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

2024-06-22

场地设计(精选12篇)

场地设计 篇1

场地规划与场地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场地规划是二维的,是在现状平面上根据规划条件及现状特点布置建(构)筑物、小品、绿化等场地各组成要素;场地设计是三维的,是场地规划的深入,场地设计不仅有平面功能布局,还包含空间功能布局和空间景观布局。《景观设计学》中,西蒙兹认为场地设计事实上更侧重环境设计;而我国场地设计是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比较基地现状条件和理解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场地设计不仅考验建筑师对场地设计相关和涉及的规范、技术标准的熟悉掌握程度,还检验建筑师的实践能力及工作经验积累。建筑类型按功能分为医疗建筑、教育建筑、博物馆建筑、文化建筑、居住建筑等,无论哪类建筑场地设计都是围绕功能流线进行功能分区,围绕景观轴线进行景观设计,以满足使用要求的功能分区为主,景观设计为辅;功能分区与景观设计互相渗透,功能流线与景观轴线的最优结合,才能达到场地设计的最高境界,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下面介绍几类典型建筑的场地设计。

1 医疗建筑

医疗建筑按功能分为三大功能区:医疗区、医技区、后勤供应区。这三大功能区根据洁污流线和闹静流线进行功能分区,各建构筑物根据功能流线紧凑布置,并应留有发展用地,这样就形成了门诊医疗区在前、后勤供应及污物区在后、医技区居中的医疗建筑特有布置格局;医疗建筑出入口至少有3个:人员出入口、供应出入口、污物出口,人员入口设在主干道,供应入口及污物出口设在次干道;医疗区、医技区等洁区布置在上风向;污物出口、后勤供应食堂等污区布置在下风向。医疗建筑的这种格局从景观角度看,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之间紧密联系,通过连廊连接组成主建筑群;其他附属建筑根据功能需要围绕主建筑群布置;主入口—人流集散广场—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形成综合医院景观主轴,次入口—住院楼—病人休憩花园形成综合医院的景观次轴。医疗建筑的场地在设计时应满足功能需求又用地紧凑,留有发展余地。

2 教育建筑

教育建筑按功能分教学区、后勤办公区、运动场地三大功能区;根据动静流线分区,教学区在前面主要区位,后勤办公在后,运动场闹区在侧或后;学校图书馆建筑体量大,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线条简洁而重复建设一栋栋教学楼之间通过连廊紧密连接形成教育建筑的主建筑群,其他附属建筑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围绕布置;教育建筑的这种布局从景观设计角度看,主入口—人流集散广场—图书馆—运动场形成校园的景观主轴;休憩绿地—教学楼—广场—教学楼—休憩绿地组成校园的景观次轴;运动场可根据现状具体布置,邻主次干道布置,对教学区起防噪隔音作用。

3 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是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研究、记载人类文明的实物及标本的公共建筑。博物馆按功能分有陈列区、藏品库区、技术和办公用房区及观众服务设施区。博物馆的陈列区和藏品区是主要区,其他区根据功能流线使用要求围绕布置;博物馆功能布局应明确合理,使观众参观路线与藏品运送路线互不交叉,便于观众参观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陈列区有大量人流集散布置在前,藏品及技术办公用房布置在后,根据参观流线及工作功能流线,四个功能区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博物馆布局从景观设计角度看,主入口—人流集散广场—陈列室形成景观主轴,研究楼—藏品库—技术用房形成景观次轴;人流量大的陈列区与人流较少的藏品区、技术用房区的适当分隔既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又创造了博物馆独有的环境韵味。

4 文化建筑

文化建筑具有综合性、多用性和乡土性;文化建筑场地设计时对喧闹与安静用房应有明确的分区和视觉的分隔;根据闹静进行功能分区和使用流线功能分区,各用房之间应有紧密联系,综合利用;各厅室独立使用时,不互相干扰,对人流量大且集散较集中的观演厅、报告厅等标志性建筑应有独立的出入口,且应布置人流集散广场;儿童用房应有直接对外出口,室外设儿童游憩专用场地;老年人用房要满足采光要求;文化建筑的这种布局从景观设计角度看,主入口—人流集散广场—观演厅—其他用房形成文化馆的景观主轴,儿童室外游憩场地—儿童用房—观演厅—老年人用房组成文化馆的次轴;这样既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又营造了环境优美的文化娱乐场地。

5 居住建筑

居住小区由公建和住宅楼组成,小区住宅楼有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广场及公共活动中心会所位于小区中心,住宅楼围绕广场布置,首先临街布置高层住宅区既利于城市景观,又可以利于道路满足日照要求节约用地,其次布置中高层住宅区,最后布置多层住宅区。住宅小区的这种布置格局,从景观角度看,主入口—广场—会所形成住宅小区的景观主轴线,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序列布置形成小区优美的空间景观;视觉上从高层住宅到多层住宅都可以看到小区广场,临街布置高层既利于小区通风,又美化了城市道路景观,同时也提高了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

6 结语

场地设计不仅包含着深厚的科学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性,这就需要我们的建筑师运用丰富的相关科学知识,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场地建构筑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功能流线与景观轴线最优结合,功能分区与景观设计互相渗透,优化空间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达到场地设计的最高境界,从而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美]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第3版.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场地设计 篇2

有幸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接触到了《建筑学场地设计》这门课。以前在做设计的时候总是拿着已知的地形图直接设计,尽管会适时考虑一下周边环境,但一直没有很明确的规定来约束自己,也因为不了解走了很多弯路,直到现在才得到系统的学习。作为未来的建筑师,没接触过场地设计和实践仅靠理解场地环境,会解决场地布置,这还远远不够,应具有场地设计的综合设计作图能力和实践设计组织能力,熟练掌握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管线工程布局和场地竖向设计等。

这本书是对场地设计在建筑学方面的一些系统整理,全书共有7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场地表达,主要有等高线的定义及表达等,对地形地貌的识图分析,台地护坡设计概念手法等。第二部分是:场地调整,主要有地形形式及表示方法,场地排水的做法例子,对坡度的限制,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等高线调整,土石方计算和平衡的方法,以及防护工程如挡土墙,防洪堤等的设计。第三部分是:停车厂(库)的设计,包括各种情况下的停车要求,出入口要求,坡度要求,汽车的参数等小的详细的注意事项。包括更特殊的情况下的停车要求,如无障碍的停车位设计以及数量要求。总之提炼出很多比较实用的原理规则,很适合设计时参考。第四部分是:建筑间距要求。主要包括建筑高度的要求限制,对防火间距的要求,对日照间距和卫生间距的要求及相关参数概念,还有对风向的介绍和相关注意事项。第五部分是:总平面,主要内容有对建筑基地的详细认识和各项内容指标的分析,建筑总平面布置,以及各个建筑类型的总平面布置注意要点举例,如中小学,档案馆及剧院等等。第六部分是:道路,主要内容是道路网简要介绍,道路分级,道路的竖向设计,公路的选线及道路绿化等内容。第七部分是:管线和绿化,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管线的介绍,分类还有一些地上地下的埋(敷)设方式,要遵循的原则等,这部分内容还有一些绿化的介绍,如绿化类别,绿化设计及其原则,部分功能区绿化,这部分具体还分了几种不同地方的绿化,如居住区的,医院的,广场的绿化等,这部分也很实用,做方案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参考。

场地设计不仅是对物的考虑,跟需要加入对人的考虑。太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场地设计”这类词汇,而忽略掉了其使用主体本身的使用状况。我们也习惯了场地作为物的特性的存在,却忽略了作为物的使用者——人的存在!因此,站在场地设计的背后,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历史的沿革,寻找出“巷陌里弄,大院胡同”的精神文化的出路。场地作为一种空间 形态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它是我们对外在某一区域的空间限定,具体说来应该包括:

1)场地的自然环境——水、土地、气候、植物地形、环境地理等

2)场地的人工环境——亦即建成空间环境,包括周围的街道、人行通道、要保留的周围建筑、要拆除的建筑、地下建筑、能源供给、市政设施导向和容量、合适的区划、建筑规则和管理、红线退让、行为限制等。

3)场地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文化环境、及社区环境、小社会构成等

场地总体布局是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场地总体布局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彼此协调,有机结合。

书中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转变了我在场地设计上的僵硬的思想套路。文章从场地的概念入手引出场地设计的概念和范畴,从理论角度给出了解释。然后从场地设计的内容、场地工作的特点、场地设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角度进一步加深认识,解决了什么是场地设计的问题,然后给出了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依据,解决了如何进行设计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处理方面的独到之处便是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场地设计中的应用问题,既是紧跟当前设计发展需要的趋势也是传递着作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衷。

本书从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出发,告诉我们从整体关系入手才能创造便利、舒适优美的环境,才能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在文中的插图也非常有创造力,形象的表达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简单易懂的图文并茂的手段表明不同功能建筑功能的内容组成、划分状态和相互关系。场地布局分区和建筑布局手法是多样的,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角度是不够的,书中不但给出了高度总结和实用的处理手段,而且以最典型的实例和图解让人印象深刻,更好的掌握设计手法和技巧。然场地总体布局中的建筑布局更多的出现一些公共空间组合论和房屋建筑学等较之以前教材重复的部分,但在概括和提炼上却是精华中的精华,并吸收和融合了教学科研和设计单位的思想,使建筑布局手法更加鲜活的展现出来。

竖向设计一直是我非常希望掌握的知识,不论平坦场地或坡地场地,都必须给出建、构筑物的设计标高,方案阶段的丘陵和山地地形必须给出竖向布置图,施工图阶段要单独发竖向图。平坦场地的竖向布置较为简单,若地形需要处理后才能使用,就必须先设计地面,在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设计标高时,当自然地形较为平坦不进行场地平整,且建筑物长度不是很长时,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取地形的最高点标高加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最小高差确定,当周边道路坡度较大时,如果建筑物面向道路较高,一侧有出入口,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根据出入口对应的较高处的道路标高推算后加上室内外地平高差确定。坡地场地的竖向布置需要注意的内容相对复杂,要掌握设计地面和建筑结合地形的设计方法。

场地设计对我们的建筑设计是有制约性的。场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对场地条件及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做到闹静分开、洁污分离、内外分开等等,其间交通流线及出入口应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同时明确建筑群的主从关系,完善空间布置,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环境设施。可见场地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制约性很大,其位置、朝向、室内外交通联系、建筑出入口布置、建筑造型的设计处理等都应贯彻场地设计的意图。由此可见,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其中场地设计是对场地总的布置和安排,属于全局性的工作;建筑设计应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设计原则贯彻场地设计的意图,否则将破坏建筑和场地环境及设施的统一性、完整性。

同时建筑意味着场所精神的形象化,而建筑师的任务是创 造有意义的场所,帮助人定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招投标制度的实行、土地拍卖、房屋买卖、物业管理等市场机制逐步推广和有效实施促进了建筑市场的繁荣。人们对建筑环境的优劣有了深刻的认识,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不顾实际条件与可能盲目建设盲目追求容积率及密度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历史文化传统破坏生态环境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没有长远、全局观点只图眼前利益等,使得城市环境恶劣。因此,场地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在许多建筑设计、工程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建筑观设计项目与现场环境不和谐,有的是不尊重生态现场条件对现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有的是不尊重现场人文环境,现场的历史文化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场所忆消灭缺失场所感,有的选址不当是在不适宜建设的地方开发建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问题,卫生问题,如果在河洪区、山洪区、泥石流区、地震活跃地带建设,甚至会付出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原因因为是决策者和设计者没有进行很好地进行场地分析。因此正确掌握场地环境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设计师所必须知道的。

