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比赛

2024-10-07

小场地比赛(精选10篇)

小场地比赛 篇1

目前, 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足球选项课。选择足球专项的学生足球基础参差不齐, 他们选择足球课的动机就是踢比赛。喜欢教学比赛, 厌倦枯燥的基本技术练习, 是足球选项课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 满足于在课上传授一些分离的足球技巧或放任学生比赛的做法背离了足球运动的本质。在多年的学校足球教学实践中, 我们注重小场地比赛在足球选项课中的应用, 作为组合练习和基本比赛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喜欢并乐于参与这项运动,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参与小场地比赛的比赛技能, 达到增强学生对足球课的兴趣的目的, 让学生在足球技术、战术、技巧, 身体心理, 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锻炼。

1. 小场地教学比赛易于组织, 能快速培养学生足球活动的兴趣

小场地教学比赛, 易于组织, 场地要求低, 除了极其恶劣的气候外, 小场地教学一般不受场地的制约。在篮球场、排球场等水泥场地, 不管是潮湿的地面, 还是下着小雨, 都能进行教学和比赛。需要的场地小, 标准的足球场可以开设8片小场地的教学比赛, 学生的参与度高, 50人的足球专选班, 每个同学可以同时进行比赛。

高中足球选修的学生足球基础参差不齐, 经过调查很多同学喜欢踢比赛, 但是比较厌烦枯燥的基本技术练习和身体练习。足球是一个整体的比赛或者游戏, 只有在比赛中才能体验和感悟每个技术环节的要领、方法和作用, 只有在比赛中才能让学生领会足球技巧精妙。小场地教学比赛首先培养学生很容易参加比较简单方便的小场地比赛能力, 组织不同层次攻守平衡、竞争激烈的比赛, 学生上课充分感悟到参加足球活动的乐趣, 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兴趣。

2. 小场地教学比赛能转变教学思路, 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增强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小场地比赛方法介绍

参加足球小场地比赛, 由入门开始, 大部分学生缺少足球比赛经验, 经常出现大家围着足球抢的“聚堆”现象, 这种现象影响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技、战术能力, 容易出现外伤, 学生不能充分感受足球比赛的乐趣。首先让学生掌握小场地比赛进攻防守站位和每个位置队员活动区域, 拉开比赛中人和人的距离, 充分利用球场区域活动范围进行比赛, 掌握小场地比赛中应用规则。

(2) 分组

先测试, 学生按技能水平分组, 每组6-8人分成6-8个队进行比赛, 前几周根据每个学生的比赛能力调换各组队员, 使每组两个队在同水平上, 使比赛攻守平衡, 实力相当。在学生比赛中, 每队学生中选一个教练, 负责本队的训练与比赛。每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分组比赛上, 在比赛中教师发现和学生提出技术问题, 有针对性进行指导, 教师教的和学生需要学的始终保持一致, 以每个学生实际水平分层次培养提高他们在比赛中运用课堂学到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能力。在战术教学中以队为单位, 根据每个学生在比赛中所在位置进行技战术练习, 每队长时间在一起比赛, 容易形成默契配合, 有效地提高每个队的整体比赛水平。充分培养学生组织比赛和指挥比赛的能力, 调动他们参与足球比赛的积极性。

(3) 教学目标

小场地教学比赛教学方法的运用, 制订了以提高学生在场地比赛中所需要的实用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例如传球, 不要求动作规范性, 而注重实战中的传球技能。小场地足球比赛人数少, 运用技术容易, 每个人接触球时间长, 受场地限制小, 比赛简单易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战中反复练习技术技巧与战术, 积极主动地去练习, 由要我练习、变为我要练习, 在足球教学中, 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中,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得到身心锻炼, 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与潜意识中的抵抗情绪。

(4) 考核方法

改变学生以一项足球技术做为主要评定成绩的方法, 考核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 全面综合评定成绩, 做到既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技能, 又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 社会适应的能力。

做到以上的几个方面, 学生将积极、主动学习,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3. 通过小场地教学比赛,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场地足球比赛, 能增强体质, 培养学生灵活性、协调性等, 三十分钟左右的小场地教学比赛的对抗, 小场比赛长距离快速奔跑少, 学生在活动时能够调解运动量, 比较适应这种长时间身体锻炼。通过对学生运动后即刻心率的测试发现, 学生的心率在140—160次/分钟, 运动强度适宜, 长期参与锻炼, 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质。

4. 通过小场地教学比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足球是一种团体项目, 与传统足球教学相比, 学生更喜欢参加, 在比赛中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足球技术, 提高团体协作能力, 形成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小场地足球比赛的教学很适合学生平时足球活动的需要。通过开展教学比赛创设竞争、协作的氛围, 学生的比赛能力得到提高, 比赛意识得到强化, 在比赛情境中学会协作与交流, 有助于提高后进生参与比赛的自信心, 并体验到更多的运动乐趣。通过足球比赛形式, 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与的合作精神, 有能力处理在比赛中发生的各种矛盾;让学生自己经常组织各种足球比赛, 可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

“小场地教学比赛”的教学方法,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平时足球活动实际需要, 它以实用的足球技能作为教学内容。这能培养学生喜欢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 深入增强运动技能的效果, 促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这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2]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J].体育学刊, 2002, 6, (8) .

[3]陈杰.足球选项课技术探讨[J].体育与科学, 1998, (1) .

[4]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足球》编写组.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1.

[5]王崇喜, 等.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如何运用小场地组织体育活动 篇2

【关键词】小场地 体育活动

根据多年小场地的教学经验,就怎样组织小场地体育活动,谈一下个人体会和做法:

一、定位法。

在小场地上同时有几个班级上课,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为减少,这时易采用“定位法”,即固定队行进行练习,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排列队形,要求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除了做发展身体素质的体操、跳绳、立卧撑、徒手技术动作等练习外,还可以做单双数相间的绕人运球,跳跃曲线跑动,前后排双手胸前传接球,利用体操棒或小型器材进行协调性练习,用沙包进行抛接练习,充分锻炼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感。教学秩序活而不乱,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顺势法。

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做自然地形跑。如:沿着花坛跑、绕树慢跑、台阶两脚交换跳、跑楼梯、沿墙根慢跑纵跳摸高、靠墙手倒立,对墙投掷、绕过障碍等。这种方法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学生情绪很高,运动量易于掌握和调整,组织队形不易混乱、活泼自然,灵活而不忙乱。

三、盘旋法。

在场地上曲曲直直地花样移动,如:“8”字形跑、蛇形跑、螺旋跑、快慢相间跑等,还可以走跑交替、变换动作方向与节奏。这样场地虽有限,跑距却可以延伸,称之为“盘旋法”,对培养学生的反应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替代法。

利用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以跳背来代替山羊分腿腾越的练习,用跳橡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可以增加练习次数,掌握好运动技能。并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在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性,只有良好的纪律才是练习次数和质量的保障。

五、循环练习法。

在有效的范围内分组练习,如:第一组跳绳、第二组举重物、第三组立卧撑、第四组蛙跳。分散练习,依次轮换,只要组织严密,所有空间都能充分得到利用。

六、模拟法。

不用器材而只用手势动作,如:双手胸前传球,原地侧向掷垒球,滑冰的蹬冰技术练习和弯道压步技术练习,篮球的重点技术三步上篮练习等。充分利用少年儿童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做好徒手练习。

七、游戏法。

在相宜的场地上利用“游戏法”完成教材内容,如:画一有规则的圆形图案,用小白兔的故事教学生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一边跳图形一边唱儿歌,让学生体会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基本要领。还可以开展活动范围更小的游戏,如:“叫号赛跑”“贴膏药”具有对抗性质的“斗鸡”比赛等。既提高了练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与玩”中掌握动作要领。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利用游戏规则让学生理解动作技术的要点,形成良好的纪律性。

八、竞赛法。

利用多種竞赛活动形式加大运动量,如:迎面接力由单人跑改成手持实心球一至两个,提高难度,可进行背人负重的接力,在跑之前做五到十次深蹲或立卧撑加入运动量,利用增加密度来加大运动量,如:传球时由两人迎面传球改为三角、四角或用两球进行,提高传球数量和质量。跳绳每人跳跃个数由少逐渐增多,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海绵垫练习前滚翻,再过渡到前滚翻接力,通过增加练习次数达到合适的负荷量和良好的练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当中要考虑到地区和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师应该提前备好课的内容,备好场地。让学生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开展各项健身活动,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基本责任。

参考文献:

1、1、张国华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1

2、2、于振峰等 体育游戏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1

3、3、颜庆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4-1

4、4、毛振明中小学体育健身园地的设计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1

小场地比赛 篇3

1. 研究背景

随着大中城市新建或改扩建体育馆对赛事功能要求的提高, 以及群众对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需求的增加, 大量综合体育馆的建设突出了比赛场地区选型在体育馆设计中的重要性。

