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2024-06-25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篇1

实施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那么作为教师,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行为可以尝试.

一、全面了解学生, 恰当分层、分组

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各种测试手段,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把学生分为A, B, 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自觉, 方法正确, 成绩优秀.B层次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 但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C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相对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没有自觉性, 成绩欠佳.各层次的学生之间不是不变的, 每学期根据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滚动.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让师生知道每名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 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层方式的意义.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 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 学生的座位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分组.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 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 教师能巡视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 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 共同奋发进取.

二、把握问题难易度, 分层提问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名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梯度, 有意识地把它分成易、中、难三层, 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为主, 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 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 则面向A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 各有所得.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 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 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 把问题展开, 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 发挥优生的作用, 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 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 使学生各有所得.

三、选择例题有层次, 人人有收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例题的设计要分层,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知识可学、都有能听懂的题目.例如, 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中, 同一知识点的应用, 可将例题设计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不解方程, 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这一层次要求全体同学掌握)

第二层次k取何值时, 方程4x2- (k+2) x+k-1=0有: (1) 两个实数根; (2)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 没有实数根.

第三层次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 (4k-1) x+2k2-1=0没有实数根, 求k的取值范围. (以上两层次要求A, B层次的同学掌握)

第四层次求证关于x的方程x2- (2k+1) 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第五层次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2 (m+2) x+m+5=0 (m≠0) 没有实数根, 求证:关于x的方程 (m-5) x2-2 (m+2) x+m=0一定有一个或两个实数根.

(这一层次要求A层次的同学掌握)

由于例题选择中同一知识点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后进生没有强迫性, 不会使其产生畏惧心理.有的后进生还能尝试去完成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甚至第四层次的问题,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练习、教师巡批

课堂练习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 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反馈、矫正, 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 反馈教学信息, 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 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 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 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例如, 在“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一节课中分层练习设计为:

C层次练习: (1) 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4∶9,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是. (2)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长之比是2∶7, 那么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长之比是, 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3) 已知△ABC∽△DEF, 且S△ABC∶S△DEF=25∶9, 两三角形周长之和为48厘米, 则△DEF的周长为厘米. (4) 已知△ABC与△DEF相似, ∠A=∠D=90°, 如果∠B=12°, 那么∠E=. (5) 已知△ABC∽△A1B1C1, AB=3, A1B1=12, AD和A1D1分别是BC, B1C1边上的高, 则AD:A1D1=. (6) △ABC中, DE∥BC, DE分别与AB, AC相交于D, E两点, DE=3, BC=5, S△ABC=20, 求S△ADE.重点考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基本应用.

B层次练习: (1) 如图1, 在△ABC中, 已知EF∥BC, 且EF=2, BC=3, △AEF的周长=10.求梯形EBCF的周长. (2) 如图2, 正方形DEFG是△ABC的内接正方形, AM⊥BC于M, 交DG于H, 若AH长4 cm, 正方形的边长为6 cm.求BC的长.

A层次练习:如图3, 有一块三角形铁片ABC, BC=10 cm, 高AD=5 cm, 要把这块铁片加工成一块矩形铁片, 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 另外两个顶点在AB, AC上. (1) 若这块矩形是正方形, 求加工成正方形铁片的面积; (2) 若这个矩形的两条边之比是1∶2, 求加工成矩形铁片的面积.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 更是教会他们学习,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他们自己找到学习的方法, 老师只是给予适当的引导而已.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 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真正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 达到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的目的, 从而使每一名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 能力和技能.

此外, 为了充分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我采用课堂巡批的形式.通常我在上完新课之后, 利用每堂课的后15分钟进行课堂反馈练习, 题目不在于多, 但一定要精, 多则5题, 少则2题, 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情, 题目的数量与难易要控制好.当学生做题时, 我进行巡视与批改, 其中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可以举手要求老师给予适当帮助.在巡批的过程中, 我对练习中的错误及时进行当面指正, 使学生加深印象, 确保了课后作业的顺利完成.为了使巡批工作尽量在课堂上完成, 所以布置的练习一定要控制好时间, 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也可以使一堂课的节奏变得充实又紧张.课堂巡批的优点就是学生对练习中的错误印象比较深刻, 反馈比较及时.而且我们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巡批, 及时了解本堂数学课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实际情况, 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有助于调整今后的教学进度, 使每名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

五、分层作业, 教师轮流面批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浓厚的学习数学的氛围, 仅仅通过课堂面批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还经常采用课后面批.三个层次的学生轮流面批, 坚持每天面批一个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拿着作业本到办公室进行当面批改.在与学生进行课后面批的过程中, 我尽量注意与学生进行多方面交流, 做错的地方进行耐心指导, 必要时再练一道类似题, 了解其掌握程度.