浅论全民健身场地设计的文化导入 篇3

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流程主要是参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经验,由于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的限制,群众体育使用场地也受到限制,尤其是对中老年体育参与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城乡、工矿、农村、社区的体育设施、健身场地的严重缺失,造成群众健身活动无法开展,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无法推广实施。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加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加大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完善体育设施。各级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改造舊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1)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区别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它的建设核心是“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场地的规模亦可大可小,健身器材设施亦可多可少,将园林建设和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结合起来,将地域文化和全民健身场地融合起来,使全民建设场地设计多样化,成为新的建设流程和规范做法,使新建成的全民健身场地深受群众接受和欢迎。

全民健身场地设计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传播全民健身健康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崇低碳生活行为已成为人民群众所追求的健身文化价值观。全民健身场地设计在满足场地设计技术条件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场地设计和当地地域文化的内在关系。首先,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和规范,健身活动也不例外,一样不能脱离地域文化的烙印。如:河南温县是太极拳的发祥地,当地群众对太极拳健身情有独钟,其全民健身场地更多的是满足太极拳运动的继承和传播,在场地设计时,设计师应考虑平面广场的安排和尺度,授拳老师的位置和学拳群众的视觉关系应合理,环境区隔以绿植为主,置入太极雕塑小品和拳谱浮雕或壁画,塑造健身场地的太极拳文化要素氛围,将教拳--练拳--环境--文化整合起来,使健身场地功能和地域文化传达完美结合起来。其次,全民健身场地设计的文化导入有效提升场地视觉的舒适性和识记性,如:山东潍坊地区的健身场地就可以利用风筝、风车造型和图案来结合场地建设;新农村健身场地建设可以将废弃不用的石质碾盘、磨盘、石磙、马槽、拴马桩等集中装饰在健身场地周围,既可以利用这些可以放置在户外的农具,又可以集中保存原来农业工具使用的文化信息,记录原来农业生产形态的历史资源和原住民使用工具的情感资源。第三,避免在全民健身场地设计时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化导入,将完全没有文化渊源的视觉作品置入场地建设。如:把在新农村的健身广场建成罗马广场,将米开朗琪罗的裸体大卫立像或古罗马女神立像装饰在健身园区的入口,完全不考虑健身人群的文化差异,破坏健身广场的文化生态。第四,全民健身场地在确立健身项目主题的同时也应确立场地的文化主题,以文化主题来识记和强化健身项目主题。可以用地名、村名、厂名、小区名来命名健身场地,也可以用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和文化名人、体育名人来命名。

文化艺术作品如何提升场地环境设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地理特点、气候特点、饮食特点、生活习俗和文化习惯在很多时候决定了这个地方人群的体格特征;健身场地设计的文化导入应对建设项目所在地诸多条件要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产生,不能孤立的、主观的盲目设计,健身场地设计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将借鉴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等其他学科的经验。从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待全民健身场地设计,寻求健身场地景观中的“文脉”必须和建设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建筑样式,城市规划保持协调一致,是城市功能的一种延伸;点缀在城市角角落落的全民健身场地是城市最为亲民的一方净土,是温暖百姓心田的一簇阳光,它也是一把考量地方政府执政为民的尺子,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的基本要件。

全民健身场地中的文化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特指适用于户外的各种材质圆雕浮雕、各种材质的壁画、书法、石艺、根雕、盆景和背景音乐等;这些作品的创作主题主要表现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故事、民族风情、历史名人、体育名人、文化名人等。一般创作流程为:

1.调研当地适合置入健身场地文化题材;

2.提炼出文化设计亮点,确定艺术作品在健身园区的安装地点;

3.确立文化题材的艺术表现形式;

4.制作艺术作品草图、效果图、材质表现小样;

5.工厂或工作室制作1:1成品作品;

6.健身场地现场施工安装、竣工验收;

健身场地导入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和具体操作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兼收并蓄,创造多元共存及个性特色鲜明的健身主题和文化主题则是这个设计环节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建设绿色环保的健身环境、文化环境是设计追求的终极目标。

全民健身场地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民健身场地的项目设置应充分考虑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在场地功能上尽量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使用,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在我国广泛开展的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以及那些被各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具有游戏、教育和竞技特点的运动技艺与技能,以及在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械、相关实物和空间场所的总和。(2)就我国目前而言,国家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棋类项目--围棋、 象棋、蒙古族象棋;球类项目--马球、满族珍珠球;武术类项目--太极拳、少林拳、峨眉武术、红拳、八卦掌、形意拳、 鹰爪翻子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五祖拳、查拳、螳螂拳、苌家拳、岳家拳、蔡李佛拳;摔跤类项目--天桥摔跤、满族二贵摔跤、沙力搏尔式摔跤;民族体育类项目--鄂温克抢枢、挠羊赛、传统箭术、赛马会、叼羊等多项。它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它们伴随中华民族强身健体、健康生活,在冷兵器时期也是抵御外敌侵略的战术技能保障;这些非物质遗产体育项目既拥有自身的竞赛程序规则和器械道具等运动内容,又有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构成要素。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的全民健身场地设计都应将这些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考虑进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保护与推广,对于弘扬传播中华体育文明,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为当代体育发展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健身场地的背景音乐和声环境塑造

健身场地的背景音乐即是舒缓健身群众心情的文化载体,又是控制运动节奏的功能要素,健身场地声环境的塑造是不可缺少的设计内容,从技术层面解决噪声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

1.声环境塑造

根据健身场地的平面布局来布置草坪式音箱设备,确定音箱设备功率,在健身场地基础施工时,预埋音箱设备安装线路和固定音箱设备的结构,球类区可利用照明灯杆安装防雨壁挂式音箱,将扩音设备整合进健身场地工作用房室内,对应音箱设备的功率,还应考虑输出线路和其他设备的损耗以及系统内冗余的功率,选配适合的功放设备;整个音响广播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的软件包括音响控制软件、通讯控制软件和自动播出音源软件;采用RS485总线控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方便控制和操作。一般在多功能健身区、环形步道、健身卵石步道等区域都可以重点布置草坪音箱,加强声音的指向性;球类区域和其他竞赛区域少量布置防雨壁挂式音箱,不同的健身区域布置不同类型的音箱,通过自动播放系统播放不同的音乐曲目;各健身区域拥有独立的声场,互不干扰、互不影响,同时使其具有广播找人、新闻播出、紧急疏散、紧急通知等功能。

2.音乐曲目选择

通过互联网专业音乐频道、网站下载建立适合健身场地使用的音乐曲库,按内容可以分为:中国古典音乐单元、世界古典音乐单元、中国流行音乐单元、世界流行音乐单元、地方民歌单元、最新原创音乐单元等部分。使用多路自动播放系统编辑各健身区域所需要的背景音乐,该系统可按设置的时间表依据编排序列播出选定的音乐曲目,也可以分3--6路在不同的健身区域同时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如:健身多功能广场区可以播放动感较强的的士高背景音乐,儿童健身游乐区可以播放欢快的儿童音乐曲目,棋牌区可以播放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曲目。

利用多路自动播放系统的编辑功能可以将不同健身区域的背景音乐预置编辑成一天播放总成或一周播放内容总成累积至季度播放总成。播放时间可以根據四季的白昼长短,调整播放起始时间,调整播放曲目内容,一旦程序设定完成后,可实现一周循环播放功能和季度循环播放功能,实现年度自动播放无人值守功能。

场地竖向设计 篇4

竖向设计的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满足建 (构) 筑物的功能布置要求;满足各项技术规程、规范要求, 保证工程建设与使用期间的稳定和安全;解决场地排水问题;满足工程建设与使用的地质、水文等要求。

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利用和改造建设用地的原有地形, 具体包括场地平整及场地局部平整、道路标高及坡度设计、建 (构) 筑物±0.00 m的确定三个部分。

1 场地平整及场地局部平整

场地平整一般发生在工程的初始阶段, 采用的基本方式为平坡式和阶梯式。根据相关技术规程规定, 自然地形坡度在3%及以上时, 宜采用阶梯式布置。一般情况采用平坡式布置。在进行竖向设计之前, 先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解读地形图。竖向设计采用的地形图, 比例一般为1∶500或1∶1 000。地形图是一个项目在设计初期所要掌握的基础资料和设计依据, 通过解读地形图, 获取场地地貌、建设场地范围、建设场地方位、场地内已建建 (构) 筑物的拆除或保留情况、建设场地现状高程、场地周边道路坐标与标高等信息。

2) 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 补充了解其他所需掌握的基础资料。比如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 所在地区的水文资料, 地下管线的情况, 填土土源与弃土地点等。

3) 现场踏勘。设计人员在初步掌握了基础资料以后, 要组织专人进行现场踏勘, 实地考察现场情况是否与地形图所表达的信息一致, 是否有需要保留的建 (构) 筑物, 如有差异, 在地形图中注明。

4) 确定场地的竖向处理方案。根据建筑场地内建 (构) 筑物的布置形式、排水方式及交通组织需求, 具体确定场地的竖向处理方案。设计标高应尽可能接近场地自然标高, 以减少土方量, 其坡向及坡度要求能迅速排除地面雨水;从保证场地内外地面衔接处的安全和稳定考虑, 合理选择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衔接形式。特殊情况, 当场地为山谷地段时, 有时还需要设置排洪沟, 还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

5) 计算工程土方量。针对已经确定的竖向处理方案, 进行土方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 如果发现土方量太大或填、挖方不平衡, 取土、弃土条件困难或计算结果超过技术经济要求时, 就要适当调整设计标高, 最终使土方量接近平衡或满足技术经济要求。

6) 进行支挡构筑物的竖向设计。边坡、挡土墙和台阶, 作为建筑场地的支挡构筑物, 需进行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 为确保安全, 有时还需要进行结构设计。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 便进入真正的竖向设计。具体步骤为以下几点。

1.1 确定设计地面的形式

设计地面是将自然地形加以适当整平, 使其成为满足使用要求和建筑布置的平整地面。

设计地面的形式由地形的变化趋势及坡度值大小确定。如果自然地形是单向斜坡, 地形坡度值较为接近, 可以设计一个设计地面;如果地形有起伏变化, 可能设计成双坡或多坡。设计地面必须与地形的排水方向一致, 这样可以节约土方量, 利于场地排水。同一个地形可以设计成单坡、双坡或多坡, 因此形成的竖向布置将有所不同 (见图1) 。

1.2 确定设计地面的坡度

场地平整坡度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地面构造形式以及采用地面材料不同来确定, 以确保建 (构) 筑物周围的雨水能顺利排出场地, 又不至于冲刷地面。为使雨水能尽快排出场地, 对降雨量大的地区, 场地坡度设计时要稍大些。场地平整设计的最小坡度不宜小于0.5%, 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0.3%, 如有特殊措施, 不使场地积水, 设计坡度可小于0.3%, 最大设计坡度不宜大于6% (见表1) 。总之, 一定要保证场地竖向设计适合雨水、污水的排水组织需求, 避免出现凹地。