国内当前兴建的体育馆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明确的赛事目标, 如奥运会、世锦赛、全运会、城运会等, 对场馆的设计 (包括场地大小、观众座席数等) 有明确要求;二是休闲健身性的体育馆 (以平时利用为主, 同时也可以满足低标准赛事的举办) , 对场地大小没有明确要求。随着一线、二线大城市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步伐减缓, 城市新区中针对第二种情况的中小型体育馆建设日益增多, 无论从赛事使用还是休闲健身使用的角度, 合理确定场地大小已成为体育建筑设计中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

关于比赛场地的选型, 笔者从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体育馆赛时运行设计开始关注, 到主持编制《体育场地与设施》国标系列图集的深入研究, 站在一线建筑师的角度, 深切体会比赛场地区选型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这方面的资料相对缺乏, 因此萌生撰文总结自身设计经验的想法, 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种简单的选型条件来简化设计过程。

2. 场地区选型的重要性及原则

作为体育馆设计的四大要素 (场地区、看台、辅助用房、外围护部分) 之一, 场地区的选型无疑是决定体育馆平面设计的最基础条件。场地区选型与赛事级别、比赛项目、看台的形式、是否设置场内活动座席、看台升起、视点选择、轴网定位、赛后利用等多方面内容息息相关, 因此是一项牵涉面广而繁复的工作。

比赛场地尺寸是研究的最基本依据, 比赛区应满足各类比赛的使用要求, 国际正式比赛应满足各单项联合会的规定, 如体操竞赛区场地设计应符合《国际体操联合会技术规程》的要求, 手球竞赛区场地设计应符合《国际手球联合会竞赛规则》, 排球竞赛区场地设计应符合《国际排球联合会竞赛规则》等。本文主要以篮球、排球、手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主的球类以及体操竞赛区场地为例, 并详细介绍该比赛项目在国际正式比赛中预赛和决赛等不同使用方式下的布局。

以下各节涉及的各场地尺寸均参照目前最新标准和规定进行分析设定, 由于竞赛规则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有关规定经常变动, 因此在实际设计时还应密切注意并及时参照更新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3. 选型的分类标准

场地区选型的分类标准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建议, 比赛类可分为大型场地区 (40 m×70 m) 、中型场地区 (24 m×44 m) 、小型场地区 (20 m×38 m) 三种类型[1]。同样, 在《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 也对训练及大众健身类的场地进行了建议性的划分, 大致分为篮球场地 (24 m×36 m) 、手球场地 (25 m×44 m) 、多功能Ⅰ型 (38 m×44 m) 、多功能Ⅱ型 (38 m×54 m) 四种类型[1]。关于比赛类的三种场地区尺寸是否能够满足现在同类赛事的需求, 与训练及大众健身类的场地尺寸是何种对应关系, 将在后文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由于篇幅有限, 不能对所有与选型条件相关联的内容一一全面展开论述, 以下将主要以满足各项目的比赛功能为主的场地区尺寸作为研究基础, 辅以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多功能的使用进行校核, 最终确定出合理的场地区尺寸。

二、体育馆比赛类场地区

本节所研究的比赛场地是以体操以及篮球、排球、手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比赛为主的综合体育馆的场地尺寸, 其他如NBA篮球馆、网球场 (馆) 、自行车馆、冰球馆等专业体育馆不包含在研究范围内。

1. 比赛类场地区的研究内容

比赛类场地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比赛场地和辅助区, 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区和缓冲区, 各区域的定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1:

比赛类场地区是指由看台或墙体、挡网围合的, 容纳运动场地及辅助区域的空间, 可分为比赛场地区和热身场地区、训练场地区、健身场地区等。比赛类场地区分为比赛场地和辅助区, 辅助区包括赛事工作区和通道 (这两个区根据赛事需要可分可合) 。比赛场地根据承载项目基本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尺寸, 而辅助区尺寸可大可小, 是一个可以弹性调节的空间。

比赛场地指用于奥运会、洲际运动会等国际级别比赛, 国家、省、直辖市及市级比赛的场地, 比赛场地又分为比赛区和缓冲区。比赛区是场地界线内的区域, 是满足各项比赛项目的规则与要求而设定的区分场地内、外的边界[2]。作为有明确尺寸数据支持的、最有依据可循的内容, 是场地选型研究的基础。无论是比赛类还是训练、大众健身类场地区, 均以此作为场地布局的标准。缓冲区是指处于体育活动的场地界限之外, 合理满足各种运动项目活动需求的界限外动作发生区, 根据项目不同又称为安全区、无障碍区[2], 基本的定义内容相同。

辅助区是指比赛场地以外至看台或墙体、挡网的区域。《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确定场地区尺寸的主要依据是比赛场地尺寸。随着国际赛事组织、运行日益规范化 (场地区内进行活动的各类客户群的需求增多) 、转播规模的扩大化 (场地内媒体工作人员、机位的数量增多) , 当前场地区的尺寸已经不完全取决于比赛场地, 而是根据所举办赛事的性质、等级、规模, 在比赛场地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后再进行区域划分。这个有一定弹性的空间扩大后的区域 (包括比赛场地) 即通常意义上所说的FOP。在通用定义中, FOP是指比赛场地及与其直接相邻的辅助区, 与观众看台区域有一定的边界分离。每个比赛场地的设计与规格按照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规定, 因比赛项目而异。同样, 每个比赛场地的边界和允许在其中进行的活动也因项目而异。在 (英语) 体育行业术语中, FOP经常又被称为court, field, diamond, pool deck, track, ring, course, arena或其他类似名称。

比赛场地外的辅助区包括赛事工作区和通道两部分, 这两者之间根据赛事需求可分可合。赛事工作区包括媒体人员 (进入FOP的摄影机及摄影人员) 、比赛中技术人员 (计时记分、技术统计及成绩输入等设备及工作人员) 、体育展示人员、安保人员等各类人员的活动区域。区域外通道则为各类赛事工作区工作人员提供通行空间以及设置转播用的摄像机位, 因此实际上是扩大了传统意义的比赛场地的定义范围 (图2) 。

反之, 如果场馆的功能定位是单纯训练或休闲健身, 则不需要参考场地区的选型, 可直接按照训练或休闲健身的选型来设计, 此部分内容在后文会进行介绍。由于项目种类较多, 本文篇幅有限无法全面介绍, 鉴于体操和手球是比赛场地面积需求最大的项目, 满足这两项比赛即同时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要求, 故下文仅以体操和手球为例进行说明。

2. 体操比赛场地区

竞技体操场地区分为器械区、竞赛区 (即比赛场地) 及混合区 (即辅助区) 。器械区尺寸为26 m×52 m, 需搭台设置, 并安装《国际体操联合会技术规程》中规定的比赛器械。竞赛区范围为器械区之外, 隔离挡板之内, 宽度必须≥4 m, 为比赛运动员、教练及队医提供活动空间, 并考虑预留礼仪通道 (颁奖嘉宾及礼仪小姐通行) 及升旗仪式的活动空间。混合区范围为竞赛区的隔离挡板外至观众看台之间, 为摄影摄像记者、候场运动员及教练、竞委会工作席等提供足够的工作和活动区域。宽度参照用途自定 (图3) 。

从图4可以看到, 以体操项目为例, 可以看出在场地区的布置上国际大型赛事 (如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 与国内大型赛事 (如全运会、城运会等) 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 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引进的赛事运行设计概念, 更全方位地提高了国内赛事的各方面要求, 包括比赛场地划分方式、媒体转播等方面。

3. 手球比赛场地区

手球比赛场地区由比赛场地和无障碍区 (即辅助区) 组成。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区及安全区。7人制比赛区长为38~44 m, 宽为18~20 m, 一般以20 m×40 m居多, 木地板地面上铺设手球专用塑胶地面。安全区范围为比赛区以外, 端线外宽度≥2 m, 边线外宽度≥1 m。在比赛区两端, 距离端线3 m处需设挡网, 挡网高6 m, 宽20 m。

无障碍区范围为安全区以外, 端线外宽度≥4 m, 靠主席台一侧的边线外宽度≥2 m, 靠记录台一侧的边线外宽度≥2 m。无障碍区设记录台、技术统计席、替补席等, 记录台应在边线外2.5~4 m范围内 (图5, 图6) 。

4. 比赛类场地区选型

FOP (比赛场地和辅助区) 是决定场地区选型的主要依据。文中列选比赛场地尺寸均为赛事最高等级 (如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 的使用参考尺寸, FOP尺寸的大小主要与参赛选手的数量以及电视转播的规模等因素有关, 因此当场馆的比赛级别定位为区域级或地区级 (如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等) 时, 应充分考虑FOP区域的弹性调整尺寸, 根据赛事要求应在此建议尺寸基础上进行缩减。

