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管理

2024-10-03

场地管理(共12篇)

场地管理 篇1

文艺演出场地的使用与管理对演出效果及节目整体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对于演出场地而言, 从经费来源上存在三种形式:一是公领域, 二是私领域, 三是行政法人化的管理模式。这三种形式的演出场地根据其具体特点在使用和管理措施上存在一些差别, 具体如下。

一、公领域场地的使用与管理

所谓公领域演出场地主要是指由政府承担费用的演出场地。这些场地费用全部由政府预算承担, 或者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免费向演出单位开放的一些场馆, 例如地方政府兴建的文艺观、体育馆、大型露天广场等。这些演出场地往往都是一些多功能场馆, 在这些场馆内演出的节目内容非常丰富, 例如综合性晚会、演唱会、专业演出等, 几乎涵盖所有表演艺术类别因此, 在对这些演出场地的使用管理中尤其应当注重舞台技术的综合性, 既要符合公益性质, 又要符合各种商业演出的技术要求。通常在我国这类公领域演出场地管理中舞台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别, 管理人员编制水平参差不齐数量也没有规范[1]。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拥有可容纳1000人的大型专业剧场, 但是复杂管理与维护这一场地的人员编制只有两人, 他们必须对舞台设备、灯光、音响等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 并且在演出进行时熟练操作这些设备, 工作量大、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成为影响场地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因素。除了这些技术岗位的工作外, 这些维护人员还要兼任场地租用、设备采购及申请教学使用等多种管理职务。

二、私领域部分的演出场地

所谓私领域的演出场地就是指由私人出资兴建, 并进行管理的演出场地, 在这方面我国不乏成功案例, 就全国范围看影响比较大的如刘老根大舞台。刘老根大舞台是本山传媒旗下的全国连锁剧场, 功能齐全, 规模庞大, 而且对于舞台的设备投入与管理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 为东北二人转的顺利演出提供了强大的后台。与公领域的演出场地不同, 这种私人出资兴建的演出场地都是自负盈亏, 而且为了保证这些演出场地正常运转和增值目的, 一般这些私领域的演出场地功能都十分完善, 能够承接各种不同性质的演出。在人员编制与设备技术维护管理上与公领域演出场地存在很大不同[2]。因为它是属于市场化运作的, 所以这些在市场上招聘而来的管理人员一般都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更积极的工作态度。另外, 还有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处于人力资源与演出场地之间的关系。企业化运作是私领域演出场地管理的主要模式。

这种性质的演出场地除了个人投资兴建这一模式之外一般在一些私立学校的多功能艺术馆、体育馆也普遍存在, 隶属学校的一个部门, 其建设的初衷大部分是满足正常的教学和学生集会的需要。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学校将自己的这种场馆对外开放, 盘活资源、增加收入。这些场馆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针对学生和教学需要建立的演出场地功能不完善、前后台组织不够完整、灯光照明效果不好、音响设备不够专业等, 但是也有组织水平较好的私人演出场地。总之, 私领域演出场地的专业性较高, 尤其是自我国文化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开展以来, 各地文化观都在积极探索演出场地的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 有的甚至将原有的公领域演出场地直接承包给企业经验企业在场地建设与维护、运作中投入专业的技术、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 大大提高了这些演出场地的质量和效率, 但是这种完善的演出服务导致费用成本较高。

三、行政法人化的演出场地管理

所谓行政法人化管理就是针对一些演出场地长期闲置或者经营不善的情况, 由政府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革, 承包给相关企业进行维护与运作, 从而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这一文化资源盘活。这种管理方式不但降低了政府运营和维护这些演出场地的成本, 而且最大限度地改变了这些场地长期闲置、效益不好的现象。在没有改革之前, 这些演出场地的管理模式大多呆板、僵化、编制人员过多, 工作效率不高, 且维护成本较高例如一个地市级的文化馆大多配备专业的灯光管理人员, 而且同一岗位可能同时由多人任职, 人员闲置现象比较明显。而且这类艺术馆的人员编制经常超出标准, 人员负担是造成这些演出场地长期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3]。针对这种现象, 在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 引入企业管理的制度组织和调配这些人员与场地设备之间的关系。让那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场地存活下来, 而那些竞争力不足的小型演出场地则主动突出市场。

在这类性质的演出场地管理中, 各类技术人员都实行聘用制, 并用企业管理的方式考核激励。人员的收入与场地的效益直接挂钩。这样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会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演出场地建设和维护上, 应用这种机制大大提高了演出场地的水平。例如改制后的无锡文化艺术馆大型机器设备的数量较多, 为了维护与操作这些设备, 原来无锡市文化局都是从事业单位内部调配人员负责。但是这些人员大多是非专业出身, 技术和经验都无法驾驭这些设备。与演出团体发生摩擦的现象层出不穷, 但是自市场化改革以后, 承包企业对其进行了系统改革, 裁撤了不必要的部门和人员, 对招聘行业领域内的专业人员进行了维护和运营, 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扭亏为盈。

参考文献

[1]陈伟亮, 李智尧, 朱雪夫.博览广场的舞美创意设计与实施概况[J].演艺科技, 2010 (S1) .

[2]王千桂.与公众互融之展演结合空间感受2010上海世博会戏剧体验情结[J].上海戏剧, 2010 (09) .

[3]钱威, 顾志浩.LED灯具在上海世博会演出场地的应用[J].演艺科技, 2011 (01) .

场地管理 篇2

(试行稿)

校园场地是指校园室外空地及其附属设施,主要有旗台大操场、电教楼背运动场、科技楼前运动场、综合楼前小操场、五个花圃、坤兰楼活动场、东校门口通道、西校门口通道、文化长廊及其他空地。为规范校园场地的使用与管理,为确保有一个整洁又安全的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校各类场地及其附属设施是学校的公共资源,学校统一领导,统筹配置,归口管理。学校原则上不对外出借学校场地开展会议,跳舞,打球,锻炼等非营利性和举办营利性的培训、营销、娱乐等活动。如确需外借,外借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必须向学校总务处申请备案,经校长审批后方可使用。

二、学校各类场地及其附属设施环境卫生维护。东、西校门口卫生由门卫、保安负责;五个花圃由花匠专管;旗台大操场、电教楼背运动场、科技楼前运动场、综合楼前小操场、坤兰楼活动场、文化长廊及其他空地由专职保洁员打扫。要求场地整洁美观,工作时间保持地面干净,无纸屑、果皮、包装遗弃物、泥沙、积水等垃圾,硅胶篮球场用板拖每天至少要拖一次。学校由总务处全面监管。

三、未经学校允许,闲人不得进入校园,凡是进入校园场地的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爱护学校一切财产,不准破坏校园卫生、环境。如有违反又不听劝阻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另有规定的除外),故意闹事者,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严禁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场地,被学校允许进入的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要停入停车棚内,不准乱停乱放,更不允许停放在塑胶跑道、硅胶篮球场上。

