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场地

2024-06-25

工业场地(共9篇)

工业场地 篇1

场内道路可将整个矿井工业场地联成一体, 其道路路网布局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场区的功能结构、美学效果和总体形象, 同时也关系到能否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运输经济。针对道路路网布局的重要性, 本文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路网布置形式的矿井企业场内道路进行实例分析, 以期对道路路网布局形式归纳出一套相关理论, 从而对场内道路的设计及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场内道路路网布局分为环状式、尽端式及混合式三种方式。

1 环状式布局

道路平行于主要建 (构) 筑物, 围绕各主要建筑物进行布置, 这种道路布置形式受地形条件限制, 一般不能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丘陵地区的矿井采用, 道路的总长度占地较多, 对于交通繁忙、场内的车流、人流组织需分离的可采用。

实例1:

葫芦素矿井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 生产能力13.0Mt/a, 属大型在建矿井。工业场地所处位置地形平坦, 人流入口布置在南侧西部, 物流入口位于场地南侧东部, 行政公共区位于西南部, 辅助生产区位于东部, 生产区位于西北部。

本案例中, 由于场地地势平坦, 不受地形限制, 故场地道路采用环状式布置形式, 基本可连通场内所有重要建 (构) 筑物, 场内通道宽度在30.0m~40.0m之间, 能够很好地满足矿井生产、生活、消防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场地内设有12.0m及9.0m宽的主干道、7.0m宽的次干道, 4.0m宽的支道及2.0m~3.0m宽的人行道, 道路全长约为5000m, 占地较大。

本案例是典型的矿井环状式布局, 可作为今后场地地形平坦、不受地形限制的矿井场内道路进行路网布局的参照。

2 尽端式布局

由于工艺运输线路的要求, 不需要将道路环通, 或者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 不能使场内道路循环相通, 则可采用尽端式布置形式, 这样的路网布局形式能适应场地的地形条件, 道路坡度及走向都比较灵活, 道路占地面积较小, 适用于物流运量较小、竖向高差较大、建筑布置较分散的矿井。但其缺点是运输不通畅, 横向运输联系不方便;物流、人流组织容易混杂, 造成交通堵塞, 因此在道路尽头处必须设置回车场。

实例2:

106煤矿位于乌鲁木齐市呼图壁县境内, 生产能力1.8Mt/a, 属较大型已建矿井。工业场地利用原废旧矿井工业场地改扩建而成, 分河东、河西两处场地, 所处位置地形复杂。人流、煤流及物流为一个入口, 位于场地西北角, 井口区位于呼图壁河东岸, 生产区位于呼图壁河西岸工业场地西部, 辅助生产区位于呼图壁河西岸工业场地东部。

本案例中, 矿井工业场地受两岸周边山体、冲沟及中间呼图壁河影响, 两处场地占地均较小, 尤其是河东侧场地, 仅能布置下主、副平硐及必不可少的少量附属设施, 而由于场地关系, 与人员上下井联系紧密的联合建筑则只能布置在河西岸桥头处, 两岸间设有公路、管线、窄轨铁路、带式输送机栈桥四合一公用桥。

由于地形狭长, 且考虑到场地内建筑不需要周边道路形成环路, 为节省占地, 场地道路采用尽端式布置形式, 场内主干道自场地西北角入口开始, 向南至河西岸桥头后向东经大桥至河东岸桥头处结束, 其他支路也为尽端式布置, 场内通道宽度在20.0m~50.0m之间, 生产、消防、安全等方面不如环状式布局效果好;场地内设有7.0m宽的主干道、4.0m宽的次干道, 及2.0m宽的人行道, 道路全长约为850m, 占地较小。

本案例是典型矿井尽端式布局, 整个场区中无环形道路, 在场地中间为呼图壁河, 场地东西两侧均为山体的狭长地形条件下, 通过一条7.0m宽主干道、三条4.0m宽次干道、一座大桥及部分硬化场地, 将整个工业场地串联起来, 较好地解决了场区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 可作为今后此类矿井设计的范例。

3 混合式布局

场内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布置形式, 同时具有环状式和尽端式两种布置形式的特点。在满足生产运输的要求条件下, 既能兼顾货流、人流的通畅, 又能较好的适应场区地形、地质条件, 其布置形式比较灵活, 可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矿井。

实例3:

赤峪矿井位于吕梁市文水县境内, 生产能力3.0Mt/a, 属较大型已建矿井。工业场地西侧为山体, 东侧紧邻夏汾高速, 所处位置地形高差起伏较大。人流出入口位于场地南侧, 北侧为矿井工业场地与风井联络道路及排矸出入口。行政公共区位于场地东部中间区域, 辅助生产区位于场地西部, 生产区位于场地南部。

本案例中, 场地地形高差较大, 且南北方向较为狭长, 场内主干道呈环状式布局, 但受台阶式布置影响, 部分环路与较高台阶存在高差、无法连通, 故在场内设有部分尽端式支干道与高台阶处建筑连通以解决生产、生活及安全的需要, 场内通道宽度在20.0m~50.0m之间;场地内设有9.0m宽的主干道、7.0m宽的次干道, 4.0m宽的支道, 及1.5m宽的人行道, 道路全长约为2250m, 占地较大。

本案例是典型的混合式布局, 因场地台阶的存在, 光靠环状式道路不能沟通所有建筑, 故需设置一部分尽端式道路来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的需求。

实例4:

阳泉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寺家庄矿井位于阳泉市昔阳县境内,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Mt/a, 配套选煤厂生产能力为6.0Mt/a, 属大型已建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北侧为防洪提及泄洪渠, 南侧为山体, 所处位置地形较为复杂。人流、物流出入口位于场地东北角, 煤流及矸石出入口位于场地东南角。行政公共区位于场地西部、场区最里端, 辅助生产区位于场地中部, 生产区位于场地东部。

本案例中, 场地地形高差较大, 且东西方向较为狭长, 场内道路在同一高差台阶内呈环状式布局, 连接不同高差台阶的道路采用尽端式, 场内道路通达各建 (构) 筑物及场地, 通道宽度在30.0m~45.0m之间, 可较好的解决生产、生活及安全的要求;场地内设有9.0m宽的主干道、7.0m宽的次干道, 4.0m宽的支道, 及1.5m~3.0m宽的人行道, 道路全长约为5500m, 占地较大。

本案例是典型的混合式布局, 其中沿场地北侧防洪大堤内侧设置9.0m宽的主要交通干道, 不仅能满足场内人、货流交通运输要求, 同时在其两侧配置绿化、美化设施, 使得该道路成为一个对内、对外联系的主要干道和景观通道, 可作为今后矿井道路设计借鉴的地方。

4 结语

合理的场内道路路网布局能够最大化的满足矿井生产、消防、交通等各方面的需要, 更可以有效串联各个功能分区, 美化场区环境。而要做好路网布局就应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规模较大、地形较平且对人、车分流要求较高的矿井则应优先考虑采用环状式布局形式, 对于地形复杂、场地狭小、对人、车分流要求一般的矿井则可考虑尽端式布局形式, 而混合式布局形式则是对前两种布局形式的一个综合, 适用各类矿井。以上三种布局形式可广泛应用在所有的矿井工业场地场内道路路网布局中, 只要合理利用地形, 紧密联系各个功能分区, 满足消防需要, 再结合上述三种布局形式就可以将道路路网布局做好, 同时, 三种布局形式对于其他类型工矿企业的道路设计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工业场地 篇2