本文不同项目的场地区根据比赛场地 (比赛区+缓冲区) 尺寸、第一类 (奥运会) 级别比赛场地尺寸、第一类 (奥运会) 级别FOP尺寸等进行汇总, 以此作为比赛类场地区选型尺寸的基础数据。

将表1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FOP尺寸汇总进行分析, 并结合《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场地划分模式, 总结概括如下列场地区控制尺寸 (括号内为场地区尺寸) (表2) 。

(1) 大型比赛场地区 (40 m×70 m)

36 m×63 m (39 m×66 m) , 可以满足体操、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预赛/决赛、乒乓球预赛/决赛等国际赛事的需求。大型比赛场地区39 m×66 m (上空无障碍物区域) 的有效净尺寸与规范要求的40 m×70 m近似, 且此场地尺寸已广泛用于国内大多数的体操比赛场馆, 因此建议大型比赛场地的选型尺寸仍以40 m×70 m为宜。

(2) 中型比赛场地区 (35 m×57 m)

32 m×54 m (35 m×57 m) , 可以满足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预赛/决赛、乒乓球决赛等国际赛事的需求。中型比赛场地区35 m×57 m (上空无障碍物区域) 的有效净尺寸, 与规范要求的24 m×44 m相差较大, 主要原因在于24 m×44 m只是比赛场地的尺寸, 并不包含比赛场地周边的辅助区 (赛事工作区) , 但是35 m×57 m的场地区尺寸也并不是绝对值, 在满足比赛区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赛事的规模等级进行弹性调节。

(3) 小型比赛场地区 (30 m×43 m)

27 m×40 m (30 m×43 m) , 可以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决赛、乒乓球决赛等国际赛事的需求。小型比赛场地区30 m×43 m (上空无障碍物区域) 的有效净尺寸, 也与规范要求的20 m×38 m相差较大, 原因及调整方式可参考关于中型场地区的分析。

三、综合体育馆训练及休闲健身类场地区

随着体育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体育馆多功能使用时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单一的比赛功能已经很难满足场馆日常运营的需求, 作为训练基地及休闲健身的使用功能越来越普遍被应用于新建场馆中。因此, 结合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的综合布局来选型更符合目前场馆赛后运行的需要。

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的选型基于两种考虑:一则满足赛事举办需求, 兼顾平时的休闲使用;二则完全以训练及休闲健身使用为主。不考虑赛事的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可根据需求参照相关标准确定场地区大小即可, 本节的研究对象是兼顾赛事使用的场地区, 因此需与比赛类场地区的选型综合考虑。

正式的网球比赛需在专业网球场 (馆) 内进行, 对比赛场地地面、观众包厢等有特殊的要求, 故很少在综合性体育馆内进行, 但是网球场地作为一般训练及休闲健身使用被广泛应用于综合体育馆内, 因此本节将结合网球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的多功能布局进行场地区尺寸的校核。

1. 训练及休闲健身类场地区的研究内容

训练及休闲健身类场地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 (比赛场地) 和外围通道 (辅助区) 。各区域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7。下文将在比赛类三种场地区控制性的尺寸范围内, 通过多种布局方式比较, 取得最大限度的场地块数布局尺寸, 以此对比赛类场地区进行校核, 得出最后的场地区尺寸。

训练及休闲健身类场地有训练场地和休闲健身场地的区分。训练场地用于国家、省、市专业运动队或专业团体组织的训练与练习;休闲健身场用于除专业比赛、专业队训练以外的所有人员的锻炼、休闲、健身[2]。两者的区别在于缓冲区的标准不同, 训练场地标准高于休闲健身场地, 很多要求接近比赛场地。

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也分为比赛区及缓冲区。由于没有专门的场地标准, 比赛区一般均参照比赛场地的标准布局, 但是在缓冲区部分有两点不同, 一是在边线和端线方向均可以与相邻场地共用缓冲区;二是宽度可以适当减小, 特别是休闲健身场地, 只要满足最小间距即可[2]。

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区与比赛场地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比赛功能, 因而也就没有辅助区 (即赛事工作区) 的概念, 但是应考虑预留出场地最外围部分的通道。

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的布局应以比赛类场地区大型、中型、小型的选型方式为大框架, 在罗列出不同项目的场地多功能布局与场地尺寸关系的基础上, 调整出合理的选型标准。限于篇幅, 本文仅对训练及休闲健身兼顾大型场地区 (40 m×70 m) 的布局作以图示分析 (见附表) 。

2. 训练及休闲健身类场地区选型

场地区如比赛与训练及休闲健身兼用, 需要在相应尺寸间进行调节。为达到最有效的训练及休闲健身场地的使用率, 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小比赛场地区的宽度和长度, 但调节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避免对场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根据训练及休闲健身不同的组合方式, 本文对场地区尺寸按照大型、中型、小型这三种方式进行了修正 (表3, 表4) 。

从表5中可以看出, 根据比赛需求确定出的比赛类场地区尺寸, 用训练及休闲健身多功能布局修正后, 除大型场地区外, 中型和小型场地区尺寸均有所加大, 短边扩大3~5 m, 长边扩大2~7 m。扩大后的尺寸基本不会对场地造成颠覆性影响, 却更有效地增加了使用率。

四、实例分析

除了从满足比赛及训练及休闲健身综合利用的角度研究场地区的尺寸外, 本文亦简单汇总了国内近年新建或改扩建的综合体育馆案例 (如国家体育馆、奥体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北京大学体育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等) , 对包括场地区尺寸、是否布置活动看台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表6) 。

从表7可以看出, 各案例场地区的尺寸一般都比比赛场地要大, 如果同时考虑设置场地内活动座席, 尺寸则更是可以自由调节。以体操比赛为主的大型场地区尺寸44 m×74 m基本与国家体育馆45.3 m×75.8 m接近;以手球比赛为主的中型场地区的尺寸39 m×61 m基本上与奥体体育馆39.3 m×73.6 m接近;以篮球比赛为主的小型场地区尺寸32×45m基本与五棵松体育馆活动看台移出后的28 m×40.2 m接近。这之间的变化范围为1~5 m, 与实际应用的尺寸差别不大。

五、结论

通过合理的场地区选型, 不仅可以满足举办各项赛事的需求, 而且为赛后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是场馆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 影响场地区尺寸的因素众多, 本文仅对比赛及休闲健身场地对场地区选型的影响进行研究, 其他影响因素笔者将在今后撰文再作系统阐述。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 31-2003)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小场地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4

提前做好规划

一、二年级学生运动量小,活动范围不大,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是将其安排在校园的水泥路上和餐厅前面空旷场地上课;而将操场边的250米环形跑道分成8个区域,由三年级至六年级每个教师相对固定在自己的区域内,操场中间则是大家共用的地方。

若教师在自己备课时,发现内容安排需占用一些区域,则必须在每周三的集体备课中向该区域教师通报,使其在备课时加以调整和改进。在上课前,再次通知该教师所需场地及布置情况,以免在上课时仓促调整。这样,组内体育教师都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其上课就不会因为场地而相互干扰,而且能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相互理解,不争抢

在安排场地时要坚持几个原则:低年级让高年级,人数少的班级让人数多的班级,没有测验项目的班级让有测验任务的班级。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刚进校门,学习兴趣广泛,易于组织和调动,并且本身的活动内容也以队列、广播操、小游戏为主,占用的范围不大。而高年级学生的兴趣有所分化,各人的喜爱有其相对独立性:男生大多喜欢足球、篮球、赛跑等有速度和力量的比赛活动;女生大多喜爱体操和跳绳等注重技巧、柔韧、协调的活动。

因此,笔者所在学校高年级的体育课,一般都是安排一个主教材搭配两三个自选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主教材学习任务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活动内容。人数多的班级,需要的场地也要大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遇到有班级测验,也要优先考虑其场地的使用。有了这些原则,加上团结合作、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小场地体育教学就不会出现“凭什么你上,我要上”的对立情绪,并在更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课班级相互摩擦与干扰的问题。

抓住教学重点,不跑题

体育课堂教学要抓住教学重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如此,体育教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处所指的教学重点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课是室外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太容易集中;而小场地教学,班级相对集中,更会产生干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不受外界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提高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会学习的方法 因为场地狭小,施展不开,教师就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攻克主要依靠教师科学的引导和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畏困难,勇往直前,逐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乐学、好学 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如何使学生尽快进入“乐学”“好学”的状态,需要体育教师有意识地挖掘课程内容本身所蕴含的趣味信息,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活跃教学内容