五、不准攀爬乒乓球台、篮球架、旗台,不准放风筝,不准在沙坑里玩沙子。

六、塑胶跑道、硅胶篮球场维护规定。

1.严禁任何人穿带硬钉的足球鞋、跑鞋、皮鞋,禁止穿高跟鞋、滑冰鞋,踩高跷等使用易刮损地面的代步锐器品进入塑胶跑道、硅胶篮球场。

2.禁止在塑胶跑道、硅胶篮球场内刻画,粘贴,挖、抓、刮胶粒、硅胶,严禁携带具有可燃性、腐蚀性、油类、污染性物品进入塑胶运动场。如人为破坏塑胶场地,一律以平方米为单位(不足一平方米按一平方米计算)照价赔偿,是学校师生员工的还要按照学校有关规章严肃处理。

3.不准在塑胶跑道、硅胶篮球场等运动场上吸烟,乱丢烟蒂,吐口香糖,造成破坏者,除对其批评教育外,还要照价赔偿。

4.严禁在塑胶跑道、硅胶篮球场上打架斗殴,乱扔杂物,砸坏运动场地及附属设施者,应照价赔偿。

以上规定从制定之日起执行。

不是用一场地震 纪念另一场地震 篇3

灾难场面简陋,“重点讲回归与重建”

与当年电影版营造的逼真地震场面相比,电视剧版的地震戏份就显得简陋很多。这也让期待满满的观众不禁有些失望。“电影版中,方大成在地震后拉住妻子,自己冲进快要倒塌的楼房里救孩子比较符合现实情境。而在电视剧版本中,则变成了李元妮自己在坍塌的建筑中徘徊穿梭,虽然能够体会到导演想要表达的人物的无助和焦虑,但是李元妮最后毫发无损地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孩子的情节略有些神奇,不太符合常理。”一位亲历过唐山大地震的老观众对记者说。

对此,导演姚晓峰曾表示,地震只是一小部分,该剧用“90%的篇幅讲述和探讨亲情的回归与重建”。他表示,“这部剧不是用一场地震去纪念另一场地震,而是用自己的存在提示着对灾区人们的关注,希望所有心灵受过创伤的人,能主动走出阴影,慢慢好起来。”所以,灾难的部分并不是重点。

一些情节没有必要,“比电影版更接近原著”

浅谈场地平整施工与管理 篇4

一、场地平整施工设计方法

场地平整施工设计的前提是确保场地使用作用的发挥, 根据历来的工程建设经验,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平整施工设计。

第一, 备下整洁的表层腐殖土, 其厚度大概要在300毫米。本着就近的原则存放于方便平整施工的地方。为后期的植物美化做准备, 这样就节省了获得种植土的花费, 减少了施工成本。

第二, 科学规划场地平整标高, 尽量确保现实中的场地高度在图上高度的30-50cm以下位置, 由此能够控制工期与施工成本。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施工方通常愿意运用基础余土在建筑工地, 这样就会造成更多土方出现, 为场地平整带来更多的工作量, 倘若能够在场地实际平整中减少30-50cm, 就能够防止土方过多、清理任务繁重的难题出现。

(2) 完工后的建筑工地的土壤中掺入了大量的施工残余物, 这样的土质不利于绿化工作的开展, 这样就需要在场地平整过程中留下30-50cm, 作为场地平整腐殖土的预留区, 减少工地实际工作量。

第三, 场地平整时, 需要把关键建筑物的基方归进总的场平工程量当中, 实行集中核算。即使高大建筑物布局在填方区, 也不需要反复填、挖土而增加施工量, 控制成本;同时也能够减少地基土挖的花销, 因为平整场地的土方运输成本要更加低廉。

第四, 场地平整施工中必然要顾及到排水坡度的布局和设计, 为了控制挖方区、填方区的填挖土量, 最佳方法就是根据现实中的地形状况进行从高到低的设计。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施工量, 节约了成本。

二、场地平整施工管理

为了确保场地平整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就要做好预先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施工条件进行仔细调查、研究, 针对平整项目特点进行科学设计、规划、布局, 本着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成本, 只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完善各项筹备项目, 才能为下面的场地平整施工工作的开展做下坚实的铺垫。

1、施工前期的筹备工作

认真检查施工界限, 防止场地平整时无限制、无规划, 重点针对所要清理场地的附着物情况进行核查, 其中重点明确附着物的补偿状况与具体负责人, 确保场地被清理、补偿干净, 一切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才能展开平整施工。在平整过程中, 难免会对居住在建筑物内的居民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类似问题, 施工方要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本着安抚的原则解决问题, 防止出现施工矛盾。

预先做好施工场地的实地调研工作, 核查施工场地地下有无管道、线路等线路、设施通过, 一旦遇到地下障碍物则要进行谨慎、细心测绘, 利用人工方法来明确管线的具体方位、形状特征等等, 特别是管线的端点、拐角等处都要在地表设置标志物, 形成警戒区域。对于距离障碍物100cm的土方则要亲自由人来处理, 杜绝机械设施的切入, 全面维护地下设施。

2、加强质量监督

质量意识要贯穿于整个场地平整施工过程中, 例如:平整施工前要确保场地土壤内无其他杂质, 做好场地表面土壤清理工作;重点监管回填土的质量, 回填土内也要确保无杂质;减少土方的水分, 参照回填土的现实状况进行试验测试, 测试出科学的含水比例, 再利用洒水、烘干、掺杂、搅拌等方法来调节土方的含水率, 使其达到科学水平。

3、引入科学测量仪器, 完善回填工作检验, 保证回填土厚度达标。要确保任何一层回填土的厚度在25cm以上, 35厘米以下, 这样才能确保回填土的密度质量。

4、积极采用现代化监测设备, 完善隐蔽工程检查, 保证回填土土质。回填土土质要参照现实的压实系数进行实际评估, 当检查的实测压实系数无法满足设计标准时, 则可以从回填土的含水率入手, 进行科学针对性的调整, 再进行碾压处理, 通过观察回填土的密度来评判其能否满足标准要求。在碾压过程中要将碾压次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科学次数为6-8次。

要重点关注土方链接处的碾压, 确保链接处碾压平整, 同时要尽量扩大碾压范围, 使其在接茬范围的50-100cm以上, 而且要将土坡上面的土体加以处理, 确保其成为密实土, 同时要把土坡渐渐铸成阶梯状, 每一个阶梯的宽度要控制在50-100cm。

平整施工的整个过程都要贯穿着测量与校核, 特别是标高的高度与边坡的坡度。要确保坡度与标高都要达到科学标准, 在具体的平整施工时, 要注意施工进度的控制, 尽量减少工期的耽搁。