1.3 确定设计地面的标高

设计地面的标高是指经过场地竖向设计而形成的设计地面的控制性高程。对于海滨场地、内涝场地、山区或地质条件复杂时, 场地的设计标高往往决定了工程的造价, 所以设计上一定要慎重对待。当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时, 设计地面的标高应采用其竖向规划标高;否则, 应在方案设计时综合分析防洪、排涝, 土方工程量, 城市下水管道接入点标高, 地下水位高低, 环境景观要求等因素, 推算出设计地面的标高。

1.4 确定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方式

将自然地面整平为设计地面后, 其周围与自然地形衔接处就会出现一定的高差, 为保持土体或岩石的稳定, 就要处理好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 其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设置边坡或挡土墙。

边坡的斜坡面必须具有稳定的坡度, 一般用高宽比来表示。其数值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推荐值选用或参照相关规程表确定。边坡坡度的大小决定了边坡的占地宽度和切坡的工程量。

当设计地面与自然地形之间有一定高差时, 砌坡后的陡砍, 或处在不良地质处, 或易受水流冲刷而坍塌, 或有滑动可能, 采用一般铺砌边坡不能满足防护要求或所处地段用地受限制时, 宜设置挡土墙。

1.5 保证建 (构) 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距离要求

设计地面至少要能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和所有设施的布置, 还要保证边坡或挡土墙与建 (构) 筑物的结构安全距离。

台阶坡脚至建筑物的距离应考虑采光、通风、排水及开挖基槽对边坡、挡土墙的稳定性要求, 且不应小于2 m。

台阶坡顶至建 (构) 筑物的距离, 应考虑建 (构) 筑物基础侧压力对边坡、挡土墙的影响。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当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不大于3 m时, 其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规程计算要求, 但不得小于2.5 m。

当边坡坡角大于45°, 坡高大于8 m时, 尚应进行坡体稳定性验算。

1.6 通过图面表达场地竖向设计

场地竖向设计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等高线法、箭头法和局部剖面法三种。通常来讲, 如果场地比较平坦或对室外场地要求较高时, 常用等高线法表示;相反, 如果场地坡度较大, 则常用箭头法和局部剖面法表示。

1) 等高线法。等高线法在现在的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其设计思路与绘制地形图是一致的, 采用等高线法进行场地竖向设计的优点:a.读图容易, 场地设计地面标高清楚明了, 较完整地表达出设计用地的高程情况;b.便于确定各建 (构) 筑物的±0.00 m标高;c.容易推算出不在等高线上点位的设计标高。不足之处是, 该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地形, 如果要增加其适应性, 又需要进行小区域场地平整, 这样一来, 又会造成设计人员设计复杂, 施工人员读图、放线、施工难度增加。

2) 箭头法。箭头法是根据场地竖向设计图上所标注的设计地面标高, 结合场地道路的设计形式来确定道路控制点与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建 (构) 筑物室外地坪设计标高以及场地内其他控制点的标高, 并将其标注在图上。场地道路的设计坡向及坡度, 在图面上最终反映为以箭头表示不同坡面、不同地段地表水的排除方向。箭头法的优点是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地形相结合, 形象地表示出场地地势变化趋势, 直观地反映出场地局部平整情况, 解决场地细部竖向设计问题, 有效地避免不合理设计。缺点是对施工指导性较差, 整体性及相互联系性不够紧密, 推算场地局部地点的标高时有差异, 在土方计算中显得力不从心, 对土方工程量的估算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3) 局部剖面法。特殊地段, 复杂地形, 需要用局部剖面法来表示。场地的台阶布置、支挡构筑物的设置情况用该方法表示最为直接, 地形复杂时, 采用此方法,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形的高度、坡度、材料的结构、相对尺寸等。

2 道路标高及坡度设计

道路是整个场地的骨架, 是场地内外各项功能联系的纽带, 是整个场地内外交通的枢纽。因此, 在总图设计中, 要格外重视道路标高及坡度的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做好了, 整个场地的竖向也就控制了。厂内道路通常有两种设计形式, 一种是公路型道路, 另一种是城市型道路。两种形式各有特点, 差别主要在于道路在场地中雨水的排放组织形式上, 实际工程中具体采用哪种形式, 取决于厂内道路和场地设计标高的协调, 以及厂内和厂外的衔接。大体来讲, 厂区主干道宜采用城市型, 其他道路可根据竖向设计要求采用城市型或公路型。道路竖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各个拐点、交点、变坡点的设计高程, 进行各段道路的试坡, 然后根据排水要求再进行局部调整, 确定出合理的纵坡, 从而达到各段道路及整体优化。

道路标高及坡度设计要注意不同气候地区对道路最大坡度及坡长的限制。纵坡一般控制在0.2%~8%, 横坡一般在1%~2%。确定道路标高时, 要统筹兼顾建 (构) 筑物±0.00 m标高与场地标高, 为使场地雨水能顺畅地排向路面, 就应使道路有合理的纵坡。这就要求建 (构) 筑物的室外地坪至路边的坡度, 以及场地自身的坡度能合理地坡向道路。最终得到最优化的道路竖向设计, 取得最佳实施方案。雨水口间距见表2。

3 建 (构) 筑物±0.00 m的确定

重要建 (构) 筑物对竖向有特殊要求, 在竖向设计中, 就要首先确定这类建 (构) 筑物的设计标高, 同时以它为主要控制点, 进行确定场地及道路的标高。将建筑场地初步平整后的设计标高和道路设计标高作为场地标高的主要控制因素, 主要是因为场地平整过程从整体上可以控制场地的基本标高, 并确定相应的坡向, 还可以控制其他建 (构) 筑物的设计标高。因此, 厂内道路竖向设计对确定厂内建 (构) 筑物的标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场地标高及道路设计标高确定之后, 就可以以建 (构) 筑物周围临近的道路设计标高为基准, 适当增加一定高差作为建 (构) 筑物的室外地坪设计标高, 再根据室内外高差, 确定建 (构) 筑物的室内设计标高。值得注意的是, 建 (构) 筑物的基础埋深不能小于当地的冰冻线;散水标高不应高于室内地坪的防潮层;湿陷性黄土地区室内外高差不得小于450 mm (见表3) 。

4 结语

场地竖向设计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都较强的设计工作, 做好总图竖向设计是整个设计工程的重要环节, 处理方式也根据场地自然条件及项目具体情况而千差万别, 没有统一的标准。场地竖向设计直接影响到场地雨水的排放, 工艺流程, 以及管道走向。因此, 做好场地竖向设计一定要因地制宜,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掌握基本设计方法以后, 要综合分析各种条件, 灵活应用各种方法, 避免出现大的纰漏, 争取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这也是探讨总图竖向优化设计方案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GB 50660-2011,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S].

[2]DL/T 5032-2005,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S].

设计中场地调研的重要性 篇5

维基百科对建筑设计的定义: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特定的建造目的而进行的设计行为,包括了建筑行为中,一切具有功能及意义的设计,是建筑由发想到建筑完成之间设计者的心智活动及表现的总结。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本身强调的是为达到某个具体目的而产生的思维过程。

那么就可以推论:优秀的留学作品集所展示的肯定不是漂亮的作品,而是围绕「一个具体问题」 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两个点来组织起来一系列信息内容。

上图中第二个圆圈 Collect information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场地调研。在昨天的文章中列举了一些场地分析图方面的技巧并列图示例,但终究是一种以结果导向的做法,所以在此详谈设计过程之中的场地调研应该怎么做,到底调研些什么东西。

刚好同济大学城市猎人先生有篇日志,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搬运如下:

“调研调研,我们调查什么,研究什么?”

豆瓣上“枫叶草”同学来信,询问这个学期课程的设计调查都该调查个什么东东?恕我贸然摘了枫叶草同学一段话:“每次做设计之前,老师都会让我们做调研。前几次的情况都是,我们兴冲冲的跑到一处我们觉得做的不错的地方去看,去拍照,然后回来上网收集资料,做文本,交差。几次下来之后,我开始怀疑,我们调研到底是要干嘛,这样做有必要吗,比如说我们要做幼儿园设计,我们就跑到人家幼儿园去逛一圈,搞清楚它的平面啊,功能分区啊什么的。可是我的体会就是,调研跟我们后来做到设计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只是成为了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传统又是从何而来。难道只是让我们知道一个幼儿园该是怎么样的吗?。。。调研调研,我们调查什么,研究什么”。

昨晚,我给枫叶草简短地回复了一遍。现在觉得没有把问题说得很透,就想再就这个话题掰扯掰扯。

正好几日前,一直在琢磨卒姆托的瓦尔斯浴场那个项目,相关的文章我也陆续写了点,发在了豆瓣上。这里,我们倒是要看看,像卒姆托这样的老江湖,他在做项目的时候,调不调查?为什么调查?又是怎样调查的?

在卒姆托写下的有关瓦尔斯浴场的笔记中,卒姆托明确地列出了该项目设计的若干转折点。比如,在设计之初,卒姆托就做了现场的基地探勘。(这个工作,估计所有的建筑师都会做)。不过,在卒姆托的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卒姆托并不是只局限于到现场红线内走一圈,就走人的。笔记中,他提到了离开旅馆不远的那个村子: “我们观察过这个地方,观察过它的环境。我们对于这里的石片屋顶很感兴趣,它们的结构让我们想起了水面的波光。我们在村子里行走,忽然发现,到处都是圆石,还有,那些容易劈开的石板,它们松散地垒在一起,一层层地垒起的高墙矮墙;我们考察了不同规模、不同坡度和不同矿床上的石矿。想着我们的浴室,想着温泉从我们建筑基地背后的地层里奔涌而出,我们发现,沃尔斯的那种片麻岩越来越令我们着迷”。

卒姆托居然去看村子。有同学会说,这个村子跟设计有什么关系呀?稍后,我们会看到那种关系。

在建筑师去看现场时,内心是抱着诸多期待去的。一类,就是跟甲方接洽后,对甲方要求的盘算。路怎么进来,能不能改线,停车在哪儿,人住在哪儿,怎样进入基地,基地的特点是什么。。。这样一类的问题,是建筑师必问的问题。有同学会说,我怎么知道我到现场该问什么?放心,你将来一定会的。在学校里,每次设计都是老师给的任务书。在实际的工作中,一旦你成了一个项目的主设计师,你就必须有个心理准备:你最好啥都得问,啥都得知道。不然,你就统筹不了建设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多数建筑师都会逐渐变成甲方的参谋,也会成为任务书的制订者之一。

去基地时,还有一些问题,设计师不用问,就有人会告诉你。比如,开发商会早早地告诉你,我就要高层,就像像某某楼盘那样,然后,规划局会告诉你,这里必须退多少米,必须下挖,必须设计个广场。。。。这类要求实在得很,会跟造价有关,跟地方法规有关,有时会跟某个个人有关(比如,市长的小舅子就在旁边一块地,人家就要求你给留条路,你能不留?)

