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施与设备

2024-09-04

物流设施与设备(通用10篇)

物流设施与设备 篇1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专业的教学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统面授课形式为主, 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 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模式, 使本课程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与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笔者认为, 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 应将教师面授为主的“主导型模式”向以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构建为主的“建构型模式”过渡。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以教师面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中, 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过程中, 采用有效途径和方法, 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教与学方式,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1 教学内容的转变

1.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目标, 以实际的经典案例作指引,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讨论, 并对案例的成与败,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 使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以深化。在课前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充分研究, 使所学知识点与案例紧密结合, 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 如国际国内物流公司、快递企业有关资料, 并将资料整合, 并找出与本课程结合的关键点。通过加工提炼、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及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对各种设备在物流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加深实践认知。

在案例教学中,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深入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评价与总结工作, 但切忌由教师一开始就为案例下定性的结论。

1.2 教学资源库建设

目前, 讲授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很多教师是从机械等专业转化而来, 有些教师缺乏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深入了解, 在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丰富的资源库十分必要。教学资源库以视频、图片为主, 分门别类, 按需使用, 包含“设施与设备操作规程资源库”、“工作流程资源库”、“物流管理案例资源库”、“物流信息化资源库”等各相关领域, 还可设置物流专题讲座资源库, 使学生及时了解物流技术的前沿动态。这部分内容可就地取材, 也可在网络中选取, 并且注意实时更新, 既考虑与课程的紧密衔接又要具有前瞻性。在资源库的使用过程中, 既为学生建立了感性认识, 也弥补了实训条件的不足。对应专题讲座可汇总在物流课件中, 尤其适合以网络课件的形式出现,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方式机动灵活。

1.3 课堂讨论

把学生分为6~8人一组, 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 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进行讲座分析, 每个成员分工以不同的问题与任务, 通过上网、查阅课本、图书馆资料等, 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汇总后, 各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 各抒己见, 并最终形成PPT讲稿, 在课堂上, 以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具体问题的方式加以解析。这种方式使所有学生都能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并因为侧重点各有不同, 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负责的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及分析, 不但增强了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表达水平, 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 教学过程的实施

2.1 参观实习

参观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组织学生参观物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 会上既有企业讲解也有多种实物, 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识以及对新设备、前沿技术的了解。参观前对学生分组, 按照物流园区规划、物流金融与服务类、物流信息化、物流运输与贸易、物流运输车辆、物流人才交流、物流技术与设备及物流仓储设备等不同领域给学生分组布置重点参观方向。学生在会场可与各厂家代表面对面详谈, 搜集相关企业资料, 详细了解供应链的构成、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物流设备的操作等。回校后根据参观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 完成参观学习报告。

2.2 校内实训

在本课程实践教学中,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 因材施教, 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实训环节, 保证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如仓储设施与设备部分的教学中, 自动化立体仓库为很重要的教学内容, 其中涉及到仓库、货架、托盘、巷道堆垛起重机等机械设备, 也应用了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 考虑到本节内容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设计实践环节时就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不能将各类设施设备割裂开来, 要通过有效的实例使学生在规划、统筹种类设备同时, 又要考虑到编码等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按部就班的操作设备, 而且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 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仿真教学

与物流企业合作, 在校内共同设立具有实际运营功能的物流服务网点。学生可陆续在实训室进行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实训。此种形式可弥补校外实训岗位的不足, 使学生逐步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基础的环节中去, 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在仿真教学、学生实践中, 还要体现出物流设备的管理环节, 如设备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通过市场考查, 由学生制定设备的管理规划, 正确选购设备, 并制定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检修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已有设备进行投资效益分析, 对仿真案例进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对物流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分类编号, 登记资产卡片并进行台账管理, 以现有设备为例进行折旧的提取、管理, 设备更新后的计算等。使学生了解技术管理是基础, 经济管理是目标, 组织管理是手段, 并在实际中将三者有机结合, 实现目标岗位的综合管理。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得以加强, 增强了师生互动, 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保证了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使学生乐于主动获取知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角色中既完成任务目标, 又能获得工作满足感和认同感, 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突出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

2.4 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港务区、图书馆及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在这个环节, 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企业实际并且解决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3 考核环节的设置

摒弃以往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模式, 将考题转化为选择、改错、连线、案例分析等内容, 考试成绩中加入大比重的参观、研讨环节成绩、实训成绩和企业实习的成绩 (可通过实训报告和参观报告、模型制作) 等形式来体现, 通过综合考核的形式, 将学生在各教学环节的表现量化考核到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中, 使学生从思想上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思想, 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提高考核效果。对物流师认证有关设施与设备的试题部分进行遴选, 在每章内容之后进行专题讲解, 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针对性及实用性。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的内容、组织以及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宁, 张承业.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90-92.

[2]王美蓉.《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51-52.

物流设施与设备 篇2

时间过得很快,短短的一周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在这周实习中,使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了解到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在每天到仓库实习中,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物流中用到的工具以及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操作。第一项就是练习摆箱,虽然书本上有许多摆箱的方法,但应用到实际中必须考虑到很多方面,并且方法是多样的。第二项练习了上架,在上架中能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叉车。第三项练习了打包,现在我们也能熟练的打包了。最后一项我们练习的是走S路,把货物装到地牛上,顺利的通过S路,并且做到不刮碰、不散货、不掉货。

在最后一天的实习中,我们进行了比赛,对这些天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做一个总结。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配合使我们小组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我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大家劲往一处使,在大的困难也迎刃而解了。

物流设施与设备 篇3

【关键词】物流 实训 探讨 优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329-01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与其他专业相比,实训教学是培养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职物流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师资等。作为实训环节中的重要载体,物流实训室建设往往具有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教学设备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这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当前,由于我国物流专业科目开设时间较短,尤其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科目开设的时间更短,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受办学规模、资金不足等影响,普遍存在物流实训场地狭窄、设备落后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客观上对实训教学造成了一些影响。在实训室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情况下如何开展好实训教学,已成为中职物流教学中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在实训室建设不完善情况下加强中职物流实训教学的对策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训教学针对性。

物流专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科目,它的涵盖面涉及流通领域相关的运输、仓储、配送管理等科目,还包括市场开发、经济学等方面相关知识。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训教学要避免大而全、多点开花,应根据地方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结合校情,科学定位本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本着实用、经济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训室建设和开展实训教学。在科学设定学生培养方案后,从所培养的职业岗位出发,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安排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如针对仓储员的实训,应侧重仓储设备认知、搬运车训练、盘点训练、电子分拣训练和仓库管理系统使用、出入库作业流程等项目训练,并根据实训内容合理安排相应的课时,从而提高实训效率。