通过课后分层作业, 再分层面批, 让学生明白在他的作业中, 哪些是成功的, 需要提倡的;哪些是容易出现错误的, 需要改进的.我还注意对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如作业中的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答题不规范等等,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课后面批最大的优点就是时间更充足, 接触更深入, 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 在良好师生关系奠定的基础上, 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可见数学作业面批, 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迅速有效地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与融洽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 在教学中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具体的、有效的行为让每名学生“学有所用, 学有所获”.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 在此基础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徐纪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7 (8) .

[2]杜胜龙.初中数学中的分层递进教学法[J].科技教育, 2009 (7) .

[3]李喜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模式[J].新课程学习, 2010 (1) .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初浅的探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等种种弊端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起来。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以下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分层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四、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在我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近十几年来,分层递进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

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2.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的检测。

4.“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5.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五、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以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以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训练分层

练习分层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辅导分层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6.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诸方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等,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七、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5.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小班化分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篇3

一、误区

1.学生分层“封”号

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分层,将学生按成绩和综合表现,分A、B、C三层,A层是潜能生,B层是中等生,C层是尖子生;在合作小组中对应1~6号。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往往是叫“号”,进行同层次的展示、评议,并据此给各小组打分,引入组际竞争机制。教师通常会说:“每(某)组的几号回答”,“每组的几号PK”。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名字就被相应的号数所替代,学生的个性特征被忽略,成绩就成为身份的最主要象征,有违对生命的个体尊重。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丰富的情感个体,他们在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以顺利地完成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与成长,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不少学生抱怨:“老师天天叫号,每节课都叫号,我都不知自己是谁了!”

2.知识分层“均”力

分层教学其次是知识分层,将知识点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基本积累,B层是综合运用,C层是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往往是平均使用教学力度,A层知识点A层学生回答,B层知识点B层学生回答,C层知识点C层学生回答。这种做法,貌似考虑周全,既让每个孩子融入课堂,又体现了所谓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实似是而非,这种机械地将知识层次与学生分层对应,是对小班化分层教学的误读。

从学生的角度看,A层、C层学生面较小,B层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说,A层知识是基础,ABC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B层是综合运用,大部分学生要求掌握,具体而言就是B层、C层学生要求掌握;C层是拓展延伸,C层学生最好掌握,A、B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挑战一下。

3.作业分层“分”练

分层教学还表现在作业分层,A层同学做基本积累的A层作业,B层同学做综合运用的B层作业,C层学生做拓展延伸的C层作业。长此以往,A层的学生总在A层次上徘徊;B层的学生A层知识不能得以巩固,B层知识就成为无源之水;同样,C层学生只注重拓展延伸,往往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A层、B层知识点不能举一反三,那么,C层知识点的训练常常成为空中楼阁。这样的作业分层,只是为分层而分层,根本起不到对教学目标的巩固反馈的作用,有害无益。

二、对策

如何走出误区,实施小班化分层教学?学生分层促进步。学生分层的目的是什么?是打造学习共同体,是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C层的帮助B层的,B层的帮助A层的。在这个互帮互学的过程中,不仅让被助者受益,更使助人者受益。

1. 知识分层破重点知识点分成ABC三个层次后,在课堂上并不是平均使用教学力度,而是“夯A破B带C”。A层的知识点每个同学必须完全掌握,一点一点地夯实基础。一般不在课堂上展示,而以“分层检查”的方式进行:教师检查每组的C层的同学(组长居多)完成情况,C层的同学检查B层的同学,再和B层的同学分派一下,一对一地督促、辅导A层的同学。

在精准学情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B层次的共性问题。它是课堂的主攻阵地,是课堂展示的核心与灵魂。B层次的非共性问题,教师提供线索进行组间学习。可以让完美解决问题的小组向须要解决问题的小组派人指导,也可以是须要解决问题的小组向完美解决问题的小组派人学习后再组内分享。而C层知识在课堂上只是一带而过,它是知识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水到渠成,所以,在课堂上只是自我的show场,有兴趣的同学均可展示。

