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施设备(精选5篇)
场地设施设备 篇1
现代散养鸡多采用舍内网上饲养和舍外场地放养相结合的一种养殖方式, 因此在进行牧场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到舍外放牧场地的规划, 还要结合现代笼养鸡舍的特点建设鸡舍, 并进行网架、食槽、饮水器、产蛋箱等设施设备的安装。
1 散养规模及轮牧区要求
1.1 散养鸡的规模
散养密度宜稀不宜密, 一般每亩地散养200只左右, 密度过大会因虫草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 影响鸡肉和鸡蛋的口味, 同时会造成散养场地的生态破坏, 导致放养场地不再适合放养;密度过小则使土地资源浪费, 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一般每群1500~2000只左右为宜, 采用全进全出制。
1.2 轮牧区要求
一般3~5亩为一个轮牧区, 每个轮牧区用尼龙网或竹子隔开, 这样既能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对鸡群的侵害和带入传染性病菌, 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如一个放牧区虫草不足时, 再将鸡群转到另一个放牧区。公鸡、母鸡最好分开放养, 在养鸡数量少和虫草不足时, 可不分区。
2 放养场地及舍址选择
2.1 场地选择
2.1.1 有水源和电源
鸡场需要用水和用电, 故必须要有水源和电源。水源要求充足、便于取用, 最好为自来水, 如无自来水, 则要选在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于打井的地方, 而且水质要符合卫生要求。
2.1.2 有利于防疫
养鸡场地不宜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居民住宅区或工厂集中地, 不宜选择在交通来往频繁的地方, 不宜选择在畜禽贸易场所附近;宜选择在较偏远而车辆又能到达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易受疫病传染, 有利于防疫。
2.1.3 有遮阴
场地内宜有翠竹、绿树遮阴及草地, 以利于鸡只活动。
2.1.4 要圈得住
场地内要独立自成封闭体系, 以防止外人随便进入, 防止外界畜禽、野兽随便进入。
2.1.5 宜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
如在平原地带, 要选地势高燥、稍向南或东南倾斜的地方;如在山地丘陵地区, 则宜选择南坡, 倾斜度在20°以下, 以便于排水和接纳阳光, 冬暖夏凉。场地内最好有鱼塘, 以利排污, 并进行废物利用, 综合经营。
2.2 舍址选择
鸡舍的位置应选在放养场地的中心位置, 既鸡舍到各个放养区的最远距离基本相等, 方便鸡群进入各个放养场地。
3 放养场地的建设规划
3.1 土地平整及道路建设
对放养场地进行简单平整, 一般要求每个轮牧区的最大坡度不超过15°, 且排水通畅;填平轮牧区内的大坑, 预防积水而带来的污染;清除老鼠、黄鼠狼等有害动物的洞穴;打通鸡舍到每个轮牧区的道路以及每个轮牧区之间的道路, 方便鸡群以及管理人员通过。
3.2 分区及隔离
放养场地一般要分割成2~3个轮牧区, 每个轮牧区边缘相对鸡群入口位置越短越好, 最远距离最好不要超过100米, 轮牧区之间用尼龙网或竹子隔开。
3.3 栽树种草
为了使放养场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给鸡群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安全的觅食环境, 同时也为鸡群提供一定的挡风、避雨、躲避天敌入侵的环境, 放养区内要有计划的进行栽树和种草。树的栽植密度要小, 树冠要矮, 确保地面能够有充足的阳光。草一般以多年生苜蓿草和三叶草混种, 定期进行修剪, 防止过于茂密, 鸡群不易进入。
3.4 砂床建设
砂床是鸡用来滚身“洗澡”, 清理皮肤和羽毛上的皮屑和污物的地方, 另外, 砂浴池中加适量的草木灰、硫磺粉, 可以杀灭鸡的体表寄生虫, 防止鸡的体表缺硫。砂浴池要建在放养场地, 选择一个阳光充足、排水通畅、通风的地方, 砂的厚度一般为15~20厘米。
3.5 其他设施建设
如果放养场地距离鸡舍太远, 可以适当在远处建一些凉棚和饮水设施 (通常情况下不要在放养场地建饮水、喂料、凉棚以及产蛋窝等设施, 这样做既不便于管理, 也可能带来一些安全和卫生隐患) 。
4 鸡舍及相关设施建设
散养鸡育雏舍按照笼养鸡标准建设, 成年鸡鸡舍建设也应按照笼养鸡鸡舍标准建设, 比如采光、通风、冬季保温、夏季降温、饮水、喂料以及鸡粪清理等。当然根据散养鸡的特点 (鸡每天要外出活动、觅食) , 鸡笼和产蛋箱不可能按照笼养鸡的标准建设。
4.1 育雏鸡舍以及成年鸡舍的建设
采光、通风、降温、饮水、喂料以及鸡粪处理设施按照笼养鸡标准建设, 成年鸡舍的宽度和长分别为6米、30米, 高度3米。
4.2 舍内建设
如附图的示意图, 鸡笼最好采用网上养殖的办法, 用塑料网或是竹子制作, 网架的高度距离地面1米左右, 宽2米, 长30米。网架要结实, 便与管理人员进入笼内检查。网孔大小要能使鸡粪顺利漏出。鸡笼与人行道用也要用网子完全隔离, 以防止鸡进入舍内地面。每个鸡舍靠墙安装鸡笼, 中间为人行道, 两鸡笼之间建设一个备用通道。饮水管和料槽安装在隔离网外面, 实行鸡料分离。产蛋箱建在鸡笼靠外侧位置 (便于从鸡舍外面收集鸡蛋) , 鸡舍两侧设4个鸡群出入口, 方便鸡群每天进出鸡舍。
4.3 歇息架安装
因散养鸡晚间习惯在树上或是高处歇息, 在鸡笼内分别距网面30、70、110cm处安装3排横木, 一方面用于鸡群晚间歇息, 另一方面可用于分离部分病鸡、弱鸡和伤鸡 (这部分鸡多数上不去架) 。
场地设施设备 篇2
起航线由起点船上的标志旗杆与其左侧船或浮标的标志旗杆之间的虚拟线构成。终点线也是虚拟线。终点船、标志旗杆与其左侧船或浮标的标志旗杆之间的虚拟连线为终点线,其宽度一般为50~60米,以便裁判员能清楚地观察每条帆船(板)通过终点的情况。
由于风向、风速、气象、水文等条件的不断变化,竞赛场地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规定的区域(这个区域的海图位置,赛前要通告参赛者)里按照气象水文情况进行布设。场地的.布设一般在距比赛起航半小时至5分钟前完成。每个级别的帆船(板)同时起航。 由于水面开阔,风浪声响较大,起航和终点信号是在起点船上升起信号旗,同时发出较强的音响信号(如信号弹、锣声等)。
场地设施设备 篇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现状分析。以温州市鹿城区6所农村中学, 双屿中学、藤桥中学、七都中学、仰义中学、临江中学、上戍中学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年来有关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现状的著者、论文23篇。 (2) 采用问卷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与文献制作问卷, 共发放6份, 回收6份, 回收率100%。 (3) 访问调查法:对温州市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工作主管负责人进行访问咨询, 并对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状况进行实地考证。 (4) 统计分析法:应用统计学原理, 对所获数据进行排列、比较、归纳, 并进行逻辑分析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州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体育经费现状分析