(二)优化课堂实训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模拟仿真教学。

在实训室建设还不完善和相关辅助教具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对物流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老师做、学生学的模式,以学生作为实训的主体,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优化课堂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行游戏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模式,模拟实训场景,增加教学的仿真度,从而提高课堂实训的效果。以游戏教学法为例,在进行课程实训时,我们模拟一个物流配送的真实环境,首先设定岗位,具体有供应商、配送中心、零售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银行等等。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5个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游戏扮演者担当一个岗位角色,通过在游戏中互动进行实训。实训时,各岗位人员设定基本信息,之后配送中心向供应商询价、议价、谈判,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打包、运输,配送中心接货验收入库,零售商发出商品采购订单,配送中心出库,拆零商品拣选,特殊处理的商品进行流通加工,给零售商上门配送,最后由零售商入库、上架、销售。实训中还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轮岗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各岗位工作。整个游戏过程生动有趣,将各分散的物流环节有效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娱乐当中对物流及供应链运行的规律有了较直观的理解。通过模拟仿真教学,克服了传统物流专业教学中形式呆板的不足,全面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开放型的物流实训环境。

在校内实训室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拓宽校外实训渠道,大力推广开放、自主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和教师创建全方位实训环境,是人才培养和教师教研能力提高的保证。

1、开展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本地区各中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训室建设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经费分散、重复建设,建设设备水平低、顾此失彼的情况。一方面,造成一些设施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一些必需的教学设备又得不到保障。而纵观本地区各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又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对实训的要求也相差不远。在当前市场对物流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可大力加强与专业设置类似的兄弟院校的合作办学,建立一整套合作机制,将实训经费集中和统筹起来,通过教学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建设设备效率高、实效性高的实训室。

2、推动校企合作,做到产学结合。加强与企业的的双向合作交流。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在物流设备、师资、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一些企业来学校实训基地开展员工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摩,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际生产工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以更好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可通过合作在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由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岗位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培训。通过推动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更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及时对实训计划作出相应调整。学生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实训,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3、推行课外实习,促进工学结合。为了解决校内实训时间不足的问题,探索建立勤工助学型实训模式。建立一整套课外实训教学评估和考核机制,引导和组织学生系统地开展课外物流实训活动。勤工助学由学校统一联系或学生自主联系,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节假日和寒暑假期岗位集中在超市仓储管理、快递公司分拣配送业务等物流一线岗位,使学生真正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深入市场,在具体的岗位上从事物流实践。同时,在教学上加强对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型实习的指导,可通过布置实训作业,让学生对勤工助学单位的物流流程设置和管理等方面提出见解和思考,作为学生实训成绩中一项考核标准。这样的实践弥补了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据统计物流管理专业在假期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人数达到50%以上,勤工助学已成为课外实践教学的又一途径,成为学生自己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利于缩短毕业后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训教学能力。

作为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物流专业实训教师操作技能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方面,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实训教师进修,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不断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采用轮训的方式,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努力打造一支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物流设施与设备 篇4

1 现状

1.1 慕课的作用

物流设施与设备作为现代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撑要素之一,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提高物流能力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本文研究,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熟知物流设施与设备,掌握现代物流企业设施与设备的使用方法,而且能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存在价值,利用慕课这一形式使学生理解其在物流作业、物流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1.2 慕课教育的概念

慕课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主讲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支持大规模的人群参与进来,通过课程的视频、课件、作业、案例讨论、交互方式等教学过程,实现课程网络化,在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

2 慕课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因材施教,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竞赛模式、研讨、实训教学和企业现场实习等方法,突出课程的主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2.1 交互式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和课堂中来,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相互影响和活动中产生互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速度较快,而院校实训室又不能及时满足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未来课堂,或者是多媒体,让学生自己了解和认识设备与设施,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交互式教学法的意义在于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并且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其沟通和表达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目前诸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国外很早便开始应用。基于“慕课”课堂,可以选用全国乃至世界较为先进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素材。例如在讲解运输设备时,美国就提出“管道真空运输”,美国设计师对未来公共交通提出了革命性设计,他们预想,在铺好的真空管道内,装上车厢,在传输带上的车厢将能以每小时4000~6000千米的惊人速度前进,乘客乘坐真空管道的话,从美国纽约到洛杉矶仅仅需要45分钟,从纽约到北京也只需花费2小时,来个环球旅游不过6小时,该管道约6个座位,还可放183千克的行李。采用“慕课”形式为学生的知识打开视野。

2.3 竞赛模式

在“慕课”背景下,我们可以有效模拟自治区以及全国的物流技能竞赛,真正做到以赛促学,结合本院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情况,深入企业参观,进行物流设施与设备沙盘模拟大赛,开展案例教学,结合社会调查进行设备规划并开展设备模拟等实践教学的内容。根据课程设置的教学模块,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教学实现从设备的基本类型到特点功能,然后到实际应用的多层次教学环节的合理衔接,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概念、类型、特点及应用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采用“慕课”模式的意义

3.1 丰富教学形式

高职物流管理的授课形式较为单一,目前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录为主,将慕课带入课堂教学,将教师的讲解与慕课的形式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网上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听、说、练习的兴趣。高职院校引入慕课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其优势,既可以弥补师资不足的缺陷,又可以利用慕课网络资源优势,拓宽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理论内容,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加大实验实训建设,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丰富课堂的内容与教学形式。

3.2 补充教学内容

过去的教学公开课可以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录下来放到网上去,而慕课则是将一门课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和任务模块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学习,这就是微课。物流设施设备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学习该课程中作为其他知识的补充,物流设施与设备又是贯穿于各个物流相关课程中的。在讲解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课程时都会涉及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内容,慕课的优势此时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可以按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前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则可以有选择地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相关物流知识。

案例涉及的诸多物流设施与设备要素内容和相关知识点都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通过慕课平台来进行学习,在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将零散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的学习也从被动变为主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提高教师水平

高职院校中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跨度,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较少,慕课也为教师提供较好的专业平台,在教授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进行岗位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慕课的课程通常都是大学中的优秀教师在授课,完全适合作为培训教师的一种手段,为了加深课程的深度,部分内容还聘请企业优秀管理人员来进行讲解,使教师迅速地将所学应用到物流管理教学之中,不仅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也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

4 结论

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着手,介绍了慕课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现代高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也是要培养能够应用新型的信息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全方面人才。目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多利用现有的先进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来扩展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而慕课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周南.“慕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3).

[2]孙一耕,张停.“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5(11).

[3]刁一峰,杨培刚,陈灿.高职教育改革的助推器——慕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31).