2. 作业分层明得失

作业分层,是为了分层检查各层次学生对B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B层的综合运用部分仍然是训练的重点。作业分层,首先是作业选做分层。A层的同学选做拿得准的1~2题,B层同学选做拿得准的和拿不准的各1题,C层同学选做比较拿不准的2~3题。其次是作业评讲分层。教师批改作业后,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反馈给轮流主讲作业的C层同学,并有针对性地辅导。然后再让其仔细查看同学的本次作业中的错题,加以印证,以便在讲解时做到心中有丘壑。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篇4

一、固定+流动

分层建组是关键, 学生层次的划分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根据自身数学学习成绩及自我能力评价, 采用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考查相结合方式, 最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不带任何心理负担, 心情舒畅地到相应的A、B、C三类层次里, 并且要在一个阶段学完之后,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升降, 进行适当调整。坚持学生分组相对固定, 又适时组间流动,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安排上, 平时新授课可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 采用异质分组, 每组中一般有1个A类学生, 2到个B类学生, 1个C类学生。异质分组有利于组内同学间的相互帮助, 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 还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练习课、试卷讲评课时, 也可采用同质分组, A类学生两组, B类四组, C类学生两组,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重点辅导, 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

二、规定+选择

教师在备课时对例题、练习、测试、作业题目的设计, 要实行规定的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学困生可考虑基础性的题目, 数学课本后习题中复习巩固中的题目, 鼓励做综合运用中的题目, 重在抓基础知识;中等学生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 可布置一定的综合运用的题目, 争取做拓展探索性的练习;优等生则应是难度高一些, 可另外考虑一些拓展探索性的题目。实践证明, 这一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因为它符合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实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获得成就感, 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活动单设计中, 课堂反馈练习题:

必做题: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⑴y!=x+3x7x+5y=9⑵!-y=44x+2y=-1⑶!2x+3y=24 (x-y-1) =3 (1-y) -2

选做题:甲、乙两人同解方程组ca!x+by=2x-3y=-2, 甲正确解得yx!=1=-1, 乙因抄错c, 解得, 求a、b、c的值.

在学生课堂练习时, 其中必做题A、B、C三类层次的学生都要能独立完成, C类层次学生在完成第⑶题时, 因本题不能直接运用消元法而产生退缩, 此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适当提示先化简,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获取解题思路。对于必做题在统一要求掌握的前提下, 可适度允许部分C类层次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以达到必做题都能会做的目的。选做题由A类层次和部分学有余力的B类层次的学生完成,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可相互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方法达到共同进步。这样分层选题、分类推进, 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解题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合作+点拨

在深入推广“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 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的合作学习的生本课堂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完善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间同伴互助, 生生互动, 师徒结对, 相互启发, 形成了优等生引领同伴主动走, 中等生紧随同伴小步走, 学困生紧抓同伴拉着走。正副组长根据组内分工及时了解组内成员的练习、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反馈教师, 同时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促和指导合作学习情况。近年来, 尤其小班化背景下, 合作学习明显缓解了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但是,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 我们也常会见到教师的袖手旁观, 或是一味的肯定, 简单的评价, 教师的点评提升不到位, 生怕扣上“满堂灌”的帽子。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肯定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全面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体地位发挥得如何, 关键看引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如何。学生小组合作前, 教师要明确目标和要求;小组讨论过程中, 要能及时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疑点”, 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或点拨, 让各层次学生在掌握本课内容的通解通法同时, 又能有各自的突破;在学生交流研讨及学生展示后也教师恰当的正面点评提升等。

四、整体+个别

初中数学小班课堂教学中, 班级整体授课往往很难根据各个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此, 教学中要尽量控制班级整体教学的时间, 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及思想动态, 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当然, 个别辅导时间应重点放在课堂上, 在自主学习时,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铺垫性知识的辅导;在小组活动中, 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交流展示时, 根据问题的难易, 指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 教师及时表扬和激励, 增强其自信心。在整体齐步走的同时, 鼓励并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 在初中数学小班化分层教学中, 需要客观辩证地掌握以上四个加法运算,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分层提高,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得优等生有奔头, 中等生有学头, 后进生有望头。