队列练习和素质练习:项目本身所需场地不大,除了练习原地的踏步、队型变换外,还可以做发展身体素质的技巧、跳绳、坐位体前屈、立卧撑、拔河等练习。

跑的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地形进行跑步练习。比如,沿学校中路跑、绕树跑等;在小场地上进行迎面接力跑、“十”字接力跑、“8”字形跑、蛇形跑、螺旋形跑、走跑交替等。

跳跃练习:在小场地上利用体操棒和长凳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

投掷练习:在小场地利用乒乓球、羽毛球、纸团、纸飞机、手帕等代替垒球进行原地投掷练习。

韵律和民族传统体育:直接站成体操队形或圆形,或分成小组,利用教师的哨声或者听音乐进行练习。

游戏教学: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项目不可缺少,在教学中可利用呼啦圈、实心球、接力棒等进行情境化游戏练习,如“运送弹药”“播种与收获”“障碍赛跑”“保龄球”等。

结束语

在小场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重点注意一物多用和情境化教学的运用,采取一物多用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小场地、大安排,小课堂、快节奏”。总之,无论如何得把课堂教学正常化,千万不能“放羊”;因为那样既不安全,也对学生不负责。通过几年来的尝试和实践,笔者发现,小场地教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组织教学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关键是在场地不足的条件下,能否充分运用这些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在素质教育发展为主流的当今时代,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讲客观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体育课堂教学在小场地上也变得精彩起来。

小场地比赛 篇5

先来看一下Robocup比赛场地。比赛场地呈绿色, 长方形, 900×600 (cm) 。[1]一般机器人站在场地内平视时看到的大致是一个绿色的梯形 (或者被切掉一部分) , 下底长。所以最简单的识别做法就是对于视野中的图片, 从最下方开始往上找到绿色的上边界, 即场地边界。这也是我们最初使用的方法。

实际上, 场地的识别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 场地边界线被障碍物等切断;再如, 场地中的白色场线或橙色球对寻找场地边界的干扰;或者, 场地外的绿色干扰。

1.1 分片、宽搜确定连通域

考虑到处理速度以及对一些微小噪声的滤除, 首先采用分片处理。每10×10个像素点记录为一个超像素点。当这100个点中的绿色点数达到设定阈值时, 就认为这个超像素点为绿色, 否则统一记为不是绿色。

采用分片处理的优势在于对算法的优化和速度的提升, 对超像素点的操作和分析, 可以有效滤除噪声、减小搜索范围。

然后是对绿色场地边界线的寻找。最初采用的是从图片最下面一排超像素点 (y=0) 开始, 如果发现有绿色点, 就继续往上一个点 (y=y+1) 判断, 若为绿色, 则继续;否则, 直接往上再寻m个点, 倘若这m个点中绿色点个数达阈值, 比如m/2, 则认为仍未找到边界, 直接记y=y+m, 跳回第二步继续, 若未达阈值, 则认为往上找的m个点中绿色点已为噪声, 边界已寻到, 即y。

这种算法的优势是快捷、简单。缺点有二, 一是, 阈值的选取有很大的经验性和易变性;二是, 虽然算法中考虑了噪声, 但是如果遇到较大的噪声点, 比如场地中的球, 很可能往上的m个点中所有点都在橙色的球中, 那会误以为已找到绿色边界而停止搜索。

绿色场地所有的绿色点一定构成一个绿色连通域, 这是场地的特性, 借助于此, 我们采用另一种方法, 即基于栈的宽度优先搜索。依图片最下面一排超像素点中的绿色点为宽搜起始点, 进行向上、向左和向右的搜索, 确定出绿色连通域。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因为视野中的场地很可能被障碍物等从纵向截成两段甚至更多, 所以这里所寻找的绿色连通域不止一个, 只要连通域内的像素点数目大于给定阈值, 就认为是属于场地的连通域。

稍微比较下这两种算法。时间复杂度方面, 宽搜和自下而上寻找都在O (n) ;虽然宽搜占用了一定的内存, 但是分片处理后, 需要处理的点数成百倍下降。而且宽搜对于较大的场内噪声有极好的滤除作用, 比如橙色的球, 可以很好地绕过然后继续搜索。

经过分片和宽度优先搜索, 就可以大致确定绿色场地的位置了。但是, 因为分析的是超像素点 (10×10) , 这时并没找到精确的边界线。

为得到精确到每一个像素点的边界线, 这里还需要对找到的分片图像宽边界进行细化还原, 即将宽搜下找到的长度48的整型数组扩展为长度480的整型数组。具体而言, 类似于对标记为边界的48个10×10的超像素点再进行绿色边界的寻找。

1.2 边界的线性拟合与凸包处理

经过分片———宽搜———细化后得到的场地边界线, 是类似于素描的作品, 紧贴绿色可见场地。但是实际情况与可视图片不一定相同, 比如被障碍物遮挡部分的场地, 虽然视野中不可见, 但依然存在。智能机器人应该是能够识别到的, 否则会对其运动判断造成干扰。

所以, 下一步的问题是, 如何将类似于素描的散点边界图像拟合为几条简单直线的组合, 换句话说, 就是折线的线性拟合。

根据残差平方和可以得到该拟合直线的线性相关度

线性相关度r直接决定线性拟合的品质, r越接近于1则线性相关度越高。

对于多条直线组合成的折线拟合, 关键问题在于我们面对的依然只是散点, 我们不知道从哪一个散点开始上一条直线结束下一条直线开始, 即直线与直线之间的“接合点”无法确定。

记将散点列 (xi, yi) 拟合成m条直线的总线性相关度为

其中δ为每条拟合直线的权重, ni为每条拟合直线的拟合点数, N为总散点数目, 在δ固定的前提下, ri越接近1则总体R (m) 越接近于1;同时权越大的直线其线性相关度对R (m) 的贡献越大。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少地分段, 并提高每条拟合直线的线性相关度。

先分后合。属于场地边界线的最多有480个散点, 组成的直线为三到五条。那么不妨将这些散点平均分成10组, 即先默认存在九个接合点, 然后每组内的散点线性拟合, 这样就得到十条拟合的直线。每组拟合后会获得一个线性相关度, 取一个合适的阈值, 若线性相关度高于该阈值, 即线性相关度较好, 可认为这组点属于同一条直线;若线性相关度低于该阈值, 则认为这组点的线性拟合度很差, 即所谓的“接合点”可能存在于这组点内, 下面就是找到这个“接合点”, 如何找?方法是对这组点二分之, 形成新的两组散点, 然后再分别线性拟合之。这样就有得到两个线性相关度, 分析, 高于阈值不考虑, 低于阈值的再二分之, 再线性拟合, 以此类推。这样, 经过四至五次后, 得到的数据就应该稳定下来。基本上得到的拟合直线线性拟合度都已达阈值。

下一步是“合”。计算每条拟合直线的斜率, 相邻并且斜率差在一阈值内即可认为是一条直线, 合并起来。这样最终得到的拟合直线数目较少, 且每条直线在阈值的控制下均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度, 使总体R (m) 接近于1。

这里要说一个比较有用的附加技巧, 即凸包问题。场地是一个凸包, 这是场地给我们的另一个信息。在经过边界的线性拟合之后, 我们基本得到了场地边界线, 但是或许还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 比如某一块边界突然凹进去, 这显然不允许的, 会漏掉部分场地信息。所以, 为了最后的精确, 我们对找到的绿色场地边界做一凸包约束。在找到的一组直线中, 若存在两直线的夹角超过180度, 即认为出现凹陷区, 从凹陷区域两侧取点, 做拟合直线填补之。这样, 保证了场地内部的信息不会缺失, 对比赛而言十分重要。

2 关于障碍物的识别

由于2014的robocup比赛将障碍物数量提升到了2个, 加上科技挑战赛中的穿越障碍物项目, 障碍物识别逐渐重要起来。

比赛中障碍物为黑色柱体, 空心, 2014年的尺寸是直径20cm, 高度90cm。总体而言占据空间较大。因此, 只要机器人在场地中央并且平视的话, 应该大多数时间可以看到障碍物的。[1]

最初的障碍物识别方法是基于场地识别的。在确定场地边界线时, 若发现边界线数据出现跳变, 即认为该处存在障碍物。这是一个很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场地线一定会因障碍物的遮挡而往内部凹陷, 据此确定障碍物位置。

问题存在于判断标准的选取。因为场地边界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内凹, 究竟何种情况下是障碍物引起的, 而不是球门柱、球抑或是场地的误识别, 这个判断标准可谓苛刻。而且现在障碍物的数量增加为两个, 又出现了视野中的障碍物可能完全存在于场地里而未遮挡场地边界线的问题。