[4]刘莹.慕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2).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篇5

(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参考学时:45学时)

一、课程简介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学科新、发展快,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综合性强等特点。它涉及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环节所使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工具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各种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特点、技术参数、操作方法、管理手段等。课程的特色在于对基本概念的阐述力求透彻清楚,层次分明,而且注意设备使用流程的分析与优化;强调了先进设备与最优配置之间的关系,整个系统各环节的衔接和物流设施与设备合理匹配的关系,具有时代特色。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物流设施与设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包括国内外物流设施与设备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紧密联系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接受与处理能力,选用、管理和支配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能力,对科学发展的应变能力,全面与系统的思维能力,并在毕业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根据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的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为主,全面地阐述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术语,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和作业讲解,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从最新的国外教科书、期刊、杂志及因特网上广泛收集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方面的最新成就、最新进展等相关资料,从中提炼出适合该门课程教学的新颖内容来充实教学内容,并切入当前科技热点问题,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时代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摄取新知识的本领;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施教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科学想象力,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讲评以澄清错误,树立正确观点,深化概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现场参观,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密切联系实际,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的机会。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

物流设施与设备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地位、目前国内外物流设施志设备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了解正确使用、维护与保养物流设备的基本知识;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概念,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的含义;初步掌握现代物流设备的配置原则和步骤。

重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概念,分类,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的含义及现代物流设备的配置原则和步骤。

难点:现代物流设备的配置原则和步骤。§1-1 物流设施与设备概述 §1-2 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管理

§1-3 物流设备的选择、配置、使用与维护 第二章 包装机械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包装机械设备在物流中的作用,自动包装生产线的作用、分类、特点、组成、布局及典型的包装自动生产线;理解包装设备的概念,自动包装生产线的概念;掌握包装设备的分类、特点及基本结构,常用包装设备的种类、组成及特点,自动包装生产线设备的选择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

重点:包装设备的概念、分类,常用包装设备的种类、组成及特点,自动包装生产线设备的选择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

难点:包装设备及自动包装生产线的基本结构。§2-1包装机械设备概述 §2-2常见包装机械设备 §2-3包装自动生产线 第三章 装卸搬运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装卸搬运的概念、特点、方法;掌握叉车、起重设备、输送设备、堆垛机的主要类型、组成、用途、主要技术参数。

重点:掌握叉车、起重设备、输送设备的特点和用途。难点:叉车、起重设备、输送设备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3-1装卸搬运设备概述 §3-2起重设备 §3-3搬运车辆 §3-4输送机械

§3-5 其它装卸搬运设备 第四章 集装单元器具

教学要求:了解新型的集装方式及其特点。掌握集装单元的概念、基本类型、基本原则及主要特点。重点掌握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工具的构造、种类、标准、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

重点: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工具的构造、种类、标准、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难点: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4-1集装单元化概述 §4-2托盘 §4-3集装箱

§4-4其它集装方式 第五章 仓储设施与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仓储的概念、功能、种类、任务、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仓储安全设备、种类、特点。掌握仓库的概念、功能、种类、构成、特点、主要技术参数。掌握仓库养护设备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

重点:掌握货架设备和计量设备的种类、特征、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难点:仓库、货架、计量设备、仓储安全设备的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5-1仓储概述 §5-2仓库 §5-3货架 §5-4计量设备

§5-5仓储其它设备

第六章 流通加工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流通加工的概念、在物流中的作用及流通加工的类型。掌握常用流通加工的方法、流通加工设备的概念及分类。重点:掌握常用流通加工设备的种类、组成及特点 难点:常用流通加工设备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6-1流通加工设备概述 §6-2常见流通加工设备 第七章 自动分拣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分拣的概念、功能及方法。了解邮件自动分拣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掌握自动分拣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工作流程。掌握常用自动分拣机的种类、特点、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重点:掌握常用自动分拣机的种类、特点、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难点:自动分拣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7-1自动分拣技术概述 §7-2自动分拣系统 §7-3常用自动分拣机

§7-4自动分拣设备的选型原则 第八章

运输设施与设备

教学要求:了解航空运输系统的构成、航空运输设备的主要类型、系列机型。了解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系统的构成。掌握道路、车站、铁路、港口的概念、种类、作用。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管道运输设备的构成及作用。重点掌握公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设备、水路运输设备的概念、种类、特点、技术指标。

重点: 公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设备、水路运输设备的概念、种类、特点、技术指标。难点:公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设备、水路运输设备的技术指标。§8-1运输设施与设备概述 §8-2公路运输设施与设备 §8-3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 §8-4水路运输设施与设备 §8-5航空运输设施与设备 §8-6管道运输设施与设备

(二)实践教学部分

主要到烟厂、物流企业、产品包装车间、运输部门及学校物流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分类,包装机械设备、装卸搬运设备、集装单元器具、仓储设施与设备、流通加工设备、自动分拣设备、运输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采集及传输设备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将来搞好物流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时分配表

五、考核

(一)、考核形式

1、基础理论知识,以书面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提问、讨论、案例分析及出勤进行考核。

2、实务考核,以参观实习报告为主,结合参观实习出勤、态度及表现进行考核。

(二)、总成绩评定方式

基础理论知识70%,实务30%;以百分制登记。

说明:

1、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书面闭卷考试占50%,平时作业20%、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10%,出勤20%

2、实务部分,参观实习报告60%,出勤20%,态度及表现20%。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推荐教材

何晓莉.物流设施与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二)、推荐参考书目

1、鲁晓春,吴志强.物流设施与设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

2、纪寿文,缪立新,李克强.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1

物流设施与设备 篇6

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性质

(一) 设施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边缘性学科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和理论扩展的结果, 不仅涉及到有关领域的专业技术, 如:建筑、机械、通信、电气等工程专业;还涉及到经济、管理、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正是由运筹学、技术经济学、基础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理论扩展, 设施规划学科才得以发展壮大。因此, 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融合贯通和交叉应用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这无疑对设施规划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并没有全都学过, 这种情况造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 设施规划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性

如今,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制造系统布置扩展到仓库布置、服务系统布置, 如学校、银行、医院、火车站、机场、办公室、超市商场、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 同时也扩展到非传统布置, 如: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布置问题、机场登机门的布置问题、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布置问题、手机键盘的布置问题、飞机驾驶舱布置问题、各种机器的操作面板上按钮布置问题等。

二、对于不同专业,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同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不同, 专业培养目标也不一样, 所以导致“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不同专业中, 其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对于工业工程专业而言,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各类工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设施规划与企业物流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工作步骤, 掌握设施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和有关技能。“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 是作为选修课存在的。这也有一定道理, 毕竟物流管理专业是管理类专业, 不是工科的工程类专业。它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般是:主要研究物流企业的生产或工作设施与物流企业的服务设施运行管理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工作程序和分析手段。通过学习, 使学生系统掌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并能初步运用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方法, 对某些实际管理系统问题进行分析, 并能初步进行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三、物流管理专业中,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结合“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自身性质, 考虑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不同专业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不同, 反映到该课程上的要求及教学方法也不同。其中, 系统布置设计 (SLP) 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中的重中之重。SLP是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 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 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布置设计的方法。对于在校物流专业大学生来说, 参与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是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可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鉴于此, 下面对物流管理专业这门课程中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 课程设计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的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紧密结合, 这一点在工业工程专业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而在物流管理专业中, 有的高校把该课程设为选修课, 课时少, 再加上部分学生是从文科考入此专业的, 完全没有理工科背景, 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所以有的高校就弱化了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针对该课程性质而言却是必需的。即便是开设此课程设计的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 这一环节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开展的课程设计, 理论与实际脱离, 多数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手工设计, 而现在设施规划已经步入软件设计阶段。这正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 第一, 要加大课程设计内容和企业实践的关联度, 充分利用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去, 在实践中学习。同时, 课程设计数据就从该物流企业中获取, 由学生进行分析设计, 进而解决设施规划方面问题。第二, 在课程设计中尽量运用“设施规划”软件。电脑是设施规划工作的有力工具, 通过“设施规划”软件的运用, 可以减少设计过程的计算工作量, 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所以要求学生熟悉Office、visio、AUTOCAD、Factory CAD、WITNESS等布置设计及仿真软件的操作。另外, 市场上多数流行的布置设计软件都是建立在传统设计思想基础之上的, 软件的使用过程也是对传统设计思想的温习体会过程。