参考文献

小班化分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起凤街小学

赵丽霞

去年九月,在全区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我校迎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发展前景。因为我校虽属于市中心,但生源较少,最适合实施小班化教学。因而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的教育模式和授课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实施小班化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星期六,我们全体老师认真听取并学习了南京关于小班化教学及分层教学的课堂及报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育”绝不是班额人数的减少,而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施课程改革,以优质教育为走向,引领成长,追求卓越为目标。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小班化教育教学的课堂同样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他们所追求的课堂,不仅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更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不仅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更是知识分析和生成的场所;不仅是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更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校的教育文化在学生生命发展中留下印记。

首先,小班化教学核心的教育观是:关注每一个,幸福每一个。让每个适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适龄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尽快真正实施小班化管理,真正落实分层教学,才能尽快提高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自信心。

小班化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综合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小班课堂教学,确立了学生“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局面。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周老师的课堂上,把同学们分为红、黄、蓝、绿四色,采用四色学习单的形式,分层组织学生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在全班相互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自己构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人人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赞扬,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班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发展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真正作到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过去一节课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一节课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或观众,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小班的课堂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组教学、分层指导策略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发现--交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小班化教学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

五、目前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困惑

目前,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各班都已按照异质分组的形式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关注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况。但仍有许多困惑如学生说话现象较多;合作时优等生机会较多,学困生随声附和;汇报时没有秩序,缺乏条理;没有恰当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分层教学的模式难以施展„„.六、改进措施:

1、利用教研时间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合作流程来训练学生。

2、采用打分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加分扣分的方法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合作学习前,教师规定发言顺序,确保学困生也有优先发言权。

4、评价方式多样化,与各级各类评比相结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小班化教育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是个性化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我们将进行深入细致地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个性飞扬。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篇6

“自然小班化”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出现的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减少,每个教学班出现不到20个学生的状况。“语文分层指导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性格习惯、家庭环境和潜力意向等因素,在教师心目中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组,实施相应的教学指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实施策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措施、机制的总和,它可以确保操作要领的有效展开和运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统分结合的教学机制

“统”与“分”,亦即集体教学与小组、个别教学的协调,是分层施教的主要操作机制。其基本环节是统合——分层——统合。

统合:教学起始阶段的集体同授,主要目的是营造群体学习心理氛围和为后续的分层学习作准备,该阶段特别注意对分层学习进行方法上的示范和思路上的启发。其方式有:

A.导入。通过复习旧知、铺垫、背景介绍、激趣设疑、呈示目标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导入一堂课的主体内容的学习。

B.示范。通过导读课文中的某一片断,使学生经历一段阅读过程,在感性体验的基础进行方法和思路的提示。

分层:这一阶段是学习新课文的主要阶段,采用分层学习的方法。低层或中低层学生继续由教师领学,而高层或中高层学生开始自学。自学的适用条件是:A.具体学习准备充分且教材难度不大;B.教材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或题材)类似,思路明显;C.有先前的学法指导和示范;D.有较为具体的自学提纲;E.有相配套的ACI课件的支持。分层教学阶段对教学控制的要求相当高,即:A.在时间上,自学与领学的结束要基本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加以控制;B.在内容上,自学与领学的结束处,正是后继教学的逻辑起点;C.教师要通过网络加强纪律约束,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统合:这一阶段是在分层教学基础上的集体同授。该阶段的教学方式一般有:

A.反馈。通过提问自学提纲中两组交叉的学习要求,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尤其是自学组的学习效果。

B.提高。即由自学组的学生回答提纲中较高要求的思考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评,使领学组的学生也有所启发和帮助。

C.互评。提出问题共同讨论时,由各组学生分别对对方的发言进行评论,交流各自的见解,从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D.整理。教师通过讲评小结,提示重点、难点,梳理知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分组学习的结果得到整理。

E.回授。在统合反馈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教师应组织补救教学,回授纠正。

统分结合的操作具有多种变式。可以是一轮统分式,即统—分—统;可以是两轮统分式,即统—分—统—分—统;也可以是轮换统分式,即A组自学B组领学——A组领学B组自学——A、B同授,等等。变式的确定取决于教材特点、具体教学需要以及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