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与体育经费的状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领导没有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 长期把体育课当成副课对待, 不重视对体育的投资与管理, 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应付的思想。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学校基本上还停留在旧体制的管理之中, 特别是农村学校依然以一贯的“等、靠、要”的消极做法为主[3], 没有利用社会资源和本土资源。一方面由于社会对学校体育缺少投资与关注, 影响了农村中学体育经费及场地设施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建校时就确定了农村中学体育场地的占地面积, 再发展不易。
2.1.1 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及利用率情况
鹿城区中学体育场地设施的落后和短缺是相当严重, 现有田径场地。至今有1所中学还没有田径场地, 学生达标无法测试。只有2所中学有室内运动场地, 一所60.75m2, 另一所30m2。一旦碰到雨天就无法上课。而煤渣田径场地一刮风灰尘满天飞, 对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 也无法上好体育课。 (见表1)
鹿城区6所农村中学场地利用率:1所好、1所较好、2所一般、2所差。改革开放30年来, 鹿城区社会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对教育事业经费也有一定的投入, 但由于一些学校领导对体育不重视, 对农村的体育教育经费几乎没有多少投入, 而大部分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和设施近几年来投入建设很少, 存在长期没有修理, 造成有的场地无法使用, 所以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总体较差、利用率低。甚至有几所中学场地还不如前几年。 (如图1)
2.1.2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不够齐全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不够齐全影响着体育课进度和教学质量。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严重缺乏。球类、羽毛球、足球足配置缺项的学校较多, 而篮球、篮球架、排球、排球柱、乒乓球拍的配置平均值很低, 特别是篮球、篮球架成为各校必备的配套设施, 同时篮球也成为了体育课的主要内容, 大部分课程都是与篮球有关。体操类配置缺项较多, 尤其是棕垫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配置。只达到标准配置的30%~40%水平。 (见表2)
鹿城区农村中学目前上体育课一个班级人数达45~55人, 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无法保证学生的练习机会, 大部分学生没能参与练习, 体育课也就成了罢式。而良好的体育场地器材, 既可以完成特定的教育内容, 又是一种循环锻炼身体的谋介。通过科学设计配置各类器材, 不仅可以提高体育器材的利用率, 还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变换练习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目前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课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体育老师指导作用和校园体育气氛有偿服务的立足点和优势, 还有相当的困难, 其主要的因素是各类学校不是欠缺场地就是运动器械数量不足。
2.1.3 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来源
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少渠道单一、增长速度慢, 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经济条件直接影响者学校器材设施, 尤其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无钱难办事。对鹿城区6所农村中学调查得知, 学校体育教学用的经费88%上级拨款、4%学校自筹、3%企业赞助、5%个体资助, 但是总资金不多造成了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质量较差、数量较少等问题。 (如图2)
2.2 温州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现状主要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 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校存在体育场地设施简陋、数量少;学生使用的器材、设施质量差, 数量分布不均匀;人均体育经费低, 而各校经费差异悬殊等问题。影响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竞赛等活动难开展, 限制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影响学生的健康和运动水平。
2.2.1 经济条件原因
因城乡差异, 鹿城区农村中学经济条件远落后于城市中学。政府对农村体育设施的投入远低于城市学校。这与各级领导不重视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有关。另各所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一, 重视程度不同, 体育经费在学校体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没明确规定, 对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学校必须具备的场馆设施、活动器材没有一定的要求。重智力、轻德育, 对于体育“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言行不一者大有人在, 甚至拼命追求升学率, 视学生升学为唯一成才之路。办学思想观念模糊, 必然导致对待体育器材设施的态度无心和不力。
2.2.2 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要有中长期的计划