(二) 课程设计目的

物流管理专业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目的是通过对某具体物流企业, 如空港物流园区、货站仓库、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基地、分拨中心等物流设施进行布置设计的实践, 熟悉SLP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 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通过课程设计, 使学管理的物流学生掌握一点工程知识, 使其具备一定的初步工程素质, 为未来在物流领域从事物流工程工作打下基础, 促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三)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针对给定的物流园区实例, 完成下列工作: (1) 绘制物流园区现有平面布置图。 (2) 进行物流分析。分析各区域之间的货物流量及流向, 绘制各区域间的货物流程图、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图。 (3) 进行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要对物流园区中的各作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可考虑针对各个不同作业单位编制相对应的问卷调查表。绘制出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4) 绘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按照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值 (3∶1、2∶1、1∶1、1∶2、1∶3) , 并进行合并。 (5) 算出各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 得出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表, 据此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6)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占地面积, 将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其区域的几何形状相结合, 绘制出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7) 根据企业现场调查研究的情况, 列出实际限制条件和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 (考虑调研的具体情况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力, 此环节也可略去) 。 (8) 产生n (n=小组成员个数) 套布置方案。 (9) 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安全生产、可扩展性、空间利用率、人员的联系等几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 得出最佳方案。 (10) 应用陡削下降成对互换法对最佳方案进行优化。

(四) 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物流专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它是整个设计工作历程、各阶段成果的集中全面体现。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各阶段工作内容、工作数据表格、各布置方案图形及文字说明。

四、结语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物流管理专业为数不多的具有工程实践性的课程, 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要以符合课程自身的性质为前提。设计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实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设计, 学生不但对设施规划及运筹学、技术经济、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交叉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 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工程基本素质的训练, 这对学管理的学生尤其重要, 为其日后成为社会认同、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 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不但要自己积极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且更多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团队配合、讨论, 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磨砺, 不断在合作中寻求更优方案, 所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这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融入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从课程设计初的数据收集、整理、处理, 到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产生的大量图形、表格, 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这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说, 学校不会安排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所有相关课程的学习, 同时, 一些设计软件的使用, 由于课程学时所限, 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充分详细讲解其使用方法,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自学, 这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 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设施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充分锻炼了学生将课上讲的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的能力。

摘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一门具有很强工程意义的课程,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而这种素质的培养不是简单课堂教学就能解决的。本文将结合“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自身性质, 分析其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教学任务在不同专业的差别, 进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 规划其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及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朱耀祥, 等.设施规划与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扬琴, 等.关于“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4) .

[3]赵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 2008, (12) .

[4]周宏明, 等.设施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5]董海, 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6]杨育, 等.设施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物业设施设备的应急处置与风险 篇7

在风险的定义中涉及到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以及风险管理。具体来讲, 风险因素主要是指事件或者行为产生以后, 具有了相应的破坏力, 对主体产生了损失, 程度不一, 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就是风险发生的导火索, 也可以归结为内在原因或者外在原因。风险事件主要是指风险发生在某一事件上, 对主体造成了某种损失, 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是风险存在的两个独立方面, 不能混为一谈, 因此在论述过程中需要将其分开, 例如, 在物业设备中因为没有及时的告知用户出现的电梯故障, 从而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没有预告而出现的风险因素, 严重时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物业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认识, 然后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的解决策略, 设计风险预估体系, 选择风险解决方案。

2 物业设备设施中的风险与应急处置相关理论分析

2.1 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分类

在风险的因素分类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主要是人、物和周围的环境, 在这其中, 三个方面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需要分层研究, 集中管理。在人员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从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秩序来讲的, 很多工作人员因为没有安全责任意识, 出现各种违章操作的情况, 并且不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与工作制度办事, 在岗期间对岗位职责的认识不清晰, 出现工作不认真, 开小差等情况。从业主方面来讲, 很多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乱拆乱拉乱建的现象, 成为安全隐患的重点因素。从物的风险因素来讲主要是一些物业设备和物业设置经常处于不安全状态下, 在一些设备上常常因为年久失修或者疏忽于检查而没有出现的设备故障, 例如, 水泵在长时间的运行状态下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切换、机房的门锁并没有上锁、一些健身娱乐设施的部门螺丝松动、电梯装置失败没有被察觉、消防管道出现缺水状况等等, 这些都属于物业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环境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是一些设备设施因在环境中长时间没有被移动或者温度湿度不符合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例如, 电梯的控制机房因为没有通风条件, 并且温度过高超过正常温度, 所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水房的水池因为报警设备等的失灵, 所以导致水的大面积流失, 若水流到配电站那么再长时间的积蓄下, 会发生很大的安全风险, 诸如此类的风险还非常多此本不再一一列举。

2.2 物业设施设备风险的管理过程

物业风险的应急处理的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分成早期阶段、检查阶段、和维护阶段。早期阶段主要是在物业设备的选择时对设备进行管理, 建设单位对于物业管理在设备选择上的意见不予考虑或者不接纳以及设备选择的介入人员专业不足都可能导致物业设备在选型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这样在设备投入使用以后就会因为各种规格和质量等问题出现安全风险。在建设单位若是为了降低成本去选择一些耗能比较高的设备那么在以后的使用阶段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检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的检查, 最后的日常维护阶段容易出现风险的是维护时间的忽视和维护人员的责任意识[1]。

3 物业设备的应急处理

在物业设备设施的应急风险处理上,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物业设施设备的风险来源识别

处理风险的基础和前提是对风险种类进行识别, 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步骤, 在识别的过程中要分清设施设备的故障发生原因, 是源于人、物、或者环境, 然后请设备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对设备进行检查检验, 罗列出存在风险的各个方位, 建立起设备不安全因素的清单。例如, 在小区管理上, 如果存在游泳池, 那么解决游泳池应急风险, 首先就要从游泳池中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若水没有问题, 就要在用泳池处配置救生员, 更衣室设置防滑地面和安全提示语。其次, 按照风险清单, 逐一排除风险因素, 对相关工作人员还要进行讲座或其他形式的培训, 这样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从行动上或者思想上重视起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以便于以后再日常检查或者定期检查中对物业设备设施存在的种种风险进行识别, 然后采取办法解决[2]。

3.2 物业设备设施风险的应急处理对策

造应急事件处理之前先要对各种事件进行来源识别, 然后进行风险评价, 这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其他风险工作而展开的业务, 在风险的应急对策上主要从物业设备设施风险规避、物业设备设施风险的控制、物业设备设施风险的转移进行性入手分析。