二、分类问答的教学策略

示范性问答:其对象指向是高层学生,目的指向则是低层学生。期望通过高层学生的回答,为低层学生提供示范。

模仿性问答:其对象指向是中低层学生,其目的指向是要求他们复述再现教师讲解或学生的示范回答,通过模仿掌握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激发性问答: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中低层学生来尝试回答,利用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给高层学生提供智力刺激,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把问题解决得更完善,而高层学生的回答,又可以促使中低层学生进行反思,纠正认知错误。

检验性答问:主要是检查各层次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分层目标提出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问题,了解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为补救教学、回授纠正提供依据。

三、利用多媒体策略

①能有效避免由于分层而带来的语言干扰。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有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的支持,领学组的网上问答和咨询成为现实,从而避免了与自学组的相互干扰,这就为切实保证分层指导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②能有效保证异步训练分类指导的教学进程。有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的支持,针对各层次学生编制的内含自学提纲和自学提示的CAI课件可以发送到各学生机上,每位学生在CAI课件的帮助下可以有效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这是建构以“学”为中心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

③能有效促成分层指导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回授。这是传统教学在课堂上较难做到的。有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的支持,高效率地监控学生的阅读过程、掌握学习情况、典型评议学生的思考结果成为可能。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得到回授,还可以借助CAI课件得到矫治,这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分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回授。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篇7

一、构建意义

首先,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 大班化、统一的大类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式方法、内容、要求的同一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同的教学要求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使得学习效果不佳。采用分层小班的方法, 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中的这一问题, 根据各层面学生的特点, 实施有效、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和考核工作。

其次, 大类的教学模式以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应对动态的学生思维发展, 使得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是不可避免的。采用分层小班化教学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释放学生的主观思考特性, 使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实现学习收益的最大化,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 专业人才培养的设备, 往往因学校规模、专业特点、行政班级多、设备价格昂贵等原因限制, 导致教学过程中, 无法确保每个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和时间。采用分层小班化的教学组织, 围绕核心技能的培养, 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专业设备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

二、构建内容

1. 核心课程界定

以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为依据, 选定专业所培养的核心技能, 将核心技能的培养对应的课程作为分层小班化实施的载体, 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培养目标是面向长三角及江苏制造业, 具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针对主要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界定“电机与电气控制”“PLC技术应用”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分层小班化教学组织和实施工作。

2. 学生分层依据

分层的核心在于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教学, 使每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分层, 并不是分好班、差班或快班、慢班, 分层要基于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学生学情, 科学确定学生分层依据, 设计与其密切相关的考核要素, 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角度, 采集与之相关的关键、量化数据, 对年级专业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在实施过程中, 采取动态管理机制, 确保学生“能上能下”。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效益、综合素质都能在自身的现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3. 课程标准修订

为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要对原来统一要求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遵循“不以知识点的多少为依据, 以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为依据”。针对岗位能力培养内容、分层学生的基础情况, 有针对性、侧重点地调整课程实施的教学内容容量、深度和难度, 确保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效果、效益最大化。同时, 由于教学内容容量、深度、难度的差异性, 不能将层面学生的课程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进行认定。在不改变学分的基础上, 可采取系数的形式, 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成绩进行二次修订。例如我校“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试点实施时, 对A层面学生认定系数为1.05, 对B层面学生认定为0.95,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三、保障措施

1. 师资保障

分层小班化教学的开展, 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组织教师对相关分层小班化教学的历史沿革、国际国内研究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知识进行培训和学习, 明确实施中的注意问题, 把握深度和难度。其次, 分层小班化教学, 容易实现“一对一”辅导, 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选拔、培养双师素质、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进行试点工作。最后, 要做好思想工作。分层并不是放弃部分学生, 教师层面的思想定位要准确, 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因此而发生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现象。

2. 硬件保障

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的分层小班化教学, 大多采用目前通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由于小班化导致教学班级数量上的增加, 对实施课程的实训设备数量、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此类教学的实训室, 要有充分的实训硬件支撑。以我校“电机与电气控制”试点实施课程为例, 配备的电气控制实训室有3个, 72个工位, 在硬件上确保了小班教学的实施、一个学生一个工位的要求。