5、加强成本控制。在整个场地平整过程中要注意成本的调节控制, 注意采取科学技术、加强施工管理控制施工任务量, 维护土方填与挖的平衡, 同时也要确保施工平衡, 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与材料的选择, 提高施工效率与工程建设质量, 这样才能打造出高品质、高质量的优质场地。

总结:

场地平整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条件和基础, 必须做好建筑所在地的场地平整工作, 提高场地平整度, 为后期的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维护工程建设质量, 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摘要:场地平整是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条件, 因为只有在平整、坚实的地基上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物, 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因此, 必须做好场地平整施工与管理工作, 为后期建筑施工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首先概述了场地平整的重要意义, 然后详细探究了场地平整施工方法与管理策略。

关键词:场地平整,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毛鹤琴, 等.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2]《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社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研究 篇5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我国社区体育蓬勃发展,参与人数逐年增加,社区体育理论逐步完善,但就社区体育的器材管理方面的科研水平严重滞后。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多种科研方法对社区体育的器材管理进行了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社区体育 器材 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目前社区中大量体育器材缺乏科学管理,没有合理利用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在理论上对社区体育器材的管理和利用提出新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一、问题提出

社区体育服务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措施,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体育社会化的促进因素,也是体育生活化的重要举措。社区体育的基本条件便是体育器材。体育器材是社区居民进行器械锻炼的物质保障,是社区体育的基础条件,在走访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理论,各社区均配置了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其中大部分是常见并简单的体育器械项目,有扭腰器、摸高横梁、单双杠、肋木、跑步机、固定式踏桩、仰卧起坐床等体育器材。

然而,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这些体育器材闲置,一部分器材被用来晾晒衣物等;器材损坏严重,比如器材生锈,跑步机只有一条腿。出现这一系列情况必然是社区体育器材的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亟待解决。

二、社区体育器材管理发展的现状

(一)体育器材缺乏科学管理

体育器材的科学管理是保障体育器材得以正常使用的基础条件[3]。调查中了解到社区没有出台相应的社区体育器材的管理政策条例,没有制度层面的保障,也没有分管领导负责管理,领导层不重视,这两大原因就造成社区体育器材严重滞后,导致社区体育器材的严重损坏。

(二)社区健身场地被私人化,健身场所卫生无人管理

通过走访和观察发现,现有的健身场地和器材已经在逐步演变成私人场所。走访发现一些器材场地被一些社区居民用来晾晒衣服,还有一些场地被用来停车等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社区管理部门并没有相关人员进行管理,任由其发展,导致公共的体育设施被私有化。另外,健身场所卫生无人打扫,纸屑、果皮随处可见,很多健身器材的使用说明被小广告覆盖,从小区居委会得知,小区的健身场地卫生原本是由小区物业负责,但是小区物业委员会因资金欠缺等原因,目前的岗位空缺严重,除了一些大面卫生之外,细节卫生做得不到位,特别是公共设施等一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影响健身者的情绪。

(三)健身器材露天安放,无人维护检修

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体育观念逐渐有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各社区修建了体育器材,但是很多器材都已经是“历经风霜”。“肋木”、“转体训练器”、“摸高横梁”等多处油漆脱落、锈迹斑斑,很明显就是没有管理保养,无人维护检修的后果。健身器材损坏包括自然损坏和使用损耗。“社区健身器材损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居民普遍缺乏健身器材的使用知识,其次是未能及时维护造成健身器材损坏,如器材松动,器械磨损等[4]”。特别是一些高频率使用的器械损坏严重,如漫步机只剩下一条腿、扭腰器松**摆等。

(四)群众参与率低,器材利用率低

社区健身场地没有相关的健身规章制度和健身指导,健身者只能依靠器材上的说明,一知半解地进行锻炼,没有明确的健身计划,健身者只是把体育器材当作一种娱乐方式,不合理地使用器材,简短了体育器材寿命。随着“坝坝舞”的兴起,社区居民更倾向于这一类简单的健身方式,而对于器械这一类稍有难度的体育项目不感兴趣,加之体育器材的损坏,居民不得不放弃利用社区体育器材健身的方式。

三、结论与建议

(一)制定相关政策,科学化管理。首先应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到分管领导,将这一项工程纳入相应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科学化管理。思想上重视,将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作为一件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来抓,保障政策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合理规划健身场地,调整器材密度和间距。在对居住区健身的规划中应考虑到居民健身空间的长期性、有效性和空间安排的有机性,追求生活化、方便化、安全化、趣味化,合理调整器材的密度和间距,发挥每一个健身器材的使用价值,如把锻炼效果相仿的器材划区域摆放,民族传统型的器材和新型器材结合起来使用。

(三)探索社区健身场地器材管理的新模式。委托社会专业组织管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形成管理规范、制度保障、环境优雅、科学指导的全民健身新体系[5]。专业管理人员要一天两巡视,二天一维护,二天一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健身器材的正常使用。借鉴我国发达地区的管理维护经验,结合本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把社区体育健身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上来。

(四)改善社区健身场地的卫生环境,加强监督。社区管理者逐步完善健全的社区环卫机制,落实相关的环卫政策,鼓励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并保持,获得良好的健身环境的同时也为社区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议以几个家庭为单位,成立社区环卫小组,轮流值日,为社区健身场所营造美好的健身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华南滑翔场地大比拼 篇6

网上,滑翔玩家自称鸟人。华南的乌人很多,总能在天空看到鸟人飞翔的翅膀,这是因为华南飞翔场地也比较多。在此,我们对这些场地来个大比拼吧!

广州火炉山

火炉山位于广州东部,整个山体呈马蹄形,中间高,两边低,沿途翠色葱茏,涧水潺潺,鸟鸣林静,小径玲珑弯曲,耳边乍拂轻风。火炉山清泉冰凉甘甜,胜自带矿泉水。

滑翔起飞场在山体中部,海拔110米,东南风、南风、西南风都可飞,南风最正。可能是马蹄形聚风的原因,起飞场的风通常会比较大。

攻略:广州有公交车直达火炉山,20、46、78、135、234均可。私家车可以直接开到山顶,交通非常方便。

提醒:火炉山风好,可以飞多个风向,降落场地超大,但起飞场条件一般,飞行活动直径小,只能飞两顶伞,风向易变。

教练电话:13189086880(阿布)

深圳大辣甲岛

大辣甲岛位于深圳大亚湾,是大亚湾第二犬岛,岛上有三个沙滩,四周是汹涌浩瀚的大海,这里是一个理想的度假场所。最近几年已建有度假村及水上游乐设施,澳头港有快艇、游艇供出租开往大辣甲岛。