在风险的规避上, 要对设备设置的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的剖析, 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然后提出整改意见, 在众多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下进行方案的修正, 这其中也包括设施的引进过程和安装过程。例如, 在物业管理过程中, 对一些园林景观的建设上, 要在分析方案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 设计人员可以在距离小区大门几米的位置上设置一些沉降景观, 这样小区会更富有层次感, 但是从物业安全管理的角度上来说, 这就会影响小区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因此在多种工作人员的综合考虑之下, 建议设计师对此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规避风险因素。这也就是说, 小区的安全风险问题并不能都归结于物业部门, 还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研究, 集思广益, 才能处理好各种存在的风险。工作人员在实施安全检查过程中, 尤其是面对多年的老小区, 若是物业设施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过长而发生瘫痪状态, 那么就要进行及时的改造, 并且提前对改造的相关费用和时间等进行落实。例如, 老小区的消防系统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 一旦消防系统瘫痪引起火灾的可能性非常大, 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规避风险势在必行。

风险转移是应急管理措施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非保险转移, 另一种是保险转移。在物业设施设备中, 因为设备检查和安装等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 因此物业管理部门要从自身的技术条件出发, 集合各种维修和保修措施做工作计划。例如, 一些物业公司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和提升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专业性, 将部分工作进行外包, 电梯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重要设备, 一旦出现问题,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维修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 物业公司可以将其外包给专业电梯保修单位, 还有一些物业公司想消防系统的维修与检查外包给其他单位, 这样做的优势是不仅提升了物业检查检修的专业性, 也提升了此方面的工作效率, 有效的进行了风险的转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物业设施设备的应急处理和风险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在此文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各单位的物业部门对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 对存在的风险予以重视, 并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延荣, 梁宇.物业管理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兼论物业保证金制度[J].法学杂志, 2012.

沈阳恒工生产物流与设施规划研究 篇8

恒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家中小型企业,主要生产产品为汽车底盘悬架部件。企业虽然不大,但因为专注生产一个产品,产品质量稳定,所以与多家大型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该公司目前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时间浪费大;物流混乱;空间浪费大;重复搬运多。

二、原始资料的准备

本文主要对该公司设施布置的不合理问题进行改善研究,不对各车间面积进行规划。企业每天产品产量大约为7 000个,使用的运输工具是电瓶叉车。在总结出公司生产工艺路线的基础上,绘制生产工艺过程图。

三、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物流分析是对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要的工序之间物流移动的最佳顺序及其移动的强度和数量进行分析。根据每天对经过工厂每个工段部门的物流量的统计,绘制出物流量从至表,进行设施规划衡量搬运的难易程度时,搬运距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根据公司资料和实地测量出的各工段之间的距离汇成从至表。各路线上的物料移动量来反映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物料移动量既包括物流量,也要用作业单位距离来衡量。用两者乘积表示物流强度,并得出物流强度表。

系统设施规划布置方法(SLP) 将物流强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用字母A、E、I、O、U表示,分别表示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经计算,企业工厂车间每日产品的物流强度为:∑C=2 000+300+550+1 000+2 400+2 700+2 000+1 200+1 400+4 000=17 550(辆 *米)

对于布置设计,非常有必要进行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分析,因为不同的企业物流分析并不是惟一的依据,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相互位置设置也是不一样的。SLP方法中,缪瑟建议每个项目中重点考虑的外界影响因素最好不超过8—10个。在确定了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影响因素后,就可以给出各作业单位对数。SLP中用A、E、I、O、U、X来表示作业单位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等级,由于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应既有物流关系又有非物流关系,因此,要将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图进行合并。

首先确定权重,分析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一般情况下,物流与非物流相比的重要性的比值不能超出1:3—3:1之间。对于A企业来说,物流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的影响不相上下,因此取m:n=1。其次计算量化的综合相互关系。量化物流相关图和非物流相关图,取A=4,E=3,I=2,O=1,U=0,X=-1。最后确定量化的综合相互关系图。综合关系等级划分为A、E、I、O、U、X,各级量化后的综合关系值逐级递减,且各关系等级对应的单位对数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综合关系划分并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

四、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在设施布局设计中,工厂总平面布置是从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度出发的,工厂作业单位之间关系密级程度越高,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越近,这个作业单位的位置也就越处于中央位置;关系密级程度越低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也就越远,由此形成一个工作位置图,也就是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的制作建立在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的基础上,此表由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分析计算得来。根据作业单位i和j的综合相互关系,并且Yi是作业单位i的综合接近程度综合接近程度数值越高,该作业单位位置越靠近布置的中心;相反的数值越低则该作业单位位置越靠近布置图的边缘。靠近布置图中心的作业单位要优先考虑布置。由此,综合接近程度数值高低排列顺序。以该顺序为基础来设计各作业单位之间的距离,首先,位置相关图的中心是综合接近程度最高即排列顺序为第一的作业单位;其次,综合相互关系等级高的作业对之间应近距离布置,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低的作业对之间应远距离布置。用线条的种类和数量表示作业单位之间的接近程度,最终得出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如图2所示。

五、新方案设计

由于工厂车间仓库1和机加工区及酸洗区一些设备和工具已经固定,所以无法移动更改位置,因此我们只对焊接区、钢板加工区、仓库2及下料区进行优化设计。要得到满足要求的布局设计,可以依照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来进行作业单位之间的位置变换,本文根据对焊接区、钢板加工区、仓库2及下料区优化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新的布局图。

为了解决钢板待料区到下料区的倾斜路线,把下料区和将仓库2对换,同样建立一条通道,把休息区和工装区对换,这样设计就避免了物料的迂回运输。可以明显看出次方案穿过通道的运输只有2次,而且没有倾斜路线,运输距离可以说是最短的,其改善效果立竿见影。另外,将仓库1的大门由原来向办公楼的方向改为向机加工区的方向,这样既缩短了物料从仓库1到机加工区的距离,又使得大门朝向主通道,进出物料货物更方便。此方案改动过程很方便,而且改动的地方也不是很多。优化方案的物流强度从至表如表1所示,优化后的新方案物流总强度为12 425(辆 * 米)。

新方案将物流强度降低了30%,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企业车间的布局。通过对设施的重新布置和改善,新的设施布置方案与旧的相比,大大缩短了搬运距离,减少了搬运次数,使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更加顺畅,物料搬运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作业单位的布置也符合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通过物料搬运规划,重新设置了物料的搬运方案,与旧的方案相比,更加合理有效。

摘要:以恒工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产过程及物流状况进行研究,应用物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分析了车间的生产物流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系统设施规划布置方法(SLP),综合影响该车间设施布局的各种因素,对车间的设施布局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布置方案,降低了公司成本。

关键词:生产物流,设施规划,工厂布局

参考文献

[1]齐二石,方庆.物流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方庆,王转.现代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康强.生产物流分析与工艺布局改善方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6.