一、指南说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已是当前国家环保工作的新热点。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并进行工程示范,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引领和支撑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整治与再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十分迫切。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总体部署,本领域2009年拟启动“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围绕受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污染的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本重点项目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下设四个课题,以课题为基本单元受理申请,各课题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与其他课题协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课题鼓励产学研结合,每一个申请团队必须有企业参与(部分课题需由企业牵头)。每个课题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对于多家单位共同承担 的,由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课题组长和依托单位。由课题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的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各课题的控制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课题考核指标,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控制性指标。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选择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典型工业污染场地,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一批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制订相关的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管理规范,引导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高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典型工业场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3.项目的课题分解和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分解成如下四个课题。各课题的题目和主要研究内容如 下:

课题一: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目前我国关闭和搬迁典型有机氯类农药(如滴滴涕、六六

六、氯丹、灭蚁灵等)生产企业后遗留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高效的有机氯农药类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和设备,并进行示范,提升我国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的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筛选环境友好型高效洗脱剂,提出最佳清单、配方及使用方法,优化洗脱修复技术工艺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洗脱修复设备;研发洗脱后土壤和洗脱液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2)高毒性有机氯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的催化氧化修复技术 3 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毒性、高浓度有机氯农药(包括有机氯农药生产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等)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研发催化氧化修复技术,优化修复工艺技术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催化氧化修复设备。研发氧化修复后土壤及其他产物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3)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进行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的集成与工程示范,形成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筛选高效洗脱剂2-3种,配套洗脱处理工艺2-3套,形成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土壤能力不少于10 m3/d,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2)形成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去除率达到85%以上;

(3)建成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提供配套技术设备2套以上,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500 m2,修复 的污染土方量达到1000 m3以上;增效洗脱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80元/ m3土;催化氧化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少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60元/ m3土;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液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4)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提供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等污染场地土壤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结 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气提修复技术、尾气处理技术与设备,以及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及其强化降解技术与设备,形成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气提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基于拖尾效应抑制技术的研究,突破土壤气提修复和尾气强化处理技术,研发具有气体抽提、收集、气水分离、尾气处理功能的关键成套设备。

(2)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研发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技术,优化通风方式及其工艺。研究增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形成物理脱除与微生物降解相协同的强化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技术。

6(3)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进行土壤气提和生物通风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研制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集成技术及其成套设备1套,单套批次处理能力120~150m3,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2)研制尾气收集与处理成套设备1-2套,尾气处理能力不低于120 m3/h,尾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

(3)提供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强化生物通风修复集成技术与设备,研制能强化生物通风的高效降解菌剂制备系统.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4)建成高浓度和中、低浓度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7 并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5)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三: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多氯联苯(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设备、以及中低浓度PCBs污 染场地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建立成套的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发适用于热脱附的土壤预处理技术,开发高效低能耗的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脱附尾气的安全处理处置系统;优化进料系统、热脱附器系统、燃油和供气系统、废气处理系统、装置控制和操作系统的工艺参数,研发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具备自动化功能的移动式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成套设备,实现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2)中低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针对中、低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制微生物固定化功能材料和高效复合修复菌剂以及相关制备工艺及设备;研发PCBs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和针对高氯代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联合强化修复技术,进行相关技术的环境安全性评估。

(3)典型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典型PCBs污染场地,进行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研制高浓度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及其设备1套,单套设备连续进料且处置能力不低于15 m3/d,使土壤中PCBs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实现尾气安全处理与排放。

(2)研发中、低浓度PCBs污染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1套,研制微生物固定化材料2-3种、高效复合修复菌剂2-3种及其设备1套,使现场生物修复2个月内土壤PCBs总量的下降率达到50%以上;

(3)建成典型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工程1个,热脱附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生物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200 m3,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10(4)申请发明专利4-6项,发表学术论文8-10篇,编制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7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75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本课题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课题四: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铬渣堆存场地土壤污染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铬渣堆存场地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和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优化相关工艺,研制配套设备,集成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体系,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通过化学或微生物还原途径,研制高效的土壤六价铬化学或生物还原解毒制剂,筛选安全高效的土壤铬固定化/稳定化制剂;研发铬渣污染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修复成套技术与设备,优化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工艺及其效率;研究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安全性和异位修复后固化体的处置方案。

(2)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研究用于铬渣堆存场地土壤淋洗修复的化学、生物淋洗剂,探明不同淋洗剂处理后土壤性质和铬形态的变化,筛选高效、环境友好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中铬及相关重金属的淋洗剂;研制污染土壤的离场和现场固液分离和淋洗液安全处理的成套技术与设备。

(3)铬渣堆存场地土壤固化/稳定化和淋洗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集成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联合修复和淋洗修复相关技术,进行铬渣堆存场地关键修复技术的工程示范,形成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和淋洗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2(1)研制低成本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与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5 m3/天,固化/稳定化后土壤中六价铬浸出浓度(HJ/T299-2007)低于0.5 mg/L,总铬浸出浓度低于1.5 mg/L;筛选并研制高效安全的土壤六价铬还原和固化/稳定化制剂2-3种。

(2)研制低成本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与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5 m3/天,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筛选并研制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壤淋洗剂2-3种。研制污染土壤的淋洗液安全处理的配套技术与设备1套。

(3)建成典型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和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1-2个;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5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 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30%以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淋洗液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并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

(4)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编制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5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55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三、注意事项

1.申请单位需针对单个课题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均可申请承担本项目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对于港澳台优秀科技人员、海外优秀华人学者(包括取得外 14 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年龄、职称(学位)等基本条件时,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协议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也可作为课题组长。在课题申请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5.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6.在填报课题申请书时,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部分相关内容。预算编制应在专项经费控制额范围内,结合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项目申请单位财务部门会同申请负责人共同编制经费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负责。在编制经费预算之前,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负责人应认真学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

7.申请课题时需按指南要求如实提供配套经费证明和支撑条件承诺,并提供联合申请的合作协议。

矿井工业场地绿化树种的选择 篇3

1 总平面设计与环境保护

1.1 总平面设计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 从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 在总平面设计中, 必须研究下列问题:

(1) 场地选择。场址选择时, 必须防止矿井工业场地内的废气、废水的排放及矸石的堆放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且必须全面考虑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选址或选线地区的地形、水文、气象、城乡规划等因素进行研究, 制定最佳的平面布置方案。

(2) 总体布局。应将危害最大的污染源布置在远离场前区的地段, 之间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及绿化带,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建筑不宜布置在盛行风向的同一轴线上, 防止共同作用增大危害。

(3) 总平面布置。在具体设计时, 要根据场内各建筑和设施的功能特性和防护要求, 结合地形、地貌、风向等条件, 确定各污染源的合理位置及最佳防护距离, 达到污染危害最小的目的。

(4) 绿化。绿化是防护和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进行场地总平面设计时, 必须同时进行场地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绿化设计。绿化设计要根据污染源的性质、传播方式等, 选用恰当的树种、树形及绿化防护带。从而既可以起到阻碍、吸收有害污染物改善小气候的作用, 又可实现矿井园林化。

1.2 矿井工业场地的绿化布置

矿井工业场地的绿化布置与园林绿化不同, 它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和条件下, 结合矿井生产、交通运输的需要, 进行绿化布置。

工业场地绿化布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场前区绿化布置、生产及辅助生产区绿化布置、道路绿化布置等。

(1) 场前区绿化布置。场前区是职工经常活动, 来往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 其绿化布置主要考虑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以及供人流作短暂休息和活动。

(2) 生产和辅助生产区绿化布置。包括工业场地内所有生产建筑及辅助生产建筑和设施、堆场的绿化布置, 目的是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 调节场区气候, 防火、防尘、防爆、减轻车间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一般根据其不同生产特点和不同要求进行。