大辣甲岛飞行的山坡海拔约200米,山顶有通讯天线和一个小建筑。降落场是个鹅卵石滩,有些大石头,降落时是侧风降,要注意安全。起飞场高约40米,坡稍缓。

攻略:从深圳市区出发去大辣甲岛,先到南澳半岛的杨梅坑村,坐快艇20分钟后可到大辣甲岛,双程200元/艘,可坐7人。

提醒:大辣甲岛降落场地比较狭小,又有石头,不太适合新手飞翔。起飞时注意扭脚。另外,岛上天气变化快,注意风向,避免掉海。

惠阳小鹰嘴

位于广东惠阳境内的小鹰嘴起飞场,海拔100米左右,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全长大约五公里,三面环海。可飞风向是东南风、南风、西南风,属海边动力气流场地。山形正如其名,像一只小鹰的嘴,被伞友们称之为小鹰嘴。

稳定的海风上升气流使这里成为夏季和秋季最理想的海风飞行场地。开阔的着陆场让你着陆时无后顾之忧,在宽广的海面尽情享受飞行的乐趣。气流好的时候一般可以飞行两三个小时,曾有人试过在此连续飞行达七个多小时。

攻略:从深圳(广州)出发,走盐坝高速下至坝光村即可,也可到欢乐谷对面的羽人俱乐部措乘俱乐部的车前往。全程大约60公里,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然后从坝光或澳头坐船抵达小鹰嘴山脚,坝光来回船费约20元/人(限6人以上)。小鹰嘴起飞场不可开车直达,可选择雇人帮忙背伞包上山,费用一般是15元/次。

提醒:小鹰嘴适合新学员练习飞行、也适合中级课程的练习。海面上,任凭你的伞摆荡、螺旋、直升甚至失速,持续稳定的海洋气流都能让伞迅速恢复正常。当然,这一切都要在专业的教练指导下进行。

教练电话13823192319(阿强),13502294841(老匡)

潮州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广东潮州市区北42公里,主峰凤凰鸟髻海拔1497米,是潮汕地区最高峰。终日云雾缭绕,巍峨屹立登上顶峰,可环视潮汕大地。

私家车不允许开上山,需坐景区的车上山。海拔1200米以上全是平缓草地。天池四周几乎任一个地方都可以铺开10把伞并同时起飞。山顶开阔、平缓,可原降。附近千米以上山脉相连,是滑翔高手越野的好地方。

攻略:从深圳(广州)出发,走深汕高速,到汕头海湾大桥,在汕汾高速隆都店市出口到凤凰镇。凤凰山起飞场海拔1200米,可坐景区旅游车上山,双程车费35元/人。

提醒:凤凰镇人口不多,野外架设的电线也少,秋收后的田野到处可作降落场。海拔600米以下都是茶园,迫降不成问题。山顶与地面温差10度,需多带衣服。

兴隆大尖岭

兴隆大尖岭位于海南万宁市兴隆旅游区。兴隆镇是侨乡,温泉出名,盛产咖啡,热带花园异常美丽,湖光山色植物繁茂,园林干净,布置颇具匠心。

大尖岭山高400米,适合中高级飞行及越野飞行也可进行动力气流和热力气流等训练。最适合南风飞行,起飞后如果能盘高,就可以“杀”到东边的牛岭。

攻略:大尖岭距离海口约250公里,走东线高速至200公里处下,全程需2个半小时,车可达山顶。

提醒:大尖岭起飞场不是很理想,大石头太多,如果风大就可能伤人,要注意安全。

汕尾水底山

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境内的水底山起飞场,海拔570米系属莲花山山脉。是一个适合假期全家同乐的地方附近有瀑布原始森林、温泉等自然风景还有垂钓、烧烤炉等相应娱乐设施食宿方便。

水底山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莲花山山脉中海拔上千米的山峰就有近10座,山脉相连,适合飞东南、西南方向的风。山下田地开阔,强劲的热气流在这里形成,最适合滑翔伞高级越野飞行。

攻略:从深圳(广州)出发,走深汕高速,到鹅埠出口下,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可到水底山。然后乘车直达水底山起飞场。

提醒:着陆场旁边有一个30多米高的小山坡,山顶平坦、坡度适宜,风向稳定和开阔的着陆场是体验独立飞行和进行小山练习的理想场地。

教练电话:13316876560(阿强)

南宁大明山

大明山位于武鸣县东北部是广西中部弧形山脉西翼的一组大山,主峰龙头山,海拔1764米,为桂中南最高峰。大明山山高坡陡,沟谷幽深,溪流纵横,林木茂盛,年平均气温16℃。

大明山有三个起飞场分别为300米、800米、1300米各一个风景秀丽,起飞场经人工修整,1300米处较“豪华”,800米处裸露小石块太多!降落场“豪华”有大面积的旱农田。

攻略:大明山距南宁104公里,南宁小金山广场(朝阳广场对面,朝阳路中段)每天g:00有一班旅游巴士直达大明山车票30元,车程3小时返程时间为15:00—16:00。

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篇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来被工业企业占用甚至污染的土地需要进行再开发。在这过程中,由于对土地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及污染清除工作不到位,又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促进中国政府和公众对于污染场地再开发中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土地污染问题和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及再开发提上重要议程。

污染场地概念的界定对于污染场地的识别和分类管理至关重要[1]。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定义“污染土地(contaminated land)”为:被危险物质污染需要治理或修复的土地,“污染场地(contaminated sites)”包括被污染的物体(例如建筑物、机械设备)和土地(例如土壤、沉积物和植物)[2]。加拿大政府认为“污染场地”是:物质浓度高于背景值,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已造成或可能造成即时或长期危害的土地,或者是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政府法规和政策中规定的浓度的土地[3]。英国的环境污染委员会(RCEP)认为“污染场地”是当地政府认定由于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严重危害或有引起危害可能性的土地,以及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状况的土地[4]。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环境保护委员(ANZECC)关于“污染场地”的定义为:危险物质的浓度高于背景值的场地,且环境评价显示其已经或可能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即时的或长期的危害[5]。我国定义“污染场地”为“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危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场地。”世界各国对污染场地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本质上均指特定的空间或区域(包含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所含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背景值,并对此空间或区域的人体健康及自然环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负面影响[6]。

2 污染场地相关政策现状

2.1 污染场地法律、法规方面现状

目前,中国污染场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文中,如《宪法》、《刑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宪法》只是规定了合理利用土地和防止土壤污染的粗放原则。《刑法》则对一些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规定固体废弃物是指一般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而并没有具体指出污染土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第35 条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的,应当事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条款还指出了当事人的义务和费用承担方。

然而,与污染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不一致性,并且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土壤污染法规。而且现有的法律规定还非常笼统,尚缺乏具可操作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对于土壤污染中具体的控制和预防要求及措施,这些文件的指导作用及约束力还远远不够。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已成为当务之急。环保部正在力争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工作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中去[7]。

近年来,针对中国污染土地的管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文件及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2004 年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08 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 号)。原国家环保总局2004 年发出的通知并非强制性的法规,在可操作性方面也还不够具体,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场地的污染控制和管理。2008 年环境保护部又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该文件把“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考虑到土地污染对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些文件尚且不能发挥一部真正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规制作用。