可是,我们马上也会看到,一个设计师如果就听着开发商和政府的指挥,听着人家给你任务书,你就沦落成为了一只画图的笔而已。而且,你以为,满足了市场、满足了市长,就做出了好的建筑,那就大错特错。开发商也好,政府也好,他们能够告诉你在一块地上有什么层高、容积率、价格,无非源自他们自己的过往经验和乱拍脑袋的结果或者人性中的贪婪。(如今的开发商和政府官员也多比建筑师“好学”,也有条件“好学”。比如,要开发一个高尔夫球场,人家已经去了美国、韩国,看了10家8家的高尔夫球场,把基础数据都掌握在手。他们见到设计人员时,心中就有了一些模糊的差不多的概念:“我就要那样的球场,对,就那个,就行了”)。就拿卒姆托的这个浴室来说吧,1986年竞赛结束后,扩初却做不了。原因主要是开发商脑子一热,就在设施上使劲地加“内容”。卒姆托没有直接挑明这一“折磨人”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在他初期的那些类似印象派的草图中,看到那些块块,比后来多多了。那不是卒姆托在乱画,而是他在想方设法塞进去这些开发商要求的“项目”。总造价一下子攀升到了4400万瑞士法朗。

设计的另一转机源自于两位不到30的年轻人当上了开发公司的头头。这二位听信了卒姆托的话,把项目内容削调了一半,而且,还从原来的豪华浴场目标,真正转向了“追求地方性的古朴的浴场的设计”。

在这个环节上,的确,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第一,卒姆托或者别的什么人,一定是从项目的盈亏、融资、操作性上,说服了开发商。也就是说,卒姆托预见到了重复建造一个豪华浴场可能存在着得不偿失的失败风险,并说服了甲方;第二,从豪华,转向古朴,这比“钱”的问题更难处理。在卒姆托的笔记中,我们看到,在一次汇报给全镇居民的会议上,卒姆托展示了一个用当地石头做的注了水、打了灯光的模型,感动了居民,当然,也得到了两位头头的首肯。这样,整个设计从理念上发生了转向。

有人会问,卒姆托又是怎样能够知道项目的可行性呢?还是经验。也就是说,对于建筑类型的经验积累是建筑师职业经验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我以前的老板是个做音乐厅的专家。你只要报个著名一点的音乐厅来,他就能告诉你,那个音乐厅的座位是多少,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出彩的地方是什么?因为他已经建成了4个音乐厅,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不止音乐厅的声学知识、构造知识,还有运营的商业知识。很多学建筑的人,以为自己学的是艺术。等出去工作就知道,起码,建筑的设计还是一门关于商业的艺术,远不是什么形而上的东西。

那么,卒姆托在设计沃尔斯浴场之前,有没有跟“枫叶草”同学一样事先走走一遍欧洲的各大历史著名浴场呢?答案是Yes也是No。作为一个瑞士建筑师,参观罗马遗迹,那是他们儿时启蒙教育的一项功课,卒姆托也不例外。但卒姆托的确自己说,他同时又阴差阳错地没有在设计这个项目之前就去土耳其,参观“东方的浴室”。他在设计室的墙上,钉上了一张“土耳其蒸气浴”穹隆下幽光神秘的照片。他既让自己保持着对于东方浴室的参照,又不想过早地被那种伟大的建筑牵着鼻子走。在设计之初,保留一种开放的心态。

“枫叶草”同学已经问到:我们为了设计幼儿园,就得去参观一下本地的幼儿园。为了什么呀?

是呀,这个问题如果不去询问的话,如今的建筑老师们已经忘记了参观幼儿园跟幼儿园设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了。

话说改革开放初期,建筑教育的一二年级教育中,常规的作法就是做幼儿园设计之前学生都得先参观本地或是周围的优秀幼儿园。我们做幼儿园设计时,参观过好几家上海当时比较高档的幼儿园。在老师的概念中,似乎有一个认定:就是你们怎么做,也不会“超过”这些幼儿园的。的确,在那个时候,没有外国杂志,看不到外国建筑的实例。学生们做幼儿园的终极超越目标无外乎是上一届学生的设计,以及在当前看到的实例。

所以,在当时,出去调查一个本地的幼儿园,是“直接可以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榜样的”。

如今的情形是,许多本科生都出过国,起码在网上见到过国外幼儿园,尤其是优秀设计师设计的幼儿园。他们心中的目标,哪里是什么上海幼儿园或是北京幼儿园。况且,越参观本地的幼儿园,看到的,越是错误和问题,而不是优点。这样,出去参观反倒是向设计提供反面典型。枫叶草抱怨的:调研是调研,设计是设计,也就可以被理解了。

说回卒姆托浴室的调研。我猜,卒姆托对于浴场这个行当,应该是了如指掌的。(不然,卒姆托怎么觉得4400万瑞士法郎会打水漂?)他或许在做沃尔斯浴室的时候参观过瑞士同类建筑,或者,早就有人帮他完成了这项基本的调研。在我所熟悉的海外事务所里,这项工作,不仅开发商会做,建筑事务所内部在开始某个类型项目之前,几乎家家都会做调研:资料的,文本的,数据的,也包括偷偷地进村去看一看。(所以,枫叶草同学,大可不必抱怨调研无用)。

我在昨晚给枫叶草的回信中,基本上说的都是去参观同类项目的好处。但是,我有一点是要提醒做调查的同学:1。不要指望你的所有调查最后都会通过设计体现出来,世上没有那么省力讨巧的工作;2,不要认为你的调查就是照本宣科或是根据某种手册地询问。有时,偶然的,不经意的一个细节,可能会是一次调查中,最为重要的突破。

比如,卒姆托在笔记中提到了他“看了矿山”。问题来了,卒姆托为什么要去看“矿山”?显然,直接的诱因是他看到瓦尔斯村子里的瓦和墙,都使用了同一种地方石材。询问之下,居民告诉了他这种建材的出处。无论是想到了要在未来的建筑中使用这个石头或是没有想到,卒姆托一定在某个场合下被领到了那个不远的地下矿井。而且,这一去,他就爱上了那里的景象。现在的石矿,都是靠电的线锯切割石材的,在矿壁上,留下的就是一块一块矩形的面或是立方体的石头,切割的痕迹还在。一边是幽深的井,一边是上面的光。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景象,最终成了卒姆托组织浴场意像的核心要素。你说,他的现场调查是按部就班,还是偶然心动呢?我觉得,都是,也都不是。

卒姆托的调查,还真就没有在矿山这里结束。除了横向掌握该行当建筑的信息之外,卒姆托还参观了附近的发电站,居然在发电站的内部,找到了跟大教堂一般神圣的感觉。。。然后,卒姆托提到了蒙德里安的画——这是他一向喜欢的现代主义形式源头;提到了JohnCage的乐谱——这是他一项喜欢音乐积累出来的“灵感”。当然,最最切题的,还有就是来自罗马和来自土耳其的那些古代浴室。到此,我们看到,卒姆托的调查已经从经济、经营、指标,走向了体验、感觉、艺术。因为建筑师并不是经济学家,他们的工作是要把调查来的信息,以及甲方的要求,还有他们对于基地的判断,最终靠着某种贴切的意像,组织成为一个感人的整体。卒姆托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虽然不是经历了线性的过程,却逐渐在靠近我们今天看到的建成建筑。

我并不希望这个帖子能够给予同学一个建筑调查的abcd。我倒是希望通过向同学们展示“优秀设计师都调查了什么”去调动那些面对调查工作的同学以思考的积极性。你从卒姆托的设计调查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什么,为什么我的调查就老是和设计“隔着”?是什么东西,在阻挡着我的调查和设计?是我看的建筑不够多?形象思维不够发达?或者,我这个人太沉迷于某种状态,一旦进去就出不来?比如,老师让我调查幼儿园,最后,我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起来了,根本就忘记了,我的调查还要领向设计?。。。。

场地设计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儿童乐园;规划设计;游戏场地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162-05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儿童活动场所存在数量不足、规模偏小、布局不均等问题日渐突出。深圳市新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以儿童游乐为主题的综合性城市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约18万m2,场地内现有山丘一座,山上植被良好。项目建成后服务对象主要为市域范围内的儿童,同时兼顾陪护家长、童心未泯的成人、以及周边居住区居民(图1)。

以往的一些儿童游戏场地,受场地和资金的局限,往往将考虑的重点放在儿童器械上。一些现成的由设备商提供的器械和装置,比较孤立也缺少主题,不能组成一个对孩子有吸引力的游戏场空间。而这次在一个由政府投资的城市公园中,有着大面积的开放式绿地空间的背景和环境下,进行儿童游戏场地的规划设计,实在是难得的机会。

1规划设计之前的分析和思考

游乐场从高度结构化的游戏空间转变为更公开、更有灵活性的公共场所,设计重点是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1]在做该项目规划设计时,我们还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考虑:

1.1综合公园和儿童游乐场两者的结合

这两种功能空间有机地结合,是本规划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城市公园属于政府财政投资项目,免费对公众开放,实施公共管理,强调生态自然风格。而儿童游乐场的特点是内容和形象卡通、梦幻、神奇,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互动性、知识性,有很多设施和项目,如电子和机动性游戏,如果是商业性游乐园,这些项目都是收费的。

为了达到之前提到的设计目标,所设置的项目形象特色要梦幻神奇、有丰富的想象力,内容还要包含趣味性、互动性、知识性几个方面。那么城市公园用地规模大、地形丰富变化,就为设计提供空间上的可能性。另外,市政府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的要求是:充分保护利用现状地形和植被,提高绿化覆盖面积,以绿化为主,起到城市组团隔离和防护绿地作用。这样既保证了公园的开放性、公益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活动场地,也能利用变化的地形处理,丰富地植物造景,来营造生态自然的儿童乐园游戏场地环境。

1.2儿童乐园中的游戏项目对儿童的作用

儿童游戏和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对于儿童的认知、运动技能以及社交的发展都有一定作用,包括知觉、注意力、记忆、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创造力等。[1]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即对客体施加动作的过程。户外活动对儿童智能、体能及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环境中的色彩、质感、物体形态等刺激手段可促进儿童与环境的交流。[2]

1.3游戏与场地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我国是将14岁以下的孩子定义为儿童的。我们首先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和需求,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年龄是儿童分组活动的依据,为儿童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给予他们不同的选择权,这是本规划在进行分区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儿童活动的尺度,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使用群体,在为儿童做设计时,应考虑到他们在走动、奔跑、跳跃、攀爬等活动中的视线和行为尺度。再次是性别差异对儿童游戏的方式的影响。

在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后,我们将全园采用组团式布局,组团之间以绿化带分隔,有利于形成不同带有主题性的功能分区,满足儿童与公众等不同人群的需要。其次收费游乐项目,主要以机动游戏为主,作为规划设计单位配合建设方做好项目引进规划和场地的基础设施规划(图2)。

2主题与设计理念

用回归本原的绿色设计,建设一个“孩子们的绿色乐园”作为我们的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注重整体场景营造,充分解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快乐的游戏、学习、塑造良好的个性。