采用二次宽搜的方法进行多个障碍物的寻找。此方法支持两个以上障碍物的寻找, 实验中最多一次测试出了4个障碍物的位置。

障碍物识别程序返回的消息为障碍物的数量、每个障碍物底边两个端点的横纵坐标即障碍物的可视高度 (此数据只为做出识别图使用, 意义不大, 后文有解释原因) 。返回的消息还需送至定位节点, 利用图像信息与机器人位姿信息构建目标定位模型, 将二维平面坐标投射为三维立体坐标信息[3], 确定距离和角度, 然后再发送至决策节点, 即可实现机器人的避障策略。

二次宽搜寻找障碍物。首先是障碍物搜索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因为场地外存在较多黑色干扰, 所以引入场地边界信息, 限制每次宽搜仅在场地内进行 (这样也就导致突出场地部分的障碍物会被削去, 所以最终返回的高度信息不准确) 。其次, 因为视野中障碍物有时较小, 为保证障碍物识别的精确度, 采用了逐像素点搜索。因为场地边界线的限制, 以及Robocup比赛中较为单调的场地情况, 处理时间有所缩短。

第一次宽搜是场地内黑色连通域的全面搜索, 像素点达到阈值的连通域统一标记为黑色, 未被搜索或搜索淘汰的统一标记为白色。这一步宽搜主要是为了去噪, 消除场地中存在的黑色噪声。宽搜时采用了两个栈, 一个栈用于宽搜时被搜索点邻近各点信息的存入与读出, 另一个栈则用于记录一个黑色连通域内所有像素点的信息。当一个黑色连通域被搜索完毕后, 立即对存于栈中的该连通域像素点进行检索, 判断是否达到阈值要求。阈值方面, 主要是总像素点个数, 以及该连通域的宽度等要求。若该连通域达到阈值要求, 则将该连通域中所有像素点统一标记为黑色, 然后清栈;否则, 统一标记为白色然后清栈。

经过第一次宽搜, 图片颜色基本被划分为三类, 场地外的部分、场地内的黑色、场地内的白色。

第二次宽搜, 主要用于找到每一个障碍物并做适当修正。要做的是找到这些障碍物并将其修正为垂直的长方形。

第二次宽搜在第一次宽搜的基础上进行, 再次搜索黑色连通域, 对找到的连通域进行第二次阈值检查和判定, 通过后对该连通域进行修正。这次宽搜同样采用双栈式搜索, 其中记录连通域内像素点信息的栈, 此处用于筛选输出障碍物两底边端点信息, 同时给出场内可视高度。类似于第一轮宽搜, 当一个黑色连通域搜索完毕时, 立即对存于栈中的该连通域像素点进行检索, 输出相关信息并做修正, 然后清栈。

修正方面, 主要是两底边端点信息。为保证两个点位于图中同一高度, 且两点距离大致等于障碍物宽度, 采用的方法是在障碍物底端大约高度30个像素点的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左右端点距离, 定为障碍物宽度, 然后依此距离再寻找适合作为两底边端点的两个点。障碍物高度就是这两点到黑色连通域能搜到的最高像素点的高度差。

经过两轮宽搜后, 障碍物的信息就基本输出完毕。

实际比赛耗时方面, 摄像头拍摄频率为30fps, 即接受一张图片大概可以用的处理时间为30ms, 障碍物部分平均耗时15ms, 加上之前场地的耗时10ms, 应该符合要求 (球等识别同时进行) 。所以, 用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是可取的。

合并部分障碍物。在二次宽搜后, 得到了数个障碍物的信息。有时因为遮挡等问题, 一个障碍物可能会被误认为几个, 即得到数个两底边端点宽度相近但高度不一的障碍物。对此, 要对障碍物合并, 将上述情况下的多个障碍物合为一个。

从测试集的处理来看, 场地识别效果较好, 而障碍物算法仍有待改进。不过理论算法毕竟是在实验室中分析得到的, 在实际比赛中, 可能会因各种环境因素而需加以调整, 所以应该尽可能地使算法的鲁棒性提高, 使之适应于更复杂的情况。比如场地识别中因为障碍物的遮挡导致在场地边界线上相邻两点间的数值跳变, 又或是对方机器人对障碍物识别的干扰, 都是要进一步探索的。

参考文献

[1]R obo Cup Soccer Humanoid League R ules and Setup, For the 2014 Competition in Jo~ao Pessoa (Final version of January 10th, 2014)

[2]葛余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杜鑫峰, 熊蓉, 褚健.仿人足球机器人视觉系统快速识别与精确定位.浙江大学学报, 2009.

小场地比赛 篇6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体育场馆的建设水平也得到长足进步。游泳和跳水作为大型运动会最大和竞争最激烈的项目之一,其特点是水上比赛,转播影像干扰大,比赛激烈且时间短促,纪录刷新频繁。上述特点就决定了场地照明在游泳跳水馆的建设中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坐落于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2010年亚运会的游泳、跳水比赛将全部在这里进行,将产生共计42块金牌。游泳跳水馆包含一座25 m×25 m的跳水池、一座25 m×50 m的标准游泳池和一座15 m×50 m的训练池,观众看台4 411座,能举办国际最高水平的游泳、跳水等赛事,赛后也是向群众开放健身休闲的良好场所。馆内比赛场地照明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设计,通过场景、照度等控制因素,采用智能化控制方式,对照明系统进行全自动控制,以达到高清电视转播、普通转播、训练等模式的照明要求。

2 灯具的选用及布置要求

1)采用灯具均应符合我国现行的有关国家、行业、体育组织有关规范、标准的参数及质量要求。国外产品还应具有该产品生产国主管部门的认可证、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我国产品主管部门对其产品品质的检测证明。2)光源显色指数Ra≥90。光源色温不小于5 500 K。炫光等级小于30。3)灯具和光源均采用高光效、高显色指数的光源和高效灯具,场地照明灯具优先选用进口或合资品牌产品。4)比赛灯具采用Ⅰ类灯具,具体要求为:金卤灯,压铸铝外壳,高纯铝阳极氧化处理,钢化玻璃面,具有防跌落措施,防护等级IP55,耐腐蚀;有三种或三种以上配光曲线可供选用;灯具附有刻度板,可安装瞄准器;电气部分必须和光源配套,电气箱的温升和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灯具功率因数不小于90%,灯具效率不小于65%。5)观众照明灯具要求为压铸铝外壳,高纯铝反射器,钢化玻璃面的灯具,具有防跌落措施,镇流器的温升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灯具功率因数不小于90%,灯具效率不小于65%。6)应急照明灯具为铸铝外壳密封型卤钨投光灯具。7)灯具安装支架应为热镀锌,灯具固定螺栓应为不锈钢的。8)提供国家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9)灯具的数量应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但须提供计算和模拟的参数。10)在满足比赛HDTV高清转播的前提下,优先选用节能、低谐波灯具及配件产品。11)灯具应选用成套型产品,光源安装接口具有通用性。

3 照明控制系统设置要点

1)本工程场地照明灯具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按场地准备训练、业余比赛、专业比赛、TV转播比赛、HDTV转播比赛等各种照明模式的特点和技术要求,调整控制主赛场区域照度及其他技术参数,确保场地的照明质量。2)本系统由照明调光控制柜(含开关模块),多个控制面板及1台PC机组成。控制柜内置RS232或RS485通讯界面可与楼宇智能控制(BAS)系统连接;其内部网络应符合国际上通用的多路灯光控制器的USITT标准,传输速率应达256 K;系统软件应是全中文界面,简单易懂,操作简便。3)照明设计的要求应满足比赛和电视转播,满足JGJ 153-2007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中4.1.10条有关“游泳、跳水、花泳、水球场地照明标准值”要求。4)可以实现以下照度等级(地面):300 lx,500 lx,1 000 lx(水平照度),1 000 lx,1 400 lx,2 000 lx(垂直照度)。5)工作人员可在电脑显示屏上直接了解各种亮灯模式的实际开灯情况。6)根据不同类型体育比赛对灯光的要求,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电脑开启、变换或关闭预设的场景亮灯模式,也可控制面板相应状态的按键,实现这一控制过程。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转换到手动状态,通过控制柜上的按钮开启或关闭场地的照明灯具。7)监控软件应无版权纠纷,向其他系统开放有关接口协议,便于系统集成,并满足以下要求:a.可针对任一回路的反馈电流值与正常电流值差异判断回路是否有坏灯,并在屏幕上报警。b.可以记录整个系统操作日志,包括现场面板、传感器、强制性开关的动作时间以及软件的操作内容。c.具备中文可视化界图形面,监视整个照明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控制器状态,操作各照明回路的开、关,显示各回路灯具的位置及运行状态,时间的设定。d.采用标准菜单,操作直观,简单,易学易用,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实时动态显示设备运行情况。e.软件设有密码可防止无关人员对程序的修改,通过密码的设置可实现锁定功能,保证事故照明仅由消防中心的电脑控制,在特殊情况下可进行解锁、开禁的设定。f.提供运行时间和事件记录功能。系统操作功能应具有高度灵活方便性,维护与编程人员可在控制系统总线上的任意控制点进行监控、程序修改及编程。8)照明的控制方式应该灵活、简便、可靠、合理、易操作,并能与体育馆总照明监控系统联网,灯具无调光要求,系统通过灯具开启数量来进行照度控制。