2.2 污染场地技术标准体系方面现状

污染场地方面的技术标准同样是土地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完善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土壤污染监测监控、环境风险评价及土壤修复技术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技术指南及标准,一系列暂行管理标准和技术指导方针还在试用或起草过程中[8],比如:《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上海世博会暂行)》(HJ350-2007);监测标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HJ/T25-1999)。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9],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一系列的场地管理标准也正在酝酿出台[10],包括《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2009)、《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2010)、《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2009)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2009)等,这些标准目前正处于审阅、研讨与修订中。

2.3 地方在污染场地方面的法规

建立地方法规,对于中国这样地域广阔,土壤类型众多,土壤性质复杂多样,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显得尤为必要。某些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根据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管理和土壤修复的需要,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9]。

2006年3月,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对污染土壤要实行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制度。2007年1月,北京市环保局印发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规范了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场地环境调查、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2007 年5月,重庆市颁布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转产或搬迁前,应当清除遗留的有毒有害原料或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2008年6月重庆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工业企业原址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08]208 号),提出了要严格执行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2007年,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了《沈阳市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及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沈环保[2007]87 号),对污染场地的评估与认定进行了规定。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为当地污染场地的再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结语

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和再开发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污染土地的预防、控制以及污染土地修复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完善与提高。总体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包括事前和事后责任及风险),需要一部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法来明确土地污染和修复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对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准确的指导。

摘要:从污染场地的概念出发,综述了我国污染场地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提出了应制定一部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探讨了加速土壤污染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指南的官方批准、发布及其实施进程。

关键词:污染场地,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友亚,颜增光,郭观林,等.污染场地国家分类管理模式与方法[J].环境保护,2007(10):32~35.

[2]EPA.EPAs Draft Report on the Environment-Better ProtectedLand[EB/OL].[2003-06-25].http:nlquery.epa.gov/ep-asearch/epasearch.

[3]Treasury Board of Canada Secretariat.Federal Contaminated SiteInventory[EB/OL].[2005-01-04].http:www.tbs-sct.gc.ca/dfrp-rbif/cs-sc/home-accueil.asp.

[4]NATO/CCMS Pilot Study.Evaluation of Demonstrated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LandGroundwater(pHaseⅢ)[R].NATO/CCMS Pilot Study,2003.

[5]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Australia.Australia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2001[EB/OL].[2004-06-20].Http://www.deh.gov.au/soe/2001/glossary.htmL.

[6]弓俊微,张胜涛,天军.我国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3(1):51~54.

[7]赵娜娜,黄启飞,易爱华,等.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2):39~40.

[8]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3):1~6.

[9]张胜田,林玉锁,华小梅,等.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5~7.

场地管理 篇8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 结合“退城进园”工作的推进, 许多原来位于城区的老企业已陆续关、停、并、转或从城市中心迁出, 加之近年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大量煤矿、焦化、冶金等企业被关停, 产生了大量工业污染场地。国家层面及各省市都开展了污染场地调查, 在摸清场地环境污染状况后, 场地评估与修复管理工作成为下一步工作面临的难题。余勤飞等提出构建污染场地分类管理体系、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建设, 实现污染场地科学管理[1,2,3]。

1 工业污染场地及二次开发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工业企业搬离老城区, 如何实现工业搬迁场地安全再利用已成为制约土地资源再利用的关键因素[4]。工业场地包括工业厂区、矿区内部用地, 有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仓储设施区、动力设施区、运输设施区、厂区内公用工程设施区、公共活动区、预留发展用地及卫生防护带等功能区。长期以来, 工业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粗放, 环保设施缺少或很不完善, 工业场地污染状况十分严重, 土壤往往受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污染, 这些场地土壤中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消除。污染物产生来源广泛, 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区、化工、石化、冶炼及电镀、制药、机械制造、印染等行业往往会产生污染分布区[5]。

工业污染场地二次开发用途主要包括工业用地、住宅、农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商业用地及绿化用地等。工业污染场地未经风险评估、监测和场地修复就被二次投入使用, 存在很大环境健康风险。

2 不同开发用途的场地风险管理

2.1 土壤污染物的风险评估

一些工业场地已先期开展了土地资源再利用的二次规划与开发, 此类土地二次利用规划用途多集中于商品住宅、公共设施、农业、养殖、商业用地等, 土地资源二次开发会加剧废弃场地人群暴露途径。工业场地原企业主必须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及修复治理方案的编制, 评估土壤风险程度, 确定修复治理任务, 恢复土壤环境质量, 确保后续开发利用安全性。不同土地开发用途对工业污染场地中土壤污染物的风险评估要求不同。一般说来, 当土壤中化学物质处于环境背景值范围时, 土壤处于本底状态;随着外源污染物不断进入, 达到通用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 此时不一定就有危害, 而达到污染临界值时, 土壤才属污染。大多数西方国家已摒弃了将污染场地土壤恢复到未污染状态, 而只是修复到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即可[5]。中国将建立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目前, 应用较广泛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有阻隔填埋、固化稳定化、土壤清洗和植物修复等, 根据工业场地的污染类型和二次开发用途选择土壤修复技术[6]。因此, 要建立二次开发前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制度。对工业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与土地利用最终方式相结合。通过建立污染土地风险评估等级系统, 确立场地修复优先次序。通过分析比较按照HJ25.3-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计算的土壤风险控制值和场地所在区域土壤中目标污染物的背景含量和国家有关标准中规定限制, 合理提出土壤目标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管理技术程序见图1。

2.2 工业污染场地分类管理

污染场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核心环节应包括筛选、调查、评估和修复四方面。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确定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的管理模式。单艳红等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 探索建立了从疑似污染场地申报建档、疑似污染场地初步调查、场地危害分级、污染场地详细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到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等一系列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3]。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工业场地土壤主要污染物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有在土壤中难以降解、赋存时间长且污染风险大的问题。建议重点关注此类工业废弃场地, 并应先行开展此类工业场地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工作。对于此类规划用地应急需加强土壤监测, 评估用地风险等级, 在此基础上, 对于能立即开展土地修复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场地修复治理, 对于暂无法修复的, 应明确提出要求, 合理调整规划用途, 调整用地来源。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和城郊农业发展, 城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将逐步凸显, 城镇人口密集区周边场地已经或很快被开发利用。为了避免城市扩张或近郊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环境风险, 应对城镇人口密集区周边场地尽快实施污染扩散预防措施。

3 建议

工业污染场地再利用前一定要进行场地环境污染调查, 初步调查后, 应注意评价工业场地现在使用情况与规划用途的适宜性, 根据污染场地土地规划用途灵活确定治理目标, 基于场地规划用途, 由风险评估得到场地清理目标值;基于土壤最终用途, 结合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 合理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

建议对工业污染场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建立二次开发前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制度, 通过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划定各类工业污染场地污染级别和治理排序, 确定哪些场地是重点污染场地, 哪些场地需要优先修复, 哪些可以暂时延缓修复, 哪些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己恢复, 最终形成国家级和省级优先治理名录, 为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4 结语

基于工业场地污染类型及二次开发用途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重点场地修复与监测、预防二次规划与开发产生环境风险、遏制城镇工业废弃场地人群暴露及预防工业废弃场地污染地表水等场地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同时, 鉴于发达国家和部分省市取得的污染场地管理实践经验, 提出不同开发用途的工业污染场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建立二次开发前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制度, 且根据污染土地的规划用途灵活确定治理目标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余勤飞, 侯红, 白中科, 等.中国污染场地国家分类体系框架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2) :228-234.