(3) 道路绿化。场内道路绿化应根据道路的功能、形式、宽窄程度、距离长短、与两侧建筑物间的间距、建筑物的高度和管线的布置等综合考虑, 避免与地下地上工程管线相冲突、影响车间的采光和场内行车视距要求, 保证行车安全, 要满足道路遮阳、降温、阻挡灰尘、减弱噪声、吸滞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等要求。

2 通用绿化树种的分类 (主要选取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1 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通用行道树木包括:银中杨、钻天扬、垂柳、旱柳、绦柳、龙须柳、榆树、春榆、红皮云杉、白扦、樟子松、杜松、辽东冷杉、五角枫、复叶槭、水曲柳、紫椴、梓树、蒙古栎、白桦。

通用的园景树木类包括:黑皮油松、樟子松、辽东冷杉、红皮云杉、天女木兰、榆树、垂枝榆、蒙古栎、辽东栎、白桦、垂柳、五角枫。

通用的花灌木类包括:东北连翘、卵叶连翘、紫丁香、白丁香、欧洲丁香、小叶丁香、红丁香、关东丁香、辽东丁香、暴马丁香、北京丁香、大花圆锥绣球、光萼溲疏、小花溲疏、东北山梅花、东北茶薦子、黑果茶薦子、香茶薦子、北方茶薦子、黑果栒子、水栒子、毛山楂、风箱果、珍珠绣线菊、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金露梅、珍珠梅、欧李、郁李、榆叶梅、毛樱桃、黄刺玫、刺玫蔷薇、刺蔷薇、玫瑰、茅莓、山楂叶悬钩子、东北扁核木、紫穗槐、胡枝子、小叶锦鸡儿、树锦鸡儿、紫叶小檗、大叶小檗、细叶小檗、六道木、金银忍冬、紫枝忍冬、早花忍冬、长白忍冬、接骨木、锦带花、早锦带、鸡树条荚莲、红瑞木、叶底珠、辽东楤木、刺五加、无梗五加、文冠果。

通用的篱垣树木类:水蜡树、榆树、红皮云杉、东北红豆杉、侧柏、朝鲜崖柏、大花溲疏、东北山梅花、太平花、珍珠绣线菊、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华北绣线菊、欧亚绣线菊、金露梅、、珍珠梅、黄刺玫、玫瑰、山楂叶悬钩子、辽宁山楂、山楂、东北扁核木小檗、矮紫叶小檗、细叶小檗。

通用的垂直绿化树木类:爬山虎、五叶地锦、山葡萄、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蛇葡萄、白蔹、葡萄、木通马兜铃、刺南蛇藤、南蛇藤、杠柳、五味子。

通用的地被树木类:铺地柏、沙地柏、西伯利亚刺柏、兴安圆柏、百里香、杠柳、南蛇藤。

2.2 华北地区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通用行道树木包括:小叶朴、圆柏、旱柳、绦柳、龙须柳、悬铃木、复叶槭、青扦、白扦。

通用的园景树木类包括:油松、圆柏、蒙桑、板栗、蒙古栎、辽东栎、白桦、虎榛子、蒙椴、龙须柳、花楸、花红、山荆子、西府海棠、山桃、稠李、白杜、枣树、大果榆、裂叶榆、红桦、糙皮桦、榛子、山杨、山杏、鼠李、柳叶鼠李。

通用的花灌木类包括:欧洲丁香、小叶丁香、黄刺玫、刺玫蔷薇、刺蔷薇、大花溲疏、小花溲疏、太平花、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珍珠梅、黑果栒子、水栒子、茅莓、胡枝子、小叶锦鸡儿、迎红杜鹃、六道木、接骨木、红瑞木、文冠果、柽柳、小叶忍冬、灰栒子。

通用的篱垣树木类:侧柏、圆柏、榆树、水蜡树、大花溲疏、光萼溲疏、小花溲疏、珍珠绣线菊、三裂绣线菊、华北绣线菊、欧亚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金露梅、珍珠梅、华北珍珠梅、黄刺玫、刺玫蔷薇、刺蔷薇、山楂叶悬钩子、辽宁山楂、山楂、大叶小檗、细叶小檗。

通用的垂直绿化树木类:爬山虎、南蛇藤、葡萄、杠柳、乌头叶蛇葡萄、短尾铁线莲、忍冬。

通用的地被树木类:沙地柏、铺地柏、西伯利亚刺柏、新疆方枝柏。

2.3 西北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甘肃省)

通用行道树木包括:毛白杨、榆树、小叶杨。

通用的花灌木类包括:小叶锦鸡儿、文冠果。

通用的篱垣树木类:榆树。

通用的垂直绿化树木类:葡萄。

通用的地被树木类:沙地柏、铺地柏、西伯利亚刺柏、新疆方枝柏、平枝栒子、匍匐栒子、百里香、杠柳。

3 常用的抗污染的植物分类 (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为例)

3.1 防污染类

(1) 防有毒污染类:防污染能力的总趋势是, 落叶树种吸毒能力最强, 常绿阔叶树种居中, 常绿的针叶树种较弱。

吸收二氧化硫的抗性树种:银杏、圆柏、构树、黄杨、梧桐、石榴、柿、女贞、棕榈等。

吸收氯化氢的抗性树种:侧柏、圆柏、桑、悬铃木、梧桐、石榴、泡桐、棕榈等。

吸收氯气的抗性树种:侧柏、圆柏、板栗、构树、柿、梧桐、柽柳等。

吸收氟化氢的抗性树种:侧柏、龙柏、桑、梧桐、柿、棕榈、柽柳、小叶女贞等。

(2) 防尘类:树木以树冠浓密, 叶片密集, 叶面粗糙、多毛, 能分泌黏性油脂, 叶片细小, 总叶面积大, 气孔抗尘埃堵塞者为佳。

例:刺槐、沙枣、榆树、侧柏、梧桐、雪松、圆柏、黄杨等。

3.2 防噪声类

以叶面大而坚硬或叶片呈鳞片重叠排列, 树体自上至下枝叶密集的常绿树较理想。

如圆柏、雪松、龙柏、梧桐、垂柳、臭椿等。

3.3 防火类

以树脂含量少, 体内水分多, 叶子细小, 枝叶稠密, 着火不发生烟雾, 燃烧蔓延缓慢。如:银杏、女贞、棕榈等。

3.4 防风类

能适应当地环境, 生长快、根系发达, 树冠呈塔形或柱状。如:圆柏等。

总之, 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能生长的树种中, 抗污染能力强弱分类如下:

抗性强:大叶黄杨、女贞、构树、皂荚、华北卫矛、榆树、白蜡、沙枣、柽柳、臭椿、旱柳、侧柏、黄杨、紫穗槐、加拿大白杨、枣、刺槐、杜松、杉松、桧柏、云杉、五叶地锦、丝棉木、银杏、紫藤、石榴。

抗性较强:梧桐、合欢、山楂、白皮松、毛白杨、核桃、桑树、西府海棠、榆叶梅、茶条槭、樟子松、枫杨、泡桐、五角枫、梓树、栾树、悬铃木、苦谏、黄连木。

抗性弱:油杉、紫薇、河北杨、钻天杨、水杉、冷杉、红松、绣线菊、青扦、龙爪柳、杏树、苹果、青杨。

4 树种选择

主要是根据各个建 (构) 筑物的主要功能及属性, 选择适合种植的树种, 具体分类如下:

(1) 场地内产生噪声污染的车间主要包括有:压缩空气站、通风机房、泵房、破碎车间、坑木加工房、机修厂的锻、铆、焊、矿修工段等。

这些车间宜栽植树冠低矮, 分支低, 叶面大, 枝叶茂密的乔、灌木。高低搭配, 形成一个疏松的树群或树行狭窄的林带, 并应选用常绿植物 (尤其在车间的上风向) 。四周空地植以草皮, 以减少噪声对其他车间的干扰。如:圆柏、雪松、龙柏、梧桐、垂柳、臭椿等。