物流设施与设备 篇9

目前国内外针对企业物流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供应网络、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和立体仓库等方面,对制造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分析提炼一般制造企业的共性,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普通用户设计并开发了面向制造型车间物流系统的仿真软件。

2 仿真系统的整体架构

本系统通过随机仿真模型,在随机变量的驱动下模拟预定系统的行为,并对相关参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以不同方式显示各指标值,供分析决策使用。

系统采用SQLServer 2000保存系统数据文件,选用由用户层、功能层和数据层构成的三层C/S结构。其中用户层担负用户与系统间的接口功能;功能层是系统实现的核心单元,它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编入程序中;数据层负责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

3 仿真系统的设计

3.1 输入输出分析

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入的正确性。为此需要确定哪些输入变量须用随机变量来表示,进而要确定这些变量的概率分布。本系统仿真中的每一个随机变量都是独立分布的。

多数情况下,随机变量作为输入参数,产生的仿真结果也呈现随机性,只有经过特殊处理,才具有实际意义。为了分析这些输出变量,可以把仿真模型重复运行若干次来收集足够的数据,然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得变量的估计值θ,或在给定置信度α的情况下,确定估计量θ的置信区间,或者对有关的特征变量进行统计假设检验,以得到有用的结论。

3.2 数据采集及存储设计

根据存储时限可以将系统中涉及的数据分为暂时存储类和永久存储类。另外,除以上与仿真过程密切相关的数据外,还有很多支撑类数据。同时,在长时间的仿真运行过程中,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导致程序运行变慢,磁盘空间消耗过大,后期数据管理困难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满足系统分析所需的数据的同时,限制收集的数据量,以便后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

3.3 结构及功能模块划分

3.3.1 总体结构的设计

根据企业物流的运作特性仿真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andMultipleOutput,MIMO)的实时仿真系统,如下图所示。一般情况下,一个MIMO可以分解为多个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每个MISO构成一个对某企业物流的子系统。本系统的结构设计根据下图的系统原理框图,将系统划分为模型创建模块、仿真执行模块、3D动画模拟模块、3D图像载入模块等模块。

3.3.2 各模块功能设计

由于企业物流环境的多样性,仿真的条件和内容可能差别很大。为了增强软件的通用性,本系统在源模型、队列、叉车、处理器、货架、操作员、传送带、离开模型等通用模型的基础上,允许用户或第三方在主程序的扩展接口上定义自己的模型类插件以满足不同物流场合的需要。

4 系统的实现

下面就用户经常用到的几个页面进行说明。

4.1 模型创建及图形载入

模型创建是根据抽象后的真实物理系统,构造仿真模型的过程。制造企业的真实物理系统是复杂而庞大的,必须剔除次要因素,抽取关键因素,形成系统原型。在此基础上只需从企业物流仿真模型库中拖出相应模型,根据流程顺序依次连线即可创建仿真模型。

4.2 模型属性设置

每个模型都有自己的属性页标签,它们共同继承于一个基类,既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又使界面统一美观。

4.3 模型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页设置每个模型运行过程中的动作规则。

4.4 内外部接口

本系统可以通过插件接口与用户自定义插件文件进行通信。自定义插件以动态链接库导出类的形式与仿真主程序扩展接口交互。插件动态库文件以导出类的形式进行封装,类中包含插件版本信息、插件初始化、消息的传递、动画的演示等成员函数,在插件配置对话框中,主程序初始化时可调用插件颁布信息成员函数,确认版本的有效性。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针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三维仿真软件,该仿真系统用于辅助物流设计或分析人员,对新建车间或现有生产系统的内部物流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的仿真结果评选出最合适方案实现企业物流合理化。

参考文献

[1]余彦虎.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仿真软件设计与开发[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物流设施与设备 篇10

蔬菜工厂化育苗是指在人工可控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采用科学化、标准化技术及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按一定的生产流程,使蔬菜秧苗生产达到快速、优质、高产、高效、成批而又稳定的生产水平,成为独立的专业化、商品化秧苗生产体系。

工厂化育苗与传统育苗方式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 节能、省工、省力、效率高、成本低; (2) 便于规范化管理; (3) 适合远距离运输; (4) 易于机械化移栽。

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益加强,以及我国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我国现代工厂化育苗体系渐具雏形。我国现代工厂化育苗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1) 现代化的设施与设备; (2) 科学的农艺技术和管理技术。本文将以一个规模为10000m2的工厂化育苗温室为例,着重对现代化蔬菜工厂化育苗温室设施与设备技术进行介绍:

1 温室总体设计方案

1.1 性能参数

(1) 抗风载荷:0.55KN/m2;

(2) 抗雪载荷:0.40KN/m2;

(3) 最大排雨量:140mm/h;

(4) 吊挂载荷:0.20KN/m2;

(5) 电参数:220V, 50HZ, PH1/(380V, 50HZ, PH3)。

1.2 温室面积

温室屋脊走向为南-北向。

山墙长:8m×7栋=56m;

侧墙长:4m×11间=44m;

单座面积为:2464m2;

四座面积为:9856m2。

1.3 温室规格

(1) 屋顶形式:单弧拱型。

(2) 骨架:热镀锌低碳钢材。

(3)温室框架:跨度8m,开间4m,肩高3.2m, 顶高5.2m, 外遮阳高6.0m。

1.4 温室结构参数

(1)主立柱:采用100×50×2mm热镀锌矩形管镀锌厚度0.08~0.10mm。

(2)侧面立柱:采用50×30×2mm热镀锌矩形管镀锌厚度0.08~0.10mm。

(3)端面立柱:采用50×50×2mm热镀锌矩形管镀锌厚度0.08~0.10mm。

(4)端面风机横档:采用50×50×2mm热镀锌方管, 镀锌厚度0.08~0.10mm。

(5)端面湿帘横档:采用50×50×2mm热镀锌矩形管, 镀锌厚度0.08~0.10mm。

(6)水平拉杆:温室每隔4m加一根水平拉杆,采用50×40×2mm热镀锌方管,镀锌厚度0.08~0.10mm。

(7)腹杆:采用Ф32×1.5mm热镀锌圆管,镀锌厚度0.08~0.10mm。

(8)吊杆:每根水平拉杆上部设一根水平吊杆,采用Ф32×1.5mm热镀锌圆管,镀锌厚度0.08~0.10mm。

(9)端水平斜撑:采用Ф48×2mm热镀锌圆管,镀锌厚度0.08~0.10mm。

(10)拱管:温室沿开间方向每隔1.334m安装一根拱管,采用Ф32×1.5mm热镀锌圆管,镀锌厚度0.08~0.10mm。温室沿开间方向每隔4m安装一根主拱管,采用60×40×2mm热镀锌矩形管。