[2]许亚飞, 余勤飞, 毕如田, 等.发达国家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3 (5) :444-450.

[3]单艳红, 王国庆, 张孝飞, 等.中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与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2) :75-80.

[4]宋倩, 沈礼锋, 郑晓阳.工业场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39 (3) :189-191.

[5]姜林, 钟茂生, 张丽娜, 等.基于风险的中国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 36 (8) :1-10.

如何做好狭小建筑场地的安全管理 篇9

关键词:安全管理,风险因素,控制措施

0 引言

近些年, 随着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措施的落实, 安全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数据显示, 2013年上半年, 全国仅房屋市政工程行业共发生安全事故219起。根据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陕西省建筑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 其中发生2起较大事故。针对不同建筑场地环境, 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控制措施, 才能提高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能力, 维持建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1 工程概况及场地环境

1.1 工程概况

西安市某住宅区小区改造项目位于大雁塔附近的繁华路段, 场地面积 (76×67) m2, 拆除场地内原有两栋7层旧砖混楼, 新建一栋高层住宅楼, 地下1层, 地上33层, 主楼北部为地下停车库, 总建筑面积为29 687 m2。

1.2 场地环境

建设场地所处位置的周边建筑物分布复杂, 且周边建筑物建筑时间比较久远, 建筑物地基处理简单、基础埋深较浅。场地南侧紧邻城市主干道, 基坑开挖边线距人行道路约4.0 m, 距场地西侧开挖线2.0 m处为某制品厂的厂房, 距场地东侧开挖线仅1.95 m处为村民3层居民房, 距场地北侧开挖线1.8 m处为2层村办幼儿园, 场地内基坑开挖深度为-6.9 m。现场施工前及施工中的场地情况详见图1和图2。

2 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

根据该工程项目的具体场地环境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存在以下安全风险:

1) 建筑场地周边紧邻已有旧建筑物和城市主干道, 在基坑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将会威胁到周边建筑物安全, 基坑开挖深度较深, 同时也存在塌方的风险;

2) 建筑场地狭小, 基础施工阶段坑边无加工操作场地, 桩基础钢筋笼加工制作均需在场地内制作和吊装, 地下室施工阶段也需分段施工和倒换材料加工场地, 场地内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较大;

3) 根据现场条件, 材料加工场地及临时通行道路均处在塔吊运行的覆盖范围内, 同时也处在主体施工阶段高处坠落物体的危险区域内, 由于33层高层建筑物的竖向落差大, 垂直运输作业多, 存在的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的风险高, 危害程度大;

4) 现场垂直交叉施工作业较多, 水平防护难度大, 工人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安全事故;

5) 建筑材料的堆放和临设布局使得建筑场地十分紧凑, 一旦发生火灾, 消防救援和灭火的难度较大。

3 安全管理措施

3.1 管理措施

1)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总体指导方针, 严格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明确项目经理、施工班组长、安全员、操作人员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

2) 工程项目部建立安全设施专项验收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对塔吊、吊篮、施工升降电梯、脚手架、卸料平台等安全风险较大的设施要进行专项验收, 只有通过验收才能投入使用。项目经理组织对施工场地内的设施和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专业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由监理单位组织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和月末全面安全检查。

3) 落实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企业对新进场的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通过图片宣传和集中授课等教育方式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对存在安全风险较大的专项工程编写安全技术交底, 并在开工前由班组长主持开展班前安全活动, 学习安全交底的内容和措施, 了解将要进行作业的环节和危险度, 熟悉操作规程, 同时检查安全防护用品是否完好并正确使用。

4)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要求建筑场地内电工、架子工、塔吊司机、起重工、电气焊工等专业人员必须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

5) 建立现场安全管理的奖罚制度。由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视, 发现有工人不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违章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不到位等情况进行罚款处理。若现场连续三个月未发生安全事故, 也未发现安全隐患, 给予施工项目部一定奖励。

6)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提前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落实应急救援小组人员, 并进行专项模拟演练。

3.2 技术措施

1) 基坑安全保证措施。

在基坑土方开挖前, 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专项基坑支护设计, 设计方案需通过专家论证。在施工过程中, 为确保基坑的安全及周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和及时处理解决问题, 对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支护排桩桩顶及桩身侧向位移、周边相邻建筑物变形、附近地表路面的变形开裂情况进行监测, 并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 如基坑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出现险情时, 施工人员应立即做好应急加固处理并及时通知施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在雨季施工时, 基坑周边及坑底通过疏导与水泵抽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基坑的防雨防洪。

2) 临边洞口及高空作业的防护措施。

对建筑场地内“四口、五临边”进行重点防护, 并悬挂警示标识。为保证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安全, 防止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 每两层搭设双层阻燃型外挑安全网, 在建筑物四周架设双层防护棚, 并给安装作业人员配备钢索式速差防坠器, 以供作业人员爬梯时挂系安全带。

3) 脚手架和作业平台安全措施。

脚手架及作业平台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搭设, 钢管及扣件必须使用合格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 进行定期检查。

4) 塔吊及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塔吊、施工升降电梯等安装和拆除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安装后经过专业检测, 并在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塔吊运行必须遵守“十不吊”等有关安全规程。

5) 临时用电系统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独立配电系统采用三项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 执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规定, 特殊场所必须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安全电压照明, 使用行灯照明时, 电源电压不得超过36 V。对所有配电箱等供电设备进行防护, 防止雨水打湿引起漏电和人员触电。

6) 消防保证措施。

开工前,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建筑高度、施工方案等实际情况, 布置消防水池、消火栓、灭火器, 并对消防设施和器材经常检查、保养、维护, 保证消防器材灵敏有效。在电焊、气割、打磨等施工作业时, 应观察周边环境, 远离易燃物品, 必要时采用防火隔板控制火花飞溅。

4 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涉及的因素多, 管理难度大, 必须常抓不懈, 因此在实践管理过程中, 只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安全管理措施, 才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策略 篇10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修复对策,支撑体系