煤矿的通风方式大多是抽出式的, 除产生工业噪声外, 还排出大量废气、瓦斯、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混合气体。所以, 在通风机房附近应种植滞尘与抗污性能较强的树种, 如:臭椿、构树等。

水泵房周围的环境一般比较潮湿, 应种植一些既吸噪声又有喜湿习性的植物。如:圆柏、雪松、龙柏、垂柳等。

破碎车间及锻铆车间:产生工业噪声及煤尘、粉尘, 故宜种植吸收噪声也滞尘的、树木浓密, 叶面多毛的植物。如:圆柏。

(2) 产生粉尘污染的车间主要包括有:装车仓、选矸楼、锅炉房、储煤场、煤泥回收等。

这些车间宜栽种叶面大、表皮粗糙、具绒毛和分泌腺脂的, 既能吸尘又能隔尘的植物。如:刺槐、沙枣、榆树、侧柏、梧桐、雪松、圆柏、黄杨等。

装车仓、煤泥回收建筑应考虑遮阴和挡风效果, 以改善操作环境, 减少煤的损失。如:圆柏。

有散发二氧化硫浊气时, 应选择抗二氧化硫, 滞尘力与生命力强的乔、灌木。如:梧桐等。

锅炉房属高温车间, 还应考虑降温和选植一些不反光, 叶色深沉, 遮阴的效果好的树种, 不宜栽植针叶树或其他含油脂较多的树种。如:刺槐、沙枣、榆树、梧桐、黄杨等。

(3) 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的主要车间有:矿灯房、蓄电池充电间、瓦斯抽放站等。

这些车间要考虑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扩散、稀释和利用植物来吸收净化这些有害气体, 不要堵死排污源, 并设法栽植抗污能力强、吸污能力高的树种和地皮植物。如:银杏、圆柏、构树、黄杨、棕榈、侧柏、龙柏、女贞、棕榈等。

矿灯房、蓄电池充电间附近, 应选择具有对酸、碱有害气体抗性较强的植物。如:银杏、圆柏、构树、黄杨、棕榈、侧柏、龙柏等。

瓦斯抽放站除污染空气, 还有爆炸和燃烧的危险, 对其附近绿化, 可选植抗瓦斯性能较强, 防爆、防火的树种, 还宜在其周围设置带刺的绿篱。如:梧桐、圆柏、构树、女贞、棕榈等。

(4) 产生易燃易爆的主要车间有:乙炔库、油脂库、浮选药剂库、火药库、雷管库等。

这些车间周围应选择防火树种, 建设一定的隔离防护绿地分段、分片栽植, 中间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一般距库房5m~7m, 在外栽植成排的有防火功能的乔木和灌木, 避免选用含油脂和易燃的树木。

油库区的围堤内不允许有任何植物。

火药、雷管库的库区周围40m以内不准种植针叶树及灌木, 只能种阔叶树。库区周围5m以内不准种植任何植物。

(5) 不产生工业污染的建 (构) 筑物及堆场。

材料库、设备库等, 这些仓库绿化布置以庇荫、防火为主, 选用庇荫、防火的乔、灌木树种, 围绕仓库成行, 成丛或成带的栽植。

水池、水泵房、水塔、沉淀池、澄清池、污水处理池等, 这些给水建筑物主要是防尘, 防止尘埃、飞沙对水质的污染, 尽可能在其周边铺设地被植物和常绿乔、灌木。

排水建筑物主要是防污染, 防止其排污池中散发的有毒气体和臭味污染环境。尽可能在其周边铺设地被植物和常绿的、能吸收有毒气体的叶密的乔、灌木。

水池周边2m内植地被植物, 污水池可种植水葱、芦苇、藻类等净化水质的有益植物。

坑木场、沙石堆场、储煤场、材料露天堆场等, 堆场附近的绿化应根据存储物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树种。有防盗要求的可密植带刺的灌木, 以绿篱代替围墙。

露天堆场内部, 一般不植树。绿化时, 应不影响堆场的有效面积, 不影响对外、对内运输和装卸的要求。有条件时, 选择不妨碍堆积物料和生产操作地段, 结合休息等的布置、布置遮阴乔木。

5 环境风水

部分煤矿业主比较注重场地内的风水环境, 本文将张建银先生出版的《煤矿科学环境风水学》中关于绿化部分的内容做了整理:

张建银先生从事煤矿环境风水及煤矿事故的研究二十余年, 他的《煤矿科学环境风水学》中提出:“煤矿事故与科学管理有关, 同时也与天地环境有关”, 他认为高层领导、煤矿主、煤矿负责人一定要使煤矿工人有一个好的环境风水场, 建设一个花园式的煤矿工业区和生活区, 用植物生物场来调理生活区,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会大大减少。所以, 他利用煤矿风水12法来构造一个美好的环境风水场。

(1) 护法。选择高的树种如:新疆速生杨、毛白杨、梧桐树、松树等植到办公楼周边、道路两边和井口周边, 这样植物场就可以改变煤矿区的环境场。

(2) 吉祥法。在煤矿工业区和生活区植入一些吉祥树, 如梧桐、枣树、银杏树等, 不可选择槐树, 用树木花草构造一个宁静的风水环境。吉祥的风水环境能让工人休息好, 保证了工人的精力集中。

(3) 镇法。在煤矿大门口、煤矿办公楼两边各植两株高大的树, 如松树。这样会改变煤矿的风水场。

(4) 心灵法。在煤矿主任的办公室、煤矿负责人以及煤矿工人宿舍摆放一些平安树。依靠植物场使人的精神意识受到影响, 使工作人员心情平静、心态平和。这样就不会造成人为事故。

(5) 挡法。在煤矿有冲、尖角为不吉之兆。植入高大植物化掉不吉气场。

(6) 盖法。将煤矿的石山、土山等绿化。这样就将不好气场变为好的生物场。

(7) 美法。将煤矿里脏乱之处用开花植物美化, 从而影响人的心理, 改变人的心情。

(8) 阵法。在煤矿绿化过程中用天上的北斗七星阵、八卦图来绿化调理气场。

(9) 屏法。在煤矿办公楼内外名堂处、井口用植物屏风改变办公楼、井口的环境场。

(10) 迎客法。将呈列队式树木引入办公楼、宿舍楼, 将吉气引入办公、居住之地, 从而改变人的生物场, 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11) 引法。用树木将吉气引入井口。

(12) 填埋场。将煤矿上的脏乱物挖坑填埋。

6 结论

本文分门别类地归纳优选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如通用行道树、通用园景树木、通用花灌木类、通用篱垣树木类、通用垂直绿化树木等。同时, 还归纳总结了各种防污染类、防噪声类、防火类、防风类等抗污树种。

在今后的设计中, 中国北部的矿井工业场地绿化树种, 可依据该数据库中的树种直接选用;北方地区衔接区间的矿井工业场地的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 可直接采用数据库中通用树种;矿井工业场地内特殊建构筑物周边, 根据其特性, 选择适宜的抗污树种。

摘要:矿井在生产过程中, 常常会散发出各种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气体、粉尘等, 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能使人们思路清晰、情绪稳定, 从而减少煤矿事故。所以, 绿化布置是现代化矿井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而绿化布置的基础就是因地制宜, 选择合适的树种。

关键词:树种,绿化,环境风水

参考文献

[1]李善, 傅达聪.煤炭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2.