3. 思想保障

学生的思想工作, 是开展分层小班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措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宣传发动工作, 防止部分学生潜意识中认定快班、慢班, 由此而产生的消极、自卑心理。我校试点实施中, 组成以班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等为成员的团队, 通过班级宣讲、班主任重点突破、实施过程中的沟通等方式, 使学生端正思想态度, 正确认识此项工作的真正意义, 积极配合, 有效推进此项工作。

4. 教务管理保障

实施分层小班化教学, 与现有的大类培养、专业行政班统一的教学管理方式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二级教学实体单位要自主创新, 在教师排课、流动管理、成绩录入等教务管理方面寻找分层小班化教学与学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结合点, 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创新, 确保分层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和实施。

5. 督察激励保障

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在制度上加以约束, 以起到保证教学效果、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首先, 要有督察机制。二级教学单位要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 在课程标准修订、学生分层情况、教学实施情况、流动管理、成绩认定等方面, 实施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项目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适时调整教学实施。其次, 要有激励机制。倾向性扶持实施教师的外出相关培训, 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实施教师尽量专一, 不安排其他课程, 同时要在工作量上予以适当体现。

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分层小班化教学, 针对性强, 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核心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升学生的专业设备利用率。工作中要先试点后推广, 积极做好学生分层、课程标准修订、师资培训等筹备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 寻找核心课程分层小班化教学模式与学校现有教学管理模式的契合点, 有条不紊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让.论分层教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0) .

[2]段胜峰, 李罡.大班额场域下的分层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13, (1) .

[3]舒火明, 吉家文, 李新华.分层教学在解决中高职融通生源多样化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 2013, (7) .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数学课程,分层教学,任务,方法,作业

当前,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学校也都努力实施小班化教学。如何在小班化的大环境背景下,照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呢?

一、厘清知识水平,预设分层任务

不同的学生,他们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分层教学,我们在课前就要厘清学生的知识水平,然后根据他们真实的知识水平来为他们预设相应的分层学习任务,以便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发展。因此,在教学之前,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依据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优等生,他们的学习完全不需要教师去督促;第二层次是中等生,他们在学习时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才能进行下去;第三层次的学生是后进生,他们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当然,我们给这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之前,我们还要仔细研究新课标精神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基础知识达标的前提下,中等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性学习,优等生可以适当拔高一些教学内容,而后进生只要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我根据不同学生对人民币不同的了解情况将学习任务分为三个层次: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需要知道1元等于10角,知道人民币有哪几种面值;第二层次的学生学习任务还要学会不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而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在生活中如何灵活使用人民币,知道同样的一件物品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这样分层安排学习任务,使各个目标之间体现了一种递进的关系,学生在完成第三层次的学习任务之后,有余力的还可以向第二层次与第一层次学习任务进军。这可以让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基本的人民币知识,还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二、尊重个性爱好,方法因人而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爱好,面对同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也许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或者说相同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而有的学生却喜欢在思考中来完成。所以,在落实分层教学时,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整齐划一地用相同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页中“13-9”时,教材安排了三种方法让学生进行优化选择:第一种是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减;第二种是让学生先用10来减9,然后再加上3;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加法来算减法,让学生想一想多少加9得13,然后再算“13-9”的答案。有的老师为了保证学生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他们统一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来计算,这就把学生多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扼杀在摇篮里了。所以,笔者在教学这一例题时,没有安排学生一定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来计算。结果有的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用竖手指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在比较与甄别过程中优化了自己的计算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灵活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在分层教学中,灵活设计作业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果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考虑不同学生的水平而布置统一的作业,那么就会让一部分学生感觉太容易而产生大意心理,同时也会让一部分学生因为不会做而丧失信心。所以,我们只有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与难易不同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才能让我们的分层教学落到实处,促进不同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 篇9

一、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特征

(一) 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而传统的班级规模不仅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 也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反, 小班化教学的规模较小, 学生学习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再加上特殊的座位排列方式, 如:U字型、扇形、半圆型、圆型等, 这些会使师生交往的机会增多的同时, 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甚至更多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二)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的规模小, 学生人数较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水平的差异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说教师可以对性格内向的小组成员布置理论性的学习任务, 而性格相对外向的小组可以进行情景对话的任务, 这样安排不仅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又能使其感受到学到知识的喜悦感, 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 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 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班化教学, 它是以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 量体裁衣,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学习、乐于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愉快的学习氛围, 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策略