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治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设置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导致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以及各类风险的预防和拥挤处理难以取得相应的成效。相关研究表明,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土壤的污染问题是必然存在的, 而我国当前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 污染问题也就显得尤其严重。对此, 相关管理部门开始重视污染场地土壤的管理与修复,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处于初级阶段。

土壤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基础性自然资源, 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乡一体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污染文艺日趋严峻, 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废弃物向土壤系统中转移, 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如重金属污染、化学肥料污染、塑料地膜污染等, 使得土壤受到了侵蚀和破坏, 粮食及其他农产品食用安全受到威胁, 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由于近年来工农业快速发展, 所以对于土壤的修复迫在眉睫。对此,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 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土壤污染现状, 积极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在土壤环境检测和治理方面的经验, 从土壤的类型及用途出发, 确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值, 做好污染物的检测工作, 制定完善的污染物控制标准。同时, 结合我国场地污染现状核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水平, 从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角度, 制定相应的土壤修复标准体系, 为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针对现阶段我国土壤污染严重, 防治与修复形势极其严峻的现状, 相关部门应该从土壤污染的原因着手, 加强对于工业“三废”的治理, 对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以及各类农药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以减少其对于土壤的影响。同时, 应该在农业生产中, 积极引进绿色清洁生产技术, 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充分保证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 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应该加强全国范围内土壤资源数量及质量的普查, 建立信息动态共享机制, 准确把握土地资源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污染场地应急管理机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信息数据库以及污染监控系统、风险预警系统等, 对污染场地土壤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修复。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对于污染场地土壤的管理和修复, 面临着严峻的形式, 存在着诸多问题: (1) 缺乏日常管理制度, 没有形成污染场地土壤保护的常规机制; (2) 缺乏土壤管理与修复方面的法律法规, 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3) 缺乏完善的土壤环境保护规范; (4) 缺乏相对实用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 (5) 没有对污染场地土壤治理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明确, 导致专项治理资金缺乏。因此, 应逐步健全全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管理支撑体系。应探索建立污染场地长期监测制度、逐步推行污染场地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土壤污染源控制和清洁生产制度、建立土壤污染应急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议针对我国污染场地的类型、特征和重点区域, 进一步全面统计分析汇总我国污染场地信息, 开展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修复和治理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 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 筛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 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 选择有代表性的污灌区和污染场地, 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建议我国加大在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管理研究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 加强专门机构设施的建设, 提高公民的土壤保护意识, 为研究出实际可行的修复技术和培养出大量专业性的从事污染场地土壤管理与修复的人才而努力。土壤污染经济责任的认定是筹集治理资金的前提, 而足够的治理资金是污染土壤治理和恢复的基本条件。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土地使用档案, 特别是污染场地档案, 明确污染场地责任主体。初步建立国家污染产地治理基金, 筹建多元化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治理修复资金融集机制。地方要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投入, 保证投入每年有所增长。

参考文献

[1]陈怀满, 郑春荣, 涂从, 等.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人类环境杂志.

[2]初娜, 赵元艺, 李德先.德兴铜矿大坞河流域环境特征[J].矿床地质.

工业场地整平测量施工方法 篇11

关键词 场地整平 索佳SET210全站仪 全站仪方格网法 “O填挖线”

前言

场地平整的目的是将高低不平的场地平整为一个适于施工、水平均一的水平场地。即将高出的土挖掉,填到低处,使现场土方填挖平衡。期间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场地现状,布设工程方格网,测定每个格点的坐标、高程,算出“0填挖线”,并用白灰将“0填挖线”在场地中标示出来。即把哪里要填、哪里要挖用灰线圈出来。

场地平整工程相当广泛,除了煤矿基建时工业广场的平整以外,在城镇开发区建筑场地、港口码头贮货场、机场、车站等多项基建工程中,都要进行场地平整。但目前许多施工场地,懂得方格网法的并不多,场地整平大多是人工目估,铲土机概平而已。即就有测量人员,测量的仪器也是经纬仪、钢尺和水准仪等。不仅实施过程复杂、精度低,更主要的是速度太慢、还费人费力。

随着全站仪的全面普及,现在这种场地整平就只一台全站仪即可完成。现把山阳煤矿工业广场场地平整时用的“全站仪方格网法”分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1 土方方格网的测设

(1)根据场地的1:500地形图,先在图上设计施工方格网(如图1)。由于山阳矿地形起伏不大,故可设为20m方格。由CAD图上直接可以量得各网点的坐标值Xi,Yi,并传入全站仪。

(2)实际测量用SET210全站仪,其测量 角精度为达2″,测距离精度为2mm+2ppm·D。如图2所示,将全站仪置于导线点J3上,后视J4点。将J3 、J4点的坐标高程,仪器高、棱镜高等全部输入全站仪。在定向无误后,在仪器菜单选放样模式

。这样就可以按照网点的编号,依次将各网点在地面上用木桩标定出来。

放样棱镜必须用带水准气泡的单棱镜。这样每拔出一点的方位角,按下F2即在屏幕上显示距离差dHD。当dHD=0时即点位,再按F3可得出该点的高程,然后在地面上打下木桩。木桩要钉直,桩号要写清楚。这样施工方格网放样完毕,各网点的坐标高程也测得了。这样也就可以算出地面各网点的填(挖)高度。

(3)如果没有场地地形图,但已知要平整的范围,则可用全站仪到实际中直接标定各点。如图3在场地的一边定出A、B两点,将仪器架设在A点后视B,转90°定出C点,由AB、AC的长定出D点,然后将AB、AC、AD上已定出的点,用花杆穿线、全站仪量距,在地面上标定出其它网点(如图3所示),然后置全站仪于已知点上,定向无误后以此测出各网点的坐标、高程。

2、各施工网点加权平均高程的计算

平均高程是将各网点的高程加在一起除以点的总数。如果将每个方格的4个角的高程取得平均值即得该方格的平均高程。各方格的平均高程加在一起,除以方格数,即为该方格网的加权平均高。如图4可以看出,整个方格网四个角A、B、C、D的高程在计算中只用了1次,边上各点的高程用了2次,而网格内各点的高程都用了4次。各网点在计算平均高程使用的次数即为该点的权。加权平均高程等于各网点的权乘以该点的高程的总和,除以各

点权的总和:

式中H平均——各方格网点的加权平均值;

Hi——各方格网点的高程;

Pi——各方格网点的权;

N——方格网点的个数;

以实测方格网的部分网点数据为例(如图4)。

3 各网点的施工高度计算

用各网点的地面高程减加权平均高程即得该点的施工高度。该值为正表示该点要挖,为负表示该点要填。若差值为零表示该点不挖不填,即“0高点”。再将计算结果标注在桩上。如图4。

4 各小方格施工高度及各小方格内挖(填)方量的计算

把小方格四个角上的施工高度取代数和除以4,即为该方格的施工高度。再称以小方格的面积即为该小方格的挖(填)方量,并注于小方格内(如图5)。如整个方格网的挖方量与填方量的代数和