篮球场地、排球场地硬化合同书 篇4

甲方: 乙方:

甲方为了标准化学校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全体师生的运动条件,现将学校篮球场、排球场硬化,经过甲方研究决定,将此项工程的承建工作发包给乙方。经甲乙双方协商,形成下述合同,双方必须共同遵守。

一、甲方的责任和权利

1、为乙方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包括用电、用水水源、施工工具的存放等能办到的事项)。

2、提供路面硬化的相关数据,并要求乙方严格按甲方规划施工。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禁止校内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4、对乙方施工过程、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方面进行监督,可对其质量检查和抽检,并可对不符合要求的某些方面向乙方提出交涉,必要时可扣除相应的工程款项。

5、为乙方提供资金保障,按“面积×单价=总价”计算工程款,工程完工后据实结算,本学期末兑付总额的80%,下学期待质量未出现任何问题后付清余额。

二、乙方责任和权利

1、保证工程质量

①、操场及主干道用砼C20标准硬化。必须保证操场的厚度不低于16㎝,要对硬化地面的底料先进行振动,在硬化时必须要使用振动棒及振动板等,以便保证质量。

②、整体地面为毛面,但必须平整。合理调控整体坡度,做到排水通畅,雨天无积水。

2、保证工程进度,按时完工,又要做到不防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扰乱学校工作秩序,力求减小噪音,提倡在节假日加班加点,在十一月二十日前完工,并能顺利通过质量验收。

3、确保安全,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①、确保用电安全,合理安装。做到无裸露,防触电。每天收工时必须切断电源,最好有专人监管。

②、确保机械设备、器材安全。合理安装,正确操作机械设备,及时收拾好相关工具、器材,对器材设备的损坏、失落等,甲方概不负责。③、确保人员安全,做到以人为本,防止施工中机械、用电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若发生安全事故概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4、乙方须承担上交国家税务部门的全部税款,具体金额为工程总额的百分率计算,且要按照税务有关部门的纳税标准及相关规定。

5、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调解决。

三、工程造价

篮球场地2个,840m2,排球场地1个,162m2,计1002m2,60元/m2,共计造价60120.00元。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报教育主管部门一份备案,此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签字):

法人代表(签字):

签字日期: 2012年 11月 5日 签字日期: 2012 年 11 月

二○一二年十一月五日

煤矿工业场地动力线网设计 篇5

煤矿工业场地布置及供电方式介绍

工业场地布置特点

煤矿工业场地根据其工艺布置一般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活福利区。其中, 生产区一般由主副井、风井、生产系统的相关煤仓、输煤栈桥等组成。辅助生产区一般由矿井机修间、油脂库、器材棚、综采设备库、变电站、锅炉房、供水排水站、污水处理站等组成, 为矿井生产物质堆放、检修区域及为生产生活提供电力、暖、水。生活福利区一般由生产指挥管理综合楼、食堂、宿舍楼、文体活动中心及灯房浴室联合建筑等组成, 为矿井生产指挥中心, 人员生活休息集散区域。矿井工业场地虽规模不一样, 其布置大致都可以分为以上几个区域。

供电方式

根据煤矿工业场地的工艺布置特点, 一般在工业场地设置一座总变电所, 负责全矿井用电设备供电, 大中型矿井一般设110 (35) k V总变电所, 小型矿井一般设10 (6) k V总变电所。再根据工艺布置设置若干分变电所:主井口房变电所、副井口房变电所、通风机房变电所、锅炉房变电所、机修间变电所、生产系统变电所、场前生活区变电所等。根据其供电方式, 各总变电所至分变电所、分变电所至大电机及各单体建筑配电箱均采用室外电缆供电。

动力电缆敷设路径及敷设方式选择

动力电缆敷设路径选择

室外动力电缆路径的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水、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损伤;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 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应便于敷设、维护;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或有塌陷危险的地方;应尽量避开和减少穿越地下管道 (包括热力管道、水管、煤气管道等) 。

根据煤矿工业厂区特点, 电缆应沿着负荷较集中的地方敷设;尽量沿着场区道路两侧绿化带, 与水、暖管线分开布置, 减少交叉;需充分考虑煤矿升级改造或扩建的可能性, 不能占用预留建筑物场地;敷设路径不能影响美观、交通, 尽量少穿越硬化场地、道路;主要电缆路径需远离煤矿的生产系统如原煤仓、准备车间、选煤厂等煤尘污染较大的区域。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情况下, 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路径选择时需与总图专业多协商, 优化综合管线。

动力电缆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 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下面就煤矿各种常见的敷设方式做一个比较, 详见表1, 作为设计选择的一个参考。

动力电缆型式的选择

动力电缆型式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电缆导体材质、电缆芯数、电缆绝缘水平、电缆绝缘类型及护层类型。

电缆导体材质选择

铜材的导电率高, 损耗比较低, 机械性能优于铝材, 且延展性好, 便于加工安装, 但造价高于铝。由于煤矿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高, 目前煤矿供电设计中均采用铜导电材质。

电缆芯数选择

1k V及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采用TT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选用四芯电缆;采用TN-C-S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采用四芯电缆;采用TN-S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选用五芯电缆。直供电机可采用三芯或四芯电缆。煤矿地面低压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TN-C-S和TN-S接线方式。选煤厂660V经高阻接地系统一般选三芯或四芯电缆。3~35k V三相供电回路电缆一般应选用三芯电缆, 110k V三相供电回路电缆一般选用单芯电缆。

电缆绝缘水平选择

正确地选择电缆的额定电压值是确保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电缆的额定电压包含U0/U, 其中U0为电缆芯对地 (绝缘屏蔽或金属层之间) 的额定电压, U为电缆缆芯之间的额定电压。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其单相接地故障持续时间在1min~2h之间, 必须选用第Ⅱ类U0。电缆缆芯之间的额定电压U不得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故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中, 6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6/6k V额定电压电缆, 10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8.7/10k V电缆, 35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26/35k V电缆。220/380V系统选用第Ⅰ类的U0, 其电缆选用0.6/1k V额定电压电缆。

电缆绝缘类型及护层选择

煤矿供电系统中一般低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型绝缘;中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移动式设备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时, 应选用橡皮绝缘电缆;在煤矿地面爆炸性环境区域宜采用阻燃电缆, 消防负荷及重要负荷应采用耐火电缆。

煤矿室外敷设电缆易受到机械损伤或为了防鼠害和蚁害, 一般选用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 在交流单芯电缆选用铠装层时, 需选用非磁性的金属铠装层。

动力电缆截面的选择

煤矿动力电缆截面必须满足载流量、短路热稳定、允许电压降、经济电流密度、机械强度及低压电缆符合过负载保护的要求。下面就设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重点列出, 以免疏忽。

按载流量选择

10k V及以下常用电力电缆允许100%持续载流量选择表详见《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C, 在设计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校正系数, 详见《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D。主要包括:不同环境温度的载流量的校正系数;不同土壤热阻系数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土中直埋多根并行敷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空气中单层多根并行敷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电缆桥架上无间隔配置多层并列电缆载流量的校正系数;户外明敷无遮阳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在煤矿煤仓、生产系统等爆炸性环境中, 电缆允许载流量, 不应小于保护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及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低压笼型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

按满足线路保护要求选择

(1) 短路热稳定校验

电缆通过短路电流时, 不应超过所允许的短路强度。电缆热稳定允许的最小截面按式1计算:

式中:Smin—电缆所需的最小截面, mm2;

Qt—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k A2.s;

C—热稳定系数。

(2) 低压电缆过负载保护

低压电缆的选择需满足过负荷保护的要求,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详见式2。

式中:回路计算电流 (A) ;

—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或断路器额定电流或整定电流 (A) ;

导体允许持续载流量 (A) ;