调查可见, 鹿城区大部分农村中学, 对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完善没有制订具体的计划, 更没有制订中长期计划。没有计划就不可能完善, 这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健康。增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的是个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土地的征用、施工规划、资金的划拨等问题。改善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应当列入学校的中长期计划。只有制订了计划, 才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3 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体育教育
21世纪的竞争, 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当前, 我们着眼点要转到增加科技投入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而人的素质包括人的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 体育事业越来越显得重要, 人与体育已密不可分, 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事业的认识, 让体育观念深入人心。
3.2 温州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要法制化
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与各级领导对体育的态度有着相关性, 但是往往把体育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全依赖于有关领导的个人爱好。因此, 国家应尽早建立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政策、法规, 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经费的投入标准或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以法规或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制化对于保证体育教育质量稳定有着促进作用, 避免了体育经费投入的人为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3.3 温州鹿城区农村中学领导要端正对体育教学的态度
农村中学学校领导既要重德育、智育, 也要重视体育, 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切实把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明确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改善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条件, 成立基金会等组织, 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促进教学、训练的开展。教育部门与学校领导健全组织管理制度, 在抓管理、抓制度的同时也应该抓好体育教育思想。必须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服务。
3.4 深化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各级领导要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 把学校体育作为战略重点来抓, 真正全面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及省、市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规定。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提高农村中学现有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利用率。作为学校体育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场地, 减少冲突。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人数和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 布置好场地, 避免干扰。学校应充分组织体育老师, 利用学校的现有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以及体育器材, 在节假日、放假的期间及业余时间对外开放, 进行有偿使用服务, 为学校增加经济收入, 达到多创收弥补资金不足。
4 结语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学校体育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提高全民族素质, 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的体育场地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学校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 不仅关系到体育教育正常进行, 而且对于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鹿城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建设也有了进步, 部分学校也新建了一些体育场地, 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随着经济的快速分值, 体育场地建设还远远跟不上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制约了农村中学体育运动进一步发展。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关系到学校体育成效和全面发展人格目标的实现。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想办法, 解决当前农村中学基本体育活动场地, 充实和改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刻不容缓。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教育认识的重视, 本着对农村中学学生全面高度负责的态度,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才力, 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芦平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社会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7.