等于零,则表明测量和计算无误。

5 零线位置的标定

为使填挖界限分明,在算出“0高点”后,用白灰线把各“0高点”连起来即得填挖分界线,以便施工。

零高点计算公式为:

式中a——小方格边长;

h1h2——相背两方格点的施工高度,其符号相反均用绝对值计算;

x1——零点与施工高度h1的方格点的距离。

同时为施工方便,在求出0面高程线后,把各桩处的填挖高度标在桩上(如图6示)。

6 精平时的测量

精平时的测量即最后一次整平测量。先按原放样数据,用全站仪将方格网点再放样、测量一次。这次除了将各起算数据输入全站仪外,将加权平均高程也输入,这样可以直接测出各点地面高程与平均高程的差值。凡高差为零的网点表明已达标高,对未达标高的相临桩点应再拉线整平。高处铲,低处填,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直至场内各处标高达到要求。

7 该工程用全站仪测设的精度

该工程在交验时按每100m2抽验10处,用三米直尺测其平整度,其最大间隙为1.3cm。小于设计要求的3cm。用水准仪对该场地抽查10处,其平均高程为11.575m,与加权平均高程11.570m相差+5mm。(注:这里用的是假定高程,非真实高程)

结论

通过这次用SET210全站仪的施测过程和结果,还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结论:

1、在平整度要为3cm的任何整平工程中全站仪可替代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

2、放样平距平均长在300m以内时,SET210全站仪的高程测量误差约为5mm(该工程中放样的平均边长为110m)。

3、在以后的许多工程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导线,尤其是附设GPS点的三角高程导线,将替代三角网。

4、在目前的各种施工测量中,尤其是在地面起伏较大、桩点繁多的整平工程中,全站仪替代水准仪势在必行。

5、我国目前仍在大规模地搞基建,“采用全站仪方格网法”,以全站仪代替钢尺、经纬仪、水准仪整平施工,将可使测量工作大为简化,施工速度大为提高。

场地管理 篇12

关键词:城市建设,污染场地,环境管理

在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 一些城市中污染严重的企业陆续关停或搬迁, 城市出现了大量遗弃工业污染场地。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各类工业污染场地数量至少以数十万计。这些污染场地包括重金属污染场地、有机污染物场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场地以及电子废弃物污染场地, 有些场地污染物浓度非常高, 对周围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较大危害。自2004年起, 中国开始启动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工作。

1中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现状

自2004年北京发生地铁五号线宋家庄站施工工人中毒事件后, 污染场地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和社会的关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启动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研究污染场地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 建立部门管理协调机制, 组织各地实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

1.1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查明土壤污染类型、范围和程度, 自2006年起, 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根据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 建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 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报告和专题报告, 为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1.2组织《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研究

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 与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规定多散见于《宪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条文中。自2006年起, 环境保护部启动了《土壤污染防治法》 (草案) 的立法研究工作, 组织开展相关调研活动。2013年,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环境保护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 (草案建议稿) 》。2014年12月, 草案建议稿提交全国人大环资委[1]。

1.3发布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国家技术标准

2014年, 环境保护部发布了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 25.1- 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 25.2- 2014)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 25.3- 2014) 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25.4- 2014) 等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 规定了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和土壤修复的原则、程序和要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工业省市, 如北京市、重庆市、浙江省以及江苏省南京市、辽宁省沈阳市也研究和制定了地方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1.4建立污染场地协同管理机制

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工作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等多个方面。环境保护部负责对污染场地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会同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制定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 组织各地开展污染场地管理工作。

目前, 北京、重庆、上海、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 (区、市) 的部分城市开展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 实施重污染工业企业搬迁, 制定地方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开展污染场地评价和修复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2中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污染场地问题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环境问题。由于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污染场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 对污染场地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 场地数量、面积以及分布等底数情况严重不清; (2)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土壤环境质量相关标准尚未完成修订; (3)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较为落后, 缺乏工程化和商业化的实用技术; (4) 未建立污染场地修复资金机制, 场地修复缺乏资金来源; (5) 污染场地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目前, 仅有北京、重庆等少数地区开展了污染场地的治理, 大部分地区污染场地的监管尚为空白, 整体推进较为缓慢。

3中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污染场地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相继开展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研究, 取得显著成效。《超级基金法》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污染场地管理法律, 不仅对美国污染场地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成为其他国家污染场地立法的重要借鉴。为尽快解决中国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问题, 必须根据中国污染场地危害特点和存在问题, 借鉴国际有关国家的成功经验, 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3.1颁发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进程, 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制定发布专门针对污染场地管理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明确污染场地监管机制、责任认定、融资机制及违法责任, 为有效实施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3.2促进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产业发展

研发大规模工程化修复技术, 加强污染场地修复试点与示范, 为开展区域性大面积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加强修复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际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经验, 提升中国污染场地修复水平。实施污染场地修复市场准入制度, 对修复产业进行规范, 引导修复产业迅速健康发展。

3.3落实污染场地修复资金

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的归责原则, 合理认定污染场地治理责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 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研究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以政府为主导、 以市场为基础, 采用税收、贷款、资金补贴以及保险等经济政策,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污染场地的治理和开发, 推进污染场地修复工作。

3.4加强污染场地的环境监管

建立健全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制度, 严格加强监管。建立污染场地分类管理制度, 对不同污染危害程度的场地实行分类管理。 建立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和污染土壤修复制度, 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要求的, 不得进行再开发利用。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项目, 应当对建设用地进行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

3.5推进污染场地信息公开

组织开展全国污染场地排查, 建立污染场地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基础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及时公开基础信息数据, 充分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在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及监测过程中, 及时告知公众调查评估情况、修复技术和治理措施, 接受公众对污染场地管理的全程监督。

4结语

自2004年起, 中国启动了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工作, 取得了一定进展。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 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修复技术、修复资金以及环境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中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 应综合采取法律、 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 加强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 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剑, 李发生.中国污染场地修复与开发[J].环境保护, 2012, (2) :19.

[2]环境保护部.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3]世界银行.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2010, (9) .

[4]龚宇阳.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12) .

[5]世界银行.国际经验综述:污染场地管理政策和法规框架:第三版.2012, (6) .

[6]田军, 文斌, 刘世伟.以机制创新破解城市污染场地修复资金难题[J].环境保护:2012, (11) :48-51.

[7]周友亚, 颜增光, 郭观林, 等.污染场地国家分类管理模式与方法[J].环境保护, 2007 (5B) :34.

[8]高胜达, 刘世伟.污染场地修复:环保产业新力量[J].环境保护, 2012, (15) :27-30.

[9]浦民, 张娟, 刘世伟, 等.推动污染场地修复须先确定污染责任[J].环境保护, 2012, (2) :25-27.

上一篇:豫西剪纸的艺术特色下一篇:地质灾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