作品进行指导、分析, 给出中肯、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帮助学生进行一些档案夹内容的筛选或辅以各种收集资料的手段, 如为学生的作品装裱、拍照、刻录光盘, 适当地为学生的作品写一些短评, 对学生的成绩表示肯定等。这样, 使美术档案夹的实施成为美术教学评价的常态, 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夹才会更丰富, 才会回归童味而不流于形式。

三、展望:记录童年的原味, 感受成长的快乐

实践告诉我们, 无论多么好的思想, 只有通过实践, 使它成为现实, 才有实际价值。从教师层面上来看, 小班化背景下美术档案夹的实施需要靠全体中小学美术教师去落实、去推进。因此最重要的是, 全体美术教师首先要确立“教育孩子六年, 为孩子的六十年、民族的六百年负责”的思想, 改进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 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同时在美术档案夹的实施过程中, 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和交流, 从过去只考虑学生发展的模式, 转向学生发展、班级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四维发展模式。

上一篇:联系生活 学用数学下一篇: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