[2]钟亿群.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调查与研究[J].怀化学院大学体育部, 2008.
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篇4
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足球事业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xx-20xx年)》和《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xx-20xx年)》,到20xx年,实现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5块以上目标,确保我市如期完成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xx年,全市要达到8块以上足球场地的目标。全市现有足球场地5块(包括5人制、7人制)分别是:文体公园2块、消防大队1块、博纳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块、佰斯特集团1块,20xx年需要再建设3块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3块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方案
一块位于棉麻公司仓库院内(7人制),由体育有限公司出资建设,20xx年11月完成。
另外两块位于镜湖公园内(5人制),由市财政出资,20xx年11月完成。
〔责任单位:文体旅游局、财政局、住建局、供销社〕
(二)推动校园足球场地建设并与社会共享
教育部门要统筹抓好校园足球场地建设,鼓励支持学校足球场地建设,进一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新建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规模配套建设足球场地,现有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建设足球场地。建立校园与社会共建共享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化解安全风险,实现有序开放,不断提高校园足球场地综合利用率。对学校新建改造的足球场地,在满足对外开放条件并承诺向社会开放的,可根据有关规定认定为社会足球场地,并可按社会足球场地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
(三)加大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及工程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足球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足球场地设施有效供给,市发展改革局、市文体旅游局指导各乡镇、市直各部门、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建设公共足球场并做好社会足球场地项目储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市发展改革局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对成功完成申报的标准足球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按照平均总投资300万元的60%给予补助,对其他制式足球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控制在30-50万元。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开发区)〕
(四)加强统计和建档立卡工作
文体旅游局负责做好社会足球场地统计工作。每月按时向石市体育局报送有关统计数据,统计范围为除校园足球场外的本市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新建改造的各类社会足球场地,统计内容包括足球场地基本情况和投资运营情况。市文体旅游局、教育局要对已建成的足球场地全部建档立卡,进行台账管理。
〔责任单位:文体旅游局、教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落实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足球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清加强足球场地建设,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各乡镇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把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列入民心工程组织实施。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完善保障机制,落实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确保足球场地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场地设施设备 篇5
1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与管理现状
1 . 1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室内设施配置现状
表1是安顺学院室内场馆和人均室内场馆面积与教育部要求的对比统计表 (10000人以下) , 表1中显示的室内场地必配类方面基本达到教育部的要求;选配类场馆配置和生均场地面积和教育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1 . 2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室外设施配置现状
表2是安顺学院室外场馆与教育部室外场馆要求的对比统计表 (10000人以下) ,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室外场馆体育设施必配和选配种类基本符合教育部要求, 但数量和生均面积上与教育部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1 . 3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现状
1.3.1 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人员现状
安顺学院现有器材管理人员1人, 场地管理人员2人, 均为非专业管理人员, 并未有效开展场地的开放、场地的维修、场地的检查等工作。