全园采用复合式设计理念,由“童话世界”、“卡通游乐场”、“科普与素质教育基地”、“城市公园”等4个主题组成。“童话世界”是将童话世界与梦幻般的大自然场景相结合。“科普与素质教育基地”是将科普教育融于美丽奇妙的自然环境。“城市公园”是强调生态自然的景观风格,开放、自发的城市公园游览模式,这也是本园区别于商业游乐园的突出特点(图3)。

3总体布局与景区、景点设计

将一系列游乐设施进行主题包装,在商业性游乐园中是必用手法,但在城市公园中这么做,以前做得很少。这个项目将城市公园和儿童游戏场两大元素充分结合,用多元设计手法营造这个“孩子们的绿色乐园”。

结合公园的性质和现状条件,全园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山体和功能分为3个大的组团,组团之间以锲形绿化带分隔,有利于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效果。根据主题和理念,分为4个主题景区:东入口及卡通游乐区、西北入口及水上乐园区、林地生态游乐区、自然探秘游乐区。这样的主题分区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也便于场地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图4)。

3.1东入口及卡通游乐区

东入口是公园的主入口,结合深圳滨海城市的特点设计,广场设计流线形彩色地面铺装,入口通过大色块的“花溪”过渡,其中点缀水景和公园的吉祥物“小鱼贝比”,形成活跃的气氛。门楼结合欧洲传统风格,通过一定的夸张形式变化,增加符合儿童特点的童话元素,形成独特的充满童趣特征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风格易于和环境协调,便于景观融入环境,与整体环境相统一,并在环境中形成重要的景观标志和视觉焦点(图5、图6)。

卡通游乐区采用有机组团式布置,为传统儿童公园的保留项目,主要放置一些深受儿童喜爱的小型机动游乐设施。景点的设置以组团式园林布局来布置,并区分不同年龄段,以游览主线蜿蜒贯穿三个设施组团,组团之间以绿化、草坪分隔,既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又增强了园林景观效果,同时还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避免游乐区太过拥挤(图7)。

3.2西北入口及水上乐园区

西北入口是公园的次入口,设置有水母入口广场,大门形式以奇趣的建筑风格形式为主,选用水母、水草、海浪等卡通元素,强调海洋景象(图8)。

水上乐园区以各种与水有关的游戏活动为主。为增强景区童话色彩,以“海的女儿”童话故事为蓝本,将游乐设施与场景相结合,设置了戏水池、大型组合游乐设施,如激流勇进、海王宫、王子船、水上滑梯等(图9)。

中心戏水广场分为两部分区域,西部区域在平时则是水上欢乐世界;在不适合水上活动的季节则可以作为活动表演广场,并设置有台地看台。水广场的形式则是采用蜿蜒如水母,色彩如变幻的海洋一样,配以滨海风情的植物,形成一个特色的儿童水上活动中心。在该区的中心戏水广场,即可见到长达25 m的王子船,船上设置海王宫,海王宫为整体玻璃鱼缸,结合礁石水草设计成海底宫殿形式;同时还设置模拟场景,结合现代声光电脑技术,介绍生命科学以及宇宙太空等的科普知识。为了加强和渲染主题,功能性建筑如更衣室的外观也紧扣海洋性主题,唤起孩子们快乐的情感(图10、图11)。

3.3林地生态游乐区

该区由记忆中的童年和绿野仙踪两部分组成。主要以林地生态为景观载体,其中包括原生山林和新规划的以记忆中的童年为主题的缓坡丘陵。景区模拟最具代表性的丘陵地貌的乡村景象,主体建筑“陶吧乡村小屋”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山上种满了各种果树,果林里零星散布着我们儿时喜爱的童话人物;房前小院里放置着一些儿时的玩具;院前有水塘、水车、石磨、碾子等(图12)。

原生山林部分是拓展运动训练区,利用原生山林,演绎绿野仙踪童话故事,在这里,孩子们会和稻草人、机器人、胆小的狮子等一些童话角色一起踏上勇者之路,进行山地拓展运动。这样的游戏设施集挑战与趣味于一体,专门针对培养儿童的勇气、智慧、团队合作等精神品格。

3.4自然探秘游乐区

该区以自然探秘为主题,以充分展示自然界的神秘为目的,通过与自然结合的游乐形式,让儿童在游戏中了解自然界的风、光、雾等奥秘,以及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直观感受,让都市儿童更真切的感受大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图13)。

该区的设施及场地均经过专门的设计,如雾之广场呈现大雾弥漫的场景,让孩子体验雾中游乐的乐趣(图14)。

魔镜通道在草坪上设置了一系列变形镜,制造神秘怪诞的乐趣;沙丘地道模拟起伏的沙丘、穿梭的地道,制造迷宫般的穿行效果;楼兰古城场地为孩子们营造神秘的异域般楼兰风情,体验的原始探宝寻宝以及的“战斗”游玩乐趣(图15)。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深圳市儿童乐园规划设计中,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既要保持城市公园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又要有机地融入专为儿童户外游戏、体能锻炼、科普教育而营造的空

间;既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不同主题区域里,以适合的活动方式开展游戏,又要将这些分区,通过环境和空间的营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各方的努力,深圳儿童乐园已如期开始施工建设,可以预见,一个集游乐活动和公共休闲空间相结合的复合型公园,一个让儿童在生态而又有趣的环境中快乐的游戏、学习、成长的“绿色乐园”将会呈现在大家眼前。

参考文献

1 [美]斯卡雷特等著.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谭晨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 [瑞士]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Discussion about the Children’s Paradise Game Place’ Designed in ShenZhen

Qin Cao

Abstract: For the main content with children, regards children as the comprehensive park of the main serivce object in the children’s paradise of Shenzhen. Have publicity, opening, a kind of sex, special characteristic specially. This planning is on the basis that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ctivity yardstick to children carry 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carry on the design of all kinds of activity space and arrangement of game facilities,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service of opening, green ecology, reside and study Yu Le, the principle that is based on children is designed, is it build one make children happy game, grow up healthy and sound, is it travel the complex park where the activity combine public recreation space with to collect to make every effort.

关于场地设计的那些事儿 篇7

关键词:场地,场所,环境,竖向设计,分析

建筑与艺术的相悖之处和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

当前场地设计的内容更多的是在考虑场地内部与外部关于物的考虑而很少涉及到人自身的需求, 而我们知道场地的设计与开发是为人服务的, 如此内容的导向性势必导致“南辕北辙, 舍本逐末”的设计倾向。因此, 站在今天的时代前沿, 我们应该回到场地最初的意义当中, 探寻出场地应该拥有的场所精神。

场所是指在一定场地范围内, 通过人对场地的利用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并且使之成为一处对活动及其情感表达的容器, 不仅包括物的存在更兼有精神意义。

场所和场地的关系:场所乃有行为的场地。场所=场地+在场地上发生的行为。脱离了行为活动, 则不能称之为场所。

因此, 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场地设计, 还远远不能达到对于空间使用的需要, 任何一个使用者都是带着情感的主体, 不可能只是客观的描述世界而毫无感情。反观当今的设计, 或许从定义上就已经偏离了人们希望看到的轨道。

回到“场所”———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诚挚的考虑在场地中活动的人们的物质需要以及情感需要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当纳入了情感方面的需要也就扩大了空间设计的范围, 特别是情感本身是不容易把握的状态, 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 需要我们对使用者进行更多更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场地设计涉及到建筑布局, 竖向关系, 管线布置和景观设计等很多问题, 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形象和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特别是公共建筑, 通常是用地紧, 功能复杂, 与环境关系密切。简单地说, 场地设计是基于建设项目的需要, 从宏观的景观规划而言, 场地分析可以理解为项目选址的分析与论证;从微观的景观设计而言, 是对场地内各种设计条件的综合分析, 为建设项目提供设计依据和指导。

场地设计师对项目所占用地范围内, 以城市规划为依据, 以工程的全部需求为准则, 对整个场地空间进行有序与可行的组合, 以期获得最佳经济与使用效益。

场地作为一种空间形态的存在, 具有客观性, 它是我们对外在某一区域的空间限定, 具体说来应该包括: (1) 场地的自然环境———水、土地、气候、植物地形、环境地理等。 (2) 场地的人工环境———亦即建成空间环境, 包括周围的街道、人行通道、要保留的周围建筑、要拆除的建筑、地下建筑、能源供给、市政设施导向和容量、合适的区划、建筑规则和管理、红线退让、行为限制等。 (3) 场地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文化环境、及社区环境、小社会构成等。

场地总体布局是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场地总体布局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 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 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彼此协调, 有机结合。我认为场地总体布局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1) 从详细规划的要求出发, 考虑所选择场地的具体地点和范围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能否满足。 (2) 考虑周围环境和条件对建设项目有什么要求, 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周围群众利益将发生什么影响。 (3) 从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进行认真考虑, 所选场地对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调整是否有利。 (4) 在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或特殊意义的城市, 还应考虑对保护城市原有风貌特征和传统文化是否有利, 对于不同的城市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的问题。

场地总体布局要求, 从整体关系入手才能创造便利、舒适优美的环境, 才能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找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表明不同功能建筑功能的内容组成、划分状态和相互关系。

设计方案的构思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对任务书和基地条件综合了解的结果。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阶段, 二是解决问题的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 前者决定后者。场地分析就是设计的前期阶段, 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对问题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后, 场地的功能和设计的内容也就自然明了, 也为下一阶段的设计构思指明方向。

真正的设计过程是设计师透过场地分析出来的潜在性的问题, 并且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把场地内各种因素科学地、艺术地结合起来, 就产生了设计方案。场地分析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方法, 为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场地总体布局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 为整个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确立基本思路, 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 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彼此协调, 有机结合。要做好场地总体布局不仅要明确该阶段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还要明确场地设计项目的建设性质, 分析其使用功能, 了解使用者的意愿和要求, 在此基础上从功能性质, 空间特性和场地自然条件开始分析用地布局、用地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之在交通、空间和视觉等方面都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建筑布局的过程是方案形成的过程, 在接到项目设计任务后, 设计者应进行现场勘察, 对建设用地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植被景观、现状建筑物分布及周围环境等形成感性认识, 对影响建筑布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处理, 还要综合考虑日照、通风和防火等方面的问题, 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做好场地设计的前期工作, 为后期具体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筑布局的过程也就是开始塑造外部空间的过程。通过建筑布置对空间形成不同的限定方式, 从而产生封闭感强弱不同的空间效果。同时还要组织好外部空间的视觉分析, 空间组织, 交通组织, 场地出入口的设置, 交通流线的组织, 场地道路系统的组织, 场地停车系统的组织, 以及场地绿地的配置, 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 相互协调的整体。

竖向设计也是场地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坦场地的竖向布置较为简单, 当自然地形较为平坦不进行场地平整, 且建筑物长度不是很长时, 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取地形的最高点标高加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最小高差确定, 当周边道路坡度较大时, 如果建筑物面向道路较高, 一侧有出入口, 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根据出入口对应的较高处的道路标高推算后加上室内外地平高差确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将对人性诚挚的考虑带入到对场地的设计中来, 这是对现有设计体制的一场变革, 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接受与否”的过程, 但这场变革是符合人们的需要的, 也是符合时代的发展的!因此, 作为建筑师的我们不仅要认真分析关于场地的客观的物的存在, 更应该回到关于场地的主观的人的需要。脱离了使用者的场地只是一处死寂的风景, 而缺乏对真切人性的关怀。