(一) 分组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是指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再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完成。小班化学生的人数可以设置在20人左右, 所组建的小组由4到6个学生组成, 成员由成绩较突出的A类学生、成绩中等的B类学生, 以及学习稍有困难的C类学生组成, 这样分组的是为了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进行不同的课堂学习任务分配, 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 分层教学法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就是要“阳光普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即学生是千差万别、各具特点的, 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 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别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 可以让基础较好的那一组以自学、或者完成更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 而基础较差的一组可以由老师指导学习。两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各不相同, 但久而久之, 我相信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升。

(三) 多元化评价方法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 同时也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 还表现在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 小班化教学的教育方式,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从而进行多元化评价。因此, 根据高职学生自身和学习的特点, 可以采用比如“观察记录法”和“延缓评价法”。

(四) 个性化作业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以便调整作业的内容和难度。

三、英语小班化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中的运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新世纪应用英语教材每册是由八个单元组合成, 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小主题, 其中第三册Unit7的主题是Bad Bag Habits (使用塑料袋的恶习) 而所授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所以根据这一现象, 结合教材,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实践。

(一) 分层、分组教学

1.

由于班级同学基础相差较远, 所以我把拥有32个同学的班级分成两个小班进行分别教学的尝试, 即每个班16人, 其中一个班级的英语基础较好 (小班1) , 另一个班级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 (小班2) , 同时小班1没有进行小组分配, 小班2进行了小组分配, 这样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不同, 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达到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的。

2. 为不同的小班级设计各自的教学方案。

由于所学的是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 所以在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这一方面, 两个班级设置了共同的题目。接下来的课堂设计是这样的:在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这一环节, 小班1设置的问题稍微难一些, 而小班2则简单些;在学生活动这个环节, 小班1主要以大家提问, 一个同学作答的方式来消化文章, 小班2则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活动, 而为他们设置的问题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消化文章;讨论部分, 这篇文章是极其贴近生活的, 又和保护环境有关, 所以在如何对待“使用塑料袋”的态度上面, 我对两个小班设置了同样的问题。

(二) 个性化作业

文章学习过后, 应该布置家庭作业来对文章进行巩固, 所以小班1的作业是围绕文章内容写一篇倡议书, 这样既可以复习所学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小班2的作业稍微简单些, 即课后熟读文章。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篇10

1. 较好地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小班学生人数比较少, 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阅读爱好、特长、能力等, 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与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

2. 较好地调动各层次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分层阅读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 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 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 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 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会增强学习的信心, 并开始尝试参与学习。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 因此, 分层成功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 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 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竞争的氛围中, 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二、小班化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策略

1. 按知识结构合理分层设组, 激励竞争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 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 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 即A、B、C三个组。这样分组后, 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 有差别地进行阅读辅导, 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 有效进行分层施教

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在制定分层目标时, 教师要注意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无须用过多时间学习属于目标分类模式中的知识和理解这两个水平的内容, 后进生则要学习较高水平思维的技能。

三、我班实行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阶段性效果

1. 学生愿意阅读, 愿意参与竞争, 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 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 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 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 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能积极地参与学习。

2.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激发了教师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我校过去的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停留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上。通过分层教学实验, 让教师体会到自己肩上的压力, 感觉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危害。教师们感悟到自己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做题, 而且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从解答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从小树立起我能行的勇气。

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小学数学

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学习到属于自己的数学,才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中获得自己个人专属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人的差异现象客观存在,小学生也是如此。正是由于学生的这种个体独特性以及差异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差异化这个独特的教学资源,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生成有效课堂。

一、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理念,对教学目标层次进行分辨度的充分把握,同时增强其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照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对其提出不尽相同的教学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数学能力的充分发展。

由于教师是学生能力的第一调查者,因此,要对学生的能力与基础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多种方式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后和学生交流,对其进行观察和了解。最后通过综合考虑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问题,将学生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A(优秀)、B(发展)、C(努力)三个不同层次的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举例而言,在进行“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各步骤的算理进行分层:A层的学生必须条理清晰,并且能够语句完整地对其思路和过程进行表述;B层学生清晰地将过程进行表述即可;C层学生只需了解方法和算理,并且计算正确就可以。而在“求周长”的学习中,A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多种解法并能够清楚地说出自主探究的思路;B层学生能够找出一到两种解法即可;C层学生能够掌握一种解法就可以。