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 (A) 。

低压电缆中性线 (N) 选择

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 N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负荷电流及谐波电流之和。在煤矿供电中, 以气体放电灯为主的照明线路、变频调速设备、计算机及直流电源设备等的供电线路, 选择电缆截面时, 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当谐波电流较小时, 可按相线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但计算电流应按基波电流除以表2中的校正系数;当三次谐波电流超过33%时, 它所引起的中性线电流超过基波的相电流。此时, 应按中性线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计算电流要除以表2中的校正系数。

结语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分析 篇6

关键词: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完善措施

0 引言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在整个煤矿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在保证煤炭生产、运营及其运输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的煤矿建设条件, 对煤矿的场地选择、功能分区划分、场内的运输、井口位置以及绿化措施进行确定, 要使它们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同时注意与国家交通系统相协调, 使矿区内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并使矿区内的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妥善的安置。

1 实例概况

某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区交通运输条件方便, 电源、水源条件基本可靠, 材料供应等其他建设条件配套, 均可满足外部建设条件。该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在整个煤矿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总平面设计

2.1 场地选择及其完善措施

该煤矿为中型矿井, 场地选择需要考虑煤层的赋存情况、煤田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对外运输、工艺系统以及工业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完善措施要解决好, 工业场地的地面布置和井下开拓布局、煤田的地质构造要相互协调。在煤矿工业场地平面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各方面如地形、地质等进行勘察, 灵活布置各类建筑物。

在坡度较大的位置必须设置台阶, 在地形平坦的地方要设置平坡面对建筑物进行布置, 这有助于缩短工期。对一些容易产生危害物如烟、尘等污染的建筑物, 必须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以及风向等进行总平面布置。在场地选择的完善措施中, 要充分利用现有地形, 积极协调场地选择与对外运输、工艺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 还必须考虑场地选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1) 在场地与运输路径的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地与运输途径; (2) 在场地建设过程中, 必须综合当地的环境情况, 综合考虑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

2.2 功能分区划分及其完善措施

在功能分区工作的进行过程中, 必须采用不同的措施使有关的建筑物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构成一个整体。在功能分区的划分过程中, 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就它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完善。针对不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色, 积极地对各个方面如生产过程、运输途径、卫生措施、防火措施以及其他的供给需要进行合理的划分, 使整个煤矿工业场地总设计中功能区的划分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 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使运输途径便捷, 工程管线缩短。针对这些要求, 将该煤矿中工业场地划分为三个部分: (1) 行政办公服务区 (包括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等主要的办公和生活福利设施) ; (2) 生产区 (主要有主井井口房、筛选系统、产品装车系统等组成) (3) 辅助功能区 (各种修理车间、库房、清水池及水泵房等) 。在布置过程中要将主生产区布置在工业场地的中心部位, 辅助功能区设置于场地外围。

在有关功能区完善措施的建立过程中, 首先要注意合理划分功能区, 尽可能将能够划分在一起的功能区合并于某一个已经划分好的分区之内;其次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 有些虽不属于同一功能区之内, 但为建设方便, 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可将它们建设成一个整体;最后, 在有关矿井行政服务区的布置过程中, 必须要根据具体的需要, 将矿区行政服务区布置得合理可行, 应使人进入矿区时感觉舒适, 所以在矿区前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进矿的主要公路两旁的绿化做仔细的推敲和建设。

2.3 场内运输及其完善措施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不同功能区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 这样使场内运输在功能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使不同的功能分区间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煤矿场内运输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 道路运输; (2) 窄轨铁路运输。在场内运输中主要的完善措施有:首先, 在场内道路的设计过程中, 道路的设计要缩短并且便捷, 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弯道, 同时方便人流、物流的快捷运输, 还要注意消防措施的设置。其次, 道路运输的过程中, 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煤仓和装车的地点设计在距离场地较近的位置, 有利于装车。第三, 在窄轨铁路的运输过程中, 设计窄轨线路必须考虑到该路线对公路运输和人行道的影响。在整个场地的运输过程中窄轨铁路与辅助功能区紧密连接在一起, 既要方便材料上下井, 又要预防线路对其他功能区活动的干扰。最后, 道路和窄轨铁路的设置要避免出现交叉情形, 尤其是在窄轨铁路为自动滑动铁路时, 很容易出现高差, 并且线路越长, 高差越厉害。在此时若出现交叉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所以道路的设计要尽量避免交叉路线的出现。万一出现此种情形, 必须对该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 防止意外发生。

2.4 井口位置及其完善措施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注意其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区别, 其工业场地的设计要与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煤矿矿井的地下部分由井筒、井下大巷、井底车场、井下硐室、采区巷道等组成。井下的煤炭经过这几个关口到达地面, 其中井口位置是连接地上和地下的关键。所以, 其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井口位置的确定对于整个工业场地的确定起着关键作用, 井口位置的确定既与地面部分有着紧密关系, 也与井下部分密切相关, 它在地上生产区、辅助功能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矿井地上部分的完善措施有: (1) 井口位置的选择必须考虑该煤矿建设的地理条件以及自然环境, 使得土石方的工程量减少; (2) 场地的选择尽量占用荒山林地, 尽量少占用良田或者其他种植基地, 同时注意选择无洪涝灾害的地段以及民间宅基地等; (3) 要绕开国家或者政府圈定保护的各种文化古迹和历史遗迹, 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 (4) 对于当地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进行保护, 同时要注意交通和供水、供电等因素。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必须考虑井口与井下的关系。井下条件与工业场地的完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井口的选择与工业场地的布局设计要统筹考虑, 既要使井下的开拓开采合理方便, 又要使工业场地地面设计经济合理, 需要做多方案比较; (2) 对于煤层的处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 尽量不要对煤层和其他有价值的矿藏进行压覆, 将井口设置在最先开采区域, 使最先开工的工程量减少, 同时注意将其设置在受地表冲击薄弱的地面, 使施工进度加快。所以在井口位置的布置过程中必须进行综合考虑, 全面衡量。井口位置的确定需仔细研究煤田地质状况与地面条件, 并就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的比较和商讨, 最终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 使得煤矿工业场地中井口位置得到确定。

2.5 绿化完善措施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过程中, 绿化虽然是一个辅助工作, 但在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为煤矿的劳动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不仅能从外观上对煤矿进行绿化建设, 还能给人以自然的协调之感, 同时在维护煤矿内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代煤矿工业场地中的绿化措施还不够, 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 在煤矿工业场地的建设过程中, 绿化措施的实施不够, 使得整个煤矿出现一种萧瑟的景象;其次, 有些地方虽然实施了绿化措施, 但对于绿化的整体布局不够合理和完善, 需要进一步补充。最后, 在绿化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 这样既能起到绿化效果又能减少费用。总之, 在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绿化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 才能做好该工作。

3 结语

工业场地 篇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 结合“退城进园”工作的推进, 许多原来位于城区的老企业已陆续关、停、并、转或从城市中心迁出, 加之近年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大量煤矿、焦化、冶金等企业被关停, 产生了大量工业污染场地。国家层面及各省市都开展了污染场地调查, 在摸清场地环境污染状况后, 场地评估与修复管理工作成为下一步工作面临的难题。余勤飞等提出构建污染场地分类管理体系、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建设, 实现污染场地科学管理[1,2,3]。

1 工业污染场地及二次开发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工业企业搬离老城区, 如何实现工业搬迁场地安全再利用已成为制约土地资源再利用的关键因素[4]。工业场地包括工业厂区、矿区内部用地, 有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仓储设施区、动力设施区、运输设施区、厂区内公用工程设施区、公共活动区、预留发展用地及卫生防护带等功能区。长期以来, 工业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粗放, 环保设施缺少或很不完善, 工业场地污染状况十分严重, 土壤往往受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污染, 这些场地土壤中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消除。污染物产生来源广泛, 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区、化工、石化、冶炼及电镀、制药、机械制造、印染等行业往往会产生污染分布区[5]。