(11)拱管连接管:采用Ф38×2mm热镀锌圆管,镀锌厚度0.08~0.10mm。

(12)顶拉杆:采用40×40×2mm热镀锌方管,镀锌厚度0.08~0.10mm。

(13)侧拉杆:采用Ф25×1.5mm热镀锌圆管,镀锌厚度0.08~0.10mm。

(14)剪刀撑:采用Ф12圆钢。

(15)天沟:采用1.5mm冷弯镀锌板,大截面可抗140mm/h的雨量。

(16)框架卡槽:采用0.7mm的热镀锌大卡槽。

(17)卡簧:采用70#碳素钢丝Ф2mm,镀塑层厚度0.08~0.10mm。

(18)门:温室东西侧面中部各设一扇推拉移动门,规格约为2.0m×2.0m。选用温室专用铝合金型材,密封保温性好,覆盖物为中空PC板。

(19)门边立柱:采用50×40×2mm热镀锌矩形管, 镀锌厚度0.08~0.10mm。

(20)门上横档:采用50×40×2mm热镀锌矩形管, 镀锌厚度0.08~0.10mm。

(21)湿帘竖档:采用50×50×2mm热镀锌矩形管, 镀锌厚度0.08~0.10mm。

(22)基础:温室立柱基础为点式独立 (混凝土现浇) 基础,混凝土标号C20;四周砖砌圈梁高0.3m,宽0.24m,其中零线以下0.1m,水泥沙浆 (1:2) 墙面粉刷;温室四周设0.6m宽,厚0.05m素砼混凝土 (标号C15) 散水坡。

(23)温室内部道路:每座温室第6开间设一条宽1.8m、长56m的主通道(水泥通道),每座温室的南北两端分别设置一条宽0.8m、长56m的边通道(水泥通道);温室与温室间及温室与工作间之间采用4m通道(水泥通道)连接,通道上采用22×1.2的圆管做个小拱棚,顶部及侧面盖膜;苗床内部在每跨两端设置一条宽0.85m通道,苗床与苗床之间设0.95m通道,此通道连接主通道及边通道。

(24)室外排水方式:温室采用双面排水,落水斜度3‰。落水管采用PVC塑料管,直径Ф110mm。

1.5 温室的覆盖材料

(1)顶部:温室顶部采用PEP利得膜覆盖,厚度0.15mm,质保期3年。

(2)四周:温室四周采用PEP利得膜覆盖,厚度0.15mm,质保期3年。

1.6 温室的通风系统

四周通风:温室四周设手动式卷膜窗,手动卷膜器带有自锁装置,能自由停留在任意高度,卷膜高度1.8 米以上。风机安装面不设卷幕。

顶部通风:每跨温室顶部设一道电动开窗,利用减速电机和B型齿轮开窗系统,开窗率为20%。

原理:温室每跨安装一条长44m主轴(1寸国标),主轴与电机、齿条连接,当电机转动时带动主轴及齿轮转动,从而实现顶开窗的开与闭。

凡开窗处装有30目防虫网(材质:尼龙)。

2 温室配套设施

2.1 外遮阳系统(齿轮齿条传动)

外遮阳系统夏季能将多余阳光挡在室外,形成荫凉,保护作物免受强光灼伤,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遮阳幕布可满足室内控制湿度及保持适当的热水平,使阳光漫射进入温室种植区域,保持最佳的作物生长环境。系统基本组成如下:

(1)外遮阳构架。温室顶部安装1组外遮阳骨架。边侧立柱选用70×50mm镀锌方管,中间立柱选用50×50mm镀锌方管,联栋间用桁架组合成网架结构。支架部分强度可靠,外形美观。

(2)控制箱及电机。温室控制箱可灵活控制遮阳幕的展开、合拢与停止。控制箱上装有电动控制开关,可实现电动操作灵活方便。电机自带工作限位和安全保护开关,实现安全可靠的动作。

(3)齿条副。选用拉幕专用A型齿条副,质量可靠、运行平稳。

(4)传动部分。传动部分由减速电机及配套部件组成,通过减速电机及与之相连的传动轴输出动力。

减速电机:选用WTN40/80型减速电机, 输出扭矩300N·m,工作稳定可靠。

传动轴:采用国标φ32×1.5mm的热镀锌无缝钢管,中部通过链型联轴器与电机相连,其余部分与齿条副/齿条座(均布)相连,通过齿条副将驱动轴的圆周运动转换为均匀的直线运动。

推拉杆:采用φ32×2mm的热镀锌钢管,每根齿条连接1列,方向与屋脊的方向一致。纵向与温室长度基本相等。与推拉杆连接的驱动幕杆为专用铝型材,沿跨度方向横向布置,带动幕布开闭,使幕布在运行中平展美观。

(5)幕线与幕布。此遮阳幕系统为托/压幕线系统,即遮阳幕安装时位于托幕线和压幕线之间,托幕线承担全部遮阳幕的重量,压幕线防止幕被风吹起或幕布收拢时重叠过高,一般托/压幕线上下间距50mm。

遮阳幕布采用黑白平铺网,遮阳率70%, 幅宽4.3m。幕线选用黑色聚酯幕线,变形小。幕线间距,上层压幕线1m,下层托幕线0.5m。

另外,在最西侧一区温室的西面设置一道遮阳网,在外遮阳的横梁上,采用钢丝绳、托幕线与地面连接,将遮阳网固定在钢丝绳、托幕线上,使之成为牢固整体,可防止炎热夏季阳光射进温室内,遮阳网采用黑白平铺网,遮阳率70%。

2.2 内保温系统(齿轮齿条传动)

内保温系统可从多方面改善温室的生态环境。冬季夜间,内保温系统可以有效阻止红外线外逸,减少地面辐射热流失,减少加热能源消耗,大大降低温室的运行成本。

系统基本组成中的控制箱及电机、齿条副、传动部分、幕线与幕布选用与外遮阳系统中的相同。

内保温系统高度:正负零上2800mm。

2.3 二道膜系统

二道膜肩高2.4m,顶高2.7m,开间方向于立柱之间和跨度中部用镀锌铁丝固定,铁丝穿在PVC管内,跨度方向用扁幕线分别固定于立柱之间的铁丝和跨度中部的铁丝上,形成人字型,便于积露水的排流。薄膜采用国产无滴膜,厚度12丝,使用寿命3年。

2.4 风机-湿帘降温系统

2.4.1 设计原理

风机/湿帘降温系统是利用水的蒸发降温原理实现降温目的。系统选用国产湿帘及国产水泵系统, 轴流风机外形尺寸1400×1400×400mm,排风量44500m3/h。

降温系统的核心是能让水蒸发的湿帘,由波纹状的纤维纸粘结而成,由于在原料中添加了特殊化学成分,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特制的输水湿帘能确保水均匀地淋湿整个降温湿帘墙。空气穿透湿帘介质时,与湿润介质表面进行的水气交换将空气的显热转化为汽化潜热,实现对空气的加湿与降温。

湿帘安装在温室的北端,风机安装在温室南端。当需要降温时,通过控制系统的指令启动风机,将室内的空气强行抽出,造成负压;同时水泵将水打在对面的湿帘墙上。室外空气被负压吸入室内时,以一定的速度从湿帘的缝隙穿过,导致水分蒸发、降温,冷空气流经温室,吸收室内热量后,经风机排出,从而达到循环降温的目的。