1.3.2 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管理现状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现状看:开放场地上, 学校只对外开放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和室外网球场;时间上, 学校只在学校正常上课时间和周末对外开放, 寒暑假基本不对外开放, 总之安顺学院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程度还是处于低水平。
2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 . 1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1 体育场馆设施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安顺学院体育场地设施的实地调查, 对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场地数目没有达到教育部的基本要求;现有配备场地中存在场地闲置, 室内外场地配备面积过小;室外室内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与教育部要求的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存在一定的距离。
2.1.2 原因分析
(1) 学校占地面积过小, 导致学校基础设施用地紧张。
安顺学院校园占地面积790余亩, 校内土地并不平整, 同时要满足教学楼、行政楼等基本教学设施, 所以体育场地用地就得不到保障。
(2) 学校建设资金不足, 没有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保障。
学校建设资金来源只有财政拨款, 银行贷款以及社会捐赠。其中除去用于教学投入, 涉及体育场地设施资金有限。
(3) 基础设施薄弱, 不能优先发展体育场地设施。
安顺学院的宿舍、教学楼、基本生活设施等存在老化和不足等问题。相较于体育场馆的建设基本生活设施的需要更为迫切。
2 . 2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出现的问题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人员质量和数量不足;管理效率低;没有形成规范的对外开放管理规定。
2.2.2 原因分析
(1) 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不符, 管理效率低。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的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 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影响体育场地设施的有效利用。
(2) 资金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的日常维护费用得不到保障。
体育场地设施的日常维护资金得不到保障, 不能及时检查和维修是存在于体育场馆使用者周围的隐患。
(3) 对外开放工作不到位, 规定不完善, 管理部门的建立不健全。
(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和遵义师范学院有10000~20000人的在校生;其余3所有10000人以下在校生) 。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情况不理想, 相关规定没有涉及场馆设施对外开放, 也没有具体指定负责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
3 安顺学院体育场地设施与贵州部分地方高校的对比分析
将安顺学院与贵州省其他地方本科学校的体育场地基础设施情况进行横向比较能够明确了解安顺学院是否与省内高校的体育设施情况发展水平一致, 也是对办学水平的侧面评价。
表3是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基本体育场地设施配备情况统计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基本配备项目中从总数上看安顺学院排在最后, 和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配备种类相对较其他一些院校较为合理;生均体育场地面积排第4位;总之安顺学院的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在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中处于较低水平。
4 结语
由对安顺学院体育场馆设施的分析及与地方高校体育设施配备得出结论。
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场地数目低于教育部规定;场地面积过小;存在场地面积闲置;室外室内生均体育场地面积未达标准;场地设施管理人员质量和数量不足, 管理效率低;场馆对外开放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规定;与贵州部分地方本科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梁征.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分析[J].科学大众, 2013 (5) :26-27.
[2]刘桂平.师范院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J].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2 (2) :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S].教体艺厅, [2004]6号, 2004.
[4]陈立勇.贵州省体育场地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9) :14.
[5]满昌慧, 万秀先, 孙恒.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发展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 :17-18.
[6]彭军武.我国高校体育场地的筹资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7 (8) :12-13.
[7]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国发[1995]14号, 1995.
【场地设施设备】推荐阅读:
场地与设施11-20
体育场地设施12-28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07-28
体育场地设施调查问卷01-08
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施方案10-21
设备场地租赁协议01-07
设施设备09-28
设备设施管理10-16
设施设备自查报告07-02
设备设施实用管理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