我们习惯了场地作为物的特性的存在, 却忽略了作为物的使用者———人的存在!因此, 站在场地设计的背后, 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历史的沿革, 寻找出“巷陌里弄, 大院胡同”的精神文化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张伶伶, 孟浩.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谈建筑场地的分类与设计 篇8

1 场地的分类

一般来说, 人们的每一种室外活动都需要有相应的活动场地与之相适应。例如, 市政广场是公众政治集会的地方, 重大的庆典活动通常会在这里举行;休闲娱乐广场具有欢乐、轻松的气氛, 用来满足人们文化交流、观赏、表演、休憩等活动的要求。因此, 按照场地使用性质的不同, 可以将其简单地划分为诸如市政、纪念、文化、宗教、商业、交通、体育、休闲等等以满足某一类活动为主的专用场地和集多种使用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场地。

1.1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通常位于城市的重要部位, 是公众特定行为的集中地, 在广场的周围常建有重要的公共建筑, 使得其成为城市结构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广场是体现城市特色的窗口, 当人们看到了富有个性的广场后, 就会对所到过的城市产生深刻的印象, 意大利的罗马就以其众多的广场而举世闻名。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圣索菲亚教堂广场也是成功的城市广场范例。

1.2 街头小广场。

街头小广场是城市道路的派生场地, 是城市道路与建筑领域之间增设的必不可少的缓冲空间。它可以是建筑后退出来的前庭, 也可以是斜路相交的剩余空间, 可以是人流的集散点, 也可以是路旁的行人休息场所。小广场的面积一般不大, 但形式多样, 可“见缝插针”, 它们如同城市的呼吸器官, 使建筑密集的地方具有了“透气”的空间。街头小广场的主要功能是方便附近的居民户外生活, 为此, 这类广场在面向街道的同时, 背后通常有建筑或绿化围合以令人感到有所依靠。

1.3 建筑周边场地。

建筑周边场地是指有独立领域的一些单体建筑周围的场地或其内院。这类场地一般相对独立, 在设计中常运用围墙、绿篱、花坛相隔, 或者运用不同的铺地以达到内外环境领域的区分;也有一些场地是开放的, 与周围的其他场地相联系。

2 场地的形态

场地形状的确定可以通过对场地的设计而产生, 也可能是周围道路、建筑围合的结果, 但不论哪种情况其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规则的形态和不规则的形态。

规则的场地是大型广场经常采用的形式, 它具有理性的秩序, 给人以崇高、庄严、肃穆的感受, 但也容易产生空旷、单调、缺少人情味的缺点。所以, 在设计中如果采用规则的场地形态, 应注意通过空间的划分、层次感的创造以及规则的形态中包含不规则要素等方法, 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不规则的场地如果只是轻微的, 通常并不易察觉, 但两边不平行的建筑可使人产生错觉——将远景拉近或推远, 产生特殊的空间感受。随着不规则程度的加剧, 带给人的是活跃、新奇、丰富和富有动感的感受, 易于形成富有魅力的空间。但也应注意过于不规则的形态, 反而给人以琐碎、凌乱、没有秩序的感觉, 也不利于实际的使用。所以, 虽然不规则的场地所带来的空间环境可能比规则的更有趣味, 但形状的变化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 更不是追求新奇的结果。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应在综合基地的地形、地貌、广场的性质、与城市的总体关系等等因素的前提下巧妙构思, 寻求变化。

场地的规则与不规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规则的处理与不规则的处理常常相结合出现。另外, 除了场地自身的形状, 到达广场的周围道路, 或汇集或穿越, 其数量、宽度及联系方式对广场的形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场地的设计

3.1 场地的尺度与规模。

场地的大小不仅是客观的长度尺寸, 还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比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空间组织手法, 使人先经过一系列狭小的空间, 而后豁然开朗, 进入庭园的主要空间, 这时人们感受到的院落的尺寸往往比实际的大。同样, 如果场地的分区细腻, 空间层次丰富, 给人的感受也会更加深远, 比实际的尺度大。此外, 周围建筑的尺度、光线的明暗、围合界面的处理等等都会对广场的尺度感产生影响。不过, 人们根据经验还是可以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设计依据的。比如, 2.7m×2.7m是温馨的二人居室的合适大小, 而21.6m×27m的外部空间同样让人感到舒适、亲切。并用同样的方法推出室外公共性广场的尺寸是180m×72m, 这与塞特提出的尺寸{艮接近。

3.2 场地中的高差设计。

有效地利用地面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利用高差可以自由地切断或结合几个空间, 明确地划分各个领域的界限。同时, 这种划分空间的方式不同于垂直界面的分隔, 空间往往隔而不断, 更加灵活。

当低于地平面的高差加大到一定程度时, 就形成了下沉广场, 它具有与竖起墙壁同样的封闭效果。这对于在喧闹的城市区域, 摆脱繁忙的车流和人流以及各种噪声的干扰, 获得闹中取静的空间是极有效的方法。在下沉广场的设计中要掌握好它的尺度, 既要有围合感, 又不应让人觉得像是掉在“井”里。周围大片实墙的空间会使人感到冷漠而不愿停留, 需要加以分段处理, 如设置花坛、垂直绿化等。下沉的高度也需精心设计, 可以下去一二层, 也可以只下去几步台阶。在人流频繁的街道旁, 几步台阶的下沉广场也是很受人欢迎的。

3.3 场地的铺装。

场地的铺装是场地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丰富细腻的地面铺装能使一大片平淡的场地变得生动起来, 产生亲切感, 创造出具有特定表情的空间。铺地首先具有功能性, 不同的地面铺装可以适合人们诸如集会、观赏、停驻、行走等不同的行为要求;铺地可以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 虽然这种划分作用比较微弱, 但不同的铺地的确可以区别不同的场地, 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规范、引导作用;铺地具有装饰性, 既能美化整体环境, 也能对局部的建筑、小品、雕塑等起到衬托作用。同时, 不同风格的铺装地面具有不同的性格, 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3.4 与其他构成要素的结合。

场地的设计必须注意与其他要素的结合, 人们不会喜欢没有内容的空旷的广场。但其他构成要素的设计应尊重场地的整体风格, 成为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要:广义的“场地”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可以用来指基地内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 而在这里, 场地是用来特指外环境中硬质铺装的地面, 是供人们聚集、停留的室外活动场地。一般来说,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 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 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关键词:建筑,场地,分类,设计

参考文献

[1]柳孝图.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1]柳孝图.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校园场地雨水收集处理方案设计 篇9

伴随着当前环境压力剧增局面, 绿色建筑、绿色校园等生态概念已逐渐强制推广并为人们所熟知, 目前湖北省已经规定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但如何贯彻这些生态理念?根据相关评估指标, 综合考虑成本、实施难易度等, 雨水收集利用措施是首选之一。

一、项目概况

本校区位于宜昌市职教园, 总用地面积 (一期) 42000m2, 其中建筑共有5栋, 占地面积8500m2。篮球场8个, 占地5250m2, 标准田径运动场一个, 占地16000m2, 绿化面积11150m2, 绿化率26.5%。

二、雨水收集处理模型

场地雨水水质处理根据原水水质选择下列工艺流程:

1. 场地雨水→初期径流弃流→景观水体;

2. 场地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消毒→雨水清水池;

3. 场地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过滤→消毒→雨水清水池。

本工程的设计思路采用流程三:将篮球场5250平方米雨水汇入球场周边的雨水沟, 再通过雨水收集井进入雨水收集池, 围绕此展开并进行雨水弃流装置及后续单元设计。根据实际需要, 本方案设计完成后的未来处理出水, 考虑绿化浇洒用途。

三、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

1. 绿化用水量

宜昌的年平均气温在13.1℃~18℃之间, 适合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的规定, 浇洒冷季型草坪、二级养护的绿化年均灌水定额为0.28m3/ (m2·a) , 每月按灌水15次考虑。见表1。

2. 雨水收集量

参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附录A内容, 查出工程所在地年降雨量参考值。见表2。

3. 计算结果

收集雨水量占绿化总用水量的百分比为:年收集雨水量/ (绿化面积·绿化年均灌水定额) ×100%=36.0%

四、雨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查表1中数据, 每天灌水水量/日总径流量×100%=24%<40%。根据要求, 当最大日用水量不足雨水径流总量的40%时, 则雨水蓄存量可减少, 按雨水回用系统的日用水量的3倍取值。因此, 蓄水池实际有效容积168m3。

具体设计如下:

下面对各个处理单元进行说明:

1. 截污挂篮装置。挂篮可有效拦截较大的垃圾和沉淀沙粒, 同时可以储存垃圾, 清理时将篮子提出倾倒即可。

2.雨水弃流井。利用雨水的重力自流和压力有效排放掉前期污染严重的雨水, 同时对后期收集的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在降雨时溶入雨水中, 使得初期雨水比较浑浊, 通过弃流有助于提高所收集雨水的水质, 降低雨水处理成本。

3.安全分流井。当雨量较大无法全部容纳时, 一部分雨水可通过安全分流井溢流至附近雨水井, 对后续处理单元起到保护的作用。

4.雨水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池作为雨水蓄水池, 蓄水池设为地下式, 为保证暴雨时运行安全, 蓄水池进水管设置遥控浮球阀。当蓄水池内水位达到最大高度时, 进水管阀门关闭, 多余的雨水自室外安全分流井的暴雨超越溢流管排放。本案例中雨水蓄水池容积采用168m3 (可取尺寸9m×9m×2.5m (H) ) 。

5.砂滤器。砂滤是以天然石英砂作为滤料的水过滤处理工艺过程, 主要作用是去除SS以及部分色度。通过在进入砂滤池之前投加混凝剂, 使水中细小悬浮物或胶体微粒互相吸附结合而成较大颗粒, 提高过滤效果。

6. 精滤器。精滤器是在砂滤器的基础上, 进一步精密过滤以去除水中SS等浊度物质, 使水达到回用要求。

7.清水箱。精滤出水在进入清水箱前, 通过计量泵投加氯片消毒剂, 去除雨水中的细菌同时抑制细菌的生长, 使雨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的要求。经过处理后的水, 已经符合了再生用水的水质标准, 为了合理供水, 需要设置清水箱用作调蓄作用。在清水箱中设置相应的溢流管, 并且做好水封, 以免外界空气中的灰尘、昆虫等进入污染水质。水箱的容积宜按每天雨水用水量的25%~35%取值, 本工程为14m3~20m3。考虑到储存一次反冲洗水量约5m3, 本工程选用25m3不锈钢清水箱一个。同时, 为实际运行考虑, 采用自来水管作为备用清水源。

五、结论

1.雨水的积蓄利用, 是一种缓解当前水资源紧缺的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通过本设计方案, 处理后的雨水用作绿化浇灌用水, 实现雨水资源化, 节约用水, 同时兼顾校园对生态环境的整体要求。