4 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1)设备及附属部件安装应满足GB 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智能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工艺要求。2)电线、电缆的选用。a.配电系统使用的电线、电缆及生产商须获得国内相关部门、机构的强制性认证及准入证明。b.采用的电线、电缆须满足消防法规的要求。c.电线、电缆及其支架、套管的布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3)施工配合阶段应提供有关预留、预埋详图,并配合有关单位进行施工。4)所有设备、线路的安装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照机电专业管道综合排布要求进行,统一工艺。5)比赛场地照明灯具安装于钢结构马道,本系统设计及安装应充分考虑安装条件,制定有效的安装、固定、调节灯具的方案。灯具安装不得破坏钢结构的防火、保护层,不得超出结构的设计受力状况。6)线管、槽架的型号、规格选用应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并进行可靠接地。7)灯具的排布应严格按照经模拟计算的点位、高度、射角等图纸进行,避免由施工造成对照明质量的影响。

5 系统调试、验收及节能要求

1)系统调试应配合总体进度安排进行,承担并确保通过必要的第三方检测工作;2)系统调试检测应以JGJ 153-2007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为依据;3)系统的验收包括工程验收、体育竞赛组织验收等内容;4)系统调试应按照设计的场景模式,分别进行照度、炫光、均匀度等要素的测试;5)系统的保修及维修工作按亚运会及国际新时期组织竞赛规定及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文件执行。

6 结语

根据对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场地比赛照明及控制系统的要求,经过方案设计及专家论证,并经有关软件的模拟实现,本系统赛时的照度、炫光、场景模式控制等均达到或超过有关设计及检测标准,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安装及调试阶段。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将为同类场馆照明系统设计及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以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为例,系统阐述了游泳跳水馆场地比赛照明系统的特点,提出场地照明系统各项技术要求,并探讨了系统的实现方法,经论证该照明系统达到了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

关键词:游泳跳水馆,场地照明,智能照明,照度

参考文献

[1]李炳华,王玉卿.现代体育场馆照明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王希军.现代体育场馆电气照明工程要点分析[J].中国市场,2008(13):19-20.

[3]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李恭慰.体育建筑照明设计手册[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3.

[5]周太明.高效照明设计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农村学校如何突破小场地的困境 篇7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给教师留出较大的空间。所以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挖掘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拓展所选择的教材,并利用所选择教材的优势来应付场地小,学生多是有效的策略之一。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场地、上课的班级,学生的人数等情况在上课前对场地、器材进行划分,减少各个教学班之间的互相干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缓解了人多、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1.1 严格规范,合理安排

1.1.1 严谨的教学课堂常规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大课堂常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不但能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堂的组织,节约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尽量减少体育课堂中发生安全事故。

1.1.2 合理安排场地

体育教师一般都在同一个办公室,相互之间交流非常方便。因此平时在上课前先交流自己要上课的内容和需要的场地器材,如果遇到“撞车”时,教研组长要统筹安排,合理地安排场地,教师之间要相互谦让,及时调整课时计划。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之间也要互相尊重配合。

1 . 2 结合现有场地, 适时变化教学内容

1.2.1 利用好教学楼的平台

在炎热的夏季上体育课,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为了不让学生长期在猛烈的太阳底下活动,防止学生中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楼的平台。例如:在上韵律操、体操一些技巧性的教学内容时,因为对场地面积需求不大,又可以避免猛烈的太阳,我们就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还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活动。在平台上课时要注意安全教育,防止学生活动的时候撞到周边的石柱上、并要小心注意两边的阶梯。

1.2.2 利用好学校围墙周边地带

我们学校运动场围墙周边种植上一些高大的树木,我们就利用这些树木周围的场地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利用这些树木进行蛇行跑的练习,此项活动是特别适合夏天太阳猛烈的时候进行,而且不占用其他的活动场地。还可以在树上悬挂一些球或直接对树叶进行跳起摸高练习,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这些活动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学校的围墙还是一个可以很好练习篮球技巧的设施,以往在进行篮球传接球教学中我们都会需要比较大的场地,因为必须让学生拉开距离进行练习,但现在我们只需让学生一字排开,稍微拉开距离就可以充分利用围墙,让学生进行对墙传接球练习了。在足球教学中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围墙进行检查,对周边树木进行定时的检查和修剪,确保树木周边场地地面平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练习时的安全。

1.2.3 利用好教学楼周边的空地和楼梯

教学楼周边一般都有一定的空地,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地方进行 一些队形队列的练习。同时进行一些与体育课有关的小游戏等。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楼的楼梯,进行跑楼梯练习,练习跑的频率、也可以进行耐力练习。在楼梯进行练习时,一定要学生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有秩序、有次序、按老师的口令进行。

其实只要充分发掘学校场地特点,根据场地条件,合理适时地变化一下地点和内容,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和练习,而且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因“材”施教,巧编趣味游戏,提高学习积极性

2 . 1 教学器材的灵活应用和开发

这里因“材”施教的“材”指的是器材。体育器材设备对学生的体育学习 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给学生选择 符合学生年龄、体能、技能、心理特征的器材设备,以增加学生完成动作的可能性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进而培养学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根据场地、学生的需要灵活使用器材,就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和 主观能动性来 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能变被动为主动,利用现有的这些器材,挖掘出更多的使用功能。例如:换物替代。铅球、垒球的投掷项目在小场地上是很难进行的,主要是由于场地小,操场上课的班级多、学生多,学生掷垒球时常常扔到别的班级上课区域,会不小心砸到其他学生,很不安全。这里我们就可以根据教材,利用纸飞机或是小纸团、沙包、毽球等相对安全和易取易做的物件做换物替代进行投掷练习,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投掷能力,还保证了安全,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除了换物替换外,还可以一物多功能, 如短绳,除了基本的跳短绳功能以外,还可以用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等活动;还有栏架可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这些活动项目深受同学的喜爱。

2 . 2 课堂中举行小型的趣味游戏和竞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中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中考内容“引体向 上”这一项目好多学生觉得单 调、乏味,视为畏途。为此,笔者把这一项目分解成臂力拉伸次数和俯卧撑次数作为教学铺垫,通过这样一分解,就降低了难度,使教学循序渐进,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达标。

又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跳远场地的沙池, 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 ,接着教师 又说:“看谁跳 的动作最 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 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

3 因势利导,巧用校际竞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在组织教学时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校内与校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学校场地小、学生多的实际情况,要举行大型田径运动会是比较困难的。在学校的举行体育节中,通过各种小型的比赛来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乐于投入活动之中,其组织的比赛形式多样,富有趣味且不受场地的限制。比如:七年级的往返接力比赛;八年级的集体跳绳比赛,比跳的次数多;拔河比赛、九年级环校园长跑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小型的体育比赛,使校园涌起一股活动的热潮,同时使同学们在上体育课中更加主动参加活动,认真积极练习。

4 结语

总之,只有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吸取他人的经验、成果,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要我们用心,那么在小场地中同样能上好体育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小舞台上同样能演出精彩的大戏。

摘要:该校按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算,初中生占地面积、生均活动场地面积都大大低于教育部所规定的要求,尤其随着王院、民胜、升高等乡中的合并、学校学生数的增加,学校体育场地变得越来越紧张,场地狭小以及匮乏,要有效达到体育教学要求。势必要我们体育教师在确保体育课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好学校各种现有资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成了我们体育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抱着:小舞台照样能上演精彩大戏的想法,做了认真的探索。学校先后被评为:绍兴市田径传统学校,嵊州市篮球、足球特色学校,近3年来,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均为90%以上,2014年体育中考优秀率、合格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是我们体育教师用心在突破“小场地”的困境。下面就怎样利用小场地进行体育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场地比赛 篇8

有限空间无限创意, 用好每一块地方

运河学校生均0.6平方米的活动面积, 远远低于《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要求, 学校因地制宜地在小场地上做出了“大文章”, 提出“小场地、大活动、高效率”的阳光体育活动追求, 努力开展富有田径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并取得累累硕果。

大课间活动中, 运河学校的师生积极创新, 开发利用场地资源, 包括大树、墙体、护栏、花坛、走廊等, 凡是能活动的地方全部被利用起来, 活动现场活而不乱, 学生们的脸上总是绽放着阳光般的笑脸, 诠释了阳光体育的内涵。场地的整体开发思路——利用每一寸活动场地, 被学校教师总结成“三定、一空间、一错开”。其中, “三定”即定位、定点、定线路;“一空间”即在地面空间不足的情况下, 利用墙面、护栏、花坛、樟树等纵向空间开展活动内容和方法;“一错开”就是班级中学生之间要错开活动。