湿帘外测采用一道喷淋系统,当温室需要降温时,将室外喷淋打开,因为水的蒸发带走部分热量,透过湿帘的空气气温有所降低,增加了湿帘降温的效果。

2.4.2 基本配置

湿帘:高1.5m,厚0.1m,单区总长54m(含铝合金框架)。若维护情况良好,使用寿命可达5年以上。

水泵:2台,单机功率1.5kW。

水池:2个,长3m,宽2m,深1.2m。

供水系统:2套,包括过滤器、阀门、管道等。

风机:采用轴流风机,共计14台,外形尺寸1400×1400×400mm,每台排风量44500m3/h,单机功率1.1kW。

2.5 移动苗床

1区温室共7跨,每跨温室安装8条长20.2m、宽1.75m、高0.75m移动苗床,共56条,总面积1979.6m2;4区温室的移动苗床总面积:7918.4m2。

苗床支架及支脚采用焊接连接,苗床与枕墩采用螺栓联接。苗床网片采用热镀锌,构件全部采用热镀锌处理。苗床边框采用铝合金边框。

苗床枕墩采用膨胀螺栓与内部道路连接,承载力大于40kg/m2。

苗床所用铁件不能有任何明显的锐角毛刺存在,钢管全部符合GB/T13793-92直缝电焊钢管标准,钢材全部采用Q235牌号。

苗床结构参数:

(1)支架上档:采用30×30×2mm角钢。

(2)支架下档:采用30×30×2mm角钢。

(3)支架立柱:采用30×30×2mm角钢。

(4)支架斜撑:采用25×25×2mm角钢。

(5)网片支撑横梁:采用40×20×2mm方管。

(6)边框:采用65×40×1.5专用铝合金型材。

(7)网片支撑管:采用φ19×1.5镀锌管。

(8)侧面斜撑:采用30×30×2mm角钢。

(9)防翻限位板:采用158×40×4板件。

(10)转动轴管:采用φ40×2镀锌管。

(11)网片:采用50×80×2×2菱形镀锌钢板网片。

(12)转动轴管限位:采用30×30×2mm角钢。

苗床安装技术要求:

温室内苗床排列整齐,高低一致,通长方向排列直线误差不超过10毫米,苗床外观不得有明显的质量缺陷。苗床工作台四周不得有毛刺。整个苗床宽度误差不超过10mm。转动手柄应转动灵活,工作台移动平稳。

2.6 燃煤、燃油加温系统

由于冬天气温较低,为了使冬天在温室内能正常育苗,在工作间的西面两区配置燃煤、燃油加温系统,既可采用燃煤供热也可采用燃油供热。

2.6.1 参数

面积:56m×44m=2464m2

高度:二道膜顶高2.7m, 肩高2.4m, 平均高度取2.6m。

体积:6406.4m3

最低环境温度T1:-7℃

需要达到的环境温度T2:13℃

2.6.2 负荷计算:

单位体积热指标q取1.5kW/ (m3·℃) ;

修正系数δ取1.5;

总热负荷Q=q·V (T2-T1) ·δ

所以1区(面积:2464㎡)温室应该配备20万W加温机2台,两区温室共需4台加温机,加温机采用燃煤燃油两用热风炉,炉子分别安装于每区温室南面的第二和第六跨,温室采用薄膜管道散热,每台炉子设置1条27m主管道(φ600mm),设置7条41m支管道(φ350mm),在支管道上开设散热孔。

2.7 喷灌系统

温室内的育苗灌溉采用固定喷灌系统,此系统具有灌溉和施肥双重功能。

四区温室的灌溉分为两套灌溉系统,分别为东面两区和西面两区进行灌溉,每个系统配置一个20m3的喷灌水池,一套首部系统,一个1m3的肥料池及管网系统;

水泵流量为45m3/h,扬程为40~45m;

整个温室(9856㎡)分为8个灌溉区(即每区温室分成两个灌溉区),每个灌溉区的面积为:1232㎡,每个系统每次只能对一个灌溉区进行灌溉,每个系统内有4个灌溉区可轮流进行灌溉;每个灌溉区布置12条毛管,毛管高度为2.4m,喷头高度为2m,毛管布置间距为1.7m,每条毛管上设置37个喷头,每个喷头的间距为1.5m,一个灌溉区总共有444个喷头,最大流量为44m3/h。

2.8 补光灯系统

在靠近工作间左右2座温室,各2跨安装补光灯,每跨每个开间安装2只100W补光灯,对植物进行补光,使用这一新技术可使作物成熟期提前7~10天,产量增加10%,且品质优良,瓜果蔬菜着色好,大小均匀,畸型果少,含糖量提高,维生素增加。此光源可使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茎杆粗实,叶片肥厚,为大面积栽培奠定先天的基础。

2.9 智能测温测湿系统

在每区温室安装一套温度湿度感应系统,通过温度湿度感应器把温室内的温度、湿度时时传输至办公室,方便管理人员了解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育苗温度和湿度。

2.1 0 环流风机系统

众所周知,作物吸收养分和矿物质主要依靠蒸腾作用,而冬季为了保温节能,温室环境相对封闭;室内的相对温度可达80%以上,作物叶面附近的相对湿度更是高达90%以上。这样的环境会明显抑制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同时加热设备和CO2增施设备很难保证在温室各处的均匀性;在此情况下,合理地使用环流风机可以保证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及CO2的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作物生长的一致性和品质。

环流风机的作用:提高温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提高温室内CO2浓度的均匀性;提高温室内湿度的均匀性。

环流风机的参数:通风量为6100m3/h;转速为870r/min;功率为0.15kW;电压为220V~230V。

环流风机的数量和布局:温室每跨配置2台循环风扇,两台间距:15~20m,每座温室共配置环流风机14台,台采用相互对吹方式。2.11地布

在温室内没有铺水泥道路的地面都采用地布覆盖,地布由优质的聚丙烯窄条编织而成,确保了地布的长期使用寿命。

使用地布,可以有效抑制各种杂草生长,地布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可防止在地布表面形成水洼,从而保持地面清洁,适于行走。外用型地布在宽幅方向的等距离位置织有一道单丝纤维,这使得地布在大雨或者长期下雨的情况下也能及时排水。所有地布在长度方向每隔25cm处都织有标记丝线;黑色地布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均有标记丝线。

2.1 2 温室内照明

在温室1.8m的主干道上设照明灯,每跨设1只100W节能灯。

2.1 3 供配电及接地

供电方式为380V/220V、50Hz三相五线TN-ST系统供电。进户设接地装置。控制柜采用温室专用电气控制柜,防护等级为IP45,下部进出线。为保证在过截短路情况下对系统有效保护,控制箱主电源开关及其余各控制回路主开关选用引上海人民电器集团公司C45AD、C45N系列断路器;为保证可靠通断,控制接触器选用国产系列交流接触器及3UA系列热继电器。动力设备线采用RVV聚氯乙烯绝缘护套铜芯软线沿梁明敷设。

上一篇:《绝地逃亡》下一篇:松弛风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