2.雨水资源被合理收集后, 减轻城市排水设施负担, 避免暴雨时发生道路积水。同时消除了收集雨水中受纳的污染物, 减少面源污染。

3.本设计实施后, 将在绿色建筑、绿色校园的节水项中具有极大优势, 为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起决定性作用, 完成政府对公建项目在绿色建筑方面的要求。

煤矿工业场地动力线网设计 篇10

煤矿工业场地布置及供电方式介绍

工业场地布置特点

煤矿工业场地根据其工艺布置一般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活福利区。其中, 生产区一般由主副井、风井、生产系统的相关煤仓、输煤栈桥等组成。辅助生产区一般由矿井机修间、油脂库、器材棚、综采设备库、变电站、锅炉房、供水排水站、污水处理站等组成, 为矿井生产物质堆放、检修区域及为生产生活提供电力、暖、水。生活福利区一般由生产指挥管理综合楼、食堂、宿舍楼、文体活动中心及灯房浴室联合建筑等组成, 为矿井生产指挥中心, 人员生活休息集散区域。矿井工业场地虽规模不一样, 其布置大致都可以分为以上几个区域。

供电方式

根据煤矿工业场地的工艺布置特点, 一般在工业场地设置一座总变电所, 负责全矿井用电设备供电, 大中型矿井一般设110 (35) k V总变电所, 小型矿井一般设10 (6) k V总变电所。再根据工艺布置设置若干分变电所:主井口房变电所、副井口房变电所、通风机房变电所、锅炉房变电所、机修间变电所、生产系统变电所、场前生活区变电所等。根据其供电方式, 各总变电所至分变电所、分变电所至大电机及各单体建筑配电箱均采用室外电缆供电。

动力电缆敷设路径及敷设方式选择

动力电缆敷设路径选择

室外动力电缆路径的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水、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损伤;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 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应便于敷设、维护;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或有塌陷危险的地方;应尽量避开和减少穿越地下管道 (包括热力管道、水管、煤气管道等) 。

根据煤矿工业厂区特点, 电缆应沿着负荷较集中的地方敷设;尽量沿着场区道路两侧绿化带, 与水、暖管线分开布置, 减少交叉;需充分考虑煤矿升级改造或扩建的可能性, 不能占用预留建筑物场地;敷设路径不能影响美观、交通, 尽量少穿越硬化场地、道路;主要电缆路径需远离煤矿的生产系统如原煤仓、准备车间、选煤厂等煤尘污染较大的区域。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情况下, 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路径选择时需与总图专业多协商, 优化综合管线。

动力电缆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 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下面就煤矿各种常见的敷设方式做一个比较, 详见表1, 作为设计选择的一个参考。

动力电缆型式的选择

动力电缆型式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电缆导体材质、电缆芯数、电缆绝缘水平、电缆绝缘类型及护层类型。

电缆导体材质选择

铜材的导电率高, 损耗比较低, 机械性能优于铝材, 且延展性好, 便于加工安装, 但造价高于铝。由于煤矿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高, 目前煤矿供电设计中均采用铜导电材质。

电缆芯数选择

1k V及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采用TT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选用四芯电缆;采用TN-C-S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采用四芯电缆;采用TN-S接线方式时, 变电所至配电点部分应选用五芯电缆。直供电机可采用三芯或四芯电缆。煤矿地面低压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TN-C-S和TN-S接线方式。选煤厂660V经高阻接地系统一般选三芯或四芯电缆。3~35k V三相供电回路电缆一般应选用三芯电缆, 110k V三相供电回路电缆一般选用单芯电缆。

电缆绝缘水平选择

正确地选择电缆的额定电压值是确保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电缆的额定电压包含U0/U, 其中U0为电缆芯对地 (绝缘屏蔽或金属层之间) 的额定电压, U为电缆缆芯之间的额定电压。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其单相接地故障持续时间在1min~2h之间, 必须选用第Ⅱ类U0。电缆缆芯之间的额定电压U不得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故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中, 6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6/6k V额定电压电缆, 10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8.7/10k V电缆, 35k V供电系统电缆采用26/35k V电缆。220/380V系统选用第Ⅰ类的U0, 其电缆选用0.6/1k V额定电压电缆。

电缆绝缘类型及护层选择

煤矿供电系统中一般低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型绝缘;中压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移动式设备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时, 应选用橡皮绝缘电缆;在煤矿地面爆炸性环境区域宜采用阻燃电缆, 消防负荷及重要负荷应采用耐火电缆。

煤矿室外敷设电缆易受到机械损伤或为了防鼠害和蚁害, 一般选用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 在交流单芯电缆选用铠装层时, 需选用非磁性的金属铠装层。

动力电缆截面的选择

煤矿动力电缆截面必须满足载流量、短路热稳定、允许电压降、经济电流密度、机械强度及低压电缆符合过负载保护的要求。下面就设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重点列出, 以免疏忽。

按载流量选择

10k V及以下常用电力电缆允许100%持续载流量选择表详见《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C, 在设计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校正系数, 详见《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D。主要包括:不同环境温度的载流量的校正系数;不同土壤热阻系数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土中直埋多根并行敷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空气中单层多根并行敷设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电缆桥架上无间隔配置多层并列电缆载流量的校正系数;户外明敷无遮阳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在煤矿煤仓、生产系统等爆炸性环境中, 电缆允许载流量, 不应小于保护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及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低压笼型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

按满足线路保护要求选择

(1) 短路热稳定校验

电缆通过短路电流时, 不应超过所允许的短路强度。电缆热稳定允许的最小截面按式1计算:

式中:Smin—电缆所需的最小截面, mm2;

Qt—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k A2.s;

C—热稳定系数。

(2) 低压电缆过负载保护

低压电缆的选择需满足过负荷保护的要求,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详见式2。

式中:回路计算电流 (A) ;

—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或断路器额定电流或整定电流 (A) ;

导体允许持续载流量 (A) ;

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 (A) 。

低压电缆中性线 (N) 选择

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 N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负荷电流及谐波电流之和。在煤矿供电中, 以气体放电灯为主的照明线路、变频调速设备、计算机及直流电源设备等的供电线路, 选择电缆截面时, 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当谐波电流较小时, 可按相线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但计算电流应按基波电流除以表2中的校正系数;当三次谐波电流超过33%时, 它所引起的中性线电流超过基波的相电流。此时, 应按中性线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计算电流要除以表2中的校正系数。

结语

场地设计 篇11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建筑场地园 ;林景观 ;设计方案 ;权值 ;评价模型

分类号 k928.73

Review Model Research of the Architecture Site Landscape

Design Scheme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ZHU Haixiong

(Landscape Bureau of Yueyang, Yueyang, Hunan 414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opt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examine the architecture site landscape design. AHP is used for establishing the scheme evaluation system hierarchy, calculating and analyzing program evaluation index weights of the middle layer elements. It contains two main contents: the weights of the attributes such as landscape (KJG), 49.43%; science (KKX), 43.57%; economy (KJJ), 7.01%;The weights of evaluation factors such as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U1), 0.236 9; reasonable layout(U2), 0.128 7; plant landscape(U3), 0.128 7; conformance to specification(U4), 0.070 1; perfect function(U5), 0.236 9; ecological conservation(U6), 0.128 7; economic performance(U7), 0.070 1. At the same time it builds evaluation grade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model which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cheme review and selection, and also can be used for guiding the design.

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 architecture site landscape ; design scheme ; weights ; evaluation model

为保证以建筑为主体的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质量,各地政府根据《城市绿化条例》设立了行政许可事项: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审查。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审查规范,各地的审查采用以园林管理部门审查为主、以专家评审为主或者两者结合等多种模式,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审查,难以科学合理的对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审查结果比较片面。本文研究重点是应用层次分析法将以人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量化,对方案评价要素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评价要素的相对权值、综合权值的大小,并构建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审查模型,为设计方案审查及多设计方案比选提供参考。

1 层次分析法原理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1]。

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通常分为3层结构:决策目标层、因素层和指标层。根据目标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目标分解为不同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2],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次的因素相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问题又可简化为以系列成对因素的判断比较。为了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层次分析法引入了l~9标度法(表1),并写成判断矩阵形式:A=(bij)(n×n),其中,bij>0,bij=l/bji,bij=l,B是正互反矩阵。

其次,采用和积法计算出某一层对于上一层次某一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先求出判断矩阵A每一列之和,对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归一化,得正规化判断矩阵;求正规化判断矩阵的每行之和,然后进行归一化,从而得到向量W,即相应因素的单排序权重;用上一层次因素本身的权值加权综合,即可计算出某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即层次总排序权值[3]。这样,依次由上而下即可计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值。

nlc202309011504

在判断指标的重要性时,要求判断协调一致,不至于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为了保证判断矩阵相容性,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C须满足下面条件:

CI=(λmax-n)/(n-1)≤0.1;CR=CI/RI≤0.1;

CRC=(Un·CIni)/(Un·CIni)≤0.1,(n=1,2,…,m)。

其中:λmax=(A·Wi)/(n·Wi),RI为矩阵判断随机一致性指标。对于l~10维判断矩阵RI如表2所示。当CRC≤0.1时,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对矩阵进行调整使它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 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审查的评价模型构建

为使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审查结果全面、科学、合理,根据多年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审查的实践经验,建议根据定性定量结合的原则,采用“1+2”的模式审查。“1”是指部门符合性审查,审查部门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方案文本后应进行符合性审查,主要是对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强制性指标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及方案文本是否符合《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的要求进行审查,符合性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专家评审程序;“2”是指专家评审采用评价和评分相结合的模式,专家评价和评分应基于评价指标等级标准和评价模型进行。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方案审查模式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层次结构、计算中间层要素的权值、建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以及构建评价模型。

2.1 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评价体系是衡量方案的基本尺度,主要是为了保证评价要素的客观性、可测性和可比性,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4]。指标因子主要是建筑场地园林景观方案设计时主要涉及的要素,也是方案审查的要点,在参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住建部有关规范性文件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4-12],运用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方案审查的实践经验并充分征求专家、建设方及职能部门等方面的意见,提出园林景观方案设计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详见表3。评价体系中间层要素由3个层次构成。第1层次为评价属性,分为景观性、科学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第2层次为评价因素,分为景观特色、合理布局、植物配置、符合规范、功能完善、生态节约和经济效益7个方面;第3层次为评价指标,分为30个指标因子。

2.2 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层次分析法标度的确定往往带有主观性。本研究邀请高校、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规划设计及施工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20人成立专家组对各评价因素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其结果用 1~9比率标度法量化建立判断矩阵,然后采用和积法计算出某一层对于上一层次某一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1)在决策目标层到因素层(U~UP层)中,功能完善和意境创造的综合权值最大,其次是布局合理、植物造景和生态节约的综合权值,符合规范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权值最小。因此,在建筑场地园林景观方案设计时首先应综合考虑园林景观的功能和意境创造,然后根据生态节约的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合理布局,最后考虑符合规范和经济效益。见表4。