工业污染场地二次开发用途主要包括工业用地、住宅、农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商业用地及绿化用地等。工业污染场地未经风险评估、监测和场地修复就被二次投入使用, 存在很大环境健康风险。

2 不同开发用途的场地风险管理

2.1 土壤污染物的风险评估

一些工业场地已先期开展了土地资源再利用的二次规划与开发, 此类土地二次利用规划用途多集中于商品住宅、公共设施、农业、养殖、商业用地等, 土地资源二次开发会加剧废弃场地人群暴露途径。工业场地原企业主必须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及修复治理方案的编制, 评估土壤风险程度, 确定修复治理任务, 恢复土壤环境质量, 确保后续开发利用安全性。不同土地开发用途对工业污染场地中土壤污染物的风险评估要求不同。一般说来, 当土壤中化学物质处于环境背景值范围时, 土壤处于本底状态;随着外源污染物不断进入, 达到通用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 此时不一定就有危害, 而达到污染临界值时, 土壤才属污染。大多数西方国家已摒弃了将污染场地土壤恢复到未污染状态, 而只是修复到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即可[5]。中国将建立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目前, 应用较广泛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有阻隔填埋、固化稳定化、土壤清洗和植物修复等, 根据工业场地的污染类型和二次开发用途选择土壤修复技术[6]。因此, 要建立二次开发前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制度。对工业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与土地利用最终方式相结合。通过建立污染土地风险评估等级系统, 确立场地修复优先次序。通过分析比较按照HJ25.3-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的土壤风险控制值和场地所在区域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背景含量和国家有关标准中规定限制, 合理提出土壤目标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管理技术程序见图1。

2.2 工业污染场地分类管理

污染场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核心环节应包括筛选、调查、评估和修复四方面。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确定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的管理模式。单艳红等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 探索建立了从疑似污染场地申报建档、疑似污染场地初步调查、场地危害分级、污染场地详细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到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等一系列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3]。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工业场地土壤主要污染物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有在土壤中难以降解、赋存时间长且污染风险大的问题。建议重点关注此类工业废弃场地, 并应先行开展此类工业场地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工作。对于此类规划用地应急需加强土壤监测, 评估用地风险等级, 在此基础上, 对于能立即开展土地修复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场地修复治理, 对于暂无法修复的, 应明确提出要求, 合理调整规划用途, 调整用地来源。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和城郊农业发展, 城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将逐步凸显, 城镇人口密集区周边场地已经或很快被开发利用。为了避免城市扩张或近郊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环境风险, 应对城镇人口密集区周边场地尽快实施污染扩散预防措施。

3 建议

工业污染场地再利用前一定要进行场地环境污染调查, 初步调查后, 应注意评价工业场地现在使用情况与规划用途的适宜性, 根据污染场地土地规划用途灵活确定治理目标, 基于场地规划用途, 由风险评估得到场地清理目标值;基于土壤最终用途, 结合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 合理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

建议对工业污染场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建立二次开发前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制度, 通过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划定各类工业污染场地污染级别和治理排序, 确定哪些场地是重点污染场地, 哪些场地需要优先修复, 哪些可以暂时延缓修复, 哪些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己恢复, 最终形成国家级和省级优先治理名录, 为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4 结语

基于工业场地污染类型及二次开发用途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重点场地修复与监测、预防二次规划与开发产生环境风险、遏制城镇工业废弃场地人群暴露及预防工业废弃场地污染地表水等场地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同时, 鉴于发达国家和部分省市取得的污染场地管理实践经验, 提出不同开发用途的工业污染场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建立二次开发前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制度, 且根据污染土地的规划用途灵活确定治理目标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余勤飞, 侯红, 白中科, 等.中国污染场地国家分类体系框架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2) :228-234.

[2]许亚飞, 余勤飞, 毕如田, 等.发达国家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3 (5) :444-450.

[3]单艳红, 王国庆, 张孝飞, 等.中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与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2) :75-80.

[4]宋倩, 沈礼锋, 郑晓阳.工业场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39 (3) :189-191.

[5]姜林, 钟茂生, 张丽娜, 等.基于风险的中国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 36 (8) :1-10.

郭家滩煤矿工业场地选址方案设计 篇8

1 影响工业场地选址的主要因素

1.1 交通条件

井田对外联络公路是井田东南部的榆神高速公路与S204省道,榆神矿区三期的铁路专用线(靖神铁路)正在建设中,该铁路北起神木西,南至红石峡与包西铁路接轨,沿郭家滩井田东部和南部边界走行,在井田南部为本矿井预留装车站(郭家滩站),本矿井煤炭铁路外运主要依托本铁路。从地面运输条件来看,井口位置宜选择靠近铁路装车站布置,以减少地面运输距离。

1.2 电源条件

榆林国家电网在矿井周边建有榆林、神木、大保当3座330k V变电站。地方电力公司在矿井周边有金鸡滩、大保当110k V变电站。按照2012年陕西电网规划,计划在榆阳区新建1座曹家滩110k V开关站,位于本井田东南约13km处。工业场地和井口位置应尽量接近拟接电源点。

1.3 产品煤用户

本矿井用户电厂位于井田南部榆林市开发区,需煤量约5.0Mt/a,剩余煤量考虑铁路外运。工业场地应选择在距离铁路装车站、公路、用户电厂较近区域,从而节省投资及后期营运费用。

1.4 地面设施

井田西部有红石峡水源地保护区,红石峡水源属中型水库型水源地,是榆林市区的主要供水水源。井田内无自然保护区和军事防务区。井田内分布有若干油气井及集气管线(支线),从分布密度来看,东北部较密集,东南部和西南部较稀疏,集气管线亦是东北部较密集。本井田地处榆溪河沿线,地面村落分布较多,从村庄分布情况来看,西部大于东部,东南部较少。从地面附着物来看,矿井工业场地应该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村镇分布不密集且尽量避开油气井、集气站的区域。

1.5 煤层赋存条件

井田内可采煤层12层,主要可采煤层2-2煤位于含煤地层最上方,不存在压茬关系,且其可采范围和可采厚度分布规律性明显,主要可采区域分布在井田东部,东南部煤层厚度达到10m以上。工业场地宜选择在靠近井田东南部的高级储量区及赋存稳定区附近。

1.6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北西西向倾斜的单斜层,倾角小于1°,局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井田无岩浆活动痕迹。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1492m3h,最大涌水量1790m3/h,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工业场地选址应满足首采盘区位于构造简单区且利于井下排水的区域。

1.7 工程地质条件

结合周围矿井建井的经验与教训,工业场地选址要充分考虑砂层与土层厚度,以减小建井成本或风险。井田范围内无白垩系地层,从沙层厚度分布情况来看,总体厚度不大,井田中部和东南部厚度稍薄。从土层厚度分布情况来看,总体厚度10m~120m不等,井田中南部和西南部厚度较薄。工业场地应选择在沙土和土层厚度较薄处。

1.8 行政区划因素

井田西部隶属于榆林市榆阳区管辖,东部隶属于榆林市神木县管辖,为了便于矿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协调进展,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应尽量设在一个行政区划内。

2 矿井工业场地选址

2.1 选址原则

(1)尽可能接近铁路、公路、集装站、电源点,以利于煤炭运输、节约投资和便于管理;(2)开拓布置系统简单合理,井巷工程量省,投资少,建井工期短;(3)尽量靠近主要可采煤层资源赋存区;(4)尽量少占良田,少压煤,少搬迁村庄;(5)应避开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6)场地地形应较平缓、开阔,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2.2 选址方案