二、教师应当对备课实现不同的分层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进行小班化环境下的备课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的考虑,这包括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进而实施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其实质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制订不尽相同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分层授课流程。一般而言,教师在进行分层备课时需要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全体学生都可以达到的“基本层次”;第二,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可以实现的“中等层次”;第三,少数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以自己的能力完成的“较高层次”。

对于处在较低层次的学困生,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教学起点,仅仅要求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即可,这主要包括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可以做基础类型的题目,通过数学的学习发展基本的个人能力,比如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针对中等生,教师则应当要求他们在数学知识的熟练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同时通过促进自己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逐步向优等生进行转变。而对于优等生,教师必须要求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准确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做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并达到思维拓展、创造能力提高的目的,从而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教师必须对问题体现不同的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按照学生的层次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设计和练习的设置上更是如此。比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C层学生只需要对于“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并据此计算该矩形的周长”这种比较简单的问题实现理解和准确解答即可;而A层和B层学生则应当对于类似“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计算长;或已知长方形的长以及长宽两者的关系,计算周长”等较为复杂的题目进行准确的掌握和正确的回答。

分层问题的设计和设置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并从中获得自信和快乐。所以教师在进行练习题设计时应当充分按照“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做到所有学生都有合适自己水平的习题,从而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最终实现对不同层次的學生都可做到充分地兼顾,提高他们每个人的思维参与程度,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快感和欢乐。

总之,“小班化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层次的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考查和评价。这实现了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展和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有效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做到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并且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娟.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数学分层教学[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6).

[2]崔连成,董慧.尊重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成长:小学数学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6).

[3]王美.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

浅谈小班化英语教学 篇12

一、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特点

1. 教学内容:生动现实。

上课内容丰富、现实, 教态自然, 讲课生动, 难易适中, 照顾全员;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力求提高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 使大部分同学都能当堂学会弄懂。

2.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 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

3.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

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 要教会学生交流、讨论。在上课时, 把要求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里去讨论,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营造一种既有“小组内以合作为主, 竞争为辅”, 又有“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 合作为辅”的学习形式。

二、小班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1. 互帮互助。

班级是一个集体, 只有互帮互助才能使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我班共25人, 分成五个小组, 以一带四。组长由我亲自检查。每天任务当天完成。最后进行评比, 看哪个组完成得最快、最好。

2. 关注个性差异。

素质教育强调因材施教, 遵循个性教育原则, 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 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3. 转化学困生。

由于小学开设课程的不同, 初中生入学时, 有的学生英语已学几年, 有的还没学过, 这样使得学习困难生与优生自然产生, “两极分化”在初一学习中就已经形成。对待这些学生, 我主动接近他们, 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爱心来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 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 分析他们学英语的心理状况, 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每次单元测试, 我都将成绩有进步的学习困难生的名字着重提出来给予表扬, 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 作业分层设计、批改。

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必做题, 面向全体学生, 重在巩固基础知识, 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选做题, 面向A和B层学生, 重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较高要求。作业分类批改。分类批改使这项教学工作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成了教学的重要环节, 有效帮助教师真切地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好坏的状况。

三、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 有利于教师快速熟悉学生, 建立师生感情。

由于英语课上有大量的口头句型操练、模仿对话, 学生基本上每次上课都有机会回答问题。那么一个星期下来, 一个小班的学生的姓名, 教师基本上都能对号入座。记住别人的姓名, 既是一种礼貌, 也是一种感情投资。众所周知, 情感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 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快速记住全班同学的名字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2. 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 更好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适宜说英语的环境。由于人数少, 大家更容易亲近, 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就充分利用小班优势, 采取一些方法, 轻松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多开口, 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在小班中, 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教师每一天的期望, 让每一个学生自我的优异特质均能充分地展示出来。

3. 有利于增强班风与学风。

小班使教师的认知负荷减小, 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人数少, 教师不用花大量时间处理学生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问题, 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关注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批改作业量减少了, 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增加了,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去。更容易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体现师生平等。小班人数少, 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 让学生更容易贴近教师, 从而在师生心理相容、思想沟通的氛围中, 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

上一篇:工业场地下一篇:档案教育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