(2)方案评价的景观性中,意境创造评价要素“立意构思”、合理布局评价要素“景观组织有序”、植物造景评价要素“植物组团明显”在各自评价项目中的综合权值最大;意境创造评价要素“感观效果”、合理布局评价要素“建筑小品精致”、植物造景评价要素“季相变化丰富”在各自评价项目中的综合权值最小。故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立意构思准确得体,景观组织有序,形成明显的植物组团是重点。见表5~7。

(3)方案评价的科学性中,符合规范评价要素“技术指标”、功能完善评价要素“服务设施”、生态节约评价要素“植物群落”在各自评价项目中的综合权值最大;符合规范评价要素“设计内容”、功能完善评价要素“科普宣传”、生态节约评价要素“场地扰动”在各自评价项目中的综合权值最小。故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技术指标应尽量符合规范要求,服务设施应尽量满足人们需要,植物设计要以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结构为主。见表8~10。

(4)方案设计经济效益首先应重点考虑提升项目形象;工程造价和建成后的管养费用也是要考虑的重点,同时要兼顾性价比和施工难易。见表11。

(5)要素综合权值可计算出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景观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的权值如下:景观性权值KJG=U1+U2+U3=O.236 9+0.128 7+0.128 7=0.494 3;科学性权值KKX=U4+U5+U6=O.070 1+0.236 9+0.128 7=0.435 7;经济性权值KJJ=U7=0.070 1。见表12。

各评价指标权值是评价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依据,为设计方案优选或者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2.3 建立评价集

将评价指标等级分为4级,用Vj(j=1、2…m,m为等级个数)表示,建立评语集V={V1(优秀90~100分),V2(良好80~89分),V3(一般60~79分),V4(差0~59分)},评审专家依据评价指标的重点评价内容进行评分,同时发表评价意见(表13)[4-11]。

2.4 构建评价模型

根据2.2的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评价权重并应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家具方案设计评价模型:

A=Ku1×Ru1i+Ku2×Ru2i+Ku3×Ru3i+Ku4×Ru4i+Ku5×Ru5i+Ku6×Ru6i+Ku7×Ru7i,(n≥5)。

式中:A为评价最终得分值;Ku1、Ku2、Ku3、Ku4、Ku5、Ku6、Ku7分别代表意境创造、合理布局、植物造景、符合规范、功能完善、生态节约、经济效益的权值;R(x)i为评审专家对该项目评价指标的分值(均值);n为评价专家人数。

nlc202309011504

2.5 评价结果认定

对于单方案的审查根据评价模型计算结果,最终得分60分以上的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可以通过评审,但设计单位必须根据专家评价意见进行方案的优化和修改完善;得分60分以下的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不能通过评审,应对设计方案作重大修改或重新设计后再进行评审。

对于多方案比选根据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以得分最高的方案中标,但得分不能低于60分,中标方案应该根据专家评价意见进行优化和修改完善。

3 结语

(1)本研究建议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采用“1+2”的模式审查。“1”是指符合性审查;“2”是指专家评审采用专家评价和评分结合的模式。

(2)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确定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分析计算评价属性、评价因素以及评价指标权值,提出评价指标等级标准并构建评价模型,为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审查和方案比选提供依据,同时也可用于指导方案设计。

(1)本研究中对于评价体系层次结构的构建是否完善,专家组对各评价要素重要性的评判结果是否合理,专家的构成及专家数量是否恰当,评价指标评语集中专家评分依据是否科学等还要在方案审查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层次分析法[EB/OL].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64279/5071768.htm?fr=aladdin.

[2] 杜 栋,庞庆华.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 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5.

[3] 曾任仁,郑智龙.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工业设计评价指标、要素的权值模型研究[J]. 工程图学学报,2000(02):96-100.

[4] 张扬汉,曹浩良,郑禄红. 乡村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360-36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csjs/201211/t201

21127_212101.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EB/OL].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csjs/200709/t20070903_15728

9.html.

[7] 王磐岩,林 鹰,李梅丹.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实用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 唐学山,李 雄,曹礼昆. 园林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9]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10] 百度文库. 景观各阶段设计图纸审核要点[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0KTp8EHeczfouZ7V2diJdppdcoJB_HbYJFmf81AiADEqPRbWHj7Yc1nfGh3uMOH0PIQsHb1u-SnNJ6LcZxngTQ8K5vBcphicn3TdwkcxoSq.

[11] 百度文库. 景观方案设计成果审查要点[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d4D3GGgLepzZ7B1

8e-xFB5or3JGETxSc-EyMm376COSSwuoOk7S1QaRR469WGQ

2kwHO2Vh1jfpU2EYRLOBXlQgjyqSlLfA5-YQ-SjXF_Vi3.

[12] 百度文库. 园艺绿化工程审图要点[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2jNb_mHZ2su-ZKBfmlVNxnL-jbw2aGaSR3ofq4gqu1XmgpGWNFl1rcH4bHbSEo0Y

0c9hRyqDZgEvOkYn1te3Q2BiquRuS7XvhyGK4vMGUS.

[13] 陈祖建,蒋松林,关惠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模型[J]. 林业科学,2010,46(12):130-136.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分析 篇12

关键词: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完善措施

0 引言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在整个煤矿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在保证煤炭生产、运营及其运输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的煤矿建设条件, 对煤矿的场地选择、功能分区划分、场内的运输、井口位置以及绿化措施进行确定, 要使它们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同时注意与国家交通系统相协调, 使矿区内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并使矿区内的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妥善的安置。

1 实例概况

某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区交通运输条件方便, 电源、水源条件基本可靠, 材料供应等其他建设条件配套, 均可满足外部建设条件。该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在整个煤矿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总平面设计

2.1 场地选择及其完善措施

该煤矿为中型矿井, 场地选择需要考虑煤层的赋存情况、煤田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对外运输、工艺系统以及工业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完善措施要解决好, 工业场地的地面布置和井下开拓布局、煤田的地质构造要相互协调。在煤矿工业场地平面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各方面如地形、地质等进行勘察, 灵活布置各类建筑物。

在坡度较大的位置必须设置台阶, 在地形平坦的地方要设置平坡面对建筑物进行布置, 这有助于缩短工期。对一些容易产生危害物如烟、尘等污染的建筑物, 必须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以及风向等进行总平面布置。在场地选择的完善措施中, 要充分利用现有地形, 积极协调场地选择与对外运输、工艺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 还必须考虑场地选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1) 在场地与运输路径的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地与运输途径; (2) 在场地建设过程中, 必须综合当地的环境情况, 综合考虑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

2.2 功能分区划分及其完善措施

在功能分区工作的进行过程中, 必须采用不同的措施使有关的建筑物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构成一个整体。在功能分区的划分过程中, 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就它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完善。针对不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色, 积极地对各个方面如生产过程、运输途径、卫生措施、防火措施以及其他的供给需要进行合理的划分, 使整个煤矿工业场地总设计中功能区的划分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 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使运输途径便捷, 工程管线缩短。针对这些要求, 将该煤矿中工业场地划分为三个部分: (1) 行政办公服务区 (包括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等主要的办公和生活福利设施) ; (2) 生产区 (主要有主井井口房、筛选系统、产品装车系统等组成) (3) 辅助功能区 (各种修理车间、库房、清水池及水泵房等) 。在布置过程中要将主生产区布置在工业场地的中心部位, 辅助功能区设置于场地外围。

在有关功能区完善措施的建立过程中, 首先要注意合理划分功能区, 尽可能将能够划分在一起的功能区合并于某一个已经划分好的分区之内;其次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 有些虽不属于同一功能区之内, 但为建设方便, 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可将它们建设成一个整体;最后, 在有关矿井行政服务区的布置过程中, 必须要根据具体的需要, 将矿区行政服务区布置得合理可行, 应使人进入矿区时感觉舒适, 所以在矿区前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进矿的主要公路两旁的绿化做仔细的推敲和建设。

2.3 场内运输及其完善措施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不同功能区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 这样使场内运输在功能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使不同的功能分区间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煤矿场内运输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 道路运输; (2) 窄轨铁路运输。在场内运输中主要的完善措施有:首先, 在场内道路的设计过程中, 道路的设计要缩短并且便捷, 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弯道, 同时方便人流、物流的快捷运输, 还要注意消防措施的设置。其次, 道路运输的过程中, 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煤仓和装车的地点设计在距离场地较近的位置, 有利于装车。第三, 在窄轨铁路的运输过程中, 设计窄轨线路必须考虑到该路线对公路运输和人行道的影响。在整个场地的运输过程中窄轨铁路与辅助功能区紧密连接在一起, 既要方便材料上下井, 又要预防线路对其他功能区活动的干扰。最后, 道路和窄轨铁路的设置要避免出现交叉情形, 尤其是在窄轨铁路为自动滑动铁路时, 很容易出现高差, 并且线路越长, 高差越厉害。在此时若出现交叉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所以道路的设计要尽量避免交叉路线的出现。万一出现此种情形, 必须对该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 防止意外发生。

2.4 井口位置及其完善措施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注意其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区别, 其工业场地的设计要与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煤矿矿井的地下部分由井筒、井下大巷、井底车场、井下硐室、采区巷道等组成。井下的煤炭经过这几个关口到达地面, 其中井口位置是连接地上和地下的关键。所以, 其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井口位置的确定对于整个工业场地的确定起着关键作用, 井口位置的确定既与地面部分有着紧密关系, 也与井下部分密切相关, 它在地上生产区、辅助功能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矿井地上部分的完善措施有: (1) 井口位置的选择必须考虑该煤矿建设的地理条件以及自然环境, 使得土石方的工程量减少; (2) 场地的选择尽量占用荒山林地, 尽量少占用良田或者其他种植基地, 同时注意选择无洪涝灾害的地段以及民间宅基地等; (3) 要绕开国家或者政府圈定保护的各种文化古迹和历史遗迹, 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 (4) 对于当地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进行保护, 同时要注意交通和供水、供电等因素。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必须考虑井口与井下的关系。井下条件与工业场地的完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井口的选择与工业场地的布局设计要统筹考虑, 既要使井下的开拓开采合理方便, 又要使工业场地地面设计经济合理, 需要做多方案比较; (2) 对于煤层的处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 尽量不要对煤层和其他有价值的矿藏进行压覆, 将井口设置在最先开采区域, 使最先开工的工程量减少, 同时注意将其设置在受地表冲击薄弱的地面, 使施工进度加快。所以在井口位置的布置过程中必须进行综合考虑, 全面衡量。井口位置的确定需仔细研究煤田地质状况与地面条件, 并就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的比较和商讨, 最终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 使得煤矿工业场地中井口位置得到确定。

2.5 绿化完善措施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过程中, 绿化虽然是一个辅助工作, 但在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为煤矿的劳动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不仅能从外观上对煤矿进行绿化建设, 还能给人以自然的协调之感, 同时在维护煤矿内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代煤矿工业场地中的绿化措施还不够, 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 在煤矿工业场地的建设过程中, 绿化措施的实施不够, 使得整个煤矿出现一种萧瑟的景象;其次, 有些地方虽然实施了绿化措施, 但对于绿化的整体布局不够合理和完善, 需要进一步补充。最后, 在绿化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 这样既能起到绿化效果又能减少费用。总之, 在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绿化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 才能做好该工作。

3 结语

上一篇:铁路内部审计下一篇:复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