根据选择原则,结合煤层赋存条件、地面附着物、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共提出三种工业场地方案,经方案比选后,设计推荐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南部边界中央的大免兔村附近。该场地主要特点有:(1)不占用村民用地,不涉及村庄搬迁问题;(2)场地位于主采2-2煤可采范围的中部,便于井下开拓部署;(3)场地处沙、土层厚度相对较薄,便于井筒施工和减少掘进费用;(4)场地距离供电电源接入点曹家滩110k V较近,供电线路短;(5)公路专用线长度短,节约投资;(6)首采工作面布置对地面附着物有较好的适应性;(7)距离红石峡水源地相对较远,有利于环保。

通过经济投资测算,此处工业场地较其他方案节约投资约1200万元。

4 结束语

工业场地选址是一项综合性、重要性工作,必须符合相关规程规范,需综合考虑与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地形地貌、简单的工程地质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注重环保节能等相关问题。郭家滩矿井位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选择的场地方案可节约土地资源、减少资源压覆,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思路,矿井工业场地确定后征地、外部联络道路等相关前期工作正在实施当中。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荣立,等.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3]陈吉华.张集矿井开拓布置及其特点[J].煤炭工程,2002,12:7-9.

工业场地 篇9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在整个煤矿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在保证煤炭生产、运营及其运输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煤矿建设条件,对煤矿的场地选择、功能分区划分、场内的运输、井口位置以及绿化措施进行确定,要使它们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注意与国家交通系统相协调,使矿区内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并使矿区内的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妥善的安置。

2 实例概况

五举煤矿属于甘肃省崇信县新窑镇和灵台县龙门乡管辖。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交通运输条件方便,电源、水源条件基本可靠,材料供应等其它建设条件配套,均可满足外部建设条件。五举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在整个煤矿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总平面设计的完善措施

3.1 场地选择及完善措施

五举煤矿是国有的大型煤炭矿井,场地选择需要考虑煤层的赋存情况、煤田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对外运输、工艺系统,以及工业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完善措施要解决好,工业场地的地面布置和井下开拓布局、煤田的地质构造要相互协调。在煤矿工业场地平面设计场地的选择过程中必须对各个方面如地形、地质等进行勘察,灵活布置各类建筑物。在坡度较大的位置必须设置台阶;在地形平坦的地方要设置平坡面对建筑物进行布置,这有助于工期的缩短。对一些产生危害物如烟、尘等污染的建筑物,必须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以及风向等进行总平面设计。在场地选择的完善措施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积极协调场地选择与对外运输、工艺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必须考虑场地选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1)场地与运输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地与运输途径;(2)在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综合当地的环境情况,综合考虑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

3.2 功能分区划分及其完善措施

在功能分区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的措施使有关的建筑物结合在一起,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在功能分区的划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就它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完善。针对不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色,积极地对各个方面如生产过程、运输途径、卫生措施、防火措施以及其它的供给需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使整个煤矿工业场地总设计中功能区的划分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使运输途径便捷,工程管线缩短。针对这些要求,将五举煤矿中工业场地划分为三个部分:(1)行政办公服务区(包括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等主要的办公和生活区);(2)生产区(主要有主井井口房、选煤厂、产品装车系统等组成)(3)辅助功能区(各种修理车间、库房、清水池及水泵房等)。在布置过程中要将主生产区布置在工业场地的中心部位,辅助功能区设置于场地外围。

在有关功能区完善措施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合理划分功能区,尽可能将能够划分在一起的功能区合并于某一个已经划分好的分区之内;其次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有些虽不属于同一功能区之内,但为建设方便,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将它们建设成一个整体。最后,在有关矿井行政服务区的布置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将矿区行政服务区布置得合理可行,应使人进入矿区时感觉舒适,所以在矿区前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进矿的主要公路两旁的绿化做仔细的推敲和建设。

3.3 场内运输及其完善措施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不同功能区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场内运输在功能区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不同的功能分区间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煤矿场内的运输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道路运输;(2)窄轨铁路运输。在场内运输中主要的完善措施有:首先在场内道路的设计过程中,道路的设计要缩短并且便捷,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弯道,同时方便人、物流的快捷运输,此外还要注意消防措施的设置。其次,道路运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煤仓和装车的地点设计在距离场地较近的位置,有利于装车。再次,在窄轨铁路的运输过程中,设计铁路线路必须考虑到该路线对公路运输和人行小道的影响。在整个场地的运输过程中窄轨铁路与辅助功能区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坑木材料容易下井。将坑木场布置于场地边缘,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防措施的实施,也有助于预防运送坑木材料车对其他功能小区活动的干扰。最后,道路和窄轨铁路的设置避免二者出现交叉情形,尤其是在窄轨铁路为自动滑动铁路时,很容易出现高差,并且线路越长,高差越厉害。在此时若出现交叉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道路的设计要尽量避免交叉路线的出现。万一出现此种情形,必须对该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防止意外发生。

3.4 井口位置及其完善措施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差距,其工业地面场地的设计要与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煤矿矿井的地下部分由井筒、井下大巷、井底车场、井下硐室、采区巷道等组成。井下的煤炭经过这几个关口到达地面,其中井口位置是连接地上和地下的关键位置。所以,其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井口位置的确定对于整个工业场地的确定起着关键作用,井口位置的确定既与地面部分有着紧密关系,也与地上部分密切相关,它在地上生产区、辅助功能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矿井地上部分的完善措施有:(1)井口位置的选择必须考虑该煤矿建设的地理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使得土石方的工程量减少;(2)场地的选择尽量占用荒山林地,尽量少占用良田或者其它种植基地,同时注意选择无洪涝灾害的地段以及民间宅基地等;(3)要绕开国家或者政府圈定保护的各种文化古迹和历史遗迹,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4)对于当地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同时要注意交通和供水、供电等因素。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必须考虑井口与井下的关系。井下条件与工业场地的完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井口的选择与工业场地的布局设计要统筹考虑,既要使井下的开拓开采合理方便,又要使工业场地地面设计经济合理,需要做多方案比较;(2)对于煤层的处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尽量不得对煤层和其它有价值的矿藏进行压覆;将井口设置在最先开采区域,使最先开工的工程量缩短,同时注意将其设置在受地表冲击薄弱的地面,使施工进度加快。所以在井口位置的布置过程中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全面衡量。井口位置的确定需仔细研究煤田地质状况与地面条件,并就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的比较和商讨,最终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使得煤矿工业场地中井口位置得到确定。

3.5 绿化完善措施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过程中,绿化虽然是一个辅助工作,但在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为工厂的劳动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能从外观上对工厂进行绿化建设,还能给人以自然的协调之感,同时在维护工厂内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代煤矿工业场地中的绿化措施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在煤矿工业场地的建设过程中,绿化措施的实施不够,使得整个煤矿出现一种萧瑟的景象;其次,有些地方虽然实施了绿化措施,但对于绿化的整体布局不够合理和完善,需要进一步补充。最后,在绿化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这样既能起到绿化效果又能减少费用。总之,在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绿化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才能做好该工作。

4 结语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才能使整个煤矿的生产系统流畅、高效地运行,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满足工艺、经济、环境保护等的需求。本文结合五举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具体要求,探索了大型煤矿工业场地完善措施的实施,希望能够对其它的工程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甄建超,牛建娣.总图竖向布置设计[J].石油规划设计,2006,(3):35-37.

[2]朱南京,张文忠.小纪汗煤矿工业场地位置选择[J].煤炭工程,2011(5):9-11.

上一篇:误差成因下一篇: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