定位:各班级根据人数、年龄的不同, 活动内容也不同。学校事先给每个班级划定一定面积的活动区域, 在活动中各班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体育活动, 活动中不能超越区域, 这样的好处是既保证了活动有序进行, 又能相对保证安全, 还能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经常变化活动内容。

定点:由于地方狭小, 在全校学生双臂展开时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 学校一般利用“定点法”进行队列、原地纵跳、腰背肌力量、节奏感、协调性、平衡性等练习。

定线路:在开展冬季长跑活动时, 学校利用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 设计跑步路线, 开展跑步运动。如, 沿着花坛跑、绕大树跑、沿墙根跑、蛇形跑、螺旋跑、快慢相间跑等。在自然环境中, 学生兴趣高涨, 组织灵活而不乱, 运动量易于掌握和调整。

一空间:在地面活动面积不足的情况, 学校利用墙面、樟树等创新活动内容和方法。不但节约了活动面积, 还提高了活动量和强度。如, 一二年级学生利用墙面进行倒立练习。一至六年级利用挂在樟树上的不同高度的球, 进行摸高练习;利用花坛进行台阶试验练习和单脚交换跳;利用护栏进行实心球投掷, 其中, 利用花坛、护栏进行的实心球四种不同姿势的辅助投掷练习, 不管是投掷动作的掌握还是成绩的提高, 效果都非常好, 目前已在拱墅区全区进行了推广。

一错开:在做广播体操时, 由于全校学生一起做操, 双臂展开时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 学校体育组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 最终确立了每个班级两组交换、错开活动的方法, 即一列队伍先做广播体操, 另一列队伍原地进行腰背肌或队列的练习。这样不但提高了广播体操的练习质量, 同时也锻炼了发展的体质。

合理设置内容, 关注效果与评价

运河学校在开发各年级学生活动内容时, 遵循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并参考了相关教材内容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必学内容, 结合了学校田径传统项目。针对不同的年级, 设置了不同内容, 并针对不同的内容设置了具体的活动标准, 确保了活动的落实与效果。此外, 还要求各年级的内容每一星期轮换一次, 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一、二年级:跳绳、仰卧起坐、单双圈、倒立、摸高。活动标准为, 跳绳:一分钟110个以上;双圈:换脚5次以上;仰卧起坐:一分钟20个以上;摸高:1~3个;倒立:面对墙10~20秒;攀爬:熟练攀爬护栏及肋木。

三、四年级:跳绳、仰卧起坐、跳标志筒、投掷实心球、跳背。活动标准为, 跳绳:一分钟130个以上;单脚跳:熟练跳完;仰卧起坐:一分钟30个以上;摸高:2~5个;攀爬:熟练攀爬护栏及肋木;悬垂:30秒以上;跳背:掌握并能连续3个。

五、六年级:爬云梯、摸高、交换脚跳、投掷实心球、长绳、仰卧起坐、倒立。活动标准为, 跳绳:一分钟150个以上;仰卧起坐:一分钟40个以上;摸高:4~10个;攀爬:云梯3~10个;跳背:能连续过背;倒立:背对墙倒立5秒。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 并一以贯之, 运河体育的精神逐渐形成, 并以其作为核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杭州运河学校文化——“永不放弃的信念, 永不言败的誓言, 拼搏向上的精神, 创新协作的团队”。

小场地比赛 篇9

关键词:小场地;跑操活动;对策

为了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跑操活动成了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战略举措。其目的是追求身心的健康,通过跑操活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培养健康、科学、文明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它的意义在于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健康体魄为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一、农村学校小场地开展跑操活动的现状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对外公布。结果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因此,我市部分学校提出了跑操活动,但是在我们轰轰烈烈开展跑操活动的同时,我们广大的农村学校跑操活动受到了场地的严重阻碍。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好多的学校连起码的一片场地也没有,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才能开展好跑操活动呢?

二、农村学校开展跑操活动存在的问题

1.师生认识上存在偏差

“分数第一”是实施“跑操活动”的最大障碍。目前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学校体育活动缺乏生机活力。现在升学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学校跑操活动的开展,首先从教师身上,任课教师,班主任把跑操活动作为一种学校交给的任务,普遍存在以学生文化考试成绩为主的旧的教育思想上,学生家长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文化成绩,把文化成绩看得过重,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严重的阻碍。比如,现在的考试机制,迫使学生、家长、教师总认为用一切的时间来搞好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以前有个老师极力地反对学校搞这样,那样的活动,这样给全校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开展的活动都是敷衍了事,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2.体育师资严重不足,专业教师普遍缺乏

体育师资是开展跑操活动最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体育资源。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知识,具有策划体育活动的能力,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在跑操活动中习得运动技能与体育老师是分不开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体育师资,促使他们在教学实践和运动经验指导下,共同参与跑操活动。

3.狭小的体育场地下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场地狭小,总面积、生均面积都达不到国家标准。如何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快乐地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存在很大的问题。850多人的学生挤在一个200米的跑道上,如何开展跑操活动,如何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活动起来,问题很大。比如,以前我校在活动的时候,操场上人挤人,根本无法开展有效的跑操活动。

4.跑操活动评价的问题

跑操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如何才能让学校的跑操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评价指标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安排了跑操活动,设计好了内容,但是没有适当良好的评价,学生根本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结果导致了一头热的现象的发生。

没有评价就没有效果,基本的学校都是活动安排得很好,但是实际的效果很一般,关键就是没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比如,一个活动开展了,评价也是有的,但就是过于简单和单一,一般就是出勤了没有,而没有考虑到活动后学生的实际效果,有没有在技能、体能上的提高。

三、农村学校小场地开展跑操活动的实施对策

根据我校的体育传统以及符合我校的场地条件下,跑操活动开展以来我校作了一些尝试和实践。

1.加强跑操活动的宣传力度,改变师生对阳光体育活动理念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跑操活动,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强学生的理念,教师的理念,所以,在前期工作开展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跑操活动的宣传活动,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出跑操活动的氛围,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健康理念,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的教学,突出终身体育的理念,突出学校体育尖子的宣传,设立跑操五星级班级、五星级个人,以点带面,最终达到跑操活动与宣传的有机结合。

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项目特长,促进体育师资有机整合

学校开展跑操活动,学生是主体,而关键是老师,最关键是学校每个班级的班主任,一般学校开展活动,都是以班级为主,所以,要加强班主任的培训,以及各个任课老师的培训,学校成立专门的跑操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体育老师和任课老师任组员,发动全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分阶段、有目标地进行培训,使一批有跑步特长的教师充当跑操活动项目的指导教师,使他们进行领跑,增加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使跑操活动更加和谐地开展,使教师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3.充分挖掘学校场地资源与学校现有场地相结合

由于农村学校的场地条件非常的有限,而且学生人数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地利用现在的场地条件,合理地开发学校场地条件,我们把学校的篮球场、操场等场地充分地利用起来,来开展跑操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最为快乐的体育锻炼资源,使学校不大的地方发挥最大的功效,使学校的场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建立适合农村学校跑操活动的评价机制

跑操活动的开展,如何才能让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建立合理的活动评价机制是必要的,我们在实施两年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国家体质达标为基础的评价机制,附以班级的跑操活动评价机制(表二)配合班主任考核办法,这样就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保证了跑操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使师生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快乐地活动。

通过两年的活动实践,我们选取了八年级的体质达标做跟踪调查,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达标优良率明显地提高(表一)。

表一 2010—2011学年,2012—2013学年八年级体质达标对照表

表二 跑操活动评价表

第____周 星期____ 班级____ 评分员____

在跑操活动中,由政教处具体负责评价工作,严格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考核,从每学期的学生体质达标和班级评价等级进行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从本校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参与率以及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对跑操活动的认识,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也在提高,教师对跑操活动积极性相当高,班级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

在跑操活动开展中,学生的体质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学校体育素质的发展。

从评价上来说,笔者认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还需加强对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评价与考核,不能只对学生进行体育的技能考核,还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考核,这样才能更加完美地体现跑操活动,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总之,“体育是跃动的音符,体育是舞动的旋律,体育是运动的艺术”这句话很真实。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奠基性工程。只有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把现实的小场地变成心中的大场地,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笔者坚信,“跑操运动”就一定会开展得红红火火,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就一定会大大地改善,学校体育的工作就一定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美玲.高校推进“体育运动”对策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董杰,男,1974年7月出生。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Rural Schools to Run Smal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xercises

Dong Jie

Abstract:Running activity is a special activity of our school sports recess activity. Running activities bring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physique, but there is also concern in glad, many rural schools, especially in some rural schools less equipment, small space has become the biggest obstacle running exercises, but in the short ter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not realistic, such as where the small field of underground development the sunlight sports?In this respect we made a preliminary attempt.

key word:small ground;running active;countermeasure

编辑 王团兰

通过两年的活动实践,我们选取了八年级的体质达标做跟踪调查,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达标优良率明显地提高(表一)。

表一 2010—2011学年,2012—2013学年八年级体质达标对照表

表二 跑操活动评价表

第____周 星期____ 班级____ 评分员____

在跑操活动中,由政教处具体负责评价工作,严格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考核,从每学期的学生体质达标和班级评价等级进行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从本校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参与率以及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对跑操活动的认识,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也在提高,教师对跑操活动积极性相当高,班级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

在跑操活动开展中,学生的体质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学校体育素质的发展。

从评价上来说,笔者认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还需加强对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评价与考核,不能只对学生进行体育的技能考核,还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考核,这样才能更加完美地体现跑操活动,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总之,“体育是跃动的音符,体育是舞动的旋律,体育是运动的艺术”这句话很真实。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奠基性工程。只有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把现实的小场地变成心中的大场地,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笔者坚信,“跑操运动”就一定会开展得红红火火,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就一定会大大地改善,学校体育的工作就一定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美玲.高校推进“体育运动”对策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董杰,男,1974年7月出生。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Rural Schools to Run Smal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xercises

Dong Jie

Abstract:Running activity is a special activity of our school sports recess activity. Running activities bring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physique, but there is also concern in glad, many rural schools, especially in some rural schools less equipment, small space has become the biggest obstacle running exercises, but in the short ter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not realistic, such as where the small field of underground development the sunlight sports?In this respect we made a preliminary attempt.

key word:small ground;running active;countermeasure

编辑 王团兰

通过两年的活动实践,我们选取了八年级的体质达标做跟踪调查,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达标优良率明显地提高(表一)。

表一 2010—2011学年,2012—2013学年八年级体质达标对照表

表二 跑操活动评价表

第____周 星期____ 班级____ 评分员____

在跑操活动中,由政教处具体负责评价工作,严格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考核,从每学期的学生体质达标和班级评价等级进行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从本校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参与率以及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对跑操活动的认识,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也在提高,教师对跑操活动积极性相当高,班级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

在跑操活动开展中,学生的体质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学校体育素质的发展。

从评价上来说,笔者认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还需加强对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评价与考核,不能只对学生进行体育的技能考核,还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考核,这样才能更加完美地体现跑操活动,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总之,“体育是跃动的音符,体育是舞动的旋律,体育是运动的艺术”这句话很真实。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奠基性工程。只有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把现实的小场地变成心中的大场地,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笔者坚信,“跑操运动”就一定会开展得红红火火,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就一定会大大地改善,学校体育的工作就一定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美玲.高校推进“体育运动”对策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董杰,男,1974年7月出生。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Rural Schools to Run Smal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xercises

Dong Jie

Abstract:Running activity is a special activity of our school sports recess activity. Running activities bring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physique, but there is also concern in glad, many rural schools, especially in some rural schools less equipment, small space has become the biggest obstacle running exercises, but in the short ter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not realistic, such as where the small field of underground development the sunlight sports?In this respect we made a preliminary attempt.

key word:small ground;running active;countermeasure

在小场地开展体育教学的调查研究 篇10

一、研究目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 西和县兴隆学区中小学中, 没有正规体育场地的占相当一部分, 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山区学校, 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在狭小的场地上, 要想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从硬件方面来讲是一个大问题。如何合理、充分利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 显然就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要走出当前这种困境, 体育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场地的作用, 积极摸索小面积场地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以使体育教学顺利开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对西和县兴隆学区10所学校 (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8所普通完小) 进行研究。

2. 调查法:

对操场使用现状及实验前后操场使用效果与器材数量及种类进行调查。

3. 统计法:

统计、分析各种公开数据材料, 并收集、整理10所学校场地规划与器材使用的具体资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002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显示, 我国小学体育场地面积达标率为48.79%, 普通初级中学体育场地达标率为64.43%, 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为71.67%。由此可见, 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无法满足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不但制约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进行, 而且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西和县兴隆学区共有10所学校, 其中有8所普通小学, 1所中心小学及1所初级中学。初级中学操场占地面积为550平方米, 若有两个教学班120人进行体育训练, 人均活动面积仅为4.6平方米。学校现有体育器材包括:足球2个、排球2个、篮球4个、篮球架3副、排球架1副、羽毛球架1副、爬梯架3副、跳高架1副、杠铃1副、哑铃20副、起跑器4副、铅球4颗、跳绳40根、拔河绳1根、跳箱2副、山羊2副、踏板4副、垫子7块。由于本学区体育场地太小, 部分学校操场没有围墙, 一部分器材不能使用,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校其他体育活动也很难进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多利用原地动作训练来达到教学强度要求;多利用分组教学以达到教学密度要求;若进行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耐力训练、长跑训练时, 可采用蛇形跑、环形跑等方式;学生练习时多采用小场地练习方式, 如, 立卧撑、纵跳或短距离速度练习等, 练习次数要相应增加, 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解决对策

兴隆学区体育场地狭小, 体育器材严重短缺, 限制了体育教学开展。要解决这一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小场地让学生进行原地动作练习, 增加练习次数, 以达到强度、密度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多样化, 可让学生分组轮换练习。同时, 场地、器材科学合理的利用能够为小场地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针对场地狭小、器材短缺现状, 教师可采取统筹利用现有场地, 适当利用校外场地的措施。在学校操场规划上, 少占用有效空间, 多利用点、线规划场地, 使学生能够在虽小但规范的场地上进行学习及活动, 使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

1. 教学中场地的设计与利用。

(1) 由大班额到小班额。小班额是在小场地上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狭小的运动场地, 庞大的学生队伍, 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上好体育课, 难度可想而知, 不谈运动效果如何, 学生能达到一定的练习次数就不错了。而合理的班额, 这为在较小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增加学生练习的密度和运动量, 提供了保证。 (2) 合理规划场地。要在小场地上上好体育课, 仔细研究操场的规划, 使之更合理地使用, 这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课前教师应划好每个教学区域, 场地要有明显的界线, 最好能用固定醒目的标志, 如, 插些小红旗, 放些标志杆等, 标明学生的活动区域, 并向他们交待注意事项, 从而约束学生越界行为。如, 在学生推实心球练习时, 我则先划好一片场地, 让学生对着墙进行推球练习, 场地四角则插上小红旗, 以提醒其他班级的学生, 这里是危险地带, 不要乱闯。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安全, 又节省了时间。活动中, 教师还应了解其他班级的体育活动情况, 尽量使跑、跳、掷练习相互协调, 以便适时调换场地。这样, 操场的每个角落都被充分利用了, 学生锻炼的有效空间也增大了, 有利于增强学生练习的强度, 提高练习效率。 (3) 科学规划, 提高利用率。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必须做准备活动, 在狭小的场地上又是跑步、做操, 又是做游戏, 秩序乱, 效果差, 且安全性不高。针对该情况, 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合作教学, 即准备活动一体化, 多班集中跑步、集中做操, 特别是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多班共同参与,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增强练习效果。这种合作教学方式也可在体育测验时采用。如, 在进行垒球测验时, 多班进行集中测验, 既可避免因场地小而造成混乱的局面, 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进行观察, 进行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合作教学中, 教师统一管理, 通力合作, 能排除不必要的干扰, 还可以提高场地利用率。 (4) 组织灵活多样的小型比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现有场地空间和学校实际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被视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活动, 具有大众性、娱乐性和竞争性。通过各种规模不一, 层次不同的比赛来看谁更高、谁更快、谁更强, 是体育运动能够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 而学校体育也不例外。通过各种小型比赛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使其更加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去。组织何种比赛, 体育教师有着很大的决定权。因此教师可利用组织比赛的时机来引导学生进行适合小场地开展的活动, 诱导他们对这些比赛逐渐产生兴趣。如, 当我宣布即将进行“踢毽子”比赛后, 许多学生回家后就开始准备器材, 有的学生还亲手制作, 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 体育课上还主动要求我留一些时间让他们练习, 学生练习兴致非常高, 很快在全校掀起了踢毽子的活动热潮。 (5) 利用校外资源。校外体育课的偶尔进行, 是对学生学习热情进行调节的有效手段。运用各种手段在小场地上进行体育教学, 尽管能使学生正常上课, 但有些项目, 如, 100米、400米跑, 特别是耐久跑, 由于习惯于在小场地上进行训练, 学生没有经历过大的场面, 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 而在相对广阔的场地, 他们的才能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为学校运动队的选材提供了余地。

2. 改进教学模式。

上一篇:教学文本阅读教学下一篇:精英教育的复兴与转型